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融资融券

2024-08-09

证券融资融券(精选十篇)

证券融资融券 篇1

融资融券由于其具有做空功能成为市场期盼的一大利好, 管理层最终批准这一业务, 明确表达了救市的坚定决心。市场也做出了反应, 券商板块连续走出了较好的反弹走势。

一、融资融券业务介绍

据媒体报道, 今年以来, 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券商股群体随熊市一路暴跌。而近期, 海通证券同样受限售股的解禁而连续跌停。有分析人士认为, 熊市中, 券商股一直缺乏一个实质性的题材供主力炒作。如果融资融券能够在12月开始试点, 就有可能使券商股产生一波有力的短线行情。

融券融资业务, 是指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业务活动。其业务的开展, 有利于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 不断完善交易方式, 继续夯实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基础, 并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其主要流程如下:

二、融资融券业务利好与利空

融资融券交易因证券公司与客户之间发生资金和证券的借贷关系, 又称为信用交易, 可分为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两类。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 为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 为融券交易。简言之, 融资是借钱买证券, 融券是借证券卖出, 到期后按合同归还所借资金或证券, 并支付一定的利息费用。融券的标的主要为沪深300指标股, 但该业务推出的初期, 融资规模要远大于融券规模。融资融券业务中, 投资者需要事先以现金或证券等自有资产向证券公司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并将融资买入的证券或融券买入的资金交付证券公司。作为担保物, 与普通证券交易不同, 融资融券交易中投资者如不能按时、足额偿还资金或证券, 证券公司有权进行强制平仓。

1. 利好

融资融券交易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融资融券交易可以为市场提供方向相反的交易活动。当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过高和过低, 可以通过融资的买入和融券的卖出促使股票价格趋于合理, 有助于市场内在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

二是融资融券交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资金和证券供求, 增加市场的交易量, 从而活跃证券市场。

三是融资融券交易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新的交易方式, 可以改变证券市场单边式的方面, 为投资者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

四是融资融券可以拓宽证券公司业务范围,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的应用渠道, 在实施转流通后可以增加其他资金和证券融通配置方式, 提高金融资产运用效率。

融资融券之所以作为一项利好被市场一直期待, 无疑取决于其在市场持续大幅下跌过程中所能够带来的资金提振作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融资融券启动之初, 融资业务将优先于融券业务, 这将为市场提供资金杠杆, 此外, 考虑到作为配套措施部分股票将实行T+0交易, 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市场的活跃度。当然, 从更为深层次的角度来看, 融资融券更是对A股市场“单边市”机制缺陷的一种重要修补, 为市场引入了做空机制, 长期而言有利于股票的价值回归和市场的稳定。融资融券业务的放行表明了监管层稳定推进证券市场建设的决心, 这起码会在信心上支援A股市场, 预计市场对此会有积极反应。

2. 利空

融资融券的推出, 在目前股市相对低迷的情况下, 应该称得上是对市场偏利好的消息。但不应该片面强调其"利好"的一面。从长期来看, 融资融券应该是具有双面性的政策, 它给市场引入做空机制、平衡了单边式的泡沫压力, 使得市场估值趋于合理, 但在活跃市场交易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交易杠杆放大和监管难度提高都是未来的新问题, 而且对投资者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以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应该简单理解为利好。

融资融券业务的交易、清算层面的业务模式和流程尚未真正完善, 而需要全程参与的券商, 更需要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同时, 融资融券交易对投资者、证券公司等的信用要求较高, 而当前的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此, 如果制度设计不合理, 证券公司操作不规范, 都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 增强投机性, 加剧市场波动。虽然一般认为融资融券交易具有稳定市场的功能, 但有关制度如果设计不完善、监控不得力, 也有可能起到助涨助跌的负面作用, 从而加剧市场波动, 带来大盘的系统性风险。

(2) 使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更易发生。在融资融券交易方式下, 操纵市场所需的实有资金和证券量比在现金交易方式下要小, 这使得市场操纵行为更易发生。对融券交易者而言, 散布对上市公司不利的信息可以打压股价使其获利, 这又可能强化行为人散布虚假信息的动机。

(3) 加大证券公司的风险。融资融券业务要求证券公司内控机制健全, 风险管理能力较强, 相关制度得到强有力的执行。证券公司若管理不善、控制不力, 很容易引发客户违约、市场波动、系统操作等方面的风险。

(4) 加大交易结算系统的技术风险。由于市场交易量放大和新的监控要求引入, 交易结算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增强、负荷增大, 发生故障和错误的可能性加大。

(5) 加大宏观管理层面的风险。融资融券这一全新的市场运行模式, 要求有更高的宏观管理能力。在市场运行初期, 由于缺乏经验, 监管机构包括自律组织决策失误、执行不力的可能性加大, 由此引发的批评、指责甚至对融资融券交易本身、对推出这一交易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怀疑可能较多。

从海外衍生工具等金融创新工具的经验来看, 推出的时候都是从防范风险角度考虑的, 这样才被市场接纳。如果从投资角度推出它, 假设市场是单边市场, 上涨的时候有赚钱机会, 下跌的时候则没有赚钱机会, 所以要推出做空机制, 以便在下降时可以卖空。

也有投资人士担忧:在看到融资业务所可能带来的资金“活水”的同时, 融券业务也使得抛售存量股票与卖空借入的股票来获利成为可能, 这是否会对下降的市场形成进一步的打压?

当然, 监管层此番推出融资融券业务也表现出了相当的审慎, 例如:证券公司仅能够以自有资金和自有股票从事融资融券;试点券商以及初期客户均会有较高的资格要求;保证金门槛较高等等。这无疑有利于降低相关业务推出初期的风险以及市场所担忧的大规模“卖空”出现的可能性, 不过, 这也决定了融资融券业务短期内影响力有限, 即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市场何以对此“利好”反应平平——融资融券短期不会带来足够影响力的资金流, 其提振作用更多在心理层面。

三、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控

1. 融资融券业务的主要风险

融资融券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交易方式, 其蕴含如下主要风险:估值偏高的基金重仓股短期将存在一定的下调风险;投资者融资买进的股票在下跌行情中容易出现类似期货交易的“逼仓”现象;内幕交易及滥用市场变得更加容易, 加剧市场动荡;保证金杠杆交易既放大了收益, 同时也放大了损失所以, 在监管方面尤其要严格。

2. 融资融券风险管控的主要手段

融资融券风险控制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信用账户和证券账户的二级托管制度;建立信用交易的专用席位, 以防止利用信用交易坐庄的行为;建立各项风险控制指标, 使风险控制贯穿整个业务流程;证券公司要做好客户风险评估, 对客户资质进行认定, 对符合要求的客户才能开立信用账户, 办理融资融券业务;量化融资质押证券强制平仓的预警线和平仓线。

3. 融资融券监管的主要手段

从目前正在研究的融资融券模式来看, 监管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规定融资融券的抵押物和融资融券的介入对象, 以避免因为个股的非系统性风险而造成操作风险;

二是设定参与融资融券操作的客户标准, 在起步阶段, 这个标准会比较高, 以减少因人为因素放大风险;

三是根据市场变化, 及时调整融资融券操作的条件, 增强抗拒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四是加强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日常监管, 纠正违规现象。

融资融券试点的风险是可控的, 且现阶段融资规模会大于融券规模, 市场不可能出现大量卖空。一方面, 试点规定的融资融券客户保证金比例较高, 试点券商还会根据自身情况提高风险控制比例, 融资融券的财务杠杆效益不是很大。另一方面, 试点期间, 融资融券业务资金和证券的来源为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 而目前在证券公司的资产结构中, 货币资产比例较高, 证券资产比例相对较少, 其中只有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科目下的标的证券才可用于融券业务。

出于稳健考虑, 业务试点初期, 在我国券商多数信用等级较低的情况下, 可考虑借鉴日、韩模式成立专门金融机构, 对券商进行统一的净资本管理和集中授信。但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 可适度市场化。尤其是在目前分业管理条件下, 靠一个专业融资公司推动信用证券交易难度较大, 可在一定范围内尝试市场化证券公司直接授信模式。当前, 我国证券公司已完全实施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和集中交易, 是能够控制融资风险的。

在融资融券试点期间, 管理层将对申请试点的证券公司实施窗口指导, 由试点证券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通过适当提高融资融券客户的资质条件、资产的门槛和在本公司从事证券交易的期限, 以及适度提高保证金比例和担保比例等审慎措施, 防范业务风险, 维护行业有序竞争。同时, 将加强对违规融资活动的打击力度, 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批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严厉查处各种非法的融资融券活动, 保护投资人利益, 保障融资融券业务的规范有序开展。

至于融资融券是否会惠及普通股民, 有专业人士表示, 目前还未看到试点实施细则, 相信会有一定的门槛。至于符合条件的首批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券商名单, 市场也在纷纷猜测, 考虑到券商风险管理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普遍观点是首批试点券商将在A A级的券商中选择。目前国内获得双A类的券商已经扩容至10家, 分别为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申银万国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金公司、财通证券。

四、融资融券业务推出的意义

融资融券交易是目前成熟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长、风险控制措施完善、有利于市场稳定运行的交易方式。融资融券尤其是融券的卖空机制是以后实施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必不可少的制度基础。股指期货、信用交易的配合运用, 将有助于国内机构投资者规避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对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先推出融资融券, 再推出股指期货, 也是产品内在逻辑上的必然。融资融券的本质是信用交易和财务杠杆在资本市场中的应用。其推出将有助于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资源配置优化效率的全面提高, 及未来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的迅速成长壮大。

参考文献

[1]徐婕: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模式的制度选择分析[J].上海金融, 2008, (03)

[2]李强:融资融券业务探讨.时代经贸, 2008, (02)

[3]杨:积极推动企业短期融资券业务, 促进金融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华北金融, 2008, (02)

[4]丛亚平:证券融资不能亲“大”欺“小”[J].瞭望, 2008, (04)

[5]谢吉斌:证券信用交易风险控制——亚洲四小龙视角[J].改革与战略, 2008, (02)

融资融券标的证券 篇2

什么是融资融券标的证券?

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是投资者融入的资金可以买入的证券和证券公司对投资者可以融出的证券。

作为标的证券的股票,应该符合下列条件:

1.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满3个月;

2.融资买入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1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5亿元,融券卖出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2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8亿元;

3.股票发行公司的股东人数不少于4000人;

4.近三个月内日均换手率不低于基准指数日均换手率的20%,日均涨跌幅的平均值与

基准指数涨跌幅的平均值的偏离值不超过4个百分点,且波动幅度不超过基准指数波动幅度的500%以上;

5.股票发行公司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6.股票交易未被证券交易所实行特别处理;

证券融资融券 篇3

关键词:融资融券;股指期货;证券市场

一、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概述

融资融券,是指投资者向具有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本所上市证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融资是借钱买证券,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证券,客户到期偿还本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资买进证券称为“买空”;融券是借证券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称为“卖空”。

股指期货的全称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是指以股价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的一种,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资产的金融期货产品,其特殊性在于标的本身不是金融资产,而是金融资产的价格指数。

二﹑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提供了规避市场系统风险的手段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到现在已近二十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机构投资者的队伍也不断扩大。但长期以来,股票市场的交易工具却只是单一的现货交易,不允许信用交易和卖空。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金融交易工具的单一性,现货市场缺乏风险对冲机制,系统性风险较大,从而导致了市场效率低下,股票的真实价值被扭曲,单边市情况严重,波动幅度很大,从2006年的千点左右到2007的6000点高峰,之后过了一年时间又跌回1600点,这种跌幅远超过欧美发达资本市场,甚至比有股指期货的新兴国家的跌幅也大20-30%。在缺乏避险工具的市场中,投资者无法避免诸如金融危机、大小非减持等系统性风险。

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丰富了我国股票市场的交易工具,使得我国股票现货市场有了相应的风险对冲机制。投资者可以通过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来进行对冲交易化解风险。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的推出给中国股票市场提供了有效防范突发事件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的工具。

三﹑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融资融券的推出使投资者可以超出自身实力进行交易,从而有足够的交易活动可以活跃市场,进而维持证券价格的连续性,从而达到增强证券市场流动性。融资(买空)策略是投资者在看多的市场条件下借入资金入市的行为,这直接增加流入市场资金,提高市场活跃度,增加流动性。融券(卖空)制度的存在,为投资者提供了判断下跌而获利的可能,极大刺激更多投资者参与市场,提高了市场信心和活跃度,从而间接增强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但由于我国融资融券处于刚起步状况,进入门槛相对较高,且缺乏转融通机制,所以融资融券推出以来相对我国股票市场交易量而言成交量偏低,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无实质性影响。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因为股指期货的低保证金、高杠杆、执行速度快等优点,让投资者对现有资产组合进行配置,或进行套期保值,这将吸引部分资金由现货市场流入期货市场;另一方面因为推出股指期货后,投资者能进行套利交易以及保值需求,则可以吸引资金入市,从而提高现货市场的流动性。

自四月份股指期货推出后,我国股市由于宏观经济面等外部原因持续下跌,股票市场的成交量持续萎靡,到6月低达到最低;而同期股指期货交易量持续上升。这可能是由于股票市场的下跌,吸引了一部分资金参与到到股指期货交易。但自7月份以来,股票市场开始回暖,股指持续上升呈逼空局面,交易量也不断上升,而同期股指期货的交易量也逐渐增加。据国外股指期货的发展经验,在短期内股指期货可能导致股票交易量的下降,但在长期趋势中,股指期货将和现货市场相辅相成,共同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且交易量也将放大。

四﹑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市场价格趋势和波动影响

融资融券由于初期的入市资金相当有限,且转融通尚未实行,因此融资融券业务对市场的影响主要在心理层面,对市场的直接影响很小。但是随着试点规模的扩大,尤其是转融通业务全面展开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信用资金进入股市,由于信用资金在市场中的交易更频繁,成交会更趋活跃。

我国自4月份推出股指期货以来,股指期货一路下跌到2478点,跌幅为28%;而同期上证大盘下跌到2319点止跌,跌幅为27%。这说明了股指期货走势和大盘走势有很强的联动性,但是不能笼统的说明股指期货是导致大盘走势的原因。股票市场的走势取决于股票的内在价值,而股票的内在价值又受众多因素影响,如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前景,公司运营状况等。

股指期货只是影响股票市场短期的走势,股指期货能够起到先导的作用。在股指期货上市前,股市开盘价受美股影响,盘中走势受到港股的影响。但股指期货推出后,即使美股前夜大涨或者大跌都对A股的开盘影响不大。由于股指期货比股市早开盘15分钟,A股竞价很大程度上受到已开盘的股指期货的影响,在盘中股指期货的价格波动更快捷、灵活。

目前,股指期货进行过三次交割,A股市场在股指期货交割日,走势都有较大幅度的下跌,被称为“交割日魔咒”。在四月份到七月份,股市的单边下跌中,股指期货起到了助跌的作用,因为做空的资金赚了钱可以再开空单,一直进行下去,最终导致了股指期货和大盘的跌跌不休。而七月份的上升行情中,股指期货又起到了助涨的作用,由于多头连续做多,做多赚的钱再继续做多,导致了连续的逼空上涨。这在一定程度说明了,在短期内我国股指期货放大了A股市场的波动性,但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还是受到股票自身规律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兆源.融资融券对金融市场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0,(8).

试析我国证券市场的融资融券业务 篇4

一、融资融券的定义

(一) 融资融券的的涵义

融资融券是证券信用交易的基本模式之一, 包含融资业务和融券业务, 既包括证券公司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 又包括金融机构对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融资业务指证券公司或金融机构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标的证券, 并约定一定期限后卖出该证券, 归还所借资金。通俗地说就是借钱买证券, 又称为“买空”。融券业务是指证券公司或金融机构向客户出借证券供其卖出, 并约定一定期限后客户买入证券, 归还所借证券, 通俗地说是借证券来卖, 又称为“卖空”。

(二) 融资融券的分类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融资融券模式基本有四种:证券融资公司模式、投资者直接授信模式、证券公司授信的模式以及登记结算公司授信的模式。

二、发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意义

(一) 提高证券市场运行效率具体表现在:

(1) 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证券市场“内在稳定器”机制的形成。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都是单边运行, 缺乏稳定运行的内在机制, 从而导致市场波动幅度较大。而融资融券则提供了多空双向交易机制, 这种信用交易机制能发挥价格稳定器的作用, 即在股市非理性上涨时, 投资者的看空预期可通过融券卖空实现, 促使股价下跌, 起到平抑股价的作用;在股市非理性下跌时, 又能通过融资做多, 促使股价上涨, 以给予市场支撑。这种内在的制衡机制一方面抑制了股票价格泡沫的继续生成和膨胀, 另一方面又传递了一种股价被低估的信号, 两方面的作用使得股票价格回归到真实投资价值上来, 避免因暴涨暴跌而损害到实体经济, 使得股市平稳运行。

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方向相反, 相辅相成, 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不同投资需求。但是, 由于融资买入证券后, 在一定期限内还要卖出该证券以归还所借资金, 融券卖出后, 在一定期限内还要买入该证券以归还所借证券。因此, 融资业务并不会导致证券价格持续不断上升, 融券业务也不会导致证券价格持续不断下跌。所以, 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 不仅不会改变证券市场长期运行的趋势, 而且会减小价格波动的幅度和缩短波动的时间周期。

(2) 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缓解市场资金压力。当今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从宏观上看, 是银行与证券、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将在最高层次上融合。我国证券公司现有的几种融资渠道, 由于自身的缺陷和政府的管制行为, 都不能很好地满足证券公司对资金的需求。融资融券业务放开后, 融资融券渠道得以拓展, 使得证券公司扩大了可支配资源, 并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投资者可以向证券公司融资, 这就给证券市场带来了新的资金增量, 将会对证券市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 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能有效放大市场内的存量资金, 从而增强市场的资金流动性, 提高市场交易的活跃性。由于融资融券业务采用保证金交易的形式, 投资者只需交纳融资融券标的证券价值一定比例的现金即可进行交易, 而且投资者已经持有的证券也可充抵保证金。特别是融券业务增加了市场上股票的供应量, 同时融券者的对冲行为又增加了市场的需求量。因此, 融资融券业务增加了证券市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又扩大了证券交易的深度, 提高了整个证券市场的换手率, 客观上有利于提高证券市场的流动性。

(4) 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完善价格发现机制的形成。推行融资融券业务, 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完善, 更加科学、合理地发现价格, 这有利于逐步形成市场化的资产定价机制。欧美资本市场发展的经历表明, 融资融券参与者往往是市场中最为活跃的交易者, 其对市场机会的把握, 对信息的快速反应, 对股价的合理定位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融资融券参与者是价格发行机制实现的主要推动力量。

(5) 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培育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成熟市场经验表明, 融资融券业务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 有利于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 更好地发挥其稳定市场的重要作用。机构投资者始终是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 这正是我们的资本市场所迫切需要的。

(二) 提高证券公司盈利能力

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可以拓展业务范围, 获得融资利息和融券费用, 从而改变证券公司过分依赖经纪业务收入的结构, 提高了盈利能力。

(1) 增加证券公司的收益。融资融券利息收入成为证券公司稳定的利润来源;融资融券业务将增加证券公司手续费收入;融资融券业务会产生借款费、借券费、咨询服务费等中间业务收入。融资融券业务除了为证券公司带来数额不菲的收益外, 还衍生出许多产品创新机会, 也为自营业务降低成本和套期保值提供了可能。

(2) 扩大客户资源和市场占有率。《关于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首批申请试点的证券公司必须满足最近6个月的净资本均在50亿元以上且最近一次证券公司分类评价为A类等条件。因此, 具有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优质证券公司会吸引原经纪业务的新老客户, 这就有望扩大客户资源和市场占有率, 从而形成强者更强的局面。

(三) 为投资者提供新的盈利手段融资融券为投资者提供了

一种双向交易机制。在市场持续走强的时候, 投资者可以融入资金购买股票, 从而放大获利倍数;在市场持续走弱的时候, 投资者可以融入股票卖出再于低位买回平仓, 仍然可以获利。这就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机会和手段。

三、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

(一) 给证券市场带来的风险

融资融券业务在为证券市场带来收益的同时, 还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首先, 融资融券初期一般可能会先推出融资业务, 没有融券交易的配合, 融资业务不但起不到价格稳定器的作用, 反而会制造市场虚假信息, 破坏市场供需平衡, 可能助涨也可能助跌, 增大市场波动。其次, 在融资业务“单飞”的情况下, 庄家操纵市场所需的实有资金比在现金交易方式下还要少, 这就增强了市场的投机性, 使得证券交易更容易被操纵。最后, 融资融券可能增大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开展融资业务, 银行信贷资金会进入证券市场, 如控制不力, 将推动市场泡沫的形成, 而在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 则可能增大市场波动, 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二) 加大证券公司的风险

在融资融券业务中, 证券公司是资金或证券的提供者, 客户数量越多, 业务规模越大, 证券公司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 其风险主要有客户信用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业务管理风险等。所以, 如果证券公司盲目地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不仅不能为公司增加利润, 反而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损失。

(三) 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时, 也必须同时承担自有股票和融资买入股票的风险, 还要支付融资的利息。另外, 限于一般投资者资金充裕度和投资技术, 容易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形成亏损, 而这种亏损在杠杆机制下将比现金交易严重得多。融资融券业务的实施使证券交易变得更加容易被操纵, 从而使投资者更加容易加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损失。

四、有序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措施

(一)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规则体系

近几年, 国务院、中国证监会及有关单位陆续发布了有关融资融券业务的业务规则和监管规定。至2010年, 融资融券业务所需的法律法规和业务规则已形成了完整配套的体系。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律规定不具体, 造成了融资融券业务不确定性的风险, 如信用账户担保财产的质押关系对抗第三方、强制平仓的法律基础等问题。应当根据融资融券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健全相配套的法制基础。

(二) 建立过渡性专业化证券金融公司

从根本上说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的选择是由该国的证券市场发展水平和经济制度的结构特征决定的。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建立过渡性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模式是比较适合的, 待时机成熟后再转为市场化模式。同时, 我国处于“转轨经济国家”这一现实, 使我国证券市场中有许多地方不同于于其他发达国家, 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 制定有中国特色的证券金融公司制度。

(1) 证券金融公司的作用。建立证券金融公司, 就是要对融资融券活动进行监督控制, 以利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健康进行、降低融资融券的系统性风险、扩大融资融券的渠道。

(2) 证券金融公司的过渡性。建立证券金融公司只是一个过渡的桥梁, 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成熟, 专营性的证券金融公司会难以适应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 我国从一开始就明确指出, 市场化的融资融券制度才是最终的选择。

(3) 证券金融公司的运作机制。我国的证券金融公司, 可由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以及其它有实力的投资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共同投资建立, 这将使证券金融公司具备较高的信用水平和中立性。设定我国证券金融公司的最低资本金充足率时, 应考虑到金融机构的性质、资产规模、信用水平和稳健运行的原则。

由于融资融券的业务过程比较复杂, 牵涉面也较广, 而我国证券市场发育程度又比较低, 市场参与者自律性差, 因此必须事先制定较完备的法律法规, 对相关各方的权限和职责加以明确。

(三) 完善风险防范措施

中国证监会从风险控制角度认真评估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环节, 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股票交易实行现货交易;融券交易实行提价交易规则;初期只允许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用于融资融券业务等制度。这些防范制度总体上使融资融券的风险受到严格控制。但是, 为了充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发挥其优势, 应当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制度措施。

(1) 融资融券交易证券的资格认定。不同证券的质量和价格波动性差异很大, 将直接影响到信用交易的风险水平,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证券都适合作融资融券交易, 而应对其进行资格认定。融券用的证券资格应比融资的证券更高, 资格认定权可归属证券交易所。不过, 在运行过程中, 应根据市场表现和公司的情况随时修订融资融券资格的证券名单。

(2) 建立信用管理机制。我国内地的证券公司尚无办理证券抵押融资业务的经验而且自律程度较低, 与早期的台湾地区证券市场相仿, 因此可参照台湾地区的管理办法, 注重对信用额度的控制, 强调以保证金比率为基础控制因市价变动形成的市场风险, 以及以资本金比率为基础控制证券公司的债务风险。

(3) 对市场整体信用额度的管理。对市场整体信用额度的管理包括对融资保证金比率和融券保证金比率的动态管理。融资保证金比率和融券保证金比率都应当包括最低初始保证金比率和常规维持率。证券公司在融入资金购买证券时, 必须交纳一定的保证金, 并把购得的证券交给证券金融公司作抵押。当证券价格下跌导致保证金比率低于一定标准时, 证券金融公司将停止向该证券公司继续融资, 或通知证券公司补交保证金, 否则将强行卖出抵押证券。证券公司的保证金可以是现金, 也可以是符合条件的证券。

(4) 对证券机构信用额度的管理。对证券机构信用额度的管理包括对证券金融公司的管理和对证券公司的管理。对证券金融公司的信用额度管理可通过资本净值的比例管理来实现, 对证券公司的管理同样可通过资本净值的比例管理实施。

(5) 对个别证券的信用额度管理。对个别证券的信用额度管理是为了防止过度融资融券导致风险增加。当某只证券的融资融券额达到上市公司流通股本的一定比率时, 交易所将停止融资买进或融券卖出, 当比率下降到一定标准以下时再恢复交易;当融券额已超过融资额时, 应该停止融券交易, 直到恢复平衡后再开始交易。

(四) 建立严格的抵押证券存管制度

证券存管是融资融券的一个关键环节, 直接关系到资券借出方的资产安全。在设计我国的融资融券制度中有关抵押品存管的机制时, 应更多地参鉴国外成熟市场例如美国的运作机制。其关键步骤是, 将用于融资融券抵押的证券与自营账户中的其他证券分开管理。因此证券公司应另外建立融资交易账户, 将所有抵押证券置于该账户中, 并规定证券公司在偿还债务之前不得挪用。

(五) 开展投资者教育

考虑到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特征, 应让参与交易的投资者知晓风险。尤其要帮助和促进投资者建立健全风险内控机制, 客观评估其风险承受能力, 以做出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为投资者设立高门槛, 初期只让有资金、有技能、有经验者进入市场交易, 并在多个渠道明确和提示风险与规则。融资融券的投资者教育, 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 绝不是一蹴而就。

推行融资融券业务, 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步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步骤, 对于提高证券市场运行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积极探索融资融券业务发展规律, 及时调整证券监管的思路和方式, 积极防范和化解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 稳妥有序地推进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婕:《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模式的制度选择分析》, 《上海金融》2008年第3期。[1]徐婕:《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模式的制度选择分析》, 《上海金融》2008年第3期。

[2]孙国茂:《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2]孙国茂:《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3]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 《证券时报》2006年8月21日。[3]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 《证券时报》2006年8月21日。

[4]陈建瑜:《我国证券融资融券的实现路径》, 《中国金融》2006年第8期。[4]陈建瑜:《我国证券融资融券的实现路径》, 《中国金融》2006年第8期。

证券融资融券 篇5

(2006年6月30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根据2011年10月2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指导证券公司建立健全融资融券业务的内部控制机制,防范与融资融券业务有关的各类风险,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应当按照《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本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第三条 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应当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操作流程和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体系,确保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第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健全业务隔离制度,确保融资融券业务与证券资产管理、证券自营、投资银行等业务在机构、人员、信息、账户等方面相互分离。

第五条 证券公司应当对融资融券业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融资融券业务的决策和主要管理职责应当由证券公司总部承担。

第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融资融券业务的决策与授权体系。融资融券业务的决策与授权体系原则上按照董事会—业务决策机构—业务执行部门—分支机构的架构设立和运行。

董事会负责制定融资融券业务的基本管理制度,决定与融资融券业务有关的部门设置及各部门职责,确定融资融券业务的总规模。

业务决策机构由有关高级管理人员及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融资融券业务操作流程,选择可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分支机构,确定对单一客户和单一证券的授信额度、融资融券的期限和利率(费率)、保证金比例和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可充抵保证金的证券种类及折算率、客户可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的证券种类。

业务执行部门负责融资融券业务的具体管理和运作,制订融资融券合同的标准文本,确定对具体客户的授信额度,对分支机构的业务操作进行审批、复核和监督。

分支机构在公司总部的集中监控下,按照公司的统一规定和决定,具体负责客户征信、签约、开户、保证金收取和交易执行等业务操作。

第七条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前、中、后台应当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各主要环节应当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和岗位负责,负责风险监控和业务稽核的部门和岗位应当独立于其他部门和岗位,分管融资融券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管风险监控部门和业务稽核部门。

第八条 证券公司应当加强对分支机构融资融券业务活动的控制,禁止分支机构未经总部批准向客户融资、融券,禁止分支机构自行决定签约、开户、授信、保证金收取等应当由总部决定的事项。

第九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客户选择与授信制度,明确规定客户选择与授信的程序和权限:

(一)制定本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客户选择标准和开户审查制度,明确客户从事融资融券交易应当具备的条件和开户申请材料的审查要点与程序。

(二)建立客户信用评估制度,根据客户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风险偏好等因素,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类别和层次,确定每一类别和层次客户获得授信的额度、利率或费率。

(三)明确客户征信的内容、程序和方式,验证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了解客户的资信状况,评估客户的风险承担能力和违约的可能性。

(四)记录和分析客户持仓品种及其交易情况,根据客户的操作情况与资信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其授信等级。

第十条 证券公司应当印制并使用融资融券合同标准文本。融资融券合同标准文本的内容应当符合《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和《融资融券合同必备条款》的规定。

第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与客户签订融资融券业务合同前,向客户履行以下告知义务:

(一)以书面方式向其提示投资规模放大、对市场走势判断错误、因不能及时补交担保物而被强制平仓等可能导致的投资损失风险。

(二)指定专人向客户讲解融资融券的业务规则、业务流程和合同条款。

(三)告知客户将信用账户出借给他人使用,可能带来法律诉讼风险,提示客户妥善保管信用账户卡、身份证件和交易密码。

第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与客户签订融资融券业务合同后,按照《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及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有关规定,为客户开立实名信用证券账户。

证券公司应当委托第三方存管银行为客户开立实名信用资金账户。

第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营运成本、市场状况以及客户资信等因素确定融资融券的利率与费率,并通过营业场所、公司网站或者其他便捷有效方式公示。

第十四条 证券公司应当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确定可充抵保证金的证券的种类及折算率、客户可融资买入和融券卖出的证券的种类、保证金比例和最低维持担保比例,并通过营业场所、公司网站或者其他便捷有效方式公示。

第十五条 证券公司应当指定专人实时监控客户担保物价值与客户债务价值及其比例的变动情况,当该比例低于合同约定的最低维持担保比例时,应当按照约定方式及时通知客户补足担保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通知时间、通知内容等予以留痕。

第十六条 证券公司应当制定强制平仓的业务规则和程序,当客户未按规定补足担保物或到期未偿还债务时,立即强制平仓。平仓所得资金优先用于清偿客户所欠债务,剩余资金记入客户信用资金账户。

强制平仓指令应当由证券公司总部发出,发出平仓指令的岗位和执行平仓指令的岗位不得由同一人兼任,强制平仓的操作应当留痕。

第十七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由总部集中管理的融资融券业务技术系统,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主要流程实行自动化管理。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融资融券业务的集中风险监控系统,系统应当具备业务数据集中管理、融资融券业务总量监控、信用账户分类监控、自动预警等功能,并应当设置必要的开放功能或数据接口,以便监管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和检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情况。

第十八条 证券公司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客户资产的安全:

(一)加强对业务流程、技术系统的管理,防止出现技术故障、操作失误、制度与流程漏洞、员工道德风险等可能影响客户资产安全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信用账户的管理和稽核制度,防止资产混用、账户混用、出借账户、虚假账户等问题。

(三)按照约定方式为客户提供对账单,如实向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第三方存管银行提供证券、资金明细数据,供客户查询。

(四)客户因自身债权债务原因,导致其资产被冻结、查封、划扣等重大事项时,证券公司应当及时通知客户。

第十九条 证券公司应当加强对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监控和业务稽核。风险监控和业务稽核应当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各个环节。

风险监控部门应当对融资融券业务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量化分析,对高风险账户比例情况、坏账情况、集中度、账户限额等进行分析评估,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对与客户签订融资融券合同、审批客户信用额度、强制平仓等重大事项出具意见。

第二十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融资融券业务规模监控和调整机制:

(一)根据监管要求和自身财务状况,合理确定向全体客户、单一客户和单一证券的融资、融券的金额占净资本的比例等风险控制指标。

(二)对净资本、流动性、资产负债等主要财务指标进行监测,并根据指标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融资融券业务规模。

(三)通过集中风险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客户融资融券未补仓规模,并通过调整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使公司净资本等主要财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第二十一条 证券公司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管要求,制定融资融券业务会计处理制度,审慎评估融资融券业务可能带来的坏账风险,在当期足额计提有关损失准备,并在会计报表中充分披露。

第二十二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融资融券业务内部报告制度,明确业务运作、风险监控、业务稽核及其他有关信息的报告路径和反馈机制。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融资融券业务的信息报送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有关信息的统计与复核,保证向证监会及自律组织报送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三条 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客户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融资融券业务客户资料的管理。对资信不良、有违约记录的融资融券业务客户,证券公司应当记录在案,并及时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报告。

证券融资融券 篇6

【关键词】融资融券;现状;风险控制

一、融资融券业务概述

广义的融资融券业务,包括证券公司对投资者的融资和融券及其他金融机构对证券公司的融资和融券四种。而所谓其他金融机构,即证券金融公司、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对证券公司的融资和融券也称为转融通业务。

简而言之,融资业务指投资者从证券公司处借入资金用以购买证券,即所谓“买空”,到期后向券商偿还本息。而融券业务指投资者从证券公司处借入证券以出售,即所谓“卖空”,到期后向券商偿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付息。因此,融资融券业务同时具有普通证券交易业务的特征和信贷交易业务的特征。

融资融券业务中所包含的证券交易业务属于证券公司传统的经纪业务,证券公司从中赚取佣金和手续费。而融资业务中的资金借贷业务与一般商业银行的资金借贷业务的不同之处在于,投资者要借得资金必须以用其购买证券为前提条件。融券业务中的证券借贷业务的标的物是证券,而非一般借贷业务中的资金。

融资融券业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使证券价格更好地反映价值

融资融券业务提供了买空和卖空的机制,允许证券交易者从其认定的过高或者过低的证券价格中获得利润,使得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价格更加稳定,证券价格更趋近于其内在价值。

2.增强证券市场流动性

融资融券业务使得投资者可以通过借入的方式从事投资投机活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对资金和证券的供求,市场交易量因而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也随之增强。

3.拓宽证券公司业务范围

融资融券业务所涉及的证券借贷业务,增加了证券公司的获利渠道,也增加了其对自有资金和证券的使用渠道,拓宽了其业务范围。

4.为证券市场投资者提供新工具

融资融券业务给市场上的投资者提供了新的交易方式,增大了投资者的投资空间和范围,有助于投资者在市场上更好地获利和抵御市场风险。

二、融资融券业务运行现状

当前,在发达国家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业务是普遍实施的交易制度,也是促进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手段,是证券市场发挥基本职能的重要基础。因此,中国证券市场要想实现国际化、完善化的目标要求,全面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势在必行。

1.中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历程

2006年起,中国市场的融资融券交易业务进入筹备阶段。 2010年3月31日起,融资融券试点正式启动,进入市场操作阶段。2011年11月25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正式发布并施行,融资融券业务转入全面开展阶段。2013年2月28日转融券试点工作启动,为券商提供了更强的主动性,融资融券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2014年,借由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融资融券业务也得到飞跃的发展,交易额和融资融券余额都有了突破性的增长。

2.当前融资融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1)融资业务与融券业务发展不均

自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以来,其市场规模日渐增长,2015年7月,融资融券的规模达到峰值2.27万亿元,但此时融券业务的规模仅93.02亿元,远低于融资业务。过度不平衡的结构发展,将影响风险对冲作用的发挥,而投资者过度依赖于单一的融资业务,也将加大股市的单向杠杆,从而加剧泡沫的产生。当市场预期发生改变时,去杠杆又将加剧市场波动。反而加大了市场的风险。

(2)融资融券标的范围较窄

从国际市场来看,总股票数量中,融资融券标的证券数量的占比多达50%或更高。我国目前ETF融资融券标的共22支,A股融资融券标的股票为874支,占A股股票总数比例约为33%,尚有扩容空间。融资融券标的范围窄,会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低,市场流动性不丰沛。作为创新业务,投资者对融资融券的试探性心理也使得实际交易的证券很少,限制了融资融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3)风险防范制度过严

为了保证融资融券业务的平稳运行,证监会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等部门制定了多种风险控制措施。例如,对试点券商规定信用交易规模及接受担保品的市值制定上限;对投资者规定保证金比率下限及担保品的折算率上限等。这必然导致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受到更多限制条件的约束。

三、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控制

1.监管部门规定

目前,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置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标的证券范围

深交所第一批标的证券的范围与深成指成分股范围相同,上交所试点初期标的证券范围与上证50 指数成分股范围相同,标的证券范围随成分股的调整而调整。

(2)初始保证金比例

上交所和深交所均规定,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或融券卖出时,其融资融券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当保证金以证券充抵时,需按照一定的折算率进行折算。上交所和深交所均对可抵充保证金的证券范围及其折算率的上限做了规定。

(3)强制平仓

上交所和深交所均规定,如果投资者未按规定补足担保物或到期末未偿还所借资金或证券,证券公司可以强制卖出客户担保证券账户中的证券,平仓所得资金优先用于偿还客户所借资金和证券,剩余资金计入客户信用资金账户。

(4)担保维持与提取

上交所和深交所要求客户维持担保的比例不低于130%,当担保比例不足130%时,客户应及时补足,而且补足后维持担保比例不低于150%。投资者融资买入的证券和融券卖出证券所得的价款应当作为担保物进入“担保资金账户”和“担保证券账户”。当维持担保比率超过300%时,投资者才可以提取保证金可用余额中的现金或充抵保证金的有价证券,但提取后维持担保比率不得低于300%,证券交易所另有规定的除外。

(5)融资融券规模限制和融券申报

上交所和深交所均规定,单只证券融资余额或融券余量达到该证券可流通市值的25%时,即暂停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以限制过度投机带来的波动。当融资余额或融券余量低于20%时,恢复融资融券交易。融券卖出的申报价格不得低于该证券的最近成交价;当天没有成交的,其申报价格不得低于前收盘价。该规则通常被称为“报升规则”,旨在防止空头恶意打压股价。

2.证券公司所面临的风险

(1)市场风险

标的证券的价格变动是融资融券业务的主要风险来源。虽然监管机构对标的证券的范围做了严格的规定,但证券市场的变动仍然会给这些证券的价格带来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证券公司和投资者的收益。也正是由于当前融资融券业务的标的证券范围较为局限,开展该业务的证券公司无法通过扩充业务量,使得资金和股票的流入流出实现动态平衡,进而在融资融券业务过程中减小风险,因而在实务中,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往往面临着比一般市场风险更高的风险水平。

(2)操作风险

证券公司在为客户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错误判断价格走向,由此会给公司利润带来潜在损失。例如,标的证券价格上涨时证券公司可能会误判为下跌而为客户融出资金,或者,标的证券价格下跌时证券公司误判为上涨而为客户融出证券。操作风险根源于证券公司自身研究能力不足和员工素质才能有限。由于中国的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经验较少,且该业务市场自身发展仍有所欠缺,操作风险需引起各公司足够重视。

(3)法律及合规性风险

在中国,融资融券业务还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完全成熟。监管部门为规范这一市场制定的规定仍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变化。开展这一业务的证券公司需紧密关注证监会及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最新规定以规范本公司的操作行为。另外,由于当前阶段中国监管部门对融资融券业务的规定较为严格,因而开展该业务的证券公司需要紧密跟踪投资者账户情况,否则也会造成违规操作行为。

(4)声誉风险

融资融券业务具有逐日盯市和保证金持续支付的特点。开展该项业务的证券公司需对客户的短期需求进行很好的管理,否则便会对客户的资产造成损失。而在下跌行情中,当证券公司依据相关规定强行平仓关闭客户账户时,若证券公司操作不当的情形下客户会快速破产,客户可能事后对平仓的结果不予接受,严重时客户甚至会对证券公司提出法律诉讼。以上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证券公司在投资者处的声誉,造成公司未来收益的潜在损失。

(5)客户信用风险

参与融资融券业务的客户在对证券公司发出融资或融券的命令之后,有可能发生损失额超过保证金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客户违约行为发生,将造成证券公司利益的直接损失。在市场波动较为剧烈时,客户违约的风险就会增大,而规避这一风险的较好方式是对客户的档案信息及账户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与客户建立良性关系。

(6)流动性风险

随着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证券公司融出的在一定时期内被客户占用的资金就会越来越庞大。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所使用的资金主要是自有资金,从外部筹来的资金是有期限的,如果到偿还期时,资金仍被客户占用,公司又未能重新筹到资金,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另外,若证券公司融出的证券数量越来越大,公司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所经营的证券数量就会相应减少,经营业绩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会面临证券层面上的“流动性危机”。

四、政策建议

1.适度放松风险控制措施

由于中国的融资融券业务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监管机构设置的风险控制措施较为详细严格。但这些风险控制措施与实际情况和国际经验还存在脱节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对融资融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阻碍和限制。中国证监会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应当放松对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经验丰富、风险应对措施较完善的证券公司的控制力度,并降低该业务的准入门槛,使得更多的证券公司参与其中,扩大市场的规模。

2.适度扩大标的证券范围

上交所和深交所都对融资融券市场的标的证券进行了严格限制,仅选择股本规模大、股东人数多、流动性强、业绩稳定、波动幅度不大的股票和债券。然而,适度增大标的证券的范围并不会过分抵触监管机构现在对标的证券的选择标准。而且可以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满足证券公司对冲风险的需求,使得融资融券业务可以稳定健康发展。

3.提高从业者水平

无论是对证券公司的从业者还是融资融券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要想在这一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获取利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增强操作水平都是非常必要的。从长远来讲,从业者水平的提升是融资融券业务长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融资融券业务及其会计处理》[J]《中国会计报》2010年4月23日第016版.

[2] 王亚坤:《我国融资融券的发展现状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第1期.

[3] 仝浩辉:《对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思考》[J]《经济师》2015年第8期.

作者简介:

证券融资融券 篇7

国务院《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在证券交易所或者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进行的证券交易中, 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并由客户交存相应担保物的经营活动。融资融券交易需要投资者交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作为担保, 因此又称为信用交易和保证金交易。保证金既可以是货币资金, 也可用可充抵保证金证券充抵。在我国客户融资买入、融券卖出的标的证券一般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并经交易所认可的四大类证券, 即符合交易所规定的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其他证券。

融资融券交易包括融资和融券两方面内容。融资交易是券商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的一种交易。在证券市场上, 当投资者看好某只证券时, 认为此时购入该证券将获利而自己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时, 投资者可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通过向券商借入其余部分资金买进证券。融资买入证券后将其作为担保品存放于券商处, 待融资期满后, 投资者可通过卖券还款或直接还款的方式偿还融入的资金。投资者在这一过程可获得低价买高价卖的价差和所持证券的其他相关权益。融券交易则与融资交易相反, 是券商向客户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一种交易。通过融券交易投资者也可获得高价卖出低价买入证券的差价收益。而券商在融资融券过程则以收取融资利息或融券费用为其直接收入来源。

二、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融资融券业务就像一把双刃剑, 对完善和促进我国够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融资融券业务也会给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和挑战, 并且该业务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监管和控制将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一) 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有利影响

1、融资融券业务有利于增加市场流动性。

流动性是证券市场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前提, 市场流动性高才能吸引更多的不同的参与主体参与市场活动, 才能实现证券市场的功能。融资融券主要通过两条传导途径提高市场流动性:

一是融资融券改变了投资者的盈利模式, 弥补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单边市场缺陷。我国的证券市场属于典型的单边市场, 投资者只能做多不能做空, 这样的制度有很严重的缺陷。一般来讲, 投资者购买证券尤其股票是以期待证券价格上涨为假设前提的, 因此只有在上行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才可能投资获利。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具有做多做空的双重功能, 使得投资者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管市场将上涨还是下跌, 只要投资者能准确判断市场走势就可以获利。上行市场环境可采用融资方式获利, 下行市场环境则可采用融券方式获利。显然, 融资融券的双向交易机制能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并提高其参与度, 活跃市场交易, 提高市场流动性。

二是融资融券交易具有杠杆效应。投资者通过杠杆化操作可用少量的资产完成更大的交易量, 若投资成功则可扩大投资收益。我国融资融券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 那么理论上投资者最高可从事两倍于自有资产的杠杆交易。这种以小博大的杠杆化交易将直接放大市场交易量, 同时也将激励一部分风险偏好者为追求更高的收益而进行融资融券交易, 因此也能提高市场活跃度和市场流动性。

可见, 融资融券通过其特殊的双向交易机制、盈利模式和杠杆化操作活跃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放大市场交易量直接或间接提高市场流动性, 从国际资本市场来看也是如此。美国和日本融资融券的规模占证券交易金额的比重达到了16%-20%。我国台湾证券融资融券交易的规模则占到交易总量的20%-40% (见图1) 。我国由于融资融券业务开展较晚, 目前这一类似指标仍然很低, 仅从深市来看, 2013年2月25日到3月1日券商会员两融专用席位交易金额占会员总成交金额比例为6.79% (见表1) , 可见融资融券交易占比在我国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不断推进及转融通业务试点的开展, 融资融券交易必将为市场提供更大的交易量, 对提高市场活跃程度和流动性有很大促进作用。

2、融资融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股价暴涨暴跌, 稳定证券市场价格。

融资融券的双向交易制度, 使得股市同时存在多方与空方两种力量的较量,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股市暴涨暴跌。在一个没有卖空机制的市场, 当某只股票处于快速上涨期间, 投资者过度追捧该股票会造成股价进一步飙升, 而一旦股价下跌, 投资者由于缺乏可以对冲风险的工具可能会抛售股票, 从而加剧了股价的下跌。这是股市非理性地暴涨暴跌的重要原因。而在完善的融资融券制度下, 信用交易制度具有价格稳定器的作用。当市场存在过度投机现象导致某一股票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 理性的投资者认识到股票存在泡沫时将会借助融券方式进行逐利, 大量融入股票卖出从而使股价下跌。相反, 若某一股票大幅下挫股价被低估, 投资者可以通过融资的方式买入股票, 股票的需求增加从而促使股价回升。融资融券正是通过这种双向交易机制使股票回归正常价值, 平抑股市的波动, 稳定市场价格。

3、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有利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 同时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化。

中国金融市场要融入国际市场, 必须与世界接轨。我国金融市场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 在交易制度和交易品种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而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推出则是完善交易机制和丰富交易品种的积极尝试。从长远来看, 融资融券业务有利我国证券市场结构的优化、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 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相互对接, 资金良性循环, 提高证券市场的运作效率;有利于使我国证券市场成为一个具有做多做空机制, 两者相互制衡的成熟有效的市场。这些都将使我国证券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 同时也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打下基础。

(二) 融资融券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负面影响

1、助长股市投机气氛和违规交易。

融资融券交易的杠杠效应扩大了投资者的收益, 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进行过度投机以小博大, 助长了市场的投机氛围。另外, 当市场缺乏有效监管时还有可能加剧违法违规交易的发生。特别是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的标的证券流通量小, 容易出现人为操纵证券价格和内幕交易, 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

2、融资融券增加了证券市场的风险。

2.1融资融券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收益与风险是相对应的, 融资融券在给投资者带了更多收益的同时也加大了其破产风险。融资融券针对的是单个证券, 单个证券尤其是个股的波动性大于指数, 具有较大的非系统性风险, 因而融资融券如购买股票一样具有较大的风险。同时融资融券的杠杆化操纵使得投资者面临的风险远大于现有资产条件下交易的风险, 当股价走势与投资者预测背道而驰时, 投资者则会出现更大的损失最终可能破产。

2.2融资融券使券商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前已述及在融资融券制度下, 投资者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 当标的证券价格变动不利于融资融券者的操作行为时投资者会出现更大的亏损, 券商也因此面临着更大的客户违约风险。虽然融资融券业务规则要求客户融资融券必须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我国规定的该比例不低于50%, 但这只能部分程度保证券商的利益, 当投资者违约时即使券商强制平仓处理担保物也不能完全弥补券商融出的资产。同时券商是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或转融通获得的资产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这些资产一经融出就要被客户占用一段时间, 这无疑会降低券商的流动性, 特别是当券商流动性和负债率相关指标出现不良变化趋势时, 由于这些已经融出的资产无法立即收回则会加大其流动性风险。

2.3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和集中度失控可能会引发整个证券市场危机。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 券商争为争取更多的顾客和获取更多收入而违规开展业务, 使得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过大、集中度过高并超过监管规定时, 可能会出现资产流动性不足, 净资本规模和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引发流动性风险。由于融资融券业务的资金和证券除来源于券商自有资金和证券外还来源于第三方, 券商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网络, 一旦券商的风险失控, 由于连锁反应可能会引发一场波及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严重危机。

三、对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相关建议

为了更好地利用融资融券交易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限制其消极影响或使其降到最低程度, 我国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 建立全国性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评级机构, 完善信用管理制度

融资融券交易属于信用交易, 客户和券商良好的信用对维护融资融券业务的正常发展和证券市场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客户信用级别是券商决定是否为其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先决条件, 也是券商给予客户授信额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建立全国性的客户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尤其将银行客户信用系统纳入其中, 有利于券商选择资信条件和财务状况良好的客户, 降低信用风险。另外, 券商的信用等级也极为重要, 券商的实力、服务、业务规范程度等也是客户决定是否在此开户进行融资融券交易的重要考虑条件, 顾客的选择必将进一步激发券商严格按照业务规则开展业务, 规范自身行为和增强自身实力。而目前我国评级行业发展仍然滞后, 信用评级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此加快我国评价行业的发展, 形成自主品牌的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全国性的评级机构对我融资融券业务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积极意义。

(二)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正确的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充分有效的信息基础之上, 通过健全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市场形成强式有效的市场, 公布融资融券标的证券的实时交易信息及其它相关信息, 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或内幕信息造成的不同投资者损益不均现象, 营造一个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 为投资者决策提供及时、全面和有效的信息, 避免投资者盲目投资造成非理性的市场波动和不必要的损失, 这对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和融资融券交易也很有必要。

(三) 加强对融资融券业务的监管

首先, 对申请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券商严格实行资格认定, 券商要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必须在净资产、信用条件、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达到相应的标准, 通过选择信用良好、内部治理规范和资本实力雄厚的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减少该业务中券商发生违约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可能性, 发挥实力雄厚的券商其应对风险的能力, 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其次,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健全相应的监管机构, 借鉴国际成熟市场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设置弥补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漏洞,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最后, 对融资融券交易实严格的分类账户管理制度, 将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所获的抵押证券和资金与其他业务证券和资金分开管理, 在融资融券业务和券商其他业务之间建立防火墙:严格规范券商的业务操作和内部监控体制, 防止券商及内部工作人员挪用客户资金, 维护投资者利益和市场的有序发展。

摘要:融资融券交易在国外发达证券市场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交易制度, 是证券市场发挥基本职能的重要基础。我国由于金融市场发展起步晚, 市场不成熟和相关法规不完善, 融资融券业务一直没有推行, 直至2010年3月才开始在沪深市场试点, 2011年10月由试点转为证券公司常规业务, 2012年8月30日正式开办转融资试点。截至2013年1月1日, 两市融资融券余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76亿元。因而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开展及其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已经并将继续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同时为完善和有效利用融资融券交易以发挥其促证券市场发展的功能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融资融券,证券市场,券商,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人民出版社, 2010.[1]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课题组.新一轮市场化改革.人民出版社, 2010.

[2]马司鼎, 杨箐.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1, (4) 84-85.[2]马司鼎, 杨箐.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1, (4) 84-85.

[3]卢太平, 宋根.试论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当代经济管理, 2009, (1) :94-96.[3]卢太平, 宋根.试论融资融券业务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当代经济管理, 2009, (1) :94-96.

[4]刘中文.拓展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J].金融经济, 2007, (4) :53-54.[4]刘中文.拓展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J].金融经济, 2007, (4) :53-54.

证券融资融券 篇8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投资者向证券公司提供相应担保物后,证券公司向投资者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者出借证券供其卖出的经营活动。通俗的说,融资交易是指投资者通过向证券公司提供担保,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购买标的证券的交易行为。融券交易是指投资者通过向证券公司提供担保,向证券公司借入标的证券并卖出的交易行为。

二、融资融券交易的特征

(一)具有财务杠杆效应

融资融券交易最大的特点就是借券卖券和借钱买券,与企业家向银行融资性质相同,而融资融券交易的财务杠杆效应,就是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交易来实现资金的由小博大,利用手中有限的资金赚取更大利润。

(二)与现货交易原则相同

尽管融资融券的交易方式与现货交易不同,但两者的交割方法却是一致的。买卖双方在达成融资交易意向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现金或股票交付方式完成结算交割,这与现货交易相同的方式。所不同的只是现金(或证券)中某一部分是借来的。

(三)两融交易存在双方信用关系

投资者在没有足够自己弄的情况下,也可以购买证券,其可以只支付部分资金,其余的不足部分可找券商来垫付。而这一行为的基础是双方的信用,也就是说,券商在评估了投资者有能力偿还本金及利息之后才会借出资金。

(四)交易的行为具有特定含义

融资是看好证券的后市发展,借入资金以低价购入证券后,再将其抵押给借款方的交易行为。证券融券则是看空证券的后市发展,在向证券公司提交一定保证金之后,融券者借入证券并将其卖出,同时把获得的资金抵押,在偿还相关证券及费用,再将资金收回的交易行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卖空行为。

(五)保证金比例是调节交易规模的重要工具

保证金是指融券卖出或融资买入时,投资者向券商抵押的金额占总金额的比例。初始保证金和维持担保比例是券商用来衡量投资者信用交易账户状况的重要指标。从保证金的规模的角度看,相关部门可以随时调整进入股市资金的规模。

三、融资融券相关数据研究

从表中数据可以清晰的看出,截止到2015年8月31日,我国沪深两市当日的融资融券余额合计已经达到了10592.01亿元,而试点第一个交易日仅仅是0.066亿元,有16万倍的增长,融资余额是10559.61亿元,融券余额是32.4亿元,所以融资余额是融券余额的326倍。但是国外发达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交易规模占证券市场总成交金额可以达到16%的比例,所以,虽然我国融资融券的规模发展较快,但是仍然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进程还需要进一步的推进。

四、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两融业务在实际运行当中表现出两面影响,下面是具体分析:(一)积极作用

首先两融业务的开展可以増强市场资金的流动性;市场的流动性的增加无疑可以带来更多的参与者,融资融券主要从下面两方面带来流动性:首先,两融业务改变了投资者的盈利模式,在还没有诞生融资融券业务时,中国的证券市场只是一个单边市场。即投资者只能通过做多的方式来获利。而融资融券可以让投资者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从而改变了证券市场的盈利规则,大大提高了投资者的积极性。

其次,由于杠杆效应是融资融券的一大特点,投资者希望可以用较少的资金去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投资成交并且成功,投资回报率相当可观,相反,如果投资失败,投资回报的损失率也会是被大大的放大。2015年上半年,受股票市场“牛市”影响,场外资金的不断入场,沪深两市成交量也节节攀升。这种以小博大的杠杆化交也就直接放大了市场交易量。

2、融资融券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股价的变动。融资融券的双向交易制度是多方和空方在市场中的博弈,股市在单边市场中很容易产生暴跌或者暴涨,因为投资者的追涨过度必然会引起股票价格的上涨;若股价开始下跌,投资者恐慌抛售家具股价下跌。这也是证券市场非理性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因素。而融资融券制度的完善也可以稳定价格。融资融券业务正是通过运种允许双向交易机制让股票价恪恢复到相对正常水平,从而稳定股市的波动,稳定市场价格。

(二)消极作用

1、融资融券业务提高了投资者投资风险。收益和风险都是相伴而生的,融资融券的杠杆作用可以让投资者放大收益的同时,也随时蕴藏着双倍损失的风险,比如2015年6月以来随着股票行情的走落,有些证券的价格甚至已低于其每股净资产。在融资融券的杠杆作用下,那些证券价格的大幅下跌,那么投资者遭受的损失就会比原来的单边市场要多很多。比如说,某投资者看好未来市场,在证券市场上正常某支股票,其成本是100/股,如若预测错误,其股票价格下跌到90元/股,即这位投资者亏损了10%;但是如果该投资者选择的是融资该证券,假设杠杆为3,那么该投资者的亏损就会被放大到30%,除去交易需要的一些手续佣金费用,,杠杆的倍数就是风险放大的倍数。当然看空市场的融券投资者也面临同样的损失风险。现实中很多案例中都有破产的可能。

2、券商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增大。在融资融券的交易制度下,投资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将会更大。如果投资者预测证券价格上升操作,但是市场实际反映相反,那么投资者就会面临损失被成杠杆倍数放大的风险。与此同时,券商也会面临无法收回债券的损失风险。虽然融资融券交易规则要求客户参与融资敲券业务时,必须交于一定的担保物,但是市场行情极不稳定时,券商就会存在无法全部收回债权的风险。融资融券业务是券商向投资者提供资金或者证券的行为,资金或者证券从被借出到收回通常需要被投资者占用一定的时间,这无疑会降低资金或者证券的流动性。

3、不够成熟的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可能会引发证券市场危机。在目前国内融资融券还不够成熟,缺乏监管,券商尽可能得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获取息费收入,从而导致部分券商违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融资融券的规模很有可能会过大,集中度过高的问题。进一步引发资产流动性低,净资产的规模和比例都会失调,由于在金融市场中银行、券商、期货、保险、信托等各个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紧密的的债务债权关系,所以一旦券商出现了严重的风险失控问题,其他的银行、期货、保险、信托等都会受到冲击,这就很有可能会波及甚至引发整个金融市场的恐慌和危机。

五、相关建议

1、加强对证券市场的适当监管,加大对违规过激操作的控制。

2、加快发展转融券业务,相对放开一定的市场参与条件,不断丰富融券标的,提高市场活跃性。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融资融券的参与门槛比较高,很多投资者不仅不能参与,而且还要承受做空带来的巨大损失,所以政府要制定相关法律,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3、要注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市场化利率深度推进,既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又可以防范风险。

4、投资者自身要提高风险意识,对市场价格的预期要理性判断,不可盲目跟风,也要及时关注市场政策的变动,灵活应对。

摘要:2007年10月份,上证指数最高冲上了6124.04点的巅峰,是我国股票市场历史上的最高点,自此之后上证指数一路下挫。萧条沉寂7年,从2014年11月份开始,到2015年6月,我国证券市场再一次迎来了"牛市",更重要的是这也是股指期货及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以来的第一个"牛市"。从此我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做空"交易时代。2010年3月31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受理融资融券交易业务,这巧志着我国"做空"时代的来临。截止目前为止,融资融券业务已经发展了6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各大券商都在不断的吸收融资融券的投资者。牛市中,随着行情的一路上涨,融资融券业务也开始展现出其巨大的影响为。一些无法参与融资融券市场的投资者,也在场外寻找配资渠道。在行情的推动下,融资融券余额不断创出新高;同时,融资融券业务对证券市场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本文选取2010年3月31日至2015年8月31日之间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数据和2012年7月16日至20巧年8月3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数据来分析我国融资融券的发展,总结出我国融资融券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融资融券,积极影响,负面影响,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廖士光、杨朝军.卖空机制、波动性和流动性——一个基于香港股市的经验研究机.管理世界,2005(12):6-13

证券融资融券 篇9

目前全球融资融券授信模式分为三类: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散信用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单轨制集中信用模式;以台湾为代表的双轨制集中信用模式。为了避免垄断, 预计中国融资融券业务未来将采取以台湾为代表的双轨制集中信用模式。

作为金融衍生品创新的起点, 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将极大地改变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 使券商及商业银行形成新的盈利模式。融资融券业务是境外券商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美国券商2007年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就达到了323亿美元, 占整个证券业净收入的16%, 如果加上相关的佣金收入, 贡献率达到了18%左右。花旗融资融券相关联的业务主要在投资银行以及托管银行中, 2009年花旗银行投资银行融资融券业务收入为3.5亿美元, 其主要业务对象为各类对冲基金。日本近年来融资融券业务占券商代理交易额的比重达到了13%—16%。而我国融资融券业务也给券商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根据2012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 融资融券已经取代了资产管理, 成为券商的第四大收入来源。其中海通证券2012年上半年融资融券业务实现净收入高达2.2亿元。

二、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 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

1、对证券市场的有利影响

1.1有利于扩大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流动性。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 客户可以以较少的保证金获得高于自身资产水平的交易资产, 这将放大市场上资金和证券的供给, 扩大证券交易量, 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连续性, 活跃市场交易。

1.2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尽管我国证券市场已经存在和发展了20多年, 但市场一贯的交易方式是只能看多, 不能看空。投资者要投资的话, 只能是买入持有, 如果市场一旦下跌, 投资者将面临巨大风险而无能为力。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 为我国证券市场提供了卖空机制, 使得A股多年来的“单边市”格局能够得到改变。

1.3有利于完善市场定价机制, 提升蓝筹股定价水平, 稳定市场。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 增加了证券和资金的供给, 一旦某只证券价格出现连续暴涨或暴跌而使其价格过分脱离该证券基本面的情况, 反方力量就会反向操作, 制约其过分的拉高或打低证券价格, 使证券价格向其真正的内在价值回归, 抑制了市场的大幅波动;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庄家”操纵市场的难度, 有利于维持市场的正常秩序和稳定健康的发展。

2、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给证券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

2.1短期内有可能会增加市场的波动性,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仍带有明显的“政策市”、“消息市”的特征, 有些所谓的“庄家”则可能利用融资融券业务的杠杆效应和融资融券推出初期制度的不完善聚集更大规模的资金或证券进行“内幕交易”、“股价操纵”, 从而导致短期内有可能会出现市场或个股的大幅波动。另外, 融资融券业务放大了市场上资金和证券的供给, 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的波动性, 并推高市场价格, 导致一定程度的资产泡沫。

2.2可能增大和隐含市场的金融风险, 目前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中规定, 只有证券公司可以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且规模仅限于自有资金和证券, 因此, 起初市场融资融券的规模将相当有限。但随着该业务的深入开展, 开展该业务的机构数量将不断增加, 资金来源和通道的限制也会逐渐减弱甚至取消, 多方面的资金可以通过多渠道进入市场, 导致市场上的信用资金规模急剧放大, 增大和隐含市场的金融风险也将随之产生。

(二) 对证券公司的影响

首先, 融资融券业务可以增加市场上资金和证券的供给, 在大大提升整个市场的交易规模的同时, 由于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客户一般资金规模都比较大, 且多是短线操作, 高资金量、高换手率, 高交易量, 这非常有利于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进而提高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佣金收入和利润水平, 也改善了证券公司盈利结构。

其次, 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促进证券公司提高经营水平和资金运作效率。一方面可以通过融资融券业务的收入来减少错失投资的机会损失, 另一方面还可以将证券公司自营证券盘活, 通过开展融券业务带来更多的收入。另外, 在融资融券业务开展的过程中, 面对众多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证券公司必须要进行充分的资格审查和信用评估, 在资金和证券不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时候, 更要调度资金和证券满足其需求, 并要对客户进行选择和分类, 如此等等都考验着证券公司对资金和证券调度的能力。

再次, 促使证券经纪业务逐渐向优质券商集中融资融券业务就像是银行的贷款业务, 存在着很强的规模效应。在试点阶段, 证券公司只能以自有证券和资金开展融资融券业务, 这对券商的规模和经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然, 融资融券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业务, 其间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诸多风险, 一旦管理不善或控制不当, 将会给证券公司的经营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融资融券的风险管理

1、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首先, 加强对投资者的审查力度。投资者进行融资融券时, 要对投资者的资金实力、资产来源、信用状况及过往的交易记录进行严格审调查, 确保融资融券客户群形成之前建立一到有效的防火墙;其次, 券商应提高对抵押资产的定价能力。不同证券的质量和价格波动性差异很大, 将直接影响到信用交易的风险水平, 应对其进行资格认定;再次, 客户融资买入、融券卖出的证券, 不得超出证券交易所规定的范围, 证券公司提供的各种风险控制指标, 应当符合证监会的规定;最后, 券商应强化对客户的动态监控。融资保证金比率和融券保证金比率的动态管理是券商对客户每日需要考量的重点环节。对保证金比率的动态监控, 有利于防止风险和信用的膨胀。

2、建立健全科学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管机制:为了保障客户资产的安全, 防止证券公司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向客户融资, 应建立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机制。同时为了保障投资者交付证券公司、用于向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的资金和证券的安全, 应建立健全抵押证券与自营证券分离存管制度。为了更方便的监控融资融券客户, 证券公司应另外建立或按照存管协议委托商业银行建立融资融券交易账户, 将所有抵押证券这与该账户中, 并规定证券公司在偿还债务之前不得挪用。

3、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出于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和强化监管的考虑, 有必要在实行融资融券交易的初期建立证券金融公司;证券交易作为第三者可以对融资融券活动的结果进行监督, 但很难对交易过程实行监控, 也难以防止交易双方发生不规范的内部交易。而专业性的证券金融公司, 作为融资融券市场的唯一窗口, 可以随时掌握整个市场的融资融券情况, 并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完成对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服务。拓展融资融券业务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过程, 如果证券市场信用体系完善、新制度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那么它不仅满足了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为投资者提供新的风险管理工具;而且有利于拓宽券商的业务范围, 改善券商的盈利模式, 促进证券公司规范发展。

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过程, 如果证券市场的信用体制完善, 各项制度顺利实施, 势必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但是融资融券业务也是把双刃剑, 它的杠杆交易机制放大了风险, 并且我国的证券市场仍然不成熟, 可能存在一些体制风险、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 证监会, 证券行业协会等相关监管部门应该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监督作用, 控制风险, 使得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捷.融资融券的扩容影响分析[J].私人财富2012 (04) :3

证券融资融券 篇10

一、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的现状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在证券交易所或者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进行的由证券公司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证券或出借证券供其卖出,并由客户交存相应担保物的经营活动。融资融券交易作为一种信用交易,是建立在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金融工具,在投资者预期证券价格上涨时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买入证券,在预期价格下跌时借入证券将其卖出。融资融券在海外发展已经成熟,是海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项成熟的交易制度,其存在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发达国家超过95%,新兴国家超过40%引入了融资融券业务。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推行时间较晚,发展道路颇为曲折,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1998年末国务院明令禁止融资融券交易,直至200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通过,删除了对融资融券交易的限制性条款,使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合法化。2006年7月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这就意味着融资融券制度正式在我国启动,铺垫工作告一段落。

2008年4月,国务院正式出台《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融资融券业务被正式列入券商业务中,并从账户开立、融资融券比例、担保品的收取、逐日盯市制度等方面,对融资融券业务作了明确规定。2008年10月5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正式启动融资融券试点。随后,中信、银河、广发等11家证券公司先后于10月25日和11月8日进行了两次融资融券业务全网测试,结果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2010年1月8日,国务院表示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证监会将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择优选择优质证券公司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首批试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酝酿多年的融资融券业务终于浮出水面。

2010年3月31日,首笔融资融券交易成功,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启了新的纪元,意味着国内股票市场双边交易时代的正式来临。试点当日两市融资余额为649万元,其中沪市融资余额为582万元,深市融资余额为67万元;两市融券余额金额总量为9万元,沪市占比22.2%,深市占比77.8%。试点初期,获得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券商共有6家,标的股票包括上证50成分股以及深成指40只股票。截止2014年3月31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达到了3926亿元,其中沪市占比65.9%,深市占比34.1%;相比试点当日的649万的融资余额总量,扩大了近6万倍。而两市的融券余量也高达3.3万股,两市融券余量金额总额也达到了27亿元;获批融资融券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超过了70家,4000多家的营业部在我国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可交易标的股票达到了700只。

2011年10月28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要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转融通服务,并进行监控,监测分析全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情况,运用市场化手段防控风险以及履行中国证券监督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职责。2011年11月25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这标志着在国内运行一年半的融资融券业务终于由“试点”转为了“常规”。

2014年是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融资融券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这一年,融资融券年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余额突破1万亿元,融资融券作为证券交易的配套机制,重要性不断上升,市场平衡作用初步显现。

总体看,自从2010年推出融资融券业务以来,我国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与创新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融资融券交易迅速增长,标的证券、担保证券范围有序扩大,证券公司和客户参与范围逐步拓展,主要业务指标和风控指标处于安全线以内,成为证券公司的重要业务创新和我国证券市场重要的股票交易方式,对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起到积极作用。一是融资融券成为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改变了我国证券市场一直以来的单边市格局,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一条制度化、规范化和有监管的资金融通渠道。二是融资融券交易成为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四年多来,客户融资交易日趋活跃,融资买入金额占同期A股总成交额的比重,2012年底为4%,2013年底增至9%,2014年该比重平均为12.9%,至2014年末达到19%左右。客户融券交易活跃度也在增加,2014年,共有896只标的证券发生过融券交易,融券卖出金额达到1.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0%,融券余额为8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9%。三是融资融券客户群体成为一支重要的投资力量。2014年末,融资融券投资者达303万名,较年初增长121%,占A股投资者总数的4%;信用证券账户持仓市值为2.57万亿元,占A股流通总市值的8.2%。四是融资融券业务成为证券公司一项重要的创新业务。2014年,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大幅增长至446.24亿元,已经发展成为证券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也为证券公司业务创新提供了工具环境。

这表明,融资融券业务发展有着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市场环境,适应了中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和需要,初步满足了客户通过信用交易进行证券投资的市场需求,促进了证券公司转换经营模式和强化综合管理能力,丰富了资本市场功能,为证券市场持续注入了流动性,成为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交易机制的基础性制度创新。

二、目前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融资融券业务整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取得巨大发展,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业务量增长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融资融券业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融资融券交易细则有待完善

目前中国市场融券做空习惯尚不成熟,从我国现行的融资融券交易细则规定来看,沪深两市均不接受融券卖出的市价申报,并且融券卖出的申报价格不能低于该证券的最新成交价。该规定的制定旨在严格控制融券卖出风险。但是,随着融资融券业务发展,融券交易日渐频繁,沿用当前交易细则不仅使得融券交易活跃程度受到一定限制,由于交易不能及时进行,投资者则面临追加更多保证金的风险,降低投资者交易意向。

(二)融资融券费率偏高

融资融券有别于一般交易的最主要的成本就是融资利率和融券利率。融资融券交易是投资者向证券公司融入资金或融入证券的交易,其主要交易成本是相应的融资利率和融券利率。美国和日本的融资融券利率都相对较低。美国的融资利率以及融券利率均维持在2%左右,利率相对较低。日本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机制相近,但其融资融券费率却只维持在2%~3%水平。而我国融资利率以及融券利率普遍为8.6%,部分证券公司的融券费率达到了10.6%。因此,我国的融资融券利率是显著高于海外的,高昂的交易成本也会大大降低整个融资融券市场的活跃程度。

(三)融资融券对投资者存在较高的门槛

融资融券对客户的资金量有硬性规定———最低准入资金50万元,并且要求投资者了解融资融券业务的相关风险,投资者只有在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开户年限全部达标的情况下才能申请融资融券业务。而美国对投资者的准入资金门槛设立在20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大约在1.4万元左右,通过对比我国50万元准入门槛不难看出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是有钱人的游戏,而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融资融券业务则是普通大众都可以参与的。

(四)融资融券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时,也必须同时承担自有股票和融资买入股票的风险,还要支付融资的利息。另外,限于一般投资者资金充裕度和投资技术,容易判断失误或操作不当形成亏损,而这种亏损在杠杆机制下将比现金交易严重得多。融资融券业务的实施使证券交易变得更加容易被操纵,从而使投资者更加容易加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损失。

(五)融资融券加大证券公司的风险

在融资融券业务中,证券公司是资金或证券的提供者,客户数量越多,业务规模越大,证券公司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其风险主要有客户信用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业务管理风险等。主要体现在:一是客户准入问题。根据《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客户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需从事证券交易连续计算满6个月。目前,部分券商存在为证券交易不足6个月的客户开立融资融券账户的情况。二是违规套现问题。根据《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规定,维持担保比例在300%以上,客户才能提取保证金账户的钱券。目前,部分券商存在为投资者维持担保比例低于300%时办理提取现金的违规操作。所以,如果证券公司盲目地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不仅不能为公司增加利润,反而有可能给公司带来损失。

三、对完善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的建议

推行融资融券业务,对于提高证券市场运行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我们应当积极探索融资融券业务发展规律,及时调整证券监管的思路和方式,积极防范和化解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稳妥有序地推进融资融券业务的运行,促进证券市场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规则体系

1.进一步完善融资融券业务规则体系。近几年,国务院、中国证监会及有关单位陆续发布了有关融资融券业务的业务规则和监管规定,融资融券业务所需的法律法规和业务规则已形成了完整配套的体系。为适应融资融券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市场需求,以及融资融券业务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不断健全相配套的法制基础。完善融资融券规则体系,切实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坚守风控底线并兼顾业务发展,适当放宽融资融券客户在开户与合约期限等方面较为严格的限制,为融资融券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尽快完善并推出转融券机制。从我国融资融券的交易机制来看,对融资融券交易有着严格的限制,间接也提升了市场整体的交易成本,特别是针对融券卖出交易,现行的交易规则对其设置了种种的路障,唯有转融券业务施行,借助中国证金公司的平台,券商可以直接从证金公司借出证券,而不必将自营证券借给客户,才能消除目前融券业务中证券公司和投资者之间对赌的零和博弈现象,实现各方利益共赢。一方面,逐步构建集中统一的证券借贷平台,盘活证券行业存量证券资源。推动出台证券借贷业务监管规定与相关规则,建立集中统一的证券借贷交易系统,供证券借贷双方直面成交,引入议价、竞价等市场化交易方式,灵活确定借贷品种、数量、费率和期限等事项,满足市场多样化的证券借贷需求;另一方面,建立实施证券借贷风险管理制度,逐步降低证券借贷风险敞口,防范信用违约和市场波动风险。

3.健全法律法规,明晰责任。开展筹备融资融券业务以来,我国证监会和沪深证券交易所纷纷制订了大量的法规条例规范融资融券的市场操作,设定进入门槛,约束各参与者的交易行为,但是在推出条例的同时各项条例以定性描述居多,缺乏高执行度和参考性的定量规定,没有可操作的针对性,使得有法却无数据可依,这样可能降低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参考价值,无法起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应完善融资融券业务的法律规制,完善法律条款的描述。法律条款的叙述应更加具体和定量化,可以系统化的定量分析各个问题并严格的设定投资管理制度方法,提高其在市场监管过程中的参考价值,使相关规定更具可操作性、针对性,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达到入市时防范风险,随时监管,必要时依据严惩的作用。

4.加强政策监管力度。目前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监督体系仍处于不断完善中,由于A股市场投资炒作风气较盛,部分极端投机者利用做空机制,编造并散播相关证券的虚假消息,对股价进行打压,通过提前融券卖出,在股票下跌过程中获利。监管层应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对任何侵害广大投资者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障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顺利开展。

(二)降低融资融券交易成本

1.融资融券费率应当逐步过渡到让市场自身供求决定,完善市场定价机制,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我国的融资融券业务推出时间还不长,因此可以借鉴国外融资融券发展相对成熟国家的经验,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收取不同类别的交易费率,提升投资者的交易热情,促进融资融券市场的活跃程度。相比日本、美国,我国融资融券的年利率高出许多,虽然基准利率不同,计算方式也略有差异,但我国3%的息差水平依然偏高,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将有助于这一现象的改善。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时间较短,可以借鉴其它海外成熟市场融资融券相关费率的收取,例如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针对不同风格的投资者采用不同的融资利率,交易不频繁的长线投资者适用利率相对低些,而短线投机者则适用较高利率。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提高投资者参与交易的意愿,进而增加交易活跃度。

2.适当放宽投资者资金的利用率。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之初,市场不成熟,严格的规定可以规范市场,降低交易风险。而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适当放松限制,不仅能提高投资者的资金使用率,增加部分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也能够活跃整个金融市场。在保证金具体规定中,要明确规定最低现金构成比重,降低交易风险,同时结合客户抗风险能力、专业程度、资金规模、资信等级等设定不同比例,分类实施。

(三)适当放宽投资者融资融券准入门槛

实际上,我国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等部门制订了各种措施严控风险,制定了涵盖200多项指标的专业评价体系,而试点券商在此基础上又为融资融券参与人设置了比之证监会条例更为严苛的规定,从保证金到现券折算等条例,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阻隔在融资融券的大门外,虽然试点券商所设置的这些条款是为了严控风险,但是入市门槛定的过高也会令更多的投资者对融资融券交易望而却步。由此,建议在遵从证监会的各项条款的前提下,各个试点券商可以对有意进行融资融券的参与者进行信用等级、投资经验的综合打分,而非采取千篇一律的评定方式,对不同等级的投资者进行差别管理,这样就会扩大进入融资融券市场的队伍,使得融资融券的规模得以提升。

(四)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

考虑到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特征,应让参与交易的投资者知晓风险。尤其要帮助和促进投资者建立健全风险内控机制,客观评估其风险承受能力,以做出科学理性的投资决策。为投资者设立高门槛,初期只让有资金、有技能、有经验者进入市场交易,并在多个渠道明确和提示风险与规则。对融资融券投资者的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1.进一步健全客户风险分析和管理机制。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客户资产结构、负债结构、交易习惯、行为特征、信用状况等方面情况进行分析,对集中度较高、担保品风险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客户,要审慎控制其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要健全强制平仓的业务规则和程序,通过业务合同对强制平仓条件、固定期限了结以及其他特殊事件处理等事项做出细化约定。

2.为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增设投资者保护的有关规定,完善客户适当性管理要求:一是要求证券公司必须建立健全客户适当性管理制度,在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业务资格条件中,增加“已建立符合监管规定和自律要求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实现投资者与产品的适当性匹配管理”的规定;二是要求证券公司按照适当性制度要求,制定符合规定的选择客户的具体标准,在向客户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前,明确告知投资者权利、义务及风险,特别是关于强制平仓的风险控制安排;三是增加证券公司关于融资融券业务信息披露义务的相关规定;四是要求证券公司在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纠纷解决途径等内容。

3.加强融资融券业务宣传教育。加大对融资融券业务发展正面客观的宣传引导力度,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大力宣传融资融券合同契约性和“买者自负”原则,引导投资者理性审慎参与融资融券交易。广泛宣传引导广大投资者认真掌握融资融券基础知识,了解融资融券风险特性,切实增强融资融券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五)督促证券公司加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

1.引导证券公司审慎合理确定融资融券规模和经营杠杆,全面强化标的证券和担保证券风险管理,执行落实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各项规定,切实提高抵御风险能力,确保融资融券业务发展与自身资本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一是要坚持依法合规稳健经营,进一步强化融资融券业务的合规管理。要牢固树立合规意识,完善合规机制,落实合规责任,确保融资融券业务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稳健展开;二是要科学合理谨慎确定融资业务规模,根据自身净资本水平、客户状况和风险管理能力,把握好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节奏与速度,适当控制经营杠杆,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三是要加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管理,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及自身风控要求,及时调整初始保证金比例、可冲抵保证金证券折算率、标的证券范围等管理手段,合理确定客户融资杠杆;四是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等活动,不得为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提供数据端口等服务或便利;五是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客户风险,对高比例持仓单一担保证券和持续亏损的客户群体加强规范引导,对于风险较高的标的证券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六是要加强客户管理,落实客户适当性管理和分类分级管理要求,加强投资者教育和风险揭示,引导客户专业投资、理性投资;七是要促进融券业务发展,丰富券源渠道,优化市场交易方式,降低客户融券成本,满足市场多样化融券需求,促进融券与融资业务均衡发展。

2.支持证券公司增强资本金实力。积极创造良好政策和市场环境,推动引导证券行业进一步加大股权融资力度,通过上市、定向增发等手段筹资扩股,提高净资本水平;优化行业债权融资结构,加大长期债权融资力度,减少对短期债权融资的依赖,减弱资金期限错配程度,提高抗风险能力。

3.强化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合规性文化建设。融资融券业务的超常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合规性问题。对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需充分考虑国内金融结构、市场发达程度和监管水平,扎实推进。对证券公司需进一步加大合规性文化建设,并逐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保障业务合规、健康发展。

摘要: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交易业务在中国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进入信用交易时代,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我国融资融券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融资融券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上一篇:信息扩散下一篇:中西方餐桌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