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梦想的翅膀

2024-08-25

展开梦想的翅膀(精选十篇)

展开梦想的翅膀 篇1

本人自中心创办以来, 就任美术教师, 对我们少儿书画中心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绩深有体会, 在此我对当前少儿艺术教育谈谈粗浅的体念。

1. 少儿书画中心本是少儿书画活动的基地, 首先就得要营造适合少儿表现的氛围和环境。

如环境优化、装饰设计以及教学课程、选材, 都得要贴近少儿生活, 要使整个书画中心充满生机和童趣, 把少儿书画中心与少儿乐园和谐完美地统一, 让孩子们踏进书画中心就感到新鲜、新奇、温馨、快乐, 真正使孩子们感受生活的乐趣, 享受书画之美。

2. 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团队。

我们书画中心美术班通常有7名教师担任教学。这7名教师中除1名为美术专科外, 其余都是本科生, 其中还有1名硕士生, 他 (她) 们的专业技能可以说都是高水平, 他 (她) 们的作品都曾参加过省、市及全国书画展, 但我们少儿书画中心在他 (她) 们任教之前都要进行一次短期培训, 因为少儿美术教育老师最关键。老师不仅是专业技能过得硬, 更重要的是科学的教学理念过得硬。人们常说学校是培育人材的摇篮, 教师是培育人材的园丁, 而我们的少儿书画中心既是培育人材的摇篮, 又是孕育人材的卵化器, 老师既是培育人材的园丁, 又是“孩子头”、“孩子王”, 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极大, 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教学相长,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俗话说得好:“一个好老师, 可以教育出一批好孩子。”

3. 给孩子们无限的思维空间。

有了一支过硬的教师团队, 有了科学的教育理念, 接下来就是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无限的思维空间。少儿天性好奇、好想、好动、好学, 头脑里充满幻想、狂想、梦想, 他们的思维空间本来就无边无际、海阔天空。他 (她) 们的思维如天马行空。他 (她) 们的想象能力常常会令大人们感到震惊。如果对他 (他) 们仍然以传统的观念、传统的教育方法, 进行传统的艺术教育, 那就会使孩子们的思维空间云遮雾障, 严重地制约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 而且对孩子们的成长会产生误导, 这也完全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相背。所以, 对少儿的艺术教育, 不应象对待成人那样, 少年儿童的艺术园地并非是成人的艺术殿堂, 少儿学习艺术, 主要是培养他 (她) 们热爱自

和春节文艺晚会演唱后, 好评如潮, 并得到中外客商的认可, 成为宣传清河的保留节目;五岁半的童星宁奇, 擅长爵士鼓演奏, 曾获全国“德艺双馨十佳歌手”称号, 参加中央电视台《非常6+1》节目录制, 荣获河北电视台《超级宝宝秀》第一名, 山东电视台《阳光快车道》第一名, 荣获“全国主持人新星大赛”二等奖, 并与2005年7月赴维也纳演出;金凤凰舞蹈队的竹板舞获“邢台市万人舞蹈大赛”一等奖;京剧协会演员张玉华在邢台市“移动杯京剧票友大赛”中获一等奖;代恩辰、李玉江同志在邢台市小戏小品调演中获编辑一等奖。这些体现清河特色的艺术精品展示了清河的风土人情和清河人的精神面貌, 对宣传清河让外界了解清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利用广场形式的民间艺术, 不但使广大群众在休闲和消夏中然、热爱生活和发现美的眼睛, 是潜移默化地对他 (她) 们的综合素质进行启蒙教育, 培养他 (她) 们发现美、塑造美的能力。如我们美术班历年来在省市及全国参展的获奖作品, 就是我们书画中心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经济社会的转型, 现代科技的发展,

为美术教育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课题, 这对少儿艺术教育更是一次新的考验, 我们逸品轩少儿书画中心虽然在转变观念, 创新理念, 为少儿美术教育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但在前进的道路上仍有坷坷坎坎、风风雨雨。如近年来全国的美术教育市场越来越兴旺, 各类活动层出不穷, 各省市甚至全国不同单位以及各种渠道组织少儿书画评级、比赛评奖——真是五彩缤纷, 繁荣景象应接不暇, 这本是一件大好事。不仅是对少儿艺术教育的一次次检验, 也是对少儿的艺术追求、美的追求最大的鼓励和鞭策, 激励着少儿的荣誉感上进心, 也刺激了教师的自豪感、成就感和责任感, 但从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首先是给教育单位老师、孩子带来了压力和竞争。单位和老师为了争荣誉、争业绩、争生源, 竞而淡化教学理念, 忽视素质教育偏向纯知识技能教学, 一心拿成绩, 抓作品, 孩子们在老师的功利行为的驱使下, 以创作出“佳作”参展。获奖为奋斗目标。其二教育单位的另一种压力来自于孩子的家长。本来孩子家长对孩子接受艺术教育就是希望孩子能学到一技之长, 能成为一个小画家, 特别是有些孩子家长看到别人家孩子捧回奖杯、奖状, “功利心”更加受到刺激, 不仅对单位、对老师施压, 而对自己的孩子施压, 迫使孩子痴迷艺术技能的追求, 并不择手段地临摹抄袭作品送展参评。针对孩子家长这种不良心态, 我们书画中心曾给孩子家长印发一份公开信, 阐明我们书画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办学宗旨, 但收获甚微。因此我们书画中心对临摹、抄袭作品送展参评这件事, 从传播科学的教学理念着手, 对老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技能综合素质进行一次全面考评,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2010年我们中心送省市参展的28幅少儿书画作品和送全国参展的14幅少儿书画作品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 其中4幅参加省展获奖作品和3幅在全国参展获奖作品均受到专家的好评。

少儿书画教育虽然是一个新的课题, 但只要把握住科学的教育理念, 就会有发展, 只有用美育引导孩子们学习书画, 用美育育人才会涌现出未来的人才。所以我们逸品轩书画中心始终以此为宗旨, 我们的老师以此为座右铭, 当领头雁, 引领孩子们展开梦想的翅膀腾飞。

受到教育, 还能增强人际关系, 在群众中能够产生一种凝聚力, 把部分群众从麻将桌边和封建迷信的迷途中吸引过来, 有力地抵制了封建迷信和邪教组织活动, 成为开展健康群众文化的重要阵地。传统民间艺术对城乡文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梦想的翅膀 篇2

中国移动科技人才候选人**分公司**先进事迹

有许多人,他们为了理想的实现而不畏艰辛,勇于追求、开拓探索,不惜付出毕生的精力,奋斗到底,永不言败。通过挑战,不断超越自我,用努力与付出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移动**分公司的**就是这样一个人。

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波通信工程系**,从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技术维护和管理工作。

也许是他和移动技术维护这个工作特别的投缘,自接触移动技术维护工作那一刻起,就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定位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并为此进行了无止境的追求,是那么的执着、那么的投入,几乎全身心的扑在工作上。

在事业与亲情的天秤上,他把更多的砝码摆在了事业的一边,为了事业,他几年春节放弃回家团圆,主动值班,令多病的妈妈望穿双眼。

“移动通信维护工作太苦、太累,没多大奔头,你这样干值得吗?”有人曾这样问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我理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使移动网络延伸到黔北每一个角落,让中国移动关爱无处不在,为填补乡村不通电话的空白而贡献自己光和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笑一笑回答。

**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尊重领导、团结关心同志,勤勤垦垦、乐于奉献。春去冬来十个春秋,他在移动维护这个平凡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始终把移动通信事业当成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为此不断地追求、探索、进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刻苦钻研业务,参加各种培训班,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用学校里学的知识,结合工作实际,大胆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完善,大胆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有时为一组数据,反复试验,一丝不苟。

对于移动通信维护与建设,他有着很深的体会,通信建设除了要有管理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有全面的技术基础,从基建到电源、从设备到光缆,都需要管理者有一整套整体思路,从基站开通来说,涉及的技术专业有六、七个。因此在业余时间,他十分注重业务学习,无论是原专业的无线通信,还是未学过的SDH光纤通信、光缆线路、电源设备,他都认真自学并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请教外,还组织本部门的同志学习交流,加强自身及部门业务素质的提高,为后期建设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年内,他已成为移动通信维护的行家里手。1995年在摩托罗拉公司移动电话系统维护征文中,他所撰写的《论EMX-250交换机的优化维护》一文获通信会议例文宣讲,受到与会人员的好评。根据雷电知识的学习和移动基站防雷实践,撰写了《移动基站综合防雷系统实践》在《贵州移动通信》上刊登。2002年至2005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重庆大学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并结合当时中国移动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完成了《**移动WCDMA规划研究》的论文写作,为后期移动发展3G提供了基础素材。

1999年8月,中国电信重组移动分营,分营后的**移动通信面临困难重重,基站仅有70个,网络质量差,大部分乡镇根本就没有网络覆盖。加之移动通信市场的激烈竞争,移动要保持网络服务的优势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现有通信状况,时任运维部主任**同志,深感肩负的重任,强烈 1 的责任感驱使他把公司的发展视为己任,下决心要尽全力改变眼前的现状。

**带领同事们身背图纸、仪器,冒严寒、战酷暑,翻山涉水,勘察、测量选址,收集数据,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口山泉水,在较短的时间内,足迹踏遍了黔北的十二个县(市)区的大部分乡镇。从选择基站位置、到制订施工方案,从筹备货源、到建设安装开通,无不浸透着他们辛勤的汗水。几年来,谁也无法计算出他们究竟翻了多少座山,趟过多少条河,战胜了多少困难,放弃了多少个与家人团聚的节假日,加了多少次班,总之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移动**公司基站总数从分营初期的70余个,发展至现在的3000余个。

2004为解决农村的通信问题,充分发挥信息对农村经济生活发展的促进作用,移动公司承担了贵州全部行政村通信覆盖的任务。**又带领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投入了新的战斗,从基站选址到前期准备、市电接入、传输建设、组织设备至基站开通,他都身先士卒。为确保各村通基站的覆盖效果、投资效益和工程进度,他将自身多年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建设中。从组织设计院进行查勘流程梳理、培训设计人员,到用规范的表格、照片、图纸来论证基站建设的后期效果,他都亲自参与和监督。设计完成后,他会同各专业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逐一进行审核,对于有疑问的基站他还与技术人员一起亲自到现场查勘论证,最终确保各基站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和以最少的投资完成建设。努力和付出,换来硕果累累,经过近三年的村通工程,**移动共完成基站建设近1600个,每年完成基站总数均为普通年份的四倍,至2007年全市12个县(市)区的所有行政村均实现了通移动电话,通话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提高,深受用户好评,广大客户对**移动的评价日益提高,沟通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2008年的雪灾和奥运保障,是**公司近期面临最大的挑战。从1月开始,雪凝灾害就在贵州这块大地上肆虐,移动通信设施受到严峻考验,光缆被压垮、电线被拉断,造成**大面积无线通信中断。为切实保障通信畅通,有力支援**市的抗灾指挥调度,**移动公司上下一心全力动援,**与他们的战友们在冰天雪地里,爬雪山战雪凝,一步一步恢复了通信,实现了在一个月内全面恢复至灾前通信水平的目标,同年他所任职的部门获得了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8月份的奥运保障工作对**移动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是涉及保障路线最长、环境最复杂、质量要求最高、话务突发强度最高的一次。这次保障工作涉及核心网、大面积城区和高速公路沿线等区域,特别是贵遵高速又在改造之中,**核心网又正在工程实施中,这都给本次保障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等组成的各保障小组指挥带领下,经过组织机构成立、实施方案编制到最终落实,经过近三个月的辛苦努力准备,共完成软交换入网60万门、BSC新增入网5台、新增11个隧道覆盖、9套直放站、6个基站及近200个站的调整工作,使**奥运保障的网络质量达到了优秀水平。

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他也勇于开拓创新,刻苦钻研,多次采用新的思路解决疑难问题,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维护费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基站的大量增加,维护人员欠缺,为保证基站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知道基站设备状况,避免因长时间停电造成基站设备损坏,而正规的监控系统需要几十万至上百万的投资。他利用掌握的电源设备及基站设备知识,在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利用已有设备完成了基站电源监控的实现,使基站的电源提前能够远程监视,使设备在监控下能够正常运行。利用已有的设备实现了基站电源无人监控系统的开通运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川黔铁路的沿线覆盖中,他费尽周折凭借多年选址的经验,翻山越岭,过铁桥穿隧道,反复查勘测试,前后行程近80公里,与基层技术人员一道完成川黔铁路的覆盖方案,特别是根据覆盖环境和设备特点,选定以数字直放站为主的新技术覆盖方式,在节约投资的同时使覆盖效果得到较大的提升。

作为一名移动建设者,深知移动通信对工业发展起到的作用,于是他经常通过话务量、各种信息进行市场调查,发现挖掘新的商机,真正发挥出“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先行官作用。

2001年6月,因遵崇高速公路、余庆构皮滩电站修建进入准备阶段,桐梓、余庆两地通信量大辐增加,电话接续日益紧张,这一现象引起**的重视,凭经验他预感到两地将到来的建设高潮,马上与当地政府进行交流沟通后,了解到电站和高速公路建设者对通信服务的迫切需求,做为一名移动建设者来说,他深知移动通信先行官作用,为保证电站和遵崇路建设的进程,他在公司党组的支持下,多次亲临现场,选定站址、拟定方案、组织设备,与省公司协调缩短建设周期,用最快的速度实施建设与开通。在短短的5个月内,他们克服施工现场道路不通、光缆施工难度大在遵崇沿线共开通基站五个、直放站四个,在构皮滩工区开通基站两个,使两地实现网络覆盖,为施工现场的通信提供了保障,同时公司的经济效益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一个企业要达到永远的卓越,必须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在工作中,总是提倡不断地学习提高、充实自我,以达到不断超越自我,还善于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2003年移动通信大楼顺利建成,为改善原来电信大楼机房不足不利于发展的问题,他与大家一道讨论方案、确定目标、统筹规划,完成机房建设,2003年2月,新大楼移动通信40万门交换机顺利开通,这标志着**移动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在有限的投入下,完成原来电信大楼设备的搬迁问题,成了开通后的主要问题,原来电信大楼并支撑了**市、**县的近20万用户,设备数量近20架,如不搬迁则不利于今后的维护及建设。若搬迁则传输电路有限,**城区传输网已基本满容,若传输升级不仅费用昂贵,而且搬迁后传输将大量浪费。他与同事们经过周密思考,调查计算,认真研究,终于提出利用现网电路进行搬迁的方案,在通过方案论证的基础上,通过修改SDH电路指向的新方法,顺利地完成了电信大楼、茅草铺机房共5套基站控制器的搬迁工程。为企业节约了设备投资,并为今后的SDH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

就是这样,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同志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科学技术的高峰攀登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宽广的胸襟,一种人生价值观的体现,崇高的敬业精神推动着他走出了一个个闪光的足迹。

机遇和成功只属于那些为事执着追求的人,只要不怕艰辛与付出,努力去追求、去开拓探索,一步一个脚印,就能采摘到胜利的果实,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志不仅在事业上的执着的追求,在思想和政治上也积极要求进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积极参加党、团组织的各种政治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严格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在思想上真正入党,以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他在担任原电信局移动局团支部书记期间,多次被地、市团委授予市优秀团支部,他还热心于希望工程,捐献现金2000多元捐助山区两名失学儿童,积极参加社会各种捐赠等公益活动。

让音乐展开梦想的翅膀 篇3

一、教师是梦想的传播者

如万花筒般千变万化的多媒体教学也改变了师生之间的传统关系,教师不再是哺乳式的传授教学,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音乐教师,应该是学生音乐梦想的传播者,许多教师不但自己尝试着利用电子乐器制作并演奏音乐,而且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步入音乐的殿堂。学生们伴着这种新的音乐技术成长起来,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也学会了对音乐知识的搜集和整理,教师在摸索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把这份创新的过程带进了课堂,也传播给了学生,学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酝酿自己的梦想。

二、学生是梦想的追寻者

中国的教育目前正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地开展对课程、教材、教法及教学手段的探索和改革。音乐课该如何改革、如何创新呢?首先,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具备高层次的音乐素养,广泛吸取先进经验以及完善自身驾驭现代科技新技术的能力,学生中不乏独具音乐天赋的人才,但也有很多智力中等的学生,但所有的学生都是梦想的追寻者。所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触及学生的音乐灵感还可以按照学生的音乐程度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中不乏一些对音乐感到茫然,听不进的,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具有的多种功能,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给学生提供多感官的交互学习方法。所以,利用多媒体把抽象音乐理论形象化、具体化,把虚拟音乐直观化,教学便会由浅至深、通俗易懂。利用多媒体精心搜集影像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的诸多元素,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识,把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而富有趣味性。

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 篇4

关键词:先导,基础,凭借

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 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 如何在唱歌课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培养音乐想象力呢?

一、简介歌曲创作背景是“音乐想象”的先导

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常有特殊的创作背景, 有些歌曲还具有创作的故事或创作花絮。如果在学歌曲前把它们简要地介绍给学生, 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一步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音乐想象”的空间。例如一位音乐教师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音乐教科书《卖报歌》, 他把音乐家聂耳创作这首歌的故事背景告诉给学生:当年, 聂耳在上海认识一个叫“小毛头”的报童, 了解到他的生活十分艰难, 由此触动写下了这首歌。通过介绍, 学生体会到报童无依无靠, 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 想象出报童忍着饥饿和内心痛苦, 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 从而在学生心田里埋下对报童无比同情之感, 为接下来学唱时展开“音乐想象”作好先导与准备。又如, 另一位教师教学《闪亮的水晶》这首歌时, 讲了赖宁的故事, 再现赖宁为拯救国家财产壮烈牺牲的场面, 塑造了一个英雄少年的光辉形象。然后在音乐声中予以体现、升华, 开展丰富的“音乐想象”, 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歌词教学是“音乐想象”的基础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 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音乐课本里所选歌曲的歌词大都鲜明生动, 是内容美、声韵美、节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细致地分析、体会歌词、吟诵歌词, 可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 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再来学唱歌曲, 学生就会把文字描写的形象与音乐描写的形象结合起来理解, 展开“音乐想象”。例如有教师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词内容丰富, 形象生动, 既叙事又抒情,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学时, 通过对歌词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了解到了一个王二小将敌人引入我军埋伏圈的生动故事, 脑海中会出现王二小悲壮牺牲的情景, 从而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以致“未成曲调先有情”。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 理解每段歌词演唱时不同的感情处理。教学实践证明, 由于重视了歌词教学, 打开了学生“音乐想象”的大门, 学生每唱到“可怜死得这样惨”时, 热泪盈眶, 仿佛看到小英雄王二小惨死在敌人屠刀下、鲜血染红了大地的情景。

三、课本插图是“音乐想象的凭借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插图, 是最直观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视觉形象地表现出来, 符合儿童对形象事物乐于接受, 容易理解的认识特点。在儿童音乐思维形象化中, 插图起到了催化作用, 直接推动学生进一步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因此,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本插图的作用, 尤其在小学低年级一定要把插图很好地运用起来。如《小小的船》这一课, 彩色插图上画着一个小女孩坐在月船上邀游星空, 全图充满了幻想的童话色彩, 富有儿童情趣。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边唱边看彩色插图, 在彩图的视觉作用下, 随着美妙的旋律, 学生的思维就会很快进入神秘的夜空, 插上“音乐想象”的翅膀。又如, 学习第八册《草原上》这课时, 重视观看彩色插图, 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促进学生音乐思维形象化, 帮助学生感受优美、广阔的草原音调, 从而把学生带入那美丽的边疆草原上。

四、舞蹈表演是“音乐想象”的拓展

自古以来, 舞蹈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 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记·师乙篇》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嗟叹之不足, 故不如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说的就是唱歌唱到激动时, 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跳起来了。由此可见, 舞蹈是唱歌时感情的升华。如果音乐教学能做到根据歌曲的内容, 创作一些舞蹈动作, 让学生边唱边表演, 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 拓展学生的“音乐想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舞蹈和音乐结合紧密、妥贴, 展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助人为乐的生动画面, 有利于学生”音乐想象“的进一步展开。

励志日记:展开梦想的翅膀飞向未来 篇5

已经悄悄地离去,随着的到来,也敲响了人生赛场上新的战鼓!新的一轮比赛即将拉开序幕,紧张激烈的竞技又要开始了,加油,加油,狭路相逢勇者胜!全力以赴,拼搏到底!胜不骄,败不馁!

过去的一年里收获颇多,更自信乐观的去面对现实,更坚强勇敢的去化解困难!20的往事已装进了记忆的口袋,永远珍存!

时间分分秒秒在流逝,不能有半点松懈,珍惜来之不易的宝贵机会,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踏踏实实地向前走,直达光明的驿站!

今天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回想起三年前的今天,那时,刚放假回到家,家乡的冬日非常寒冷,但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的过元旦真好!欢快的气氛将寒冷挡在门外,心里暖暖的,真幸福!那一段段美好的画面深深地留在心里,那是自己此生最难忘的时光,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最后记忆!

这三年,人生的痛苦如同冰冷的冬季,一个人走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冷风不时地迎面刮来,时间过了很久,冰冷的空气冻坏了双手,冰敷了双眼,最终会冻伤整个身体.但它永远冷冻不了那颗坚强勇敢的心.那是一颗充满感恩炽热的红心!――父母伟大的爱!他们给予孩子身体最大的温暖,贯通全身,输送到身体的每个血管里。继续在寒冷的冬季里前行,孤独、恐惧、伤痛交织心头,刺骨的寒风在刺痛着肉体,它誓将那个前行的小子击退,越来越猛烈的严寒袭来,冷空气遍布每个角落,它冷冷一笑,认为这次一定会吓倒那个小子,但事未如所料,那个坚强的小子没有丝毫惧意,从他那坚定的目光透出丝丝力量的火花,他在向巨大的挫折发出回应,没有什么能摧垮他的坚强的意志!继续前进是最大的目标,不会停下脚步,咬紧牙关,一步一步艰难的向前走,为了心中还在燃烧的希望,就算面对再严峻的考验,也不能退后半步,驰骋冲锋是心中唯一的信念!

今年的元旦回家,还要为梦想而奋斗拼搏,现在已是凌晨时分了,窗外明月直挂天空,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漆黑的世界,照亮了自己心中的黑暗,妈妈就是孩子心中那片最亮的星光!伟大的母爱永远温暖着孩子心中那个寒冷的冬季!

走出这个寒冷的冬天,前面就是最温暖的春天!那时,阳光明媚,海阔天空!

20,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一切仍需继续,相信自己,不再犹豫,擦拭掉流淌的汗水与泪水,还要为明天而努力,放飞心灵,展开梦想的翅膀飞向未来,加油,加油!一个精彩的人生即将开始!

展开想像的翅膀 篇6

【摘 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试图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像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道:“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像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纵观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让学生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全无由表象所组成的一幅幅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本身看到图画,透过语言本身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试着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又如在教读《泪珠与珍珠》这一课时,因为缺少必要的生活积累,学生很难将泪珠和珍珠联系起来,我就试着让学生去回忆他们离家的时候,前来送行的妈妈有没有哭,很多学生说妈妈哭了,我又让学生去想着眼泪中包含着什么,有的学生说牵挂,有的学生说担心,有的学生说想念,……这时我问学生,你们想到的这些是不是体现了母亲对远行儿女的爱,是不是象珍珠一样珍贵,学生回答是。通过这种想象化的解说,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高中课本中的一些选文属于古文,这些文章的作者与学生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学生经过思考后,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对而又不完全对。“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羡慕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说到这的时候,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的习惯。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像,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 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这时我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一群孩子去抢一根茅草?”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高中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表现的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个人创造性的解读。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和所附录的俞樾《春在堂笔记》,经过想像推测,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而在苏轼之后,又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也同时证明了苏轼的观点也只不过是一家之言而已。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像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边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寂静”,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像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妙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都能牢记这一宗旨,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展开想像的翅膀,在语文这一方广阔的天空上飞翔。

展开梦想的翅膀 篇7

一、言语交流作业——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一方面是与家人的交流。家人在一起本来就喜欢分享一天的收获,学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作业。例如把复述课文的要求改为讲课文故事。对于教材上要复述的课文,学生讨厌死记硬背,普遍对背课文不感兴趣,但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对于故事性强的课文,例如学完《祈黄羊》之后,我给学生布置讲祈黄羊“外举不避亲,内举不避仇”的故事这一作业。要求学生练习后,先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再讲给同学或朋友听,然后在故事会上讲给全班同学听。为了把故事讲好,每位同学都反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讲故事。这样,既达到了复述的目的,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另一方面是与同伴的交流。在教室里,作业“不是被老师检查,而是与同伴分享”。因为,学生很喜欢与人分享其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可以让学生与同伴分享完成作业过程中遭遇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还想到了哪些新的问题等等。例如在完成习作草稿后,把自己修改习作的作业改成欣赏同桌习作,让他们相互读读对方的自作,取长补短,然后向对方说说自己写作的意图和经过,再谈谈读别人习作后的感想,一个成功者往往希望别人知道他是如何克服各种艰辛取得成功的,而对别人对他的评价会作为不断提高的参考。因此,完成作业后的同伴交流充满乐趣,学生能充分享受这样的交流,而没有被检查的感觉。

二、实践操作作业——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

实践操作活动是儿童成长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养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如在传统节日端午来临之际,我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摘抄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亲自动手包粽子,以表达对爱国志士屈原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春天到来的时候,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到春风中去放风筝,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写和春天有关的任何题材的习作,拍摄反映春景春趣的照片……

再如布置让学生通过进行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它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例如:在学了《云雀的心愿》后,为了让学生对地球知识、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我组织学生去调查家乡的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查找污染源,到气象站了解大气资源状况,访问在环保工作的家长,了解环保措施实施情况。在调查研究中,学生被一个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所惊愕,写出了一份份加强环境保护的倡议书,设计出一幅幅情真意切的环保标语、宣传画——“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还我蓝天碧水”,“愿青山常青,绿水常清”。家长则帮忙提供材料,关注安全。全家上下忙得不亦乐乎,通过各项调查,让学生动起手来,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知识,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了公民意识,培养了合作、探究精神,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在写调查报告的过程中,锻炼了综合写作能力,这样的作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无穷的“智趣”。

三、搜集探索作业——让学生的眼睛敏锐起来

让学生搜集一些跟语文有关的资料,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他们会认为这是对他们自己搜集探索能力的挑战,布置这样的一些作业时,我通常还会结合材料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四、学科融合作业——让学生的营养丰富起来

学科间融合,课内外结合,让作业与学科接轨。如学了《金蝉脱壳》后让学生回家去查阅资料,了解蝉的习性,与科学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学了《第一次抱母亲》后让学生去搜集有关赞美母亲的诗句,并自己也试着写几句;搜集歌颂母亲的歌曲,唱一唱,与音乐学科相融合。古诗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讲究意境及其韵味,古诗的语言凝练、形象且含蓄,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处处闪耀着美的情趣。因为它语言精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是训练学生改写、扩写、续写的好材料,也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学《山行》一诗时,我采用化文为图,化图为文的方法,理解古诗、训练绘画、提高写作能力。为了让学生感受诗人看到的深秋远山那独特迷人的景象,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用水彩笔画出这一幅图画。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边读边想象,边想边画,在作画的过程中切实体会到深秋远山那种多彩秀美却又略显萧条的景色。这样,课文学完了,不仅给学生留下了语言,留下了形象,留下了作文。这种“画中写话”的训练,还可以体现在故事作文中,教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我要求学生画画诗的意思,再根据图画来编个故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把文中的小孩与蝴蝶嬉戏的经过写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童真和童趣。绘画和作文训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提高的前提下,写作文有话可写,且很有新意。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五、社会生活作业——让学生的世界精彩起来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语文教学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教师要把语文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展开想象翅膀,激活词汇教学 篇8

一、单词重在记忆

没有记忆就无法学习, 也无法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记忆开始于识记, 要使识记能保持较长时间乃至牢记不忘, 除了学生自身的勤学苦练外, 教师在讲授知识同时, 要注意培养学生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和根据记忆心理规律, 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词汇记忆力。根据心理学理论, 人的记忆包括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 学生常常有目的地记忆词汇, 但没通过大量的阅读去无意识地巩固, 扩大词汇量。因此, 为了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又能提高他们的识记效果, 外语教学要重视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相结合的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识记习惯, 积累词汇, 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记忆词汇须寻找规律

在实际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在词汇学习时经常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单词读音不准、拼写错误、词汇遗忘率比较高, 词汇提取困难, 往往学了后面的词汇忘记了前面的词汇。

其实, 词汇教学一般是采取由音到形再到义的顺序。所以, 要解决拼写的问题, 首先要使学生做到语音准确, 并帮助他们认识到拼读与拼写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准确地拼读字母、音素、字母组合的发音, 了解读音规则, 做到见词能读, 听音能写。但是, 我们的新教材没有突出音标教学, 没有了人教版那样的系统语音练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词汇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渗透语音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 大大减轻读与拼的困难。其次, 对多音节词要帮助学生掌握单节, 指导他们按音节拼读, 做到会拼读就会拼写。

三、记忆单词讲究方法和窍门

1、“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面才有生命, 才容易记住, 才知道用法”。

这句话对于英语词汇学习也同样是有深刻意义的。我们学习巩固词汇的最好方法是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不离语言情景。要在阅读中学习词汇, 要在情景中使用词汇。

2、归纳 (conclusion) 和总结 (summary)

我认为, 归纳和总结并不只是复习阶段的好方法。其实, 在教学词汇的过程中, 适当地使用归纳和总结的方法来复习一些已学过的单词和教学某些未学过的知识, 归纳和总结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它可以使我们所学的连成知识链, 便于理解和扩大知识面, 让单调的课本知识变成积极充实的内容。

对于归纳和总结这一方法, 我是尤其欣赏的。

在我平时的教学中, 我把归纳和总结与我的六位老师曾经教给我的英语学习口诀有效地结合起来, 给我的教学增添了一点色彩, 学生普遍反映很好, 都说很容易接受。

例1:在总结f (e)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方法时, 我把我在中学时代学过的口诀教给我的学生。

(1) 把f或fe变成v再加es的:“妻子持刀去宰狼, 小偷吓得发了慌;躲在架后保己命, 半片树叶遮目光。” (wife, knife, wolf, thief, shelf, life)

(2) 直接加s的:海湾边, 屋顶上, 农奴们的首领相信这个证据。 (gulf, roof, serf, chief, blief, proof)

(3) 还有几个是可以直接加s, 也可以变f或fe为v再加es的, 也可以直接加s的, 如scarf和handkerchief。

3、比较 (comparison) 和分类 (classification) 法

比较分析、分类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还表现各种具有局部性质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 通过比较来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促进理解、记忆力的潜在发挥, 其实际记忆效果会比苦苦“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

利用同义词。同义词都是相对的, 比如nice在不同的上下文中, 它的同义词可能是pleasant (令人愉快的) , kind (亲切的) , fine (好的) ……。根据这个特点, 不要孤立地看某词的同义词, 而要把它放在句子中来看是不是同义词。如:The weather is nice today.和The weather is fine today.这两个句子中, nice和fine就是同义词, 可以相互代替。

利用反义词。在英词中表示相对的概念的词汇经常可以遇见。如学过big以后, 当学到small时, 可以指出Small means not big.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small的意思了。

我们的词汇教学不能只为教词汇而教词汇, 文化差异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比较, 是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集领会到词的涵义, 并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词汇进行交际, 才能真正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

分类法也可以为我们的词汇教学增色不少。通过对所学单词的分类, 学生既能复习旧单词, 又加深对新单词的印象, 如文具类、交通工具类、服装鞋帽类等。

4、辨析法

巧辨只在一言中, 我教学生记住某个句子, 再运用辨析法能就有效地记住一些意思相近的词, 如:

(1) see、look:He looked around, but saw nothing. (他环顾四周, 什么也没看见。)

(2) both、neither:Both of them went out but neither came back. (他们两个人都出去了, 但一个也没回来。)

(3) everyday、every day:Do you speak everyday english every day? (你天天讲日常英语吗?)

……

四、笔头巩固词汇

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的词汇或语言点, 适当进行一些听写练习, 或针对一些语言点的中英互译练习也相当有必要, 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

词汇教学质量的高低, 从很大的程度来说, 取决于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活跃的教学思维和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 更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与练习。

展开梦想的翅膀 篇9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方法,展开想象,创造机会

语文教材图文并茂, 是训练想象力的好教材。在阅读中合理地大胆想象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悟情感。学习写作方法。如我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时, 让学生想象毛主席那一夜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学生通过想象, 走近伟人, 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毛主席那凡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 同时还学习并运用了写人的基本方法, 一举数得。另外,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类的创造发明离不开想象, 学生的学习同样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 是构成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都与想象力有关。阅读文艺作品时, 要借助再造想象, 再现作品描绘的情景, 从而理解作品内容。因此《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在阅读中合理地大胆想象,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 主动会文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中, 想象不是唯一, 它必须以充分的阅读为基础, 要学生大胆合理想象, 必须多读多想, 从而调动学生动口、动脑;想象成果需要交流, 交流可通过说、画、写等形式呈现, 又调动了学生动手、动口参与学习。想象把枯燥的文字符号变成了生动鲜活的画面,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促使学生主动会文, 个性阅读,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儿童思维活跃, 富于幻想, 处于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教材图文并茂, 是训练想象力的好教材。因此, 为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者就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那么,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想象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丰富表象积累, 以开阔想象

想象的水平依赖于表象的数量和质量。一个人头脑中储备的表象越丰富, 知识越丰富, 想象就越开阔、深刻。而丰富的表象来自于对直接和间接生活的大量接触、认真观察。写观察日记是丰富学生表象的有效方法, 我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 每天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和家务劳动, 感受大自然, 感受生活。凡此种种, 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 呈现出一个色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学生的生活经验越厚实, 表象积累越丰富, 想象就越开阔。

二、肯定学生,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让学生有大胆想象的勇气

孩子们本是思维活跃、富于幻想的, 在想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漫无边际的、“不合适”的幻想, 如果予以打击, 大胆想象就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对于学生的一些光怪陆离的想法, 我们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该肯定的就肯定, 即使是错误的, 也应该好好加以引导。只有在尊重理解学生的基础上, 我们的教学往往才能事半功倍, 甚至可以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三、抓住要点展开联想

人们在阅读的时候, 看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 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在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抓住要点, 大胆引导, 让学生联想开去, 冲出教材, 形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 我抓住“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让学生展开联想。孩子们很快联想到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和事迹, 进而更好地理解了“忠骨”的含义。英雄的伟大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地烙在了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文道统一。

四、创造机会, 让学生多想象

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有机会就让学生想象, 如果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想象的环境中, 想象能力才能有效提高, 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才能更深入。抓住细节描写, 展开合理想象。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 细读文中对翠鸟外形的描写, 展开想象, 画出翠鸟。学生通过读、画, 很容易地感受到了翠鸟的可爱、作者对翠鸟的喜爱, 同时联想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画一画, 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写, 又学习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在文章空白处大胆想象, 深化理解文本。如教学《凡卡》后, 让学生大胆想象凡卡的命运, 续编课文。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当时沙俄社会的黑暗。《穷人》一课, 想象渔夫夫妇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的故事, 学生能更进一步理解渔夫夫妇善良的品质。

总之文学作品离不开想象, 它作为一种形象思维贯穿于整个作品的表现手法之中。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只有从想象入手, 进行课文分析, 才能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领略课文的艺术真谛, 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海芬.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整合[J].小学时代 (教师) , 2010 (05) .

[2]王洁.浅析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吉林教育, 2010 (11) .

展开梦想的翅膀 篇10

那么,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如何让中学生写作时展开创新的翅膀?笔者作为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教师, 在课题研究与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循序渐进的做法, 取得了一定教学效益。

一、优化创新土壤, 培养创新情趣

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多种渠道, 大力营造写作的氛围,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材料、充分的活动空间,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鼓励他们个性化地思考、体验和表达。首先, 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观察、多角度审题、构思、讨论、评论等机会, 努力创设活动情境, 激发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其次, 课外教师可以成立文学社或写作兴趣小组等;或举办作文大赛或校园个人作品朗诵会;鼓励他们向全国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并给予指点迷津等。另外,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要善于捕捉时机, 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在写作上有一技之长的学生, 可树为榜样, 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作文题目要创新,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面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窒息的现状, 教师就应该在作文命题上有新的突破, 给学生出新颖的作文题目, 从而诱发学生灵感, 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通过细密的构思, 写出新颖而又合情合理的作文。

要大力进行这种具有创造思维的训练, 让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变成作文中灵动的飞翔的翅膀, 增强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作文命题就要努力做到:第一, 新、奇、活、趣;第二, 难易适度;第三, 贴近学生的生活;第四, 具有导向性。

首先, 命题的新颖性, 使学生开启创造性思维。好的作文题目, 会像鲜花吸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 克服公式化, 命题多样化。能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 一定会克服公式化, 命题一定是多样性的。

三、注重培养观察、阅读习惯, 积累创新素材

文章的新意来自内容的新鲜, 而内容的新鲜又取决于素材的新鲜。素材新鲜直接影响着文章的新颖性, 新素材能使读者兴趣盎然, 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给人与众不同之感。

所谓“带露折花, 素材新鲜”, 就是说在作文选材中要独具慧眼, 力求选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文化意蕴的素材。而新素材主要来自生活, 与生活同步的新人、新事、新物。首先, 教师要指导、教育学生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素材, 从大自然中捕捉灵感。只有培养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善于积累的习惯, 学生才会有意识地抓取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生活中的美妙瞬间;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并把生活中五彩缤纷的现象变成自己创作思考的无尽之源。其次,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 奠定创新基础

语文课文和优秀的课外读物为学生提供了范例和素材。而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词汇、用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知识以及新鲜时尚的素材, 同时阅读过程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 会读书, 读好书, 开辟第二课堂, 拓宽阅读视野。不断提供图书、报刊, 让他们扩大阅读面, 做到“闻一知十”。

四、注意创新性思维引导, 构思技巧训练

写作是人精神生活的物化, 是一个从观察生活到认识生活, 从观察社会到认识社会, 从构思文章到下笔写成文章的思维过程。同样创新思维在人的文章生成过程中, 对文章主题的创新, 内容的创新, 形式的创新, 语言的创新, 起着决定作用。笔者写作教学研究中采取了以下方法引导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是运用逆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 常常会翻出新意, 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笔者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反弹琵琶”, 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 把问题作反向思考。

二是运用多向思维, 开拓学生思路。教师充分利用课文资源。课堂上结合有关课文内容, 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 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或就一个作文题目, 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 多角度立论, 深入发掘题目的含义, 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案。

三是运用侧向思维, 诱导学生在思维时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 用不同观点去思考同一问题, 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在慎思、明辩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另外, 创新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创新意识, 构思技巧训练与运用也是不可忽视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一些结构技巧, 如伏笔照应、巧设悬念、纵横对比等等。

五、作文体式要创新, 形成亮丽的风景线

学生写作时进行有个性的表达和有创新的表达, 非常重要, 但文体的选择, 也是不可忽视地一种写作创新环节。文体方面打破常规, 标新立异, 有利于吸引读者的眼球。

当然, 任何一种写作体式都是可以写出优秀作文来的。但是写作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并尝试各种文体写作, 从而让学生遇到任何文题时, 能灵活选取适合材料的文体写作, 达到写作创新。

总之, 无论是素材的新颖, 构思的巧妙, 还是文体的创新都离不开教师写作教学中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学生创新写作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训练, 最终才能达到写作教学创新目的, 才能让学生在写作时达到展开创新的翅膀。

摘要:写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写作创新意识、写作创新思维, 可采取了以下循序渐进的做法:优化创新土壤, 培养创新情趣;作文题目要创新,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注重培养观察、阅读习惯, 积累创新素材;注意创新性思维引导, 构思技巧训练;作文体式要创新, 形成亮丽的风景线。

上一篇:融入途径下一篇:词汇学习策略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