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专业机构

2024-05-18

管理会计专业机构(精选十篇)

管理会计专业机构 篇1

一、实施竞聘上岗, 动态管理

虽然国务院《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明确提出:“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 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 不同于一次获得后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 但实际中不少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存在着聘任终身制和动态考评形式化等不合理现象, 未能真正有效落实竞聘上岗机制。

医疗机构应落实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通过竞争上岗、择优聘任机制, 对岗位和人员实施动态管理, 优化人才资源机构和配置, 从而提升专业技术队伍活力, 增强单位竞争力。

二、改进考评指标, 科学管理

目前医疗机构考评指标多沿用职称评审指标体系, 偏重学历、科研、论文和成果, 使一些业务水平较高、扎实做好本职工作而缺少科研论文和成果的专业技术人员处于劣势, 这样必将形成不恰当的导向。技术职务聘任指标应与职称评审的侧重应有所不同, 应突出实际工作业绩, 满足岗位实际需求, 从德、能、勤以及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评, 包括如下指标。

1. 定量指标。

对学历、外语、计算机、资历、著作论文、科研项目、业绩成果以及专利等指标, 可对每一项予以量化评分。

2. 半定量指标。

对具体行业、专业及具体岗位的考评尚无客观的量化标准的指标, 可以采取专家访谈法 (德尔菲法) 与群众访谈评分法等措施。

3. 定性指标。

年度考核不称职, 无正当理由不服从组织调配, 玩忽职守造成事故或经济损失, 或有其他严重违法工作纪律或职业道德行为, 均应考虑一票否决。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 合理设置定量和半定量指标的比重, 以实施科学、全面与准确的考评。

三、完善评价机制, 公正管理

1. 公开聘任方案。

一是在起草聘任方案时, 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法律法规, 多方参照兄弟单位先进经验, 并在本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对草案中争议较大的条款, 组织单位领导、学术委员会和利益相关方进行讨论, 必要时邀请外单位权威参与, 力争求同存异, 形成最优化方案。聘任方案最终完成后, 应当要求各部门组织学习, 保障宣贯到位, 人事部门做好释疑工作。

2. 引入外部专家。

职务聘任牵涉个人利益, 在聘任方案制定、年度考核和聘任评审时, 应当引入外部专家。一是可以拓宽视野, 提供新的思路。单位的领导或专家长期在同一环境共同工作, 容易形成集体思维定势, 而外部专家提供的其单位的先进经验或其个人想法, 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可以减少评审主观性。本单位评审专家可能受人情、个人喜恶影响。而外部专家更少受这些主观因素影响;三是可以提高评审工作真实性。如由本单位人员组织实施群众民主测评等工作, 受访者可能会不太愿意说出真实情况和自己的真实看法, 而由外部专家来组织实施, 得到的信息相对更真实。

3. 建立公示机制。

人事部门要将申报人员材料及最终评审结果及时公示, 接受群众质疑并及时核查。如发现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或扰乱正常评审工作者, 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和责任部门责任, 维护聘任工作的公正性、合理性与严肃性。

四、合理设置岗位, 灵活管理

目前医疗机构岗位设置主要采取结构比例和最高职务档次控制的办法,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只能按照上级规定的设岗比例实行岗位总量控制, 已与实际工作产生了一些不适应。医疗单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密集, 尤其是高等级医疗机构, 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较大, 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与其他单位相比, 医疗机构的一些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可能受到岗位职数限制, 不能及时获聘相应职称资格, 这将挫伤技术人员积极性, 甚至导致优秀人才流失。

为解决这种困境, 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一是适当提高医疗机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 或适当提升高级知识分子聚集的单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二是给予医疗机构更多自主权, 使之可以在额定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之外, 增设部分岗位, 以引进和保留紧缺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昕.医院职称聘任量化考核中科研绩效统计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6 (1) :116-118.

[2]张立师, 周震, 季超.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探析[J].水利发展研究, 2016 (3) :70-71.

管理会计专业机构 篇2

一、经理

a、对本公司的工作全面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经理主持全公司的业务和行政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能分配和资源配置;

b、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制定本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审查并批准、发布实施《质量手册》;

c、全面负责全公司的生产、技术、质量、行政等各项工作,特别是抓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切实保证检测质量;负责签发本公司发出的文件;主持制定本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并检查贯彻情况;

d、定期召开全公司人员工作会议,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e、负责定期向主管部门提交工作报告,包括本公司的长远规划、工作计划及业务发展计划等;

f、搞好安全、文明生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h、审批内部审核工作计划,主持管理评审;

i负责组织对全体人员的考核;

j负责审批新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设备的购置计划。

二、副经理

a、协助经理工作,组织制定本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b、负责检测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c、负责科研开发和技术引进工作;

d、组织和主持召开分管工作业务会议,对会议决议负责指导实施、检查落

实;

e、负责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的组织和落实;

f、经理不在时行驶经理职责,完成经理交办的其他工作业务。

三、技术负责人

a、负责本公司的检测技术工作,组织贯彻国家、行业、地方有关标准,认真研究解决车辆检测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

b、参与《质量手册》的编写;

c、负责组织新建项目和设备购置计划的论证立项工作;

d、主持对重大技术事故分析、处理;

e、负责组织公司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

f、随时掌握检测设备的技术状况,在必要时可发出设备暂停使用通知; g、配合质量负责人,处理有关车辆检测质量的申诉;

h、负责审批检测方法、试验大纲等技术文件,核定各工位检测设备的操作规程、规范、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标准;负责新购仪器设备的验收工作,组织人员进行安装调试;

i、批准技术性质量记录表格;

j、按照检测报告的审批程序,审批检测报告;

k、参与管理评审;

l、批准实验室间对比等能力验证计划;

m、了解国内外检测技术信息,组织开展检测技术交流和研究;

n、在质量负责人外出时代行其责;

o、负责编制全公司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工作考核计划;

p、负责组织对检测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

q、负责技术人员技术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

r、组织协调全公司检测的质量保证工作;

s、负责申诉和投诉的受理和处理工作。

四、质量负责人

a、全面负责本公司检测质量,定期向经理汇报检测质量情况;

b、组织编制、修订《质量手册》;

c、组织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负责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委派内审员、签发内部审核报告;

d、负责组织对不符合项的控制,并对纠正措施执行情况组织跟踪验证; e、组织处理检测工作中的申诉和投诉以及检测质量事故;

f、负责检查检测人员的检测质量和工作质量,监督检测人员遵守操作规程; g、组织落实检测仪器定期送检和日常维护工作;

h、严把检测质量关,行驶质量裁决权,处理还检测质量申诉,确保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i、参与管理评审,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和评审报告并组织实施; j、负责管理性质量记录表格式的批准;

k、在技术负责人外出时代行其职

瓜州县宏达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瓜州县宏达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管理会计专业机构 篇3

目前在我国,PPP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较长、投资收益有限等特点,令社会资本尤其是资金相对分散的民间资本有所顾虑。设立产业基金入股PPP项目,可以减轻PPP项目的财务压力,同时在合同能够有效履行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稳定,风险也较低,正在成为PPP融资的新模式。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融资模式和融资渠道,探索设立PPP产业投资基金解决PPP项目建设中融资问题。同时,进一步创新性地将产业投资基金募集来源向上市公司“试水”。日前,由贵州道投融资管理有限公司和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0284)联合发起的贵州PPP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于2015年7月7日获省发展改革委批复设立,标志着贵州首家PPP专业产业基金投资管理机构面世,同时也是该省产业投资基金首次引入上市资本发起设立,实现PPP产业投资管理机构和引入上市资本的“双创新”。该基金管理机构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起设立并管理贵州PPP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

贵州PPP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规模为20亿元,投资定位主要为贵州省基础设施领域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采取PPP模式投资于省内环保、节能、交通、市政、水务、水利、智慧城市等行业,以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重要诉求,引导社会资本长期投资于相关产业,促进、支持贵州省PPP项目健康持续发展。目前,该基金募集工作进展较为顺利,预计于2015年10月底前完成基金募集主要工作,并计划于2015年11月完成基金发起设立工作。

管理会计专业机构 篇4

科技监督是指对科技活动的监视、督促和管理。从对象上分,包括对科技计划、项目、科技人员、科研机构、专家、管理部门等的监督,从性质上分,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等,从方法上分,包括专项监督、日常监督等,从执行主体上分,包括政府监督、公众监督、第三方监督等。科技项目监督既是科技监督的重点,也是财政资金追责问效的重要内容,对于政府转变职能,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现代科技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由专业机构具体实施项目管理,政府主要负责战略、规划、政策、布局、评估、监管。监督和评估体系作为计划管理改革的三根支柱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美国实行专业机构管理科技项目为主的多元分散型科技项目管理体系,科技项目分散在国家科学基金会、人口与健康服务部、国防部等11 个政府部门管理,并重视对财政投入的绩效问责,有较为完善的政府监督问责体制,对我国构建统一的科技项目监督机制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以2014 年占美国联邦研发资金21. 8% 的科技计划管理机构———国立卫生研究院为切入点,研究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管理模式下的科技项目监督机制,为我们提供借鉴。

2 制定多层次的法律,保障科技监督实施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美国科技项目监督体系的基础和保障,美国从法律法规、政府通告、政府规范、资助文件等制定了多层次的法律制度,主要有:( 1) 《总检察长法》、 《联邦会计和审计法》、 《单一审计法》、《公共法》、《政府公司控制法》、《联邦基金责任和透明法》等法律,是各级主体开展监督的法律保障; ( 2) 美国联邦预算管理局发布了 《教育机构成本准则》( A - 21) 、《联邦、地方和印第安政府成本准则》( A - 87) 、《联邦和州政府资助和合作协议》 ( A - 102) 、 《非盈利组织成本准则》 ( A -122) 、《内部控制的管理责任》 ( A - 123) 、 《联邦、地方政府和非盈利组织审计》 ( A - 133) 等多个通告,成为政府机构开展经费监督、审计、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依据; ( 3) 美国政府问责署发布了 《政府内部控制准则》、 《政府审计标准》成为政府和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和审计的标准文件; ( 4) 科技计划管理机构发布的资助通知,政策声明、合同指南等文件中有对科技项目监控的详细规定,明确了内部监督的实施方式。( 5) 《美国联邦法规》 ( CFR) 中涉及研究项目资助、财务利益冲突( FCOI) 等文件也是各级主体开展科技项目监督的重要依据。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美国制定了多层次法律制度,从不同内容、范围和重点明确了监督工作,成为政府监督工作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在预算和支出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绩效评价、成本核算、经费管理、绩效评估等科研项目全流程管理环节都制定了法律法规,确保有法可依。最后,注重各项法律制度间的协同,如 《单一审计法》中明确风险评估的程序和原则需遵循联邦预算管理局的A - 133 通告,法律和政策互为补充和完善,界线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 建立立体化、全方位的科技项目监督体系

美国注重对科技项目的监督问责,在完备的法律框架下,建立了 “内外结合、分层分级”的立体化科技监督体系,覆盖科技项目管理全过程。按照性质不同,将科技项目监督类型分为: 外部监督、内部监督; 按照主体不同将外部监督分为: 议会监督、政府监督和公众监督; 按照手段不同,将内部监督分为: 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美国实现了对科技项目 “内部+ 外部”、“国会+ 政府+ 公众”、“日常+ 专项”三个结合的多元立体化监督( 见图1) 。这种监督体系对保障科技项目顺利实施和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3. 1国会监督+ 政府监督+ 公众监督的外部监督机制

外部监督是指建立在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之间不具有直接行政隶属关系基础上的监督。美国对科技项目的外部监督包括国会、政府部门及公众监督三方面监督主体,独立于科技项目管理机构以外,形成了多层级的外部监督机制,具有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具体包括: 国会监督、政府监督和公众监督。

( 1) 国会监督。美国国会的参议院、众议院都有负责科技事务的委员会,通过听取联邦科研管理部门的各类报告,对联邦科研项目进行总体监督。另外,美国政府问责署( GAO) 是为国会服务的独立第三方机构,国会通过GAO实现对其所拨付资金的使用效益的监督。主要通过对政府机构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和财务审计、评价、分析、调查等方式监管科技项目,确保联邦政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政府机构的高效公平运作。GAO直接向国会提交监督报告、法律决定等。

( 2) 政府监督。美国政府部门内设总监察长办公室,监督项目实施的合规性,通过受理举报、审计、调查和审查等多种方式,对其所属部门下属专业机构的科技项目进行监督。例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隶属于美国联邦人口与健康服务部( HHS) ,HHS对NIH的监督主要通过总监察长办公室( OIG) 来实现。OIG主要负责项目的合规性监督,通过受理举报、审计、调查和审查等多种方式的检查,实现对科技项目的全方位监控,总监察长直接向HHS首长汇报,并同时向国会汇报。

( 3) 公众监督。美国科技项目管理注重充分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根据国会要求,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在决策环节、管理环节接受来自公众的评议和监督。例如,NIH实行国家顾问理事会制度,作为27 个研究所最高的学术咨询机构,国家顾问理事会对各所的资助决策及研究方向起着重要的咨询及监督作用。国家顾问理事会2 /3 的成员来自管理部门、相关研究机构和产业机构,1 /3 的成员为普通公众代表和公共政策、法律、健康政策、经济和管理方面的专家,实现对NIH决策的外部监督。此外,为扩大与公众联系的渠道,NIH成立了公众代表理事会,专门负责接受公众的评议和监督,并且在NIH及各研究所还设有公众联络办公室,使公众和社会团体通过各种形式参与NIH的活动,实现多角度监督。

3. 2 专项监督+ 日常监督的内部监督模式

内部监督是指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对其所管理科技项目进行的监督检查,根源在于其作为财产所有者具有对所管理科技项目的问责权利,措施包括寓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日常监督和独立于项目管理之外的专项监督。以NIH为例,日常监督是指NIH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是对项目执行全流程的持续监控,通过院外研究办公室财务部门、项目管理部门以及下属研究所和中心的资助管理管员( GMO) 、资助管理专员( GMS) 、项目官员( PO) 实现对项目的监控和动态调整。专项监督是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管理过程就某一方面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NIH成立合规和监督部进行专项监督。

( 1) 专项监督。NIH监督与合规部是专项监督的组织部门,联合院外研究管理政策办公室和院外研究办公室实施一系列的监督项目,包括: 主动现场访问、目标性现场审查、合规性试点检查、主动合规性检查项目四类,重点关注承担单位的合规性和内部控制措施,加强对承担单位的政策宣传和沟通。首先,由NIH根据资助类型、金额大小、单位性质、所在区域,每年主动抽查10 家左右的机构通过非审计或调查的模式进行主动现场访问,增进机构对政策和规定的理解,促进沟通,培养伙伴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次,另外三个专项监督项目重点是对承担单位满足联邦财务利益冲突法规( FCOI) 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合规性审查。NIH每年进行的此类专项监督项目覆盖资金总量占当年项目总预算的25% 。NIH通过专项监督项目,加强了与承担单位之间的沟通,进行了政策宣传和咨询,增进了项目实施的合规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2) 日常监督。NIH基于受资助单位内部控制和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通过覆盖项目申请到结束全过程的监控措施,及时发现问题,实施动态调整,主要包括以下手段:

①年度报告。承担单位需集中提交反映项目整体进展和重要事项的年度报告,主要包括非竞争年度项目进展报告( 或研究进展绩效报告) 、多年资助进展报告、最终进展报告、财务报告、发明报告、财务利益冲突报告。各项报告将关键信息用表格形式进行规范,反映了项目最重要的进展。为减轻项目单位负担,对于部分资助类型和风险较低、资助规模较小的项目,可通过反映项目重要变化信息的精简报告代替多项报告,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承担单位保证报告准确和完整的基础上,年度报告首先提交NIH的财务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审核,再由研究所和中心的项目管理项目官员和资助管理专员审查,在此基础上,决定下一年的预算,实现对项目的动态调整及处罚。

②审计。根据 《单一审计法》 和美国预算办公室发布A - 133 通告要求,超过30 万美元的项目每年接受一次来自独立审计师或政府审计机构的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同时进行。审计基于对项目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重点关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财务支出的合法、合规、财务报告的及时、公平、准确; 以及资源分配的经济、合理、效率。为提高审计信息的交换共享,联邦政府建立平台汇总审计信息。对于政府和非盈利组织的审计报告须提交到联邦审计信息交换系统( FAC) ,对于盈利组织和国外机构的审计报告提交到国家外部审计审查中心,有效促进了审计结果的共享和应用。如NIH认为有必要,可以进行补充审计,审计结果是下年度获得拨款的重要依据。

如果审计中发现项目存在问题,FAC将同时向OIG的国家外部审计审查中心( NEARC ) 、政府主管部门HHS提供审计报告。无论是政府审计还是承担单位自行审计,承担单位必须对审计发现和建议采取适当行动,并在30 天内向审计官员反馈。如需回收资助金,按照审计官员和NIH财务管理办公室的指示进行。

③支出监控。项目承担单位通过财务系统监控项目全过程支出。NIH要求支出的类型和比例与项目批准的预算尽量一致,如果不一致,需做出说明。项目管理专员( GMS) 通过审查项目现金支出报告来判断项目支出进展是否过快或过慢。GMS重点关注非常规模式的项目支出,要求项目单位提供更多的信息来判断支出的合理性。必要时,采取适当整改行动。

④结题。承担单位需在项目结束90 日内向中央结题中心提交结题财务报告、最终进展报告等。如有结余,结余资金须归还NIH或按照GMO和支付办公室的指示保留在项目单位。如果项目支出超出预算,GMO可按照标准批准超支预算。项目结题后,承担单位仍具有项目和财务管理责任,可能面临回收资金、整改等处罚。

⑤信息管理。美国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广泛使用信息系统。NIH设立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eRAs commons) ,从指南发布、项目申请、到结题都在系统上完成,利于查找、获取和分析加工信息。另外,从监督的角度,联邦政府设立审计信息交换系统、中央结题系统,项目报告系统等,便于各级监督主体获得和共享信息,实施动态监控。此外,NIH对项目记录的保存也有明确的要求,便于实现痕迹化管理。

4 制定手段灵活、刚柔并济的处罚措施

美国针对科研项目的处罚措施手段多样,方式灵活,刚柔并济。首先,根据项目年度监控和监督结果,对项目实施动态调整。反映项目进展情况的年度报告、审计、支出监控报告等,都是项目下年能否能够获得拨款的重要依据,如相关报告提供不及时、准确、完整或项目进展情况不好,可能会导致对项目更密切的监控、暂停拨款、附加特殊条款等调整措施。项目的动态调整通常按年度进行,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进展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处罚手段多种多样,刚柔并济。NIH根据承担单位违规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罚行动,包括: 密切监控、附加特殊条款、降低补助金、从前补助转换为后补助、等较为 “柔性”的处罚,也包括项目暂停或终止、回收资金、暂停或取消项目申请资格、民事诉讼等具有威慑力的 “刚性” 处罚。此外,除违规行为涉及公众健康或福利外,一般会在做出项目终止决定前给予承担单位采取适当纠正行动的机会。总之,项目动态调整和手段多样、刚柔并济的处罚方式,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项目进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处罚的威慑力,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

5 建立 “人性化” 的上诉机制

承担单位可按要求在收到处罚决定后30 天内针对终止项目拨款、项目支出范围、设置特殊条件、回收资金等处罚措施向NIH提出上诉。如果上诉内容不属于NIH司法管辖权范围,承担单位可向上级主管部门HHS的申诉委员会提交进一步审查要求,由部门申诉委员会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上诉。在上诉期间,NIH通常授予一定期限( 18 个月) 的资助替代补助金以维持项目的延续。

6 启示和借鉴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为解决科技资源碎片化问题,转变政府职能,需建立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实现对科技项目的监督。由此,我们可借鉴美国科技监督的模式,构建内外结合、加强统筹、注重结果应用的科技项目监督机制。6. 1 建立多方面、多层次的法律制度,保障科技监督工作

借鉴美国多层次、全过程、相互协同的政府监督法律制度框架,我国应首先建立科技监督领域的纲领性法律文件,明确科技监督的地位,基本原则、统筹实施等主要内容; 其次,在重点环节建立操作性强的制度和标准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最后,加强与财政监督、审计、纪检监察、科技计划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法律和政策的协同,夯实科技监督工作的基础。

6. 2 建立内外结合,强化内部控制的立体化监督模式

在我国新的科技管理体系下,政府主要负责战略、规划、政策、布局、评估、监管,科研机构具体负责从立项、评审、过程管理、验收的项目管理。要充分发挥政府相对超脱于项目管理的优势,结合科研机构熟悉项目实施的特点,加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的统筹协调,区分各级监督主体职责,分层分级实施科技监督。另外,要充分发挥项目单位的法人负责制作用和内部控制作用,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制约和协调,加强监督主体与项目方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对科技项目内外结合、统筹实施的全方位监督体系。

6. 3 加强对项目的监控和动态调整

美国科研项目管理机构通过对项目实施日常监控和专项监督,及时发现项目执行中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实现项目年度动态调整,有效推进了项目实施并促进资金使用效益。我国应借鉴这种模式,加强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年度监测和专项审计、巡视检查、受理举报等日常监督,加强监督结果的运用,将各类监督结果作为项目和预算调整的依据,及时跟踪项目进展,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并反映在下年度的预算中。确保项目方既有能力拿到项目,也要及时组织和推进项目,并对项目结果负责,避免项目方重申请轻管理,重预算轻实施的现象,确保项目目标得以实现。

6. 4 建立统一的监督信息系统,促进监督结果共享

目前的科技计划管理提出要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对国家科技计划的需求征集、指南发布、项目申报、立项和预算安排、监督检查、结题验收等全过程进行信息管理,建议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监督评估信息系统,建立相关数据库,通过提交结构化的报告和数据,实现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痕迹管理,汇集项目管理和监督信息,对项目实施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在对项目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项目进行重点监督。加强各类监督结果的汇交和共享,供各类监督主体使用,避免重复监督,提高监督的效率和效果。

6. 5 制定刚柔并济的处罚措施,加强监督结果运用

美国针对科研项目的处罚手段多样,可根据项目违规的种类和性质不同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刚柔并济,易于操作,并具有威慑力。我国的科技计划管理应加强对监督结果的运用,建立奖惩并重、刚柔并济的处罚机制。根据违规性质不同采取适用性强,效果好的处罚措施,探索实施密集监控、前补助转为后补助、降低补助金、附加特殊条件等“柔性”处罚措施,及时防控风险,提升刚性处罚力度,违规必惩、违法必究,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 GRANTS POLICY STATEMENT October,2013

[2]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Awards Management[EB/OL].[April2015]http://grants.nih.gov/grants/managing_awards.htm

[3]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Grants Compliance&Oversight[EB/OL].[April 2015]http://grants.nih.gov/grants/compliance/compliance.htm

[4]戴国庆.美国联邦政府科研经费监督管理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006,27(01):17-22

[5]伍文辉李长健.科技发展权:政府科技监督体系建构的新视角[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02):29-33

[6]科技部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美国科技经费的监督管理[R].北京:内部报告,2015:19-33

管理会计专业机构 篇5

培训考核制度

检测站是负责机动车检测的重要场

所。在检测站建设中,检测站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队伍对公司发展十分重要。为了做好检测站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检测站人员的培养是为了全

面提高检测技术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为了有利于技术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技术人员应具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技术水平,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协调、应急处理能力。

二、检测站技术部门应根据检测

站承担的工作任务,制定检测站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三、检测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原则

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用一致,按需培训,要坚持岗位培训为主,以在职在岗的学习方式为主,通过参加短期进修班和在职进修,系统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少部分可以安排脱产进修,重点培养。

四、培训以基础理论为主,集体

辅导为辅。专业知识一般以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实际操作技能学习以老带新、能者为师和互相观摩切磋、互相提高为主,配以有计划选送骨干到国家培训中心及有关科研、教学单位接收培训和学习。

五、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

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实际操作技能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工作中的安全操作,应急处理技术。

六、通过培训,应掌握本检测站的有关专业知识和试验技术,熟悉一般仪器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提高对仪器设备的保养和维护能力,熟悉最新的国家以及行业相关标准。

七、培训计划由办公室负责制定

计划,然后落实到各部门。充分发挥各单位高、中级相关技术人员的优势,请他们承担主要培训任务。

八、为督导员工培训工作扎实有

效地开展,公司推行员工培训检查制度,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长处、短处,促进员工有计划地改进工作,考核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并以不定期抽查为主来推动员工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九、员工考核的能力是职务担当的能力,包括潜在能力和显在能力。潜在能力可根据知识、技能以及经验来把握;显在能力则可通过工作的质和量,以及对工作的态度来把握。公司在进行人员调配或岗位调动时应该考虑员工考核的结果,把握员工的适应工作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十、凡每次参加培训的人员在培

训结束时都要进行相关考核来评定本次培训的成绩。有关培训内容、考核成绩和结果,如实记载存入本人技术档

案。

十一、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以

质检机构人员专业素质提升探讨 篇6

关键词:质检机构专业人员素质提升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质量检验高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人才强检”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时人员专业素质制约质检机构快速发展的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在未来几年里,这方面的矛盾将更加显露,并将制约和影响着质检机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质检机构人员专业素质进行探讨。

1新形势对质检机构人员专业素质的新要求

质检机构既是质监系统的技术支撑,更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担负着保驾护航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对质检机构人员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1.1提升服务能力对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产品质量检验为企业提供工艺的改进、产品质量方面的咨询、标准的制修订,协助企业从源头上控制产品质量:利用丰富的检验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对包括健康、环保、安全等涉及民生的重要产品项目和具有前瞻性、实用性等高、精、尖技术项目的检验技术研究和开发:加快解决社会关注的产品质量焦点问题;通过我们过硬的专业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保驾护航的作用等等。质检机构已从过去的单纯提供检测报告向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延伸,这些都对质检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现代检验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先进检测仪器设备的应用对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检测技术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检验领域。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在不断更新完善,检测设备也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检验技术人员无论在专业知识面还是应用技术上要向广度和深度开发。现代检验技术和先进检测仪器设备的应用既改善和提升了检验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也为检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3国际知名检测机构不断进驻我国对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国外一些知名品牌检验机构不断向我国进驻渗透,对国内质检行业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提高检测数据和检验报告的公信力,提高我们自身的国际认证检测能力,提高与国际众多检测机构的互认度,这都对质检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1.4突破国际技术壁垒,提升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对人员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面对的主要是国内市场,入世以后,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国际市场,围绕冲破国外技术壁垒,提高我国产品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我们还面临着许多过去所不熟悉、不了解的新问题,如何加快与国外先进技术的接轨,加强国际先进检测技术、国际标准、国外技术法规、快速检测诊断方法的研究,这都对质检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质检机构人员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质检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检验专业人才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包括产品检测范围随着人员素质的提升进一步扩大、实验室试验能力随着人员素质的提升不断升级、检验方法和检测手段随着人员素质的提升进一步科学化、与国际优秀实验室间的交流与合作随着人员素质的提升日益扩大。但是人员专业素质也暴露出诸多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方面,相当比例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是从大中专院校毕业后直接到质检机构从事检验技术工作的,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接受新知识能力强,能对产品已知成分含量或标准要求的符合性进行检测,但是检验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不仅与个人的专业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还与其相关的技术经历紧密相连,由于这部分人对产品生产工艺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深入对其进行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分析,检验技术能力多数还是主要停留在按照标准重复操作的水平;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有一定产品生产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虽然有着一定的检验工作经验,但是又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老化,对新知识和先进检测技术跟踪慢的问题;第三,高职称、低能力现象还在不少质检机构存在,这也直接导致了检验技术研究、高技术含量检验项目开展相对不足和相对滞后的问题;第四,对于一些高、新、尖产品的鉴定检验,还无法有效开展。

3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建构与能力提升的途径分析

质检机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根据检验业务与技术发展需要,制定人员专业素质提升发展规划,并立足现有检验技术人员的专业基础、实际水平和所承担的任务不同,采取区别对待的办法予以有系统、有目的,分层次、分步骤地更新检验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建立多层次人力资源梯队。一是建设一支在检验技术领域,有一定影响且能及时摄取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有效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最新技术标准和学术动态,善于解决检测技术难题的高层次专业技术带头人队伍;二是建设一支具有较强科研能力,能够担负起在所属检验领域实现不断探索创新的检验技术研究型人才队伍:三是建设~批具有专项岗位技能,熟悉标准方法,检测操作能力强的高技能型检验人员队伍。结合质检机构实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加强同行间专业交流与学术研讨一方面发挥质检机构的综合效能,加强各机构间的技术交流合作,采取取长补短方式,与技术力量较强、检测设备较高的检验机构联合,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能体现质检机构特点的高素质专业检验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产品标准、检测方法变更、设备更新和开拓新检验领域工作的需要,选派人员多渠道参加重要学术研讨会、标准修订会和标准宣贯会等交流研讨会,重点解决知识更新的问题,使其能较快地掌握本专业在本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动态。

3.2建立与国际知名机构的交流合作与国外质检机构合作联合进行系统培训,培养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高素质人才。有计划的派员到国际知名品牌实验室进行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技能训练、技术交流,通过技术磋商加深对国际标准的理解吸收和提高国际认证检测业务能力,开阔国际视野,拓宽思路,了解新观点、新方法,促进他们把握检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3.3实施“检研结合”科学研究对提高检验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大有裨益。一方面,依托重大科研项目、新技术研发,参加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建立多种方式的技术合作,以项目为纽带,以双赢为目标,提高专业人员科研水平,增强承接重大科技项目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撰写专业技术论文,撰写论文可以使检验人员理论结合实践,通过收集大量的材料,还有助于检验人员提高专业素养,增强在实际检验工作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参与实验室间比对开展实验室比对试验能不断提高和促进检验人员的检测能力。通过参加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和国家

认可委等组织的国际、国内实验室间比对,确定本机构检测数据的准确度,发现比对试验产生的偏离,以此找出专业素质存在的不足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培育检测人员严谨的技术素养,提高检测准确度。

3.5到产品生产企业和检测仪器生产单位跟班见习定期分批外派员工深入本专业领域相关企业跟班见习,深入了解本专业所检产品当前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手段、生产过程与工艺的现状与发展、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情况等,增强检验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提升产品质量状况与存在问题的分析能力:针对新项目、新方法,派员到新购检测仪器生产单位或示范点学习仪器操作使用方法,了解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快捷掌握设备操作技能、维护技巧以及故障分析能力,提高仪器设备承担新方法,新项目研究和检测的使用效率;

3.6丰富内训方式内训重点放在检验理论、新标准、新项目、检验技能以及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合理性解释方面。运用“师带徒”,岗位现场训练法,采取一带一、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由技能熟练的老员工来指导新员工;运用专业小组内部研讨,就某一标准理解或新方法、新项目进行探讨交流:运用内部网络建立在线论坛,搭建一个专业交流共享的平台,论坛内容的立足点放在检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对新标准、新方法的理解以及各专业最新发展动态方面,营造“论”的氛围,达到在线互动;运用内部检验质量分析,以案例分析、集体会诊、交流研讨方式,提高检验人员对检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运用经常性的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全面提高和持续保证岗位履职能力。

3.7自我充实自我充实是一项长期工作,是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鼓励专业人员通过学历教育与专业自学相结合方式,以现代检验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提升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水平,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外语应用能力,实时更新知识结构,更好的满足不断发展的检测技术需要。

4结语

登记档案的扫描应由专业机构完成 篇7

正由于登记档案的数字化水平是衡量登记机构管理水平的一项标准, 在建设部2009年1月6日公布的经修订过的《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中, 无论是规范化管理的标准还是先进标准, 都提出了登记档案数字化扫描的要求, 其中, 规范化管理的先进标准要求“登记档案已全部完成数字化扫描”。

但是, 登记档案扫描可以说工程浩大。一些城市的登记机构选择由本单位的员工来进行此项工作, 耗费时间很长, 有的用了好几年时间仍然没有全部完成, 成了登记机构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无锡市房产管理局产权监理处的领导充分认识到:社会越是向前发展, 人们的社会分工也越细, 专业的分工会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因此, 请专业的机构来进行登记档案的扫描, 肯定会优于由登记机构自行完成。为此, 无锡通过市政府采购中心, 就该处房地产档案的整理、扫描项目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

管理会计专业机构 篇8

一、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入市动机分析

从股东设立中介机构的初衷分析, 可以将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归为以下几类:

(一) 服务配套型

不少集团型企业将保险中介业务作为服务配套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及提升集团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手段。重庆市此类企业最具代表性的是中汽西南汽车销售集团, 该集团将其发起设立的保险代理、公估公司作为提供延伸增值服务的平台和促进集团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 资源利用型

此类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以现有资源为业务发展的依托, 具体分为两类:一是利用股东资源, 主要以发展现有股东业务为基础, 并逐步向同一行业内部其他企业拓展。二是利用渠道资源, 主要依靠股东销售渠道的特殊性或单一性拓展业务。

(三) 战略投资型

此类型主要是具有风险投资背景和集团化经营策略的投资方, 通过股权收购等方式控股或自行设立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目前国内比较典型的是泛华和华康旗下的各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四) 逐利投机型

抱有此类动机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为数最多。一是一些具有一定业务资源的个人, 出于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特别是代理机构设立门坎槛低、收益见效快的考虑, 抱着尝试的心理进行申请;二是部分有业务资源的个人挂靠在全国性经纪公司之下, 以个人向总部缴纳管理费的方式, 争取总部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三是个别掌握企业资源的个人企图通过设立中介机构寻求本单位与保险公司最高手续费要价, 存在单位利益个人化的倾向。

(五) 其他

如众多经纪公司分公司在各地设立分公司, 有的出于战略目的, 有的出于维护总公司业务需要, 如长安经纪、江泰经纪等在各地的分公司。还有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设立动机为以上几类的综合。

二、入市动机差异性导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行为差异化

(一) 股东作为差异化

保监局在日常监管中感到, 集团股东对公司各方面的管控明显高于个人股东, 在高管人员配置、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思路、社会评价等方面都有较为明确的要求。而逐利投机型中介机构的个人股东则对其公司业务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高管人员素质不高, 发展愿望更多地停留在维护好现有业务、避免亏损的层面。

(二) 高管自我要求差异化

集团企业设立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由于受到股东单位的严格要求和考核, 其高管人员更加注重自我提升, 而一些逐利投机型中介机构的高管人员多为股东充当, 自我要求较低, 在业务拓展上囿于低层次的“业务寻租、手续费询价”或“转买转卖”模式, 在市场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有的高管人员还存在委托他人管理公司的情况。

(三) 内部管控差异化

内部管控应着重体现在规章制度的落实和人员的管理教育上。虽然各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申请设立时都提交了内部管理制度, 但在执行落实上差异较大。

(四) 法规意识差异化

集团股东类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法规意识普遍强于逐利投机类, 在高管人员和办公场所变更报批以及监管报表报送方面更加及时准确, 注重符合法律规定和监管机关的要求。

三、对不同类型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建议

(一) 进入之初:抓好行业进入者审查

面对越来越多的保险中介市场进入者, 保险监管部门必须把好入门关, 做好入门辅导, 从股东和拟任高管人员审核方面强化监管责任。

1. 严把股东关。在审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过程中, 必须遵循审慎原则, 全面了解股东投资动机和对高管人员的管控能力。

2. 抓好高管人员审查工作。

逐步建立完善高管人员任前考试和谈话制度, 对服务配套型、资源利用型和战略投资型公司的高管人员要重点审查了解股东单位对其评价的真实性, 其经营发展思路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和股东意愿;对逐利投机型公司的高管人员要重点审查其对监管法规和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 审核其管理水平和能力。

(二) 运转阶段:督促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在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入市后, 保险监管机关必须严格要求, 加强引导和教育, 确保其规范健康发展。

1. 加大调研指导频率。

可以依照监管法规, 探索建立针对不同入市动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分类监管措施, 并通过调研等方式及时收集情况, 给予分别指导。对于服务配套型和战略投资型公司重点了解公司资金运用是否依法合规, 与股东的关联资金往来是否合法, 指导公司规避财务风险;对资源利用型公司重点了解其业务拓展方式, 避免出现利用垄断地位拓展业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逐利投机型公司要了解和强化其对财务、业务和人员的管理, 避免消费误导、串通保险公司套取费用等行为的出现。

2. 强化从业人员教育。

目前, 较之保险公司,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比较滞后, 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强化。对战略投资型公司要充分发挥投资者作用, 重点规范所属企业的培训资料和宣传口径;对服务配套型和资源利用型公司, 支持其建立与保险公司相配套, 与自身业务发展相统一的培训模式和体系;对逐利投机型公司要开展经常性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 增强其规范经营意识和从业信心。

(三) 监管方面:严肃处理与发挥股东作用相结合

检查和处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市场的规范发展。与保险公司相比,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监管的特殊性之一在于多数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没有上级机构的管控和要求。为此, 在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的同时, 有必要探索考虑发挥股东的协同配合作用。

1. 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警示同业。

针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相对独立、联系松散的特点, 对违规机构的处理必须发挥行政处罚的示范效应, 达到警示同业的目的。比如, 监管机关和行业组织可将服务配套型、资源利用型和战略投资型公司的处理情况采用适当方式, 要求股东方在集团企业内部进行通报或计入考核内容, 发挥“婆婆”的监督作用。

2. 发挥股东的治理强化作用。

管理会计专业机构 篇9

一、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入市动机分析

从股东设立中介机构的初衷分析, 可以将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归为以下几类:

(一) 服务配套型

不少集团型企业将保险中介业务作为服务配套的一个重要环节, 以及提升集团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手段。重庆市此类企业最具代表性的是中汽西南汽车销售集团, 该集团将其发起设立的保险代理、公估公司作为提供延伸增值服务的平台和促进集团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 资源利用型

此类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以现有资源为业务发展的依托, 具体分为两类:一是利用股东资源, 主要以发展现有股东业务为基础, 并逐步向同一行业内部其他企业拓展。二是利用渠道资源, 主要依靠股东销售渠道的特殊性或单一性拓展业务。

(三) 战略投资型

此类型主要是具有风险投资背景和集团化经营策略的投资方, 通过股权收购等方式控股或自行设立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目前国内比较典型的是泛华和华康旗下的各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四) 逐利投机型

抱有此类动机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为数最多。一是一些具有一定业务资源的个人, 出于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特别是代理机构设立门槛低、收益见效快的考虑, 抱着尝试的心理进行申请;二是部分有业务资源的个人挂靠在全国性经纪公司之下, 以个人向总部缴纳管理费的方式, 争取总部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三是个别掌握企业资源的个人企图通过设立中介机构寻求本单位与保险公司最高手续费要价, 存在单位利益个人化的倾向。

(五) 其他

如众多经纪公司分公司在各地设立分公司, 有的出于战略目的, 有的出于维护总公司业务需要, 如长安经纪、江泰经纪等在各地的分公司。还有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设立动机为以上几类的综合。

二、入市动机差异性导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行为差异化

(一) 股东作为差异化

保监局在日常监管中感到, 集团股东对公司各方面的管控明显高于个人股东, 在高管人员配置、企业文化建设、发展思路、社会评价等方面都有较为明确的要求。而逐利投机型中介机构的个人股东则对其公司业务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高管人员素质不高, 发展愿望更多地停留在维护好现有业务、避免亏损的层面。

(二) 高管自我要求差异化

集团企业设立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由于受到股东单位的严格要求和考核, 其高管人员更加注重自我提升, 而一些逐利投机型中介机构的高管人员多为股东充当, 自我要求较低, 在业务拓展上囿于低层次的“业务寻租、手续费询价”或“转买转卖”模式, 在市场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有的高管人员还存在委托他人管理公司的情况。

(三) 内部管控差异化

内部管控应着重体现在规章制度的落实和人员的管理教育上。虽然各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申请设立时都提交了内部管理制度, 但在执行落实上差异较大。

(四) 法规意识差异化

集团股东类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法规意识普遍强于逐利投机类, 在高管人员和办公场所变更报批以及监管报表报送方面更加及时准确, 注重符合法律规定和监管机关的要求。

三、对不同类型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监管建议

(一) 进入之初:抓好行业进入者审查

面对越来越多的保险中介市场进入者, 保险监管部门必须把好入门关, 做好入门辅导, 从股东和拟任高管人员审核方面强化监管责任。

1. 严把股东关。

在审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过程中, 必须遵循审慎原则, 全面了解股东投资动机和对高管人员的管控能力。

2. 抓好高管人员审查工作。

逐步建立完善高管人员任前考试和谈话制度, 对服务配套型、资源利用型和战略投资型公司的高管人员要重点审查了解股东单位对其评价的真实性, 其经营发展思路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和股东意愿;对逐利投机型公司的高管人员要重点审查其对监管法规和业务知识的掌握程度, 审核其管理水平和能力。

(二) 运转阶段:督促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在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入市后, 保险监管机关必须严格要求, 加强引导和教育, 确保其规范健康发展。

1. 加大调研指导频率。

可以依照监管法规, 探索建立针对不同入市动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分类监管措施, 并通过调研等方式及时收集情况, 给予分别指导。对于服务配套型和战略投资型公司重点了解公司资金运用是否依法合规, 与股东的关联资金往来是否合法, 指导公司规避财务风险;对资源利用型公司重点了解其业务拓展方式, 避免出现利用垄断地位拓展业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逐利投机型公司要了解和强化其对财务、业务和人员的管理, 避免消费误导、串通保险公司套取费用等行为的出现。

2. 强化从业人员教育。

目前, 较之保险公司,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比较滞后, 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强化。对战略投资型公司要充分发挥投资者作用, 重点规范所属企业的培训资料和宣传口径;对服务配套型和资源利用型公司, 支持其建立与保险公司相配套, 与自身业务发展相统一的培训模式和体系;对逐利投机型公司要开展经常性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 增强其规范经营意识和从业信心。

(三) 监管方面:严肃处理与发挥股东作用相结合

检查和处罚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市场的规范发展。与保险公司相比, 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监管的特殊性之一在于多数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没有上级机构的管控和要求。为此, 在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违规行为进行处理的同时, 有必要探索考虑发挥股东的协同配合作用。

1. 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警示同业。

针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相对独立、联系松散的特点, 对违规机构的处理必须发挥行政处罚的示范效应, 达到警示同业的目的。比如, 监管机关和行业组织可将服务配套型、资源利用型和战略投资型公司的处理情况采用适当方式, 要求股东方在集团企业内部进行通报或计入考核内容, 发挥“婆婆”的监督作用。

2. 发挥股东的治理强化作用。

对于股东管控能力相对较强的服务配套型、资源利用型和战略投资型公司, 要利用股东单位对企业形象提升以及战略发展的需要, 督促其强化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考核约束力度, 帮助其完善和落实规章制度, 做好违规行为的整改工作;对逐利投机型公司, 尝试建立定期、不定期的股东谈话和诫勉制度, 促使其及时了解和掌握公司实际运转情况和违规行为, 抓好对高管人员的选用和考核工作, 切实履行股东职责, 避免经营风险。

摘要: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日益增长, 给市场带来了活力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本文从专业中介机构入市动机入手, 将机构分为典型的几大类, 通过对其行为差异化的分析, 针对性提出监管措施。

管理会计专业机构 篇10

记者:目前, 诺安实力可针对食品方面的检测项目有哪些?实验室装备是怎样的配置?

诺安实力可:诺安实力可作为梅里埃营养科学集团在中国的运营公司, 拥有上海、北京、青岛、宁波4家实验室,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360度一站式解决方案。

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我们能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检测服务, 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常规理化、重金属、营养成分及标签、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真菌毒素、二噁英类、抗生素、过敏原、转基因、动物源性成分鉴定、塑化剂、溶剂残留、污染物、环境测试等, 近乎可以全面满足客户需求。

实验室装备方面, 诺安实力可的4家实验室均配备了沃特世、赛默飞、安捷伦、戴安等知名品牌的G C/M S/M S、L C/M S/M S、ICP/M S、G C/M S、IC、PCR、HPLC等国际先进设备。除此之外, 我司还在上海设有一家食品安全中心, 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 进行合同研究创新服务。而我们的感官研究及专业感官品评小组, 在感官和消费者研究方面拥有30多年的实践经验, 能够帮助企业评估产品质量、探究消费者兴趣、分析竞争对手产品及规划新产品的研发等服务。

记者:食品的检测项目中有些需要快速了解检测结果, 比如微生物、农残等, 对此情况贵公司有何解决之道?

诺安实力可:食品检测方面, 诺安实力可能够在微生物方面为客户提供快速检测服务。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法在国外发展非常迅速、普遍, 但是在国内的应用较少。我司拥有国际先进的仪器, 能够快速检测产品或生产环境中的危险致病菌, 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部分方法最快24小时即可得出结果, 能够有效帮助企业预知微生物污染风险。

农残快速检测方面, 最常见的“酶抑制率法+分光光度法”已被列为国家推荐标准 (GB/T 5009.199-2003) 。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 已成为对果蔬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进行现场快速初筛/定性检测的主流技术之一,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该技术具有较强针对性, 因而对部分果蔬农残的快速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农残快速检测方法时应注意“检测盲区”, 以防出现误判和漏检现象。考虑到结果的可靠性, 目前我们暂不提供快检服务。

记者:农药残留是国内外重点关注的内容, 我国每年因为农药残留问题有很多出口的农产品被退回, 而各个国家对农残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针对此问题诺安实力可能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哪些帮助?诺安实力可的检测报告在国际上有怎样的认可度?

诺安实力可:诺安实力可是行业公认的农残检测领域专家, 能够提供单项农残测试服务达600余项, 检测范围覆盖蔬菜、水果、茶叶、谷物、中药材、蜂蜜、提取物等几十种不同产品。同时, 诺安实力可按照不同的出口国标准、产品基质和企业要求为客户定制了60多种农残检测套餐, 如针对海内外市场的多农残综合套餐530+项、多农残扫描系列191项、针对GB 2763-2014及香港新规专项基质农残检测套餐。

诺安实力可的农残服务拥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1) 早在2004年开始参加国际能力验证; (2) 是国内第一家提供LCMSMS农残全扫和400+日本肯定列表套餐的第三方实验室; (3) 通过运行集团统一的过程控制样品 (PCS) 获得的质控图来进行日常的过程控制。

此外, 诺安实力可所隶属的梅里埃营养科学集团, 是全球专业且领先的食品服务提供商, 在全球20个国家拥有超过80家资质认可实验室, 能为农产品出口企业针对出口国家的法规要求提供不同的套餐服务和法规解析。

目前, 诺安实力可的实验室获得了经ISO17025认可的国际及国内认证, 包括UKAS、CNAS、CMA、CMAF、CATL等, 因此我们出具的检测报告具有国际机构认可度。

记者:据统计, 消费者针对食品标签的投诉数量占到总投诉的60%, 目前食品包装标签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诺安实力可在食品标签方面可以提供怎样的解决方案?

诺安实力可:食品包装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说明物均称为食品标签。《食品安全法》四十二条规定,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 标签应当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配料表、生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事项。而在市场上, 食品标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 标签不完整, 部分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对标签相关法规理解不够全面, 经常会出现强制内容未标示情况, 特别是产品标准中对标签标示有特殊要求的部分产品;

(2) 虚假标示, 企业为了达到宣传效果, 违规宣传保健功能或对标签进行虚假标示;

(3) 对营养素的含量声称、功能声称、比较声称等标示不合规;

(4) 进口食品无中文标签或中文标签不符合国内相关法规要求。

诺安实力可在食品标签方面可针对各国营养标签法规要求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审核服务, 不仅可提供微量元素、维生素、脂肪酸、糖类在内的全面营养成分测试, 还可为企业提供全面的食品标签合规性管理, 不仅仅是审核存在的问题, 还会提供相应的修改意见, 帮助企业提前规避风险。

记者:随着国家对食品要求的严格和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企业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被用来检测, 那么企业是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还是依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诺安实力可:俗语云“造船过河不如借船过河”, 绝大多数情况下, 除非生产过程需要频次很高的内检, 委托第三方实验室的效益要远远好于自建实验室。使用第三方实验室, 低成本、高品质, 可以大幅减少企业的非常用设备、场地、人员和相关维护的投入。

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拥有专业的背景、科学知识以及大量专业的人才, 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更加精准。

有些检测项目比如致病菌, 如放在工厂实验室里进行检测, 会有造成污染的风险。

诺安实力可作为专业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 在国内拥有专业的食品检测背景, 依托梅里埃营养科学集团全球性的实验室服务网络, 能够为客户带来专业、全面且信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 为企业及产品增值。

记者:随着国家对第三方实验室的放开, 目前中国市场上有很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企业在选择第三方实验室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诺安实力可有哪些突出的优势?

诺安实力可:企业在选择检测机构时, 要选择有资质认可的实验室, 比如CM A、CM AF、CNAS。选择拥有国际尖端技术, 在食品检测领域拥有多年行业经验并有与跨国食品集团合作经验的实验室。选择高频次参加年度能力验证计划, 且能力验证的结果满意度高的实验室。

上一篇:作文教学生命价值下一篇:植物种植与养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