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现象

2024-07-16

广场舞现象(精选十篇)

广场舞现象 篇1

关键词:体育人,广场舞现象,担当,研究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 广场文化, 这一因社会变迁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已经愈发普遍。而作为广场文化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的广场舞, 已逐渐成为城市乡村一道新的风景。广场舞几乎遍布了全国每一个角落, 成为一个时尚的潮流, 呈现一派方兴未艾之势。广场舞源于社会生活, 产生于人民群众中, 在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锻炼条件相对匮乏的背景下, 广场舞因其锻炼门槛低、简单易学, 容易开展的特点受到了广大中老年人的追捧。广场舞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 但是其无序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该文在肯定广场舞社会价值的基础上, 指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决绝这些问题的路径, 并从体育人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体育人在解决广场舞发展问题中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体育人概念界定

杨文轩、陈琦在《体育原理》一书中对“体育人”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体育人是指从事体育教学、传播活动的工作者”;另一种说法是“体育人是指能够以人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的人”。前一种说法从职业的角度进行定义的, 后一种是从体育工作者的职责进行定义的。该文的体育人范指体育管理者, 体育组织者、体育参与者。

1.2 广场舞概念界定

究竟何谓广场舞,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给出一个确切的、权威的说法,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广场舞的概念进行了探讨。一般学者把广场舞认为是舞蹈的形式之一, 主要从功能, 特点、目的、内容等角度来界定广场舞。“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广场舞是一种舞蹈类型。二是认为广场舞蹈是一种舞蹈形式。三是认为广场舞是一种社会活动, 还有人认为广场舞是一种社会现象”。笔者在遵循广场舞是一种健身自娱活动并突出其本质的前提下, 认为现代广场舞是指人民群众自发的, 在广场上进行的、统一的, 以健身、自娱、交友为目, 在音乐伴奏下的以舞蹈为载体的健身活动。

2 广场舞的发展背景

“根据联合国规定: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超过人口总数10%或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超过7%就称其为老龄化国家”。“我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调查显示, 截止到2014年底, 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高达2.12亿, 占我国总人口数的15.5%, 这远超联合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我国社会呈现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老龄化程度逐步提高、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的发展趋势。

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经济腾飞的还有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据统计, 从1979—2008年, 中国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6.07亿,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17.92%上升为45.68%”。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型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人口迁移, 粗略的说, “当80年代乡镇工业蓬勃兴起时, 有8千多万的乡村劳动力进入小城市务工;90年代大中城市发展时, 有超过1亿的农民工来到大中城市打工;进入新世纪以来, 又有超过左右的农民因为失去土地而变为城镇人口”。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预计到2050年, 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 城市化的深入又产生了人口的聚集和文化融合的问题。老年人既有物质需求, 也有精神追求。通过广场舞运动, 老年人既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又可以通过结交舞伴达到文化沟通交流的目的。可以说, 老龄化和城市化, 是广场舞运动发展的时代背景。

3 广场舞的社会价值

3.1 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广场舞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三层含义。首先锻炼了身体:居民通过参加广场舞, 可以很好地锻炼身体, 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有效地预防各种疾病。其次丰富了生活:广场舞是一项集体活动, 锻炼身体的同时可以认识很多志同道合朋友, 中老年人的活动就不再局限于打牌, 搓麻将等无益于老年人健康的活动, 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最后陶冶了情操:广场舞是一种人们追求艺术生活的表演形式, 它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 让锻炼者的身心都融入到舞蹈中, 从而达到调节情绪, 愉悦心情的目的。

3.2 有利于缓解我国体育基础设施匮乏的现状

广场舞形式和内容多样, 只要一块场地和一台音响就可以开展起来, 并且活动都是自愿自发的组织, 灵活性强。我国人口基数大, 幅员辽阔, 虽然体育场地已经基本覆盖广大城乡地区, 但是仍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的需求。“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2 m2, 远低于日、韩等国家平均水平”。并且存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发展不均衡, 体育场馆服务专业队多而社会开放程度低的问题。相比其他的健身项目, 广场舞对活动场所的要求很低, 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上的供求矛盾, 为国家普及体育场馆的建设争取了时间。

3.3 能增进邻里关系, 和谐共处

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邻里意识的淡化, 很多小区的业主住了好几年都不认识隔壁单元的邻居是谁。厚厚的围墙和冷冰冰的大门隔断了本该和睦的邻里关系。广场舞是社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加广场舞的多为同一小区或者临近几个小区的居民。通过广场的交流和沟通, 人们可以认识更多的邻居, 从而打破钢筋水泥的陌生隔阂, 增进邻里关系, 达到小区居民和谐共处的目的。

4 广场舞的现存与解决路径分析

4.1 广场舞的现存问题

随着广场舞热的持续发酵, 广场舞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广场舞扰民问题首当其冲, “广场舞大妈遭泼粪”“广场舞大妈遭枪击”等广场舞事件频发, 广场舞因其噪音、占用公共资源等问题广受诟病, 尖锐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次, 广场舞团体多为自愿自发的组织, 一般为同一小区或者周边几个小区的居民。随便找一块合适的空地, 一台音响就可以开展起来。组织散漫随性, 缺少与活动场地周边居民的沟通, 很容易造成冲突。最后, “当前大多数广场舞团体组织形式都是成员自发成立的, 由于资金来源不畅, 经费投入不够, 广场舞活动还处于一种自生自灭, 相对松散无序的低水平发展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上的一些理财公司打着赞助广场舞活动的幌子, 进入到中老年人圈子里, 并许诺以高息进行诱惑, 骗取他们的积蓄购买高风险的理财产品。一旦理财公司倒闭, 这些投资者将血本无归。特别是“e租宝”非法集资被查事件, 更是为这一问题敲响了警钟。

4.2 广场舞现存问题解决路径分析

广场舞扰民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广场舞参与者与周围居民权利的矛盾, 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城市社区体育空间供需矛盾与治理的缺失, 需要在未来的社区规划中充分考虑留足体育空间,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通过引入中间人协调, 可以有效增加广场舞团体与周边居民的沟通交流, 降低冲突发生的概率;继续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的基本国策, 完善社区体育制度, 严格筛选社会资本的介入, 可以有效保障广场舞运动的物质基础。

5 体育人在广场舞现象中的社会责任

5.1 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统筹规划体育公共空间

广场舞扰民的主要原因是体育公共空间管理的缺失, 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与体育设施相对匮乏之间的矛盾。针对这一问题, 体育人应当督促政府相关部门, 在后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需求, 合理规划社区体育空间, 加大和改善城市社区体育空间的供给;同时, 加强城市社区体育空间的协同治理, 合理引导城市居民的健身行为”。

5.2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引入体育指导员

广场舞之所以会引发如此尖锐的社会矛盾, 一方面是由于供求关系的矛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形式, 无法及时地沟通处理问题, 导致冲突升级、矛盾扩大。广场舞参与者希望争取自己健身和交谊的权利, 其它社区居民则要保障自己不被侵扰的权利, 此时体育人应该担当起中间人的角色, 引入体育指导员的概念, 负责管理体育健身者, 并协调与周围民众的关系。实践证明, 体育指导员在引导居民体育锻炼, 缓和社区矛盾中起到了很好地调节作用。

5.3 加强监督管理, 将全民健身建设落到实处

自1995年我国实施全民健身以来, 分别于1996年、2001年、2007年和2103年进行了4次全国范围内的全民健身调查。“通过这4次调查分析, 可以看出, 虽然全民健身观已经深入人心, 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不断增高, 但是仍然存在可供全民健身的体育场地不足, 全民健身实际管理路径不力等问题”。体育人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导, 在落实全民健身建设的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自己行使和监督的权利, 多方面加大对社区体育设施和管理制度建设的资金投入, 鼓励目的纯洁的社会力量, 社会资本参与到体育文化活动中来。为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6 结语

综上所述, 伴随着城市化的深入, 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 城市化问题和老龄问题已经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社会的方方面面, 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时期, 广场舞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场舞简单易学, 易于开展, 具有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缓解体育基础设施匮乏现状, 促进交流增进邻里关系的社会意义。同时针对广场舞现存的扰民、组织无序、缺少资金的问题, 体育人应该从加大基础设计建设力度, 缓解矛盾;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引入体育指导员协调工作;加强监督管理, 把全民健身建设落到实处等方面努力, 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让广场舞运动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赵军辉, 唐炎.全民健身的现实问题与发展建议[J].体育学刊, 2015 (1) :45-50.

[2]郭伟.论广场舞在推动城市化建设中的作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5 (4) :448-450.

北京广场舞,舞出来的北京精神 篇2

片段二:周末的早晨,在朝阳区一个新小区里,一群年纪较大的老人在跳舞,他们一边跳,一边随着音乐“啪啪”地拍着胳膊、肩膀、大腿,这时,一枚鸡蛋,从一幢楼13层的窗户里“忽”地飞下来,正摔碎在一位大爷面前.老大爷当场被吓得犯了心脏病,被紧急送往医院……

在北京的街头广场,老百姓自娱自乐的广场舞已经是随处可见了,各种有趣的小片段也层出不穷。在广场舞的舞台上,正上演着哪些精彩的人生剧目呢?

广场舞改变了她们的生活

我的姐姐做梦也想不到,她会被广场舞改变了后半生。

2009年55岁的姐姐退休了。在退休前,她已经又找好了工作。就在这交接的一周空闲里,姐姐去颐和园散步,看到昆明湖畔有一些人在跳舞,于是她驻足观望。那些舞,动作比较简单,有的甚至就像健身操,但音乐悠扬动听,隔着湖面,还能眺望对面的万寿山,姐姐觉得心情非常舒畅。

看到姐姐站在一旁,两个热心的舞者就邀请她也加入。姐姐很疑惑:“我从来没跳过舞啊,学得会吗?”两位大姐鼓动说:“学得会,学得会,一点都不难!”盛情难却,姐姐跟在舞蹈方阵后面,试着跟随他们比画几个动作……跟着学了一个多小时,姐姐已经是汗流浃背,累得几乎走不回家!这时候姐姐才意识到:以前终日坐办公室,上下班开车坐驾驶室,实在是太缺乏锻炼了。

第二天,姐姐忍不住再去看看;第三天,又去了……就这样,短短一周,姐姐被貌似简单的广场舞吸引,竟然成了一个“舞痴”!这意外的转变,让她坚决地拒绝了公司的邀请,决定真正退休,不出去工作了。公司再三劝说,希望她起码能够兼职,姐姐却连兼职也不肯:“我16岁就参加工作,整整工作了39年了,是应该留下点时间享受生活了!”

有一句话,姐姐没有说,那就是:以前她害怕退休,也是因为,我的姐夫在1988年1月18日重庆空难中遇难,他们的儿子刚满一周岁——1月16日生日,空难发生在孩子生日之后的两天!这些年,是姐姐单独一人把儿子抚养大。现在,儿子已经工作,不用她再操心了,恰恰在这个时候,姐姐却退休了……巨大的空洞不知道怎么填满,寂寞的日子如何打发?所以姐姐才想着继续埋头工作。但邂逅广场舞之后,她知道:她的退休生活只会忙不过来,绝对不会寂寞了。

广场舞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在一瞬间改变姐姐后半生的安排?姐姐说:“一旦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心里就特别舒爽,那种松弛、舒展、悠扬的感觉一辈子都没有体味过。”

琳姐比姐姐大几岁,在大学教古汉语,终身未婚的她性格很古板。她在颐和园昆明湖畔当了许久观众,开始一直没有敢尝试,但慢慢被一些外国游客感动了——颐和园里当然有不少游客,而游客中当然有不少外国人,这些“老外”个性非常开朗,常常在路过时即兴加入到舞蹈方阵里扭几下,还兴致勃勃地主动要求和舞者们合影留念……琳姐越来越羡慕了,她觉得:自己这一生活得太拘谨了,为什么就不能外向一些呢?于是她走进了舞蹈方阵。琳姐说:“是跳舞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灵动和自由……在走向暮年的时候,才真正懂得!”

舞者的巨大收益

或许每个人都有点未经开发的特长:姐姐虽然一生没有跳过舞,但是,她天然地就“踩点”踩得特别准,就是动作非常符合音乐的节拍;有的人很善于在网上搜索音乐;有的人善于配服装;有的人能熟练地制作新颖不落俗套的视频;有的人手巧能做出漂亮的舞蹈小道具……他们越玩越专业。

广场舞为什么在北京这么流行?很简单,因为跳广场舞的好处太多了!在舞者中,上至退休的老教授,下至打工的小保姆;年纪大的70多岁,年纪小的20出头。舞者在跳舞中同时健了身的例子数不胜数:有的人高血压、高血脂降下来了,有的人多年的哮喘减轻了,有的人减肥成功,还有的人成了抗癌明星……

一位胖胖的男士张哥,在职时总要陪客户,餐餐饱食,夜夜笙歌,退休后体重怎么也减不下来。自从跳了广场舞,身上的赘肉一天天减少。为此,作为几个为数不多的男舞者,他不怕人笑话“整天和老娘们一起蹦蹦跳跳”,坚持两年多,终于恢复了壮小伙子一般的体型!张哥得意极了,他乐呵呵地说:“以前,为了减肥不得不苦着脸长跑,但那需要毅力,真是很难坚持。想不到,还有跳舞这种不痛苦、不需要毅力的快乐减肥方法。我把照片发给在美国读书的女儿,她都不敢相信,回邮件说:老爸,那真是你吗?OK,就这样别再瘦啦,再瘦,您就要跳‘骷髅舞’啦!哈哈。”

更传奇的是一位大姐,因患乳腺癌切除了乳房,她感觉反正年纪大了,没有必要做“乳房再造”手术了。但是跳了一段时间舞,她忽然下决心要去手术,言谈间透出一种老来重新做人的豪迈:“要跳舞,前胸平平的没有线条实在不好看。我不为取悦男人,我为了自己而要美丽!”

跳广场舞,还给了舞者们一个社会交往的空间。许多人在跳舞的过程中结识了新的朋友,这对退休的人们尤其重要。除了跳舞,大家还经常一起约着出去玩,谁生病了大家一起去探视……今年的端午节,有位罗大姐包了一百多个粽子,圈子里的每个人都送到:“别去超市买啦,我这个,绝对没有防腐剂!”

更有的人,在跳舞中悟到了人生的哲理。20多岁的小茅说:“记得上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人哪,最重要的是,这辈子要有一个爱好,这是人生幸福的基础……原来没往心里去,现在想想这话,明白了!”

从舞者的“关系”透视人性

一般而言,舞友们的关系是融洽的,很多人无私地给大家提供帮助,例如自备音响设备、帮忙开车采购服装等。但是,也有一些矛盾,充分反映出了人性的弱点——人们常常以为:只有在职的人,才会彼此争斗,为了官职、职称、工资……退了休的人,彼此没有切身的利害冲突,总会相安无事了吧?错了,“争”是人性,哪怕为了一口气……

nlc202309010533

最初姐姐加入的是颐和园在铜牛处的舞者圈子,这个圈子的核心是牛大姐。胖胖的牛大姐淳朴敦厚,热心肠,她自己为大家买了一个大播放机,每天要搬来搬去,还要自己充电……开始她怎么也不肯收钱,后来,在大家的坚持下,才象征性地收每人半年10元。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牛大姐这个圈子舞蹈太少、太单调,翻来覆去就那么十几支舞曲,一晚上就重复两遍,天天跳,大家未免有些烦了。有人建议:能不能学点新舞?

于是,姐姐和小徐、小茅几个稍微年轻点的舞友,开始在网上搜索新舞,并下载了新舞的音乐。没想到,一和牛大姐说,她的脸当时就沉了下来:“学那么多干吗?怪麻烦的,大家本来就是为了锻炼身体嘛,跳什么舞还不都一样锻炼?”几个人向她解释:跳舞不仅是锻炼,也是一种艺术享受,过于重复和单调会引起人的厌烦感。牛大姐却执意不从。没办法,为了尊重这位热心的大姐,尊重她多年为大家付出的辛劳,姐姐等几个人只好自己买了一个小播放机,等大家都跳完、牛大姐把机器收起来之后,她们自己再学新舞。

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姐姐她们的新舞受到了巨大的欢迎,跳完常规的舞蹈后,谁都不走,一起围上来,都要学新舞!这个时候,牛大姐脸上挂不住了……接下来的几天里,常规舞蹈跳完之后,牛大姐仍然不肯关音乐、收机器,就白白耗着,故意耽误时间,阻碍大家学新舞。学新舞的人一跳起来,她就把声音放得更大,故意吵得大家听不见新舞曲。

一天天过去,有的人已经按捺不住愤怒,几乎和牛大姐顶撞起来……眼看矛盾越来越激化,为了避免冲突,姐姐她们选择了“转移阵地”,想着惹不起躲得起。正好,在海淀公园门口,有一拨人在晚上跳舞,姐姐她们就加入了这个圈子。当然,大家与牛大姐并没有撕破脸,姐姐几个人常常上午在颐和园与牛大姐等一起跳,晚上再与海淀公园门口的舞友一起跳——北京不少痴迷的舞友都是一天两场舞。

然而,牛大姐还是不开心,因为她圈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在晚上加入了海淀公园的圈子,她还是觉得被冷落了。她报了警,硬说姐姐她们“扰民”,于是发生了文章开头令人哭笑不得的那一幕……

其实,牛大姐的热心肠有目共睹,不仅是她,她的丈夫也在大冬天里蹬着三轮车帮助来回运送音响设备……遗憾的是,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过强的控制欲,会破坏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恶化,恰恰是都市流行病抑郁症的源起——有研究说:人类社会一切矛盾,都出在“关系”的恶化上,如人与人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一场广场舞,也是一个人性的大舞台,趣事多多!

还我们户外活动的公共空间

北京的舞友有一个共同的苦闷和恐惧,那就是:能允许他们翩翩起舞的脚下的这片土地,越来越少,舞者的空间被不断地挤压。

就拿颐和园、北京大学这一片来说,以前,可以跳舞的地方还不算太少,但是,一些广场被单位“跑马圈地”,禁止跳舞了;更有海淀公园门口等几个地方,原本相当大,却又被围上施工,加盖了临时工棚。有几次晚上,大家甚至被挤在一个停车场里跳舞,人与人之间隔着汽车……一些大建筑周围,如展览馆,有一片大场地,保安却不让进,说是领导的意思。舞友们多次争取,个别地方的保安心软了,或许会通融,为了维持关系,舞友们常给保安带些水果、茶叶……

西苑地铁站是个大枢纽,广场很大,却禁止大家跳舞。舞友们都很愤怒:“地铁和周边的公共场所,都是我们纳税人的钱修建的,为什么不允许我们跳舞?”因为场地越来越紧张,北京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几拨舞友抢地盘的现象,矛盾丛生。

曾和姐姐一起跳舞的黄大姐搬家了,搬到朝阳区一个新的小区,里面住了很多年轻人,多是IT业和金融业者。一些老人,早晨就在小区里的空场上跳跳舞。因为居民抱怨音乐吵人,特别是年轻人辛苦工作了一周,周末想睡个懒觉,老人们跳舞的时候,已经把音乐放到最低了。然而,他们跳的健身舞需要不停地在身上拍打,难免会发出“啪啪”的声音,一个年轻人终于不耐烦了,睡眼惺忪中抓起一个鸡蛋丢出去,于是发生了文章开头片段二的那一幕……没办法,扰民终究是不行的,跳舞的老人们最后进一步妥协:他们不能再“啪啪”地拍了,改用拳头无声地轻砸。可是这样一来,既没有了节奏的趣味,据说健身功能也差了一层……

说来说去,都是缺少场地惹的祸!北京,不知道多少小区里发生着类似的冲突,以至于市民讨论:“广场舞的噪声怎么治?”与北京的扔鸡蛋相比,长沙更出现了给舞者从头顶泼粪的事件……多少人都在呼吁:别再大搞面子工程啦!别再跑马圈地啦!给市民们留出户外活动的空间吧!

我离退休还有六年。希望届时,北京市民的户外活动空间可以比现在大得多,相信那时,北京的广场舞大舞台上,又会演绎许多不同的精彩故事。

编辑/韩 旭 hanxu716@126.com

论体育人在广场舞现象中的担当 篇3

全民健身的现代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日益增多。中老年人特别是退休人员、家庭主妇参加的体育运动主要为广场舞,这类人群年龄段集中于45~70岁不等,其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多数集中于20世纪70至80年代,当时的体育教育以竞技教育为主,中老年人的体育技能也因而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因此,在大部分广场舞的学习、锻炼中,中老年人仅是通过简单模仿参与其中,并没有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进行合理规划,亦无运动计划可言,因此,多数情况下广场舞并没有达到锻炼的效果,难免进入盲目健身的误区,一味单纯地追求强身健体、调节精神,存在着盲目健身的错误观点。综上所述,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代谢的减缓,使其不能做高强度的竞技类锻炼,同时接受新事物能力的降低,对简单的广场舞可跟随模仿学习,盲目健身的原因普遍是自身的年龄和闲暇时间等问题,只能选择体育锻炼中相对易学并具有一定时尚性的广场舞。

广场舞因动作简单、运动量适中、舞蹈伴奏时尚易于跟随潮流深受中老年朋友的喜爱。但是,广场舞健身不仅仅是一项体育锻炼,也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基于此,作为专业体育人应以身作则,与社区合作,采用多种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中老年健身者一定的健身基础知识,是提高广场舞健身质量的有效解决办法。专业体育指导员讲解较为通俗易懂的理论知识十分有利于广场舞的锻炼,合理编排广场舞动作难度和运动负荷强度,使中老年人在理论知识充分消化理解的基础上自我调节,亦可以对广场舞的发展给予最符合实际的建议。

2 规范健身路径,促进群众体育合理发展

广场舞之所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锻炼场地的开放特性,大多数广场舞活动场地均为公共场所,集中在社会公共空地、广场、花园进行,这些场地空间灵活、占用成本低廉,因此,城市建设特别是群众公共活动空间的合理规划也间接影响着广场舞的发展。公共空间规划不合理极易引起噪声污染、居民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在广场舞运动中,经常会见到因为音响设备噪音较大,场地空间狭小,参与人数众多,运动过程拥挤,进而影响了强身健体的效果。在广场舞的组织方面,当前大多数广场舞多为自发组织进行,结构松散,组织者多以公益奉献出发,松散的组织结构不利于广场舞的持续进行,但相关管理部门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实施权力,造成无法可依,无计可施的现况。综合所述,广场舞无论从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配套等方面的发展路径还有待改进,广场舞的管理需要向正规化、成熟化进一步发展,而体育人则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帮助管理者进行维护和改善。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全民体育运动锻炼的发展,各类民众体育活动日益繁荣,民众健身选择方式可谓多种多样,但是针对广场的管理与规范却明显滞后,甚至有的地方出现管理空白。由此而引发的噪声扰民、占用公共空间纠纷等问题时常见诸于报道。广场舞健身路径的规范使用和管理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政府和有关体育主管部门,应该勇于承担起新时期赋予体育人的管理者角色,合理规划公共空间,通过确定法规制度引导中老年人广场舞朝着合理化、规范化的道路上发展。

3 丰富表演形式,传播中华文明

广场舞的起源在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乎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最早的广场舞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祭祀的表现形式,是原始社会时期最为常见的群体活动。由此可见,广场舞发源随着时间推移,其内在意义也不断变化,在经过近代的传承,成为了今天的广场舞蹈。从这个意义上看,广场舞伴随着中华文明的演变和发展,作为中华民族群众集体活动的表现形式,其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任何舞蹈都有运动所散发的美学气质,广场舞也不例外,通过身体的动作、肢体形态的不断变化,伴随着有音乐的韵律,舞者不断变化造型,将体育运动和舞蹈完美结合在一起。广场舞在悠闲的音乐旋律中,将细腻感情注入到舞姿中,通过形体的变化塑造了或静或动的各种组合,体现了造型美、姿态美,使得艺术与体育高度结合的意境,给人们以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广场舞所采用的姿体动作、伴奏音乐多数取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灵感发源于不同的民族特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56个民族传承千年,期间积淀的文化博大精深,民族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在新时代,广场舞使得民族文化、中华文明得以一种新的形式焕然于民众普通生活之中,中华文明得以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在民众普通生活中互相涌动。因此,以体育锻炼为出发的广场舞具有文化传播的天然属性。目前的广场舞无论舞步还是伴奏歌曲还不够丰富,大多选择节奏鲜明的流行歌曲,以至于一时间大江南北神曲遍地,朗朗上口。无论是作为参与其中的广场舞者,还是提供舞蹈内容的相关从业人员,应该承担起传播中华文明的责任与担当,积极设计、选择具有美学欣赏价值又能强身健体的广场舞蹈内容,为传播中华文明尽一份绵薄之力。

4 结语

在以广场舞为代表的全民健身时代,体育锻炼已经从传统的竞技体育为主走向了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互相辉映的新时期。新的体育锻炼方式和对当代体育人的定义不断翻新、拓展,置于全民健身时代的现代体育人,要自觉担负其责,管理者应合理制定法规引导广场舞活动良性发展,专业人员要站在专业角度提供科学的锻炼指导,广大广场舞活动的爱好者、参与者更应该尽一份绵薄之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体育文明。

参考文献

[1]肖焕禹,方立.体育人口的概念、分类及其统计标准[J].体育科研,2005,26(1):7-10.

[2]刘少英.论体育人的文化修养[J].体育文化导刊,2003(4):38.

[3]何建文.体育人口理论研究评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617-1619.

[4]于秋芬.社区体育运动开展中权利冲突分析——以广场舞纠纷为视角[J].体育与科学,2014(2):83-87.

[5]田山.全民健身视野下广场舞发展的思考[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S2):25-26.

广场舞简史 篇4

杨艺是中国最有名的“群众舞”明星之一,他“创造和发明的北京平四、北京华尔兹、北京伦巴、北京探戈等等,结束了中国没有自己交谊舞的历史”,也被称为“中国交谊舞的奠基人。”

杨艺风靡的日子里,他的录像带在成千上万个家庭和工会、团组织中播放。2004年左右,他在中央电视台的《闻鸡起舞》栏目中为全国爱好者教授交谊舞。

2005年前后本溪的公共场地上开始兴起“有氧健身操”。这种“融合了体育、舞蹈、健美操、韵律体操等多种运动形式”的徒手体操,2000年前就在黄河以北的陕西、山东以及东北地区出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脱胎于韵律操,进入广场后节奏变缓慢,更适合中老年人。而广场舞的另一个公认源头,据说是来自海外的“排舞”。

为什么跳舞

一种说法是,“排舞”起源于美国70年代的“Western Country Dance”,它有很多社交舞舞步的影子,如恰恰、伦巴等,却可以多人共舞。“排舞”自新世纪初引入中国,到2008年推广到中国几乎所有省份,也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推动项目。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日一早,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以“祝福奥运”为主题的千人“排舞”。

这一年在东北,佳木斯一位退休老人编排了一种适合饭后遛弯散步的“快乐舞步”,简单易学,参与者只需踏着音乐节拍不断伸展上肢做扩展动作,腰部前后摆动即可——所以被很多人戏称为“僵尸舞”。它后来先后为黑龙江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所推广。

在很多地方,广场舞掺杂了明显的“僵尸舞”的痕迹,还有秧歌、腰鼓……这些有不同背景、名目各异的舞蹈、体操和无法确切定义的广场活动,不仅给各自地区的广场舞运动抹上了浓厚的“地方舞”色彩,更为其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以全民健身的名义,大妈们纷纷走上广场。

“广场舞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明星紫蝶——这些舞坛大腕们都有自己的艺名——“2008年儿子考上大学,生活顿时清闲下来,被同事拉去城南体育场跟着跑圈。但几圈就跟不上,过程也特别枯燥。”

这位52岁的浙江丽水女人说,中途休息时,透过体育场昏黄的灯光看到有一拨人在跳舞,“远远看过去也不像交谊舞,都是单个人单独跳。”

她离开跑步队伍过去,领舞的大姐说:“这就是国外引进的排舞,简单的四个八拍,四个方向前后左右连着跳。”

广场舞的技术难题

其实节奏一直是广场舞最大的技术问题。显然,脱胎于各种体操、民族舞的早期广场舞,用更强的节奏感创造了更易学习的舞步——通过鼓点,没有任何舞蹈基础的人也可以找到每个动作的关节,一首舞曲编曲成功的关键也在于它能否让舞者从容地“踩到点上”。

但是,在形成稳定的舞队后,一场广场舞要进行一两个小时,几乎要轮换20首歌曲,如果全都是《最炫民族风》一类的强节奏,大多数舞者在体力和心理上都无法胜任,而且引发了扰民等一系列问题。

节奏,最终成为广场舞改造的关键环节。

河南漯河的美久是另一位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舞队组织者,“2006年—2008年,尤其在河南这么保守的地方,觉得女人不应该抛头露面,应该在家操持家务。人家会说,‘你看你老婆跳舞都跳到电视上了。’”她曾参加“中国梦想秀”,电视播出时,家人偶然看到都会愤怒地转台。

美久走上广场是2006年。她在工商银行工作,早早下班后“也没什么娱乐活动,给家人做完晚饭,剩下的大把时间就是打牌,听说漯河广场有人跳舞,就去看看热闹”。

当真看到这些老套的舞步时,从小有过民族舞功底的美久很受触动,“原来想跳舞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这些舞步我一看就会,还能编出比这更好的来。”

此后,美久原创了一个最简单的十三步舞步,相比老式广场舞它更加动感、时尚、节奏感强,而且简单好学。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进来,漯河广场上跳舞的规模越来越大。

不过真正让广场舞成为一种运动的是互联网。

互联网+广场舞

早期网上的广场舞视频大多来自像素极低的手机,纯粹“玩票”性质,很多甚至是年轻的旁观者的戏谑之作。

不过,大妈们却有深深的共鸣。而一旦紫蝶这样的“职业选手”出现在网络上,本来带有各地地方舞特点的广场舞被迅速统一,从而与“民族韵律操”、“有氧健身操”以及排舞、“僵尸舞”区别开来。

第一支“紫蝶踏歌广场舞”是《东方姑娘》。那之前紫蝶受网上视频启发,自己找了家里的索尼卡片机,架在栏杆上拍摄。没有灯光,穿着黑色衣服,甚至因为卡片机的缘故没有声音,这样原生态的视频传到网上,好几天都没人点击。

到第三天,开始有人留言说好看、优美。紫蝶看到网友们的评论才知道,“要有灯光、鲜艳的衣服”等等。

很快,紫蝶与6个舞伴统一装扮,将一支曲风抒情、动作柔美的《东方姑娘》上传网络,大火。

这是2008年,此后紫蝶以“踏歌广场舞”为名,陆续将超过200个广场舞视频上传网上。

美久在网上露面稍晚。其实在“前互联网时代”,很多粉丝在毫无联系方式的情况下,从河北邯郸、陕西西安和渭南出发,来到漯河的广场上打听美久学跳舞,然后回到家乡领导舞队。

但美久不会上网,直到2010年秋天才在优酷网上传了第一个舞蹈教学视频《荷塘月色》。热门歌曲、统一的服装造型、简单易学的新颖舞姿,立刻引发了广泛关注。美久广场舞就这样在网上走红,视频点击量短时间内突破10万。

过去只有年轻人聚集的视频网站,成为“广场舞社区”。广场舞运动的模式由此形成:在体系的顶端是全国性的明星和舞队,她们往往具有专业背景,亲身诠释和表达着“老有所美”。

这些视频又直接为模仿提供了渠道,舞队的领导者可以通过下载进行学习和改造,并且往往由此得以掌控一支舞队。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广场舞席卷中国。但关于人和地的问题,冲突顿起。

临盘文化广场,有关声音的冲突在2012年明显起来。那时距离全国性的广场舞扰民事件爆发还有一年。

其实在被媒体集中炒作的这一轮扰民风波前,大多数舞队都经历了场地竞争。在这一次地盘划分中,许多舞队被挤到更靠近住宅的地方。

美久的舞队现在是这个叫漯河的小城市最具全国影响的标签之一。虽然即使到今天,这个社会上的“主流人群”——从她们正当盛年的儿女到知识阶层、政府干部——仍觉得她们的舞蹈难登大雅之堂。

广场舞现象 篇5

空间是一个悠久的学术话题, 具有先验性和本体性意义。20世纪末到现在, 社科研究经历了令人注目的“空间转向”, 空间视角成为学术研究的新角度, 提供了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本文利用空间理论中的经典观点对广场舞现象进行分析, 以期解决困惑并提出建议。

一、广场的空间定义及广场舞的“妖魔化”

空间首先是地理和物质上概念, 究其本身是原始赐予的, 爱德华·索亚认为, 但空间的组织和意义却是社会变化的、社会转型和社会经验的产物。空间有其功能性, 同时也有政治和经济的意涵, 空间如同金钱一样, 从来不是一个中立的事物—“他们都表现了某种阶级的或者其他的社会内容, 并且常常成为剧烈的社会斗争焦点” (1) 。这说明了空间不是社会的反映, 而是社会的表现, 即强调空间的社会性内涵及其被生产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广场自然是空间形态的一种, 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是公众的公共活动空间。在中国, 因社会主义体制的特殊性, 广场的政治意涵更加突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的一段时期内, 集体主义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价值观, “广场”是人民进行包括广场舞在内的集体活动的场所。“文化大革命”时期私人生活政治化, 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全国人民定时在各地广场齐跳“忠字舞”表达对领导人的忠心。

改革开放后, 新自由主义思潮涌入, 经济和市场逐渐成为主宰整个国家的发展逻辑, 相应地, 广场逐渐成为大型购物商场的代名词, 只为其目标顾客服务。近年来各地政府在城市规划时也修建了许多“人民广场”, 这些广场仍具有其政治意义, 是属于人民的公共空间。但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的中国出现了一批作为都市主流群体的中产阶层, 对私人权利和经济之上原则的坚定维护一直是他们的政治主张。他们认为公共空间应该是安静而有序的, 这个秩序应当是以经济地位和学识为先。城市中收费高昂的高档健身馆、音乐厅、博物馆层次林立, 在中产阶级的潜意识里, 这些才是公共空间的应有秩序, 而热闹纷杂的广场舞显然与此格格不入。

此外, 两千年的专制男权社会传统并未在逐渐现代化的中国销匿无踪, 反而有了渐渐回暖的态势, 性别歧视的舆论屡见不鲜:“女博士是第三性”“剩女”“女司机”, 等等, 丑恶习俗的死灰复燃更是加剧了对女性的歧视;与此同时, 老龄化程度成为判断一个现代社会的标准之一, 现代社会对效率的追捧也将老年人置于“无用”的隐性逻辑之下。

由此可见, 年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中产阶层逐渐成为当下社会对现代中国社会主体的想象,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 公共空间的归属权理所当然地被定义为年轻人的、中产阶层的有序活动场所。而广场舞的主力军却是由非中产的、中老年女性组成的人群, 大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也不高, 几乎与想象主体完全对立, 遭到“妖魔化”也就不难理解了。并且在对广场舞进行污名化和妖魔化的过程中, 广场这类公共空间的归属权问题也经历了被所谓的现代逻辑进行再定义的加固过程。

如果说占有话语权的中产阶级妖魔化广场舞有其背后的利益诉求, 那么普通民众为何也要站在广场舞的对立面呢?

二、空间逼仄感加剧及对广场舞的攻击

(一) 广场舞成为既得利益者的替罪羔羊

其实对于普通民众来说, 关于空间的威胁一直存在。经济与市场优先的发展逻辑下, 商业用地侵蚀公共用地、私人空间挤占公共空间已经成了不争的社会现实:私人住宅之间的公共绿地少得可怜;各类高级健身会所和KTV、酒吧等娱乐场所林立, 与屈指可数的图书馆、公园等公共用地形成十分讽刺的对比。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 僧多粥少, 人们对公共空间的抢夺已经到了“寸土必争”的地步。人们看不见肆意侵占公共空间的既得利益者, 看见的只有跳广场舞的“大妈”, 后者自然成为人们负面情绪宣泄的对象。

(二) 时空的压缩和“私生活”潮下对广场舞的攻击

在实体空间的被侵蚀的同时, 还存在着另一重意义的空间压迫:高度发达的信息传播使人们无形之中在心理上增加了逼仄感。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 网络媒体成为人们沟通情感联络生活的必需品,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带来沟通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时空的压缩感。卡斯特认为, 新技术加强了地方之间的流动, 打破了行为的空间模式, 产生了流动空间—通过流动而运作的共享时间之社会实践的物质组织, 是社会本身。基于网络技术的自媒体更是把这种流动空间运用到极致, 把想象与经验汇成社会事实, 几乎零时差地与个体的社会网络分享社会实践, 在此, 他们以互动的方式认识了现实, 并在某种程度上又制造了社会事实。 (1) 网络将每个个体裹挟进一个快速流动的空间, 私人空间也在不断地公共化, 公共空间也在不断地私人化。

如果说把媒体报道看作是对他人生活的描写, 与个人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 那么社交媒体的实时分享则将时空进一步压缩。足不出户, 只需轻轻一击便可让全世界“观赏”自己的生活则是社交网络带给人类的一大便捷之处, 这种与世界近在咫尺的体验也带来了当下的“私生活”潮流。这股潮流在表面上看是在资源紧张的现实社会中为个人开辟出了一片珍贵的空间, 但实际并非如此。

聚会中人人低头摆弄手机, 场面冷清尴尬, 而朋友圈与微博上却点赞与评论你来我往热闹非凡;旅途中座位紧挨的两个人可以从头至尾零交流, 却在社交网络上与陌生人热聊正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原本的公共空间被个人行为所消解, 真实的生活也被线上的虚拟社交所代替。朋友圈中分享的一条关于广场舞的负面消息会被数人转发, 而这可能只是生活中一个片段和节点, 却在社交网络中被虚拟地放大和传播, 最终满屏都充斥着这段“恶俗”“没文化”的视频, 而这样的场景很容易令人投射到真实生活当中, 让屏幕背后的人们加重了对自己生活空间的焦虑感。

个人生活全然暴露在线上的后果就是隐私被侵犯, 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 真实与幻象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模糊。人们更愿意在节假日躲在家里的屏幕后面想象和攻击“肆意占用公共空间”的广场舞, 而不是走出家门到公共场地去和邻居聚会。“私生活”潮对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而集体主义正是治病的一味良药。

三、广场舞重构了广场的空间意义, 带动了集体主义的回归

当前的广场舞“大妈”大都是“50后”“60后”, 有着对集体主义时代的深刻记忆。但这段历史在当下是被非议的, 甚至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也被打上“红卫兵”的隐性标签, 被塑造成为现代社会的“他者”, 于是广场舞这一带有鲜明集体主义色彩的文化形式自然会被扣上“文革复苏”的帽子, 遭到部分媒体的诟病。那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广场舞?

传播政治经济学者赵月枝认为, 广场舞是获得社会主义现代主体性的一代女性带动年轻一代的自发日常文化实践, 她们不再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文化消费和做“沙发土豆”了。 (2)

在社会学家吉登斯看来, 空间是一个可重构的结构体, 是社会建构的实践场所, 对应着丰富的社会关系类型和日常生活情境。社会是动态的, 要重视特定时空位置与社会关系的相互生产。在当前社会, 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个人主义和金钱至上主义盛行, 而两千年的传统保守势力对女性的习惯性歧视也死灰复燃, 在新技术高速发展影响下的“私生活”潮流使得“小资”对公共生活私有化和社会生活私人化的诉求越来越成为主流声音。 (3) 体现着集体主义的广场舞不仅是对当下占据话语霸权地位的逻辑的突破和反抗, 而且也使“广场舞大妈”们在自觉获得社会主义主体的同时, 带动了新型的生活公共化:广场舞不以经济地位为标杆, 也不以年龄和性别来设定参与的准入门槛, 人们在自己的公共空间下想跳就跳, 享受作为国家主体的应有权利;大家有组织或无组织地聚集在一起, 感受群体生活的乐趣。广场舞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重构了公共空间的定义, 使得广场实现了去“商业化”和“再政治化”。

中国是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国家, 集体主义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体现, 不仅对冲“唯经济论”等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而且在政治上代表着主流价值观;集体主义不仅不是洪水猛兽, 反而成为“治疗”眼下个人主义价值观盛行下的多种弊端的一剂良药——青年人越来越只活在“小时代”里缅怀所谓已逝去的青春, 气象卑弱, 却没有更广阔的视野和豪情万丈的气魄来面对新生活的挑战。理想主义与宏大叙事在关于青年一代的故事中已难以找寻。青年人是中国未来的栋梁, 他们对国家、社会以及自身的认识关乎国运, 价值观的重塑问题亟待解决。

四、纷争的解决需要新空间的产生

(一) 城市空间规划需要政府推进与完善

空间与社会的关系十分紧密, 而特定的社会形态和交往关系总是对应于特定的空间生产方式, “不同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定的生产空间, 从一个生产方式到另一个生产方式, 其中必然伴随着新空间的产生” (1) 。在当下的中国,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是社会关系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需要相应的新空间的规划和布局。但显而易见的是政府在这一方面的应对往往不太及时。大量的公共空间需要开放和建造, 这些都需要政府推进与完善。

图书馆、公园、城市绿地、体育馆的免费和长时间开放可满足一部分居民的文体需求, 除此之外, 将健身广场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之中也是很好的选择。

(二) 媒体应为广场舞提供话语空间

新闻媒体不仅主导受众所接受的内容, 而且在报道的选择上努力迎合受众。在“全媒体时代”的当下社会, 人们无时无刻处在媒体的“信息轰炸”当中, 而懒于思考或者过于依赖媒体的惯性思维使得媒体报道的内容和倾向对人们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

因此在处理广场舞议题时, “广场舞噪音影响居民休息”“大妈在停车场跳广场舞与车主发生冲突”等具有倾向性的报道增加了人们的空间焦虑感。要解决公共空间的纷争, 媒体要避免利用具有优越感的话语霸权来表达明显的对立性, 而是应该提供平等的话语空间, 让公众听到话语表达双方的声音。俗话说“偏听则暗, 兼听则明”, 媒体应该提供话语交流平台, 疏解社会矛盾, 真正起到社会“解压阀”和“稳定器”的作用。

广场舞污名化的背后是公共空间的纷争乱象, 而空间理论则在当下的“众声喧哗”之中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对公共空间的霸权定义和野蛮侵占值得我们警惕, 而“私生活”流行下心理空间的逼仄也值得我们反思。广场舞是对公共空间完全私人化和商业化霸权逻辑的反抗, 在日常实践中重构了广场的空间意义, 并带动了集体主义的回归。

在摆正对广场舞的认知之后, 还需要政府进行新一轮的空间规划和媒体对广场舞的空间话语的提供, 这也是解决纷争的最重要的策略。

摘要:当前围绕广场舞议题的纷争不断, 这凸显出当下社会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从空间理论的角度对这些纷争进行分析, 试图厘清纷争背后的深层逻辑和“妖魔化”广场舞的原因, 继而从政府和媒体的角度提出解决纷争的建议。

关键词:广场舞,空间,空间理论,生产空间,重构集体主义

参考文献

[1]赵月枝.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

[2]王芊霓.污名与冲突:时代夹缝中的广场舞[J].文化纵横, 2015 (5) .

广场舞现象 篇6

一、社会变化促使广场舞的迅速发展与兴盛

广场舞虽然历史悠久,但是真正开始被普遍接受是从2008年开始,至今6年时间广场舞已从大城市走向小城市,从城市走向村镇,遍布全国的每一个角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广场舞发展如此迅速呢?

1. 对女性审美标准的变化

参与广场舞的女性中有90% 的被调查者在“参与广场舞的目的”一题选择了“减肥”选项,有60% 的接受调查者选择了“减肥”。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身材以“瘦”为标准,因此,许多女性想尽各种方法减肥,保持身材,而广场舞是运动强度适中的一项集娱乐、减肥与健身功能以于一身的文娱项目,是相对较受减肥者欢迎的一种方式。

2. 计划生育的实施,使中老年人缺少子女的陪伴

我国在1979年开始实行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基本都是生养一个或两个子女。到2014年,他们已四五十岁,子女都已成家立业,留下老人在家,无人陪伴,生活单调,广场舞成了他们生活的乐趣所在。广场舞对于四五十岁的中老年人来说,不仅可以锻炼身体,避免疾病,而且能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乐趣,避免了生活的单调,更重要的是在广场舞团队中,可以拓宽人际交往,解决了无人陪伴的困扰。

3. 城区办公室一族居多,长期的室内工作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城区内,许多参加广场舞的是办公室一族,办公室工作多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较少。许多办公室工作者上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电脑桌前盯着电脑审阅文件,填写表格,很少有出去走动的情况。长期的室内工作不仅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而且肢体得不到运动,不利于血液循环,很容易造成健康隐患。广场舞是一种全身运动型的文艺活动,加上激昂的舞曲充满了生活的热情,这对于整天面对枯燥乏味的文件的上班族自然有很大的吸引力。

广场舞的各种优势不断吸引着人们的参与,但是随着广场舞队伍的不断扩大,由其引发的社会矛盾纷纷展露。

二、广场舞带来的社会变化

任何一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必定会有问题与不足不断浮现,同样会带来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社会变化。广场舞也不例外,它的发展与兴盛也带来了许多社会变化。

1. 健康意识得到推广与提高

健身、健心、健美是广场舞带给大众的最直观的价值功能。300份有效问卷调查表中,关于“跳广场舞目的”一项中,选择健身、健心、健美选项的占96%。可见,广场舞参与者健康意识和审美意识的提高,而每年广场舞参与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也恰恰说明了健康意识和健美意识正在平民大众中不断得到普及和提高。

陈文英教授的《广场舞》一书中提到 :“广场舞是一项有氧运动,经常进行广场舞练习,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它能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过程,促进消化,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延缓衰老,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等良好的健身作用。”[1]

人类生活具有群体性,“荀子曰 :人,力不如牛,走不如马,而牛马为其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2]群体性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本质特性,人们凭借不同的社会关系结成不同的社会群体,这些群体一旦形成,一方面会对群体的成员形成一定的认同和约束,另一方面也会成为比个人更有力的社会行动单位。广场舞是一项群体性活动,它充分发挥了其群体的力量,不断带动大家参与其中,并且以其自身的力量见证了健康的重要性,潜在地普及了健康、健美意识。

2. 城市规划作出改善

频频发生的广场舞扰民事件,引起大众对城市规划合理性的质疑。广场舞参与者与普通市民的矛盾不断升级,其原因在于广场舞没有宽阔合理的场地进行。一些城市是有许多大小广场,但是大都在居民中心区或者是在学校旁边,不宜进行广场舞活动。许多学者及业内人士呼吁在城市规划方面做出改善,给广场舞爱好者留一片空地。

2008年之前城固县城区内适合大众群体活动的场所有三处 :大约占地30亩大小的城固体育场和城固纪念广场、10亩左右的张骞纪念广场。在这三处公共场所内,每天进行的健身项目有乒乓球、篮球、足球、跑步、健身器材、广场舞等,这其中100人左右广场舞的团队每天有12个。截止2010年城固县参与广场舞的人数已接近2000人。三个公共活动场所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广场舞群体。

3. 推动商业的发展

随着广场舞的普及,与广场舞相关的产品不断产生。近些年,关于广场舞的书籍、光碟、服装得到大卖。在淘宝网搜索“广场舞服装”的店铺,至少有上百家,销量好的店铺,每月销售量可达3000多件,销量不好的店铺每月的销售量也有500多件 ;关于广场舞的书籍、光碟的销量也远远超过其他类型书籍、光碟的销量。

广场舞现象 篇7

福建省安溪县是一个具有悠久的茶叶历史之地——乌龙茶 (铁观音) 的故乡。千百年来, 茶乡人民种茶、制茶、品茶、斗茶已形成生活常态。每逢采茶季节, 茶园里的采茶姑娘与忙碌在田间的英俊小伙子边劳动边对唱茶歌, 茶山成了对歌台, 因而形成处处茶香处处歌的本土特有文化现象。古老的安溪茶歌与其它民歌一样, 有它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征。安溪茶歌的节奏节拍是以闽南方言为基础的, 因此, 闽南方言中特殊的语言音调和平仄韵律, 形成安溪茶歌中独特的节拍类型与节奏形式, 即节拍丰富而多变 (各种节拍混合使用) , 节奏自由而不规整;调式构成主要以商、羽、徵五声调式为主, 旋律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是羽调三音框架式;曲式基本结构通常由两个乐句和四个乐句构成, 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一部曲式在茶歌中最为常见。安溪茶歌旋律优美, 韵味浓郁奇特, 简洁的艺术手段和丰富的音乐语言, 表达出茶乡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劳动生活, 传递着茶乡人民的心声和感受。这是它的价值所在, 也是它的魅力所在。然而古老的茶歌没有注入新的时代元素, 渐渐失去了迷人的魅力, 落入了的边沿化的危机地带。

改革开放以后, 安溪县委、县政府邀请国内名家、专家深入安溪采风, 组织本县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 体会生活, 创作了大量与时俱进的当代代茶歌。如1988年, 安溪县举办“铁观音杯”全国征歌大奖赛, 由时任中国音协主席李焕之担任大赛评委会主任, 征得现代茶歌2054首, 并精选部分优秀茶歌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飘香的歌》选集。其中由石祥、胡强、张丕基等著名词曲作家创作的《想念乌龙茶》《南音与铁观音》《安溪人待客茶当酒》等佳作名曲在茶乡大地广为传唱。) 2002年由名家阎肃作词、孟庆云作曲、毛阿敏首唱的《铁观音》更是家喻户晓。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安溪茶文化的发展和舞台表演的需要, 安溪县舞蹈工作者根据安溪茶歌创编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文艺质量高的舞蹈节目, 比较突出的有舞蹈《乌龙茶的传说》《采茶扑蝶》《欢乐的制茶姑娘》《品茶王》《迎茶王》《茶乡情韵》等, 其中不少茶舞多次参加北京和福建省大型文艺活动演出, 深受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些舞蹈动作素材也基本来源于茶乡人民采茶、制茶、品茶、赛茶等劳动生活, 或活泼欢快, 或意蕴悠长, 各具特色, 充满了茶乡特有的韵味与魅力。

这些优秀的茶歌茶舞, 作为安溪茶乡本土特有的文化资源, 丰富多彩, 充满艺术魅力, 但毕竟较为舞台化, 离普通大众有一定距离, 让广大群众有“可爱而不可及”之感!那么, 如何让这些具有传统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茶歌茶舞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呢?本人以为, 如果能与时俱进, 把原有的茶歌茶舞改编成大众化的舞蹈, 借助时下广为流行的广场舞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肯定是传承弘扬茶乡本土文化最好的途径。那么, 如何借助呢?

首先, 由文化部门牵头, 邀请专业舞蹈教师, 根据广场舞的健身性、集体性、自娱性等特点, 挑选曲调清新优美、节奏明快活泼的茶歌当音乐背景, 或把原来的茶歌重新编配成适合广场舞的节奏音乐类型, 并提炼当地茶舞中经典的、代表性的动作, 继承发展、与时俱进, 创编出适合广大群众学习的茶歌茶舞, 相信大妈们听着熟悉亲切、富有活力的本土茶歌, 跳起舞来肯定更是激情飞扬, 并从中体会到家乡茶歌茶舞带来的快乐。

其次, 组织以茶歌茶舞为主题的广场舞培训、及推广普及活动。经济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 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目标、文化是软实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等的号召, 传承与弘扬茶乡特色文化成为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需求。因此, 应该借助政府文化部门及社会团体各方力量, 充分调动文化馆等专业舞蹈干部的领头作用, 发挥各个广场舞中心的热心的舞蹈骨干力量, 在全县培训、推广普及以茶歌茶舞为主题的广场舞活动。

2013年6月份, 我县在文化馆和老体协的联合组织下, 召集了全县各个乡镇舞蹈骨干, 开展了以茶歌茶舞为主题的广场舞培训, 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现在, 走到茶乡的每个乡镇、村落, 都能看到广大群众在茶歌中翩翩起舞的优美身姿。同年一月份, 文化馆以茶歌茶舞为素材创编的广场舞《欢乐茶乡》, 参加泉州市第三届广场舞大赛获得“最佳创意奖”和“十佳广场舞队”荣誉称号, 充分体现了本土文化的魅力。

我国广场舞研究综述 篇8

大部分学者认为广场舞起源于民间舞蹈, 是人们以舞蹈形式来表达内心情感, 经过创新、发展和改编融入了街舞、拉丁舞等现代舞。尽管广场舞源于民间舞有不同于民间舞, 它有自己的特质和表现形式。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舞蹈是广场舞之母, 源于生活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欢庆、愉悦。现代广场舞是人们余暇时为了健身、健心与交际;关于广场舞的概念, 学术界目前没有达成统一, 大部分学者认为广场舞是在广场上跳的舞蹈, 也有的学者认为广场舞并不是舞蹈的一个物种, 它可以再任何一个开阔的空地上进行, 它与舞台表演的舞蹈是有区别的;广场舞的分类学者们大致分为两类, 原生态的广场舞是少数民族在节日里自发地表演。如朔州的《踢鼓子秧歌》、创编的延安秧歌、绛州的《鼓舞》;在原生态基础上, 根据民间舞蹈的素材加入现代元素及韵律形成现代广场舞。如《凤凰传奇》、《花儿朵朵》、晋城快板舞《夸晋城》, 其中无不从慢三到快四, 还有即兴单人领舞表演等, 形式多样。

二、从文化视角对广场舞的研究

大部分学者认为广场舞起源于人们生活并回归人们生活是一种群众文化, 其氛围比较浓郁, 影响和带动社会走向文明, 有的学者认为广场舞是城镇文化建设的民心工程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有推动、促进、检验的作用。在肯定广场舞积极的同时, 也有的学者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场地、经费、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在国内检索的文献来看, 从文化角度对广场舞的研究限于从本国出发认为广场舞的发展尽管存在一些问题, 但对社会文化构建起着积极的作用, 笔者认为从东西方群众体育文化对比研究, 从中借鉴西方现存较好的群众体育发展模式和经验来反观我国群众体育文化中广场舞的发展, 从而使其健康发展。

三、部分地区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多, 其中选取了云南、白城、南平、宁波、苏州、黄山、吉首、襄阳、淄博、太原等十几个城市作为个案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涉及广场舞健身者的性别、年龄结构、职业情况、文化程度、参与途径、已锻炼年限、主要内容、参与动机、健身效果、开始练习时间、持续时间、活动频率、指导教师情况、场地设施、运行管理、影响广场舞开展的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结果也反映出目前我国广场舞现状以中老年妇女居多, 年轻人也参与但时间不固定, 健身者以退休、自由职业和无工作者居多, 她们的参加就近选取练点或者由亲朋推荐参加, 每周锻炼6-8次, 在场地有限、社会指导员匮乏情况下, 参与目的是为了健身、娱乐和交际, 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在对广场舞良性发展对策方面主要集中在宣传、政府重视、加大场地设施投入、加强建设指导员队伍建设及完善开展措施方面。现状对策方面研究, 尽管学者们覆盖的问题点多, 但是仅就表面运行而进行宏观说明无法对广场舞未来发展进行深层的社会剖析。

四、广场舞与校园课堂教学相结合, 促进课堂教学的研究

关于这一方面学者们有的从理论, 有的从实证进行研究一致认为, 传统体育教学缺少项目的创新, 引入广场舞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亮点。实证研究得出结论, 广场舞对推动校园体育课堂教学发展, 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为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打下了基础。

五、从广场舞的特征及健身意义上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较多, 研究者认为广场舞的特征主要有多样性、群众性、开放性、集体性、特殊性、自娱性。功能涵盖了健身、健心、健脑和健美。从宏观角度对参与者进行功效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方向。

总结

从国内学者对广场舞的研究, 主要成绩在于, 对广场舞的定义、起源、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 并且打破了传统的纯理论研究, 结合了实证研究, 对不同地域广场舞的开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梳理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综合来看对广场舞的价值持肯定态度。但是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广场舞这一现象所涉及的要素主要有参与的主体, 借助场地、音乐的媒介, 裙带的关系有个体行为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因此单一研究广场参与者行为动机、人格、归因、社会角色、参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找出其内在关联继而为整体研究广场舞作为社会组织的运行提供支撑, 规避个体不良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 促进广场舞健康发展, 使参与者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得到有效的社会控制。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非常少, 研究也不够具体和深入。

从国外的研究尽管没有广场舞的相关研究, 但是在欧洲及美洲等发达国家60%的人都有自己的健身俱乐部, 而且会定期进行运动或锻炼, 这种集体的行为及健身意识, 为其在工作中的集体荣誉感开具了前提。因此, 取其国外集体健身思想为国所用不失良策。

梳理国内外广场舞作为群众体育文化的发展来看,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比例分配,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不同的休闲方式必将引领群众体育的发展。社会在进步, 尽管是螺旋式, 经济的偶而衰退不代表经济的倒退。因此, 对健身的追求, 对生命的热度渴望, 会使更多的人追寻易于接受的运动形式。从建国初期到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 从人口大国到体育强国, 从太极拳的普及到竞技体育教材化、普及化, 无一例外都是人们在追求健康生活质量的方式。经历了若干年的探索人们终于又一次大规模的回归健身。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跳广场舞“医治”健忘 篇9

学歌如此,学舞也不例外。一日晨练基本功之后,我打开VCD和电视机,对着录像练习前几天刚学的广场舞《动听的情歌》。这个舞一共34拍,连同重复的算在内11个动作。但我练习几遍之后,很不满意,不是快一拍就是慢两三拍。我知道,一定是几个动作跳乱了。唉!老师都教过,可早逾古稀的我,健忘越来越厉害。好在广场舞的多种保健功能吸引了我,让我的兴趣越来越浓,克服困难、与健忘斗争也被我视为一种乐趣。我决定下次晨练一定要向老师请教。

我们十多人的小群体,约定每周一、三、五共三个晨练时间,从6:30开始,每次两个多小时,由老师带领学练广场舞。我的目的是:尽可能向老师、向录像的规范动作靠拢,学会独立演练。为实现这目标,对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我一定想方设法求得解决。正因此,我的好问、好学和认真,竟然受到赞扬,成了美谈。

这天早晨微风徐徐,十分舒爽,广场上满是锻炼的人。我参加的健身小群体,在老师指导下,复习刚学的一些广场舞。伴随着动人心弦的配乐,大家虽然汗流浃背,但都跳得很投入、专注,忘记了年龄,忘记了一切。不足的是,我在跳《动听的情歌》时,还是经常出乱子。趁着中间休息,我赶紧去请教老师。老师给我反复做示范表演,旁边的学友也主动传宝送经——针对我的“疙瘩”所在,不厌其烦地告诉我怎样跳好最后几个有难度的动作,还和我一起练习,以加深印象。

回家之后,我边回忆、领会老师的示范动作和学友的指点,反复练习“消化”,突然间豁然开朗,真正突破了难点,掌握了最后几个动作的要领。这时,再跟着录像一起跳《动听的情歌》,那叫一个流畅!我随后把易出差错动作的要点记录在笔记本上。

健忘是老人的通病,“医治”健忘的最好“医生”则是自己。我发现,学学自己喜爱的歌啊舞啊,这些来自健康需要的娱乐兴趣,对我们真是很有益处。别人学一两次就会,健忘的我就学十次、几十次。认定目标,坚持不懈,既在群体中学又在家里单独学,揪住差错不放,带着“?”多问多练,在纠错中学习的印象尤其深刻。现在,我已经学会了20个广场舞,记事情也比以前牢固一些了。学跳舞还能治健忘,真是意外收获!

编辑点评:

“用进废退”是生物界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大脑亦是如此。勤奋的工作和学习往往可以使人的记忆力保持良好的状态。对新事物要保持浓厚的兴趣,敢于挑战。中老年人经常看新闻、电视、电影,听音乐,特别是下象棋、围棋,可以使大脑精力集中,脑细胞会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减缓衰老。此外,适当地有意识记一些东西,如喜欢的歌词,记日记等对记忆力也很有帮助。

消除广场舞噪音掘金百万 篇10

2012年年初,萧雨来到了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家电子设备厂,联系到他们的产品经理张经理,看能否针对广场舞做出适合的设备。张经理告诉萧雨,这事很简单。可以做一个调频发射器,然后在原有的功放音响设备上插上发射器,音频信号就会转为无线FM调频信号,通过空气电波传输,戴上配套的无线调频耳机,附近的舞者将接收频道调成发射器的发射频点,就可以同步接收。调频发射器只需200元,配套的无线调频耳机只需30元。如此低廉的成本就可以完全让噪音消失殆尽,并没有任何副作用,萧雨开心极了,当下就订做了80套。

一个星期后,产品送到萧雨所在的广场舞团中。仅仅花费不到3000元,就实现了消除噪音,又能快乐跳舞的目标,众舞友狠狠地夸奖了萧雨一番。随后,萧雨再次找到张经理,和其签订独家代理协议推广该产品。

无线调频耳机定价40元一副,萧雨开始寻找郑州大大小小的广场舞团推广。周边的推销很顺利,但怎么争取更大的市场呢?

一天黄昏经过郑州火车站西广场时,她惊呆了。西广场上竟然密密麻麻全是人,远远的就听到嘈杂的功放音响声,他们都在跳广场舞。萧雨心中立刻活泛起来,找到西广场其中一个舞团团长,很细心地介绍了自己的调频耳机。郑州火车站每天过往人流近15万人次,团长每天都会应付因为噪音而引来的不同人士,团长们头痛不已。萧雨的出现,像一场及时雨,双方一拍即合。该团长集合其他的团长,统计了一下人数。参与广场舞活动顶峰人数为2000余人,而全部人数竟然达到了5000人之多!统计过后,萧雨实际发售的调频耳机为4200多副。除了差价,再加上厂家的返点,仅此一笔,她就赚到了5万多元!

三个月后,萧雨忽然发现,自己没有到过的广场舞场地,竟也出现了无线耳机。同行的竞争,使销量一落千丈。萧雨冥思苦想,如何让自己拥有竞争优势?

这天,萧雨在化妆镜前戴发箍时,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灵感,她迫不及待地找到张经理。一个月后,新一代的调频耳机问世了。萧雨给它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安静天使。原来的调频耳机都是黑色,实用却不美观。萧雨将“升级版”的调频耳机,设计出了各种花色和图案,既有适合年轻人的卡通版,也有适合老年人的古典版,并在不起眼的地方印有“安静天使”的字样。更添加了小型的U盘功能,让人们戴着耳机跳无声广场舞之余,晚上睡觉前还可以播放轻柔的音乐,有助于睡眠,大大体现了“安静”的价值。

安静天使的出现,不仅让萧雨全面打开了市场,更让她成功申请了专利,建立了一个响亮的品牌。几个月时间,一些商场和体育用品超市都代理了她的耳机。

作为调频耳机中的拓荒者,安静天使凭借先入为主的优势,渐渐深入人心。后来即使又出现过跟风模仿的产品,但因品质和品牌不过硬,只能抢占一小部分市场份额,对萧雨构成的影响几乎无关痛痒。

而此时的萧雨,已经不满足于郑州市场,陆续“攻陷”了开封、洛阳、驻马店、商丘等河南多个城市。

2014年4月初,爆出一条令人惊叹的新闻。浙江温州市区新国光商住广场600多名住户们下了血本,花费26万元买了一套“高音炮”,以噪制噪来对付广场舞的舞友们。萧雨一面感叹土豪的世界我们不懂,一面踏上了前往温州的列车。

萧雨找到了集资购买“高音炮”的发起人吴先生。在介绍完安静天使的功能之后,吴先生眼睛一亮,萧雨趁热打铁让吴先生去和广场舞的团长协商,让他们购买安静天使。没想到吴先生大手一挥:“开玩笑,只要能消除噪音,只要他们肯合作,就是我们出钱都行!”当即和萧雨一起找到了广场舞团长关大姐。本来两人的关系势同水火,可听了吴先生的介绍之后,关大姐立刻笑逐颜开,当即说道:“你把那个大喇叭给关掉,我们买安静天使!”这一趟,又为萧雨带来了15000元的收入。事成之后,关大姐又帮萧雨介绍了多个当地的广场舞团长购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广场舞现象】相关文章:

广场舞06-21

广场舞范文05-15

社区广场舞04-14

广场舞范文06-28

广场舞致辞07-08

广场舞流程09-16

广场舞文化范文05-19

广场舞知识范文05-19

广场舞舞动范文05-19

广场舞现状范文05-19

上一篇:教师与老师下一篇:自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