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

2024-07-25

生物物理(精选十篇)

生物物理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床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宫颈糜烂患者100例,年龄在19~48岁的已婚妇女,术前全部白带及阴道镜检查或活检排除阴道炎及宫颈癌。按全国高等院校妇产科教材《妇产科学》的分类标准[1]。其中轻度糜烂30例,中度糜烂65例,重度糜烂5例,单纯型55例,颗粒型45例。

1.2 临床表现

妇科检查时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糜烂。根据糜烂面积的大小可分为三度:轻度糜烂指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中度糜烂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重度糜烂指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根据糜烂的深浅程度分为三型:单纯型,为糜烂面呈一片红色柱状上皮,糜烂较浅;颗粒型,为糜烂面的组织增生,形成颗粒状;乳头型,糜烂组织增生更明显,形成乳头状。

1.3 治疗

包括微波、电熨、电灼、冷冻和激光疗法等。生物物理疗法的基本原理是破坏炎变的子宫颈上皮,促进新生健康的上皮修复创面。子宫颈炎的生物物理疗法简单、易行、安全、疗效可靠,可在门诊施行,便于普及推广。冷冻治疗利用制冷物质(如液氮)产生低温破坏细胞及组织治疗宫颈糜烂。

1.3.1 冷冻治疗宫颈糜烂利用液氮(-196℃)低温,采用接触冷冻法(快速冷冻缓慢复温)一次冷冻3 min、复温5 min、再冷冻3 min自然复温后完成一次治疗。

冷冻法主要将糜烂面柱状上皮破坏,以鳞状上皮取代之而达到修复。冷冻治疗阴道流水较多,注意脱水的发生以及血管神经性反应发生。

1.3.2 电熨或电熨治疗

利用热效应、局部温度达100℃,使局部病变凝固、坏死、结痂、脱落而修复。电熨范围应达糜烂面外2~3 mm,电熨深度以破坏腺体上皮,深至3~5 mm为度。电熨区达深黄或微黑为宜。如遇子宫颈腺体囊肿,应予刺破并深入腺腔内电灼。电熨时子宫颈中央部应重点并深入电灼,电灼强度和深度要加大,而外周部分电熨时间宜短,深度宜轻,使子宫颈电熨面呈锥形,日后坏死组织脱落和创面愈合也呈锥状,并可达子宫颈矫形之目的。

1.3.3 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为受激辐射光效应治疗。以CO2激光治疗最为普遍。CO2激光使用方法是照射(平均功率密度为1W/cm2)、烧灼(1~102W/cm2)、气化(102~104W/cm2)切割(>104W/cm2)。激光治疗操作及注意事项基本同于电熨。

1.4 疗效标准

痊愈:糜烂面消失,异常白带消失,宫颈光滑,无自觉症状;显效:糜烂面减小1/3以上,白带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乳头型转为颗粒型或颗粒型转为单纯型;无效:糜烂面未见明显减小,白带无好转,自觉症状无减轻。

2 结果

其中轻度糜烂30例1个疗程治愈27例,显效3例。中度糜烂65例,治愈52例,显效8例。重度糜烂5例,3个疗程治愈1例,显效4例。所有病例糜烂均于疗程结束后进行效果判定。

3 讨论

慢性宫颈炎有先天性宫颈糜烂和后天性宫颈糜烂两种。先天性宫颈糜烂主要发生在幼女或未婚妇女,其宫颈呈红色、颗粒状,事实上无明显炎症,是宫颈管柱状上皮外移所致,不属于病理性宫颈糜烂;后天性糜烂的宫颈往往偏大,宫颈口正常或横裂或为不整齐的裂口。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多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有小圆形细胞和浆细胞浸润,黏膜下结缔组织的浅层为炎性细胞浸润的主要场所,宫颈的纤维组织增生。宫颈管黏膜也有增生,突出于宫颈口形成息肉状[2]。宫颈糜烂的修复是糜烂面的柱状上皮逐渐被扁平上皮所代替,这种扁平上皮可来自糜烂边缘,由原先存在的扁平上皮或残留的扁平上皮再生,但较多的是由柱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通过鳞化形成。

宫颈糜烂的物理治疗是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多用于糜烂面积较大和炎症浸润较深的病例,常用的物理疗法有激光、冷冻、红外线凝结疗法、微波治疗及电烙等。物理治疗后均有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有大量水样排液,术后l~2周脱痂时可有出血。创面未愈合期间(4~8周)禁盆浴、性交和阴道冲洗。治疗后定期复查愈合情况直到痊愈。因物理治疗有引起术后出血、宫颈管狭窄、不孕、感染的可能。复查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同时应注意有无宫颈管狭窄。在物理治疗后的脱痂期间,如阴道流血多需抗感染止血,若见宫颈上有活跃性出血点可再用电烙或激光点灼止血。

摘要:目的 评价宫颈糜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临床100例宫颈糜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糜烂采用物理治疗。结论 物理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颈糜烂疗效较好、疗程最短的方法。

关键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观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3.

高一寒假作业答案生物物理 篇2

DBDAA DCADC DCBAB DDAAC BCDAC BBDCA CCBBC 36肽键,羧基,3,核糖体,2.(37)5核糖体,遗传和代谢,7叶绿体,2液泡,3核糖体 38动物,没有细胞壁,BADC,ABC,CD

高一物理假期作业

(一)1.D 2.C 3.D 4.A 5.B 6.C 7.D 8.C 9-13无

14-19BD AD ABC CD CD AC 20无 21.(1)D(2)BC(3)BC 22.(1)△x=at2=常数(2)0.875 1.225(3)3.5m/s2 23.无 24无 25.(1)x/t=VA+VB/2 VA=12m/s(2)a=VB-VA/t x=VA²-0/2a=48m 26.20m/s 2s 27.90m 2s 22.5m 28无 29.100N 30无 31.(1)120N 90N(2)250N 150N 32无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二)1.AC 2.A 3.D 4.B 5.C 6.ABC 7.BD 8.D 9.C 10.BCD 11.B 12.D 13.BC 14.B 15.BC

16.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汽车通过甲、乙两地的时间为t1,通过乙、丙两地的时间为t2.甲到乙是匀加速运动,由x=v0+v/2?t得

t1=l(v甲+v乙)/2=2l/v乙.从乙到丙也是匀加速运动,由x=v0+v/2?t得

t2=l/(v乙+v丙)/2=2l/v乙+v丙

所以v甲丙=2l/t1+t2=v乙(v乙+v丙)/2v乙+v丙=45 km/h.答案:45 km/h

17.解析:人从C到B用时t=30/3s=10 s,这一时间内汽车由A到B且停在B点,设车从A经t1,开始刹车. v1t1+(t-t1)v1/2=x 代入数据解得:t1=6 s 所以x1=v1t1=60 m,a=v1/2(x-x1)=10/4m/s2=2.5 m/s2.答案:60 m 2.5 m/s2

18.解析:设甲从离接力区13.5 m处到赶上乙所用时间为t,乙从开始起跑到被甲追上,跑的路程为x,甲、乙二人所用时间相等. 对甲:13.5+x/v=t

对乙:x=1/2at2,且v=at=9 m/s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a=3 m/s2 t=3 s x=13.5 m 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L-x=20 m-13.5 m=6.5 m.答案:(1)3 m/s2(2)6.5 m 19.无

20.解析:(1)由v-t图象可知,物块在6 s~9 s内做匀速运动,由F-t图象知,6 s~9 s的推力F3=4 N,故Ff=F3=4 N.(2)由v-t图象可知,3 s~6 s内做匀加速运动,由a=v-v0/t得a=2 m/s2.(3)在3 s~6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2-Ff=ma,且Ff=μFN=μmg 由以上各式求得:m=1 kg,μ=0.4.答案:(1)4 N(2)2 m/s2(3)0.4

21.【详解】设轿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司机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的位移为x1,在刹车匀减速阶段的位移为x2,则 x1=vΔt ①(2分)-2ax2=0-v2 ②(4分)d=x1+x2 ③(2分)联立①②③式得 v=20 m/s(2分)

即轿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

22.解析:(1)是;不相等.加速运动从0增到12 m/s;减速运动从12 m/s到0,变化量的大小一样,但所需时间不一样.(2)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a2=vt-v0/t=3-9/1 m/s2=-6 m/s2.设汽车经t′秒停止,t′=vt′-v0′/a2=0-3/-6 s=0.5 s.总共经历的时间为10.5 s+0.5 s=11 s.(3)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1=6-3/1 m/s2=3 m/s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1=12-0/3 s=4 s,匀减速的时间t2=0-12/-6 s=2 s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3=(t-t1-t2)=(11-4-2)s=5 s 则汽车总共运动的路程

s=v/2 t1+vt2+v2/t3=(12/2×4+12×5+12/2×2)m =96 m.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三)选择题:(1----10,4分)B BC AD D BCD

AB D BD B AD 填空题:

12、甲

13、(1)控制变量法

(2)木板倾角过大(或平衡摩擦力太过)

14、14.14N 10N

生物物理 篇3

一、物理概念的教学

所谓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的认识,是以精辟的思维形式表现知识的一种手段,是物理现象的特有属性在人脑里的反映。这里讲的物理概念特指无量度公式的物理概念(如:平动、质点、惯性、简谐振动、电场、光的干涉、光的衍射、汽化、蒸发等)。

1.物理概念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首先,理论体系的基础都在物理概念,它们占据了物理教学的大半课时。

其次,物理基础知识中的公式、原理、定律都是用概念作为引线,对有关基础知识作有机串联,形成系统化的概念体系。

所以,要重视物理概念教学。学好、掌握并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

(1)对物理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要重视感性认识,为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教师必须从有关概念包含的大量事例中,精选那些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典型事例进行教学,获得感性认识。

(2)在科学抽象中,突出本质,找出事物的属性。在感性材料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属性,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概念。

(3)明确概念,灵活应用。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抽象”得出结论后,还要了解概念的外延,从概念出发,引导学生拓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二、物理定律的教学

物理定律是反映物理量之间的本质联系,因果关系与严格的数量依存关系;凡有关教材中的众多公式,重要推论和原理都可以由它引导与推得。

1.物理定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点

首先,物理概念,物理量的学习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物理知识,从结构体系上看,这些物理概念,物理量无主心骨,缺乏凝聚中心,所以只有以物理定律作组织的枢纽,物理教学才显得有起有合、能散、能收、内容丰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其次,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物理定律就是物理概念,物理量的具体应用。

此外,和物理量的教学一样,物理定律的教学同样能开发学习智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物理定律的教学方法

(1)引入新课。在备课中思考,怎样循循善诱,巧妙而有效地向学生交代教学的目的,并转化为学生学习目的,引入新课。

(2)重视实验。物理教学的特点在于突出物理实验。在物理定律的教学上又有特殊性,就是突出定量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且要做好、做准。以提供学生发现物理规律的必要条件与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学会运用物理实验方法来研究提出的新课题。

(3)弄清物理定律的物理意义与适用范围。学生认识物理定律后,首先要正面理解物理定律的语言表达;其次,要弄清物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真正含义,把和它相邻的公式以及由它导出的公式从物理意义上划清界限,以免混淆不清。例如,就欧姆定律来说,它的数学表达式I=U/R要与电阻的量度公式R=U/I,电阻定律的表达式R=ρL/S和导出公式U=IR的含义都区别开来。此外,还要指明它的适用范围。任何一个物理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运用物理的理想过程和理想实验的思想方法得到的。因此,每个定律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的条件下);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等。只有知道了它们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才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应用。

三、物理量的教学

物理概念建立量的观念,有量度公式(长度、质量、时间除外,它们是人为规定无量度公式的物理量)的物理概念叫物理量(如: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动势、频率、功、发光强度、折射率等)。

1.物理量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1)物理量是联系关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物理概念与物理定律的桥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物理量教学可以开发学生智力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心理学讲:“人的思维活动是凭借概念与词汇开展的”。在物理教学中最要紧的是活跃学生头脑里的物理思维活动,无论是物理思维或运用物理思想方法进行研究,都离不开明确的物理里。例如在教电学时,只有学生理解电流强度、电阻、电压三个物理量的基础上,通过演示实验,才能引导学生判断这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导出欧姆定律。这样教会学生运用实验与数学相结合的物理科学方法,可以开发学生智力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物理量教学在发展学生个性上有积极推动作用。历代物理学家的重大发现,都是由他们高度发展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兴趣、意志、信念等的智慧结晶。其中促使他们这种个性充分发展的因素,往往都是由于大量实验的物理现象中所形成的新的物理量作导航。例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就是以力、质量、加速度等物理量为出发点,导出牛顿运动定律的结果;法拉第就是由于电动势,磁通量等物理量的提出而导致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所以就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看,要使学生明确物理量。

2.物理量的教学方法

(1)物理量的引入。讲授物理量时,首先要介绍建立物理量的过程,搞清为什么要引入该物理量。新的物理量的引入,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为了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要反映学习这个物理量的客观性与必要性;二要巧妙的把它的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三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讲加速度时可以这样引入:“人走路、马拉车、汽车跑、飞机飞,除了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还有什么不同(速度改变的快慢不同)。不同物体、速度的改变快慢不同,尽管是同一物体(汽车),在不同时间(起动、刹车)速度的改变快慢也不一样,为了描述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而引入加速度这一物理量”。定性的分析引出物理量后,还要定量的研究它的定义式。

(2)建立量的观点,导出量度公式。物理量定量的研究,需要由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测出精确的物理量值,运用数学工具来研究它与有关物理量之间的严格数量依存关系,给物理量下定义。例如电场强度,通过实验测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一固定点所受的电场力跟它本身电量的比值始终是一恒量,不同的点,这一比值不同。

定义:电场中某点检验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跟它本身电量的比值叫该点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跟正电荷受力方向相同。(公式:E=F/q方向:跟正电荷受力方向相同,单位:牛顿/库仑)

物理学中的物理量用数学形式表达成物理公式后,显得特别简单、明确,便于运用它来进行分析、推理、论证。所以数学知识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工具,用好数学对解决问题是很必要的,但是却不可以单纯从数学角度看待物理问题。物理量的学习,不能死记、强背、硬套。要理解性记忆,实质性掌握,灵活性应用。

(3)复习应用。课堂上讲清物理不能万事大吉,那只是为学生掌握与运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如果不及时指导练习与复习,就会学而不牢、功亏一篑。一个完整的物理量,有些时候,并不是一次能讲透、讲全的,有一个逐步发展引伸的过程,需要不断反复认识补充新的内容,才能获得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生物物理 篇4

1 光电联合检测单细胞离子

从生命医学的角度分析, 细胞生物对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细胞生物与细胞的生物学规律、引发疾病的原因、临床应用技术、新药物的使用疗效、免疫系统中抗原机制等都具有紧密联系。细胞生物学对生命活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医学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中, 细胞生物学为其增添了新的血液。细胞生物中的离子在平衡细胞内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细胞内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 将会引发机体的一系列疾病。较为常见的疾病种类就有心律失常、癫痫以及肾病等, 这些疾病给机体造成一定的副作用[1]。细胞离子水平的检测是细胞离子研究的重要内容。该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学检测与光学检测中。近年来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两者相结合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 同时也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光电子联合检测细胞内部的荧光图像如图1所示。采用荧光指示剂能够对细胞内的生物进行物理动态观察, 检查出生物的生理活动。这种检测技术在光电子技术手段中被称为光学检测。离子通道内的离子活动主要是通过精密的电子仪器来检测的。电子仪器检测能够观察出细胞蛋白质的结构方式与作用。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应用微弱的动态电流来对检测结果进行量化。

2 反卷积荧光显微技术

在生物细胞检测的过程中, 为了突出检测的重点, 需要应用到反卷积荧光显微技术。该种技术的应用原理主要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图像进行处理, 进而抵消荧光聚散对观察造成的影响, 有效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降低识别图像的难度。相较于其他技术, 反卷积荧光显微技术的成本较低。在检测的过程中将图像作为一个光源, 使其通过卷积, 进而对观察的图像进行重建和回复。这样在生物细胞检测的过程中, 即使不使用激光源也可以达到高质量的检测效果。在此过程中, 图像的采集与回复通常与三维图像的数列阵列相关。按照函数关系可以将其用具体的公式表示出来:

I (X, Y, Z) =S (X, Y, Z) 。公式中的 (X, Y, Z) 是采集的三维图像。而S (X, Y, Z) 则是实际的二维图像。在检测过程中这些数据难以直接通过反卷积的算法求出测定数值。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公式带入进行计算。在实际情况下, 电光源的位置并不是非常精准, 在计算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误差。要想反卷积的检测结果较为理想, 达到相应的精确性, 就应当在实际检测的过程中考虑检测时间与效果。这两者在实际中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系。因此, 为避免这种误差对检测造成的影响, 通常都会在两者之间选择一个均衡的数值。

3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

在生物细胞检测的过程中, 显微镜影响检测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显微镜的荧光散射。荧光散射对荧光的聚焦和平面成像产生较大影响。如果影响较为严重, 将有可能直接造成检测的结果不能使用。在检测的过程中要想弱化这种影响, 或者是提高检测的质量, 在应用反卷积显微镜的同时, 还需要应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技术[2]。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是光电子相互结合的产物。虽然该显微镜的激光强度较弱, 图像的聚光性非常小, 但是在扫描图像的过程中速度非常快。因此在细胞内生理活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非常小, 可以准确捕捉目标。同时散射作用较小, 有效减少干扰作用。

4 结束语

总之, 细胞生物物理研究是一门新兴科学研究。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光电技术所能够引起的影响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生物物理的作用范围也逐渐拓宽, 为临床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相应依据, 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科学的进步。

摘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光电子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中。从发展的时间来看, 光电子技术至今仍可算是一种新型技术。在各项应用尚不成熟的阶段, 光电子技术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拓宽其应用范围。光电子应用范围对其在应用上的优势具有重要影响。经过研究, 光电子技术已开始逐渐被应用于细胞生物物理领域中。在细胞生物物理领域应用光电子技术将有效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文章针对光电子技术在细胞生物物理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细胞生物物理领域,光电子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栋栋, 郭学彬, 瞿安连, 等.以三维荧光反卷积显微技术研究活体细胞中分泌囊泡的空间分布[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2003, 43 (7) :671-676.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篇5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三圈中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就是生物圈。

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于表层和浅水的底层。世界大洋最深处超过11000米,这里还能发现深海生物。限制生物在深海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

大气圈中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花粉、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

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由此可知,虽然生物可见于由赤道至两极之间的广大地区,但就厚度来讲,生物圈在地球上只占据薄薄的一层。

生物圈存在的条件

1.必须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来源是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

2.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几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3.生物圈内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变化。

4.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O2、CO2、N、C、K、Ca、Fe、S(氧气 、二氧化碳、氮、碳元素、钾元素、钙元素、铁元素、硫元素)等,它们是生命物质的组成或中介。

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由小到大)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相同)和变异(不同)的特性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生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点

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物质形成的物质形成的。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80%以上。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3、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石鳖、蜗牛、乌贼都是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虾、蜘蛛、蜈蚣等,都属于节肢动物。昆虫除了具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昆虫独有的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翅等等。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

勤问

学习都是从发问开始,科学研究也是从问题着手。保持好奇的天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动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只能通过动手做才能学会……向自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收获会更大!

多思

生物是物,生物有理 篇6

究竟什么是生物物理学呢?我们知道生物学在自然科学中最具有挑战性,是最为基本的研究领域之一。当人们在解释复杂的生命体和化合物面前无能为力时便避开精锐,先向非生命物质进军,于是产生了物理学的研究。而生物物理学则是当物理学达到一定发展阶段,人们转而利用物理学研究成果去研究更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或者研究生物的物理特性的学科,是生物和物理的交叉学科。

目前,关于生物物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内容的范围还没有定论,但被普遍接受的是,它是一门生物学和物理学相互作用的学科。一种生物物理的定义为:生物物理学是物理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和领域之一。生物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各层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命活动的物理、物理化学过程和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物理特性的生物学分支学科。生物物理学旨在阐明生物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有关物质、能量与信息的运动规律。我们在此也不需要去讨论定义,只是力图了解它现今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寻找兴趣点要更有意义。任何事物都是永恒发展的,学科的研究内容也必定是发展变化的,只要能满足并且促进科学和社会的需要和发展的研究即是有意义的研究。

从国际生物物理学会成立到现在,只有30多年的历史,但生物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十分迅速。美、英、俄、日等许多国家在高等学校中设有生物物理专业,有的设在物理系内,有的设在生物系内,也有的设在工程技术类的院系。目前发达国家均投入很大的力量致力于这门学科的研究工作。我国开展生物物理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历史更短些,但发展较快,1958年以后,我国一直保持着生物物理学科的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来,生物技术高速发展,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上其他的发达国家,生物物理行业都成了需求增长最快的职业之一。

随着科学的协同作用及相互激励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学科交叉便成为当前最富活力的领域之一。生物物理学则兼具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方面,物理学是从基本的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出发,阐明种种复杂现象的由来和机理,而人类所知的最复杂的物质存在和运动形式莫过于生命现象,生物为物理提供了具有物理性质的生物系统:另一方面,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物理为生物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它应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生物各层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命活动的物理、物理化学过程和物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物理特性等,培养兼具生物和物理知识储备的双面人才,并能培养开放性思维,利用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其实,生物物理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知道X射线、荧光、电离辐射、静电作用、光的波动学说,知道显微镜、离心机、核磁共振等等,这些是物理学的发现,但却对生物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光学、荧光显微镜让我们看到生物奇妙的微观世界,利用电离辐射可以诱导生物品种变异和改良,光的波动学说被用于研究眼的几何光学性质及心脏的液体动力学作用,X射线衍射技术就已列入蛋白质结构研究,核磁成像能精确地进行肿瘤定位等。但是,生物物理也不仅仅是这样简单。生命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几乎都需要生物物理学的参与:与此同时,生物物理学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充实新内容,开拓新领域。生物是个十分复杂的化工厂,无需加温加压即以无比短暂的速度,全部自动化地合成与分解,这其中的许多物理和物理化学过程有待于我们研究和认识。

在专业设立上,除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外,大部分学校均将生物物理学作为生物系下属的一个专业,将该专业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方向。由于生物物理专业有多元交叉的特殊性以及广阔的覆盖面,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问题几乎包括生物学的所有基本问题,和一些关系特别密切的学科(生化、生理等)的界限也不是很明确,因此几乎所有学校的划分方法都不尽相同,每个学校都是以自身特点和导师们现有的研究方向进行划分。现阶段,生物物理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子生物物理、膜与细胞生物物理、感官与神经生物物理、生物控制论与生物信息论、理论生物物理、光生物物理、自由基与环境辐射生物物理、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和生物物理技术。具体的专业背景、研究方向、开设院校等大家可以去网上进一步查询。

当然生物物理学的学生就业也不只是从事科学研究,生物物理学专业性较强,因此许多人认为生物物理专业的学生就业较为困难。但实际上,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较多,并且实用性较强,因此生物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

从事生物物理研究的研究生毕业后主要有三个就业方向:进入研究单位从事科研研究、到高校任教或者进入企业成为研发或试验人员,当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等选择其他的就业方向。高等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能够生存的职业技能,更是培养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思维决定高度,所以明辨自己的方向并有毅力向目标奋斗才是重要的。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更是学科交叉、科学走向统一的世纪。希望生物物理学发展的更好、人才济济: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自身,早日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走出自己正确、充实的求学、成才之路。

物理实验促进物理学习 篇7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不仅能活化物理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观察周围的现象。因此,物理实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个性的张扬、提高学生间合作意识和能力、体验和感悟科学本质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物理实验具有真实、直观、生动的特点,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有着天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佳时机。如果在物理实验中抹杀了学生的这种天性,那么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荡然无存,更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平时的物理教学发现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2. 体验生活物理的生动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的生活事例中归纳出来的,并通过实验不断的验证、发展,最终服务人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许多事实,从而使他们有很多感性的物理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经历物理规律形成的过程,使学生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这是形成概念、获得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如果离开物理实验,学生学习物理就会脱离活生生的物理世界,无法激发学习热情。

3. 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物理实验可以揭示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实验的观察、数据记录、数据的分析、结论的获得,都能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学生的归纳能力。因此,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探究实验,逐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4. 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效率不仅指对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多少,也包括经历学习过程与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效率。在实验教学中,虽然学生会少做很多的题目,少听教师很多的讲解,但实验的科学性和对待实验的严谨态度,以及学生经历的知识形成过程,形成主动学习,获得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形成的科学态度是学生宝贵的财富。

二、物理实验的能力培养中教师的作用

1. 指明实验的目的性

物理实验是目的性很强的操作行为,学生面对实验桌上丰富多彩的实验器材,通常是好奇的,但又是茫然的,若不明确实验的目的,他们会以先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简单操作,这样的实验通常是无效的,不具有实际意义;而在教师的启迪下使学生明确了实验的目的,则学生就像科学家那样饶有兴趣地完成他们的探究活动,从而使物理实验发挥应有的作用。

2. 注重过程的有效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的要求需在外部因素的诱导下才能有效地实现。实验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使学生的思维能发生跳跃,特别是在学生没有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之前,应更具有显著的有效性,使学生明了实验的目的。反之,若实验过程的设计含糊不清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则无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共鸣,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3. 设计直观可重复性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发现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同化才有可能,而主动的同化则须通过适当的运算结构的存在为前提。大部分初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阶段,只有少部分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因而初中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仍需要具体的经验的支持,因此,教师为初中学生设计的物理实验要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可重复性,缩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深奥的物理知识间的距离。

4. 加强实验的操作性

有的物理实验需要测量数据才能归纳出结论,有的实验只要看到明确物理现象就能显示出明确的结论,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物理实验,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因此,物理实验只有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才能体现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5. 体会实验的生活性

农村有着和城市不同的生活生产方式,一些用具:剪刀、火钳、镰刀、锄头、一些水力设施等,这些对学生是熟悉的但又比较陌生的,学生通过收集这些用具的过程,一方面能和家长沟通,加强情感交流,一方面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学中作为补充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物理实验的在平时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1. 多种途径发展实验教学

对教材进行分析,通过听各种公开课、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各种物理实验的方法。然后,根据物理实验应“因生而宜,因材而宜,因地制宜”的原则对物理实验进行整合、挖掘;根据农村特点积极发动学生就地取材,把一些生活用具作为实验器材使用,如:镰刀、锄头、筷子、火钳、牙膏壳等,这样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自创实验。然后,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做到“新课以实验探究为主,复习课以实验为主线”,大大增强了实验的作用。

2. 师生互动改变学习方式

青少年的显著的特点是爱动手动脑,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完成各类实验,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教学,经历学习过程,同时增强同学间的团结合作能力,加强师生的互动,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3. 固定模式提高归纳能力

通过不断实践研究,形成“实验——数据(现象)——分析归纳——形成概念(归纳)——拓展应用”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学生的归纳能力得到提高,具体表现在掌握新概念(规律)的研究方法,数据(现象)的分析归纳,概念(规律)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新期课改教学理念的贯彻。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

生物物理 篇8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 在我院以“可疑胎儿窘迫”收入院并治疗至分娩的孕产妇, 共164例, 孕妇孕周为34~41周。

1.2 检查方法

先以胎儿电子监护作为初筛, 对无反应型者在B超下检测胎儿胎动 (FM) , 胎儿呼吸运动 (FBM) , 胎儿肌张力 (FT) , 羊水量 (AFV/AFI) , 加之胎儿电子监护NST结果, 综合评分。

1.3 判定标准

Manning评分法, 见表1。

2 结果

根据Manning评分分为A组≥7分, B组4~7分, C组≤3分, 评分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提高胎儿窘迫诊断的准确性一直以来都是产科医生的研究课题。目前应用最多的胎心监护方法, 它使用方便、无创性, 对诊断胎儿窘迫敏感性高, 可达95%以上。NST结果正常者, 胎儿在一周内相对安全, 但NST特异性不高, 约40%的假阳性率。柳淑香[1]报道, 统计1998年单纯因胎心监护异常做剖宫产者, 新生儿阿氏评分≤7分者仅占13.26%。这说明产科医生对胎心监护波形认识肤浅, 不能很好地识别胎儿窘迫图形, 且胎儿电子监护本身存在着假阳性, 实际工作中又缺乏排除假阳性的理想方法, 导致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 使剖宫产率增高。本实验通过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法综合评价胎儿宫内情况, 指导分娩方式, 使胎儿窘迫诊断的准确率上升至34.15%, 较已往有显著提高。且剖宫产率显著下降。

3.2 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法用于产前监护, 是1980年由加拿大学者Manning首先介绍的。Manning等在55个月内对12 620例高危孕妇进行了26 257次监护, 大量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 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发病率上起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列入产前监护常规, 我国也开始推广应用。

3.3 我院在2005年~2007年间, 对164例以“可疑胎儿窘迫”收入院的孕妇进行观察, 以NST作为初筛, 对无反应型者, 以B超监测, Manning评分≥6分可继续观察;≤5分时, 2 h后复查, 如仍≤5分则终止妊娠, 产后术后观察其羊水粪染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 分析结果显示:Manning评分≤3分者, 新生儿窒息率为100%, 羊水粪染率为100%, 剖宫产率为100%;4~7分者, 新生儿窒息率为7.06%, 羊水粪染率为56.47%, 剖宫产率为80%;≥7分者, 新生儿窒息率为0, 羊水粪染率为4.23%, 剖宫产率为26.76%。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所以Manning评分≤3分提示胎儿窘迫, Manning评分4~7分胎儿可疑缺氧, 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标准[2]。

3.4 在进行胎儿生物物理检测中, 困难的是如何区分胎儿睡眠时间延长或是由于缺氧所致的生物物理活动缺如, 为避免胎儿生理性睡眠造成监护结果的假阳性, 排除假阳性的理想方法, 许多作者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唤醒胎儿, 包括:手推抬头, 检查前口服或静滴葡萄糖, 延长观察时间、耳针及电子人工喉唤醒胎儿。3.5近年来由于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 导致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明显增加, 不仅使孕产妇无法回避剖宫产常见的并发症, 如麻醉意外, 术中出血、感染、肺栓塞等近期并发症, 及再孕后子宫下段的瘢痕处妊娠、子宫破裂等远期并发症。而且使剖宫产儿面临未经产道挤压肺液残留, 肺部并发症高于阴道分娩儿的弊病。所以正确诊断胎儿窘迫, 降低胎儿窘迫假阳性率, 降低剖宫产率, 对母儿、家庭和社会都有极大好处。

总之, NST是产前胎心监护的有效方法, 可作为筛选措施。在妊娠后期每周对胎儿进行监护, 异常者结合B超、生物物理评分或其他监护手段综合分析, 可减少胎儿窘迫的假阳性。

摘要:目的利用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法提高对胎儿窘迫诊断的准确率,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剖宫产率。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以可疑胎儿窘迫收入院并治疗至分娩的孕妇164例, 采用胎儿生物物理评分辅助检查并指导的分娩方式。结果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为34.15%, 较已往有显著提高。剖宫产率显著下降。结论胎儿生物物理评分能有效地提高胎儿窘迫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胎儿生物物理评分,剖宫产率,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

参考文献

[1]柳淑香.10年剖宫产率增长的原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5) :3544-3545.

物理概念建立和物理规律教学 篇9

一、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中存在的不足

1. 只背公式或只从数学角度理解物理公式, 不理解其含义和条件

2. 只记结论, 不注意物理过程

3. 只重视物理, 不重视用词语直接表达的概念

中学物理课本中用语言直接表达的物理概念比物理量还要多, 这些概念不仅定义严谨, 而且能与其他物理概念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模糊不清, 不但直接影响解答习题, 而且对于学习新知识、对于系统掌握物理知识都造成障碍。

二、教师在教学中的策略

1. 通过表格对比法整理易混概念与规律

如理解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时, 可引导学生列表进行对比, 该方法适用于类似容易搞混的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和掌握。

2. 框架示意图法适合整理关系复杂的概念与规律的关系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 特别是有些交叉关系的, 用语言表达很难讲清楚, 而用框架示意图则一目了然。当然这种图与上面两种情况相比要困难得多, 只有对物理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才能画出理想的框架示意图, 而框架示意图又使我们在识记知识方面更加轻松。

3. 树形结构图法和框架示意图法

树形结构图法和框架示意图法适合在一章或一个板块学习之后, 因为这个时候会出现大量的零散概念, 它们互相影响, 这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觉得自己越学越糊涂。这时候, 不妨静下心来整理这些知识, 用一条或几条线把这些概念串起来, 构成一个知识体系的大树, 把所有概念放在它们应有的位置上, 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便于理解物理概念。

非物理学科物理教学浅析 篇10

关键词:科学素养,物理教学,基本要点

《大学物理》课程主要面向非物理专业的学生。但就物理学深度来讲, 很简单, 但是广度大, 需要对物理学有较为广泛的认知, 主要分支都要了解并且要有深刻的理解。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要求是尽量完整地、系统地、准确地讲解经典物理学以及近代物理学的进展与成就。笔者遵循以上的教学原则, 注重基本规律、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对于物理科学发展的重大事件结合新观点和方法进行讲授, 使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物理学基础知识, 又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这门课包含近代到现代的物理学发展史, 不需要复杂的数学公式计算, 只需要把内容讲清楚、准确, 使得非物理专业的各专业学生可以清楚准确地了解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进而提高他们的物理科学素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不深究物理学内在的逻辑以及处理技巧, 把那些支配整个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和知识讲清楚, 使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框架结构都有了较清楚的理解, 同样培养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以量子理论为例, 量子力学在物理学中的难度是公认的, 要深入了解量子理论, 甚至去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 那是物理专业的学生所要做的。而我们的课时有限, 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 我们只需要让学生把量子理论中的主要分支, 以及重要的发展讲清楚就可以, 目的是让学生们简单清楚地了解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

从紫外灾难引出能量发射的量子观点: (1) 紫外灾难。频率决定紫外发射, 这是量子理论的观点;而经典理论观点是强度决定紫外发射。然后, 讲解量子论主要观点: (2) 德布罗意的波粒二向性,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 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波尔的原子理论。进而该理论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 即: (3) 薛定谔方程: 接下来讲述这一方程的基本物理意义: (4) 伯恩的几率波解释: 最后解释非常重要理论———测不准关系, 即海森伯测不准关系: 。

这种简单的教学方法能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 并且了解物理的一些基本规律, 物理学看似很难, 其实不然, 其中的基本规律浅显易懂。本质上讲, 物理学家的意义无非就是探索大自然的最本质而又最质朴的自然规律, 让世人得以了解。那么, 现在就让我们的学生从这一动机出发来了解物理学吧。

有位学者曾这样说, “历史给人以智慧, 科学给人以知识。”对科学事件的历史分析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思路, 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因此, 在讲课时, 笔者认为在讲授知识的同时, 分析科学发展历史的方法效果比较好。例如, 讲授“原子结构”这一章节时, 让同学们对原子结构进行逐步认识, 使他们明白科学家是如何一步步发现原子, 进而研究, 最后接近客观实际, 达到正确结论的。

1909年盖革和马斯登首次观测到α离子束穿过金属薄膜后散射的情况, 结果发现其中少数存在大角度散射, 这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经观测这些散射角达到150°。经过仔细分析, 发现并不像汤姆孙所说的正负电荷混合在一起, 而是正电荷聚集在一起, 进而得出卢瑟福有核模型:原子中心有一核, 半径约为100万分之一米, 其中这个核占据了原子的绝大部分重量并且聚集了所有的正电荷, 电子分布在核外半径约为100亿分之一米处。

卢瑟福模型使我们了解了原子的大概结构, 正电荷以及电子的分布。那么进一步会想到电子在核外是如何运动或是遵从什么样的运动规律呢?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提出的氢原子理论充分地解释了这一问题。

这一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可以从简单的实验结果中分析出重要的科学发现。科学发现并不难, 科学家们只是比普通人对一些自然现象具有更强一些的感知力而已。除此之外, 作为教师的我们还应告知学生, 宇宙之大, 对自然规律我们只能不断地去探索, 现有的很多结论还不是很确定, 甚至还很肤浅, 只有继续探索才能不断接近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每堂课的开始, 我都会向同学们展示一段科学家对科学的认识论述, 我称之为“科学格言”, 以此使同学们对科学研究有个明确的认识, 了解如何去创造。例如在上第一堂课时, 我引用了爱因斯坦和贝弗里奇的一段话, 来让学生们了解对于物理科学研究, 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对于物理学上的基本概念决不能用归纳法来实现。19世纪多数研究者最基本的哲学错误莫过于此。现在我们很清楚:靠相信归纳经验来产生理论的理论学家是多么的幼稚和错误!”——爱因斯坦。“哲学家以及一些科学家这样认为:系统地积累资料, 最后根据逻辑概括出结论, 这一结论就是新的科学发现。但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仅有个别的发现采用这样的方法。”———贝弗里奇。爱因斯坦和贝弗里奇两位伟大科学家告诉我们, 重要的科学发现并不是通过逻辑和归纳, 而是通过重要的创造性思维, 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对于物理学为什么逻辑严密, 我同样用爱因斯坦的话在第二节课上进行了回答:“一个物理理论的建立,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基本观念, 即使物理书中到处都充斥着复杂的数学公式。一切物理理论都源于思考和概念, 并非公式。”———爱因斯坦。

在我国, 很多著名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并且以此为傲, 当然, 笔者也不例外, 每当夸奖同学时总是会说“基础扎实”。然而, 回过头来想想, 难道基础扎实就是培养学生的目的吗?自古以来, 学习是为了创造。仅仅是学习别人创造的知识, 不去创新, 那社会就不会进步, 这样的科学家是失败的, 同样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所以, 仅仅学习课程中的逻辑关系而不假思索, 这对科学的发展史并无益处。目前, 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物理课程学完之后, 喜欢根据基本定理进行推倒, 这恰恰违背了物理课程的初衷。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 通过短短几分钟的科学格言, 学生们得到了不小的科学启发。一位同学曾经这样给我来信:

“我很喜欢物理这门学科, 然而陷入复杂的公式推导是无法享受物理之美的。选择您的课, 使我可以远观物理, 欣赏它的美。对于这门课印象最深的是每节课您给我们讲的科学格言, 字虽少, 却意义重大, 这使我们懂得了从事科研工作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感谢您一学期来对我们的教诲。”

大学里应该教同学些什么呢?教自然科学的质朴还是社会的现实, 这在任何一门课上都会有所体现。近年来, 我国的教育界主要采取的是应试教育模式, 学生所追求的除了分数还是分数, 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和以后的就业以及研究生保送都有着重要的关系。这样造成的后果是, 学生们只追求分数, 而失去了对知识的热爱和兴趣。在此大背景下, 有了“钱学森之问”。我们应反思,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 引导学生们真正地去热爱科学, 而不是成绩。学生的信中这样写道:“非常高兴这学期选了您的《大学物理》这门课, 收获最大的是每堂课您讲的科学思想以及您自身对科学研究的体会, 我认为, 相比知识, 这个是最主要的。现在的我们都有浮躁的趋势, 对于学术很少再去体会那种对于知识的热爱, 相反都更加注重结果, 关注了几篇文章。每次上完您的课, 都有一种让心灵得以净化的感觉, 从而可以静下心来做事。感谢给予我们知识与精神的开悟。”学生学到知识, 做教师的当然会感到欣慰。多年来的教育工作, 始终认为让学生学到东西才是我的目的所在, 然而, 暮然回首才发现, 主要还是出于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参考文献

[1]铁权.物理教学丛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中学物理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徐小华.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初探[J].宿州学院学报, 2005 (5) :133-134.

[3]王佳菱, 杜鑫.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7) :173-174.

[4]高明旭, 金铃铃.大学物理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2 (1) :134-136.

上一篇:新型体育教师观下一篇:卫星频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