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和谐发展

2024-08-21

师生和谐发展(精选十篇)

师生和谐发展 篇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在这一观点的启迪下, 多年来, 我坚持“以人为本, 激发主体, 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 将师生的成功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以文化润泽师生, 用成功激发主体, 以成功的教育推动教育的成功。

一、和谐校园建设是学校层面的科学发展观

“和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和”的前提是“和而不同”。它的哲理思辨是, 承认多样, 承认差别, 承认不同;其实质是指事物的对立统一。由此可知, 和谐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按照内在的规律协调运转的最佳状态, 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

在天津市首届青年校长学术论坛上, 我提出了“和谐校园建设是学校层面的科学发展观”的观点。着重阐述“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致力于追求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各方面的协调统一。我们努力构建“大气、正气、和气”的学校文化, 倡导“自豪、幸福、合作、进取”的学校精神, 提升每位成员的文化自觉, 引导每位成员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 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在“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管理理念引领下, 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彰显人的生命价值、发挥人的生命潜能为主旨的人本管理文化, 努力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 共建共享、共进共赢的和谐氛围。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统一认识, 形成合力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目标的评价机制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保障;让师生享受书香校园的愉悦及发展成果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动力;实现全面发展的学生、专业发展的教师与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的和谐统一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

二、教师发展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和真正动力

教师文化具有内隐的特点, 它蕴含在教育者的内心, 对受教育者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 教师文化又具有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特点, 它外显于校风、教风, 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 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进程。努力营造适合教师发展和成长的环境, 使学校成为教师共有的精神家园;激励教师的成就感, 促进教师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 切实体验到职业的快乐, 进而培养和激发教师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 形成凝心聚智、合作进取的氛围, 人人得以成功, 学校便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基于这一思考, 我以为,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和真正动力, 而教育的成功应该首先是教师的成功。因此, 我们多举措并举, 通过制定教师中短期规划、坚持德能并重原则、深入开展校本研训、强化学习型校园建设、以赛促训、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途径, 激发教师成功的愿望, 开发他们成功的潜能, 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以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幸福为目标, 确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策略。

三、教育规律的实质是追寻教育趋向与学生自主发展的和谐性

和谐教育认为, 从教育过程的角度看, 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基本矛盾, 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适应。它的理论主张是:追寻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性, 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

秉持这一观念, 多年来, 我们积极引导教师以有效教学为起点, 以高效教学为目标, 构建了“高效和谐六步教学模式”及“三维六度”课堂评价机制, 让教师学会“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沟通”。同时, 积极探索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新途径, 充分发挥课程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主导地位, 借以强化教师的课程自我构建能力和执行能力,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十年来, 在原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 学校先后构建了包括“学科活动类”“学科拓展类”“主题实践类”“个性化”等校本系列选修课程, 以及以“民族和谐教育”为主题的“民族情”“品经典”两大特色校本必修课程体系。

四、给学生一笔成长的财富是全面育人的教育主旨

六年前, 我在《人民教育》上撰文阐述:“有丰富知识的人, 不一定是具备较高素质的人。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已经从知识的维度扩展到了素质的维度。为此, 我们天津市民族中学把让学生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 放到了办学的首要位置。”多年来, 我始终坚持将“给学生一笔成长的财富”作为教育主旨, 以追求人成长环境的和谐, 追求人发展过程的完美, 追求人体验成功的愉悦。

我们以“明德、求知、强身、尚美”为校训, 把“诚信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将其与理想信念教育、民族传统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相结合, 贯穿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关注学生成长过程, 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 在评价标准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注重激励性和导向性, 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功, 形成了“感悟成长, 体验成功”的育人模式。

五、深化特色内涵是提升学校品质的根本途径

民族中学六十年的办学实践告诉我们, 学校的特色不仅是以往历史的积淀, 更是自我发展的主题。它需要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 经过精心的提炼、整体构建而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与众不同的品质。

我校是一所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学校。如何在这一特殊的地域背景下, 定位学校的民族教育办学特色, 是我们始终积极思考和不辍探索的问题。经过广泛的研讨、反复的论证, 最终, 确定了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 以“外显民族特色, 内蕴和谐发展”为原则的“民族和谐教育”办学特色。

我们定位的“民族和谐教育”, 是指坚持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民族政策有机结合, 将“中华民族”的“大民族观”教育, 与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机统一;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 以培育优秀民族人才为目标, 通过文化润泽, 强化民族意识、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情愫、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责任、促进民族团结。使学校各族师生相互融合, 和谐发展, 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最具有民族情怀、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感的民族人才。

2010 年, 学校被评为天津教育十大特色学校, 2011 年又成功入选天津市首批特色高中建设项目实验校。2014 年11 月, 学校面向全市成功举办了“民族和谐教育”特色展示活动。

对一所学校而言, 无论学生还是教师, 终会有离开的一天。然而, 我们永远不会离去的是学校文化留下的精神印痕, 日久弥深的学校文化陶冶后的人文品格。因此, 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教育品质,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才能成就优秀的教师。正如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陈玉琨主任所言, “文化如水, 润泽万物, 悄然无声, 潜移默化, 滴水穿石”。

师生的和谐发展 篇2

教育活动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进行的,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没有思想与情感的物。我们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是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基础。有一位美国校长曾这样说过:“一所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学校的各种物质条件,也不是课程,更不是教法,而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当我们初次理解这句话时还有些出乎意料,但随着我们实践经验的逐渐积累,越来越体会到那位校长的话是多么正确!当前,我们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倡导“更新师德观念、规范执教行为,完善教师评价,强化师德考核”,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师德水平。

一、师生互动的心理机制分析

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互动心理机制主要包括:“教师的期望”、“教师的领导作风”、“教师的归因偏差”和“教师对学生的奖惩”等。

教师的期望是指教师对学生所作的关于当前与未来的学业成绩、行为表现的推断和预测。它通过教师的话语、暗示等表现出来,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动产生复杂的效应。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应力求发挥人际期望的积极效应,防止消极的效应,这取决于教师形成的期望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根据期望采取的行动是否适当。

教师的领导作风是指在教师对班级和课堂的管理中的领导作风问题。教师的领导作风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三种领导作风的划分:专制作风型、放任作风型和民主作风型。教师的三种作风形成三种师生关系,在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努力情况、教学秩序和课堂心理气氛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从而形成不同的师生关系和心理气氛,必然影响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教师归因偏差。所谓归因,就是根据有关信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学校教育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归因:(1)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与结果的归因;(2)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与结果的归因;(3)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与结果的归因。所谓归因偏差,就是人们对行为的原因作出了错误的解释和说明。教师的归因偏差仁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自我归因偏差;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归因偏差。

教师对学生的奖励与惩罚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控制方法,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最经常使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两种手段。其中惩罚是对不符合期望的行为的回应,也是一种强制性惩戒。奖励则正好相反,它是对突出地符合期望的行为的回应,而且是表示赞许的一种方式。奖励和惩罚都有很多技巧。

二、师生交往的原则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应遵循蕴涵于1989年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四条原则:(1)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任何事情凡涉及儿童,就必须以儿童利益为重。(2)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3)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的原则。任何事情如果涉及到儿童本人,必须认真听取儿童的观点和意见。(4)无歧视性原则。不管儿童的社会背景如何,儿童的出生、贫富状况怎样,不论男孩还是女孩;正常儿童还是残疾儿童,都应当得到平等对待,而不应当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

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交往的原则主要包括“理解、尊重、宽容、平等”等方面。“理解”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前提,更是当代师生沟通的关键。因此,理解学生,是当教师的首要任务。“尊重”是一种爱,一种信任。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深沉的爱,只有老师对学生体现出一种高度的人格信任,老师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宽容”·是教师思想境界的标尺,也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展示。“平等”指的是一种人格的平等。教师与学生同

样是人,其人格是绝对平等的。只有达到了这种平等,师生才可以真正沟通。

三、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关注入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和教师是平等意义上的“人”,这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既是新课程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民主平等是重要的人道原则,是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构建“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

从师德规范的角度来看,“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教师对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的承认、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等方面。

1、“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它是师生良好情感关系的表现,而良好情感关系是学生创造性充分发挥的催化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创造“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满意与欣赏。成功的教学活动可以发展和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充分体现相互之间的满意与欣赏。比如,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的各个方面都使教师满意,则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积极愉快的体验;同样,教师对学生满意的情感体验以一定方式表达出来,又会促进教师对学生的满意。这样师生之间互相感染表现出富有内涵的情感关系。第二,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关爱。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没有对学生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第三,完善个性和个人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要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大方、幽默、风趣,真诚宽容的良好品质,自觉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素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和教育艺术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真理的象征,智慧的化身,人格的楷模。

2、“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3、“教师对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的承认”。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素质教育要求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育个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它要求的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均获得发展。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陶行知深刻地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加强培养发挥创造力”,教师对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的承认就是要特别注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同他们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某些领域、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

4、“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学会对待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要更努力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依托“雁文化”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篇3

[关键词]雁文化 解放行动 团结协作 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06

一、研究背景

每当秋季来临,天空中就会出现成群结队往南飞的大雁。这些雁群有明确的分工,当飞累了停下休息时,它们中有负责觅食,照顾年幼或老龄的青壮派大雁;有负责雁群安全的大雁;有负责安静休息﹑调整体力的领头雁。在雁群进食的时候,巡视放哨的大雁一旦发现有敌人靠近,便会长鸣一声给出警示信号,群雁便整齐地冲向蓝天,列队远去。科学研究表明,大雁组队飞要比单独飞提高22%的速度,在飞行中的雁两翼可形成一个相对的真空状态,飞翔的头雁是没有谁给它真空的,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总有人带头搏击。而在飞行过程中,雁群大声嘶叫以相互激励,通过共同扇动翅膀来形成气流,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且V字队形可以增加雁群70%的飞行范围。如果在雁群中有任何一只大雁受伤或生病而不能继续飞行,雁群中会有两只大雁留下来守护照看受伤或生病的大雁,直至其恢复或死亡,然后它们再加入新的雁阵,继续南飞直至目的地。

而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局限于自己的课堂,天天埋头苦干,却收效甚微。我们总会听到老师们的叫苦声:“现在的学生怎么越来越难教?”“我起早摸黑,培优辅差,怎么学生的成绩就是上不去?”“我一心都在学生身上,怎么学生还是讨厌我。”……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单枪匹马的封闭式教育、唯分论等均脱离了教育的本质。如要像大雁一样展翅高飞,我们势必要有大雁一样的团队牺牲精神。

我校是一所农村撤并学校,有着省一类标准规划设计,是一座现代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美丽校园。但是教师的组合大部分都是原来的完小教师,学生也是原来完小学生的组合,这些都是简单的量的叠加。学校的发展迫在眉睫,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只有在“雁文化”的引领下,打破束缚师生发展的桎梏,解放教师的思想,解放学生的个性,学校才能得到质的发展。

二、对核心概念的阐述

“雁文化”:学校在“雁群精神”的启迪下,用大雁的智慧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告别单打独斗的状态,创新制度,合理分工,协调合作,解放教师的思想,使大家认识到自己是整个团队的一员,是参与整个学校教育的共建者,通过不断的沟通、磨合与信任,达到默契,营建一支有生命力的团队。

三、依托“雁文化”,解放教育教学

(一)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学校优质持续发展

一所学校,要实现和谐、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寻找和思考新的管理模式。我们在“雁文化”的引领下,围绕“人格至上,习惯为先,彰显个性,和合发展”的育人理念,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学校优质发展,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农村学校。

1.建设一个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

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就像领头雁,为此,我们狠抓领导班子的优化工作,事事起带头作用。同时,班子成员各尽所能,发挥互补作用。我们还设立了名师工作室、研训处、课程处,根据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因人制宜,分工负责,合理使用,截长补短,优势互补,全面实施校本研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以获得最佳的整体效益。

2.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各门课程,在这基础上,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让学生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我们优化课程设置:上午安排四节课,下午安排两节课,两节课后是作业整理课,学生整理当天的课程内容,查漏补缺。每周周二下午的两节课为学生的拓展课程学习,两节课后是教师的选修课学习。

3.分层递进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是学生发展的前提,而教师的发展就像雁群中的每一只大雁,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可针对全校教师进行分层递进的师资队伍培养方式——全员发展和分层发展。全员发展是针对全校教师的一种培养方式,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师德教育、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等方面。分层发展依据教师已经取得的学术荣誉称号、教师在学校或组内所起的引领作用、职称、教师年龄结构等情况,经学校推荐、民主评议,把全校教师划分成新教师、成长期教师和成熟期教师三个层级(也可理解为入格、升格、风格)。新教师指新分配、新调入的教师。新分配的教师发展目标是尽快立足讲坛,三年内入格,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新调入的教师发展目标是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求,并根据所取得的成绩重新划分层次。成长期教师也可称为合格教师,是指暂时没有取得一定的学术称号,努力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成长期教师不分年龄大小,他们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成长为骨干教师。成熟期教师是指已经拥有一定学术荣誉的教师,如县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县骨干教师、领雁工程学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也可指已经评上小学高级,需要更进一步发展的教师。成熟期教师的发展目标是学术上要有所成就,学术荣誉在原有基础上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并能指导和带动其他教师的发展。因此,学校每学年开学初都举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仪式,让“领头雁”带领“雏雁”快速成长,以更快的速度融入队伍。

4.定期开展“节”活动,打造活力校园

为了解放学生的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基础,学校每年定期开展“礼仪节”“数学节”“阅读节”“作业节”“英语节”“艺术节”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技能、方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在充满活力的校园中全面发展,陶冶情操。

(二)解放教师思想,带动团队和谐发展

新课改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每一次课程的改革都伴随着一次新的思想大解放,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促进了新的大发展。新时期教育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观念、业务能力等焕然一新,还要求教师集教学、科研于一身,提高艺术修养,讲究教学艺术。因此,在课改进行中的今天,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只有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凝聚一支执行力强,团结奋进的“雁队伍”,才能带动团队和谐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不断学习,掌握一技之长

学校努力营造教师成长的学习氛围,建立教师书吧、茶室。这样,教师可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吸收新的信息与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同时以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学校首先对全校教师的兴趣特长进行调查,发现在书法方面有特长的占55.4%,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的占31.8%,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占12.8%。因此,在每周二下午完成学生的拓展课程以后,学校开设教师的选修课程,项目为电子钢琴、非洲鼓、古筝、竹笛、萨克斯、毛笔、硬笔、剪纸、泥塑共9项,每位教师必选一项,由专业人员进行辅导。到现在,教师都能拿出自己的一手绝活,激发了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同时教师的一技之长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2.资源共享,团队协作

俗话说“孤雁难飞”“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新课程背景下,只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团队协作,同伴对话,发挥集体的作用,才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因此,根据始丰小学集体备课制度,大家定时、定点、定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不同的教师都得到不同的收获,实现共同成长。另外,大家齐心协力,优化作业设计,如设计“日日小练习”“一周综合练习”等个性化的学生作业习题,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找到了快乐和成就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3.科研实现队伍整体优化

教育的对象是富有生命的群体,教师一成不变的、封闭的知识结构,不但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而且会跟不上学生发展的步伐。因此,教师要学会反思,学会研究,学会放开自己,同伴互助,交流互动,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碰撞,在互动中迸发思想火花,达到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这就如同在飞行过程中的雁群,通过大声嘶叫以相互激励,通过共同扇动翅膀来形成气流,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在我校,人人都有一个小课题,通过课例研究,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

(三)解放学生行动,描绘七彩童年

好动、好玩、好热闹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拥有一个七彩的童年。

1.拓展课程,张扬学生个性

拓展课分为校中心组和年级组,确定学校长足发展项目为校中心组活动项目,定对象,定地点,由社会专业人员和校专业教师对专业相适应的活动实施辅导。校中心组拓展课程的项目分体育类、乐器类、声乐类、舞蹈类、书法类、象棋类、绘画类、手工类、语言类9类。年级组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本年级教师、学生的特点开设相应的拓展课,项目分表达类、书法类、绘画类、手工类等,促使学生在本年级开展的拓展课选修活动中得到提高。

学生喜欢拓展课程另一个原因是每个阶段都会进行“拓展之星”的展评活动,开展“班级——年级组——校级——社会”四级阶梯的上升展评活动(如图1)。班级每两周评选“拓展能手”,年级组每月评选“拓展之星”,校艺术节展评中评选“星级团队”,最后融入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舞台(新城天元广场)上评选“雏雁高飞”,展示学生的风采,彰显特色。

虽然这四级阶梯层次性上升,但是它们又是一个多向互补的结构形态(如图2)。因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更关注这四级之间的融通,促进学生优缺互补。如被评为“拓展能手”“拓展之星”的学生,可以在班级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融入社会中展示的“雏雁高飞”的学生,将会影响着其他家长、学生观念的转变,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同时,获奖的学生对自己又能提出新的要求,促使他们自己更好地成长。学生在玩中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艺术熏陶和思想感染。

2.学生自主命题,快乐学习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一成不变的考试形式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打破这一状态呢?只有着眼于教育全过程与各个环节,运用多种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因此,教师在中高段可实行学生自主命题,出单元卷或某一知识块的试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师生、生生共同合作命题,学生可以进行电脑排版打印,也可以手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在命题过程中,学生要想出好卷,就要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最后,教师评审后,学生用自己的试卷检测自己,乐此不疲,学习充满了乐趣。

3.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学会欣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精心设计、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在这平台中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这样不仅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有效激发了学生相互学习的热情,学会欣赏他人。

(1)活动中展示自己。学校定期开展各种活动,如“礼仪节”“数学节”“阅读节”“作业节”“英语节”“艺术节”等,让每个学有所长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台。另外,学生在开放式的学生书吧里进行朗读,在演奏角、书法角崭露头角,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荣誉感。

(2)专栏中展示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成果可以在班级专栏里展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班欣赏,跨年级欣赏,也可以在学校走廊开辟专栏展出。

(3)档案袋展示自己。每个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一个固定的档案袋,存放着学生的活动照片、优秀成果、荣誉证书、教师及家长的表扬信等。通过展示自己,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他人,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了反思的能力。另外,学校还通过升旗仪式、家长会等交流渠道,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

总之,我校在“雁文化”的引领下,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学校优质持续发展;解放教师思想,带动团队和谐发展;解放学生行动,还给学生七彩童年,让师生像大雁一样展翅飞翔。

民主课堂:师生和谐发展的园地 篇4

面对这封来信, 这位语文老师不无遗憾地说:“多么奇特的想象呀!在孩子童话般的意象中, 老鼠也可以是代表真善美的英雄。如果我当时能少一份经验的束缚, 多一份宽容, 能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 就不会扼杀一个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就不会打破这个孩子美丽的梦。”

课堂上, 许多教师生怕完不成教学任务, 师生互动仅限于齐声回答“……对不对”或“……是不是”, 而更多的时间传来的只有一种声音——教师的声音。教师口若悬河, 一讲到底;学生保持极度的沉默, “虚心”听讲。教师——霸权和控制;学生——极度压抑的个性。多数学生也习惯了以书本为准, 以教师为准, 不懂得甚至懒得反思和创新, 经过“填鸭—考鸭”最后成了名副其实的“板鸭”, 失去了自然常态下应有的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

如何构建民主课堂呢?教师要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 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在民主的氛围当中, 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 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 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

一、民主是一种意识

那么,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该如何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呢?民主的课堂当然是而且首先是开放的课堂。民主的课堂宽容并鼓励学生深入、开放地提出问题, 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意、建议和合理要求, 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不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多么奇怪、多么荒唐, 也不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多么离经叛道, 教师都应当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对待, 并将此作为重要的教育契机, 引导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和有主见地思考。宽容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鼓励多元思考, 注重培养理性的怀疑精神与批判精神是课堂开放的重要标志。

我认为, 将民主的观念引入课堂带来了教学的新革命, 不但解放了学生, 解放了老师, 复苏了人类对教育的美好信念, 而且让学生“酣畅淋漓地倾泄思想感情的潮水;鼓励学生创造, 让他们能够在沐浴世界上所有精神文明之光的同时, 又能拥有超越前人的激情、胆略与能力”, 使教育体现“充满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等多个维度。民主教育是培养主人、发扬人的主体性的教育。

二、民主是一种文化

自主的活动锻炼人。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教育中开展“爱”的主题教育活动, 让学生们感受了爱, 理解了爱, 进而去奉献爱。开展“我能行”展示活动, 让亮点更亮, 让信心更足, 让竞争意识更浓, 让参与面更广。

民主的管理激励人。给学生一种自由, 让他去选择;给学生一份权力, 让他去评价;给学生一些机会, 让他去表现;给学生一批疑难, 让他去探究;给学生一个目标, 让他去追求;给学生一片空间, 让他去创造。注重在管理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变包办代替为辅导指挥, 变限制约束为启发创造, 变堵塞封闭为开放疏导, 最终由学生被动受管理、服从教师变为为学生服务, 实现了管理民主化。

民主的课堂塑造人。课堂要有秩序, 各个环节衔接自然, 教学氛围“宽松、自由、民主、和谐”。首先, 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摆正自己的位置, 改变过去“绝对化”的评价心态, 不用“非对即错”的观点去看待学生。其次, 教师要强化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 注意师生的互动交流, 合理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传统的中小学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大多处于被动的地位,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新课改下, 有的教师却矫枉过正, 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 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的教学, 并不是两者孤立的教学模式, 而应该是“主导性教学”与“主体性教学”二者有机的、完美的结合。

民主要从细节做起。首先, 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氛围, 充分重视“师生问好”这一课堂第一次互动, 并通过第一次互动和课文的导入艺术, 让每个学生都有心理安全感, 都敢于互动, 乐于互动。其次, 互动式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自然, 要尊重学生的每一种意见。有的学生问题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 甚至是很幼稚的, 教师千万不能有丝毫不悦的表示, 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和一闪即逝的眼神;有时还可淡化课的形式, 尽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

师生和谐发展 篇5

【摘要】

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对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那么班集体就得以健康发展;相反,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相互仇视的,那么老师的工作将寸步难行,班集体的发展也将呈畸形状态,甚至会给学生留下一生的阴影。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的健康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身要有育人的健康心态。

(二)适当地装装糊涂。

(三)留言册的魔力。

(四)给学生台阶下。

【关键词】

和谐、师生关系、班集体、健康

有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相处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老师的人际交往,则有80%是与学生的交往。由此可见: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对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那么班集体就得以健康发展;相反,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相互仇视的,那么老师的工作将寸步难行,班集体的发展也将呈畸形状态,甚至会给学生留下一生的阴影。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的健康发展呢?

(一)教师自身要有育人的健康心态。营造师生的和谐氛围,首先得从教师的自我心理调节开始,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爱心,同情心。一位哲人说过:“要了解一个人,只须真心爱他5分钟。”我们常觉得自己对于那些后进生的心理状况捉摸不定,对他们似乎总了解不透,其实是我们自己拉开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他们不做作业,上课不听讲,成绩差,纪律差,我们劈头盖脸就是一翻臭骂“你怎么这么笨啊!”“真是无药可救了!”等等。丝毫不给他们解释的机会,一点没有顾及他们的自尊心。我们没有想到:孩子正在长大,他们的自尊心也在发展。其实后进生更加需要别人尤其是教师的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们正处于“推一把就可能使其踏上歧途,拉一把就可能使其改邪归正”的十字路口,很多人就是被家庭、学校遗弃才走向犯罪、走向毁灭的。因此,对后进生,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放弃,更加不能歧视他们。而要用自己的爱心去唤醒他们,通过情感交流,获得后进生的充分

信任,让渴望理解的学生敞开心扉,找回他们的自信、自尊、自爱。

一个充满爱心、同情心,以身示范的教师,会赢得所有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能俘虏所有学生的心,能带动学生营造出这样一种健康的班级氛围:同学犯错了,我不讽刺他;同学有困难了,我要帮助他;班集体需要我,我要出一份力„„这不正是我们教师最渴求的吗?

(二)适当地装装糊涂。一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常常违规的学生,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他们可以使正处于讲课兴头十足的老师阴云密布,也可以使专心听讲的全班学生炸开油锅。这类学生,是我们教师无可奈何的话题,我们从觉得他们这儿不好,那儿也不好,总之横看竖看都不顺眼,永远都看不到他们的进步。我认为,对待这类学生,学习上我们要给他们松松鞭子,行动上要多给他们路子,时间上更要多一些等待,要给他们一个转变的过程。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多一份宽容,少一些斥责。我班的冉冉在单亲家庭里长大,母亲因为忙于生计而无暇照顾他。读书以来,作业几乎是不做的,上课几乎是不听的,课后经常惹是生非,因此他的成绩、纪律都特别差。从一开始,他就让各科任老师头痛,而我也无形之中将他当成了眼中钉。一天到晚最担心的就是他:进教室先确定他来了没有,收作业先看他交了没有,班里一出事的第一反应是“一定又是他”„„越是盯紧他,我发现他的问题就越多,对他也就越没信心。后来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不但转变不了他,反而会使他更不喜欢老师,从而使师生关系更紧张。一天,冉冉又随地丢垃圾了,不过他看到我后立刻乖乖地把垃圾捡起来了。我大声赞他:“冉冉能主动捡垃圾,为班集体做好事了。真棒!”上课时,我还大张旗鼓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接下来的几天,他上课认真多了,作业也能完成了,见到我也总是高兴地打招呼了。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过分严格的要求,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班级的健康发展。所以,有时适当地装装糊涂,给学生一个改过的机会。同时,看到教师的宽以待人,学生之间也就学会了友好相处,宽容别人的过错,这样既减少了动辄吵架、打架的现象,又换来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换来了一个健康的班集体。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留言册的魔力。书信是人们沟通感情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班级中,有些学生胆子小,心理有什么想法都不敢跟老师讲。为了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为了创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我设立了一本“留言册”。同学们对这本留言册特别钟情,大家都争着写留言,给老师的,给同学的,或表扬,或批评,或提意见,或写感受„„在留言册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宽容和信任,看到了孩子们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留言册让我不断重新认识一些学生,并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这样一种师生平等的对话中,我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着的一种和谐和信任。小小的一本留言册的魔力却是无法比拟的。

(四)给学生台阶下。记得有一次测验,我突然发现班里的调皮大王小权坐在座位上发呆。一问才知道他忘记带笔了。因为他平时喜欢搬弄是非,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所以同学们都不愿意借笔给他。我看了他几秒钟后,转身走上讲台,把我的笔借给了他。那时他的眼睛湿润了,说了声“谢谢”就埋头认真地做了起来。那次测验他的字写得最好,成绩也是最好的一次。后来有一次我扭到脚了,当我艰难地上到四楼时,他老远就跑过来扶我,还满眼关切地问我:“老师,是不是很痛?”我欣慰地笑了。一支笔,一个台阶,就让我们的师生关系得到了一种升华。因此,对待学生的一些非原则性错误时,我们应适当给学生一个台阶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护和人格的尊重。学生从获得这个尊重开始,就可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从而自我教育,逐渐健康发展。

拥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使班级得以健康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学生的心门。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去争取这把神奇的钥匙,让我们一起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的健康发展吧!

【参考文献】

《学生与老师(基本内容和基本稿子)》

《给老师的建议》

《班主任之友》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班级健康发展

作者姓名:邱延爱

师生和谐发展 篇6

关键词:理念 新课程 改革 发展 以生为本 问题引领 思想渗透 自主 参与 互动 体验反思

搭建平台,践行理念,促师生和谐发展

——数学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与体会

一、我校数学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我校作为首批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学校之一同时又是广东省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之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我校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思想上要提高对以下两方面的认识:

1.正确把握新课程改革方向,深入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高中数学课程的十项基本理念。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2.对高中数学教师和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实现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的转变。

二、我校数学科组新课程理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经研讨后制定了数学科组的教学理念:问题引领,思想渗透,训练达标,能力提升。

问题引领: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必然要关注到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以问题引领课堂教学,更加快捷地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思想渗透: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集合与对应思想,参数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而数学思想较之于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数学方法,又处于更高的层次,具有指导性的地位。

训练达标:所谓训练达标,就是强调训练要有质有量,要适度。以训练为主的训练,是一个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训包含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它包括教师的教导、指导、启发、诱导、引导。练就是在教师指导下,促进学生认识发展、获得各种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提升:所谓能力提升,既包括教师能力的提升由包括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所具有的多重角色身分表明其教育职能的多样性,因而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多方面的能力。

三、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課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结论,而是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个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自主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新知或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

有效互动:所谓互动不仅指行为的交往、语言的交流,更强调思想的沟通、情感的的融合和思维成果的共享。

情感体验: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和关爱,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与进步的体验,都能在感悟体验中学习新知,获得发展。

自我反思:反思能力是课堂教学要着重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能否进行自我反思是学生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

四、我校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我校实行的是“目标体验”教学模式,这个模式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主要环节是: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反馈评价,分层训练等。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着力于研究一种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的有效学习的学法模式,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生采用机动灵活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五、我校的数学校本课程

(一)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开发了以“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的数学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简单易懂,有些课题还制作有动画插图,溶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对同学们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与技巧、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数学使人睿智,数学使人精细。本课程以生活和身边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为背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发展对思维能力的作用,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我校的数学教学评价

1.加强动态评价,既重结果,更重过程,体现发展性原则;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标准多元化,体现开放性原则;3.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评学,体现多元性原则;4.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强调评价的教育性原则;5.关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学分认定:根据教务处制定的学分认定方案,我们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分认定。

七、我校的学生学业水平和素质全面发展状况暨新课程实验成果

我们为每一个同学都建立了一个成长记录袋,跟踪记录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作业情况、考试情况、提出问题情况等等,通过跟踪记录,发现通过数学新课程实验,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突出表现在:1.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2.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3.学生学会学习了;4.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

八、问题反思

1.教学中必须重过程;2.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两者要完美结合;3.课堂讨论不可以无休止地进行,必须加以监控,要有计划、有反思、有评价。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2.苏教版和北师大版教科书

师生和谐发展 篇7

我们的学生往往把教师亲切的仪表、父爱般的言语, 领会为理解、认可、赏识。在这种共振中, 学生听到了欢乐, 感到了温暖, 产生了动力。此时,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犹如父子、兄弟姐妹, 这种零距离的摩擦和碰撞, 必将产生热量和火花, 使学生积极主动而热情地投入书本知识的索取中来。

我热爱学生。常常站在他们的角度教学, 学生是主人, 主体嘛。为什么不变成益虫钻进学生的心胸, 了解、认知他们?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 孩子们不由分说, 会脱口而出, 开放了思维, 愿意学, 敢于想, 勇于表达。

“俯首甘为孺子牛”。我在课堂上没有前台和后台, 也没有等级制度、踱步在走道上, 俯身在学生中间, 学生们都行动起来了, 45分钟每个人都在进步着。这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就应该是引导者、点拨者, 学生有疑难时的“及时雨”。

班级学习生活中, 我“颓然乎其间”礼贤下士, 了解学生,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结果, 男生们就不会说:“咋不‘呼女生’?不平等!”落后的学生也不会说:“咋不给我们‘小锅饭’吃?”全体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了代沟和隔阂, 没有了猜忌和指桑骂槐, 没有了猫和老鼠。取而代之的是宽松的大环境, 和谐的大氛围, 快乐的大班级, 我们的“世外桃源”。

所以说, 教师应该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平等相处的班级, 每名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

二、没有思想, 怎么做事, 何谈学习

十几岁的孩子, 贪玩、叛逆、劣行难移, 需要下大工夫, 不失时机的教化。特别是农村的部分学生, 初二、初三的时候, 学习上没有了初一时的新颖和心劲, 再加上童工的影响、不务正业者的沾染、知识无用论的叫嚣、留守子女困扰等……都使得学生课下一窝蜂的吃、闹、恋;课上传递纸条、偷看烂书、闲谈乱扯、推推搡搡……我是这样做学生思想的:孔子说, “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 难矣哉!” (引自《论语·阳货》) 。我经常不分课上课下, 不在乎饭前饭后, 与同学们谈心事、拉家常、讲故事。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 一日不做事, 就一日不吃饭, 这绝对是真的……“百行业为先, 万恶懒为首”, 无业游民, 街上的流浪汉, 路边上的乞丐, 他们好过吗?不累吗?难道, 那些赌博者不费神费力吗?那些递纸条者等不胆战心惊吗?回答是肯定的!累、哭、苦, 难受、郁闷、颇烦;人就是一个苦虫, 一定要天天劳作的, 必须的;父亲、母亲在劳动;老师、医生在忙碌。“劳动最光荣”,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做事, 懒得做事, 罪不容赦……

三、学生自己的事要快乐地去做

1. 凡事都是有趣味的

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使学生快乐地、主动地、忘我地读、论、问、写。例如, 在教《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这一课的时候, 读到“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 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 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我引导到, “过去的诅咒”指黑暗的、反动的在诅咒;“未来的祝福”指进步的、正义的、同时代的、后代的欢呼和赞美。再如, 老师与同学们研讨到“他的武器是什么?这武器是轻如和风, 猛如雷电———一只笔”时, 我启发同学们想想鲁迅的作品, “匕首”似的杂文, 也是用一支笔这样的武器战胜敌人。此时, 有几位同学相继列举出了郭沫若、雨果等文豪。

2. 学习上, 教师应当诱导学生放开、大胆地质疑

教师自己应当平等地提问学生。要多多激励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我总是走下讲台, 走进学生, 俯下身子在落后同学中、侧过脸提示一下反应慢的同学、瞟见了举起的手、注意到了迟疑的脸。让思维及时修正, 以便读出来示范;让蜻蜓点水的同学耐心检查, 以便走到近前时指点他, 如此等等的良苦用心, 学生们学习轻松、快乐、自主、积极。

3. 面对90后, 教师应该当好慈父

在生活中, 责任=关怀+爱心。在工作上, 责任=自觉+职业道德。课堂上, 不需要呆板的表情、不需要冰冷的脸面、不需要木讷的嘴巴。需要建设心灵的窗口、需要微笑的天使、需要塑造自然、大度、开朗的性格。这样, 学生没有了胆怯、压抑, 没有了警惕, 拥有了自信。

四、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提供条件, 让学生展现、实践、锻炼、磨砺

1. 到阅览室去, 上好阅读课

教师做物质上的准备, 学生做精神上的准备, 抓住时间博览群书。同时, 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做好读书笔记。

2. 组织专题性学习

根据实际需要, 设立趣味性强、易操作的主题, 提前准备, 集体整理、汇总, 让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同时, 提高了学生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3. 重视过程, 不重结果

我让学生记住这句话:

“当你踏上舞台之后, 是主角, 还是配角, 这些都不相干了。总之, 一心一意地尽全力去演出, 一直坚持努力到轰轰烈烈落幕为止, 结束时的感动和喜悦无与伦比。”

———泷泽秀明

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 独立想和做, 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在前进中进步, 在进步中体验快乐。通过演讲、竞赛、游戏、小作文等形式使学生快乐地学习、生活,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在活动后听、说、读、写。

(邳州市八义集初级中学)

摘要:教师要给学生树立自信, 营造和谐快乐的氛围, 让学生在民主气氛下, 自信、快乐地获取知识和能力。为了这个理想, 老师们应该突出“班级授课制”的重围, 因为社会需要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教育事业渴望热心肠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莘莘学子需要自由民主、快乐向上、青春活力的高效课堂。

师生和谐发展 篇8

———数学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与体会

一、我校数学新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我校作为首批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学校之一同时又是广东省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之一, 根据新课程标准, 结合我校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 我们在思想上要提高对以下两方面的认识:

1.正确把握新课程改革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高中数学课程的十项基本理念。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2.对高中数学教师和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实现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的转变。

二、我校数学科组新课程理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们经研讨后制定了数学科组的教学理念:问题引领, 思想渗透, 训练达标, 能力提升。

问题引领: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 课堂教学必然要关注到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以问题引领课堂教学, 更加快捷地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

思想渗透: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化归与转化思想, 集合与对应思想, 参数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 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 而数学思想较之于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数学方法, 又处于更高的层次, 具有指导性的地位。

训练达标:所谓训练达标, 就是强调训练要有质有量, 要适度。以训练为主的训练, 是一个师生互动合作的过程。训包含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它包括教师的教导、指导、启发、诱导、引导。练就是在教师指导下,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获得各种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提升:所谓能力提升, 既包括教师能力的提升由包括学生能力的提升, 教师所具有的多重角色身分表明其教育职能的多样性, 因而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多方面的能力。

三、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结论, 而是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 经历一个个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自主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新知或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

有效互动:所谓互动不仅指行为的交往、语言的交流, 更强调思想的沟通、情感的的融合和思维成果的共享。

情感体验: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和关爱, 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与进步的体验, 都能在感悟体验中学习新知, 获得发展。

自我反思:反思能力是课堂教学要着重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 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能否进行自我反思是学生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

四、我校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我校实行的是“目标体验”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非常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其主要环节是:学习目标, 自学指导, 自学检测, 反馈评价, 分层训练等。改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着力于研究一种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机结合的有效学习的学法模式, 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生采用机动灵活的学习方式, 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五、我校的数学校本课程

(一) 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我们开发了以“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的数学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简单易懂, 有些课题还制作有动画插图, 溶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 对同学们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与技巧、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 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数学使人睿智, 数学使人精细。本课程以生活和身边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为背景,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发展对思维能力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我校的数学教学评价

1.加强动态评价, 既重结果, 更重过程, 体现发展性原则;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评价标准多元化, 体现开放性原则;3.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侧重评学, 体现多元性原则;4.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 强调评价的教育性原则;5.关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学分认定:根据教务处制定的学分认定方案, 我们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分认定。

七、我校的学生学业水平和素质全面发展状况暨新课程实验成果

我们为每一个同学都建立了一个成长记录袋, 跟踪记录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作业情况、考试情况、提出问题情况等等, 通过跟踪记录, 发现通过数学新课程实验, 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突出表现在:1.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2.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3.学生学会学习了;4.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

八、问题反思

1.教学中必须重过程;2.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两者要完美结合;3.课堂讨论不可以无休止地进行, 必须加以监控, 要有计划、有反思、有评价。

摘要:正确把握新课程改革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高中数学课程的十大基本理念。明确数学新课程改革所体现的素质教育思想, 把握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

关键词:理念,新课程,改革,发展,以生为本,问题引领,思想渗透,自主,参与,互动,体验,反思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篇9

当前, 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 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 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 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有排斥, 有融合有斗争, 有渗透有抵御, 这种交流、交融、交锋不仅发生在国际而且发生在国内, 发生在校园内。根据调查, 不同文化的冲突、碰撞、摩擦, 由于不注意协调、妥善解决, 引起了思想混乱, 甚至导致了校园危机。和谐校园文化强调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 主张在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推动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创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 必将有利于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壮大, 在多元中立主导, 在多样中谋共识, 减少思想冲突、增进校园认同, 有效避免因认识差异引发校园动荡;有利于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 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 健康文化得到支持, 落后文化得到改造, 腐朽文化得到抵制, 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互动融合、相互促进, 使各种文化形式、文化门类、文化业态各展所长、共同发展。物质文化作为创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 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 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校内建筑、教研设备、道路设施、配套景观等。高校以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 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培养学生的现代环境伦理道德, 使学生们热爱、尊重自然, 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 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激情。

和谐始于内心, 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 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也是校园和谐的基本条件。在校园, 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 根据调查, 师生员工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加大, 这虽然激发了人们奋发进取, 顽强拼搏的精神, 但容易产生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 特别是当个人遇到某种挫折时, 甚至会产生怨恨、仇视的情绪。师生员工精神上的这些不健康因素一旦变成极端行为, 就会影响校园的和谐稳定。和谐文化强调人的自身修养、自我完善, 塑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是实现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和谐的文化源泉。通过和谐文化的熏陶和哺育, 必将提高人的境界、情趣、品位, 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 促进人的素质提高、精神解放和全面发展;必将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 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校园心态, 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 用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二、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是师生之间要有高质量的沟通。真正在每一个细节中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的快乐。

首先, 大力开展师生联谊活动, 学术研讨活动等。密切师生关系, 学院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师生联谊活动, 有必要的话强行要求教师参与, 为师生交流沟通搭建平台。其次, 教师要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 主动解决好教学矛盾, 关爱学生, 宽容学生, 接纳学生的申诉和辩解、允许学生发泄, 接受学生的亲近, 尊重学生的人格, 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特别是在关系到学生个人利益的工作中, 如:各种评优、评奖活动中更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其次作为学生应该做到:1) 要尊重老师, 虚心学习, 诚恳求教。大学生需尊重老师的劳动,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 一切不尊重老师的行为, 如上课不听讲, 课下遇到老师视而不见的, 都是不应该发生的。要努力文化知识, 要诚恳的向老师求教, 虚心聆听老师的教诲, 在人生、信念、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各个方面取得老师的帮助和指导。2) 要正确对待老师的缺点。“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任何人包括老师在内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在工作中难免出现失误, 大学生要正确对待, 既不要在背后冷嘲热讽, 又不要不分场合的当面指责。应该单独向老师提出, 态度要诚恳, 口气要委婉, 不能因老师的一点不足而失去对老师的尊重。

三、结论

本文提出了构建校园和谐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举措是创建校园和谐人际关系必须在全体师生员工中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 确立共同的道德价值取向, 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帮助弱势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继而帮助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构建和谐的校园

摘要:提出了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来创建校园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在全体师生员工中树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 确立了共同的道德价值取向, 调适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环境。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和谐,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李书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性与策略》,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 第6期, 第31页[1]李书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性与策略》,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 第6期, 第31页

师生和谐发展 篇10

一、亲近学生,架起师生 和谐的桥梁

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精心营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动者, 学生是被动者。教师只有从自身出发、亲近学生,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才能有效地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1. 亲近学生,微笑是润滑剂

微笑是一种国际语言,不用翻译就能打动人们的心弦。它是一种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 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气氛。它能产生一种力量, 使强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得容易,所以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师生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大多是教师疏远学生的结果,过于看重师道尊严,板着面孔给学生留下威严的印象,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犹如隔着一道鸿沟。而微笑是师生之间信任的桥梁,是鼓励,是赞许,是宽容。就如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教授詹姆士对人微笑的注解: “面带微笑的人, 通常对处理事务,教导学生或销售行为,都显得更有效率,也更能培育快乐的孩子。笑容比皱眉头所传达的讯息要多得多。”

2. 融入学生,良师成益友

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在做“良师”时,别忘了做他们的益友,融入学生,与学生同玩同乐, 打成一片,课间或文体活动时间可以跟学生一起做游戏,踢毽子,打球,等等。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才能逐渐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才会贴近。良师成益友,更有助于教育。

3. 真诚沟通,促感情内化

教师要善于通过言传身教,真诚沟通,把理性的教化、爱的滋润、美的熏陶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且倾注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去,指导他们在做事中开智明理,体会爱、领略爱,让孩子们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敬。这是一种如同父母对子女的关怀爱抚那样的爱,它会赢得学生的感情,帮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就自己遇到的问题向老师求助和倾诉。魏书生曾说: “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的时候,许多百思不解的教育难题都会迎刃而解。”沟通就是一把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

二、尊重学生,建立师生 之间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尚显稚嫩的心灵,教师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想法,以及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师生间的信任,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1. 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虽说学生在某些方面 ( 知识含量、经验等) 和教师相比尚有差距,但其人格是完整的。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才是真正的尊重。“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年少无知的学生, 犯错是他们成长的一个过程。但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有些教师会不顾时间、场合,运用讽刺、挖苦的言语责备批评学生,使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受损, 产生逆反心理,向教育意图相反的方向发展,甚至出现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等恶性事件。

2. 尊重学生的个性,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人。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气质、意志、兴趣等个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对性格内向、认真吃苦的学生,我则想方设法教给他们活学活用、融会贯通的方法,使他们变苦为巧做; 对性情活泼、兴趣广泛的学生,我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才艺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乐趣。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3. 尊重学生的情感,善待学生的错误

古人有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善待学生的错误是理解学生、爱学生的表现。善待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懂得善待的人,才懂得人生,懂得快乐。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的潜意识里都有做好人的愿望,要借鉴陶行知“四块糖”的育人艺术,学会宽容善待,给予理解。因为,一种良言能化解一种危机,一场矛盾,而一番恶语能激发一种矛盾,毁灭一个人才。

三、创造机会,激发学生 积极学习情感

教师要重视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允许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表现力,尊重他们的自我,鼓励他们自信。如: 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展示自我”的主题班会,展示的内容可以自定,唱歌、跳舞、书画、制作等都行。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并赞赏学生,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这样的平台,可以让教师看到学生的多才多艺,并为后续的培养和佳绩的创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任教的班级相声《我惯着你》在校“红五月”中获得了 第一名的好成绩,主持人大赛获得了第二名……辛勤的付出,换来了硕果累累的成绩。以后我经常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社团活动中去,打羽毛球、跳舞、弹吉他,等等,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自信之花在他们的脸上尽情绽放。

上一篇:分布式数据保护技术下一篇:退货运费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