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身心发展研究

2024-07-20

学生身心发展研究(精选十篇)

学生身心发展研究 篇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昆明学院2006级、2007级定向运动选项课学生,其中2006级40人(男生24人,女生16人),2007级40人(男生27人,女生13人)。

1.2 研究方法

根据《昆明学院定向运动课程教学大纲》,对2006级、2007级定向运动选项课学生各实施一学年的教学。

1.2.1 测量法

教学实施前后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测试。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学者张力为、毛志雄编著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和毛振明教授在《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中的《体育课效果调查表》设计心理测试问卷,经两轮专家评定,选取同意率在85%以上54问题,对参加定向运动选项课的学生在教学前后进行调查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对测量、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施定向运动教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注:学习前后比较*为P<0.05,* * 为P<0.01

注:学习前后比较*为P<0.05,* * 为P<0.01

定向运动是在成绩有效的前提下,以完成比赛的时间决定胜负。因此,除了路线选择等技术因素外,对参赛者的体能也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对2006级、2007级定向运动选项课两个教学班学生教学前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测试指标的比较(见表1、表2),可以看出两个班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除身体形态外,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指标都有显著增长。特别是耐力指标(男生3000米跑、女生1500米跑)显示:定向运动学习后学生的耐力提高非常显著(P<0.01),说明定向运动在提高学生耐力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耐力素质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调查发现,我国学生耐力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长跑是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有效手段,但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长跑,究其原因:76.7%的学生认为太累,30.4%的学生认为枯燥[3]。在定向运动实践教学中,有时需要学生跑3—8公里,持续1—2个小时,并且要经常变换速度,学生穿梭在自然环境中判读地形、选择路线,激发了学习兴趣,自觉、积极地进行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耐力,发展了速度、力量、灵敏性,提高了综合身体素质。

2.2 实施定向运动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个人心理具有的正常的、积极的状态,同环境做出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学校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心理建设功能,一是诱发运动兴趣,培养锻炼习惯;二是欣赏体育文化,享受身体活动;三是发展健康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型体育项目,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2.1 定向运动对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

注:χ2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应[5]。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焦虑、紧张、压抑的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则可以将不愉快的情绪进行转移和控制,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根据情绪类问题的统计对比可知,定向运动对改善学生情绪状态具有较大的影响,在14项问题中有11项都显示有差异,占78.57%,其中9、11、26、53题的差异非常显著,差异值(χ2值)分别为20.00、14.40、17.05、13.04(见表3)。定向运动以其惊险性、刺激性而独具魅力,能给学生带来愉悦身心的良好效果。当学生置身于校园、公园、森林、风景名胜区等自然环境中,首先获得的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会顿觉豁然开朗、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同时在定向运动中,要求学生或相互之间必须配合默契,善于分析、判断、解决问题,遇事冷静思考、沉着应战,合理地应用技术、战术,必须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忙而不慌,具有及时调节情绪的能力,当能精确判定方向,选择正确的路线,顺利寻找到点标时,感到成功的喜悦,可将内心的紧张、忧虑、骄躁、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时宣泄出来,得以积极展现自我,从而实现移情效应,减轻心理压力。

2.2.2 定向运动对学生自信、创新能力的影响

注:χ2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定向运动不只是单纯的锻炼身体,点标与点标之间的路线并不指定或固定,相反,参与者要通过积极地探索、思维,把地图上的点标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做出自己独立的选择。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将定向运动学习和活动作为学生的内部需要,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对自信、创新能力类14项问题的对比统计中,有12项存在差异,占85.71%,其中10、18、25、44、54题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差异值(χ2值)分别是6.81、9.39、7.26、9.80、7.51(见表4)。定向运动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进一步突出了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及特点,选择最佳的行进路线,提高善于发现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到达终点时,会有非常成功的感觉,会更加自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2.3 定向运动对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在人际关系类11项问题的对比统计中,有9项存在差异,占81.82%,其中第12、35、42、47、50题差异非常显著,差异值(χ2值)分别为11.57、6.81、6.63、13.14、7.58(见表5)。定向运动是一项体验型运动,要求参与者要有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精神,这种协调不仅表现在与队友的合作,而且还表现在与对手的合作[7]。在教学、训练或竞赛中,教师或教练通常无法对整个运动过程进行监控,只能在活动结束后,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学生的自我体验和评价来进行指导显得非常重要。定向运动赛后分析、交流不但是定向运动教学和训练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已成为定向比赛战术的一部分,即赛后战术的主体部分。因此定向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和进行有效的交流能力,增加师生、同学之间亲近感和信任感,学会互帮互学,以诚待人,对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定向运动促进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人际交往的优势,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及合作与竞争意识。

注:χ2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2.4 定向运动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

注:χ2值*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在意志类的10项问题对比统计中,有8项存在差异,占80.00%,尤其是第1、22、51题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差异值(χ2值)分别是20.24、11.12、12.10(见表6)。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6]。与其他体育比赛样,定向运动具有激烈的竞争性,学生们在校园、公园、野外森林和山地等自然环境中进行长距离奔跑,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同时还要独立地完成选择路线、判断方向、确定站立点、找寻目标,运用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挑战自我,从而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坚毅、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拼搏进取的精神。

3 结论及建议

1. 教学实践表明,定向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而且更有助于学生的情绪调节、增强自信心与创新意识、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改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而能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地参加到定向运动的锻炼中来,养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理念。

2. 高校要从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充分利用定向运动独有的特点,积极主动的创造条件,促进定向运动在高校广泛、深入地开展。

3. 加强教学实践,构建科学、完善的定向运动学科体系,形成以定向运动普修课、选修课和俱乐部等形式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定向运动课程模块化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挥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何晓知、汤万辉.定向运动[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9.

[2]王翔等.定向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7.

[3]杨贵仁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79.

[4]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17.

[5]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18.

[6]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35.

学生身心发展研究 篇2

我校遵循儿童身心特点,坚持“识字写字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研究,积极探索识字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的结合点,构建识字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和谐发展的课堂模式,融“导、练、讲、评”于一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启心智,编创字谜激情趣

小学生猜字谜的兴致与生俱来,可谓情有独钟。我们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指导生字识写时,编创字谜,将“猜字谜”活动有机融入识字、写字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1.字谜是游戏,设谜寓情趣。字谜,是利用汉字结构、造字特点,编创的一种情智游戏。精妙的字谜不仅能使学生领悟汉字笔画、结构的特点,还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发顿悟。比如,“春秋开头,战国收尾”――秦。“春秋开头”采用了字谜创作中的离合手法,将“春”的字头和“秋”的禾木旁分离出来,再组合成“秦”字;“战国收尾”则采用会意手法,秦国是战国的终结者。

2.字谜是文化,语言诗意化。好的字谜不仅要文从字顺,还要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如“西天新月挂枝头,悄落心乡缓缓流”――稍(苏教版四上《说勤奋》生字)。“西天新月挂枝头”中的新月指禾木旁的起笔平撇,采用的是象形和离合手法,“悄落心乡缓缓流”则采用的是增损手法。“西天新月挂枝头/悄落心乡缓缓流”。“头”和“流”韵母都为ou,押侯韵。我们依据汉字造形,用诗的语言,营造与字义相应的优美意境。又如,“头顶彩云月更明”――育(苏教版二下《鸟岛》生字)。“育”字谜,以字中的字符“月”为主体创作:月亮是美的,有彩云的妆饰更美;月光多彩,沐浴大地,呵护生命,是为“育”。教育又何尝不是像月亮折射阳光,润泽万物,传承文明,启迪童蒙呢?

3.字谜促识写,激情又生趣。字谜是促进识字、写字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谜面表述的内容辨字形,晓字义,明要点。如“九木不为杂,西天雨落春花发”――染(苏教版三下《狼和鹿》生字)。即便是成人写“染”字,也往往会多上一点,将右上角的“九”写成“丸”;也有人把下面“木”的竖写成竖钩,撇捺写成撇点和捺点。“九木不为杂”予以强调,提醒学生写正确、写规范。字谜不仅能形象地导写,还能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如“领头人,像把伞,空口才干要收敛”――舍(苏教版三下《花瓣飘香》生字)提醒学生要将人字头写得舒展,“干”和“口”写得收敛,有放有收,字才漂亮。“舍”谜告诉学生做人要“舍”掉“空口才”,注重“实干”,做别人遮风挡雨的“伞”。

二、养心性,毛笔书写求“整洁”

毛笔字教学,我们既重视写法指导,也关注书写过程的“整洁”要求。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务求养成良好的书写行为习惯。

1.未曾动笔,“物我”先备。毛笔字要求“整洁地书写”,既要有“文房四宝”及相关材料的准备,更要有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准备。从要求整洁角度出发,除“文房四宝”外,毡子、笔架、帖架以及字帖、习字本等的配置和摆放都要符合规定要求。墨汁在课前调配,浓淡适度。动笔前,有序铺毡,摆放用具、用品;调好墨,掭好笔,置笔于架,调息静坐。

2.关注过程,精心导练。课堂练写,老师轻声慢步,巡视行间,适时指点,把“写字技法”与“整洁书写”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书写过程的掭笔,蘸墨宜少,笔杆适度倾斜,沿砚边内侧由低往高慢慢掭,勿使墨汁回流砚内,以免外溢。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必先搁笔,笔头根部搁于砚边,若用笔架,则搁笔杆,切勿搁置笔头,以免弄脏笔架污及笔身。初学楷书的小学生,强调从左到右横写,谨防手臂衣袖拖涂、刮墨。练写结束,轻快有序地清理用品。首先,将毛笔掭干,用笔帘卷好;接着,清理砚台,若有余墨,则倒入备用杯中,废纸擦拭包裹;最后,将所有书写用具、用品有条理地装入“手提袋”中。

三、陶心境,提笔练字育人时

1.一笔一画皆入心。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就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即使一个偏旁也充满着文化的韵味。不论是写字课,还是“每日随堂10分钟练写”,凡动笔皆应留有足够时间、空间,导、练、讲、评,让学生感悟汉字的神韵。我们来看许兵老师教学毛笔字“单人旁”的教学片段:

首先,出示《军姿图》(一位解放军叔叔,漫天风雪,手握钢枪,昂首挺胸,屹立岗位),学生齐诵:一军人,守边防;抬头望,挺胸膛。接着,出示米字格中“单人旁”字帖,观帖、导写、仿练。而后,品评书写:单人旁,挺而高;垂露竖,直又长;撇起笔,竖中央。同学们用眼看,用心想,用手书;动态书空、静态观帖、比较鉴别、细心揣摩。生活情境,铺垫情感;把握特点,渗透要领;字写入格,意韵入心。

2.提笔心中有他人。字是写给人看的,一纸墨香是对他人的敬重。日常书写,不仅关注每一笔是否平稳,每一字是否端正,每一页是否整洁;更关注学生书写过程对汉字神韵的感悟。结合“平、正、齐、净”书写要求,点评学生对汉字的敬重之情,感悟汉字“方正、平实、稳重、谦让、和谐、有度”的为人之道,陶冶锤炼书写过程“静心、静气、专注、严谨”的勤勉作风。

3.练字时时入佳境。我们从“敬意、静气、净洁、劲力、境界”五个方面,进行了“毛笔字书写发展性评价要素研究”,创设五分“敬意”、五分“静气”、五分“净洁”、五分“劲力”、五分“境界”的五级竞阶,编写了《小学生毛笔字“三字经”竞阶篇》,呈现于后,供大家研究。

敬意篇

汉文字,世无双;六法造,四声朗;结字巧,造型方。

能表意,绘物状;炎黄孙,应承扬;写正确,为最上。

书法艺,天下赏;文四宝,世珍藏;永八法,书华章。

篆隶工,行草畅;学楷书,效钟王;写规范,不能忘。

墨与纸,皆不易;智慧凝,汗水制;墨适量,练相宜。

纸足珍,不中弃;笔与砚,勤护理;诸文具,倍爱惜。

提起笔,即练字;不分时,不分地;纸无损,笔无刺。

墨不臭,令心怡;予君香,认读易;为敬人,要牢记。

品与评,有诚意;不挖苦,多鼓励;有看法,提建议。

取人长,补自己;背后论,是大忌;纳诤言,诚改之。

静气篇

上课前,必先静;纸与毡,先铺平;倒好墨,笔掭匀。

不发声,双目凝;气息和,心入定;悬执管,缓缓行。

静心听,潜心习;细揣摩,多看帖;屏口气,万毫逆。

笔离纸,方调息;一字成,要复帖;寻不足,求晋级。

技欲长,需坚持;择时间,很关键;午餐后,宜临砚。

不叨扰,不遭嫌;会古意,谒先贤;益身心,能延年。

处闹场,能静心;若秋水,波不兴:车马喧,若无音。

飞鸟过,不转睛;人闲语,耳不听;有人观,心神宁。

净度篇

书袋装,诸物件;裹毛笔,须笔帘;墨汁瓶,防破裂。

羊毛毡,作铺垫;三?嫉?,可代砚;一袋清,靓而便。

二人座,要兼顾;桌面窄,闲物除;交界处,避碰触。

自倒墨,自铺毡;笔着墨,莫甩点;地板净,墙无斑。

四季练,奏墨歌;墨新鲜,莫生臭;砚常洗,防生垢。

洗毛笔,有步骤;清水淋,顺毫收;避曝晒,清风候。

作业净,一朵花;无蝌蚪,无墨洒;无涂画,无蛤蟆。

无糊胀,无烂疤;无臭味,清香发;沁心脾,为最佳。

劲力篇

逢写字,兴致浓;不缺课,不误钟;劲头足,练真功。

若运动,汗淋漓;粘躁痒,要清洗;身体爽,心神怡。

书法艺,求真技;有难度,练意志;有耐心,求精细。

有恒心,志不移;有信心,定成器;三心聚,长技艺。

坐如钟,足安宁;头不歪,腰板挺;两臂开,双肩平。

五指实,掌虚空;三个一,记心中;手中笔,若游龙。

管垂直,运中锋;逆锋起,藏画中;裹笔行,如逆风。

收笔前,提顿重;回到位,方收工;藏头尾,善始终。

境界篇

字有肉,因墨生;墨鲜亮,味芳芬;点画细,肌肤丽。

点画粗,骨铮铮;起收笔,不露刺;转折处,圆而润。

字有骨,担千钧;不疲弱,点画劲;字有筋,不僵硬。

手腕活,显空灵;巧避插,布白均;结构稳,能扛鼎。

字有气,经络意;诸笔画,分主次;主粗长,次短细。

行笔畅,无描迹;上笔呼,应下笔;一气成,不停息。

花有神,因阳光;人有神,靠食粮;字有神,缘修养。

谒古意,韵味长;生活力,如朝阳;诸气充,神采扬。

实验的过程,是“启智、育德、审美和养心”的熏陶习练,是浸润内化的行为自觉。一本本习字册、学书心得、案例评析、精品教案、教学反思,印刻着师生成长的足迹;一张张奖状,一份份证书,一篇篇论文,凝结着师生的智慧和汗水;研究资料、成果展示、佳课汇报,现场习书,深得市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

学生身心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高校学生;身心发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产生了很大差异。较重的学业负担以及就业问题等给高校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引起了很多身体疾病以及心理疾病,导致了高校学生走出校门很难适应社会,给社会也带了很大隐患。高校体育教学在高校的正常开展,一方面可以带动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另一方面给学生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发泄,避免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但是在目前的情况的下,我们应该怎样开展高校体育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增强自己身体素质,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态度,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我国目前高校学生的很多自身特点使其对高校体育教学不具有积极主动性,怎样克服高校学生养成的这些习惯,是本文重点要解决的部分。

二、体育教学对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改善心理问题

在我国高校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单亲家庭学生,长期的家庭关怀缺失,给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带了很大隐患。当这些心理问题找不到途径发泄时,会进而形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高校体育教学通过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人际关系得到改善,进而改善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的心理问题。比如说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羽毛球项目和网球项目,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协作才能完成。在协作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克服单亲家庭等问题带来的感情冷淡问题。

(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和小学生相比,高校学生的活动量减少,很多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就是看电视,打游戏等。长期的坐着不动,容易形成脊柱性疾病,容易形成腰间盘突出等骨质性问题。高校学生的课外活动量需要积极的被引导,此时高校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加高校学生的课外活动量,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高校体育教学还能规范学生的动作,有针对性的选课或者丰富多样的形式,可以供学生多重选择,避免身体僵化,影响自身身体健康。

三、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建议

(一)增加室内体育馆数量,培养学生积极上课的主动性

高校学生大多喜欢室内活动,甚至有些女生害怕夏天被晒黑,冬天被冻着,逃课现象非常严重。有些极端的学生为了逃避高校体育老师的点名,会想尽各种办法,比如说出钱找人代自己上课等。这一系列的问题最根本的源头就是学生对于高校体育课的热情不够,没有积极性。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改进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置,比如说可以把夏天的室外课堂换成室内,解决女生害怕被晒黑和冻着的问题。这也要求高校建设室内体育馆,并要求配备相应设备以及配套设施。

(二)丰富教学内容,增加高校体育教学的有趣性

有些高校学生逃课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主要就是绕着操场跑几圈,或者是做一下伸展运动就可以自己自由活动。学生认为去上课和不去上课差异不是很大,在面临有其他事情要去解决时,高校学生首先会选择放弃体育课而去做其他事情。面对这种问题,高校体育教师要注意丰富自己课堂教学内容,变化形式,让学生产生兴趣,提高积极主动性。比如说每次必须做的伸展运动可以换成小游戏,让同学们在做小游戏的时候就能起到起到伸展作用。

(三)注重基础理论教育,让学生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都比较重视在操场上的具体操练,高校很少有体育教师坐在课堂内给学生进行理论的疏导。有些必须的说的理论,高校体育教师也是选择在操场上一两句话就代过。认真研究发现,高校体育基础理论不只是关于本门课程,还关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高校体育教学课标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也都在基础理论部分,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动作要点也需要在基础理论部分讲解。做好基础理论教育,事关操场教学质量的好坏。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选择2节操场上课,1节课堂理论上课,轮换进行,两方面都不耽搁。

四、小结

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那么重要作用,相信在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校体育教学一定会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要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改进,并把措施落实到位,真真正正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清建. 体育教学改革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途径[J]. 当代体育科技. 2013(08)

学生身心发展研究 篇4

1、我国高校体育的现状及问题

过去的五十余年新中国的学校体育, 在学科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 不论在体育教育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 还是在学校体育科研成果方面, 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终生体育思想是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所提倡的全新体育观念。我国1995 年推出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就是培养人民终身体育的兴趣、 习惯及能力作为推动全民健身向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加入WTO与2008 年的奥运申报成功。 中国加入WTO对培养人材的需要、人材知识结构的适应、人材的竞争将带给体育教育改革一系列思考;2008 年奥运申报成功也给我们提出了学校体育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交融、健身与竞技的协调、学科改造与课程建设特点问题需要我们探索。 高校体育教育是终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终生体育的基础。对高校体育教育选项课教学的改革以及后续作用的研究, 应当面对体育教育现状及问题而认真思考。

2、选项课教学的指导思想

2.1、以选项课为手段, 素质教育为目的的体育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指导思想

选项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是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目的, 是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健康基础。根据素质教育的特点和21 世纪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校体育教育在发挥自身功能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渗透功能的作用。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发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愉快地参加体育活动, 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从中教育和理解人文体育的理念。而不是应付体质测验;让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项以上体育技能, 并有效地延伸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高校体育教育中获得健身以外更多的人文的文化的东西。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是高校体育的一个基本功能, 有着永恒的积极作用。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高校过分强调了体育的生理效应, 忽视了体育的社会效应即育人功能。体育的更高境界或追求目标是“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 是一个递进发展的辩证关系。因此,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是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上, 向着注重完善人格、培养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方向发展, 由单纯“育体”向全方位“育人”转变。在教学中, 体育由服从于学生应试教育的“配角”, 要向在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过程中担负重要作用的“主角”转换。

3、体育选项课教学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1) 体育课程设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

现代的体育教育观必须突破原有的陈旧模式的那种片面性、单一性, 实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主体性的教学观念。要求体育教学应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与观念, 转向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的自主的、自觉的学习。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具体调查情况见表。

从表1 中可以看出, 学生喜爱体育锻炼的程度非常高, 实验班的各项指标略高于对照班, 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态度是积极主动的。2002 年9 月开始, 我院体育教学全面开设选项课教学, 根据学生的特点不同、要求不同及身体状况不同, 开设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及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程, 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形体训练、游泳、民族体育等项目供学生选择。滑冰、定向运动、太极拳三项目为必修项目;其中足球、篮球、排球是我校传统项目, 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

我们将定向运动成功的纳入体育课, 并成为我校的特色课。定向运动在世界上具有悠久的历史, 但在我国尚属于年轻的体育项目, 它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的爱好者, 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 开辟了体育运动的一大片未知领域。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 通过乒乓球教学, 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国球文化, 懂得基本技术要领及规则, 充分领悟国球精神, 使同学们更加喜欢乒乓球运动。为此,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非常高, 学习成绩也显著提高。 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在业余时间的练习都能积极投入, 并能在愉快中完成学习。

高雅的网球运动进入体育课教学, 也同样吸引了很多同学, 他们纷纷买拍买球, 积极选课, 学习热情非常高涨, 场地的利用率很高。进一部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

依据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的要求还开设了体育保健课, 通过体育保健课的教学,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掌握正确的运动处方、 常见外伤的处理方法; 合理的膳食结构及保健常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让学生懂得体育保健不仅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而是应该从我做起, 从现在开始, 直至终身受益, 提高生活及生命质量。

(2) 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较呆板, 课堂气氛不易调动。原因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被动完成动作技能, 产生不了“热”效应, 有时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更谈不上养成锻炼的习惯。因此, 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师积极加以引导,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使两者得到和谐的统一,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展示。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这样才能挖掘其潜力, 满足学生的生长发育需要, 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在参与中领略运动与锻炼的价值, 品味成功的乐趣, 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娱乐休闲结合起来, 为引导自我锻炼和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增加教材的灵活性。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 统编教材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转变传统大纲、教材过于教条的局面, 进行多层次教学内容的安排, 满足学生日益变化的需求, 充分体现学校体育的特殊价值。因此, 教学大纲不应作硬性规定, 允许学校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教材, 并能反映体育锻炼的新方法、新趋势。新教材简明扼要, 突出重点, 力求精练, 减少教材内容的数量。以我院为例, 各年级的教材内容, 与过渡性体育教材相比, 仅从数量上看, 大体上比一个年级的教材稍多一些。按三个年级授课时数分配教材内容, 必然会发生教材内容的重复问题。体育锻炼内容特点, 决定了不可能一次完成, 任何一个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必须不断地重复才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练习的次数与锻炼效果成正比。跑、跳、投的练习如此, 各种球类和武术动作更是如此, 重复不是原样的继续, 每次重复都是一次身心发展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继新.竞技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2]宋继新, 贡娟.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体育运动[J].体育学刊, 2004, 1.

[3]鲁牧.体育界的一面旗帜[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 2.

[4]杨文轩.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校体育[J].中国教育报, 2001, 2.

[5]邵伟德.试论举动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J].体育科学, 2001, 5.

[6]国家教育, 国家体育总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 2002, 8.

[7]田爱华, 曹平.构建21世纪高校体育体制新模式[J].体育学刊, 2002, 2.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篇5

中学阶段,一般在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其中,初中在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为少年期;高中在十五六岁到十七八岁,为青年初期。总称青少年期或青春发育期。这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中的最佳时期,故称人生的黄金时期。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为语文学习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一)中学生生理发展的特征

中学生在生理的发展上处于青春发育期。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两次生长发育高峰期,一次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另一次就是青春发育期。一般说来,女生从十一二岁到十五六岁,男生从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正处于这一阶段。青春发育期生理上变化多端,发展迅猛,主要有包括体形、内脏和性在内的三大变化。

1.身体外形剧变

由于内分泌的发育,四五年之内,少男少女们的身体外形发生急剧变化,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肩宽、骨盆等都加速增长,骨架粗大,肌肉壮实,外形、外貌以及外部行为动作也随之变化。特别是,身子突然窜高,每年可长6~8厘米,甚至10~11厘米;体重迅速增加,每年可增5~6公斤,甚至8~10公斤。

2.体内机能增强

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各种机能在青春发育期迅速增强,逐步趋向成熟。中学生心脏的发育,从心脏形体、恒定性、血压、脉搏等指标变化来看,日渐接近成人,大致在20岁以后趋向稳定。12岁前后开始肺发育得又快又好,男生到十七八岁,女生到十六七岁,肺活量可以达到或接近成人。肌肉发达,骨骼增粗。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最快,脑的重量和容积12岁时已经接近成人,十三四岁时脑已基本成熟,大脑皮质的沟回组织已经完善、分明,神经元细胞也完善化和复杂化,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几近成人,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平衡,到十六七岁后则能协调一致,第二信号系统逐步占据优势,并在概括与调节作用上显著发展。

3.性的发育成熟

人体内部发育成熟最晚的`部分是性的器官与机能。性的成熟则标志着人体全部器官接近全部发育成熟。中学时期是人的性成熟最快的关键阶段。少男少女们到了青春发育期性的器官与机能便迅速发育成熟,性发育的外部表现“第二性征”逐步凸现,性的成熟给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重大的变化,使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是大人了。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中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发展的金色年华。专家认为,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具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四个特点。而从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与发展的视角审察,中学生心理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研究 篇6

关键词:舞蹈教学;初中生;素质培养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各类艺术中历史最久远的门类之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舞蹈作为教育的內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增强其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极好地克服了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稳定和学习不适应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舞蹈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占有这么多的优势,我们教育者该如何实施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呢?笔者就自己的心得谈谈体会:

一、掌握心理,明确授课目的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人发展的过度期。由于他们处于由依赖转向独立的起点,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弱使他们的挫折感比成年人更强,焦虑体验范围更广。

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给中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学校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及繁重的课业负担、家庭中父母的过高期望及不当的教育方式、这些都使中学生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从中学生自身发展看,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上的迅速变化,给他们的适应带来很大困扰,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出现诸如焦虑、自卑、孤独、固执、偏激以及离家出走、自杀等心理或行为问题。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此之多,作为中学生的老师,都应在自己教学的领域实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方法,通过努力让他们在我们的指引和呵护下快乐充实地走过这困难重重的“青春期”。所以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不再是简单地完成课程计划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快乐充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二、投其所好,安排教学内容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定要认清我们的教育对象目前正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必须经过的“叛逆”“自我”等所谓的“不良”历程阶段。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理解、认可,接受他们的这些“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并且要抓住这些“不良”加以利用。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宽容、积极等健康的心理品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舞蹈教学上,我就抓住初中生爱表现自己的这一心理特征,用他们喜欢,感兴趣的舞种来吸引他们。从而赢得他们对我的信任和喜爱。所以在教学的内容方面,我放弃了传统的民间舞和中国古典舞,而是选择了目前在青少年中非常盛行的街舞作为教学内容。街舞之所以能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这种舞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街舞的随意性、挑战性、娱乐性, 表达并满足了年轻一代勇于挑战自我、张扬个性、享受生活、崇尚自由的一种心理。所以,表达自我,创造人所不能,勇于接受挑战,这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街舞,很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喜爱,并且他们乐意相互交流,推广传博。

三、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

1.街舞的特点和种类:街舞是以身体各部分的绕环、屈伸、跳跃、展体等动作为手段,把姿态、造型、表现力等因素协调地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增强心智,强健体魄的有氧运动。大体上来说街舞可分为;健身街舞、竞技街舞、和表演街舞。

(1)健身街舞。健身街舞是以街舞动作为基础,集健身和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健身活动。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运动强度适中,运动持续时间较长,对身体素质和技巧的要求不高,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可以参与其中。健身街舞的成套动作设计和编排注重简单、活泼、流畅,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对健身强体、防病减脂有明显作用。

(2)竞技街舞。竞技街舞是以竞技为目的,是根据街舞特定的风格特征和特殊要求编排的一套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以比赛的形式来体现水平高低的竞技套路。

(3)表演街舞。表演街舞是为了适应人们休闲娱乐的需要而进行的演出活动。它的形式多样.没有严格的规定,强度可大可小,技巧可高可低,时间可长可短,一切都不拘于形式。能够使大家赏心悦目的、满意且喜欢的,就是一段好的街舞表演。

由于街舞形式随意,有些动作要求技巧性较强。如果练习不当,对于身体某些部位可能造成伤害,为了达到科学安全的效果,目前国内的普及街舞课程一般选择健身街舞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健身街舞避免了高难度动作,突出的是健身性与娱乐性,还有对舞蹈的欣赏性。

2.街舞教学的注意事项

(1)充分准备:健身街舞是一项小肌肉、小关节运动为主舞蹈,它强调全身协调尤其是头、胸、腰、髓、膝及手臂等部位小动作配合,既注意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背部、头部与躯干动作协调,又注意各部分独立运动其动作张弛自如、快慢有度、流畅中有停顿、身体弹动中有节奏从而非常强调身体爆发力和控制力,所以在街舞练习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将身体各关节活动开,以免跳动过程中受到不必要伤害。

(2)循序渐进:在练习当中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必一味追求动作高难度和高技巧,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比如在学习过程中应先学好下肢动作,再逐渐加上上肢、头部等动作,先慢后快不要急于求成街舞基本步伐:踏步、侧并步、侧交叉步、开合跳等动作;基本身体动作:肩、胸、腰、臂、髋、膝等部位动作及手臂与身体波浪练习,大致接触地面技巧动作(地面技巧简单动作,如头手倒立、手倒立等)。

(3)能力培养:街舞动作变化极为丰富,连贯动作节奏非常快,充分显示了对身体全面协调配合能力锻炼,极大地体现出身体动作均衡性、协调性和灵敏性故经常参加适量街舞运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另外,街舞是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积极手段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大胆创新,只要符合音乐节奏,可以任意组合动作,或是即兴想象发挥,长期坚持必然会对参与个体智力发展产生正面影响。

学生身心发展研究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牡丹江市铁路三小的少儿乒乓球培训中心参加乒乓球练习的7~8岁小学生30人为实验组对象, 铁路三小7~8岁小学生30人为对照组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数据库等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本实验把参加乒乓球练习的小学生分为实验组, 进行24周的锻炼, 每周进行5次, 每次45min的练习。把不参加任何体育项目的小学生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小学生均参加学校里的各种体育活动。

注:*表示T检验有显著性, *代表P<0.05;**代表P<0.01。

实验指标:身体机能指标为脉搏和肺活量, 能反应出人体的心肺功能;身体素质指标为立定跳远、50m跑、50m×8往返跑、坐位体前屈、1min仰卧起坐, 能反应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的身体素质能力。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把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生实验前、后的各项身体指标所测的数据进行t检验, 对数据进行分析, 为论文的真实性提供依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乒乓球运动对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2.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比较

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体机能指标以及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了测试, 经过对数据的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见表1、2)

2.1.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比较

如表1显示的身体机能指标里, 实验后实验组的肺活量指标比对照组的有显著性差异。乒乓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 比赛场次多, 持续时间长, 竞争越激烈, 使运动员的体力消耗越大, 注重小学生的身体体能的训练, 为保证更好的训练和比赛, 所以乒乓球运动项目有助于肺通气功能的改善和呼吸肌力量的增加, 从而增加学生的肺活量。对促进小学生的呼吸功能有作用。

在表2身体素质指标中的坐位体前屈和1min仰卧起坐二项, 实验组比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50m×8往返跑的项目指标中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的指标对比, 实验组与对照组都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

1min仰卧起坐用于反映人体动作灵敏协调性的测试项目。实验组的小学生实验后有较大幅度增长, 说明乒乓球小学生的灵敏协调性有一定促进作用, 而对照组的小学生实验后没有变化, 说明常规体育教学内容其影响较小。

坐位体前屈是反映人体在静止状态下躯干、腰、髓、腿等关节、韧带和肌肉的柔韧、伸展性和弹性的指标。通过24周的实验, 实验组的小学生的成绩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 说明乒乓球运动对小学生的的柔韧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注:*表示T检验有显著性, *代表P<0.05;**代表P<0.01。

50m×8往返跑用以评价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水平。由于耐力是衡量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劳动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 是从事各项运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运动素质, 因此测试耐力水平对于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乒乓球运动不属于耐力性项目, 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也形成了显著性差异。

立定跳远是反映下肢肌肉爆发力和弹跳力的指标, 50m跑是反映速度素质的指标,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实验组的小学生有变化, 但是不大, 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

2.2 乒乓球运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2.1 对自信心的影响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运动, 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 比赛情况复杂多变, 胜败起伏不定, 运动员的精神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不断的承受内界和外界的刺激, 比分的领先与落后, 主动与被动经常交替出现, 在比赛场上要做到稳而不乱, 需要建立良好的自信, 处理好每一个接发球, 做到每球必争。能正确的面对得失, 小学生在每次的训练和比赛后回忆技战术, 教练根据不同问题进行给予分析和引导, 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技术, 逐步的提高技战术和心理素质水平, 建立自信心。

2.2.2 对意志力的影响

意志是指为了实现确定的目的, 而支配自己的行动, 并在行动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现代乒乓球的技术水平日趋精湛, 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 运动员不仅比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 由于乒乓球比赛场次多, 持续时间长, 竞争越激烈, 使参赛者的体力消耗越大, 这对参赛队员的意志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生通过乒乓球的训练和比赛, 有助于意志品质的培养, 有利于小学生克服学习、训练、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更能适应社会的生活, 使之成为意志坚强的人。

2.2.3 对个性的影响

通过乒乓球运动基本知识的学习, 基本技术的掌握, 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完善小学生的性格。乒乓球运动基本战术的应用是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通过乒乓球运动基本战术的运用可以培养中小学生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发挥想象力、发展小学生个性。这也为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空间。由于乒乓球技术战术的运用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对于提高中小学生各感觉器官的功能, 对于神经中枢的灵活性及其协调支配各器官的能力, 对于提高大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良好的作用。通过乒乓球运动来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塑造完善的性格。

2.2.4 对情感的影响

乒乓球运动既是一项个人项目, 又是一项集体项目, 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沉着冷静、勇敢顽强是乒乓球运动中不可缺少的。无论是比赛或训练都能通过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特点来培养小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精神。乒乓球运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增进友谊, 和谐人际关系, 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学到很多做人处事的经验。

3 结论

(1) 乒乓球是一项操作能力较强的运动, 由于具有速度快、变化多的特点, 要求练习者始终在快速、不间断的状态下调整自身所处的位置, 所以能够有效的小学生的反应灵敏、协调能力。

(2) 乒乓球技术战术的运用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可以培养小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促进智力的开发, 心理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个性。

(3) 乒乓球运动有助于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使其能克服学习、训练中的问题和困难, 培养机智、勇于拼搏的良好心理品质。乒乓球运动能使小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稳定的情绪, 同时也增强了社会交流与适应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华.乒乓球运动与人体健康[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7, 6.

学生身心发展研究 篇8

作为身体教育的舞蹈艺术教育, 是以人的有意识行为, 通过对身体进行有计划的训练, 达到身体、心理及人格的全面发展。其特点是以感觉的方式认识世界;以律动性的形态增强人的体能, 以审美的方式解放心灵, 以身心一体化的训练, 塑造完美人格。从而在高等教育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根据舞蹈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生理、心理和心灵等方面的影响, 做出调查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就高校进一步深化舞蹈艺术教育进行了探讨和提供一些借鉴。

2、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校本科3个舞蹈授课班的学生112人, 其中男生45人, 女生7人, 并以3个非舞蹈授课班的学生为对照班。6个班学生的学习基础、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均无显著性差异。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为获取本研究所需实验数据, 在实验前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220分, 回收有效问卷201份, 有效回收率91%。

1、2、2文献资料法

在本文研究过程中, 查阅了20部有关艺术学、教育学、心理学、舞蹈学及艺术教育等方面专著和刊载在相关期刊、杂志上的数篇论文和文章, 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根据和研究材料。

1、2、3实验法

本研究采取组间对比的实验方法,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个案分析、观察记录、测验等方法, 获取研究所需数据。

3、舞蹈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

3、1舞蹈艺术教育对学生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的影响

舞蹈艺术教育是通过身体教育直接作用于身体的一种教育形式, 具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独特生理作用与功效, 其次舞蹈动作不同于日常活动的动作, 它需要达到美的要求, 往往动作幅度较大, 肢体要求舒展, 动作要流畅[1], 所以学生通过几个学期系统的练习后, 身体的柔韧、灵敏、力量和其它身体机能得到了促进和提高。

实验前后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指标比较见表1。

结论与分析:

实验班学生通过系统的舞蹈教学, 在获得舞蹈技能、体验舞蹈魅力的同时使其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与改善, 尤其身体灵敏性、柔韧性、力量性提高明显, 数据表明反应灵敏素质的十字跳成绩增长了3.20 (p〈0、01) , 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反映柔韧素质的座位体前屈成绩提高2.51 (P〈0、01) 反映明显。以上证明了舞蹈艺术教育具有对大学生身体素质与机能发展的良性效应和对生命质量提升的健康价值。因此, 教学中合理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知识证实了舞蹈艺术教育具有科学性与实效性, 对学生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的产生重要影响。

3、2舞蹈艺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舞蹈动作的完成不仅依赖身体的生理机能的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等, 同时还需要人的感知觉、记忆与判断、情绪等心理因素的调动与发挥[1], 因此舞蹈既是一种身体活动, 也是一种心理活动, 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脑教育和良好习惯养成等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功能。

实验前后学生心理发展变化比较见表2。

结论与分析:

舞蹈教育通过运用大脑的互促互动, 身体与心灵内外互通的理念, 使动作训练由内到外由表及里对人的塑造与改变产生影响, 并有意识地加强有利于生命发展的动作习惯。以上问卷数据表明:实验班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改善的达到56%, 均高于自身实验前和对照班, 这表明长期的舞蹈练习能改善不良的动作和习惯, 在自控能力、协调能力方面实验班学生的提高明显, 从而说明了舞蹈教育能使学生的生活方式得到自我控制和人际关系上的自我调整。另外, 数据显示学生的表现力提高显著, 更说明舞蹈本身的律动和美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 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可以说舞蹈艺术教育通过对感觉器官、全脑的训练和良好动作习惯的养成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所以舞蹈艺术教育也是实现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3、3舞蹈艺术教育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影响

舞蹈教育是以艺术与审美的方式进行的特殊身体训练, 它的教育形式在于以审美的眼光选择符合人的审美理想动作与运动方式为陶冶人的心灵与美的情操服务, 也以和谐优美的运动使内在心灵不断受到影响, 让人在美感的体验中享有美的生活[2]。教学中通过精选具有人文价值的舞蹈教材, 采用学生自编、自演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创造能力进行培养。

结论与分析:

舞蹈艺术教育由内而外的通合训练, 不断唤起学生潜在的艺术意识与审美感受, 培养了学生的广泛兴趣, 开阔了视野, 情操得到陶冶、心灵有了更多的寄托。同时教学中采用让学生自我编排、表演舞蹈片段等手段, 促进了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挖掘与自我完善, 达到了对学生意志品质和创造能力培养的目的。从表3、表4中看到, 实验后, 实验班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结果变化显著, 说明运用舞蹈特殊的教育情境、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3]。

4、建议

4.1、舞蹈教学训练所带来的良性身体效应是建立在科学训练基础上的, 因此教学中遵循人体运动规律和生理原则, 根据大学生年龄身心特点,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 使身体各部位、各器官系统机能得到全面均衡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正确选择与运用舞蹈艺术教育的生理测量与评价体系, 以保证舞蹈教学与实践的有效实施, 又是促使舞蹈教学与实践的有效保证。

4.2、衡量舞蹈教学效果之一的习惯动作是在漫长的生命成长过程中通过动作的积累形成的, 所以培养一种良好习惯必须经过艰苦、长期的训练过程,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有充分思想准备, 只有持之以恒, 才能取得成效。实践证明心理舞蹈不仅是生理动作, 也是心理动作, 我们应在这个层面认识舞蹈艺术教育的本质, 真正认识蕴涵其中的人文精神, 从而建立起正确的途径和方法。

4.3、舞蹈艺术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具备丰富而健康情感的人, 因此教学中合理运用情感激励等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来源于经验的情感, 把智慧、想象、激情调动起来进入审美化的情感状态,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使学生的身心美感得到自由全面健康的发展。

4.4、作为素质教育中的舞蹈艺术教育, 其课程也应是完整的, 应以舞蹈与音乐、美术、戏剧、影视等多学科的综合效应发挥作用。同时以舞蹈为中心融会各门艺术学科并逐步将其它学科之间联系起来发挥效用, 培养学生以科学的艺术的思维方式去把握世界。

摘要:舞蹈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根据高等院校实施舞蹈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生理、心理及心灵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给予调查、分析和研究, 并对如何推进舞蹈艺术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舞蹈,艺术教育,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资华筠, 刘青戈.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6

[2]仇春霖.大学美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浅论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篇9

一、大学生身心不和谐的表现

1. 身心发展不和谐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 正处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在这个时期, 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许多过渡状态的矛盾性, 如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时存在;抽象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理想与现实充满矛盾等;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的冲击, 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等错误观念的误导, 学习负担和就业竞争造成的压力等在不同程度上也影响大学生心理。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社会经验不足, 缺乏一定的耐挫力, 稍有不顺, 容易走极端。

2. 知行不和谐

表现在道德评价上往往采取双重标准, 突出表现是以自我为中心, 只考虑自己, 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 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 却不能以礼待人;对别人要求高, 对自己要求低。在道德评判上往往“枪口对外”, 缺乏责任意识, 对校园内的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现象以旁观者姿态抨击多, 以主人翁精神身体力行少, 暴露出大学生在道德行为选择上不能从自身做起, 缺乏自律性的普遍弱点。

3. 人际关系不和谐

同一宿舍的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其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征和风俗习惯也存在千差万别, 因而在共同生活中、在朝夕相处中容易凸现彼此之间的差异和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自卑:有些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 经济条件较差, 或因学习较差、长相和身高等原因, 在与人交往中过于计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不敢与他人交往。一些城里来的家庭经济条件好或各方面相对较强的学生没想到或不愿与这些学生主动沟通, 甚至有意无意地对他们进行伤害, 加剧了他们的人际关系不适应感, 严重的可能引发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恶性事件。

(2) 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完善:大学生还处于成长阶段, 以自我为中心倾向严重, 遇事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 总是希望别人和周围环境顺着自己, 当他人的看法、生活习惯等与自己不一致, 或者自认为他人对自己不尊重时, 甚至采取“以牙还牙”、自我封闭等处理方式, 导致冷战或者人际关系僵化。

(3) 封闭心理:有的大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 这可能会阻碍正常的人际关系, 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所致;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 过去曾赤诚于人, 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 因此, 对人渐存戒心, 不再愿意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有的则是由于事业屡屡受挫, 世界在其眼中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 失去信心, 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 自以为看破红尘, 从此消极待人。

此外, 由于网络时代, 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有的甚至染上网瘾, 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 沉湎于虚拟世界, 自我封闭, 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 不愿与人对面交际, 久而久之导致交际能力更加弱化, 不利于健康和人生观的塑造。

4. 责任和要求不和谐

(1) 在个人的价值取向上表现为重个人利益, 轻社会利益, 对社会缺少主人翁责任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个性独立意识、功利意识和权利意识得到强化, 许多人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自己身上。这种情形也表现在大学生身上, 他们希望成家成名, 出人头地, 但他们往往更多的却是关注自身的发展和现实的利益, 他们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空, 而个人的切身利益才是最实惠的, 因而对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缺乏正确的认识, 缺乏一种对社会应有的主人翁责任意识。

(2) 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取代社会整体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利益主体多元化, 使得个人的独立性、个人的自主地位得以确立。青年大学生也学会了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 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为了适应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 他们往往功利主义思想倾向明显。有关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 45.2%的大学生感到自己当前最缺乏的是社会责任感。

(3) 在个人意识上表现为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的兼容。一方面, 青年大学生往往定位太高, 显得目标脱离实际, 以至于无论怎样努力, 目标都难以实现, 成为了“海市蜃楼”般的可望而不可即;另一方面, 大学生心浮气躁, 做事粗心应付, 不能脚踏实地, 一旦触及现实具体问题, 便由抱怨转化成自卑, 继而逃避。这些同样是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缺乏认识的现实反映。

二、积极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1. 确立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和谐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和现代化教育的系统理论与方法论为指导, 以学校整体结构达到优化组合为前提, 以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和谐的环境建设以及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为基础, 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 愉快学习, 发展个性, 健康成长, 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本质是“和谐”, 教育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高校应该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明确把培养身心和谐的学生作为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使培养身心和谐学生的要求, 成为高校的教育思想和经常化教育教学活动。

2. 加强和谐教育价值观的系统建设

(1) 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培养学生身心和谐的目标要求, 认真审视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规章制度重新修订, 把学生身心和谐培养写入学校的章程, 融入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师资队伍管理、科研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中, 使之制度化、规范化。

(2) 加强师德建设, 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和谐思想教育, 促使教师养成和谐教育理念, 以和谐之师育身心和谐之学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广大教师更应该自尊自励, 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广大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 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 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 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 甘为人梯, 乐于奉献,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3) 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为目标, 大力开展和谐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对专业教学计划及时进行调整。对于文科类专业要在教学课程安排上, 适当增加科学教育的课程, 以提升学生科学认知的素质和能力;对于理工科类专业则应该增加人文教育课程, 扩大人文价值观的学习, 帮助学生养成和谐价值观, 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

(4) 以培养大学生和谐价值观为目标,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 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共同营造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我们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形成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校园网络, 占领文化阵地。引导学生健康运用网络, 不要沉迷网络游戏和浏览不健康网站, 学会运用网络媒体等科技革命的新成果, 完善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层面、大学生服务层面、网络科技文化内化为人文精神层面。

(6) 成立各类协会、小组,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学校可以拿出一定的经费, 在学生处、团委的领导下, 在更广泛的范围内, 组织成立更加多样的各类协会、小组, 给大学生一片充分发挥个性、施展才华、展现智慧和自由创造的天地, 活动中既可以锻炼身体, 锻炼心志, 也可以提高能力和素质, 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摘要: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需要和谐发展的个人, 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 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目的。大学应致力于培养身心和谐学生,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作贡献。学生的身心和谐指的是学生个人作为自然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处于健康的一种状态。学生的身心和谐是一个超越生理学、心理学界限, 具有广泛社会科学内涵和群体特点的问题。它是学生作为自然人所要达到的身心和谐和作为社会人所要达到的身心和谐的统一, 是一种建立在学生个人身心健康基础上、能与社会和谐发展相协调的存在状态。

关键词: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剑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5-127.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篇10

一、教育部门革新考试制度, 适应新课程改革

实践证明, 如果不从招生体制上进行根本的改革, 应试教育就永远不会得到彻底解决, 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还会走回头路。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考试和招生制度体系,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 教育部下发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要求在两年课程改革、评价与考试改革探索的基础上, 积极稳妥地推进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为推动、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并为2005年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奠定基础。本次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一个改变和三个突破”, 即“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 力求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定、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 建立一个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考试与招生制度体系。广大师生期待着制度改革的春天。

二、教师改变育人观念, 多元评价共存

1. 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施者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教育改革的最终成果要由教师来实现

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实施多元的评价体系, 正确看待分数, 关心他们分数的形成过程, 关心他们在“学会”的同时是否“会学”,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 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功能就是甄别和选拔优秀学生, 决定学生受关注的程度和享受待遇的差别, 最终决定学生的去向, 少数人步入红地毯, 多数人在“一声叹息”中被打入失败者的行列。这种考试定终身的评价给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违背了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 不利于培养可持续性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而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充分认识到“人本教育”的价值所在, 即教学评价应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 体现发展观的教学评价既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 又致力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 又强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 创新精神、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等。

三、新时期英语教学的评价

1. 形式上从单一到多样化,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这种结合性评价方式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评价他们在任务完成中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多种评价方式的应用。在checkout的教学中, 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评价者, 对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策略, 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以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能等, 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和适当的指导;学生通过自我检测, 复习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 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能够充分彰显客观与公正。

2. 评价主体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是课标的基本要求。个体的发展最终靠个体对自我的修正与反思, 因此应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反思并调控学习过程的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而不是计较一时的得与失。

四、家长应转变功利思想, 还学生身心健康

作为家长无不望子成龙, 然而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 在个人功利思想的驱使下, 把孩子作为赌注的筹码, 不顾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实际能力, 重智力的培养而忽视德育, 陷入了眼里只有分数的怪圈。分数的背后, 就是买资料、上补习班、请家教。很少有人去真正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发展, 更少有人去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丰盈。分数左右着家长、老师的脸色。学生长期生活在分数的重压下, 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屡有家长因成绩不好而打死自己孩子的事情见于报端, 亦有马加爵事件作为警示。作为家长必须清醒地意识到, 用培养“虫”的方法永远也培养不出腾飞的“龙”。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只能培养出做题的机器, 而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余文森, 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严文清, 郭跃进.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空气污染治理投资下一篇:服务系统虚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