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指标

2024-08-08

模型指标(精选十篇)

模型指标 篇1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警

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一再地恶化下去却没有得到合理调控和整治, 则会演变成为财务危机。通过对财务危机进行预先测量和分析, 可以在危机爆发之前对企业进行预警, 找出导致危机的关键原因, 对症下药, 提前预防调整, 免除管理者的后顾之忧。

大型企业可以定期进行财务危机分析, 而中小型企业在考虑是否进行财务危机分析之前, 可以根据一些表面现象考虑是否要求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危机分析, 这些表面现象大致可以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管理层动荡事件频发

之所以把这方面排在首位, 是因为这种现象无论是发生在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 很可能都是意味着企业在经历某种变革或者是财务方面的危机。管理层人员频繁更换, 大股东多次变卖股份等现象都属于管理层动荡事件, 每当发生这种情况时, 无论企业员工和投资者都应对此引起重视。此时即需要财务危机分析。

二、企业自身资金管理不规范

企业若不能按照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有关规定执行, 例如定期送审报表以及会计披露延迟等现象出现时, 则可能有资金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出现, 这往往是中小企业常见的现象。此时外部投资者应在无法分辨的情况下要求专业人士进行财务危机分析, 以避免危机爆发给自身带来的亏损。

三、销售状况不稳定或收入急速下降

当企业销售收入发生不稳定变化时, 可能是由于收账政策的变化引起, 但也可能是由于市场引起。总之一旦收入产生变化就会影响现金收入, 收入是保障生产资金回流的关键, 如果收入至终不能以现金形式实现且发生突然下降和不稳定变化, 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生产继续进行, 资金链一旦断裂则直接影响偿债能力, 则会带来财务危机的爆发, 甚至宣告破产。因此一旦发生销售不稳定状况时则应及时进行财务危机分析。

由上可见, 在上述情况或其他类似情况发生时, 财务危机预测的必要性非常大。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的财会人员都有必要把握适合自身企业的财务危机分析方法。但是, 面对如今涌现出的大量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笔者却依然抱有一定的疑问。我国现今选入教材和专著的财务分析模型, 都是一些较为基本的模型, 目前学者们大部分较认可的是多边量模型中的Z模型, 而Z模型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大致上也对根据企业规模、行业和上市与否进行了区分, 很明显已经发展得越来越贴合企业需要。但笔者对Z模型中的各指标在使用时的准确性以及与财务比率法的对应性仍然存在疑问。

财务比率分析法是选取两类同年的报表数据之后, 因着两者之间的一定联系, 计算两类数据的比率, 由该比率可以体现企业某一方面的专项能力。不同报表数据在选取的过程中, 应注意该数据是属于静态数据还是动态数据。若数据来自资产负债表, 因为资产负债表本身属于静态报表, 其中的数据均是期末静态数据, 所以反映的是在本期末这个时点上的拥有值;而数据若来自利润表或现金流量表, 因为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属于动态报表, 其中的数据均为动态数据, 所以反映的是本期每日不断积累到期末的累计值。由此可以看出, 当利润表数据与资产负债表数据存在一定联系, 要放在一起计算其财务比率时, 应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转换, 然后才能计算比率。而多变量模型Z模型中则未注意此类问题的解决。

Z模型的基本公式如下:

X1=净营运资本/资本总额,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 X4=市场价值总额/负债总额, X5=销售收入/资本总额

按Z模型的使用方法, 笔者认为应该归入财务比率综合分析的应用中, 因此, 应使用财务比率分析法的原则, 不同性质的数据应变换成为同类数据。而很明显Z模型中X2、X3、X5这三类数据都并未依循财务比率分析法的原则来进行计算与分析。此处的资产总额与留存收益相对应时, 应注意留存收益属于当期净利润的一部分, 因此亦属于动态数据, 是当期积累值, 而资产总额是静态指标, 因此当两类指标数据相除时, 选择哪类指标进行性质变换应是注意的问题。而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相对应时也是同样的问题, 息税前利润是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所得, 此处利息费用与利润总额同属于动态指标, 两者之和的息税前利润也属于动态指标, 与总资产对应计算财务比率时也应注意其应用方式。而销售收入与资本总额对应也一样, 销售收入属于动态指标, 资本属于静态指标, 也同样有此类问题。Z模型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大概如上。

另外, 面对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 是否依然选取5年为最短期限, 也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小企业如果出现上述及的表面现象, 危机爆发程度恐防比大型企业更快, 企业破产倒闭的危险更大, 所以是否应适当缩短中小企业的数据历史期限。这也是笔者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 笔者以为众多学者对财务危机分析的探讨已使该方面的理论和模型日趋成熟, 但选择一些基础理论作为模型构建的依据也同样应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张琳, 王春和.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综述[J].企业活力, 2011 (01) .

[2]李东, 闵云鹤, 陈洪.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解析[J].商场现代化, 2011 (01) .

模型指标 篇2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

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从城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生态功能和协调度3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讨论了各指标体系标准值的确定方法.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并以郑州市为例进行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年,卷(期):40(3)分类号:X21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 评价 指标体系 标准 层次分析法 权重 评价模型

区域经济安全指标评价模型研究 篇3

【关键词】经济安全;指标;评价模型

一、引言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战略问题。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世界各国既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并非把世界所有国家领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已站在确立自己作为大国和强国地位的门槛上。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在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外部条件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在20年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之后,中国需要根据新的内外条件和情况,重新检视自己的大战略,作为确保成为现代化大国的基础。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对于中國的发展战略,人们已有很多的讨论。但对于中国的国家各区域经济安全战略,却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

本课题源于对战略目标牵引,试图通过对经济安全环境的影响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构建面向安全战略指导的经济安全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安全环境进行客观、科学、有效地综合评价,从多维度反映各层面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为经济建设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

二、指标体系设计

1.设计原则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我们重视区域经济安全之间的统筹。从“体系”出发,强调“总体性”,我国正处在经济上行的发展阶段,也是矛盾突出最激烈的阶段,健康平稳地发展是制定实施安全战略的基础,两者需要有机结合,不能片面去追逐,顾此失彼,要以国为镜,以史为鉴,在坚定巩固各领域安全形势的前提下,统筹处理好内外安全,国民安全、传非安全等等,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本研究围绕经济安全环境内涵,进行顶层业务分解,初步建立能够覆盖各区域经济安全环境的相关领域基本要素指标体系、业务模型。

2.区域经济安全指标体系

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维护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不受威胁的状态和能力,具体表现为一国保障其经济主权独立、经济发展所需资源有效供给、经济体系独立稳定运行、整体经济福利不受恶意侵害和非可抗力损害的状态和能力。从广义上看、经济安全包括资源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社会类经济安全、产业与贸易安全等诸多方面,表现为一国政府能有效维护本国经济制度和相关法律、确定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管控本国经济、抵御外国资本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冲击、保持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安全理论、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本项目从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状况、经济主权安全状况等直接影响GF建设的几个方面及经济危机风险状况、粮食安全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安全进行评价。由于篇幅限制,各类区域经济安全问题的指标选择过程将不一一介绍,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经济安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科学反映我国经济安全环境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指标建立的过程中,对各级指标的筛选和建立采用了重点考虑了以下情况:

(1)定性定量相结合

以上指标构建过程中均以定量分析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分析和评价经济安全环境状况过程中,除了采用定性的描述和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对其进行定量描述和定量分析,以确保对经济安全环境的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可信。

(2)统计和抽样调查相结合

在对指标设计及数据搜集过程中,针对经济安全领域调查对象与调查要求的不同,采用了全面统计调查和抽样调查最为常用的两种调查方法。

对于占比、平均值等统计指标,多采用抽样调查统计方法,从被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出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由样本所获取的结果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和特征。

对于部分定量指标,需要采用全面统计调查方法,从国家统计系统和各个业务归口部门定期取得系统的、全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获得。

三、区域经济安全指标评价模型设计

1.模型选择

结合经济领域指标数据中定量数据较多,并且指标体系有较为清晰的层次结构,而实际需求为量化各层次结构上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优先考虑结构方程模型。

2.模型优化

建模过程会受到数据的获取,数据的属性特征,数据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影响,因此,会在建模中对初始选择的模型进行及时的调整。如果能够获取到较多的定量数据,那么,可能会优先考虑结构方程,或BP模型;如果数据采集最终反馈,更多的是定性数据,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缺失不利于量化,那么在建模过程中可能会优先考虑熵值法或模糊评价。

另外,如果研究结果希望展现出31个省(区、市)的比较值,那么,指标体系当中的部分指标会进行删除或更改,确保省级指标可以获取;如果研究结果侧重给出评价以及趋势预测,那么,在数据输入时,会使用多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便保证参数可以被估计及检验。对于时间序列数据仍然难于获取的情况,将使用熵值法进行分析评价。

四、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研究目的在于估计比较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经济主权安全,经济危机风险情况对于经济安全的影响程度。三级指标,来自全国31个省市,2006-2015年度数据。均为数值型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税务局,国土资源部及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相关数据。

2.模型设计

由于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经济主权安全,经济危机风险情况均为不可测度指标,因此,使用SEM来解决它们的指标测度。结合指标体系设计及研究目的,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在此之前,可以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数据结构进行挖掘,不断修正,得到合理的潜变量结构。然后,再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3.模型识别

常用t法则判断模型是否可识别: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共有(m+ n)个可观测变量,记t为模型中自由估计的参数个数,则模型可识别的一個必要条件是:t(m+n)(m+n+1)/2。

假设该模型中共含有35个参数,包括11个负荷、3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11个观测变量的误差方差、结构模型的8个未知参数、2个内生潜变量的误差方差。由于3513×14/2,故该模型可识别。

4.参数估计

利用R软件,计算得到结构系数矩阵以及方差矩阵。本项目采用标准化情况下的参数估计结果,分两步确立:第一步,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挖掘数据的潜在结构。并结合已有经验,不断迭代优化指标体系以及潜变量结构。第二步,运行程序。检验不显著的路径后重新拟合模型。不断迭代优化,使得所有因子载荷在95%置信度下均显著。最终结构方程可表示为:

5.模型检验

根据各种模型检验指标,如GFI(拟合优度指数),CFI(比较拟合指数),NFI(拟合规范指数),IFI(NFI修订指数)对模型进行检验。以上指数一般都在0-1之间,0.9以上表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另外,对于不同结构的模型,也可结合反映误差方面的指数进行比较判断。如RMSEA(近似误差的均方根)、AIC、CAIC进行比较选择。

6.模型分析

(1)中国经济安全评估

从上面的结构模型参数可以看出,每一项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影响为正向或负向。同时,通过对比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对比不同三级指标对同一二级指标及一级指标影响的强弱;另外,可以对比不同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影响的强弱。识别影响各二级指标以及一级指标的重要因素。

利用以上数据,逐年构建结构方程,即可得到我国经济安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中国经济安全预测

对于中国经济预测,设计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使用前一年构造的结构方程的系数代入方程进行计算。此前,需要逐年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以及实际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第二套方案,使用BP神经网络,使用当年的评估值作为输出层,前一年的三级指标值作为输入层,进行学习,得到权重后用于预测。

五、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证明,本研究建立的区域经济安全指标评价体系能够从多维度反映出区域经济安全在各层面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有利于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认识自身的经济能力,找出优势与劣势,为加强经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科学地制定社会经济建设规划和政策,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石.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2,11:75-79.

[2] 郑通汉.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9.

[3] 杜旭宇.关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前沿. 1999,16:31-32.

[4] 余根钱.国家经济安全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统计. 2004,9:14-15.

[5] 叶卫平.国家经济安全定义与评价指标体系再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 4:93-98.

作者简介:

区域建筑节能指标预测模型研究 篇4

关键词:节能指标,情景分析,低碳生态规划

1引言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而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环境约束的背景下,仇保兴博士在2009年“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低碳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结合我国国情及发展现状,以经济、人口增长来驱动城市规划的发展模式急需向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转变。而我国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承诺也推进了低碳生态城市的发展。建筑是构成城市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筑领域将超过工业领域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最大行业。建筑节能指标作为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中主要控制性指标之一,直接影响了是否可达成的低碳目标。

目前建筑节能指标的制定分为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我国建筑节能“三步走”的战略(35%、50%和65%)制定区域规划中建筑节能目标;二是将建筑设备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指标作为节能目标参考值,制定节能目标。在城市规划阶段,利用方法一确定城市建筑节能目标简单可行,但是由于各城市节能技术发展水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等原因,方法一无法体现地域特色,制定目标往往出现过低或过高的现象;方法二可针对地域特色制定合理的节能目标,但是在城市规划阶段建筑信息缺失的情况下,此方法难以实施。

建筑节能指标应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前瞻性等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地区特色的指标。为弥补现有方法的缺点,本文提出基于情景分析方法,在对影响建筑能耗显著性因子的分析基础上,建立建筑节能指标预测模型,通过更改建筑能耗影响因子参数值,预测分析不同地区可达到的最高节能标准,并可同时提出可行的节能措施。已建立的模型可供给规划专业等非建筑节能专业人士使用,在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中,降低由于学科交叉性所产生的人才扩张,降低规划人工成本,同时提高规划精确度。

2 情景分析方法

情景分析是探讨和制定未来发展战略、对策、规划计划、政策措施等比较有效的方法,在国际上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能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分析。情景分析不同于预测,其研究的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被研究对象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而预测是情景分析的一种特例。

情景分析是低碳生态规划中建筑节能指标制定的重要方法。低碳生态指标体系中,涉及到建筑节能指标往往提出节能率、节能标准、节能限额等概念,而节能率、节能标准、节能限额都是与基准情景比较,可实现的最大程度的节能目标的表述方式。在确定规划区域中建筑能源消耗基准情景的基础上,调整节能措施,计算不同节能措施可得到的节能率或达到的节能标准,制定符合地域特色的节能目标,对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成功尤为重要。

3 节能指标预测模型建立

预测模型建立是低碳生态规划建筑节能指标制定的核心技术。为实现快速精准的预测目的,建立建筑能耗多元线性预测模型;为实现因地制宜的特性,建立不同建筑类型和不同建筑气候分区的预测模型。本文以建立寒冷地区大型办公建筑的建筑节能指标预测模型为例,说明模型建立的方法。

3.1 典型建筑模型建立及验证

典型建筑模型是研究建筑能耗影响因子显著性和节能目标制定模型的载体,典型建筑模型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某一建筑类型能耗的平均水平。因此典型建筑模型立足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 1-687)、《北京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 1-89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并在大量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建筑模型,典型建筑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利用eQUEST能耗模拟软件预测典型建筑能耗,大型办公建筑典型模型单位建筑面积用电能耗为107.15kWh/m2a,单位面积采暖能耗为7.47kgce/m2a。清华大学通过对北京市41座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调查,得到各个建筑的全年电耗现状,其中,对北京地区14幢共50.7万平方米的写字办公楼的调查结果得出办公楼平均电耗111 kWh/m2a,置信区间103kWh/m2a~1 19kWh/m2a,模拟结果与北京地区平均电耗比较,误差为3.4%,在可接受范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对北京市25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析得出大型办公建筑供暖能耗均值为7.92kgce/m2a,模拟结果与统计结果比较,误差为5.7%,在可接受范围。

3.2 建筑能耗影响因子的选取

建筑能耗影响因子的选取是以分析显著性为基础,节能率分析和节能技术的选择也依托于能耗影响因子选择及各因子不同水平参数值合理设置。建筑能耗影响因子需符合独立性、普遍性、可控性等原则,各因子不同水平的参数选取影响节能率预测模型的适用范围。本文研究因子选取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和《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共选取14个能耗影响因子,每个影响因子设置3个不同水平的参数值,参数涵盖80年代基准建筑设计参数、节能设计限值参数和目前具有先进代表性水平的参数。具体参数选取见表2。

3.3 显著性因子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3.3.1 正交试验设计表

正交试验设计表是利用标准化的表格,即正交表科学地挑选试验条件来合理安排与分析多因素试验,有效减少试验次数。建筑能耗影响因子共选取14个,每个因子设置3个不同水平的参数,若对能耗影响因子的显著性进行分析,需对典型建筑模型设置314次不同的参数,并模拟能耗,工作量巨大。本文利用SPSS软件建立L64 (314)正交试验设计表,有效减少模拟典型建筑模拟次数。

3.3.2 显著性因子分析及能耗预测模型建立

本文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大型办公建筑能耗因子的显著性。逐步回归分析预测法可避免复共线性现象,使回归分析得到可靠的结果。逐步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从一个含常数项的回归方程出发,通过逐步引入和删除一些项的方法,选取一部分对回归贡献最大的项进入回归方程,使残差平方和尽可能小,而又不发生复共线性的现象。利用此方法分析能耗影响因子显著性问题的优势在于得到显著性因子的同时能判断因子改变对能耗的影响程度,对有针对性地选择节能措施提供帮助。并且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得出的能耗预测线性回归公式可用于节能率预测模型中。

本文利用SPSS软件中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大型办公建筑中空调能耗影响因子、供暖能耗影响因子、照明能耗影响因子和办公设备能耗影响因子分别进行显著性分析,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如公式(1)~(4)所示。

影响大型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的自变量共10项,包括窗墙面积比、遮阳系数、夏季室内温度、COP、设备功率密度、人均面积指标、外窗传热系数、建筑朝向、照明功率密度、新风量;影响大型办公建筑供暖锅炉能耗的自变量共4项,包括人均面积指标、新风量、锅炉热效率、外窗传热系数;影响照明能耗自变量为照明功率密度;影响办公设备能耗的自变量为设备功率密度。能耗预测模型如公式(1)~(4)所示。

式中C1为大型办公建筑空调系统能耗,kWh/m2a;H1为大型办公建筑供暖系统能耗,kgce/m2a;L1为大型办公建筑照明能耗,kWh/m2a;E1为大型办公建筑电器设备能耗,kWh/m2a;其他符号意义为表1中代号所对应的能耗影响因子名称。

3.3.3 节能率预测模型建立

公式(1)~(4)为大型办公建筑不同能耗类型预测公式,节能率预测公式基于上述公式,如公式(5)所示。

式中Cb、Hb、Lb、Eb为建筑基准情景空调能源消耗、供暖能源消耗、照明能源消耗和设备能源消耗;Ct、Ht、Lt、Et为建筑规划情景空调能源消耗、供暖能源消耗、照明能源消耗和设备能源消耗。

经公式(1)~(4)分析,若增加大型办公建筑节能率,可在保证室内舒适度的情况下,增加夏季室内温度、制冷机组COP、锅炉热效率、人均面积指标,同时降低窗墙面积比、遮阳系数、设备功率密度、照明功率密度、新风指标,选择适宜的建筑朝向和外窗传热系数。

4 示范应用

北京某商务区总占地面积约8.0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占地面积为2.79平方公里。商务区内有既有建筑及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分布在核心区(109.04万平方米)及周围区(108万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为568万平方米。商务区建设遵循“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三大建设理论,努力打造绿色、科技、人文的金融商务区。为实现上述目标,商务区决定开展金融商务区低碳生态建设,而建筑作为商务区中主要碳排放来源,控制建筑碳排放成为生态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实现控制建筑碳排放,制定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的节能目标尤为重要。

商务区所属北京,建筑气候分区属于寒冷地区。商务区内建筑类型主要包括大型办公建筑、中小型办公建筑、住宅、商业建筑、宾馆五类。应用上述建立大型办公建筑节能目标模型建立方法,可建立其他四类建筑模型。模型中基准情景能耗为上世纪80年代建筑设计水平的预测值,而规划情景能耗为各能耗影响因子达到最优水平时的预测值。经分析,商务区可实现建筑节能60%的节能总目标,可节约21.24万吨能源,降低(C02排放17.24万吨。

5 结论

建筑节能指标预测模型的建立在低碳生态城市建筑中至关重要。对建筑节能指标的精准预测,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碳排放。情景分析是建筑节能指标预测模型的指导方法,多元一次能耗预测方程是建筑节能指标的核心。依托情景分析和多元一次能耗预测方程所建立的不同建筑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建筑节能指标预测模型可因地制宜地制定建筑节能指标,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筑节能指标模型可针对节能指标提出适宜、可行、有效的节能技术,实现指标落地。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可以考虑引入建筑能耗监测数据对多元一次能耗预测方程进行校正,提高模型精准度。

参考文献

[1]李迅,曹广忠,徐文珍,杨春志,宋峰,赵培红.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71(1):32-39,45

[2]仇保兴.兼顾理想与现实——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示范初探[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8-19

[3]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09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Chermack T J.Studying scenario planning:theory,research suggestions,and hypothesesI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2005,72(1):59-73

[5]龙惟定,白玮,范蕊.氐碳城市的区域建筑能源规划[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90-99

[6]王远,魏庆芄,薛志峰,江亿.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库与初步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

[7]郭佳,郝学军.北京市25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分析[J].建筑科学,201 2,28(4):38-41

[8]吴利均.既有公共建筑节能诊断与改造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模型指标 篇5

基于指标区分权重的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摘要:分析了指标对区分样本所属类别所作贡献的大小,定义了指标的区分权重.建立基于指标区分权重的未确知综合评价模型,并用于滏阳河水质污染综合评价.作 者:庞彦军 王小胜 栗文国 PANG Yan-jun WANG Xiao-sheng LI Wen-guo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理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期 刊:大学数学 PKU Journal:COLLEGE MATHEMATICS年,卷(期):,24(1)分类号:X824关键词:地面水质量 未确知测度 综合评价 区分权重

模型指标 篇6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绩效考评指标;公共部门

一、公共部门人员胜任力模型及其构建

(一)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的涵义

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挑选对外联络官,在实践基础上撰写论文《测量素质而非智力》,开启了胜任力模型研究之先河。所谓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体特质。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的总和。此模型一经提出,随即风靡西方企业界和学术界。人力资源管理向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国内外研究实践表明,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与使用机制的根本前提。在胜任力模型里,对各岗位应当具备的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经历、经验以及个性行为特征都做出了明确界定。鉴于胜任力模型的优点,本文将胜任力模型引入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之中,以此来解决现行公务员绩效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由于目前胜任力模型在我国绩效考评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文将在传统绩效考评指标设计的基础上引入胜任力模型,对公务员进行考评,从一种新的角度来考虑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

(二)胜任力模型的类型与构建方法

1、胜任力模型的类型

胜任力模型为某一特定组织、水平、工作或角色提供了一个成功模型,反映了某一既定工作岗位中影响个体成功的所有重要的行为、技能和知识,胜任力模型的主要类型有:一是冰山模型。这个模型经常被看作是胜任力的一个基本模型。胜任力这座“冰山”由“知识、技能”等水面以上“应知、应会”部分和水面以下的“价值观、自我形象、个性、内驱力”等情感智力部分构成。知识等技能明显、突出并且容易衡量,但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机会的,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因素。二是通用模型。1981年麦克伯公司的咨询顾问博亚特兹提出了一个“胜任力通用模型”。通过对2000名管理者进行调查研究,找到通用的胜任力特征进而建立通用模型。其模型涵盖了21种特征,包括判断力、团队管理、记忆力、自信、主动性、责任感、毅力等。三是其他胜任力模型。除了一般的胜任力模型外,还有针对行业、层级、职能的胜任力模型,如经理人胜任力模型,就是根据高绩效的管理者行为而制定的。

2、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

胜任力的构建方法:回顾国内外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一般被划为五类: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法)、职能分析法、情景法、绩效法和多维度法。以麦克利兰的模型构建方法为基础,经由Spencer等人发展的以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EventInierview,BEI)为核心的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是一种经典的研究途径。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一是确定绩效标准;二是选择效标样本(即绩优组和普通组);三是获取效标样本的胜任特征的资料(最主要的方法是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四是分析数据资料并建立胜任力模型;五是验证胜任力模型。

二、人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绩效考评指标设计的关系

胜任力概念从一出现就和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它可以预测人员未来的工作业绩并能区分优秀业绩者与普通业绩者,所有的胜任力要素都应该与工作绩效具有相关性。胜任力可以作为预测工作绩效的基础,工作中的高绩效通常是一组具体的胜任力按照一种特殊方式组合的产物。任务绩效指所规定的行为或与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关系绩效指自发的行为或与非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这两种绩效各自受到不同胜任力要素的影响。知识、技能上的差异对任务绩效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关系绩效的影响程度,而合作意识、坚持性、责任心等要素则与关系绩效有着较高程度的相关性。通过对绩效表现优秀的员工的行为分析发现,并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个人所具备的素质成为或者说胜任力成为区分绩效出众者的关键,因此将胜任力模型与员工绩效联系起来,借助胜任力模型来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也就成为可能,而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考评指标的设计。

三、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公共部门绩效考评指标的设计

运用胜任力模型来进行公共部门绩效考评指标的设计是一个新的尝试,主要是运用胜任力构建的“冰山模型”和“通用模型”,以及胜任力构建的途径和方法,总结三种公共部门绩效考评指标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可以阐述为:“冰山模型”思路下的考评指标设计方法;“通用模型”思路下的指标设计方法;理论途径下的指标设计方法。

(一)“冰山模型”思路下的指标设计方法

素质依据其作用功效,可以分为基准性素质和鉴别性素质。结合胜任力模型中的冰山模型,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可以划分为基准性素质指标和鉴别性素质指标。其中基准要素较为显性,处于较浅的层次,即“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包括知识、技能等。而鉴别性素质则是隐形的,处于深层次,是“冰山”浮在水面下面的部分,包括态度、特质、动机、人格等要素。基于胜任力模型而建立起来的绩效考核指标的研究重点即在鉴别性素质上,普遍认同决定工作绩效的关键位鉴别性素质而非基准性素质。因此,鉴别性指标是这一组区分维度中的重点。因为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因素难以捕捉、不易测量,给鉴别性指标的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

基准性素质指标主要包括以专业知识、技能等为测评目的的指标,依据岗位不同,列出一定时期内本岗位绩效最高者的专业知识、技能标准,并且做好分级,以此作为本岗位的基准性素质指标,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对员工统一衡量指标“分级入册”即可。

相比较基准性素质指标来说,鉴别性素质指标的准确把握存在一定的难度。举例来说,在设定评定人格的指标设计上,可以遵循下列步骤:首先要对筛选出来的“胜任者”的人格做相应的测试,目前流行的人格测试的方法主要有明尼苏达人格测试方法、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九型人格测试等等。根据测试结果,可得知本岗位“胜任者”的人格、性格等方面的特质,这些特质是与本岗位最匹配的。然后,根据人格五因素模式,即“大五人格“,将这些人格特质分为五大类:情绪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谨慎性。这个测试结果可以作为招聘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指标设计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测试到分类,再到设计的过程,需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来进行操作。以保证整个设计程序的完整有效。

(二)“通用模型”思路下的指标设计方法

根据胜任力模型中的通用模型,再结合公共部门自身的特殊性,我们把公共部门人员素质划分为通用素质和专业素质,考评指标也就可以由此划分为通用素质指标和专业素质指标。2004年国家人事部《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的颁布和实施使得公务员的通用素质被大家所熟知。这些通用素质主要包括: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付突发事件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九个方面。基于此,公共部门可设置通用素质胜任力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绩效考评的指标——通用素质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地域宽广、东西部经济发展悬殊的实际情况,通用素质指标在不同地域的设计、考评层次上也会有所差别,而不能要求全国统一指标。

专业素质则要根据部门的不同,工作岗位的不同和职责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的部门、岗位则要设计不同的胜任力模型来作为绩效考评的指标。如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不仅要具有通用素质,专业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有比较系统的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行政学、管理学、法学方面的知识;其次要有相当水平的涉及本部门的专业知识;再次要有与本岗位相匹配的一系列必备的能力,如决策能力,能够权衡利弊,正确、及时做出决策;组织能力,知人善任,高效地组织下属积极开展工作;协调能力,即统筹兼顾,综合协调人力、物力、财力,使本部门取得最佳效益;制定战略规划的能力,高瞻远瞩,为组织设计正确的战略规划等等。

(三)理论途径下的指标设计方法

根据素质内涵的经典定义,理论途径下预设的公共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划分为知识、能力、品性三个维度。按知识、能力、品性三个维度来设计考评指标体系,是比较传统的一个方法与思路,在以往的实践中被很多部门借鉴。但是,我们这里的思路并不是停留在以前的思路之上的模式,加上胜任力这一实操工具后,这三个维度在考评中发挥的功效会更大。

知识指标是最表面化的指标,即一个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日趋高度专业化合精细分工的组织背景下,致使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人在组织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我们还拿领导者的素质来举例说明,对一个公共组织中的领导来说,拥有卓越的专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涉及到专家权的获得。因此,理论途径下的指标设计方法中,知识指标是一种权威、一种专家权的象征。

能力指标是探测性的指标。鉴于“能力”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因此,可以对这一指标进行再分解,例如,公共部门的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可分解成为综合能力、行政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根据胜任力模型的思路设计指标构成和分级。表1列出分析式思考这一胜任力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级。各个指标等级可作为公共部门绩效考评中的的参照标准。

品性指标是潜藏性的指标。品性的考察方法可以借鉴“冰山模型”中鉴别性素质的测评方法与步骤,设计出的品性指标要具有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还要有适当性,不能不切实际的过高或者过低,这样不利于激励组织成员。品性指标是潜藏性的,但是在人员中的影响不能低估。拿公共组织中的领导者来讲,品性高是另一种权力的来源——参考权。领导学研究专家豪斯曾提出的“神奇魅力式领导”,就可以看成是对领导参考权的佐证。

“冰山模型”和“通用模型”思路、理论途径之下的指标设计方法,虽然这三个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考评指标设计思路,在方法上有重合的地方,但都是相互独立的,每一种方法均可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均可以作为公共组织中某一个部门的考评指标的设计方法。非常庞大的公共组织中,也可以同时采用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指标设计方法。将胜任力模型引入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之中,从一种崭新的角度来考虑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以此来解决现行公共部门绩效指标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使公共部门绩效考评指标更加实用有效。

参考文献:

1、段华洽,徐俊峰.关于公务员素质模型构建的几点思考[J].理论建设,2008(6).

2、郑学宝.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党政领导人才执政能力建设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6(2).

3、胡月星.基层领导干部核心胜任特征的实证探索[J].国家行政学院报,2007(5).

4、冯明,尹明鑫.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7(9).

5、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多经济指标与就业的关系模型 篇7

失业、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为宏观经济中特别重要的三个指标,就业(或者失业)是社会、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问题。按照已有研究,就业可以定义为三个月内有稳定的收入或与用人单位有劳动聘用关系。失业的统计方法各国差异较大,我国采用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

2008年我国经济社会经受了历史罕见的考验,GDP依然保持9%以上平稳较快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2009年我国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难以在短期内复苏;二是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三是国内消费需求乏力;四是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与市场预期不确定导致企业投资不足,所以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中央政府从2008年10月开始实施了40000亿元的投资计划,确定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采取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措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增加出口。同时,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2009年我国在就业方面的目标: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从经济学的角度,影响就业(或者失业)的因素很多,而且错综复杂。从宏观层面上,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进出口都是重要的因素;而从中观层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当然,中央政府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产业实行不同的扶持政策都会对就业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关研究考虑了一些特定条件下经济指标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但比较片面。为了寻找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或指标,本文建立了回归分析模型以定量分析各经济指标对经济的影响。

二、主要指标的确立与就业的相关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若干年的数据和已有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我们分离出10个备选疑似影响就业因素。首先考虑单一影响因素对就业情况的影响效果,计算每一个影响因素与就业情况若干年数据的相关系数,再根据单一影响因素与就业数据的相关系数Q得到主要因素。用Xi表示第i年就业的影响因素,Yi表示第i年的就业基本情况,则利用公式(1)可以求出我们备选疑似影响就业因素的数据与就业情况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

提取近2001-2007年的国家统计局数据[1]来计算。计算结果表1所示。

若取定阈值r>0.95通过观察比较相关系数,我们得出对失业率有积极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人口数量,国内生产总值,居民内需消费,能源生产总量,货物进出口总额。

三、多因素影响就业的回归分析模型

利用以上分析所得出的几个主要因素来建立回归模型。设就业人数为Y1,人口数量为Xi,国内生产总值为X2,居民内需消费为X3,人能源生产总量为X4,货物进出口总额X5。我们采用多因子权重回归方法来建立模型,建立线性回归方程Mi=Bi+AiXi,i∈[1,5],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建立多因子权重回归方程,其中Li为第i个因素的权重系数,即

多因子权重回归方程的展开式为:

y1=B'+L1A1x1+…+L5A5x5(B'是常数)

代入(1)得

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通过上述方法用Matlab6.0求解,得到最终回归方程为:

四、结论

通过最终的回归模型的系数我们可以发现,系数最大的是居民消费水平,由此模型我们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为了保障国内的就业,我们当前最好的策略是刺激内需消费。

参考文献

[1].刘家树.基于Logit模型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统计教育,2008(10)

[2].周劲松.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

模型指标 篇8

一、企业信贷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企业的信贷能力评价, 其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多, 一般包括以下五个彼此独立且保持关联的因子, 即经济实力、成长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这五个因子又各自涉及到许多小的指标, 它们共同构建企业信贷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 第一, 经济实力, 设为X1, 其包括净资产、固定资产和利润总额等指标;第二, 成长能力, 设为X2, 其包括固定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增长率等指标;第三, 资产管理能力, 设为X3, 其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第四, 偿债能力, 设为X4, 其包括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第五, 盈利能力, 设为X5, 其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每股收益。这些因子指标共同构筑企业信贷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基于企业财务指标的贷款评价模型应用案例

对企业信贷能力进行评价, 现在银行所采取的方法大多是综合打分, 主要是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本文主要是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了因子分析法, 从企业财务指标出发, 对其信贷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一) 案例概况

本文通过对深沪交易所上市的一些企业数据进行搜集, 分析其财务指标, 从而进行综合处理, 下面这些数据主要从2011上市公司年报中获取, 数据如表1所示。

(二) 基于企业财务指标的企业信贷能力评价模型分析

根据表1, 通过方程 (1) , 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接着对这些样本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根据累计方差的贡献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原则, 各个层面指标所构成的公共因子如下表2所示:

然后, 通过回归法对公共因子进行计算, 估计其得分情况, 对每个因子中的方差贡献率与贡献率综合进行权重比较, 从而得出各样本企业的所有因子得分, 即综合得分F, F= (9.039×F4+17.729×F3+29.792×F2+35.425×F1) /91.984。所得到的因子综合得分如下表3所示:

(三) 基于企业财务指标的企业信贷能力评价模型的分析结果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果:第一, 大冶特钢和福星股份所获得的综合得分位于前两位, 大冶特钢为第二, 福星股份为第一, 并且这两个公司在所有指标层面上即因子的得分基本上都位于中等偏上。表明他们的偿债能力比较不错, 其发展的后劲也比较足, 对于银行信贷来说, 是比较典型的绩优客户, 其信贷能力比较强, 银行可以对其给予优越的信贷条件, 支持和放宽他们的信贷环境。第二, 人福科技、火箭股份、安琪酵母分别位于其后三位, 即第五、第四、第三位, 其中火箭股份和安琪酵母所表现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在经济实力方面都比较强劲, 因此, 银行可以适当地对其中长期信贷进行宽松处理。而对于人福科技可以对其中短期贷款进行适当地放宽, 以使得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提升。这表面以上三个企业的信贷能力并不是非常好, 银行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信贷配给, 以避免这些企业可能出现利息欠付和本金偿还困难的情况。第三, 凯乐科技、华新水泥和湖北宜化的各公共因子的得N分O.都2比, 2较0低13, i对n于an这c些e企业, 银行应该采取限制 (性C条u件m, u要la求ti她ve们t进yN行O经.营5管07理) 能力和偿债能力的改善, 在其提供抵押或者保证人的基础上方能为其开放贷款。

三、优化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贷能力评价模式的措施

基于财务指标对企业信贷能力进行分析, 是银行进行信贷定价管理和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一环, 因此, 优化我国商业银行企业信贷能力评价, 具体措施如下:首先, 建立以独立评审制度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加强信贷评审的专业化和独立化, 实现分行、支行在总行的监督下进行贷款业务, 所有贷款权归总行所有。所有分行的领导班子退出贷款评审委员会, 从制度上规避基层领导所带来的授信风险。如此集中控制和监督管理以及企业信贷集中评价的管理制度, 有效地建立了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防火墙, 使得银行信贷业务得以保障。其次, 对其一些银行来说, 应该建立有效的企业信贷风险分散、转嫁以及补偿机制, 一旦发现企业信贷能力不良, 或者在评价企业信贷能力过程中发现其指标不达标, 并应该采取风险转嫁和补偿机制, 将银行的风险降到最低。第三, 在企业信贷能力评价机制中应该纳入更多的财务指标, 使企业信贷能力在多方面得以体现,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企业财务指标之外, 比如还应该纳入企业现金流、企业历史道德指标等等。

总之, 随着我国银行市场化的发展, 银行对企业信贷业务越来越趋向自发性, 其对企业信贷能力的评价也显得更加自由和科学。对于企业信贷能力的评价, 有许多模式, 本文主要是基于企业的财务指标, 通过因子分析法, 构建企业信贷综合能力评价模型。对于这一模型, 笔者通过搜集几个样本企业进行分析, 分析了不同企业的信贷能力, 并针对这些指标的异同, 站在银行的角度提出了部分建议。再者, 笔者认为除了建立企业信贷能力评价模型之外, 还应该建立一套配套措施予以支持, 即必须建立以独立评审制度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和建立有效的企业信贷风险分散、转嫁以及补偿机制。

摘要:在信贷市场上, 银行借钱给企业, 其首先就得对企业的信贷能力进行评价, 企业的信贷能力主要是指企业能否按时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关于企业的信贷能力评价, 其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多, 一般包括以下五个彼此独立且保持关联的因子, 即经济实力、成长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因此, 本文通过对这些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采取因子分析法, 构建企业财务指标基础下的信贷能力评价模型。

关键词:财务指标,信贷能力,贷款评价模型

参考文献

[1]曹清山, 邹玉霞, 王劲松《: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策略和模型设计》, 《金融论坛》, 2009年第2期.

[2]曹霞, 常玉春《: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贷款定价模式分析——兼论贷款定价中的利率期限结构问题》, 《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年第5期.

垃圾焚烧厂周边环境的指标监测模型 篇9

本文引用2013年东北三省数学建模竞赛题目,以垃圾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背景,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考虑以下问题 :假定焚烧炉的排放符合国家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垃圾焚烧厂周边环境设计一种环境指标监测方法,实现对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及相关环境影响状况的动态监控。

1 模型建立与求解

国内外对大气模式的研究很多,已有不少大气扩散模式在实际工程分析中得到应用,这些模式主要分为开放空间扩散模式和空间扩散模式。其中高斯烟羽模型、高斯烟团模型、高斯轨迹烟云模型、FEM3模型、BM模型和Sutton模型等应用较常用。

由于发电厂24小时工作,废气连续性排放。选用高斯烟羽模型,其表达式 :

由于在污染气体排放过程中,烟气的抬升首烟气本身的热力、动力性质及气象、地形条件的影响,故的确定要依据具体的条件来计算。引入污染源有效源高其中ΔH为烟气抬升高度。

根据题目 中数据,我们得到 该厂2014年3月份平均 烟温为。因为题目 所给的坐 标为(22.686033,114.097586),是宝安区。宝 安区日平 均气温该厂废气平均日流量另外,为气体流速m/s和D为排放源出口有效直径m均可由现有资料得到。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算出浮力通量宝安区日平均风 速根据这些 数据,即可求得进而得到

经过第一次修正,(1)式变为 :

然而降雨对烟雨中得颗粒物及气溶胶具有清洗作用,可溶性气体与蒸汽亦可溶于雨水中,降雨过程造成的这类湿沉积是导致气溶胶和气体向地面沉积的另一重要机制。通常以冲洗系数描述降雨对烟雨中污染物清洗作用的大小。φ 与雨强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

对于沉积导致的烟雨耗减,可采用湿沉积耗减因子对原强Q进行修正,有

考虑二氧化硫日平均和年平均浓度,氮氧化物年平均浓度 ;颗粒物小时平均浓度 , 经过第二次修正,(1)式变为 :

2 结论

模型指标 篇10

一、县级公立医院成本评价的意义

我国县级公立医院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是实现改革目标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医院成本相关评价大多应用于医院业务层面,对医院总体成本评价起步较晚,尚缺乏相关实践经验,对县级公立医院更是没有涉及2。县级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需要完善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还需要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管,优化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以确保其公益性的有效发挥。

同时,县级公立医院也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的经营不仅需要人、财、物等物质和技术的保障,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成本评价是实现对公立医院全面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卫生费用的有效方法3。因此,构建有效的成本评价体系无论对县级公立医院本身还是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县级公立医院成本评价的缺陷

当前医院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虽然涵盖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比较笼统,只是单一地从易于量化的几个方面来评价医院的工作,而不注重其自身内在的发展,其测评结果较为片面,缺乏医院的特殊性和各医院之问的可比性,更缺乏各医院间的沟通,评价的效力较低3。

由于不少医疗机构在注重经济效益提高时,往往忽视了医院社会效益的提升。科室效益评价主要针对科室的收益,医务人员的劳动补偿与医疗行为挂钩,而忽略基本的医疗原则,即在治疗、检查、用药过程中“先低后高”、“先简单后复杂 " 等要求,开大处方,过度使用大检查、进口材料等医疗手段,虽然提高了科室的经济效益,却违反了医疗原则和医疗行为规范,增加了病人费用,加重社会负担,不利于新型医患关系的构建与和谐社会的实现4。

我国医院的成本相关评价体系研究虽然进行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还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了企业领域绩效管理方面比较成熟的方法。但在评价理论、评价方法和手段、评价维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尤其在县级医院成本评价层面迫切需要加强探索和研究。

三、县级公立医院成本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构建

医院成本是医院从事医疗活动过程中投入的人、财、物的货币表现,其综合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管理水平。因此,要衡量医院的成本,要从不同的视角切入,成本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从不同维度来评价成本,才能避免片面的评价结果。因此,应综合考虑宏观和微观、投入与产出、资源配置与效率、内部与外部、医院未来发展等多角度来对成本进行评价(见图1),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以指导医院的成本管理工作。

1.综合成本维度。医院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业务,而每一项业务活动最终都会反应在医院成本中,通过分析医院综合成本,可以全面科学地评价医院的医疗业务水平、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整体的评价医院成本,如收入成本率与收入结余率等,可以对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有一个总体评价。通过对医院成本中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成本两个主要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医院资源是否得到合理的分配。因此,以综合成本为切入点,从宏观上评价成本管理水平,能够充分反映医院整体的业务成本规模水平,成本费用节约程度以及医院对支出的预算编制与管理水平5。在设计综合成本评价指标时,我们将收入成本率、收入结余率、医疗业务成本率、管理费用率、预算支出执行率、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率、坏账率8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

2.成本结构维度。成本的结构反映了医院各种要素的投入程度,成本结构信息对医院及行业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如物价政策、补偿政策的制定,医院内部的管理,医疗行业的管理等。通过分析医院成本结构,可以寻找进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径,通过对各个成本项目的上年度、本年度的比较分析,可以了解成本的变化。通过对每个成本项目的分析,结合医院的设备使用、效率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可进一步分析医院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及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同时还可以为医院制定成本管理措施提供依据。通过分析行业中的医院成本构成与行业效率,可以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因此,从投入与产出的纵向角度剖析医院成本结构,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结果。根据2012年新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制定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卫生材料费率、药品费率、固定资产折旧费率、无形资产折旧费率、医疗风险基金提取率、其他费用率7个二级指标。

3.资源使用效率维度。医院投入大量成本购置的药品、卫生材料、病床、设备等医疗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作为农村三级医疗网络龙头的县级公立医院,不仅要保证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同时也要实现资源使用的高效率。人、财、物等医疗资源被医院投入大量成本购置,不仅要在购买时尽量降低其成本,而且在使用时也要提高其使用效率,如医生的人均门诊人次、病床的周转次数、医疗设备的折旧占医疗收入的比例等。通过对医院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评价分析,可以反映医疗资源在不同服务项目或地区之间的配置使用状况,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的医疗服务需要,从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6。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定百元固定资产收入、百元收入药品、卫生材料消耗、人均门诊人次、人均实际占用常日、人均出院病人数、病床周转次数、医疗设备折旧额占医疗收入比率7个指标作为这个维度的二级指标。

4.病人成本维度。县级公立医院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其提供的医疗服务是社会公共产品,应强调其社会效益,以上的三个评价维度,都是仅仅从医院内部来评价成本管理水平,不能全面地评价成本信息,因此需要从医院外部视角综合地评价医院成本管理水平7。

病人是医院外部最重要的群体,病人的成本是影响医院成本最重要的因素,通过分析病人成本,包括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每次就医成本,可以真实直接地评价医院成本管理水平。因此从医院外部病人成本的角度剖析医院成本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结果。我们选取跟病人成本有直接关系每门诊人次成本、门诊收入成本率、每出院人次成本、住院收入成本率4个指标作为这个维度的二级指标。

5.可持续发展维度。为了提升医院的内部运营效率、满足病人、持续提升医院价值,医院必须可持续地不断成长与发展。但是仅依靠现有医疗技术和人才无法达到此目的,还必须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医院的创新。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医院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中心是制造成本的管理,医院成本管理明显偏重于物与财的管理。尽管在实际工作中也重视发展医疗业务技术和人才建设等知识要素,但往往并不重视它们未来的资产价值。只有重视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8。依据以上原则,我们选取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率、科教投入占收入的比重、信息技术投入占收入比、年人才培训费占收入比、技术性服务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5项指标作为此维度的二级指标。

上一篇:艺术过渡下一篇:犯罪的主观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