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档案管理

2024-08-20

开放档案管理(精选十篇)

开放档案管理 篇1

一、开放档案管理的意义分析

开放档案管理在档案管理中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使用者而言,开放档案能够给予其更好的机会对档案进行分析和利用。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放档案管理是我国档案管理战线上档案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个新成果。它不仅简化了使用档案的手续,缩小了保密范围,并且还为各单位使用档案提供了方便。

第二,开放档案的使用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是繁荣科学和文化事业的一项新政策,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开放档案将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上一个新台阶。档案馆理工作将由注重基础性工作,逐步转移到档案使用的工作来;由被动零散的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过渡到大量地、系统地提供档案,主动、积极地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服务上。

第四,开放档案与系统公布和出版档案史料一起,将为历史科学的研究,保存、整理祖国的珍贵文化遗产,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做出重大的贡献。

二、开放档案管理的要求和措施分析

开放档案管理是新时期一项重大又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它向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继续解放思想,正确地处理开放与保密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要消除过去过分强调档案管理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过分强调档案管理工作的机要性而不敢公开档案“左”的影响,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历史活动真实记录的重要性。其实在我国三十年以前的档案管理,绝大部分不会涉及到党和国家的机密,需要控制的只有其中一小部分。但是开放档案管理还是要有限制性的,只可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无损国家、民族、军事、外交和科技等利益的档案。

第二,必须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开放方法和必要的制度,研究和确定具体的开放控制范围,审查和调整部分档案的密级,编制出合理的开放档案目录。

第三,必须把开放档案和各项社会建设密切联系起来,以开放档案为带动和促进档案业务的健康发展的动力,从而为档案管理创造出更好的条件。

第四,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编研工作,搞好各种类型的档案汇编,以及档案的公布和出版案,以此作为开放档案的一个重要前提。

三、开放档案管理的编研工作内容分析

开放档案管理的编研工作就是以档案馆和档案室档案为主要对象,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写档案参考资料,编撰档案史料,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专门的档案著述。编研工作以满足社会各界使用档案的需要为目的。编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编辑和研究,具体来讲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熟悉与研究档案的具体内容,编写参考资料。档案的参考资料则是根据档案管理的内容进行加工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资料。有了参考资料,使用者就不需翻阅大量或大批的档案文献即可以满足需求。

第二,编写现行机关的档案文集和编撰档案史料需要按照一定的作者、题目、时间和文种等相应的特征进行档案管理选编成册,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或者公开出版,比如说重要的文件汇编或者各种专题档案史料汇编等。

第三,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专门的档案著述。档案管理工作者从事历史档案研究,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历史传统。古代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往往也是历史学者,许多历史名著都是出于档案管理工作者之手。现在档案管理工作和史学工作虽然有严格的分工,但是为了永久保护档案史料基地的档案馆,仍然需要一定的历史研究,通过研究成果,有效地发挥对档案的保护作用。这一项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1.研究档案史料,考评史料;2.编写史料历史论著,参加或者承担一部分编史修志等。

开放档案利用制度 篇2

开放档案的利用按照国家档案局《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执行。

一、凡我国大陆公民和组织,持有合法证明(身份证、介绍信、工作证),台、港、澳同胞和华侨持本人回乡证或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均可利用我馆开放档案。

二、外国人利用我馆开放档案,应由有关主管机关介绍,经省档案局同意后,方可查阅。

三、利用者可以在著述中引用开放档案,但应注明档案的收藏单位和档号;如需全文公布或汇编出版,应征得本馆同意并签定出版合同。

四、利用本馆开放档案,一般应在本馆指定的阅览室查阅,不准带出馆外。

五、下级机关不得采取任何形式,擅自公布或出版上级机关颁发的档案文件,如需公布和出版,需经上级发文机关或主管机关同意。

六、利用者有保护档案、资料的义务,查阅档案时不准涂改、圈划、污染、拆卷、撕页等,如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借阅,并追究责任。

七、借阅者不得擅自摘录、转借档案,如需摘抄、复印等,必须经本馆同意。

八、为确保档案的安全,利用者不得在阅览室内吸烟 1

或进行其他不利于档案安全的活动。

xxxxx档案馆

外交档案开放记 篇3

5月10日以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志华每天都要去位于北京朝阳门的外交部档案馆“报到”——查阅和复印那些半个世纪前的“秘密”外交档案。

沈志华之所以能够这么做,是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外交部1956至1960年档案中的60%都已正式向社会开放。这些档案包括各类请示、报告、谈话记录及照会等外交文书,总数共有25651件,366551页。

不仅是沈志华这样的学者,任何中外公民凭身份证或护照,都可以走进外交部档案馆,阅读这些珍贵的外交档案。

1956至1960年的五年间,中国外交经历过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通过查阅这些档案,读者可以亲眼“目睹”那段历史:1956年波匈事件后,中国驻两国使馆向国内反馈的事件经过是怎样的,1958年解放军奉命炮轰金门马祖后,苏联方面是什么样的反应;1960年苏联撤走援华专家时,毛泽东在与赫鲁晓夫的谈话中对专家有怎样的评价……

一分钟就能亲睹“秘密档案”

5月17日下午,《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来到位于外交部南配楼七层的开放档案借阅处,这是一间很小的办公室,摆着两台查询微机。管理人员只简单看了一下记者的身份证,表示允许记者进行查阅。记者使用微机查询系统,发现操作相当简便,只需要输入查询关键词,找到你所需要的档案,然后提交一个表单,填写上较为详细的个人信息以及借阅档案的目的、原因即可。

“如果你来的时候正好有座位空着,又没有人预约,那只需要一分钟,你就能去看了。不是必须要提前预约的。”档案室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因为这里目前最多只能容纳九个人同时使用,所以一般采用预约制,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比较灵活,即便是有另外的人预约了但座位暂时空着,也能够临时去看上一会儿。

阅览室就在借阅处隔壁,也很小,里面有九台电脑,相互隔开,每个座位上放着一本使用手册。记者看到,九位借阅者都在边看边记,有用笔记本电脑的,有拿笔在本子上记录的,还有人拿着录音笔,一边看,一边小声地念着,通过语音记录下来。

“哪种形式的抄录都没有问题,但是不能够直接拿相机对着屏幕拍摄,因为那样留存的是档案的原样。”工作人员解释说。为此,在隔壁借阅处,有一台小小的监视器,能看到借阅者们的举动。

如果需要复印档案,必须要填写《档案复印申请表》,复印的内容和数量都要经过审批,并且复印件仅限于一次性使用于申请表里所填写的复印目的。

记者注意到九位借阅者都很年轻。管理人员对记者说,来借阅的几乎都是年轻人,当然也有一些年纪稍大的学者。

而大家借阅的内容基本上偏重于一些比较热门的话题和事件,比如炮击金门、波匈事件、中埃关系等等。

“一页档案就可以写一篇学术论文”

事实上,这已经是外交部第二次开放外交档案了。第一次开放是在2004年,开放的档案时间范围为1949年到1955年。

由于研究领域是冷战史,沈志华对外交档案开放高度关切。“两次档案开放,我都是第一个‘读者’。”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

沈志华对此事的关切来源于自己的研究需要和亲身体会——在国外开会的时候,总有外国学者问他,为什么你们中国人研究中苏关系总用苏联的档案,研究中美关系总用美国的档案,而不用中国自己的档案?

沈志华对此深感尴尬。“我们也想利用国内档案,可是它不开放啊!”为了学术,沈曾利用自己下海经商时所挣的钱自费去国外搜集档案,两次在俄罗斯,两次在美国,共花费140多万元。

“我的一些研究课题涉及上世纪50年代末甚至60年代的事情,因此我一直在等外交部开放这一时期的档案。”外交部第二批档案的开放令沈志华如愿以偿,这几天他已经花费六七千元来复印其中的部分资料。

沈志华认为,中国学者只能利用苏联和美国的档案进行研究,对中国是很不利的。他在对比中发现,不同国家的档案对于同一场会晤的记录并不相同,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对于各自的领导人记录得比较详细,这就必须对照使用。

在沈的眼里,这批档案的价值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很多档案能够解开历史谜团。他以1956年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为例:“波兰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判断波兰是反抗苏联沙文主义,他是怎么作出判断的?”

沈告诉记者,波兰事件后,当时中国驻波兰使馆向国内的汇报与新华社的汇报不一样,使馆的汇报信息得自苏联驻波兰大使,因此认为波兰事件的性质是反革命的;但是新华社通过对波兰工人农民的调查得出的结论认为,波兰仍然在坚持社会主义,只是对苏联不满。

“毛泽东根据双方的汇报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后来中国驻波兰使馆负责人为此作了检讨。”沈在解密档案中看到了这份检讨,“检讨书证实了这段历史”。

借助这批档案,沈说1958年台海危机中的一个谜团也能解开。“当年8月23号解放军炮轰金门之前,中国是不是跟苏联打过招呼,学术界有争议。这次开放的档案表明中国没有跟苏联打招呼,因为事件发生后,苏联人来中国询问了情况,这证明他们事先并不知情。”

解密档案中吸引读者的内容还有很多,比如1960年,苏联撤走在华专家,毛泽东是怎么评价苏联专家的。在一卷标志有“绝密”字样的档案“苏联撤退在华专家卷”里可以找到答案。

在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谈话记录里,毛泽东说:“苏联专家绝大部分人都是很好的同志,使人不满的是极少数,苏联专家把中国的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工作十分热情,并且做了不少义务劳动。有些人不只工作八个小时,而是十个小时。”

“这些档案,有的一页就可以写出一篇学术论文。”沈说。

“档案开放是国家行为”

外交部档案馆馆长廉正保向《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详解了档案开放的过程。这批档案的解密工作从2004年4月中旬开始,至2005年6月底结束,历时一年两个月,涉及24个司局级单位。

在整个解密工作中,总共有75位在职干部和离退休干部参加,整个过程相当复杂:先由鉴定组给出初审审查意见单,这个意见单需要送由主管领导审批;审批后档案馆要进行审核,然后送至鉴定开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审核之后要向部门报告,然后以外交部的名义向国务院报告,国务院批准之后,才能够最后开放。

“由于最后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因此档案开放体现的是一种国家行为。”廉正保说。

开放的档案涉及其他部门的还要请相关部门来审核,特别是毛泽东、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与外宾谈话的记录还要送中央文献研究室审查。

“这次我们向文献研究室等11个部委征求了意见,另外上报国务院时还征求了国家档案局和保密委员会的意见,请他们审核。”廉正保说。

廉正保还提到了开放档案的四大原则:凡是影响到国家安全的,不开放;凡是影响到与其他国家关系的,不开放;凡是涉及个人隐私的,不开放,凡是影响到民族团结的,不开放。

对于部门档案中有些不宜公开的内容,此次采用了涂黑的办法。“这样避免了一些珍贵文献仅仅因为个别字句不宜公开而不能为公众所利用的情况。”

廉正保说,在开放的过程中最大的难度就是如何把握开放的标准,因为有的档案可上可下。中国前驻格鲁吉亚大使张咏荃是此次档案公开的参与者,他说遇到这种情况,鉴定组成员会进行讨论,实在难以定夺的要向领导汇报,而总的原则是能够开放的尽量开放。

张咏荃碰到最多的是技术难题。由于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很多外交文书仍然不够规范,这给鉴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比如有的电报连标题都没有;那时候的公文是手写的,有的人字很漂亮,但有些人的字就难以辨认等等。”

“开放外交档案是落实‘外交为民’的一个重要举措。现在档案服务已经与领事服务、新闻服务和礼宾服务并列为外交部四大服务项目之一。”廉正保说。

档案解密每两年一次

谈到档案开放的下一步计划,廉正保说,今后外交部拟每两年开放一次解密档案,下次解密的将是1961年至1965年间的档案,争取两年内完成。

另外的一个计划是将公开档案的目录上网并且将部分档案原件上网,让读者可以从网络上直接查阅外交档案。这一上网工作将在一两年内完成。

目前,中国外交部档案馆已同一些国家的外交部档案机构,以及其他对应的政府或研究部门档案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机制,这也有助于档案开放工作的提速。

据介绍,外交部档案馆已同美国、俄罗斯建立较为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今年2月,中国外交部与美国国务院以及美国威尔逊中心举行了外交档案的交流研讨会,并将联合出版发行《1969年—1970年中美双边关系丛书》。中国外交部与俄罗斯外交部决定共同编辑出版《1949年—1955年中俄外交关系史》。此外,中国还与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及拉脱维亚等国签署了建立类似交流合作关系的协议。

“中国开放外交档案也是与国际主流接轨的一个体现。”廉正保说。

沈志华认为,对于中国而言,外交部的档案开放可谓迈出了有历史意义的一步,“这是国家开放的一个标志”。不过,他认为中国的档案公开制度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可以进一步扩大公开的范围,使公开的比例达到70%~80%。

根据沈的经验,在美国,要找的东西90%都能找到,甚至连中央情报局的档案都进行了解密。根据美国的《信息自由法》,25年以前的机密文件除了特例将自动解密。

扩大解密范围的另外一层意思,沈志华说:“特别希望国家其他部门在外交部的促动下能够开放各自的档案。”

中国的档案馆有两个职能,一是解密,另外一是提供他人利用即开放的职能。在沈看来,这两个目的是矛盾的,档案解密后出了问题解密部门要负责,这样有关部门就比较谨慎,而开放的功能则要求尽量给读者利用。

沈有很多次遭遇过这种矛盾造成的不良后果。他去过十几个省的档案馆,体验了各种各样的怪现象:同一件文件,这个馆让看,那个馆却不让看,一个馆长说可以看,另一个馆长却说不能看,一个馆让复印,另外一个馆却只让看,不能复印;一个文件本来已经解密了,按理可以复印,可是馆长再一看,又说不能复印。

大力促进档案的开放利用 篇4

一、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 充分认识、大力促进档案开放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知识爆炸”、“信息爆炸”新形势在客观上要求档案工作必须付诸并服务于实践, 发挥积极作用。

档案开放可使档案最大限度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档案是时代的记录, 早在18世纪前的世界史上, 利用档案只是少数人的特权, 直到1794年, 法国以法令形式宣布国家档案馆的档案, 可以向提出要求的全体公民开放, 实现了世界史上档案利用的特权向公民的转移, 以后才有部分国家效仿, 1952年我国档案局提出档案利用方针, 并付诸实施,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向社会的开放, 但仍有一定局限。80年代初, 遵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加大了档案开放的步伐, 1987年我国颁布了第一步《档案法》, 档案开放以法律形式确定。仅以黑河为例, 黑河市于1992年3月9日被国务院批为开放区, 作为这一新的国际市场, 对档案的需求较大, 间接地为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 大力促进档案开放可使社会各界把档案工作作为研究利用档案的信息中心, 满足利用者的需要, 再现档案来源于社会又服务、指导于社会的功能。就档案工作本身来说, 也可促进档案事业改革发展, 通过有效大力促进档案开放, 面向社会、面对各界人士, 服务于各项事业, 使档案利用工作迈出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利用范围扩大, 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实施现代档案信息开放、远程利用

利用档案进行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教育, 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同时为生产生活以及发展地方经济服务。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可以革命历史档案为题材编写成果精品, 讴歌人民在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的奋斗史, 教育人民、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为人民办好事、做好事、解难事、做实事, 教育人民不忘革命传统, 珍惜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 永远保持艰苦奋斗、过紧日子、勤勉工作, 为发展计划经济, 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为达到远程利用, 可进行在线阅读、文件下载、电子邮件、电子版、视频会议等服务方式, 科学利用数字化传播载体档案、电子文件、各类网页、数据库、电子书等显现数字化、多媒体、跨时空、跨专业等特点, 实现全方位、多元化、一体化协作合作开放, 把档案工作者经分析、筛选、研究和综合整理成为合理的数字信息资源准确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供利用。例如, 嫩江县要申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一开始难于形成这方面的材料, 后经多方收集, 最终利用档案资料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为科教兴县写下了重重一笔。

三、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全面进行现代科技、法规培训, 使他们真正成为大力促进档案开放利用工作战线上的主力军

大力促进档案开放工作, 最关键的决定因素是人, 要大力促进档案的开放利用, 要有开放利用需要的各种文化结构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 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 推进档案工作整体向前迈进。经常深入档案开放第一线,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就要掌握档案内容所涉及的专业知识, 熟悉党和国家相关多项法律法规, 熟悉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规定, 要贯穿分析综合判断等科学活动, 把知识服务作为第一要素, 把档案工作者的认知、情感、信仰、经验和技能等隐性知识提升, 为用户提供完美一流服务。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检索手段实现了计算机化、网络化, 并已逐步扩展为光盘检索、国内国外联机检索, 以及利用因特网多种查询工具、搜索引擎进行检索。在促进档案开放利用模式上要达到分步式, 需馆际协作, 要具备图书、情报、档案学专业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工处理能力等其他广博知识, 对档案用户的培训可将信息检索课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 挂在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主页上, 实行网上教学。《追忆——档案里故事》以“让档案作证、流程式记忆”为主旨, 刻画了近现代上海“城市与生活”, 给人历史真实感、凝重感, 充分体现了现代档案工作者现代风范。

摘要:档案的开放利用是档案工作的重要一环, 通过一切途径按规定尽最大努力的大力促进档案的开放利用, 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快发展。

空调开放管理制度 篇5

一、目的

规范本公司空调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空调正常使用、安全管理、并达到健康节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门站和客服所有空调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工作。

三、使用细则

3.1 空调的启用

3.1.1 严格控制空调使用的开启温度,夏季室内温度高于30摄氏度,方可开启制冷系统,冬季室内温度低于5摄氏度,方可开启制热系统。

3.1.2 空调的启动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启,严禁在冬天开启制冷或在夏天开启制热。

3.1.3 为节约能耗和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空调开启后设置的温度要适中,以免空调长时间工作。

3.2空调的使用与责任管理

3.2.1 空调开启时,请随手关好门窗。3.2.2 空调作为办公设施,仅用于各办公室和生产现场在上班期间使用,不允许在非办公期间使用空调,办公人员离开,办公室无人和员工下班的情况下应关闭空调,严禁室内和现场长期无人时空调照开。

3.2.3 各部门下班前必须确保关闭空调,否则,一次罚款50元。

3.2.4 不得随意改变空调的风叶方向及随意打开机壳或拆卸机件,要注意对空调的合理使用和维护,当空调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修,不得私自维修。属人为原因损坏,要照价赔偿,属质量原因,及时联系空调维修部上门维修。

3.2.5 雷雨天气应立即关闭空调,切断电源,以免遭受雷击。

3.2.6 长时间不用空调应将插头拔下,作好防尘处理,同时将遥控器内的电池取出。

3.2.7 为了保持空气清新及个人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在办公室开空调期间吸烟。

开放档案管理 篇6

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既存在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对于开放大学的教材管理更是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材料和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高校的教与学都有重大影响,只有对教材做到合理的管理,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基于此,本文对开放大学教材管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做了一定的研究。

一、开放大学

开放大学简介。开放大学全称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来源于英国的The Open University),是我国教育部直属,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面向所有学生的新型大学。开放大学将技术与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远程开放,整合共享優质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采用灵活、便捷、是公正、开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轻松快乐的学习,并能将学与用相结合,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优质教育且是独立、自主的国家高等教育机构。它面向的是所有满十八岁想上大学的青少年,在校学习结束后,会授予学士学位。

开放大学的现状。目前,我国开放大学仍处于由政府主导型向国家、社会过渡的时期,在教学和管理上尚未形成刚性约束机制。如今, 开放大学还是各级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管理,各开放大学并未真正独立管理,在许多方面都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同意,并不能做到彻底对学校有益。而且,如今,开放大学还主要靠自己所属政府的经费和政策,在这一点上也没有做到真正的独立。总之,如今的开放大学仍主要由政府掌控,政府干涉较多。

二、开放大学教材管理

开放大学教材管理从广义来看,主要包括教材建设和教材发行。教材建设包括教材的编写、申报、校正等。教材发行则包括教材发放、购买、入库、清点等。如今,开放大学在教材管理方面更加注重的是技能培训和实践环节相结合,而不单单是纯理论、纯科学编写和选用的教材。所以,我国开放大学教材管理在理论性、科学性、前沿性仍有所欠缺,在这些方面,我们还应多考虑、多改进。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我国开放大学教材管理虽然较为规范,但在帐目设置方面还不够完全合理,不能很好的对教材进行管理。从管理角度来看,由于开放大学面对的是全国所有学生,而且对学历等方面也不是非常严格,因此,每年对新生数量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对教材的预订不能做准确预测,使得教材数量过多或过少。这就增加的开放大学教材管理的难度。

三、开放大学教材管理策略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材管理制度和程序。 如今,我国有能力也有条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并且也一直在借鉴国外对于努开放大学教材管理的力经验。尽管如此,我国开放大学的教材管理制度和程序还不够完善。因此,应在开放大学建立包括学校、学院、财务处在内的领导小组,以便对开放大学可以对教材做更好的管理。学校可以从整个学校发展、管理制定相应的制度,而各学院则可以从各自学院的师资情况、生源方面制定恰当的措施,财务处可以根据现有资金情况,对教材管理进行改动。这样,学校、学院、财务处,三者相互制约,相互结合,从而制定更加全面、合理的制度和程序。

科学、合理地设置教材财务管理科目。从如今开放大学教材管理来看,如今要让开放大学教材得到更好的管理,需将教材管理从学校财务处分离出来,让教材管理建立财务独立核算体系,以便更好管理。同时,会计科目和账户也应独立。在科目设置方面,应做到:设立预收款账户,开放大学各学院甚至各班级应设立独立的预收款账户,将每个班的预收款记录下来,然后再汇总。设置应付款账户,将每个班发放的书本进行统计,然后计算应付款与实收款。设立库存教材账户,将发放教材前后库存的教材进行统计,找出其中差额。设立教材差价账户,计算买教材时和实际收到的费用,计算出其中的差价。设立结算中心账户,结算中心仔细计算教材购买前后的资金情况。这样,教材管理的账务会更加准确,对下学期或以后的教材管理预算都会有所帮助。

正确处理教材发行中的纳税和账务处理问题。每年,各大高校及各开放大学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每学期的教材折扣收入是否应当纳税。根据有关资料,在每次的购销业务中,购销差价率一般为20%~25%。国家规定,购销差价为营业性收入。因此,教材折扣收入应当缴纳其增值税。在教材发行中,一定要注意纳税这方面,严格遵守法律,在财务处理方面,也要认真、仔细,处理号各种财务问题,让开放大学的教材管理得到更大的提高。

财务管理是开放大学教材管理的重要方面,开放大学教材发行的各个阶段都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因此,要想让开放大学教材管理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同时,也要以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为指导,争取得到更多相关人员的支持,建立更加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

我国档案开放发展进程述略 篇7

一、档案开放的历史阶段

1.第一阶段:档案开放的初步发展时期 (历史档案开放) 。从档案工作的发展历程上看, 我国档案开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0年3月,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档案局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几点意见》,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开放历史档案的方针;1982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档案局《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报告》, 进一步明确历史档案开放与控制使用的界限, 提出了需要列入控制使用档案的9条原则, 明确扩大利用者范围。

2.第二阶段:档案开放的全面发展时期 (固定30年封闭期档案开放) 。1986年国家档案局发布了《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暂行规定》, 将应开放档案的档案馆扩大到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 利用者的范围也从“单位”扩大到我国公民, 可开放档案从历史档案扩大到“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的档案”, 为档案的全面开放奠定了基础。

3.第三阶段:档案开放的蓬勃发展时期 (现行文件及未到进馆年限档案开放) 。2007年1月17日, 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草案) 》;2007年4月5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了第492号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决定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质性内容, 主要是在政府机构的各项业务和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效用的各种凭证性信息———文件, 以及由文件转化而成的历史记录———档案。正因如此, 政府信息公开所遵循的“公开是原则, 不公开是例外”原则以及特点对于促进档案的进一步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不同阶段的档案开放范围及背景

(一) 第一阶段:历史档案的开放

长期以来, 珍贵的历史资料集中在档案保管部门, 有的由于不必要的保密限制无法使用, 有的由于缺乏整理, 不便利用。1980年1月, 国家档案局和外交部给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联合发出关于中国1980年正式加入国际档案理事会的信件, 并准备参加同年9月份在伦敦召开的以“档案的利用”为主题的第九届国际档案大会。为此, 我国档案界着手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开放历史档案工作的步伐。

1980年3月17日, 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几点意见》中对于档案开放的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1) 关于历史档案的开放范围:明清档案 (包括明清以前的档案) 以及1949年以前的民国档案、日伪政权档案。不论是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保存的, 或者是各省、市、自治区档案馆保存的, 都包括在内。 (2) 关于革命历史档案的开放范围:第一步是1949年以前的革命历史档案, 即自建党以来到1949年的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军队以及工会、青年团、妇联的档案, 保存在中央档案馆的, 各省、市、自治区档案馆的和军事、外交、公安档案馆的都包括在内。

1986年2月7日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档案馆开放档案暂行办法》第四条首次提出: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 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 (除未解密或需要控制使用的部分外) , 均应分期分批地向社会开放。该《办法》的重大进步是利用对象的扩大和利用手续的简化。档案馆从面向研究界到面向我国的每一个公民, 利用时从必须有单位证明到只须持个人的合法证明 (介绍信、工作证) 即可利用。

(二) 第二阶段: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档案的开放

宽松的政治环境、健全的法制基础、客观的档案社会需求、相应的档案管理基础。

1987年我国第一部档案管理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正式颁布, 在《档案法》中明确提出了档案开放的范围, 即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 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 可以少于30年, 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 可以多于30年, 具体期限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报国务院批准施行。1990年10月24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11月19日国家档案局第1号令发布的《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对《档案法》中档案开放范围及时间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三) 第三阶段:现行文件及未到进馆年限档案的开放

档案馆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弥补了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实施主体相对缺位的矛盾, 对行政机构有百利而无一害, 同时对档案工作, 特别是档案信息资源开放利用工作具有双重作用;政府信息公开已与档案开放工作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宣告档案开放由档案部门一家独断专行时代的结束, 为新世纪的档案开放利用提出了挑战, 档案馆再也不能以基础工作滞后、尚未鉴定或未经上级主管机构审批为由拒绝提供与政府信息相关档案的利用;但几年的相互依存也表明, 为政府服务、为公众服务, 也拓展了档案服务工作的领域, 拉近了档案馆与百姓的距离。因此, 档案部门应当把握机遇, 实现观念的转变, 将档案开放利用服务工作从传统的以工作查考和历史研究作为重点服务对象, 转变成全方位的主动性、开放性的社会服务, 并提倡低门槛、个性化服务, 加快建立两者相互渗透和补充的长效服务机制, 在互助合作与碰撞中产生新的思路, 实现档案馆信息资源开放利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中明确指出务信息公开的范围, 即行政机关应主动公开档案信息的范围。除了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 《条例》中还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 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开放式鸡舍冬季的管理 篇8

1 温度管理

鸡舍内温度应保持在16~25℃, 最低不得低于12℃, 温差不能高于10℃, 必要时增加取暖设施, 但应防止二氧化碳中毒。注意观察鸡群精神情况, 如有很多只鸡挤到一起, 说明舍内温度低, 或有贼风吹入, 应检查鸡舍窗户是否完全关闭。

2 湿度管理

冬季气候干燥, 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人工加湿尤为重要。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喷雾器温水喷雾加湿, 每天下午加湿一次。将喷雾喷到墙壁和地板上, 不能喷到鸡身上。如果遇到连续下雪天, 停止喷水加湿, 应注意查看鸡舍里是否有积水, 如果有积水, 尽量排出积水, 然后撒上白灰。

3 光照管理

冬至前, 自然光照越来越短;冬至后, 自然光照越来越长, 管理员需要根据情况, 补光时间。阴天时注意观察鸡舍内光线, 并根据光线强弱决定是否补充光照。

4 通风管理

冬季, 由于鸡舍长期密闭, 舍内氨气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难以排出, 可以在下午两点左右打开排风扇, 如果没有排风扇就必须打开窗户, 确保新鲜空气进入和有害气体排出。注意排风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 过长容易使舍内温度过低, 过短就达不到通风换气效果。

科研平台开放管理模式探析 篇9

一、科研平台开放的意义及现状

(一) 科研平台开放的作用和意义

科研平台承担着学院科研的重要任务, 是学院人才培养、成果产出的重要阵地, 也是反映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的重要标志。建立公共科研平台并实施开放管理模式, 不仅可以整合资源, 克服经费不足的弊端, 提高仪器利用率和投资效益;而且还解决了当前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实验室资源相对不足、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迫切需要提高三者间的突出矛盾。[3]科研平台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 通过开放、流动的运行机制提高学术信息、交流的互动性。科研平台还可以通过提供分析测试、技术支持、平台服务等方式向社会开放, 收取一定费用, 为平台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 科研平台开放现状与问题

目前, 各高校科研平台大部分都进行了开放, 但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而且, 在开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问题如下: (1) 管理理念陈旧, 管理机制落后, 开放程度不高; (2) 设备使用、维护的专业人员不足, 仪器利于率低; (3) 科研场地、仪器设备使用收费无标准, 不易执行。 (4) 开放后, 设备损坏严重, 维修维护费用能以保证。针对以上情况, 吉林工商学院也在积极采取措施, 希望建立一个规范、开放、共赢的科研平台, 为我校教师、学生科研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软、硬件条件。

二、科研平台开放管理模式的建立

(一) 树立大局观念, 增强开放意识

长期以来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以及高校内部的科研平台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机构, 各自为政, 缺少交流和沟通, 这不利于科研交流, 也不能使国家投入高额的科研平台建设经费发挥良好作用。各高校的科研平台应以促进我国科技发展, 促进学校整体办学的大局出发, 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加快开放共享的程度, 建设服务于科研的“大平台”。学院要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可行的科研平台开放规章制度, 使得科研平台开放工作有章可循, 明晰具体操作规程。对于多个平台都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设置公共平台, 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

(二)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设备使用率

科研平台的工作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 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科技服务者还是重要科技的参与者。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制定设备的操作规则, 对设备精心维护, 及时检修, 要求所有使用设备的人员必须严格操作规程并进行登记, 每次设备使用前后, 都要对设备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报修。在承担科研平台的资源和设备的管理、维护的同时, 还要积极学习专业知识, 定期培训相关技术, 开发设备的使用, 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科研平台的管理人员也应该明确岗位职责, 制定奖励与惩罚的制度, 定期考核, 对设备管理维护好的人员进行奖励, 对设备管理维护不好的人员进行惩罚, 甚至淘汰。

(三) 信息公开, 拓展服务范围

科研平台融合了大型精密仪器和设备以及科研服务、管理人员, 为高起点、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因此, 科研平台应该对社会信息公开, 开展多方位的分析测试服务, 合理收费, 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政务机关进行合作交流, 在多渠道争取资金的同时, 也充分发挥了科研平台服务于社会的功能。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信息系统, 利于网络资源及时公布设备型号和功能等信息, 实现网上实验预约、设备预约、实时管理、安全监控等互动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确保国家地方对科研平台的投入达到功能的最大发挥。科研平台还可以提供技术咨询与培训, 加快成果转化, 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金立波, 黄海, 尹海燕, 李校堃.高等院校科研平台承载作用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4 (08) :112-116.

[2]卢少然, 苏弟华, 严会超.高校科研平台高效管理及其激励机制[J].实验室科学, 2013, 16 (04) :194-196.

对档案开放利用问题的思考 篇10

一、档案开放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 个人查阅档案难

一些单位在档案开放利用上, 对服务对象厚此薄彼。提供机关干部档案利用较多, 而对普通群众则控制较严, 提供利用较少, 甚至不予提供, 个人查阅档案就更难, 档案开放的大门往往是如开似关。如:2002年12月16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我为什么不能查阅自家的房产档案》一文:天津市教师张岩的曾祖父1912在天津市红桥区建筑房屋36栋, 共计324间。1953年曾祖父去世, 遗产尚未分割, 我国城市私有化房屋改造开始, 1956年天津市房产局与张家未办理任何手续, 就将324间房屋进行了“改造”。1980年, 张家要求落实私房政策, 市房管局的答复是:地址不详, 无法查对。其实准确的地址就记载在档案里, 但天津市房管局不让查看。其理由是:根据本局的内部规定, “产权人一律不能查档, 但可以咨询、间接利用档案”。公民房产档案属于个人隐私, 不可能向全社会开放, 张岩要求查阅的私房档案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 属于不宜向社会开放的范围, 拒绝其查阅也是有道理的。

但对此不解的是, 在我国档案法及相关法规、规章中, 并没有明确将公民自家的房产档案列入延期或者控制使用的档案范围。这个案例反映出:一是个人查阅档案难, 二是有的档案没有及时向社会开放。

(二) 档案利用高额收费影响利用者的积极性

一些档案馆不按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档案利用费, 乱收费、多收费现象严重。如:2004年11月2日, 江西某高校徐老师因编写校史到档案馆查阅该校解放前档案材料, 却被告之要付每卷10元的调卷费, 以及每页3元的保护费和每页0.5元的复印费等相关费用。据笔者调查, 我国档案馆在档案利用收费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据调查的18个档案馆中, 收费项目有档案保护费2~20元/卷、咨询费10~30元/次、调卷费2~10元/卷、复印费0.3~1元/页、摘抄费0.15~1元/页、证明费10~1000元/次等数目不同的费用, 收费项目之繁、数额跨度之大, 可见一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2条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应当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提供社会利用的档案, 可以按照规定收取费用。收费标准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务院价格管理部门制定。”既然是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务院价格管理部门统一制定, 那为什么有些档案馆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过多、过高呢?而且, 早在1991年的《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第9条中就有明确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提供利用档案时, 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费, 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这样收费不规范 (跨度过大, 如证明费每次从10到1000元) 、收费过高等问题,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众利用档案的积极性。

(三) 过分强调档案的保密性, 向公众公开的档案数量少

一些档案馆过分强调档案的保密性, 造成档案保密范围过广, 从而造成:一是无形中增加了借阅手续, 二是向公众公开的档案数量很少。一些档案工作者存在宁“左”勿右, “保密保险, 利用危险”的思想, 不敢提供利用, 甚至一听到要利用档案, 心中就忐忑不安。甚至有的单位守着档案, 干脆以“保密”为由, 一概不借, 不让利用。

(四) 档案没有按规定的期限进行开放

我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0条第三款规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 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 而一些档案馆怕麻烦、怕泄密等原因, 没有照此规定执行, 不按国家规定的期限进行档案开放。如2001年2月, 江苏省无锡市发生了一起利用者以无锡市档案馆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起因是无锡市农机水利局职工先后三次前往无锡市档案馆, 要求查阅1985—1987年期间市农机水利局与市财政局会签的关于农补周转金的文件原稿及相关纪要, 但被无锡市档案馆以不到开放期限为由拒绝查阅。根据《档案法实施办法》, 该职工查阅的属于经济类档案, 属于随时向社会开放范畴。因此, 无锡市档案馆明显有违该法。虽然此案件最终以原告撤诉而不了了之, 但它却留给人们深思:档案法规如何落实, 普通民众就档案案件告官怎么才能打赢官司?

二、产生档案开放利用方面问题的原因

(一) 档案法律法规不完善对档案开放利用的影响

一是档案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影响档案开放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与《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规定, 档案的开放利用时限可以归纳为四种:1.即日开放;2.满30年开放;3.随时开放;4.延期开放。本来有法可依, 但档案法规有些方面可操作性不强, 档案管理人员不好把握。档案法规由于施行时间较短, 还不能做到法规与实践很好地结合为一体, 从而表现为法律法规内容不具体, 不易操作。例如《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0条规定:“……档案自形成之日起已满30年但档案馆认为到期仍不宜开放的档案, 经上一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可以延期向社会开放。”但档案馆认为不宜开放, 到底哪些宜、哪些不宜?这就会产生人为因素、主观判断;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对到期且不宜开放的档案进行审查时, 不少档案馆没有相关的审查程序、审查方法以及审查过错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制度规定, 从而在审查时就会产生主观臆断和随意情况, 这就影响了档案的开放利用。

二是档案法规不到位影响档案开放利用。比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只规定了对档案馆管理不善造成档案的损失、破坏等行为进行相应惩罚的条款, 而对于档案馆工作的各个环节的做法是不合法却没作相应的惩罚条款, 形成法律的真空地带, 档案管理人员缺少有效的监督, 从而影响到档案的开放利用。

(二) “明哲保身”思想对档案开放利用的影响

我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0条规定:“……向社会公布时, 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 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利益。”一旦发生类似事件, 罚款数额将按《档案法实施办法》第27条规定:“根据有关档案的价值和数量, 对单位为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对个人为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有的档案管理单位或个人在处理档案是否开放问题上, 能拖则拖, 怕泄秘, 怕追究责任。因此, 一些地方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就尽量使档案处于一种封闭与保密的状态。

(三) 国家保密范围和解密制度对档案开放利用的影响

《国家秘密保密期限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 除有特殊规定外, 绝密级事项不超过30年, 机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 秘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 保密期满可以降密、解密, 但在实际工作中, 解密制度并未得到认真贯彻执行。据调查, 我国解密的档案数量只占定密总数量的极小比例。究其原因, 一是传统思维习惯影响, 明知有些文件、档案可以解密, 但一些单位和个人怕麻烦, 而任其一定至终身。二是缺乏具有可操作的解密工作监督检查。一些原定密机关或部门因机构改革、人事变动等原因, 未能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保密范围, 致使一些已无密可保的文件、档案仍被确定为国家秘密。保密范围过广, 解密制度不落实, 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开放利用。

(四) 重藏轻用、秘而不宣”的传统思想对档案开放利用的影响

受传统档案文化思想的影响, 档案人员的工作重心总是围绕如何保管好所收藏的档案文献, 强调“档案是党和国家的机密总汇”“档案馆是机要部门”, 而对档案文献为经济社会服务认识不够。只注重馆藏, 而不注重开放利用;重保密, 轻现实, 人为给档案涂上神秘色彩。受上述思想观念影响, 一些档案馆档案开放的数量很少, 从而对档案的利用产生影响。

三、解决档案开放利用问题的对策

(一) 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档案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档案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 档案管理人员依法办事的意识不强, 在处理相关问题中随意性较大。档案事业要发展, 就要重视和加强档案法规的配套建设, 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研究探索, 完善现有的档案法律法规, 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同时, 要根据档案法的基本精神, 制定相应的细则和实施办法。如档案利用细则、档案开放实施办法等等, 使档案法律法规具有可操作性。

(二) 坚持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原则

为了使档案开放利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要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加强监督, 理顺关系, 杜绝档案部门在执行档案法律法规过程中的随意性, 增强档案法律法规执行中的监督机制, 严禁自制标准、各自为政。提供利用档案时, 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费, 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要确实执行《档案法实施办法》, 按规定的期限对各类档案进行开放, 以满足社会和民众的需要。要坚决贯彻执行《保密法》, 对档案该降密的降密, 该解密的解密, 不能因为没及时解密而影响档案的开放利用。

同时, 还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信息条例》。2008年5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信息公开法》已颁布实施,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馆要认真学习, 确实贯彻执行。

(三) 加强档案编研工作, 提高服务质量

档案管理包括基础工作、服务工作和编研工作三大部分,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 互相依存, 又互相区别, 互相促进的。搞好档案的开放利用, 就要在抓好基础工作, 在全面收集、规范整理、完善检索工具的基础上, 着重抓好室藏卷的编研和深度加工, 要根据本单位的特点, 对馆藏档案进行深度加工, 使之系统化, 使利用者对编研内容一目了然, 节省查阅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 要不断改善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档案馆作为一个文化事业机构, 收藏着国家最为重要的档案原件, 可谓是“只此一家, 别无分店”, 虽然没有竞争对手的存在, 但档案服务人员也应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 体现应有的职业精神, 从多方面多渠道提供优质服务。

摘要:档案开放利用为资政修史、查阅资料、服务民众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存在利用率低、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陈旧、档案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需找出原因, 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档案开发利用,问题和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法律法规.

[2]冯晓红.档案开放利用中的法律问题.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 06.

[3]雪恒.中国档案事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12.

[4]仁杰.论影响我国档案利用的因素.档案学通讯, 2000, 03.

上一篇:研究转型下一篇:VFP的非数据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