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医学院校

2024-08-01

西部医学院校(精选十篇)

西部医学院校 篇1

1 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1.1 女大学生一次就业率下降, 就业数量低于男生

目前, 我国各企业、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员过剩, 在进入真正的市场经济时代后, 大量裁员势在必行, 而自扩招以来, 大量医学毕业生涌向市场, 市级以上医疗单位就业市场已相对饱和。据我校就业指导办公室对本校的2001届2, 868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显示, 在相同条件下, 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 初次就业率比男大学生低8.7%。

1.2 女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成本增加

信息渠道少是西部地区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对2007年应届毕业生的调查中也证明了这种现象, 女生投递简历的份数和寻找工作的时间明显多于男生, 获得面试机会和签约意向个数却少于男生。在就业过程中女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要大于条件相当的甚至比自己还差的男生, 招聘单位要不使用双重标准, 即提高录用女生的标准, 要不从男权的审美角度更多地强调女大学生的自然条件, 如身高、身材和美貌等, 致使女大学生比男生有更多的被拒绝的求职经历, 或者被迫去迎合用人单位的不合理性别偏好, 更多地去展示自己的自然资源, 结果给女大学生增加不合理的经济、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以及精神和人格的成本, 形成比男生要高得多的求职或就业成本。

1.3 职业满意度较低

在对我校2007年应届毕业生进行的就业调查发现, 女大学生普遍对自己获得的职业满意度较低, 部分女大学生择业期望值过高, 高不成低不就。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相对比较狭小, 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女大学生获得理想职位的人数与男大学生有很大悬殊, 往往女医学生只能选择在医技科室或者辅助科室就业, 用人单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对女医学生进行职业上的分流、隔离或封锁, 高学历依然无法跨越传统性别文化制造的职业门槛。同时, 因受传统思想影响, 女大学生对自己创业缺乏信心, 一般喜欢选择比较稳定、风险较小的工作, 在就业态度上缺乏主动性, 消极被动地依赖父母, 等待用人单位的录用。相比之下, 她们更喜欢选择待遇高、环境好的岗位, 而对于一些竞争性和挑战强大的职业大都不愿接受, 甚至不敢问津, 缺乏竞争意识。西部医学院校女医学生到发达地区就业的更是凤毛麟角, 多数女大学生都选择了回生源地就业。另外, 迫于整体就业形势的压力, 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女大学生选择考研, 而毕业后等待她们的也并非就业坦途。

2 对策与措施

2.1 女大学生自身要更新观念、自我完善

女大学生自己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不被传统文化中“女性是弱者”的观念束缚, 要强化主体意识, 发挥自身优势, 改变人们的偏见心理。充分发挥细心、耐心, 能够忍受和做好很多繁琐的、重复性的工作, 工作的稳定性强, 往往比男员工更能沉得下心的优势, 改变人们对女生的偏见心理。

首先, 要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求职择业对女大学生来说很重要, 求职者应能把个人的愿望、爱好、特长等主观条件与就业政策、用人单位的要求等客观条件相结合而做出合理的选择;应能更新就业观念, 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 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应能客观地认识自我, 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寻找适宜的求职空间;应能在求职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 成功了不狂妄, 遇到挫折不气馁。其次, 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女大学生要想在求职过程中把握主动权, 就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学好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 切实按照社会需要来塑造自己,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广泛的社会责任心, 以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越来越高的用人要求。

2.2 学校要为女大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 大力开展素质教育, 使女大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 单一的人才不再受到欢迎。用人单位乐于吸纳专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女大学生作为就业的弱势群体, 更应该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医学院校历来在这方面的教育都比较薄弱, 为此, 高校应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 按照市场的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 变革教学内容, 减少必修课, 增加选修课, 提供多学制、多方向的培养模式, 做到人才培养上的超前预测、超前培养。

另外, 高校应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社团活动, 培养女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实践中接受锻炼, 磨炼意志,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使女大学生成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适应就业市场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 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充分发挥作用, 将人才结构与需求结合起来, 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一方面, 深化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 明确中心的指导作用, 对女大学生就业技巧、形象、礼仪、自身权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职前强化训练;另一方面, 逐渐建立与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电脑联网, 实现信息共享, 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女生人才需求的数量, 建立女大学生人才库, 加大对女大学生的推荐工作, 拓宽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选择的范围, 保证女大学生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国家应给予政策支持

首先, 应加大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教学投入, 对西部地区大学生就业给与政策倾斜。目前, 西部地区高等院校尤其是省属院校的生均教学投入全国排名在倒数几位, 高校要发展, 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光靠自身筹措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很难做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 对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到发达地区就业应给予政策倾斜, 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其次, 应完善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力度。我国已经明确了促进就业的积极政策取向, 而且走过了单纯追求利益增长的时代, 就业已成为民生之本。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细化规定:明确列出可以有年龄、性别、学历等特殊要求的行业、单位或岗位;拟订不同行业企业中男女比例底线;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明确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应承担的后果等等。最后, 应将生育成本社会化。女性肩负着生育这一神圣职责, 她们不应因此而在就业中受到歧视。所以, 国家应采取得力措施将女性生育成本社会化, 至少是部分社会化, 而不应该全部由雇主承担, 更不应该成为用人单位的包袱。国家应注重从经济价值取向上切实解决问题, 将生育成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退休女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 并在法律上给予切实的保障。

大学生就业难, 女大学生就业更难, 医学院校尤其是西部地区医学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已经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 政府与社会各界都有责任来为大学生就业付出自己的努力。从长远来看, 政府必须为大学生参与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作为医学院校女大学生, 本人要积极转变观念, 要从“天之骄子”身份向普通公民身份转变, 各院校应该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在就业时有良好的就业心态和心理准备,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着眼眼前, 立足基层, 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 帮助她们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努力认识社会。

参考文献

[1]郑功成.大学生就业难与政府的政策取向[J].中国劳动, 2006 (4) :69.

[2]周晨虹.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策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5 (4) :12.

西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问卷调查表 篇2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是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我们目前正在做《西部水利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教育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的课题,需要您的帮助,如果方便,烦请您帮助我们完成一份调查问卷。不胜感谢!

云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2015年4月

西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调查问卷

单位名称:

奈曼旗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在校生规模(C)

A、1000以下

B、1000—3000

C、3000—5000

D、5000以上

2、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或高职学院新生生源中职学生占比)(D)A、5%以下

B、5%—15%

C、15%—30%

D、30%以上

3、贵校中职生源质量发展趋势(D)

A、一般

B、恶化

C、有改善

D、明显改善

4、学校(院)对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D)A、不重视

B、一般

C、较好

D、非常重视

5、专业实践性课程教材选用来源(D)A、校本教材

B、本校教师编写出版

C、兄弟院校出版教材

D、其他

6、是否建立有中高职衔接合作学校(A)A、有

B、无

7、学校(院)对教师培训力度(D)A、差

B、一般

C、较好

D、好

8、师资是否充实(B)A、充实

B、否

9、教师平均周课时(14----18)节

10、实践性教学资源情况(B)A、充实

B、一般

C、匮乏

11、实践性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例(C)

A、10%以下

B、10%—30%

C、30%—50%

D、50%以上

12、是否建立职教集团(B)A、有

B、无

13、校企合作程度(C)

A、流于形式

B、一般

C、较好

D、比较紧密

14、学生顶岗实习环节教学开展情况(B)

A、流于形式

B、校企合作深度推进

C、学校自主安排实习

15、您认为阻碍中高职衔接的主要问题(A、B、C、D)A、政策导向

B、生源质量

C、教材开发

D、课程体系建设

15、请谈谈你对于中高职衔接的看法?

1、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五大措施之一。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

2、中职、高职合作、交流,共同制定具体升学办法、措施等,共同开发课程、教材等;共同制定学生成绩考核、职业素养评价等;

3、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平稳、合理的衔接,避免一窝蜂。

4、中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要为后续的高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部医学院校 篇3

关键词 医学生 课外阅读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西部某医学院校选择44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包括护理、临床、法医、检验、影像等专业的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年龄为(21€?.06)岁,其中男生155名,女生285名。

1.2 研究方法

经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在医学生中展开的初步调查结果,并咨询有关专家后,自行设计了医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问卷,该问卷内容包括医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时间、地点、习惯、收获等方面,各选项分别采用单选、多选排序及开放式问题等方式。

共发放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9%。将数据输入Excel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医学生课外阅读书籍花费时间排序情况

该选项,备选答案有:经典名著、小说、休闲娱乐类、医学专业类书籍、考试辅导、其他。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花费时间依次排序为:医学专业类书籍、小说、休闲娱乐类、经典名著、考试辅导、其他。其中医学类书籍占35%的比例,小说却占23.75%。

2.2 医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情况

该选项备选答案有:小于30分钟、30分钟-60分钟、60分钟-90分钟、大于90分钟。其中选项各占51.25%、8.5%、11.75%、5.75%。医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在60分钟以上的共占18.5%,小于60分钟的占81.5%。

2.3 课外阅读地点

该项包括:教室、寝室、图书馆、家里、书店、其他,依次排序为:寝室、图书馆、教室、家里、其他、书店。其中寝室占42.25%,图书馆占27.5%。

2.4 校园网文献检索阅读书籍的情况

该项有9.75%的人选择“经常”,有51.75%的人选择“偶尔”,有27%的人选择“从不”,有11.5%的人选择了“不会检索”。

3 讨论与分析

3.1 存在问题

笔者调查发现医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问题:(1)在书籍选择方面,医学类专题的书籍花费的时间多,小说比例占第二,对经典名著花费时间少,这与黄晓明和邢文明等①调查的结果相似,经典阅读量普遍较少,阅读各类书籍花费的时间存在一些问题。(2)在花费时间方面,肯在课外阅读花费时间的大学生较少。大部分大学生每天花小于 1 小时时间用于阅读,与陈缘②的调查相似。经调查发现,医学生阅读课外书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因为上课和活动而没时间阅读的人占了72.5%。这与何卫华③的影响课外阅读时间主要因素相似。(3)在图书馆的利用方面,在吕文凤的调查中,学生均以图书馆为主要阅读④场所,可是笔者调查得出学生在图书馆阅读普遍较少,在寝室阅读的比例高于教室。(4)对校园网文献检索阅读书籍利用度不高。 (下转第133页)(上接第98页)

3.2 意见和建议

3.2.1 丰富书籍的选择,促进各类书籍阅读均衡发展

图书馆可以通过推荐优秀辅导读物,使大学生加深对经典名著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对经典名著的兴趣,掌握选择评价和研读的方法,自觉加强经典阅读,这与余昭芬和黄德彬⑤的建議相似。图书馆也应该做到阅读书目所列图书全部有馆藏,并且复本基本适应大学生借阅需要;对未列入阅读书目,但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作用较大的图书,应尽量做到品种齐全,以提供阅览为主,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多方位的阅读需要。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做到阅读种类规范性,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各学院应该有专门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知识设置的老师,在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方向,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和规划性。⑥

3.2.2 改善学生课外阅读时间

学生要全面了解课外阅读的意义,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多读与生活学习相关的书籍,让自己在书上学到的知识能够用在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也应该加强学生阅读态度的引导,这与李艳辉和彭英姿⑦的建议相符,多开展阅读知识讲座,让学生从思想上热爱课外阅读,适当减少课时与活动,主张学生自主学习。

3.2.3 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同时提倡宿舍文化

图书馆可做相应基础设施改革,给学生阅读提供舒适的环境,建立手机图书馆,让学生阅读不受时间地点的制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建立网上“读者推荐目录”,让学生能够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书,这样既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吸引力,也可以促进学生阅读。立足于现状,可以把宿舍作为课外阅读很重要的一个平台,就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阅读指导,推动课外书籍的阅读、评比、交流等。⑧

3.2.4 加强阅读指导,开设文献检索课,帮助掌握科学而有效的阅读方法

学校应该开设一定的阅读文献检索课程,有课堂课和实习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简单的文献检索方法,在实习课上让学生自己亲自操作,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来检索文献,同时加强学生专业阅读指导,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来阅读,这与白鑫刚⑨的建议有相符之处。

基金项目: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编号12075)通讯作者:李莉

注释

① 黄晓明,邢文明,马浩琴,等.武汉地区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图书馆界,2010(4).

② 陈缘.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软件导刊·教育技术(下半月),2012(4).

③ 何卫华,陈志才,邱广鸣,等.医学生阅读心理及阅读倾向调查分析.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3).

④ 吕文凤.90后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图书馆学刊,2012(8).

⑤ 余昭芬,黄德彬.医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分析.西北医学教育,2006(2).

⑥ 朱莉.图书资料资产清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4(15).

⑦ 李艳辉,彭英姿.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思考.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

⑧ 谭卫华.医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西部外语院校听力学习焦虑现状调查 篇4

焦虑作为一种特殊情绪体验, 最早出现在心理学领域, 并受到Freud Sullivan, Jacobson, Rollor May, Epstein和Spielberger等诸多研究者的关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焦虑的概念被引入语言研究领域。Gardner, Young, Krashen, Horwitz, Maclntyre, Yukie Aida和台湾的张宝燕等诸多学者就焦虑与外语学习效果关系研究取得一定成果。随着对外语焦虑研究重要性的不断认识, 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增多;但是, 目前的外语焦虑研究多以非外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而且对外语具体科目的学习焦虑研究较少。基于此, 本研究通过对英语专业大一与大二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焦虑现状的对比研究, 为外语学习焦虑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与研究内容作以补充和丰富, 并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分析基础上, 针对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展开讨论。

调查的设计

1.被试

本研究从西部一高校英语专业大一与大二各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两个班级学习水平相当, 且各有31名学生。两个班级的学生来源地比例相同, 来自农村的有15个学生, 占48%;来自城市的有16个学生, 占52%。

2.研究方法与问卷设计

本研究分两步进行。第一步采用Horwitz等设计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 (FLCAS) 测量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焦虑情况。FLCAS共含33个项目, 主要包括四个维度:交际畏惧、考试焦虑、负评价恐惧和一般课堂焦虑;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 (1) 完全不同意; (2) 不同意; (3) 既不同意也不反对; (4) 同意; (5) 完全同意。选1者计5分, 选2者计4分, 选3者计3分, 选4者计2分, 选5者计1分。其中, 问题2, 5, 8, 11, 14, 18, 22, 28及32为反向问题, 反向计分。所有33题得分总分为焦虑指数。FLCAS的总分值从33分到165分, 得分越高, 表明焦虑程度越严重。第二部分研究建立在对学生的FLCAS问卷结果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采用自行编制调查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法开展, 并对两个年级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本研究调查主要集中解决以下问题:第一, FLCAS问卷反映出的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焦虑情况;第二, 与焦虑指数高低相关联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2份, 学生在固定教室固定时间作答, 两班剔除无效问卷各1份, 收回有效问卷60份。

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1.FLCAS问卷

对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班级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学习焦虑比例较高, 学生的焦虑指数在49至131之间。其中, 一年级焦虑问卷各项目的平均值为2.76 (原始数据为2.7585862) , 焦虑指数介于49至124之间, 学生的焦虑平均指数为91。二年级班级的焦虑问卷各项目的平均值为3.02 (原始数据为3.016162) , 焦虑指数介于72至131之间, 学生的焦虑平均指数为99.5。两个年级学生的焦虑平均指数都在90分以上, 表明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听力学习焦虑。二年级学生99.5的焦虑平均指数高于1991年Hortwitz等人研究的94.5, 也高于1994年Aida研究的96.7。同时, 二年级学生的焦虑指数高出一年级8.5个点。这就表明二年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焦虑程度较高, 且普遍高于一年级学生。

为对两个年级学生的具体焦虑程度作进一步分析, 将被试对象的焦虑指数按照由高到低划分为四组:100以上为“高焦虑”, 90-100为“中度焦虑”, 80-90为“轻度焦虑”, 80以下为“低焦虑”。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焦虑指数从高往低排列顺序和比例如下: (图1)

由图1可见, 一年级班级在“轻度焦虑”组学生比例较低, 其余三组的焦虑指数分布较平均。二年级“高焦虑”组学生比例达到一半, 明显高于同类别组的一年级学生, 而且“低焦虑”组的比例只有7%。由此可见, “高焦虑”学生比例高是二年级班级整体听力学习焦虑程度较高的重要构成因素。

2.焦虑指数相关因素

(1) 对焦虑作用评价与焦虑指数

自编问卷中要求学生就英语听力学习焦虑带来的压力进行评价。调查结果表明大一与大二两个班级中没有学生表示无压力, 在“一般”、“有点压力”、“很大压力”三个选项中, 一年级的学生比例依次是37%、23%与40%;二年级的学生比例依次是16%、47%与37%。一年级班级中比例最高的为“很大压力”, 而二年级班级比例最高的为“有点压力”。由此看出, 即使是以英语为专业的学生, 也无法避免焦虑带来的外语学习压力。

接下来, 自编问卷要求一年级和二年级两个班级对听力学习焦虑的“促进”、“阻碍”、“促进与阻碍都有”三种作用评价进行选择, 三个选项分布的学生比例与学生焦虑平均指数对比结果如下: (图2)

虽然听力学习焦虑给学生带来一定压力, 但是有趣的是, 认为焦虑负作用居多的学生在两个年级中都仅占13%。一年级20%的同学认为焦虑的促进作用居多, 持同样观点的二年级学生的比例略高, 为34%。其余的大部分学生表示, 焦虑既有促进作用又有负面作用, 关键看自己怎么对待。总体而言, 学生整体上对焦虑有着客观的评价态度。此外, 可以看到, 对焦虑积极评价的学生整体上焦虑指数较低, 而对焦虑持否定态度评价的学生整体上焦虑指数较高。因此, 学生对待焦虑的不同评价与焦虑指数显示一定的关联性。

(2) 高考成绩与焦虑指数

高考是学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考试, 在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对学生高考成绩和焦虑指数进行对比分析, 以此调查高考成绩对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学习焦虑状况的影响。一方面, 高考作为国家统一标准的大学入学考试, 有较好的效度与信度;另一方面, 高考的满分为150分, 与FLCAS问卷164分的总分比较接近, 易于观察调查对比的结果。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高考成绩和焦虑指数的调查对比结果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中的高考成绩曲线变化相对平缓, 而焦虑指数曲线则变化幅度较大。为了更好地进行比较, 本研究选取考试分值最高和最低的各4个点数进行分析。图3中, 点数最高的四位依次为点27、点23、点16与点17。各点对应的高考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143、139、137、133;各点对应的焦虑指数分别为124、83、87、95。点27与点17的焦虑指数远远高于一年级焦虑平均指数91, 而点23与点16对应的焦虑指数却较低。高考得分最低的四位依次为点1、点4、点12与点10。各点对应的高考分数由低到高依次为104、108、116、120;各点对应的焦虑指数分别为86、103、87、116。点4与点10的焦虑指数分别比一年级焦虑指数高出12分与25分, 而点1与点12对应的焦虑指数却较低。以上对图3考试分数最高4位和最低4位的分析可见, 高考分数对听力学习焦虑的产生并没有显著关联。

图4中清晰可见, 点数1、点数17、点数25、点数29为考试成绩峰值, 但各点对应的焦虑指数却相对较低, 显示出高考分数和焦虑指数的负相关。综合图3和图4分析可知, 英语专业一部分学生的高考成绩和焦虑指数呈现负相关,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高考成绩与焦虑指数与没有显著关联。

(3) 生源地与焦虑指数

有效问卷中, 一年级班级来自城市的学生有14人, 占学生数47%;来自农村的有16人, 占学生总数的53%。按照生源地, 对其焦虑指数从高到低排列如下: (图5)

由图5可见, 城市户口学生焦虑平均指数为80.29 (原始数据为80.28571) , 最高94, 最低49。农村户口学生焦虑平均指数为100.44 (原始数据为100.4375) , 最高124, 最低81。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焦虑指数整体上明显高于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 高了近20个指数。调查表明, 农村地区学生焦虑状况比城市学生程度严重。为进一步验证此结论, 对二年级班级的焦虑指数也按照生源地进行对比, 结果如下: (图6)

二年级城市学生焦虑平均指数为96.86 (原始数据为96.85714) , 最高值为117, 最低值为72。农村学生焦虑平均指数为101.88 (原始数据为101.875) , 最高值为131, 最低值为72。通过比较不难看出, 二年级班级中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学生的焦虑程度比一年级相同生源地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涨幅, 而农村地区学生的焦虑指数整体上仍然高于城市地区学生, 高了5个指数。调查结果再次表明, 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学习焦虑情况与生源地相关, 而且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为焦虑。

结论

通过对大一与大二外语专业学生听力学习焦虑现状的调查与听力学习焦虑相关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可见: (1) 英语专业听力学习焦虑普遍存在, 大二焦虑状况比大一严重; (2) 对焦虑积极作用的认可度越高, 越有利于降低听力焦虑; (3) 英语专业部分学生的高考成绩与听力焦虑产生呈现负相关, 部分学生未显示显著关联; (4) 英语专业听力学习焦虑呈现来源地差异, 农村户口学生比城市户口学生焦虑现象严重。

讨论

对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听力学习焦虑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不同年级、不同来源地等因素导致不同学习水平会对听力学习焦虑程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但是对焦虑作用的正确认识有助于降低焦虑水平。因此, 外语教师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外语教学工作, 帮助学生提高外语听力学习焦虑应对能力。

1.促进起点公平, 实现高中到大学的平稳过渡

生源地为农村学生的听力学习焦虑程度高于生源地为城市学生的现状需要引起重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与中国东部与沿海城市相比较, 西部学生的外语学习条件和水平相对落后, 尤其是西部的农村地区。虽然也有很多农村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英语成绩, 但是只考查书面水平的英语考试并不代表他们具有英语听力水平。以参加本研究的两个外语班级为例, 来自西部农村的学生超过50%, 他们中只有不到10%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接触过英语听力学习, 而与此相对照有40%的城市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接受过英语听力练习。这种在大学入学起点不公平的现象急需改善。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验修订版) 》明确提出“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教学目的, 并且在听力教学要求中指出:能听懂对方在学生所学过的语言范围内, 用略慢的语速谈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 有时需要对方重复;能听懂广播、电视及其他音像制品中, 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语言材料或教学内容;除教材外, 泛听总量应达到40小时左右。虽然高中的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 但是由于英语听力考试在高考中并不考查, 因此, 听力学习在高中并未得到重视, 甚至在部分高中并未开展。而按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要求, 外语院校的课堂教学从大一开始便要求全英文授课, 听力课的内容也按照英语国家人士日常生活分专题开展。结果导致从未接触过英语听力练习的学生, 在进入大一后, 因为缺乏基本的外语输入, 外语输出效果很不理想, 不仅听力课学习无法跟进, 甚至对教师的课堂用语以及对课文内容的解释也无法理解, 结果产生严重的听力焦虑。因此, 针对要报考外语院校的高中生, 尤其是生源地为农村的学生, 在高中阶段就要开展英语听力练习, 打好基本功, 才能和城市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 从而减缓入学后的听力学习压力和焦虑。

2.加强专业训练, 做好大一到大二的过渡工作

与大一学习要求相比,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二年级听力教学在难度上有较大的提高。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要“掌握中心大意, 理解主要内容, 并能辨别说话人的态度和语气;听懂VOA慢速新闻广播和文化节目, 抓住主要内容”。而大纲要求二年级学生要“听懂中等难度 (如TOEFL中的短文) 的听力材料, 理解大意, 领会作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听懂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能大体辨别各种英语变体 (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 ”。二年级和一年级相比, 在词汇量、语速、理解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而听力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间每周仅有2学时, 一年仅有约40学时,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不容忽视的是, 与高中学习相比较, 大学课余时间较充裕, 也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课堂和课后各个阶段的衔接和检查,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发放听力补充材料, 开展听力课下练习, 加强专业训练, 做好大一到大二阶段的过渡。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焦虑, 转化压力为动力

《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要求研究提出高考英语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实施办法, 这无疑为有意向报考外语院校的学生考出高水平成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降低了外语专业学生的考试焦虑。事实上, 在进入大学后, 英语专业学生还要面临以听力焦虑为代表的更多的外语学习压力, 这就需要对外语学习焦虑有正确认识。第一, 适度的焦虑和压力一样, 具有促进作用。Kleinmann根据Alper及Haber的研究将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 (facilitative anxiety) 和妨碍性焦虑 (debilitative anxiety) , 并认为促进性焦虑对语言学习有好处[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对大部分人而言, 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 即焦虑程度过强和过弱都会阻碍学习;只有对高能力的人而言, 高度的焦虑才能促进学习[4]。第二, 正确认识自身学习现状, 转换压力为动力。学生要找到自己焦虑的原因, 对症下药。第三, 重视过程胜过结果, 正确对待考试。第四, 敢于挑战自我, 树立积极学习观, 终生学习观。

结语

外语听力学习焦虑是外语学习者面临的重要障碍。本研究运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和自制调查问卷对中国西部一高校英语专业大一与大二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外语高校学生的外语听力学习焦虑与学生的学习年级、生源地以及对焦虑作用的认识有一定的关联, 而与学生的入学听力学习水平不一定关联。因此, 外语教学工作要加强来自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学习过渡工作, 保证学生学习的起点公平性, 突出外语学习的专业性;同时, 要积极引导学生正视外语学习焦虑。

由于受被试数量、被试区域和自制问卷问题设定等因素的影响, 本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外语院校外语学习焦虑表现在多方面, 焦虑现状的形成因素也是多种的, 本文只是基于西部英语专业听力学习焦虑的基础性研究。对外语院校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现状在口语、写作等其他科目的研究, 对中国中西部外语焦虑现状的对比研究以及对外语焦虑研究的专业数据和更多技术手段运用的研究是今后外语焦虑研究需要拓展的研究方向。

摘要:本文运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和自制调查问卷对中国西部一高校英语专业1-2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 (1) 英语专业听力学习焦虑普遍存在, 且二年级焦虑状况更为严重; (2) 对焦虑积极作用的认可有利于降低焦虑; (3) 学生的高考成绩与焦虑产生不一定相关联; (4) 农村户口学生比城市户口学生焦虑现象严重。对研究结果的讨论表明:为提高学生听力焦虑应对能力, 外语教师应将教学大纲落到实处, 并做好引导与专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听力学习焦虑,外语院校,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Kleinmann, H.The Strategy of Avoidance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In Willam.C.Ritchie (ed.) ,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Issues and Implications[C].New York:Academic Press, 1978.

[2]冯建新, 戴雅玲.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原因调查[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32 (3) :99-102.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4]化得元.论学习焦虑——心理学视野中的学习心理健康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5]王琦, 丁喜善.中国西部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38 (5) :69-73.

西部医学院校 篇5

【关键词】电子专业 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基金项目】2015 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号:2015JGB301,2015JGA282),2015 年度广西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0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我国的大学逐步分化为研究型、专业型、应用型和技术性大学。西部地区本科院校科学研究基础薄弱,办学经费紧张,一直以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面向企业为宗旨,寻求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目前已有约200所高校启动了向应用型转变的试点工作,这为西部地区本科院校的发展指明了发展道路,提供了发展契机。电子专业作为西部地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专业,肩负着为西部地区电子产业输送优秀电子人才,助力西部电子企业发展的重任。以广西为例,电子产业是广西14个重点发展产业。然而,目前电子专业的教学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严重脱节,如何培养适合本地电子产业需要的人才一直是电子专业培养的难点。目前,电子专业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时分配不合理,有些简单课程占据大量课时,而专业课课时被严重压缩,导致学生的有效课堂时间被浪费。学生没有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导致后面的专业知识学习越来越吃力,有部分同学跟不上课,有些甚至放弃学习。此外,缺乏专业导论课。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能力培养要求以及未来就业前景的清晰系统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缺少融会贯通的能力,对未来前景担忧,对其未来能从事的工作没有清晰的规划和认识,直接影响培养培养的效果。

二、教师的授课能力和实践能力欠缺

目前,大学本科电子专业的教师大多来自于国内外高等院校的电子相关专业,毕业于师范类专业的电子专业教师寥寥无几。这些年轻教师在求学期间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学训练,缺乏实际教学的经验。因此,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项目少之又少,青年教师缺少教学能力培训和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此外,电子专业是应用型学科,要求专业教师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极强的动手能力。然而,本科院校的电子专业教师多直接从学校毕业就参加工作,没有经历过企业的培训,实践能力稍弱。同时,电子专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技术跟新特别快,本科电子专业教师的知识更新往往慢于电子技术的发展。

三、未形成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

电子专业是应用型非常强的专业,培养出来的电子人才必须要满足企业的需要,这势必要求高校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西部地区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困于校园,和企业的合作流于形式。一方面,西部地区的电子产业起步晚,电子产业的发展相比于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发达城市落后,电子企业少,给校企合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部分西部地区本科院校对电子专业的校外实习重视不够,流于形式。

针对以上提到的问题,改变西部地区本科电子专业的教学现状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

在现有的教学体系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各专业课的课时,对于学生容易掌握或者已经掌握的课程,减少课时数,增加专业课和实践课程课时数。例如,目前的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使用非常熟练,应从课程体系除去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或者将其内容合并在C语言课程中讲解。此外,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合理衔接,让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重新理解理论,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热情。同时,在专业课开始之前开设专业导论课,请本专业资深的教师来授课,讲解本专业的特点,课程体系,近年就业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对本专业正确认识,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怎样学,学了有什么用。

(二)加大对专业教师的教学培训

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技能培训,搭建青年教师学习交流教学能力的平台。例如,广西从2014年开始实施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计划,这是全国首例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训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我校加大对教学能力的重视,积极开展学科教学能力竞赛,让青年教师在竞赛中取长补短,以赛促学,点燃专业教师对提高教学能力的热情。此外,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引入企业工程师到课堂来。鼓励电子专业教师到电子企业一线交流学习,把更多的实践经验带回课程,把电子企业的用人需求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把新的电子技术传授给学生。

(三)拓展校企合作平台

西部地区的本科电子专业要努力走出去,建立和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让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以广西为例,有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里面不乏捷科技、长城电脑、朗科科技、三诺电子、六禾电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为电子专业的实践平台搭建提供了多种选择。为了方便企业管理实习学生,本科院校应和企业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批量组织学生去参加实习,同时设立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

总之,西部地区本科电子专业培养的人才一方面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求能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如何在电子技术日新月异中,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学校领导把握好方向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同时要求每一位电子专业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美平.电子专业教学改革浅析[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10,(11):15-16.

[2]姚远,董世龙,姜玲云,江北战,卫金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 ,2007,(1):118-120.

作者简介:

西部医科院校青年护理教师的培养 篇6

1 青年护理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我院护理系成立7年以来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选拔和培养, 基本建立了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后劲较足的青年护理教师队伍, 为本院护理教学和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由表1可见, 通过7年努力, 我院护理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改善, 特别是高学历和双师型教师比例显著提高。

2 我院青年护理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2.1 青年护理教师的来源

我院青年护理教师来源主要有外校本科毕业生、本校本科毕业生以及从临床调入。选拔毕业生时不仅注重学习成绩, 更注重其专业态度和授课能力。对于临床调入的人员在进行综合评价时更注重考查其教学能力。

2.2 护理教师的培养

2.2.1 鼓励青年护理教师提高学历水平

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对于提高护理院系的整体教学和研究水平是非常必要的[1]。由于专业教师人数较少, 长期外出学习将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故我院鼓励青年教师在职学习。大专学历的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科学历;本科学历的根据个人及系部发展需要选择相关医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目前我系已有3人获得硕士学位, 3人在读, 100.0%的青年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2.2.2 加强青年护理教师临床实践

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其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我们要求教师根据自身情况, 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到附属医院进行护理或医疗进修。进修完毕由护士长或科主任打分并写出进修评价, 与本人的进修小结一起装入档案, 作为今后晋升、评奖的依据之一, 确保进修质量。经过几年努力, 青年教师授课时能够联系临床实际, 穿插自己拍摄的病例图片和视频, 讲授治疗、护理的亲身体会, 授课质量大大提高。

2.2.3 选送青年护理教师外出进修学习

有目的、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护理教师外出进修学习,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7年间共有7名青年教师先后到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护理学院进修学习, 并多次选派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各种学术活动。我们的体会是在青年教师工作2年后, 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再外出学习效果更佳。外出学习不仅可以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 还可以帮助他们弥补教学上的不足,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2.4 开展青年护理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倡终身学习。例如, 鼓励其参加授课、教案比赛, 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 各类英语考试等, 并对获得名次或证书的教师给予奖励。

2.2.5 逐渐提高青年护理教师的科研能力

如果护理教师都能成为研究者, 必将同时促进护理教育的快速变革和护理教师的迅速成长[2]。我系的护理科研起步较晚, 而课题的筛选、论证、科研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及完成科研总结等均要求科研人员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科研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 因此, 我们要求青年教师先从参加科研课题开始, 在课题负责人的指导下完成部分研究工作。同时由系部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一系列申报课题讲座, 让青年教师熟悉申报课题流程和方法。如今我系青年教师中已有3人成为院级科研课题的负责人。

培养适应新时期护理教育要求的青年专业教师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通过努力, 我们一定会摸索出适应实际的青年专业师资培养方案, 以推动我院高等护理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仲, 沈宁, 许岩, 等.护理专业教师的选拔与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8) :608~609.

西部医学院校 篇7

一、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必要性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建筑业为社会和国民经济部门提供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固定资产, 满足生产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建筑业的发展能促进和带动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建筑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能容纳大量的就业队伍, 在扩大就业和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党的十五大以来, 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又把住宅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城市化发展、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和旧房拆除重建三方面来预测, 21世纪前20年每年需新建住宅4.19亿平方米, 住宅市场潜在需求巨大, 建筑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这就需要培养大批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工程管理人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虽然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 尤其是既懂土木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 又懂法律、懂外语的高素质人才还较为缺乏, 西部大开发经济建设急需大批工程管理人才。

1. 从陕西省建筑业的发展现状看:

改革开放以来, 陕西省建筑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建筑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好转。自1978—1998年, 建筑业20年共完成总产值7 621.46亿元, 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7 792.2万平方米, 平均每年按14%的比例增长, 建筑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0%,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 商品房销售良好。2008年, 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3 066.06亿元, 比上年增长44.8%;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1 513.01万平方米, 增长3.8%。但陕西省建筑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1) 企业经营规模小, 专业化程度低, 素质低下。由于历史的原因, 陕西省国有建筑企业包袱沉重, 建筑市场的开放使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施工任务严重不足, 产值下降, 效益滑坡, 债权债务加大, 职工生活困难。

(2) 科技进步对建筑业的贡献率低。主要体现在建筑产品工业化程度低, 配套性、通用性差, 生产规模小, 标准、规范不完善, 建筑产品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低水平生产状态, 现场施工以手工操作为主, 劳动生产率低, 技术服务体系还未形成。

(3) 劳动生产率低下, 能源、原材料消耗高。人均竣工建筑面积是衡量生产率水平的主要指标。1998年, 陕西省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4 752元/人, 相当于人均竣工建筑面积32平方米, 比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人均竣工建筑面积40—100平方米低许多, 而单位面积能源消耗为同等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4倍。

(4) 建筑工程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据建设部质检司统计资料, 八五期间由于基建规模膨胀, 工程施工技术滞后, 质检力量严重不足, 使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自1991年起逐年上升, 因房屋质量低劣, 房屋渗漏花费的维护费用每年在20亿元左右。

我国开发西部的战略已开始实施, 这必将对西部经济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给陕西省建筑业的发展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只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投资环境, 才能吸引内、外资, 抓住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主动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主动适应陕西省及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2. 从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看:

西部大开发为陕西建筑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急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由于以往的教育体制片面追求专业的特殊性, 结果造成越来越多的人只懂越来越少的东西, 只求对“口”而不具备广泛的适应性, 专业设置狭窄, 工民建只懂土建施工, 给排水只懂设备安装, 基建会计只会成本核算。面对环境变化的迅速, 措手不及, 在实际工作中遭遇许多具体问题。如在规划设计领域, 计划经济时代住宅的规划设计服从于福利分配的需要, 主要以一定的面积为控制指标, 多采用套用标准图集的方式设计, 设计单位难以考虑多层次、全方位的住宅规划设计, 导致设计方案不符合市场需求, 与市场脱节;另一方面, 设计过于保守, 不经济。在投资决策方面, 由于决策人员素质低下导致决策失误。项目的决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既懂土木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 又懂法律、懂外语的高层次复合型决策人员从各个方面对项目进行论证。西部大开发为陕西省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只有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投资环境, 才能吸引内、外资, 从而抓住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主动适应陕西省及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正如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说的那样, “必须把通才教育放在学生培养的首位, 否则, 我们的学生就很难适应今天这种瞬息万变的形势。”

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有土木工程类、经济类和管理类三大模块, 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 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 使学生既能掌握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又能掌握建筑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 掌握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房地产公司, 投资与金融领域、政府部门、教学科研单位等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工程监理、项目策划、房地产评估等职业, 就业面广。另外, 工程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 毕业生也很容易转行, 如从事室内装饰、资产评估、房地产中介经营及服务、物业管理等新兴行业。

近年来, 陕西省各高校虽在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 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西部大开发急需懂土木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 又懂法律、懂外语的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 抓住机遇、加快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3. 从高校布局看:

目前陕西省境内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大学为主的面向全国招生的院校, 在陕西招生数量有限, 特别是陕北、陕南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另外, 该院开设工程管理本科教育的侧重点与其他几个院校也有所不同, 他们侧重于理论研究, 而该院侧重于实际应用。作为省属院校, 为全省培养高层次的工程管理本科人才, 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抓住我国经济建设中心向西部转移这一历史机遇, 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为陕西经济建设培养更好的工程管理本科人才。

4. 从人才市场的需求信息来看:

建筑业是人才需求的热门行业, 与建筑关系极为密切的工程管理专业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 在历年的人才交流会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据有关资料分析, 针对加入WTO后七年就业结构的变化预测, 建筑业就业人数将增加2.2%, 这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市场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另外, 随着经济发展急需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地级市已限制专科学生户口进入市区, 这也正说明各地市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更加坚定了我们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信心。

二、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员, 增强企业竞争力

有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等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 “妨碍穷国赶上富国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的严重匮乏, 而非一般所认为的那样, 是有形资本的缺乏”。据美国经济学家乔吉逊估计, 在美国的全部资本中, 人力资本占75%—90%。这说明,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 美国的资本组成中, 绝大部分是人力资本。

市场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用人力资本概念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的解释, 同样也适用于解释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例如,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陕西是一个人才大省, 事实上恰恰是因为陕西与东部省份人力资本的差距导致了经济上的差距。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1999) 》西部科技人员相关资料统计表揭示, 1998年全国从业人员中受大专以上教育的比例是3.5%, 东部地区平均是6%, 陕西是3.2%, 不但低于东部地区, 而且低于新疆 (8.2%) 、宁夏 (4.9%) 和青海 (4.2%) 。这些数字表明陕西并不是一个人才大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基础设施的建设、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都需要大量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 来自国内外专业的、成熟的、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的进入, 也对陕西省建筑企业形成很大的竞争压力, 陕西省建筑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 必须在观念上、制度上、技术上和管理上创新, 从自身素质、人才结构等方面充实公司实力, 提高竞争力。从国内房地产发展和物业管理发展来看, 发达城市如深圳、大连、上海、北京等地凭借人才优势, 将现代管理学的一些前沿理论和运作模式引入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领域, 由规范运作产生品牌效应, 使品牌成为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的有效手段, 从而使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快速发展。目前, 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企业中, 大专以上人才所占的比例不到50%, 因此, 要发展西部地区房地产业, 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是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就业面广, 办学条件基础良好。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 教育也要实行产业化, 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应主动适应社会与市场发展的需要, 目前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 既顺应了市场需求, 又满足了社会需要, 也有利于高校学科设置的进一步多样化、科学化。所以, 在中西部地区院校增加设置工程管理本科专业, 是完全必要和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王兴成, 卢继传, 徐耀宗.知识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2]丁巨涛, 王奇民.西部大开发与教育产业化分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0, (4) .

西部医学院校 篇8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不断推进和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不断深化, 西部高职教育迎来大发展新局面新组建、新成立的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在校生人数逐年扩大, 形成高等职业教育在西部高等教育格局中呈现出“半边天”局面。伴随着西部高职教育大发展, 做为高职院校重要实力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出现许多新问题, 影响了西部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提升, 制约了西部高职教育发展, 急待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底子薄, 校园文化建设底蕴不足

西部高职院校多数是在原有中专院校组建发展起来的, 有些则是新成立院校。办学时间短, 尤其是办高等职业教育时间更短, 学校在发展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不足, 缺少雄厚文化底蕴。

1.2 重视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机制不健全

西部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立足人才市场需求, 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突出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重专业、重技能培养, 轻综合素质养成教育的倾向。有的院校认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 校园文化对实现培养目标意义不大, 校园文化建设可有可无。在办学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往往被放在次要位置, 缺少强有力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还没有形成领导高度重视、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员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和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 严重制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开展。

1.3 投入少, 制约了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开展

西部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因原有教学资源欠缺, 基本建设和基本教学条件需要花大力气改善, 大多数院校办学资金紧张, 资金成为许多院校科学发展瓶颈。通过多种形式筹集到有限资金也多数用到改善硬件办学设施方面, 做为软任务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存在着投入不足局面, 严重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全面开展。

1.4 内涵建设缺失, 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

由于我们国家开展高职教育时间短许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 缺少有效经验与途径。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不能紧密围绕高职教育办学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指导思想和建设理念, 校园文化内涵缺失成为影响此项工作一大障碍。

1.5 缺乏特色, 校园文化成果大打折扣

部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能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 也不能充分体现将来学生所从事行业特点, 缺少针对本校特点、人才培养特点和行业特点校园文化内容与形态, 趋同化、简单化现象比较普遍, 以活动来代替内容现象也很严重, 导致搞的活动很多, 但真正有针对性活动却很少, 校园文化活动主题不突出, 千篇一面, 内容空洞, 针对性不强, 无法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起到很好的引导、浸染作用, 严重影响校园文化功用充分发挥。

上述这些问题, 要引起高职院校足够的重视, 并认真采取措施, 加以解决。

2 加强领导, 突出特色, 注重内涵, 抓好西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西部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和不足,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制定措施, 明确内涵, 突出特色, 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水平, 更好地为人培养工作服务。

2.1 加强领导, 统一认识, 为校园文化建设打下良好思想舆论基础

西部高职院校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领导重视、思想认识统一是关键。要全面做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宣传教育工作, 引导教职工克服“校园文化可有可无高职院校不需要校园文化”等不正确思想观念, 树立校园文化是学院综合实力重要体现, 是人才培养工作必然要求, 是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重要内容。高职院校领导要认真学习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 领会精神实质, 积极学习借鉴东部优秀高职院校好做法与经验, 真正从思想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当做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实力的重要内容来抓。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做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手段, 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管理等工作同部署、同规划、同落实。为搞好校园建设工作打好思想舆论基础。

2.2 健全机构, 完善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 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组织和制度保障

西部高职院校要结合各自的实际,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 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党政工团、系部等共同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 形成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格局。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实施细则, 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和责任分工;要在经费上、人力物力上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要制定阶段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安排, 狠抓落实, 做好定期监督检查, 总结推广经验, 及时发现问题, 不断加以完善, 为校园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2.3 突出内涵建设, 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少内涵问题, 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结合各自实际, 确立本校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内涵, 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确定主题、指导思想、目标、工作任务, 要克服校园文化建设缺少主题, 工作任务与主题脱节、分散、不系统问题, 工作任务与主题要紧密相关, 即要发挥主题内涵指导作用, 更要发挥具体任务发散功能。形成二者有机统一,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效用。

2.4 突出特色,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

西部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上要在寻找特色、加强特色上下功夫, 这是校园文化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因素。每个学校都有他自己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找寻特色, 要在结合学校办学历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毕业生可能就业行业等方面去综合考虑。首先要确定特色指导目标和主题, 要能够反映学校办学特点, 能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引领作用。要学会从我们人类文明历史, 尤其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脉络中去汲取力量, 指导我们特色目标与主题的确定, 这样更能增加校园文化底蕴;在确定特色目标和主题前提下, 具体工作任务也要紧密结合这一特色进行选择,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思路, 要选择对自己有用任务, 工作任务也要具体化, 不能大而全, 切忌空洞无物。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能够更好的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

参考文献

西部医学院校 篇9

行政主导、政策驱动是东西部高职院校多元合作的主要动因。从宏观环境而言,社会、经济、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性促使东西部教育开展合作,尤其是东部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教育部于2001年启动实施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同年,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把对口支援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校长们实地考察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情况,加强东西部地区校长们的交流,为对口支援工作牵线搭桥,提供组织平台。在校长联席会议的推动下,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都积极开展了对口支援活动。2006年1月,11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与西部19所高职院校签订对口支援协议,按照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导向、开放联合的原则,以专业建设为载体,以品牌专业建设、精品课程打造、示范性实践基地共建共享为具体内容,采取多途径、多模式的合作,实现双方自身发展能力提升。

多元合作办学是东西部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西部高职院校而言,受地理条件等所限,西部高职教育与东部差距明显,西部高职院校仅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多元合作是西部高职院校办学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多元合作,可以极大地增强西部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拓展西部高职院校的生存渠道,优化西部高职院校的改革思路,获得更多高职教育资源。对于东部高职院校而言,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是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精神升华,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据统计,东部高中段生源在2008年已达到最高值,到2011年后高考生源开始减少,到2013年,生源将大幅度下滑,预计大学适龄人口(18-22岁)比2008年减少50%左右。东部高职院校面临着严峻的生源竞争甚至是生存竞争的挑战,尽早与中西部院校开展多途径、多模式的合作,通过联合招生、共同培养来增加生源,不失为应对挑战的良策。

此外,市场因素也是东西部高职院校多元合作的重要诱因。随着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与梯度转移的加速,作为产业转移承接的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实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大增,东西部高职院校的联合办学正好顺应了这一需求。因此,东西部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办学只有立足于中西部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为西部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解决了毕业生的“出口”问题,才能取得规模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东西部高职院校多元合作办学的实践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针对东西部联合办学指出:“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制,有条件地方的职业学校可以采取分阶段、分地区的办学模式,学生前1至2年在西部地区和农村学习,其余时间在东部地区和城市学习。鼓励东部和城市对西部和农村的学生跨地区学习减免学费,并提供就业帮助。”这为联合办学的模式设计提供了方向。

在专业建设的框架下实施联合招生是最富有成效的合作方式之一,其合作形式包括:(1)实施“订单式”培养,即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面向西部省市和农村地区单独招生,学生毕业后到“订单”单位就业。(2)联合办学,分段培养,即“1+2”、“2+1”或“1.5+1+0.5”的分段培养方式,是指学生先在西部地区或农村学校学习一个阶段,再到东部城市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提高,毕业后主要在东部地区和城市就业。(3)定向培养,即根据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定向招生、定向培养方式为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以及本地区重点企业培养急需的实用技术人才。由江苏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牵线搭桥,位于江苏省的“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位于四川省的“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结成对口帮扶单位,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共同探索职业教育跨区域联合办学模式。根据双方的研讨,确定了“专业植入”的合作模式。即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其成熟的明星专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植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帮助其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进行建设。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以应用电子技术(3G技术与基站工程)对外招生,招生计划100名,同时向四川省教育厅申办“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计划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2011年对外招生150名、2012年对外招生200名。在具体实施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前一年半学生在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完成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中间一年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最后半年由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排顶岗实习及就业安置,完成学业的学生由乐山职业技术学院颁发大专文凭。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这一合作模式,为东西部职业教育的跨区域合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通过智力支援,促进西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也是东西部院校合作办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智力支援可以从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申报、教师互访、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着手,以办学内涵的提升从根本上带动西部职业教育的提升。

三、东西部高职院校多元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东西部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已由最初的“对口支援”单一形式,转变为“对口支援”与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对口支援”是指由政府启动,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有关机构和学校之间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引进发达地区的物质和智力资源,促进不发达或者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的一种援助模式。在行政主导、政策驱动下,这种模式是实现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围措施,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即严重的政策依赖。由于高职院校“示范”建设有周期限制,一旦缺失外部政策供给和资金,就很难持续下去。因此,建立互利共赢的多元合作模式才是东西部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

从政策层面看,不论是对口支援还是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都需要国家继续在宏观上统筹规划,支持和鼓励示范院校和西部院校开展合作。在政策的制定上,要紧密结合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本要求和高校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要建立对口支援、跨区域合作办学的长期运行机制,包括领导组织机制、监督协调机制和指导机制等。

从具体的操作层面看,可以尝试建立无偿支援和有偿合作相结合的双轨经费制。首先,如果长期维持对口支援的单一模式,需要耗费东部高职院校的大量资源和资金,包括抽调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相应的会产生资金支出。如果没有适当补偿,这些会影响到东部院校的积极性。其次是效益与效率问题。对口支援过程中有形式主义、走过场现象,没有认真考虑效益和效率,只是应付了事。因此,我们建议,对于无偿支援部分,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对口支援的投入力度,建议政府建立对口支援专项经费,并建立相应的资金运行监管制度,从而确保资金真正运用到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中,严禁资金的挤占、截留、平衡和挪用。而对于东西部高职院校之间建立的合作项目,东部院校可视情况收取适当费用,比如实习实训的设备折旧等。东部院校可通过微利的方式向西部院校提供师资培训、联合培养学生等工作。而实训室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训及就业等可按市场价格定价,由西部院校向东部院校购买。

从合作内容看,营造资源共享的共赢机制是东西部高职院校多元合作的根本。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资源存在东西部不均衡的现象,这成为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文章分析了东西部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的动因,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为案例,探讨了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专业建设、联合招生、共同培养等多元合作模式,提出建立互利共赢的多元合作模式是东西部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跨区域办学,多元合作,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颜炳乾.“示范”建设:回顾与前瞻[J].职业技术教育,2009,(36).

[2]王忠东,郭松朋.论对口支援工作中的政府责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蔡文伯,李晓娟.东西部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4]王文涛.高职院校对口支援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西部医学院校 篇10

【关键词】英语专业 教师职业技能 微格教学

一、引言

在我国,教师专业化理念早在90年代就已传入,并在一些地区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这一理念似乎没有收到多大的关注。教师作为就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方,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的投入和社会的关注,它更需要的是先进的专业化的培训。典型的教学方式是传统的师徒教授方式,乃至今日,教师的形成也无法摆脱这种固定模式。由于中国西部的特殊条件,如何为基层培养一名合格优秀的外语教师成为西部地区各地方高等院校外语教学培养目标的重点。而且在西部地区高等师范院校所培养的英语教师大部分会在毕业后投入到本地区的英语教育中。因此,本文主要依托本地的教师及高校师范生的现状对外语教师技能培训进行相关探讨,研究结果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外语教学相关技能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外语教学能力,从而有利于各个偏远地区的基层学校的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更有利于英语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

二、研究方法

1.理论框架。关于教师技能的定义,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教育学者Cliff Tung认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是指一系列发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也有学者认为,教师技能是指的是一种基本能力,教师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规则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在我国在1994年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技能训练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主要包括五大类:教学设计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课堂教学技能、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正式要求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对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我国西部地区大部分学生以少数民族语言为母语,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语的学习及发展,尤其在发音和语法方面。本文旨在从微格教学的角度分析西部地区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现状。其中微格教学包括导入、教学语言、板书、教态变化、演示、讲解、提问、反馈强化、结束和组织教学十大技能。

2.研究的问题。(1)西部地区外语教师专业技能的不足有哪些?(2)如何在高校阶段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教学专业技能?

3.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研究分别对西部地区两所中学的160名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根据问卷调查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从而总结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外语教学技能培训的不足并提出良好的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1.西部地区英语教师技能的不足。(1)教师技能包括很多方面,通过对两所学校学生的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者发现,学生在问卷调查中都普遍肯定了教师在提问、讲解、演示、板书、反馈强化、组织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技能。但在结束和教学语言方面有90%的学生持否定态度,由此可见,教师在这两方面的专业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2)对于那些没有提到的选项和导入及教态变化两个教学技能,由于选项相对较平均的分配在选项总是、经常、有时之间,可以得出教师们在这方面的专业技能虽然不是很突出,但至少在学生眼中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2.针对以上得出的结果,建议分析如下:(1)在结束和教学语言技能方面,英国教育家提出的“情感沟通”“沟通技能”“与学生的关系”,及美国的“非语言暗示”“留意对方的发言和行为的态度”等都是情调师生的互动关系,但也不失为加强教学语言技能的良方,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多参加语言类的活动是必要的。所以,在教师语言技能方面,重点突出,表达简明清晰连贯,概念准确、措词恰当都是必不可少的。语言技能方面的问题同样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教师技能,如:提问能力、演示能力和结束能力等。尤其是提问能力,它在课堂上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作为一个教师课堂技能,它不仅是解决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方式,而且起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际教学目标的作用。(2)这一地区的学生大部分是以少数民族语言为母语,如侗语、苗语,在两种语言系统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英语,这必会对英文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其次,众所周知,我国农村地区不论在经济发展上还是教育水平上都处于落后的状态,而西部地区有被视为欠发达地区。严峻的外界条件导致了对教师培训的疏忽和力不从心。最后,我国的教育体制在本质上更注重于拔尖者。我国的教育理念时时刻刻都存在着重点培育对象这一观念。这使得,处于教育底层的农村学生在整体素质上跟不上。

总而言之,教师技能包含许多方面,本文以微格教学理论为研究的框架,围绕着初中教师专业技能展开,通过对初中学生的调查侧面反映现阶段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卢强,郑立坤.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策略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1):69-73.

[2]毕天璋.教师职业技能述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5-10.

[3]江玲,邹霞.微格教学与教学技能分类[J].四川学院学报,1999 (5):72-76.

上一篇:顾客资产经营下一篇:田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