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留痕》

2024-07-26

《长日留痕》(精选五篇)

《长日留痕》 篇1

石黑一雄是一位杰出的日裔英语小说家,与奈保尔和拉什迪一起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自他的第一部作品 《远山淡影》发表后,石黑一雄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他的第三部小说《长日留痕》曾于1989年获得了布克奖,使石黑一雄更受青睐。

《长日留痕》讲述了英国传统庄园达令顿府的老管家史蒂文斯在旅途中的见闻以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生在庄园的事件。这部小说自出版之日就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的学者对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史蒂文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多数都集中在主人公的怀旧情结,对自我的追寻,身份的双重性等,也有学者对该部作品的象征意义进行了研究,而作为主人公旅行的促成者以及其早年生活经历中重要人物的肯顿小姐却很少受到关注。与史蒂文斯的矜持和盲从相比,肯顿小姐则表现出了她的热情及独立。主人公史蒂文斯在收到肯顿小姐的来信后,决定去西部旅行,并与肯顿小姐见面。史蒂文斯在路上回忆了自己在达令顿庄园的一生, 随着回忆的展开,肯顿小姐的故事也一一浮现。肯顿小姐是老管家早年经历中的重要人物,主人公史蒂文斯更是在文中不断提到她,因此,对她的分析对理解该作品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后殖民理论入手,对肯顿小姐的经历进行解读。

二、肯顿小姐的自我追寻

《长日留痕》中讲述的不仅仅是主人公史蒂文斯的旅行, 而且也提到了肯顿小姐的出走。正如萨义德所说,“一个人离自己的文化家园越远,越容易对其做出判断;整个世界同样如此,要想对世界获得真正了解,从精神上对其加以疏远以及以宽容之心坦然接受一切是必要的条件。同样,一个人只有在疏远与亲近二者之间达到同样的均衡时,才能对自己以及异质文化作出合理的判断”,肯顿小姐正是通过出走找回了自我。

(一)离开达令顿庄园,摆脱他人身份

在达令顿庄园,肯顿小姐是作为女管家服务于达令顿勋爵的,这就决定了她的他者身份。埃勒克 • 博埃默在《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指出:“他者或者称为殖民地的他者,是主体权威的对立面,被自视优越的西方人认为没有力量、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思考和统治的能力”(22)。肯顿小姐的女管家身份决定了她处于从属地位,没有统治的能力。虽然她拥有思考的能力,在得知主人要解雇两位犹太女仆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我对此简直无法相信,你说鲁斯和萨拉将被解雇,仅仅是因为她们是犹太人吗?”(148),她甚至告诉上司史蒂文斯如果她们被解雇,她也“不会继续在这样一个府邸工作”(149),但是她的他者身份决定了她这样的想法不会得到任何回应。这时,肯顿小姐的自我意识与她的身份有了冲突,让她感到压抑、困惑。

肯顿小姐对个人生活空间的追求也让她陷入了困境。除了工作之外,她很希望能有自己的生活,可是家里却只有一位和她一起“待上一天都会感觉到”“整个年华在被虚耗掉” (15)的姑母。她的上司史蒂文斯是个视工作如生命的工作狂,即使是在自己父亲去世时也没有见他最后一面的机会, 依然不停地为正在发生“具有全球性重大意义事件”(178) 的庄园服务。每次和肯顿小姐交谈也都是关于工作方面的事情,这让肯顿小姐感到窒息,可同时她又无力反抗,肯顿小姐的意愿再次与现实发生冲突,从而加剧了她的痛苦。

肯顿小姐与管家史蒂文斯之间的感情纠葛也让她一度陷入了困境。双方互有好感,但由于史蒂文斯对主人的盲从, 让两人的情感无疾而终。受达令顿勋爵的影响,史蒂文斯认为前任男管家和女管家的私奔对庄园的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觉得“最让人恼怒的是那些人—女管家们尤为罪孽深重,他们并不以坦诚的态度去承担其工作,而基本上都在轮换工作岗位来寻求风流韵事”(42),因此,他从来都不接受肯顿小姐的示爱,每次在谈话中即将触碰到情感时,他总能巧妙地避开。而肯顿小姐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她渴望爱情,但是这不仅与庄园主人的意愿相左,而且也是盲从于勋爵的管家无法接受的,这让她更加痛苦。

肯顿小姐在达令顿庄园的地位让她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她还必须被迫接受主人和上司的意愿,让自我被剥夺、 被压制,这一切都让她下定决心离开达令顿庄园。离开庄园后,肯顿小姐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本先生结婚,摆脱了他者身份,去西部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多次离家,寻找心灵自由

离开达令顿庄园后,肯顿小姐和丈夫本来到了西部生活。她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一个处处受到约束的女管家,而是以本夫人这样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不过起初她并没有很好地适应这样的变化,她无法抹去对史蒂文斯的感情,潜意识中过去和现在生活的对比让她更加无所适从,她在信中甚至告诉史蒂文斯说她的生活“一片空白”(236)。 过去在庄园的生活一直萦绕在她周围,尤其是和史蒂文斯之间的感情,让她无法摆脱,甚至她自己也觉得“来到这儿还发现自己结了婚简直是种震撼”(239)。她总会幻想自己和史蒂文斯在一起会过什么样的生活,现实与思想的差距令她十分痛苦,因此她再次选择出走,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答案。

这时的她已开始追寻自我,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心灵的自由,她一直在努力找到一个平衡点可以让自己获得解脱。

(三)与史蒂文斯见面,回归自我

故事最后肯顿小姐与史蒂文斯的见面让她最终找到了自我,真正开始了新的生活。肯顿小姐在多次离家出走但没找到答案后,又再次离开了家,这次她给昔日的同事史蒂文斯写了一封信,也正是这封信促成了她和史蒂文斯的见面。 见面后,两人谈起了昔日在达令顿庄园的时光以及肯顿小姐现在的生活。肯顿小姐回想起达令顿庄园中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现在的生活,这样的碰撞促使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让她有了“顿悟”, 即将出生的外孙也让她意识到自己对于自己家庭的重要性。肯顿小姐终于走出了回忆,并决定丈夫一起迎接新生,因此,在车站时她才会对史蒂文斯说“时光不会倒流”,“人不该沉溺于想象中的生活”(239)。因此,在故事的最后肯顿小姐再次踏上了回家的公交车,以全新的面孔迎接生活。

从离开达令顿庄园到最后再次与史蒂文斯见面,肯顿小姐的生活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没有话语权和统治能力的他者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的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她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但最终她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这一切,并找到了自我。在多次出走后,她终于找到了平衡点, 重新审视了自己,开始了新的生活。

三、结语

从一位庄园女管家到本先生妻子,不仅肯顿小姐的身份发生了变化,而且她的心灵也得到了成长。经历了数次出走, 肯顿小姐终于摆脱了自己的他者身份,获得了心灵的自由并找回了自我。

摘要:小说《长日留痕》是石黑一雄的经典之作,它以日记的形式讲述了达令顿府上男管家史蒂文斯的一生经历以及他与同为达令顿府服务的女管家肯顿小姐之间的纠葛。小说主人公史蒂文斯在收到昔日同事肯顿小姐的来信后决定去西部旅行并看望她。故事由主人公收到肯顿小姐的来信开始,也是以两人的见面结束,其中更是讲述了主人公与其之间的种种纠葛,可见肯顿小姐对故事的重要性。本文试图用后殖民理论分析肯顿小姐的经历,并得出肯顿小姐最终摆脱了他者身份并找到自我的结论。

《长日留痕》读后感 篇2

《长日留痕》(The Remains of the Day),讲述一位即将退休的英国男管家史蒂文斯,偶然获得新主人恩准的假期驱车周游英格兰西部地区,并去拜访一位年轻时曾经共事过的女管家肯顿小姐;在路上他一边踏足并品位着这一生都少有涉及的疆土,一边回忆反思着自己的人生和工作,并在行程即将结束时幡然醒悟于此生所追求的那些虚无。

具体的故事情节不细表,谈谈此书给我带来的一些直观感受。

首先,整本书文笔极度细腻。小说以史蒂文斯管家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刻画了这位典型的英国男管家丰富矛盾的内心视角,并以此纵观一战末一直到二战结束后十年,英国的没落及社会变迁。诚如石黑一雄在书中所言:“在其他国家,无论实际上使用什么样的称谓,也仅有男仆,而只有在英国才能找到真正的男管家。”书中,男管家作为一个精神符号存在,他即是时代变迁中的一位参与者,同时也是洞察整个宏观社会发展及历史推进的旁观者。而根据书中的定义,男管家最重要的品质即是隐忍与克制,而这种克己复礼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管家这个职业最崇高的尊严,从而履行其职业操守,为主人提供最完美的服务。从某种程度而言,史蒂文斯经历的矛盾与困惑,也是整个英国社会所面临的矛盾与困惑,而他所推崇并维护的尊严,也是整个时代背景下英国社会所不愿放下的最后的身段。从微观到宏观,两者合二为一,这一切皆通过作者细腻的文笔得以体现,令人赞叹。

再者,书中的爱情以一种相当隐晦的方式得以体现。站在情感描写的角度,《长日留痕》是一部对于爱情描写非常含蓄的小说。我想这一点或许在表达感情更为含蓄的父母辈能够产生共鸣。小说并未用任何笔墨去直接描写史蒂文斯管家和肯顿小姐之前的爱情,也从未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写男主对女主的任何情感。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肯顿对于史蒂文斯主动热烈的爱,以及史蒂文斯在一次次冷漠地以工作回避所表现出的内心深处的悸动。史蒂文斯毕生所追求的职业操守尊严克制,成为了他和肯顿小姐间最大的隔阂。所以纵使二十年多年后,他与肯顿小姐再次告别,纵使他的心“行将破碎”,依旧可以保持微笑。而这一幕,又是何等的令人感到唏嘘啊。

而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在于石黑一雄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讨论了时代面临的困境及其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在史蒂文斯父辈人的眼里,社会是一个金字塔的结构,而社会地位则决定了每个人在金字塔中所处于的层级,这亦是现实中不少人所持有的观点;然而在史蒂文斯这代人眼里,社会结构则更加扁平化,是一个以豪宅及其主人代表的贵族阶级为轴心的前行的车轮,无论是穷人和富人都在围绕着这个轴心旋转,且每个人都在努力更靠近轴心。相比于金字塔的社会结构论,在史蒂文斯们的眼里,每一个社会角色都或多或少在车轮的前行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这亦是史蒂文斯一直恪守男管家尊严的内在原因:作为豪宅的管家,他认为自身或多或少为推进历史的进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然而这也同时让他落入了与豪宅主人同样面临的时代困惑。旅程一路上,他亦在不断的为主人辩解与内心质疑,自我说服与反思中挣扎,并最终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我解脱。

论《长日留痕》中的自我批判与回归 篇3

石黑一雄是著名现代日裔英国小说家,其小说《长日留痕》获得1989年布克奖,并被《出版家周刊》评价为“既对个人心理进行了令人折服的分析与深究,也细致人微地描绘了败落的社会秩序”。小说通过史蒂文斯第一人称回忆叙述,勾勒出他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轨迹,以及历史大背景下这个小人物的悲哀与命运。小说的主人公史蒂文斯是一位对尊严和自我价值的追求几近极端和病态的男管家。为了追求他所谓的尊严和自我价值,他牺牲了亲情、爱情和个人生活。到了人生暮年却发现他一生所引以为傲的东西是虚幻的错误的,不得不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过去,并逼迫自己去适应并接受这一痛苦的事实,寻找活下去的理由与勇气。整个回忆叙事其实就是史蒂文斯对一生所追求的尊严与价值的批判。

二、自我批判

何为尊严?康德曾说过:“只有道德以及与道德相适应的人性,才是具有尊严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有创造道德价值的人才享有尊严。具有自由意志,能够自由选择,只有受到尊重,具有道德与理性判断的人才有尊严。其中“自然属性是尊严基于人自身天然本性所具有的生物性特质,包含着生理需求和精神渴望两方面的内容,是其他尊严属性的基础和前提”。道德、理性判断和人的天然本性是尊严最基础的部分。对于一个男管家来说,什么是尊严?史蒂文斯通过父亲经常引用的那位发现餐桌下趴着老虎而一点儿也不惊慌失措的男管家的故事,阐述了真正的“尊严”的要旨:“男管家必须具有不叛离其所从事的职业本色的才能”(39)。使杰出的男管家之所以杰出的是“最大限度的投入职业角色的才华,他们绝不为外部事件所动摇,不论它多么让人兴奋,使人惊恐,或是令人烦恼”。(39)为了这种尊严,人必须最大限度地克制自己的感情。史蒂文斯以毕生精力,全力以赴地追求著这种尊严,为此他牺牲了亲情和爱情。面对奄奄一息的父亲,他心里放不下的还是楼下的会议,留下僵硬的问候语后便决然离去。当肯顿小姐告诉他父亲去世的消息,他继续穿梭的人群中寻找需要添酒的杯子,为尊贵的先生和女士们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为了追求他所谓的尊严,他似乎完全抹去的亲情的概念,这样的“尊严”不免让人感叹其对人性和尊严的扭曲。为了维持他所谓的“尊严”,他压抑着对肯顿小姐的感情,最终肯顿小姐只得在错过最佳婚龄之后另嫁他人,对他们两人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遗憾。史蒂文斯的尊严来自背离人性的抑制:抑制自然需求,拒绝亲情、爱情以及生活的幸福感;抑制自身的理性判断,当主人成为希特勒法西斯的工具的时候,他曾产生过疑虑,但却放弃了自己的理性判断;抑制道德判断,当主人让他开除犹太职员的时候,他虽充满同情,却也为了不叛离职业角色而遵从主人的吩咐。除了尊严,史蒂文斯认为任何一个有尊严的男管家都必须有政治抱负,即服务人类,他的这种自我价值感又是夸张而且不实际的。作为一个仆人,史蒂文斯的本质工作是琐碎而微不足道的,让人丝毫联想不到人类的文明进步,但他却赋予这些工作几近夸张的价值。他尽心尽力地侍奉着主人以及每一位客人,唯恐“任何一位客人发现他在达林顿府逗留期间生活的稍不舒适,这就很有可能会造成无法设想的严重影响”(73)。他将管家的配膳室甚至被他比喻成战场上中将的指挥部,绝不能受到任何干扰。为了追求职业价值,他拒绝所有人生乐趣,随时保持工作状态,因为“具有全球性意义的诸多大事正在府内发生”(208)。可是当他一点点揭示这些“大事”的本质的时候,也揭示了自己引以为傲的事却是为邪恶的目的服务——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作为社会中的最低阶层,他的自我价值是附属的。在他看来,世界就是一个轮子,以贵族绅士的庄园为中心旋转着,他想要促进人类进步,实现自己的抱负,就必须为一位伟大的绅士效力,通过后者,实现自己的价值。他选择了达林顿勋爵并完全相信他的任何决定,但这种蛮目的相信使他放弃了自己的判断。随着史蒂文斯回忆片段的展开,我们渐渐发现他心目中的伟大绅士却是被德国法西斯势力利用的玩偶,是世界大战的直接推动力。尽管他是多么不情愿吐露真相,因为对勋爵的否定就等于对自己一生的职业价值的批判,但他还是选择面对现实。

三、回归自我

六天的回忆之旅也是史蒂文斯的自我批判之旅。深刻的反思使他认识到自己所追求的尊严和自我价值是多么可悲,是多么愚蠢的错误。“人生短暂,若一步走错则可能全盘皆输:这一认识是令人辛酸的。”终于认识到自己活在别人的人生里,甚至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选择,“甚至不敢承认我自己犯过了写错误。真的—人须自省—那样做又有什么尊严可言呢?”(233)永远怀念过去不满现实又能得到什么呢,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余下的生命时光,以一种积极的全新的态度面对现实生活,融入社会生活。

四、结语

“人生的悲哀之一便是它很短暂。要是你把它弄得一团糟,是没法再重来的。”到了人生暮年,史蒂文斯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辉煌事业实际上是反人类的,自己执着追求的尊严与价值也是违背人性的。在怀旧中批判自己的人生无疑需要最强大的勇气。他的确是个悲剧性人物,但是面对悲怆的人生,他表现出“殊死的勇气”,继续走完自己的旅程。作者通过史蒂文斯这一形象,透过小人物的故事关怀整个人类的生存困境。

参考文献:

[1]韩德强.论人的尊严的基本属性[J].广西大学学报,2008(03).

[2]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3]石黑一雄.长日留痕.冒国安(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长日留痕》 篇4

1 对贵族传统的怀旧

自中世纪以来, 英国社会便是一个贵族社会, 贵族和乡绅构成了上层阶级, 而商人、平民等社会地位低下, 由此贵族政治和贵族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1]。所以绅士文化又是以贵族精神为基础的。说起英国传统文化, 第一个进入人们印象中的便是绅士传统, 在一定程度上, 绅士传统成了英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英国的绅士传统经过时间的沉淀, 形成了其独特的绅士文化, 它是英国文化的精髓, 英国人深受其熏陶。贵族绅士文化成为英国的民族性格的象征, 让英国人引以为傲, 也让世界人民推崇追随。维多利亚顶峰时期, 英国击败荷兰和西班牙, 建立起以贵族绅士为中心的世界殖民帝国, 自称“日不落帝国”。

小说的时间背景有两个, 一个是史蒂文斯现实生活的1956年, 另一个是史蒂文斯回忆片段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样的时间背景更好地将人物的现实身份置于过去, 将过去的回忆巧妙地穿插于现实, 更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心理。在新主人的准许下, 史蒂文斯驾着主人的福特汽车, 开始了六天之旅, 实际上是史蒂文斯对于过去三十多年在达林顿府尽心尽力服务的回忆与思考。

从旅行一开始, 史蒂文斯便无意间表现出对达林顿府的难舍难分。一切准备妥当, 他却迟迟不肯出发, 因为他非常清楚地意识到, 达林顿府自落成以来“首次变得空荡荡的”[2]。在经历了两个世纪的辉煌后, 达林顿府随着主人达林顿勋爵的失势而易主, 被一个推崇英国贵族传统的美国商人法拉戴先生买下, 同时史蒂文斯也因侍奉过真正的英国绅士三十多年而被继续雇佣。史蒂文斯为达府“那不可思议的简陋”感到惊讶和伤感。达府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与气派, 偌大的古典英式大楼变得空荡沉寂, 大部分房间因为空置而成为摆设, 昔日阵势强大的仆人队伍变成如今四个人支撑整个府邸的运转。事实上, 就像史蒂文斯所说的, 随着现代化电器时代的到来, 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保持传统而保留昔日的仆人阵容。新主人一反英国传统绅士的作风更是让史蒂文斯无所适从。这一切的改变都是达府的仆人们不愿意接受的, 这些改变意味着他们必须忘掉昔日贵族府邸的气派, 丢掉因在这样的府邸工作的自豪感。

在史蒂文斯眼里, 达府是“一幢名副其实、豪华而又历史悠久的英式住宅”是英国贵族传统的象征[3]。他对达府有一种奇特的感情, 致使他在离开达府后不久便抑制不住内心的忧虑, 甚至觉得自己根本没行驶在正确的道路上。“我猛然强烈地意识到我确实已将达林顿府抛在了脑后, 我不能不承认我实在感到有点儿惊恐。”[2]达府的没落使他难以接受, 昔日的贵族传统更是难以割舍。在侍奉了新主人一年多以后, 史蒂文斯在自己的叙述中透露出对达府所象征的传统贵族的怀念与不舍。

2 对绅士文化传统的怀旧

史蒂文斯对绅士品质可谓情有独钟, 六天的回忆揭示了他对过去的主人达林顿勋爵和真正的贵族绅士文化的怀念。事实上, 他的一生在致力于成为杰出管家的同时, 也在追求绅士品质。

旅途中他自豪地回忆他管家生涯中的“大事”, 即使这些成就让他失去了亲情和爱情。在时代定义的“伟大男管家”的基础上, 他还加了新的内涵。普遍定义的“伟大男管家”的必须是贵族府邸的管家, 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外, 还应该要有“尊严”, 尤其是抑制感情。但史蒂文斯认为社会上对伟大男管家的定义是肤浅的、装饰性的, 成为真正伟大男管家的关键在于掌握良好的语言技能和广泛的知识, 这无疑是在以绅士的标准要求管家。他确实做到了, 成为了具备某些绅士品质的管家, 例如尊严, 感情内敛, 语言措辞含蓄得体, 等等。当他因为汽车故障被困在莫斯科姆, 他被误认为是一位真正的绅士, 人们对他崇敬万分, 更是体现了后殖民时期普遍存在的人们对绅士文化的怀旧。

二战后英国失去其殖民霸主地位, 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贵族体系的衰败, 以绅士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逐渐削弱。在史蒂文斯的现实生活中, 贵族传统成为美国富商推崇的风尚, 就像法拉戴先生说的, “这是一幢名副其实、豪华而又历史悠久的英式住宅, 这就是我花钱要买的”[2]。史蒂文斯代表的绅士文化成为商品, 早已名存实亡。美国绅士常常让史蒂文斯处于“尴尬境地”, 在他眼里, 达林顿勋爵具有深厚的道德责任感, “他本质上是个真正的好人, 是位完完全全的绅士, 亦是我今天深感自豪曾将我服务的最佳年华为之奉献的人”[2]。

3 对贵族政治传统的怀旧

史蒂文斯的一生都在追求着比伟大的管家更伟大的目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作出自己的贡献。而他的政治抱负是附属的, 只能通过达林顿勋爵这样一位伟大的绅士来接近世界的“轴心”, 为此他可以牺牲一切。当肯顿小姐问他:“你已经得到了一个管家想要的一切, 已经达到事业的顶峰, 你还想要什么呢?”[2]他的回答是, 达灵顿勋爵辉煌隐退之日便是他的最终目标达到之时。他相信主人的一切决定, 从不怀疑;而且他坚信一个伟大的管家就应该找到这样一位绅士并绝对服从他, 为他提供最好的侍奉, 这表明他对当时的贵族精英政治深信不疑。

旅行的第三天晚上, 史蒂文斯因汽车燃油耗尽被困在莫斯科姆, 被泰勒夫妇收留。当地一个名叫史密斯的人认为人要有民主权力才有尊严, 史蒂文斯认为他的观点太理想化和理论化, 不现实, 不值得尊重, 甚至是荒谬可笑的。他认为, 就像以达灵顿勋爵为代表的绅士们所认为的, “民主是某种适合过去时代的东西。对普选制和类似的制度而言, 当今的世界太过复杂了”[2]。普通民众孤陋寡闻, 才疏学浅, 不堪担任解决国家大事的重任。史蒂文斯认为国家大事不是普通人所能谋划的, 只有贵族精英才能高效率地解决大事。属于普通人范畴的事情就是“全力以赴地为那些伟大的绅士提供尽可能好的服务, 因为在他们手中真正掌握着文明的命运”[2]。

4 对大英帝国殖民霸主的怀旧

达府对于史蒂文斯寓意深刻, 是他的一切寄托, 在他心中“达府已经演化成了一个关于帝国身份的幻象, 一个只存在于想象空间的虚幻之物”[3]。二战后, 达府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呈现出不同往日的面貌, 失去了二战前的世界“轴心”的地位, 成为帝国身份的缩影。小说的叙事背景是大英殖民帝国最后的鼎盛时期。19世纪, 英国击败欧洲殖民强国西班牙和荷兰, 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地位, 自称“日不落帝国”。二战使英国“元气”大伤, 无力维持其宗主国地位, 非殖民化进程在20世纪50年代达到高潮[4]。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 怀旧情绪悠然而生, 就像作者在谈及小说的创作背景时所说:“在伦敦, 有一种不堪回首的怀旧情绪, 它让人们想起大不列颠过去的强盛”[5]。

在史蒂文斯看来,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轮子, 以贵族府邸为中心旋转着”[2], 一个有职业抱负的管家, 就应该努力接近这个中心, 侍奉这些掌管着人类文明的伟大绅士。贵族绅士和府邸已经成为帝国身份的象征, 占据着世界最核心的位置, 控制着世界的运转。1923年春天, 在达府召开的一次非官方国际会议成为史蒂文斯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在达灵顿勋爵的感召下, 欧洲主要大国政界高层聚集在达府, 商讨重新修订严苛的对德《凡尔赛条约》。“达灵顿公爵出于绅士的高尚道德情操, 要求欧洲战胜国特别是法国停止对昔日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惩罚, 而且对德国苛刻的赔款要求会导致其破产, 造成欧洲经济的长期衰弱。”[2]这次会议是成功的, 充分体现了贵族绅士在国际事务上的感召力和主导地位。这次会议也是对史蒂文斯管家品质的挑战, 为如此重要的国际会议做准备、并在会议期间提供服务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况且在会议期间他还要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的父亲在这个时候病倒并很快去世。史蒂文斯强压着痛苦, 丢下奄奄一息的父亲, 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成功压抑了自己的情感, 全心全意奉献, 为与会的各位绅士们提供了最高级别的服务, 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 但他也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多年后回忆起那次会议, 虽然失去亲情, 但他仍然为自己在整个会议期间表现出的伟大的管家的品质而骄傲。在史蒂文斯的整个回忆片段中, 达府都是欧洲名贵的聚集地, 使他足不出户而得以见到这个国家最好的“风景”, 这让他深感荣幸。身为达府这样一座贵族府邸的管家, 史蒂文斯深感优越, 这也最深刻地诠释了掌握殖民帝国最高权力的贵族绅士的优越感。20世纪80年代, 英国执政的撒彻尔夫人提出“重回维多利亚时期”的口号。自二战以来, 历史在英国很受欢迎, 到80年代更是有增无减, 并参与建构了一种特定的英国性观念, 电影和小说也迎合了人们对过去的迷恋。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在1982年评论道:“这个国家正在经历后殖民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整个文化以及社会的整体价值感面临危机。”[6]在经历了帝国的辉煌和崩溃之后, 逃避现实怀念过去是不可避免的, 整个社会弥漫着浓厚的对大英帝国殖民霸主地位的怀旧情结。

5 结束语

曾经掌握大英帝国核心权力的达林顿勋爵代表的贵族绅士不得不为战争承担责任, 并随着二战的结束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史蒂文斯这位“帝国的遗民”[7]却陷入过去不能自拔, 不停地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意义。正如作者石黑一雄所说, “人生的悲哀之一便是它很短暂, 要是你把它弄得一团糟, 是没法再重来的”[2]。贵族绅士的时代已经结束, 而曾经接近这个世界“轴心”的史蒂文斯却成为时代的“替罪羊”。

参考文献

[1]蔡颖.浅谈英国的绅士文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

[2]石黑一雄.长日留痕[M].冒国安,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1.

[3]鲍秀文, 张鑫.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象征[J].外国文学研究, 2009 (3) .

[4]李艳玲.长日留痕》中大英帝国的历史书写[J].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 (12) .

[5]石黑一雄.石黑一雄访谈录[J].李春, 译.当代外国文学, 2005 (4) .

[6]蒋怡.风景与帝国的记忆——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视觉政治[J].外国语言文学, 2013 (2) .

《长日留痕》读后感作文精选 篇5

也许不能否认,如同书中所言,英国人在节制情感方面的独到之处,但这并不能代表无法抑制情感的表达就是“粗俗”;不代表属于一个职业的标签可以内化而成为一个人的特质;也不能代表“最可靠的实现理想的途径就是效力于我们时代的那些伟大绅士,因为他们手中掌管着文明”。

主角史蒂文斯所认可的尊严,是作为“管家”这个职业的尊严,是一项“物品”的尊严而不是一个血肉之躯的尊严。作为物品“管家”,尊严是不动声色枪杀掉餐桌下的老虎而抹掉一切痕迹;尊严是父亲弥留之际仍然继续履行职责;尊严是对于客人的刻意为之的难堪不为所动仍然提供“优质服务”。

但是管家,毕竟只是一个职业,不是一个人的人生。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是不为任何人服务的;是不依附于其他任何人的;即使不被任何人认可也无法剥夺的,如同书中确实不被当时周围人认可的史密斯的宣言:“无论你是谁,也无论你是富还是穷,你生来就是自由的,你一出生就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你的见解……”

当然,仅为“尽责”二字,史蒂文斯先生就足以令人尊重。只是尊重之余,难免惋惜。似乎好的作品,确实可以让人不动声色之间唏嘘不已。一个人驾车的长途旅行,去见一位很久未见并且彼此都认为可能此生自此无法再见的老朋友……长日留痕,似乎再没有什么其他契机比这更值得开始自己漫长而模糊的回忆了。

而the remains of the day,不仅仅是管家一生的回忆,更包含一段历史的窥探。说来也巧,最近看的文章,以西游窥探人生;以南京蓝图窥探民国历史(读库1205);以管家一生窥探二战时的英格兰,都别有意味。之前不是很喜欢第一人称视角的作品,现在想来,估计是那些小说都是在太苏了……而这本小说里第一人称的魅力,在于主角认知的偏差(对于勋爵毫无保留的信赖和瞻仰);记忆的模糊(关于肯顿小姐的哭泣);各种情形的自圆其说(爱情小说是用来练习语调、在小村庄里对自己是个“了不起”人物的顺水推舟)……所有的这些,恰恰是了解主角内心的扇扇明窗。作者确实厉害,给了我一个沉浸在不一样人生的下午。

上一篇:儿内科临床教学下一篇:讲究学习方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