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酶制剂

2024-07-24

生物酶制剂(精选十篇)

生物酶制剂 篇1

正昌成套工程有限公司为满足国内预混料生产客户的需求, 在国内现有预混料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 参考国际先进预混料生产企业生产工艺, 专门研制开发了预混料生产专业设备及专门工艺, 使正昌预混料工程工艺更上一层楼, 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 由正昌承建的正昌饲料科技, 太仓温氏等预混料工程已相继完工, 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

1 精确配料无残留

1.1 高精度微量组分配料系统, 保证各种微量元素的配料、计量精确, 可添加各种微量元素、药物, 提高动物的防病、抗病能力;

1.2 载体采用专用的配料仓, 严格防止配料过程的交叉污染;

1.3 配料之后采用正压气力输送, 摒弃传统的机械输送方式, 减少残留, 拒绝交叉污染, 达到清洁、卫生、安全的输送效果。

2 混合均匀度高, 残留率低

2.1 选用正昌先进的双轴高效不锈钢混合机, 可按科学配比添加各种载体、氨基酸类、维生素类、矿物元素类等物质, 混合速度快、均匀度高;

2.2 可配备独特的喷吹装置, 最低限度地减少物料残留;

2.3 对于专业的预混料生产企业, 混合机可采用一大一小的工艺配置, 根据预混料品种合理安排生产, 减少能耗浪费, 降低生产成本。

3 严格车间环境保护及防范措施

3.1合理有效的除尘系统, 所有进出料口均配备集中除尘脉冲, 减少粉尘污染, 将粉尘严格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

3.2规范化的消防安全措施, 有效地保障了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工人健康。

4 厂房楼层少节省投资

先进的工艺设计, 将配料系统设置在一楼, 整个生产线设计只需4层, 节省投资。

5 无交叉污染安全卫生

生物制剂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篇2

生效日期: 修订日期:

一、为规范全院疫苗等生物制剂的使用管理,保证预防接种工作安全实施,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与管理规范》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二、疫苗分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接种由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接种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二类疫苗实行自费、自愿、知情原则。

一、二类疫苗由盘龙区疾控中心负责采购与供应。我院不得向其他渠道获取一类疫苗或采购二类疫苗。

三、疾控中心出售的狂犬疫苗每一份都要有正式发票和《信誉卡》,卡上盖有骑缝章和全公章,接种医生有签名,持《信誉卡》可到市疾控中心免费进行抗体检测。

四、违反以上规定由医院给予相关人员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五、应加强对生物制品购销管理工作,专门成立生物制品管理部门,设立专门负责人,疫苗管理人员,会计人员,使生物制品管理走上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六、强化工作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依托免疫接种有效手段,控制、消除和消灭疫苗针对的疾病,提高免疫服务质量承担生物制品逐级采购供应、管理工作,每位药师均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明确岗位标准和职责,做好疫苗管理工作。认真地解答群众的咨询,确保疫苗接种质量,以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为目的,防止盲目使用和滥用。

七、严格执行卫生部《生物制品管理规定》、《预防用生物制品生产供应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预防保健科对预防用生物制品实施统一管理。根据免疫计划、接种人数、冷链贮存条件领、购疫苗。

八、由专人负责疫苗的管理,设立疫苗专用帐本,有领、发和使用登记;每月清点、统计上报生物制品用量、损耗量,做到帐物相符。

九、冷链设备、器材专物专用。疫苗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储存、运输,并有温度记录;BCG、DPT、DT和HBV在2℃至8℃贮存和运输,OPV和WV需在-20℃至8℃的条件下运输。

十、疫苗要按品名、批号分别存放,并按照效期长短、购药先后,有计划地使用,以减少疫苗的浪费。

十一、过期制品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统一销毁,并做记录。

十二、病人评估在给病人进行生物制剂注射前,首先要评估疾病种类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在我科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病人以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为主。为此,我院根据不同疾病种类对病人的病情、肢体及关节功能、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十三、其次,还要对病人注射的生物制剂种类、注射次数、既往反应等进行评估。但不同的药物对注射流程、护理重点的要求不同,它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也有所不同。

十四、此外,还要测量病人体温,询问病人近期有无感染征兆。对于有可疑感染征兆的病人,要与医生沟通。这点对于预防病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有重要作用。

十五、治疗风湿病的生物制剂主要是用动物和人血浆等制成的制品,它的生物活性功能很强,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活性。同时还具有药物储存条件严格、价格昂贵等特点,且不同的生物制剂具有不同标准操作规程。因此,为了保证药物活性,专职护士在拿到药物后第一时间内立即进行配药,配药后立即注射,整个配制和注射过程严格遵守各种生物制剂的标准操作规程。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的药物,全部使用输液调速装置。

十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是今年来风湿病学专业领域内关注的问题,各种生物制剂都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注射过程中要保证专人护理,整个注射过程由专职护士全程监控,确保能及时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同时,制订了各种应急预案,以保证出现急性输液反应等不良反应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十七、康复教育。注射结束后,专职护士还需对病人进行康复教育专职护士根据护理评估结果对病人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个性化康复训练。如肌力训练、关节功能锻炼、职业治疗等,及用药指导、复诊指导、日常生活和工作指导、锻炼指导和心理辅导。

十八、随访管理。康复教育过程结束后,专职护士将为病人开具运动处方和健康教育处方,和病人约定下次注射及健康教育时间。必要时,以电话、短信或电子邮件的形式提前预约,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生物酶制剂 篇3

关键词:复合微生物菌剂;纤维素酶制剂;牛粪;堆肥

中图分类号:Q939.9;S1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1—0362—04

牛粪主要用于生产有机肥和沼气,用牛粪堆肥处理后的有机肥在施入农田前需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杀灭其中的虫卵、病菌和草籽。牛粪属于冷性堆肥材料,所含纤维素量大,自然堆肥降解速度慢,并且不易起温,达不到我国堆肥无害化标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牛粪堆肥中加入发酵菌剂可以促进牛粪堆肥的腐熟进程,并能提高堆肥的质量。徐大勇等将外源腐熟菌剂用于牛粪堆肥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了腐熟菌剂的堆肥比自然堆肥进入高温期(>50℃)提前了11 d。赵明梅等认为加入发酵菌剂的堆肥,C/N下降速度比单独牛粪堆肥下降的速度快。刘佳等认为接种菌剂的牛粪堆肥中微生物数量变化趋势快于自然堆肥,接种微生物菌剂加快了微生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单一种类的微生物不如接种复合菌剂的堆肥效果好。隋文志等认为加入调理剂能促使堆肥快速升温,并且调理剂不同会影响堆肥的养分。然而,对于加入菌剂和纤维素酶的综合研究比较少。

本试验将自制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纤维素酶制剂添加到堆肥中,共4个试验组,分别为处理A(空白对照),处理B(接种0.5%菌剂),处理C(接种0.5%菌剂和0.03%纤维素酶),处理D(接种0.5%菌剂和0.05%纤维素酶),通过测定堆肥中物理、化学、生物各指标的变化,判断堆肥的处理效果。其中,接种0.5%菌剂在先前的研究中确定为最佳的菌剂添加量,本研究侧重于鉴定堆肥中菌剂和酶的最佳组合。研究发现,处理D(接种0.5%菌剂和0.05%纤维素酶)的堆肥效果最好。

1试验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堆肥材料为辽宁省本溪市木兰花牛场的脱水牛粪和稻壳。微生物菌剂为前期试验所制得的微生物菌剂。该菌剂是从腐熟牛粪与土壤中分离出的HN1(枯草芽孢杆菌)、HP2(地衣芽孢杆菌)、TG1(放线菌)、P3(枯草芽孢杆菌)共4株菌,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各菌种配合比例为TGl:P3:HP2:HN1=3:1:1:1,经前期试验得出加入0.5%菌剂时堆肥效果最好。纤维素酶制剂为市面上所购,经试验测得其纤维素酶活性为2.35万U/g。堆肥原料牛粪和稻壳成分见表1。

研究结果表明,堆肥时最初的C/N应为30~35,含水率在50%~60%。计算得出当牛粪与稻壳的质量比约为2:1时,可满足上述条件。

1.2堆肥设计

为研究复合微生物菌剂外加纤维素酶制剂在牛粪堆肥中应用效果,本试验设置的堆肥处理组如下:处理A,200 kg牛粪+100 kg稻壳粉,即空白组;处理B,200 kg牛粪+100 kg稻殼粉+0.5%(质量分数,下同)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c,200 kg牛粪+lOO kg稻殼粉+0.5%复合微生物菌剂+0.03%纤维素酶;处理D,200kg牛粪+100 kg稻壳粉+0.5%复合微生物菌剂+0.05%纤维素酶。堆制时,堆长、堆宽、堆高分别为100、100、80 em,顶部尽量平整。雨天在堆体上加盖塑料膜,以免雨水对堆肥的冲刷。

1.3采样及测定

1.3.1样品采集在堆制当日取样,并在开始堆肥后每2 d定时采样1次,采样方法采用多点采样法。将采回的样品48 h内测定。

1.3.2测定项目 测定的项目有物理、化学、生物指标3类,包括堆肥温度、含水率、pH值、C/N、氨态氮、纤维素酶活性、细菌数、种子发芽指数、大肠杆菌群数和蛔虫卵死亡率。

用乙醇温度计测定堆温和气温,测定温度分别在09:00和15:00进行。将堆体分上层(10~25 cm)、中层(30~45 cm)、下层(50~65cm)测温,每层选测3个温度值,将平均值作为该层的温度,将3层温度的平均值作为该堆体的温度,将当天测得的温度进行平均作为当天的温度。从堆肥开始到第1次升温,需每天测温,之后可隔1 d测1次,当堆体温度开始下降时,对堆体进行翻堆。

含水率、pH值、C/N、氨态氮测定参照国家农业标准NY 525—2011。纤维素酶活的测定参照文献[10],细菌数的测定参照文献[11],种子发芽指数的测定参照文献[12](所选择的种子为小白菜籽),大肠杆菌群数和蛔虫卵死亡率的测定参照文献[13]。

2结果与分析

2.1堆肥中温度的变化

堆肥温度是从表观上判定堆肥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图1可见,堆肥初期的升温速度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在堆肥1 d后温度分别升到了49.0、54.7、56.5、57.0℃。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温度在50℃以上维持天数及最高温度分别为:8 d(56.8℃)、9 d(57.7℃)、9 d(58.4℃)、9 d(60.1℃)。在堆肥10 d时,各处理温度都下降到50℃以下,3个处理组温度下降速度都明显快于空白组。此次堆肥在7月份进行,气温较高,由于牛粪经脱水再经过运输,所以堆肥的起始温度比环境高。本次试验在堆制3 d和6 d进行了翻堆,翻堆后温度又形成1个峰值。

nlc202309031610

可见,堆肥中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和纤维素酶制剂可提高温度峰值,且高温持续时间较长,其中,加入0.5%的复合微生物菌剂+0.05%纤维素酶的处理组升温快,最高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效果更好。

2.2堆肥中含水率变化

本次堆肥每个处理的初始含水率都在70%左右(图2),原因是在堆肥的前1 d降雨淋湿了堆料。各个处理随着堆肥的进行水分含量整体趋势是下降的,但堆制4 d水分含量突然增高,主要由于降雨从覆盖塑料膜缝隙进入了堆肥。4个对照组的含水率均在堆制4 d左右达到峰值(和温度峰值相对应)。在堆肥结束时,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的含水率分别下降了4.91、7.17、7.61、9.66百分点。虽然堆肥后的含水率依然比较大,但从含水率的减少量可知,处理B、处理C、处理D的效果要好于处理A,且处理D的处理效果最好。

2.3堆肥中pH值变化

堆肥中pH值变化为先降低再升高(图3),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在堆肥初期可利用的能源物质较多,微生物繁殖较快,其活动产生的有机酸使堆肥pH值下降,随着堆肥的进行,有机酸被分解,同时又有含氮有机物產生的氨,使堆肥的pH值升高。3个处理组的pH值在堆制6 d达到最低值,空白组比其他3个处理的pH值到达最低点的时间晚2 d。在堆肥结束时,堆肥的pH值大小排序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

2.4堆肥中C/N的变化

本次试验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的初始C/N值(图4)分别为34.84、32.22、32.34、34.23,堆肥结束时4组的最终C/N值为23.67、21.03、20.05、19.89,C/N值分別降低了11.17、11.19、12.29、14.34,由以上分析可知,处理D中C/N值的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处理C,在牛粪堆肥中加入微生物菌剂与纤维素酶共同作用更能促进堆肥的腐熟。

2.5堆肥中氨态氮变化

堆肥初期氨态氮含量下降,之后氨态氮变化趋于平稳(图5),氨态氮的降低标志着堆肥趋于腐熟。处理B、处理C、处理D在堆肥前2 d氨态氮含量迅速降低,在2 d后氨态氮含量趋于稳定,说明3个处理前期氨气挥发速度与硝化细菌硝化作用之和大于微生物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矿化作用,之后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与微生物矿化作用平衡,使堆肥中氨态氮保持稳定,处理A在堆制6 d进入稳定期,比后3个处理晚了4 d。

2.6堆肥中纤维素酶活性变化

本次试验在堆肥中加入纤维素酶,通过提高堆肥纤维素酶活性,促进牛粪中纤维素的降解。由图6可见,4个处理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都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最后减小的趋势。

处理A和处理B一直保持较低的纤维素酶活性,加入纤维素酶的堆肥酶活性的峰值要明显高。堆肥起始时,处理C、处理D的纤维素酶活性大于处理A和处理B,这是由于处理C、处理D中加入了纤维酶的原因;随着堆肥的进行,微生物快速繁殖,在堆制2 d纤维素酶活达到了峰值,此时4个处理的纤维素酶活性大小分别为1.254、1.587、2.954、3.345 U/g;到堆肥4~6 d出现了纤维素酶活性的极小值,可能是4~6 d出现的高温使嗜温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活性降低了,而嗜热微生物还未来得及大量繁殖;在堆制8 d时,处理c和处理D又一次出现峰值,而处理A和处理B在堆制10 d才出现峰值,这个阶段可能是由于嗜热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使纤维素酶活性升高;处理C、处理D和处理A、处理B分别在堆制8 d和堆制10 d之后纤维素酶活性开始降低,堆肥开始进入腐熟期;堆肥结束后,纤维素酶活性由小到大的排序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且堆肥结束后处理B、处理c、处理D的纤维素酶活性小于开始堆肥时的纤维素酶活性,而处理A的仍大于堆肥开始的纤维素酶活性,表明处理A没有完全腐熟。

从上述分析可以推知,在牛粪堆肥中加入纤维素酶制剂有助于堆肥中纤维素酶活的提高,从而加快牛粪腐熟。

2.7堆肥中细菌数变化

由图7可见,堆制4 d,细菌的数量达到了峰值,且处理c和处理D的峰值明显大于处理A和处理B,这可能是由于在堆肥中加入了纤维素酶,从而加快了牛粪中纤维素的分解,使堆肥前期的能量物质更加充分,因而细菌增殖速度加快;堆制4~6 d,细菌数目降低,可能是由于在4~6 d堆肥经历了高温期使细菌死亡或休眠的原因;堆制6~8 d又有1个增长期,是由于堆肥的温度下降,细菌开始繁殖,但峰值的高度远没有堆肥初期时大,主要是由于在堆肥的后期,营养物质的匮乏成为细菌增殖的制约因素;在堆制8 d以后细菌数量开始下降,主要是由于堆肥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消耗,细菌数也随之下降。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加入菌剂的堆肥中加入纤维素酶制剂,可以使细菌更快的繁殖,并且能够提高细菌的数量。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中细菌数目的最大值分别为78亿、223亿、432亿、467亿个/g,处理C和处理D的细菌数量明显大于处理A和处理B,且处理D细菌数量最大。

2.8种子发芽指数

试验用的牛粪是经过粪尿分离的,所以堆肥开始时,堆肥材料对种子已基本无毒害作用了。试验对种子发芽率和平均根长进行了跟踪测定(表2),进而得出堆肥初始和堆肥结束时的种子发芽指数(GI)。由表2和图8可知,堆肥期间小白菜种子发芽指数有了大幅的提升。堆肥结束后种子发芽指数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处理D>处理C>处理B>处理A,且处理D远远大于其他3个处理,说明加入纤维素酶可以显著提高堆肥的卫生质量。

2.9堆肥中大肠杆菌群数及蛔虫卵死亡率

由表3可知,4个处理的蛔虫死亡率都达到有机肥料标准(NY 525—2012),大肠杆菌群数发酵后明显少于发酵前,且处理B、处理C、处理D都小于100,达标。加入复合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降低大肠杆菌数,但是处理B、处理C、处理D的效果没有太大差别。处理D中纤维素酶对大肠杆菌数的降低并没有显著的优越性。可见,纤维素酶主要对堆肥的腐熟进程和质量有显著贡献,对于堆肥的卫生指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试验中的堆肥在加入微生物菌剂的基础上添加了纤维素酶,设置了4个处理,通过测定堆肥物理、化学、生物指标中各参数的变化来判断堆肥的效果。

堆肥的初始阶段,处理C、处理D升温速度要明显快于处理A、处理B;处理D出现的最高温度最高(60.1℃),高温持续时间最长(9 d),堆肥期间平均的高温为55.6℃;虽然堆肥期间受到雨水的影响,但各处理的含水率在堆肥结束时都有所下降,处理D下降的幅度最大;堆肥中C/N值下降,在堆肥结束时,处理D的C/N值小于20,达到腐熟标准,而其他3个组都大于20,未达到腐熟;处理C和处理D由于在堆肥前期加入了纤维素酶,峰值明显高于处理A和处理B,所以在菌剂堆肥的基础上加入纤维素酶,可以提高纤维素酶活性;加入纤维素酶的处理,其细菌增殖速度也较快,且最终达到的数量要高于单独用菌剂处理的堆肥;处理D的GI值最大;4个处理的卫生指标中,蛔虫卵死亡率都达到了农业行业标准,而处理A的大肠杆菌群数比其他3个处理要大,而且大于100个/g,超过了行业标准。

总体而言,处理C、处理D(即接种了微生物菌剂与纤维素酶的处理)效果要优于处理B(即只接种了微生物菌剂的处理);且处理D的效果好于处理C,即在堆肥中加入0.5%的菌剂和0.05%的纤维素酶制剂效果最好,能更显著地促进牛粪腐熟。

生物酶制剂配制猪禽饲料技术要点 篇4

1 应用酶制剂配制不同类型日粮

根据饲料所含特异性物质NSP的种类和含量变化,使用酶制剂配制不同类型猪禽日粮时遵循的原则是:

1.1 低黏度日粮

典型的日粮是玉米-豆粕日粮。宜选用由木聚糖酶、果胶酶、甘露寡糖酶为主要酶种的复合酶制剂。

1.2 低黏度杂粕日粮

包括玉米+大豆粕+菜籽粕+小麦麸日粮,玉米+大豆粕+菜籽粕+米糠日粮。选用由木聚糖酶、果胶酶、甘露寡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组成的复合酶。

1.3 高黏度日粮

以小麦-豆粕日粮为代表。宜选用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

1.4 高黏度杂粕日粮

常见的有小麦+玉米+大豆粕+菜籽粕日粮,小麦+菜籽粕+统糠日粮。适宜选用的主要酶种为木聚糖酶、甘露寡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植酸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

1.5 高纤维日粮

这类日粮有玉米+菜籽粕+米糠/麦麸,小麦+菜籽粕+米糠/统糠。宜选用纤维素酶、植酸酶,并辅以其它半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甘露寡糖酶构成的复合酶。

2 应用酶制剂配制低成本日粮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是养殖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利用复合酶制剂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消化率,可以降低日粮营养水平,配制低成本日粮。同时,利用单一酶制剂—植酸酶的潜在营养价值和间接经济效益,应用电子配方技术,配制低成本日粮。这类低成本日粮在保持猪禽生产性能无明显变化前提下,可以显著降低单位畜禽产品的饲料成本。

根据酶制剂活性含量和应用对象,商品复合酶制剂的添加量一般为500~1 000 g/t;活性为5 000单位/g(5 000 FTU/g)的商品植酸酶,因动物不同,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通常在60~120 g/t之间。

2.1 猪日粮

仔猪选用内源酶和外源酶结合的复合酶,CP可降低3%~5%;生长肥育猪主要选用外源性复合酶,CP降低3%~6%,DE降低50~90 kcal/kg。2.2肉禽日粮在肉鸡、肉鸭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ME可降75~110 kcal/kg,粗蛋白用量减少3%~5%。

2.3 蛋鸡日粮

使用复合酶制剂,蛋鸡饲粮ME可降2%~4%,粗蛋白用量减少3%~5%。

2.4 利用植酸酶的潜在营养价值

根据植酸酶的功能,将其从底物中释放出的相应营养素的数量,作为植酸酶含有的多种营养素的潜在营养价值。也就是在猪禽配方设计中把植酸酶视为一种饲料原料,它含有ME、CP、AA、总磷、钙等营养物质。利用植酸酶的潜在营养价值,从饲料配方中替代出等量的营养素(如配制等能量水平、等粗蛋白或氨基酸水平的日粮),获得低成本日粮。2.5利用植酸酶潜在营养价值和配方空间为发挥植酸酶最大经济效益,配制低成本日粮,设计配方同时应用植酸酶的潜在营养价值和配方空间。后者反映在饲料成本和动物生产性能两个方面,首先利用植酸酶创造的空间,在维持原有营养水平条件下对配方重新优化设计;然后纠正原有配方的缺陷,从饲料报酬或生产性能方面获得效益;最后是消除植酸对动物的危害。效益最大化必须借助计算机,应用配方优化设计软件来完成。

3 应用植酸酶配制低污染日粮

该技术通过利用植酸酶水解植物饲料中的植酸盐,释放无机磷,从而降低磷酸氢钙用量,进而减少猪禽排泄物中磷的排放量。

3.1 猪

以商品植酸酶活性成分含量5 000单位/g计算(下同),仔猪日粮中添加100 g/t植酸酶,可减少磷酸氢钙用量约6 kg/t,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100 g/t植酸酶,减少磷酸氢钙7.2 kg。

3.2 产蛋鸡、种鸡

日粮中添加60 g/t植酸酶,可减少磷酸氢钙用量8.7 kg/t。

3.3 肉鸡、肉鸭

肉鸡、肉鸭日粮中添加100 g/t植酸酶,可减少磷酸氢钙用量7.2 kg/t。

3.4 产蛋鸭、种鸭

产蛋鸭、种鸭日粮中添加80~100 g/t植酸酶,可减少磷酸氢钙用量9.4~12.5 kg/t。

4 应用酶制剂配制保健日粮

4.1 幼猪、雏禽

幼龄动物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各类消化酶分泌量通常不足,通过外加内源性酶补充和激活自身的内源酶,并辅以外源酶增强小动物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适宜选用复合酶制剂,内源酶通常包含淀粉酶和蛋白酶,外源酶主要是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可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和腹泻率。

仔猪在断奶前后均添加酶制剂可获得更好的生产成绩,添加量800~1 000 g/t。雏禽添加量1 000~1 200 g/t。

4.2 应激状态猪禽

对处于冷、热应激状态和防疫注射后的猪、禽,精神状态和消化功能通常较差,日粮中添加内源酶和外源酶组成的复合酶制剂,有利于减轻症状和机体恢复。

猪禽酶制剂的添加量在常规建议用量基础上增加20%~30%。

5 不同剂型和不同制粒温度下酶制剂的使用

5.1 产品剂型

仔猪、生长育肥猪、肉鸡、肉鸭一般采食颗粒饲料,宜使用脂肪-矿物盐包被型或低温挤压成型保护的酶制剂;蛋鸡饲料通常为粉状,可采用粉末型酶制剂。

5.2 制粒温度

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必须维持其三级空间结构,而高温对此影响极大。因此,应尽量避免高温制粒。

当通过制粒机环模出口处的饲料颗粒温度超过80℃时,使用经过保护的颗粒状酶制剂,并视温度造成的酶活损失程度,增加10%~20%的安全裕量;当通过制粒机环模出口处的饲料颗粒温度超过82℃时,宜采用压粒后喷涂加酶技术,以消除环模挤压影响,将高温对酶的破坏降至最低。

6 应用植酸酶配制饲料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6.1 使用潜在营养价值

a.将植酸酶作为有营养成分的原料输入基础数据库

b.按照动物种类分别输入植酸酶的潜在营养价值

c.限定植酸酶的用量

d.经典配方保持总磷水平不变,非成熟配方先确定总磷需要量。

e.以总磷需要量为第一指标,有效磷为参考。

f.切忌使用填充物浪费植酸酶替代无机磷创造出来的配方空间

g.植酸磷的潜在营养价值具有明显的植酸酶来源特征

6.2 配制猪饲料

6.2.1 全价饲料

a.体重大于50 kg的猪,保持总磷0.3%~0.32%,可以全部替代,不足部分由无机磷补。

b.猪体重大于80 kg时,每吨饲料使用60 g植酸酶(5 000FTU/g,下同)。

c.磷酸氢钙(Tp=16.5%)替代量小于6kg,添加植酸酶80g/t。

d.麦类或含有麦类副产物的日粮,植酸酶添加量60~80g/t。

e.使用麦类或麦类副产物/杂粕日粮,猪体重大于80 kg时,每吨饲料添加50~60 g植酸酶可以全部替代磷酸氢钙;体重大于60 kg时,可用60~80 g植酸酶全部替代磷酸氢钙。此种情况不适用于种猪。

f.总钙在原有基础上降低0.1%,因替代无机磷引起的差额部分由石粉或贝粉补足。不要使用石粉作填充物,以免钙磷比例过高造成危害。

g.由使用磷酸氢钙的日粮转用植酸酶日粮无需适应期,但是由植酸酶日粮转用磷酸氢钙日粮则大约需要一周的适应期。

h.炎热季节(>30℃)使用植酸酶必须注意饲料的含水量,储存期限不宜超过2个月,否则应适当提高添加量。

6.2.2 预混料和浓缩料

a.使用有保护工艺的高常温稳定性植酸酶

b.替代相当于同等条件下猪全价饲料中无机磷替代量的70%

c.专用预混料可以全部替代无机磷

d.总钙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2.5%(4%预混料为例)。约折合65 kg石粉,可以全部使用石粉填补因替代无机磷而出现的剩余空间,以降低预混料成本,但是必须在建议配方中将钙的用量予以扣除。

e.米糠、麸皮、棉粕和菜籽粕是优良的可选填充原料。

f.在浓缩料和预混料中使用植酸酶,不能简单地按照添加系数加倍,必须根据不同添加量的产品增加安全系数。浓缩料比例、含水量、储存期限是影响系数的最重要因素。

g.炎热季节(>30℃)使用植酸酶必须注意预混料的含水量,储存期限不宜超过3个月。否则应再提高安全量。

生物酶制剂 篇5

微生物制剂对水产品免疫能力影响的研究

通过施用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剂,研究了解水产品血清溶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投喂微生物制剂后7-8天,实验组水产品溶菌酶的.活性显著差异于投喂制剂前及对照组,在停止施用微生物制剂后21天,血清溶菌酶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即无显著差异.

作 者:王开进  作者单位: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24002 刊 名:农业与技术 英文刊名:AGRICULTUR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4 24(5) 分类号:F762.6 关键词:微生物制剂   溶菌酶活性   水产品  

生物酶制剂 篇6

摘要:在播种期相同的前提下,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较对照抽穗期延后2天,成熟期延后1天。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纹枯病、褐变病和鞘腐病的病情指数分别较对照的低0.32%、0.05和0.23%。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株高和穗长较对照分别多7.3厘米和1.1厘米,但平方米有效穗较对照少80个,在着粒数和结实率方面,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较对照分别高36.5粒和1.4%。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的千粒重较对照高0.29克,实脱产量方面,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较对照的处理高10.95公斤/亩。

关键词:生物制剂;寒地水稻;产量

中图分类号: X70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4.034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材料

尿素、三料、氯化钾、“生物多抗1号”。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小区设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兴凯湖分公司科技园区,地理位置:东经132°47′48.25″~132°47′59.72″,北纬45°15′16.60″~45°15′26.96″,土壤为沼泽草甸土,地势平坦,供试土壤肥力状况为:有机质含量5.71毫克/千克,速效氮240毫克/千克,速效钾235毫克/千克,速效磷62.7毫克/千克,pH值6.27。试验区前茬为水稻,秋翻,春整地。取小兴凯湖水自流灌溉,排水至松阿察河。2014年无霜期159天,≥10℃活动积温为2769.8℃。

1.3 试验设计

采用大区示范,设2个处理,面积10亩。

处理1:当地常规种植方法+常规病虫害防治化学药剂(不用土壤微生物菌剂和叶面微生物菌剂);

处理2:当地常规种植方法+常规病虫害防治化学药剂与“生物多抗1号”混配后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时间以孕穗破口期和齐穗期各1次为宜(共喷施两次),用量和方法同上(“生物多抗1号”用量33克/亩,对水450倍)。

1.4 栽培管理

种子处理统一浸种催芽,4月10日育秧播种,插秧时期3.5秧龄,插秧规格30×12厘米。本田管理按三化一管要求进行田间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物候期的调查(见表1)

表1不同处理生育期的调查(月.日)

在播种期相同的前提下,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较对照抽穗期延后2天,成熟期延后1天。

2.2 不同处理发病图(详见图1)

图1 作物发病对比图

通过图1可以看出:鞘腐病发病情况较轻,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纹枯病、褐变病和鞘腐病的病情指数分别较对照的低0.32%、0.05和0.23%。

2.3水稻虫害防效分析(见表2)

表2水稻虫害对照表

本年度对照和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潜叶蝇、负泥虫、螟虫和稻飞虱的虫口密度都为0,没有发生,无法分析施用生物多抗一号对虫害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室内考种调查(见表3)

表3不同处理室内考种对照表

注:产量按14%标水折算。

通过表3可以看出: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株高和穗长较对照分别多7.3厘米和1.1厘米,但平方米有效穗较对照少80个,在着粒数和结实率方面,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较对照分别高36.5粒和1.4%。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的千粒重较对照高0.29克,实脱产量方面,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较对照的处理高10.95公斤/亩。

2.5 效益分析表(见表4)

表4效益分析表(单位:公斤/亩,元/亩)

注:产值按2.9元/公斤折算。

3 结论

在播种期相同的前提下,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较对照抽穗期延后2天,成熟期延后1天。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纹枯病、褐变病和鞘腐病的病情指数分别较对照的低0.32%、0.05和0.23%。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株高和穗长较对照分别多7.3厘米和1.1厘米,但平方米有效穗较对照少80个,在着粒数和结实率方面,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较对照分别高36.5粒和1.4%。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的千粒重较对照高0.29克,实脱产量方面,施用生物多抗1号的处理较对照的处理高10.95公斤/亩。

旺发生物微生态制剂专家 篇7

益优健 (母猪专用、仔猪专用、育肥猪专用系列产品)

优菌素 (肉鸡专用、蛋鸡专用系列产品)

生物有机肥发酵剂EM菌剂

单一菌粉:枯草芽孢杆菌, 纳豆芽孢杆菌, 硝化细菌, 地衣芽孢杆菌, 植物乳杆菌, 光合细菌, 乳酸菌, 肥水菌, 底改活菌

总部地址:河北省沧州市解放西路颐和国际商务中心A座1区807-812

0317-2188466 2128466传真:0317-2188466

生物酶制剂 篇8

1.蛋壳粉

将洗净的蛋壳除去蛋壳膜(或用机械作用利用两者密度差将其除去),再经脱水、干燥、微粉碎、灭菌而制成。产品呈白色细粉,粒度以10μm为主,不含超过20μm的颗粒,舌感细腻,无气味。含有蛋白质约2%,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镁等矿物质。动物吸收实验表明,化学合成碳酸钙吸收为14%,过5目筛蛋壳粉吸收为21%,10μm的蛋壳粉吸收为35%。

2.生物碳酸钙

利用扇贝、牡蛎贝壳、珍珠层及动物骨等为原料,经清洗、杀菌、干燥,用高压喷气气流或超微粉碎等制成。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因原料的不同,还含有其他成分。

适用于补钙,增加骨密度,预防与改善骨质疏松。

3.骨骼钙

将畜骨除去结缔组织,清洗干净,粗粉碎后,在高温及压力下蒸煮、除油、冷冻粉碎、干燥、杀菌,再超微粉碎而制成。为未煅烧骨粉。

由多种磷酸钙配合物所组成,亦含一定量的磷酸镁、氟化钙、氯化钙、氧化铁等。无机成分约占固形物的20%左右。

4.乳清钙

以酸乳清为原料,经超滤膜过滤浓缩后,将过滤液加热至95℃,中和得胶体状沉淀钙,再经超滤或离心分离,除去乳清蛋白质,水洗、灭菌、喷雾干燥制成。因来自牛乳的钙,亦可称乳钙。呈乳白色易流动粉末,有奶香,是所有天然钙中风味最好的。在pH3.8以下时全部溶解,因含蛋白质略有白色混浊。

乳清钙的成分因加工方法不同而有差别。

5.酪蛋白磷酸肽

又称酪蛋白钙肽(CCP),是由牛乳酪蛋白用胰蛋白酶水解后,经离子交换树脂脱苦、膜分离纯化而得。

CPP是一种富含磷酸丝氨酸的天丝多肽,有α和β两种构型。呈乳白色粉末。进入小肠后,结构中的磷可与小肠内的钙结合而使钙保持溶解状态,促进钙及铁的吸收。含磷酸丝氨酸·谷氨酸片段的肽,能通过配位作用稳定非结晶磷酸钙,并使之集中在牙斑部位,充当Ca2+及PO43-的缓冲剂,可防止牙细菌产生的酸对牙釉质的脱矿质作用,保护牙齿。因此,CPP又称抗龋齿酪蛋白磷肽(ACCP),具有抗龋齿的功能。

联系人:金绍黑

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成都金鹰翔生物技术研究所

地址:成都二环路南一段20号

邮编:610021

微生物制剂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 篇9

关键词:微生物制剂,池塘养殖,应用

随着水产养殖业发展进程的加快, 集约化、工厂化养殖规模日益扩大, 与此同时, 未经处理的养殖、工业、生活污水大量排放, 水产养殖业自身污染和外来污染交错复杂的现象日趋严重[1,2], 尤其是低洼地区的池塘、水域更成为各种污染物质的归宿。微生物制剂又称有益微生物、益生素、微生态调节剂等[3], 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 经过培养扩增后形成含有大量有益菌群的制剂。微生物制剂对养殖水体中的养殖对象无毒、无副作用、无药物残留、无抗药性, 能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 净化水质[4]。笔者在富营养化水体滇池草海边的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鱼塘内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鱼类养殖, 效果很好。

1 池塘养殖中应用的主要微生物制剂的种类及作用

1.1 单一菌群微生物制剂

1.1.1 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 (Photo Sgnthetic Bacferia, 简称PSB) 是一种以光为能源, 以二氧化碳为碳源进行营养繁殖的微生物。光合细菌细胞内有细菌叶绿素, 可在日光下, 在无氧条件下以H2S、硫代硫酸根作供氢体, 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具体反应式如下:

光合细菌制剂作为一种高科技生物产品, 在水产养殖业中应用较广泛。具有多种不同的生理功能, 如固氮、固碳、氧化硫化物和促进有机物质分解, 将嫌气细菌分解出的有毒物质吸收利用, 并吸收二氧化碳及硫化氢等, 促进有机物质的循环, 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光合细菌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消耗氧气, 且通过吸收水中的耗氧因子, 降低氧气的消耗而起到增氧作用;还可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净化水质, 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增大放氧量, 间接起到增氧作用。

光合细菌可大幅度降低水体污染, 减少养殖对象被病害侵入的机率, 同时它含促免疫因子, 可提高养殖对象的抗病能力。光合细菌菌数含量大、易繁殖, 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因子, 能增强蛋白酶的活性, 有效促进动物肠胃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缩短养殖周期。光合细菌也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其所含蛋白质和矿物质较多, 且含大量B族维生素、叶酸等, 菌体本身又是鱼虾及饵料生物的优质饵料, 添加在饲料中能起到降低饲料系数, 具有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养殖对象健康生长的作用。滤食性鱼类可直接摄取, 也可作为浮游动物的饵料来源, 起到快速增加培育浮游动物天然饵料的作用。

1.1.2 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是指利用氨氮或亚硝酸盐作为主要生存能源, 以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碳源, 将水中有毒的氨氮转化成无毒的硝酸态氮的细菌, 其种类较多, 形态各异, 有杆菌、球菌及螺旋菌, 都是好氧细菌, 适宜在中性和偏碱性环境中生长。硝化细菌有2个属, 一个属是亚硝酸菌属, 把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 从而获得能量;另一个属是硝酸菌属, 把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 从而获得能量。在p H值、温度较高的情况下, 分子氨氮和亚硝酸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较强, 而硝酸盐对水生生物无毒害, 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2个属不同代谢反应如下:

由于硝化细菌的生长速度比较快且硝化作用是一种氧化作用, 在溶氧充足的条件下效率最高, 硝化细菌在9~35℃之间均可进行硝化反应, 5℃以下硝化作用停止, 通常淡水硝化细菌以30℃最高。消化细菌在降解毒性较大的亚硝酸盐的同时产生藻类可以利用的硝酸盐, 促进藻类的生长, 缓解和治疗亚硝酸盐中毒症。与此同时, 光合细菌也具有降解氨氮的作用, 因此使用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能成功地将氨氮和亚硝酸盐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

1.1.3 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是一类好氧或兼型厌氧、产生抗逆性内生孢子的杆状细菌, 革兰氏染色阳性, 该菌无毒, 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生素。

芽孢杆菌制剂投入水中后, 可迅速形成有益的微生物种群, 与有害菌竞争基本营养物质, 即进行营养竞争, 与有害菌进行水生动物肠道等黏膜结合位点的竞争, 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其代谢产物如挥发性脂肪酸对病原菌侵袭肠道具有保护作用, 一些酶可以激活肌体的免疫系统, 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 减少病害的发生, 分解有机污染物, 消除有毒物质, 净化水质, 使用芽孢杆菌制剂可减少抗生素、消毒剂的使用, 实现无公害养殖。

芽孢杆菌的作用: (1) 具有强力分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 可以分解池底的残饵、粪便、有机物, 并可转化成单细菌藻类能利用的有机物。 (2) 可以很好地降解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3) 促进硅藻等优良单细胞藻类生长, 抑制蓝藻生长, 营造适宜的养殖水质, 改善水质因子, 保持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 (4) 芽孢杆菌为活性微生物, 在水体菌相中占据优势地位后, 可通过营养、场所竞争及分泌类似抗生素的物质, 直接或间接地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 另外还可以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刺激水产养殖品种提高免疫功能, 增强抵抗力和抗应激力, 减少病害的发生。

1.1.4 蛭弧菌。

蛭弧菌为弧形革兰氏阴性杆菌, 是寄生在某些细菌上并导致其裂解的一类细菌, 泼洒到养殖水体后, 可迅速裂解养殖水体主要的条件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 减少水体致病微生物数量, 能防止或减少鱼、虾、蟹病害的发展和蔓延, 同时对于氨氮等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可改善水产动物体内外环境, 促进生长, 增强免疫力。

1.1.5 酵母菌。

酵母菌与细菌不同, 它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属于单细胞真菌微生物。大部分酵母菌为发酵性菌, 在厌氧条件下, 将淀粉经水解酶作用产生丙酮酸, 在好氧条件下, 产生CO2及H2O, 在维生素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将硝酸盐还原成氨当作氮源吸收而净化水质。

酵母菌富含动物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 其维生素含量比鱼粉高30倍, VB含量更高, 氨基酸含量丰富, 而且比例适当, 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和水质调节。酵母菌的细胞壁含有多种聚糖, 由其提取的免疫多糖是有效的水产养殖品种免疫增强剂。

1.2 复合菌群微生物制剂

1.2.1 益生素。

又叫益生净水复合菌, 是一种全面改善水质的微生物制剂, 其主要成分有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光合细菌、硫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它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 降解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 改善池底厌氧环境, 抑制水体中藻类过量繁殖, 保持养殖水体微生态。益生素中的硝化细菌能将水体中的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反硝化细菌利用池底的有机物为碳源, 使池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挥发性气体释放于大气中, 减少池中有机物, 防止水质的剧烈变化。

1.2.2 EM菌。

EM菌为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 它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等五大类菌群中80余种有益菌种复合培养而成。光合细菌可与其他细菌产生协同作用, 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有害物质的产生。EM菌添加在饲料中进入鱼类肠道后, 可以与肠道内有益菌一起形成强有力的优势种群, 抑制和消灭致病菌, 同时分泌合成大量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各种生化酶、抗生素、促长因子与激素类物质, 以调整和提高鱼类肌体各器官功能, 提高饲料转化率, 对鱼类产生免疫、营养、生长刺激等多种作用, 达到净化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等一系列明显效果。

1.2.3 益水宝。

是一种复合有效微生物种群, 以枯草芽孢杆菌属的种类为主, 含有多个共生菌株。成品为粉剂, 菌群处于休眠状态, 入水后即复活萌发并迅速繁殖, 很快形成优势种群, 迅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消除水体中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 促进硅藻、绿藻类等饵料生物的繁殖生长, 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 起到肥水、增氧、净化水质和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

1.2.4 生物抗菌肽。

生物抗菌肽主要是由纳豆菌和乳酸菌组成的有益微生物制剂, 它通过与有害菌群产生拮抗作用来达到抑制有害菌生长和繁殖的目的。纳豆菌和乳酸菌在动物肠道内繁殖时, 能大量分泌纤溶酶和抗菌肽, 这2种物质都能抑制动物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作为水质改良剂施用时, 对水体中的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1.2.5 肥水菌。

也称肥得快, 是一种复合菌群, 是专门针对水产养殖池塘水质特点, 将有机肥通过接种有益菌株后加以培养, 发酵后制成光合细菌、芽孢杆菌, 并含有单细胞藻类所需的微量元素。肥水菌施用到养殖水体以后, 休眠菌会很快复苏和崩解, 并以成倍速度繁殖扩增, 很快形成优势种群, 并迅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 并可以转化为单细胞藻类的营养源, 促进硅藻类、绿藻类等饵料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 起到肥水、增氧、净化水质、产生免疫活性物质的作用。

2 池塘养殖中微生物制剂使用特点

2.1 有选择地使用, 针对性强

微生物制剂种类很多, 但功效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要进行疾病预防, 应选用乳酸菌等乳酸类制剂;要达到促进动物生长, 提高饲料利用率的目的, 可选用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酵母菌等制剂;要改善养殖环境, 应选用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制剂。另外, 还要考虑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对象, 有些制剂适用于所有养殖对象, 而有的制剂只适用于虾类或鱼类, 不能混用, 不然可能给养殖生产带来经济损失。还有要根据水环境状况选择微生物制剂, 水体太肥时应该少投饵, 水质较浑浊时可使用养殖环境调节剂, 以沉降水体中悬浮物, 起到彻底改善水体水质的目的。

2.2 以选用复合制剂和固态制剂为主

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健康养殖, 往往是利用其具有改良水质、调节有益菌群、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等多方面的作用, 这些作用是使用单一菌株无法完成的, 使用高效高质量的复合型制剂才能达到。

水产养殖中使用较多的微生物制剂是水剂, 但由于其不易保存, 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部分细菌死亡, 活菌数量减少, 若保存不当还会滋生有害菌, 使用时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甚至可能产生危害。固态微生物制剂中的微生物处于休眠期, 保存比较容易, 且可避免杂菌污染以及复合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使用效果优于水剂微生物制剂, 但固态微生物制剂处于休眠期, 要活化后才能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2.3 使用微生物制剂要有持续性, 并要求有足够浓度

所使用的微生物制剂进入水体后, 迅速繁殖生长, 扩大种群数量, 才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因此首次使用必须按水体比例用足数量, 才能起到最佳效果。

微生物在水体中经过多次世代繁殖后, 种质会呈现衰退现象, 所起作用下降, 所以要适时补充新的微生物制剂作菌种, 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对池塘养殖来说, 前期苗种阶段投放微生物制剂的间隔稍长一些, 后期由于投饲量加大, 污染物增多, 用量可加大一些, 使用时间间隔也适当缩短一些。

2.4 使用微生物制剂要看水质及环境条件

微生物制剂中的微生物需要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长和繁殖, 所以使用微生物制剂要根据水质及环境条件选用适当的微生物制剂。例如, 光合细菌要有一定的光照和水温, 在阴天、雨天、夜间不能使用, 在晴好天气使用效果较佳。要经过活化处理的微生物制剂一般应在活水48h后使用, 不然使用时间过早会使水环境的耗氧因子增加, 在使用过程中也要考虑即时增氧。

2.5 在养殖对象的各生理阶段科学使用微生物制剂

使用微生物制剂, 尤其是肠道微生物, 应在幼小的苗种阶段就开始使用, 此时动物生长快, 肠道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少, 较早使用微生物制剂容易在肠道中定植优势种群菌种, 抑制病源菌生长和繁殖, 减少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率。

2.6 在使用微生物制剂过程中不能使用抗菌素等药品

在使用微生物制剂过程中使用抗菌素或消毒剂就会将微生物制剂中的菌种杀灭, 这样就起不到应有的使用效果, 因此, 在使用抗菌素或消毒剂药效期内也不宜使用微生物制剂。

3 发展前景

随着微生物制剂在池塘养殖业中的应用, 有益微生物制剂在净化水体、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和促进生长等方面发挥了较强的作用, 同时在病害防治过程中也日益重视有益微生物的生态因素与疾病控制关系, 在养殖过程中全面运用有益微生物已成为池塘养殖业的趋势。

随着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推广应用, 使整个养殖活动良性循环发展, 科学养殖, 环保养殖, 所生产的水产品成为绿色环保安全食品,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 长期合理使用微生物制剂必定会使养殖水域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促进养殖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明.微生态制剂使用六要点[J].科学养鱼, 2009 (1) :45.

[2]明晶.芽孢杆菌在改良水体环境中的作用[J].科学养鱼, 2006 (4) :76.

[3]王玉堂.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J].中国水产, 2005 (10) :62-63.

生物酶制剂 篇10

玉米丝黑穗病 (Sphacelotheca reiliana) 是世界性的玉米重要病害, 以土壤传播为主, 属苗期侵染的病害。玉米丝黑穗病是由担子菌门团散黑粉菌属孢堆黑粉菌引起的一种幼苗期侵入的系统性病害, , 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粪肥中或附在种子表面越冬, 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 牲畜取食的病菌孢子经消化道消化后仍具有侵染力。病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3~5年, , 且侵染期较长。不同的冬孢子萌发后相结合形成的双核菌丝才具侵染力, 侵入寄主幼苗生长锥, 完成侵染过程, 以侵染胚芽为主, 根部侵染次之, 在胚芽上, 胚芽鞘侵染率高于中胚轴, 根的各个部位均可侵染, 以胚根感染率最高。冬孢子侵染玉米的适宜温度为21~28℃, 需较低或中等的土壤含水量。土壤缺氮时易发病。冬孢子能否顺利完成侵染则取决于寄主植物的抗性, 土壤中的孢子数量与适宜的侵染时期的温度和土壤湿度。侵入前是防治的最适时期。冬孢子能否萌发是导致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抑制冬孢子萌发是玉米丝黑穗病生物防治的关键。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土壤样品取自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玉米试验田根际土壤, 玉米品种为沈单11号。

供试病原菌为玉米丝黑穗病原菌系丝轴团散黑粉菌。

2.2 方法

2.2.1 玉米丝黑穗冬孢子培养基的筛选

L-氏培养基、改良PDA培养基、水琼脂+蔗糖培养基、MB-50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G.A、MM培养基、水+麦芽糖培养基、寄主培养基。

筛选方法:将上述10种培养基制成平板, 将冬孢子配成一定浓度的孢悬液涂沫在10种培养基平板上, 低倍镜下每视野30-40个冬孢子, 每处理重复3次, 48h后观察计算孢子萌发率。

萌发率/%=冬孢子萌发数/观察冬孢子总数*100%

2.2.2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样品经阴凉处风干后, 称取10g于90mL无菌水中, 振荡30min后静止10min系列梯度稀释, 取200μL稀释10-4的土壤悬浮液涂布于高氏1号培养基上, 置于28摄氏度恒温培养, 7d后分离放线菌并进行纯化。

2.2.3 孢子萌发率的统计

(1) 发酵液的制备:发酵培养基1.5%大豆粒 (加适量水煮沸0.5-1.0h取滤液) 0.5%蛋白胨, 0.25%硫酸氨, 2.0%葡萄糖, 1%淀粉, , 0.025%硫酸镁, 0.02%磷酸二氢钾, 0.4%氯化钠, 配成水溶液, 调pH至7-8, 加入1%碳酸钙湿热灭菌30min将纯化培养好的放线菌菌株接入原始发酵培养液中, 在28摄氏度, 180r/min-1的条件下进行振荡培养。4d后, 将培养物用灭菌的滤纸过滤, 然后再将滤液经3000r/min-1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滤膜过滤, 得到代谢产物。 (2) 病原菌孢子悬浮液的配制:用接菌钩挑取少量冬孢子粉经甲醛高锰酸钾混合液表面消毒。用无菌水配制低倍镜下每视野30-40个冬孢子的孢悬液。 (3) 发酵液对冬孢子萌发抑制率的测定:将上述配制好的孢悬液与发酵液1:1混合置于水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中。28摄氏度恒温培养2d, 计算萌发率。孢子萌发以先菌丝长度超过冬孢子半径为准。以孢悬液与发酵培养液1:1混合置于水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中培养作为对照, 每处理3次重复, 计算20个不同视野冬孢子萌发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培养基的筛选

对10种培养基进行筛选, 结果表明 (见表1) :水琼脂与麦芽糖的混合培养基最有利于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的萌发, 冬孢子萌发率达到80.15%, 其次是改良PDA培养基 (在PDA中加入1%的麦芽浸汁) , 冬孢子的萌发率为73.14%, 两种培养基对冬孢子萌发的促进作用在5%的水平上差异显著, 但在1%的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筛选出水琼脂与麦芽糖的混合培养基为冬孢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

3.2 拮抗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

3.2.1 放线菌的分离

采用稀释平板法分离土样中的放线菌, 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 共获得45株放线菌分离物, 分别编号为M-1~M-28, S-1~S-17, 以玉米丝黑穗为靶标菌进一步筛选出有高拮抗活性的放线菌。

3.2.2 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通过45株放线菌发酵液对冬孢子萌发抑制率的测定, 从供试的45株放线菌中筛选出6株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的菌株 (见表2) , 分别为:M-1, M-4, M-13, M-21, S-1, S-12。其中对冬孢子萌发抑制率超过70%的有2株:S-1和M-21, S-1发酵液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 达到73.24%。

4 讨论

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产生的先菌丝可在玉米5叶期前完成对玉米的侵染并在植株体内繁殖。因此本试验从抑制冬孢子的角度出发, 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放线菌45株, 其中S-1发酵液对玉米丝黑穗冬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冬孢子的萌发抑制率达到73.24%。推测放线菌菌株发酵代谢物中可能存在某种物质抑制冬孢子的萌发, 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结合实际, 谈谈对于玉米主要病害具有防治作用的生物制剂的研制。

关键词:玉米,病害,生物制剂

参考文献

[1]晋齐鸣, 王晓鸣, 王作英.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原因及对策[J].玉米科学, 2003, 11 (1) :86-87.

上一篇: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下一篇:公民教育课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