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改革

2024-08-13

绿色化改革(精选十篇)

绿色化改革 篇1

教学改革应当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根据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应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重新认识和思考高职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和地位,重新判断和评价教学改革的先导和引领作用,以新视角、新方法引领高职教育发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1、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发展

1.1 回归事物的本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原极创新思维中讲到,回归事物的本源是最简单有效的创新方法,而高职教育教学的本源就是切实把握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及特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早已做了明确阐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上述的特征基本涵盖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明确了定位,同时也确立了教学改革的方向。

1.2 立足现状,分析问题寻找出路

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我们明确了教学改革的目标。那么,随着这个标准的制定和改变,我们真实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我们又该以什么方向去适应这些改变呢?我们先来观察以下数据图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8~2011年通过数据图线e,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变化规律:教学的总课时呈现波动状态,均值在2650学时左右,专业核心课时在非常缓慢的减少中,而专业课总课时2011年相对于2008年减少了8%左右,从而得知专业选修课的课时都在大幅度的缩减中,而专业实践课在增加当中。那么,在这种理论课时被逐渐压缩的状态下,我们如何能保证教授内容的完整性,如何能够配合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会出现理论上的空白呢?

2、立足创新的“绿色化”的转变

创新原理还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从对极,也就是从事物的结果出发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绿色化”的转变则是从这个角度给教学改革的发展找到的一条出路。绿色化就是建立“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友好、和谐的发展机制,借以保障社会在满足消费需求的前提下,争取适度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其长久发展。因此,绿色产品可定义为面向不损害产品质量、功能及其制作过程的,能与环境相容的商品。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也就是上述链条当中“人”的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过程就是我们的生产实践活动。那么,我们这里所谓的“绿色化的”转变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和教师利用现有的一切物质资源,用较为有限的时间,以最有效的方式使学生们掌握“最有用”的知识和技术,使这些人力、物力尽可能地发挥其效益。而学校的发展重心也应该从盖教学楼、买仪器设备的粗放型硬件发展模式向着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的集约型模式转变。

那么同样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图为例,它是机械类学生无可避免的重要课程,在课程的内容上要求学生通过想象形成二维与三维空间的转换,那么对于部分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欠缺的同学,就造成了学习的障碍,甚至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采取消极的态度。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三维的实体零件带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去亲身感受。在这其中,三维实体零件形成方式也有很多,传统的木模、纸膜,新式的有塑料模、透明树脂模型等等,然而我们也可以选用在计算机屏幕上使用三维建模软件去构建实体的模型,这种模型除了不能用手去触摸之外,360度旋转观测,透明显示,框架现实,甚至是任意断面截切观察都可以做到,还具有资源优质共享的优点,这就是现有资源的最大效应的合理化体现。绿色产品的特点我们在这里也可以解读为:(1)优良的环境友好性——即学生从入学到毕业乃至再就业的各个环节都对社会无害或使用社会的资源最小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训学生的过程中选用适用的科目和内容、简明的学习和实践过程,生产出在较短的时间内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技术工人;雇佣这些技术工人时不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不会因为频繁的跳槽,不良的忠诚度问题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不能迅速适应的人员也可以经过企业的短期培训后,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2)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资料——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听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说法。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逻辑分析及推理方面的能力略有欠缺,但是在面对真实的环境和动手操作的实际应用方面却有较强的能力,因此,应充分地去激发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潜能。(3)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在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需要仪器、设备的配合,而这些就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大多数情况下,买来的设备有可能出现使用频率不均,部分设备闲置,或是设备损毁不能及时地得到维修及维护等等情况,较好的管理制度则能从一定程度缓解这些现象。另外,校企的有效合作,学生可以利用企业的空闲时间使用部分设备来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也是节约社会资源的一种有效办法。

3、加强教科研是高职教育“绿色化”发展的需要

加强教育科研,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新型人才成长规律,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解决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突出问题将其转化为科研成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力量。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具有现实意义的各种比赛,是一种加强学生了解生产活动,激发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作为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也加强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了师生共进退的氛围,使学生的信任感加强;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遇到平时教学中不曾出现过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素质也不断提升。教师通过指导这种以实践为重点的设计比赛,使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实践型转变,不断获得新知识,探索新领域,增加新技能,取得更多的生产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发现了它的积极推动作用,那么“以赛代教”的方式就可以作为正常教育手段的一种有利辅助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成果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解决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等诸多教学实际问题,加速推进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4、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绿色化”转变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调学习过程与生产劳动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高度统一,目标是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具备驾驭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就是要强调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应逐步转变为接近或符合企业实际工作要求的过程;教学内容评价要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教学形式的评价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在目前现有的状况中,我们发现毕业生在最后一年寻找工作的过程中,要参加各个企业大大小小的面试、笔试,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为什么不能在教学的评价系统中融入企业的考核标准,使学生在校的各种学习和能力测评的成绩单直接作为企业用人的依据。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全面的协调统一。

5、结束语

总之,高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在全新的历史环境下,通过教学实践去寻找一条最为切实有效的改革之路。为了适应企业、社会的发展需求,我们必须在现实条件下寻找到最为“绿色化”的转变方法。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不倦探索,开拓创新,为开创高职教育的新局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云明,对高职院校教科研的几点思考,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11-12。

[2].云景乾等,试论加强高职教育科研推动高职教学改革,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10-08。

[3].徐保根,论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与教师团队建设,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05-19。

我国实行绿色税收改革初探 篇2

我国实行绿色税收改革初探

在认识到采用政府管制手段改善、保护环境具有僵化和低效率等弊端之后,各国纷纷试着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文章从对污染环境者征税入手,总结我国环境税收现状以及比较了环境税收和排污权交易的利弊,分析具有“双重红利”的绿色税收改革在我国实行时可能面临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途径,提出中国的绿色税收改革“双赢”之路.

作 者:陈昀 赵旭 CHEN Yun ZHAO Xu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052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9(2)分类号:X32关键词:绿色税收 环境税 排污权交易 双重红利

绿色化改革 篇3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88-02

师范院校担负着为未来中学教育培养后备军的重任。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类化学专业毕业生,除了能够独立教授中学化学专业理论课之外,还应能独立开展实验课并且具备对实验课进行设计与创新的能力。有机化学实验是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如何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基础条件较差、教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开展有机化学实验,是广西等西部地区师范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中遇到的迫切问题。而“绿色化”教学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以实验过程和终端产物均达到零排放或零污染为目标,同时强调“原子经济性”的概念,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所以,在师范院校的有机化学实验中引入绿色化学的概念,不仅能有效节约实验资源,减少化学试剂和药品的使用和污染,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意识。在近十年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开展“绿色化”实验教学的经验。

一、实验内容的“绿色化”设计

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有机化学实验课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基础操作实验、性质实验和基础合成实验。这其中不乏大量的重复性操作,比如分馏操作实验为基本操作实验,而在乙酰苯胺和环己烯的制备实验中同样用到,这样就存在一个操作重复进行,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时数,更消耗了大量的试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们首先尽可能把基础操作实验合并到某些合成实验中,尽可能不独自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而把基本操作的训练与具体的实验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做些实验。同时,把性质实验也融入到合成实验中,使学生在合成完化合物后,对化合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以达到性质实验的教学目的。我设计提取或合成的目标产物尽可能具有使用价值或有广西的地方持色,使学生对有机实验保持浓厚的兴趣。其次,我们加强了多步骤实验组合的探索。以往单步骤合成实验以训练学生基础操作能力为目的,实验结束后,最终产物不是简单地抛弃就是回收封存,长期积累,对环境造成极大地危害。因此我们在多步骤实验组合中把以往单步骤合成实验的产品作为下一步合成实验的原料,从而实现实验产品的综合循环利用。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充分体现绿色化学教育的思想,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而多得。比如:将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设计成多步骤合成实验,其内容包括:无水乙醇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和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这样,一个合成实验的产物作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当某一步的产物不够时,老师可以进行补充。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课程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实验操作只有多实践才能掌握,然而在学时和资金的限制下,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我们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在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十年来,我们采用了两步走的方针来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第一步:购买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获奖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带。我们已经购买了多所高校的有机化学实验课件,如:大连理工大学的《有机化学实验》多媒体课件,高教出版社的《基础有机化学演示试验》和《减压蒸馏》教学录像带并刻成光盘。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入课堂,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的知识比过去多得多,同时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第二步:实现课程教学的网络化。网络教育不仅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基本特点,而且具有实现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的优势,因此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需要,设计和制作了《有机化学实验》网络课程。同时,网络课程还集成了一门课程所需的所有功能,包括:实验报告的网上提交和批改,网上答疑,在线考试,学生成绩管理,网上信息资源库等功能。充分满足了《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

三、应用有机合成新方法和新技术

近年来,微波技术和超声波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酶和微生物等生物催化剂和离子液体等绿色溶剂的使用对于加快反应速度、减少能耗和污染、提高产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肉桂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工业中间体之一,广泛用于医药、香料、塑料和感光树脂等化工产品中。实验室常用的制备方法是通过苯甲醛和醋酸酐在无水醋酸钾的存在下反应制备的,但传统的合成路线反应时间较长,反应温度较高并且副产物较多,因此,产率很难提高,就算延长反应时间,产率也不超过60%。因此,为了提高产率,减少副产物乙酸的生成,简化分离步骤,我们将微波技术引入实验中,我们以吡啶作为缩合剂,采用微波辐射技术使苯甲醛和丙二酸充分反应,这样不仅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的产率,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原子经济性”。微波技术用于肉桂酸的合成不仅避免了有机副产物的生成,也同时避免了分离纯化时有机溶剂的挥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简化了实验操作步骤。在微波环境下进行肉桂酸的合成,可使产品的粗产率达100%,精产率达67%以上。由此可见先进合成方法的引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污染,保护环境,是我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值得探索和推广的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绿色化”意识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的实验方法,更要使学生建立绿色环保的理念。我们认为“绿色化”教育思想不仅要体现在有机化学实验课上,在有机化学理论课上也要得到充分的展现。特别是要在有机化学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有关内容,进行绿色化学的教育。比如实验试剂的处理和溶剂回收再利用问题,“三废”的处理和利用,特别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三废”的现状及危害进行分析[6]。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技能、思维和判断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将会出现大量新的实验技术手段和新的教学理念,它们的出现会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更多的启迪。因此,构建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但无论怎样改革,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是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同森.从源头阻止污染的新兴学科——绿色化学[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4):53-64.

[2]周淑晶,白术杰,张义英,刘红,沙靖全.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模式的探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9,(5):82-84.

[3]王永红,周先波,毛红雷,魏旻晖.微波技术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0,13(3):55-56.

[4]侯敏,余波,李志良.微波辐射下肉桂酸的合成研究[J].合成化学,2002,(3):211-215.

[5]韦瑞松.师范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16(6):51-54.

绿色化改革 篇4

一、高校化学实验的现状

高校化学实验包括有机、无机、物化、分析和环境检测和分析等学科的实验, 不可避免地排放着各种废液和废物, 现在随着学生的扩招, 学生实验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因而实验中消耗的试剂和药品也大大增加, 相应地,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废物也在大大增加。但高校化学实验的特点是实验试剂和药品种类繁多, 一个化学专业的学生, 在大学期用到的化学试剂和药品可达上百种之多, 如果有的学生能读到硕士和博士时, 接触的试剂和药品就更多了;另外, 高校化学实验的废液和废物中的组成成分复杂, 分离提纯的难度很大, 因而, 高校化学实验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因此, 这样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不但伤害着学生的身体, 而且也污染着学校周边的环境。同时, 很多高校的实验室下水道与居民的下水道相连, 污染物将通过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 最后会流入河中或进入土壤中, 这样, 污染的水将影响灌溉到的农作物或饮用水, 对环境和人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 必须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 除了化学实验污染物单独处理和排出外, 加强化学实验改进, 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最有效的手段。作为高校教师, 有责任和义务遵照绿色化学的原则, 从各方面不断地改进各种实验, 为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进行不懈地努力。

二、减少化学实验中的试剂用量, 用微型实验代替常量实验

现在很多大学实验大部分都是采用常量试剂进行实验, 所用液体试剂动不动就是几十毫升, 固体药品用量动不动就是十几克, 并且, 作为大学教学实验, 做完实验后, 一般是不进行试剂回收的, 都是作为废液倒入废液池, 甚至直接倒入下水道, 例如, 在有机实验中的1-溴丁烷的制备中, 有的实验教材中, 要求用到的试剂的量为12m L浓硫酸、8m L正丁醇和10克溴化钠。又如, 在有的高分子实验教材中,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中,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用量就要40m L, 在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中, 溶剂甲苯的用量就要76m L, 以上有机和高分子实验中的试剂和药品的用量都很大, 不但浓硫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苯本身是有毒有害物质, 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副产物。微型实验的特点是实验药品微量化及实验仪器微型化, 它能有效减少试剂用量, 降低实验排废量, 减少环境污染, 缩短实验时间, 而且安全可靠。因此, 在不影响教学计划和教学效果的情况下, 我们将上面的实验试剂和药品减少, 采用微型实验, 实际证明, 我们的改进, 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 而且实现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绿色化学实验。

三、改进实验方案, 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试剂和药品

1998年, Anastas等[3]针对绿色化学提出了12原则, 其中之一是在合成方法中尽量不使用和不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毒有害的物质。在满足教学要求和保证实验效果的情况下, 可以将使用有毒试剂和药品的传统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试剂和药品的使用。例如, 在高分子实验中, 大部分是选用酮以及苯或甲苯等有毒物质为溶剂来做溶液聚合实验, 为了减少实验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我们将溶液聚合改成以水为溶剂的丙烯酰胺的水溶液聚合;又如, 在物理化学实验中, 在燃烧热测定实验, 传统实验中是用有毒的萘作为实验药品, 可以用无毒的蔗糖代替萘作为待测物;在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物质摩尔质量实验中, 也可用无毒的水-蔗糖体系取代传统的有毒环己烷-萘实验体系[4,5]。通过上面的用无毒物质代替传统的有毒试剂和药品进行实验, 不但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伤害, 而且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四、精选实验内容, 尽量使实验内容之间具有连续性

设计具有高使用效益、低环境毒性的化学品是绿色化学的原则之一[3]。本着此原则, 在选择实验内容时, 我们可以选择前后实验的连续性, 即用前一个实验的产物作为下一个实验的反应物, 这样就高效利用了反应产品, 相应地减少了化学药品的浪费, 节省了实验成本。例如, 在高分子实验中, 可以把乙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和聚乙烯醇的制备两个实验安排为相邻的两个实验, 因为乙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的产物可以用来作为实验聚乙烯醇制备的原料;在进行凝胶渗透色谱 (GPC) 测量聚合物分子量的实验中, 可以用学生由聚合物制备实验中制得的聚合物作为样品进行测试, 这样就不需购买实验样品, 达到绿色化学的目的;又如在有机实验中, 可以把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和甲基橙的制备连续安排, 因为上一实验制备的对氨基苯磺酸可以作为下一实验甲基橙制备的原料。

五、结论

绿色化学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 是当今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绿色化学实验使用化学药品的基本原则为拒绝使用危害品原则 (reject) 、减量使用原则 (reduce) 、循环使用原则 (recycle) 、重新使用原则 (reuse) , 极大地减少或消除了实验室的“三废”, 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或无污染, 以实现绿色化学要求尽可能少的负作用的理想和目标, 是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体现, 是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念的重要途径[4]。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只要本着绿色化学的原则, 对各实验深入探究, 就会不断出现新的措施和方法, 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探索。总之, 将绿色化学教育纳入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内容, 把绿色化学的思想渗透到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之中, 对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具有绿色化学理念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分析了现在大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阐述了绿色化学的概念、特点, 分析了高校化学实验的现状, 并对如何将绿色化学的原则、特点应用到实验教学中去, 推动大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校实验,实验教学,绿色化学

参考文献

[1]曾家驹.应用型人才关头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2) :79-80.

[2]蔡卫权, 程蓓, 张光旭, 等.绿色化学原则在发展[J].化学进展, 2009, 21 (10) :2001-2008.

[3]Anas t as P T, Warner J C.Green Che mistry:Theory and Practi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 ty Press, Inc., 1998:11-56.

[4]罗青枝, 郭子成, 杨久义, 等.改进物理化学实验教学, 增强学生绿色化学理念[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9, (29) :80.

绿色化改革 篇5

--------------

及时 • 全面 • 深度 • 酷评

绿色家居春意浓,涂料企业发力环保促改革

当下,“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而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绿色转型发展关键时刻,国家也愈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涂料等家居建材企业来说,走绿色环保之路势在必行,一方面绿色环保市场“春意浓”,生产绿色环保涂料迎合市场需求,一方面可持续发展也要求涂料企业必须走低碳环保的路线。

消费市场 “绿色环保”正浓

过去,消费者由于受经济水平的影响,在购买涂料等家具时,往往只在乎涂料的价格,其他的基本满意就可以了。而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收入不断上涨,价格不再成为决定是否购买的最主要因素,消费者对涂料产品环保、健康的需求日趋强烈。其实,环保的话题一直没有离开过涂料行业,然而今年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即将颁布的消息一出,又把环保的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环保将成企业未来发展主旋律之一

随着消费市场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最新环保法的即将颁布,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着手打造绿色环保产品,越来越多标榜零甲醛、低甲醛释放量的板材被重视。解决涂料的环保问题,成为企业孜孜不倦的革新话题,也成为涂料产品发展的主旋律。如果涂料企业生产产品时忽视了这一点,将难以打开市场。

涂料品牌走上环保改革之路

纵观今年的涂料市场,与以往不同的是,涂料企业不再被动,而是纷纷主动开发新的技术、研发新的板材、推出更加环保的产品,以配合新环保法,抢占绿色环保市场。今年3月19日,德维尔联合全球顶级环保板材制造专家——华坊洲木业集团全球首发行业环保等级至高E0级的“木态板”。德维尔这种倡导全方位的绿色经济经营理念,在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做好坚实的绿色基础。

与德维尔一样,具有强烈的绿色产业意识的企业还有联邦高登。2014年3月6日在“绿色价值时代”高峰论坛上,联邦高登推出了其携手广东瀚森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E0级环保低醛的“绿板”,开启了联邦高登的绿色价值时代。除了推出环保新板材“绿板”之外,联邦高登还引进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由德国迪

看建材新闻上九正建材网

--------------

及时 • 全面 • 深度 • 酷评

芬巴赫公司提供的全套高档环保刨花板生产线项目。该项目能够调整联邦高登的产品结构,提升其产品品质,扩大其市场竞争力。

总而言之,在未来,绿色环保将成为涂料行业的常态,而涂料企业只有顺应时势,走九正微营销的道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得发展先机。

李庆奎:谋绿色增长 释改革红利 篇6

这是华电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李庆奎全面执掌华电帅印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成绩单背后,是华电集团和李庆奎对目前国企改革发展热点的思考与布局。

向战略要效益

《国企》:进入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了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放缓,不少人对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在此背景下,作为央企的华电集团如何完成国资委提出的保增长任务?

李庆奎:华电集团近期确实面临着诸多不利形势,不少人也为华电集团能否保持持续向好的势头捏了一把汗。不过,华电集团上半年仍然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有为,不仅各方面经济指标持续改善,而且发展质量也在优化。

在结构调整方面,华电把发电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不盲目扩大产业链,着力在电和煤上下游适度拓展,打造煤电路港配套、科技金融支撑的能源产业体系。

上半年,公司新核准电源项目中清洁能源比重接近50%,目前60万千瓦级以上火电装机占煤电总装机的47%,水电和气电装机继续保持同行业领先;继续着力做好存量煤矿优化整合;工程技术企业新签合同额近百亿元,四大重工基地产能增长稳健;深入开展了LNG、页岩气、煤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走出去”战略稳步实施,境外在建、在运电源容量超过150万千瓦。金融产业继续保持了稳健良好的经营态势。

在经济运行方面,华电集团把保增长作为重要使命。经营成本控制较好,入厂标煤单价、煤矿原煤直接成本较年度目标大幅下降,财务费用节约近1.5亿元,总部四项费用同比下降三分之一。自产煤内销率超过30%。华电福新H股增发、金山股份定向增发、华电国际再融资工作圆满完成。

《国企》:不少人认为,国企尤其是央企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特殊政策和垄断优势。华电集团逆势上扬的发展能否用这一观点解释?

李庆奎:这种观点有所偏颇。华电集团所在的电力行业是全面竞争领域,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都能进入,大家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各显神通,完全谈不上垄断和特殊政策。

在我看来,华电集团之所以能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得益于我们对形势的正确判断。

去年底到今年初,华电在总结十年来发展历程,特别是全面剖析近几年转方式调结构成败得失的基础上,瞄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定位,制定了公司到2020年发展战略,提出了完成“1181”、实现“三个翻番”的战略目标。华电按照国家关于国有资本向企业主业集中的要求,提出了以发电为主体,煤炭、金融、工程技术等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总布局。

按照这一布局,华电的发展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提升质量效益原则。华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有效益的发展,这样企业才能永续经营,基业长青。

二是坚持提高主业竞争力原则。主业是华电的根基所在,是“看家本领”,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主航道。因此,必须坚持发电为主体,煤炭、金融、工程技术等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把发电产业作为主攻方向,不盲目扩大产业链。

三是坚持清洁发展原则。清洁低碳是能源发展大势所趋,是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华电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原则。创新是华电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全面提升公司科技含量。

这些是华电集团成绩取得的根本原因,也是华电集团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

向转型要动力

《国企》:作为一家火电为主要构成的电力公司,华电集团如何实现与绿色发展的并轨?

李庆奎:空气污染已然成为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在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中,作为能源企业受到各方的格外关注,要求能源企业在整治大气污染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呼声不断。这对华电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华电在这场整治大气污染大战役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我们的思路很明确,就是坚持清洁发展。这是能源发展大势所趋,是华电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华电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经过近几年在清洁能源发展上的不懈努力,目前华电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总装机的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一。近年来,公司已投入300多亿元用于环保设施新建和机组脱硫脱销改造,累计在役脱硫机组7734万千瓦,占煤电装机容量的98.78%;累计在役脱硝机组5004.5万千瓦,占煤电机组装机容量的63.92%。

但这还不够。从国家规划情况看,到2020年全国清洁发电装机将比现有装机翻一番。目前,华电清洁发电装机占比为30%,到2020年要接近40%,故今后几年新增装机中清洁能源要占到一半以上,也就是不低于4000万千瓦。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到2020年风电装机将超过2000万千瓦,年均增长率要超过20%。此外,新兴能源中的页岩气、LNG、煤化工等领域,华电近年来已经有了全方位的布局,具有先发优势,未来将加快发展、稳妥推进。

除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这个“绿色增量”外,如何在装机容量依然庞大的传统火电上下功夫,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对于既有的火电产业,华电的思路是继续加大环保改造力度。上半年,华电核准的高效火电项目占到国家核准总量的近两成。当前,针对国家不断提高排放限值的情况下,华电正在深入研究煤电超净排放技术,在前期和有关项目上加快推进试点工作。

nlc202309031253

2014年,华电将完成超过200台机组进行各类环保改造,要求环京津六省市所有机组全部完成脱硫、脱硝改造,同时抓好在运脱硫、脱硝等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向改革要活力

《国企》:无论是战略转型,还是产业升级,都是华电集团的自选动作。今年国有企业还有一个规定动作,就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不过有一种说法是,与此前国企脱困相比,这一轮国企改革的动力不足,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李庆奎: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向改革要红利。对于华电集团来说,近几年尤其是上半年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跟公司持续多年深入开展“管理创新”、“管理效益双提升”活动,全力推进管理、体制领域内的改革创新分不开的。

所以,我们已经逐渐尝到了改革的红利甜头。这是我们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国企》:在顶层设计方案出台之前,先行企业的探索经验弥足珍贵。在半年来的探索中,华电的改革进展情况如何?

李庆奎:尽管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尚未出台,但华电集团在尽可能地完善自己的改革方案顶层设计。

去年年底,华电集团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九个重点领域改革专项小组,深入研究和谋划华电的改革问题。

今年年初,华电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确定的方向是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立起“战略导向明确、治理结构优良、集团管控科学、体制机制高效、基础管理扎实、风险防控有力”的具有华电特色的管理体系,实现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方向指引下,华电集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确定了改革的六大目标、十一个重点领域和二十五项改革举措。

首先是搭建战略管理架构,然后优化配置资源,再建立配套激励机制,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目前,战略管控与投资决策、发电企业区域化管理、国际业务、燃料采购、物资管理、总部和二级单位职责界面划分等6项改革方案已印发实施,其他改革方案也正在修改完善。

“简政放权”也是华电此次改革的亮点。目前,已按照总部“抓总”、区域“做实”、基层“强基”的三级管控体制改革要求,公布了第一批24项总部下放管理权限目录清单,加大向系统单位授权力度。

试点先行方面,上半年,公司选取了江苏、山东、湖北等10家企业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出了一系列改革成果:江苏公司从增强执企能力、营利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做实”改革,用前期、营销、燃料、物资、资金、人资“六个平台”对核心经营要素进行集约管控,提升协同效益。山东公司制定安全、效益、发展、党建等8个考核细则,使区域管控更加规范有序。“试点先行”的目的旨在推出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为公司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撑。

《国企》:改革有红利,也有风险,趋利避害是大家改革的共同愿望。您认为,应该怎样处理改革的风险挑战问题?

李庆奎: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顽疾桎梏的打破,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是易事。

公司改革领导小组在今年6月召开的会议上,对改革的方向和标准做了明确的定调:改革的方向是,加强战略管控,发挥区域优势,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激励和保障。衡量改革的标准,要看是否有利于推动集团公司的科学发展,是否有利于提升集团公司的经济效益,是否有利于促进集团公司的和谐稳定,是否有利于树立集团公司的良好形象。

全面深化改革触及深层次的管理关系和利益调整,十分复杂,在推进上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改与稳的关系。没有稳定的环境,改革难以实施。二是急与缓的关系。改革要有序,分清轻重缓急。三是总与分的关系。要始终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打破个体利益的藩篱,避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四是破与立的关系。要改革创新,首先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敢于破旧立新,进而才能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

绿色化改革 篇7

1 加强师生的绿色化教育

目前,许多授课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还不足够重视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危害的严重性,学生在实验中更是缺乏环保意识。特别是初入校的大一学生,由于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缺乏系统而扎实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以至于在大学化学实验课堂上表现出手忙脚乱,漏洞百出的现象,同时,更多的是暴露出学生环保意识的淡薄。如: 有毒有害气体的随意排放、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因实验失败过量的消耗药品或试剂等等,结果使实验室变成具有潜在环保隐患发生地。为此有必要对师生进行环保和安全教育。

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媒体,加大绿色化实验理念的宣传,积极营造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定期邀请环保方面的专家开展环保知识讲座[1]。并适时开展体现绿色化思想的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使环保意识渗透到大学生课外活动中去。同时在实验室内外张贴一些温馨而又有针对性的警示语,如在下水道口张贴 “污染性物质别进来,我受不了”,在垃圾桶旁边张贴 “可利用性物质慎扔,我装不下”等等,让广大师生随时随地用绿色化意识监督自己的行为。

其次,我们对实验室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施行“实验室准入培训”制度。考核合格后发放实验室准入证[2],然后才可以开展实验室各项工作。所有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的第一课是实验室安全教育。针对不同实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重点的安全环保教育。并将历届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和有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动画展示。学生以生动鲜活的案例为切入点,针对不同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3]。实验教师在实验授课过程中要将绿色化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只有教师以身作则将实验操作做到规范、准确,学生才能按照演示实验的操作做到规范并且准确。

2 改革实验教学,实践绿色化实验教学

2. 1 合理安排实验项目,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发展串联实验

我校的基础化学实验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化工等学科,是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很多院系和很多专业的基础必修课。每学期开设的实验项目都相当多,而且大多实验项目所用药品毒性大,污染性强。因此得到的有毒产物也是五花八门。对于实验产物,传统的方法是进行简单回收,这样日积月累,既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也浪费了资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对现有的实验项目根据低毒、低能耗原则进行筛选优化,增加实用性强的综合实验。在此基础上打破各实验室之间的壁垒,将无机、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不同学科的实验项目进行合理安排,开展串连循环实验,使一些实验产物变为其它实验项目的原料。例如有机合成实验中甲基橙的制备中得到的甲基橙作为无机化学实验的指示剂。再如分析化学洗液配制实验中,配制的大量铬酸洗液,分配给其他实验室使用。同时在学科内部合理取舍实验项目,尽可能使上一个实验中的产物成为下一个实验项目的原料,它可以是一个大实验中若干个相关实验的组合,也可以是几个不同主题实验的串联。例如有机化学实验中“乙酰苯胺的制备”实验中合成得到乙酰苯胺粗产品,用于基本操作实验“重结晶”,而重结晶提纯后的乙酰苯胺又可成为 “熔点测定”的样品,通过熔点测定又可以检查学生重结晶所得产品的纯度。这样既满足了传统实验中实验技能的要求,同时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些基本技能的应用价值,学生的积极性得以提高。通过这种学科间和学科内的串联循环实验不仅实现多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全面地培养学生综合实验技能,而且也提高化学试剂的使用率,降低了实验成本,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在优化现有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与 “三废”处理有关的综合性实验、创新实验和设计性实验[4]。在每学期末,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实验题目,选题后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回收处理该类废液的现状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批后实施。实验的时间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采取学生预约登记、实验技术人员管理、教师集中教导的教学方式。废液处理后的产品经检验合格后存入回收瓶,不能回收的废水以检测达到国家排污染标准后倒入下水道。通过综合性、创新和设计性实验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2. 2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渗透绿色化教育

为了让绿色化学原则和宗旨更好地在化学实验中得以灌输和实施,为此我们尽量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具体做法是每次实验结束时布置下次实验内容,学生课下写预习报告,报告中要对实验药品的物化性质及实验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课堂上由一个同学对该实验内容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讲解,其他同学补充,有疑问同学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补充,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强调,从而达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目的。由于学生需要自己来讲解实验,因此,他们不仅要认真查阅资料,而且还要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细心分析,实验过程中哪些物质具有毒性以及反应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现象和产物,也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增加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对于毒性较强、危险性较大、成功率较低的实验,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来代替此类实验,如用实验教学录相或实验教学课件[5 - 6],这样既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和操作过程,掌握了实验内容,又避免了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和废物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2. 3 采用微型化实验,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

对于一些有毒有害的但不能替代又必不可少的实验项目或者实验药品,可以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情况下,减少实验分组、减少试剂用量等方法[7 - 9],从而减少有害物的排放,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例如无机实验中 “离子鉴定实验”,传统的做法是用试管和烧杯等玻璃仪器,通过改进可以用点滴板来替代,从而减少有害试剂的产生。

3 改革化学试剂的管理,建立合理的购买制度,减少试剂废弃

基础实验化学中心有自己独立的药品储备仓库和仓库管理员,中心通常在每学期末开始对下学期所用化学试剂进行申报采购。申购前各实验室首先对下学期所用试剂用量进行准确计算,仓库管理员要盘清库存,然后填写申请购买单。对那些化学性质不稳定,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易腐蚀、易燃烧等危险药品的库存量应尽量减少,对实验室因实验项目改动而遗留的长期不用的药品要利用网络平台让其他实验室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买。这样既可以减少实验经费,也可以减少因为试剂的废弃造成环境污染。

化学试剂必须分类存放,标签清晰完整。库存的药品要定期检查,对标识不清或成分不确定的药品应及时处理。

化学试剂管理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如果管理不好导致试剂失效,既浪费资源,又可能会造成难以预测的环境污染事故。对于化学实验室的试剂管理工作,我中心的试剂管理也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如 《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化学仪器借用和药品领用规定》等,有效地避免了化学试剂所引起的污染。

除购买、储备试剂施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外,实验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领用化学剧毒药品须先经领导审核,同意后方可领用。领用到的药品也要进行双人双锁管理,严格按使用要求领用,并对使用量和使用去向进行严格的登记制度。

4 结语

重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专业基础地位及它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对它进行绿色化改革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绿色化改革不仅解决了它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且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基础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环境的污染严重,高校基础化学试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作者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加强师生绿色化教育开始,引起师生思想重视;在具体的实验中,改革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对试剂的购买、领用和保管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实现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绿色化改革。

绿色化改革 篇8

一、有机理论教学内容绿色化模式的探讨

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于有机化学教学中, 教学内容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新内容和新成果。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等方面, 让学生了解绿色化学, 树立起绿色意识。有机化学的教学要尽可能地反映时代发展的特色, 进入21世纪后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需要, 绿色化学技术已成为当前有机化学的热点和前沿之一, 其研究内容涉及再生的原料、溶剂、催化剂、试剂、设计安全的化学品及绿色合成方法等, 因此在有机化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有必要结合讲授内容适时地增加环境保护、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针对近年来基础有机化学教学学时缩短的背景 (如我校化学专业有机化学从108学时缩短至96学时, 有机实验从72学时缩短至60学时) , 在有机化学理论课的教学中全方位多视角地讲授绿色化学已不太现实, 我们的策略是在满足有机化学教学的基本前提下, 将绿色化学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传统的教学内容中, 涉及绿色化学方面知识及时地进行适当的知识更新和思维的拓展, 教学时间比较灵活, 多则5~8分钟, 少则2分钟, 不会对原本紧张的教学时间造成冲击, 还能使课程内容丰富具有活力[1]。我校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所用教材是胡宏纹院士编写的《有机化学》 (第三版) , 我们在讲到卤代烷时会引出制冷剂氟里昂在光照条件下会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平衡的实例, 如果失去臭氧层的保护, 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 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 对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和各种生物, 包括人类, 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生成绿色环保的制冷剂是势在必行的。在讲解Diels-Alder反应的特点时, 让学生了解到该反应不仅产率高, 而且其原子利用率达到了100%, 无废弃物生成, 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是合成环状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进一步引申除了D-A等加成反应外, 重排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也能达到了100%, 另外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也是符合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有机反应。在芳烃的讲授中我们会告诫学生汽车的尾气及香烟燃烧的烟雾中都含有致癌作用的稠环芳烃苯并芘, 含多卤代芳烃的农药, 除草剂在自然环境中难降解, 毒性大, 长期使用会对环境和生态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倡导学生选择绿色生活方式, 树立绿色环境意识, 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于绿色化学的内容包含化学及其相关学科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新颖的科技成果, 教师通过这种在恰当的知识点中渗透绿色化学的模式,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有机实验绿色化模式的探讨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但大部分有机实验都会产生污染, 这些污染主要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臭味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副产物、反应中需要使用的部分有毒的试剂和溶剂、反应结束后对产物进行后处理时产生的污染物等。对这些污染物处理不当, 常常会使有机实验室甚至整层楼中充满了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性气体, 毒害师生的健康, 污染环境,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既要科学、直观地展示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 又要尽量减少实验过程中有毒试剂的用量, 提高试剂的利用效率,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3]。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有机实验的绿色化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这些探索和实践总结如下。

1. 有机实验教材建设绿色化。

有机实验要体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 加强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 为了使学生在接受部分绿色化学理论的同时掌握绿色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绿色化学情感, 2010年罗冬冬老师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并选做为我校三个学院多个专业的实验教材。教材自始至终贯穿着绿色化学的理念, 精心选择实验内容, 优选实验项目, 删去部分对师生健康影响大、对环境毒害大、对有机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作用较小的制备实验, 对一些污染大的合成制备实验选择以水或离子性溶液等可重复再生型的溶剂进行制备, 引入微波辅助加热等新技术或新的合成路线, 教材采用微量及半微量实验, 新型的微量及半微量实验试剂的用量比传统的有机实验的试剂用量减半甚至更多, 这样在保障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 不仅可以节约实验用的试剂、降低实验经费、缩短实验所需的反应时间, 还减少了污染物质的排放, 更加降低了治理污染的难度。实验内容丰富且绿色化, 实验内容不仅包含传统的有机合成实验, 也有部分天然产物的提取和分离实验[4]。

2. 实验规划绿色化。

我们在学生单人单组进行有机实验, 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 对有机实验整体规划, 在积极开展微量或半微量实验教学的同时, 合理规划有机实验顺序, 尽量做到从简单合成向系列化多步合成过渡, 使合成产物循环使用, 实现零排放。例如我们在第一学期的合成实验中合成的苯甲酸乙酯经无水处理后可以作为原料用于下学期的三苯基甲醇的合成实验中, 高年级学生合成的产物乙酰苯胺可以作为低年级学生练习重结晶操作的原料, 正溴丁烷作为烷基化试剂用于化学综合实验中。

3. 实验过程绿色化。

反应条件如反应温度、试剂、溶剂或某些反应中带水剂的选择是实验过程是否达到绿色化的关键之一。如在正溴丁烷的合成实验中回流时温度过高会使正丁醇炭化, 正溴丁烷产率降低, 还会增加污染环境的酸性尾气二氧化硫, 单质溴和溴化氢的生成, 需要学生通过调节电压控制回流速度以1~2滴/秒, 以避免产生大量酸性尾气;反应结束后还要冷却5~10分钟后才能关掉冷凝水管拆去尾气吸收装置。在国内大多数有机实验教材中环己酮的制备是通过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氧化环己醇而得, 这种方法中硫酸用量较大, 生成的铬离子污染环境, 后处理烦琐, 苏州大学郭晓稚等报道了用绿色氧化剂H2O2代替铬酸制备环己酮的方法[5];苯甲酸乙酯的合成中使用的带水剂是苯, 由于苯的毒性较大, 有文献[6]报道了其合成的改进方法用环己烷代替致癌带水剂苯, 可以采用对比实验教学法分别用铬酸、苯等传统氧化剂、带水剂和H2O2、环己烷等绿色试剂来合成环己酮和苯甲酸乙酯, 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直观感受到这些方法的本质区别, 通过相互交流, 加强对绿色化学理念的理解。实验过程绿色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实验废弃物的妥善处理,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废弃物主要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臭味有毒或有腐蚀性的副产物、反应结束后对产物进行后处理时产生的污染物等, 我们的方法是学生能自己处理的废弃物就让其自行处理后排放, 不能自己处理的就收集与表明成分的废液桶中集中处理, 如在正溴丁烷的制备中吸收尾气的氢氧化钠溶液就可以中和洗涤正溴丁烷中杂质的浓硫酸。有机溶剂如苯、乙醚、乙醇等则分别回收到指定容器中, 经重新蒸馏纯化后可重新使用,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 还可以节约资源, 减少化学品的排放。

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一系列原理来降低或消除化工产品的设计、生产及应用中有害物质的使用和产生的科学。绿色化学理念体现了现代化学理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审视传统的有机理论和实验教学, 给基础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来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提供了切入点。我们要用节约能源和防治污染的观点去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的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 把绿色化学和原子经济反应的理念引入到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 改变传统的教学和实践脱节的困境, 培养学生爱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最终从源头上解决环境与生态的困境, 可以达到提高有机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质量的目的, 为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汝雄, 王建基, 胡应喜.化学的绿色化[J].化工高等教育, 2002, (4) :37-39.

[2]王敏, 宋志国, 王秀丽, 等.绿色化学理念与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4.

[3]任玉杰.绿色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4.

[4]罗冬冬.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11.

[5]郭晓稚, 陆新华, 姜文清, 等.环己酮合成实验的改进[J].大学化学, 2011, 26 (6) :60-63.

绿色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篇9

随着绿色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内容已被引入到化学教学之中, 国内外很多设置化学化工专业的高校都为学生开设了“绿色化学”这门课程。1998年“绿色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课, 在中国科技大学由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顺利实施[2]。四川大学胡常伟教授已经把“绿色化学”这门课程建设成了国家级精品课[3]。“绿色化学”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 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 实践绿色化理念, 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绿色化学”不像其他化学课程那样有成熟的知识点体系及教学大纲[4], 大部分高等学校都将其设为选修课[5], 也没有配套的以绿色化学方法应用为目标的实验课程。因此, 绿色化学作为一门课程还未得到广泛的重视, 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文对绿色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 并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实践和探索。

一、课程内容建设

(一) 教材选用

近年来出版了较多的绿色化学著作[2], 其中很多都适合作为绿色化学课程的教材。如《绿色化学化工导论》、《现代绿色化学技术》、《绿色化学原理与应用》等。对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 在接受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教育后, 学习绿色化学专业课。教学内容应涉及绿色化学的专业知识, 具有一定的深度, 授课应能反应当前绿色工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2]。因此选择原理、应用并重的“绿色化学原理与应用”作为基本教材。该课程重点介绍绿色化学原理、绿色化学方法及应用、绿色化学品设计方法及应用、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等理论性内容。较为适合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

(二) 增加教学内容

1. 适当增加毒理学内容。

绿色化学品设计需要充分了解物质的毒性机理, 从而对分子进行结构修饰, 直接或间接地减少其毒性。这部分内容在”绿色化学原理与应用”中作了简单介绍, 但不够详细, 对学生关注的各种毒物的毒性机理未做全面介绍, 因此, 可以增加毒理学中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动与生物转化、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环境化学物的一般毒性及其评价、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等作为“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绿色化学方法使用和设计安全有效的化学品, 而且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品, 在日常生活及化学实验中能有意识地规避这些有毒化学品, 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2. 增加最新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

绿色化学在飞速地发展, 不断地有新的绿色化学方法、如绿色催化剂、绿色原料、绿色溶剂、绿色化学品及绿色化学化工过程被研究和开发。如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每年都会奖励在研究、开发和应用绿色化学技术方面获得杰出成就的个人、集体或组织。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杂志“Green Chemistry”, 刊登了大量的绿色化学领域的最新原创性研究成果和评论性文章。“绿色化学”课程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中介绍的方法和陈旧的例子, 而要查阅最新的文献, 给学生介绍最新的绿色化学方法和绿色化学品。同时让学生自己也参与查询一些最新的文献资料, 并撰写科研小论文, 实现师生互动, 教学相长。

(三) 教学内容的深化

“绿色化学”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 不像其他化学课程那样有成熟的知识点体系。对很多绿色化学方法的介绍还是停留在举例子的形式, 缺乏规律性或机理性的探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规律性总结。如在烃类的氧化反应中, 可以采用CO作为作为羰基化试剂, 从而取代剧毒的氢氰酸、光气等, 并减少反应步骤, 提高原子经济性。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绿色化学”是一门选修课, 很多内容都较为浅显易懂, 若简单地照本宣科, 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可以适当减少讲授内容, 将更多的课时用于课堂讨论、学生演讲及实践等环节。

1.播放视频。在课堂上适当插播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视频, 使学生更能直观地了解和理解相应的知识点, 提高课堂生动性。

2.学生讲演。将教材中一些简单易理解的知识点以及一些较新的研究领域作为作业, 由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然后由学生自己上台讲, 通过讲演可以加深其对这些知识点的印象;

3.专题报告。针对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生最关注的问题, 设计2~3个课题, 由学生查阅资料、做专题报告;以小组形式完成, 各小组分工合作并进行评比, 以此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针对绿色原料的应用, 要求学生做一个关于电池或塑料回收利用的专题, 从电池 (塑料) 的种类、组成, 可回收物质、回收方法、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行调查, 并作某种电池 (塑料) 回收方案的设计。

针对绿色化学品设计或绿色合成路线, 布置学生用绿色方法合成一个绿色化学品 (如苯甲醛二乙缩醛、亚氨基二琥珀酸) , 从绿色原料、绿色溶剂、绿色催化剂、绿色能源、绿色合成路线等方面进行查阅资料, 设计合成方案。

4.绿色化学实验。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做一些绿色化学实验。如绿色化学品苯甲醛二乙缩醛、1, 2-二缩乙醇的绿色合成实验, 绿色催化剂纳米Ti O2的制备, 绿色化工强化微反应器的设计和制备, 光催化微反应器的制备及应用, 以及在微反应器中进行反应条件筛选试验等, 使学生做到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验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对绿色化学的内涵和方法有更直观、更深刻认识, 提高学习兴趣, 并实现探究性教学。

采用这些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促使学生探究和应用绿色化学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建设网络课程, 将相应内容挂在网上, 让感兴趣的学生可事先了解并自主完成部分课程内容的学习。

三、课程评价方式

由于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 包括课堂讨论、学生专题报告, 还有实验等, 因此, 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用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评价, 而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通过考察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程度、学生专题报告的质量、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实验的表现等来综合考查学生成绩。

四、结语

绿色化学课程对于拓宽学生视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教学内容的凝练和深化, 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给学生介绍最新的绿色化学方法和内容,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并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体会和意见, 针对所提的意见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进,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绿色化学课程教学体系。

摘要:绿色化学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 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 实践绿色化理念, 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情况, 对化学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 以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实现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绿色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游圆丽, 李超超, 黄树辉.考试周刊, 2013, (14) :16-17.

[2]刘莲云, 颜鲁婷, 戴春爱, 张辉.化学教育, 2007, (11) :16-19.

[3]颜鲁婷, 刘莲云, 郑妍鹏, 戴春爱.大学化学, 2008, 23 (1) :21-24, 28.

[4]沈玉龙, 霍爱新, 刘立华, 曹文华.化学教育, 2011, (10) :52-54.

绿色化改革 篇10

一、评价内容的变革:从单一走向多元

在设计“丽园游学”活动评价方案时,我校首先梳理各学科的知识体系、评价标准及评价内容,尽可能在评价中考虑到知识维度与学习水平维度(识记、理解、应用、综合应用),并考虑了评价形式、题目、权重、难度等指标,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和评价内容设计了分层标准,在学生最熟悉的环境中进行综合评价活动,在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关注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的知识呈现、思维展现、习惯养成以及情绪表现等。

例如,体育学科的综合评价活动中的一项评价内容是跳短绳。以往的测评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连续跳10次以上,能则合格,否则不合格。在本次综合评价活动中,我校设置了“完全达成”和“基本达成”两个标准。“完全达成”的具体评价目标是“能连续跳短绳10次以上,动作协调、自然”,“基本达成”则需要学生“能积极参与跳短绳练习,动作较自然”。这种评价方式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改变以往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只注重分数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单一结果式评价。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拓宽知识获取的途径等,也有利于教师实现自我教学行为的反省。

二、评价形式的变革:从单一走向内涵

对于一年级学期结束后的学科测试,我校采用形式丰富的各种评价形式,如超市模式、游园模式、节庆模式等。但是,我校在确立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内容后,首先思考的是这种评价模式是否适合学生。

我们的教育正发生着根本性转变,它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比以往的教育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即全面性);比以往的教育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差异性);比以往的教育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即主体性)。基于此,我校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校教师在进行一年级的综合评价内容及标准的设计时,进行了基于学情、基于课程标准的分析。一年级学生喜欢色彩鲜明、互动好玩、寓乐于学的动态环境。为此,我们根据各学科评价内容及学科特点,设立了“嘉年华”活动。这样的前期准备,让学生们深入其中,真实、具体地反映出了学生的学习状况,甚至发现某些在平时无法发现的个别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了解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评价体验的变革:从被动转向主动

在我校整个“丽园游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游学地图”自主选择各评价点及评价内容,或是选择与同伴一起“游学”。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全面展现。其次,学生还拥有更改权。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会因为自己的自我评判而产生失误,我们允许学生可以更改自己的选择,教师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加以引导,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这样的放权,改变了以往“被考”的模式,而以学生自主“迎考”的模式代之。例如,语文学科评价中有一项内容是“读拼音”,学生随机抽取教师手里的卡片,如果有困难,教师在指导他完成拼读后,可以鼓励他再选择一个自己有把握的词语尝试拼读,并根据他的最好表现给予评价。

上一篇:训练模块下一篇:我国高速公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