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患者

2024-07-29

卒中患者(精选十篇)

卒中患者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5月我院治疗脑卒中住院患者191例, 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证实。男117例, 女74例, 年龄22~82岁, 平均年龄61岁。

1.2 诊断标准

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要点[1], 并经头部CT证实有与临床表现相符的病灶;起病1周内入院治疗;住院期间出现感染。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或原发性脑室出血;无临床表现的“静息性”卒中;有严重系统疾病或肿瘤病史;有原发性精神病或严重的焦虑抑郁障碍。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 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SAI类型及比例

191例患者中, 平均住院时间为 (15±5) d。发生SAI 61例 (31.9%) , 其中肺部感染38例 (62.3%) , 泌尿系统感染17例 (27.9%) , 6例 (9.8%) 为其他类型的感染。

2.2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高龄、糖尿病、病情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侵袭性操作等与卒中相关性感染相关。出血性脑卒中感染率27% (10/37) , 缺血性脑卒中为30.1% (46/153) , 无显著性差异 (χ2=0.317, P>0.05) 。在61例SAI病例中, 6例 (9.8%) 死亡, 且年龄均>60岁, 见表1。

2.3 卒中相关性感染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

以急性脑卒中患者是否发生SAI分为二分变量 (未发生感染=0, 发生感染=1) , 选P<0.05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分析, 结果显示, 合并糖尿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年龄及侵袭性操作与卒中相关性感染发病有关, 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死率高, 预后明显差于非感染者, 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患者多为老年人, 由于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变, 多脏器功能减弱, 淋巴细胞功能低下, 血液中IgG、IgA等免疫球蛋白的水平随年龄的上升而下降, 而自身抗体则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补体结合反应抑制, 细胞吞噬功能改变, 这些都直接导致其免疫功能下降。正常生理条件下, 中枢神经系统参与免疫系统的调控。脑卒中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 (CNS injury induced immunodepression syndrome, CIDS) [2], 患者易于同时或相继发生多部位感染。因糖尿病患者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血管内皮特异性损伤、血乳酸蓄积、血液流变学异常等致机体防御功能减退、白细胞数增高、炎性因子分泌增加, 从而使老年脑卒中患者更易发生感染[3]。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SAI的重要措施。本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发生感染的危险性分别是未用抗生素者的24.094倍 (单因素分析) 和3.198倍 (多因素分析) , 说明预防应用抗生素并不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与国外报道一致[4]。而应用广谱抗生素是造成机体菌群失调和耐药菌株产生的重要原因[5]。因此,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适应证, 尽量避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感染时应按药敏结果用药, 控制病情后及时停药。本组应用侵袭性操作的患者发生SAI的危险性分别是未应用侵袭性操作患者的11.114倍 (单因素分析) 和2.094倍 (多因素分析) , 说明侵袭性操作不仅可由于消毒不严或操作不规范将体外病原带入体内, 更为重要的是, 体内尤其是肠道耐药优势菌可通过这些操作的介导, 易位定植在下呼吸道和泌尿道, 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况下引起感染。当然, 脑卒中患者下呼吸道和泌尿道的高感染率, 除了侵袭性操作外, 尚与局部的不良环境有关。脑卒中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卧床少动、球麻痹、肺部瘀血、排尿障碍等合并症, 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 脑卒中并发相关性感染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与高龄、合并糖尿病、病情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及侵袭性操作等密切相关, 发生后直接影响患者预后, 增加病死率, 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其预防与治疗, 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0.

[2]Meisel C, Schwab JM, Prass K, et al.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jury induc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J].Nat Rev Neurosci, 2005, 6:775~786.

[3]唐红宇, 杨期东, 张智博, 等.脑卒中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3水平的动态变化[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2, 35:151~153.

[4]Walter U, Knobli ch R, Stein hag en V, et al.Predictors of pneum oniain acute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to aneurological inten sive careunit[J].J Neurol, 2007, 254 (10) :1323~1329.

写给广大脑卒中患者的一封信 篇2

亲爱的朋友们,您们好!

非常高兴您能看见这篇文章,因为在这里您又多了一条通往健康的道路,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下我们上海江夏血液技术有限公司(http:///),它是一家专业从事血液治疗技术的科研与开发、产业化和知识营销的外商独资高科技企业(港商独资),近年来我公司在预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多次重点医院临床实验效果显著,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因为是新技术还未被广大患者所知晓,从而让不少患者错失治疗良机。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中国每年中风病人死亡120万。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一倍。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真是劳民又伤财!而如果将我们的新技术推广应用于广大患者,不仅能及时解决你们的身体疾患,造福广大脑卒中患者,也是一项对社会产生积极贡献的事业!

目前国家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也是及其关心,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卫生部部长陈竺说,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疾病谱就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病为主,由慢病引发的死亡已占因病死亡人数的85%左右。因此,如果再不重视慢病防控工作,卫生部将犯历史性的错误。卫生部也于2010年8月成立了脑卒中筛查及防治工程委员会。在这项机构中提出了八个任务:

1、进一步完善我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指导规范”,制定相关的准入标准、健康干预准则等;

2、建立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网络体系。开展基地医院检查考评,以查促建。争取三至五年内,在全国各省及部分地级城市医院建立起200--300所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

3、开展科普宣教,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面向社会开展脑卒中防治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防范意识。尤其要提高医护人员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基地医院要利用当地的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医院宣传栏、闭路电视、宣传册、壁报等做好宣教,要组织医院医护人员到城乡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4、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根据基地医院实际,组织专家,以省级基地医院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分东部、中部、西部等区域开展专业培训。基地医院组织好本院医师培训,同时,负责区县医院和城市社区卫生中心、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培训活动;

5、从人群保健、社区体检、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开始,开展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广泛推开ABCDE防治策略,及时干预、预防或缓解疾病的发展,争取3年内在全国筛查100万高危人群;

6、募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爱心基金”,用于对城乡贫困患者实施脑卒中诊治/手术救助;

7、每年举行“中国脑卒中大会”;

8、开展科学研究:建设全国统一数据库,对脑卒中疾病评估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篇3

【关键词】脑卒中;致残;系统护理;康复锻炼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77—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急性发病,来势凶猛,常常危及生命,是我国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护理人员深刻体会到加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单元的护理和康复锻炼在减少死亡率、并发症、致残率中,护理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如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脑出血、脑梗死患者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38-86岁,入院时昏迷18例,神志清楚57例;言语不清32例,12例有尿失禁,7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

2 護理

2.1 急救护理:脑卒中患者入院一般情况较重,必须安排一间通风、通气、整洁、安静的病房,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选用上身抬高15-30°;及时给氧,建立静脉通道,接好心电血压监护仪。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瞳孔、头痛、呕吐及生命指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如发现患者昏迷加深,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律,瞳孔不等大,心率缓慢,发热可能提示继续出血。患者烦躁不安、剧烈呕吐、呼吸加深、加快,可能提示脑疝前兆;如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疝已形成。

2.2 生活护理:引起脑卒中的常见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等,而与生活有关的因素有饮食、饮酒过量、吸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要帮助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72小时后要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防止患者呛咳,并鼓励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锻炼,能促使患者早日从口腔进食。

2.3 预防并发症护理: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便秘、褥疮、消化道出血。因此,要注意室内温暖对的相对恒定,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保。养清洁活动性义齿,昏迷及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经常给患者变换体位和排背、吸痰;对尿失禁或尿潴留者,应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常,每人更换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部,观察尿色、量,并做好记录。及时翻身,避免褥疮,保持床铺清洁、柔软、干燥。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边,防止呕吐物或血液造成窒息。

2.4 心理护理:大约有80%左右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负担,部分患者有焦虑、抑郁症状;而脑卒中患者多见于老年人,护理上避免刺激、耐心开导,细心体贴,谈论有趣的话题,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予以细心照顾,让患者感到心情舒畅、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2.5 康复护理:康复期护理主要是进行功能锻炼,从入院开始的急性期预防,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腕和手关节伸展,手握小球或纱布,腿外侧放沙袋,防止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平板或丁字鞋以防止下垂或外翻,足与踝呈90°,到恢复期的功能锻炼;配合针灸进行有目的功能训练,此时,患者处于被动运动,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对小关节特别要小心,每次每个关节按不同的方向活动5-6下,每日进行3-5次;对患侧大小腿、胸部肌肉要轻柔,有节奏的按摩与揉捏相结合,减轻这些肌肉的挛缩,以免妨碍相关关节的运动,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直到患者主动自行运动。

3 护理体会

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 篇4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不齐之一。 当发生房颤,心肌上部腔室 (心房) 不再正常有节律的收缩,而是徒劳地颤动,不能将血液完全地排出心脏腔室。结果是,血液停滞,形成凝块。 接着,这些凝块可转移至脑部,引起出血性卒中。

超过六分之一的出血性卒中由房颤引起。这一比例在80岁或以上的老人中升高至三分之一。此外,哈佛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内科助理教授Robert Giugliano博士指出 , 由房颤有关的凝结引起的卒中带来永久性脑损伤和死亡的风险高于其他出血性卒 中。

计算卒中风险

由于许多卒中可以通过诊治房颤防止,因此医生的精力转移到预测哪些人需要服用抗凝药物来降低卒中风险。一直以来,医生采用CHADS2评分工具评估至少有过一次房颤的患者发生卒中的几率。现在,一种新型扩展系统加入其他可影响风险的因素,该系统称为CHA2DS2-VASc评分 (该名称为所有因素的缩写;见右表)。增加的因素包括血管性疾病 (机体其他部位有阻塞动脉)、新的年龄分类及性别。

抗凝结药物

可阻止血液凝结的药物称为抗凝结药物或薄血药,包括华法林 (商品名:Coumadin) 和几种较新的药物, 包括阿哌沙班 (商品名:Eliquis)、 达比加群 (商品名:Pradaxa)、依度沙班 (商品名:Savaysa) 和利伐沙班 (商品名:Xarelto)。服用华法林需要经常进行血液检查及调整剂量。此外,它可以和某些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而较新的药物没有这些缺点。虽然所有的抗凝药物可增加严重内出血的风险,但较新的药物引起最重要出血 (脑出血) 的可能性低于华法林。

预防卒中

新系统评分范围为0至9。如果CHA2DS2-VASc评分为2或更高 , 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治疗。然而, Giugliano博士指出:“研究显示只有不到一半本应服药的患者在服用抗凝药物。”对于这种情况,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以及心律协会建议医生选择抗凝药物华法林,或者不用药。但是,欧洲指南建议这些患者服用华法林。去年,一些新报告发现这些看似风险较低的人实际上卒中发生率比预想的高,如果服用抗凝药物的话,情况会好些。

Guigliano博士建议,如果你有过房颤事件,告知医生,谈谈监测和治疗方法。许多时候,房颤的发生并没有症状,所以你可能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反复发生心律不齐。医生可能会建议你使用便携式心率监测器,监测一段时间,检查是否有无症状房颤。 Giugliano博士总结:“现在的抗凝药物更加安全、更容易使用、更加有效。我们可以为更多有卒中风险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有效治疗。

如果你有房颤,采用CHA2DS2-VASc评估卒中风险

卒中患者 篇5

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球麻痹。进食及饮水时出现呛咳,液体从鼻孔流出,食物不能向咽部移动,食物及唾液常滞留于口腔。重者常张开口流涎,不能讲话和吞咽。假性球麻痹症状与球麻痹相似,但讲话困难比吞咽困难更明显,咽反射存在,伴有强笑、强哭等症状。

护理

1 认真观察神志及饮食情况。经口进食时是否呛咳,进食所需的时间,每口及每次进食量及种类,进食时是否有情感失禁(强哭、强笑)。

2 观察吞咽及模拟吞咽、咀嚼动作,口唇闭合的情况,有无喉头上抬及颈部运动的情况。

3 饮水试验可以判断吞咽障碍的程度。方法:让患者按习惯自己喝下30 ml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正常人1次咽下(从口至喉头运动为准),时间不超过5s。

4 心理护理。病人有肢体运动障碍,语言和吞咽障碍等,对他们的打击很大,产生恐惧、自悲、紧张心理。护士要安慰和关心他们,消除不良心理。生活上给予帮助,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5 口腔护理。吞咽困难的患者,进食时口腔容易存留食物残渣,应及时协助清洁口腔,可在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流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要进行口腔护理,4/d。

6 康复训练。根据饮水试验,吞咽功能ⅰ~ⅲ级者不用训练可以正常饮食,只需指导其进食的方法、适合进何种饮食(如软食、半流质),必要时进行饮食监护。ⅳ~ⅴ级需要进行皱眉、闭眼、鼓腮、微笑、伸舌,以对口腔、颜面肌及颈部屈肌的肌力行强化训练。并进行摄食训练,从胶冻样食物向糊状食物过度,如食藕粉等利于吞咽。进食时以躯干后倾和轻度颈曲位较好,不易引起误咽。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篇6

【摘 要】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 全部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康复治疗后全部患者的Brunnstrom评分,FMA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康复护理前,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好。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使致残率得以有效降低。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运动功能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1]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由于接受急性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直接护理费用非常昂贵,因此,一旦发病将会给社会、家庭和经济上带来沉重的压力。[2]因此,加强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月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20例,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科共收治脑卒中患者120例(脑出血56例、脑梗死64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72例,年龄42~84岁,平均62±4.1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患者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在我科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使用脱水剂、营养神经的药物。患者常规治疗神志清晰,体征稳定后,早期加入康复护理。

2 康复护理方法

2.1 体位护理。康复体位又称良肢位。脑卒中患者常由肌肉弛缓期向痉挛期转变,如不能及早介入护理,肌体功能的恢复就会十分困难。为此,应及早介入体位护理,常用体位护理有:(1)仰卧位。仰卧位并非是康复护理的理想卧位,因为这种体位常会使下肢伸肌張力增高,同时也容易导致偏瘫下肢外旋引起足下垂。但这种体位对于患者接受治疗比较方便,可要求患者在患侧肩胛下垫一小枕头,将膝关节屈曲,以防足部被褥压迫。②患侧卧位。这种体位对于上肢屈肌痉挛和下肢伸肌痉挛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对于患肢功能的恢复较为有利。体位摆放时要注意对患者头部的良好支撑,使患者病患一侧上肢尽量前伸,保持与躯干90°角;同时肘关节尽量伸展,十指张开,掌心向上。健腿在前,患侧在后,膝关节略后屈。③健侧卧位。患者半卧于床,健康的一侧在下,病患一侧在上,病患侧上肢下垫一枕头,患者肩膀向前屈90~100°,同时保持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均伸展,髋、膝关节自然屈曲。这种体位可以有效防止患者患侧上肢的屈肌及下肢的伸肌痉挛。

2.2 运动功能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康复包括被动运动,被动按摩,主动运动,坐、站、走和生活活动训练。

2.2.1 被动运动。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患肢运动,这种护理一般要在发病后3~4d进行,动作应保持轻柔,切忌幅度不宜过大,开始时患肢屈曲幅度可以在10~30°间,以每日3~4次,每次关节作5~6遍为宜,随后逐渐增加患肢屈曲的幅度和重复次数。如患处关节疼痛,可以再训练前对患处进行热敷。

2.2.2 被动按摩。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患肢进行按摩。按摩可以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预防静脉炎和压疮,按摩手法要缓慢、有节奏、力度轻柔,一个动作需3~5 s,一般从远端向近端进行。

2.2.3 偏瘫肢体各关节常出现痛、肿、热,即所谓“偏瘫性关节痛”。可用热毛巾敷肩、肘、髋、膝关节,手和足可放在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一方面可舒展各关节,另一方面可缓解关节痛,热敷一般在被动运动之前做,可提高疗效。

2.2.4 主动运动。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做主动运动,以帮助患者恢复患肢功能。上肢可以做肩上举、外展、外旋、伸肘的伸展练习,尽量不要做屈曲联合动作;下肢则主要作屈曲、内收、踝背伸等屈曲动作,避免出现伸展性联合动作。上下肢也可同时做运动,以加强肌体协调性训练。患者可双手指呈交叉状,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做上举、伸展动作,下肢保持双膝屈曲,护理人员应帮助将患者移到床边,从而便于其屈膝伸髋。

2.2.5 大脑反应训练和日常生活训练。让患者大脑发出各项活动指令,进行神经冲动训练,同时,指导患者步行、上下楼梯等项目训练。让患者触摸不同温度、湿度、硬度的物品,以锻炼患肢感觉,还可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刷牙、进食、穿脱衣服、捡豆子等刺激感觉机能。

2.3 结果

对120例患者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Twichell-Brunnstrom脑卒中功能恢复阶段评定法评定偏瘫恢复阶段功能;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3]。全部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康复治疗后全部患者的Brunnstrom评分,FMA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康复护理前,表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好。

3 讨论

对脑卒中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早予以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降低了致残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从而使患者心情得以保持舒畅,为后期治疗奠定基础。本次所选120例脑卒中患者经早期康复护理后,效果均优于护理前,表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较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冯社军、刘鸣、李卫征等,脑卒中患者复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5):123-124

[2] 赵静、姜文浩,罗燕侠,北京市某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风险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201-202

脑卒中患者偏瘫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脑卒中患者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65岁~79岁。脑出血16例, 脑梗死9例, 出血性脑梗死5例。

1.2 康复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偏瘫患者由于肢体病残, 生活不能自理, 情绪低落, 甚至悲观, 不能积极配合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动和患者谈心, 介绍药物和按摩治疗的原理方法, 及时对他们进行疏导, 使患者在心理上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愉快地接受治疗和康复护理。

1.2.2 按摩

按摩的作用是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流加速, 改善营养, 防止肌肉萎缩。按摩前用滑石粉涂于手掌或欲按摩部位, 然后进行按摩, 每日1次, 每次10 m in~15 m in.对患者的上肢、下肢、肩关节、髋关节进行按摩, 连续10 d, 间隔1周再进行。

1.2.3 患肢运动

主要作用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维持关节韧带活动度, 防止肌肉萎缩。主要是各关节多方向的被动活动, 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 幅度由小到大。每日1次, 每次10 m in~15 m in, 连续10 d, 间隔1周再进行。

1.2.4 健肢运动

病情许可时, 指导患者进行健肢的主动运动, 将上肢抬平、上举, 下肢来回活动, 可提高中枢神经与末梢神经的协调度, 增强各肢体的生理功能,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2.5 药物指导

对有原发性高血压史的患者, 定时上门复查, 指导用药;对糖尿病、高血脂患者进行定期监测, 给予低糖和低脂饮食;对吸烟和有饮酒嗜好的患者劝其戒烟戒酒, 以防脑血管意外再次发生。

2 结果

30例患者能够生活自理者达到25例, 占83%;较原来明显进步者4例, 占到13%;1例无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为97%.

3 体会

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体会 篇8

1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脑栓塞) 、出血性中风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由血管阻塞引起缺血性脑中风又称脑梗死, 占中风的70%~80%。在脑血管病猝死事件中, 脑梗死占80%。突然发生脑梗死, 会使患者致死、致残。专家认为, 脑梗死患者大多有脑血管狭窄的基础病变, 如能提前通过超声或血管造影发现脑血管狭窄, 及时疏通血管, 就能预防突发脑梗死。

2治疗药物

防治脑卒中的西药有:拜阿司匹林、氯比格雷、脑活素片、弥可保等, 都是疗效比较可靠, 有治疗针对性的药物, 其中阿司匹林是防治脑卒中的基础用药, 对防止脑卒中复发有一定疗效, 但临床应用显示47%患者对阿司匹林存在用药抵抗, 即使是阿司匹林肠溶片, 也会对胃肠造成负担和影响。有各种出血倾向的患者, 应禁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需在医师指导下针对自身情况和病症特征选择用药。

3脑中风康复训练方法

3.1 语言训练

脑血管病患者中约20%有言语障碍, 主要表现为失语、语言辨别障碍、失读和失写。不管哪种情况, 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因此对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十分必要。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 都应该积极、耐心地有计划地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对失语患者, 首先教其用喉部发“啊”音, 也可以让其用嘴吹火柴诱导发音, 因唇音最易恢复。能发音的患者, 先随训练者念字和词汇, 然后独立练习, 由易而难, 由短而长;还可以让患者对照镜子矫正口型。当患者的读音基本独立时, 让患者听常用词句的前半, 让其讲出后半。

对语言辨别、理解困难的患者, 要做言语刺激训练, 可在患者面前摆些图片, 让患者按训练者的口令指图, 一张图片一张图片的进行, 当指误率仅为30%时, 再增加图片数目和词汇。同时做命名练习, 给患者看图片, 让其说出名称还可以做听语指字练习, 训练者念字或词汇, 让患者指出图片上的字或词汇。对于失读的患者, 则让他读卡片上的字。对失写的患者, 则要教他抄写、听写和自己书写。

有的患者病情复杂, 如伴有视觉障碍者看不见东西, 就让他接触实物, 再叫出物名;对伴有一音障碍的患者, 由于言语器官无力、肌张力异常或失调, 就要进行呼吸训练, 使患者说话时能保持一定的呼气压时间 (男15s, 女10s) ;还要进行发音训练, 使呼气与声带运动和振动能够协调, 以便自然发音;调音器官的运动训练也是必要的, 以使下腭舌、唇的运动功能恢复。

在教患者说话的过程中, 对患者要热情、细心、耐心, 要不断鼓励患者, 帮助患者克服困难, 最大限度的恢复说话功能。

3.2 心理护理和训练

人的心理活动是脑神经功能活动的表现。中风会使脑神经功能骤然受损, 常常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患者在短时间内由正常变得生活不能自理, 说话别人听不懂。这些变化会对患者造成许多心理创伤。中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莫过于瘫痪的肢体能否恢复健康, 其常为此焦虑不安、情绪紧张、抑郁, 影响食欲, 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营养状况、身体免疫能力低下, 并发症亦与日俱增。有的患者因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效果不理想, 心情急躁、烦恼、易怒;也有些患者只要家属在场, 事事依赖, 不愿自理。

对中风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在心理治疗中, 要帮助患者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 正确对待疾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其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 消除恐惧和悲观, 摆脱一切杂念, 积极配合医师治疗, 坚持有效地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

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中, 最好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这样有利于增进患者的心身健康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情绪上得到稳定, 可以增加心理治疗的效果。

家庭所有成员都应积极关心、体贴、尊重和谅解患者, 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绝不能对患者厌烦或随意训斥, 也不可装聋作哑或不予理睬, 对其合理需要, 要尽量给予满足。

中风患者的心理障碍往往从认识活动障碍开始, 进一步引起智能障碍和情感障碍。因此, 不能单独依靠药物来恢复患者脑神经功能, 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 从简到繁, 指导患者去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 帮助其重新认识周围事物。

综上所述, 控制脑中风发病因素, 让患者了解到中风是可以预防的, 了解中风的严重性及预防、治疗的重要性, 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 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1月本院收治的396例脑卒中患者, 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171例, 缺血性脑血管病225例。出血性脑血管病中, 蛛网膜下腔出血81例, 脑实质出血90例;缺血性脑血管中, 腔隙性梗死82例, 大面积梗死包括脑干梗死72例。男186例, 女210例, 年龄60~80岁, 平均年龄 (62.00±11.13) 岁。其中糖尿病并发脑卒中80例, 高血压并发脑卒中146例, 心血管疾病并发脑卒中120例, 无任何并发症发生脑卒中患者50例。

1.2护理方法针对脑卒中患者中出血性和缺血性的性质的不同, 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进行密切的临床观察。制定全方面的、细致、有效的护理计划与措施,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发生肢体障碍、失语、偏瘫、进食障碍的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 帮助其最大程度的恢复, 减轻患者痛苦。

1.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突然发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悲观、失望、焦虑、烦躁等心理变化, 有的患者突然发生失语、肢体功能障碍, 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病史、习惯、性格等情况, 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疾病初期要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让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恢复期应通过交流, 鼓励患者坚持康复锻炼, 对心理压力大、情绪极其低落的患者, 此时应通过表情、动作了解患者的心理, 加强交流, 防止出现极端行为。

1.2.2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波动。是否有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预兆, 对于烦躁患者是否转为昏迷、或浅昏迷患者是否转入深昏迷都要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 并采取相应措施。呼吸道是否通畅, 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观察痰液分泌情况及时吸出。

1.2.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和病情变化, 制定不同的饮食方案, 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高钙等易消化饮食。少食辛辣忌烟酒。对于一侧肢体瘫痪的患者进行喂饲, 应使患者保持仰卧, 床头抬高, 头偏向一侧, 每次喂食量应少, 让患者有充分的咀嚼时间, 不宜太快, 饮食以适量稀饭或软饭为宜, 利用健侧缓慢吞咽, 不可勉强, 避免呛咳, 误入气管。对吞咽困难的患者必要时给予鼻饲。

1.2.4压疮护理卧床患者要选择宽松肥大的衣服, 纯棉质的最好, 出汗或尿湿衣裤后, 应及时更换。对于肢体瘫痪、不能自理的患者容易发生压疮, 肌肉缺乏的骶尾部、肩甲部、足跟、枕后及耳廓均为易发部位。应避免这些部位长时间受压, 每2小时翻身并按摩1次, 翻身时应避免拖、拉、拽。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无细碎屑, 及时清除污染物, 避免其对皮肤的刺激。

1.2.5肢体锻炼偏瘫患者早期应将肢体各个关节安置于功能位置, 防止关节变形、强直而失去正常功能。仰卧时腋下夹置一枕头使手臂处于略外展位置, 肘部应微屈, 手心中应握一小球以防手指挛缩, 髋关节不应外旋, 膝下应放置一小枕, 用足托板使踝关节背屈成直角, 以防足下垂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肢体瘫痪[3], 医护人员首先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肢体锻炼的重要性, 根据患者的肢体状况制定的肢体锻练方案, 由小关节到大关节, 由局部到全身, 由易到难, 不可操之过急。

1.2.6语言训炼对于语言障碍、失语的患者通过各种训练使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说话, 按照字、词、句的顺序, 由易到难, 逐渐增大训练的难度, 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同时, 让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 每天给患者听些熟悉的歌曲、广播等语言资料, 达到刺激其听觉神经的作用, 失语症患者, 不能表达自己的需要, 常感到自卑, 应鼓励患者采取言语以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如利用笔、手势、图片交流, 交流时需要有耐心, 态度和蔼, 避免患者紧张或急躁。

1.2.7其他护理预防烫伤, 由于患者多伴有感觉障碍, 更容易烫伤, 故应加强预防, 使用热水时, 指导患者先用健侧测试水温[4];不使用电褥子。防止便秘, 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慢, 容易出现便秘, 应多吃蔬菜水果, 粗纤维食物, 并做腹部按揉, 2次/d, 20 min/次, 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进行。积防治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等, 清除高危因素, 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于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1.2.8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应该继续规范坚持用药, 不应减量、停药, 注意休息, 避免劳累, 加强体育锻炼, 增强机体抵抗力, 有肢体功能障碍的不能放弃锻炼, 进食时每次口中食物要少, 多咀嚼多吞咽几次。失语症患者继续给予语言方面刺激和锻炼。做好保护, 有家人陪同外出, 防止跌倒, 撞伤。按时复查, 有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2结果

396例脑卒中患者中189例肢体障碍、偏瘫患者中, 107例经有效护理后得到明显恢复, 64例恢复较慢或不明显, 18例无效;43例语言障碍、失语患者中, 23例恢复较明显3例至出院时仍失语;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 4例治愈, 2例压疮患者得到控制, 便秘发生解除率97.12%。

3小结

通过对临床脑卒中患者的个性化、全方位、安全有效的护理实施, 使患者最大程度的得到了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396例患者的细致临床护理, 2例患者出现压疮, 感染得到控制;5例合并呼吸道感染, 经治疗4例已治愈;43例语言障碍及失语患者中23例恢复明显;3例到出院时仍失语。肢体障碍189例中107例得到明显的恢复和改善, 64例改善不明显, 18例无效。便秘发生解决率为97.12%。结论 通过全面有效的护理使患者的疾病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恢复, 并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 改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田林, 张军.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2) :52-53.

[2]吕应春, 王振英.康复期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心理干预效果.中国临床护理, 2012, 4 (4) :280-281.

[3]王彦华, 吴翠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 :20.

卒中患者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神经内科患者, 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 对照组中男性18例, 女性12例, 其中脑出血8例, 脑梗死14例, 治疗组中男性13例, 女性17例, 其中脑出血9例, 脑梗死15例, 经CT证实, 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且都在两天内入住医院治疗, 年龄在42~81岁,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6分, 其中并没有高血压、恶性肿瘤和精神病患者。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 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具体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包括支持护理、康复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并不强调心理治疗和抗抑郁症药物的使用。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0.2g, 1次/d, 住院期间有医务工作者对患者进行直接的心理辅导, 并让病患的家属对患者进行间接的心理辅导, 消除病患的悲观情绪。

1.2.2 评定标准

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为准, Barthel指数积分评定病患日常生活的能力, 在患者发病的1周、1个月、3个月的时候进行评定。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 比较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60例病患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汉密尔顿分数有明显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情见表1。

2.2 病患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

对照组和治疗组60例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差异 (P<0.05) , 详情见表2。

3 讨论

卒中后抑郁是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极高的心理障碍, 在年龄方面,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卒中后抑郁, 本组患者的年龄集中在中老年。抑郁期的患者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睡眠不足的同时焦虑多疑, 对于以前感兴趣的东西也不再喜欢, 对于以后的生活不怀希望, 甚至有悲观厌世自杀的念头, 早期预防卒中后抑郁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通过种种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本次治疗组的治疗中比对照组多进行了抗抑郁药物氟西汀的使用和相应的心理治疗, 但是疗效明显, 汉密尔顿积分明显降低, Barthel指数升高, 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这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抗抑郁药物治疗和相应的心理辅导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起着极为重大的作用。

急性脑卒中的治疗很多人的注意力还停留在药物的使用上, 对于心理辅导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经过临床分析我们知道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安全有效, 但是心理治疗同样值得重视, 病患因为所处的环境、性格特征和文化程度的不同, 在患病后的焦虑程度、类型也不一样, 这些并不是药物可以治疗干预的, 系统综合的心理治疗可以起到明显的作用, 医生多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顾虑, 及时解释并消除病患的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医生在进行直接心理辅导的同时也可以发动患者的亲属, 让他们给予患者贴心的照顾, 随时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 多加开导并保持对疾病治疗的希望, 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 提高康复率。在经过正规的治疗后, 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患者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治疗[1,2,3]。

综上所述, 早期预防卒中后抑郁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和心理辅导是早期预防的有效手段, 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宋健雄.早期预防卒中后抑郁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使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 (8) :11

[2]吴越.早期综合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J].精神医学杂志, 2010, 23 (5) :46

上一篇:排水功能下一篇:实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