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交流

2024-07-06

课堂学习交流(精选十篇)

课堂学习交流 篇1

以“圆柱的体积”一课为例,课前,教师利用网络媒体工具,如QQ、微信学习群发布给学生学习“圆柱的体积”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提供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再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或练习题来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反馈情况。大多数的学生仅对“圆柱的体积”的掌握存在记忆表象,而没有从本质上形成科学的认识,少部分学生在表述上还不够清晰、语言表达欠科学。

课堂上,学生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学困成因的分析,选择相关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发言,抛出学习中的问题,师生共同商榷与探讨。

师:请同学们观察三个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其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呢?

生:相等,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师:猜一猜,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

生:可能相等。

师: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请分小组讨论,可利用手边的学具试一试。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生:这个圆柱的底面虽然是个圆形,但是我们以前学习圆的面积的时候,就是把圆先平均分成两份,再将两个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将两个半圆拼在一起,形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圆柱我们也可以模仿圆,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个半圆柱,再把半圆柱平均分成一些等份,切开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师: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生: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拼成的长方体的高等于原来圆柱的高,所以,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圆柱的体积相等。

师:那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生:用底面积乘以高。

生:我还有一种方法也可以求出这个圆柱的体积。如果拼成的长方体是这样摆放的,那么,此时的底面积就是圆柱侧面积的一半,高就是圆柱的底面半径,所以,可以用侧面积的一半乘半径得到体积。(该生回答后做演示。)

师:说的很好,掌声鼓励。但你是怎么知道这种计算方法的?

生:我是根据以前学习长方体体积时,求体积有时候是用底面积乘高,有时候因为摆放位置不同也可以用横截面面积乘长,想到圆柱拼成长方体也可以因为摆放位置不同得到不同的计算方法。

师:可见,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为“底面积×高”,也可用“侧面积的一半×底面半径”。

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媒体自学,已初步理解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课堂上,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并创造性的构建出圆柱体积的多个计算公式。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本教学案例的设计努力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初步经历并成功地实施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将“知识传递”延伸到课外,将课堂变为“知识内化”的主阵地,使得“知识获取”不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体悟到、探索到的。

2.“翻转课堂”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它最大化地开展课前预习,不断延长课堂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不受课堂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依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主动完成信息的加工与知识建构。当他们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还可以在交流平台上随时与教师和同伴交流讨论。

3.“翻转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翻转课堂”的学习是交互性的,独立学习与协作学习相辅相成,学生的个体学习从依赖走向独立。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完成练习时产生的疑惑,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选择探究。

4.“翻转课堂”需要软、硬件设施都要强。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需要有网络平台、多媒体设备,一个完善的、健康的网络学习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在本案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部分差异,少部分学生家庭没有网络、没有上网设备。

高效课堂交流学习心得 篇2

通过这次交流学习,我有以下三点感触,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1、我们学校对多媒体设备的及时更新和办公电脑的及时更换,让我校教师拥有了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更多的教学资源。当我们老师在编考练题、查阅资料的时候,这三所学校教师办公室里却没有一台办公电脑;当我们学校教师能娴熟地使用多媒体上课、开班会时,而有些学校的学生虽坐在装有几个投影仪的教室里,却从来没有使用过。

2、我们学校的教研观念比较开放。在高效课堂,学生要面对面分组坐,我们学校一直是两种形式并存,没有一味的抵制,也没有一味的注重形式,让这两种教学模式在我们学校斗芳争艳。有一次去岐中,他们学生平时没有分组,所以教师采用分组讨论变成了上自习,课堂高效应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是否围圈没有必然联系,这也是市教研巨老师强调的。另一方面,我校教研室开展的`评课活动,让大家说缺点不说优点等特色要求,让老师间更有效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3、三天时间紧张,但自己收获很多。

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听课,第二节课自己上课,第三、四节课研讨,下午听报告,听完报告去下一所学校,晚上见学生,回来修改调整课件和教案设计。虽然辛苦,课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自己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首先,自己对学生分组围圈教学没有经验,在讲课前,自己也做了个预案,还好没有学校给我安排面对面围圈坐。如果安排了,我能恰当的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来积极展示吗?

其次,自己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好的课堂要有好的设计理念,要激发全体学生的智慧火花,必须是学生“能动思维”的课。好课也是要有教师主导和示范,还有对学生的提问和检测进行及时评价,注重课堂语言的研究。比如我在讲椭圆时,对椭圆的切入、定义归纳、方程推导及其应用,采用创设问题、层层引入。在讲完课研讨时,岐山中学杨校长统计我提问次数32次,他们老师提问18次,巨老师却指出我的提问还可以更恰当简洁。

有效课堂组织,实现高效课堂学习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高效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158-01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追求高效,高效课堂是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的使其学生能接受和掌握知识,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英语高中教学要提高质量,就要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1 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关爱学生

构建英语高效课堂的前提是需要和谐师生关系的。任何教育都要坚持有人情味、有爱心、有热心、有责任心的原则,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才能让学生相信老师,拥戴老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将情感的态度融入到教学之中,这样才符合了新课程的“以生为本”的倾向,更加凸现现代教学的特色,实现了情与理的统一,重视认识与情感的平衡发展,心理与身体的协调进步。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眼中,学生应该是富有朝气的,可爱的,因此教师不能用太过严厉的言语去刺激学生,针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还应该积极鼓励他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例如在讲解英语语法“主谓一致”的时候,为了改善课堂气氛,将英语课堂活起来笔者用到了:“Take me for example,I’m‘a teaeher’and‘what’?”在这时有意的进行停顿,假装思考,此时意外的情况是所有学生都说道:“a teacher and father!”可以看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英语高效课堂的必要前提。

2 对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进行培养

英语的教学方式应该要多种多样、富有生趣的,可以利用采取、表演、唱歌、听广播、看电影、唱歌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这些都是很多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看法和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为学生构建一个真正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其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而开拓更多的思考空间。英语教师要利用可养的有限时间融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创造性和主体性,走出困境,成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英语,用英语自然的去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英语的教学活动,真正实现英语高效课堂。

3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新课改的推动下,不仅是要提高教学的质量,更主要还要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进行关注。意思就是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的。高效课堂的核心要求是要一切围绕学生进行开展,愉快为主。如今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特别大,学生心中都压抑着更多的孤独和苦闷,他们希望交流,这样才能缓解他们的压力,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沟通,促使学生放松心情,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4 合作探究才是高效课堂的主要途径

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实施组织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和互动起来,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兴奋状态,合作教学才是以上所有的体现,主要内容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体,以集体授课为基础,讲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开展这类活动前提要讲究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具有很强的探究性,难度要层层推进,实现学生在认知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答问题的目的。

具体活动中,小组长做好安排探究成果的记录,完善展示,保障高效有深度;其他同学多理解、多探究、多讨论,讨论的要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要做到有收有放。教师要及时的参与到合作小组中去,同学生一起探讨,进行引导、交流,抓住学生的问题,为下一步展示做好准备。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实施任务型教学和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促进整体提升,达到课堂既高效又有活力。

5 改善评价促进学生创新

改善评价促进学生创新主要是颠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敢于找出问题,敢于面对问题,敢于质疑问题。在完善的评价体系中鼓励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面对问题敢于找出自己的方法,收集资料,体现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人性最本质的愿望是希望得到赞赏”。教师要给与学生信心,让体会成功的喜悦,促进他们将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英语中去。在教学新的语言的时候,英语教师都明白学会运用才是目标。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说,敢于开口说,所以首先是老师对于学生的肯定,一个微笑,一句“Try again,please”,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认同,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情感,在行为上付出更多的努力。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对于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探索。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要角色,鼓励学生转换角色承担教师的责任,唤起其他学生的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例如在学习The british Isles这篇课文的时候,它是围绕英国文化状况展开的。因此笔者会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鼓励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如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的信息,然后制作英国各个地区的文化相关课件,鼓励学生质疑各个地区的文化的差异,然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大脑,再设计切入点,展开英语相关的阅读、对话、听力的综合运用,促进学会方位的概念正确运用;然后通过利用整篇课文的结构和思想,鼓励学生转换角色,让他们自己去讲解英国的文化、地理、气候、历史、风土人情、社交礼仪、生活习惯等等,通过自身去感悟英国的文化气息和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在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综合练习,促进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开阔视野。最后有教师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以这种方式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Z].2008(2~3).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88.

[3] 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让课堂成为师生学习交流的乐园 篇4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会传染的,没有什么人比孩子们更想得到老师的微笑了,教师要想使学生快乐学习,首先,对教学要充满热情和激情。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把师生的情感交流放在学习之前,而爱心、激情、微笑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三大法宝。台湾某校园有句口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把微笑带进课堂,是爱学生的典型表现。一个悲观厌世,缺乏爱心的教师,是谈不上快乐教学的。

其次,做一个快乐自信、乐观向上的人。试想学生面对一个愁眉苦脸或者凶神恶煞般的老师,怎么会快乐起来呢?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是事事顺心的,教师也一样,在你不顺心的时候,就想: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这世界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气势汹汹,它就还你一个横眉冷对。所以教师就是一个演员,一个富有童心的高级演员,不管身边发生多大的事情,教师都要微笑着走进课堂,忘记烦恼,把快乐、自信、热情、友爱传递给学生。经常保持春风满面的教师,会教出豁达开朗的学生,要知道面带微笑是教师最迷人的职业形象。

二、把宽容带进课堂

宽容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之一。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一旦不快,常常顾不上维护自己的形象,把满腹的不满和怨气、委屈和牢骚都发泄在学生身上;学生一头雾水,莫名其妙,哪有快乐可言?如果教师在学生中间,事事都能够宽容大度,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有一次由于上课拖堂的问题,我们英语和数学两位老师当着学生的面争吵起来。上课铃响了,当我抱着语文教案夹走进教室时,学生们鸦雀无声地看着我、我笑了笑平静地说:“同学们不要介意,工作中的小摩擦是有的,但是只要我们不记恨,宽容大度,一切都会好的!”没想到学生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使我深受启发,至今难忘。

叶圣陶先生说:“孩子人小心不小。”学生总是抱着一颗快乐的心,盼望着自己喜爱的老师上课。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永远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其实,“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事事都能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宽心容物、平心论事、潜心观理、定心应变,就会对学生起到“润物无声”、“落地无痕”般的心理感发,这无疑成就了自己,也给学生以快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把沟通带进课堂

课堂是师生共同感悟人生的平台。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或者有意捣乱,或者不认真完成作业等现象。有的教师为了不耽误教学时间,往往等下课后再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单独进行处理;有的教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还有的教师制止一下或者训斥两句就草草了事。其实,“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师最好不要错过当面告诫学生的最佳时机,需要时要引用制度、权力、规定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但是处理时要表明你的关心和诚心,让全体学生看到教师的公平公正,而且注重说话的方式方法。严而有度,刚柔相济,“话到嘴边留三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沟通从心开始”,让学生学会尊重老师的劳动,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由于课堂的时间关系,沟通时言语不在多,在于精炼得当。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如果处理得好,学生不会记恨在心,也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四、把期望带进课堂

有位哲人说,人生有两大欲望:一是生存的欲望,二是表现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应该是学生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而且明确表明对每一个学生的期望,指导学生树立目标。学生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建立自信,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愉快的心情源于内心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用自己真诚美好的情感去浇灌每一位学生,营造快乐的课堂,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教师浓浓的关爱,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让学生开开心心地在课堂上学习,快快乐乐地在校园里健康成长吧!

课堂学习交流 篇5

株洲市天元区银海学校 谭治水

5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于5月13日、14日在湘潭市二中举行的“2010年湖南省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为“空间与图形”“数学广角”两个系列,旨在交流研讨关于“空间与图形”“数学广角”教学热点与难点问题。共16节课,每节课授课时间为35分钟,另有5分钟的教材解读和教学反思。我认真听了第二天安排的七节课,依次是《神奇的数字编码》《找次品》《等量代换》《抽屉原理》《植树问题》(两节)《找规律》。

通过这一天的学习,我深有感触,到底什么是美的课堂?我还不能给她下一个定义,但我知道,美的课堂一定是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是美的课堂的必要条件。比如我个人认为《找次品》不是有效课堂,因为一节课下来,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学生学会找到用天平称量找次品的最少次数的方案,而大部分学生找的方法很盲目,要知道,对于我们在座的听课老师(至少包括我和我身边的几位听课老师),都觉得上课老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混乱,并且没有理清方法。其余六节课都很精彩,这六节课给了我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方向。我想,课堂要成为有效课堂,如下三个方面值得我进一步学习:

1.把握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学习激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好坏,导入是关键。引人入胜的一段课堂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引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美的导入是老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种,但要因教学内容而异,因生而别,然而,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的情绪,点燃学习激情。

如《神奇的数字编码》,上课之前,老师便和学生交流,问:“你们想了解老师什么信息?你们一一问吧。”一下子就和第一次见面的学生拉近了距离。一问一答后,在课件中就呈现老师的一些基本信息,然后再问:“这些信息中,哪个是老师独一无二拥有的?”于是身份证号码就提出来了。身份证号码就是一组神奇的号码,每一位学生都有,学生便对这神奇的数字编码产生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她神奇在哪。又如一年级的《找规律》,老师一开始上课便问:“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玩什么游戏?”游戏“石头、剪刀、布”便容易在愉悦的气氛中提出来,之后老师就让学生和电脑玩起了这个游戏,可以说,经过几轮游戏,所有学生都知道了电脑是按照“先石头后剪刀再布的循环顺序”规律呈现的。学生作为胜利者,喜悦洋溢在脸上。

精彩的课堂开头,就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整堂课,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充满生机,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教师也容易成功地达到教学目的。2.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行之有效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完成学习任务,主要可以依靠学习小组的形式来施行。

如《等量代换》,老师提出问题“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多少个苹果的重量”后,让同组的学生一起摆一摆。又如《抽屉原理》,老师让学生逐个探究:把3支笔放入2个笔筒里,可以怎样放?把4支笔放入3个笔筒里,可以怎样放?学生发现: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了2支笔。接着老师又让学生逐个探究:5本书放入2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了多少本书?7本书放入2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了多少本书?8本书放入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了多少本书?学生发现上面都可以用除法解决问题。继而老师问:30个苹果放入8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了多少个苹果?a个物体放入n个抽屉,其中a÷m=b……c(c≠0),那么总有1个抽屉至少放了多少个物体?根据学生发现的结论,马上就有学生说:367位同学中,总有1天至少有2个学生过生日,还说,367位同学看作367个物体,一年的365天或366天看作365或366个抽屉。通过后面的练习,可以发现学生基本当堂就能把知识消化、吸收。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习小组的建立以4至6人为宜。分组时应该考虑各组之间“同构不同型”,要注意学习基础的高低、发言的积极性、组织能力等,使各组搭配、结构一样,但同组之内学生层次各不相同。这样各组之间更具有竞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常常融入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课标》(修订稿)把“双基”改变“四基”,即改为关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如两节《植树问题》课,两位老师都能很好的把数学思想方法融入课堂里面。上午那一节《植树问题》,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在一条12米长的路的一边植树,两端都植,间隔一样,可以怎样植树?老师事先设计了一个包含“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树”四个栏目的表格供学生填空。经过探究,学生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然后,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解题。上课老师还指出:从简单的问题出发,找出规律,在运用找出的规律解决问题。相比之下,我更欣赏下午的那节《植树问题》课。上课老师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上课老师提出一个复杂的植树问题后,不管答案正确与否,先让部分学生回答出几个“答案”,然后探讨究竟正确答案是哪一个。之后经过初步分析,题目中的数字太大,造成题目有点复杂有点难。怎么办?对!把数字改小。在间隔长5米的不变的情况下,把路得总长100米改一改,会有什么发现?这样,经过全班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发现总长、间隔长、间隔数、棵数四者中有的数量关系。然后学生回到原来问题进行解决,最后,学生还能解决“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树”和“两端都不植”的植树问题。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两节《植树问题》课,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两位上课老师都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融入,真正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课堂学习交流 篇6

一、从形式走向实质,真正转变教学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它包含: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独立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离开它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将来步入社会后将难以独挡一面。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得每个学生对解决这个问题都有着自己的想法,独立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再全班交流,再次形成“统一”意见,形成正确认识,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合作学习时不能让学优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因为这样相对而言的中差生则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实现《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 。

二、营造氛围,激励小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对稍难的问题很多学生不愿作深入的思考,这时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好办法。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讨论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问题,营造合作的氛围。如,新教材提倡答案多样性,算法多样化,学生开始时独立探索,充分思考,思考成熟后就产生了合作交流的欲望。教师精心创设开放性,算法多样化的问题情境,能不同程度的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撞击学生创新的火花,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学生通过合作实践,不断体验感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明确目标,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提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的目标还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互相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为了让学生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如:在教学四年级《统计》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学校要举行趣味运动会,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项目,到底安排哪些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去调查、统计,看结果如何?为安排趣味运项目,学生们明确了目标、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分工,可以避免小组合作的盲目性,小组成员就能人人参与,连平时那些胆小、被动的学困生也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使小组合作学习不走过场。

四、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时,教师应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合作的效果,收集一些典型的问题,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适当的点拨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如:在教学一年级《图形的认识》时,我安排学生讨论:你身边有哪些物体是我们刚认识的这些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讨论得很激烈。我检查巡视时,发现有几个小组在争论讲台上我放的一个化妆品盒,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其实那个化妆品盒上面是正方形,前面和左面则是长方形,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我是优秀售货员”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探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组织学生运用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进行验证。最后当我再举起那个化妆品盒,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长方体!”,这时我倍感欣慰,不再为原来设计的环节没有用上而遗憾。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问题,再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堂学习交流 篇7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一) 利用电子设备与高效课堂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的特点, 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 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并且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 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如今, 电子设备在教学应用中越来越广泛, 老师们学会了运用电子设备来备课, 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在课堂上, 还能够让学生对电子授课产生兴趣, 对知识也就产生了兴趣.

(二) 倡导精讲多练教学

作为教师, 不能一味地教学, 还要教学生如何通过一道题来解决同一类型的题. 对于高年级实行先学后教, 低年级实行先教后学. 还要运用老师们的教育创新意识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 另外, 这还要求教师每堂课之前都要做到充分的准备, 要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 这样才能够驾驭课堂, 解决每名学生的问题, 真正地达到高效课堂.

(三) 精选课堂练习内容

多年的实践证明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盲目的过多练习是不科学的, 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还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反而会因为大量的机械练习让学生对数学的思维偏低呆滞. 大量的练习题会让学生减少很多自由活动时间, 阻碍他们思维正常的发展. 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准备好练习题, 让学生可以从练习题中得到锻炼,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课堂效率.

二、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课例

例如, 在学习“角的认识”这一课, 老师领学生将两根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 形成一个活动角, 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将一根木条旋转, 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 接着再问一些关于角的问题, 例如: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是不是边越长, 角越大? 这样的问题, 可以让同学分组讨论, 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争着回答. 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关键是要看两条边的张口, 张口越大, 角就会越大.由此可以得出: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并没有关系. 这样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 能够让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深刻的认识, 不仅巩固了角的知识, 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如,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老师可以让学生拿出16根小棒, 然后平均分成2份、4份、6份、8份, 并且记录每次平均得的根数和剩下的根数, 然后让学生观察做比较, 从教学活动中发现平均分有两种情况: 不能分完和正好分完. 不能完全分完时就是有余数, 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法, 让学生动用眼、脑、口来学习数学.

另外, 在学习“年、月、日”时, 作为小学生, 刚刚接触年、月、日的学习, 他们很可能会混淆概念, 搞不懂计算方法, 作为老师, 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做一些贴近生活的年、月、日习题.例如:请大家看2004年和2005年2月份的天数, 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好了, 老师还可以扩充别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呢? 那么2005年和2006年的2月份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年有四个季度, 每一个季度都是三个月, 第一个季度是1~3月, 依次排下去. 那么请同学们算一下, 2013年每个季度分别有多少天呢? 请填写下面的表格.

从填好的表格中, 你又得到了哪些结论?

这道题老师运用了表格的方法让学生对题产生新鲜感, 对这道题充满兴趣, 让学生有动力做下去, 表格的方式使练习题不再单一、乏味. 作为老师, 我们应该尽量将题做得生动, 且容易被接受, 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快速接受所学知识, 也为构建和谐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 构建一个高效课堂, 必须强化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发掘例题的内在因素, 在学生已经对知识掌握的同时, 老师再进行引导, 让学生发展多向思维.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老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比较、判断、分析的能力, 采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数学问题, 这样做能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还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 真正做到: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又不降低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数学在科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高效课堂的浪潮滚滚而来, 成为了所有老师都重视的问题.要打造一个有效的课堂, 作为老师要科学地借助一些有趣的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 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现代化科技,辅助教学,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康华健.走向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9 (5) .

[2]刘书玉.孩子, 数学就在你身边: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2) .

课堂学习交流 篇8

一、小组课堂展示评分标准

1.准确回答小组分配的问题。+60分

2.表达流利, 思路清晰, 音量较大。+10分

3.内容有趣, 切合主题, 图文并茂。+10分

4.小组合作, 小组成员参与度高。+10分

5.深入理解知识点, 有个人见解, 结合实际例子, 深入浅出。+10分

二、PPT制作小技巧

1.字体大小至少30, 最好加粗, 背景与字体颜色对比明显, 重点内容特别标注。

2.内容切合主题 (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

3.页面简洁, 有条理, 切忌繁杂凌乱。

4.控制好PPT的页数, 由于讲述时间有限, 应当在设计时考虑到每张幻灯片停留的时间。 (提示:每个小组发言时间为5分钟)

5.在PPT首页或尾页写上小组成员姓名, 各负责的工作, 以及小组展示的主题。

三、展示技巧

展示前:充分准备, 思路清晰, 调节情绪。展示时:控制节奏, 利用资源, 善于总结。

展示后:致谢。

提示:1.你感觉到紧张的时候, 可以深呼吸几口气, 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要讲的内容当中, 减少观察台下的同学, 当然也不能完全低着头讲, 折中的办法就是看向讲台最后一排同学。

2.当台下的学生好像对自己讲述的内容不感兴趣, 注意力不太集中, 就要想办法活跃一下气氛, 把台下的学生调动起来, 例如, 提一个有趣的与主题有关的问题。

3.想办法让每个组员参与到展示的过程中, 而不是仅仅一两个组员上台展示, 我们鼓励多元化的课堂展示形式。例如, 有趣的切合主题的故事, 歌曲, 小品等。

4.小组分工, 每次做不同的工作分配, 通过完成不同的展示工作, 准备不同的材料和内容, 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5.在内容的准备过程中, 如遇到较难理解的知识点, 小组成员该利用课间、课后时间讨论, 仍然无法解决的, 及时寻求教师帮助。

6.为保证课堂展示环节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 每个台下的学生, 请虚心、认真、安静地听台上展示的学生说话, 如发现有错误的地方或者你有比较特别的想法时, 必须举手, 得到许可的情况下, 可以提出并纠正。

7.小组课堂展示对你们的要求更高, 如果你没有深入思考教师留给你们的问题, 并且认真准备, 你是无法进行成功的展示, 台下学生也会给你最真实的反映。我坚信, 只要你们做到这两点, 必将获益良多。

四、附加减分说明

1.鼓励课前全面预习, 完成自己小组题目的同时, 思考其他小组的题目, 课堂上认真听讲, 若发现其他小组未准确回答问题的, 可在该小组发言结束后, 给予指正。指正合理, 表达流利, 思路清晰者, 小组在原有的发言得分基础上加1—5分。

2.如有聊天、吵闹、起哄等行为, 影响台上学生展示的, 视情况严重程度, 给予该小组原有的发言得分基础上减1—5分。

五、课堂表现分数统计说明

1.每节课堂展示分值满分为100分, 每节小组展示课后计算总分, 并登入科学课堂表现分, 以小组为单位。

2.分数统计工作由科代表和教师完成, 尽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六、奖罚说明

1.每周课堂表现得分最高的小组在该周末作业中, 获得减免作业一张试卷的资格, 或相等作业量的其他作业。最终解释权归科学教师所有。

2.每周课堂表现得分最高的小组将通知家长给予表扬。

3.由于准备不足, 展示不能成功进行, 或最终得分低于60分的小组获得抄写该章节的本章提要一遍的额外作业。

课堂学习交流 篇9

一、创设情境引入,抓住学生的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伊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导课方式,新颖导课。在上《轴对称》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扑克魔术):取出若干张非中心对称的扑克牌和一张是中心对称的牌整理好,(非中心对称图形的指向要一致)然后请一位同学上台任意抽出一张扑克,让全班同学看清牌面(不能让老师看见)后交给老师,(背面向上),老师将其旋转180°(这个动作学生不会注意)后,插入其余牌中,再洗几次后,摊开正面,将刚才学生抽出的哪一张牌抽出,向全班同学展示。学生非常安静,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做动作。每完成一个动作之后,学生就进入沉思状态,接着就是小声议论。觉得非常惊奇,老师又没有看见,怎么能知道学生抽出的牌是哪一张呢?

重复几次,我仍能准确的找出。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想学这一招吗?上完这节课你就会了。”学生的兴趣那是高涨。这样的课堂引入,就能牢牢抓住学生,激发他求知的欲望。

二、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动手探究

动手探究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轴对称》的探究环节,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副扑克牌,让他们尽情的操作,去钻研,去讨论,去揭秘老师的魔术,让其在探究中发现扑克牌轴对称的特征,获取知识。老师只在环节的最后稍加引导,让学生形成严谨的数学知识就行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多给学生“做”的机会,多采用同伴教学、多采用分组学习,多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足够大的空间,学生在愉快的探究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演示课件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总之“自己得出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

三、设置针对练习,及时巩固加深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既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分钟倍增效益,提高质量?设置针对性强的课堂练习,十分必要。在进行《轴对称》的练习环节,我给学生布置了:“中国文字丰富多彩、含义深刻,有许多是中心对称的,你能找出几个吗?”“轴对称图形是非常美丽的图形,你能设计一个吗?”两个题,学生完成时依然是兴趣怏然,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仍然很大。课堂练习的设计,除注意从实效出发,对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方式等做到科学安排,题量要适度,题型要有应用性、趣味性、新颖性和拓展性,既多样又适宜,通过练习要达到扩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四、课堂精辟小结,提升知识技能

课堂小结是教学中既重要又容易忽视的环节,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最后阶段,是教师“教”的回顾,是学生“学”的升华。课堂小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重述一下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极好的一种自我反思的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因此,小结应围绕学生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而展开。课堂小结要简明易懂,在设计中,应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简明扼要、语言精炼。课堂小结要有目标性,课堂小结要有针对性。课堂小结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小结,充分发挥课堂小结应有的功能。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与课堂教学艺术融为一体。总结的形式不拘一格,不论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总结都应让学生感到“课已尽,意无穷”。这样才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艺术上的享受,才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课堂学习交流 篇10

●可汗学院是翻转课堂的旗舰模式吗

可汗学院在全球范围的流行,可能的原因是萨尔曼·可汗的TED演讲导致了重大的新闻报道;或者因为它得到了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不管什么原因,可汗学院关于翻转课堂的思想从2011年起进入媒体的焦点。媒体常常能抓住某些闪光的想法,其视频在学校的应用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可汗学院是一个强大的视频内容资源补充站,但美国真正的翻转课堂是由中小学教师在他们的学校和社区创造的,从而把学习的意义还给了他们的学生。

K12翻转课堂起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创的一项教学实践,他们因此分别在2007年和2009年被授予美国总统数学和科学教学卓越奖。随着翻转课堂的巨大成功,他们已经从课堂教师成长为美国翻转学习运动的领袖。他们合著了《翻转你的课堂:延伸到每所学校每间教室的每一天》;举办“翻转课堂网”(http://flippedclass.com),详细介绍美国中小学翻转学习的理论、方法和大量的案例。伯格曼和萨姆斯发起创办了一个非营利性机构“翻转学习网络”(FLN),伯格曼任秘书和财务总监,萨姆斯任主席,致力于推广翻转学习。到2014年5月,翻转学习网络(FLN)的成员已发展到2万个,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期FLN发布的回顾报告《成长中的翻转学习》指出,“翻转学习”已经得到96%的美国中小学教师认同,已有78%的教师在学期中翻转了一门课程,翻转学习运动在K12方兴未艾。

●翻转课堂,孩子们才获得了深度学习的机会

伯格曼和萨姆斯发起翻转课堂实验时,起初专注于视频创作,即为每一节课制作视频。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室里的活动,因为他们不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讲授。伯格曼坚称这才是翻转课堂的关键,而不是视频本身。他认为翻转学习运动的导向问题应该是:在我的课堂里,什么样的学生是最好的?也就是说,翻转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参与。翻转学习最重要的效果是让教师离开讲台,课堂焦点不再是侧重于信息传播,课堂时间主要用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概念和扩展更深层次的学习。伯格曼指出:“在我前19年的教学生涯中,有些学生学得很好,但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学好并最终败于考试。一旦我翻转了我的课堂,孩子们才获得了课程深度学习的机会,这恰恰是最惊人的!”某个接触过翻转课堂的学生说:“直到最后,终于有人来教我学习的方法!”所以,当各地教育工作者竞相为学生争取i Pad和智能手机,伯格曼和和萨姆斯却引导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设备的应用上——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及需要的任何次数来观看视频课程并进行深度学习。不久前,他们在翻转课堂网上发布了有关翻转深度学习的方法指导。

●美国K12翻转课堂的网络技术设备条件

以美国K12翻转课堂的发源地、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为例。林地公园高中是一所地处山区的公立高中学校,9~12年级约950名学生,全职教职工50人,生师比18.6∶1,与中国的普通高中相差不大。入学率在科罗拉多州468所公立高中排名114位,属于中上水准。根据林地公园高中的经验,伯格曼和萨姆斯对中小学翻转课堂应用环境提出的指导要求是:

1.翻转的课前学习

教师自己为学生录制15分钟或更短的微视频讲座,或者用截屏工具制作课程讲稿,上传视频到教师或学校的网站,或者上传到You Tube上;同时,教师也可以访问学生电脑或智能手机上的作业。实施翻转前,要确定有多少学生可以在家接入高速互联网,以及多少学生可以在网上访问上传的视频。对于那些没有条件上网的学生,提供的替代方案是教师复制录像为DVD或闪存。对这些学生,在其他教师同意下,也允许他们利用课后其他时间,在电脑或个人设备上观看视频。

2.翻转的课内学习

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使用课内的时间,支持、鼓励和评估学生完成的相关学习任务、项目和实验,以教师“一对一”互动方式组织课内教学活动。为了实现信息技术的融合,许多中小学翻转课堂也依托学校校园网的支撑,允许学生带i Pad、智能手机等设备进入课堂,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交互式学习。如果需要,他们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再次观看视频课程。

从以上介绍中能够看到,美国中小学翻转课堂的网络设备技术条件与中国许多地方的学校差别并不是太大。也就是说,并非只有等待所有学生都配置了电子书包,或者像可汗学院在线翻转学习那样所有学习者都具备上网条件,才能够进行翻转课堂实验。

●美国K12翻转课堂如何关照深度学习

《2014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指出:“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深度学习指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并鼓励他们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据现有资料分析,美国K12翻转课堂从整体设计、课前学习、课内活动和形成性评价等诸方面来关照学生的深度学习。

1.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的整体设计

翻转学习虽然已经在美国各地中小学教室里实施,但是许多教育者仍然把视频视为一种“新玩具”,其原因在于,你不能把陈旧的教学方法重新包装为新东西,简单地“翻转”时空。若要实现有效的翻转学习,关键在于设计。这里,有两种不同的教学组织设计思路。

在翻转课堂深度学习方法指导中,伯格曼等提出了学习的“硬要素”概念。他们认为,当学生第一次接触某个新学习主题,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必然感到难以理解。在传统课程教学中,学生必须在家里独立对付这些困难的“硬要素”;而在翻转的学习环境下,“容易的东西”(内容讲述和低阶思维)发生在课堂之外,而困难的“硬”的东西则发生在课堂内,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正确的资源(教师)与学生的难点相匹配,从而厘清翻转课堂两个阶段内容设计的思路:课前视频学习是内容讲述和低阶思维(对此,伯格曼等建议可用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理论指导视频内容设计,然后让学生与视频交互);课堂学习活动不仅可以通过“操练”来强化、巩固课前学过的内容,更需要突破难点、解决“硬要素”,实现高阶思维。按照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这种方式的教学流程可称为从低位开始思考,自底向上(逐步建立金字塔)。

然而,萨姆斯等人也指出,如果认为翻转课堂就是围绕某个视频内容为中心展开教学,导致的误区是,似乎所有的教学流程都应该从低位开始,自底向上。其实,翻转课堂的另一种教学流程设计是自顶向下的方法,实现扩展学习、应用和技能评估(高阶思维能力),即把教学视频(或其他资源)放置在课堂探究和基于问题学习的学习循环中。视频用来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创建项目,然后引导学生在社会和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这也是美国K12许多翻转课堂采用小组协作探究来组织教学的原因。Eschoolnews编辑梅里斯·斯坦斯伯里说,如果班级教学必须缩小到小组,那么翻转学习将成为“高手的顶尖对决”。她推荐的“翻转学习必看的十大视频”,内容并不是像可汗那样在白板上写写画画,而是以动画和现实世界的实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或用于创建项目,揭示如何在翻转课堂中组织研究性学习。例如,(科学课)“一滴水中的生命”(用智能手机拍摄的显微镜下池塘里一滴水的照片,让学生尝试确定他们所看到的东西);还有(公民/数学课)“非法的数字”、(历史/世界文化课)“梵蒂冈城解释”等。这里有必要消除一个误解,翻转课堂的微视频可能是一个知识内容的讲授记录(类似萨尔曼·可汗的视频模式),但它也可以是提出的问题、生成的对话、为项目或实验提供的指导、为缺课学生的补习。FLN执行董事凯利·阿法斯托姆介绍了引入主题、问题导入、布置作业等6种不同风格的翻转学习微视频。不过,萨尔曼·可汗认为,他的那种视频类型也允许混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在线讲座可以发生在家里,基于项目的学习可以发生在学校,那就要看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编译者认为,两种不同教学组织方式的结合,特别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的翻转课堂,推动了教学流程的再造,为实现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知识、技能并学会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应用的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课前微视频的学习方法

学生课前在家观看视频,是否需要交互?伯格曼认为,观看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如“学生应该在家观看视频,然后来上课准备学习”。有研究指出,被动学习(观看视频)不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收获。因此,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视频并没有做成像可汗那种顺序讲授、线性观看的形式,而是希望学生与视频内容交互。学生观看时,告诉他们必须“暂停”,在暂停期间完成某项任务、预测某个结果,或写下某个有趣的问题(特别提示:如果需要学生暂停视频,确保视频在此前停止播放几秒钟,给学生以点击“暂停”按钮的时间)。这就是说,翻转课堂的微视频不一定做成线性式,但最好是交互式,这有利于学生与学习情境、学习要素之间互动,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保障与视频交互的技术手段是:1创建一个谷歌样式的弹出框,学生将通过网络回答问题。2在学校的学习管理系统中内置线上测验系统。3使用免费工具(如eduCanon或Zaptio),在教师选定时间里暂停视频,并自动弹出问题。以便教师能够知道谁看了视频,观看视频多长时间,是否有人跳过了哪一部分,以及学生如何回答每一个问题。4运用问题求解APP,便于学生与其他人交互。5在视频学习中运用以下的工具之一(Techsmith Relay/Adobe Presenter10/Microsoft Office Mix)进行评价。没有这些手段,课前视频学习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价。

3.课内单独互动和合作学习

或许,翻转学习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了教师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或学生小组进行“一对一”交互。教师过去多以直接下达指令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在翻转学习模型中,教师将不断地与一群学生单独互动或者与他们合作,发现问题时能够迅速进行干预。教师可以在一个大组中解决某个问题;也可以通过个别询问学生有关视频的内容来检查他的学习。更好的方法是,教师循环走动在整个教室中,他可以与每位学生交互质疑,让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伯格曼指出:“我们利用了这一方法,并发现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最有效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每位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述和提出一个好问题,有的学生常常被问题误导,而有些学生希望他们能够进行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层次的学习。努力的学生能够提出超出学期课程要求的好问题,发展自己的提问策略。而那些带着误解的学习,有可能会以一种新的方式解释事物,往往能到达一个新的水平,引发好奇心的火花,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采用课堂探究和项目学习方式的翻转课堂,教师通常将学习活动组织为协作探究和交互学习。例如,美国中小学“15个必须学习的翻转课堂”之一、马里兰州高中数学教师史黛丝·罗尚发现,她翻转的数学课堂可以导致更有效的互动。当学生在笔记本电脑和i Pad上观看视频后,意味着在课堂上必须指导他们深入研究视频介绍的主题,而不是为他们举办单向的讲座。于是她组织了一个交互式讨论,以小组协作方式来探究解决视频呈现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独自在家无法寻找到答案的。

4.翻转课堂的评价与掌握学习检测

翻转课堂实施形成性评价策略的好处之一,是学生不把作业带回家。学生是否掌握学习的检测方法有如下几种:1课堂布置纸笔形式的作业练习。作业包括问答题、选择题等题型。2检测与评价。当学生完成了他的任务后,要求教师进行掌握学习的检测。教师往往向学生提出,请他口头解释一个或两个答案。例如,请告诉我你如何做的练习四。在这个口语互动中,很多东西会暴露出来。然后,以“完成任务、基本完成任务、有明显的困难、没有掌握”对学生作出评价。对于“基本完成”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指派另一个练习,以证明他掌握了概念。对于“有明显的困难”和“没有掌握”的学生,可以请他重看视频,或者要求他完成多个额外的练习或全部练习。3若有一群学生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或出现相同的误解,教师可以将他们组成一个特别的课程学习小组,针对错误问题进行微课程学习,使理解和掌握的任务都能够更快地完成。微课程(mini-lesson)正是这样被美国K12翻转课堂灵活应用到了课堂内的教学活动中,这也体现了微课程碎片化学习的意义——教师不必再为全班同学解释特定的问题。掌握检测方法的好处在于,学生可以花费更多的时间深度学习,而不是急于跟上教学进度;所有学生都能被证实掌握了所有目标,若没有掌握则随时提供反馈和干预,这使得他们的学习过程更为高效。

●从翻转课堂到翻转学习:更加适应深度学习的要求

2014年4月,FLN正式将“翻转课堂”重新定义为“翻转学习”。翻转课堂定义的“在家庭上课,在学校做作业”往往过于简单,不能涵盖主动参与学习的所有领域,而翻转学习将有可能消解被媒体、研究者和教育者神话了的概念。翻转课堂虽然能够引起翻转学习,但翻转学习并非只在课堂发生。许多教师翻转他们的课堂,让学生在教室内学习文本、观看视频或者解决附加的问题,但是这些也可以发生在课堂之外,如家庭作业,学生也可能在自修室或公交巴士上完成。据此,FLN正式定义:“翻转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把直接教学从群学习空间转移到个别学习空间。其结果是群学习空间被改造为动态的、交互的学习环境,在那里教师将引导学生应用概念和创造性参与主题学习。”“群”(group)这个词有人翻译为“小组”,实际上应该指班级和教室。所谓“翻转”的新含义是:将原来“班级学习”翻转为“个别学习”,传统的教室则被改造为动态、交互的学习场所。运用翻转学习新概念,教师能把新的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带入他们的教室,自由地使用课堂时间开展个别指导和小组学习。编译者认为,这个定义更适应深度学习要求,它不再是简单地翻转学习时空,而是强调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的改变,强调学习的应用和创新。翻转课堂看重将学习前移为课前视频自学,而翻转学习更重视课堂中发生的翻转,为课堂教学建立适应深度学习的环境。

上一篇:工商与企业管理下一篇:GPS控制网布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