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导入

2024-07-28

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精选十篇)

物理课堂教学导入 篇1

物理课堂的成功导入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 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 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通过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它是基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深刻认识和对学生认知水平的综合考虑, 同时融入了自身生活经验、教学理念, 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各个导入环节间要做到合情合理, 实现导入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 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内动力原则

人的内在需要是进行各种活动的驱动力, 是探索未知知识和新奇领域的动力源, 是人感到自身物质和精神缺乏时, 为维持生存与发展而对外界需求的取舍。

教师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的各种情境, 使学生发现自身不同层次的内在需要, 从而利用各种需要不断进行新的创造。任何导课方式的选择都有一个共同的宗旨: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以及探索未知的需要,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动力。通过新颖而富有时代性的材料, 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 教师要能在第一时间内抓住这个黄金时刻, 形成教学高潮, 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服务性原则

新课程中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强调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尊重学生发展规律。

课堂导入的基点在于“导”, 是为教学服务的, 而不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为15分钟左右, 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 会引起思维疲劳甚至厌烦。“导入”应力求短小精悍, 语言简洁明快、准确自然, 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缩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通过合理的过渡, 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某种内在联系, 降低教学的难度, 以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

三、思想性原则

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而高中物理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肩负德育的重任。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与设计必须符合思想性原则:新课导入方式的设计与实施应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同时也能避免社会不良现象和腐朽思想对学生的侵蚀。

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也忽视了对学生灵魂的塑造, 目前正逐步被素质教育取代。物理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要注意体现思想性的原则。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 利用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加强学科间的融合,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物理学家的事迹为榜样, 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情感。

四、科学性原则

导入内容的选择是否科学, 导入方式是否恰当, 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课堂导入的设计一定要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 针对学生的年龄阶段、知识层次、心理特点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斟酌导入内容, 同时又能突出主题, 彰显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根据不同的教材实际, 针对不同课型的实际特点设计导课的具体形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好学习的最佳时期。教师除了要对教学内容充分理解之外, 还包括内在的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只有这样设计的导入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的思考, 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教育性。

要想在短时间内, 成功完成新课导入, 并将趣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有机融合在一起, 这也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联系, 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环节, 再精彩的导入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想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必须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樊雅平, 黄生学.物理课堂导入艺术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4) :125-126.

[2]丁志强, 赵小平.物理新课导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06 (12) :38-39.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技巧 篇2

杏山镇中心学校:董成林

内容摘要:初中的物理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上来,能为全节课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是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一些教学导入方法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是开展系统教学的关键,课堂讲授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也取决于课堂讲授。而课堂教授的导入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一、物理课堂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关联性原则

在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紧扣中心,围绕主题,做到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和生活实际;符合学科课型的特点和需要。

(二)导入必须服从简洁性原则

导入是新课中的过渡环节,要简洁、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学生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导入必须服从灵活性原则

没有最佳的导入方法,只有合适的导入方法。事实上,一

堂物理课究竟应如何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自身条件和学校设备情况等因素灵活选择导入方法。

(四)导入必须服从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引入到参与课堂的原则

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是学习情况来体现。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如果学生不参与,就会导致导而不入,教学失败。

二、物理课堂导入需防止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调,内容枯燥无味。有的物理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作事,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内容过多,太过生动。占用时间太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常物理课的讲解。

(三)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离开课主题,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

三、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就根据自身教学过程中 的实践,对常用的几种导入方法进行说明。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法。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要求教师语言精练、简短、生动、明确,富有鼓励性,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感、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平面镜成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过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二)承上起下导入法

物理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是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程度必然会影响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时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平面镜成像”的导入:我们已经学过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在各种接触面都成立,那么光线通过平面镜又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平面

镜成像”。

(三)实例式导入法

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知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作好准备。例如“平面镜成像”的导入:同学们都使用过镜子吧,镜子中的你和真实的你是一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共同探究一下镜子中的你和“你”。

(四)实验演式导入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先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通过提问或指导观察,使学生看到或发现某一个现象,然后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例如“光的折射”的导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一个铅笔,把铅笔插入水中,铅笔弯折了,这个铅笔为什么变化了,现在我们学习一下,光的折射。

(五)提问式导入法

通过提与一些新课内容有关的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新课。

例如:“光的折射”的导入:雨后的彩虹,五光十色,非常美丽,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此种导入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让

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知识的传授。

(六)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例如:我们学习了固体压强以后,通过对固体压强的理解,猜想出液体,气体是否也有压强,学生推导液体压强的特点,渐进学习。

(七)类比导入法

例如:水管中有水流,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学生对水流,水压的理解,使学生慢慢理解电流,电压。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八)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功率,通过实验小灯泡的明暗程度理解电功率,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九)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学习自然中的俩种电荷时,给同学留思考题,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物理,化学,物质组成的例子。知道了,两种电荷。

(十)教具演示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解磁场时,利用磁分子模型,使学生清晰直观的理解磁现象。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记得牢。

(十一)强调式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例如:欧姆定律在电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重点,是基础,是纽带,是桥梁。总之,物理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总之,我们的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才是我们教学过程的主体,我们的任务是为了他们的发展而教育,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学会接受世界,探索世界,开创世界的技能,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也是我们物理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十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希望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物理课堂教学导入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导入 导入方法

一、课堂导入的意义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导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节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决定着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决定着这节课的效果。其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实现新旧物理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的吸引力

课程导入的意义在于使学生通过知识导入环节,实现对习得知识的回顾,同时一并实现对新知识的大体认知,通过有效的物理课堂知识导入环节,能够展现新意,起到架起新旧知识之桥梁的作用。物理课本的章节排列是一环紧扣一环的,上一节的内容与下一节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并不是孤立的一节,基于此种情形,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当注意导入内容必须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使学生藉由物理知识导入环节实现温故知新。

2.使学生能够快速的集中精力,产生新知识的学习热情

学生之所以对高中物理课程存在畏难情绪,相当大的层面上乃是因为学生未能对物理知识学习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心理排斥感和抵触感。知识导入环节依托科学的问题设置,将极大的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探寻新知识的渴望,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发展,最终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有趣、诱人的导入方法,可以引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海洋,精彩的导入方法会促使学生进入一种有趣的学习状态中,成功的导入方法,能使学生把注意力专注于即将学习的内容上,同时形成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知识探索热情。可以说,当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时,学生的感官将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其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地释放,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效度。

二、高中物理课堂知识导入的相关理念

1.针对性理念

此种导入理念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知识导入内容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学情,同时结合教材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设置知识导入环节,这样一来,导入内容既契合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又实现了同大纲体例的匹配。

2.新颖性理念

此种理念即指教师所设置的导入环节,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均应当具备一定的新颖性,唯有如此,方能实现对学生最大程度的吸引。

三、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高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渐进式导入与衔接式导入相结合,利用物理实验导入,或者进行设疑导入。

1.渐进式导入与衔接式导入相结合模式

高中物理课程的体例安排较为系统,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知识导入环节亦应当做到渐进式导入与衔接式导入相结合,即所导入的知识内容应当由浅入深,同时做到对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和即将开始学习的知识的兼顾,从而彰显出导入环节的教学节点效用。具体而言,高中物理教师应当从下述方面着手实施知识导入:高中物理第1、2章的内容分别是对运动的认知和求解方式的讲解,在对第1章运动的认知的讲解的过程当中,可以将第2章运动的求解方法融入进来,使学生在学习第2章的过程中不会太过困难,这就是新课程导入的一种有效应用方式。这种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新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更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渐提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效度化地增进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效度大幅度提升。

2.物理实验导入模式

物理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因此教师应当依托物理实验的方式实现知识导入,诸如教师实验演示、学生实际操作等模式,这样一来,通过物理实验的方式提升了知识导入环节的直观性,使学生更易被吸引其中。

3.设疑导入模式

此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攫取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知识探求欲。如在讲授瞬时速度之前,笔者为学生讲解了这样一个案例: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导入 篇4

一、悬念导入

所谓悬念, 通常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的关切心情。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 或让人迷惑不解的, 它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渴望和兴奋, 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 尽快知道究竟, 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如在讲《杠杆》一节时, 可首先设置这样的悬念:有一块重600牛的均匀长木板放在高楼的阳台上, 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长度伸出阳台, 有一体重为300牛的小孩在木板上轻轻走向伸出的一端, 当小孩走到顶端之前, 木板会翻倒吗?许多学生都在为小孩的安全担心, 此时教师话锋一转:“要知结果, 我们来学习杠杆的知识。”这样, 学生在悬念中进入课堂, 能够激起很强的求知欲。

二、历史故事导入

听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进一步思考问题。例如:在讲《电生磁》时, 导入故事:1820年4月的一天, 奥斯特像往常一样走上讲台, 他演示物理实验时, 无意中把指南针放在一根导线的下方, 就在接通电流的一瞬间, 细心观察的学生突然喊道:“磁针动了!” 奥斯特急忙切断电流, 他自己也看到磁针自动回转到正常的位置。这个现象使他惊讶, 连课都上不下去了。学生们都在窃窃私语,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教授看到这个现象后竟然如此六神无主。原来以前奥斯特猜测过电流与磁场可能会有某种关系, 但长期以来他找不到依据, 他差点绝望了。没想到上课时无意中竟解决了这个问题。

同样, 我的学生也想经历那神奇的一刻, 很自然的了引入新课。

历史上和物理有关的史实很多, 如苹果从树上掉到地上和重力有关;真假皇冠的鉴别和阿基米德原理有关 ;马隆的磁石阵和磁现象有关;会移动的黑板和安培有关;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抓住德国子弹与机械运动有关……把史实运用到课堂中,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游戏导入

对于游戏, 孩子们总是乐此不疲。我恰好利用学生这种心理, 巧妙地引入课题。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 根据生活经验, 学生充当老师在平面镜中的像, 和老师一起游戏。老师和学生面对面, 老师做出各种动作, 学生 (老师的像) 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 十分有趣, 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新课的学习。

四、 实验导入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是创造情境的良好条件。所以在新课导入时做些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和求知欲望。

如在讲《惯性》时, 我不用实验室中现有的实验器材, 因为它不够惊险, 不够刺激。我拿一个茶杯, 茶杯中倒入水, 茶杯上面盖有平滑的薄木板, 木板上面放有鸡蛋, 用木棍迅速水平击打木板, 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当我讲到此处时, 前面的学生害怕鸡蛋掉在身上, 已经歪着身子躲开, 学生在刺激与惊奇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增强感性认识又提高了学习的欲望。

五、小品导入

小品使人开怀大笑, 教师如能将小品恰当运用于教学中, 就能使学生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设定的情境中。

在讲《声音的特性》时, 首先播放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音频, 并且时常改变声音的大小。听完后, 让学生说出听到的声音有哪些特点。学生能感受到小沈阳和丫蛋的高音调, 能分辨每一个角色, 能感知声音的有大有小, 这对音调、音色、响度的理解水到渠成。再如当A物体放在B物体上, 再放在地面上时,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 学生不易理解。利用赵本山的小品《三鞭子》, 当汽车车轮深陷泥地时, 司机对老头说, 让驴给拉车, 老头说:不行, 我老伴儿可心疼驴了, 到镇上买盐, 盐袋不舍的让驴驮, 老伴儿扛盐袋, 骑驴回来的。学生在笑声中, 轻而易举的解决了问题。

六、由错误经验导入

生活中的经验有正确的和错误的, 有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来导入新课, 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这节课的导入:为正确地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揭示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 教师设计演示实验, 将一小车放在水平面上, 小车保持静止, 用手轻推小车, 在推力作用下, 小车开始运动。一旦推力消失, 小车则停止运动。运动和力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有力作用, 小车就运动;没有力作用, 小车的运动就停止。

老师:是否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呢?下面观察一个实验。

实验: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 用力猛推小车, 观察当手离开后, 小车运动情况。当手离开后, 没有推力作用, 小车仍继续运动。小车的运动是否一定需要用力呢?到底运动和力是什么关系呢?许多科学家都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最后由英国科学家牛顿对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准确的概括。今天我们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从错误的片面认识到正确的全面理解, 是学生认知的一大飞跃。也正是物理的宗旨, 从生活走向物理, 又从物理走向生活。

物理教学导入法初探 篇5

一、导入的作用

按照现行的初中课程安排,物理课一般是放在上午的后几节课或放在下午来上的,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有所下降,将导入设计好,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以后的教学环节中去。导入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在导入中让学生明确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有助于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导入时应注意的原则

导入应该是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物理所讲的学多知识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果能做到“导入从感生活中来,结尾回生活中去”,这节课一定会受到学生欢迎。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尽可能不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准备讲第×章第×节,请大家翻开书本第×页”这一类导入。而是要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必须针对本课题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导入的内容要有趣味性,使学生能集中精力,积极求知。

三、常用的导入方法

物理课的教学涉及到概念讲解、规律阐述、习题训练和实验操作等各个方面。因此导入的方法是多样的,也没有一定的模式,下面是笔者自己常用的一些导入方法。

1、实验导入法: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它们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也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的基础,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新课教学的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小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碰到他们不能解释的现象,更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为新课讲解创造良好的条件。

2、温故而知新法: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把以前讲过的,与本节课有关系的知识点复习一下,既能巩固旧的知识,又能为新的知识学习做一些铺垫。比如在导入初二物理“路程与时间的计算”时,我们可以先复习一下以前所讲的速度的概念和求速度的公式,然后告诉学生,这一节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公式V=s/t进行变行,并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这样,便顺理成章的进入了新课的教学。

3、故事导入法:物理课虽然不是语文课,但是如果能在导入时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物理的有趣小故事,也能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导入“机械运动”中时,给学生讲一讲书上提出的二战时期法国飞行员在空中用于抓子弹的故事,学生听到这个故事后,都觉得很惊奇有趣,也很想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物理意思,于是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导入“密度的应用”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前不久,我家邻居遇到这样一件时,有一天,一位外地人找上门来,说他在挖墙基时挖到几个金元宝,按照市场价格至少可值上万元,但由于急需钱用,只要2000元即可出售,邻居听了心动就买了下来,现在请我鉴定一下是真是假?如何才能鉴定呢?带着这样的悬念,学生急欲找到答案,很快进入了角色。

4、多媒体课件导入: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常规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能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以增加观察对象的可见度和清晰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引入新课,可以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初中物理课上讲“浮力”时,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浮体”的情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观察到了各种色彩的鱼在游,画面上又出现了水中的小船、大船和正在航行的万吨巨轮,最后出现字幕:为什么万吨巨轮能浮在水面上?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短短一、二分钟,就将全班学生带入课堂教学的情景中。

5、文学诗句导入:在引出力的测量时,说明力有大小之分时,背诵项羽《垓下歌》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突出力气之大,在讲机械运动时,背诵毛泽东诗篇《送瘟神》的四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望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来说明运动的相对性。在讲“水能的利用”时,选背李白《将进酒》中的几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句借黄河之水的长,起源高和水流的雄壮来突出水能的利用,这种方式除了能够自然地引入新课外,还能陶冶学生美学情操,丰富学生文学知识。

6、魔术游戏导入:《球面镜》教学中,准备一套小魔术,取出一副扑克牌,让学生洗牌后任意取出几张,我都能用手“摸”出具体是哪张牌,学生觉得很惊奇,这时我亮出嵌在手指缝中的“秘密武器”图钉(凸面镜),从而引出球面镜,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在介绍“什么是力”时,请两位学生上台做一游戏:两人面对面站立半蹲,互相击掌,看准能使对方后退,失去平衡。结果一位抬手不动者获得胜利,而另一位主动进攻者却反而被震了回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验教学过程感受参与乐趣的同时进入了另一新知识的学习。

7、自然现象导入:生活中有学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很多人并没有去想过其中的原因。在导入时将这些现象列举出来,问一问学生,效果十分明显。比如我在导入“蒸发”时,列举下列现象:(1)夏天游泳的时候,从水中起来的时候会觉得有些冷?(2)狗在夏天时会经常吐舌头?(3)酒精擦在手上很快就不见了,这些现象都很常见,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问一问学生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通过列举和提问,大家兴致盎然,为新课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开始。

8、实际应用导入:物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如果在学完了一节课后,能将所学应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可以在导入时提出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让大家来思考。比如在导入“大气压的变化”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有机会到西藏高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用普通锅煮饭不论怎么煮都是半生的,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学完这一节课后,就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发放,他们心中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

同样,导入不仅用在一节新课的开始,也可以用在一节课中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上;导入的方法也不只这几种,在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好方法,有待大家创造性地去加以应用。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研究 篇6

课堂教学的导入,正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不仅能触动学生心弦,有效地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更能调动学生大脑中的原有经验以接纳新知,使新知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然而然地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现状与分析

笔者就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情况,对某区57位中学物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56份;对某区每所中学各抽45位高一年级学生共计22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212份。现将调查问卷中部分内容统计如下:

由表一统计结果看出,仅有7.1%的老师主观上意识到导入环节的重要性,觉得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却有92.9%的老师认为导入环节不重要,可有可无。因多数教师主观上对导入这一教学环节的不重视,致使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导入随意性很大。由表二统计结果看出,学生更喜欢小实验、小故事或有情景的小问题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普遍认为现实中教师的导入方式枯燥无味。课堂教学实践中导入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如下影响:

1.没有导入过程。没有创设任何物理情景导入新课,而是直入主题。由于没有课堂导入环节,课堂开始既没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实验或问题,又没有吸引眼球的东西,课堂前几分钟大部分学生的心还没有静下来,甚至有部分学生的心仍在课外,等这部分学生开始静下心来认真听老师讲授时,因前面的基本概念或基本规律没有认真学,后续的教学内容听起来自然感觉糊里糊涂,甚至不知所云。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其课堂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有导入过程,但主观上重视不够,教学实践也就缺乏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缺少教学经验的思考与提炼,因而呈现导入随意、不严密现象,常缺乏严谨性、趣味性。主要情况为:

(1)导入方式单一,不论是什么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导入只局限使用复习提问或者直接提问的方式,长时间采用这种导入方法,学生会感觉单调枯燥无味,更无趣。

(2)导入的内容过于简单,比如在讲万有引力时,教师仅以释放手中的物体落到地面为例引入万有引力,不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导入应有情趣、有新意。如讲解牛顿在苹果树下被掉落的苹果砸到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且进一步利用视频动画展示宇宙中行星的运行导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认识的兴趣。

(3)导入时间过长,影响了整节课的进程,减少了课堂容量,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某位老师在讲解“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一节时,自己做了多组演示实验,花了十余分钟才导入新课。导入过程应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应层次清晰,结构紧凑,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另外,教师有时的导入与后续的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学生不容易从课堂导入的内容把握听课重点。导入过程应善于以旧抓新、温故知新,尽量使导入情景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相关,让学生容易抓住核心内容,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导入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和类型,都要服从于教学任务和目的的要求,要围绕教学和训练的重点,不能喧宾夺主,只顾追求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导入内容应引起学生注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启迪智慧。要尽量以生动、简洁的事例或实验为依托,引入新知识、新概念。当然导入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教师形象的语言和炽烈的感情,尽量能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

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的策略

新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定向的作用: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因此教师应在不同的物理课题和有关条件下,本着导入的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在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气氛中导入新课,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其中,实验导入法、类比推理法、问题情景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对课堂教学尤为有效。

1.实验导入法

高中学生对实验都很感兴趣,普遍怀有浓厚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学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和作用,用精心筛选并设计的实验架桥铺路导入新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在互感和自感教学过程中,可设计这样教学:

师:两节新的干电池串联电压为几伏?

生:3V

师:人接入干电池两端会有危险吗?

生:不会有危险(初中就学过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超过36V)[2]。

设计电路如图1所示,并让几位同学手拉手接入A、B两点间,当开关S闭合时,几位同学没有感觉,当开关S断开瞬间,几位同学受到电击而跳起来,全班同学都觉得甚是惊奇,迫切地想知道是什么原因。

利用这样的实验导入新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案例2在进行摩擦起电这一节教学中,可设计这样演示实验:

将一根摩擦过的带电橡胶棒靠近玩具“洋娃娃”,可看见“洋娃娃”长发根根竖起。

这样设计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好奇心刺激探究欲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问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2.问题导入法

笔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讲到平抛运动时,通常直接介绍平抛运动的概念“平抛运动是物体只受重力,且水平方向有初速度的运动”,学生只能进行抽象地机械记忆,且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时间长了,学生对平抛运动的内容印象不深刻,遗忘较快。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应该根据新授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自然地导入新课。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改进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如:

平抛运动教学时,先创设如图2所示问题情景:一架运输机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准备将救援物资投掷地面上的B处。假设抛出的物资在空中运动过程中不受空气阻力作用。让学生讨论:若把物资投放到B处,是飞机到达B点正上方时投放还是提前投放?物资在空中运动的轨迹是怎样?

这时,学生就开始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相互讨论,举手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引出平抛运动的概念。

这样设计问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解决上述问题,又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平抛运动教学。

3.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就是由某一特殊知识推理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一特殊知识的方法。

教师在进行磁场教学时,孤立地讲授磁场内容,学生很难理解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知识,如果采取和已学过的熟悉的知识进行类比的方式来导入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由于磁场与电场无论从知识结构还是从研究方法上都有类似之处,为了更好的研究磁场问题,可通过下表进行类比导入新课教学。

以上表格框架清晰,内容简洁,学生一目了然,能够一边回忆电场的知识,一边思考和学习磁场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问题类比对磁场的学习产生了兴趣,了解了本节课整体知识结构。利用以上表格进行类比推理法导入新课,也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推理、知识迁移能力,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4.温故知新导入法

复习已学过知识,引入新课是常用方法之一。

案例1在“功”的一节教学中,可设计下列问题:

如图3所示,一个物块放置在水平面上,在向右水平拉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的位移为X,则拉力是否做功?若该力功,则做了多少功?

学生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回忆初中学过有关功的知识,就会很容易解答以上问题.此时正当学生洋洋得意时,教师可将上述问题略加变式为:

如图4所示,一个物块放置在水平面上.用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α拉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的位移为x.则拉力是否做功?若该力做功,则做了多少功?

学生看到此问题时,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确实发生了位移,但力与位移却不在同一直线上,不符合初中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条件。学生甚感困惑,带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急切想知道答案,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力是矢量,可以将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学生在此引导下用前面刚学过的力的分解就能很快解决上述问题。此时教师还可继续引导学生沿力和垂直力方向分解位移,也会得到相同的结论。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已学过的知识,顺势利导,逐步导入新知识,使学生对新授知识明确来龙去脉,这种导入方法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案例2在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

如图5所示,电源的电动势为10V,内阻为0,电阻R为10Ω,求:回路的电流为多大?此问题是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最简单电路,很容易解决。此时适当变式如:

如电路6电源的电动势为10V,内阻为0,R1=9Ω、R2=1Ω,求:回路的电流多大?学生也容易解决。教师进一步变式如下:

如电路7电源的电动势为10V,内阻为r=1Ω,求:回路的电流多大?此时学生会感到此问题从未遇过,顿感疑惑,教师适度引导,学生很容易掌握。

采取这种以旧引新导入方法,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到高中新授课内容上来。导入方法顺畅、自然,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刻,掌握透彻,当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如何做好中学物理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一般仅有3~5分钟,但恰当的导入会促进后续的有效教学。那么如何做好中学物理课堂导入?笔者感觉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重视教学导入环节,加强内功修炼

教师应意识到导入是课程重要环节,导入环节的好坏常常是一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教法吃透教材,导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想学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教师应吃透教材明确教学内容重点,为采用恰当导入提供有效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积累和沉淀,积极思考不断提炼反思,厚积薄发,为有效导入教学提供丰富素材。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活动,听取专家名师报告,促进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同行交流,进行思维的火花碰撞,不断提升自己内涵。

2.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积极参与教学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提前预习教学内容,准备好各种学习用具,调整生理和心理状态,准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3.学校加强教师业务培训,组织导入环节的微课比赛

学校邀请名特优师进校园做报告或交流互动,为教师搭建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组织导入环节的微课比赛,通过比赛,引导教师们相互学习,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导入策略,促使他们更加重视和做好课堂导入这个环节的教学工作。

4.师生相互沟通,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多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增进感情,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氛围,也为有效的课堂导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趣则乐,乐则欲,欲则学,合适的课堂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产生坚韧的探索精神,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朱洪涛,彭聪,武玉山.谈谈新课导入技能[J].职业教育研究,2003,(6).

浅析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篇7

一、实验式导入

实验是创造情境的良好条件, 这种导入方法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如在《磁场》这一节教学中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取一个大试管, 在试管下部套一块圆环形磁体, 然后把另一块圆环形磁体从试管上部套入, 使靠近的两极为同名磁极。此时学生会看到上面的一块环形磁体悬浮在空中, 这和生活常识发生了矛盾, 学生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上面的环形磁体会悬浮在半空中而不会掉下来?”此时, 学生已经处于急于求知的“愤”“悱”状态, 此时教师再适时地引入“磁场”的概念, 何愁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课导入阶段, 教师运用实验创设情境, 提供新颖、奇特的现象, 以求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还要辅之以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有的放矢。

二、悬念式导入

恩格斯曾说过:“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人的思维。”上课伊始就给学生设置悬念或创设疑问, 使之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 就可以引发学生思考, 诱导学生探索新知。如《平面镜成像》一课中, 利用魔术表演“用水浇不灭的蜡烛”导入新课, 使学生大开眼界, 也让学生初步体验到时平面镜成像的一些具体特点, 同时还能体会到玻璃替代平面镜及蜡烛燃烧成像等含义。可见, 一个好的引入能包含整节课的精髓, 从而创设出非常活跃的学习情境, 启发出无限的学习兴趣。

三、故事式导入

物理虽不是语文, 但如果能在导入时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也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如在导入“机械运动”中时, 给学生讲二战时期法国飞行员在空中用“手”抓子弹的故事, 学生听了这个故事, 都感觉很是惊奇有趣, 也很想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物理意思, 于是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在《电与磁》部分新课导入时, 向学生介绍在英国伦敦珍藏着著名的物理学家法拉第的一本科学日记, 上面有1821年到1831年的几千个N O字, 一直到1831年8月29日才在日记本上记下了Y es,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法拉第从1820年到1831年历时11年的研究“磁生电”的实验装置的试验结果记录。通过这样一个故事, 激发了学生对法拉第的无比崇敬之情和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带着对知识的热爱迅速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四、文学诗句式导入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 是类似我们当着享受的人的面前时, 洋溢于我心中的喜悦。”诗歌是民族的瑰宝, 利用这种高雅的形式导入新课, 使学生耳目一新, 在对诗歌欣赏的过程中自然地进入课堂情景。

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课中, 以“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这两句诗揭示风掀屋顶的真相。在引出《力的测量》时, 背诵项羽《垓下歌》中“力拔山兮气盖世”突出力气之大;在讲机械运动时, 背诵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来说明运动的相对性。在讲“能量”时, 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还”, 就突出水具有的能量。这些喜闻乐见的诗句既强化了学生对美的体验, 又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融合交汇,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五、生活实例式导入

物理教学源于日常生活, 生活中有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 人们并没有去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 利用这种实例导入新课, 既生动, 又具体。如:在讲授“浮力”时, 先利用课件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浮体”的情景,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观察到了各种的鱼在游, 画面上又出现了水中的小船、大船和正在航行的万吨巨轮, 最后出现字幕:为什么万吨巨轮能浮在水面上?此时学生注意力十分集中, 短短几分钟, 就将全班学生带入了课堂教学的情景中。

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导入艺术浅析 篇8

初中物理教材在安排具体章节的具体内容时都注重了前后知识上的逻辑联系, 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设置导语上充分考虑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首先从学生所熟知的已学知识入手, 一步步延伸开来, 一直延伸到新的知识脉络体系中来, 起到一定的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以讲授初二物理中的电磁感应现象的一节内容时, 我就充分利用了课堂导语的特殊功效, 利用其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旧的知识点延伸到新的教材内容:

师:在前一阶段的物理学习中, 我们已经知道电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产生磁性, 那么事物间的特征都是相辅相成的, 反过来说, 磁现象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电吗?

生:不知道。

教师取出相应的课堂试验器材, 首先让学生复习电现象产生磁的具体知识, 然后再因势利导, 引入到磁产生电的知识上来, 并把相应的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一一对应, 不但很好地复习了旧的知识, 学习了新的内容, 而且对于加深学生对新知的印象起到了极其明显的作用。

二、导语可以引起兴趣, 集中注意, 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导语的运用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就是把学生从课间活动的氛围与心理当中适当导出, 把学生的思维拉回来课堂上来, 拉回到相应的知识点上来, 同时也还要把教师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上去, 从办公室的环境延伸到课堂的氛围中去。所以, 在导语的设计上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能绕弯太多, 这样会耗费学生心智, 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另外在导语的科学设置上还应当直入主题, 对学生产生强大的魅力效应, 让学生一下子就扑入到一定的课堂知识的氛围氤氲中去。譬如在讲授有关力学知识的内容时, 由于其教材安排在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一开始阶段, 所以笔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首先播放了一则《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曲,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因势利导, 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材安排的相应的知识学习中去。

三、导语设计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其重要的一个特征便是要颠覆传统的教与学的相互地位, 变传统的注重教师的“教”转而成为注重学生的“学”, 课堂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让学生学会多少具体的物理知识, 而是要学生积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掌握一定的物理能力, 能够利用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这个载体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与全面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 我们的导语设计也一定要顺应时代要求, 在导语设计上加大其启发性的成分, 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 大大增加教学的情趣。

譬如在讲授《运动与静止》这一章节的具体内容时, 教师就讲了一个二战时期的故事, 说一个飞行员在飞机上飞行的时候, 发现身边有一个小东西在动, 于是伸手抓住了它, 发现是一颗飞行中的子弹, 这时学生在全神贯注地听的过程中一齐发出了一生“啊”,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呢,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 教师给了学生一个肯定的答复, 这时学生们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 说这个飞行员是神, 不然怎么可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教师这时因势利导, 开始讲授有关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成立的物理概念, 课堂教学效果极其良好, 这里, 这个故事在导入环节的启发性对于课堂是非常必要的。

四、可采用物理历史故事导入课堂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探索 篇9

1.严格遵守导入的原则

在高中物理教学导入中, 应切实抓住“切、激、精、活”四个字。一是“切”题。在教学导入时, 必须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切实抓住教学目标及任务, 紧紧围绕教学中心来设计导入方式、特点及具体内容。换而言之, 就是要坚持教学导入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故此, 在教学导入时, 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而要与教学主题相挂钩, 切勿与教学主题相脱节或偏移。二是“激”趣。在物理教学导入环节, 就要将激发兴趣作为重要的突破口, 想方设法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故此, 教师应切实抓住课前导入环节, 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充满兴趣的状态下, 他们的精力就更加集中, 思维更加活跃, 也就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三是“精”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导入中, 必须审时度势, 拿捏好时间, 一般以3-5 分钟为宜。在教学导入内容上, 只要选准一个点作为突破口即可, 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应该短小精炼。四是“活”变。在教学导入设计时, 应该讲究灵活多变, 在具体操作中, 应该与具体的内容、场地、对象、条件等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切不可采用齐步走、一刀切的方式, 只有灵活多样、富于变化, 才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

2.科学运用实验导入法

人在认识事物时, 都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 这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从高中物理知识来看, 有不少概念、规律及知识是非常抽象的, 如果让学生直接学习与理解, 其难度是很大的。针对物理知识抽象性较强的问题, 教师应该立足物理教学本质, 想方设法增强物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让学生通过形象事物的感性认识, 过渡到抽象思维的理性认识。从物理学科来看, 实验是其基础, 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故此,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 借助物理实验来突破物理知识的重点与难点, 就能够借助物理实验发现事物的本质。在利用物理实验导入过程中,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物理实验中的现象, 从而实现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学习。譬如, 为了让学生掌握“弹力”相关概念及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实验:通过设计小车拉弹簧时所作的运动, 让学生观察弹簧恢复过程中所产生的弹性作用;另一个实验使, 引导学生观看弹弓推粉笔头的实验, 认真观察弹弓对粉笔头产生的积极作用。通过两个实验, 让学生对弹力这一个物理知识有更加准确、清楚和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3.采用生活情境导入法

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活中有着非常丰富的物理教学资源, 教师要学好整合这些资源, 将其应用到物理课堂教学导入中来。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运动会感到比较亲切, 而不会感到比较疏远与陌生, 注重结合理论与实际, 用生动形象及熟悉的生活资源, 过渡到比较陌生、抽象的物理知识的学习。譬如, 在教学“牛顿第三定律”的过程中, 可以设置两个生活情境。如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拔河比赛, 通过双方角逐, 在刚开始时可能是实力相当、势均力敌, 但是, 最后有一方的绳子会被拉到另一方。又如让鸡蛋与石头碰撞, 鸡蛋破了, 而石头却丝毫没有损伤。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场景后, 再顺势引入新学的内容。

4.采用故事情境导入法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 有许多值得可歌可泣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及其发生的精彩故事, 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并用这些物理故事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如果这些物理故事引入到课堂导入中, 能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些先进的事迹, 能够让学生更加敬佩物理学家, 从而更加喜欢物理学科。譬如教学“放射性物质”前, 让学生课前收集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 了解其感人的科学事迹:居里夫人在与丈夫研究镭时, 经过无数次实验, 经受无数次实验, 用了4 年多时间, 才在成吨矿渣中将0.1 克的镭提炼出来, 且由于长期研究放射性物质而患上了白血病、肾病、肺病等多种疾病, 虽然经历了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 她却从未向病魔低头与退却, 用青春及生命献身于科研工作。居里夫人这种坚持不懈、献身科学的精神, 会鼓舞学生的学习激情与斗志,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开展学习。

5.结语

综上所述,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开端, 对课堂教学有着铺垫和导向的作用。因此,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导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创新教学导入方式方法, 用科学合理教学导入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为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科技信息, 2006.11:194

[2]王素娟.浅析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 2011.31:10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策略探讨 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G633.7

课堂教学中,积极的思维活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导入的启发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探究中。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使学生保持较高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一、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的现状

首先导入的形式比较单调。很多教师教学时使用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导入的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起,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很多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到位,教学比较孤立,不能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知识,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中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学习效果受到限制。[1]

还有些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盲目的追求花哨的导入,一般常出现在公开课上,导入很热闹,但是仔细看来并没有很浓厚的物理味,与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以及出发点相违背,教学效果不好,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如果导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过于简单,就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太难,学生理解不了,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教材内容,导入需要从教学的重点内容中切入。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1.创设生活化情境导入

高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是必不可少的,生活中有很多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内,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使其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学习“加速度”的概念,这是对于高中阶段对学生而言是新的物理量,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加速度,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以及动画,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加速度。比如可以播放学生所在地的交通景色,让学生对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情况进行感受,从视频中总结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方向等,也能够发现不同物理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及变化。[2]还可以为学生展示火车进站以及火箭运动过程,让学生联系速度是会变化的,然后回到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起步后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探究两个交通工具哪个的速度“增加”比较快。

2.运用问题进行导入

问题导入就是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拆解成问题,然后让学生对分析进行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课堂导入。如在学习“平抛运动”前,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运输机水平飞行,怎样才能够将救援物资投到指定的地点呢?投物资时是要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投,还是需要在距离指定地点一段距离时投?学习“斜抛运动”时,提出问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怎样投掷铅球才能够活动最好的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距离也就越远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的好奇,使学生产生兴趣,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物理知识,从而更好的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3.通过故事进行导入

通过有趣味性的物理故事导入新课也是一种比较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苹果落地的故事,牛顿在自家的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想到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飞上天呢?如果苹果树长得极高,苹果也会下落吗?牛顿认为苹果落到地面与高度并没有关系。他又想,如果苹果长在那么高的地方,也会落到地面上,但是为什么月亮就不会落到地面上呢?如果在山顶上将炮弹发射出去,炮弹会以曲线的形式落到地面上,发射的速度越达,炮弹落的就越远,如果发射的速度足够大,炮弹就会绕着地球转,就无法回到地面上,[3]然后他又想,这时炮弹特别像月亮,但是又不飞离地球,那么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相互作用的力,使得炮弹和月亮能够围绕地球转。于是也就形成了万有引力的思想。最终牛顿表述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故事的讲述,学生兴趣很高,物理知识的學习也就更加高效。

4.利用物理实验进行导入

高中物理教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很多物理结论都是依据实验得来的,这是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新课教学时,使用一个比较有趣的实验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教师提着盛有水的水桶到教室中,这时学生就会在底下探讨为什么教师要提水桶来教室,学生很好奇。实验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叫一名学生提水桶,然后再让两名学生提水桶,让他们思考两次作用的效果是不是一样,然后询问一名学生和两名学生的力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后能够顺利引导学生学习“分力和合力”的概念。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导入是新课教学的最开始,导入的效果将直接对物理教学的小姑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导入需要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使得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促使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精心设计导入,提高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孙宜好.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15,04:83-85+82.

[2]樊超.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艺术[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11:130-131.

上一篇:医疗建筑电气设计下一篇:研究型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