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建筑设计特点

2024-08-01

医疗建筑设计特点(精选九篇)

医疗建筑设计特点 篇1

竣工于2008年1月的岛根县立心理医疗中心, 总建筑面积17029m2, 地上4层, 有224张病床, 并设有50人的日间看护。医疗中心用地呈L形状, 四周绿树环抱, L型布置的病房楼、门诊管理楼、综合康复楼及若松分校都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来自西北方向的强劲季风被阻挡在病房楼区域前, 利用起伏的用地标高差, 病房楼从2层可以与庭院连接, 成为接地性很高的病房楼设计。

绿丘小区医院

基于精神科医疗的生活空间本身就是治疗设施这一理念, 从病床周围的设计开始, 直到病区外的公用部分布置, 及对患者迈向社会生活的考虑, 病人治疗的各个阶段都安排了与之相适应的空间。位于绿丘环抱之中的心理医疗中心, 从病房楼到通往地区之间设有阶段性的小区, 通过这种提高患者自身恢复力的空间构成, 以缓和患者与地区社会的隔绝感, 使患者能够早期出院, 并减少社会性的住院。

具有3个入口的门诊部门

门诊部门分为一般门诊、儿童青春期门诊及急救门诊, 各个门诊都设有自己专用的入口, 确保动线不会与其他部门的患者交叉, 保证门诊患者就医的安全和安心。通过降低患者来院的不安感觉, 降低门诊部门的门坎, 在医疗环境上实现吸引患者早期来院、早期治疗的目的。

形成地区性的丰富景观

在以岛根县的石见和出云地方为中心的村落, 自古以来的红褐色石州瓦屋面的住居形成了地区性的特有景观。本设施也采用了石州红瓦, 以形成植根于地区历史和风土的景观, 避免给人医疗设施的形象。

符合病区特性的环境和舒适性

1.拥有安闲中庭的封闭病区 (多功能与集中治疗病区)

在封闭病区的中心布置有草地广场, 使患者在感受自然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恢复能力, 尽早回归社会。在保护区域也设有光庭, 作为专用的休憩场所, 使患者即使是处于保护区也能直接接触大自然。

2.感受自然韵律的康复病区 (小组客厅)

康复病区由2间4床病房和2间单间病房环绕客厅组成, 10个病人为1个单元。作为单元中心的小组客厅面向中庭布置, 并分别设有露台, 这是可以让患者直接感受阳光与清风的空间, 让患者在亲身感受自然之中, 找回每天的生活韵律, 逐渐回归社会生活。

3.温和、亲切的青少年病区——若松病区

若松病区分儿童青春期单元和青年青春期单元两部分,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护理和安全考虑。儿童青春期单元的中心是游戏室, 是与餐厅和日间看护相通的开放空间, 可以根据需要多功能使用。并且室外露台与宽敞的草地庭园相连, 成为孩子们明快的活动空间。

4.洒满阳光的明快医院

医院里布置有多处具有不同特征的中庭, 使医院到处都是洒满阳光的明快空间。中庭四周在确保采光的同时, 为了防止对面病房患者的视线交错, 在窗子的高低、宽窄、设置位置及尺寸上都给以了细心的考虑。

医疗建筑设计特点 篇2

摘要:门诊是医院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门诊护理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现代化医院门诊护理管理还需要软件、硬件提升。综合医院门诊护理工作好坏关系着医院的发展,做好门诊护理管理是医院护理重中之重。只有规范化的护理管理才能迎合医疗市场带来的冲击,能最大化为医院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门诊特点;护理措施;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64-01

医疗废弃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需要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科学的规章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责,相匹配的设施和监督管理机制。门诊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患者流量大,工作繁忙,跨多学科,多病种,有诊断明确和大量未知的传染病患者存在。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不仅影响了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还将影响院外感染控制,如果处理、回收、销毁不规范,有污染的医疗垃圾流放到社会,会对健康有危害。本人在门诊工作以来,发现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有难于规范的特点。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都选择在医院门诊治疗,把门诊作为疾病诊治最快捷,最方便的首选方式,患者不仅要求门诊医护人员尽快解除他们的病痛。同时也要求优质护理服务和高素质医护人员的关怀,重视门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医院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门诊护理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并总结经验进行分析,探索解决方法。

1.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1.1岗位多,工作杂,综合医院门诊护理一般设有咨询服务台、挂号室,检验室、抽血室、门诊手术室、输液室、换药室、急救室、观察室等,其主要护理工作是为门诊患者提高供医疗咨询、注射、门诊治疗与护理等,同时还包括门诊与主要各科室之间的护理工作协调。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加,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1.2门诊病种多特点,由于门诊患者及陪伴家属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年龄段,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和抵抗力较低者,有一般急慢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极易造成患者和健康人的交叉感染。

1.3接待门诊数量多:综合医院门诊一般每天接待千人以上不同社会阶层的患者,门诊患者数量与护理质量之间存在矛盾。

1.4诊疗时间短:门诊患者要求接诊快,检查详细,诊疗正确合理,存在患者数量与服务质量矛盾,需要加强科学管理,依靠医院医护人员。

1.5应急变化多:门诊的人数病种疾病轻重缓急,难以预测,病人尽可能求不一,门诊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和临时调度的潜力和能力,以应急门诊的变化。

1.6人群杂、病种多 病人及陪伴者来自社会各阶层,病人中有年老体弱者、婴幼儿和抵抗力较低的病人;有一般急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易造成病人和健康人之间的交叉感染,也可造成病人的再度感染。

1.6诊室多,门诊诊室几乎涉及所有临床科室,各科室派出的门诊医生流动变化较快,一次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是要求落实到提高护理质量上。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改善设施条件,装备新设备,合理布局,提高工作效率,克服不利因素。通过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改善于门诊服务质量要做好门诊导诊服务,简化就诊手续,合理安排。护士要不间断地保持与医生联系。

2.门诊护理工作存在问题

2.1 门诊工作的不稳定性:门诊就诊患者多、就诊环节多、患者流动性大、应诊时间短、候诊时间长,医务人员也相对不稳定。门诊护理管理具有分散性、繁杂性和不确定性。

2.2 门诊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一般:比如,有的护士在病区工作到一定年龄后,往往会被调整到门诊护理岗位,这部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参差不齐。

2.3 门诊护理人员缺乏新的服务观念:多年来形成的患者有求于医生、护士的观念仍然存在。特别是门诊护理人员往往是坐等患者,主动性服务欠缺,也很少考虑门诊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感受及心理需求,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4 门诊病人投诉增多:随着相应医疗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医疗过程逐渐透明化、规范化,患者感觉看病花钱就应该获得等值的医疗服务,患者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服务变为选择服务,而医务人员虽然了解相应的法规制度,但仍然重视不够,有时会忽视患者的权益,有的医疗服务还存在缺陷,导致门诊患者不满意,投诉事件增多。

3.门诊护理工作管理的措施

3.1门诊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门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护士长应关心、爱护、尊重护士,做护士的知心人。护士长的思想觉悟、业务技术、工作能力以及管理艺术都直接影响整个门诊的护理质量。因此,门诊护士长不仅应该是一个护士长,而且还应该是学术上的带头人、技术上的排头兵,同时,又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护、医护、护患关系及与兄弟科室、辅助科室、后勤供应、器械维修等系统的关系,使各方面均处于良性运转状态,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长必须胸怀坦荡,待人诚恳,知人善任,能妥善安排工作,充分利用人才资源,集思广益。

3.2门诊护理工作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高:门诊护士需要极具爱心、细心、耐心,不仅要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作者,还应该是多元化角色,必须要苦练基本功,刻苦钻研业务,努力完善护理技能,掌握运用各科新业务、新技术的精湛技能,要定期培训,组织学习,科室交流,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对每一名护士做公正认真的评价。门诊护士是医院护理的重要一环,是具体体现医院优质服务的窗口。目前正处于一个改革的时代,门诊分诊护士要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进取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只有从这一高度去认识,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树立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其能以热情、诚恳、宽容、积极的态度和端庄的仪表去接待患者,使患者感到亲切、信赖。

3.3加强门诊制度建设:门诊部作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窗口,由于门诊就诊对象的特殊性,医院应从规章制度建设着手,先建章立制,制度上墙,流程明示,表示明确、清楚,要以文化创新为牵引,强化硬件设施,美化服务环境、优化流程管理,视患者为亲人,着力贯串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主题。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措施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让服务行为达标、服务规范达标、服务素质达标,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能以敬业的奉献精神,全面改变门诊的服务流程,达到优化服务流程,优化服务环节,提高医院的服务品质和员工的服务素质,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方案,满足患者需求。

3.4门诊护理服务措施:医疗体制的改革使提高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希望值,患者不仅对医疗技术水平而且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帮助老人、重病号、孕妇、行动不便的患者挂号、交费、取药等一条龙服务;要求门诊导诊分诊护士掌握各科的专科知识、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常见化验单正常值与危机值;遇到前来咨询的患者,要做好健康宣教、咨询工作,同时提高分诊准确率。要掌握并熟悉医院专科专家的坐诊时间及特色专长,电话联系专家,指导需要看专家门诊的患者挂号,并保持诊室一医一患的就诊秩序,保证急诊患者的绿色通道通畅。

参考文献

[1] 史承明,谈门诊护理管理措施 全科护理2010.3(727、728)

[2] 胡伟娟 综合医院门诊护理特点与护理管理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 6期(168)

中国医疗技术行业并购及投资特点 篇3

1.中国医疗技术行业并购及投资趋势

近几年,中国国内医疗技术行业的并购势头保持强健,并购案例此起彼伏,2014年和2015年在医疗技术行业,数量和规模都较之五年前有大幅度的提高。2015年全年医疗科技并购交易数量达到四十余起,是2011年并购案例数的两倍以上。而交易规模中值也从2013年的1800万美元左右增长到2015年的5800万美元。单笔交易规模的增加也推动了整体交易市场的水涨船高:中国医疗技术行业并购市场体量由2013年的15亿美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40亿美元。

医疗技术投资火热是由几大驱动因素带来:第一、中国医疗行业整体快速发展,加之政府近年发布了一系列促进健康领域发展的各项政策,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乐观,由此带来了整个医疗行业的投资热潮。其中医疗技术行业相比制药行业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发展稳定,利润较高。第二、医疗技术行业细分市场众多,一些中等规模的医疗技术企业在一些细分领域做到市场领先者地位,通过并购进入到其他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以进一步扩大业务。例如上海微创等中型公司通过并购进入到其他医疗技术细分领域。第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越来越热,中国医疗技术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到海外寻求并购对象。例如迈瑞、微创和三诺等企业在过去几年都在海外并购方面有较大动作。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中国医疗技术行业并购发生的数量及规模都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与全球医疗技术并购市场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经BCG分析,全球医疗技术行业并购及投资市场自2010年起,一直保持在每年130~1402起交易数量左右;且大约有10%以上为5亿美元以上的交易,规模远大于中国医疗技术行业。这与国际医疗技术行业市场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相关。

2.中国医疗技术行业并购及投资特点

观察近几年中国医疗技术行业发生的并购案例,我们发现三大特点:

特点一:高值耗材与体外诊断子行业为国内并购投资焦点

从标的所处细分行业来看,近几年中国医疗技术行业并购整合的焦点在高值耗材(包括骨科、心血管等细分领域)、医疗设备以及IVD(体外诊断)这三个细分行业(参阅图1)。2013-2015这3年高值耗材并购交易数量占整个医疗技术行业的30-40%左右,在医疗技术行业中属于“热度”第一的子行业。高值耗材在医疗技术行业里属于体量较大,增长迅速,且利润较高的细分行业,因此备受投资者青睐。而且,由于该子行业内不乏规模较大的本土及外资企业,并购案例的交易金额也都较大。2013年和2014年,高值耗材交易金额占整个行业交易金额的比例高达50—70%左右。在2013年至2015年最近3年的并购投资交易中,以披露交易金额衡量,前五大交易中有三个均属于高值耗材子行业。第一位为中信产业基金分两次总共以11亿美元收购柏盛国际(柏盛的主要产品为冠脉支架),第二位为2013年骨科领域美国史赛克公司以7.64亿美元收购中国骨科企业创生,第四位为心血管领域本土领先企业乐普医疗以3.15亿美元引入以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为首的投资者。若梳理各个细分行业的交易金额规模,我们可以发现高值耗材相较其他子行业来说,交易规模更大,交易金额中位数为6000万美元,是除去医疗设备以外其他子行业的1.5倍左右。

IVD(体外诊断)子行业热度也持续增加,在最近两年内占据并购数量第二的地位。2015年约30%的并购交易来自于IVD子行业。IVD子行业的收购很多来自于私募投资,尤其聚焦于几个高增长IVD领域,例如化学发光、即时诊断等。例如方源资本投资2.64亿美元于国内领先IVD企业科华生物;英联等投资管理基金以5,600万美元投资国内领先的化学发光诊断仪器试剂厂家科美生物;云峰基金投资国内心肌标志物即时诊断领先企业瑞莱生物。这些案例都标志着投资者对体外诊断这一细分领域的青睐。

除去高值耗材和IVD外,医疗设备也是一个投资热度较高的行业。由于医疗设备都是大型仪器,例如呼吸机、放射治疗设备、超声等大型影像设备,产品单价较高,企业规模较大,因此并购交易金额都较大。以2015年为例,虽然医疗设备并购数量仅占行业的20%左右,但占据并购金额的约30%。这主要来自于几个大型交易的贡献:例如中珠控股以近3亿美元收购深圳一体医疗(肿瘤诊疗设备领域);星河生物收购玛西普医学(伽马刀治疗设备领域)等。

特点二:医疗技术领域的投资者:PE/VC和跨界收购增多

除医疗技术本行业企业外,PE/VC也是医疗技术行业的重要投资者(参阅图2):PE/VC占据了医疗技术行业并购投资交易数量的30%—40%,甚至在14年占到总交易金额的约60%。除医疗技术行业高增长、高利润的吸引力以外,2013年左右外资企业美敦力和史赛克分别以较高估值收购国内企业康辉和创生,也带动了PE/ VC对医疗技术行业的进一步热捧。

近年来医疗技术收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跨界收购逐渐升温。根据BCG分析,在过去3年医疗技术行业发生的交易中,交易金额排名前15大之中有5个交易来自于制药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跨界收购,交易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公司战略转型,进入增长更好的医疗技术行业。例如,作为房地产起家的中珠控股斥资近3亿美元收购深圳市一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借此进入肿瘤诊疗设备整体解决方案领域;信邦制药通过收购中肽生化获得其诊断试剂产品,进一步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战略;星河生物收购玛西普医学,由传统的食用菌行业过渡至技术附加值更高的医疗器械行业;红日药业通过收购超思由现代中药领域切入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移动医疗等领域;作为国内领先的智慧城市建设及建筑节能服务商,达实智能通过收购久信医疗,快速切入医疗专业净化系统建设及数字化手术室领域。

特点三:中国医疗技术标的估值较高

虽然相比于国际市场,中国医疗技术行业的交易数量、交易金额并不高。但是中国企业的估值倍数相对欧美企业都更高一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企业未来增长潜力以及较强的盈利能力。

过去3年中国医疗技术行业的市销率在4.6倍左右,而欧美市场市销率则仅为一半(约2.3倍),且90%的交易市销率在2—4倍之间。

另外,虽然各个细分市场在中国并购投资浪潮中火爆程度不一,但是除低值耗材估值较低外(市销率中值3倍左右),其他各细分领域估值指标相差不大(市销率中值约在4到6倍之间)。国际市场上各细分市场估值差异也不大。

同样,如果我们研究过去几年中国医疗技术并购市场中的市盈率指标,可以发现相同的结论:从2013年到2015年间,中国医疗技术市场的市盈率中值在20倍左右,而欧美市场仅在13.6倍左右。

造成中国医疗技术投资并购市场高估值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医疗技术市场热度持续上升,PE/VC投资及跨界并购不断增多;二是中国医疗技术行业的很多细分行业仍主要以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本土企业大多历史不长,实力有限,好的标的非常少;三是由于中国医疗技术市场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的增长和盈利前景更好,相比之下欧美市场大多医疗技术市场已经饱和,企业增长缓慢,盈利下降。

总结来说,中国医疗技术行业市场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及相关政策的鼓励下,将继续稳定增长,医疗技术市场的并购投资热也将长期持续。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市场中,各类企业需要设计适合的并购战略,有效把握并购投资的浪潮,加速企业的发展。

医疗建筑设计特点 篇4

1 医疗污水的分类及特点

医院和医疗卫生机构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病菌、病毒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按来源分为含放射性源、传染病源、重金属源等有毒有害污水和普通门诊、住院楼的普通性质污水。有毒有害污水需要进行预处理:放射科的排放污水放射性含量高出国家标准时, 应设置衰变池进行预处理, 衰变处理后可排入污水处理站;含传染源污水在对病菌进行预消毒后可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含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污水在进行针对性预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相比于居民生活污水, 普通性质的医院污水基本含有一定量消毒剂、金属、有机溶剂及其他难降解生物等物质, 对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较大[1]。

2 医院污水处理站设计实例

以某城市中心医院污水处理站为例, 介绍医院污水集中处理站设计。某城市中心医院、大型综合性医院发展规划提出, 医院床位数将达到3 000床位, 员工将达到3 000人, 每日急诊、门诊将达到6 000人次, 需要新建污水处理站。

2.1 设计规模

依据CECS 07:2004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 按按分分项项进进行行污污水量预测。设计医院的分项生活用水定额和小时变化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确定。医院用水量估算表见表1。

排水量宜为给水量的85%~95%, 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3 000 m3/d。

2.2 设计水质

1) 进水水质。由于进水水质没有实测数据, 设计根据多数医院的水质情况并结合CECS 07:2004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 采用如下设计进水水质:CODCr:300 mg/L;BOD5:150 mg/L;SS:120 mg/L;NH4+:40 mg/L;粪大肠菌:3.0×108MPN/L。

2) 出水水质。由于管网末段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 出水水质依据按GB 18466—2005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医疗机构及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执行, 即:CODCr:≤60 mg/L;BOD5:≤20 mg/L;SS:≤20 mg/L;NH4+:≤15 mg/L;粪大肠菌:≤500 MPN/L。

2.3 工艺设计

整体工艺采用ABR→生物接触氧化→消毒脱氯处理。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处理后水排入市政管网后进入河道, 污泥栅渣按危险废物外运交专业机构处理。

1) 化粪池。在处理前设置医院化粪池, 稳定污水性质, 沉淀污水中固体物质。化粪池HRT=36 h, 容积V=4 500 m3。

2) 格栅。拦截化粪池出水中的固体漂浮物。共2个系列, 安装回转式格栅机2台, 栅槽宽度W=400 mm, 栅宽5 mm。

3) 调节池。调节池对污水进水起均质、均量作用;也兼具泵房功能, 安装潜污泵, 将污水提升至后续构筑物。共2个系列, HRT=9.6 h, 有效容积V=1 200 m3。

4) 折流厌氧生物池 (ABR池) 。普通水解酸化池易出现配水不均匀, 故采用ABR反应器, 通过控制容积负荷使反应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COD容积负荷取1.5 kg CODCr/ (m·d) , 上升流速取3.0 m/h, HRT=4.8 h, 有效容积V=600 m3。共2个系列, 每个系列分2格。ABR池中安装组合填料, 填料占有效容积比例为32%。

5) 生物接触氧化池。小型污水处理站污水进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 采用生物膜法较活性污泥法抗冲击负荷更好。同类污水处理也多采用接触氧化法处理[2,3]。共2个系列, 填料负荷1.5 kg CODCr/ (m3填料·d) , 填料体积V=600 m3, 填料高度3.0 m, 接触时间6.0 h。采用全塑球形多面体生物填料。曝气水气比为1∶10。

6) 斜板/管沉淀池。共2个系列, 表面负荷取1.5 m3/ (m2·hr) 。设置回流污泥泵和剩余污泥泵。

7) 接触消毒池。共2个系列, 接触时间1.7 h, 有效容积V=150 m3, 采用二氧化氯一体化设备投加。

8) 脱氯池。接触时间过量有效氯在排放前需要进行脱氯处理, 使排放水含氯量满足排放标准要求。采用成套脱氯设备, 使用硫代硫酸钠进行脱氯处理。共2个系列, 停留时间0.7 h, 有效池容84 m3。

9) 污泥消毒池。污泥消毒池池容不小于24 h污泥量。消毒采用漂白粉, 按干污泥15%比例投加。共2个系列, 每个系列容积20 m3。

10) 污泥脱水。脱水采用离心脱水机, 离心脱水后污泥及时封装, 交专业机构处理。

11) 总体布置。化粪池单独一个构筑物, 其余后续构筑物均为合建。下部为池体, 上部为附属建筑物用于安放设备, 各个池体顺序共壁而建, 节省土建和管材费用。格栅、调节池需设置专用污水处理除臭设备。

在格栅后设置事故超越管道, 接入接触消毒池, 满足消毒要求后排放。

3 结语

本设计方案介绍了一个典型的医疗废水二级处理流程, 具有一定通用性。在整体布置上, 医疗污水处理站是医疗机构的附属建筑, 靠近主体建筑, 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结构紧凑合理, 减少占地;在工艺上, 应根据水质和现场情况因地制宜, 运行稳定可靠, 降低运行费用;在运行维护上, 设备可靠并便于检修, 运行控制清晰明了, 减少人员配置。

摘要:介绍了医疗污水的分类及其特点, 以某城市中心医院污水处理站为例, 对医院污水集中处理站的设计规模及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 并着重论述了医疗污水的具体处理流程, 以保证排放污水水质满足标准要求。

关键词:医疗污水,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水质

参考文献

[1]环发[2003]197号,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S].

[2]朱强.中小型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及实例[J].水处理技术, 2009, 35 (1) :108-111.

医疗建筑设计特点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2004年12月~2008年12月4年时间内某医院所有门诊病人投诉, 共计978例 (若同一患者在这个时间段内, 因不同的原因引起投诉不同的对象按实际投诉次数计算) 。在资料分析整理时, 删除资料中无电话、无地址、无处理结果的投诉61例, 最终纳入资料分析917例。

1.2 分析内容

采用含29项自制登记表, 包括投诉病人一般情况、投诉科室、投诉原因、投诉方式、投诉目的、纠纷解决次数、解决投诉疑难度及投诉处理结果八个方面进行分析。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917例投诉中, 男性255例, 女性662例;年龄20~81岁, 平均年龄53.31岁。门诊病人投诉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1~70岁, 占64.56%。门诊投诉病人年龄分布见表1。

P<0.05

门诊投诉的病人主要集中在技术人员 (包括教师) 、城镇居民、自由职业者。这三类从业人员占门诊投诉病人的84.95%, 明显高于农民、工人及干部15.05% (P<0.001) , 其中农民投诉最少, 只占门诊病人投诉的1.2%。门诊投诉病人的职业分布见表2。

P<0.001

病人投诉最多的科室是临床科室为51.36%, 投诉检查科室、收费、门诊药房分别是19.52%、10.8%、6.40%, 见表3 。

P<0.001

病人投诉的原因分析:门诊部大多数病人投诉都是由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引起的, 占门诊病人投诉45.04%, 明显高于因医疗技术差、治疗效果不好、收费不合理、药价高引起的投诉, 见表4。

P<0.01

病人投诉时情绪比较激动非理智投诉占64.08%, 理智地反映问题为23.82%, 建议为6.98%, 漫骂及武力投诉有47例, 占5.13%。

病人到门诊投诉时, 要求退费及经济赔偿的为82.44%, 明显高于要求工作人员道歉和批评建议的17.56% (P<0.005) 。

门诊病人投诉的处理结果:以给患者道歉求得病人理解的占49.95%, 涉及经济的包括退费、免费检查、经济补偿共459例 (50.05%) 。

处理一个门诊病人的投诉平均需要48分钟, 917例门诊投诉中一次性解决619例 (67.50%) , 难解决的投诉176例, 为19.19%。

3分析

门诊医疗是一个特殊的医疗:存在病人多、就诊时间短、候诊交费检查取药等待时间长。但门诊医生上班时间长, 劳动强度大, 又是单独坐诊, 医疗行为个体化, 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病人做出诊断和处理, 这就决定了门诊医疗风险高、差错、事故发生率高。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病人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1], 与相对滞后的医务人员服务理念形成较大的反差, 从而决定了门诊病人的投诉率高。

门诊病人投诉女性多于男性, 为2.6∶1。投诉的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占64.56%, 由于中老年人体弱多病, 看病多, 就诊率高, 就诊时, 要求医生详细解答的问题也多。没有如愿就认为医生服务态度不好, 工作责任心差, 容易产生医患矛盾。中老年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到医院就诊率高, 产生的医疗服务投诉当然也高于男性。

从门诊投诉病人的职业分析门诊部投诉人员主要集中在城镇居民、科技人员 (教师) 及自由职业者, 这三类人员占门诊部投诉的84.95%, 明显高于干部、工人和农民的投诉 (15.05%) 。城镇居民收入低, 但患病高, 看病勤, 出现投诉也多。科技人员由于知识相对丰富, 但对医疗知识往往一知半解, 先入为主, 稍有不妥就采取对立的态度, 特别是教师, 长期职业习惯把医生也当成学生, 稍有不满就发生很难处理及要求过高的投诉。自由职业者, 把看病当成了消费, 但医院并没有完全按市场化运作, 对医疗服务要求超出医疗单位承受的能力, 得不到特殊的照顾就发生投诉。而农民、工人、干部投诉百分比低, 主要是工作忙, 时间紧, 到医院就诊相对病情重, 看病的愿望是尽快地治好病, 对其他无过高的要求。特别是农民, 性格憨厚老实, 到大型医院就诊已经不易, 只要看好病, 不计较医院服务态度和流程, 所以这类从业人员到门诊投诉的比例很低, 特别是农民投诉只占门诊病人投诉百分比的1.2%。

门诊病人投诉的对象虽然涉及门诊各个部门, 但仍以临床科室为主占51.36%。主要是门诊病人多, 就诊时间短, 医患之间无足够的交流时间, 易引发对医生不满。另外, 医生劳动强度大, 工作时间长, 容易出现疲劳, 差错事故发生的机率也高。同时在医生中也存在重病房, 轻门诊;重科研, 轻临床的思想;临床诊疗技能低下, 知识面过于狭窄, 诊疗效果不佳, 造成病人反复就诊。医生在工作中不细心, 不严谨, 不团结, 不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 甚至出现违规操作, 这些都是病人投诉临床科室的原因。

近年来全国各大医院都在积极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 但是改善并不明显。从我院917例门诊病人投诉原因分析:因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起病人投诉仍占45.04% 。我院就医流程与国内大部分三甲医院一样, 仍沿袭五、六十年代建立起来的病人来院“求医”的模式, 虽然作了些优化, 总体变化不大, 出现患者需求与医院提供的服务二者间的反差太大。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服务意识不强, 服务理念还停留在病人“求医”的时代, 对病人态度生硬、冷漠, 语言筒单, 不耐心, 造成需要服务和提供服务二者产生矛盾冲突, 引发病人投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 人们经济意识明显增强, 病人在维权过程中特别强调经济利益。对917例门诊病人投诉的目分析, 要求退费和经济赔偿占82.44%, 建议和要求医务人员道歉仅占17.56%。由于病人不加分析地要求退费和经济赔偿, 造成目前门诊病人投诉难解决率明显升高, 解决投诉的时间也明显延长, 解决1例门诊病人投诉平均需要48分钟。病人投诉时过分强调经济利益, 达不到目的就采取过激行动, 吵、闹非理智性投诉占64.08%。更重要的是有47例以漫骂和武力方式要求解决反映的问题, 达不到预期目的, 通知亲朋好友来闹医院, 甚至社会邪恶势力也加入闹事, 使医务人员人身受到极大的伤害, 人格受到极大的辱, 严重地破坏了和谐的医疗环境和医患之间的信任, 造成极坏的影响。正因为病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进行投诉, 造成用经济手段解决纠纷占到50.05%

总之, 在当前医疗执业环境下要降低门诊病人投诉率, 除开展优服务, 优化就医流程, 提高医疗技术外, 更重要的是政府加大对医院的投入, 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 减轻医务人员压力, 优化医疗执业环境, 给临床医学所需要的宽松法律环境, 还医务人员人格尊严。另外媒体更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加强对医疗知识科普宣传, 让人们了解医疗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全社会共同努力, 营造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提高我国门诊医疗水平, 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戴星, 任彩娟.门急诊医疗纠纷分析.第六届全国门急诊管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6;420.

[2]宋华, 朱兰莹, 黄涛, 等.对医患关系现状的多维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19 (3) :517.

[3]修金来.医患行路难[J].中国医院院长杂志, 2006 (2) :18.

医疗建筑设计特点 篇6

1 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医疗风险特点分析

1.1 社会舆论导向因素

医疗纠纷的社会因素主要是指当前社会上已经形成的习俗或思维惯式或舆论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造成医患之间容易出现持续纠纷而得不到改善[2]。有研究证明, 大多数妇产科医务人员认为社会舆论导向是引起医疗纠纷的最主要原因, 同时新闻媒体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大大超过了卫生行政管理部门[3]。在绝大部分的医疗纠纷中客观存在着媒体和舆论对卫生事业的不对称认识, 以及带有感情色彩的认定患者为弱势群体的思维定势, 医疗机构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数据面对社会中各种无科学依据的猜想, 也就导致了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中越来越被动。

1.2 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的特殊性

1.2.1 业务科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妇幼保健机构各业务科室的服务对象均为特殊群体, 产科服务对象包括母体和婴儿, 二者相互影响, 产科工作人员必须同时保证母婴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成长, 而母体因自身疾病因素 (如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妇科炎症、传染性疾病等) 而导致的胎儿不良发育和新生儿疾病现象时有发生;妇科则由于服务对象均为女性生殖器官疾病患者, 涉及到患者隐私, 且多为长期慢性病, 患者情绪易压抑、脆弱、痛苦和过激。业务科室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会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1.2.2 产科业务的特殊性

除必须面对母体疾病因素对胎儿的不利影响外, 产科还存在患者多、住院周期短、产妇及胎儿、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尤其是妊娠期、分娩期可变因素多、意外情况时有发生、产后遗留病症多的特点。同时产妇和家属期望值非常高, 对母子平安寄予极大的希望, 一旦出现意外情况, 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从而诱发医疗纠纷。

1.2.3 妇科业务的特殊性

妇科业务有两大特点, 一方面是急症多, 如黄体破例, 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大出血等,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说是争分夺秒, 稍有延迟就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则是长期慢性妇科病和妇科肿瘤患者多。这两方面均存在有病情变化复杂和意外情况多的特征, 从而提高了妇科工作人员的医疗风险, 造成了医疗纠纷的易发和多发。

1.2.4 医疗技术进步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妇产科的医疗风险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种新技术的应用, 高危孕产妇的保胎率、危重症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早产儿的存活率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而随之带来的各种新生儿疾病 (如: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肺炎、周脑室及侧脑室出血、视网膜病变、缺血缺氧性脑病等) 和较难治愈后遗症 (如弱视、脑瘫等) 发生率也相应提高, 由于患者不了解病情, 就会出现由于其期望值过高而不接受本属正常案例范畴的医疗纠纷。

1.2.5 新兴科学和新型医疗仪器在妇产科的个体差异

新兴科学的发展和新型医疗仪器的应用, 由于产妇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多发异变, 新生儿自身机制和免疫系统尚未完整形成, 个体性差异在妇幼保健机构表现的较为突出, 如遗传科学、遗传病产前诊断技术以及产妇产时实时监护等都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医务人员随之承担较大的医疗风险。

1.3 妇幼保健机构存在的各种非医源性因素

1.3.1 内部组织机构建设不达标的因素

卫生行政部门对各级医院的组织机构建设均有考核指标, 而研究证明, 医院内部建设不达标会提高医院的医疗风险[4]。各种指标的不达标会不同程度的带来诱发患者抵触心理、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等消极因素, 而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由于消极因素而产生的患者不满意度会高于其他综合医院,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疗纠纷的易发。

1.3.2 针对医疗纠纷缺乏整体布局、主动预防的预警体系

大量文献和研究证明, 近年来医疗行业虽经过大力整顿和整改, 医疗纠纷数量反而不降反升。笔者认为, 在充分剖析妇幼保健机构医疗风险特点的基础上, 建立起主动预防、整体规范的预警体系是一个良策。在此体系基础上, 普及法律意识、重视舆论导向、统一医护人员行为规范、多级主动履行告知义务才具备可操作性, 整体布局则能保障预警体系高效率运作。

2 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的医疗纠纷防控措施

2.1 客观承认医疗风险存在的必然性

医学科学的进步总是滞后于疾病的发展变化, 加之患者个体差异, 医疗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 加之医疗行业本身就具备工作强度大、易疲劳和责任重大的行业特色。认识到医疗风险必然存在, 才能够从全局预警医疗纠纷, 才能够有效地、最大程度地处理医疗纠纷。

2.2 以预防医疗纠纷为主导, 整体布局、主动预防

国外发达国家对待医疗纠纷的工作, 都是以预防和分级预警为主要策略[5]。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对医疗纠纷的防控也应该以预防为主, 整体布局、主动预防, 合理细化各科室相关工作。在整体布局的预警体系基础上, 各科室长期分工合作, 将普及法律意识、加强医患交流、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进行医疗安全过程管理、重视患者回访、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等各种有效的工作手段高效整合, 就能够有效预防医疗纠纷

2.3 主动配合“医调委”工作, 有效引导舆论导向

基层妇幼保健机构主动结合“医调委”这个新平台, 做好长期交流、定期学习, 合作宣传调查等工作将会极大促进社会对医疗技术的认知, 提高社会对医院工作的理解和信任, 从而有效引导舆论。

参考文献

[1]石一复, 周郁鹤.重视妇产科医疗安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12) :705-706.

[2]朱开梅.医患沟通在防范和解决医疗纠纷中的作用[J].医学与社会, 2010, 23 (10) :54-55.

[3]刘兰芬、孙纽云.5所医院妇产科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影响因素认知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 2011, 15 (5) :13-15.

[4]周琳、杨磊.军队医院医疗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09, 4 (2) :141-143.

医疗污水特点、危害及处理工艺研究 篇7

1 医疗污水来源及危害

1.1 医疗废水来源

医疗机构中分设各种诊疗科室, 这些科室承担的医疗服务内容不同, 医疗器械多样, 由此所产生的污水来源十分复杂。总得来说, 在实际诊疗过程中容易产生医疗废水的部门主要是医疗机构的化验室、诊疗室、病房、X光照相洗印室, 以及同位素治疗诊断室等, 这些科室在为病人诊疗疾病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医疗污水。由于科室业务量的不同, 诊疗时间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医疗污水无论是在数量还是成分上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有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洗印废水、放射性废水等等。这些废水中含油酸、碱、悬浮固体、BOD、COD和动植物油等有毒有害物质。

1.2 医疗污水分类

医疗污水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 主要是厨房、厕所、盥洗废水;第二类主要是放射性污水, 这一类污水主要来自X光照相洗印室和放射科、同位素治疗诊断室排放的医疗污水;第三类是传染病菌污水, 这类污水主要是指含有传染病菌的污水, 如病毒、结核杆菌、肠道病菌等污水;第四类是一般含病菌性污水, 主要是各种医疗器械洗涤后产生的污水。

1.3 医疗污水危害

医疗污水中含油酸、碱、悬浮固体、BOD、COD以及动植物油等有害有毒物质, 如在牙科治疗, 以及给患者拍摄X光片后洗印等过程中会产生的许多含油重金属、医疗器械清洗使用到的消毒剂以及各种有机溶剂等, 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往往给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含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 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会给环境带来持久影响。例如在同位素治疗或使用同位素进行病因诊断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放射性污水, 放射性污水中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会产生α-、β-、γ-放射性, 以及污水中含有的蛔虫卵、粪大肠杆菌都会对环境构成威胁, 在人体内积累会危害人体健康。

1.4 医疗污水特点

与一般生活或工业污水相比, 医疗污水有其明显的特征: (1) 来源复杂性:医疗污水来自医院的不同科室, 不同科室产生的污水量和污染物也有明显差异; (2) 污染物种类多:医疗污水主要污染物是粪大肠杆菌、大肠菌群以及各种细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 (3) 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 (4) 医疗污水虽然成分复杂, 但浓度较低, 处理技术比较成熟。

2 医疗污水处理技术分析

2.1 医疗污水处理原则

医疗污水中含有多种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和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污染物等, 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管道或环境水体, 容易成为二次污染源, 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 加强医疗污水的安全处理十分重要。

医疗污水处理, 一方面要考虑污水中细菌、病毒的种类和数量, 另一方面还应考虑污水的理化指标和病毒指标, 也要充分掌握周边水系环境, 考虑污水的排向和受纳水体对水质的要求, 按照《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 必须经过二级处理后, 再进行必要的消毒, 以减少消毒剂的使用量, 提高消毒效果, 还可以有效控制污水中的污染因子, 实现达标排放。目前, 考虑到医疗污水具有可生化性强等特点, 在医疗污水处理中大多把生化法作为二级处理工艺, 以SBR、氧化沟工艺等适应性强的工艺处理效果较好, 但这类工艺不能单独完成除磷, 且填料容易发生堵塞, 产泥量大等, 反而增加了工艺操作的复杂性。

2.2 常见医疗污水处理工艺

随着环保政策落实力度的增强, 污水处理对脱氮除磷要求更严, 在进行化学法脱氮除磷的同时也积极引入了化学物质, 生物法成为首选的环保型脱氮除磷工艺, 如A2/O、SBR、氧化沟等。其中, 拥有我国完全知识产权的DAT-IAT工艺技术应用效果较好。

2.3 医疗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医疗机构污水的处理现状来看,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 污染物处理效率低。由于医疗污水的来源分散、复杂, 且医疗污水中的污染物成分复杂, 受到处理工艺的制约, 如果使用常规的污水处理技术往往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例如由于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较少, 系统内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不完全, 一些病原微生物便会随着医疗污水的排放而扩散, 因此, 常常会遇到使用一些常规性的污水处理工艺难以有效发挥对医疗污水中病原微生物以及有/无机污染物的高效处理。 (2) 空气污染严重。常规污水处理所使用到的无封闭式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处理医疗污水时, 由于缺少封闭性, 在后期医疗污水处理曝气供氧时容易产生许多气溶分子, 附着一些病原微生物, 这些病原微生物质量较轻, 会随着空气向外传播扩散, 容易导致各种传染性疾病向外扩散, 滋生疾病的传染; (3) 出水消毒效率不高。医疗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使用到的氯消毒法, 虽然效率较高, 但毒副作用较大, 而使用臭氧、二氧化氯等作为消毒剂虽然毒副作用小, 但这些消毒剂的成本较高, 增加了消毒成本, 因此, 在实际应用中, 为了节约成本, 不能正常运行反过来又限制了其有效使用。

鉴于此, 在选择医疗污水处理工艺时, 应选择技术成熟, 效果优良, 投资少, 占地面积节约, 设施少, 流程简化, 易管理操作, 降低劳动力消耗, 节约运行成本的工艺。

3 DAT-IAT工艺处理医疗污水

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的规定, 结合某医疗机构污水现状, 确定了将医院的传染病区的污水单独收集, 经格栅进入专用的消毒沉淀池进行消毒预处理, 再进入综合污水处理系统的集水沉砂池, 与该医疗机构的其他污水综合处理, 实现达标排放。

3.1工艺流程

DAT-IAT工艺中, 在DAT池前增设了生物选择池, 由一个DAT池和两个IAT池共同构成该工艺的显著特点, DAT池连续进水并持续曝气, 两个IAT池采取间歇性运行, 当污水流经格栅沉砂池静止沉淀后采用置换排水, 增加了污水的容积利用率。在这套系统中选择了PLC自动控制运行系统, 便于后期管理, 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管理费用, 也有利于污水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3.2 工艺运行

(1) 传染病区的污水, 通过预先设置的化粪池处理后, 污水流入格栅沉沙池, 通过格栅过滤后, 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和较重的杂质被除去, 再将污水引入到专设的消毒池, 经过1.5h~2h左右的停留消毒, 实现对医疗污水中的传染性细菌和病原体的灭杀, 流入综合调节池进行深度泥水分离; (2) 综合污水进入化粪池内, 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杂质被截留, 经过格栅沉砂池隔除调节后进入到综合调节池中的污水积累到一定存储量后, 实现水质、水量的均衡调节, 避免后期由于水量或水质的波动影响到调节效果; (3) 在综合调节池中的污水积累到一定量后, 通过水泵将污水提升至改进后的DAT-IAT处理池中, 此时, 污水会进入到生物选择池, 与IAT池回流的污泥实现充分接触混合, 经过高絮体负荷, 使污水中的生物获得了较好地优化选择, 从而有效提升生物相的絮凝性和生物活性, 抑制丝状菌的繁殖, 有效防止因污泥过快膨胀影响去污效果。在厌氧条件下, 通过反硝化菌的反硝化作用, 聚磷菌进行充分地水解后释放磷, 实现了生物脱氮的效果, 也为后续DAT池所需的大量聚磷创造良好条件。 (4) 污水流入DAT池, 在好氧条件下, 医疗污水中所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会被微生物吸附、降解、进行新陈代谢作用, 实现净化水质、硝化氨氮效果, 聚磷菌进行大量的聚磷作用后经过后续阶段的排泥实现了生物除磷。 (5) IAT池内排出的处理水, 再通过自流入消毒池内, 此时, 加入二氧化氯消毒剂, 保持在约1.5h的接触消毒时间, 使废水中的大肠杆菌和病毒性细菌被杀灭, 并保持一定的余氯量, 实现了污水的达标排放。

3.3 运行效果

从该工艺的运行效果来看, 粪大肠杆菌、BOD5、CODcr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了99.96%、91.4%、92%, 出水水质全部达标。

4 结语

(1) 本医疗污水处理技术采用了以DAT-IAT为核心技术工艺处理医疗污水, 对COD、BOD、粪大肠杆菌等均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出水水质优于《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的标准。 (2) 与传统的工艺相比, 该工艺优点在于出水优良稳定, 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0, 细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 容积负荷高, 占地面积小, 系统流程紧凑, 剩余污泥量少, 运行管理方便。 (3) 采用该技术处理医疗污水实现达标排放, 满足了中水回用标准, 为污水处理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何敏, 赵柱.医疗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 2013, 32 (4) :94-96.

医疗建筑设计特点 篇8

1 创新领导机制, 确保整体推进

1.1 更新理念, 科学谋划

近年来, 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 在全县上下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仅仅是医疗卫生部门工作的共识, 用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大思路统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使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为一项事关全县小康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全局的大事, 实行各级一把手负总责, 落实政府和部门双向目标责任制, 全面组织实施抓落实。

1.2 组织协调, 整体推进

在启动运行过程中, 全县强化细致周密的部署和协调, 成立了合作医疗领导协调组织, 落实了合作医疗工作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和县级财政配套基金等问题, 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 并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县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确保了合作医疗工作全面顺利推进。县人大、县政协也非常重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每年都要组织开展调研、视察, 为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起到了监督和促进作用。今年县人大还着手制定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规, 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1.3 宣传动员, 统一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只有把宣传工作做到位, 才能让农民认识、认同、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在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之初, 各乡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通过召开各级干部会、群众会, 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传达到广大农民群众中。县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印发宣传资料13万多份。在乡镇集镇、村委会和村民聚居点张贴宣传标语, 还通过黑板报、宣传专栏、宣传小资料等形式, 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民心工程做到了家喻户晓, 人人明白。5年来, 全县共6次征收基金, 共组织宣传发动专班700余个, 参与人数达到1 800余人。

2 创新运行机制, 确保科学规范

2003年, 全县在广泛调研、听取专家意见和群众呼声的基础上, 经过23次易稿, 制定出台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省卫生厅将该方案纳入到《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件汇编》, 作为“长阳模式”在全省推广。此后全国各地有300多个县 (市) 来长阳参观考察, 并借鉴采纳了该方案。

2.1 坚持大病统筹, 科学确立补偿比例

在没有现成的依据可供借鉴的情况下, 为了制定科学规范的实施方案, 对3年以来农民医疗需求、卫生资源及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基线调查, 以调查的相关数据作为依据, 在充分考虑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的拉动作用, 确定了40%、50%、60%三档报销比例, 即县外住院补助40%, 在县级医院住院补助50%, 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补助60%。同时, 方案还规定随着基金总量的增加而合理提高补偿比例。近5年的运行证明, 这个比例既能缓解重大疾病给农民带来的经济压力, 保证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调动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又能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

2.2 坚持小病补偿, 科学兼顾受益面

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保障大病住院为主, 但长期没有享受合作医疗报销补助的农民就有可能挫伤积极性, 影响这一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 全县在方案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参保农民的受益面, 分配少量的资金用于门诊就医补助。同时还对参与了合作医疗而当年既没有享受住院又没有享受门诊补助的农民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 建立健康档案, 确保参与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2.3 坚持不断完善, 科学健康运行

实施方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完善, 才能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稳步运行并不断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5年来, 全县对方案进行了多次调整。如方案中规定, 在乡镇住院可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 使医疗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机制, 各医疗单位都努力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诊疗技术、规范收费标准、改善服务环境上下功夫, 尽量满足患者的各种医疗需求。2007年再次对管理方案进行了调整完善, 将原来的分段按比例报销调整为按医疗机构级别实行单比例报销, 既简化了操作, 又方便了群众对政策的理解, 对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 防止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和不合理收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创新服务机制, 确保惠民利民

3.1 建立健全便民服务机制

全县在组织运行中, 充分考虑把方便农民群众、最大限度减轻农民群众负担放在首要位置。主要体现在:农民就诊时在县内可以自由选择医疗机构;补助程序简化, 门诊在本村卫生室就医随诊随补, 外出门诊凭据回本村卫生室核销;住院病人大型检查治疗及转诊的审批由经治单位与县合管办通过传真完成, 不需要病人往返于医疗机构和管理机构之间;住院按规定应该补助的费用现场办理, 不需要病人等待。正如农民群众普遍反映说:新型合作医疗政府替我们想得很周到, 既解决问题, 又方便实惠。

3.2 建立健全定点服务机制

全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全程跟踪监管, 确保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巩固和持续健康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以来, 组织各级医疗机构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 加强内涵建设与质量控制, 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改善服务态度, 搞好业务技能培训,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努力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杜绝大处方、人情方, 让每一个医务人员都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通过落实各项措施, 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医务人员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

3.3 建立健全公示服务机制

全县各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均建立健全相关的公示制度, 建立相对固定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示栏, 对于合作医疗的基本用药目录、收费价格、基金收支情况、农民合作医疗参与情况、每月医药费补助情况等都做到按要求公示。乡镇卫生院以上的定点医疗机构对住院病人都实行“一日清单”制, 让患者对每天医疗费用一目了然。在门诊候诊大厅设立电子查询系统和电子显示屏, 方便农民查询。另外还在县财政政务网上设立查询窗口, 做到公开透明, 让老百姓放心。

4 创新管理机制, 确保健康运行

4.1 准入考核制度管理

县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百分制考核验收, 实行准入制度, 挂牌服务, 一年一考核。同时, 从管理环节上进行随时考核, 制定统一的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转诊的工作规范, 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为, 对于发现有违反规定行为的实行严格的惩戒措施。由于强化了准入考核制度, 医疗机构服务更加规范。2007年, 全县平均住院费用比2006年仅上升4%, 扣除5%的物价因素后, 实际下降1%。全县目录外用药仅为9.74%, 比2006年的10.70%下降0.96个百分点。

4.2 源头责任追究管理

全县所有出院病人资料都要上送到县合管办审核, 县合管办对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经审核出来, 合作医疗基金拒付, 全部由医疗单位承担, 医疗单位又把相关责任落实到临床科室和直接责任人, 这样就从源头上堵住了医疗机构的违规行为, 确保了合作医疗基金的有效使用。

4.3 信息网络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不断创新现代管理手段。2007年, 全县共投资190万元, 建立了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使11个乡镇卫生院、4个分院和县直3个医疗机构形成了网络无缝联接, 所有住院病人的相关信息全部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 实现了网上审核、网上结算、信息汇总和在线查询。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做到了实时监控, 全过程管理, 有力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5 创新监督机制, 确保取信于民

5.1 完善组织监督

县成立由县纪委书记任主任, 审计、物价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农民代表参与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 每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与管理, 对医疗机构的服务及承办机构进行一到两次的监督与检查。2007年, 县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对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进行了调查, 对农民面对面访谈满意率达100%, 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7%。

5.2 完善群众监督

在基金监督上, 全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专户储存, 封闭运行, 使管钱的不见账、管账的不见钱, 实行网上银行支付和监管, 并对收支情况实时进行公示,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同时, 实行网上公开监督, 全县在18家定点医疗机构都安装了医疗服务查询系统, 住院病人随时可以在医疗机构候诊大厅的触摸查询系统上查询住院治疗的用药、检查、治疗、护理等医疗服务情况, 可以随时向医疗机构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

5.3 完善制度监督

全县探索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三级医疗审核制度、病人监督卡制度、合管办工作人员查房制度和县外定点医疗机构末位淘汰制度。三级医疗审核制度即先由医疗机构对住院病人的治疗、用药情况进行审核, 再由乡镇合管办审查, 最后由县合管办全面审核, 对不执行制度、违规报销出现的问题由医疗机构自行承担。病人监督卡制度是由县合管办随机确定对各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病人进行抽样调查, 了解病人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服务状况的意见和建议, 然后将病人的意见反馈给医疗机构, 及时纠偏整改。合管办工作人员查房制度即各乡镇合管办工作人员对合作医疗住院病人宣传合作医疗政策, 讲解相关的就诊程序, 监督医务人员的服务行为, 最大限度地保证群众就医的利益。县外定点医疗机构末位淘汰制度就是县合管办对县外的所有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每季度公布一次平均费用情况, 对执行合作医疗制度不严、住院费用最高、就医者负担最重的单位实行末位淘汰, 取消定点资格, 以促进定点医疗机构更好地执行合作医疗管理规定, 努力降低病人的费用负担, 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新加坡医疗保障体系的特点及启示 篇9

1 新加坡的基本情况

新加坡共和国成立于1965年8月9日, 是一个岛国, 除本岛外, 还有63个小岛, 本岛东西47公里, 南北23公里, 连同小岛的总面积716平方公里。公民和永久居民约387万, 包括居住1年或以上的外国人约547万 (不包括旅游和培训学习人员) , 是一个多元种族社会, 其中华族74.2%, 马来族13.3%, 印度族9.2%, 其他3.3%。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为英语、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新加坡政治稳定, 经济开放, 2013年人均GDP54 000美元, 平均寿命达82岁。新加坡的医疗卫生系统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评为亚洲最有效的医疗卫生体系。在WHO 190余个成员国关于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 新加坡名列第6位[3]。

2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体系

2.1 新加坡政府的医疗保健理念

通过广泛推广预防医疗保健措施, 即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整体人口的健康水平。提倡个人的责任感, 强调“保障健康, 人人有责”, 避免国民过度依赖政府的福利及医疗保险 (病人如果需要高水平的服务, 个人就得支付更高的费用) 。政府通过对政府医院和诊疗所提供大量医疗服务补贴, 让国民享受到优质、可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

2.2建立负担得起的医疗体系

新加坡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包括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国防及住房在内的5个领域不能完全市场化, 由政府主导来提供。所以新加坡卫生部的宗旨是:使每个新加坡人都能享受优质和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据统计, 2013年新加坡卫生部开支为56.7亿元, 占政府财政开支的10.6%;2014年卫生部预算开支为71.2亿元, 占政府预算财政开支的12.6%, 卫生部的预算开支在逐年提升。政府亦推行各种制度, 提醒国民保持健康, 避免不必要地使用医疗服务。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的降低医疗费用的措施: (1) 公开医院账单, 鼓励医院竞争, 帮助病人更好地选择就诊医院。新加坡卫生部从2004年起, 在官方网站公布各医院各种主要疾病的住院天数和不同等级病床的医药费账单资料, 以鼓励医院降低费用并帮助病人做出明智抉择, 这一措施不仅使医院账单完全透明化, 而且也确保各医院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 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从2009年1月开始对病人实行支付能力调查制度, 按病人的月收入情况, 按比例进行补贴, 防止公共资源被滥用。 (3) 组建公共医疗集团 (新加坡保健集团和国立保健集团) , 在东西南北中各个区域设立综合医院、社区医院、疗养院和专科中心, 为居民提供综合医疗服务, 同时统一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材, 减少流通环节。 (4) 病人病历电子化, 在所有政府医院和政府综合诊疗所资料共享, 减少重复检查。 (5) 加强对医疗人员的监管, 卫生部属下成立一系列的专业理事会, 如医疗理事会、药剂师理事会、护士管理委员会等, 各委员会接受公众的投诉, 对违反职业道德的医疗人员进行纪律处分;药品和检查费低利, 防止乱开药和不必要的检查;医生拿回扣或红包按贪污罪论处。

2.3 新加坡的医疗卫生服务

新加坡的医疗卫生服务由三方负责提供:政府出资创办的政府公立医院与政府综合诊疗所;私人医院及诊所;社会人士和福利团体创办的非营利性社区医院、慢性病医院、养老院等, 是一个政府、市场、社会三方结合的共建型组织结构。初级医疗服务 (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方面, 20%的服务由政府综合医院提供, 80%的服务由私人诊所提供;在住院医疗服务方面, 80%由政府机构提供, 20%由私立机构提供。

2.4 新加坡政府津贴制度的原则及病房等级

新加坡政府津贴制度强调:国民必须为更高水准的医疗需求支付更多;病人须以实际支付能力进行自我管理;政府医院的医疗价格列在官方网站;对病人家庭支付能力进行调查评估。所以, 病人可以完全按照个人意愿选择就医。津贴比例方面, 私立医院条件好, 费用高, 病人全部自费;政府综合诊疗所的初级医疗服务政府津贴所有费用的50%, 18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公民津贴75%。政府医院实行病房等级制:A级 (独立房间、空调、电视、卫生间) 无政府津贴;B1级 (4张床、空调、电视、共用卫生间) , 政府津贴20%;B2级 (6张床、电扇、共用卫生间) 政府津贴65%;C级 (8张~10张床、电扇、共用卫生间) 政府津贴80%, 充分体现住院条件不同, 病人所支付的费用比例不同, 条件越好, 个人所支付比例越大, 但所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是没有差别的, 只是病房设施有区别。若病人经济条件好, 住在B级、C级病房, 其支付的比例也要相应提高, 认为他占用了公共资源 (有专门的评估机构对病人的家庭情况进行评估) , 从政策上保证了医疗公共资源的有效使用, 充分体现了对低收入普通百姓的医疗保障。

2.5新加坡医疗保障

可以用“三重保障”来概括, 即公积金保健储蓄、健保双全计划、医疗保健基金。整个制度体系强调以个人责任为基础, 并且对所有国民实行统一的医疗保健。

2.5.1 公积金保健储蓄

是由政府1984年设立的强制性储蓄制度, 覆盖所有在职人员, 雇主、雇员双方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交款, 即雇主、雇员按工资比例的16%、20%交付公积金, 每个人的公积金设立3个户头, 分别是普通户头、保健户头、特别户头。普通户头用于买产业、教育和投资;保健户头用于住院/手术和慢性病门诊;特别户头用于养老和投资, 政府给以2.5%~4.0%的利息。退休后普通户头需留存15.5万元, 用于支付退休后的养老生活费, 65岁以后每人每月1 200, 至终身。保健户头需留存4.35万元, 用于支付退休后的住院医药费, 多余的金额, 去世后子女可继承。

2.5.2 健保双全计划

也称大病保险计划, 是政府的一项医药保险计划, 保费较低, 且每年自动从保健户头里扣除, 以帮助病人应付重病或长期住院的费用。健保双全计划属于社会保险性质, 采用自愿参加原则, 主要帮助支付住入B2级或C级病房病人的医药费用, 较高等级病房的病人, 可索偿金额远低于低级病房的病人。

2.5.3医疗保健基金

是作为保健储蓄计划的补充, 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基金, 用于帮助那些动用公积金保健储蓄和健保双全计划后仍无法支付医药费的新加坡公民, 使这一部分人也能看得起病。不过只有住B2级和C级的病人才能获得资助, 且家庭月收入一般少于1 500元者。病人可通过医院申请 (每家医院设有保健基金委员会, 负责审核病人提出的申请) , 如申请获批, 住C级病房的病人可津贴医药账单的全部, B2级则最多津贴账单的60%。

2.6 其他有关的保健计划

2.6.1 乐龄保健计划

2002年8月推出, 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从40岁开始受保, 可每年交 (到65岁) 或一次性交保费, 付清后享有终身保障。如不幸残废 (无法自理至少3种日常起居活动:洗澡、穿衣、进食、如厕、行动、移动) , 将获每月400元的生活费, 最长期限为6年。

2.6.2 乐龄护理基金

据统计, 新加坡目前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5%, 估计到2030年为30%。政府在2000年4月拨出5亿元设立了乐龄护理基金, 目前该基金已累积至25亿元。该基金及其利息用来支付乐龄 (老年) 人士医疗保健所需的费用 (如津贴养老院费用) 。养老院费用津贴按照家庭人均收入的多少按比例给予津贴, 每月人均收入600元以下的家庭, 津贴75%, 每月人均收入2 201元以上的家庭不予津贴。

2.6.3 公共援助金

对于丧失劳动力、银行无存款及无依无靠的公民, 可通过申请、审核后给予公共援助金, 根据家庭类型给予援助, 有孩子的家庭每名孩子可另获得每月150元的援助。公共援助金领取者在政府综合诊所和政府医院看病免费, 他们的孩子也可获得学费补助。

3 小结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体系体现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我国政府正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政府、社会、市场可三方结合提供医疗产品, 同时政府要加大对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扶持力度, 采取有效措施, 大力推进区域医疗工作, 重点是综合医院和基层医院及社区的接续性康复、护理、养老机构等。利用政策, 按疾病的分类、轻重缓急进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以缓解看病难问题。积极开展与推进全科医师培训、住院医师及护士规范化培训, 加强医疗卫生技术队伍建设, 特别是需要下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师队伍, 做到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并重。同时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工作, 通过区域医疗的建立, 将大型医院的高年资护士分流到社区医院, 进行护理工作的指导, 以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胜任力, 来拓展社区的持续性康复、护理、养老机构等, 扶持基层医院的同时, 缓解大型医院的接诊压力。建立区域性电子病历信息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同级互认, 减少重复检查, 同时建立和完善各级医院信息的公示制度, 针对老百姓的热点问题, 如收费明细、收费标准等进行公示, 公开医院账单, 进一步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和使用, 鼓励医院良性竞争, 让老百姓选择合适的医院就医。政府可逐渐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精细制定政府补贴制度, 建立病人评估机构, 通过评估病人的支付能力进行医保相应的补偿, 让医疗资源使用更合理, 向最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免费或大量资助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Z].2012:22.

[2]王亦冬.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对我国深化医改的启示[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 (6) :11.

上一篇:丁炔二醇下一篇:父亲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