《生物入侵者》

2024-06-07

《生物入侵者》(精选十篇)

《生物入侵者》 篇1

一.表达准确、周密

说明文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目的是它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解说, 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 使读者从中获得科学的知识, 以及科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因此就要求语言表达要准确、周密。《生物入侵者》在这方面就很注重。这首先表现为语言的斟酌上, 词语的运用既要富有表现力度, 又要尊重事实, 讲究分寸。比如, “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 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 五大湖内的输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其中“急剧”一词突出了斑贝繁衍的迅速与剧烈, “几乎”一词则很有分寸地表达了斑贝带来的巨大危害。又如, “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 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句中用“难以估量”一词强调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又用“可能”一词, 避免了语言表达的绝对性。文中类似的例子有很多。阅读这篇文章, 我们还会注意到数据的列举:有确数, 也有约数。如, “从二战至今, 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 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 时有绝种的危险。”这里运用了三个确数, 就确切地说明了棕树蛇的入侵对关岛地区生态系统的严重危害, 进而说明生物入侵者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影响, 有很强的说服力。而文中还有一些如“几十千米”、“数十亿美元”等不够确切数据, 如果换成确切数据就不合乎实际, 可以说约数的运用又是从另一方面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与周密。

二.表达生动、形象

作为科普小品文, 本文语言不仅准确周密, 而且生动形象。一方面体现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上, “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 形象地说明了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来的生物对新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文中还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作“偷渡者”, 抓住其行踪隐秘, 不易被发现的特点, 写得很有情趣;文中把跨国贸易比喻成免费“便车”, 把害虫随着跨国贸易的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 非常贴切、形象。另一方面, 大量成语的运用, 使文章语言生动而凝炼。如“安家落户”“在劫难逃”“啸聚山林”“束手无策”“物竞天择”“为所欲为”“无动于衷”等成语都用得恰到好处, 特别是还有两个有仿拟而新创的成语“与日俱减”和“漏网之虫”, 运用得生动、形象、贴切、新颖, 为文章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三.语言富于情感

虽然说明文是客观地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体, 但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往往会于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尤其是说明性小品文。《生物入侵者》这篇文章, 行文中就渗透了作者浓重的思想感情。“生物入侵者”, 本身就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说其为“入侵者”, 就将其行为定格为非正义的行为, 表达了一种“敌视”的态度。谈到这些“入侵者”, 明确地指出其危害性———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 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有些堵塞输水管道,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些损坏树木, 破坏环境;有些叮咬人畜, 传播疾病;有的毁灭其它物种, 危害生态平衡……“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 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樊篱, 啸聚山林, 为害一方。”“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 人们仍将束手无策。”“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 人们岂能无动于衷?”这些语句都极富情感, 表达了对“生物入侵者”的憎恨, 对其造成的严重后果的担忧, 并警示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 采取相应的措施, 抵制生物的入侵。

梅涛先生是一位科学家、著名教授和科普作家。品读他的作品, 婉如在课堂上聆听他的授课, 严谨的逻辑思维、生动风趣的表达技巧和鲜明的思想感情, 不仅可以使我们获取丰富的知识, 也能够使我们得到语言艺术方面的享受。

《生物入侵者》 篇2

( )è制 归jiù( ) 五彩bān( )lán( )

( )hu乱 ( )xī蜴 ( )è运 ( )qī息

二、请给下列词语一个合理的解释:

①藩篱:

②啸聚山林:

③在劫难逃:

④束手无策:

三、按照下面所给的句子,再写出一个句子。

“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请仿照上面的例句用“无动于衷”造一个反问句)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2.画曲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判别下面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 )

②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 )

参考答案

一、扼 咎 斑斓 霍 蜥 厄 栖

二、①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②旧指盗贼盘踞山林。啸聚,形容其互相呼叫,拉帮结伙。

③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

④像捆住了手脚一样毫无办法。

三、美国的行径已经危害到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面对此种情况,联合国岂能无动于衷?

四、1.逻辑顺序

2.承上启下。

关注“生物入侵” 篇3

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马炜梁教授认为,一些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经济,经常要从国外引进一些优良物种。如我国的花生、玉米、番茄、咖啡、棉花、西瓜就是从国外引进的,而外国的大豆、水稻、茶叶、荔枝、龙眼则是从我国输入的。优良物种的引进,对丰富人们的餐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培育生物的多样性,发展本国的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有的物种引进后会排挤 、“吞噬其他物种,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造成了本国经济的巨大损失。据统计,因生物入侵一年之中给各国经济带来的损失是:中国574亿元,美国1370亿美元,印度130亿美元,南非800亿美元。

20世纪50年代,南方某大学一位教授到英国访问,看到英国海滩边一片绿油油,一问方知海滩边种植了一种既能当饲料,又能作造纸原料,还能美化环境的互花米草。谁知这种互花米草从英国引进并在我国一些海滩落户后,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使海滩边原来养殖的软体动物蛤、蛏、蚶几年近绝迹。

珠江三角洲的伶仃岛原来是个花木葱茏、景色秀丽的自然保护区,自从薇甘菊入侵以后,到处疯长,抑制了其他植物生长,不到幾年时间,伶仃岛这个自然保护区被严重破坏。

我国凉山地区侵入了一种叫紫茎泽兰的植物,牛羊误食后,纷纷烂蹄、烂口鼻,有的还痉挛而死。

日本从美洲引进了豚草,豚草的花粉随风飘散开来,人吸入后会不间断地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虽上支气管炎和皮肤病。每年当豚草开花时,有20万人为躲避花粉的危害而离开大阪。

对于这些有害的物种,有的可采取化学和生物手段进行适当的防治,有的至今无法防治。

相关链接

国家环境总局和中科院公布的第一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紫茎泽兰 原产于中美洲,在热带地区广泛分布。1935年它可能经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现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台湾、贵州、四川等地。它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的恢复: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业。

薇甘菊 原产于中美洲。后传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它能迅速攀上灌木和乔木,形成覆盖之势,使其他植物因缺乏光合作用而死亡,对次生林、风景林危害尤深,被列为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种外来人侵物种之一。

空心莲子草 俗称水花生。原产于南美洲。后传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地区。20世纪50年代作为猪饲料栽培,以后导致草灾:覆盖水面,影响鱼类生长和捕捞:在田间沟渠大量繁殖,影响农田排灌;堵塞航道,影响水上交通;排挤其他物种,使群落物种单一化;危害农作物,使作物减产,入侵湿地、草坪、破坏景观;滋生蚊蝇,危害人们的健康。

豚草 原产于北美洲。后传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它是一种恶性杂草,能使人得花粉病;侵入农田导致作物减产;释放出的多种有害物质,对禾木科、菊科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

毒麦 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20世纪50年代从进口的小麦中发现,现主要分布于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它会造成麦类作物严重减产,人食用含4%毒麦的面粉,就能引起中毒;毒麦作饲料可使家畜、家禽中毒。

互花米草 原产于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后引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上海崇明岛、浙江

福建 广东等地。引入初期,曾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后来酿成了草患;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滩涂养殖;堵塞航道,影响船只进出港口;导致水质下降,诱发赤潮;威胁生态系统,使大片红树林消失。

飞机草 原产于中美洲。20世纪30年代在云南南部发现,现主要分布于广东、香港、台湾、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它会危害多种作物,侵犯牧场;能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使昆虫拒食;叶有毒,人误食后可引起头晕、呕吐,还能使家畜、鱼类中毒。

凤眼莲 俗称水葫芦。原产于巴西东北部。后传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辽宁南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20世纪50年作为猪饲料推广后大量繁殖,它会堵塞河道,影响航运;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影响水产品繁殖;滋生蚊蝇;覆盖水面,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影响生活用水;威胁其他生物生长。

假高梁 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其种子混在作物种子中被引进和扩散,现已分布于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它是高梁、玉米、小麦、棉花、大豆等30多种农作物地里的杂草,使作物减产,还可能成为多种致病微生物、害虫的寄主。

蔗扁蛾 原产于非洲热带、亚热带地区。随寄主植物而扩散与传播,现已传播到我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这种蛾食性广泛,能影响香蕉、甘蔗、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以及花卉的生长。

湿地松粉蚧 原产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随湿地松无性繁殖而传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它对一些松树会构成严重危害。

强大小蠹 原产于美洲。可能因引进美国木材而传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它不仅攻击长势衰弱的树木,也攻击健康生长的树木,导致寄生的树木大量死亡。

美国白峨 原产于北美洲。后传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它可危害果树、林木、农作物、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非洲大蜗牛 原产于非洲东部某些沿海地区。常作为食物、宠物以及动物饲料而被引入。20世纪30年代在福建发现,可能是由外籍华人所带植物而引入,现主要分布于广东、香港、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它能危害各种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还是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福寿螺 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作为高蛋白质食物而引入我国,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它能危害多种植物的生长,对水稻生长构成严重危害,其排泄物污染水体。

生物的入侵 篇4

近年来,放生现象越来越多,放生地点也从特别提供的人工维护的环境中(如寺庙的放生池、公园等)扩展到其它环境较好的地方,甚至自然保护地等。放生的物种种类从单一的几种人工养殖的龟鳖和鱼类,扩展到大量野生鸟类、各种观赏鱼类、外来饲养动物,甚至昆虫、兽类等。

在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放生也非常普遍。台湾地区每年花费600万美元放生2亿个动物(从昆虫到猴子),清道夫、巴西龟已经是台湾非常明确的外来入侵物种。而到目前为止,台湾已经发现75种外来鸟类建立种群。可见,放生多为盲目行为,人们没有外来入侵种的概念,也不了解外来入侵种带来的危害。

放生与入侵

近来,台湾和香港地区都在探讨鸟类成功入侵特性,研究发现释放频度及数量与入侵成功的机率呈现正相关。近代香港和台湾外来入侵鸟种的出现绝对与鸟类贩卖相关,卖出的鸟类宠物最终遭弃养或逃逸的数量虽难以量化,但由于出现较为零星,除少数特例外,能顺利在野外存活的机率并不高。但是有些人为宗教放生而购买大量鸟类,由于每次宗教放生的数量远大于逃逸宠物的数量,如配合适合的栖地,外来鸟种成功建立种群的机会便明显增加,入侵鸟种中的白头文鸟(Lonchura maja)及白喉文鸟(L.malabarica),即很可能是大量放生的结果。放生的问题不仅出现在进口鸟种,大量的我国其他地方的鸟种,也同样导致外来入侵问题。例如在台湾本土的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被释放于台湾鹎(P.taivanus)的分布范围,导致杂交问题日渐恶化。在香港已经建立野生种群的19种鸟类都在香港市场有售,而且都与因宗教原因由佛教徒放生有关。另一可能则是雀鸟商贩为防止疾病传播或清除滞销存货而大量释放。

我国南方有食野生动物的恶习,另外野生动物作为宠物和中医药成分也被利用。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因此而十分猖獗,大量野生动物来自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也有一些野生动物从遥远的欧洲、非洲和美洲,走私到我国。我国政府对非法野生动物的贸易管理也在加强,但是如何处理没收的野生动物常常成为令人担忧和头疼的问题。因为走私的野生动物中有许多是外来物种,或者常常携带着外来的野生动物疾病。随意放生这些没收的外域野生动物,可能导致部分种死亡,另一些则有造成生物入侵的危险,对我国当地野生动物或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这些结果都违背了放生者的初衷。

美洲家朱雀(Carpodacus mexicanus)原产于美国西部和墨西哥。1940年野生个体被作为“好莱坞朱雀”在纽约非法出售。商贩为逃避起诉将它们全部释放,现在在整个北美洲东部都有种群。许多地方家朱雀不是令人讨厌的动物,因其音乐般的鸟鸣和鲜艳的颜色而得到大家的喜欢。但是它们高度适应城市和郊区环境,采食落叶树果实、浆果、谷物和种子,结果种群变得过大而招人讨厌,并造成农业区的经济损失。

不当的重引入

历史上,哺乳动物和鸟类总是被殖民者大量引入到殖民地,用作狩猎娱乐。有几种鹿类就被引入到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包括一些岛屿国家。在岛屿上的一些牧场上放养,鹿改变了这些地方的栖息地。由于没有大型本地哺乳动物,岛上许多植物种类都不能适应鹿这样的有蹄类啃食而遭到的破坏。

由于现在关于物种和亚种的定义有些混淆不清,因此存在将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作为当地原产物种引入的案例。海狸在欧洲的释放,就是由于稀有哺乳动物的重引入造成外来物种释放的例子。然而,被释放的这种海狸来自北美,在当地十分普遍,但直到现在人们才认识到这种海狸与原来的欧洲海狸并不是同一个物种。另外的一个例子就是,由于十分特殊的疾病突然爆发,欧洲克氏原螯虾种群绝灭了,之后与其亲缘关系非常密切的美国克氏原螯虾被引入。

只有清楚来源,引入来自同一个种群或者临近种群的个体才可以被看成是良好、成功的重引入。例如香港的鸟类放生,如果是当地鸟种则被认为是一种重引入的工作,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注意同一种鸟的亚种或不同地方种群的分辨,导致一些释放鸟种的亚种或并不是香港及其附近地区的亚种或种群,将来有与当地亚种或种群杂交的可能。

因此在进行重引入之前必须将分类学问题解决清楚。如果本地亚种绝灭了,那么其它分布范围里的亚种就可以考虑释放到当地。然而,如果本地亚种仅仅是数量稀少但种群还能够继续存在,那么当地亚种独特的基因就有可能由于与新释放的亚种杂交而趋于绝灭。

不当的生物控制引入

引入外来生物进行生物控制,尤其是在早期生物控制项目中,对非目标物种也造成了破坏。绝大多数这样的例子都与引入食性广泛的捕食者相关,通常都是脊椎动物。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印度小猫鼬(Herpestes javanicus,Small Indian mongoose)被人们释放到很多岛屿上,包括夏威夷群岛。希望它们能够控制岛上的鼠类,但是它们并没有去控制外来的鼠类,相反它们更喜欢、更容易捕食的动物是岛屿上的各种本地鸟类,尤其是那些在地面筑巢的鸟。

同样,海蟾蜍(Bufo marinus)是为了控制甘蔗的甲壳虫类害虫而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但是海蟾蜍却更喜欢吃本地的两栖类动物和各种各样的无脊椎动物。海蟾蜍食性多样,具有强大的繁殖力,比当地土著的蛙类和蟾蜍类(无尾目动物)物种繁衍得更快,并且拥有针对捕食者的毒性极强的化学防卫机制,虫害接触这种蟾蜍的有毒表皮后会中毒。在释放的海蟾蜍达到一个较高的丰度之后,它本身也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生物控制引入对非目标物种造成不利影响的例子并不少见,又比如曾有一种食肉蜗牛玫瑰狼蜗牛(Euglandina rosea)被引入到许多太平洋岛屿上用以控制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这是一个作为食物资源的错误引入,最后造成了一种农业虫害。

入侵造成基因污染

巴西龟繁殖力强,存活率高,如今它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目前于巴西龟原产地的美国,亦因宠物市场的贸易扩散,可能对原生淡水龟物种或生态造成负面的影响。但美国所关注的问题和其它非原产地并不相同,巴西龟在美国已造成不同亚种间的基因混杂。

除了巴西龟,近年来,全世界也兴起饲养甲虫的风潮,尤其以欧洲、美洲及日本最为疯狂。在网络发达与交通便利的情况下,这些活体昆虫被当成商品交易,经由航空运输,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到达地球的另一端,许多贩卖活体昆虫的商店及网站陆续成立。以日本为例,日本境内有超过500家的昆虫商店及超过1 000个以贩卖活体昆虫为主的网站。日本政府自1999年大幅度开放外国产锹形虫、兜虫合法进口后,每年输入日本境内的外国产锹形虫及兜虫成倍数增长。截至2003年为止,共开放了436种锹形虫及兜虫。据统计,1999年日本各防疫所检疫合法申报进口之外国锹形虫及兜虫约为8000余只,2000年增至70005只,到了2001年暴增至682927只,几乎成等比级数增长,同时还有非法引入的外国甲虫。据日籍学者荒谷邦雄推测,自1999年开放外国甲虫进口后的3年内,以合法及非法管道输入日本的锹形虫及兜虫总数超过120万只。1999~2002年间,日本境内共有41次外国产锹形虫及兜虫在野地被采获的纪录,这41笔资料包括了11种外国产锹形虫及4种外国产兜虫。1999~2003年间有许多因逃逸、野放或弃养而在野地与本土种类杂交的纪录,也有因外来种甲虫身上携带璊类,而造成日本本土甲虫死亡的案例。

外来的观赏甲虫已对日本本土种类造成基因污染。1999年以后,日本大锹形虫(Dorcus hopei binodulosus)其余亚种都合法的被输入日本(如:D.h.hopei、D.h.formosanus及D.h.grandis),许多业者为了饲育出更大型的日本大锹形虫,将日本大锹形虫与其余亚种进行人为的杂交,这些杂交个体若逃逸至野外,势必会造成基因污染的问题。这些杂交个体在日本野地也有采获的案例,依据荒谷的记载,东南亚产扁锹形虫与日本产扁锹形虫杂交所繁殖的后代在静冈县被捕获,另外,也有数个杂交后所繁殖的锹形虫幼虫在野地被捕获的案例。

生物入侵者 篇5

【教材分析】本文是学生自读课文,讲授时应先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写作事理说明文;联类引申,转化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引导学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教师只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教师准备: 教学图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据光明日报(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显示)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劫掠 栖息 藩篱 归咎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2、解释词语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叫生物入侵者?要求同学们从文中画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义的语句。

2、文章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本文介绍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还讲了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采取的相应措施。

边归纳边板书: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第1段

摆出现象: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 第2--4段

探究原因: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 第5段

揭示态度:两种不同态度。 第6--7段

采取措施:通过议案、成立部门。 第8段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1、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明确: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

(1)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

(2) 时间顺序。

(3)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原因到结果;c.从特点到用途;

d.从主要到次要;e.从概括到具体;f.从现象到本质。

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

(1) 下定义 (2) 举例子 (3) 作比较

(4) 打比方 (5) 分类别 (6) 列数字

其余的还有摹状貌、画图表、作诠释、引用等。

2、再次默读本文,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本文这样安排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采用逻辑顺序。运用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且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3、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讨论后回答: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1)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危害之大。

(2)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3)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先由学生分组共同讨论解答,不能得到圆满答复的,向老师提问。

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可能有:

1.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小事”?

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会考虑许多问题: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等等。他们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2.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文章第2段已经写到,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也会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3.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五、拓展延伸

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六、课堂总结

1、 学生谈收获

2、 教师结束语

《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七、布置作业:

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讲给同学们听。

八、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

引出话题 逻 列数字

摆出现象 辑

探究原因 顺 举例子

揭示态度 序

采取措施 打比方

生物入侵危及中国生态 篇6

什么是生物入侵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有关专家对生物入侵下的定义是:这是一些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的“生物移民”,也许是一种细菌、一种植物、一种病毒或者一种动物,来到异国他乡的它们,由于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了湖泊、陆地、森林,而“土著生物”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

生物入侵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随着物种的引进,这些外来移民一方面可能造福人类,一方面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物种是把双刃剑,并且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性和生态链。比如,某一物种在甲地对生态有益,到了乙地对生态就有害。改变它的生态链,就会对入侵地构成生态威胁,甚至造成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一架架飞机航班、一艘艘远洋轮船、一位位旅行者、一只只过境的候鸟,都可能携带着物种“登陆”一个陌生的环境。

2001年5月7日,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一份报告中列出了100种入侵性最强的外来生物,包括水生和陆生生物、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鱼类、鸟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

全球教训历历在目

古今中外,由有害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和农业生物的安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沉痛的。据有关史料记载:公元5世纪下半叶,鼠疫从非洲侵入中东,进而传播到欧洲,造成约1亿人死亡。1859年,英国人半叶托马斯·奥斯汀引进了24只兔子,为打猎而放养了13只。在澳大利亚这个没有兔子天敌的国土上,它们至今已繁衍6亿多只后代,这些兔子常常把数万平方公里的植物啃吃精光,导致其他种类野生动物面临饥饿的危机,许多野生植物也存在绝种的可能。

同在澳大利亚,上世纪60年代,由于甘蔗园里害虫多,有人引进一种捕杀高手癞蛤蟆,因这种癞蛤蟆产卵时排出大量毒素,导致当地鱼类和青蛙等误食而亡,结果造成生态灾害。1954年,尼罗河鲈被引入东非的维多利亚湖时是为了减少当地鱼类的数量,但是尼罗河鲈通过猎食鱼类以及同当地鱼类争夺食物,导致当地200多种鱼类灭绝。

近20年,疯牛病、口蹄疫在世界上10多个国家发生,共有800多万头牛、猪等被焚烧。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才20多年,到2002年,全球累计已死亡2790万人,活着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人达4200万。1997年,我国香港特区发生禽流感事件,不得不销毁140万只鸡,仅赔偿鸡农鸡贩的损失即达1.4亿港币。今年禽流感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爆发,损失巨大。1999年秋天纽约乌鸦成群死亡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西尼罗河病毒是罪魁祸首,仅过3年时间,几乎传染全美,2002年一个夏天就病倒14000匹马,至少夺去241条人命。2003年春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波及到32个国家和地区,有8000多人被感染,造成700多人死亡。

据专家估算,世界有记录的因物种入侵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35万亿美元,间接损失50万亿美元以上,仅直接损失就相当于2002年全球GDP总值的一倍。

生物入侵造成我国巨大经济损失

2003年年初,一种来自南美,名叫“食人鲳”的小鱼搅乱了中国水产市场,全国各地如临大敌,农业、工商、渔业、环保等部门联合行动,展开全国大规模的“围剿”。国家环保总局生物安全办公室负责人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世界上最坏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约有一半入侵了我国,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也给农业、渔业、畜业、禽业、林业和旅游业等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仅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人民币,其中,每年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我国就需4.5亿元。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十大害草之一的水葫芦从南美引入我国,先当作畜禽饲料,后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最后逸为野生,由于其无性繁殖速度极快,现已广泛分布于大江南北的17个省市。据资料记载,上世纪60年代前,云南昆明滇池的主要水生植物有16种,水生动物68种,但到了80年代,由于水葫芦覆盖,大部分水生植物相继消亡,水生动物仅存30多种,该市曾动员10万军民打捞滇池水葫芦,然而收效甚微。

20世纪60年代为保护滩涂,我国从英美等国引入大米草,现在北起辽宁西部,南至广西合浦的沿海80多个县市都有种植,是亚州种植大米草最多的国家,大米草严重破坏了沿海生物环境,造成多种养殖海产死亡,每年经济损失在576亿元左右。

松突圆蚧,原产日本,20世纪80年代初入侵我国南方,到90年代已造成13000多平方公里的马尾松枯死。松材线虫病原属地在北美,也是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后,迅速扩散蔓延,所到之处松林连片枯死,危害森林达150万公顷,累计造成3500多万株松树枯死,直接经济损失近30亿元。还有一种“狗尾草”,是侵华日军从马料中带入我国的,由于这种草茎上有刺,生命力非常强,使其他植物退化枯死,现已成武汉市一大公害。

被称为“霸王草”的紫茎泽兰,原产中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和消失,使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许多物种濒于灭绝。微甘菊是种攀援性寄生植物,自20世纪90年代起从东南亚登陆,迅速蔓延到整个珠江三角洲、桂东地区,攀到什么植物上什么植物就慢慢枯萎死亡。我国生物入侵还在继续。

生物入侵暴露出生态标准缺憾

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全世界经描述记载的物种不下150万种,而研究比较透彻、能够防范风险的物种,估计占10%左右。我国已有107种入侵草本植物,其中62种是作为饲料、蔬菜、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绿化植物等,入侵的昆虫也达到32种,棉花枯萎病病原菌等外来入侵微生物则达到23种。

人们也许对剿灭食人鲳还记忆犹新,这个锦鳞闪烁、外表妖艳的鱼,原产亚马逊河流域,被当地列为最危险水中生物之首,在这种鱼活动最频繁地区,每年大约有1200多头水牛被其吃掉。有关专家指出,我国没有制约食人鲳的生物,这种鱼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就会大量地屠杀其他的鱼类,给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灾难。那么这种非常危险的鱼为什么会流入国内,并且长期“逍遥法外”?中国农科院生物研究所张淑香博士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内目前没有生态标准。对于监管部门来说,除了从卫生和疾病方面考察,还应当有相应的生态标准,以杜绝不适当物种的引进造成生态灾难。”

但是,许多外来物种在原产地并非有害物种,因此被人们所忽略无意之中带进了中国。而让人吃惊的是在引进物种时,只重视经济效益分析,忽视生态影响评估,只重视引种前的审批工作,忽视引种后的管理和跟踪监测,有意识引进一些经济效益好的物种,结果导致大量外来物种成功入侵我国。这虽与人们缺乏相关知识有直接关系,但更暴露出我国生态标准的缺憾。生态标准的缺失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也方便了外来物种的入侵,它们一无护照,二无绿卡,却能安营扎寨,传宗接代,反客为主,为非作歹。

外来物种给我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只是表面现象,一旦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甚至要用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恢复,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对生态安全造成的危害,是很难估算其经济影响的。

保护家园让地球充满绿色生机

外来物种入侵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重要的因素,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受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对此,许多专家呼吁,采取措施,保护家园。

一是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目前除了农林业病虫害物种,其他外来物种的引进在我国还找不到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是制订生态安全标准。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生态标准,结合中国实际,组织专家,抓紧制订一个生态安全标准。

三是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我国政府应当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引进外来物种风险评估,主抓和协调生态安全方面的工作。建立国家早期预警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与体系,对所有外来物种实行统一的监督管理,以免造成盲目引进和决策失误。

四是部门协同联合执法。应尽快成立跨部门、多学科的“评估委员会”,并制订出相关的综合法规,解决好农林、环保、工商、海关、卫生、质监、水产等部门之间执法权的协调问题。

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外来物种的区域相当广,涉及到的国家和地区范围也相当大,要做好外来物种的评估、鉴定和引进工作,就必须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生物入侵者》 篇7

1.1 定义

生物入侵的定义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埃尔顿首先提出, 他将生物入侵定义为:在一个特定区域生存的生物通过某种途径进入到另一个新环境, 并在新区域生存繁衍扩散下去, 且这种状态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是否平衡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物种灭绝现象的产生、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首先当然是因为自然环境的破坏, 但是除了这个第一因素之外, 生物入侵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这样的入侵环境基础是全球化的, 如此造成了全球生物系统趋于等同化现象的产生。

1.2 危害

受到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 全球的交流日益加深, 因为人员的往来频繁, 其他生物在人类进行交流的同时也随之扩散到更远的其他的区域, 而近年来这种速度正不断的加快。非正常的生物扩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生态平衡被打破, 人类的健康受到了威胁, 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在新的生长环境中, 新进的物种由于没有天敌的存在, 繁殖不会受到限制, 于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将生存环境扩展到最大, 进而危害和侵占了本土生物的生活空间, 这种侵占不仅仅是空间上的, 同时也是资源的。

于是, 人们开始意识到, 生态环境被破坏不仅仅是由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所产生的废物超标对于坏境的破坏, 因为生态环境不仅仅是由自然环境构成, 生物环境同样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 生物的稳定等都是重要因素, 而生物入侵造成的大范围的持久性的环境威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令全球生物同化的生物污染增长繁殖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测, 有的甚至会呈现爆发式的扩散。除了表面的危害之外, 入侵物种和本土的物种可能会排除生殖隔离进行交配, 这样就会产生基因交流, 但是由于不确定基因交流的后果, 如此一来这种基因上的侵袭也许会造成比化学或者物质污染更大的威胁, 这种不确定的威胁的隐蔽性决定了这种生态危害的长久性。

1.3 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由于物种对于环境的不适应, 也许在新的环境中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 也许会造成微生物或者病毒的变异产生新的病原体, 从而直接威胁人体健康。

目前我国的物种保护情况堪忧, 据近年来的数据统计显示, 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有害外来生物已经达到了一百六十三种, 其中植物一百零七种, 昆虫三十二种, 病菌二十三种。

2 森林环境

2.1 良好的森林环境

良好的森林环境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土地面积需求的增加, 森林随着土地开发和木材的采伐, 逐步退化。森林面积的减小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生物种类的减少。各种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类开始意识到过度的破坏森林环境对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制约。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对于森林健康进行了初步的认识, 从九十年代开始完善了这一思想。森林环境的改善成为了环境保护的新课题, 对于森林的树木病虫害以及火灾等预防工作也进入了系统全面化时代。

2.2 保护措施相对比世界森林的普遍情

况, 我国的森林环境的多虫害和火灾, 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一下几个原因。

过度采伐, 森林退化。过度采伐, 使大量原始森林、混交林、复层林转变成人工林纯林、次生林和单层林, 使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下降, 导致森林病虫害频繁发生。

森林结构单一。主要是由于很多林木区是由人工种植, 林木种类结构单一, 病虫害一旦发生就很容易呈现区域化状态, 这种及其不稳定的林区容易遭到爆发性的损失。

抚育管理不及时, 森林抗性降低。由于中幼林抚育成本较高, 抚育材价值较低, 林农没有抚育的积极性, 致使我国现有的大面积中幼林没有能够按照技术规程要求及时进行抚育, 林内存在大量病弱木, 致使一些经济林生长不良, 导致森林抗性降低, 为一些病虫害和恶性杂草的入侵创造了机会, 严重地影响了经济林的正常生长, 致使一些森林很少甚至没有收益。

外来生物入侵, 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危害。

森林生境恶化, 以及气候异常, 致使树木长势减弱, 甚至死亡, 导致林业有害生物侵入。

在法律上, 规定森林病虫鼠灾害防治由林农承担, 这种规定及不合理:森林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林农为此牺牲了自己的经济利益, 林农不但得不到生态补偿, 反而还要承担森林健康的保健责任, 导致林农防治积极性很低, 致使森林灾害防治工作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因此, 要确保我国森林健康, 必须采取科学的策略和措施, 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

3 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3.1 重视公众宣传, 促进全民预防

加大宣传力度, 让公民知道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和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管理的重要性, 提高公民参与有害生物预防与管理的自觉性, 鼓励公民发现疫情, 积极向政府举报违规行为, 并积极参与扑灭疫情、防止有害生物扩散蔓延。

3.2 加强森林植物检疫, 严密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进一步加强森林检疫工作, 是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关键途径。因此, 笔者建议, 一方面要加强省以下森防机构建设, 提高其经费投入, 增强其技术力量, 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行政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检疫对象的确定标准要与国际接轨, 重新审定我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根据危害大小进行风险评估, 并重新排序予以公布, 督促政府及早对有检疫对象分布的地方划定疫区, 实行疫区管理, 及早根除疫点。

3.3 强化森防行政管理职能,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

进一步强化森防行政管理职能, 尤其是加强县一级森防机构能力建设, 提高森防行政执法水平, 加大打击森防违规行为的力度, 将森防机构目前的病虫害防治职能及早转变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和维护森林健康, 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的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水平, 及时监测、预报、扑灭林业有害生物害情, 防止外来或本土林业有害生物疫情扩散。

目前, 我们使用的还是1980年的森林病虫害普查数据, 这些年来, 我国一直没有开展系统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为此, 笔者认为, 这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还要更进一步加大力度, 尤其是加大资金、技术投入, 延长普查时间为4~5年, 提高普查质量, 获得更多的数据。这次普查之后,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 应该结合森林资源清查, 定期进行, 及时更新林业有害生物数据, 更好地为林业有害生物管理服务。

摘要:近年来, 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而生物入侵也成了环境问题中的热门话题受到公众以及媒体的关注。由于生物入侵人类受到了经济损失, 同时由于生物的入侵也造成了原本生态环境的失衡。

关键词:生物,入侵,管理

参考文献

[1]连云峰.生物入侵的主要危害及其防范控制策略[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应对入侵生物的法律对策 篇8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阐述及其现状

(一) 生物入侵的概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 (通常是遥远的) 地区, 在新的区域里, 其后代可以繁衍、扩散并维持下去。”①

(二) 生物入侵的现状

当今世界, 全球贸易不断发展, 世界俨然成了一个地球村。而交通的便捷给生物入侵以可乘之机, 人类的活动为生物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生物入侵的危害涉及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与国家利益。

1.国际生物入侵现状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表明, 美国目前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约1370亿美元。印度每年因生物入侵导致的经济损失也高达1300亿美元。而南非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800亿美元。而且这些都只是保守的估计, 还可能不包括那些无法计量的隐性损失。如“9·11”事件之后, 美国连续发生炭疽热病例, 造成世界安全恐慌。”②“还有疯牛病与典型猪瘟, 可以很容易地传播到任何一个国家。疯牛病传染给人后表现为变异性克雅氏症病, 在英国已经导致了将近百人死亡。”③

目前, 入侵生物已经受到了各国政府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 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 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 防范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各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生物入侵现状

在历史上,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频繁, 物种交流的数量庞大, 目前, 我国究竟有多少物种难以估算。就我国已记录的外来入侵物种是488种, 从受到侵害的生态系统类型来看, 我国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 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到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乃至绿地、园林、居民区等均有生物入侵染指, 其中以低海拔地区以及热带岛屿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最为严重。由于生物入侵的影响, 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200亿, 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

二、我国防治入侵生物的立法现状及不足

“目前我国针对外来物种入侵方面的法律规定散见于《进出境检验检疫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进出口货物管理条例》、《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野动物保护法》等国内法和《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种国际贸易公约》、《卡塔赫纳 (Cartagena) 生物安全议定书》三部国际公约中。”④1981年4月8日, 我国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而在1992年, 我国在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后又发布了《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报告》这三部报告。

由上文阐述可见, 我国目前在这一领域不是没有立法, 而是法出多门 (将近涉及到了法律多达二十余部) 、政出多头 (农业、林业、卫生、环保等部门都有相关的法律) , 有法难依, 法不到位。因此国家要是想应对这一问题, 就必须集中管理, 统一立法, 建立统一的机构, 统一管理, 才能有效的解决该难题。

三、我国应对入侵生物的法律对策

(一) 立法建制

目前, 中国在防治外来入侵生物的法律规定方面还是比较分散的, 尚无关于防治入侵生物的专门立法。这导致了现在法律层次相对较低, 缺乏应有的可操作性和现实针对性, 因此, 我国应该尽快形成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法》为主, 以相关法律法规中的条文为辅的法律体系来防范外来生物的入侵。

(二) 确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及监督部门

因为防治外来入侵生物是一项综合的过程, 它涉及到很多部门的分工协作, 所以, 建议设定一个领头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 统一的分配工作, 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这个统一的部门可以暂时称为“外来入侵生物管理局”该局可以直属国务院的领导, 其下可以设专家委员会, 给防范外来入侵物种给予科学而又严谨的的方法或者说意见。同时也应该设立一个统一的监督部门来监管管理机构的工作。

(三) 采取严格的检疫制度, 御敌于国门之外

我们应该严格的实行动植物检疫制度, 这样的话才能够使生物入侵得到最大限度的防范。新西兰有着严格的检疫制度, 信息来的检疫制度在国际上都是相当成功的。所以, 我国可以借鉴该国成功的经验, 完善我国的检疫制度。

“在新西兰, 任何的动植物, 包括土壤和种子类的中药等必须经过严格检查, 通常不让带入。食物 (包括干货、水果、零食等) 都必须向海关申报清楚, 否则可能被罚款, 严重者可能会判入狱。检疫犬在机场的行李大厅内嗅查入境旅客行李内藏匿的动植物检疫违禁品。检疫犬灵敏的嗅觉, 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嗅出动植物检疫违禁品。而且检疫官还会对入境旅客的行李百分之百地进行手检或者X光检查。如果检出未申报的动植物检疫违禁品, 即使是疏忽漏报, 也会被当场罚款200新元;如果明知故犯, 隐瞒不报, 就会被起诉, 可能会被单处或者并处10万新元罚金和5年以下监禁。”⑤

所以, 我国可以借鉴新西兰这一成功的经验在我国建立一个严格而完善的建议制度, 我们在进行进出口的动植物或者货物的检验、检疫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意引进的动植物的申请是应该严格审查的, 同时对于那些无意带入的动植物也不应该放松警惕而是同样也应该严格监察, 从而把其杜绝于国门之外。

(四) 拓宽责任追究的范围

我国现有的法律是没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有意的引入外来物种的情况下应该承担何种责任。但是, 美国在这方面就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例如, “1990年, 美国《外来有害水生生物预防与控制法》规定:对违反压舱水处理规定的将进行民事处罚, 处以最高限额不超过25000美元的罚款;对蓄意违反处置压舱水规定的处以刑事处罚, 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被列入重罪范围。”⑤所以,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 在追究责任上, 我国应该适量的增加一些民事法律责任形式。例如, 当引进的某种生物在造成了一定危害的后果时, 责任人就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其次, 对造成物种入侵者给予一定量的行政处罚。但是, 在目前, 我国一些相关的立法中, 与入侵生物有关的法律主要是动植物检疫的法律、法规。然而这些法律、法规都是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造成生物入侵的行为人给予何种行政处罚, 甚至于对某些违反了检疫规定的行为人, 对他们的行政处罚也是非常轻微的。所以, 我国法律应当明确的规定对于造成生物入侵现象的责任人给予行政方面的约束或者处罚。最后, 我国还应该对那些故意违法的引进入侵动植物并且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追究合适的刑事责任。

四、小结

生物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因此, 我们应该汇聚全球之力, 同仇敌忾, 资源共享, 与生物入侵者做抗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应该向有关发达国家学习取经, 借鉴有用的经验和立法, 加紧本国有关生物入侵的立法和完善这方面不足的法律, 来编织阻击生物入侵的“法网”, 以规范公民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宋晓丰, 叶桂蜂.我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现状、危害及防治研究[N].生物学通报, 2008, 43 (7) :24-26.

[2]廖延雄, 范明远.疯牛病与变异型克雅氏病[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1, 2 (4) :306-308.

[3]陈晓青, 海青, 伊立野.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问题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5 (6) .

[4]龚海珍.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对策[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5) .

[5]谢联辉, 尤民生, 侯有朋.生物入侵——问题与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生物入侵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 篇9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1 国外研究回顾

对于生物入侵的研究, 国外科学家早在1958年就出版了《动植物入侵的生态学》一书。此后, 各国科学家陆续开展了许多有关外来动物、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但真正引起科学家广泛关注与研究的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 特别是近20年来, 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从宏观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有效可行的控制和管理技术体系到微观的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生态遗传学、协同进化及控制技术与生态修复的机制等, 均成为广泛研究的热点与焦点, 并有较高层次和较深水平的研究。在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 (CBD) 原则的指导下, GEF针对各缔约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与管理提出了9条指导性原则。1996年由SCOPE、IUCN和CAB International共同组织的全球入侵生物项目开始实施以来, 在发展外来入侵生物的最佳预防与管理策略指南、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1.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外来种的检疫、除害处理研究较多, 但对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外来生物狙击的系统技术研究较少;二是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综合风险分析研究较多, 但对实际的个案试验风险评估模式和体系的研究较少;三是对外来入侵种的危害性研究较多, 对潜在的危险外来种入侵的预警、扩散与传播机制研究较少;四是对外来的主要病虫害的分布、危害、生物生态学特性、控制技术等研究料多, 对入侵生物学、入侵生态学及暴发机制的研究较少[3]。总之, 我国对外来入侵生物的研究处于刚刚起步、积累经验和资料的阶段, 有待于向不同层次、更高水平和多学科交叉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的方向发展。

2 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核心问题

危险性外来入侵生物研究过程有别于本地有害生物的研究。一般来讲, 外来物种指超出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的种群。外来生物的入侵一般分为传入、定居与种群建立、潜伏、扩散、成灾几个阶段。由于外来生物的入侵呈现出一个有序的过程, 因此各个阶段的研究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各有侧重。

2.1 传入前或传入过程中的预防与预警

阻止外来有害生物建立种群是防御外来生物入侵的第1道防线。有效地防止外来生物入侵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进行科学的预测。由于传入途径的多样化, 以及不同生物种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 很难用某一通用模式来预测和解释各类外来生物入侵的方式和潜在的危害。外来种入侵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增加而增加。预警能力的建设在预防和预测外来种的入侵中显得更具有重要的科学地位和现实意义。众多研究表明, 依据物种的系统发育限制因子:生活史特征、入侵种原产地与入侵地生物气候相似性、入侵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多样性在原产地与入侵地的分化特性、入侵种与本地种种群近缘种间存在的差异、入侵种的传播方式等因子可预测入侵种可能的分布范围与危害, 因此发展早期预警系统是提高预防与预测准确性的首要关键科学问题。在早期预警系统的引导下, 发展快速的检测技术, 建立快速的狙击系统是防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2 定殖与种群建立过程中生态学与遗传的“前适应性”机制

对有详细记载的外来物种成功传入的分析表明, 大部分的传入或引进是不成功的, 传入种只有1/10的概率建立种群成为偶见种, 偶见种中又只有1/10的概率成为常见种, 在此之中, 又只有1/10机会成为有害生物。传入过程中繁殖体的存活与死亡、入侵种群的环境忍耐程度、环境的可容纳性、本身所具有遗传特征等共同决定是否成功入侵。其中, 遗传特性是影响定殖与建立种群的一个重要因素。遗传差异决定入侵成功与否及入侵效应, 是遗传特性与入侵生物学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前景广阔, 但迄今为止, 还没有研究证实或鉴别到有利于入侵的单个基因。

然而, 有研究表明在初始入侵与定殖过程中, 生态过程的影响比遗传过程更重要。因此, 在定殖与建立种群的过程中, 遗传过程与生态过程哪一个更具相对而言的重要性?成功入侵如果受遗传变异的影响, 遗传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决定其入侵效应?如果外来种丧失其遗传多样发生性与变异, 是否会限制定殖及其入侵成功?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完全回答这些问题。因此, 外来种是否具有遗传的“前适应性”以及如何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 即外来种入侵应力的综合研究, 是成功定殖与建立种群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3 潜伏与扩散传播过程中生态学与遗传的“后适应性”机制

外来物种定殖后到扩散传播及其后的暴发成灾一般均有几年甚至几十年或更长时间[4]。如引进的天敌昆虫释放后几年查不着踪影, 经过一段时间后, 突然发现种群激增。但没有证据说明其原因:是遗传变异与生态适应能力的结合所致, 抑或是由于Allee效应使种群构建的速度太慢。不过, 在一定的遗传特性背景下, 生态学特性, 特别是繁殖特性是决定种群快速构建的重要因素。当然, 最初的潜伏期可能需要遗传上的调整, 一个小的遗传变异可产生很大的生态影响。已经有证据表明杂交在入侵中遗传改变是很重要的, 杂交可导致入侵后快速的遗传变化。但其他的遗传变化是否同样快速发展, 尚不清楚。一是遗传变异在生态时间内常常是不可测定到的;二是遗传改变是很小的, 生态上的重要变化是可测的;三是进化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期内发生的 (最快的估计是每100年进行1%) 。对昆虫而言, 如果在最初建立种群的几个世代内有很强的选择压力, 则可能导致快速进化。从比较生态遗传学的角度, 研究已入侵种与原产地种的遗产差异有可能解释一些遗传学上的问题。建立种群后的扩散传播:一方面取决于外来种的扩散能力与繁殖对策, 另一方面取决于快速的生态“后适应性”。

2.4 暴发成灾过程与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机制

美国科学家对外来生物入侵的分析资料表明, 外来入侵种中只有很少部分产生严重的生态影响;所有群落都是可入侵的, 但大部分是人为造成;入侵种在原产地并不一定是重要有害生物, 但在入侵地往往引起巨大的生态与经济损失, 如美洲斑潜蝇在我国的分布与危害就是典型的例证。研究表明:不同环境中的群落, 其抵御或接受入侵的生态学过程存在极大的差别。新近提出的生态位机会理论, 从资源机会、逃避天敌的机会、环境机会的角度讨论了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的研究是相当复杂的, 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学抑或生态学特性就能解释的问题, 而是在不同层次上的多学科 (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地理学、生物气候学、种群动态学、群落学、系统学等) 相互融汇、相互交织、共同影响和作用的学科群理论。深入研究能对外来生物入侵过程中的预测与预防、根除与灭绝、控制与管理、生态控制与修复的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刚.我国外来生物入侵呈现加重趋势[J].农化市场十日讯, 2007 (36) :33.

[2]阮雪莲.生物入侵的若干问题[J].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21) :64-65.

[3]冯爱卿.外来入侵生物研究新动态[J].广东园林, 2008, 30 (5) :79-80.

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止措施 篇10

人类历史上由于迁徙的日益频繁和迁徙范围的逐步扩大, 与之对应的则是动植物种类的迁徙流转也逐步进入活跃期, 不同动植物的物种之间交换速度大大加快。适应环境能力差的动植物会被新迁入的严酷生存环境所自然淘汰。而适应环境能力强的动植物种群在新的环境里则会迅速繁衍。动植物种族的数量和规模如同几何级数般地快速扩张, 情况严重的就会导致生物入侵环境公害暴发, 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1,2,3]。生物入侵容易导致原有的生态平衡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促使环境公害暴发, 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预防治理生物入侵可通过完善风险评估制度、采取跟踪监测进行动态监控、对引进的入侵物种进行全方位综合治理等手段稳步推进。

1 生物入侵的定义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 并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入侵的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 繁殖能力强, 传播能力强等诸多特点, 而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又同时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 其缺乏自然控制机制, 人类进入频率高等特点。总的来说, 无论是本国 (本区域) 主动引进还是被动侵入, 一旦外来生物对本土的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均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都可归属于生物入侵范畴[4,5]。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16种有害外来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 (水葫芦) 、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6]。

2 生物入侵的危害

2.1 生物入侵会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及生物多样性

外来物种被引入异地后, 导致外来物种迅速蔓延, 种族大量扩张, 从而形成优势种群, 外来的物种与当地的物种互相竞争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空间资源, 直接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导致当地本土物种的退化, 甚至被灭绝。例如目前肆虐于中国的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 原来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作为插花中的点缀即观赏植物被引入中国的。这一外来生物引种中国后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异化为恶性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繁殖力极强, 其根状茎发达, 传播速度快, 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 直接导致其他本土植物死亡。加拿大一枝黄花经过之处总是寸草不生, 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中国被称为超级的生态杀手。

2.2 生物入侵给受害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目前看来一个国家要想彻底地根治已入侵成功的外来物种非常困难, 如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凤眼莲 (水葫芦) 被引种世界各地后, 人们事先并没有意识到凤眼莲繁殖能力超强, 结果导致凤眼莲 (水葫芦) 在全球水域肆虐繁殖, 出现了河道堵塞、河水水质变差、鱼虾绝迹等恶果, 仅用于控制其蔓延的治理费用就相当昂贵, 云南的滇池就曾因水葫芦疯狂蔓延而被媒体称患上了生态癌症。我国每年用于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多达10多亿元, 因水葫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又如我国鲤鱼作为当地鱼种, 其在中国的繁殖一直受到其他鱼类的制衡。20世纪80年代美国水产养殖场浮游植物泛滥成灾, 美国就从中国引进了喜欢吃浮游植物的中国鲤鱼, 结果令美国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鲤鱼适应性极强, 食量惊人, 直接导致了美国原产的鱼种因缺乏食物, 竞争处于劣势而大量死亡, 最终导致美国盛产淡水鱼类的五大湖区如临大敌, 对中国鲤鱼严防死守, 采取了设置电网、投毒、射杀等手段消灭中国鲤鱼, 但美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后, 仍然收效甚微。目前中国鲤鱼在美国已成为令人头疼的环保公害。

3 对生物入侵采取的应对措施

3.1 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阻止生物入侵首要的工作就是防御, 防患于未然, 将对本地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的外来生物拒之门外。生物入侵风险评估制度就是力争在第一时间、第一地区将危害性较大的外来生物重点监控, 从源头上控制生物入侵。

3.2 采取跟踪监测方式进行动态监控

外来生物被引进后如不进行持续跟踪监测, 一旦该生物被事实证明为有害生物后, 对一国 (区域) 而言就等于放弃了在其蔓延初期将其彻底根除的机会, 就可能面临一场严重的生态灾害。在引进外来生物的过程中, 可建立引进物种档案分类制度, 对其进入国内 (区域) 时间、地点进行详细登记, 定期对其生长繁殖情况进行监测, 掌握其生存发展动态。

3.3 对引进的入侵物种进行全方位综合治理

对已经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 可以通过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确保可持续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建立, 以达到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最佳治理效果。

摘要:介绍了生物入侵的定义, 分析了生物入侵的危害, 并提出了生物入侵的防止措施, 以期为防止生物入侵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入侵,危害,防止措施

参考文献

[1]季青梅.昭通市外来入侵生物调查研究[J].云南农业, 2014 (7) :31-32.

[2]舒长斌, 刘俊豆.四川省主要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危害及防除策略[J].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4 (4) :31-32.

[3]王惠惠, 刘晶岚, 张容, 等.北京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农学学报, 2014 (6) :49-52, 58.

[4]杨东娟, 赵锐明, 回嵘, 等.不同生长方式对2种入侵植物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 (4) :69-73.

[5]于辉, 王旭静.浅谈外来物种入侵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 2014 (8) :66-67.

上一篇:符合特点下一篇:课程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