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护士工作量

2024-07-23

减轻护士工作量(精选三篇)

减轻护士工作量 篇1

1 以人为本进行管理化解纠纷减轻护士长工作压力

以人为本的基础是人性化管理, 是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满足护士的需求。护士长不能高高在上, 不能骄横跋扈, 护士长要让每一位护士都感受到平等、关心和尊重, 要对护士态度和蔼, 尊重、理解甚至向她们学习, 获得普通护士从内心的支持与信任, 这是发挥护士聪明才智的前提, 是激发护士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的动力, 也只有这样人性化管理, 护士长的工作压力才会明显减低, 科室管理工作才会更加顺畅[3]。以人为本进行管理是对管理也是对工作的协调, 促使普通护士之间降低摩擦, 彼此合作, 达成共识, 相互理解, 但是护士长以人为本进行管理不是忍让和退缩, 需要护士长公正、公平地解决问题, 要敢于碰硬, 不能单纯照顾资格老、年龄大甚至火气大的人员, 要树立自身在工作期间不洗个人衣服, 不贪小便宜, 不争抢荣誉的榜样, 来建立良好的自身形象, 用人格魅力去影响科室内的工作人员, 对待出现错误的同事要理解, 不能凭借他人偶然发生的错误而整人害人, 更不能去打小报告[4]。在处理他人犯错误时是最能体现护士长以人为本的管理, 这时一定要想到被领导者是有尊严、有思想的人, 一般情况下, 不要轻易在其他护士、患者或医生面前教育或指责护士, 要注意批评的语气和方式, 而且一定要就事论事, 不要搞人身攻击, 最好不要在人数众多交班的时候训斥护士[5], 如果有的科室领导故意在众多下属面前让某一个下属难堪, 则说明这个领导缺乏很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也曾经有大学中高级实验室因专横的领导引发群众的不满。

2 集体管理减轻护士长工作压力

在忙碌的护理工作环境中单纯依靠护士长个人力量是无法将各项事务全部很好完成的, 护士长要掌握每个护理人员的个人长处, 勇于让全体护士共同参与管理, 有理论知识丰富的护士, 可以安排进行理论培训;护士动手能力强和技能好, 可以指导科室普通护理人员技能提高;做事认真、细致、稳重可以去进行记录和药品器械的管理, 在科室建立集体管理的大环境, 充分信任护士并发挥每个人的特长,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从而减轻护士长的工作压力[6]。护士长要建立集体管理就要建立高效、愉快和协作的同事关系;与上级领导建立有效、支持性关系。在工作中注意尊重年长护士, 爱护年轻护士, 尤其当发生护理问题时不要随便推卸责任要主动分析原因, 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注意创造民主工作环境, 鼓励畅所欲言, 不搞小圈子, 与其他责任, 护士保持良好的沟通[7]。有文献认为通过护理人员全员参与病房质量管理凸显出人人都是检查者, 同时又是被检查者, 提高护士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护士了解到护理质量控制关键在于每一个护理服务过程中, 执行护理服务的过程就是进行护理质量控制的过程, 护士长管理方向也转化为督促者, 工作压力会明显减轻[8]。最近的研究表明护理管理者进行集体管理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权利系统对护士进行授权赋能, 这样可提高普通护士的自我工作效能和工作控制感, 使护士对工作更有自信心, 感受成功、感受尊重与支持, 授权能减轻护士长的工作压力, 同时也提供护士学习和成长的机会[9]。

3 提高护士长个人素质提高抗压能力

减轻护士工作量 篇2

参考文献

[1]于静蕊.护士工作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11) :18.

[2]许毓娜, 林石娣.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大的原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14) :1925.

减轻护士工作量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就医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护士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并业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因素, 直接影响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为此, 笔者对临床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进行分析和阐述, 以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1 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

1.1 社会发展对职业的需求

这是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后, 提高了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医患矛盾难以在短期内得以解决, 医院管理者往往特别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声音和反馈, 制定和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护士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护理职业风险与责任。同时, 来自社会、医院、患者及其家属的较高期望值, 尤其是患者及其家属秉持的过高要求的健康信念模式, 给护士带来了沉重的技术和心理压力, 久之影响身心健康。另外, 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 自己的工作长期得不到社会认可, 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主要表现在患者出院后往往只认可医生所做的治疗工作, 很少对护士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和认可, 甚或对护理工作给予指责[1], 这降低了护士的职业归属感。

1.2 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的脑力劳动

自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以来, 临床护理工作已从单纯执行医嘱转变为为就医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医疗照顾。要为病患提供整体医疗护理, 这是一个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过程, 需要护士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研究护理前瞻性知识, 需要投入更多的体力活动和大量的精力。但是, 由于医院处于护士严重短缺状态, 护理工作量较重, 工作压力较大, 加之每间隔几天值夜班, 致使护士处于超负荷的业务工作状态;同时, 还要完成繁重的家务劳动, 生活不规律, 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造成身心疲乏, 必将降低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3 人际关系与沟通冲突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 (同情) 应被看做与技术不够一样, 是无能的表现。”[2]因此, 护士必须处理好护士与患者、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护士与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与沟通, 才能保证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沟通矛盾和冲突, 尤其是当出现护患冲突时, 这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法律责任[3], 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和解决矛盾和冲突, 护士得不到尊重和理解, 就会陷入人际沟通冲突的艰难境地。护士有时会受到身心威胁, 此时所经历的情感伤害往往自己无法表达, 如处理不当, 就会陷入尴尬的困境。

1.4 自身价值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异

护士总是希望自己成为业务精英式的“白衣天使”。所以, 工作一般较为勤奋、努力。然而护士角色在中国大众眼中却被扭曲, 不能得到公平的社会评价, 更无从谈起受到社会尊重。在国外的医疗机构中, 医生扮演行使做决定的权力的角色, 高级护理人员扮演行使执行决定的职责的角色, 低年资护士和患者只是扮演服从的角色, 可见护士处于医疗机构组织系统的底层[4]。与此相同, 我国的护士在医院中地位也较低, 护士所付出的劳动不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 也不能得到应有的劳动补偿, 自身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群众没有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认可医疗却不承认护士价值之所在, 护士理所当然地心理不平衡, 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甚至造成身心疾病的出现。这种职业形象紊乱的心理压抑, 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护士必须认清自身价值与现实的差异, 维护自身健康。

1.5 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的因素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 高精尖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扩大了护理服务范围, 拓宽了护理职能, 迫使护士必须学习前瞻性护理医学知识, 以满足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我国, 目前大部分护理人员为中专学历层次, 基础相对较为薄弱, 而护理工作较为繁重, 很少得到培训、进修和学习机会, 更新知识的强烈需求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 有的医院管理者不重视护理专业, 不重视护理人员的合理补充和继续再教育, 这打消了护士学习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反而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6 家庭方面的因素

护理人员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扮演多种社会角色, 既要扮演医生的助手、患者信赖的好护士的角色, 又要扮演贤惠的妻子、善良的母亲、孝顺的女儿的角色, 还要扮演好同事、好朋友、好同学等角色。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并出现矛盾时, 自然会使自己出现心理压力。特别是当家庭问题与工作发生冲突时, 矛盾更加突出。试想, 既要做好护理患者的工作, 又要照顾好家庭及其冲突和矛盾, 同时在紧张的护理工作和家庭照顾之余, 又必须不断学习前瞻性护理医学知识, 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 自然会加重心理压力。

2 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

2.1 调整心态, 改变思维认知方式

一个人的心态与秉持的思维认知方式, 决定了其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和看法。面对挑战和困难, 自信的人会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 缓解心理压力, 迎难而上;而悲观消极的人, 会犹豫不决, 徘徊不前, 焦躁不安。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客观评价自己,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 将心理压力转变为动力, 不断进取, 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应对压力和应激的能力,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才能转变护理模式和护理工作方式, 切实做好临床护理工作。

2.2 合理安排时间, 倡导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护理人员必须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和休息时间, 处理好工作与家庭和休息之间的关系, 使自己能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

合理营养和饮食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魄, 减轻心理压力对自身健康的影响。体育运动、爱好和兴趣以及良好的睡眠等行为因素, 不仅能保持身体健康, 更可减轻和缓解心理压力, 促进身心健康。

2.3 通过倾诉来缓解心理压力

倾诉是心理的一种定向反射, 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倾诉应该是积极的, 通过倾诉, 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还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共情, 从而调节紧张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当然, 亦可通过心理放松训练等方法, 消除压力源。

2.4 重视和合理控制压力源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管理者必须重视护理人员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通过努力改善工作环境, 积极创造职称晋升和学习前瞻性知识的机会, 提高福利待遇, 增加护士编制, 建立科学合理调配和统筹护理人员的任用机制, 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等方式, 消除或减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压力源。必须合理安排高年资护士的工作 (如不值夜班) , 关心和帮助处于困境的护理人员,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做到劳逸结合, 减少和避免心理压力源对护理人员健康的影响。

2.5 推行人性化管理, 促进护际之间的有效沟通

坦诚的双向沟通能够增强护士长与护理人员的信任与理解。护士长在协调相互关系中起着枢纽作用, 是护士队伍团结的核心。在人际管理上, 要多进行情感管理的投入。应平易近人, 尊重下属的人格, 工作中要肯定成绩, 即便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亦应注意沟通技巧, 尽量避免当众批评训斥, 应帮助其共同剖析原因, 探索问题的症结, 寻找解决的方法。注意激励机制下的沟通技巧, 多进行谈心, 关心护士生活、工作、健康、家庭和学习。工作之余要进行家庭访视, 增进情感上的沟通, 使之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凝聚力的团队。护士长通过了解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真实想法及其心理困惑, 可以找到心理压力出现的症结所在, 减少和避免心理压力源,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维护患者健康。

护际关系是一种团结、友爱、尊敬且生动活泼的关系。护际关系的建立在与每名护士对自己及他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要有集体感、团队精神和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护理人员通过相互照顾、协同工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困难等, 在良好的心理沟通状态下, 完成护理工作任务。

2.6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通过多种形式, 强化护理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训, 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素养, 提高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保持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要注重护理人员情商的培养, 帮助护理人员识别心理压力, 掌握应对压力的正确方法, 形成愉悦的心理氛围, 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提高职业兴趣和职业自豪感, 这是预防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646.

[2]吕兆丰, 郭爱民主编.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67.

[3]敖薪, 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7) :1-3.

上一篇: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下一篇:空腹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