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秸秆覆盖技术

2024-07-30

果园秸秆覆盖技术(精选六篇)

果园秸秆覆盖技术 篇1

阳泉市郊区西南舁乡北舁村果园为旱地果园, 没有灌溉条件, 1992年定植苹果树, 1996年开始连续实施秸秆覆盖,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不仅产量连年增加, 而且果品品质明显提高, 果农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收入。果农郭海瑞的0.67 hm2苹果园更是2000年—2006年连续7年保持了单产2 500 kg/0.067 hm2以上的稳产丰产水平, 每0.067 hm2收入4 500余元, 创造了阳泉市旱地苹果园持续高产高效的记录。他的经验就是在果园土壤管理上坚持采用了秸秆覆盖和果园生草2项技术。

一、秸秆覆盖

用玉米秸秆覆盖到果树树盘、果树树行及行间, 覆盖厚度保持在20 cm左右。覆盖后要在秸秆上零星地压一层土, 防止大风刮和火灾。秸秆覆盖后一般常年保持覆盖的厚度, 进行秋季深翻的, 第2年春季继续覆盖。

1. 覆盖作用

(1) 减少地表径流, 减少水分蒸发, 增加土壤含水量覆盖后土壤团粒结构得到改善, 吸收和涵养水分的能力增强, 秸秆覆盖土壤的20 cm土层内含水量可增加1.05倍, 20~40 cm土层内可增加含水量77.12%, 40~60 cm土层内可增加含水量39.52%。一般覆盖地段平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41.98%, 干旱年份仍可比对照田高26.94%。地表蒸发可减少60%以上。

(2) 调节土壤温度, 缩小地表温度的变幅早春, 由于覆盖土温回升较慢, 果树萌芽迟, 可延迟果树萌芽开花5 d左右, 避免花期晚霜冻害。覆盖后减少了裸露的地表对光线的辐射, 创造了一个相对良好的生态环境。夏季果园表层土壤土温不会太高, 不至于因土温过高而引起表层根系土温下降到2℃~3℃时, 秸秆覆盖地段的土温仍能在9℃以上, 有利于根系生长、吸收和营养物质的合成积累。

(3) 显著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覆盖的土壤比不覆盖的有机质平均增加65.85%, 同时, 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也有大幅度增加。仅树盘覆盖时, 树盘40 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可增加61.1%, 20 cm土层中有机质含量可提高1倍, 氮、磷、钾分别增加54.7%、27.7%和28.9%。年覆盖秸秆1 250~1 500 kg, 厚15~20 cm的果园, 秸秆分解后相当每0.067 hm2施用农家肥3 000~4 000 kg的肥效。

2. 注意事项

(1) 覆盖一年四季均可以进行覆盖, 以春夏为好。

(2) 深翻覆盖前结合深翻或深锄浇水, 株施氮肥0.2~0.5 kg, 以满足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对氮的需求。长的秸秆要铡成50 cm左右, 以便于覆盖和腐烂。覆盖4~5年要深翻1次, 翻后再进行覆盖, 追肥时可拨开覆盖物, 进行多点穴施。

(3) 适当留出间距树盘、树行覆盖时, 在果树树干四周需留出一定距离, 保持一定空隙, 以防田鼠、野兔藏匿, 啃咬树皮, 为害树干, 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

(4) 覆盖要点早春寒冷、生长期短的地区, 春季必须将树盘及行间内覆盖的秸秆移去, 以尽快提高土温, 使果树及早进入生长发育期。晚春、初夏再进行覆盖。

(5) 病虫害防治注重覆盖后的病虫害防治, 覆盖后改变了原来的果园环境, 一些虫害发生规律发生变化, 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

二、果园生草

果园行间种植覆盖植物, 在覆盖植物生长期间分次割覆盖植物的茎叶, 覆盖到果树树盘或行间。果园要适当进行灌溉和追肥, 以防止生长前期与果树争夺水分、养分, 特别要注意氮肥的补充。如一年割4~6次, 可追施碳铵5~10 kg/0.067 hm2, 并适当浇水, 可解决覆盖植物与果树争水肥的矛盾。果园种草一般选择抗逆性强、根系浅、产草量较大的草类, 如豆科中的三叶草、一年生苜蓿, 禾本科中的黑麦草等。

1. 生草作用

(1) 蓄水保墒, 保持水土地表径流减少, 土壤理化性状改善, 团粒结构增加, 土壤水分蒸发量只相当于精耕果园的30%。

(2) 增加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肥力果园生草, 既可试验, 4年生三叶草果园, 土壤有机质含量可由0.5%增加到2%, 每年每0.067 hm2可固氮13 kg以上, 约相当于30kg尿素。

(3)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果品质量主要表现在可增加湿度、调节温度、抑制杂草、防止污染、改善品质等方面, 夏季可使果园温度降低5℃~7℃, 利于生长;冬季可提温1℃~3℃, 利于越冬。提高果树坐果率6%~15%, 提高苹果可溶性糖10%, 还原糖7%~10%, 着色度20%~30%。

(4) 明显地减少了果园的投入减少了农药、化肥的用量。免耕, 使人工投入减少, 降低了果品生产的成本, 改善了果园地表条件, 方便果园作业, 为果园机械化提高了有利条件。降低生产成本, 果品品质和产量的增加, 可增加经济效益400~500元/0.067 hm2。

2. 生草种植

(1) 整地与施肥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全面耕翻与施肥。具体是按50~75 kg/0.067 hm2磷肥 (普通过磷酸钙) 和7.5 kg尿素或10 kg二铵, 将肥料撒在果树行间准备种草的地面, 然后耕翻或旋耕, 杂草多的要耕2遍, 耕翻深度为20 cm左右, 将地平整、耙耱、清杂。

(2) 种植条带果园生草主要在果树行间进行, 一般生草条带宽度为1.2~2.0 m, 生草种植的边缘距果树根部保留50~80 cm的距离。

(3) 播种时间多在春秋两个季节播种, 春季以4月15日—5月25日为宜, 秋季以8月25—10月15日为宜, 春秋两个季节气温相对较低, 适合豆科草苗期生长, 此时播种容易成功。

(4) 播种方法先将地整好, 疏松后在种子中拌入一定的砂土撒播在地表, 然后耙耱一遍, 覆土即可;最好结合天气预报, 干种等雨, 播在雨前, 让苗出在雨后。土壤墒情正常时, 白三叶播后5~10 d苗出齐, 表土水分不足则不易出苗。

(5) 田间管理苗期重点是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成株后, 对田间的大型恶性杂草要及时清除, 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极度干旱时灌溉1次, 白三叶可不青割, 其他草类在50~60 cm高时要青割, 割后就地覆盖在果树行间、树盘。青割时留茬5~10 cm。

果园秸秆覆盖技术 篇2

关键词:苹果园;秸秆覆盖;土壤理化性状;果树生长;果实品质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4-0010-02 中图分类号:S665.2 文献标识码:B

陕西渭北果区是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苹果生产栽培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苹果产业已经成为了该区域农村和农业经济占据资源优势最佳、生产规模最大及农民收入最直接、最稳定、最可靠的产业,但由于受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气候干旱降雨少且季节分布不均等自然因素影响,使陕西苹果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升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为解决生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一突出问题,于2008年开始,在苹果园进行秸秆覆盖试验,并于2012-2014年就苹果园进行秸秆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供生产中参考。

1 苹果园秸秆覆盖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2014年9月,我们对5户前7年实施秸秆覆盖试验的盛果期富士园土壤0~40 cm土层进行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情况的调查。试验户从2008年开始每年秋施基肥后进行秸秆覆盖,采取株间覆盖粉碎的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豆秆、果园修剪的树枝等,厚度为15~20 cm,覆草量每年每667 m2为1 200~1 500 kg,覆盖后压土,以免风吹和着火。调查表明:连年进行秸秆覆盖,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表明果园进行秸秆覆盖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办法。

2 苹果园秸秆覆盖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2013年1-12月份对玉米秸秆覆盖园与清耕园土壤0~20 cm的温度进行了测定,2013年3-8月份对土壤0~40 cm的含水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表1、表2),秸秆覆盖能够在寒冷季节显著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果树安全越冬;在高温季节能够明显降低土壤温度,有利于果树根系活动。进行苹果园玉米秸秆覆盖,可有效提升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分蒸发,使土壤供给树体生长发育所需水分的能力增强。

3 秸秆覆盖对苹果树叶面积及百叶重的影响

2014年7月下旬我们对连续7年参与秸秆覆盖试验的5户苹果覆盖园与清耕园的苹果树叶片的叶面积及百叶重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表3),果园秸秆覆盖能有效提高果树生长势,叶面积和百叶重明显增加,为提高产量和质量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 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结构、果树根系分布及枝类构成的影响

2014年,对连续进行玉米秸秆覆盖的盛果期苹果园土壤的孔隙度、果树根系的分布及枝类构成情况进行了测定调查,结果表明(表4、表5),苹果园玉米秸秆覆盖可有效改善0~60 cm土层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加,根系增多且有上浮现象;树体中短枝数量占总枝量的86%,顶芽分化好,花芽形成率高达83.4%。清耕园土壤团粒结构较差,容重大,孔隙度小,根量较少且较多分布在40 cm以下;树体中短枝占总枝量的78.4%,顶芽分化不够理想,花芽形成率仅为66.3%。

5 秸秆覆盖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于红富士采收期,对连续7年参与玉米秸秆覆盖试验的10户果农覆盖园和清耕园的苹果理化性状进行了随机抽样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表6),苹果园株间覆盖秸秆能明显提高果实的含糖量和硬度,使果个变大、单果重量增加、优果率提高。

6 结论

果园秸秆覆盖技术 篇3

1 膜下穴贮肥水

果园树下覆膜穴贮肥水技术简便易行,先将秸秆或杂草捆成直径15~20厘米、长30~35厘米的草把,放在5%~10%的人畜尿液中浸透。在树冠投影边缘向内50~70厘米处挖穴,穴的直径比草把稍大,穴深40厘米左右。一般每棵结果树下挖4~6个穴。将草把立于穴中央,周围用混加有机肥的土填埋踩实。每穴可填施一些土杂肥,混加200克磷肥、300克粉碎豆饼,然后整理树盘,使营养穴低于地面l~2厘米,形成穴盘,每穴浇水3~5公斤。然后覆膜,将农膜拉平盖在树盘上,四周及中间用土压实,在穴中心上方的地膜上穿一小孔,以便以后施肥浇水或承接雨水,并在小孔上压一小石块,以防水分蒸发

一般贮养穴可维持2~3年,期间每年在5月上中旬花后、6月中旬新梢停止生长期和采果后3个时期,每穴追5%~10%腐熟的人畜尿液4公斤左右。雨季也可将地膜撤除,使穴内贮存雨水。穴内草把应每年换一次,发现地膜损坏后应及时更换,再次设置贮养穴时改换位置,逐渐实现全园改良。

2 果园地表覆盖秸秆

利用小麦秆、玉米秆、油菜秆、稻草等农副产物和野草覆盖果园地面,可为土壤微生物创造温度、水分、氧气等最适宜而稳定的环境,利于其繁殖和分解活动,从而把土壤中不可吸收的潜在养分分解释放出来,并能促进大量的秸秆腐熟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团粒化,改良土壤。连续覆盖3~5年,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上升0.5%~0.7%。秸秆覆盖还可使表层土温和水分稳定,大大减轻或避免冬季土温过低、盛夏土温过高和春秋干旱对浅层根的伤害,稳定养分供应,促进果树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另外,当遇到高温干旱时可降低地温,后期有利于果实着色。丘陵坡地果园覆盖秸秆,可防止雨水冲刷和水土流失,减少蒸发和径流,具有蓄水保墒作用,并显著提高移栽果树的成活率。据测定,果园覆草后,雨水下渗深度较未覆盖者深0.2~0.5米,雨后天晴地面蒸发大大减少,在持续干旱一个月左右时,覆草果园地表30厘米深土壤含水量较清耕园提高13%~l7.2%。果园秸秆覆盖还可抑制杂草生长,起到灭草免耕的作用。

覆草前结合深翻或深锄浇水,施用高氮有机肥以满足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对氮肥的需要。一般果园在春季进行,也可以在麦收后利用充足的麦秸、麦糠等资源进行夏季覆盖,旱薄地多在20厘米土层温度达20℃时覆盖,平地易遭受晚霜危害的果园宜在坐果后覆盖。密闭和不进行间作的果园宜全园覆草,幼龄果园宜局部覆草(树盘或树行上)。覆草厚度10~20厘米,第一年多些,以后减少。树盘覆草要盖到树冠外缘。春季覆干草,夏季压青草。树盘覆盖每株干秸秆70~100公斤,树行及行间覆盖每亩需1250~1500公斤,全园覆盖需要2000~2500公斤秸秆,鲜秸秆数量要加倍。覆草后在其上散压些土,以防风刮和火灾。土层薄的果园可采用挖沟埋与盖草相结合的方法。长草要铡短,以便于覆盖和腐烂。

秋后覆盖果园要浅刨一下,秋施基肥时不要将覆草翻入地下,草要每年或隔年加盖。3~5年深翻一次,翻后再覆草。追肥时可扒开覆草,多点穴施,施后适量灌水。

果园秸秆覆盖技术 篇4

1 技术特点

1.1 节能减排

推广秸秆直接还田利用, 有利于培肥地力, 提高耕地质量, 据观测, 连续实施3 a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增加0.2%~0.5%。同时, 减少了因焚烧秸秆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有利于全面实现农业节能减排。

1.2 节本增效

一是由于实行免耕栽培, 节省了耕地耙地用工, 降低了生产成本;二是节水, 水稻旱育抛栽可节省育秧用水80%, 小麦、油菜实行秸秆覆盖后可节水22%;三是实施秸秆覆盖种小春, 抑制田间杂草生长, 减少除草剂使用。

1.3 增产增收

通过该项目相关技术集成以及优势杂交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种植作物产量与农民常规栽培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根据田间对比试验, 预测油菜增产25 kg/667 m2、小麦增产35 kg/667 m2、水稻增产40 kg/667 m2。

1.4 简便易行

该项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秸秆就地还田利用和免耕。省工省时, 平均每667 m2节省生产用工3个左右。技术推广操作简便, 群众易于接受, 易于推广。

2 技术要点

2.1 免耕稻草覆盖栽培小麦、油菜技术

2.1.1 秸秆还田

水稻收割时不用捆草, 直接将稻草均匀撒在田面上, 收割完毕667 m2撒施腐秆灵2 kg或经处理的腐熟菌剂后整田, 开挖边沟。对面积大、容易积水的槽沟田, 要挖好“三沟” (边沟、中沟、厢沟) 。开沟泥土均匀撒于田面, 并平整田面便于排水及田管。

2.1.2 除草

播种前一周除去田间杂草。因田面覆盖了稻草田间杂草少或无杂草, 一般采用人工除草。

2.1.3 撒施底肥

按专家提供的氮、磷、钾肥配方, 或购买小麦、油菜专用配方肥, 施足底肥。油菜667 m2增施1 kg硼肥 (施专用配方肥不再施用硼肥) 。用量按常规施用量进行, 于播种前1 d均匀撒于稻草面上。

2.1.4 播种

小麦较习惯播种法提前2~3 d, 用种量增加15%左右, 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剂处理后, 均匀地将种子撒于稻草面上。

油菜移栽:按常规育成油菜壮苗, 刨开稻草进行撬窝移栽。

油菜直播:油菜种子用量增加15%, 时间提前3 d左右, 种子用细干土或细土肥拌均, 采用全田撒施或按30 cm×20 cm行窝距丢窝到稻草面上, 出苗后, 待3~5叶期匀苗、间苗、补苗。

2.1.5 保湿出苗

小麦、油菜播种后视田间湿度情况进行出苗管理, 秋雨多, 湿度大, 不需灌水, 田土较干, 有自流灌溉的田块可灌1~2次跑马水, 以水不上田面为宜, 无自流灌溉的田块, 按1 000~1 200 kg/667 m2清粪水或清水泼浇到稻草上, 以保小麦油菜出苗。

2.1.6 田间管理

一是防病治虫。小麦在穗期防治条锈病、白粉病和蚜虫, 预防小麦赤霉病;油菜穗花期预防菌核病。二是肥水管理。小麦宜早追提苗肥;油菜重施蕾苔肥, 在初花期叶面喷施硼肥。

2.2 免耕油菜 (小麦) 秸秆覆盖栽培水稻技术

2.2.1 育秧

采用水稻旱地育苗技术, 培育矮、健、壮多蘖无病虫害的中大苗秧。水稻移栽前3 d, 667 m2用90%杀虫单40 g, 对水喷雾, 治秧田螟虫。

2.2.2 秸秆还田

方式:油菜以留高桩方式为主, 并将收打后的枝壳撒于田面, 不留高桩的, 将油菜秆顺向平铺田面。机收油菜, 将秸秆打碎后直接撒于田面;小麦收后将秸秆均匀平铺全田。施腐秆灵:667 m2用2 kg腐秆灵或经处理后的秸秆腐熟菌剂, 均匀撒施。

2.2.3 灌深水泡田, 护埂防漏

腐秆灵或秸秆腐熟苗剂施后及时灌深水10~15 cm泡田2~3 d, 对田埂漏水田块, 在灌水前铲田边杂草的同时, 将田埂边30 cm宽的田面挖松, 深水泡田时用泥巴敷好田埂, 防漏水。

2.2.4 施肥

用水稻专用配方肥或氮、磷、钾配合全田撒施。用量比习惯用量减少5%左右。

2.2.5 抛秧

待田水回落到5~7 cm深时抛秧。每667 m2抛秧1.8~2万窝。做到边铲秧、边运秧, 分厢定苗均匀抛钉, 即一窝一窝的丢。拣出管理通道, 将挂在麦桩或油菜桩上的秧苗拣到秧根能接触到水的地方。 (可根据种植习惯进行移栽)

2.2.6 栽后管理

抛秧后7 d内要保证秧根能接触到水和土, 待秧苗扎根起苗后, 进行间隙灌溉, 即保证全田秧苗根系见水为宜。水稻生长中后期667 m2苗数达20万时, 要注意控水晒田。在水稻破口至齐穗期, 使用75%丰登20 g加90%杀虫单可湿剂35 g防治颈瘟和螟虫。

2.3 推广注意事项

2.3.1 抓好宣传和观念转变

庄稼收获后就地焚烧秸秆在一些地方已成为农民的习惯, 要改秸秆就地焚烧为还田利用, 需要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 面对千家万户, 在项目区也难以做到百分之百不焚烧秸秆。因而, 抓好宣传发动和传统观念转变是搞好示范推广的一个重要环节。

2.3.2 做好不宜直接还田的秸秆处理

在发生严重疫病 (如油菜菌核病, 水稻稻瘟病等) 的区域, 带病秸秆不宜直接还田, 应通过高温发酵腐熟后才还田。

2.3.3 把握好水稻田 (大春) 秸秆还田量

大春种水稻这一季, 如果秸秆 (油菜秆、小麦秆) 还田量过大, 秸秆快速分解初期产生的有机酸对水稻根系有短暂影响。适宜还田量100~150 kg/667 m2, 下湿田还田量应偏低。

2.3.4 坚持因地制宜推广

山西省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应用情况 篇5

1 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要求

在秸秆覆盖还田地表能够保证顺利地完成机械化播种, 播种后地表秸秆覆盖率大于30%, 覆盖均匀, 保证种籽正常发芽和出苗。

2 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的作用

(1) 能够有效地遮挡阳光直射地表, 减弱地表空气流动, 降低地温,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地表土壤风蚀、水蚀, 提高了水分利用率, 节约农业生产用水, 增强作物抗旱能力;据试验对比, 地表秸秆覆盖还田较地表裸露减少水分损失30%~40%。

(2) 防止了大雨对地表直接冲击, 造成土壤渗水毛细管封闭, 渗水能力下降, 水土流失, 恶化环境;秸秆和根系形成了土壤渗水导管, 提高了雨水渗透能力, 减少了地表雨水径流, 最大限度地蓄住天上水。

(3) 秸秆分解腐烂, 增加了土壤有机肥力, 改善了土壤结构, 减少了化肥用量, 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品质;据试验对比, 连年秸秆覆盖还田, 土壤有机质含量年递增0.04~0.06个百分点, 粮食增产10%~15%。

3 秸秆覆盖还田的几种方式和效果

(1) 秸秆直茬覆盖还田。主要应用于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后, 小麦高茬覆盖地表。

旱地小麦生产工艺, 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 (留茬高度20cm以下) —伏天休闲期化学除草—小麦免耕播种 (适用于小麦产量在2 625 kg/hm2 (175 kg/亩) 以下, 否则, 宜采用浅旋耕播种或带状免耕播种) 。

水地两茬作物生产工艺, 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 (留茬高度30 cm以下) —人工清理麦茬浮草—免耕播种机播种 (或人工点播) 玉米或大豆—生长期化学除草和人工玉米根部穴施肥—玉米摘穗收获—秸秆还田机秸秆粉碎, 浅旋播种小麦或用带状免耕播种机直接播种小麦。

秸秆直茬覆盖和免、少耕播种相结合, 蓄水、保水、增产效果明显, 生产工序少, 生产成本低, 便于抢农时播种。该技术大多用于水地小麦直茬覆盖复播玉米和干旱山区小麦直茬覆盖播种小麦。与传统耕作相比, 旱地小麦生产减少工序2~3道, 减少生产成本300~375元/hm2 (20~25元/亩) , 提高粮食产量20%~25%;水地两茬作物生产减少生产工序3~4道, 减少生产成本450~525元/hm2 (30~35元/亩) , 提高粮食产量10%~15%, 节约用水25%~30%。

(2) 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用秸秆还田机对作物秸秆直接进行粉碎覆盖。

旱地小麦生产工艺, 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秸秆还田机秸秆粉碎 (适用于小麦产量大于200 kg/亩) —伏天休闲期化学除草—免耕或浅耕播种小麦。

水地两茬作物生产工艺, 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秸秆还田机秸秆粉碎—免耕或浅耕播种玉米或大豆—生长期化学除草和人工玉米根部穴施肥—玉米摘穗收获—秸秆还田机秸秆粉碎—免耕或浅旋耕播种小麦。

秸秆粉碎覆盖地表效果好, 农民易接受, 秸秆碎度大, 易播种, 适应性强。与深松、免耕播种技术相结合, 形成高质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大多用于土壤肥沃、地块平整、交通便利的旱地区小麦生产。与浅耕播种技术相结合, 应用面积大, 适应范围广, 大多用于一年两熟区玉米秸秆粉碎、浅旋耕播种小麦和一年一熟小麦高产区免耕播种小麦。与传统耕作相比, 旱地小麦一熟区减少工序1~2道, 减少生产成本225~300元/hm2 (15~20元/亩) , 提高粮食产量15%~20%;水地两熟区减少生产工序2~3道, 减少生产成本300~375元/hm2 (20~25元/亩) , 提高粮食产量10%~15%, 节约用水15%~20%。

(3) 地表浅耕秸秆覆盖还田。用旋耕机对秸秆覆盖地进行浅耕地表处理。

旱地小麦生产工艺, 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浅旋耕 (小麦收获后20天后进行, 浅旋深度要求3~5 cm, 在秸秆完全干燥状态下晴天进行作业, 此时, 秸秆韧性降低, 杂草初生, 作业效果较好) —播前浅旋耕 (播种前10~15天进行, 浅旋深度为6~10 cm, 辅以除草) —免耕播种小麦。

水地两茬作物生产工艺, 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人工清理麦茬浮草—旋播机播种玉米或大豆—生长期化学除草和人工玉米根部穴施肥—玉米摘穗收获—秸秆还田机秸秆粉碎—旋播机播种小麦。

地表浅耕秸秆覆盖还田, 与传统耕作相比, 旱地小麦一熟区生产减少工序1~2道, 减少生产成本150~225元/hm2 (10~15元/亩) , 提高粮食产量10%~15%;水地两熟区生产减少生产工序2~3道, 减少生产成本225~300元/hm2 (15~20元/亩) , 提高粮食产量5%~10%, 节约用水5%~10%。

(4) 带状免耕覆盖还田。用带状免耕播种机在秸秆直立状态下直接播种。

旱地小麦生产工艺, 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伏天休闲期化学除草—带状免耕播种小麦。

水地两茬作物生产工艺, 小麦联合收割机收获—人工清理麦茬浮草—带状免耕播种玉米或大豆—生长期化学除草和人工玉米根部穴施肥—玉米摘穗收获—带状免耕播种小麦 (适应于玉米产量6 000 kg/hm2以下, 否则播种前要进行秸秆粉碎) 。

带状免耕秸秆覆盖是新型示范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作业形成带状免耕秸秆集垄覆盖、垄际耕作播种, 适应性强, 生产工序少, 生产成本低, 应用效果好。大多用于秸秆直立状态下直接播种小麦, 与传统生产相比, 旱地小麦一熟区生产减少工序2~3道, 减少生产成本375~450元/hm2 (25~30元/亩) , 提高粮食产量10%~15%;水地两熟区减少生产工序3~4道, 减少生产成本525~600元/hm2 (35~40元/亩) , 提高粮食产量3%~5%, 节约用水10%~15%。

4 秸秆覆盖还田配套农机具

小麦秸秆旋耕沟播覆盖还田技术探讨 篇6

现以中南部模式为例, 通过应用实践, 在水浇地小麦种植区, 针对种植制度的改变、作物产量水平及生物产量的提高, 在原有秸秆还田技术的基础上, 丰富、发展和完善了小麦秸秆还田技术。其中, 小麦秸秆旋耕沟播覆盖还田技术, 就是针对盆地区因秸秆量大, 造成夏作物播种带来的种子悬、虚影响出苗率的问题, 改进了旋耕机具, 变一般旋耕播种为旋耕沟垄播种, 并进行了多年试验和示范, 取得了较稳定的蓄水保墒、提高坐苗率、提高作物产量的良好效果, 使秸秆还田培肥改土技术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操作工艺更加简单、技术水平更加提高, 更利于大面积推广应用。

一、技术原理及操作方法

1. 技术原理

近年来随着土壤培肥、种子及小麦栽培技术的改进, 盆地区水浇地小麦产量有了较明显提高。采用旋耕播种机在夏作物播种和秸秆旋耕还田过程中, 因秸秆量大, 容易造成夏作小颗粒种子悬虚、出苗率较低等问题, 为此, 技术人员对旋耕播种机稍加改进, 在4行旋耕播种机前方对应增加了4个开沟犁, 后方增加了4个镇压轮, 一次作业可完成种床秸秆清理、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使小麦秸秆覆盖在垄背, 夏作物播种在沟底, 有效解决了秸秆还田后出苗率降低的问题, 同时可大大节约灌溉用水, 蓄积降水, 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水利用率。

2. 操作要点

小麦成熟后用联合收割机收获, 留茬高度20~30 cm;将收割机吐出的麦秸撒匀, 适墒时用21.96~36.6 k W拖拉机带旋耕开沟起垄播种机一次性完成小麦秸秆还田和豆类、油葵、夏玉米种植以及芝麻等小颗粒作物种植。

3. 配套技术

(1) 选用优种小麦秸秆覆盖首先要选用抗病、高产的优良品种, 以充分发挥覆盖的增产效益。

(2) 实施配方施肥在实施配方施肥的基础上, 增施氮肥, 一般每100 kg秸秆增施氮素0.6~0.8 kg, 以调整碳氮比, 促进秸秆腐熟。复播田可在播种时每0.067 hm2施5~10 kg氮素、3~4 kg五氧化二磷 (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 , 生长期追5~8 kg/0.067 hm2氮素。复播田氮肥也可不作底肥, 全部以追肥施入。

(3) 隔二三年深耕覆盖田耕翻主要靠旋耕机, 作业深度较浅。因此, 每隔二三年在麦收后或小麦播种前进行一次深耕或深松 (30 cm左右) , 使土壤能保持一定厚度的活土层。

(4) 防治病虫害麦草覆盖促使土壤水热条件改善, 同时也有利于病虫害的潜伏和活动, 因此, 要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做好覆盖田的病虫害预测预报。黑穗 (黑粉) 病、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危害较重的麦田, 禁止用麦秸覆盖。病虫害易发生地块, 要在覆盖后用农药处理秸秆。地下害虫应以药剂拌种, 或在危害期用撒毒饵的方法防治。

(5) 防治杂草一般在播后到出苗前, 每0.067 hm2用乙莠水除草剂65~100 m L兑水均匀喷洒在覆盖秸秆上;或在夏玉米七八片叶时, 每0.067 hm2用克无踪80~100 m L兑水定向喷洒杂草。

4. 注意事项

(1) 覆盖均匀覆盖麦秸要均匀, 达到地不露白, 草不成坨。

(2) 品种一致麦草覆盖以本田覆盖为主, 异地覆盖一般要求覆盖的麦草与生长的小麦品种保持一致, 减少品种混杂。

(3) 秸秆还田量以每0.067 hm2覆盖300~500 kg小麦秸秆为宜。

二、应用效果及适宜范围

1. 应用效果

(1) 提高了夏作物出苗率一般实施小麦秸秆还田后, 夏玉米播种量要比常规种植高20%~30%。采用旋耕覆盖沟播机播种, 夏玉米可在正常播种量的情况下正常出苗, 无需增加播量。曲沃县居里村试验结果表明, 正常播量下, 采用旋耕覆盖沟播机播种的夏玉米出苗率达95%, 比普通旋耕播种机播种的夏玉米出苗率82%, 提高了13个百分点;种植芝麻出苗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

(2) 提高了水分利用率由于采用沟垄种植, 使天然降水在沟内蓄积。秸秆覆盖垄背, 可以避免太阳对地面的直接照射, 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2007年试验区玉米播种后到7月中旬, 持续20 d左右未降雨, 玉米严重干旱。7月13日对土壤含水率进行了测定, 沟播还田比传统还田土壤含水率高出1.5~3个百分点。详见表1。

7月15日大水灌溉, 0.067 hm2沟播还田的玉米田灌水量70 m3, 常规还田的玉米田灌水量100 m3, 沟播还田比传统还田节水30 m3。

%

(3)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沟播还田使水分蒸发减少, 蓄水增加, 从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试验区连续2年进行蓄水量及产量测定, 沟播还田蓄水量平均高于传统还田17%, 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8.78%, 表现为越干旱年份提高越明显的特性。试验区土壤蓄水水分利用率见表2。

(4) 提高产量从试验区玉米产量看, 沟播还田玉米单产比传统还田提高69 kg/0.067 hm2。曲沃县试验区小麦秸秆沟播覆盖还田与传统还田产量对比见表2。

(5) 增收增效曲沃县2007年引进了集旋耕覆盖、开沟、精量播种、覆土及镇压于一体, 多项作业一次完成的旋耕覆盖沟播机, 进行小麦秸秆还田和玉米沟播种植。由于该机械精量播种无需间苗, 按每人每天间苗0.13 hm2, 约1个工, 每个工按100元计, 每0.067 hm2节支50元;旋耕播种开沟一次完成, 节约其他机械费用约40元/0.067 hm2;沟灌比漫灌省水, 浇地每0.067 hm2节时按1 h算, 节约开支10元;由于集雨蓄水, 作物增产显著, 夏玉米增产15%以上, 每0.067 hm2增产69 kg, 按1.6元/kg计, 增收110.4元/0.067 hm2。4项合计比常规还田每0.067 hm2节本增效210元。

(6) 提高土壤肥力据曲沃县调查, 麦秸连续沟播覆盖3年, 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增加0.3~0.9 g/kg、全氮增加0.03~0.07 g/kg, 土壤密度减少0.01~0.03 g/cm3, 总孔隙度增加2%。曲沃县试验区小麦秸秆沟播覆盖还田培肥效果见表3。

(7) 抑制杂草由于覆盖秸秆的遮阴作用, 大部分喜光杂草因光照条件恶化而不能正常发芽或生长。

(8) 减少环境污染小麦秸秆覆盖为解决因抢时复播而焚烧小麦秸秆开辟了新的途径, 促进了小麦秸秆还田, 控制了露天焚烧秸秆,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保护了生态环境。

2. 适宜推广范围

(1) 气候条件本技术模式适用于华北地区年均气温11℃以上, ≥10℃的年有效积温3 400℃以上, 年降水量达550 mm以上, 无霜期235 d左右的一年二熟或两年三熟的冬小麦种植区。

(2) 灌溉条件适宜有灌溉条件和补充灌溉条件的小麦种植区。

(3) 土肥条件适宜壤质土壤与黏质土壤, 土壤肥力不限。

(4) 耕作方式适宜以连作、轮作为主的机械化作业区。

上一篇:不良路基下一篇:金融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