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状变异

2024-07-25

性状变异(精选三篇)

性状变异 篇1

本实验选取无性繁殖大蒜的种质资源80份, 其中有八份自育的大蒜资源, 中国内地不同地域的大蒜资源有57份, 港台的大蒜资源有6份, 国外的大蒜资源共有九份[1]。首先在十月上旬进行播种覆盖地膜, 到来年下旬开始收获, 植株之间的行距为15cm×20cm, 单个品种种植的面积为6m2, 重复三次, 随机进行排列, 并进行日常的田园管理。

2 试验方法

在同一个品种的小区内各选五株植株作为试样的代表, 对农艺性状进行调查, 这五株的平均值就是本小区的实际测试值。在蒜薹的生长期调查调查植株高度、假茎粗、叶片数量、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夹角、蒜薹长度、蒜薹粗、花苞长度和单薹重量;在鳞茎收获后, 调查鳞茎横径、鳞茎纵径、鳞芽数量、鳞芽长度、鳞芽宽度和单头的重量[1]。

3 大蒜农艺性状的变异特征

大蒜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变异种类繁多, 它的变异系数在11.1%~64.0%的范围间, 其中最显著的变异是与蒜薹有关的性状, 株形的变异是最小的, 但也能达到11.2, 这就表明大蒜的重要农艺性状的变异差别很大, 这有利于促进优质资源的栽培。

4 大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分析大蒜的16个农艺性状, 可以发现除鳞芽宽外, 其他15个农艺性状与鳞茎重量的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 除了鳞茎自身的性状以外, 其中株高、假茎粗与鳞茎重量的相关系数较大, 所以表明鳞茎高产的大蒜品种的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大、叶片茂盛。表明蒜薹除了具有自身的性状外, 植株的健壮和高大也是优质、高产蒜薹的特点。但由于大蒜的各种农艺性状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性状关系。

4.1成分分析

影响大蒜薹重的三个主要成分占据了主要农艺性状总遗传信息的81.35%, 并且其特征值均大于1, 所以可以选择影响大蒜薹重的综合性状。由表1可知, 主要成分1的特征向量中株高、假茎粗和鳞茎横径的载荷量最高, 说明蒜薹高产的特征是植株要高大粗壮, 可以把第一主成分作为影响蒜薹重的“株形因子”。主要成分2蒜薹长、蒜薹粗和花苞长为特征向量中载荷较高的因子, 这说明想要增加蒜薹的重量, 可以选择粗长的蒜薹来培育, 可以把第二主要成分作为影响蒜薹重的“蒜薹因子”。主要成分3中的叶夹角、鳞芽数量、鳞芽长度和鳞芽宽度为特征向量中载荷较高的因子, 可以把第三主要成分作为影响蒜薹重的“叶形鳞芽因子”。

结束语

大蒜在全世界的栽培范围很广泛, 由于各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复杂多样, 这就形成了比较丰富的变异的类型。但大蒜选育新品种比较困难。所以要想新创造出新的品种, 就要对现有的大蒜的变异特征进行分析, 找出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摘要:大蒜是无性繁殖的作物, 利用常规的方法很难去创造新的品种, 因此大蒜新品种的培育是个难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大蒜的农艺性状的分析, 探索出影响大蒜的产量的重要的农艺性状, 以此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促进优质大蒜的培育。

关键词:大蒜,农艺性状变异特征,产量

参考文献

[1]陆信娟, 杨峰.大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03:58-61.

[2]高素玲, 杨会芳.不同钙素化肥对大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2014, 05:72-75.

锥栗无性系间杂交种实性状变异分析 篇2

1 材料和方法

1.1 亲本选配及材料来源

杂交试验设在庆元县黄坛锥栗园区,土壤条件相同,沙壤土,土层深厚,年均气温17.5℃,年均降雨量1 672.8 mm,全年无霜期245 d,重复2 a(2014~2015年)。母树选择、套袋隔离、花粉采集、授粉、去袋、种实采摘等均参照赖俊声等方法[5]。

1.2 种实性状测定

肉眼观察每个栗苞形状、苞刺密度和坚果色泽,用游标卡尺测量栗苞的苞刺长度、坚果横径和纵径,精度1/100天平测量每个栗苞果质量、坚果质量。果型指数=纵径/横径。

1.3 统计分析方法

方差分析采用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中Duncan法,聚类分析采用DPS 0-1数据系统聚类中最短距离法,其它均运用Excel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锥栗亲本种实性状的变异分析

由表1得出,亲本2号和15号属于早熟无性系,盛果期集中在9月中下旬;25号属于大果型,栗苞质量和坚果质量均高于其它4个无性系,2号次之;1号外观色相好,呈红褐色,油亮;23号结果性能好(表中未给数据),果型中下。

注:同列不同行字母不同表示处理间显著差异(P≤0.05)。Note:Letters which in different line within same column were different,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mbinations.

2.2 锥栗杂交种实性状的变异分析

锥栗杂交种实栗苞形状大多呈椭球状,盛果期在9月25日~10月11日。25×15杂交种实大,其苞果质量、坚果纵径和横径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合,1×2杂交组合坚果质量小。采用同一母本的23×1和23×25杂交组合,除坚果形状差异明显外,其它性状均无显著差异(表2)。

2.3 锥栗杂交种实性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对杂交种实的苞刺长、栗苞质量、坚果质量、坚果纵径、坚果横径和果型指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授粉类型对这些性状均产生了极显著影响,其中苞刺长F值达到了126.306,杂交种实组间差异显著大于组内(表3)。

2.4 亲本和杂交种实的聚类分析

采用5个亲本和4个杂交组合的栗苞性状(苞刺长度、栗苞质量)和坚果性状(坚果质量、坚果纵径和横径、果形指数)的6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由图1得,当最短距离为0.175时,25×15和母本25号的种实性状归为一类,2号与这两个种实性状较为接近,最短距离为0.419;1×2杂交种实与亲本15号最短距离为0.607,其它无性系和杂交之间种实性状差异显著。

3 结论

本试验选用的亲本,分别具早实、丰产、外观品质好的特点,杂交后,栗苞形状有椭球和近球,苞刺密度有密、中,盛果期相对延迟。25×15的杂交种实苞果大,其栗苞质量和坚果质量分别为22.95 g、9.33 g,如在内在品质上优于亲本(待分析),可为选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通过与亲本的聚类分析得出,除25×15与母本25号最短距离较短外,其它杂交种实与亲本最短距离均较远,由此说明,锥栗杂交后,种实性状一定程度上受花粉感应影响,不同无性系间受花粉感应程度不一致,这与陈佳佳的研究相一致[6]。

通过对杂交种实的数量性状(苞刺长、栗苞质量、坚果质量、坚果纵径、坚果横径和果型指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得出,不同授粉类型对杂交种实有极显著影响,其中组间差异显著大于组内,说明杂交种实稳定性较强,这为杂交选育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朱蕾,康明.板栗和锥栗同域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2,20(1):1-7.

[2]夏瑞满,吴东平,吴云峰,等.我国锥栗主产区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南林业规划,2008,27(3):59-61.

[3]蔡可柳.锥栗乌壳长芒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浙江农业科学,2009(2):278-279.

[4]龚榜初,陈增华.锥栗农家品种资源调查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7,10(6):574-580.

[5]赖俊声,胡青素,龚榜初,等.板栗和锥栗种间杂交种实性状变异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15,35(5):33-36.

性状变异 篇3

油用向日葵遗传育种研究中,数量性状的变异、遗传力和相关的分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在遗传上有其理论意义,而且对育种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国内外油用向日葵品种共207份,其中196份为油用向日葵,11份为油食兼用向日葵。

1.2 方法

田间设计方法采用单行区,顺序排列。在研究油葵各性状的遗传力时,使用了2套材料。一套为8个自交系,另套为8个品种。这2套材料均采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其F1在田间以3行区随机区组法进行试验,3次重复。所有参试材料的播种方式均为行长10 m,行距60 cm,株距25 cm。成熟后随机从10株上收10个花盘,单盘考种分析。含油率测定用索氏浸提法,每份材料测定3个样品,求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用向日葵性状的变异

参试的207份油用向日葵各数量性状株高、花盘直径、单盘粒数、单盘粒重、百粒重等的平均数、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结果见表1。

2.1.1 油用向日葵株高和花盘直径的变异

油用向日葵株高的变异较大,极差为182 cm。其中最高的植株达320 cm以上,而最矮的植株仅为138 cm。由株高平均值可知,在供试品种中,多数品种的株高在2 m左右。从次数分布情况看,油用向日葵株高属正态分布。这些分析充分说明,就株高这一性状而言,参试材料变异比较丰富,从中选择适宜的株高是完全可能的。同株高一样,花盘直径的变异也较大,极差为18 cm。这样大的变异给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2.1.2 油用向日葵单盘粒数和单盘粒重的变异

油用向日葵单盘粒数和单盘粒重的变异都是很大的,单盘粒数极差达到2 433粒之多,单盘粒重极差达到171 g。大的变异为选择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多数材料的单盘粒数仍在1 000粒左右,单盘粒重在50 g左右,并且单盘粒数和单盘粒重的次数分布均呈正向分布,所以选育单盘粒数多和单盘粒重大的高产类型是不容易的。这2个性状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改善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单盘粒数、单盘粒重的效果更加显著。

2.1.3 油用向日葵百粒重和皮壳率的变异

在参试材料中百粒重和皮壳率的变异较大。百粒重轻者为2.2 g,重者为11.7 g,极差为9.5 g。皮壳率小者为11.8%,大者为49.5%,极差为37.7%。表明二者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和改进潜力。

为了增加籽实产量,在提高百粒重的同时必须降低皮壳率。目前我国油用向日葵育种中,降低皮壳率成为主要育种目标之一。这是因为降低皮壳率可以提高籽仁率,增加油产量。皮壳率的平均数为27.5%,将其降至30%以下是可行的。

2.1.4 油用向日葵含油率的变异

在参试材料中籽仁含油率和籽实含油率都有很大的变异,籽仁含油率极差为34%,最高为70%,籽实含油率极差为40%,最高为53.8%。这给选育含油率高的品种类型提供基础。目前我国对油用向日葵品种,要求其籽仁含油率在58%以上,籽实含油率在47%以上,从现有品种资源看,这一育种目标通过选择是可以达到的。

2.1.5 油用向日葵空壳率的变异

从表1可见,参试材料中空壳率的变异也是很大的,低者为零,高者为79%。从次数分布看,其正向偏态极为明显,说明大多数品种的空壳率处于低值。由于空壳率影响籽实产量和产油量,所以国内外都很重视它。通过多年试验空壳率除了与品种材料直接相关,还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因此,为了降低和消灭空壳率,除了选育空壳率低的品种类型外,改善和创造有利于昆虫授粉的条件及实行人工辅助授粉是极为有效的措施。

2.2 油用向日葵性状的遗传力

2.2.1 油用向日葵性状狭义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

参试材料中的品种为多年推广稳定的品种,自交系是经过多年自交所获得的自交系属于纯系材料。这2组材料各数量性状株高、花盘直径、单盘粒数、单盘粒重、百粒重等的遗传力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自交系和品种这2组材料各性状的遗传力不同。自交系的遗传力比品种的遗传力高,自交系的狭义遗传力比品种的狭义遗传力更高。因此同一性状的遗传力因试验材料不同而有差异,虽然环境条件相似和分析方法一样。但是从各性状遗传力大小顺序看,2套材料分析结果大致相同。

狭义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相比较,狭义遗传力要小,因为在它的遗传方差中除去了非加性方差[4]。也正因为如此,通过二者对比,可以大致看出显性作用的大小。

2.2.2 油用向日葵含油率的遗传力

从表2可看出,无论是籽实含油率还是籽仁含油率,其遗传力均很大,在8个性状中顺位居首。说明它们是稳定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给后代,较少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广义和狭义遗传力相比存在显性方差。由此品种选育可以改进品种的含油率,但不是很容易。对于含油率选择,应采用直接选择法,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2.2.3 油用向日葵百粒重和籽仁率的遗传力

籽仁率和百粒重均为描述籽实的性状,百粒重说明籽实的大小,籽仁率说明在籽实中籽仁所占的比例[5]。籽仁率和皮壳率是两个相反性状,其值成反比,遗传力基本相同。

百粒重和籽仁率的遗传力较大,在8个性状中位居中等,次于含油率。说明百粒重和籽仁率是比较稳定的性状,环境条件对百粒重和籽仁率影响不太大。在选择时,为了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应加大选择力度。

2.2.4 油用向日葵株高和花盘直径的遗传力

株高和花盘直径均为描述长势的性状。从遗传力看,二者均较小,在8个性状中位居下游。从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对比看,显性方差比重较大。因此可以肯定,它们都是不稳定性状,不能固定遗传给后代。由于它们的遗传力较低,在50%条件以下,所以较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如果想要提高这2个性状,创造良好的栽培条件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对其选择,不宜要求过严,应结合其它性状进行考虑。

2.2.5 油用向日葵单盘粒重的遗传力

由于一般油用向日葵品种均是一株一个花盘,所以盘粒重就是单株生产力。从表2可见,单盘粒重的遗传力很小,在8个性状中居于末位,所以属于不稳定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单盘粒重,除了选育高产品种外,必须创造优良的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以发挥其丰产性能。

2.3 油用向日葵性状间的相关

利用207个品种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单盘粒重、籽实含油率、籽仁含油率、皮壳率、株高、百粒重、籽仁率、单盘粒数、花盘直径、空壳率10个数量性状两两的相关(见表3)。

注:*表示差异显著;**表示差异极显著。

2.3.1 油用向日葵单盘粒重和其它性状的相关

由表3可知,单盘粒重和籽仁含油率、株高、百粒重、单盘粒数、花盘直径5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较高。因此,植株高大、花盘大、单盘籽实大且多就是丰产类型。单盘粒重是个不稳定性状,田间也不易看得出来,所以想要选择单盘粒重较高的类型,可以采用间接选择法即选取株高盘大和每盘粒大粒多者即可。

单盘粒重和籽仁含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除了说明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外,同时表明有利于单盘粒重增加的栽培环境条件,也有利于籽仁含油率的提高。

2.3.2 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和其它性状的相关

表3指出,籽实含油率和籽仁含油率、籽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较高。因此,改良籽仁含油率和籽仁率,对于提高籽实含油率是有利的。同时,籽实含油率和皮壳率、百粒重、空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为了提高籽实含油率,降低皮壳率和空壳率是很必要的。对于百粒重,由于它和单盘粒重为正相关,所以不宜过低,以中度为宜。

从表3看出,空壳率不但和籽实含油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并且和籽仁含油率以及籽仁率也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油用向日葵育种和栽培工作中,对空壳现象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采用各种措施予以降低和消灭。

2.3.3 油用向日葵皮壳率和其它性状的相关

皮壳率除了和籽实含油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外,还和籽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因为它们是呈反比的性状[6]。皮壳率和株高、百粒重、空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株高粒大空壳多者皮壳厚。因此,为了降低和控制皮壳率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适宜株高和中小粒品种类型是比较合适的。

2.3.4 油用向日葵株高和其它性状的相关

油用向日葵株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性状,株高与其它许多性状相关性显著[7]。如株高与花盘直径、单盘粒数、单盘粒重、百粒重、皮壳率等呈正相关,与籽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植株高者单株生产力也高。但植株高者籽仁率低、籽实含油率也低。在油用向日葵育种工作中,株高过高后期易倒伏。高株和籽仁率呈负相关,一味追求矮秆也不行,因为它和单株生产力呈正相关[7]。从参试品种和资源分析结果看,对于油用向日葵品种,将其株高选在1.6 m左右表现最好,不但产量高,含油率也高。

3 结论

油用向日葵各性状的变异程度较大,选择范围广。说明参试材料遗传资源丰富,可选育出优异的品种类型。

油用向日葵各性状的遗传力不同,含油率遗传力较大,百粒重和籽仁率的遗传力中等,株高和花盘直径的遗传力较小,单盘粒重的遗传力最小。

油用向日葵各性状间的相关显著性不同。其中相关系数达0.5以上的极显著正相关的有单盘粒重和株高、单盘粒重和百粒重、单盘粒重和花盘直径、籽实含油率和籽仁含油率、籽实含油率和籽仁率、皮壳率和百粒重、皮壳率和空壳率、株高和百粒重、单盘粒数和花盘直径、单盘粒数和单盘粒重。呈显著负相关者有籽实含油率和皮壳率、皮壳率和籽仁率、百粒重和籽仁率。

参考文献

[1]吕德贵,陈皆辉,董金生,等.油用向日葵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与产量的相关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2):20.

[2]崔良基,王德兴.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主要性状及与产量关系研究[J].杂粮作物,2003,23(2):89-92.

[3]王永红,王彩芬.向日葵农艺形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1994(2):19-21.

[4]王庆钰,孙云德.油用向日葵皮壳率的遗传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3(5):38-44.

[5]门果桃,安玉麟,郭富国.油用向日葵部分性状与籽实含油率的相关性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6):10-12.

[6]Phad DS,Joshi B M.Heterosis and combining ability analy-sis in sunflower(Helianthus annuusL.)[J].Joumal of Ma-harashtra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2002,27(1):115-11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性状变异】相关文章:

大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特征及其与产量相关构成09-11

性状04-09

性状评价05-06

品种性状06-08

生物性状06-28

动态性状07-11

性状比较07-19

性状功能08-05

发育性状08-19

化学性状08-28

上一篇:互联网电视运营的启示下一篇:客运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