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专

2024-06-24

医学中专(精选五篇)

医学中专 篇1

1 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

1.1 课程体系模式老化

目前, 课程体系的改革明显落后于医学模式的发展, 其基本思路还是没有脱离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的传统生物医学模式, 课程体系还是建立在原有的临床医学专业的体系之上, 没有进行必要的整合和补充, 缺乏岗位所需的主要技能, 比如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1.2 课程设置缺乏新意

三年制中专农村医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中规中矩、缺乏变化。虽然有些卫校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设置了一定的选修课程, 但是限于师资, 开设选修课程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1.3 课程内容偏离岗位

很多医学课程在设计之初只注重课程本身, 而没有在内容上与实际的工作岗位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具体在教材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出, 每一种疾病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地按照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来讲授, 而这一套程序与实际工作岗位的程序有很大差异, 从而使学生到工作岗位后还要花较长时间适应和学习。

1.4 教材建设明显滞后

全科医学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 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三年制中专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中, 教材建设明显滞后于临床发展, 教材体系及内涵没能融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全科医疗工作理念, 不利于培养基层需要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2 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设计思路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的通知为指导, 以为边远农村医疗服务为宗旨, 以岗位胜任力为切入点, 开展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课程内容整合。

新的课程体系要学习医学类和相关医学类中其他专业课程设置的优点, 最大限度地满足偏远农村缺医少药的需求。要牢牢把握以培养掌握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的全科医疗专门人才为宗旨, 在“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理念的引导下, 实现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课程内容的系统化[2]。

3 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实施

3.1 打破传统

打破“公共-基础-专业”的老三段课程体系, 建立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根本、以系统为主线、以脏器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对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全面整合, 建立符合农村医疗岗位需要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 即医学基础模块, 器官、系统疾病诊治模块, 临床应用技术模块, 社区卫生模块, 医学相关理论知识模块和综合素质模块。

3.2 整合内容

(1) 医学基础模块:将原分属基础医学中的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理学的内容进行融合, 按照个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以及人与外界的相互作用的框架构建医学基础模块。

(2) 器官、系统疾病诊治模块:以系统为主线, 以脏器为基础, 按照结构、形态、机能、病变、诊断与治疗的框架形成知识体系。在知识的结构上, 打破基础与临床、临床各学科之间的界限, 按照全科医疗的程序设计课程, 并形成较为合理的体系。

(3) 临床应用技术模块:由3个部分组成, 其中临床基本技能和辅助诊疗技术是整合原本分散于临床专业各课程中的、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技能和辅助诊疗技术而形成的新课程, 而临床治疗知识则是吸纳临床常用的治疗技术而开发的新课程。

(4) 社区卫生模块:主要是为适应我国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 重点是熟悉社区医疗中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熟悉全科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和社区基层医疗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提高学生对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和疾病的防治能力。

(5) 医学相关理论知识模块:主要是为适应当前卫生工作需要、提高医学生整体素质而设置的, 其中涵盖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医学相关法律常识、卫生院管理及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6) 综合素质模块:综合素质模块涵盖普通教育课程中的德育、外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内容, 并且结合社区医疗工作, 将卫生院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融入到计算机课程中, 将科学锻炼身体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3.3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 使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做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增加临床实践教学比重, 切实加强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1) 早临床:首先, 从学生入校开始就注重学生临床专业思想的教育, 邀请优秀临床教师、名医、专家定期开办医德医风、职业操守、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讲座, 进行临床技能观摩;其次, 要求学生第一学年暑期回生源地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进行2周的临床见习;再次, 要求学生第二学年暑期回生源地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进行4周的临床实习。

(2) 多临床:从第三学年开始, 学生每日上午在医院病房见习, 教师进行床边带教, 下午或晚上进行理论课讲授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训练。采用分散式小班带教, 每班10~15人, 以提高实践效果, 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另外, 紧扣临床专业课程教学计划, 安排学生进行模拟人操作训练、考核。

(3) 反复临床:建立三级医疗机构实习模式。由单一的只限于在一家医院的实习模式改为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相结合的三级医疗机构实习模式, 不仅能实现学生的反复临床, 而且能使学生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和基层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3]。

临床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临床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重要平台, 卫校要根据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拓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范围, 建立“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三级实践基地。

课程体系改革只是三年制中专农村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部分, 它对于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在层次上是有益的补充, 在模式上是勇敢的探索。

摘要:结合国内欠发达地区三年制中专农村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 对潮州卫生学校农村医学专业尝试的课程体系改革进行归纳总结, 提出建立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根本、以系统为主线、以脏器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为三年制中专农村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年制中专,农村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参考文献

[1]艾娟, 王海鑫.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0) :63-65.

[2]张连生, 刘丹, 黄唯.基层执业医师现状和教育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11) :132-134.

医学中专 篇2

1.可以报考,并且考试(成人高考)后一般就可以被录取

2.高升专和专升本的医学专业都是3年制

3.毕业后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

4.编制内的学历与工资息息相关,编制外的承认的意义不大,主要还看第一学历。

5.属于理工科,但没有理科数学。

6.医学类的基础课就是解剖,其实没有任何可怕的。

中专升大专非医学专业可以报读医学类专业或医学专业吗?我现在读其他专业,但是大专想考成高(高升专),进入医学院就读有关医学专业.想问下面几个问题.

1。中专生(高升专)非医学专业可以报读医学类专业吗?例如: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等.听说政策改了,不知道现在如何.

2。高升专或专升本的医学专业学制是几年呢?

3.毕业后,可以考执业医师证嘛?

4.医疗机构承认吗?国家承认吗?

5。医学类属于理工科吗?本人的理科超烂,怕有理科数学

6。医学类真的要上解剖课等等?本人很怕这类的东西.

为什么毕业后不可以参加职业医师考试呢?什么叫第一学历?对于你的问题,我将一一解答,我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成教的招生老师,对于你的问题很了解。

1中专生(高升专)非医学专业可以报读医学类专业,我们学校有护理,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公共事业管理等。

2高升专是三年,专升本是2年半。专科三年。前两年上课,最后一年实习。

3在校时就可以考取助理医师资格证,毕业工作后考执业医师证。

4学生信息网上注册,在湖北高等教育信息网上能查到,国家承认学历的。

5医学类是否与理科挂钩取决于你所学的专业,药学与理科中的生物化学有联系,其他的专业还好。

6是否解剖取决于你选择的专业。

我的百度空间里面有学校的简介,你可以看看,也有学校的联系方式,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咨询的。

才可以报考但是毕业后不能考执业证1,不可以报的

2,三年

3,可以

4,承认

5,属于文科类

6,真的等到你上课时你就不怕了,我以前也是这样想到的,直到到学校上课时才发现以前的想法很可笑,没有什么可怕的。

先考助理,再考执业医师,需要毕业后一年才可以考助理。中专就是你的第一学历。

对了,如果你第一条就不符合,以下的就没有必要了解的太多了!

请认真选择你以后的人生道路!谢谢!

医学中专 篇3

【关 键 词】医学伦理学 中专卫校 教学现状 对策

我国自1981年开始,高中等卫生医药卫生院校陆续开设了医学论理学课程,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医德建设,促进医学发展,扩大医学生知识领域,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和思想修养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省许多中等卫校(包括职业中专和县卫校)自九零年以来,才相继开设了医学论理学课程。笔者就中等卫校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但原能成为引玉之砖。

一、中专卫校医学伦理学教学的现状

我省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在1990年以前,除两三所学校开有医学伦理学课或讲座外,其余学校都是空白。在省卫生厅科教处及各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1990年我省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各选派教师参加了中华医学论理学举办的师资培训班。经过学习,教师们拓宽了视野,看到了本学科的前景,认识到了医学论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在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对学生开展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必要性。为了搞好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在省厅科教处的关怀下,“河南省中等卫校医学伦理学教研会”于1991年4月19日正式成立,各校从事医学伦理学的老师们遵照科教处领导的指示,埋头苦干,克服一切困难从事教学实践,由于各级领导的支持,1992年医学伦理学教育在我省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已经铺开,五十多所学校基本都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使用的教材有3-4种,课程安排在第一学期-第四学期,学时20-36个学时,教师隶属于德育教研室是专兼职相结合,专业普及面大部分学校实现了各专业各类学生的全员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近几年,医学伦理学教育在有的学校除乡医班外的各专业各类(包括“3+2”)学生中出现了空白,有的学校只在乡医班和护理专业进行等。我省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医学伦理学教育从总体情况看,开端良好,进展顺利,仅以许昌卫生学校为例。

我校领导对医学伦理学教育极为重视,主管校长主要抓,教育科长具体抓这门课的教学。医学伦理学课程于1991年上学期首先自1989级西医士,卫生医士专业开设,进而逐步达到各专业各类学生全员化,时间安排一个学期(36-40学时),学生们对教学效果的反映由良好趋向优秀。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感到以下的教学方法行之有效。

1.选择适合学生及专业特点的学习内容

中等卫校学生年龄偏小,处于成人与未成人之间,发育尚未成熟,世界观正在形成。他们富于想象力,积极进去,接受新事物快,但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思考问题缺乏独立性。学生所学的专业又不尽相同,一般对知识的学习讲究实用性。

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教学时不宜死抱住一本教材,毫无遗漏地宣科。应站在医学伦理学发展的前沿,清楚有关问题目前研究的深度、高度和广度,统揽教材,灵活地运用并适当地加以取舍,以适应学生及专业特点的需要。同时,对一些新观点和有些问题进行介绍。仅以我们教学用过的,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伦理学》教材为例,我们把前5章和第12,13章作为各专业必须学习的公共内容,把第6-10章作为各专业区别侧重的部分,把其他内容做一般介紹,并说明安乐死、器官移植和非自然生殖目前不宜广泛开展的原因。这样,使学生所学内容与面临的毕业实习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发生密切联系,具有使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以致用。

2.实行课堂讲授与案历讨论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我们认为,医学伦理学教学必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否则容易变成枯燥乏味的空头说教,毫无意义,这也是医学伦理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教学中,我们以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作为进行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主要方法。同时,以电教课,聘请医学界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专家作报告和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式心得体会等形式相配合,在实践中取得了优良的效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把握医学伦理学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注意从正面讲清基础理论,以理服人,并把判断善恶的标准以及具体的道德现象分析,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阐明,给学生正确的导向。使学生在懂得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基础上,提高医德在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充分理解学习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典型诱导,大力宣传和树立先进人物,运用真实感人的典型给学生树立理想化的人格,使他们有学习和效仿的榜样,选用临床医疗卫生保健实践中的成功的范例和失败的典型或两难选择的复杂案例,让学生准备后采取民主的方式进行讨论。学生可根据医德的基本理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所举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提出不同看法并允许争辩,老师可适时加以提示和引导,最后给予总结。通过讨论,即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加深了理解,又增强了医德理论的可操纵性,同时又为学生正确地医德实践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对中等医药卫生学校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的调查和了解,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全省教材不统一。教材即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又标志着一门学科理论化、系统化所达到的高度。现用的这套有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2001年6月第一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的德育教材,有明显缺失。全套教材中没有一个医药卫生行业的实例,缺少医药卫生这特殊行业职业道德的内容,只在《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第110-111页中有不到500字的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因此,我们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应抓紧抓好这个方面的工作。

2.课程安排不当。有些学校把医学伦理学课安排在新生入校第一学年是不适当的。因为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学生不能有效地参与开展临床案例讨论。即使懂医学的教师从事医学伦理教学,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三、教学对策思考

1.要课程化。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医德是医务工作者职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加强医德教育是医学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提出的要求。目前,在部分中等医药卫生学校还没有将医学伦理学课程列为必修课,应将医学伦理学列为中等医药卫生学校的必修课。首先要解决好教材问题,尽快是其达到统一,加强教师的教研,学术信息交流活动,以适应该学科教学之需要,其次,校领导应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医学伦理学也是一门科学,有它的独立性,特殊性,科学性,象抓其它专业的教学一样,抓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

2.要规范化。应将医学论理学课程安排在高年级进行,以便于学生们用自己学到的临床知识开展案例讨论,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要求,了解卫生部门可以作为学习楷模的医德规范和引以为戒的不良医德行为。注意从报纸,书刊中收集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树立专业法制观念和为医学事业为人类健康而献身的崇高理想。教师要在规范是间内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要系统化。要搞好医学伦理学教育,除了实现课程化、规范化外,还必须按照系统的观点,既要有计划,有步骤,又要分阶段、分层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所侧重,循序渐进的进行。在学校应形成党委主管、校长要管、教师、班主任、行政管理人人有责、党政工团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医学伦理学教育的规律和途径,不断提高医学伦理学教育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明华.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骆欢欢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的探讨[J].医学伦理学,2006(11)

[3]韩姬鸿.论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1.(1)

医学中专 篇4

1 实施基础医学模块改革的背景

目前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学大纲和使用的教材适合多个专业, 不能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 与临床的联系不够, 不能突出基础医学课程在整个护理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且现行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教学”[3], 考核评价的内容依旧是传统的考试题型 (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和部分选择题) , 考核所涉及的内容不够全面, 考核学生的能力主要以识记能力为主, 不能与临床实践相联系, 使学生对基础医学失去兴趣;不能体现基础医学课程在护理专业中的地位, 学生只是被动地应付考试, 死记硬背, 不能应用基础医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进行临床实践。

2 具体改革措施

根据目前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为体现基础医学在整个护理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把CLEN融入中专基础医学教学中势在必行。具体措施如下。

2.1 系统、科学、全面分析CLEN大纲

细化考试大纲, 把大纲涉及到的内容融入相关的基础医学课程中, 理解大纲的具体要求, 按三级标准进行教学, 再将考点细化到具体章节, 同时根据考点涉及的内容和学科的特点, 对考点的要求具体化、明确化、客观化。根据各科涉及的考点和课程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修订, 把CLEN大纲融于基础医学模块中, 指导基础医学课程教学, 并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 以期体现护理专业的课程特点。

2.2 分析历年的CLEN真题 (见表1、表2)

对CLEN真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把握考点的具体要求, 也就是命题组教师考核知识点的方法、出题思路、出题策略, 对考生能力的要求 (包括对认知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 以及CLEN中所涉及的基础医学的直接知识点和相关知识点, 从而为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注:取4年的均值

从以上对CLEN的真题分析可以明显看出, 无论是以前的考试还是现行的考试, CLEN与基础医学的直接知识点和相关知识点在4项考试科目中所占比例平均高达45%左右, 显示了基础医学知识在CLEN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可以看出在考核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时, 考核分析能力的比例最大, 特别是实施4项考试科目以来, 对分析能力的考核平均占到46%左右。由此可以推出CLEN的通过率与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关系密切, 因此有必要对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首先从教学大纲, 而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使之更能符合CLEN的考核标准和护理专业的特色。

2.3 选定改革的实验班

随机抽取我校护理专业2007级和2008级的3个自然班作为实验班, 对其所有的基础医学课程实施统一改革模式, 另抽取3个自然班作为对照班, 仍然沿用原有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因为我校分班采取随机原则, 所以班级之间没有显著成绩差异、生源差异。实验班共计165人, 对照班共计162人, 均符合大样本的抽样要求。

2.4 具体的改革举措

针对目前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CLEN大纲的分析和总结, 对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制订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大纲。因为现行的大纲适用于多个专业, 针对性不强, 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的临床实践联系不密切, 因此我们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CLEN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及各课程的特点, 制订符合CLEN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力求既能体现护理专业特点, 又能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以及满足基础课程服务于临床的宗旨。

(2) 紧密结合护理专业特点, 精选教材内容。根据CLEN大纲的要求, 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修订, 体现护理专业特点, 以与护理专业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 并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 删减和压缩对护理工作和CLEN来说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4]。如病理学中的病理解剖和解剖学中的组织学部分以及病原生物学中生物的形态等内容可适当删减, 但在对各章节内容进行删减时, 要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 注重实用性, 同时要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护理知识的掌握。如在解剖教学中可增加一些与护理操作有关的局部解剖学知识, 而在病理学的教学中要增加一些病理生理学知识, 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病因的分析和对疾病的护理能力[5]。

(3) 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CLEN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除了使用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的知识信息, 利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外, 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应用实践能力。如在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和病例分析法、分组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6]。

(4) 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基础医学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既要掌握所教课程的知识, 又要了解现代临床的先进技术, 还要学习基本护理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基础医学课程, 故应加强基础医学教研室和护理教研室教师的协作,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及相应内容的讲座, 同时要求教师深入临床进行实践, 掌握新技术, 不断学习并充实自己,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 以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使基础医学教学能更好地为迅速发展的护理事业服务。

(5) 建立与CLEN一致的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对CLEN大纲的分析和对历年真题的分析, 我校在基础医学课程中形成了标准化的考核体系, 建立了仿真模拟基础医学试题库, 采用了教考分离的原则, 在基础医学考核的题型、出题思路、难度系数等方面尽可能符合CLEN, 并加大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以及实践能力的考核[7], 学生的成绩由反映学习过程的平时成绩、反映理论能力的标准化考试成绩以及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考核成绩组成, 这样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3 改革效果综合评价

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综合基础医学课程标准化考试评价方式[8], 对2008级学生的解剖学基础、生物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对2007级学生的病理学、药理学成绩进行综合评价。考试类型和时间与CLEN一致, 题型采用CLEN中的单句型最佳选择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标准配伍题、病例组型最佳选择题、病例串型选择题。考试结束后统一采用电脑阅卷。考核结果见表3。

通过分析发现, 改革后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与传统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有显著性差异, P<0.05。

4 讨论

根据CLEN大纲的要求和对CLEN真题的分析, 我们对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各项改革措施, 通过综合评价, 修改后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反映了护理专业特点,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引入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淡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 加强了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相互作用, 达到了预期的基础课程服务于临床的宗旨, 使学生在接触基础课程的同时加强了专业理念, 树立了专业信心, 熟悉了CLEN的考试方式和考试思路, 能够“零距离”接触CLEN, 为将来参加CLEN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为使应届毕业护生达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CLEN) 要求, 提高考试通过率, 我校基础医学课程教师从2008年起, 对在校的2007级和2008级的学生进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 通过对CLEN大纲和历年真题分析所涉及到的基础医学直接知识点、相关知识点以及CLEN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分析[1 (]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应用实践能力) , 在基础医学模块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融入中专基础医学教学中, 使基础课程服务于临床, 以建立完整的护理课程体系。

关键词:CLEN,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妮, 阎成美, 翁庐英, 等.护士执业考试前强化训练的方法和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1) :55.

[2]阎宁.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综合教学必要性之我见[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5, 15 (2) :146.

[3]余文森, 连榕, 洪明.课程与教学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

[4]闫瑞芹, 沈宁, 蒋艳.我国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进展及未来趋势[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1) :75~77.

[5]王军, 柏树令, 王鲁建, 等.人体解剖学PBL教学法的运用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7 (5) :465~466.

[6]谢德秋, 钟宇飞.医学基础课程教师面对新挑战的对策——进行教学内容专业适用性的研究[J].中等医学教育, 1999, 17 (9) :11~14.

[7]陈红, 郭兰君.护理职业教学中融入执业考试大纲的尝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 14 (7) :53.

200字中专医学自我鉴定 篇5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学医三年,塑造了一个健康、充满自信的我,自信来自实力,但同时也要认识到,眼下社会变革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得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我,改正缺点。

在科主任及护士长的领导下,我能做到上班不迟到、不早退。正确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做好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三查七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工作中能理论联系实际,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及时向护士长及年资深的老师请教,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医学中专】相关文章:

自荐信范文医学中专05-05

中医临床医学中专毕业论文题目05-06

中专数学05-21

中专院校06-05

中专毕业作文05-26

个人总结中专05-09

中专学期评语05-17

军训总结中专06-05

中专美术鉴赏05-02

艺术中专学生05-12

上一篇:汉语词语下一篇:运行与维护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