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毕业

2024-06-30

社会保障毕业(精选十篇)

社会保障毕业 篇1

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贯穿于整个求职择业过程中, 从了解相关就业政策、收集就业信息、准备个人求职资料到参加各种招聘会和求职考试、签订就业协议、离校报到等各个阶段。大学生就业权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获取信息、接受就业指导、被推荐就业、职业选择、公平待遇、违约及求偿等, 至于有些讨论中所提及的各项权利, 文章认为上述提法并不十分妥当, 通常权利的创设需要得到法律的确认, 否则有私设权利的嫌疑, 当然, 自然权利除外。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现状

根本而言, 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保障状况与经济形势的兴衰关系最大, 经济环境好, 毕业生就业权益得到保障的程度就好, 反之则低。但毕业生属于就业权益相对较容易遭受侵犯的群体之一, 任何时候毕业生都可能遭受求职陷阱和就业歧视, 同时毕业生自身也比较缺乏经验和法律知识储备。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存在的几个误区

诸多观点认为,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原因之一是立法缺失。文章认为从就业的层面讲, 高校毕业生也好, 社会人士也好, 农民工也好, 都属于平等的法律主体, 没有专门立法保护的必要, 现行的法律法规已足以支撑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保障。那些不管问题大小、复杂程度动辄立法, 不考虑是否确有必要, 不考虑立法成本与配套执法系列延伸问题的论调太过轻率与武断。也有观点认为原因之一是执法机关或部门不明。与上述同理, 文章亦不认同专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执法队伍。现有执法机关或部门已经完全可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的问题, 并非任何群体都需要专门的执法机关或部门来应对。此外, 也不能将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与就业歧视等同。原则上, 人人平等, 事实上, 每一个岗位, 每一项工作, 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是否就能认定为歧视, 诸如户口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经验歧视、健康歧视等不一而足。某些用人单位的招录歧视现象肯定存在, 但也不应泛化, 随便或轻率将其招录自主权纳入就业歧视的范围而进行夸大。

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的几点建议

(一) 高校角度建议

(1) 要逐步建立一支由学生工作人员兼任的专业就业指导老师队伍。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 使之更具实操性和针对性。我们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队伍基本上是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转任或兼任的, 但毕竟高校教师不同于人力资源工作者, 他们许多都没有经历过复杂的就业过程, 对如何指导学生就业, 如何保障就业权益本身也缺乏深刻透彻的了解。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 可以由学校组织对他们进行集中专业培训, 抽调优秀人员承担常态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2) 与就业相关的课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一般关于法律的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在大二学年就已经完成, 而大二学年离毕业尚有时日, 学生们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不够, 钻研需求不旺。但从该课程对毕业生就业的角度而言, 可以考虑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开设, 或者在完成通识教育的基础上, 在临近毕业学年专设劳动法方面的课程, 方便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各项条件和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入了解就业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 毕业生自身角度建议

(1) 高校毕业生们应重视自我权益的保护, 知道、了解何为就业权益, 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权益被侵害后如何正确维权和获得救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大学生就业权益被侵害的案例, 不少是因为毕业生自身的无知和愚昧所导致的悲剧。毕业生才是就业权益保障的主体, 如果毕业生们自己对就业权益都持漠视态度, 其他各项措施和方案都将毫无意义。因此高校毕业生应审慎对待自己的就业权益, 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身的权益才会得到保障和实现。 (2) 高校毕业生还应提早着手各项就业准备工作, 杜绝享乐主义。今天的高校学子, 早已褪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 但很多学生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还是自我沉醉在美好的幻象中。所以, 那种一进大学就觉得进了保险箱, 放松和降低对自己要求的做法有百害而无一利, 应尽力避免, 练好内功。

(三) 法律角度建议

就业协议的性质一直众说纷纭, 也没有官方的说法。应该说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对于学校和教育、就业主管部门来讲, 可能是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一个有效措施和途径。但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角度而言, 就业协议性质不清, 权利义务宽泛, 至毕业生到用人单位重新签署详细的劳动合同后就业协议使命宣告完成。这个过程中可能因为就业协议规定的太粗略而劳动合同规定详尽, 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两者不一致的情况极易出现。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事实上不平等地位的前提下, 极易因此造成毕业生陷入被动, 错失就业良机, 权益受损。因此, 如果仅仅出于高校和就业主管部门管理方便的理由, 就业协议应尽早废除, 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一次性签署劳动合同, 避免出现偏差, 同时也明确了适用的法律依据, 对毕业生而言, 就业权益能够得到更好保护。

(四) 社会保障角度建议

社会保障而言, 与就业相对的是失业,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递增, “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 作为对毕业生就业权益的最后保障, 如何完善已经建立的失业保险制度, 对失业登记、户籍政策、办理手续、领取方式、隐私保护都据实作出调整, 原则是简便高效。这样真正起到该项制度应承担的社会功能。目前大学生对领取失业保险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 如何营造宽松环境, 做好正面宣传也是一个切入点。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就业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文章试图结合目前的市场环境, 剖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存在的几个误区, 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

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 篇2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险的必要性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意义

我国即将迎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 农民的养老问题十分严峻, 解决了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就是解决了我国大多数人的后顾之忧, 就是解决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 也就是保障了我国改革开放、安定团结的繁荣局面, 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会养老、集体养老等, 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养老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我国农村的非城镇户口人员 包括乡镇企业职工 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 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 享受养老金, 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的基本社会政策行为, 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 以低标准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为目的, 坚持保险资金以个人缴纳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 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坚持建立个人帐户, 采取自助为主、互济为辅、储备积累的保险方法;坚持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保障相结合;坚持农村务农、务工、经商等各类人员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的方向。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不断减少, 随着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 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峻的挑战, 具体如下:

首先, 土地养老保障的功能越来越弱。一是因为我国人均耕地本来就大大少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随着城市化和非农产业的发展, 人均占有耕地越来越少;二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已经有大量的而且还将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离开土地;三是农产品投入较大, 产值较低, 且受市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市场和自然灾害的风险也完全由自己承担;四是因为土地是国家所有, 农民只有使用权, 没有所有权, 不能通过变卖土地来养老。

其次, 家庭养老的传统方式越来越靠不住。一是因为计划生育加速了我国的老龄化, 我国 20 年少生了 3 亿多人口, 这 20 年走完了发达国家近百年老龄化的路程。特别是农村, 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迎来了老龄化, 也就是所谓的贫困的老龄化和不健康的老龄化;二是因为农村实现了一个半子女政策即: 第一胎是男孩不许再生, 第一胎是女孩允许再生一个 , 造成了家庭结构失调和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不仅将会形成大量 4-2-1 结构的家庭, 而且因男性多于女性, 还会出现一些婚配失调, 只生女孩的家庭也会因传统的女儿出嫁而无人给自己养老等问题;三是因为观念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老人希望把养老的经济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不愿靠儿女供养, 更不愿看他们的脸色生活, 而子女赡养的老人多, 压力大, 且独生子女其“独”的负面特点也越来越显现出来, 他们更愿意自己独立门户, 不管老人。

存在决定意识, 这种难以避免的事实, 造成家庭纠纷、社会矛盾增加。基于上述的比较与分析, 将来谁为农民养老已经是不容回避的、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所以研究农村社会养老问题, 是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

个人达到一定年龄进入老年阶段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由于失去劳动能力和确定的生活源, 会引起生活上的诸多不便, 尤其是经济来源不稳定的问题。养老问题涉及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基本生活物质方面的需求, 第二个问题是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之上的精神方面的需求。从目前情况看, 解决第一个问题是最

保险是在社会经济互助原则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经济补偿制度, 其主要经济职能在于当危险事故发生所引起经济损失时, 能通过所积累的资金给予补偿, 保障经济生活的稳定。每个人在年老失去劳动能力后, 都有可能面临生活来源不稳定或不持续的危险, 这种生存危险用保险的方式予以分散承担, 即称之为养老保险。按照经济补偿方式的不同, 养老保险可分为社会保障项目中的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两种。社会养老保险是指劳动者为预防年老不能再从事劳动时的生活有保障, 在法律规定的劳动时间内缴纳部分保险金, 在他们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离开工作岗位后, 有权向国家或有关保险机构申请领取养老金的社会保障制度, 是社会保险制度中被保险人最稳定、享受保险时间最长、费用开支最大的项目, 国际上常

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之广度与深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商业养老保险是作为保险人的保险公司与投保人采取自愿签订合同的形式, 以被保险人的生命为保险标的, 以生存或死亡为保险事故, 当保险事故发生时, 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给付约定金额的一种人身保险。

在实践中, 社会养老保险较商业养老保险, 有着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可随经济发展和实际需要调整其保障水平、实现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相结合等。因此, 在我国完全用商业养老保险代替社会养老保险是行不通的, 世界上也没有先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行性争论的核心是经济可行性问题认为没有经济可行性的学者认为: 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 国家财政应付城市养老保障的隐性负债尚且艰难, 不可能有剩余的财力来兼顾农村, 故此,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当缓行;但相反的意见则认为: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不但具有必要性, 而且具备经济可行性, 至少现在就可以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举办。

3、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必要性

随着农村经济向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发展, 传统的养老方式正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为迎接这一挑战, 由民政部制定并推出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实施情况也不尽理想, 存在着许多问题, 亦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的养老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已显的十分必要与迫切。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 特别是人口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 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人口老龄化日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按照国际衡量标准,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5 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7%时, 就意味着该国 或地区 进入了老龄化阶段。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较晚,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既面临农村原有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存量问题 , 又面临新增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增量问题 , 而城镇的社会养老保险面临更多的是增量问题。因而, 农村的养老问题与城镇相比更为严峻。

此外,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的状态下到来的, 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因而,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更为刻不容缓, 否则几十年后, 我国将有可能陷入大批农村老年人口老无所养的困境。现阶段, 我国农村养老任务的绝大部分是由家庭来承担的,农村老人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家庭赡养和土地收入。然而,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这两种养老经济来源不论是在保障能力还是在保障的可靠性上, 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很难再维系农村未来的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缺乏“社会性”。

按照1995年制定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本方案》规定,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扶持”的原则。目前来看,在经济较为发达,农民收入较高,集体经济实力也较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开展得不错。但毕竟我国仍有许多地区农村经济不发达,集体无力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绝大多数参保农民的保费都基本或完全是由农民自己缴纳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社会保险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基本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社会养老保险有名无实。

2、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是覆盖面窄,发展不均衡。

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仍比较窄,目前参保农民还只占农村适龄人口的25%,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另外,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如山东省烟台市开展县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比较早,到目前已有98%的适龄农民参保,参保农民每年交一次费,从最初20—30元到现在几百元,目前该市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已达到16个亿,已经有10多万农民在领取养老金,人均每月80多元。对农民来说,口粮基本自给,如果每月有80元零花钱,农村老人生活基本没有问题。但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情况恰恰相反。如平阴县的农民多数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2元/月的投保档次,按民政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交费领取计算表》计算,农民缴费10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4.7元,15年后每月可以领取9.9元,若再考虑管理费增加和银行利率下调或通货膨胀等因素,农民领取的钱可能会更少,根本无法满足农民养老的需要。

3我国农村养老基金管理不规范,投资渠道单一,缺乏适当的保值增值措施。

现有基金管理办法是在1996年以前的金融政策、基金运营环境下制定的,保险基金以县为单位管理,没有合法的运营主渠道,管理层次低且分散,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之将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管理、使用集于一身,有悖于国际上将征、管、用分离的通行做法,致使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难以得到保障,难以达到保值增值要求。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渠道主要是存入银行或购买政府债券,但收益率都非常低。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实现当初农民投保时国家承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12.9%的利率,则养老金不仅不能保值和增值,反而会贬值。

4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具有国家社会养老保险效力的法规,只有民政部门在1991年2月印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基本法案(试行)》和农业部印发的《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等极少数法规,对不同地区无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至今尚无相关的地方性法规,致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处理具体问题时缺乏法律依据。目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从成年型转向老年型,而且将向高度老年型发展,广大农村尤其如此。而且,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减少,加之农村青壮劳力大批外出务工,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在农村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

三、解决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

1.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起农民、集体和政府共同投入、风险共担的机制。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财政补贴政策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应选择“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支持”的三方共同缴费的农村保障模式,而且,目前采取该模式已具备了条件。首先,按照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规划,一部分市县已经具备了组织农民参保的经济条件,未来5年大部分市县也都将具备相应条件。根据有些专家对欧洲13个国家的调查和研究,他们把养老保险覆盖到农村时,农业的GDP占15%以下,现在我国早已达到,并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新阶段,虽然在全国普遍开展农村养老保险有一定困难,但不少地方已经具备这些条件。其次,从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县市财政收入水平看,政府完全有能力对农民的养老保险进行补贴。以一个60万人口、财政收入5亿元的中等规模县为例,适龄参保对象约为30万人,仍按每人年缴费600元的标准,财政投入每人补贴10%,共需补贴资金1800万元,仅占财政收入的3.6%。

2.突出重点,在首先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础上逐步做到全面覆盖。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要遵循“优先次序”。一般先推出面向城市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之后在工业化发展高级阶段、城市人口占绝对多数、农业人口所占比例极低的情况下,国家不仅不需要吸收农业积累发展,而且可以利用工业积累以财政等方式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与改善农民生活,这时才推出真正意义的面向农业从业者的社会保险制度与推进“国民皆保障”。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工业剩余反哺农业高级阶段的主要措施,而且优先在农业雇佣劳动者中建立,然后才扩展到全体农民。

3.提高养老基金运作效率,实现保值增值。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运作可采用投资运作与行政管理相分离的模式,由政府管辖的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金的行政管理,保证政策的执行力度;由商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运作,通过市场化运作使基金获得有效的保值增值。同时,对基金实行专业化管理,逐步进入市场;提高基金投资运营层次,设立全国统一的基金专业管理机构;建立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4.尽快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地位。现行制度的不稳定性带来制度风险的增大会影响到农民购买养老保险的信心。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直是依靠各级政府的政策、文件进行引导,强调农民自愿原则,政策并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应尽快在民政部、农业部原有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出针对各省具体情况的省级法规,从法律上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性质、对象和标准;规范参保者的权利、义务和管理者的职责。

2.1国家发行国债补充农村社会保险基金从长远来看,这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来源。农民作为当前社会相对弱势的群体,政府应给予适当支持,国家财政必须为农村社会保险的建立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这也是目前世界许多国家的普,各国财政用于社会保障中的支出占中央、遍性做法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拿大为39% ,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中国只有10%,而这10%的投入也绝大部分给了城镇的职工。鉴于目前财政的实际状况,中国有能力加大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可以采取每年划拨固定额度,逐渐补充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的办法。从1998年起,国家每年发行国债数量都在3000~5000亿元, 2000年财政部全年累计在国内发行国债

4657亿元, 2002年更增至近6000亿元。国家可以在每年的国债发行额度内确定适当比例如10%,使每年至少有500亿以上的资金成为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的固定筹集渠道。

2.2发行专项福利彩票补充农村社会保险基金发行彩票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特殊部门或项目筹集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它具有融资量大,融资迅速且免除政府财政负担的特点。中国从1987年开始发行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批福利彩票, 2002年的发行额为170亿人民币,中国彩票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世界上仅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已经发行了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等各项不同类别的彩票,目,“九五”期间 前福利彩票的发行呈迅速增长的趋势销售358亿元,筹集福利基金106亿元,已成为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经济支柱。发行农村保险彩票筹得资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对加快农村保险基金的增长必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大力宣传发行福利应该借鉴其它彩票的发行经验彩票的意义,鼓励百姓以健康的心态参与这种集娱乐和行善为一体的消费行为。向全国发行旨在为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基金为目的的福利彩票,可以成为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充来源。中国目前有13亿人,至少有 亿人口具有购买彩票的能力,假设每人口平均每年购买6元专项彩票,即可筹集10 60亿元资金。日前,美国耶鲁大学的两位教授艾恩耶斯和内尔布夫就曾提出了发行专项福利彩票的建议,而根据我国世界人口大国的这一实际特点,更适合于这一模式的基金筹集。

2.3缴物的方式,即产品换保险的方法来弥补社会保险基金的不足

所谓“产品换保险”,是以产品换保险服务机构为中介,直接以指定农产品和其他农产品缴纳保费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创新方法。可指定以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为主要对象,各地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实施产品换保险的农产品,对被征地农民实行“土地换保险”,对进城民工实行“产品换保险 土地换保险”的“双轨制”,但通过这种方式筹,集农村社会保险基金需建立产品换保险服务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将农产品转换为货币,并将转换后的货币作为建立农民社会保险的保险费,缴纳给产品换保险机构。农民按当地前年农产品平均年产5~15量的一定比例直接以农产品交纳保费,政府根据交纳的农产品数量实行定额补助,政府的投入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相应提高,但定额补贴不应超过20%的最高限。这种方式对商品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民提供社会保险是最有效的,这不仅可以解决农民生,使农民避免遭受市场产出来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风险带来的损害,而且可以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切实给农民带来实惠。

2.4农民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也是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的原则之一是权力与义务对等。为了强化被保险人的责任意识,保护被保险人的权利,被保险人应该担负缴纳一定数量的保险费的义务。由,因此,应针对不同于中国农民目前的经济差距较大地区的农民、各地区农民经济状况的不同,划分为缴纳数额的不同标准,由农民根据自己的缴费能力和保障需求自主选择。并且,在征收社会保险费时,应该设立起征点,而且人年均纯收入达不到2000元者免缴保险费将其列入国家农村低保专项列支。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0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有8个,2000~3000元的有16个, 3000元以上的仅7个。另外还有 3000万农民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根据这一测算,全国农村就业人口三分之二以上都有能力缴纳保险费,至少有二亿多农民为保费缴纳人,按每位农民个人缴纳保费为每年 元计算,将会形成100多亿200元的庞大资金。而且将保费缴纳分成不同的标准及规定免缴制度,将进一步改善当前农村社会保险基金互济性差的现状。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亚非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实行这一模式的社会保险制度,实行结果比较成功的国家是新加坡,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险可以将其作为保险基金体系的一部分。

2.5开征以社会保障税(或费改税)为主的新税种通过缴税的方式筹集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通行做法,采用缴税方式,可以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来源,增强了筹资的刚性和强制力,扩大了制度的覆盖面,提高了社会保险抵抗风 险的能力,还有利于平衡城乡之间和各地区之间的负担,从而使农村社会保险资金有稳定可靠的来源。目前地方财政可控制的来自土地税费的有土地转化为城镇工商业

和其他建设用地后的土地转让费、土地补偿费、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等地方财政可以从中返还5% 注入农村社会保险基金

;减免农业税支持,地方财政可控制的农业税主要有 经营种植业的农业税及其附加、牧业税及其附加、农林特产税 地方财政可从农业税中返还5%注入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现在,农地转非,农使用地的补偿价和市场价相差数十倍,对农民是不公平的。中央政府应该强制征收耕地转让的专项,用于为农村居民建立社会保险。如果假定税率 税收为5%,则每年至少可以取得约800亿的资金。这笔大数目的资金如果按照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数量进行统一划拨,统筹到农村社会保险部门,将会对解决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短缺问题起到关键作用。

2.6将部分国有资产出售所得和国有股收入补充社保基金在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国家得以将农业生产的大部分剩余都转移到城市中去,据有关专家计算,在1952~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工农业产品的不等价交换,农业流入工业的资金为3917亿元,通过税收途径转移到工业的资金935亿,两项合计4852亿元,扣除财政返还农业的部分, 农业净流出资金3120亿元,相当于同一时期国有企业非农固定资产原值的73.2%。国有资产出售所得近年来开始用来作为补充城镇社会保险基金,但从来没有考虑过把它作为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的范畴。其实,国有资产属于全国人民所有,特别是农民曾经对中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过那么大的牺牲和补偿,所以,每年国有资产收入的相当比例应该计入农村社会保险基金。由于国有资产的出售比较分散,数字不易统一掌握,国家必须立法。任何部门、单位和 各级政府在取得国有资产收入的同一时间,必须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者税务部门按比例缴纳税(费),再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划入社会保障部门,由社会保障部门专门建立农村社会保险的保障基金。智利在这方面是做得最好的,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智利为了保证新、旧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转轨,政府承担并设法偿还了旧制度遗留下来的、规模相当于1980 年 的转制成本。通过变现或GDP80%,补充社保划拨部分国有资产来消化部分转制成本基金。根据财政部统计, 1999年我国全部国有资产总量为90964.2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为66748.4亿元,总量显然十分可观。因此我们可考虑,补充社变现或划拨部分国有资产来消化转制成本保基金。目前国有资产的存量为10 万亿(年2002底),虽然不会全部出售,但每年的增值和出售部分必须给农民适当的补偿,如果每年只拿出百分之一,也将有1000 亿元转入农村社会保险基金。

3结语

毕业了,去办社会企业 篇3

这是他们最艰难的时刻。收不到一辆车,卖不出一辆车,原本打算通过在社区以日用百货、食物换废旧自行车的活动已经停下,准备明年三四月份再开始,学校给的第一笔钱已经用完,明年的房租还没着落。“这是我们最难的时候,未来四五年都不会像现在这样艰难”,“冬天收不到车”,这句话绿行家园创始人崔馨月连说了两次。

为了度过这个没有收入的寒冬,崔馨月和黄兴楼、杨红娟三个人在一家社区服务中心帮忙卖菜、结账,晚上坐两个小时车才能回到他们在苏家坨租的房子,那是他们的办公室、住所,也是仓库。

绿行家园成立之初,崔馨月设想过好几条收车途径:以物换物社区活动,与社区、大学合作集体处理无人照管的自行车。她还准备了一份完善的销售渠道方案:租一个偏远的房子,既是住处也是仓库,在各网站发布绿行家园二手自行车售卖信息,并在大学附近开设实体店;把收到的自行车分成两个档次:100到200元的普通二手自行车和售价更高的老式二八自行车;客户群体不只是学生,还有普通市民。

她计算过,以最大限度节省,不乱花钱,运转一年需要10万元。学校资助的第一笔5万元已经用完,下一笔5万元资金要等到中期检查过后。什么时候能到位?她也不知道。妈妈经常打来电话,让她不要错过好工作。

怪咖才创业

像崔馨月这样毕业之后就创业的人并不多见。跟她一起学机械的同班同学,大多在北汽福田、施耐德电气等汽车公司做工程师,还有同学在销售汽车零部件。整个北京农业大学2012年毕业生里,像她一样带团队创业的,只有三四个人。“都是怪咖,怪咖才创业。”

而且创的还是个社会企业,怪上加怪。

崔馨月是艺术特长生,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学机械。高三那年,她突然想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录音。由于平时成绩一般,她想,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进去,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艺术特长,对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电子琴、钢琴,初三自己玩吉他的她来说并不难。她选中了长笛。尽管她的乐理基础很好,但还是需要时间练习。对于一个高三学生来说,最缺的就是时间。她决定赌一把。

于是,从下午五点半到晚上十点,其他同学都在教室上晚课和晚自习,她就在家吹长笛。周末两天甚至连续吹八个小时,一年下来,她的肺活量达到四千多,而正常女生只有两千五,“一年整整练出一块腹肌。”

但高考的结果让她和妈妈都很遗憾。“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真进了音乐圈,也并不是什么好事。音乐圈人的实际情况,跟圈外人设想的文艺生活相差太远,那个圈子那么复杂,像我这样性格很直的人玩不来。”

她被调剂到北京农业大学机械专业。“也许这算是因祸得福。我花了整整三年时间才接受这个事实。”

她从没想过,小时候从来没说过“不”的自己,到大学之后会那么叛逆。她不合群,对一切社团活动都嗤之以鼻。“这不是我性格的本质,但大学生活的真实情况与理想中的落差太大,环境太陌生,我感觉自己被缚住了,又逃不掉。”

她想退学,像许多摇滚青年那样,自己写歌做乐队。她甚至还在大二去应征女兵,为达到征兵条件生生从100斤左右的体重吃到112斤,离标准的116斤还差4斤,那是2009年11月,首次面向社会招收女兵。她的逃亡计划都落空了。

更多的时候,她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在五道口的大街小巷乱逛,有时修车、加气、停车,就跟修车铺的摊主、看车人闲聊。有一次她正跟一个修车铺摊主聊着天,见一个人推来一辆自行车,说卖价30元。摊主付了钱,接过车,什么也没说。

那是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不会有车主舍得把好好的车以那么低的价格卖出去。她知道,那应该是偷来的。她意识到,二手自行车的来源很不透明。刚进学校那会儿,初来乍到的她,咬着牙用高价从高年级学生那里买齐生活日用。第一年被宰到肉疼的往事,在第二年开学时在她的脑海浮现。已经踩熟了地皮的她想了想:“我也赚点新生的钱。”

于是她找了十几个同学合伙,跑到大红门批发了将近五千元的日用百货,三四十个品种。由于品种齐全,提供近乎一站式购物、配送体验,两天就卖掉了大部分货品,算下来净利润两三千元。

回想起那次小买卖,尽管没有赔本,她却觉得百度“太坑爹”。她回忆说,当时用百度地图功能查找北京批发市场,搜索结果显示在南四环的大红门。进完货之后,她花七十元雇了一辆车,驮着一车货物,从南四环的大红门运回在北四环的学校后才知道,旁边的二里庄就是个批发市场。

毕业之后自己创业吧

崔馨月说,妈妈知道她会创业,但没想到时间会这么早,就连她自己也没想到。

大三,她到学校附近的HiAll人才招聘网站做实习生,那是一家跟世界500强企业都有合作的招聘网站。她被安排在一位负责招聘的项目经理手下做助理,协助为通用电气、阿迪达斯、宝洁、欧莱雅到各高校做招聘前的宣传活动,但更多是筛选求职简历,回复符合条件的应聘者的邮件。

实习半年后,她意识到这事不符合自己的性格。“对于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人,老板的要求大多是越乖越好。只需要把本职工作做好,不需要有太多想法。”

杨红娟还记得,大学四年级刚刚开始的时候,崔馨月带着半玩笑的口吻向她和另外一个室友提议说:“毕业之后自己创业吧。”她们俩也都参与了大学二年级那次卖日用百货的经历,立马就答应了下来。接下来,崔馨月开始准备商业计划书。

她找同学在校园里做完两百份问卷调查,又到网上搜集全国二手自行车新闻、北京及全国各主要高校之前如何处理二手自行车的办法。两个月后,崔馨月拿出34页完整的商业计划书,提出详细的二手自行车合法途径回收办法。

“自行车市场很大。北京每年60万名学生交替,每个宿舍6个人,就算只有一个人拥有自行车,每年也有10万辆自行车的交易量。就算二手自行车只占到50%,只有一半的人买自行车也有5万辆交易量,这还只是在高校。”崔馨月分析道。

那是2011年11月,正碰上学校通知申报创业项目。此时其他同学不是忙着找工作,就是忙着出国、考研。当时跟她们同一届的黄兴楼正在易初莲花做管理培训生。2011年9月底时他到易初莲花一家分店做管理培训生,实际待遇与面试时谈的待遇不符不说,他进去以后,跟店里的前辈一打听,才知道实际的上升空间远不是先前告知他的最快两年最慢五年做到店长,实际的情况是,要做到店里最小的职位部门主管都要七八年,部门主管离店长还差了好几级,一个分店的店长上面才是经理、区域经理。他感觉看不到未来。而对毕业前要提交给学校的三方协议,也要等到毕业之后才能签订。黄兴楼对同样来自云南的老乡杨红娟感叹,好工作不好找。

黄兴楼出生在云南省龙陵县一个村子的寨子上,他是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就连那个村子甚至整个县城,大学生都比较少见。“全村人都在看着我,看我毕业之后能做什么,工作、生活得怎么样。如果别人看不到好的未来,就会怀疑我这几年书念得是否有必要。”

在他决定加入绿行家园创业之前,真正支持他的人基本没有,尽管对家人来说,易初莲花也不算工作。“我是农村出来的,一个小村子,家人希望我能做公务员,至少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说起来也比较风光。尽管村里的人没有多说什么,但都在观察,觉得我名校出来肯定有一个固定的工作。”

除了好工作,父母也希望他能自己偿还助学贷款。虽然同样背负有助学贷款的杨红娟笑称自己有一个会赚钱的哥哥,但也面临同样的境况:“我的同学大多都在云南省内工作。我们村到现在也就我一个到北京念大学。”

工作不好找,学校的大学生创业资助竞争也十分激烈。申报团队一共29支,只能通过5支。他们盘算着,如果拿不到创业项目的资助,就去找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创业。2月审批还没通过时,黄兴楼还没从易初莲花离职,他说,“算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他还到广西参加一个偏远县城的公务员面试。面试的情况不太好。父母打来电话,说村里的人传来消息,说他没考上,是因为没有关系,被其他关系户挤了下去。他心里清楚,是自己的表现不好。

2月底,他们总算接到学校的通知:申报通过了。黄兴楼辞去了易初莲花的工作,正式加入。不过,教务处副处长汪九林的一句话让他们不敢太乐观,“学校看好你的项目,这次给你10万块钱。但这个项目公益性太强,不赚钱,接下来谁给你钱?”

原来这就是社会企业

等到6月份,资金总算下来,忙完毕业应酬的几个人也搬到苏家坨租的平房,他们准备开始第一场社区以物换物活动。为了吸引人气,崔馨月和杨红娟打算不只换自行车,还要换旧报纸、旧衣服。而在黄兴楼看来,他们几个人只收自行车都累得够呛,再收旧衣服和报纸完全顾不过来,他认为,“纸上的项目设计再好,但没办法执行”。不过,同以往的意见不合一样,经过连续几天争论到半夜,最终少数服从多数。

与社区合作并不容易,大部分时候他们得到的是拒绝。有一次,他们到一个社区的居委会办公室,问里面的工作人员:“主任在吗?”别人一边吃着面条一边答复他:“主任不在。”后来他们才知道,那个人就是主任。就算找到了主任,得到一句“把资料放下吧,我们有需要联系你”是常有的事,“开始的时候,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找主任上面。”

从7月开始的总共20场社区活动,也只收到32辆自行车,并且每5辆自行车就有1辆报废。尽管崔馨月和杨红娟在大学里面学的是机械专业,但每辆自行车的结构都不一样,以前也没有修车经验。经常是每修1辆车,都要到网上搜索教学视频、资料,有时一天下来只修好1辆车。情况最糟的是第一次收来的那4辆车,锈到螺纹都看不见,崔馨月和黄兴楼拿了锤子去凿,都没有动静,更别说修好重装。

就在6月的一天,崔馨月在《城市画报》上看到一篇介绍改变世界的50个小公司的文章时,她欣喜地发现:原来不赚钱的公司也可以这样做。社会企业,这个全新的概念,她虽然知道这种企业在英国已经发展完善,有很成熟的模式,但她还是茫然,“没想到做企业竟然做到了公益圈。”

经过网上一番搜索,她了解到,英国大使馆正在向全世界普及这个概念。她立即发动团队所有人的力量,收集一张能向谁求助的名单:英国大使馆、恩派孵化器、南都基金会、友成基金、壹基金、腾讯公益……一直到8月,她每天都在各种公益组织的微博上关注组织动态,通过互联网查找各种相关词条。

机会来了。9月7日晚上,她匆忙将一张网页式的申请表提交给英国大使馆,它正招募社会企业家。一周后,她带着厚厚一叠商业计划书,前来参加英国大使馆的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课程。

培训第一天,她就被负责培训的官应廉给吓到了。官应廉一上来,就让大家用三分钟时间,挨个把自己项目的内容、目标人群、渠道、定价等等讲清楚。上午讲过的所有人,都被驳得体无完肤:“你这是为老人好吗?你这是要害死他们啊!”说起官应廉当时的语气,崔馨月现在还笑得岔气。

下午,轮到崔馨月上场。前面所有讲过的人都被骂得够呛,她估摸着自己也没戏。只有三分钟的时间,她看了看商业计划书上后来增加的回收旧报纸、旧衣服,心里权衡了一下:还是挑个准备最齐全的吧。

官应廉指着前面很多人都被问过的九宫格:你的计划是什么?怎么做?目标客户群是什么?……崔馨月后来回忆她当时的回答,就是“收车修车卖车”。不到规定的三分钟时间,她就讲完了整个计划。

没想到的是,她竟然得到了官应廉的表扬,而且还是同去的50多个项目负责人里得到表扬的唯一一个。从英国大使馆回来之后,崔馨月把受到官应廉表扬的事告诉了伙伴。他们当即决定,接下来只做自行车。

英国大使馆和洋酒品牌帝亚吉欧合作推出社会企业家深度培训课程,不仅为她提供平台,结识到更多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和社会企业家,也给绿行家园带来了好彩头。就在她去英国大使馆参加技能培训的第二天,第一辆自行车卖出去了。

杨红娟还清楚地记得,那是9月16日,购买者前一天在网上看到他们发布的交易帖,第二天开着车跑到他们在苏家坨的住处,付了钱就把自行车搬走了。那是他们自7月以来,卖掉的第一辆自行车。这一笔交易缓解了他们两个多月以来的焦虑。

“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渠道。”崔馨月说。这句话她说了不下十遍。“恩派的项目经理花2小时给我们的项目做了一个诊断,最后发现最大问题就是渠道不通,包括车的来源和销路都不是很畅通。”从2012年12月3日到2013年2月10日,她要在恩派(NPI)公益组织所举办的“公益孵化器项目”学习,相应的项目经理会对所负责学员的项目运行情况进行评估,给出指导建议和帮助,以及帮助注册。“目前我的想法是,将客户群集中在校园,只在社区里收车,但不卖给社区。”崔馨月说。她想,等熬过了这个冬天,明年三四月份天气才会转暖,现在这几个月的时间,正好可以用来筹备项目。不过,这个冬天的确太冷了。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的架构与运行 篇4

1999年高校扩招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程, 高等教育日益彰显出多样化的态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多样化特征, 客观上要求高等教育评估从统一的质量观转变成多样化的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的界定和管理不再是政府控制的领域, 学生、家长、用人单位、高校自身、投资机构等各种利益相关者都对高等教育质量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都有权力、有义务捍卫高等教育质量[1]。通过社会大众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社会评价, 一方面可以使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教育活动过程、学科专业设置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 作为高校自身, 也只有通过社会大众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客观评价, 才能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从而促使其按照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格。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社会评价的意义在于:首先, 是架设了在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一道桥梁, 通过它可以实现高校与社会的广泛的信息交流, 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其次, 通过对毕业生质量的客观判定, 可以发现毕业生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思想道德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认真查找学校整个育人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而这些缺陷和不足恰恰反映了高校在教学过程、育人工作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 通过这种有效评价, 可以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从而促使学校准确定位、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 协调好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由此可见, 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社会评价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现状分析

对于教育的社会评价, 按照《教育评价辞典》中的界定是“社会评价是由具有一定权威的社会团体不受任何教育主管部门委托, 独立地对教育活动进行的评价, 是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程度进行的评价”。目前, 我国社会上独立的教育评估机构发展还不成熟, 对毕业生进行社会评价主要是由高校组织, 依靠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进行实际评价活动。这种评价形式在实际评价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在于:一是毕业生社会评价主要考虑毕业生、用人单位这种内涵性的评价, 而忽略大众评价这种外延性评价。二是毕业生社会评价这项工作涉及人员众多、数据过于繁琐、工作量大, 存在着人力、物力上的较大困难;加上评估主题不够明确, 用人单位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 提供的数据相对离散随意而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各种做法不能有效排除人为的主观因素干扰。三是在评价体系中割裂地、单一地研究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技术问题, 未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相衔接, 研究目的不够明确。

当前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情况不尽如人意, 其原因主要来自于高校的办学体制和高校的自身认识。

从办学体制看, 我国高等学校是以国家办学、国家投资为主要形式。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是“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组织实施”, 学校内部评估和社会评估均围绕政府评估而展开。较强的政府行为及评估主体的单一化, 在评估过程中致使学术机构、社会团体、用人单位很少与高校直接打交道, 他们之间的联系仍需依靠政府这根纽带, 结果使评估仅仅成为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的事情, 社会各界不予关注也无从关注。

从高校本身看, 办学质量可以从两个途径来验证:一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质量的评价;二是学生毕业后在用人单位受欢迎程度, 即就业后的社会评价。其中, 前一种途径处于学校管理系统内部, 评价目标、手段和过程等较易控制, 学校自身又有着较直接的评估利益驱动因素, 而且在评估理论与实践上都较为成熟;同时, 又有国内外的经验可借鉴。因而对评估的积极性相对较高, 开展得较为普遍, 如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重点课程评估等。当前, 许多高校在对毕业生社会评价的认识和实践上存在较大差距, 传统地认为高校重点要对在校学生负责, 至于毕业后的发展趋向则应由毕业生自己及其所在单位负责, 学校并没有什么监管的义务和权利;加上扩大招生后规模庞大、繁杂的学校运转, 因而众多高校缺乏对于毕业生社会评价重要性的认知和较少对毕业生进行系统的、持续的社会评价研究与调查。

从国外高校看, 无一例外都很重视毕业生就业反馈工作。在美国, 虽然学校对大学生就业不承担责任, 但因为学生的就业状况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人数, 而招生状况又会影响学校的学费、公司捐款等经费收入。因此, 美国高校普遍重视毕业生就业反馈工作。在他们看来, 大学生就业需要与市场需求及职业界的要求相结合。美国高校通过社会各界对各个高校总体评价情况排名公布以及产学合作教育等方式, 加强与职业界的联系, 加强与社会的结合, 以了解就业市场需求, 主动适应经济的发展, 满足大学生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要求;美国高校重视合作教育, 通过实习计划, 使学生自身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 从而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又可以获得办学信息, 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加强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和生存基础[2]。

二、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的基本架构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的目的是客观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分析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性, 促使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需求的匹配性。其评价主体主要包括毕业生评价、用人单位评价和大众评价。毕业生评价主要是毕业生根据自身工作实践的体验, 结合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和社会要求的比较, 对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用人单位评价主要是通过来自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用人单位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从而做出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 通常可以从德、能、勤、绩、健等几方面来展开。大众评价主要是社会公民和舆论对高校及其专业的认可程度, 可以从招生、就业和社会声誉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客体主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产品即毕业生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大学阶段以获取知识以及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综合素质;二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知识的转化能力。

在确定评价内容时,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是开展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的基本前提。结合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与实践, 笔者设定了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共分为3个指标层次, 即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38个三级指标, 如表1如示。

注:评价结论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为了体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可以运用模糊数学原理, 构建一个客观可比、易于操作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3]。这样最终能实现将“终结性”的语言评估转变为“动态性”的评估, 为高校、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估机构对毕业生开展评估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和方法[4]。

三、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的运行

1.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运行图。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是一种外部结果性的评价, 是对毕业生走向社会后所展现出来的以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的评价。而这种以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对在校大学生而言, 则是获取知识基础上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通过了解外部结果性评价, 最终的目的是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5]。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运行如图1所示。

在上述示意图中, 可以清晰地看出毕业生社会评价、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者的关系。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及大众三个对象进行的毕业生社会评价结果, 通过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的反馈促使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同时毕业生社会评价的结果也可直接反馈到高校, 通过人才培养归因分析, 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高校通过调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途径和培养结果, 提升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及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上述的示意图, 是一个反复循环、不断提升的动态的运行图, 它表示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没有止境的。

2.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途径。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可以有多种途径, 但主要和基本的有三种途径:

第一, 人才市场。毕业生人才市场包括学校市场和社会人才市场。每年高校都要举办各类的就业招聘会, 届时高校在邀请用人单位来校招聘的同时, 可以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与素质需求, 为学校改进人才培养提供建议。社会人才市场负责当地人才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预测, 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洽谈的交互平台。高校可以根据毕业生分布情况, 如毕业生的数量和层次、地理分布的普遍性, 毕业生工作岗位结构的代表性, 选择部分的社会人才市场作为典型意义上的监测点。在每个监测点上组建评价小组, 设立稳定的联络员, 对于监测点的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 保证高校所需毕业生社会评价信息有效地收集。

第二, 信息网络平台。通过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 用人单位可以获知高校毕业生的供给情况, 如专业、毕业生人数、联系方式等。高校利用毕业生就业网络平台, 在推荐毕业生的同时, 搭建毕业生社会评价调查系统, 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以及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运用高效的调查与反馈手段, 提高评价工作效率。评价结果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快速反馈到人才培养部门, 反馈到学科专业, 促使人才培养与专业设置等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高校可以通过招生网络, 了解大众对学校及专业的认可度, 在进行招生咨询的同时了解大众的想法和建议, 建立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 探求专业招生人数、人才培养方案与大众评价的紧密结合。

第三, 大型社会评价调查。高校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每3-4年组织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到人才中心监测点, 以及吸纳本校毕业生较多的重点企业进行直接调查, 获取具体生动的感性评价。可以采用问卷形式, 也可以采用访谈形式, 获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获取毕业生自我评价及对母校人才培养的评价和建议。

3.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的运用。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的价值在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通过运用上述指标对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大众的调查, 其结果是与培养环节相关方面的工作是相对应的, 毕业生某一方面的能力缺失可以认为是培养工作环节某一方面的弱化。将调查得来的定量数据录入数据库, 利用各种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对于调查得到的定性描述,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将定性描述转化为定量分析。并运用德尔菲法等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和分值,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 进一步分析得到的结果, 将结果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根据评价结果, 在征求教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分析在人才培养中与之对应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并研究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

通过社会评价的结果反馈, 高校在明确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后, 就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对专业人才类型、规格的要求变化, 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培养途径进行相应的调整。除此, 高校本身还应该在学生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贫困生资助、就业创业指导、学风建设、学术氛围、社团活动等方面。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在一次社会评价实施以后, 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及专家的意见, 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正, 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调整。要总结社会评价调查经验, 总结人才培养归因分析经验, 改善用人单位与高校对毕业生的评价制度, 与人才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 不断丰富完善毕业生社会评价与人才培养适应机制, 使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成为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动态运行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向红.高等教育评估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0 (03) .

[2]靳海燕.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02) .

[3]杨红娟.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模型[J].新西部, 2006 (24) .

[4]邓艳葵.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广西社会科学, 2004 (06) .

社会保障毕业 篇5

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注意事项:

1、下面所列论文题目均为社会保障专业方向的论文选题,供大家选择参考,也可以自选题目,题目初步选定以后,必须和指导教师商榷,经过指导教师批准,方可进入写作阶段。

2、论文格式按照学校毕业论文的相关规定执行(参见学校毕业论文的规定范例,学年论文可将毕业论文规定范例中的封面以及有关表格中的“毕业”二字改为“学年”)。

3、学年论文完成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继续修改充实,作为毕业论文。

4、学年论文以及毕业论文均需交打印稿,并按照规定要求装订。

5、学年论文以及毕业论文的字数,最低应在6000字以上,一般为8000-10000字。

6、学年论文的写作时间为一个学期,具体时间为2011年上半年,暑假放假之前提交。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选定时间为一周,选择结果由班学习委员报曹立前老师(clq6025@163.com)进行调整平衡,然后进入写作阶段。】

曹立前、袁书华、张玉伟、张海霞、贾玉洁

论文参考题目:

1、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此题目可以再细分为:社会救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慈善救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城乡贫困救助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等。】

2、济南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以此类推,可以写青岛、烟台、潍坊等市,也可以写某县或某市的一个区,具体写作范围可视调查情况而定。】

3、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4、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考察

5、农村养老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6、农村现行社会保障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7、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与存在的问题

8、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问题考察

9、中西社会保障制度的异同比较

10、中西慈善救助事业的比较研究

11、中国当代慈善救助事业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原因探讨

12、中西(或大陆与港台)老年社会福利的比较研究

【依此类推:可以写残疾人、妇女、儿童等】

13、人口老龄化趋势与老年健康保健问题

14、我国社区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5、济南(或其他地区)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状况调查

16、当代中国家庭功能的变迁

17、我国目前的农村贫困问题及应对措施

18、我国目前的城市居民失业问题及应对措施

19、老年人家庭养老的现状和问题

20、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及应对措施

21、中国的人口流动问题研究

22、中国的空巢家庭问题研究

2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福利思想探析

24、中国当代的福利制度评述

25、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如残疾人、失业人员、贫困群体、老年人、游民乞丐等)。

26、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7、农民的医疗问题研究

28、农村社会救助对象的心态分析

29、城市社会救助对象的心态分析

30、新农合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31、民工潮背后的农村经济发展

32、离退休老人生活状况调查----以***地区为例

33、中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

34、居家养老与社会化服务

35、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探索

36、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37、失业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8、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39、中国社会保障中的立法缺失分析

40、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研究

41、大学生择业观念分析

42、大学生高消费现象解析

43、济南市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44、济南市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

45、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46、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47、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48、医疗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49、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的经验与启示

50、关于社会保障“费”改“税”的探讨

5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52、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分析

53、大学生就业指导探析

54、大学扩招与就业问题

55、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前景

56、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冲击及对策

57、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现状及发展探析

58、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59、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60、当前我国社会保险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61、关于养老保险“空帐”问题的思考

62、国外失业保险制度探析

63、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评估与发展建议

64、失业现状与失业保险制度建设关系探析

65、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66、医疗保险改革中的道德风险分析

67、试论我国农村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发展思路

68、试论我国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历史债务”偿还问题的解决对策

69、智利模式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启示

70、我国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现状、难点及建议

71、高校扩招引起的就业思考

72、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性别歧视

73、浅析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

74、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75、如何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管理

76、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完善

77、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78、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思路

79、试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建立

幼儿毕业典礼:早期社会化的号角 篇6

不应有的压力传递

自从实行计划生育之后,少子女乃至独生子女成为了我国大部分家庭的主要构成特点,尤其是城市家庭,相对于多子女时代的粗放养育,目前的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更加精心,毕竟子女成为了家庭所有希望的承载者。对于家庭本位的中国而言,子女的意义更加突出,换句话说,子女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更多还是家庭以及家族的希望延续。这也是诸多家长从娃娃时代就开始面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激烈同样也体现在对于幼儿园教育的重视。

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规律来讲,幼儿时代更多情况下心智发育并不成熟,因此,游戏成为孩子主要的活动方式,开心玩耍应该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形态,遗憾的是,目前教育及整个社会竞争的压力已经开始向下传递,甚至从刚出生就已经开始了竞争。

印象中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懵懂未知的玩耍中度过的,甚至并没有上过幼儿园,但到了我的女儿,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需要精挑细选各种辅导班。至今我依然记得的场景就是,在幼儿园我们不得不给女儿报了珠心算辅导班,我第一次送女儿去参加辅导班时,女儿背着算盘蹒跚进入教室,那个算盘几乎盖过了她的半个身体,当时我就顿时感觉鼻子泛酸,可是,普遍性的社会竞争把每个家长不由自主地裹挟了进来。

没能抵挡住这种非理性的社会竞争潮流,是我至今内心中隐隐的痛,如今,女儿要考大学了,事实上,幼儿园时代的各种辅导班,几乎没有给她留下明显的烙印。

在今天幼儿园即将迎来毕业季的时候,家长们的欣喜激动当然在情理之中,但是,不管用什么样的典礼来庆祝,我想,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应该是自由,让孩子们避开非理性的竞争,尽可能在该玩耍的时代尽情玩耍。

独自飞翔正有时

毕业典礼是一种仪式化的活动,这种仪式化将许多内隐的意义公开化并且神圣化,毕业典礼的意义也正是在此,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幼儿园和小学都是人们早期社会化的重要构成,它们将会影响人的后期成长发展。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说幼儿时代主要是玩耍的话,那么,小学才是真正社会化的开始,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以及难度都会大大超过幼儿园阶段。小学生们即将面对的学习任务以及社会适应问题也将越来越复杂,这是一个真正的公共领域社会化的开始。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个重大转折,对于各位家长来说,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毕业典礼告别不自主的嬉戏阶段,进入自主的学习时期,这是需要特别向孩子们说明的事项,努力帮助孩子们做好小学入学准备,适应真正学习压力的考验,这应该是典礼中不可或缺的仪式组成。

人生漫漫修远路,而今迈步从头越。祝福每个孩子走好每一步,希望每个孩子从此踏上快乐成长路。

我国大学毕业生住房保障制度研究 篇7

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群体的规模在逐渐扩大,以2008年为例,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绝大部分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严峻的住房问题。本文拟对现阶段我国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的现状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1. 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的现状

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住房。由于目前能够提供职工宿舍的单位占极少数,而购房又遥不可及,因此租房成了毕业生们的唯一选择。而如今房屋租赁市场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使得部分大学生面临租不起房的现状。

我国人均住房面积的小康标准为30m2,南京住房保障线的标准为1 5m2/人。根据南京市一项针对大学毕业生住房情况的调查显示,租房者人均住房面积为21.9m2,租住面积在15m2以下占38%,有27%的毕业生支付过租金后收入水平尚不能达到2006年南京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

该调查还表明,购房的大学毕业生中购房首付款的来源主要来自父母,并且在未来的10年至20年内他们仍需将大部分薪水用于还贷。

2. 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形成的原因

笔者认为,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物价水平的高涨使得生活开销大,从而导致毕业生购房承受能力差;另一方面,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局限性,至今尚未有任何针对毕业生人群的住房保障政策的出台。

2.1 房价承受能力差

衡量房价承受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房价收入比,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年平均房价与居民年平均收入之比。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应该为3至6,世界银行专家的说法为4至6。

仍然以南京市为例,根据近五年的南京市人均住房面积和商品房均价,以及人均可收入比等数据,计算出近五年南京市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情况,如表一所示。

注:表中数据来自南京市统计年鉴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发现近五年内南京市的房价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因此每年留宁工作的毕业生面临的生活竞争压力巨大。

2.2 住房保障制度存在局限性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形成了面向低收入人群为主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住房保障制度,由于大学毕业生相比于低收入工资尚可,不存在生活困难的问题,因此一直未纳入保障体系之内,而这恰恰体现了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局限性。

2.2.1 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无法惠及毕业生

根据建设部、民政部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城镇低保家庭中约有400万户住房困难。廉租房保障对象主要是这400万户低保家庭,截至2007年底有26.8万户解决了住房问题,仅占6.7%。另据建设部测算,目前全国仍有近100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人均住房面积在10m2以下,占城镇家庭总户数的5.5%。总体上看,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很小,远远不能满足低收入家庭的需要,更难以保障大学毕业生群体。

此外廉租房的低廉租金是基于低保家庭收入标准制定的,若将大学毕业生也纳入保障范围之内,必然要更改租金标准,这将使得廉租住房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更为复杂。

因此,仅仅通过扩大廉租住房的保障范围来解决毕业生的住房问题,只能使廉租住房制度难以达到根本目的。

2.2.2 限价商品房和经济租用房难以实施

2008年初,建设部新的政策表示:中等收入家庭根据各地实践可以采取限价商品房和经济租用房的办法解决。然而笔者认为,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这两种方式仍无法真正解决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问题。

首先,限价房强调购买人群具有本市户口。大学毕业生群体的流动性决定其很难符合这一要求。限价房的定价采用“比周边普通商品房价格低10%~15%”的原则,但该定价方法会随着商品房价格的走高而上升,无法体现保障功能。以北京、广州两市的限价房为例,其价格仍然超过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承受能力。

其次,经济租用房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中国的传统观念表明购房是安家置业的首要条件。而且房屋作为固定资产会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升值,购买住房才能从国家经济发展中获益。大量经济租用房的存在只会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因此,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尚无法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有利的帮助。

3. 毕业生过渡住房模式的探讨

由于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问题具有其特殊性,不能仅通过单一的住房保障方式解决。笔者认为可以采用过渡住房模式,即大学毕业生在购房之前,入住由政府建设的青年廉租公寓节省生活成本,最终仍需要通过商品房市场解决住房问题。

3.1 过渡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大学毕业生的过渡性住房模式,在发达国家中早已广泛实施。在我国,公寓可以由政府来牵头建设,由开发商承建,但产权属于政府,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出租和管理。

青年廉租公寓的建设对于政府,收益远大于投入。户型上,只需满足毕业生的基本居住需要,一般为30~60m2;数量上,可根据城市平均毕业生人数确定,由于可以循环使用,不会造成资源浪费。

3.1.1 留住人才,促进城市发展

首先,这有利于城市留住人才。从长远意义上看,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高房价不利于城市的发展,很多本来可以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却往往因为买不起房而不得不离开,到二三线的城市发展,从而造成人才流失。因此,能否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问题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2 回收期短,周转性快

一般廉租住房的租金很低,因而政府的投资回收期很长,至少要30到50年。而青年廉租公寓的租金价格可以根据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合理制定,有利于政府更快地收回投资。青年廉租公寓对于毕业生的租用期限一般可规定为二至三年,周转周期很短,更好地满足了广大毕业生的住房需要。

3.1.3 合理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

建设青年廉租公寓避免了把大量毕业生推向租房市场,从而也就避免了租房市场的供需失衡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抑商品房房价。此外,由于毕业生最终还是要购买商品房,一方面可以将收益回报社会;另一方面有助于商品房市场的成熟。因此必将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合理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的发展。

3.2 过渡模式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3.2.1 面临的主要困难

(1)缺乏政策性支持

根据廉租住房实施的情况来看,尽管我国从1999年就开始颁布廉租住房的相关办法,但是截止2006年底,全国仍有145个城市尚未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因此,如果没有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支持,青年廉租公寓的建设必将举步维艰。

(2)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

与商品房开发不同,廉租公寓的开发建设利润空间有限,仅靠地方政府单方面出资,资金来源单一。必将导致许多地方政府不重视公寓的建设,因为他们更愿意将交通便利的地段用于商品房开发来从中赚取更多的收益。

(3)规划管理制度滞后

目前,各个城市建设的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基本地处在偏离中心的郊区,而且普遍面临着物业管理落后,卫生环境较差以及人员混杂等问题。青年廉租公寓的建设没有专业的规划管理措施作为指导,难免陷入同样的困境。

3.2.2 具体对策

(1)出台政策,合理引导廉租公寓开发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指导性办法和意见,各地政府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制定建设廉租公寓的具体政策,确定保障办法、资金和房屋来源以及准入及退出等各方面的详细内容,为廉租公寓的开发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建立起地方专职机构负责青年廉租公寓的各个环节的运行和监督。确保廉租公寓真正能够为广大大学毕业生所用。

(2)拓宽思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资金来源是任何保障性住房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我国现阶段的保障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和地方财政支出。除此之外,各地方政府可结合地方特色筹集建设资金。例如可将其作为招商引资的附加条件。抑或是如果某企业或个人出资建设廉租公寓,则该企业或个人可以获得公寓若干年乃至永久的冠名权。

青年廉租公寓建成之后,一方面租金收入可观,另一方面周围可以形成新的商圈,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市场。

(3)合理规划,保证廉租公寓管理水平

各个城市要将青年廉租公寓及时纳入城市规划中,并且社区地理位置应该处于交通便利的市区。建筑风格要与主流人群特点相匹配,表现出个性化气息。在物业管理方面,可以与大学生宿舍管理接轨,配备专业的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可以由管理廉租公寓的部门组建,也可以由开发商提供。只有保证廉租公寓的管理水平,才能保证在廉租公寓的整个全寿命周期能实现全部使用价值。

摘要:随着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深化,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已经建立。然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既不符合低收入家庭的标准,又无力购买商品房,成为住房保障制度的“夹心层”,住房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介绍我国现阶段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对大学毕业生的住房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过渡性住房模式来解决我国现阶段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住房问题,住房保障,过渡性住房

参考文献

[1]朱昕磊.省人大代表:给“夹心层”一个租房保障期[J].扬子晚报,2008年1月25日A4版

[2]陈文雅张雅楠.公共住房制度缺位“夹心层”成主流人群?[J].经济观察报,2007年9月3日037版

[3]聂仲秋,牛景文,倪用玺.对廉租公寓建设的思考[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2月第21卷第1期

[4]王奉合.加快完善我国城市弱势居住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3月16日.

社会保障毕业 篇8

增强适应社会的自信心, 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元素

所谓自信心, 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它是人自己所具有的、保证完成某项活动的主观条件, 是对自身力量的充分估计和高度自我接纳的态度, 也是一个人顺利成长和能够有所作为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自信心表现为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相信自己。自信心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养。

自信心在当代的意义及其价值功能, 表现在:第一, 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第二, 自信心有助于克服困难;第三, 自信心有助于人际交往;第四, 自信心有助于实现自我价值。第五, 自信心有助于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大学毕业生增强其自信心,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 正确地评价自己

正确地评价自己是增强自信心的基础。正确地评价自己就是指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 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既不要对自己的长处沾沾自喜, 也不要盯住自己的短处而顾影自怜。应当学会承认自己的短处, 但不能就此全盘否定或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卑的人看不到自己的长处, 经常自我指责和抱怨, 对自己全盘否定, 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严重的自信心丧失会导致自我厌恶、自我放弃以至于自我毁灭。大学毕业生应认识到他人的态度只能为你认识自我提供参考, 而不能代替你认识、评价自我, 所以拼命去追求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 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2.积极地悦纳自我

俗话说“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与他人相比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 可将外界的压力变成对自我的激励。但如果总是与他人相比, 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香港某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曾说过, 当一个人在与他人比较中尽获自信时, 他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谦;而当他在与他人比较中尽获自卑时, 他也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信。大学毕业生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的优势, 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恰当地认同自己, 积极地悦纳自我, 并且大胆地向别人展示自己, 让别人了解你;勇敢地向他人宣传自己, 让大家熟悉并接纳你。

3.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经常默念“我行”、“我能行”, 永远不要无缘无故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不良的自我暗示令自卑者越来越觉得自己所认定的“我真没用”完全“符合事实”, 这种负向的强化效应会使自卑者更加没有信心, 因此, 必须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默念时要果断, 要反复念, 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更要如此。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会使大学毕业生逐渐树立信心、产生心理力量, 从而超越自卑, 增强自信。

4.磨练顽强的意志

在工作中, 有些大学毕业生一遇到困难, 若努力过没有解决就认为自己不行而放弃。若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感到恐惧, 没有信心, 逃避它。但如果你说服自己, 告诉自己可以解决这个困难, 你便能办到。相反, 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行, 即使很容易克服的困难也不能解决。信仰就是力量。大学毕业生要不断强化意志, 不轻言放弃, 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 一定会逐步形成并巩固自信。

5.正确对待失败

每个人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 遭遇一时的挫折乃至失败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人生逆境常十之八九, 要认识到在人的一生中, 许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 将失败的原因更多地归于客观因素, 如条件不具备等, 而不是认为自己“无能”、“太差劲了”。要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

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是人, 作为大学毕业生, 当他的自信心很强时, 能够融入社会, 并为社会奉献了专业才智, 那他就是社会的重要元素, 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有用之人;反之, 没有自信心的人终将被社会所淘汰。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能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 独立掌握知识、获取技能以及独立而顺利地应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反映, 是驾驭知识、技能的真正武器, 是前进的原动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对大学毕业生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 身处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不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就不能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 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能用上的不过10%左右, 为了胜任工作, 更为了未来的发展, 大学毕业生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自身的素质。而正确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使学习富有成效。

大学毕业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虚心学习, 树立岗位意识

大学毕业生作为职业岗位上的新手, 必须充分地了解和熟悉工作环境的情况, 工作对象的特点和规律, 从而对新工作有个较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因此, 应主动地关心和搜集有关信息, 比如本职业的传统和现状, 本单位的历史和前景等等。在工作之余, 应主动与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交往, 了解情况;对本职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 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 这样才能做到学习时有的放矢。

2. 勤学勤问,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大学毕业生离开校园刚走上工作岗位, 眼前的一切比较生疏, 具体工作时经常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对此, 大学毕业生不必胆怯, 而要静下心来勇于接受这种挑战。一要加强实践锻炼, 虚心向有实践经验的同事学习。大学毕业生虽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 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而已经工作几年的职工在理论上可能没有新概念, 但具体工作的程序、方法都已轻车熟路。大学毕业生通过向有实践经验的同事学习, 不懂就问, 加强实践锻炼, 才能弥补不足, 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二要善于总结, 做工作中的有心人。大学毕业生上岗后, 最好经常随身带着笔和本子, 把日常工作中的操作、技术要点、工作创意及心得体会等及时记下, 一方面便于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查找答案,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写业务总结时有资料可查。三要挤出时间, 多学习专业、工作以外的知识和技能。当今社会是一个大量需要复合型人才的社会, 掌握专业或工作以外的、应用较为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不但在岗位变换、调整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而且将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 不断钻研, 在学习中创新

在工作中, 大学毕业生除了必要的苦干实干, 得到大家的认同外, 还必须多动脑子, 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新的观点和措施, 还要能够结合实际, 制定或提出提高效益的改革或改造方案, 力争取得显著成绩, 在学习中进行创新, 这样不仅对单位有益, 而且可以树立自己的新形象。

强化团队精神的培养, 谋求共同发展

所谓团队, 是指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奉献的一群人。所谓团队精神, 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 在各自的工作中尽职尽责, 并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团队精神是团队的灵魂。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张扬个性, 动力是共同目标, 核心是协同协作、优势互补, 从而产生积极的协同效应, 带来“1+1>2”的绩效。马云集团“阿里巴巴”的健康发展, 诠释了团队精神的非凡力量。

团队精神对大学毕业生适应现代的工作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 团队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中, 分工越来越细、具体, 而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非常有限, 因此, 要完成任何一项工作任务都需要依靠整个团队的团结协作。没有团队精神, 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进行科研和生产活动的。其次, 培养团队精神可以提高大学毕业生在团队工作的综合素质。表现在有利于塑造其良好的个性人格, 有利于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养成民主意识、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其所在团队的发展。

大学毕业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加强团队意识的培养

充分认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通过积极参与团队的管理、决策工作, 使自己不但发挥体力, 还运用脑力和心力, 把团队的事视为自己的事, 尽职尽责地为团队服务。

2.学会接纳、尊重、悦纳他人

在团队中, 真正的合作意味着彼此接纳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和共同携手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 学会发自内心地欣赏别人、悦纳别人, 才能使协作成功。

3. 努力培养谦逊、宽厚、大度、民主的风格

合作过程中难免会有意见分歧, 而一个惟我独尊、盲目自大而又缺乏宽厚、大度品格的人是不能正确处理与别人的分歧的。因此, 要使合作真正成功和富有成效, 就必须注重集体的意见, 虚心听取建议, 主动与他人配合, 养成谦逊、宽厚、大度和民主的风格。

4. 学会与人沟通, 掌握合作技能

学习并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 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取长补短, 从而掌握合作技能, 提高团队效率。

参考文献

[1]刘苹.大学毕业生实现角色转换的有效方法[J].当代经济, 2006, (7) :27—28.

[2]马晓春.论自信心的时代意义及其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3, 16 (1) :76—78.

[3]王志峰.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与塑造[J].思想教育研究, 2005, (3) :35—36.

[4]沈学玕.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准备[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2, 12 (2) :42—44.

[5]陈咏梅, 刘智国, 孙兴洋.适应角色转变, 实现就业发展[J].盐城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3) :6—8.

[6]周琦.创新教育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08, (34) :29—30.

[7]陈雯.对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若干思考[J].前沿, 2007, (10) :110—112.

[8]方正泉.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J].江苏高教, 2006, (5) :107—109.

[9]张华玲, 葛明贵.论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大学生合作学习[J].社会心理科学, 2006, 21 (88) :672—675.

社会保障毕业 篇9

一、调查数据统计

1. 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统计。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调查项8目项, 评价结果分为五等: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 把“非常好”、“较好”的百分比总和作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度评价, 具体统计如表1。

2. 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价统计表。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评价调查项目共分知识结构、对学科沿革和发展动态的了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科研能力、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8项, 评价结果分为四等:非常好/高/强、较好/高/强、一般、较差, 把“非常好/高/强”、“较好/高/强”的百分比总和作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度评价, 具体统计如表2。

二、调查数据分析

从表1、2显示结果及与用人单位座谈的情况看, 我校毕业生总体敬业、吃苦精神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心理素质高, 知识结构比较合理、专业基础扎实, 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这是对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肯定, 现具体分析如下。

1. 毕业生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强。

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吃苦精神非常好的为47.65%, 较好的为43.96%, 总体满意度为91.61%, 认为我校毕业生敬业精神非常好的为38.59%, 较好的为53.02%, 总体满意度为91.61%, 在各项的调查中, 用单位对毕业生敬业精神与吃苦评价的满意度居前三位, 说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吃苦精神高度认可, 敬业精神与吃苦成为我校毕业生的优势特点。

2. 毕业生综合能力强, 业务素质好。

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知识结构合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扎实、知识面较宽, 能学以致用, 社会适应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较强, 能较快地适应新的岗位, 较好地开展各项工作。83.22%的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非常好或较好地了解学科前沿知识结构;90.60%的用人单位认识毕业生知识结构非常好或较好;82.21%的认为毕业生科研能力非常强或较强;82.55%的认为毕业生计算机水平非常高或较高;80.87%的认为毕业生外语水平非常高或高;90.27%的对毕业生组织管理能力非常满意或较满意;82.55%的对毕业生创新能力非常满意或较满意;87.25%的认为毕业生获取知识与信息能力非常好或较好, 以上数据表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高度认可。

3. 毕业生综合素质好, 满意度高。

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满意度分别为94.63%、91.61%、89.93%、89.60%, 表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高度满意。

三、我校办学特色优势明显

特色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生命力, 高校只有认真审视自身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 科学定位, 在办出特色和张扬个性上下工夫, 以特色立校, 以特色强校, 才能在国际国内的高等教育市场中真正赢得主动。在访谈中了解到, 用人单位对我校合校以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办学等方面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而且形成了三大特色优势:一是坚持以地矿类学科为特色, 以工、农学科为优势, 理、文、管、经、教、医、法等其他学科协调发展,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二是坚持开放式开学, 依托石油行业优势和区域办学背景, 谋求与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共管, 与地方政府结成战略联盟, 积极发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乃至国际合作, 传承和发扬光大了学校多年来形成的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三是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开展创业精神教育, 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意志品质, 形成了我校“下得去、干得好, 留得住”的人才特色培养优势。通过调查访谈了解到, 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学农、爱农、服务于农”的教育高度认可,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校毕业生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

摘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质量的评价, 体现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 也间接反映社会对高校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认可度。长江大学在本校2006—2010届本科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开展了毕业生质量调查活动, 调查表明:毕业生总体爱敬业、吃苦精神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心理素质高;知识结构比较合理、专业基础扎实, 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社会保障毕业 篇10

《意见》指出, 对到村、社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工作或自主创业, 并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的高校毕业生, 其考录和招聘到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后, 其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工龄。对于高校毕业生从事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 以灵活方式就业的, 各级公安、人事、劳动保障相关部门要在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建立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社会保险经办部门应按规定为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并根据本人需要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 为促进其稳定就业创造条件。

《意见》要求, 各级劳动保障、教育、人事部门要互相配合, 督促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与聘用的高校毕业生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岗位合理确定其工资报酬, 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上一篇:生物柴油的发展现状下一篇:中国健康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