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2024-08-10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精选十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篇1

一、以《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为依托开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 在课程开展的初期, 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型的教学模式, 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讲, 如何将课程理念变为可操作的具体内容, 是一个很大的难题。2004年,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的出版, 为我们实施这门课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单元主题, 而每个主题之下又是一个又一个开放的小主题, 师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示内容, 根据学生兴趣及实际条件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同时, 教材又为我们提供了包括观察法、采访、问卷、演讲等许多进行活动所必需的方法指导。这就使得师生在活动过程中有了依托, 在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得到教材的“扶助”, 从而使活动有序、有效地启动、开展下去。

例如, 冀教版《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七年级上有一单元主题《寻找身边的绿》, 在做这一单元活动的时候, 我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 并联系我区实际, 共同商量定出了《关于宣化区环境污染状况的调查》、《宣化区初中学校校园植被的调查》、《水污染的研究》三个小主题, 并指导学生根据主题需要确定了适合的研究方法。这时, 教材中研究方法的提示又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许多帮助, 学生们通过阅读教材, 就可以明白各种方法如何去应用, 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 教材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和可资借鉴的过程, 并不代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在实施中应注意不能把这本教材当作学科教材去教, 以至于会出现黑板上种庄稼、做实验的现象。而是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去使用。

二、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课程。因此, 以校为本开发课程资源是我们实施课程的理想境界。在课程启动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 在师生基本能够依托教材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完成活动之后, 教学的重点就应该进行转移, 即由选择教材单元主题转移到紧密联系学校实际, 立足社区实际, 开发当地资源, 自主开发教材主题中去。这时候, 学生可以在学科学习过程中, 对学科知识有所感悟、反思、质疑, 或者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延伸、拓展, 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有利契机,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进行深层创新、研究, 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 如语文学科在教授了以“故乡”为主题的单元后, 在实践课就组织学生开展了“家乡的名片———京西第一府宣化”的主题活动。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大型活动, 选择自己的研究角度, 去探索、体验、创造, 从而生成系列的探究活动主题, 形成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

几年来, 笔者根据学生年级特点,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先后做了《校园安全面面观》、《可爱的宣化》、《传统节日》、《保护我们的家园》等综合实践活动, 并在每个主题之下形成了系列的小主题供学生选择, 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操作的内容。这样的以校为本开发活动内容的做法, 克服了活动场地、季节、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有利于把活动落到实处, 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校本研发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流方向, 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实践, 开拓校本开发的新路。

三、以多学科教师合作指导为主深化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活动的合作者———与学生亲历亲为, 一起参与活动;活动的激励者———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励学生去探索、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协调者——活动中, 同学们遇到的困难是形形色色的, 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去支持、协调。教师还需要为活动提供一些资料、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课程, 在活动过程中涉及到文科、理科等各个学科的知识, 在活动中, 既要动脑, 又要动手, 而我们的教师所学专业是单一的, 在活动指导中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就造成了活动指导的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摸索出的做法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指导教师为主设计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而学科教师均承担相关内容的指导,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指导教师群体, 使学生开展的每一次、每一项实践活动都有了有力的指导师资保障, 促进了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例如:在我 (语文专业) 承担指导的《我心中的偶像》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 就同时聘请了历史、政治、心理等学科的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在指导《保护我们的家园》活动中, 又聘请了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师为指导, 有效地完成了这一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兴的课程, 唯其新, 才更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唯其新, 才给了我们更多的探索空间。以校为本, 多维指导, 多方开发资源, 全力做好活动指导, 需要我们更深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只有这样, 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这门课程健康地发展。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 同时也是难点。如何推进这门课程是课改研究的新课题。宣化第二中学依托教材开展教学, 以校本研发课程内容为主渠道拓展教学, 以多学科指导教师协作完成活动指导, 为推进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行了尝试。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故事 篇2

-------早餐营养搭配

对于鸡蛋,很多人都知道,例如:鸡蛋,又名鸡卵、鸡子,是母鸡所产的卵,其外有一层硬壳,内则有气室、卵白及卵黄部分,它富含各类营养,是人类常食用的食品之一。若鸡蛋有受精,约经过21天会孵出小鸡。鸡蛋含蛋白质,含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脂肪中含多量卵磷脂、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蛋黄素;矿物质有铁、磷、钙等;维生素A、B2.B6.D、E和烟酸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一定的医疗效用。

所以,一提起这个话题,同学们就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可是,说来说去,都是对鸡蛋这个事物知识层面的了解,总也没有跳出一个固有的的思维模式,让人觉是在泛泛而谈,不够生动形象,不能够打动人。

如何引导他们去更好、更生动地理解这一事物呢?组内的老师们经过的研讨后,认为:如果换用鸡蛋的口吻来叙述,把这种单纯的讲述改成一种拟人的形式,是不是会生动很多呢?不过,这涉及到一个换位思考的问题,作为一班的学生能领会得很到位么? 于是,我在一、三班进行了一次尝试。

上课铃响了,我拿着几个鸡蛋和一些糖、盐、十三香、辣椒粉等调料走进教室,同学们看到我手中的东西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我故作神秘地拿起一个鸡蛋,说:你们知道她是谁么?学生们先是面面相觑,然后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鸡蛋呀!我大声地纠正:“不,她是一位鸡蛋女士。”“哦!知道啦,那个大一些,一定是位鸡蛋先生了!”我又把带来的各种调料拿起来,“现在,这几位客人要到鸡蛋小姐的家做客,同学们说说,哪一个客人会受到欢迎,又有谁会被拒绝呢?”

同学们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纷纷扮演起了鸡蛋先生、鸡蛋女士、糖小姐、盐奶奶、辣椒大叔和十三香兄弟,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有的同学说:“我是鸡蛋女士,我最喜欢的朋友是糖小姐,快快快,请上座”;有的说:“我,是一位鸡蛋绅士,盐奶奶是我的老朋友了,里面请吧”还有的说:“虽然辣椒大叔和十三香兄弟总是对我们虎视眈眈,可既然来了,就进来调节调节气氛增加点新鲜感吧!”„„

趁着同学们的这股热情劲儿,我不失时机地总结道:如果能站在研究对象的角度上去体验和思考问题,你就会在了解事物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多一份对它的理解,就会更生动、形象地阐述你的研究。这就叫做换位思考。有的学生立刻就说:对呀,我们可以用蛋类的口吻来讲故事,也可以用不同细菌的口气来对话,还可以把锅碗瓢盆也变成会说话的朋友„„ 我又趁热打铁:“对事物是这样,对人也一样,如果能经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问题,就会比较全面、客观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就更容易理解他人,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同学们不住地点头。原本认为很难理解的道理,在实践中变得通俗易懂。

在整个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一直兴趣盎然,遇到问题了就会主动换个角度去想一想,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提高了,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想办法、出点子。就连家庭的餐桌上,也不时会看到他们的“大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组织教学 篇3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它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组织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一系列组织管理和调节控制的措施。教师应运用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活动向着既定的教学目标推进。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但是,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自控能力各不相同,动手能力、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讨论交流时,常常在出现不同意见时发生争论,情不自禁地提高声音,甚至争吵。或者在动手实践的时候,常常出现“意外”,引起“骚乱”,课堂出现“失控”,这些都情况会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任何一节课都離不开组织教学。教师能否把课堂教学组织好,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能否正常有序地进行、教学计划能否有效地实施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能力,是教师能否出色完成教学工作的关键。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组织得好,教学效率就高,反之,教学效率就低。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于其特殊性,组织教学的难度远远大于其他学科,因而,组织教学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重要难题。如何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教学,在几年的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有几点粗浅的经验:

一、明确教学要求,做好课前准备

要组织好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备驾驭课堂,驾驭学生,驾驭教材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学大纲,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具。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在授课前要做好“备书、备人、备法、备物”的“四备”工作。更重要的,教师要编写制订严谨切实的授课计划即一节课的教案。在教案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一节课如何开头,如何导入新课,如何突出教材重点,如何突破教材难点,各个教学环节之间如何过渡;何时演示,何时出示板书板图,何时打开多媒体电子课件;哪些问题在课上练习巩固,哪些问题留作课后思考解答;采用什么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运用什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更适合;怎样完美地结束一节课,等等。课前,教师必须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科学周密设计具体方案,使课堂教学井井有条、环环相扣,为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组织好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课堂预设,采取针对措施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性、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牲,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可以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成,不预则废,有备无患。综合实践课的活动多,课堂上常常状况百出,老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安排,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采取针对措施,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三、强调注意事项,重视安全教育

综合实践是以学生的实践和学生的活动为主的课程,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多,使用刀、剪等等工具的时候多,随之而来发生“意外”的几率也多,因而,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教师不仅要传授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还必须强调注意事项,并让学生相互监督提醒,教师随时巡视,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处理。只有重视了安全教育,才能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四、洞察学生心理,相机组织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按教案有条不紊地充分发挥课堂每分钟的效能,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同时,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听课的表情、眼神、姿态、情绪中的反馈信息和心理变化,一旦发现学生有厌倦、疲惫、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马上调整教学节奏,有张有弛,快慢适度,有的放矢,针对好、中、差三类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做到各有所获,各有收益。同班学生,生理、心理有别,智力、非智力因素不一,知识、能力基础各异,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实践活动中势必造成混乱,而如果采取不同的方法因势利导,有的放矢,优生与差生搭配分组,教师巡视指点,课堂就会“乱而有序”了。因此,洞察学生心理,相机组织教学十分重要。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刍议 篇4

一、在活动中认知生活

现在多数的学生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感兴趣, 通常才制作出一件物品, 就好奇地去问教师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兴趣能够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驱动力, 也是学生最活跃和最实际的学习心理组成部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 教师应该从实际的生活出发, 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使课堂变成一个既轻松又和谐的学习氛围, 从而让学生在其中获得兴趣, 在活动中收获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不能将以动手实践为主体模式的教学替代掉, 但它却是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既有多种外部感官刺激, 又有内部感官的综合刺激, 尽管这样它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劳动技能的辅助模式, 不管怎样发展, 它都不会将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以及它的主体模式所替代, 在加深课程理解以及加强环境的感受等方面, 会有独特的效果, 要想从更深的层次去理解它和操作它, 还是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和亲自实践能有更大的效果。

二、在活动中激发想象

在中学生阶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这主要是一门让学生的动手课。在实际的教学中, 应注意教学环境的营造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使学生能够自主发展, 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他们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 还有其他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比如在一节课外教学活动中, 课前准备阶段的时候, 教师让学生准备毛笔、颜料、剪刀以及硬纸板等物品; 在上课的时候,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字“叶的造型”, 接下来再展示几幅由教师做出来的树叶造型图片, 对每一张图片都进行简单地讲解; 随后启发同学, 说秋天来临了, 校园里飘落了各种各样的树叶, 今天的课堂不在是教室内, 而是教室之外的校园中, 最后再从校园中回归到课堂中。第一步, 让学生到校园中的树林中去挑拣几片喜欢的树叶, 或者不同形状树叶。第二步, 故居学生自己所挑选的树叶, 分析它的造型, 发挥想象让学生想一下树叶都像什么形状, 和什么事物比较像。第三步, 依据学生的想象结果, 让学生去加工这些叶子, 通过事前准备的剪刀, 将树叶修建的更加形象, 在通过毛笔对树叶进行描画, 将叶子不足之处都画好, 最后将这些修剪好的树叶都贴到硬纸板上, 从而形成一幅美丽的画。第四步, 通过粘贴完的画, 让同学之间进行比对, 看看谁制作的更加形象, 更有创意, 将最好的几幅作品放到橱窗中展览, 向更多的学生展示。将这些展示完成后再组织学生回到课堂, 这时候同学们都会比较兴奋, 互相讨论叶子制作的像什么, 这样将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起来, 和以往沉闷的课堂相比, 更充满了活力, 学生的上课形态也不会受到控制, 相互讨论、思考, 这样不光完成了教学内容, 也通过本节活动课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力, 也让学生更加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创设问题情景, 从探究中解决问题

一个人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 差不多都是要经过后天培养而形成的, 有浓厚的兴趣能够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欲望。比如在 《水饺制作》这节课中, 刚上课的时候教师就问大家, 过年的时候我们都会吃什么, 这时候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回答说吃饺子, 然后紧接着饺子好吃吗, 你们都会包饺子吗, 这时候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有的学生说会包, 有的学生说不会包, 学生也都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那些会包饺子的学生都有一种想包饺子的跃跃欲试架势, 而那些不会包饺子的学生也都有想伸手试一试的举动, 由此可见学生们对包饺子这个话题产生了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趣, 让他他们尝试着去包几个饺子, 这时候所有的学生就都投入到实践操作中, 这样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一旦被激发出来, 学生们将一直会情绪高昂。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讲解和示范, 这时候就会有学生提出饺子的馅容易往出漏, 饺子皮之间不相互粘合等问题, 教师要根据这些问题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去联想, 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发生, 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样学生通过不断的实验得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并找到解决对策。然后再让学生依据找到的问题原因, 重新尝试包饺子, 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时再包出的饺子就比较完美了, 学生也从其中获得了乐趣, 并收获到一定的知识,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感觉。

四、结束语

总之,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面临的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 探究学习将成为新形式下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我们应该更新观念, 加强学习, 深入研究, 总结出更多有关探究性学习的经验, 使学生学有所用, 学成而归。综合实践活动课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让同学们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也开拓了他们的创新思路, 涌现一批优秀的学生。

摘要:中学生现在面对的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 加上他们正值青春期, 躁动不按的内心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能使中学生的压力有效的平衡过来, 使其能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活动能力。本文分析了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教学环节。

关键词: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参考文献

[1]宋宏.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刍议.魅力中国, 2010 (4) .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篇5

张洪峰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6

“有效教学”,这一概念的出现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我认为的有效教学是指在进一步激发学科兴趣和探究愿望的同时使目标达成,使学生个性得到和谐发展。所谓“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那么如何在凸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特质的基础上使教学获得更大的效益,这就充分体现了策略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

策略一、在学科整合中充盈数学味

张奠宙曾在《当心去“数学化”》一文中说,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的优劣自然是以学生是否学好数学为依据。然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像《美妙的杯琴》《美丽的花边》《奇妙的剪纸》《图案的欣赏和设计》等这类与艺术学科相整合的内容,在实际中往往上成用数学教材在进行美术教学或音乐教学的课,突出表现在:欣赏味过度,只有感官冲击,没有概括提炼;活动味过度,只有活动操作,没有回顾思索与拓展;文化味过度,只有数学外的文化形式呈现,没有挖掘数学内在的文化因素……那么什么是数学味,怎样在具有美感的综合实践课堂里充盈数学味?

(一)用数学的眼光鉴赏文本之美。

三数(下)《美丽的花边》教材呈现的是两条花边。花边的美丽,来自于它鲜艳的色彩,圆润的曲线,清晰的构图。然而,这样的美丽不应该是数学课品评的要点。我们要鉴赏的,是剔除简单表象之下的数学美,应是它的简洁流畅之美,是它的动态的平移之美和创生之美。为此,我以“数学美”为核心通过三步设计完成整个鉴赏过程:首先,初步观察,整体感受花边外部共同特征。其次,深入观察,以给花边加上方格的辅助形式清晰地感知图案平移的格数与方向。然后,多向观察,动态多向演示引发联想,拓展思维。

(二)用数学的思维感悟平移魅力。

继续研究花边里的学问,这个学问是以平移为知识基点的。那么,平移与花边之间是否还有更值得我们发挥和探讨的空间呢?我认为肯定有。

(二)用数学的精神激发创作灵感。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理解为用综合的知识、综合的能力恰当地运用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诚然,这里的综合知识与综合能力既有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参与,更有数学精神的支撑。为此孩子们经构思并在笔端流露的花边或是单个图案平移而成、或是多个图案组合后平移而成的。运用中或是勾勒平面边框,或是嵌入饰品点缀……数学的精神,为孩子的创作灵感注入不竭动力。这里面的创造灵感一方面体现为从日常的图案、图形或者其他表象中总结发展数学的美感,另一方面也学会用数学的思路和方法,去改变提升生活中的品味。

策略二、在主题交流中有合作场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安排主题交流,那么如何提高主题交流的质量,自然就想到合作。然而,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方式其合作指数也就不同。事实证明,有些合作,如果我们没有关注“合作场”,没有能控制“合作场”,场源作用没有发挥好,其效果就不会理想。

有效合作场的场效应我认为可以表现为“情”、“趣”、“理”这几方面。

(一)于合作互赖中萌发合作“情”。

合作互赖,是合作的前提。我把它的表现形式概括为资料分享、经验互补和活动鼓励这几点。

资料分享,让学生通过合作从中获取直接福利。五数(下)的《数字与信息》,老师从生活中常见的特殊电话号码入手,引导学生对自己所了解或调查到的信息充分开展交流,使得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交互分享信息,从而进一步了解了数字编码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活动鼓励,让孩子在合作中享受一份隐性福利。合作需要信任和支持,每个孩子在团体合作中因内容、时间段或学力的差异,会有消极、懈怠、羞怯等的表现,那么,团队孩子之间真诚的帮扶,老师及时的鼓励,都会激发孩子的团体活动意识和团队荣誉感。

(二)于合作情境中品味合作“趣”。

趣,既有感官认识,更有内在意志的激发。合作中情境的创设,就像是为数学情趣提供的一份催化剂,它能让孩子沉浸其中并意味隽永。

另外,以上例子中所谈的合作“情”、合作“趣”,其实与合作“理”是密不可分的,这个“理”既是我们追求的数学素养,离开了数学素养再有趣的教学都不能说是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个“理”又是我们的合作评价,离开了目标引领的合作是无以留存的。

策略三、在实践操作中蕴存问题探究性

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诚然,教材中综合实践版块设置的意义就显而易见。然而,真正的操作要与表象的“活”、表面的“动”区分开来。个人认为做好操作之下的问题探究不乏值得我们思索和尝试。

(三)活动中思索,思索中活动。

在探究“复杂条件下可能性大小与游戏胜负的关系”时,学生玩了掷骰子走棋游戏,这个游戏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其结果的输赢带有很好的隐蔽性,因为从每种颜色棋走棋的单方面来看,似乎都有“优势”,所以孩子们在估计时自然而然地会交流出结果不一的情况。然而,最终实验结果却“一边倒”地都是红棋赢了,这样的结果引发孩子学习的兴奋点,促发孩子对“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深入思考。思考的结果是修改游戏规则,然后再根据新的游戏规则继续游戏。可以说孩子们每一次的设计,都是他们的构想蓝图,对这样的构想我们应珍惜和呵护,所以课堂上不妨让孩子们对构想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收获成功,并对学习永远饱有一份探究的热情。

综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效教学,其中内在的意蕴打个比喻就像是个体与家族的关系。“综合实践”,这是他的家族特质,所以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就要考虑家族本质的东西,即他的“学科性”,他的“数学味”。同时,家族的长远发展需要个体的优质“有效”来促进,如何让这些本质的东西体现得更适切、更有效,这里有更多的课堂教学策略需要我们继续不断地去思考、去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篇7

为此, 笔者在计算机专业的某班级开展了一次“鸿门宴”项目化学习活动探索。整个学习活动历时约5个星期, 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撰写小论文和制作网页及幻灯片, 课内时间为5课时, 1课时用于课文学习, 1课时用于选题, 2课时用于阶段性成果的展示, 1课时用于总结。确立的课题为:“‘鸿门宴’综合实践活动”。明确活动目标为: (1) 有意识地关注语文学科背景下的专业项目制作。 (2) 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应用、创新能力。 (3) 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 学会交流, 体验分享与合作的喜悦, 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以下是这次项目化综合实践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介绍以及活动总结。

活动过程

一是进行思想动员。二是分组, 确定小组负责人, 明确分工与合作。分组的原则是:兴趣相近, 特长互补, 有专人负责组织协调。三是选题和立题。选题的思路是:安排学生之间开展选题交流, 让学生个人分析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鼓励学生自主决定可以参与的研究性学习课题;针对课文中的某一问题或相关人物、事件进行探讨;注意联系课外材料结合社会现实来思考。推荐的论文选题有: (1) 古人、今人眼里的西楚霸王。 (2) 刘邦善于用人吗? (3) 从范增的最终结局看项羽的人才政策。 (4) 谈项伯的为臣不忠, 为小义而背大节。 (5) 谈谈《鸿门宴》中的人物描写。 (6) 我心目中的项羽。推荐的项目制作选题有: (1) 就《鸿门宴》的故事内容制作一个幻灯片。 (2) 制作一个网页。 (3) 制作关于三国故事的Flash动画。四是收集整理资料, 提炼主题。教师的方法指导包括列举资料类型、交流收集资料的方法、结合选题筛选信息。五是撰写论文, 制作网页、幻灯片或游戏故事编程。论文形式是小论文。论文要求:论点明确, 论据充分, 论证合乎逻辑。项目制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及能力水平来制作。六是展示阶段性成果, 互相交流和学习, 共同提高。展示内容包括小组的分工合作情况, 资料交流, 论文主要观点, 项目制作成果, 以及经验总结。七是修改提高、结题。八是总结评价。

活动成果

7个学生小组分别撰写了四篇小论文、一个游戏故事介绍、多段感想等。此外, 每组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制作了网页或幻灯片来展示自己所查找的资料和本组撰写的小论文。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 尝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各组的具体成果如下。

“奇迹”组:小论文一篇———《我心目中的项羽》;幻灯片内容———楚汉相争, 包括主页、前言、项羽介绍、刘邦介绍、小组论文、小组成员、小组观点。

“创新”组:小论文一篇———《论项羽的性格》;网页一个, 主题“鸿门宴”;幻灯片内容———我心目中的项羽: (1) 你们了解项羽的性格有多少? (2) 项羽为什么可以自称“霸王”? (3) 项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4) 项羽最后为什么在乌江自杀? (5) 是什么原因导致项羽走上绝路的? (6) 项羽传奇的一生使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超级旋风”组:幻灯片内容———由《鸿门宴》看刘邦和项羽、刘邦VS项羽、刘邦的性格、项羽的性格悲剧、古诗欣赏、对项羽的评价、感想。

“四叶草”组:小论文一篇———《议项羽》;幻灯片内容———楚汉相争: (1) 楚汉相争之双方人物大比拼; (2) 楚汉相争之项羽、刘邦的崛起。

“游戏”组:撰写游戏剧情———西楚霸王项羽传;幻灯片内容———《西楚霸王》, 内容包括项羽传、我们的首个游戏、游戏介绍、游戏背景、人物介绍、武功招式、任务与组队、物品、道具一览、界面、操作说明、开发中的难题、幕后功臣等。

“七人”组:小论文一篇———《我心目中的项羽》;网页两个, 主题“西楚霸王”。

“必胜”组:网页一个, 主题“西楚霸王”, 内容包括项羽传、项梁拉起子弟兵、破釜沉舟、鸿门宴、楚汉之争、评论区 (包括《西楚霸王缘何灭亡》、《高祖论》、《项羽本纪赞》、古诗欣赏及本组评论三段) 、制作人员。

活动总结

(一) 采用问卷形式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问卷题为“‘鸿门宴’综合实践活动个人小结”。内容包括: (1) 我是____组成员, 本组选择的探究主题是______。在实施分工合作的过程中, 我负责______。 (2) 在学习活动中你遇到了哪些难题?你是如何克服的?还有哪些难题没有解决?你所负责的工作完成情况如何? (3) 你在本次项目化学习活动中获得了哪些新的体验?收获了什么? (4) 你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吗?为什么? (5) 你的名字:______。

(二) 分析总结

结合学生个人小结, 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次活动进行分析总结。

从选题和分工看学生的知识接受、迁移水平和兴趣所在: (1) 推荐选题。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之初, 笔者从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能力层面给学生推荐了6个论文选题, 3个项目制作选题, 即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就《鸿门宴》的故事内容制作幻灯片、网页、Flash动画等。 (2) 学生选题。在活动中学生共分为7组, 其中一组学生打破推荐选题的范围, 决定以项羽的故事来制作一个游戏, 为此他们写了游戏的故事情节和游戏说明。另外6组学生的选题都是“我心目中的项羽”或“西楚霸王的悲剧性格”, 都围绕这两个选题制作网页或幻灯片, 没有选择制作Flash的。 (3) 选题情况分析。从选题情况来看, 学生的兴趣和接受水平更多地停留在感性层面上, 还没达到理性分析或是探究文学作品所隐含的深层次文化底蕴上。从分工的情况来看, 大多数男学生乐于选择做项目制作的技术人员, 而大多数女学生则负责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论文的撰写。可见, 男学生的兴趣更多的在电脑方面, 但为了更好地完成项目制作, 这些学生必须阅读其他组员所搜集的资料, 选取适合项目主题的资料。这样, 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专业技能都得到了提高。

学生普遍遇到的难题及攻克难题的情况现用学生原话, 从五个方面概括学生普遍遇到的难题及攻克难题的情况: (1) 学会如何选题并突出重点。“不知道选择哪个题目, 在大家三思后, 一致选择‘我心目中的项羽’这个题目”, “做幻灯片时, 不知如何才能突出重点, 通过反复思考才比较明晰了”。 (2) 学会收集、整理资料。“一开始不知道在哪里找资料, 后来通过请教老师和同学, 终于在图书馆和网上找到资料”, “资料少, 图片与声音资料难找, 我是通过上网查找相关文字资料的, 图片和声音是通过借同学的光碟”, “不知如何入手制作, 要考虑很多因素, 例如整体构思、选材等”, “资料繁多, 要逐个浏览, 而且很多是古文, 辛苦辛苦!” (3) 学会合作与相处。“意见不统一”, 为此“多次商量”、“相互忍让”, 经过“安排分工”, 最后终于能够让学习活动“进行得有条不紊”。 (4) 调动兴趣、主动学习。“还没正式学过网页制作, 对网页制作的知识了解不够多, 所以四处找人教我,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终于基本上解决了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学生的体验和收获现根据学生原话, 分类总结。 (1) “博览丛书, 收益良多”, “体验到如何通过努力来获得知识”———收获知识。 (2) “通过这次学习我体会到跟别人合作需要团队精神”———体验合作。 (3) “体验到活动的快乐并有一种创新的感觉”, “收获自由学习的乐趣”, “使用新的东西之前就要先学习”, “多人学习的乐趣很多,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感悟到学习的乐趣。 (4) “学会了制作网页”, “对PowerPoint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专业技能得到提高。由此可见,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了。

学生对这种活动学习方式的接受程度在参加活动的49名学生中, 有45名学生表示“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有3名学生觉得“一般”, 有1名学生表示“不喜欢”。可见, 这种契合学生专业特点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受到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欢迎。

这种项目化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也开创了一种文化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相促进的学习方式。学生从活动中获得了成就感, 尝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当然活动也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如对学生的深入引导有待加强, 对学习成果评定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等。

摘要:根据对中职语文学科的定位思考及学生对语文学科接受程度的调查, 笔者尝试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方面,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另一方面, 进行专业技能实践, 使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专业技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魏书生.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 2000.

[2]曹明海.追问与发现——语文学习心理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8.

[3]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4]周可桢, 曹旅宁.研究性学习——理论.操作.范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探究 篇8

一、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现状分析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体现职教特色, 尽管这几年大家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1.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大都接受的是普高教育, 普通中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 来到职业学校后依然习惯使用这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去教学生。

同时, 在教育研究领域也缺少专门针对中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 使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没有理论依据可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另外,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想达到目的, 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 很多教师并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准备, 且当前中职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陈旧, 严重脱离了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2. 在教学内容方面。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依然拘泥于课本的内容, 照本宣科, 课本成了学生唯一的学习对象和教师的教学对象, 教师没有以学生的专业发展和社会生活体验为核心来整合教学内容, 造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3. 在教学模式方面。

在语文课堂上最多的还是“教师讲, 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 教师并没有主动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组织形式显得单一枯燥。中职学生大多喜动厌静, 教师一堂课全是讲解课文, 就算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全程没有参与和互动, 周而复始, 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会减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性、体验性、积极性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也就不能得到提高。

(二) 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1.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升不上初中, 或高中的毕业生, 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 很多学生连一些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都不能掌握, 这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带来严重障碍。

2.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 不善于表达, 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不高。

3. 中职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强, 许多学生目的明确, 重视专业技能课, 轻文化课, 排斥文化知识的学习, 不明白学校开设文化课的目的, 所以中职学生普遍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语文学习兴趣不高, 甚至有厌学心理。

二、如何开展中职学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那么, 如何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笔者认为,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增强综合性、实用性和趣味性。

(一) 增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综合性是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特征之一。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即听、说、读、写的能力,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笔者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

如写剧本表演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 授课对象是民航班学生, 目标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文字综合表达能力;学会如何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准确地表达情感,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团队合作及分工的精神;同时, 锻炼胆量, 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按照如下步骤开展:第一, 选材:学生自主从身边和社会上熟悉的故事中选材, 教师对选材进行指导, 确定剧本的题材。第二, 编写剧本:学生收集素材, 自由讨论, 确定主题思想, 讨论之后由学生完成剧本的编写。教师对剧本进行修改。第三, 分配工作, 一个剧本需要多个角色来完成, 大家推荐出总导演, 由导演负责人员分工, 教师在这个过程要做好引导工作, 使大家明白团结合作的力量。第四, 排戏:由学生自己组织排练, 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教师可以指导大家。在此过程中, 每一句台词的表达和每一个动作的表现, 都可以让大家体会语言和表演的艺术魅力。第五, 演出:经过反复的排练, 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整地呈现表演, 利用学校和社会各种演出的机会, 让学生参与演出, 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第六, 评价:演出完后, 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写剧本表演综合实践活动课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让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如组织、协调、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一定会对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 增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用性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教学内容要与社会生活、学生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相结合, 学生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培养自身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 能够学以致用, 真正为将来走上社会实现就业做好准备。为此,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应增强实用性。

中职语文教材“语文综合实践”这个章节里面的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 适用于所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 但是职业学校突出的是专业性, 学生是以专业学习组建班级的, 因此教材里面的教学内容就不具有独特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让内容服务于专业, 服务于学生。

笔者在给汽车美容与装饰专业的学生上“推销”这个综合实践活动课过程中, 根据汽车美容与装饰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对汽车知识比较熟悉, 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也会涉及汽车的销售或是汽车用品的销售工作, 因此教学课堂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第一, 以视频形式介绍世界销售第一人乔吉拉德的励志故事, 他以销售汽车而闻名, 现在仍然保持汽车销售纪录。汽车销售的故事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使学生深受鼓励。第二, 介绍汽车、汽车用品推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三, 以小组为单位, 设定多个销售场景, 学生自主选择, 共同讨论, 结合具体场景模拟汽车及汽车用品销售。第四, 互相评价, 总结推销的经验。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增强实用性, 让学生与社会近距离接触, 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能够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 尽快地适应社会, 也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的特点。

(三) 增强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针对中职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好动的特点, 应增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趣味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的基础知识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许多学生常常会写错字, 读错字, 到企业实习和就业连请假条都不会写。很多企业也对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出了质疑。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传授这些字、词、句等基础知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并没有达到把基础知识学好的目的。

笔者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 尝试引进“趣味语文”的概念, 让语文寄教于乐中。在“咬文嚼字”环节, 设计“趣味汉字”“趣味成语”和“趣味常识”三个主题, 重在加强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提前分好组, 每一个小组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 这样既体现公平性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在教学活动设计中, 以竞赛游戏的方式进行, 设计猜谜语、歇后语、惯用语、猜猜看等环节。在题目上也分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猜猜惯用语“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智多星) ”;把歇后语的后半部说出来“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 ;数字猜成语“12345609 (七零八落) , 333555 (三五成群) ”;成语对对子“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 、雪中送炭 (井上添花) ”;说出有舌字成语, 说的最多的胜利;成语填空;下列成语与哪个人物有关“卧薪尝胆 (勾践) ”“负荆请罪 (廉颇) ”;按意思说成语“最荒凉的地方 (不毛之地) ”“最反常的天气 (晴天霹雳) ”;在成语猜猜看中, 两个学生搭档配合, 一个学生比划, 一个学生猜;在“趣味常识”主题中, 用对联的形式猜名人。

通过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引入趣味语文,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明显提高, 从看到“趣味”二字, 学生就纷纷在猜想下面的内容是什么, 首先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内容的难易程度也切合学生的水平, 同时采用了现在学生愿意接受的竞赛游戏方式, 把枯燥的语文基础知识变成有趣的知识竞赛,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都有明显的提高, 从不愿学到愿意学、想学。可见,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增添趣味性的色彩, 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牛爱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和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14:12.

[2]杨尚婧.中职语文应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J].教育科研, 2009 (8) :41.

综合实践活动与高中语文教学 篇9

倘能将综合实践活动引入语文教学, 使综合实践活动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有效促进, 对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素质将会产生积极的意义。当然,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 所谓“有效促进”, 是指教师通过在语文教学过程引入综合实践活动, 用更丰富、更灵活、更活泼、更立体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内容, 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从而对其成长、进步和发展产生实实在在的主动性作用。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谈一谈综合实践活动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效促进的具体做法。

一.立足语文学科, 开发活动载体

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语文知识、阅读理解、表达沟通、情感体验、鉴赏评价、人文思想等方面均有发展, 这才是活生生的“人的教育”。这种多元的教育“期待”, 就使得在语文教学引入综合实践活动, 不断开发活动载体以强化语文教学的效用显得尤为必要。

在进行《雷雨》教学时, 我看到学生热情很高涨, 就利用自己负责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优势, 引导他们在班内成立了“一零话剧社”, 帮助他们协调时间场地进行话剧排演, 并且将其作为学校社团活动的典型, 在全校进行了公演, 学生的创造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让人惊叹。而他们自己早已经在“雷雨”的世界里经历了洗礼。此后, 他们成立的话剧社在元旦联欢和学校“艺术月”活动中都大显身手, 语文学习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这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在促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发展、情感体验升华以及班级精神形成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单一的语文教学无论如何也难以企及的,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持久长效的。

在教学春秋战国文言文时开展辩论赛活动, 现代诗歌教学时开展朗诵活动, 小说教学开展校园DV剧评选等活动等, 都是立足语文学科, 来开发活动载体强化综合实践活动对语文教学的有效促进。

二.用足特色资源, 丰富活动形式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 因此, 发掘地方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人文教育资源, 用以丰富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教学《勾践灭吴》时, 我利用高淳属古吴地的特点, 引入高淳的固城伍子胥塑像和胥河的历史,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性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其主动探究的意识, 在这种背景下的《勾践灭吴》教学, 教师便不像以往教学文言文时那么吃力, 因为学生被兴趣指挥着早热情万丈地熟读了课文,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图书馆找资料对整个吴越的历史作了详细了解。

三.拓展学习阵地, 深化活动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促进, 还表现在课外学习阵地的大力拓展。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语文学习与其自身生活、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做到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教师要善于从课本中挖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因素, 突破教学空间, 拓宽教学范围,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实践活动。

如教学高二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阅读》“文字绘出的图画”单元,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大型步行体验活动———“环母亲湖 (高淳固城湖) 千人步行活动”, 通过步行观赏、环境保护、深度体验等实践活动把人与自然的“对话”生动地在体验教育之中得以强化, 他们的团队意识、环保意识、人文情感都获得了提升。

另外, 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期, 开展一系列深入社会、走进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 都是对语文教学阵地的拓展延伸, 也必然会有效促进语文教学的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篇10

一、明确主题目标, 课前充分准备, 精心编排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 每册各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诸如“漫游语文世界”“到民间采风去”“雨的诉说”等。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上组织、课后拓展延伸都要围绕这一中心主题开展, 不得偏离。

说到课前准备得充分, 编排得精心, 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先说教师这一方面, 像这一类课型, 包容的信息量多, 搜集起来费力耗时, 所以教师要向学生提前布置, 早作安排, 给予学生一周的时间为宜。其次, 教师自己也应提前搜集材料, 精心编写教案, 细化每一个课堂预设。再说学生方面, 先要围绕中心话题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 (一般都有几个活动项目供学生选择) , 然后与同选一个项目的几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推荐一个小组长, 以便搜集时分工明确, 高效运作;各方面的信息采集到齐后, 还需要分类整理;最后定好中心发言人, 写好发言稿, 届时在班上讨论交流。

二、搭建宽松民主的交际平台, 给所有学生尽情展示的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个大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可以一睹语文知识、技能大荟萃的风采。这个时候, 讲台再也不是教师的专利, 相反, 教师应让位给学生, 让他们成为主角, 教师此时只要扮演好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就可以了。

为了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都能拥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教师应组织学生先分组交流, 然后再进行组代表的班级展示。

三、营造浓郁的活动氛围, 创设踊跃表现的交流情境

一场好戏得一个美丽的布景来衬托, 一场精彩的演讲必需有一种浓郁的氛围来渲染。所以每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师都应设计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舞台情境, 这样便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鼓动他们踊跃表现的激情。

如:在“我爱我家”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 为了体现妈妈对女儿的百般疼爱, 女儿对母亲的无限感激, 我班学生准备了一个妈妈雨天为女儿送伞的情境表演剧。剧中, 风轻雨斜, 柳条飘飞, 一对母女在雨中共一把伞, 却一直在相互谦让着, 都生怕雨点儿打湿了对方。雨天的环境给人的印象是凉飕飕、湿漉漉的, 但所有在场的师生观看本剧后的感觉却是无比的温馨与感动。

如:教学“寻觅春天的足迹”时, 我直接把学生拉进了大自然这一大情境, 在温暖的阳光中, 扑鼻的是醉人的花香, 抢眼的是缤纷的色彩, 悦耳的是清脆的鸟鸣。于是, 我们在这语文大课堂里兴致勃勃地开展了“寻春、摄春、颂春、绘春”的一系列活动, 同学们的绘画、摄影、袖珍手抄作品镌刻在我心中, 令我常忆常新, 回味无穷。

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注意多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语文无处不在, 生活无处不有语文。因此, 在设计每一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教师学生都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优势来为语文所用, 尽量调动视、听、嗅、触等感官一齐参与, 以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

如:教学“雨的诉说”时, 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充满动感的“凭窗听雨图”导入;在教学“青春随想”时, 我播放了激情燃烧的青春旋律作背景音乐;在教学“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时, 我和学生一起上网查阅了一战、二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的历史资料;在教学“莲文化的魅力”时, 我引领学生搜集了有关莲的生长、培植、管理等诸方面的信息……数英政, 史地生, 音体美, 都荟萃到了语文这一大课堂里,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五、以鼓励为主, 树立榜样, 彰显精彩的细节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很多时候, 都需要学生独立粉墨登场, 或演或唱, 或画或说,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难题, 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 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能说会道, 吹、拉、弹、唱样样精通, 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树立成功的典范, 让榜样的力量去帮扶、启发其他的同学。当然, 教师不能停留在几个优生的展示上, 更多的时间与机会, 要面向全体学生, 并且要在怯场学生过场时多予以肯定, 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的自信, 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六、点评导向, 旨在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 端正学生的实践态度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 中肯、适度的评价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的正确导向。一般来说, 每堂活动课, 教师都要安排三级评价:一是学生活动后的自评, 二是学生间活动的互评, 三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点评。评价时, 不能只重视活动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过程。其次是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问题的认识水平, 运用语言的水平和表演的技巧。当然也要注意评价活动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修养, 是否文明, 是否谦虚, 是否彬彬有礼等。

此外, 可以把作文讲评与活动评价适当地联系起来。比如, 在活动过程中搜集材料, 勤于思考, 讨论中积极发言, 写起作文来也就容易做到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 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应根据各校的地域、学情等实际情况, 进行必要的删改, 不一定要按教材上给定的题目, 课课必上, 不得更改。

如:上到“黄河, 母亲河”这一课时, 我便把主题“黄河, 母亲河”改作了“梅江河, 母亲河” (学生的家乡所在的江河) 来组织探究活动, 效果很好。

总之, 上好“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 不断增长学生的才干, 任重而道远, 还需同行们一齐努力。

(江西省宁都县第三中学)

摘要: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内容涉及学习交流、推广普通话、采访、写公益广告、设计栏目、提倡建议等, 覆盖面广,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能够增长学生才干。

上一篇: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下一篇:毕业班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