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本汉译

2024-08-16

旅游文本汉译(精选八篇)

旅游文本汉译 篇1

关键词:接受美学,读者关照,旅游文本汉译

一、接受美学对旅游翻译的启示

接受美学扬弃了“文本中心论”,以接受者的主体性、创造性为重,强调读者的中心地位,强调接受者的需求和审美意识对作品的调节机制。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姚思说,“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与读者的价值体验有着密切关系。”接受美学的这一观点为旅游文本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这一视域的启示下,译者在对旅游文本进行翻译时,应以游客为主体,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读者对译文文本的接受,感知目的语读者的认知心理、语言习惯和审美情趣,最大程度的传达出旅游文本的审美价值。接受美学对旅游文本汉译的另一重要启示是,译者必须深入地了解原语民族和译入语民族在语言,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译者要对原语中或隐或显的美有敏锐的识别力,并在译文中以灵活的方式进行复制和创造。这样才能在传达出原作精髓的同时唤起读者的旅游欲望。

二、接受美学在旅游文本汉译中的读者关照

英语旅游文本的语言特点是用词自然简约,句式结构完整,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语言的实用性。而汉语文本则多用四字结构和排比句,用华美的辞藻勾勒出一幅旅游图景。因此,在旅游文本汉译时,要把原文的结构分散开来,使译文符合汉语的意合特征,关照译语读者的语言习惯,达到旅游宣传的目的,感召读者、吸引游客。同时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差异,在旅游文本汉译时,应当充分考虑目的语文化,以偏向译文、侧重读者的方向为准则,让游客一目了然,产生原文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其次由于英汉民族体系的差异,两个民族养成了各自固有的审美心理。因此在旅游文本汉译时,也要充分关照汉语读者的审美心理。

三、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旅游文本汉译案例分析

1.译文中四字结构的运用。汉语旅游文本多以优美的语言来描绘景区,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其中四字词语不仅简短而且意义丰富,以其特有的韵律美在旅游文本中得以广泛使用。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关照译入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期待。这就启示译者在旅游文本的汉译时,可以适当的运用四字词语来使原文更加生动,丰富。当然,译者不可一味的追求辞藻的华丽,而违背原文的本义。汉语中有很多意义相近的词语,要求译者在忠实于原文的情况下,选择符合原文意义和风格的四字词语来描绘原语中的美好画面。例如:

(1)San Francisco offers a colorful past and has yet to digress in its exciting growth,which is clearly evident in the city’s heavily frequented attractions.

旧金山有着多姿多彩的过去,而且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这点从旅游者不断光顾的风景名胜可以明显看出。

(2)Look into our land and discover us.We are strong.We are free.We are Alberta.

游览我们的土地,就能发现我们。我们坚强有力。我们无拘无束。我们就是阿尔伯达。

(3)More sun and air for your son and heir.

这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对您的儿子—事业和财产的继承人—大有裨益。

在上面的译文中,译者巧妙的运用了“多姿多彩”,“坚强有力”,“无拘无束”“阳光充足”等四字词语,使译文变得灵活生动。尤其在例2中,用“坚强有力”和“无拘无束”替代“强壮”和“自由”,不仅使译文内涵更加丰富,而且前后译文在音韵上和谐统一,读来朗朗上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英语被动译成主动。当人称不明确,或是为了强调动作接受者的时候英语多用被动语态。但在汉语中,除了少许用“被”字句表示被动之外,多使用主动语态来强调动作的主体。以目的语读者的语言特征为导向,在旅游文本的汉译中就要充分考虑汉语的这一语言特点,化被动为主动。例如:

The White Tower was built on the Thames by William the Conqueror to protect London and assert his power.The Tower of London—an imposing fortress with many layers of history,whi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symbols of royalty—was built around the White Tower.

译文:白塔位于泰晤士河上,由征服者威廉下令修建,目的是保护伦敦和维护自己的权力。伦敦塔围绕白塔而建,是一座宏伟的堡垒,曾经有过多次扩建,已经成为王权的象征。

四、结语

接受美学强调以读者为中心,扬弃文本中心论,为旅游文本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这一理论的启示下,译者在翻译时,应充分关照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审美心理,以目的语的文化和语言特征为导向,使译文产生原文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进而激起读者的旅游欲望。

参考文献

[1]张晓春,康慧.接受美学视角下旅游文本的变译策略山[J].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

旅游景点的汉译英翻译研究 篇2

A Study on Fuzziness of Advertising Language 商业广告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

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性格发展的形成因素

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教师书面反馈:教师自我评估与学生感知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nald’s Success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一只陷入囹圄的小鸟”——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论杜鲁门•卡波特《蒂凡尼的早餐》中霍莉的漂泊人生 叶芝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以《丽达与天鹅》,《当你老了》为例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

以姚木兰和斯嘉丽为例看东西方女性意识差异

海明威心中的完美女性――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形象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 高中英语任务型语法教学初探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情景喜剧差异性的原因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论哈利•波特的成功

不温不火,绵里藏针——分析《格列夫游记》的讽刺意义

对比分析苔丝和蓓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和萨克雷《名利场》 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 论英汉口译中的数字互译 试析翻译中的“假朋友”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红字》中珠儿形象的象征主义分析

《莎乐美》中月亮的意象——从原型批评视角进行分析 分析法律英语的特点 中西方酒文化之比较研究 两性语言差异分析

浅析“苹果”广告中的文化因素 论不可译到可译的历史性变化 英语委婉语浅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 中美广告创意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动物词汇的英汉互译策略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分析《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的心理历程 浅析广告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aracter of Tess and Jane Eyre 博尔赫斯诗歌中的镜子意象分析 试析中英婚姻生活差异及其原因 方位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科技英语中名物化的功能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William Wordsworth’s Romantic Nature in Daffodils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文化差异视域下英语报刊硬新闻的翻译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 对小妇人心灵成长历程的探索 试论英语中的歧义与翻译

青少年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焦虑与对策

The Functions of Landscape Description in Tess of D’Urbervilles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用功能对等原则分析广告标语的英汉互译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

《诗经》与《圣经•雅歌》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agonists’ Growth in Native Son and Invisible Man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

从“房间”意象看英国当代社会悲剧——哈罗德•品特作品解读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中西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文化渊源 浅析公示语的翻译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论《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 从自私基因论分析《伊索寓言》的寓意 名转动词的中英对比研究 《快乐王子》中的唯美主义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 北京奥运官网英译:功能主义视角

浅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孤单主题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 浅谈英语颜色词汇的象征意义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 87 “黑尔舍姆”教育尝试的失败—析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 88 英语委婉语之初探

浅析英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及汉译 90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层反讽 91 功能对等与商务信函翻译

英汉模糊语言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93 爱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植物隐喻 94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

中英文法律谚语比较及互译技巧 96 浅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 97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要求及赏析 98 浅论《黑天鹅》电影的象征手法运用 99 浅析英汉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其成因 100 广告英译汉中的创译原则

任务型教学中策划对高级英语学习者写作任务完成效果的影响 102 从商标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103 论《金色笔记》的多元主题

论《苏菲的选择》中的悲剧性冲突

从《老友记》探究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106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世纪年代的摇滚乐对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108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

Pragmatic Failures in Translation of C-E Advertisements 110 《简爱》中女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戴•赫•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鲍尔顿夫人的角色分析 112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113 浅析西部牛仔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114 有关“生命”概念隐喻的英汉对比研究 115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中国菜单翻译 116 试论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效果 117 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和融合

浅析清教思想在霍桑《红字》中的体现 119 分析场独立与场依赖对任务型教学的影响 120 从生态视角解读《瓦尔登湖》 121 阅读中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形象分析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 124 《红楼梦》两英译版本中姓名翻译的对比研究 125 英汉委婉语比较研究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艺术特色分析 127 从男权主义角度分析《苔丝》中的人物 128 裘德悲剧成因的分析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130 动物委婉语 131 语结与英语长句的翻译 132 “去十九号房”中的自由观

《西游记》两英译本宗教用语翻译比较:读者接受论视角 134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 135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

幽默元素在英语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翻译 137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138 苔丝悲剧人生的起因

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 140 比较中美民事诉讼文化的价值取向 141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

浅析《圣经》人物典故在《红字》人物形象刻画上的运用 143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 145 功能对等理论在汉英广告翻译中的应用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读《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147 少儿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148 马丁伊登的自杀根由

遗忘曲线在记忆英语词汇中的运用

《儒林外史》中应对文化缺省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15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152 浅析《紫色》中西丽的成长历程

153 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关系张爱玲和简•奥斯汀的婚恋观 154 微笑着流泪——欧亨利小说赏析

155 浅谈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与课堂互动

156 《天黑前的夏天》中女主人公凯特的自我救赎之路 15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58 论《欲望号街车》中的两姐妹的角色塑造 159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分析公共标识翻译 160 涉外商务用餐中的非言语交际

161 与身体器官有关的中英文习语对比研究 162 从《远大前程》看狄更斯的家庭理想

163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164 《麦琪的礼物》中环境语的分析

165 浅析英汉基本颜色词之文化内涵--以“白”与“黑”为例 166 修辞手法在TED演讲中的运用 167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168 通过小说《紫色》分析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169 从主人公的悲剧命运看《推销员之死》的现实意义 170 威廉福克纳的女性观—《喧哗与骚动》女性性格分析 171 归化和异化在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172 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批评思想 173 分析《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个性特点 174 中英书名翻译的对比 175 海丝特白兰—清教时代的新女性 176

177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 178 试论法律文本的翻译原则

179 《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的人格探析 180 美国俚语中所折射出的美国亚文化现象 181 少儿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182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 183 Sister Carrie—A Woman Lost in the Material World 184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英汉商标翻译 185 从文化视角看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 186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 187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 188 旅游景点的汉译英翻译研究

189 An Analysis of Key Elements of Cross-cultural Business Negotiation 190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佛教禅宗因素 191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 192 浅议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

193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194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佳丽人物形象

195 A Survey on Western Culture Learning among Non-English Majors 196 汉英身势语的对比研究 197 应酬语的中英文比较 198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

目的论视角下的科普文本的汉译 篇3

【关键词】目的论;医学科普文本;日译汉

一、引言

笔者在翻译硕士期间接触到科普翻译,本文的翻译实践文本即是硕士期间课程用材料《武田生药·中药药典》的节选,该药典是由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编纂,面向广大日本民众,语言活泼、通俗易懂,明显不同于一般科技文本,属于科普文本。科普文本意在“科普”二字,因此,译文也应达到“科普”的目的,所以笔者选择功能学派弗米尔“目的论”翻译理论作为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本文拟通过对本科普文本的翻译实践的反思,探讨目的论对科普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目的论概述

弗米尔进一步打破了原有对等理论的局限,摆脱了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提出以文本目的为翻译活动的第一准则,创立了功能学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在1984年出版的《普通翻译理论原理》一书中,对目的论的基本架构进行了阐述。目的论影响深远,功能学派因此也被称为目的学派。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论居于首位,即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作者指出目的论的一个非常实际的意义在于对原文在翻译中的地位提出新的概念,忠实原文不是评判翻译的唯一准则,译本面向译入语,应该由译入语文化最终来决定译本的充分性。而目的概念有三种方式:a.在讨论翻译的过程时,它指过程中的目标。b.在讨论翻译的结果时,它指译本的功能。c.在讨论翻译的形式时,它指形式的意图。

在实际翻译时,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弗米尔把翻译看作一项人类活动,他分析出翻译活动中的三种目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基本目的(可能是“为了谋生”)、目标语环境中译文的交际目的(可能是“为了启发读者”)以及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或翻译程序的目的(例如“为体现源语结构上的特点而采用直译法”)。

“目的论”作为功能理论中的奠基理论,为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三、科普文本的特点及预期功能

1.科普文本的定义

方梦之(1999)在《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中对科技文体做了较为精辟准确的论述,其中对科普文作了深入浅出的精确解释:“一般所说的科技翻译,就文体的正式程度(formality)而言出入是很大的,可粗分为三种:科学论文(scientific paper)、科普文章(popular science/science article)、技术文本(technical prose/document)。科学论文是专家写给专家看的(expert-to-expert),正式程度最高,但也经常采用一些修辞手段。科普文章是内行写给外行看的(scientist/journalist-to-layperson),科普作者要把科学道理说清楚,要极尽其运用文学修辞手段之能事。相对而言,科普文章的正式程度较低。而技术文本可以称得上prose的,包罗是很大的,它既可以是expert-to-expert,也可以是expert-to-layperson,像项目申请书、可行性报告、产品说明书、维修手册、技术协议书等均是。”

2.科普文本的特点笔者特摘取此次翻译文本中一小段,以说明其文本特点:『エンゴサクは、早春に芽を出してから、5~6月の晩春には地上から消えてしまいます。このように、春に儚(はかな)く消え去る姿から、エンゴサクは虫のカゲロウ(英名=エフェメラ)にたとえられ、「スプリングエフェメラル(=春の儚(はかな)いもの、春の短い命)」の名で親しまれています。』(译文:延胡索在春天生长期短暂,因此人们将它比喻为蜉蝣(ephemera),亲切地称之为“春天的蜉蝣”(spring ephemeral)。)

这一段介绍了中草药延胡索的生长期短暂这一特性(即具有科学性),语言通俗易懂(即具有通俗性),同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即具有文学性和趣味性),在亦庄亦谐间向大众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

正如我国科普翻译理论著名学者郭建中先生曾在其《科普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修养》一文中所指出的:“科普著作(科普作品或科普读物)具有科学性、文学性、通俗性和趣味性。”

四、目的论在科普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为了使译文体现科普文的上述特点,实现科普文的预期目的,笔者最终选择弗米尔的目的翻译理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贯穿整个翻译过程。下面分别从标题、词语、句子、译文文本四个方面对翻译实践进行反思并探讨目的论对科普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1.标题的翻译

例:①原文:万葉集にも詠われた香り高い木

厚朴コウボク

モクレン科カラホオノキや凹葉ホオノキ、ホオノキの樹皮や根皮を乾燥したもの。

译文:万叶集1)亦吟咏的清香高大树木

厚朴

木兰科中国厚朴、凹叶厚朴、日本厚朴的树皮和根皮干燥后可入药。

1)万叶集:日本最早的和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所收诗歌为日本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

《万叶集》对于日本人来说非常熟悉,但对于中国人相对陌生。中国人无法体会《万叶集》在此句中的作用,读者会产生疑问,《万叶集》到底是什么?所以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为达到使中国读者像日本读者一样理解此词语的使用目的,笔者在翻译时特添加注释以作简单说明。

②原文:昔は特権階級限定の高級スパイス!?

译文:姜从前是只限于特权阶级使用的高级调味品?!

如果直译:“从前只限于特权阶级的高级调味品?!”则会使读者感到迷惑,因为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汉语的句子中必须要有动词。而日语中标题多名词,且在标题中多省略动词。所以在翻译时,笔者将名词转化为相应的动词,以使译文更加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2.词语的翻译

(一)专业术语的翻译

医学科普文本是为普及医学知识,医学词汇关乎生命安全,故而不能大意。医学专业词汇主要涉及药物名称、药效、药物适用症状、药性解析、药物成分组成等。

原文:生理痛、胸焼け、口内炎、下血、動悸、のぼせるが足が冷える、更年期障害、瘰癧(るいれき)、月経困難、排尿回数が多い、不女性の骨髄内臓器の炎症、心下部のつかえ、心悸亢進、不整脈、利水、冷え性、胃内に水分の停滞感

译文:痛经、胃灼热、口腔炎、便血、悸动、上火同时脚冰冷、更年期综合症、淋巴结核、闭经、尿频、宫颈炎、胸闷、心跳过速、心律不齐、利尿、寒症、胃内积水

例中词语都是常见的疾病词汇,两国间已有固定的译语,在业内已成为统一的规范用语。为达到原文同样的目的,使中国读者同样能够了解相关医学知识,所以在翻译时,笔者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尽可能地使用较通用、科学的订名。

(二)拟声词的翻译

例:原文:大切な人と会う前に…奏上前にお口にポン?!

译文:和重要的人见面之前……上奏前“p_ eng”吃一颗!

原文使用“ポン?”这一拟声词语表示食用时的动作和状态,形象生动。在汉语中同样有很多拟声拟态词,就“扔”这一动作而言,有“砰”、“嘭”两种,笔者认为都不能准确形象地表示木糖醇等被扔到口中的声音。故在翻译时,笔者试用拼音以表示其声音,以期取得与原文一致的效果,也希望对同类翻译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五、译文文本的预期效果和实际效果

1.译文文本的预期效果

科普文本的预期效果即其预期目的-科学普及。概括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否提供了准确的科学信息-即译文的忠实性和科学性;二、是否能够使世无白丁-即译文的通俗性;三、是否生动形象,实现审美效应-即译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

2.译文文本的预期效果和实际效果

笔者在翻译实践完成后,为了检验译文是否达到译文的预期效果,特别进行了一项实验调查。笔者找到了3位不懂日语的学生,分别为文化层次不同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各一人。使其阅读笔者所翻译的译文,并且让他们标注出完全不明白、不易理解、表达生硬的部分。在3位学生完成阅读后,对他们进行阅读体验的问卷调查,以检验译文文本的实际效果。

调查问卷的结果是:对译文的理解程度分别为小学生80%,中学生90%,大学生98%;译文的趣味程度大致持平分别为小学生85%,中学生90%,大学生90%。究其原因,因为笔者在某些地方使用了专业术语导致文化层次水平不高的小学生不宜理解。对趣味结果笔者发现,要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在翻译时把自己当成孩童,才会译出趣味横生的作品。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以及三位试验者所标注的部分,笔者在事后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后此译文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

六、结语

本文通过分门别类地对科普文的翻译实践的剖析,探讨了目的论对科普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即从翻译动机、翻译的预期目的、翻译文本的实际效果来看,目的论在科普文本的翻译的指导上都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对于科普文本,还可以从更多角度,对不同翻译理论的指导作用进行探讨,以求找出最适合的翻译理论来指导科普文本的翻译实践,这还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丁娓娓(2008),《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角度看科普文的翻译》[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方梦之(1999),《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J],《上海科技翻译》

[3]郭建中(2007),《科普与科幻翻译:理论、技巧与实践》[J],《中国科技翻译》

[4]郭建中(2007),《科普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修养》[J],《中国翻译》

[5]郭天宇(2011),《浅析英语科普文章中专有名词的翻译原则和方法》[J],《大家》

[6]江兴民(1989),《医学日语翻译的加译、减译及语言润色》[J],《日本医学介绍》

[7]李炳炎(1991),《实用科技文体》(上、下)[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8]戚兆力、腾悦(2005),《日译汉医学论文应规范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9]谢天振(2009),《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0]王振平(2006),《科普翻译中的注释》[J],《科技英语学习》

[11]杨雪松、赵丽梅(2011),《中医术语里的模糊现象与翻译策略》[J],《中华中医药学刊》

[12]郑瑾旋(2013),《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科普作品的翻译艺术》[J],《芒种》

[13]张莉(2013),《科普文本实践报告》[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旅游文本汉译 篇4

一、旅游文本定义及中英旅游文本差异

旅游文本包括自然景点、人文景观、博物馆、酒店、餐馆等的宣传介绍资料。其语言往往带有本族语多重文化色彩和表达习惯。汉语旅游资料大量使用对偶平行结构和连珠四字句, 追求行文工整、声律对仗、文意对比, 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英语旅游文本则大多风格简约, 结构严谨, 表达通俗直观, 注重信息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从人称指示语方面看, 汉语重意合, 反映到旅游文本上是将施事主语蕴含在行事行为中, 不把其当作句子的必要成分, 使用人称指示语也常用第三人称客观描述, 鲜有感情渗入。而英语旅游文本则不同, 重形和, 离不开主语, 叙述中有第三人称, 也有第一、二人称。

二、人称指示语

人称指示语是谈话双方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 即通过公开或隐含的人称代词把话语中涉及的人或物与说话者、听话者或第三者联系起来, 表明彼此的关系。人称指示语分为三类:第一人称指示包括说话人;第二人称指示包括听话人;第三人称指示不包括说话人, 也不包括听话人。在语言交际活动中, 人称指示的选择建立在说话人心理体验的基础上, 说话人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人称指示语来缩短或保持自己和听话人的心理距离。

三、人称指示语在旅游文本汉译英中的作用

旅游宣传资料以游客为目的, 人称指示语是宣传者和受众交流的相互称呼, 暗含前者对后者的态度和情感, 下面举例说明人称指示语的使用。

例1:北京红墙饭店秉承个性化的温馨服务理念, 拥有严格专业的管理团队, 饭店所有员工以热情诚挚的服务殷切期待您的光临。译文1:Redwall Hotel Beijing always obeys the personalization and warmth service idea, has strict and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group.The staffs of Redwall Hotel always welcome your coming by cordial hearts.译文2:With customer-oriented service and professional mana gement team, we commit to offer you an unforgettable stay.

译文1直接以北京红墙饭店做主语, 使用第三人称, 客观地表述了事实;而译文2以第一人称复数we指称饭店, 叙述从当事人、见证人角度出发, 使所叙述的事实更为真实、亲切、生动, 拉近了与受众的关系, 更好地体现了北京红墙饭店真诚热情为顾客服务的态度。译文1和译文2中都用了第二人称you, 叙述以听话人为对象, 融入游客的声影, 更有针对性, 直接缩短了对话的距离, 突出了给游客带来的好处和北京红墙饭店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Whether you are in London for business or pleasure, we will do our very best to ensure you enjoy a comfortable and pleasant stay.A visit that we believe will be enhanced by quality se rvice and our staff's genuine concern for your well being.这段是伦敦海德公园酒店的宣传材料, 其中人称指示语高达七个, 可见人称指示语在英文旅游文本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结束语

旅游文本通过对旅游景点的介绍, 激发游客的光临。人称指示语在旅游文本中直接传达了宣传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 因此, 在旅游文本汉译英中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徐丹:《旅游文本翻译策略研究》, 《科技信息》, 2009年第34期。

[2]高存:《旅游文本翻译“改写论”初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报》, 2009年第12期。

[3]贾军红:《人称指示语的语义语用分析》,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 , 第10卷第1期。

平行文本在金融英语汉译中的应用 篇5

1 平行文本

作为一名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会遇到不同种类不同领域的翻译文本。翻译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的过程。若果译者对原文本没有很好的理解,没有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以及专业知识,就意味着没有足够的信息输入,那么就不会将原文信息很好的传递给读者,这时就需要阅读平行文本,能帮助译者更好的完成翻译工作。

1.1 平行文本的定义

“平行文本本来指并排放在一起、可以逐句对照阅读的原文及其译文。把众多的平行文本搜集起来,按一定标准组合在一起就形成平行预料库。”[2]简单地说,“平行文本”就是与原文内容接近的任何参考资料。

1.2 平行文本的作用

平行文本可以弥补译者在某相关领域语言和专门知识方面的欠缺,帮助译者获取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术语、更好地理解原文、获取目标语在专业领域适当的表达方式,帮助译者模仿写作风格。[3]平行文本在翻译中的应用对于提升译者实际翻译能力,提高翻译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平行文本在金融英语汉译中的应用

英汉两种语言术语不同语系,因此英汉两种语言在词的构成、词序、语法结构、句法结构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此时,阅读平行文本会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下面就平行文本在金融英语的词语、句子及内容三种情况中的汉译实践进行具体分析。

2.1 平行文本在金融英语词语汉译的应用

在金融英语中,专业名词、术语出现很多。凡是国际性的翻译,要特别谨慎。这是因为国际性的议题一般都有专门的表述,一定要遵循国际惯用法,不能自行生造。[4]

原文:Any costs,including matchingfunds,would be incurred voluntarily as conditions of federal assistance.

译文:联邦政府将自愿承担包括匹配基金在内的一切费用。

本句话中的matching funds笔者译为了“匹配资金”,后经查证matching funds为金融术语,为“对配基金”之意。

2.2 平行文本在金融英语句子汉译的应用

金融英语句子结构复杂,此时,平行文本可以帮助译者获取目标语在专业领域适当的表达方式,帮助译者模仿相关写作风格,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从而更好的传递源语言的信息。[5]

原文:This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study was prepared at the request of the Chairman the House Budget Committee

译文1:这份国会预算局研究是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要求而被准备的。

译文2:这份国会预算局研究是应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的要求而准备的。

译文1将其翻译为“……被要求而准备”,不符合目标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所以将其改译为“……是应……的要求而准备的”。

2.3 平行文本在金融英语内容理解上的应用

当翻译金融英语时,对金融领域一些概念模糊不清,导致了表达错误,致使原文本失去其本质意义。此时,平行文本对于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提高译文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原文:H.R.1068 would make technical and conforming changes to establish title 54 of the United States Code as the sole title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ParkSystem.

译文:1068号提案将作出科学统一的变更把美国法典第54条作为国家公园系统的唯一相关法案。

初译时将“United States Code”译为“美国编码”,但此句中并不是指“第54条编码”,在此句语境下,应该是与法律相关,所以将其改译为“美国法典”。

金融英语翻译的特点之一是专业化。金融资讯翻译要求译者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了解专业术语、熟悉专业操作。更需要其具有综合、全面的社会科学知识结构。另外一些尚无标准译法的词汇,需要译者利用专业背景深入理解其内涵后加以翻译。[6]由此可见,阅读相关平行文本在金融英语翻译中是多么重要。

3 结语

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发现译者不可能对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对于不熟悉但翻译的国际化程度又很高的领域,译者可以查阅平行文本,这是切实可行又高效的办法。本文结合金融英语翻译的实践,举例分析了平行文本在金融英语汉译时的应用。平行文本不仅可以用来弥补译者在某相关领域语言和专门知识方面的欠缺,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以及更好地理解原文,还可以帮助译者获取在目标语更适当的表达方式,模仿相关领域的写作风格。平行文本在翻译中的应用对于提升译者的实际翻译能力,提高翻译质量,以及更准确地向读者传达源语言的信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瑛.国际商务英语——商务理论、语言与实务[J].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2]李长栓.非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91.

[3]李长栓.非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91-103.

[4]何刚强.笔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13.

[5]Joan Pinkham.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237.

旅游文本汉译 篇6

随着对外交流明显上升, 各种化妆品纷纷涌入中国市场, 然而要想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翻译便是必不可少的桥梁, 化妆品广告的翻译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市场占有份额。鉴于此, 本文从将从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出发, 结合实例, 分析英语化妆品广告的特征和功能, 探讨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化妆品广告的翻译方法, 指出文本类型理论对英语化妆品的翻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文本类型理论

20世纪70、80年代,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借用了语言学家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 提出了著名的文本类型理论, 在《翻译批评:潜力与限制》 (1971/2000) 一书中, 将文本功能、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和评估标准结合起来。

赖斯把文本分为四种类型:㈠信息功能文本:旨在传递信息、知识、观点等事实, 语言形式是有逻辑性的, 内容和主题是交际的重点。㈡表达功能文本:强调创造性构建, 语言的美学形式得到展现, 突出作者和文本形式。㈢感召功能文本, 旨在说服文本读者或接收者采取某种行动, 做出行为上的反应, 其语言是对话式的, 重点在于感召。㈣视听功能文本, 这类文本是用视觉图片和音乐等来补充其他三种功能文本, 如电影和音乐, 但由于跟前三种文本有一定的重复, 所以往往被理论界忽略。

赖斯列举出了相应的文本体裁, 参考书是最具有信息功能的文本, 诗歌是最具有表达功能的文本, 而广告是最具有感召功能的文本。而在这三者之间, 还有很多具有多种功能的文本类型。

赖斯提出根据文本类型采取相应具体的翻译方法, 总结如下:㈠翻译信息功能文本要用朴实易懂的语言, 按要求做到简洁明了。㈡翻译表达功能文本时, 译者要从原文作者的视角出发, 忠实传达原文的形式和风格, 追求同等的审美效果。㈢翻译感召功能文本时, 译者可做调整, 进行编译, 由译者的再创造来获得与原文同等的效果。㈣可以用补充方法来翻译视听功能文本, 用图片和音乐来补充字面的意思。

3、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英语化妆品广告的翻译

3.1、化妆品广告的语言特征与功能

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和列举的文本体裁得出, 化妆品广告的主导功能是感召功能。同时, 由于化妆品的最终作用是美化消费者, 跟美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 化妆品广告本身一般也具有形式美, 发音韵律感强, 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另外, 化妆品广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供一定的产品信息。由此看来, 化妆品广告是以感召功能为主, 兼具表达功能和信息功能的复合型文本体裁。

3.2、化妆品广告的翻译方法

3.2.1、直译

直译指按照字面意思翻译, 不做过多的引申和注释。如果化妆品广告本身是提供产品信息或事实, 原文意义明确, 句法结构简单, 那么就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 用简明的语言忠实再现广告的内容和信息。如:

例1:The most unforgettable women in the world wear Revlon.

译:世界上最令人难忘的女人都用露华浓。

这是世界知名的化妆品公司露华浓公司的宣传广告, 此广告充分利用了女士的爱美心理、时髦心理和炫耀心理, 营造出美好的意境, 令人向往, 谁不想成为最令人难忘的女人呢?广告原文句式简单, 意思明了, 用直译就可以忠实地再现原文的美好内涵, 容易被广大中国消费者接受。

例2:You worth it.

译:你值得拥有。

这是巴黎欧莱雅L’OREAL的一则广告, 原文非常简短, 译文基本按照原文字面意思直译, 暗示了这么好的产品, 你值得拥有, 很有说服力, 精巧生动,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中国很多消费者都记住了这则广告。

3.2.2、意译

当原语和目的语存在较大文化或语言结构差异时, 就可采取意译的方法。意译比较自由灵活, 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不作逐字逐句的翻译, 而重在再现原文的意义, 要求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用目的语把原文所蕴含的信息表达出来, 实现广告的感召功能。当英语化妆品广告与汉语存在较大差异时, 直译可能导致中国消费者根本无法理解其意义, 难以接受, 那么意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便于中国消费者理解原文的交际意图。

例3:The moment, the memory, the dream.

译:销魂一刻, 无限回忆, 无限遐想。

这是一款迪奥香水的广告, 原文是三个名词并列, 如果只是直译过来的话, 译文索然无味, 难以引人注目, 更难以实现这广告最终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意译把隐含在字面意思里的深层含义表达出来, 可读性更强, 更有利于人们接受, 达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

例4:Maybe she is born with it.Maybe it is Maybelline.

译:美来自内心, 美来自美宝莲。

这是美宝莲化妆品牌的广告口号, 原文是两个并列句, 用了两个maybe (Maybelline中含有maybe) 和人称代词she、it, 这些都是为广告的交际目的服务的, 所以用意译的方法在译文中保留原广告的精髓, 受众便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3.2.3 套译

套译是指从目的语中借用某些惯用结构来进行翻译的一种方法。 (刘季春, 2007) 。由于汉英语言和文化有一定的共通处, 考虑到读者有这种相似的认知语境, 在翻译一些具有表达功能的英语化妆品广告时, 那么可以借用汉语中相似的惯用结构来翻译, 可以保留原文的形式美, 追求同等的审美效果, 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方便译文读者理解。

例5:Colors that last so long.Blend so smooth.Stay so true.

译:经久不褪的色彩, 匀称平滑的调和, 形象逼真。

广告原文采用了排比句式, 反复使用程度副词so, 产生强调产品功能的作用, 而译文则套用汉语的四字结构, 对仗工整, 节奏感强, 而且为中国消费者所熟悉, 易于理解, 方便记忆。

4、结语

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对英语化妆品广告的翻译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基于文本类型学的启示, 汉译时需考虑英汉表达的异同, 照顾中国广大消费者的接受能力, 重视中西文化差异, 灵活地采取翻译策略, 最终实现交际目的。

摘要: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家凯瑟琳娜.赖斯的文本类型学为基础, 结合实例, 分析英语化妆品广告的语言特征和文本功能, 探讨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的英语化妆品广告的翻译方法, 指出文本类型理论对英语化妆品的翻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语化妆品广告,文本类型理论,翻译

参考文献

[1]、刘季春.实用翻译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

南岳景区旅游资料汉译英误译分析 篇7

南岳衡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国家AAAAA级旅游区, 每年吸引着不计其数的海内外游客, 然而通过实地考察, 笔者发现景区旅游资料之英译存在着诸多问题与错误, 其英译要么生搬硬套、逐字直译, 完全不考虑译文的文体规约和读者的接受程度, 要么因译者对目的语文化的掌握不够充分或是因译者责任心不够, 使得在旅游资料英译质量大大下降的同时也损害了景点美好的形象。

二.南岳景区旅游资料翻译现状

为了分析旅游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专门走访南岳衡山景区并搜集资料, 通过分析资料发现, 由于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及译者的能力和意识水平不同, 旅游景点介绍中的存在诸多翻译问题及错误, 本文将主要研究语言层面的翻译错误。语言翻译问题主要是由源语与目标语在词汇, 句法等的结构差异所造成的。 (Nord, 1997:66)

词汇层面翻译问题主要包括拼写错误, 选词不当, 冗余词以及活力词语的缺乏。拼写的错误不仅影响译文读者对信息的理解, 削弱译文的吸引力, 更严重的是可能造成游客对译文的误解, 大大损害景点形象。比如:Ma Gu was said to be a fairy, who used to collect Lingzhi, a kind of precious Chines herb, from the mountains and...该句中“中国 (Chinese) ”这个如此基本但重要的词语竟译成了“Chines”,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另外, 选词也是个值得推敲的问题。如:“温馨提示”被译成了“Warm Reminder”。在该短语中“warm”的使用有明显的问题。英语单词“warm”主要意思是“of or at a fairly high temperature, between cool and hot.”因而, 如果该词被用来修饰人, 则意味着这个人体温正常, 这与原短语意思不符, 可改译成“Friendly/Helpful Reminder”。冗余问题也不能忽视。比如:“南台寺不仅是六朝的古刹, 历史悠久…“译成了“Nantai Temple is not only a ancient temple with very long history…”该译文中“ancient temple”本已表达这是个古刹, 因而肯定具有相当长的时间, 译文完全没有必要再说“with very long history”, 这真是画蛇添足, 多此一举了。活力词语的运用会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比如:磨镜台, 位于南岳衡山半山腰, 海拔650米。译成“Mirror Polishing Terrace, located on the hillside of Hengshan Mountain, is 650 meters above sea level.”该句中的“is”若换成“stands/towers”, 则能使表达更加生动传神。

句法层面翻译问题主要包括译文语言不规范, 行文布局摆脱不了汉语思维的束缚, 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 对原文理解有误, 比如:相传麻姑仙人从南岳深山采来灵芝, 用这里的泉水酿出琼浆为王母祝寿。译文:Legend says that Ma Gu used to collect funguses from the mountains and make good wine out of them and the spring water here, which was then sent as a present to the Mother of the Western Skies to her health.从该译文中, 我们可以发现明显的句法问题。根据原文, 泉水和灵芝酿成琼浆, 用琼浆为王母祝寿, 而译文中的关系代词“which”所修饰的内容使得句子意思十分含糊, “which”既可以指代泉水, 又可以指代琼浆。有时译者主观臆断, 望文生义, 进而导致句子结构松散, 语义重心不准, 逻辑关系混乱。比如:南岳衡山, 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境内, 是中国五岳名山之一。译文:The South Mountain (Mount Hengshan) , one of China’s Five Sacred Mountains is situated in Hengyang city, Hunan province。从原文我们可以看得出, 句子的语义重心为“是中国五岳名山之一”, 这才是原句表达的重点, 突出南岳衡山景点的重要性, 以此吸引潜在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可译文没有理清语义重心, 致使逻辑关系混乱, 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规范南岳景区旅游文本翻译的建议

首先, 唤醒人们对旅游文本翻译的意识并提高其地位;其次, 进一步监管与限定以确保翻译质量, 对译员进行专业化训练与发展;最后还应及时清查与修正。

参考文献

旅游文本汉译 篇8

“杂合” (hybridity) 这一概念最初从生物学中发展而来, 指“不同种, 属的两种动物或植物的后代”。之后又被延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它指“具有了发生交流的双方的特点, 但又不同于双方的混合体”。在语言学领域, 巴赫金 (1981) 认为杂合是“单个语句界限之内, 语句的范围之内两种社会语言的混合, 两种被时代, 社会差别或其他因素分开的不同的语言意识之间的混合。”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将杂合的研究扩展到文化领域, 在其The location of culture中指出杂合性 (hybridity) 是“不同种族, 种群, 意识形态, 文化和语言互相混合的过程”。而如今, 杂合问题在翻译界中也备受关注。

一、翻译中的杂合研究

在翻译研究中, 杂合用来描述译文本身包含原语语言, 文化成分和译语语言, 文化成分的特点。杂合性是一种现象, 也是翻译活动存在的基本形态, 杂合对全球化下的政治文化等交流与共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学者韩子满在《中国翻译》 (2002, 3) 中的‘文学翻译和杂合’中进一步明确了杂合文本的定义:译文不可避免地包含一些来自原文的语言, 文化或文学成分, 而且这些成分都是目的语文化中所没有的, 如一些新异的词汇和句法, 具有异国情调的文化意向和观念以及目的语文学中所缺乏的问题和叙事手法等等。

绝对准确、完整的翻译是不存在的。翻译的等值是意义等值, 是信息等值或语境等值, 而不是字词等值、词义等值。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说翻译又是解释, 是对原文的巧妙分析。正因为如此, 翻译中就自然避免不了会有“杂合”现象。

二、政治文本汉译英中的杂合分析

政治文本由于其权威性及其与一国政策, 纲领路线和政治策略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所以其翻译需要格外的忠实, 高度的政治敏感, 适当的词序以及准确的措辞。因此政治文本英译的困难在于, 译者在传达原作者的意图并达到政治文本宣传功能的前提下, 也要努力把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国读者。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公开场合的讲话或者报告是汉语政治文本的典型代表, 所以这些政治文本的翻译通常具有重大意义。然而, 研究者在汉语政治文本的英译中发现带有杂合现象, 带有中式英语的痕迹, 即在词汇、句法、构词方式等方面明显受到汉语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由于翻译此类文本的宗旨是忠实于原文, 它的译文会不可避免地带有汉语原文的痕迹, 从而表现出“杂合性”特点。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五年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在政治性文本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报告回顾中国过去五年的发展以及政府工作, 并对未来五年内做出总体部署, 涉及到政治, 经济, 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 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形势和政策主张的权威来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新的政治报告, 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其译文中的杂合性在语言和文化层面上都有表现, 文化层面的异质因素来源于大量异化的术语, 其翻译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语言层面的异质因素指译文中那些具有汉语特色的词汇、短语以及句子等。

(一) 文化层面的异质因素

对于目的语读者来说译文中最显著的部分就是不同的政治文化。在本文中政治文化指在政治领域中文化的特定表达以及通过一国的显性的政治系统, 信仰, 价值, 理论和行为展现出来的隐性结构。译文中的有些表达是特定的, 并且需要一些相关国家的政治背景。在文化层面的异质因素来源于大量异化的术语, 包括称呼语, 意识形态、具体的政策术语等等。

1.称呼语

Example:

同志们comrades

毛泽东同志Comrade Mao Zedong

称呼语一种反映政治色彩和讲话者间的团结关系以及表现他们之间社会地位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称呼语。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由中国共产党员代表参加的国家正式会议。传统上来说, 共产党员就用“comrade”同志这个词来显示他们的关系。这是一个相当中立的词语, 因为它在年龄、性别和社会地位上都没有显示差别。因此, 在会议上的所有共产党员都被称为同志。当提到个人, 会在“comrade”前加上此人的全名或者他的姓来进行称呼。

2.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术语

毛泽东思想Mao Zedong Thought

邓小平理论Deng Xiaoping Theory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科学发展观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例子中就是一组中国共产党统一, 系统的指导思想, 其中包含了很多背景知识并且作为指导和构建中国理想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有力思想武器。可是在如今的发达国家中, 政党不纯粹采取正统指导思想, 而是把具体的政策和领导人的想法相融合。所以, 目的语读者一方面会对这些直译术语感到困惑, 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些思想术语是不必要和不切实际的。这点就体现了报告英译本中出现的文化杂合。

(二) 语言层面的异质因素

笔者发现, 此报告英译本中出现了一些体现中国政治特色的普通词和短语。

Example:

高举……伟大旗帜hold high the great banner of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taking a path of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以上短语都是典型的中文政治表达, 可是在英文翻译中却看起来有点奇怪。中文词汇, 短语和句子在形式上趋于平行。它们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些不必要或重复的词来达到这个目标。当这些中文表达被译成英文时, 为了遵循中文原文就保留了一些成分。所以, 不熟悉中国政治文本的风格的英文读者会对这些新创造出的表达的意义和内涵感到困惑。

三、政治文本汉译英中杂合现象的原因及作用

根据分析《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英译文中的杂合现象, 笔者归纳出其出现的四个原因, 分别为原文在原语语言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原文的文体特色、意识形态因素和读者因素。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 杂合的十八大报告英译文不仅可以有效宣传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文化, 其中的异质词汇还可以起到丰富英语表达的功能。

四、结语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英译本中的的杂合性研究, 笔者认为文化因素是翻译中杂合现象的主要因素。由于不同文化之间不间断的交流, 每一种文化都必然是杂合的。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 促进文化的杂合, 因此译文也必然会出现杂合的特征。再者由于译文杂合所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更证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所以研究翻译的杂合有助于认识翻译的本质, 也为如何运用归化、异化这两种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摘要:杂合这个概念曾应用于多个学科, 现在又成为近年来翻译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翻译研究中, 译文的杂合性使译文有别于目的语文化中的原创文本, 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文本类型。笔者发现汉语政治文本的英译文带有中式英语的痕迹, 因此本文选取政治文本的典型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英译本中的一些例子分析其中的杂合现象、原因以及这种杂合译文的作用来说明汉语政治文本英译杂合的必要性及必然性。

关键词:汉英翻译,汉语政治文本,杂合

参考文献

[1]程镇球, On Problems of Translation, 《翻译论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冯庆华, 《文体翻译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高菲, “论功能翻译理论在政治宣传材料英译中的作用”, 《邢台学院学报》第2期, 2007, 48-51.

[4]韩子满, 《文学翻译杂合研究》,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5]王大伟, 《汉英翻译技巧教学与研究》,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6]Bhabha, Homi K.The Location of Culture.London&New York:Routledge, 1994.

[7]Lefevere, Andre.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 Sourcebook.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上一篇:电子商务与职业教育下一篇:新春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