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课题”型

2024-06-03

“语文小课题”型(精选四篇)

“语文小课题”型 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小课题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 一系列教育教学创新改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教育教学阵地前移”的提出, 到“345教学模式”的推出, 再到分层次走班制教学的实践, 无不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结合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 我认为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 提倡“人人都是研究者, 人人都有小课题”。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实践“教学阵地前移”, 更为灵活的引导学生的课余时间。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现在的教学应摆脱以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引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 给学生布置小课题,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题研究中, 有利于调动学生利用课余或自修时间, 主动地去研究课文, 解决疑难, 从而真正达到“教学阵地前移”,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减轻课堂教学的压力, 为课堂教学节省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在研究中获得新知, 在课堂上收获成就和自信。

对于小课题研究的实施, 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放手, 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空间, 另一方面教师也不能撒手, 要适当地予以引导。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课题安排的时间宜早不宜迟。

教师要根据教学安排, 提前布置小课题。小课题的设置要紧密结合课本教学, 尽量与课堂教学同步。比如下一周要学习《鸿门宴》, 那么教师要在本周一就可以向学生提供一组小课题, 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研究时间。

2. 课题的设置宜小不宜大, 越具体越好, 在它的设置上还可以体现分层原则,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去寻、有能力去做、有知识可学。

课题设置时, 对于班内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针对课文中的某个细节, 某个片段设置小课题, 也可以针对整篇文章的布局谋篇、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设置小课题, 只要能突出某一个知识点即可。对于班内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文本基础之上, 尽量拓展知识面, 让学生通过研究, 可以把眼界放宽。另外, 课题的设置要有发散性, 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 自主探讨。这样, 学生研究小课题的过程, 实际上也就是预习课文, 熟悉课文, 提前探究课文内涵, 提前熟悉与文本相关知识的过程。以《鸿门宴》为例:

在学习《鸿门宴》前, 教师可以先根据课文内容, 设置以下小课题供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

(1) “鸿门宴”是一场怎样的宴会?它是因何而设的?

(2) 项羽在鸿门宴前后及宴中的一些话语及行动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与他以后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

(3) 从项羽刘邦两人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两个人在性格上有何异同?

(4) 你对项羽和刘邦其人有多少了解?课文中是如何记叙的?

(5) 你认为文本中哪个人物刻画的最好?你最欣赏里面的哪个人物?

(6) 搜集几首歌咏项羽事迹的诗歌, 分析古人对项羽的评价。你认为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7) 搜集几个关于刘邦的小故事, 分析史学家是如何评价刘邦的?你认为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

(8) 从项羽的失败和刘邦的成功中可以你得到怎样的经验教训?

3. 课题的研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不同的课题确定不同的负责人, 各展所长。

教师提供小课题后, 由各小组自主选取一个课题, 然后推选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组织组内成员讨论研究。课题的撰写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在领取课题后, 由负责人分工, 分派组员负责不同资料的搜集, 再由负责人召集研究会议, 编辑整理资料, 形成完整作品;也可以是先集体讨论, 然后由一人执笔汇总, 整理出研究成果;或者是组内每个成员先各自研究写出成品, 然后组内交流, 分析评价, 选出最好的一篇, 全组进行讨论, 集思广益, 增删内容, 使之更加完美。

4. 课题的展示可以安排在相应课文教学过程中, 课堂上每个研究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当堂展示并加以演说。

展示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小组派一人到讲台上进行演讲式展示;也可以是答记者问式, 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和质疑;或者展示完毕后由教师或由其他组同学进行点评。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小课题也逐渐显现出了它的大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了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 唤醒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2.充分发挥了学习小组的作用, 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 更好的意识到团队力量的伟大。

实际操作中, 学生们领到课题后, 都非常自觉主动地投入到研究学习中,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自发地组织起来, 展开热烈的讨论, 最后求同存异, 得出令所有组员都满意的成果。

3.真正实现了“教学阵地前移”, 进一步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语文小课题 篇2

一、课题的提出

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解决问题、改进学习,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与能力。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欣赏、评价与修改,能增进学生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全体共同提高。

(二)理论依据

1.成功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成功教育促使学生改变消极的自我概念,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自我开发潜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引导每一个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优点,即成功教育。2.《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习作”的阶段目标有“增强习作的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等要求。

3.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指出:“平时作文,教师很少提自我修改的要求,学生往往懒于修改。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只提笼统意见(如内容不具体,语句不形象等),学生也不愿修改。如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划出需修改的词句,或朗读了班中同学的优秀作文,榜样具体,容易取长补短,上进心被激发,则愿意修改。”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在这一过程中体验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并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不断提高作文水平,发展作文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

1.欣赏的引导。欣赏与德育、美育的导向作用;学生自己欣赏与教师指导下的欣赏相结合,欣赏与习作要求相结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真实”、“新鲜”、“创意”、“个性”的表达。

2.修改的引导。怎样根据习作要求确定修改的范围、内容;成功的修改需达到的要求;对学生修改的评价。

3.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各种评价方式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结合对于学生作文能力发展的影响。4.“学会欣赏与修改”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五、具体做法 1.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读自己与他人的习作中,发现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欣赏习作,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在欣赏中互相学习,感悟表达。

2.每完成一篇习作都要引导学生修改。培养学生乐于修改的良好态度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自我修改与相互修改中提高作文能力。对学生的修改及时作出评价。

3.培养学生对欣赏与修改的兴趣,还必须与写作指导教学紧密结合。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素材和语言材料。开辟习作园地,展示学生作品。

4.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六、研究的对象、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对象

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对比实验法、个案发展观察法。

(三)研究的步骤(计划周期为一年)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撰写计划,收集相关资料。2.

实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2月)(9月—11月)交流研究,调整研究方法,形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2月)

总结研究情况,以论文形式汇报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0年1月—2010年2月)

深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成果。

3.总结阶段(2010年2月)进行实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张店金山学校语文教师

侯梅菊

“语文小课题”型 篇3

关键词:激发;语文课程;兴趣;规划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也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地,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呢?表现的原因有:

1.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2.学生自身的原因。认识偏差,部分学生基础差,还想混日子过,自然像应付差事一样,提不起多少劲头,学习的主动性差。

3.教材的原因。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学习。

4.语文评估机制不健全,导致分数与能力不对等,又因语文学习内容呈螺旋式上升,不是递进式上升,学习成果不明显,拖累语文兴趣的提高。

5.其他原因。学校内的生活单调乏味,繁重的作业影响阅读;习惯影响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效率差、难以立竿见影而积极性下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必须充分展示教学的魅力,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加深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解决部分家长、教师和学生本人都忧虑的不爱学语文的问题。

3.大大提高语文学习的容量和节奏,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4.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淀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影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教师个人素质修养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作用。

3.课堂教学激趣的方式与手段的研究。

4.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研究。

5.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影响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用调查法了解影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因素。

2.在平时经常注意积累和搜集各种文献资料,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

3.使用现代教育网络搜索,快速查找、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如文献法借鉴参考学习已成熟的理论。

4.根据研究的需要,实验法、教学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等尝试选择生活中常见、常用到的“语文”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从而转变学习语文的认识。

5.通过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实验检测法等形成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实施途径

1.拟定实验目标、方法和实施计划。

2.根据计划设计实施方案,并在实验班进行实验。

3.精心设计教案,并在课堂中搜集资料,将点滴生成情况整理成文。

4.及时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实验提供参考。

七、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

2.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一)。

3.第三阶段:课题研究阶段(二)。

4.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八、课题研究预计取得成果

1.初步成果。

2.最终研究成果。

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 篇4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包括理论与实践价值)

本课题的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具体措施、实施步骤和预期研究成果(包括主要阶段性成果与最终研究成果的完成时间、成果名称、成果形式)(不少于字)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包括理论与实践价值)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千遍能其自备。可见读是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读得好就是学得好也会用得好。同时也是学生巩固认知字词,提高表达能力主要途径。通过有效的诵读练习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落实了《新课标》中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研究的具体问题:

一、根据汉语言学习的规律,将语文教学回归到以诵读为主的传统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深刻理解文章内容‘能走到文字的背后感受作者所赋予文本的灵魂。

二、明确诵读的目的,确定诵读的方法,拟定诵读的要达到的程度也就是使每一次诵读都能完成文本上一个层次的理解。注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诵读感受,克服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分析得过细的弊端。

三、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逐渐体会诵读的乐趣与成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读在浅层意义上巩固的字、词、句、段、篇、章的识记,增加了小学生的词句识量,扩大了阅读范围。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还能重现语境,帮助领悟文章内涵,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还能发展思维水平。但在教学中由于对诵读的认识不够,诵读在一堂课中所占比例不大,平均不足七分钟。其次是诵读的质量不高,只是要求声音洪亮、读得通顺流利即可。缺乏对学生有感情诵读的具体指导,当然也谈不到美文美读。再次是一节课上的每一次诵读都无目的,为什么而读,采用什么方法来读,读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明确的标准。致使每一次珍贵的诵读都成为泛泛而读。最后,由于受教师诵读水平的影响,学生没有得到美的熏陶,失去了读的兴趣,也没有了交流的欲望。为落实《新课标》中的语文素养,我们提出了“小学生高年段语文诵读研究”这一课题,如何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体会文章的内涵。做到每堂课上把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会读、好读、乐读,进而产生独特的自我理解力进而美文美读,然后能把自己的理解与大家交流,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方法,体验自我成功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单调燥技术性的指导,注重学生每一次诵读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走到文字背后入情入境有感情地诵读,通过诵读来学会阅读,进而在读的过程中体验读带给自己的美感与成功体验,最后达到领略祖国文化的博大精髓。体会美,理解美,用声音来演绎文章之美。由感受语言的魅力达到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本课题的概念界定:高年段指的是三到五这一阶段的学生,此时的学生在诵读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诵”定义为有感情的朗读,即为有着充分自我情感和理解的朗读。

课题的研究目标:(1)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 (2) 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范读激趣,让学生爱听爱读。 注意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自读自悟,注重学生独特感受。 诵读情感丰沛,声情并茂。

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养成多读多练的好习惯。

及时评价,师生、生生交流。 培养能听善读的本领。

主要观点是:语文是门很特殊的学科,读的过程必然要理解课文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和影响。这就使语文教学又多了一个任务……懂其意、明其理、悟其情。这一任务完成的好与不好,就在于你情感朗读的怎么样。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才能感受真切,才能“入境”,才能引起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才能产生更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

创新与突破之处:注重范读领引,激发学生自读兴趣,注重学生个体感受。把课堂还给学生,以诵读促进文本学习。辅以边读边批注的方式,层层深入理解文本。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诵读的快乐和诵读的重要性。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通过对课题的实践研究,有效地提高小学高年段学生的诵读能力,激发学生对于诵读的喜爱和热情,寻找到切合小学高年段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指导诵读方式,使诵读与语文教学成为一体,让诵读成为主要手段来有效提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找到具体有效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诵读,明确每一次诵读的目标和要达到的层面。从而使学生从心底喜爱上诵读,能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到诵读的快乐和成功感。让学生进入一个乐读-乐说-乐写一乐读的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的良性循环之中。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

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我们将首先通过调查法具体了解当前课堂诵读的现状,找到课堂诵读质量不高,学生极积性不足,教师指导不到位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还将采用文献法,查阅前人关于小学语文诵读培养的研究,用以学习和借鉴,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活动的参考。而后我们会运用行动研究法在课堂上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寻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语文课堂学习回归本真以诵读为主,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充分读书来提高语文课堂的高效率,让语文课程充满灵动性、人文性,更张显学生的个性。由于教学实践的.丰富性,我们还将采取个案分析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研究,针对极特殊的学生进行跟踪观察、指导、分析、总结来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研究方案,使方案更具体,过程更详尽,方法更有效,普及范围更广范。还会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适时撰写论文或案例等。

课题成员便是研究者,也是实践者,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课题组之间的密切配合作用。

具体措施、实施步骤

(一)来源于课堂,回归到课堂

课题来源于课堂,那么就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问题,课堂也就是我们研究课题的主阵地。本次研究将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将课题研究纳入常规教研组活动,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

(理论学习——专题理论学习交流——专题研讨——分段课堂研究——专家引领)

(二)活动引路,渲染氛围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小规模诵读比赛,结合区有关活动开展班级、演讲比赛,做一个诵读、演讲系列的小活动。

(三)适开小灶,提高能力

老师们最困惑的和学困生最头疼的是诵读指导。为此我们对学生开设“小灶”,并对学困生进行个案研究,方能提高他们的诵读能力,并进行跟踪记录。

(四)营造氛围,润物无声

利用课间的一些休息时间,播放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的诵读片段,让诵读成为班级的背景音乐,同时利用课上时间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获得诵读带给他的成功体验。课上与课下相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的熏陶。

(五)树立榜样,激发热情

发挥优生的榜样引领作用,利用课堂和早自修时间让诵读好的学生带领大家诵读一些经典课文或散文,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8月)

⑴ 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有关“诵读”老师和学生最困惑的问题。根据问题进行理论学习,制定研究方案。

⑵ 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确定实验对象,制订研究方案。

⑶ 设计诵读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计划

确定课题研究高年段学生和低年段学生,以便进行理性地分析,深入地思考。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

⑴ 按方案制订课题实施工作计划,开展研究。

⑵ 组织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⑶ 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定期进行检测和阶段性小结。

⑷ 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在此基础上调查、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点,继续深入开展实践研究。

3.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xx月)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反思,以备以后继续深入研究。

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结题报告。

2.教师撰写相关的案例和论文。

3.与学生相关的成果资料。

预期研究成果

1、实践成果:

教师:提高了教师对诵读教学重要性地认识,夯实老师指导诵读的理论基础,教师在诵读指导上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同时自身在诵读能力上也有很大的提高。

学生: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

2、理论成果:(1)论文 (2)研究报告

课题可行性论证

·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基础(前期研究或认识、已有成果)

·课题主持人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参加者学历、职称、年龄、学术经历等,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与分工)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 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语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语文基础。在阅读评价中还要求关注学生在诵读时的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对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要加以鼓励。

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大量语文诵读教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我们认为,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古人早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对加强朗读教学发表了许多讲话和文章。俞平伯先生在论及诗词的阅读和欣赏时,认为“目治”,即一般的阅读,仅能达到“泛览”水平;只有“耳治”,即诵读,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特级教师王崧舟开展了“小学课堂语感教学策略”课题研究,提出朗读教学要反复诵读、比较品评、潜心涵泳、切己体察、展开想象。宁波市东海实验小学开展了“研读型变式”语文教学法课题研究,提出了“初读感知→细读深究→精读顿悟→熟读涵泳”的变式朗读教学结构。省外的不少学校在这方面也已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的“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课题研究、江苏省东台市琼港学校的“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课题研究等。所有这些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既增强了我们开展好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课题实施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研究能力和组成结构。

1. 课题主持人邵艳丽,32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多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多次参与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指导的学生多次市级诵读大赛一等奖。

2.课题参加人张文文,29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热爱本职工作,多次代表学校参加语文教学技能大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

课题组成员的结构比较合理,高年段语文教师与低年段语文教师相结合,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可以找到学生由低到高的过程中是哪一环节的诵读出现问题而影响高年段学生的诵读。本课题研究已经积累了较为充分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数据。课题组成员在进行课题研究前就收集和整理了相关的资料,也深入地了解了国内外对于此类课题研究情况及成果。研究的积极性很高,充分利用业务学习、集体活动、每周一次的集体学习活动和教研组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给予时间上的保障。

(二)课题组具体分工

组 长:xx(语文教研组组长):全面负责课题研究。课题的立项申报、组织实施、高年级诵读教学研究的实施指导调控、反馈总结等工作。

组 员:xx(五年级语文教师):课题的指导、对外协调及经费保障工作。

xx(二年级语文教师、小学一级教师)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与整理。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单位保证课题研究经费,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单位为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制定相应的制度做保证,保证每一项研究任务都能落到实处,每一个教师都在积极参与中得到提高。争取到市级专家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吸纳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高素质人才参与,对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系列专项培训,让广大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水平上不断提高,从而使课题得到顺利实施。

开题会专家论证情况

·开题时间、开题地点、评议专家(不少于2人)、参会人员与人数

·专家论证与意见

上一篇:经营要点下一篇:写意山水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