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启示

2024-06-02

工作启示(精选十篇)

工作启示 篇1

关键词:论语,文秘学习,借鉴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时至今天, 《论语》这部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仍光芒万丈, 对文秘工作大有裨益。

一、职业定位:务本

要做好秘书工作, 首先要对秘书工作进行准确的定位, 做好秘书的本职工作。长期以来, 对于秘书工作性质, 社会上部分人错误地认为:秘书是领导的高级保姆、秘书是公关的漂亮花瓶、秘书是领导的高级参谋。那么, 什么才是秘书呢? 2003 年新修订的国家标准把秘书定义为:“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 协助上司处理行政事务以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专心致志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为人处世的各项原则也就产生了。秘书应该坚持“务本”, 秘书的“本”就是为领导服务的, 从事的是事务性的工作, 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活动。秘书要了解自己的工作本质, 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 既不要夸大自身的作用, 也不要妄自菲薄。秘书只需要踏踏实实、专心致志地为领导办事服务就可以了。作为秘书人员, 应该看到自己在一个组织中发挥的作用, 并认同自己的作用与价值, 给自己一个客观正确的评价之后, 还要进一步为自己的职业而骄傲与自豪。这就是“道”生!秘书价值的实现, 无论从本质还是从其最终的目的来看都取决于其艰苦工作和其对别人、对社会的实际贡献。

二、工作方法:中庸

子曰:“道之不行也, 我知之矣, 知者过之, 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 我知之矣:贤者过之, 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 鲜能知味也”。这句话启示我们, 做事情都在把握尺度、恰到好处。在办文中, 应该做到“辞达而已矣”。在言辞表达上, 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 不需要过多地修饰, 过多地添枝加叶。我们写公文的内容就不能太浮夸, 太多的累赘, 因为文书撰写的基本就是主题明确, 语言准确, 精炼。在开始写之前, 我们也要了解写作的对象, 反映不同的行文目的和要求, 例如向非上下隶属关系的有关部门的请求批准, 就用“函”而不能用“请示”, 又如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就应用“报告”而不是“请示”, 否则就是搞错对象。对于办事, 秘书做事“不及”, 那就是办事不力, 领导会质疑秘书的办事能力, 这样子对秘书的职业发展之路是非常不利的。秘书做事也不能太过了, 太过了那就有可能变成越俎代庖了。秘书并没有决策权, 杨修之死就给秘书们敲起了警钟, 他做事太过, 自以为是, 最后落得惨死的下场。对于办会, 《礼记 • 中庸》说:“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它要求我们要广泛学习, 详细询问, 周密思考, 明确辨别, 切实实行。在“办会”的过程中, 包括有:会前的组织接待, 会中的组织协调, 会后的落实。会中的协调, 需要秘书的周密考虑, 签到、会议值班、会中的信息传递等工作由谁做, 如何做才能节省时间, 节省人力。这些都要秘书考虑周详, 做好安排。会后的落实, 秘书要负责监督, 使各个部门安排了的工作要落到实处, 明确辨别各部门的职责, 不能有出现问题, 部门之间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

三、职业发展:不器

“君子不器”, 说的是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只有一方面的用途。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努力学习新的技能, 不断地武装自己。作为秘书人员, 要想改变先赋地位的从属特征是不可能的, 这会脱离我们所说的“务本”, 只有通过彻底改变所负担的社会角色性质, 即是不再负担秘书角色, 也就是说不要永远定位于自己只能当一名秘书。如果我们定位自己为一名秘书, 这一辈子都可能作为秘书, 在不久的将来, 非常容易被别人淘汰。因此, 秘书不能被先赋地位的从属性而束缚, 感到整日陷入事务堆中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 而是接受现实的条件下更加努力, 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 依靠自己的努力工作去为自己赢得发展的机会。所以, 我们要做到:第一, 不断学习, 为发展奠定基础。由于秘书的入职门槛比较低, 不具有明显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要做出这种困境, 一方面, 我们用专业的知识武装自己, 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 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这样子, 我们才可以为从初级秘书一步步向中级、高级秘书转变, 或者可以通过跳槽升职为中级或者高级的管理人员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拥有好的人际关系, 容易受到同侪的肯定与支持, 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心, 进而实现自我价值;能够本着相互交换的互惠原则, 提供彼此能够接受的好处;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想, 不会一味的只想要抢夺或强占;与人相处时不会斤斤计较, 乐于帮助别人, 使别人也乐于帮助自己, 容易形成群聚的力量。因此, 做起事来能够左右逢源, 易于完成, 也容易有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赵中利著, 现代秘书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2月第1版.

班主任工作启示 篇2

【背景】小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且受到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学生养成了许多的坏习惯。我们班中的刘小宇就是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喜欢小偷小摸,爱打架骂人,爱上网玩游戏,更爱凡事出风头。在与其家长的接触中,我明白了孩子这种不良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的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有关。孩子的家庭环境差,父母务农,他长期没有人管教,且父亲的脾气不好,动不动就打,孩子开始还害怕,现在大了,打他再也不怕了,有时还要跟家长对着干,形成了逆反心理。家长已经拿他毫无办法。

【过程】

一、用100分换回e百分

五年级上学期的一天,第四节课快下课了,两个学生找到我办公室,一个哭着跟我说,我早上带到学校的e百分不见了。一个e百分价值近千元,这样的东西对于一个农场学校的普遍学生来说是一件稀罕物。询问学生失踪的过程,学生说:“上第三节体育课时,他练习前滚翻,将e百分放在垫子旁边,等翻完了后,就发现没有了。当时只有我们班的学生在场,刘小宇也在旁边,找又没有找到,也没有向老师报告,他们怀疑是刘小宇拿。上第四节微机课后,同学们都到微机室去了,他们两个人就在班上翻看同学们的书包,还是没有找到,觉得实在没办法,才来找我,离失踪到现在已过去了近一个小时。”我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一边埋怨学生没有及时地向老师汇报,一边立即带学生向校领导汇报。在校长的指示下,我将上微机课的学生都叫回了教室,经过一番调查之后,事情仍然没有眉目,这也是我意料之中的事。因为早在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发现班里的几个学生就有小偷小摸的现象,学生的贵重物品经常被盗。当时,我的两支笔连续两次上午放在班上,下午就失踪了,至今也毫无下落。运用了多种方法说教都无用,孩子给我的感觉是油盐不进,只要是没人看见自己偷东西就不会承认。也没有学生主动将偷的东西上交出来。其间,我两次意外发现学生遗失的东西在别的学生那里。通过对偷盗学生严肃批评和对班上学生的多次教导,学生已有很大改变。我现在也故意经常的将钢笔放在班上,但再也没有失踪过。没想到这次又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所以,明知道是他拿的,他要死不承认,没从他手里找到,你也不能说是他拿的。虽然多数证据都指向了刘小宇,好多学生也在怀疑他,在底下小声的议论,但作为老师,我不能主观臆断,处理不好,还会出大事情。中午放学的铃已经响几分钟了,还是没有看到谁能主动承认,再这样也无济于事。丢东西的学生还在哭,我在思考对策,想想原来类似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出现,虽用了多种方法,但是没有用。我突然灵机一动,说道:“凡是帮忙找到了e百分的学生,我就在他的平时表现分中加100分,(这是我在四年级实行的一项政策,将学生的日常表现量化为具体的分数,每天进行记录,学期末,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分来决定假期作业量的多少,刘小宇就是因为四年级表现分少,假期中多做了20篇作文的,一些学生还记忆犹新。对于平时的表现分,这学期学生都看得很重要,不愿排到最后)”。这样说后,学生的反映很大,都说帮忙找,虽然刚才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已在失踪地点认真地搜寻了一遍无功而返;但听我这样说,一些学生说过会再去找找看。这时,刘小宇说话了,他说:“老师说的是不是真的呀?”,在得到了我的肯定答复后,他也说我下午一定帮忙找到。从他自信的表情中,我已看到了希望。宣布放学。下午,我一直都在等待,果然,快上课的时候,刘拿着e百分来找我,说他找到了,他说:“我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在下面的草地里晃悠,我走过去看到一块石头,翻开石头就找到了。”就让你说吧,我也不揭穿你,一年级的学生那天根本就没有上体育课,想想就好笑。回到班上,我兑现了我的承诺,给他加了100分,但我既不表扬也不批评他,又跟全班学生讲了一节课的偷盗行为的严重性,让他心知肚明,老师并非不知道。至此,我班到六年级毕业也再也没有发生过一件物品失踪的事情了。学校代销店的老板也跟我说,你们班的那个叫刘小宇的学生原来三年级的时候偷东西被我逮到几回,现在再也没有在这里偷过东西了。

案例二

宋老师,刘小宇又打架了,他拿砖头扔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向我汇报,我已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话了。就在前不久,他刚刚因为打了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而赔了医药费的。那个被打学生的家长扬言要到学校来打他,我将他藏在办公室里待了一节课,又叫他早点回家,注意安全,他那次还真搞怕了。后来刘的家长来处理此事,说:“挨了打的家长要是敢打他的孩子,就对着搞,就是不赔钱。”我真是哭笑不得,也说明了刘的家庭教育对其带来的影响。我认真的跟家长谈了孩子不对的地方,家长后来也能够接受,虽然家庭不富裕,还是同意赔了钱。没想到刚刚平静了几天,又出事端了。

听到学生的汇报,我快速的跑到了出事地点,刘正拿着砖头,跟六年级转自的学生开打。几个六年级的学生还在说:“好险,差点就把头打到了。”我大吼一声,搞什么呀,把砖头丢了。他看到我来了,手松了下来。我从他手中拿过砖头扔到了远处,并询问怎么回事。六年级的学生说:“他们推车子互相撞了一下,你们班的刘就骂起来了,他们搞烦了就打了起来,刘没搞嬴,就拿砖头扔他。”我把他带到办公室,等他冷静下来后心平气和地跟他谈,他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说:“你怎么还这么喜欢惹事呢,上次赔钱的事情你忘了吗?你家长做事又辛苦,赚钱又不容易,„„”没想到这样说他很有效果,他说我知道父母辛苦,我也不想再打架了,就是嘴巴爱骂人,习惯了一时改不了,再就是火气比较大,您上次说了,我已经改了好多,压抑着自己的脾气。我说:“老师送你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半步海阔天空’。希望你时刻记住„„如果你骂人已成了习惯,老师叫同学们帮忙改正怎样?”他点头同意。我说:“你只要是再骂同学,同学就叫你自己打嘴巴,可不可以?”他笑了,说可以。“那你说到就做到?”他说好。后来我在班上向学生提到这事,并要求全班同学不要骂人,谁要是骂谁,被骂者就可以叫骂人者掌嘴。学生笑,表示赞同。不过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学生都笑了,尤其是刘小宇,他要是再骂人就叫他打。学生说他要是不打怎么办?不打就跟我说,我叫他当着我的面打,这只是一种惩戒和提醒,自己打自己都不会用力的。但我看你们这些人丑不丑。我们班要做一个文明的班级„„这项条例执行了一段时间后,我班的学生很少再有人骂人了,打架的现象也少了。

2006年4月31日,连续上了七天的班,五一要放假了,下班的铃声已响,我正在办公室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一个学生跑进来说:“校长叫你快点下去,你们班的刘小宇被别人打破了头,流血了!”我立即跑下楼,校长带着他和几个打他的六年级学生迎了上来,刘小宇的头上血直流,校长叫我快点把他带到医院去处理一下。我叫学生推来我的自行车,将他驮到医院,医生说:“不要紧,只是一个小伤口,止住血就没事了,但要打破伤风的针,”在他打针的过程中,我询问原因,他说:“我记着你说的话一直忍着没有跟他们打,才被他们几个人按在地上将头打了几拳头,头撞在地上的小石头上了。”虽然是个老惹麻烦的家伙,听他这样说,我也第一次因打架而同情他,觉得他变了很多。第二天休息,四点钟就下班了,被他这事一闹,到了七点钟我才骑车回家,路上因为心急路黑,骑快了摔了一跤,裤子也摔破了,腿也摔开了,现在腿上还有一个小洞。五一休假结束后,我帮他妥善地处理了赔偿事宜。在班上讲了那天的事,给学生看我的伤,开玩笑的跟他说叫他长大了一定要赔我一条裤子。60元买的新裤子呀,学生都笑了。我说:“你们都是家里的宝贝,擦破了一点就要打破伤风,老师是老皮子,掉了这大块肉也没有去打针,”学生们都很感动,他也很激动,站起来说:“老师,真的对不起您,我再也不打架了,请您放心。”没想到至此以后,他真的说到做到,再也没有跟我惹一件麻烦事。还乐于帮助别人,上次学校里发现马蜂窝,他主动上去给捅掉。现在,每次看到腿上的伤痕我都会想起这个孩子。我觉得摔得值。至少,我改变了他的不良性格。前几天碰他家长在新沟镇卖西瓜,他家长特意送个大西瓜给我,连声说感谢我对他孩子的培养。

【反思】

上面是新沟镇小学跟班班主任宋老师的班级管理案例,我对上述案例进行了总结概括:

宋老师在刚接班的时候,发现班级内有几个学生有小偷小摸的现象,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多数家庭条件差,看到同学有好的东西,自己就想要。再则因为班上历来有学生偷些小东西,也没有抓到,许多意识薄弱的学生看到这样,也就学着别人拿。所以班主任宋老师从两个方面教育全体学生:

在思想上,让学生明白偷东西的害处——从小偷针,长大偷金; 在行为上,让学生互相监督,未经别人同意不得随意乱动他人东西。

让他们知道:做错了就应该承担责任。并给他们悔过的机会,不允许再犯。至此以后,那几个学生真的没有了,班上也没有东西丢失了。后来为了检验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宋老师故意将军旗、象棋、钢笔和一元钱放在讲台抽屉里,学期末,这些东西一样不少,仍然在里面。为了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认可,在班上表扬的所有的学生。再则,宋老师在刚接班时,总有学生汇报某某因骂人而打架了,某某喜欢说脏话,虽找到他们个别谈心,但收效不大。为此,宋老师采取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骂人就自己掌嘴。经过一个月的试验,学生骂人打架现象明显的减少,至今再也没有人在说脏话了。

【我的启示:】

虽然这是一个农村学校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但是这位老师在处理班级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还是给了我很多启示: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付出自己的一颗真心,就会有收获。教师就是要诲人不倦,关注每一位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去感受那里独有的美丽风景!

其次,作为班主任,我们在管理班级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应该是以理服人,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导方式。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接受教育能力的初级阶段,根据这样的一个特征,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人格,更要帮助他们重塑人格。在思想、情感、道德价值观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来给予指导、引导和帮助。

第三,作为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抓住学生的弱点,用真情感动学生。也许这样的学生再犯错误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属于非控制行为或者说是无意识行为。他们可能在造成问题后已经意识到了其错误,可能已经后悔了,这个时候我们在教育的方式上就要适当调整,我们可以采取一种有助于他们控制自己行为的方式,来引导或者帮助他们改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第四,班主任自己要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榜样。班主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平常心来对待学生,为人师表,做学生喜爱的老师,要通过灵活的方法把学生吸引到学习生活等活动中,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帮助这样的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第五,俗话说,国有国法,班有班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制定出合理的班级制度,可以有学生自己制定,这样更符合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了合理完善健全的班规,做到有法可依,在班级管理中就会方便很多,从而更有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注重班风,好的环境和风气对学生的影响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只有有了好的班风学风,自然就会形成好的品行。

根据万玮《班主任兵法》里面讲到:评判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教育是否能够成功,我们通常观察:1)这个学校或班级制度执行的怎么样,2)学生的环境如何,3)教师是否有人格魅力,4)学生的潜能是不是受到激发。我作为一名师范生,不久的将来就要接触教学工作,甚至会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想无论是上面那个农村的小学老师还是万玮的班主任兵法总结,这都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参考,因此无论是我们将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职位上,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都应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才是能做好工作的基础。《孙子兵法》中的策略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万玮在他的班主任兵法中同样把攻心为上作为一种管理策略;我们教师所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

单位庆典活动对档案工作的启示 篇3

档案工作是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科研单位而言,它是确保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以及科研管理、行政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单位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档案真实地记载了本单位事业发展壮大的全过程,是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2008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立五十周年,为了展示五十年发展壮大的历史与成就,继承和弘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市农科院围绕建院五十周年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展示等重要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效果。五十年事业发展史,三代农科人的成长经历,通过大量档案素材的提炼,数据的汇总、图片、影像资料、文字材料的汇编、举办实物档案展示等,让老一辈科学家和新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感慨万分,更加激发了全体员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首都做贡献的积极性。同时,通过院庆活动的开展,档案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普遍提高,为今后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地促进和推动作用。

启示一: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根本

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时间愈长,它显现的作用就越大。在档案工作各个环节中,档案利用工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的基础。无论是收集、分类和编目,还是统计、鉴定与编研,保管档案以及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有效提供档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现行工作服务。积累,利用;再积累,再利用,只有不断地挖掘档案的潜能,将提供档案利用工作盘活,才能使档案工作富有生命力。

启示二:档案再现历史,院庆活动意义深远

市农科院共有职工1500多人,其中在职人员800多人,来院参加工作不满20年的占绝大多数,他们对农科院整个发展历史并不清楚,而退休多年的老同志对单位发展现状也不十分了解。此次院庆活动,邀请了所有离退休职工、在职职工参加,开设了院庆活动网站,制作了建院五十年历程光盘;特别是编辑印制了近百万文字,含概800多张照片在内的“科技惠农”、“成果汇编”、“专家风采”、“征文集锦”四本丛书以及“建院五十周年宣传画册”。大量的历史图片,原始统计数据的汇总,以及科研大事记、组织沿革等编研材料,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五十年发展壮大的历史浓缩在人们面前,通过档案再现了历史,拉近了几代人的距离。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专家停留在老照片展板前,看到自己几十年前风华正茂的样子,曾经熟悉工作过的地方,久久不愿离去,有的老同志向档案人员拷贝照片,希望珍藏这宝贵的记忆。对于80后的博士、研究生而言,他们通过参加院庆活动,观看历史图片回顾展、科技成果成就展,对“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农科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继承发扬老一辈光荣传统、再创农科院的新辉煌充满信心。

启示三:通过庆典筹备工作,调动人员积极性,是强化档案意识最好的大课堂

这次筹备院庆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提高了各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调动了基层档案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强化了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中层干部、课题主持人、各部门负责人以及业务骨干的档案意识。他们通过组织、筹备、参与编研等一系列具体工作,真正体会到了档案的价值及其重要性。

以前,个别领导只注重抓科研、重创收,而忽视了管理部门,特别是档案工作的作用;有的档案员只注重收集、整理、保存好档案,却忽视了对档案的有效开发利用;而近些年,单位人员年龄层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居多,相对来讲他们的档案意识比较薄弱,平日不太注重档案的积累。

这次院庆对农科院来讲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再创辉煌的重大活动,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召开动员大会,从上到下成立了筹备领导小组,下达工作任务和完成期限,责任落实到人。值得一提的是,各单位领导都将档案人员列为筹备领导小组成员之一,为档案部门及档案人员做好档案利用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档案员们不负重望,虽然基础性工作量大,责任重,但他们乐在其中,积极参与。由于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档案工作者平日始终处在默默无闻、甘愿奉献的工作状态,而建院五十周年庆典活动,为基层档案工作者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档案员的才能、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普遍加强和提高。他们热情接待利用者,配合各研究课题及各部门查阅档案资料,帮他们排忧解难;有些档案员主动提供、撰写多种档案编研材料,为全院系统编辑院庆资料提供有效利用;还有的档案员,利用手中保管的档案材料,撰写了近一万字的纪念回顾单位五十周年历程的文章。各单位档案员之间主动进行业务交流,相互学习,介绍各自工作经验及做法,能为本单位五十年庆典工作出把力,档案员们倍感欣慰和自豪。

对广大科技人员来说,他们通过参与编写课题及研究室科研大事记、科研成果及论文统计等汇总材料,以及提供画册文字及照片等具体工作,需要查阅大量档案素材,他们在查阅档案、拷贝复制、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强烈感叹到档案如此重要,对他们的启发、影响都很大,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强化档案意识上了生动的一课。

启示四:庆典活动,实际上是对单位档案工作的一次大检阅

市农科院档案管理工作实行两级管理制度,即:院各处室的档案由院主管档案部门统一管理,而下属的14个专业研究所(或中心)的档案工作由各单位自行管理,院档案部门发挥指导、监督的职能。

此次院庆筹备工作,布置的任务非常细致,基层单位需要向院提供的材料很多,主要包括:成果汇编及简介、专家介绍、科研大事记、组织沿革、人才培养、各个时期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仪器设备状况、基础设施建设、论文专利、对外合作与交流、实物档案整理、老照片收集,新品种、新技术宣传展板素材以及提交庆典征文、网页专版等等。就基层单位而言,许多研究所(或中心)与院成立的时间相同,同时还要搞所庆,这每一条、每一件都需要查阅大量档案材料来证实、斟酌和提炼。查阅档案涉及到科研课题档案、科研管理档案,文书档案,基建档案、仪器设备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财会档案以及人事档案等等,对五、六十年代建院初期档案数量相对较少,个别数据概念不清的情况,还需要走访多名离退休老专家来核实,查阅档案范围之广、档案利用率之高为历年之最。

许多单位充分利用院庆、所庆这一有力契机,集中力量,组织人员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管理以及收集、积累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对归档的材料重新进行了梳理,弥补和修正欠缺之处。庆典活动,不仅展示了农科院的风采,同时也强化了档案为现行工作服务的意识,是对各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一次大检阅,有效地推动了基层档案工作的开展。

启示五:以庆典活动为契机,推动档案工作创新发展

这次市农科院庆典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建院五十周年一系列科技展示等活动,得到了科技部、农业部、市农办、市科委领导,以及兄弟科研院所、京郊区县、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评价,取得了积极的宣传效果。同时,院庆活动对本单位档案工作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作为档案部门及档案人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扩大成果及影响力,脚踏实地的做好日常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步,促进和推动档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能否有效提供档案利用,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是需要档案人员下苦功才能实现的。这次院庆编研材料并不是档案员一人撰写的,是靠大家共同努力集体完成的,一些单位的档案员只是负责提供了档案素材,并没有参与具体编写工作。要使档案人员的地位有所提高,使领导长期关心支持档案工作,让广大科技人员积极配合档案工作的开展,档案人员自身必须加倍努力,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刻苦钻研档案业务,特别是要注重档案编研工作,提高写作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水平。要主动承担一些与档案管理密切相关的工作,比如单位网站的设计、管理与维护工作,这样可以利用自身有利条件,根据需要随时更新网页,既为单位节省了开支,又方便了科技人员,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效果。所以说,有为才有位,对档案员个人来讲,现在各单位都在实行聘用制,档案员应尽快适应体制改革的要求,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积极主动大胆地工作,利用这次院庆对档案工作的推动作用和整体档案意识的提高,变被动为主动,为领导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研究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各项现行工作服务。

班级管理工作事件的启示 篇4

今年春,冰雪交融再加上天公不作美,使得道路总是泥泞不堪,而且很多地方还布满了污浊的水洼,使人行走起来难上加难。

一个中午,我就走在这样的道路上,为了不弄脏鞋裤,我不得不在众多的水洼间跨越前行。但令我感到有点可笑的是,天上的太阳也正行走得十分艰难,仿佛也是在乌云间跨越,不然,怎么会为大地投下这时刻跳动的斑点呢?当我正低着头,边跨越边为我的这个有趣而又奇怪的想法进一步产生遐想时,突然一束刺眼的光芒向我的眼睛直射而来,让我在那一瞬间无法看清道路,一脚踩进了水洼里。

“原来太阳也知道有人在笑他,而且竟然如此小气,马上报复!”但令我不解的是,我始终看着地面又怎么会有阳光刺眼呢?难道是反射的光吗?难道如此浑浊的污水也能反射出来如此强烈的阳光吗?

为了证实这一点,我选择了那个刚刚被我踩得更加浑浊的水洼,朝着太阳的方向选择了一个较为恰当的角度,目不转睛盯着它。果然,当太阳再次跨越出云层照到这个水洼的时候,一缕强光又一次地照在了我的脸上。

这虽是偶然,但这一现象马上引起了我的思考:任何一个(哪怕是浑浊的不能再浑的)水洼,也有它发光的那一刻———只要太阳肯去照耀它,只要你肯用心地去找那个“反射点”。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那些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也许他们在我们的心里真的就仿佛那一汪汪的浑水,在学习或是许多其他方面,我们很难在他们身上找到一点闪光之处。久而久之,我们似乎就成了那乌云中的太阳,在课堂中穿梭着、跳跃着,不时地为那些优秀的学生洒下灿烂的阳光。这时课堂又变成了斑驳的大地:有阳光照耀下的灿烂,也有乌云遮蔽下的黑暗。的确,我们很少愿意去碰那一汪汪的“浑水”的,因为我们恐惧于他们的“污浊”,甚至不屑于他们的存在。长此以来,他们真的变成了教室里既不会本身发光,又无光可反射的黑暗角落。

此时,我才真正地意识到这完全是我们的错误。因为,我们从来就懒得去“照耀”他们,更不曾在他们身上用心地寻找过任何一个“反射点”。如此这样,我们又怎么能看到他们身上那耀眼的光芒呢?

我想,教师应该是太阳,每个学生都可以是一汪水,清的也好,浑的也罢,我们都应该将他们全身沐浴于阳光之中。你的无私公正的照射,一定会让每一汪水处处都有“反射点”,时刻都能呈现出万道光芒。

二、火墙的启示

我们的校门旁边摞着一摞砖,里面有没有用过的新砖,也有用过一年甚至两年的从炉子上拆下来的或土黄色或黑灰色的旧砖。

中午午休,我便告诉了学生搬砖的事情。当上课铃声刚响,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行动了,而且还推了一辆小车。这情景使我们班的学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声令下后,他们顿时像脱缰的野马向砖落飞奔而去。看到他们这速度,听到他们这喊声,我心中不禁暗喜:这帮家伙,还真够“尖”的。

火墙和炉子很快就搭好了,从头到尾没有一块旧砖。整个火墙看上去高高的、红红的,如一面崭新的旗帜,漂亮极了。在全班学生的注目期待中炉火点燃了,那噼啪的木柴声和我们兴奋的心跳交响成美妙的乐曲。我终于忍不住了对我那群可爱的孩子们说:“你们真是太能干了,咱班的火墙肯定是全校最棒的!”听了我的夸奖,他们个个面露喜色,这时有人提议说:“老师,咱们到别的班级去看看呀!”

于是,我们开始了“参观”活动,首先是五年级。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矮矮的红砖与黑砖相间的火墙。乍一看像长了斑一样,难看极了。我们班的同学立刻发出一片嘲笑的感叹,还有人讥笑他们说:“你们用一辆车才弄来这么少的砖,而且还这么旧!”“哈哈,呵呵”,随之是全班同学的应声附和。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四年级,进门后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更矮更黑,而且有些近似于破烂的火墙。我班的学生又是一阵唏嘘感叹,为自己创造了与别人相比无比辉煌的劳动成果而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与满足。

此时此刻,面对刚才我还欣赏至极的孩子们,我的心却有些不自在了,再也无心去“参观”别的火墙了,随即带领他们回到了班级。

不可否认,这是一堵全校最新最漂亮的火墙,而我透过火墙看到的却是一种失败,德育的失败!我的失败!

这些年我带领着我的学生做了许多事———收集过废品,种过豆子,给班级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于是,所有的学生在我的潜移默化教育之下,也都非常注重实惠。做任何事之前都会想到自己能否得到“实惠”。在这方面我们班的学生在校内是出了名的,我还曾经引以为荣,我觉得我教会了他们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劳动成果,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自己带来好处。但今天我忽然意识到这绝对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我教会学生的还有一种急功近利的狭隘。

长期以来,我一直忽视了一点,在教会学生们创造、索取的同时,忘记教会他们给予、谦让和奉献。生存的能力固然重要,而生活中高尚的人格更加重要。因为性格决定命运,而人格决定高度。

学习“三思三创”对工作的启示 篇5

当前,全市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和实践“三思三创”的热潮,起先我只是认为这又是一次政治理论学习,与已无关。当随着在大街小巷看到越来越多的标语,特别是公司召开了“三思三创”动员大会后,我才开始慢慢理解其中的含义,发现它并不是一个口号,细细品味之后,犹如品尝甘醇的美酒,回味无穷,其中指导意义不仅适用于组织,也适用于个人。并对工作有了以下启示。

一、树立和保持进取意识:“三思三创”不是要我思、要我创,而是我要思、我要创。同样是思和创,“要我”是被动接受,就会存在抵触和消极应对,“我要”是主动出击,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两者对结果的影响则截然不同。而“我要”进取的意识又分为两种,即短期和长期,短期树立进取意识不难,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当然进取的欲望也是无止境的,人的一生实际上都处于不断追求之中,自我的发展也是人性内在的渴望和要求,因为有进取才能有回报,才能满足心理需求;而难就难在长期保持这种进取意识,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或取得一些成绩之后,就会因为担心承担责任、风险等,不再积极进取,而变得退缩、消极、随波逐流和不思进取。自我保护和肯定是必要的,但不能变成满足现状。为此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树立进取意识、更要时刻保持进取意识,方能在发展变化中与时俱进。“三思三创”实际上也是在唤起广大干部群众对进取的欲望。

二、增强危机意识:“三思三创”不是落后要思、要创,一流同样要思和创,社会事物总是在不断推陈出新、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过去一流不代表现在一流,现在一流不代表将来一流。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指居安思危的意思,即危机意识,一个人是否具有危机意识,关系到进取意识的强弱。危机意识越强,进取意识就越强,“三思三创”就越迫切。如果满足于过去的成就,就容易忽略竞争环境的变化,而丧失危机意识。没有危机意识的直接表现就是懒惰、安于现状,人兼有进取和懒惰的本性,并时刻处于两都的矛盾之中,缺乏危机意识正是由于人的惰性战胜了进取的欲望。而激发一个人的危机意识,竞争是一个较好的方式,就如狮子和羊的故事中所讲的,羊和狮子每天早上醒来,一睁开眼,第一意识就是跑!因为只有速度胜过对方才能生存,尽管这样,跑得慢的羊还是会被狮子吃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缺乏危机意识的人终将被社会所淘汰。可见,竞争能激发人的危机意识,有了竞争才有了比较,有了比较才会明自身所处的位置以及不足,才会有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压力和紧迫感,从而才会保持高昂的斗志,才会“穷则思变”。近段时间宁波日报头版连续刊登各县市亮短、找标杆、找差距、找路径,就是通过社会监督给自我加压,也就是一种“危机感”的表现。

三、树立责任意识:“三思三创”不能只看别人思、别人创,把自已当作旁观者,而是要联系自身工作实际,本着对自身负责的态度投入到思、创当中。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在工作中要摒弃不做不错,少做少错的心态,自觉抵制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不良作风和本位主义思想,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自已的才干,勇挑重担,敢为人先,创先争优。责任意识也不只是自扫门前雪,还要促进关联部门和同事共同把工作推向前进,这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心智成熟的表现。

四、强化执行意识:“三思三创”不能只思不创,而是要在认真思量发展之路后找出创业、创新的方法,并通过执行实现创一流的目标。因为思想再正确、方法再完善,如果没有被付诸实施,一切都是浮云,也就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强化执行意识,提升执行力,就是要将目标、措施、行动相结合。

五、推动外因激励:“三思三创”不能是一时所思、所创,而是要长期、持续的思和创。如何将短期的思考、实践换为长期的制度保证,促进工作在优质、高效中不断前进,不能仅依靠个人内因-进取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发挥作用,意识虽有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的一面,但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日益增多,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此消彼长,意识在缺少正确外因引导下不能维持长久。正如康熙帝国中有一集讲到康熙在千叟宴上感谢敌人造就了其丰功伟绩一样,人的意识固然很重要,但还需要在不断地激励之下才能更好激发思想和创造热情。为此,还需要有外因的激励-动态的目标考核、激励等长效机制,把外部的刺激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最大限度和持续地调动个人意识,以通过外因对内因的作用过程产生持续的影响。

几种心理效应对班级工作的启示 篇6

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管理者。作为班主任,如何协调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班级的重要课题。各种“心理效应”会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建设,认识一些“心理效应”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这对班级管理的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的理论来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的一项试验。

在这项实验中,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摆在中产阶级的社区,而另一辆摆在相对杂乱的另一个社区。他把后一辆车的车牌摘掉,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不到一天,这辆车就被人偷走了。而前一辆车摆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事。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前一辆车的玻璃砸了个大洞,结果仅仅几个小时后,车就不见了。

现实生活中,好的东西人们往往尽量保护它,而差的东西人们会不自觉地任其变得更坏。但有时,人们对于影响深远的“小过错”,采取“小题大做”的方式去处理,以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殊不知,及时修好“第一块打碎的窗玻璃”才是明智之举。“破窗效应”在我们班级管理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1班级规章制度必须明确而严肃,要始终保持它的统一性与完整性。班主任与班干部以及全体学生只能通过民主的方式去完善,而不能随意更改,甚至破坏。卫生、纪律责任到人,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班级工作形成良性循环,努力做到“没有被打碎的玻璃”。

2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或许“不够聪明”,“屡教不会”,或许调皮捣蛋,几乎“没法管教”,但我们不能丧失继续教育他的信心与勇气。要不然,是我们在打碎一扇窗子的“玻璃”;不久,我们将发现,自己对大多数孩子失去了教育的热情与期待了。

3要善于修补问题学生的那“一扇破碎的窗子”。他也许只是调皮或不够聪明,可他在别的方面应该具有值得欣赏的闪光点。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抓住他的这扇“破碎”的窗户,而应寻觅一下他身上闪光的地方,遮住他破旧的“窗户”;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严于自律,不轻言放弃任何学生。那样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很可爱。

二、马太效应

在《圣经》中《马太福音》有这么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乐于“锦上添花”,学校里对优生处处优待,对差生则事事刻薄。“马太效应”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是:

1教师过分表扬得宠的学生,往往使其中一些人因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没有理智态度从而骄傲自满起来;而对已取得进步的不得宠学生漫不经心、态度淡然,使他们丧失信心;

2,得宠和不得宠学生犯同样错误,教师一定要一视同仁地给予惩罚,而不能出现强烈的反差。这样带有偏见和因人而异的惩罚,不能使不得宠的学生心服口服,因而不但不会减少班级管理问题,反而使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产生感情隔阂,甚至对立。

三、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的故事。也就是看谁有办法使行人把大衣脱掉。北风不假思索首先来了一阵冷风,凛凛刺骨。这样,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便把大衣裹得严严实实,毫无脱意。而南风则不然,它徐徐吹动,使人暖意渐生。行人在不知不觉中先解开了钮扣,继而脱掉了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

“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

1班主任和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要让学生感到温暖。班主任关心爱护学生,会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学生有了这种情感,他会自觉地遵守各项纪律,因为这时学生已把遵守纪律看成是维持师生间友好的需要。教师对学生冷漠甚至冷酷,必然会造成师生间的情感对立,而这种对立的情绪是班级管理最严重的障碍。

2班级管理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把大衣脱掉,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班主任在处理已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应尽量采取柔和的方法,使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逐渐改掉不良行为。粗暴训斥或当众讽刺、谩骂、挖苦,不但不会起到效果,相反会引起学生的怨恨、气愤和对立情绪,有时还会产生对抗行为,从而使班级秩序更加混乱。

四、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市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它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了解决问题,工厂一直在竭力探求原因。

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一系列研究试验。试验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个“谈话实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由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达两万余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地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一律不准反驳和训斥。

这一“谈话实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是为什么呢7

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诸多不满,却又无处发泄,“谈话实验”使他们这些不满的情绪得到了充分地发泄,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给班级管理的启示有两点:一是班主任要放下架子,要从“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进行个别情感交往,避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出现;二是要能耐心地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一定要让学生把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从而身心轻松地投入学习。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要让学生觉得不可亲近,对学生的行为不要过多地去评价,否则,会使学生在行为表现上出现严重错位,使班级管理陷入被动。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有时间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样学生能够经常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班级管理正常有序地进行。

我们说沟通从“心”开始,而班级管理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师生“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作为班级管理首要责任人的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认真分析心理效应,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规律进行班级管理。

赣榆县小型水库抢险工作启示 篇7

1 水库安全状况

赣榆县地处江苏省东北部, 境内地势复杂, 由西北向东南, 低山、丘陵、平原、洼地层次分明。全县共兴建大、中和小型水库88座, 其中大型水库1座 (小塔山水库) , 总库容2.81亿立方米;中型水库1座 (八条路水库) , 总库容231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86座, 总库容5435万立方米, 兴利库容3670万立方米, 灌溉面积1.1万公顷, 其中在册70座, 总库容4844万立方米。此外还建成塘坝290座, 总库容1533万立方米。工程建成以来, 为全县的防洪、灌溉、人畜饮水、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小型水库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 限于当时经济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 大部分工程是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 有的水库甚至就没有设计。当时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也极不完善, 施工设备简陋, 主要靠群众运动和人海战;基建投资不足, 造成许多“半拉子”工程。工程标准普遍偏低, 质量较差, 存在先天不足, 加上工程运行与维修养护经费没有很好落实、管理粗放、老化失修严重, 滑坡、渗漏等险情时有发生。2005年, 对横山等49座在册小型水库进行安全鉴定, 均为三类坝, 至2009年底, 已完成8座除险加固, 正在加固12座。2009年, 又对在册21座水库进行安全鉴定, 也属于三类坝。其余不在册的水库、塘坝缺少管理经费和人员, 病险隐患更为严重。

2010年汛前检查发现, 在册70座小水库除了20座已经加固或正在加固以外, 35座坝体迎水坡、背水坡不同程度损坏, 27座溢洪道标准不足, 22座大坝渗水, 23座灌溉涵洞漏水。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危及水库安全, 威胁下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小型水库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防洪保安的心腹之患。

2 水库抢险成功案例

历史上我县孟良、抗日山和八一等7座小型水库曾出现滑坡、管涌、渗漏等险情, 经过抢修转危为安。

2.1 抗日山水库抢险

抗日山水位于赣榆县班庄镇窦洪爽村西10米, 建成于1958年3月, 集水面积2.04km2, 总库容91.4万m3, 汛限水位65.2m, 最大坝高12m。保护耕地4000亩, 保护人口4000人, 实际灌溉面积2000亩。由于前期持续降雨, 抗日山水库已经多次溢洪。1998年8月14日, 水位涨至65.55m。上午, 水库防汛例行检查时发现大坝北部背水坡局部渗水, 面积不足1m2, 工程人员即密切注视。18:40, 工程人员检查发现坝身渗水面扩大至3处, 面积约6m2。出险段长37m, 地处老河道上, 渗水处位于背水坡戗台, 表层砂质土发生液化, 深度达1.0m。经分析险情是由于水库水位持续较高, 浸润线抬升, 筑坝土质含沙量较大造成的。为此, 制订了分3步走抢险方案, 首先采取挖深溢洪道办法降低水位;其次在坝脚外沟塘处打木桩回填袋装沙, 防止滑坡;最终在渗水处开设导渗沟, 沟深1.0m、宽0.8m、长45m, 在渗水点开挖3个导渗集水井, 导渗沟、井采用大、中、小石子、砂四级配, 将渗水汇集在沟内排出。乡、县防汛指挥部得知险情后, 立即组织100余名抢险队员开展抢险, 至15日18:00完成导渗沟铺筑, 大坝险情得到控制。

2.2 八一水库抢险

八一水库位于赣榆县班庄镇大沟埃村北, 属于三八、八一、五四、五一水库群之一, 建成于1966年5月, 水库集水面积1.1km2, 总库容31.80万m 3, 兴利库容20.4万m 3。保护面积0.5 km 2, 保护人口2200人和大沟埃村小学, 实际灌溉面积2000亩。

2005年8月11日, 八一水库灌溉涵洞工作桥下出现漏水漩涡, 并呈逐渐扩大, 涵洞出口流浑水, 经水下检查发现, 大坝迎水坡漏水跌窝上口直径约60cm。8月22日, 在涵洞竖井后1.5m处又出现漏水漩涡, 涵洞出口同样流浑水, 本次漏水点位于8月11日漏水点上游10m处, 但水深达3.0m, 水下触探塌陷漏斗直径约50cm。为了确保水库安全, 组织两次抢险。第一次抢险, 先用编织袋装土在跌窝周围筑围堰, 围堰外用塑料布防渗;大坝跌窝处排水后采用底部铺衬土工布, 用粘土分层回填压实;同时紧急拆除水库东溢洪道溢流堰, 紧急泄洪, 以降低水库水位。第二次抢险, 在涵洞两侧竖井至大坝间用编织袋装土筑围堰挡水, 以控制险情恶化发展;在竖井外至大坝间筑围堰挡水, 既防止垮坝又为涵洞拆建施工做准备。

3 抢险启示

赣榆县抗日山水库、八一水库两座水库地处村庄上游, 万一发生垮坝事故, 洪水将以9.0m水头直冲村庄, 给下游造成毁灭性冲击, 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人员伤亡在所难免。在发生重大险情的情况下, 由于发现早, 及时采取措施, 方案科学, 组织有力, 全部化险为夷, 为小型水库管理及抢险提供许多宝贵经验。1) 巡查到位, 防范有力, 抢早抢小是防汛抢险制胜的根本。管理人员巡查到位是做好抢险工作第一步。及时发现问题, 准确判断, 立即采取措施, 才能为抢险工作赢得时间。抗日山水库险情是管理人员上午巡查时发现, 并跟踪观察, 密切注视。八一水库第一次险情是村支部书记早晨检查时发现涵洞工作桥下有水流漩涡, 由于参加过水库抢险, 发觉问题严重, 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填土。虽然漩涡不大, 但也未能堵住, 马上上报镇水利站和县防指。第二次险情也是村支部书记检查发现, 又立即组织抢险, 获得抢险宝贵时间。2) 抢险方案科学是做好防汛抢险工作技术保证。险情发生后, 县水利局领导和技术人员迅速赶赴水库现场, 组成了强有力的参谋班子和指导实施抢险的技术队伍。技术人员严密监视工程变化和险情发展, 认真分析病险机理和发展局势, 虚心听取研究来自群众中的合理意见, 及时提出抢险技术方案, 提供所需的抢险人力和物资清单, 并负责实施技术指导工作, 保证了防汛抢险工作科学进行。3) 领导重视, 靠前指挥是防汛抢险制胜的关键。险情发生后, 县、镇领导和市县水利部门干部迅速到达水库现场, 组成了现场抢险指挥部, 明确职责, 落实任务, 为抢险提供了组织保证。村里组织100余人抢险队和挖掘机等机械设备, 按照专家意见, 立即投入抢险, 保证了抢险方案顺利实施。领导干部吃住在现场, 与广大群众并肩作战, 保证了防汛抢险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4 结语

《论语》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篇8

关键词:《论语》,孔子,班主任工作

通过研读《论语》, 笔者认为孔子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 在当代看来, 他更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的典型。下面我想从孔子所授之业角度谈一下《论语》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孔子一生追求仁政”, “仁”是他一以贯之的思想, 孔子对弟子的教育目的当然是培养一匹能够经世致用匡扶正业的“志士仁人”“成人君子”, 所以为了实现这个教育目的, 孔子建构了十分丰富、完整、合理的培养理想人格的教育内容体系。根据《论语》的记述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括孔子的教育内容, 即他的所授之业。

一.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论语·为政》篇记载, 子曰:君子不器。”《论语·述而》 篇记载, 子曰:“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论语·泰伯》中记载, 子曰:“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论语·季氏》中记载孔子教育他的儿子伯鱼说:“不学诗, 无以言。”“不学礼, 无以立。”《论语·尧曰》 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孔子曰:“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 无以立也;不知言, 无以知人也。”《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进行六艺教育的基本教科书就是“六书”, 《庄子·天运》载:“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从以上这些记述我们可以看出, 孔子想培养的理想“成人”的典范是文武兼备, 六艺兼习, 多才多艺的治国兴邦之人才。

二.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篇载:“子以四教:文, 行, 忠, 信。”这是指孔子的教学内容是从文献、品行、忠诚、信实这四个方面进行的。文献主要是指 《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历代文化典籍, 这是智育方面的教学内容;而品行、忠诚、信实实际是一个方面, 即德育方面的教学内容。孔子主张“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他主张把道德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但我们从《论语》中可以看出, 在教育的过程中, 实际是德育智育一起的, 不分的, 二者互动共进在同一教学过程之中。

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论语·先进》篇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说明孔子所授之业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四个方面。而笔者认为这也是孔子按其重视程度的顺序来排列的, 我们知道, 孔子始终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来教育其弟子。

通过以上三点的阐述, 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 他的教育内容广泛多面, 都是为培养能够治国安邦的“志士仁人”“成人君子”的教育目的而服务的, 都是为实现贤人为政的最终理想而设定的。

在现实课堂中, 我们知道, 各科的老师主要是以给学生传授本学科知识为主, 很少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对学生全面负责”是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所在。《教师学与教学论·班主任》篇中说:“中学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 开展班级工作, 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 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中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对全班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当然这个“对学生全面负责”的任务和职责归根结底是由“班主任”之定义所规定的, “班主任”就是对我国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的总称。当班级授课制在20世纪初的中国被广泛采用的时候, 班主任制也随之孕育而生, 不断发展完善。而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和实施, 使班主任工作更加有章可循, 职责分明, 从而迈向一个个新的发展时期。可以看出班主任的设置对于培养全面的人才来说有其不可替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政务信息公开对档案工作的启示 篇9

关键词:政务信息,档案工作

政务信息公开是指政府采取透明、便捷的方式公开其政务信息资源, 允许行政相对人通过查阅、复制等形式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以实现其指导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目的的过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了档案馆的政务信息公开的职责和地位。因此, 在当今政务信息公开已成为信息时代主流的时代背景下, 档案工作理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顺应时代潮流, 与时俱进, 加强政务信息的公开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

一、政务信息公开是一定的政策和环境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自1999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以来, 各地有关部门积极安排部署这项工作, 乡镇先行, 县级也已全面展开, 市级也正在积极推行, 一些经验做法已被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 随着政务公开制度的全面展开, 档案馆因其独特职能, 适合成为政务信息集散场所, 理应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中担当重要角色。据统计, 80%的社会信息资源是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 政府是最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消费者和发布者。而政府的信息又绝大多数存在于档案馆中, 那么政府公开信息就有利于缩短信息公开时限, 提高档案现实利用价值, 有利于丰富馆藏, 促进档案资源信息的整合;政府公开信息, 实现与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 可以增加信息利用率, 降低信息成本, 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效用, 实现信息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目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信息公开工作仍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 从国内已有立法来看, 涉及政务信息公开的规定还不完善, 我国对文档信息公开的限制过多、过严。关于保密的规定又偏向于保守,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效用的发挥。第二, 因档案工作人员工作认识上的偏差, 各部门公开较多的只是属于业务类的具体行政性行为的依据、条件或结果的信息, 对于规划、计划类的信息公开较少。特别是有部分应当被公开的信息却没有公开, 不知不觉中, 这已造成了对公众知情权的侵害。第三, 政务信息公开的渠道仍不够畅通。目前, 有一些部门尚未能向同级档案馆按时主动送交公开的目录及全文, 致使各档案馆在信息缺失和更新不及时的情况下, 难以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工作。同时, 现行的档案法规对档案的利用和公布, 对于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来说, 显得单一且低效率, 信息的供给难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甚至与公众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三、政府信息公开对档案工作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1. 三种观念受到挑战。

(1) “内部资料”不能公开。某些机关以明示的方式拒绝公检法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查阅本属于公众信息资料的档案, 理由是那些档案是他们的内部资料。这些机关把手中掌握的档案作为一种权利, 想公开就公开, 不想公开就不公开。正是由于行政机关这种未经法律授权而拒绝提供查询服务的行为, 导致了社会上许多无序状态的出现, 同时也滋生和掩盖了许多腐败行为。 (2) 把政府机关产生的档案转化为经济资源。某些机关采取收费查档的形式, 并把这种模式冠以规定或条例的形式出现。这些行政机关将其变成了本单位谋利的手段。 (3) “重要”的档案秘不示人。利用者在查阅某政府机关的审批档案时, 仅能查询到一些申报材料, 每翻到政府机关内部的审批意见和审批资料时往往被告知已不允许翻阅或不允许复印。而这些东西恰恰是行政机关违法审批、越权审批的依据。

2. 对现行档案法律法规的挑战。

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和民主进程的加快, 档案法的某些条款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从而制约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例如, 《档案法》规定档案室的职责是保管本单位的档案, 并对所属机构进行监督和指导。可见, 开放服务作为档案室的额外服务, 做与不做都由机关自行决定, 这似乎已成定论, 甚至还被有的档案室奉为律条, 现实情况却对此定论产生挑战。《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条规定, 各级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便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上述规定有两点需讨论、研究:一是因“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无法规定范围和概念解释, 使“随时开放”的规定难以操作;二是档案形成30年才向社会开放的规定太长, 造成了馆藏档案的利用时效与利用需求之间的矛盾。

3. 对档案基础业务的挑战。

政务信息公开对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的挑战。不做好基础工作, 档案开放无法顺利实施。政务信息公开要求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还处于初级和单一的阶段, 缺乏能够系统的向用户提供深层次的数据库信息服务的能力,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社会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档案工作数据库建设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 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目前, 我国档案部门的数据库建设与图书馆行业数据库建设相比还不太成熟, 具体表现为规模小, 大型数据库少;社会急需的时效性很强的数据库少;数据标准不统一, 规范性差。这些都造成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性差、利用率低。

4. 对档案人员素质的挑战。

政府信息公开一旦实施, 档案信息开放的领域将会越来越大。档案人员应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 增强职业道德素质。在开放档案、公布档案中准确把握公开与保密的关系, 严格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等。

四、档案馆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中的有效措施

1. 加大信息资源建设力度, 积极构建信息资源体系。

档案馆要充分利用作为政务信息指定场所这一优势构建系统性、综合性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使它既能满足人们对历史信息的需要, 也能满足社会各界对现实信息的需求。同时要能够杜绝其他信息服务部门信息来源复杂、可靠性低的弊端, 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 并通过组织整合, 为社会公众构建翔实可靠的、功能完备的信息平台。在信息范围上要囊括所有党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在信息内容上要包含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所需要的各种政务信息;在信息形态上要包括纸质、声像、电子等各类型的载体;在时间跨度上既要有历史的政务信息, 还要有即时的政务信息。

2. 建设政务信息公开场所, 提供政务信息利用的平台。

2007年4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 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各级综合档案馆要以此为契机, 加快完善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为政府信息的顺利公开提供平台。

3. 创新政务信息公开形式, 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坚持“依法公开、及时准确、讲求实效、方便群众、利于监督”的原则, 不断创新政务公开方式, 达到信息透明、服务便捷和利于监督的目的。在满足传统查阅咨询的同时, 坚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公开的方式, 积极探索和扩展政务信息公开渠道。同时, 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考核、评议及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规定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形式、程序、时限等, 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民主评议活动, 把政务信息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政风、行风的范围。

4. 建立政务信息公开网络, 打造阳光电子政务。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政务信息的公开提供了顺畅高效的通道。要与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既能促进政府信息的开发利用和资源共享, 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 降低行政成本, 又能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化, 增强办事和执法的透明度。

总之, 政务信息公开是现代法治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 也是我们党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举措。档案馆若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 不断加大信息资源、窗口平台和自身功夫建设, 定能演绎出服务于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经典乐章, 定能扮演好人民喜闻乐见的信使角色。

参考文献

[1]王厉, 魏宝丽.政务信息公开中的档案馆角色研究[J].中国档案, 2007 (7) .

[2]李静.试论政务信息公开与档案信息服务[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7 (5) .

扫盲运动与党的教育工作启示 篇10

(一) 经验:

1、严密的组织管理。

(1) 制定和推行扫盲的有效措施:新中国成立之初, 国家强调扫盲教育要稳步前进, 在此精神指导下, 北市区的扫盲工作平稳起步。1952年5月15日, 教育部发出通知:开展“速成识字法”的教学实验工作。稍后确定河北省为“速成识字法”实验区, 保定市积极行动起来。“速成识字法”的推行取得了不小成绩, 但也出现了“左”的倾向, 保定市贯彻中央和省扫盲会议精神, 于11月正式修订扫盲计划, 各区也相继作了调整。从1953年起, 以调整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为中心, 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顿工作。针对1956年以来的再次冒进, 北市区1957年下半年强调认真贯彻“加强巩固, 适当发展, 提高质量”的精神, 制定任务“既要巩固与保持现有规模, 又要根据需要与可能的条件进行适当发展, 做到二者兼顾, 达到国家既定的发展指标”。

(2) 建立和完善扫盲的领导机制:关键点在于紧紧依靠党和政府, 形成省市-区-街村的层级行政领导体制, 并指定或组建管理扫盲的专门机构, 相继有教育局-扫盲工作委员会-校部和工会-扫盲协会等, 保证了对扫盲的有效领导。

(3) 充实和提高扫盲师资队伍:从北市区扫盲实践来看, 一方面由于建国初师资严重不足, 在扫盲过程中除少数专职教师外, 本着“以民教民”、“以工教工”、“以干教干”的精神, 大量选聘兼义教师, 发动一切识字的人从事扫盲教学;另一方面非常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 除组织日常的学习和培训外, 还通过检查指导、假期培训、观摩试教、站点传授等各种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养。

(4) 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首先重视宣传动员, 在每一次重大方针实施前, 都要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 做到家喻户晓, 同时注意随时了解情况、耐心讲解, 调动广大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注重干部、党团员和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 始终加强和保证他们的学习;再次强调社会力量的团结协作, 在区党组织、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加强了与工会、妇联、青年团及各机关厂矿、村社等组织的密切配合, 推动了扫盲的顺利进行。

2、规范又灵活的扫盲教育体系。

通过北市区的扫盲实践, 可以看到解放初的扫盲运动中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成人教育的体系。它一方面体现了制度化、规范化, 对每一时期或阶段的扫盲对象、数字、学习时间、组织形式、学习内容、学制、考核标准、经费以及关于学校行政、教学、考试、会议汇报等各项制度都有统一规定;另一方面又注重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针对城市居民复杂各异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情况, 以及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不同产生的差别, 区别对待, 并注意与中心工作相结合, 推行弹性学习制度。这些经验对于今天的扫盲仍具有参考价值。

(二) 教训:

1、扫盲的群众运动方式:

虽造成了轰动一时的场面效应, 但从长远来看, 却难以获得持久、高质的效果。经常是一个高潮过后迅速转入冷清, 呈现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状态。随着花样不断翻新, 很多教育实验未经深思熟虑就急于推广, 一遇问题又迅速改辙, 造成不少项目一哄而上旋即垮台, 不仅极大打击了群众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 不利于扫盲的持续健康发展。

2、扫盲运动中的“左”倾偏向:

从整个历程中, 不难发现各方领导时时流露出不切实际的想法, 表现为急于求成、重量不重质, 尽管其间有过几次纠正, 但最终还是升级为1958年的“跃进”。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出现了执行过程中的强拉硬扯、报喜不报忧、甚至造假和浮夸, 只重表面化的指标, 轻视扫盲教育的内容和过程, 无视其客观规律, 使扫盲陷入一种形式主义的怪圈之中。

参考文献

[1]吴金贵主编, 保定市北市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保定市北市区志》, 新华出版社出版, 1991年版, 364页。[1]吴金贵主编, 保定市北市区志编纂委员会编, 《保定市北市区志》, 新华出版社出版, 1991年版, 364页。

[2]关世雄、张念宏:《成人教育手册》, 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 248页。[2]关世雄、张念宏:《成人教育手册》, 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 248页。

上一篇:导向式教学下一篇:健美操专项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