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翻译

2024-07-16

字幕翻译(精选十篇)

字幕翻译 篇1

配音电影意旨为了配合电影演员在说话时的口型而进行的一种语言转换过程 (Dubbing is the Process in which the foreign dialogue is adjusted to the mouth movements of the actor in the film.) 。字幕翻译意旨为影视作品中的对话添加与声音同步的字幕的过程 (Subtitling is the Process of providing synchronized captions for film and television dialogue.) 。在新媒体没有出现或还未发展的如此繁盛之前, 配音一直深受广大电影观众的熟知与青睐, 对于观众, 尤其是老一辈观众来说, 配音象征着某种“权威”, 代表着层层审核、筛选与制作, 优秀的配音演员、恰当的台词语气, 都被广大观众所追捧。但随着新媒体硬件与软件的迅速发展与崛起, 字幕电影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 颇有点赶超前辈又或者已经独占鳌头的趋势。对于年青一代, 尤其是90后的年青一代来说, 他们所接触的字幕电影不计其数, 美剧、英剧、日剧等, 这些来自于新媒体的电影几乎都是以原声原音配以翻译字幕呈现的。对于在多元化文化中生长的新一代来说, 原声字幕电影象征了“纯”, 这里的纯广义指从画面到音效原封不动的重现, 狭义的指对电影源语的不变呈现, 即所谓的源语口语完全的呈现。这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观众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领会影片内容, 因此二者必定有共同点;但是因为它们传达影片内容的渠道有所不同, 即配音电影是通过观众的听觉进行输入, 而字幕电影则是通过视觉进行输入, 因此两者不难避免出现不同点"。

下面作者将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出发对配音与字幕对比:

1 翻译策略对比

不论是配音还是字幕, 对其台词文本进行翻译都是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电影翻译来说, 不论其最终呈现方式是配音还是字幕, 最终仍都是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相辅相成作用的产物。翻译的归化和异化是美国学者韦努蒂于1995年由提出的。他认为采用流畅而不失地道的英语对源于文本进行翻译是归化翻译的最大特点。在这类翻译中, 译者的翻译过程被通顺自然的译文所掩盖, 因此, 在这样的译文中, 译者可谓是隐性的。译文的通顺自然不可避免的削弱了异域文化的存在感, 译入语文化价值观最终被目标语主流文化价值观所取代, 原语文本的陌生感被淡化, 相反的, 译文则变得更透明。译文透明度越高, 译者的存在就越隐形, 原作作者及其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更为可见。韦努蒂认为所谓通顺翻译, 就是要将语言视为是一种交流工具, 在翻译的过程中重点强调译文的通顺自然, 避免不必要的多义和歧义现象, 让读者在最轻松的环境下领会原文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果说语言是人类情感表达的渠道之一, 那么翻译就是对原作作者创作意图的最大还原。因此, 通顺易懂就是归化策略的核心目标, 这种翻译不但能够削弱民族中心主义, 而且能够将这种削弱过程变得透明甚至隐形, 从而让译文读者感觉到自己在读的文章并非译作, 而是原作。

异化翻译最早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韦努蒂Lawrence Venuti (1995) 提出的, 旨在对翻译策略进行描写。异化翻译是指, 译者在有意识的让译文冲破目的语的常规束缚的情况下, 将其异国情调最大程度上的保留下来。他的异化翻译策略灵感来源于受到古典和浪漫主义熏陶的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 (Schleiermacher) 的翻译论说, 即“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 让读者向他靠近”。施莱尔马赫本人对异化论也是极其推崇的。总结来说, 异化就是不受目的语的相关规范束缚,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将源于语言文化保留, 让目的语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明显的感知到译文的异域感, 最大程度上凸显译者的存在。因此, 尽管异化翻译能够将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间存在的差异保留下来, 但是在“存异”的情况下, “求同”就变的较为困难, 因此异化翻译对目的语文化的言语规范的破坏就变得不可避免。韦努蒂提倡异化翻译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保护边缘文化, 欧美一贯提倡归化理论, 而异化翻译恰恰是将边缘文化或者弱势文化从欧美盛行的民族中心主义及帝国主义中解救出来的良好途径。

2 翻译限制对比

不论是配音翻译还是字幕翻译, 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都是它们所无法规避的。而这两种翻译都必须满足译文的声画同步, 即电影的译文应与影片当前的画面内容相一致, 即, 配音电影需要配音演员的出声点与画面中演员的出声点一致;字幕翻译则需要在画面切换中保证文字数量以及内容的匹配。

声画同步为电影翻译带来的第一个门槛就是时间限制。配音翻译的流畅通顺自然是不用说, 还要恰到好处, 要能够与画面相对应, 能够配合演员的口吻。然而中英语言的差异使得译文要达到这一标准实则不易。有的时候英文原文很繁复, 常常一段, 但翻译过来成为中文仅用简单的几个字就能透彻的表现, 这时就不得不“由奢入简”, 让配音的内容和演员的口型相对。

例如电影《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 其中一幕是当美国内战爆发之时, 男人们带着兴奋和慌乱的心情大喊道:

At last we can fight!

Yankee thieves!...

译文为我们终于能够战斗了!……北方的这些老强盗们!……, 影片的演员在喊出“Yankee thieves”的时间仅仅是短暂的瞬间, 没有给配音演员充分的时间说出北方的这些老强盗们, 因此在翻译时候就只能采取少出策略以平衡声画同步。

对于字幕翻译来说, 不但有时间的制约, 还有空间的制约。相对于配音, 字幕不需要过于追求翻译字幕与演员口型的对应, 但是翻译字幕一旦超出了35个字符, 就会影响整个影片的呈现效果, 因为过长的字符会占去更多的荧幕空间, 阻挡电影本身的呈现。相反若原文很长而翻译过来仅仅是简单的几个字甚至是四字成语就能表达, 那么就需要在翻译过程中“由俭入奢”, 将简单的几个字扩充成为适合电影当前一幕的台词。虽然字幕翻译在空间上有显著, 但是正是因为能够通过文字来传达, 字幕翻译就延伸出了一个配音翻译所没有的优势, 即, 注释, 即可以在翻译字幕中对观众所不熟识的一些文化及知识进行标注解释, 以便让观众能够更加顺畅的理解电影的内容。

3 翻译效果对比

除去以上所述, 电影翻译还要求译者将演员在电影中的所扮演的人物背景和电影表现的当下情节背景都考虑在内, 结合表演者面部表情和口型翻译出恰如其分的台词。配音时也要求配音演员能够恰如其分的将原作中人物角色所要表达的情感丰满的表达出来。字幕翻译则需要译者选择恰当的措辞, 避免让观众在观看电影字幕时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感受。

电影翻译作为一种能够帮助不同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媒介, 将文化背景不同的各国民众联系到了一起。我国的配音电影出现较早, 应该说我国的电影翻译已经为跨文化交流做出了显著的贡献。通过严谨的制片过程, 众多老制片厂为国人提供了一部又一部的高质量译制片, 同时也培养起了一批至今为人称道的优秀配音演员。但科技的发展必定会带来传播媒体的改革, 为电影翻译打开新的局面。因此, 我们见到了原音电影的出现。正如前面对两种不同翻译对比所知, 原音电影的翻译形式是字幕翻译, 与配音电影不同的是它并不需要配音演员, 因此在配音方面的局限就消失了。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空间的局限, 尽管如此, 语言多变的本质仍然能够使得字幕翻译在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条件下达到音画同步和恰如其分。

但是与配音电影不同的是, 目前国内的字幕翻译领域鱼龙混杂, 可以说对于字幕翻译, 国内现在并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 近期有媒体指出很多影院原声电影的翻译并不恰当, 并指出一些翻译措辞很可能会影响未成年人。网络上的大多数字幕翻译都来自于各大字幕组, 这些字幕组的成员翻译理论知识以及翻译水平层次不齐, 再加上并没有任何的翻译规范与理论的指导, 使得某些电影翻译效果不经如人意, 甚至会词不达意。这都是目前电影翻译所面临的问题。电影翻译应该怎样去做, 应该为其制定什么样的规范, 翻译的度怎么把握等相关问题, 从目前的翻译现状出发来看, 电影翻译仍就需要有一个具体且适当的策略作为指导。

此外, 以新媒体的发展以及配音电影成本较高为缘由而忽视甚至废弃译制片并非可取。配音译制片是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保护, 这种保护是每一个民族所义不容辞的, 因此它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译制片本就是一种文化艺术, 从翻译的层面来看可以被看作是语言的文化艺术, 是不同文化交流碰撞产生的文化遗产。观众需要这种形式的影片, 因为这种艺术形式的永恒魅力是其他表现形式所不能取代的。

不论是配音电影还是字幕电影, 它们都是我们了解外国电影的渠道, 观者通过它们来了解世界, 做到所谓的身未动、心已远。经过多年的发展, 电影翻译已然成为了现代人生活工作的一部分, 并且已经为跨文化交流带来了丰硕的成果。为了让观众能够欣赏到更高水平的电影翻译作品, 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深入的研究, 为这种特殊的文化艺术带去更多的生命源泉和保证, 让电影翻译之树能够常青。

参考文献

[1]劳伦斯·韦努蒂.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1995.

[2]奈达.翻译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翻译出版社, 2004.

[3]赵春梅.论译制片翻译中的四对土要矛盾中国翻译[J].中国翻译, 2002 (4) :49-51.

字幕翻译 篇2

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影视字幕翻译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电影的字幕渠道慢慢了解着其他国家的文化,生活习俗。在欣赏电影的时候,观众期待获得和原语观众一样的感受,好的字幕翻译就能更好服务目的语观众。目前,越来越多的翻译工作者开始慢慢关注这一领域,结合各种中西方翻译理论来指导字幕翻译。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整个世界犹如一个地球村。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国与国之间跨文化交流不断地深入。他们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联系,也各有独特的文化要素。正是文化的共性和联系,为跨文化交流与翻译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和基础;而不同文化所具有的个性和独特的文化要素,成为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沟通交流的障碍。翻译难点在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和表达上。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融合交汇的过程。语言和文化是共存和相互依赖的,语言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本身也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现今,影视剧已经成为跨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的喜爱,成为受众最多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目标语观众能否对影视剧有最贴切的理解,取决于字幕翻译能否译出原剧的原滋原味,最大限度地传达出原剧的文化风俗。国内的字幕翻译缺乏统一的翻译理论的指导,及严格的规范依据。字幕翻译作为语际交流的桥梁,应该引起更多国内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电影电视作品是人类娱乐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二十年前,中国观众所能看到的作品多为中国大陆或香港制作的一些影视剧。然而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几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影视作品。一方面这得益于比过去更加宽松的文化政策,允许更多国外优秀的作品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和字幕翻译的兴起。互联网提供了人们观看影视作品的渠道,而字幕翻译则克服了文化差异和语言不通的障碍,使普通人欣赏外国作品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国内的一些影视作品也纷纷出口到其他国家,字幕翻译也从一开始的英译中为主,扩展到中译英,中译日,中译法等等其他翻译类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日益加入到全球化的脚步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在文化交流方面,很多优秀的外国影视作品被引入到了中国。因此,字幕翻译的地位就愈发凸显。成功的字幕翻译不仅会使观众领略到异国风情,更能达到文化传播的功能。然而,影视剧的翻译却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该领域的翻译理论研究尚待加强。特别是中国,在字幕翻译上严重滞后于国际市场,不能满足广大中国影迷的需求。

作为翻译领域的一个新的分支,字幕翻译随着影视技术的进步得以迅猛发展。字幕翻译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人们渴望了解和欣赏异域节目和文化。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字幕翻译的出现是个福音。翻译字幕使他们坐在家里就可以没有语言障碍地欣赏到外国的影视节目。同时,他们还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字幕翻译与传统的文学翻译不同,甚至与译制配音的电影也不同。字幕翻译大部分是由网上的爱好者自愿做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践来完成翻译工作,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字幕的巨大影响和相对不足的理论指导引起了本文作者的兴趣。

字幕组的“神翻译” 篇3

很多人有这样的同感:“网上翻译的字幕甚至比电视台专业翻译的字幕还要棒,不光又快又准还又幽默。”

其实,字幕组本身就是一个超级粉丝团。很多人加入字幕组,就是为翻译自己喜爱的电视剧。他们不但通晓人物剧情,还了解电视剧的创作背景,所以常常在字幕中加一些背景注释,有时甚至忍不住发几句议论。

有些译者喜欢在翻译中加入自己的观点,按照导演剪辑版的格式,带上小括号放在正式字幕旁边,或不时插上两句对画面或表演的点评、吐槽。也有人喜欢在片尾演员表出来时,用字幕抒发一下译者看完全片的感受。

最流行的字幕风格莫过于使用中式口语和网络流行词,这成了许多字幕组的一种走向,似乎谁能越多地使用这些词句,谁才算与时俱进,谁才是“字幕达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生活大爆炸》,网络流行语不断地出现在这部情景喜剧的中文字幕中。“我勒个去”、“当了个然”、“3Q”、“我听8懂”、“翠花,上麻药”、“伤不起”等张口就来,让一些紧随网络潮流的观众看后能会心一笑。动画片《阿童木》也是这样,阿童木刚来到地球,3个机器人把他拖到一个黑屋里,阿童木呼天天不应,只好哀伤地感叹“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将译文蒙上一层本土特色的例子也不少。《神探阿蒙》的字幕里有这么一句:“我从没生过病,我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吃了黄金搭档?”《老妇杀手》中曾出现过“大叔,我吓大的,王义夫来冲俺瞄准俺都没怕过!”的字幕。《电锯惊魂6》集合了中国各种方言,比如东北话、上海话等,比如:“顶你条粉肠”、“侬晓得伐”,甚至还有小沈阳的“不差钱”。

在这种风气带动下,美剧中的老外们简直“深谙”中国历史文化,开口动辄“唐是唐朝的唐”、“你有一种江湖郎中的气场”、“这是一出窦娥冤”、“你以为他是李逵啊”、“哦,玉皇大帝,观音姐姐,王母娘娘”、“君实乃人中吕布”……而且还会活学活用,比如“己所不欲,勿卖于人”、“人非圣贤,孰能不饿”、“放下屠刀,回家抱娃”、“拜托别以宅男之心度帅哥之腹”、“天网恢恢,还是漏了”、“我不是大盖帽,我是给大盖帽当顾问的”、“如果我能多读些琼瑶小说”、“上《非诚勿扰》去吧”、“咱们书卖得比张艺谋电影还好呢”、“相信很快会变成郭敬明第二啦”、“老娘不用百度,老娘就是活百度”……

还有些译者走优雅路线,比如日本纯爱电影《在世界转角遇见爱》,一开始就是“这是我温柔慈祥的母亲,一生自溺在书海与音乐中,一如她手织的花毯”、“竖子无报名游泳队之勇气,亦令为父失望之至哉”、“君之被弃,妾不胜戚戚”……有网民说:“看个外语片还得精通文言文,要不然还真看不懂。”

虽然字幕组的“与时俱进”得到了许多网民的认可,但也有不少网民,甚至一些字幕组和字幕组成员对此持有保留意见。他们认为这是对翻译不严肃,而且有时会破坏原有情节的气氛。有条热传微博就引起了纷争:一句日文台词:付き合うなら秋。結婚するなら春。夏とは仲間。冬は親友(字面意思为邂逅宜秋,婚嫁宜春,夏觅同道,冬会挚友)。被译作:“执子之手暖于秋,连理攀枝春韵悠,桃花潭水收夏暑,伯牙子期歌冬愁。”

影视字幕翻译浅析 篇4

一、影视字幕翻译实践例析

近年来, 有部分电影作品, 伴随电影的公映, 英文字幕就已经呈现在屏幕上了。对于文化荷载较强的话语, 其中不乏精彩的翻译之例。例如《功夫》影片中, 有一对主人公满脸横肉、肥肥胖胖的包租婆和白日偷看大婶洗澡、惧怕老婆的包租公, 他们的真名居然叫“小龙女”和“杨过”。翻译时, 如果直接以汉语拼音英译西方人体会不出喜剧效果。译者采取了归化策略, 分别译成“Helen of Troy”和“Paris”。Helen是希腊神话中的女神, 绝世美人, 而Paris是特洛伊王国的王子。《功夫》在国际影坛的成功, 优秀的字幕翻译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但其中也有值得商榷的细微之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服饰“旗袍”被英译成“skirt”, 这种翻译即不能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 也让西方人费解。如果是以归化为主“dress”随不能确切体现文化内涵却比“skirt”更贴切一些。笔者认为更好的翻译似乎采取异化, 即直接译成“qipao”.因为受众在观影时动用的是视觉和听觉, 那种中国特有的服饰特点通过视觉传输在观众脑海中已经形成影像, 不同于“skirt”和“dress”, 那它就是“qipao”。

二、影视字幕翻译的本质

就本质而言, 字幕翻译是为实现特殊交际目的并且本身也承载着交际和再现交际任务的一种认知活动。影视剧人物、译者和受众 (观众) 三者之间的特殊交际模式如下图所示:

影视剧多以人物对白、动作及表情等展现故事情节、烘托故事主题, 体现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从本质上讲, 译者是以间接交际的形式参与到直接交际活动当中来再现直接交际, 使受众群体对影视剧人物产生有效的间接交际。直接交际能否完全再现?在多大程度上再现?受众群体能否接受接近完全再现直接交际的再现交际?这些问题是妨碍影视翻译出发点的本质问题 (以影视剧为中心, 还是以受众为中心) , 也是影响字幕翻译特点走向的问题。

三、影视翻译的特点

近年来, 研究者们从多侧面多角度对影视翻译特点、策略和技巧等确定研究目标。研究成果已经显现出来, 大多数研究者根据电影本身的作用和影视语言的特点认同影视字幕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的策略。各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影视语言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其中钱绍昌在文章中,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 提出影视语言的特点在于其聆听性、综合性、瞬时性、通俗性和无注性。影视翻译应从相辅相成的配音翻译和字幕翻译两方面考虑, 钱先生对影视语言特点的概括比较全面, 但尤其是“聆听性”使读者感到述者仅仅从口语的角度探讨影视语言的特点。在实际情境中即使本土的影视剧在播放时都是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 (字幕) 兼而展限的。大多数研究者根据影视媒体的本身特点认同三种字幕翻译的实际操作:浓缩 (condensation) 、压缩性意译 (reductive paraphrasing) 和删除 (deletion) 等。字幕翻译的特点使其受到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的制约。时间是指语言和图像要基本同步, 字幕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也必须考虑;空间是指语言符号在屏幕上的容量。字幕翻译的这两点基本限制因素决定了翻译技术上的经济原则。

四、指导影视字幕翻译的理论

影视作品文化内涵丰富, 这决定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文化对等和文化转换。在影视翻译中, 翻译里所有的翻译障碍都可能出现。戏中人物可能颂诗, 可能引用古文, 可能对春联, 可能讲笑话, 可能说方言等。如何采用变通的方法把不可译性转化成可译性?在什么情况下及怎样运用“零翻译”策略?怎样实现功能对等?归化到什么程度?什么情况下采取必要的异化策略?由于技术上字幕翻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采用怎样的翻译单位?这些问题的思考必须有理论为归依才能找到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炼出有效的翻译技巧来指导影视翻译的实践。由于影视译者既要“参与”到影视人物的直接交际中, 对交际人物中每一话轮话语以另一种语言重构, 又要考虑受众群体的第三者接受程度。直接影响译者思考的理论当数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和Sperber与Wilson后来发展的关联理论。

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可以概括为“使你所说的话, 在其所发生的阶段, 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标或方向”。合作原则隐含四条准则:数量、质量、关系和方式准则。影视剧中人物在交际时无意中受到合作原则和四条准则的支配来交流。译者在“参与”影视人物的直接交际时, 则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有意识地按照或故意违反原则及准则来指导其话语转换。人们观看影视剧是一种特殊的交际, 两者的对话让第三者懂。按照关联理论, 交际涉及两个主要的问题:什么是明说信息?哪些是隐含信息?明说信息与代码模式相关, 隐含信息与推理模式相关。认知环境的互明是人们交际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要使译语影视受众群体在体验影视人物交流过程中跨越认知环境差异的障碍实现有效的间接交际, 在影视剧和受众群体之间如何营造最佳关联是解决功能对等、归化和异化等问题的关键。

摘要:本文首先以电影《功夫》的字幕翻译为例, 指出影视字幕翻译中确实有问题存在值得对字幕翻译进行研究。同时文章指出要研究影视剧字幕翻译就要了解影视剧字幕翻译的本质、影视剧字幕翻译的特点、以及指导影视翻译的理论并加以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影视,字幕,翻译

参考文献

[1].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

[2].Sperber&Wilson.关联性:交际与认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8

字幕翻译论文题目与选题 篇5

[2]图里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策略研究——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

[3]中韩电影字幕翻译的明晰化特征——以明晰化和句长变化为中心

[4]目的论视角下电影《真爱至上》的字幕翻译研究

[5]字幕翻译的可译性限度探析——以电影《小妇人》为例

[6]从目的论看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

[7]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功夫熊猫2》的字幕翻译研究

[8]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字幕翻译研究

[9]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

[10]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红色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建党伟业》为例

[11]文化翻译观下电影《寻梦环游记》中墨西哥元素的字幕翻译

[12]影视字幕翻译的本地化浅析——以电影《滚蛋吧,肿瘤君》为例

[13]变译理论视域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绿皮书》为例

[14]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我不是药神》为例

[15]翻译传播理论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重庆森林》为例

[16]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分析——以《玩具总动员4》为例

[17]从目的论角度浅析国漫电影翻译——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18]目的论视阈下豫剧电影字幕翻译策略探析

[19]电影中粗俗语翻译的意识形态视阈——以《闻香识女人》的字幕翻译为例

[20]德国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

[21]变译理论视角下文学电影字幕的英译方法探究——以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字幕翻译为例

[22]美国动画电影中文字幕翻译改写研究——以《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为例

[23]析译者图式在英文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疯狂动物城》为例

[24]电影字幕翻译在语境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5]功能对等理论在《隐藏人物》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26]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囧妈》为例

[27]英文电影《奇迹男孩》字幕翻译中的归化策略运用

[28]基于风格标记理论对电影《囧妈》英文字幕翻译的赏析研究

[29]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翻译研究

[30]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

[31]我国电影字幕翻译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32]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权利的游戏》为例

[33]中国引进电影字幕翻译质量调查——以为例

[34]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冰雪奇缘2》字幕翻译探究

[35]目的论三原则视域下的《沉睡魔咒》电影字幕翻译

[36]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实践操作

[37]翻译传播学视阈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研究及启示——以电影《绿皮书》为例

[38]基于文化视角的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39]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字幕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及翻译补偿——以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

英语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英语电影 字幕翻译 策略

一、前言

我国著名学者钱绍昌曾明确地指出:“译制片受众(观众)的数量远远超过翻译文学作品受众的数量,但与之相反,翻译界对影视翻译的重视却远不如文学翻译”。总的来说,我国的影视翻译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

二、“信、达、雅”翻译标准新用

严复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首次提出对中国乃至世界翻译产生重大贡献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很多人认为严复所提出的“雅”破坏了“信”和“达”,从字面上来看,的确如此,因为仅仅为追求译文本身的古雅而脱离原文,这样的做法本身极具挑战和危险性,但是从积极乐观的一面来讲,严复的翻译标准极其重视润饰,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关注的,这为后来的翻译美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启发大家在越来越重视美感的时代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追求译文美感。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之所以多年来没有被翻译界抛弃,是因为这简明扼要的三个字把翻译的精髓总结得淋漓尽致,尽管时代赋予了翻译新的意义,但是对严复翻译标准的运用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由于受到电影故事背景、情节、文化内涵以及观影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翻译标准必须被赋予全新的内容和要求。

三、“意境说”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

翻译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著名的翻译大家严复、鲁迅、瞿秋白等前辈将翻译提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而中国文学艺术着意追求超越客观形象的神韵意味,将自然形象当做表现内在神情气韵的媒介,因而形象刻画并不是中国文学艺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第29页,《中西比较诗学》)。在这样的背景下,“意境说”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就会有很大的运用空间,就可以从形式文采美的角度对字幕译文进行深度润饰,使观众通过颇具美感的字幕译文领略电影本身的魅力,进入精彩纷呈的电影世界。

1.偏重于主观的主客观统一。任何文学艺术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我们所谓意境,就是意与境浑,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31页,《中西比较诗学》)而非仅仅局限于主观论断。在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要注意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之间的和谐统一,而客观的境指的是与电影本身相关的一切因素,与字幕翻译本身最直接相关的是电影中所使用的语言,也是翻译的对象,我们称之为源语言。在翻译的过程中,对源语言的深入探索和理解,已经有很多成果值得参考和借鉴。而主观的意却被忽略得较多,我们所看到的译文都是翻译者以客观的境为基础,通过自身的能力翻译出来的,多少都有主观的成分。当然这样的主观并不是单方面地追求美感,而是尽量用一种符合语境美感的方式使其在观影过程中能够通过译文的美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2.偏重于美。意境说偏重于美,即我们常说的意境美。英语电影字幕翻译中所谓的意境美并不是要求所有的译文都很优美,抑或是只能用华丽的辞藻来翻译源语言,而是指所翻译的译文在尊重源语言的基础之上尽量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和外部环境,翻译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形式文采等手段对译文进行润饰,使最终的译文在内容上、结构上、语言的选择上都具有值得称赞的意境美。

四、以电影《复仇者联盟2》为例

《复仇者联盟2》在内地上映后,连续两天票房累计3.88亿,但关注度最高的不是精彩的打斗场面,也不是囊括所有回忆的经典,而是该片的中文字幕翻译问题。这让《复仇者联盟2》的翻译者一时被推上风口浪尖。通过重复观看电影、分析争议译文在电影中所处的环境,我发现有问题的不是对源语言的理解,而是润饰做得不够。比如:

A.弗瑞带着母舰前来支援,雪中送炭,美国队长惊呆了,脱口而出:“you son of a bitch.”

字幕显示:“你个老伙计。”

网友版:“卧了个大叉”“刁爆了”等。

网友们希望在字幕翻译中能见到耳熟能详的网络语言表达,但是翻译,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必须注重文化积淀和美感。所以,根据电影台本对照以及台本本身对台词的注释(but here used as a sign of respect),这里翻译为:“你真是酷毙了(帅呆了)。”更加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和电影外部环境。

B.影片末尾,一场惊心动魄的打斗之后,美国队长说:“I am home.”

字幕显示:“我很好。”

翻译者本人也认为这句翻译时稍显粗心,所以,根据当时影片的氛围和环境,最后一句翻译为“(我)终于回家了(到家了、回来了)。”都是不错的选择,更加符合影片的意境,这样的译文便显示出前面所提到的意境美。

五、结语

影视翻译却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因此相关的研究成果还不是非常完善。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为影视字幕翻译从业人员及研究学者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影视字幕翻译方法探索 篇7

电影作为一种日益流行的大众文化形式, 是对外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渠道, 电影字幕翻译则在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理解电影情节的辅助手段, 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 将原声的口语浓缩为书面语, 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传递语义信息, 帮助观众跨越语言障碍, 了解故事情节。

二、英文影视字幕翻译的主要特点

Shuttleworth和Cowie将字幕翻译界定为“为影视剧对白提供同步说明的过程” (2004:161) 。Gottlieb (1992:163) 根据Jakobson (1966) 的三分法将字幕翻译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语言学角度, 有语内字幕翻译和语际字幕翻译。语内字幕翻译又称为“垂直字幕翻译”, 也就是只改变了说话的方式 (由话语转变成文本) , 但语言并没有改变。语际字幕翻译又称为“对角字幕翻译”, 即把源语译为目的语, 并伴随画面同步播放出来;但从技术层面上来说, 字幕翻译分为开放性翻译 (非任意性的, 即与画面一起显示) 与封闭性翻译 (任意性的, 即图文显示) 。

与普通文学作品不同, 影视剧的两大根本特点决定了其自身的特殊性。电影和电视剧首先是一门画面的艺术。在影视剧里, 画面和字幕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脱离其中任何一方, 都不能达到影视剧的效果。因此, 影视剧的制作者总是不遗余力地挖掘画面的功能, 尽可能地让画面 (包括人物的动作) 说话。一件道具、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 往往起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影视剧与文学作品的另一个区别是, 它还是一门有声的艺术。除了剧中人物的话语之外, 影视剧中还有大量的背景音乐和其他音响效果, 帮助阐释升华剧中的主题和意义。

1、瞬间性, 不可回看性

不像文学作品的欣赏, 阅读文字材料的翻译时, 我们可以重读一时看不懂的部分。字幕语言是一瞬而过的, 译者若是没有听懂只能放弃, 也容不得揣摩思索。因此字幕翻译必须要表意清晰, 通顺流畅, 让观众一听就懂, 不应让观众伤脑筋思考。

2、时间和空间限制性

由于字幕出现、消失的时间大体上应与说话人开始、结束话语的时间一致, 因此字幕在屏幕上的显示时间只有短短几秒钟。另外, 考虑到观众的阅读速度, 有字幕翻译者建议屏幕上每次只能显示一排汉字, 而且字数不能超过13或14个。因此, 此类翻译要做到简洁易懂、雅俗共赏, 老少皆宜。其对白不能太过典雅、晦涩。

三、英文影视字幕的翻译策略

字幕翻译主要涉及两个制约因素:时间和空间。时间指语言和图像的同步配合, 字幕在这方面虽不像配音那么严格, 但也必须在和源语话语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信息传递。另外, 每行字幕必须在屏幕上停留足够观众扫视的时间, 一般以2至3秒为宜, 同时也不易过长以免引起视觉疲累。空间指屏幕上可容纳的语言符号数目。字幕有时候用两行, 有时用一行。尽可能减少占用画面空间。所以在英文影视字幕的翻译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选用简单的句型结构和简单的词汇

由于字幕翻译的时间和空间性限制, 译者必须保证观众能以最少的努力获取最清晰的信息。而这种保证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译文的文体。字幕宜选用常用词、小词和简短的词语;句式宜简明, 力戒繁复冗长, 惜用过长的插入成分、分词结构和从句。如:be miserly, stingy不宜翻译成“悭吝”, 最好译为“小气”或“吝啬”;be foolhardy, foolishly bold翻译成“有勇无谋”要比“暴虎冯河”更合适;be of great benefit如果译成“大有裨益”就稍显晦涩, 译成“大有好处”则更通俗易懂。毫无疑问, 在此类翻译中我们要尽量采取简洁的句式结构,

如:不知你能不能把自行车借我用一下?

→我能借一下你的自行车吗?

给你看样你以前从没见过的东西。

→给你看样新东西。

2、缩减原文

由于时、空的制约, 字幕译者常常要采用缩减的翻译策略。因此有人便将字幕翻译称为“缩减式翻译”。因此有人便将字幕翻译称为“缩减式翻译”或“受制约的翻译”。缩减法在实际翻译操作中可分为三种:浓缩、压缩性意译和删除。浓缩即只译出原文信息的精髓要旨。例如:

--She lived in a house that was as old as Alabama.

--她住在一间很旧的屋子

压缩性意译指用较为简短的语句译出原话的意义;删除当然就是完全略去不译了 (李运兴, 2001) 。缩减法不是盲目地进行压缩删减源语信息, 一个重要的操作原则便是相关性。相关性理论告诉我们:一, 个体的认知结构由逻辑、词汇和百科知识组成;二, 对任何语篇的认识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具体到字幕翻译, 相关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译者对目的语受众的认知力的判断上。对受众在有限时空中的认知活动无关紧要的信息可进行删减节略, 以凸显相关性更强的信息;对受众固有认知结构中缺乏, 而在有限时空中又无法补充的信息, 可从略;对画面或音响效果已提供了充分语境的信息亦可考虑进行缩减。

例1.Harriet:You can go there if you want, but don't open his refrigerator.

哈丽亚特:去呀, 但千万别开他冰箱。

由于字幕翻译的时空局限性, 译者在翻译时往往要对一些与故事发展关联性不强甚至无关的信息进行删除, 去粗存精, 以有效地传达重要信息, 降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的难度。

四、结束语

电影和电视这一广为大众接受欢迎的文化形式随全球化进程迅速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弄潮儿, 并催生了字幕翻译这一新兴领域。本文通过对些著名电影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鉴于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目的, 在文化因素的处理中一般采用归化策略, 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保证让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明晰的信息, 同时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因此,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影视字幕翻译有待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摘要:作为理解电影情节的辅助手段, 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转换类型。本文主要讲述了英文饮食字幕翻译的主要特点以及在这种特殊类型的翻译中应该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字幕翻译,瞬间性,时间和空间性,缩减式翻译

参考文献

[1]梁静壁, 电影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6 (3) 。

[2]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越来越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 2000, (1) 。

浅析字幕翻译的特点 篇8

一、字幕翻译的特点

影视字幕翻译与其他翻译类型相比较为特殊,它很大程度受技术和语境方面的约束,主要有跨专业性,大众性,瞬时性,空间性和跨文化性等特点。

1、跨专业性

其它类型翻译只专注于一个专业领域,例如,新闻翻译报纸新闻翻译,商务翻译,专注于商务贸易,法律翻译专注于刑事法律。而影视字幕翻译会涉及多个领域。以美剧White Collar为例,这部剧中文翻译也叫做“妙探贼警”。由于是警匪片所以涉及到了法律和刑事专业领域,而男主是个诈骗高手,他诈骗的领域涉及到名画古董,金融证券等等。这就是整个剧本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与之匹配的字幕翻译也跨越多个专业。

2、大众性

电视电影是大众传播的主要形式,遍布社会的各个阶层。因此影视字幕翻译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大众性。所谓大众性就是字幕翻译的译文一定要通俗易懂,能够让普通大众听得懂,看得明白。类似“生活大爆炸”这样的生活影视作品,这点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因为原文本就是讲述的日常生活的故事;但对于类似《唐顿庄园》《路易十四》这样的历史剧要如何处理呢?其实原则是一致的,译文要更贴近原作风格,用词文雅,但仍要选择易懂的词汇。字幕翻译应既要真实准确,又要简单明了,易于理解。

3、瞬时性

由于影视作品是通过声音和影像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所以随着光影声音的变化,画面切换基本上是转瞬即逝的,如果观众没看清或没看懂,那也就只有放弃前面继续后面的内容。所以这就要求字幕翻译的译文要流畅、简洁和口语化,减少观众理解的时间,提高观众的观看效果。由于影片这一特性,也就在客观上要求了电影字幕语言不可能是晦涩难懂的语言,好的字幕翻译应是简洁、生动又让人易于理解和记忆的。

4、空间限制性

字幕翻译是受空间限制的。空间指屏幕的大小字幕字体的大小和行数。屏幕的大小是有限,而影视作品是声音,影像和字幕等多种因素融合的一种标的方式,若字幕太多,将影响画面影像的效果,这就对字幕的行数有了要求,有学者指出字幕行数最好不要超过两行。而字幕也要与演员的口型相对,演员的台词说完了,字幕也应该播放完毕。这就要求,字幕翻译对译文的字数行数都有严格的要求。

5、跨文化性

翻译本来就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在影视字幕翻译中表现的尤其明显。一种语言承载着一种文化,影视作品用大量的交际性语言向观众传播者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这就要求在进行影视字幕翻译是不仅要看到言内之意,还要看到言外之意。例如《阿凡达》中,有一句台词中“One of the criminals use a gun over his journey.”其中“his journey”就是一个文化专用词,其字面意思含义为“一个罪犯用枪结束了他的旅程”,但他的文化内涵是“结束了生命”的意思。如果翻译是将其翻译成“结束了旅程”那很多中国观众是看不懂的,所以译为“结束了生命”比较好。

二、翻译策略

1、口语化策略

由于字幕翻译具有大众性的特点,剧中人物也多才有口语的对白,所以在进行影视字幕翻译时,采用口语化的策略。一方面,译文更地道,更通俗易懂,易于观众更好的理解剧情。另一方面,口语相对来说句子更短小,有利于节省空间。

2、缩减删除策略

由于影视作品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行字幕必须在荧屏上停留足够观众扫视的时间,但是不能影响下一图像的字幕时间和空间。在字幕翻译的时候必要时使用缩减法。但是缩减法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压缩,一个重要的操作原则就是相关性(relevance),保留相关的内容,使字幕整体的意思完整。

3、文化归化的策略

字幕翻译具有跨文化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跨文化现象,但是字幕翻译中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译者向观众解释这些文化差异的现象,所以,字幕翻译应使用文化归化策略,遵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使字幕更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三、结语

字幕翻译较之文本翻译收到更多因素的制约,所以译者要不断的探究字幕翻译的特点和制约因素,以便能够找到更多的相应对策,更好的完成字幕翻译。

参考文献

[1]吴蔚.论影视字幕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J].电影文学,2013(24)

[2]周迎峰,王华.从美剧《吸血鬼日记》探析字幕翻译及策略[J].海外英语,2013(06)

从功能翻译理论解析动画片字幕翻译 篇9

近年来, 动画片产业蓬勃发展, 对动画片字幕的翻译要求也应运而生。在动画片字幕翻译中, 我们应该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 动画片不同于普通电影, 动画片中包含很多不同于普通影片的因素, 比如观众类型, 影片风格, 语域, 语言类型等。其次, 动画片主要是面向婴幼儿, 儿童以及青少年。本文旨在说明怎么样使用最有效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动画片字幕的翻译。

二、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状况

在国外, 动画片字幕翻译要比中国发展迅速, 并且发张方向多元。马约拉尔 (Mayoral) , 凯利 (Kelly) 和盖拉多 (Gallardo) (Diaz—Cintas2001) 把字幕翻译的局限性归为六大因素, 包括时间, 空间, 音乐, 图片, 方言以及口语。而对于动画片来讲, 主要有两大局限性, 也就是时间和空间。

Nedergaard—Larsen (1993) 认为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 它把原来口语化的语言转换成凝缩的手写的翻译版本。尽管字幕翻译有很多的理论指导, 但字幕翻译的基本步骤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包括语言信息转换, 对话的凝缩, 以及口语到书面语的转化。

2.2国内研究现状

在中国, 不同的学者对于字幕翻译持有不同的看法。王焰 (2005) 认为字幕翻译应该遵循功能对等而不是形式对等, 同时字幕的翻译应该简短易懂。

钱少昌 (2001) 认为影片语言有五个特点, 也就是说有视听性, 综合性, 瞬时性, 理解性和无评论性。在字幕翻译中, 表达能力要比忠诚和语言优雅更重要。

李运兴 (2001) 认为字幕翻译应该分为多种类型, 如戏剧, 喜剧, 体育, 新闻等。应该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三、功能翻译理论简介

功能翻译理论的雏形见于赖斯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度》。该书中, 赖斯把目标语文本分为注重内容的文本, 注重形式的文本, 注重诉请的文本, 以声音为媒介的文本, 建议将这种分类方法运用于翻译批评。

1978年, 弗米尔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一书中首次提出翻译目的论, 创立了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 (skopos theory) 。Skopos是希腊词, 指目的, 动机, 目的论认为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所要表达的目的决定的。翻译行为发生的环境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 不同的文化又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 所以翻译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但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 与人类其他行为一样, 翻译亦有目的, 且翻译的目的在翻译开始之前要确定。

后来诺德在弗米尔的目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忠诚原则”, 所谓“忠诚”是指目标语文本的意图必须与原作者的意图一致。这里的“忠诚”与对等中的“忠诚”意思不同, 后者指的是原文本与目标语文本之间的关系, 而目的论中的忠诚是指译者, 原文作者, 目标语读者和翻译活动发起人之间的人际关系。目的原则和忠诚原则是翻译目的论的两大基本原则, 目的论包括三大原则。

1. 目的原则

译文由译文的目的决定。目的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 译文的目的和使用某种特殊的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通常, 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

2. 连贯性原则

译文必须语内连贯, 换言之, 译文必须对于具有目的语交际环境和知识背景的接受者是可理解的。

3. 忠诚原则

忠诚原则又称为语际连贯。译文与原文之间是一致的, 即译文忠实于原文。

1984年, 曼塔里提出“翻译行为”。她区分了“翻译” (translaiton) 与“翻译行为” (translation action) 两个概念, 她把目标语文本称为“信息传送者”。“翻译行为”是“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 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行为”。关注翻译过程的行为, 参与者 (发起者, 译者, 译文使用者和目标语读者) 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 (时间, 地点和媒介) 三个方面。

四、功能翻译理论运用于动画片翻译的个例分析

例1《冰河时代3》

--Well I’ve put in the, blood, sweat!I’ve raised them.

--For a day!Give them back, you Lunatic!

字幕一:

--我为他们付出了血汗, 我养大了他们。

--你就养了一天啊!把他们还回去, 你这个疯子!

字幕二:

--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们拉扯大, 我容易吗我!

--你只拉扯了一天!你这个神经病, 把他们送回去!

这是水獭西德不小心孵化了三只恐龙蛋, 后来被曼妮勒下令退回恐龙宝宝时的对话。源于中的blood, sweat对中国人来讲直接译成“血汗”, 仅仅译出了源语中语言的语义, 而字幕二译为“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符合了角色的性格, 而且是量身定做的与情景贴切又有中国特色的语言, 是中国影剧和现实中家长的常用台词, 比血汗更容易引起共鸣。

例2:《功夫熊猫》

--When I was young and crazy, ……..

字幕一:当我还是愤青的时候, …….

字幕二:当我年少轻狂的时候, ……..

从语义理解方面来看, 这两个翻译都是可取的, 根据目的论, 要根据当时影片上映时的背景来看, 当下处于愤青极多的社会, 翻译成愤青更能引起共鸣, 而且愤青更时尚一些, 但“年少轻狂”更符合句意。

五、小结

综上所述, 动画片字幕的翻译不同于其他的文本类型, 应该根据其目的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 如减译或增译等达到电影的商业, 娱乐等目的。本文通过几个动画片案例, 结合目的论的观点, 对电影字幕翻译进行了对比, 有些采用减译, 有些把语言模糊化, 甚至完全改为目的语中的语言, 使之更加本土化。不论是采用哪种翻译策略, 都是为了使观众更好的理解电影, 为了电影的商业性, 滑稽性以及娱乐性。

摘要:随着电影电视媒体的迅速发展, 字幕翻译越来越重要, 因为字幕在观众更好的欣赏电影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 大多数字幕翻译都依照翻译者的喜好, 经验等来翻译, 并没有特定的理论作为指导。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选取不同的动画片翻译案例,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 来研究出最妥当的动画片字幕翻译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字幕翻译

参考文献

[1]李运兴.字幕翻泽的策略[J].《中国翻译》, 2001 (4) .

英语电影的字幕翻译探讨 篇10

1. 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

1.1 语言的瞬时性

影视剧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影视翻译语言的瞬时性。影片里的画面、声音都是按照剧情的发展转瞬即逝。一般的文学作品, 如散文、小说等, 其语言以书面的形式出现在纸上, 读者可以一遍一遍地看, 字斟句酌。而现场欣赏影视剧则不然。观众没有机会像阅读文学作品的语言那样, 一遍看不懂再回过头去看第二遍。影视剧中的语言若是一遍听不懂, 只能放弃;若是花时间去琢磨, 则会影响到欣赏后面的内容, 这好比我们参加听力考试一样, 一道题目听不懂, 只能放弃, 立即准备听下一道题。因此, 影视对白的译文必须流畅通顺, 含义明白, 通俗易懂。

1.2 语言的口语化

电影语言本身绝大部分是由对白构成, 对白翻译要占整个影片翻译量的98%以上, 其他的如片头、片尾及片中一些有关地点等的翻译所占的百分比不足2%。对白的内容是整个影片的核心, 所以优秀的对白翻译要遵从其本身口语化的语言特色, 表现出口头语的特点, 即简短、直接、生动、非正式语、俗语、俚语多、语气词多等。

1.3 语言的大众化

小说、散文和诗歌等其他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深浅难易之分, 对读者的文字能力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与此相反, 影视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大众化的语言鲜活生动, 通俗易懂, 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脱离生活, 过于典雅、晦涩、陈腐的翻译语言只会给原作带来创伤, 影响观众的观赏效果 (张春柏, 1998) 。

例1:

杰克:不要往脸上贴金了, 他只不过是个糟老头, 缺了我, 他控制不了本市。

安琪儿:你真是什么都不在乎, 杰克?……

安琪儿:真是个帅哥。

例2:

(一个同事) :诺克, 有你的东西。 (笑声)

诺克:傻蛋一个!哈罗, 美腿姐姐。

例1、2中所译的“脸上贴金”“糟老头”“帅哥”“傻蛋”“美腿姐姐”等, 都是人们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常说常听到的词汇, 非常通俗鲜活, 流畅生动, 观众一听就懂, 对大众极具亲和力, 很容易被大众接受, 体现出大众化的语言特色。

2. 电影字幕的制约因素

2.1 时空制约

字幕翻译既有其他领域的共性, 同时也有其个性, 字幕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技术和语境的制约。技术上的约束主要指字幕翻译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字幕翻译受空间的限制。空间是指屏幕的大小以及翻译字幕的字数积极行数。因为我们知道, 屏幕的大小有限以及演员的口型对话, 从空间上决定了字幕的长短和字体的大小。如果原电影演员说话的时间很短, 那么翻译出的字幕必须与之相应。在此, 暂不讨论多少字的问题, 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过多的字幕不仅占了屏幕过多的空间, 有损视频本身的图片效果, 将产生喧宾夺主的后果;而且观众在很短的时间里, 很难做到既欣赏图片又浏览字幕, 从而影响正常的交流活动。因此, 对字幕翻译者来说, 字幕的翻译应该做到译文简洁明了, 一目了然。

电影字幕受时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主要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 电影的声音或图像所持续的时间; (2) 观众浏览字幕所需要的平均时间。观众因本身所受教育的不同, 理解程度不一, 在观看同一字幕时, 从看完到理解, 各自需要的时间也是各不一致的, 即字幕显示的时间和观众阅读时间是不一样的。屏幕上单行字幕可能只有两秒, 两行字幕大约7秒左右 (方梦之, 2004) 。如果字幕时间太长, 会使观众精力过多集中与字幕而不是屏幕。

2.2 接受者自身素质的制约

接受美学认为, 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读者的接受, 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体现。Jauss在接受美学理论中指出的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也是影片应该考虑的问题。Jauss强调, 文学题材或类型, 已被接受的作品以及与之有关的历史事实都有可能影响读者的期待视野。而审美距离是指期待视野作品的距离, 以及熟悉程度或审美经验在接受新的作品时视野所需的变化 (Jauss H.Robert, 2002) 。由此可以看出, 在英文影片汉译的过程中, 译者应该考虑到潜在的观众, 充分把握译语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先在知识、心理需求等, 注重译语观众的接受性;译者也应该正确估计潜在观众的现实视野和历史视野。

2.3 文化因素的制约

谢天振在其译介学中指出文化意象是一种文化符号, 它具有相对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 有时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 人们只要一提到意象, 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 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物象与寓意是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 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申意义。影片翻译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形象思维中高超的艺术意境, 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自然会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这里所说的文化因素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历史、伦理、美学和政治影响。正是由于这些文化因素的存在, 才导致了文化意象的差异。由于影片译制的局限性, 译者不可能像翻译文学作品那样加以诠释, 因此, 只能选择中国观众易于接受的词语和文化意象来进行影片翻译, 才能使中国观众对影片的欣赏感受与原片观众的感受最接近。

3. 字幕翻译的策略

3.1 时空制约与缩减法

影视媒体本身的特点将字幕译者的操作置于种种制约之下, 具体到字幕翻译主要涉及两个制约因素:时间和空间。这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由于时空的制约, 字幕译者常常要采用缩减的翻译策略。缩减法在实际翻译操作中可分为三种:浓缩、压缩性意译和删除。浓缩即只译出原文信息的精髓要旨;压缩性意译指用较为简短的语句译出源语的意义;删除当然就是完全略去不译了。

缩减法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盲目压缩, 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相关性。相关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译者对信息接受者的认知力的判断上。对信息接受者在有限时空中的认知活动无关紧要甚至毫不相干的信息可以删减节略, 以凸显相关性更强的信息;对信息接受者固有认知结构中缺乏、而在有限时空中又无法补充的信息, 可从略;对画面或音乐已提供了充分语境的信息亦可考虑缩减 (李运兴, 2001) 。

例3:

辛茜亚:我们查过了, 蒂米。你的犯罪记录有厚厚一大迭。 (《神勇飞鹰》)

这里, Constitution Avenue指华盛顿的一条大街, 直译过来中国观众不易听懂, 更由于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制约, 所以干脆删掉。

例4:

丝黛芬妮:今晚陪我去吃饭。

迈克尔:好啊, 只要你愿意, 今生今世, 天天一块儿吃饭。 (《一见钟情》)

例4中的原文“tomorrow night...And every night...for the restof your life”在英文中非常自然, 但无法直译成汉语, 只能意译。“今生今世”既体现了原文的幽默, 也考虑到了由于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制约而不得不采取压缩性意译来控制字数的限制。

3.2 注重语言的艺术性

电影是继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事实说明, 电影不仅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 而且是群众性最广的艺术, 被人们称之为一种“俗文化”。从电影本身来看, 大部分的电影是供人们观赏的, 而电影的观众, 则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 所受教育程度不一。翻译的字幕语言必须符合广大观众的实际水平, 力求译语读起来能接近观众, 一目了然, 更能雅俗共赏。但是译文的语言也必须生动活泼、准确自然。因此,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 一方面, 必须尽量译介原本文化的语言特色, 吸纳外语表达特点;另一方面又必须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 用具有译语文化色彩的词语来翻译原文本 (郭建中, 2002)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翻译的目的。

例5:

丹尼:我爸爸不会轻饶我的。快点!

雷夫:呵。我们开飞机了!

丹尼:我们开飞机了! (《珍珠港》)

例6:

丽兹:你觉得这真是你吗, 奶奶?

老罗丝:是的, 亲爱的。我当时是不是很漂亮? (《铁达尼号》)

例5中小丹尼和雷夫误将飞机开了起来, 丹尼知道父亲脾气暴躁, 爱打人, 故而很害怕, 用了kill一词, 其本义为“杀”;美国人性格幽默, 有夸大其词的习惯, kill用得很随意;而在中国“杀”是人们很忌讳的字, 父亲对孩子的惩罚更不能说“杀”。所以, 此处翻译为“不会轻饶”既能表达出原意, 也符合中国人的语言, 感情习惯。例6中老罗丝在回答孙女的疑问时说:“Wasn’t I a dish?”此处的dish不能直译为“盘子”、“碟子”, 应译为“漂亮”;当然, 也可译为“当年我还算得上一个花瓶吧?”“当年我也是秀色可餐吧?”。

3.3 直译与意译必须以观众为中心

直译或意译都要以观众为中心。直译能吸收外来有意义的新因素, 能更加反映异国的事物及情调;意译则更能让译语观众接受。电影字幕翻译必须考虑到观众语言水平的高低, 所受教育程度的不一, 必须以目的语的观众为中心, 采取正确的翻译策略。以影片片名的翻译为例:Titanic译为《铁达尼号》, 既和发音相似, 又能表现出该船的庞大, 豪华;Batman译为《蝙蝠侠》而不是《蝙蝠人》, “侠”字和“人”字相比, 更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主人公的侠义行为;Tarzan译为《人猿泰山》泰山和Tarzan发音相似又能表现出主人公的强壮、敦厚, 为了避免误解, 加了“人猿”二字, 准确地表明其特殊经历。以上是直译意译结合翻译技巧的完美结合。

例7:

安娜:我们……相爱了。常常秘密幽会, 可不久便分手了, 一切烟消云散。 (《一见钟情》)

例8:

扎克:天上的仙女临终时……有这么美吗? (《浮华世家》)

例7中的Gone with the Wind是人人皆知的小说《飘》。但是无论怎么翻译, 中国观众也不会联想到这本小说, 所以还不如将它译成“烟消云散”。例8中的专有名词Cam ille是大仲马的小说The Lady with the Camillias里的女主人公, 是一位绝代佳人。显然, 如果将它直译成汉语“卡弥尔”更没有人能听懂了。因此, 索性把它译成了“天上的仙女”, 以期达到比较接近的效果。

3.4 文化信息的处理

同任何其他类型的翻译一样, 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文化信息是翻译中最难处理的地方。因电影字幕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原电影中许多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词语以及一些特殊的语言形式, 因不同语言民族文化上的空缺和不可代替性, 大大加大了电影字幕翻译的难度。比如说双关、文字游戏、俗语等在翻译时, 译者通常不得不放弃。这实际上是在很大程度上对原电影的“叛逆”。我们应该坚持从保存和介绍异域的文化特色出发, 使观众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电影有所了解;并在需要的时候舍去源语的文化特色, 恪守本族语, 使字幕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我们还应把策略的运用和电影画面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图片的说明性和解释性, 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在描述17世纪英国清教徒横渡大西洋前往美洲的电影《五月花中》, 有一名乘客霍普金斯的妻子在船上生了一个儿子。霍普金斯高兴极了。他就说:

例9:

这句话是直译, 则为“他将取名为欧谢纳斯——欧谢纳斯·霍普金斯!”, 中国观众就无法听懂霍普金斯把儿子取名为“欧谢纳斯”的用意, 而西方观众一听就懂, 因为“Oceanus”这字是拉丁语中的“海洋”, 英文的“Ocean”就源于此字。但如果把它译成“给他取名为海洋——海洋·霍普金斯!”也不妥, 因为“海洋·霍普金斯”是个不中不西的名字。因此可以灵活一下, 把这句话译成“给他取名为海洋——海洋的孩子!”这样既能让中国观众听懂, 又比较通顺。

例10:

知道吗?他可不像加勒哈德那么纯, 他是只离不了鱼腥的猫。

这是影片《莫冈波》中女主角埃洛丝的话。加勒哈德是亚瑟王传奇中的圣洁骑士, 因品德高尚纯洁而得圣杯。虽然他在我国鲜为人知, 但因前后两句在意义上互补, 可以采取保留前句, 仅将后句暗喻转换成中国文化中通俗易懂的比喻译法。

结语

为了满足大部分译语观众群体的需要, 外语电影通常会用本族语进行配音。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配以字幕的影视作品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大的信息量, 同时也能让他们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影视作品。因此, 作为影视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的字幕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视翻译迄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 对电影字幕的特征、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准确性、可读和易读性以及读者省力原则这三条实际操作原则, 并针对影视翻译的限制性与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实际操作策略。在文中表明字幕片翻译过程中, 提出译者应先考虑译文的接受者, 即观众的反应与接受程度, 以保证字幕不阻碍观众欣赏影片为前提。字幕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辅助观众欣赏影片, 所以译者应尽量使译文的语言简洁、明了、流畅, 让观众可以在耗费相对最小的认知努力的同时获得更多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张春柏.影视翻译出探[J].北京:中国翻译, 1998, (2) :50-53.

[2]方梦之.译学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328-329.

[3]Jauss H.Robert.Literary History as a Challenge to Literary Theory[M].London:Perspective Multilingual Ltd., 2002.

[4]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 2001, (4) .

[5]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65.

[6]萨姆·汉姆.蝙蝠侠[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字幕翻译】相关文章:

影视字幕翻译字幕报告05-25

影视字幕翻译字幕报告05-03

字幕翻译04-20

字幕翻译论文04-21

影视字幕翻译05-31

中文字幕翻译06-09

字幕对白翻译06-30

戏剧字幕翻译07-25

字幕翻译论文题目05-02

字幕翻译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理论伸长量下一篇:社会主义科学富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