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护理

2024-08-10

皮肤护理(精选十篇)

皮肤护理 篇1

关键词:有机磷接触中毒,接触性皮炎,细节护理

一般情况下, 误服、吸入或皮肤接触是导致有机磷中毒的最直接因素。本文将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析在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细节护理产生的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都是因喷洒农药致使皮肤接触造成有机磷中毒。其中, 男8例, 女4例, 年龄27~68岁, 平均年龄为 (40.12±5.74) 岁。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分别配给抗过敏药阿托品解毒、地塞米松及葡萄糖酸钙, 同时在创面涂抹氧化锌软膏。

1.2.2 护理方法:

给所有患者实施细节护理, 具体包括:创面、基础、用药护理以及心理疏导, 同时对患者的饮食进行调节。

创面护理:首先使用生理盐水对皮肤上的红斑及创面进行清洗, 使用无菌注射器对水泡进行抽吸直至干瘪;处理好第一步后再用氧化软膏涂于表面, 每天3次, 且必须保持创面干燥清洁。创面结痴后不急于将其扯掉, 而是等待结皮自然脱落, 或使用已消毒的剪刀轻轻剪掉, 并对新生的皮肤组织进行呵护。

基础护理:对于有机磷因皮肤接触造成中毒的患者, 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 所以, 当患者入院后, 必须首先为其清洗全身, 包括头发, 确保患者所用物品及床单、被单等可能接触到皮肤的一切物品保持干净整洁, 每天对患者病房进行杀菌消毒。

用药护理:实施细节护理过程中, 必须认真细致, 密切观察患者的阿托品化指标。也就是当出现以下症状:患者瞳孔比先前的明显散大, 且伴有口干、皮肤干燥, 脸肤色潮红, 心率增至每分钟大概一百下, 肺部湿啰音削弱或消失, 开始逐渐恢复正常意识, 或者先前昏迷的患者苏醒等等, 均为阿托品化的指征。所以, 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上述细节, 严格规避因阿托品不足而导致患者全身中毒症状难以改善, 延缓创面愈合的效果。若患者瞳孔出现针尖般大小, 渗出量变大, 皮肤潮红, 面色发青, 心率减弱、肺部湿啰音较大、汗水多等, 均说明患者的阿托品不足。出现这些症状时, 护理人员必须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严防进一步扩大化, 当出现不能处理的状况时, 应立即通知主治医师进行救治。当然, 观察过程中, 也要严防阿托品量过大而造成患者焦躁、抽搐等, 严重阻碍中毒症状的改善和创面的修复。若患者出现体温急剧升高, 超过39℃者, 且伴有呕吐、恶心等阿托品中毒现象时, 应立即通知医师进行停药及给予相应处理, 在这一过程中, 护理人员必须协助配合医师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此外, 必须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和使用涂抹药物, 包括使用量和用药时间。

心理疏导:由于中毒及因此产生的疼痛感, 会让患者非常难受, 可能会出现焦躁、烦躁甚至癫狂的现象, 护理人员在实施细节护理过程中, 应注意体察患者情绪的变化, 及时给予心理上的疏导, 向其说明中毒的正常临床症状, 指导患者及家属治疗期间相关注意事项, 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 促使其保持平常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主动关心、了解患者的需求, 及时给予帮助, 让患者感受到温暖, 提高治疗的信心。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有机磷中毒的危害及治疗的注意事项, 宣传在实际运用有机磷的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有效预防有机磷中毒等。

饮食指导指导:有机磷中毒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 同时要注意饮食均衡, 保持适量的蛋白、维生素等摄入, 最好以温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2 结果

经药物治疗配合细节护理后, 12例患者均在第2天, 皮肤上的潮红有所弱化, 疼痛感也有所减弱, 渗出液量变少;第3天, 皮肤潮红基本消退, 患者不再感觉到疼痛, 创面也变得干燥;第5天, 一些红斑开始脱屑;第6天, 创面局部结痂;第9天, 创面完全修复且没有瘢痕, 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非常明显, 创面没有出现感染症状, 也没有发生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研究显示, 根据氧化锌的药理作用, 即干燥、消炎、保护和收敛等药理作用, 配给有机磷接触中毒所致的接触性皮炎的患者治疗中进行使用, 可以治疗创面剥脱性皮炎[1,2,3]。与此同时, 阿托品的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际治疗效果[4,5]。所以, 护理人员在实施细节护理过程中, 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全身反应严防阿托品不足或阿托品中毒, 影响中毒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在有机磷经皮肤接触中毒的患者进行治疗期间, 实施细节护理, 包括给予患者实施创面护理、基础护理、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等细节护理措施,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解除全身病毒症状, 利于创面的愈合和修复, 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冷钦, 冷立娟, 王玉华.4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和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15 (1) :164-165.

[2]符有芬.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及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 2015, 13 (13) :209-213.

[3]沐丽珍.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后接触接触性皮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防治[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5, 9 (3) :231-232.

[4]唐娟, 李咏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65例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19) :188.

秋季皮肤护理 篇2

1.洁肤:这个季节应该选用保湿类的洁面品,一天1—2次,不需使用香料或色素较重的香皂,否则会引起过敏,尤其是敏感皮肤一定要选用敏感洗面奶。

2.爽肤:可以将夏季的酸性化妆水,改为碱性化妆水(不含香料、酒精),敏感肌肤一定要用敏感爽肤水。

3.去角质:经过一夏天的紫外线照射,皮肤会变的干燥,角质层会变厚,而变厚的角质层覆盖在皮肤表面妨碍了有效成分的渗透,吸收,因此,除了敏感肌肤外,应该在秋季做一次深层去角质。

4.精华素:可以用补水保湿类的精华素,中油性皮肤可选用精华液,中干性皮肤可以选用精华露,在家也可用精华素面膜。

5.按摩:经过一个夏天后,皮肤会热胀冷缩、发干变得粗糙,皱纹也相应变得更加明显,适当按摩会使你,灰复气温变冷对皮肤的刺激.缓和皮肤神经的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6.护肤品:可以选用补水类的护肤品.中干性皮肤可以选用丰I’水活性霜来代替补水凝胶,中油性皮肤可以用日霜来代替保湿乳,而眼部应选用眼部活性霜来代替眼霜。

7.防晒品:秋季紫外线会稍弱,可用8-15SPF的防晒霜来代替SPF30的防晒霜。其次,应该注意这个季节如果皮肤湿度改善后,可以使用一些补氧亮肤的产品,因为这个季节紫外线照射稍弱,温度降低,这时使用一些亮肤产品,尤其是有色斑的人,用完之后对色素减淡作用较大。

Step2、秋季注意护理皮肤六项法则

体内补水:饮足够的水,使之渗透于组织细胞间,让皮肤得到充足的水分,避免体内缺水而引起皮肤干燥,每日饮水量6-8杯,同时还可饮用果汁、矿泉水,茶水等。另外.通过洗

澡,使皮肤吸收水分,保持皮肤表面的湿润;蒸脸面,给面部补充水分,用保湿的护肤剂涂于脸面以减少表面水分散发。

调节情绪: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是由表皮层控制作用于皮肤的神经纤维,若心情苦闷、精神萎靡,或长期感到紧张、恐惧、压抑,会造成皮肤血液循环供应不足,使皮肤苍白.黄黑、皱纹加深,过早衰老。因此,平时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充足的睡眠:白天皮肤在外暴露,夜晚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和修复损伤的细胞,第二天酌肤色才能明亮,皮肤的营养和修复主要在晚上10点至凌晨4点。因此,每天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

饮食调养:宜多喝豆奶、牛奶等饮料,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鱼、瘦肉,尽量戒除烟酒、咖啡食品。可多吃芝麻、核桃、蜂蜜、银耳,梨等防燥滋阴食物,能较好地滋润肌肤,美化容颜。

按摩面部皮肤:每日清晨坚持双手按摩面部皮肤,顺肌肤,血管的走向,从里向外进行按摩,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新生儿的皮肤护理 篇3

1,室内要每日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新生儿不要捂得过严,防止身上捂出热疹或脓疱疹;

3,每日1次或每周2--3次给婴儿洗澡,洗澡时要查看新生儿全身皮肤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4,保持新生儿的衣服、包被及尿布柔软、清洁;

5,呕吐物弄脏内衣要及时更换,以免颈部皮肤糜烂;

6,腋下、腹股沟、颈部皮肤皱褶处要常用温水擦洗,并撒少许婴儿粉或消毒滑石粉等,以保持干燥;

7,手指甲过长应修剪,以防甲沟炎;

8,脐带一般5--7天脱落,如仍未脱落者,应每日检查。保持干燥;若被尿、粪污染,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洗澡后用75%酒精消毒脐周,并涂龙胆紫药水,防止脐部感染引起败血症;

9,尿布须经常更换,臀部常用温水洗涤,如发现红臀应去除橡皮垫,更应勤换、勤洗,保持干燥,另外可用鞣酸软膏或自制蜂蜜膏涂患处,一般2~3天即可治愈。

老年病人的皮肤护理分析 篇4

1 老年人皮肤特点

1.1 皮肤变薄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表皮细胞减少。表皮细胞减少是因为由于长期的工作和意外损伤等原因导致大量的表皮细胞受损, 以至于其总量大量减少。二是表皮细胞的再生速度减缓。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年轻人皮肤受损后很容易恢复, 但是老年人就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这就是老年人表皮细胞再生速度缓慢的缘故。

1.2 皮下脂肪减少

皮下脂肪减少对皮肤来说是对皮肤的重大损害, 十分不利于皮肤的健康:首先, 它严重影响皮肤的排泄功能。排泄功能是皮肤的主要功能之一, 它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最重要的部分。皮下脂肪位于皮肤表皮之下, 其主要作用是排泄人体废物和调节体温, 一旦皮下脂肪减少, 那么其排泄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其次, 前文中, 笔者已经叙述过调节体温也是皮下脂肪的重要功能之一, 那么如果皮下脂肪减少的话, 那么不光是皮肤的排泄功能将严重受损, 其调节体温的作用也将大大降低。当然, 皮下脂肪的减少、萎缩, 汗液排泄量减少, 对皮肤视觉效果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 比如说, 它能够使得皮肤表面出现干燥、不光泽、不华润的现象, 严重的, 甚至还会出现秕状脱落的现象。

1.3 皮下毛细血管减少

毛细血管是在全身分布最广、管径最细的血管。它连接着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毛细血管内血液流速慢, 弹性小, 通透性大。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之间充分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十分脆弱, 极易损害, 如果毛细血管出现问题将会使得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受到严重影响。老年人容易出现皮下毛细血管减少的现象, 那么会导致血液流量降低, 直接影响到人体的营养供给。

1.4 出现老年痣和老年斑

当人进入到一定的年龄段之后, 也会出现老年斑和老年痣等现象。这是因为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 皮肤色素不断沉积, 使得皮肤颜色也逐渐加深, 最终形成老年痣和老年斑等。这对于女性, 尤其是爱美女性来说, 是十分苦恼的一件事情。

2 护理方法

综上所述, 老年人是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当人进入老龄段后, 由于免疫力严重下降, 其对各种病毒的抵抗能力也将大大降低。由于长时间的磨损, 皮肤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皮肤疾病就增多。这不关会影响到老年人的皮肤健康, 甚至是对其整体健康状况都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如何帮助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病人护理好皮肤, 对于降低老年人的发病率, 提高其身体健康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书本所学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 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来护理老年病人的皮肤。

2.1 保持良好的外部环境

人体皮肤覆盖在整个人的体表, 起到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但是同时, 它也是人体人体与外界接触最多的地方。所以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人体皮肤产生直接地方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老年病人而言, 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其身体健康甚至还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太冷或太热都会对老年人的皮肤健康造成影响, 甚至由于老年人对冷或热的适应程度较低, 导致其感冒或是中暑等其他疾病。而是湿度。老年病人不光对温度具有较高的要求, 同样, 湿度也是影响老年病人皮肤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要保持空气新鲜。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 这一方面就显得更加重要。最好做到每天使室内通风2到3次, 这样大大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滋生, 提高空气质量。

2.2 要保持皮肤清洁

要做到保持皮肤清洁, 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经常清洗皮肤。清洗皮肤并不只是一味的去清洗, 也是要因时因地而改变。比如说夏季天气炎热, 人的皮肤极度容易出汗, 那么需要每天都要对皮肤进行清理。天气十分炎热的时候, 甚至每天还可以清洗两到三次。但是如果是冬天的话, 那就没有每天都清洗的必要, 就可以每两到三天清洗一次。同样, 气候湿润的地区可以清洗的频率高一些, 而气候干燥的地区频率可以低一些。但是清洗的时候要注意水温, 一般而言, 大概35到40度为最适合的水温。同样, 清洗的时候要根据老年人皮肤的特点来选择肥皂。适合老年人的肥皂有:硼酸皂、弱碱皂、羊脂香皂等。其次还要选择适宜的着装。选择着装的第一要求就是要干净。同时还要选择质地柔软、光滑、宽松等舒适的着装。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好的保护好老年人的皮肤。

2.3 合理搭配饮食

合理的饮食搭配对人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 世界各国流行起了一种新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叫做食疗, 就是根据人体的需要和各类食物所包含的不同营养成分形成的。同样, 食疗法也对于老年病人也是十分有效的。因为老年人本来生体就虚弱, 再加上疾病的侵害, 使得其体质更加虚弱。在如此虚弱的身体上施加药物治疗的话, 很有可能出现老年病人的身体难以承受的现象, 严重可能会出现休克现象甚至还会出现生命危险。

经过多次实践调查调查, 笔者发现如下食物对于不同的老年病人会有好处:比如说, 老年病人经常会出现皮肤干燥的问题, 那么就可以多食芝麻、肉皮、蜂蜜等。因为芝麻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的功效, 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 它包含了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B1、B2、E及铁、钙等营养成分。而这些营养成分对老人的皮肤有很好的滋润作用, 能防止皮肤老化、干燥起皱等;肉皮内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 胶原蛋白可使储水功能低下的组织细胞得以改善, 减少皱纹, 同时人体利用它可以补气和合成胶原蛋白, 从而收到补益精血、滋润肌肤、润泽头发、滋润口鼻的作用, 可延缓皮肤的老化。除此之外, 常食甘蔗、梨、苹果可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作用, 这些对皮肤都是十分有益的。老年斑是老年人进入一定的年龄段后人其面部、额头、背部、颈部、胸前就会出现一些脂褐质色素斑块。这主要是由黑色素的积淀而成, 和常喝一些西红柿汁和黄瓜粥则可以缓解这种状况。

3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 口老龄化加剧, 老年人口在我国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老年人身体健康问题的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皮肤健康问题也是困扰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笔者通过分析老年病人的皮肤特点以及结合社会实践经验, 探索出了如上三条解决老年病人皮肤问题的方法, 相信此三条定能够为老年病人的皮肤护理事业带来一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学民.老年皮肤的特点及其护理[J].实用老年医学, 2004, (6) :283-286.

[2]蔡丽萍.老年患者皮肤护理的体会[J].职业与健康, 1997, (1) :54-55.

皮肤护理 篇5

【关键词】地震;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27-01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使病人在心理、生活、社会、灵感上达到愉快的状态和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在收治地震等突发灾害性事件造成的批量伤病员的过程中,病员伤情复杂,心理创伤大,且在异地接受治疗,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改变甚至语言沟通障碍带来的不适更为突出。舒适护理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生理舒适,心里舒适,社会舒适及灵魂舒适4各方面[2]。我们在护理4.14玉树地震藏族同胞过程中,充分关注伤员的心理、生理、社会甚至宗教信仰方面的需求,提供舒适护理,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0年4月15日至6月3日我院共收治地震伤员20名,其中男性 8名,女性 12 名;年龄7-83岁。伤员中有夫妇1对,有具有亲属关系的2组,母亲和4个月大婴儿一对。1例伤员为土家族,18例伤员为藏族,仅有2例可以进行简单汉语交流。损伤分部见表1,骨折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1例,骨折和并先兆流产1例(孕4月)。

表1地震伤员损伤分布

1.2 舒适护理方法和内容

1.2.1 满足生理舒适①迅速完成伤员的清洁护理。玉树地处我国西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水源稀缺。我们所接受的病员卫生状况极差,伤口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为预防进一步感染加重病情,我院成立由外科护士长组成的生活护理小组,在经过志愿者翻译,与伤员沟通,取得信任和合作后,在接诊伤员后1小时内完成伤员的床上沐浴,更衣,清洁梳理头发,修剪指甲等生活护理。②提供规范化的全面生活照顾。坚持每日晨晚间护理时间为伤员梳头、洗脸,协助刷牙,取得合作和理解后清洗会阴。③提供饮食个体化舒适护理。由于民族饮食习惯的差异,在仔细询每位伤员的饮食习惯,包括喜好和禁忌后,我们制定出每位伤员的简单食谱如:酸奶、油茶、牛羊肉汤以及砖茶等,提供老年人的软、烂流食,孕妇高营养饮食和婴儿奶粉。④提供温馨、安静、整洁的治疗环境。病室每日通风2次,每日空气消毒一次;护理和治疗措施集中完成,确保伤员安静修养。⑤打破常规病房设置,以家庭或亲属为单位安置病人,将夫妻、母子或有亲属关系者安置于同一病室,减少由于环境陌生和沟通不便产生的焦虑和孤独感。

1.2.2 个体化心理舒适护理①护理人员在志愿者帮助下用温柔、亲切地语言介绍自己的姓名、伤员目前所处环境和设施等,介绍伤员的病情及处理措施,避免训问受伤经过,以免引起伤员痛苦的回忆,减轻伤员心理伤害。②每位伤员配1名志愿者翻译,护士鼓励伤员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使伤员感觉到安全、满足和被尊重[3]。③提供特别心理护理和照顾。在护理1例7岁的下肢开放性严重骨折可能被截肢小患儿时,患儿有较严重的心理受惊吓表现,易激惹,不愿进食,我们在精神心理科医师的指导下,特别布置了单间儿童病房,色彩温馨、病床周围放置适合儿童特点的玩具;由具备儿科护理经验的高年资护师专门陪伴患儿,与患儿做游戏,共同进食、休息,很快取得患儿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最終保住下肢,康复出院;护理有先兆流产的孕妇伤员时,特别鼓励母亲利用A超自己听胎心,有产科专业护师随时监护,将胎儿健康的信息及时与准妈妈沟通。

1.2.3 促进社会舒适护理社会舒适包括家庭、学校、人际、职业等社会关系带来的舒适[4]。地震伤员遭受巨大的生活事件变故,失去家园或亲人的痛苦使他们对未来感到茫然,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关心可以带给他们希望。护士是治疗期间与他们接触最多的人,随时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捐助转达给伤员,做好沟通和桥梁工作,积极帮助联系、寻找失散的亲人和朋友,是帮助伤员获得社会舒适的尝试方法;在和伤员密切接触过程中,我们表现出对藏语的好奇心和积极学习的热情,伤员们在教护士学习藏语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人际交往的快乐,护士也通过这种途径获得更多的治疗护理效果信息,增进了护患关系。

1.2.4 灵魂舒适护理在护理伤员过程中,注意维护伤员宗教信仰方面的追求。对于伤员随身的用物、饰品,妥善保管,不做随意处置,尊重藏族同胞的饮食和生活禁忌、习惯;在他们每日手摇经鼓默默诵经的固定时间,护士尽量不去打扰,并表达理解和尊重。

2 小结与讨论

2.1 将舒适护理的理论应用于本组20例地震伤员的临床护理,充分关注伤员的特殊心理、生理、社会及灵魂方面的舒适需求,可以帮助伤员尽快熟悉环境,积极配合,保障治疗和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本组20例伤员均顺利康复出院,无1例院内感染,压疮、泌尿系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

2.2舒适护理始终贯穿于全程护理服务的所有活动中,并体现患者的参与,更能增进护患关系的和谐,本组病例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达到100%。

参考文献

[1]王桂珍,李红. 舒适护理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33-34。

[2]张宏. 舒适护理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5-16。

[3]甑鹰,孙孝琴,孙楠等 .舒适护理在脊柱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1):222-223。

皮肤护理小组的构建及成效 篇6

1 小组成立背景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住院病人的年龄特征也趋向老龄化, 患压疮的风险也增加[3]。我院2个内科病区病人平均年龄已达83.4岁。我院是以发展肿瘤专科为重点的三级综合性医院, 住院病人中与肿瘤相关的皮肤护理问题日渐突出。临床护士皮肤护理相关理论知识陈旧[4], 缺乏专科护士指导;临床护士对病人潜在的危险因素预见性不够, 导致皮肤问题的产生;对伤口的评估、描述不正确, 相应的护理措施不恰当;对新的皮肤护理产品功能认识不足, 不能正确运用, 处置方法不规范。

2 方法

2.1 成立皮肤护理小组

2.1.1 组织架构

皮肤护理小组设组长1名、组员5名, 直属护理部领导, 各病区设网络员1名。技术支持:普外科、骨科、中医外科医生等。

2.1.2 成员资质

组长由大内科科护士长担任, 小组成员由神经内外科、内分泌、肿瘤科护士长担任, 病区网络员由1名热衷于参加该小组活动、有一定伤口护理经验的护师担任。

2.2 制订小组工作职责

2.2.1 网络员职责

负责本病区所有造口、伤口、压疮病人及病区压疮高危病人 (Braden评分≤12分) 的上报;按时参加小组培训学习;指导本病区护士完成病人评估及各项护理工作。

2.2.2 小组成员职责

协助组长做好全院造口、伤口、压疮病人的会诊工作, 每月进行皮肤护理质量全面检查,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2.3 组长职责

制定相关制度、流程, 每月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 负责所有造口、伤口、压疮病人报表的收集、整理工作, 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会诊, 提出指导方案供临床参考。带领小组成员开展造口、伤口、压疮方面的科研工作。

2.3 制订压疮、造口、伤口呈报表

参照相关资料及以往临床经验, 由护理部与小组成员一起重新修订了造口、伤口、压疮相关报表。

2.4 小组工作模式

戴明循环 (PDCA) 是质量持续改进的工具[5], 小组工作模式以PDCA理论为指导, 各自按照工作职责对全院病人的皮肤护理问题实施监控, 每月常规活动2次。对疑难案例, 由护理部协调组织技术支持。

3 效果

3.1 造口护理

截止2011年2月底共收到各病区造口报表46例, 造口专科护士深入病房对造口病人进行跟踪指导, 实现了造口病人的统一管理, 全年无一例造口并发症发生。小组成员承担对造口病人的出院回访工作, 其中30例造口病人加入了我院的造口俱乐部, 全年召开造口联欢会2次。

3.2 伤口、压疮护理

压疮及高危压疮病人的上报率由2009年的68%上升到2010年的95%, 压疮评估表填写符合率由小组成立时的30%上升到90%, 难免压疮的发生数由2009年的16例下降至2010年的5例。对疑难伤口的处理, 应用湿性愈合理论指导实践, 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例如, 1例院外带入的大面积压疮, 伴有感染及组织坏死, 医生建议手术清创, 家属为不增加病人痛苦, 拒绝手术, 经小组成员会诊, 决定用清创胶去除坏死组织后, 应用银离子敷料进行伤口抗菌治疗, 经2个月的换药, 伤口愈合。皮肤护理小组建立以来, 得到了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大力配合, 小组成员能认真履行职责, 及时填写报表, 反馈护理效果。一年来小组成员进行院内会诊116次, 院外会诊4次, 举办造口、伤口、压疮相关知识小讲座12次, 发表相关论文3篇。

4 讨论

4.1 护理部的组织保障是小组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护理部安排专人负责皮肤护理小组的日常工作协调, 5名核心成员都参加国家级及省级皮肤护理知识培训班, 使在全院范围内系统地进行皮肤管理成为可能, 保证了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大考核力度, 人人重视皮肤护理问题, 在全院各科就诊的病人都能享受到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 实现了优质护理。

4.2 小组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皮肤护理小组成立至今, 每月请院内外专业人员对小组成员及网络成员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及成员间的互相交流, 护士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4.3 小组的建立有利于护理资料的收集及护理经验的推广

小组成员不断从疑难的伤口问题中寻求最佳的护理方法, 最后形成经验总结, 供全院护理人员分享, 其中收集的图片及信息为护理科研提供了实证资料。

参考文献

[1]吴玲, 陆巍, 陈湘玉.皮肤护理质控体系的建立及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 2007, 21 (11A) :2891-2892.

[2]胡宏鸯, 冯金娥, 叶志弘.皮肤管理和压疮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2) :175-177.

[3]杨惠花, 晆文洁, 施耀芳, 等.课题小组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4) :343-344.

[4]丁炎明.我院造口治疗师培养和临床实践模式建立[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 (8) :13-14.

皮肤护理 篇7

阻塞性黄疸患者由于胆盐沉积于皮肤内神经末梢,常可引起皮肤瘙痒,是阻塞性黄疸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胆道阻塞后,阻塞以上的胆管扩张,胆道内压升高。胆红素排入肠道受阻,结果结合的胆红素逆流经Disse间隙入血,或经胆道上皮损伤处漏入淋巴系统和血液中,造成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患者巩膜、黏膜、皮肤黄染。为此,本科于2013年开始以临床护理路径为指导,对阻塞性黄疸患者的皮肤症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2014年收治入院的120名阻塞性黄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以责任制整体护理为基础,对

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患者从入院开始即进入临床路径护理,责任护士根据制定的每日皮肤护理路径表的内容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观察,健康教育等,护士长及时督促,落实执行情况和效果。

1.3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

为推进“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专科疾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照顾,实现各个专科护理特色,本科开展了“一病一特色”优质护理服务项目——临床护理路径在阻塞性黄疸患者皮肤护理中的实施。为此,科室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参照卫生部有关临床路径标准,并结合临床护理实践及患者的需求,制定出适合阻塞性黄疸患者皮肤护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小组成员认真制定阻塞性黄疸患者皮肤护理的标准,患者信息表并制作专科特色宣教手册。

1.4评价标准

根据两组患者的皮肤护理疗效来评价效果。疗效判定标准如下: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瘙痒症状消失,血清总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60%,巩膜皮肤黄染明显消退;显效:经过患者治疗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血清总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59%~30%,巩膜皮肤黄染明显消退;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瘙痒症状减轻,血清总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29%~10%,巩膜皮肤黄染消退较慢;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瘙痒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清总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10%或加重,巩膜皮肤黄染不消退或加重。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路径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组成员共同制订的一种照顾模式,是一种对某种疾病的大多数患者最有效照顾流程的护理规范[6],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康复,以患者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7]。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一定模式接受治疗与护理。临床路径主要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护理手段为纵轴[8],制订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即临床路径表),能够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最大限度的控制医疗成本,为患者提供优质化的医疗服务流程[9]。其功能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有时间的、有序的、有效的照顾及控制质量和经费,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其目的是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医疗措施使用的随意性,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10]。

阻塞性黄疸的发生机制主要是不同部位胆管狭窄或闭塞而引发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阻塞性黄疸一旦发生对患者预后影响明显,特别是重度阻塞性黄疸患者死亡率高达20%[11,12,13]。同时,由于血液中胆汁酸蓄积,胆盐的浓度升高,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患者皮肤瘙痒。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使皮肤、巩膜、黏膜及某些体液发黄的现象,一般是指胆红素代谢障碍的临床表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在17 mmol/L以下,超过34 mmol/L时即可有临床黄疸出现[14]。

本研究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在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中的应用,患者经过治疗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血清总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巩膜皮肤黄染明显消退,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模式。对阻塞性黄疸的患者在饮食方面,应多饮水,进食粗纤维食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的宣教;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在皮肤瘙痒的问题方面,应每天温水洗浴或擦浴;将患者的指甲修好剪短,防止抓伤皮肤,并且宣教尽量不要用手挠皮肤,以免发生皮肤破损,内衣及睡眠用品以纯棉薄衣为宜,保持床铺整洁,减轻对皮肤的刺激;同时,面对皮肤的不适感,患者可能会有焦虑情绪等,笔者通过耐心的讲解病情及及时的皮肤护理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患者配合治疗。良好的治疗效果密切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同时,护理的具体化和更有针对性使护理效果变好,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指导护士预见性地、主动地进行工作。

在实施过程中,笔者首先认真制定了阻塞性黄疸患者皮肤护理的标准,接下来组织全区病区护士认真学习制定的皮肤护理标准,并进行学习后的考核。除了理论考核外,更注重临床实际操作和健康宣教的考核。按照制定好的路径及标准,责任护士每日对患者进行规范有效的皮肤护理,促使患者的皮肤症状得到很好的改善。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责任护士的工作效率,使患者的预后十分良好,本文实验组痊愈例数为56,痊愈率达到93%,无效率低至0。为了评估效果,还制定了阻塞性黄疸患者皮肤护理信息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如何正确书写。这使得护理人员能在临床操作中更好的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并给予记录跟踪。为了达到更好的健康宣教效果,还特别制作了专科特色宣教手册,并发放给患者。患者认真的阅读了专科特色宣教手册,患者通过自我学习,给予的反馈是皮肤状况得到了改善。临床路径护理有效的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治疗热情。同时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取得患者住院配合治疗和护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执行人员是护士,是护士照顾患者的行动依据,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多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够贯穿患者的整个就医过程,满足患者绝大多数的治疗需求[15]。临床护理路径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和预见性的特点,更有利于为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具有重大意义[16]。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除了可以规范护理操作的各项流程外,还进一步严格了护理服务,制定护理要点及特点,并将其总结成了临床护理程序,预防护理人员因个人业务能力不同所造成的遗漏或疏忽,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17,18]。全部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相互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完善临床护理路径[19]。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阻塞性黄疸患者的皮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消除了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按照制定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干预,责任护士能有效地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为患者解决皮肤瘙痒等问题。同时,此举也增进了护患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及护理过程。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根据疾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制订有序和符合逻辑的护理服务模式,能显著增强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和有效性,利于融洽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提升护理服务质量[20]。因此,本科将继续保持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并不断修正改进。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阻塞性黄疸病人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名阻塞性黄疸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观察其皮肤症状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56例痊愈,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对照组46例痊愈,显效5例,有效5例,无效4例。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阻塞性黄疸患者皮肤护理中实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皮肤症状,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了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并保证了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持续性改善。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要点分析 篇8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皮肤护理,护理要点

糖尿病是全世界范围内非常多发的代谢功能紊乱性疾病[1,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并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由于患者的系统功能发生异常, 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下, 导致微血管以及神经末梢发生病变, 引发肢体端部的感觉障碍, 皮肤等器官组织发生缺血、缺氧的症状, 在这样的条件下, 皮肤的状态出现异常, 细菌和真菌容易入侵[2], 加之患者的免疫能力下降, 尤其是老年患者通常合并各种类型的疾病, 出现严重的皮肤感染等问题。通常下肢的表现要更加严重, 对于年纪偏大、病程长、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即使是非常小的创伤也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感染。因此, 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要点和成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75例。排除合并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疾病患者, 排除原有皮肤病的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7例, 女性患者28例, 年龄60~76岁, 平均 (68.45±5.67) 岁, 患者的病程在7~20年, 平均病程为 (11.4±3.2) 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8例, 女性患者27例, 年龄在61~77岁, 平均 (68.52±6.18) 岁, 患者的病程在7~21年, 平均病程为 (11.4±3.2) 年。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 主要有: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用药护理, 指导其正确使用降糖药物;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 尽量食用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做好患者的运动指导护理, 合理的运动能够帮助患者减轻体质量, 对于控制疾病非常有益;同时做好疾病的宣教工作和心理干预工作, 消除患者对于糖尿病的不正确认知, 树立治疗积极性。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皮肤护理干预, 主要措施有:

首先, 做好皮肤疾病的一般护理工作, 通过宣教加深患者对糖尿病诱发皮肤疾病的认识。虽然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普及让糖尿病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上升, 但是对于正确的疾病护理知识仍然缺乏。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专业性的知识讲座, 深入开展宣教工作, 指导患者控制糖尿病指标的方法, 减少高血糖的毒性对皮肤的不良影响。改善患者局部的血压供应, 尤其是肢体末端的循环, 通过适当的运动帮助血液畅通, 可适当应用活血化瘀的药物, 如果患者的手足脉搏减弱, 皮肤温度降低、颜色发生变化提示缺血和缺氧的现象严重, 加强对患者的按摩护理, 动作要轻柔、从指间或者是趾间开始向上[3], 促进血液循环。每天进行足部运动或者是使用中药进行洗浴是较好的选择, 日常可以将患肢抬高, 促进血液的回流;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尤其是腋下、腹股沟以及脚趾等部位更要保持干燥和洁净, 否则容易滋生细菌, 引发感染, 可以适当的使用爽身粉进行扑撒, 以减少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系统功能以及随着身体的衰弱而不断退化, 因此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需要注意其耐受性不高, 不要使用过热或者过冷的水进行冲洗, 可以使用温水进行擦拭, 不要应用清洁型过强的肥皂或者是沐浴剂。在非常干燥或者寒冷的环境下嘱咐患者多喝水, 并将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好, 帮助患者皮肤保持适当的湿度。紫外线是造成众多皮肤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4],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下降, 因此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强烈紫外线, 在室外活动的过程中, 需要采取相应的遮阳措施, 穿着吸汗、透气性好的异物。带伤遮阳帽也能够起到保护面部皮肤的作用, 这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皮肤护理环节, 护士要认真嘱咐患者, 不能够忽视。

其次是皮肤的针对性护理:首先是患处皮肤护理, 发生皮肤瘙痒症状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嘱咐其不能抓挠, 以免造成皮肤破损进而引发感染。可以使用0.5%的碘伏涂抹, 以减轻瘙痒的症状。皮肤异常干燥的患者可以使用凡士林或者是润滑油等涂抹, 增强皮肤的湿度。出现局部性瘙痒症状的患者要保持衣物的洁净, 勤换衣裤, 避免使用对皮肤产生刺激的沐浴剂, 皮肤上出现少量渗出液的患者可以使用3%的硼酸液进行湿敷, 渗液量较大的患者则应用收敛性较强的药物进行涂抹, 每天使用3次;出现皮疹并伴随渗液的患者根据医嘱使用中药煎汁然后洗浴, 如使用蒲公英、蛇床子、枯矾以及黄柏各30 g煎汁去渣, 具有很好的抑菌和消炎作用。发生真菌感染的患者给药炉甘石洗剂外涂, 减轻瘙痒的症状。足部护理:在日常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经常性的询问患者足部是否出现不适症状, 叮嘱患者尽量穿平底鞋, 女性患者要尽量减少穿着高跟鞋的频率, 减少对足部的磨损。尤其是穿着之前需要认真检查是否发生破损以及异物。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的足部皮肤进行检查, 并教会患者自查的方法。一旦出现痈疮等现象要及时告知医师处理,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干预。保持创面的干燥, 注意监测患者的足部脉搏, 皮肤的温度、色泽是否出现变化等。在环境许可的情况下进行脓液培养, 根据节选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每天晚上使用温水对足部进行清理, 水温不要超过40℃, 洗脚时间控制在10~15 min, 并用柔软洁净的毛巾擦干, 容易出汗的患者在洗脚之后应用爽身粉, 而足部干燥的患者则使用润肤乳。嘱咐患者定期修剪脚趾甲, 要掌握好修剪的度, 以不会伤及患者足部皮肤为宜。对于足部出现创面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洁、采用碘伏消毒, 然后用仅有普通胰岛素和无菌纱布进行覆盖, 必要的情况下进行TTP的照射。会阴部位的皮肤护理:保持会阴部的干燥和清洁, 减少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概率。如果患者已经发生感染, 在排尿之后可以使用温水进行冲洗, 或者是1‰的PP溶液消毒处理, 等待干后涂抹类固醇激素药膏或者是抗过敏的药膏, 防止尿液对皮肤产生刺激。患者保留导尿的治疗期间, 要每日对会阴部位进行擦洗, 每天对尿道口进行消毒2次。期间要使用夹子将尿管夹住, 每2 h左右开放导尿管, 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并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16.0软件实施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组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通过全面的皮肤护理措施之后, 患者的皮肤情况良好, 大部分患者未发生损伤, 部分出现疱疹的患者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 对照组患者的皮肤损伤发生率要显著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代表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的有44例, 满意有29例, 有2例对护理服务不满, 满意率为97.33%, 而对照组对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的有31例、满意有33例, 表示对护理服务不满的患者有11例, 满意率为85.33%, 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多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 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机体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发生紊乱[5], 对皮肤系统的影响很大, 护理干预不及时就会出现各种皮肤损伤。在本组研究中,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的皮肤护理干预, 日常护理干预重视血液循环、保护皮肤和预防感染, 针对性护理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最终观察组患者发生皮肤异常的比例小于对照组患者, 且护理服务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患者, 提示我们有效的皮肤护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帮助患者缓解症状的方式,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娜, 汪艳丽.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病情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6) :198-199.

[2]章玉玲, 陈琪.1例皮肤黏膜严重溃烂伴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的老年糖尿病护理[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3, 11 (2) :95-96.

[3]闫雅凤, 侯惠如, 杨晶, 等.两种愈合技术用于老年糖尿病多发皮肤病变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9) :788-789.

[4]田苗, 陈程, 尤志珺, 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的皮肤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下半月版) , 2012, 41 (20) :1095.

皮肤护理 篇9

台湾自2002年发生北城医院护士打错针事件, 因误给药物造成病人之严重伤害后, 卫生署即将病人安全, 尤其是药物使用安全列为首要监测之工作。护理人员站在医疗的第一线, 任何医师处方、药局给药、血库供应之输血等都需要经过护理人员把关, 提供病人治疗和照顾, 成为民众就医安全的守护天使。

行政院卫生署在前卫生署长侯胜茂 (2003) 建议下成立“病人安全委员会”, 首先由政府来推动病人安全, “病人安全专区”历年来医疗质量及病人安全年度工作均以提升用药安全为首要目标, 其余包括落实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提升手术安全、预防病人跌倒及降低伤害程度、鼓励异常事件通报及资料正确性、提升医疗照护人员间沟通的有效性、鼓励病人及其家属参与病人安全工作及提升管路安全, 并且每项目标均订有标准作业规范 (Standard of Procedure, SOP) , 他们认为人人都遵守规范作业即为医疗质量的保障, 但要遵守规范必须有足够的人力来一一执行, 因此护理人力、病人安全与护理质量是环环相扣的。

病人安全

学者对病人安全的看法不同, 最广为大家接受的是美国医学研究所

(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 所提出的“免除意外伤害, 藉由操作系统的建立以降低失误的发生, 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Kohn, Corrigan, &Donaldson, 1999) 。医策会于2004年对病人安全定义则是:“在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来避免或预防病人不良的结果或伤害, 包括预防错误 (error) 、偏误 (bias) 与意外 (accident) ”。以上所述病人安全定义可以了解其重点集中在健康照护体系或医疗机构内的结果或过程上。前卫生署长侯胜茂 (2003) 在台湾医学会2003年会“成长中的病人安全体系”之演说中谈到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认为病人安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通常不是健康照顾提供者的错误, 大多数的意外事件是因为系统的疏失。因此他认为营造病人安全体系架构应由政府、健康照顾机构、社会和病人共同来承担。

护理人力

1949年至1986年因卫生署未订定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因此护理人力没有明确的规定, 因此大部份医院均采用功能性护理, 以节省人力与成本。病房无论病床多少白班只需3~5人, 分别负责生命征象之测量 (含量TPR、BP等) 、注射 (含肌肉、皮下、皮内及静脉) 、发药 (含口服药、眼药) 及其他治疗 (含临时处方、灌肠、导尿等) , 每一项工作由一名护士负责, 大家各司其职, 独自完成工作。小夜班、大夜班则视占床率、病人病情配置一至二位护理人员。最早采用成组护理模式之台北荣民总医院则白班每10至14位病人为一组, 配置小组长、护理师或护士及护佐各一名, 大、小夜班之护理人力则两组合并为一组, 日后采用成组护理之医院均模仿台北荣民总医院之模式。

1987年9月16日行政院卫生署发布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其中综合医院、医院、专科医院设置标准表如下:一般病床, 每四床应有一人以上;设下列部门者, 其人员并依其规定计数:加护病房、烧伤病房及婴儿病房:每床应有1.5人以上;手术恢复室、观察室:每床应有1人以上;手术室:手术台应有2人以上;产房:每产台应有2人以上;血液透析室:每床应有0.25人以上;门诊:每诊疗室应有0.5人以上;婴儿室:每床应有0.4人以上。

然此人力配置无法符合医院当时之作业需求, 因此于1986年11月24日又订定医疗法, 其中第二十八条明订中央主管机关, 应办理医院评鉴。医疗法施行细则第十九条第二项中央卫生主管机关依本法二十三条规定办理医院评鉴, 应订定医院评鉴标准及作业程序。医院评鉴时, 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得邀请有关学者、专家组成评鉴小组为之, 必要时得委托财团法人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策进会办理。1995年全民健康保险实施, 医事服务机构特约及管理办法中明文规定申请住院诊疗之医院, 应经中央卫生主管机关医院评鉴合格。在此法源依据下, 卫生署自1988年起开始主导医院评鉴。在医院评鉴标准中护理作业即明定护理人员需配置适当:一般病床医学中心每2床、区域医院每2.5床、地区医院每3床应有护理人员1人以上;加护病房医学中心每床应有2.5人、区域医院2人、地区医院1.5人以上;其余须符合医疗机构设置标准。

此标准20余年未修改, 其间历经1998年实施双周休二日, 2001年全面施行周休二日, 造成人员休假天数增加。再加上1998年7月起医疗保健人员纳入劳基法, 有关工作时间如:加班时数、女性工作人员妊娠及哺乳期工作时间的限制规定, 均使现行医院现在护理人员照顾病人之比例白班为1:7~12、小夜班为1:12~20、大夜班为1:15~30 (孙, 2005) 。由于台湾目前医疗机构的硬设备几乎均符合标准, 故2005年新制医院评鉴上路以后, 期望在评鉴标准中去除结构式标准, 但人员配置是属于结构式标准, 因此卫生署委请之学者专家拟修改医疗机构设置标准。病人因病情不同所需之护理时数不同, 故学者专家之建议应该改为护病比 (即一位护理人员照顾的病人数) , 依医院之性质设定配置标准, 直至目前为止卫生署的回应仍是在修改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之人床比, 并未同意护理界所提的护病比。

财团法人台湾医疗改革基金会认为主要原因是护理学会及护理师护士公会全国联合会与医院协会、医师公会、医务管理协会等行成不对等的协商, 每次会议协商代表医疗经营单位与护理人员代表比例为4:1至7:1。医院经营者为压缩人事成本, 不愿增加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之医事人力, 其结果终将牺牲病患的就医安全及医疗质量。

护理质量

Zimmer提到质量 (Quality) 的定义是指产品的特质, 而这个产品的特质决定于价值观、等级及优劣的程度。对护理而言, 就是指护理人员提供给病人的服务以及护理人员本身表现出来的专业形象的特性。护理质量在效益性 (Effectiveness) 方面就是要作对的事情, 包含适切的护理及人员能力及决策;在效率性 (Efficiency) 方面是将对的事情作好, 包含高质量执行能力、可近性、临床有效合适、及时持续的照护、具安全性的医疗环境, 因此第一次就把对的事情作好是大多数人对护理质量的期望。

以伦理观点来看护理质量就是要能遵守生物医学伦理之不伤害原则, 亦即在医疗照顾中要能维护病人之安全, 不使病人受到伤害。伦理之不伤害原则中须有适当照顾之标准 (the standard of due care) 及不可有疏忽 (negligence) (Fry&Johnstone, 2002) 。适当照顾之标准是指在合理的成本之下有合理而适宜的人提供服务, 避免病人受到伤害。疏忽发生就是未提供适当的照顾, 临床上常见有两型的疏忽:一、提供的服务是不合理的, 如明知护士的能力不足或护理人力不够, 此种情况下造成的伤害是属有意的疏忽。二、提供服务者造成的疏忽是在护士的能力或护理人力均足够的情形下, 由于不小心所酿成的伤害是为无意的伤害。因此在伦理观点下之护理质量就是护理主管要安排有能力及足够的人力来提供护理服务。

病人安全、护理质量与与护理人力

依据Rothberg, Abraham, Lindenauer和Rose (2005) 所作研究中之成本效益分析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 以护士与病人比例来比较病人死亡率与住院天数所耗之成本, 结果发现最合理之成本效益是1:4。美国国家护理研究中心Aiken, Clarke, Sloane, Sochalski和Silber (2002) 之研究指出, 以一位护理人员照顾四位外科病人为基准, 每增加照顾一位病人, 则病人在30天内的死亡率就会增加7%, 如果医院将护理人员平均照护的病人数由4位增加到6位, 会出现大于14%的死亡机会。若再增加到8位病人时, 病人的死亡率更增加到31%。研究者也指出, 护理人员过高的工作负荷过重是造成病人不必要死亡的主因, 美国多个国家级研究机构研究之共同结果是急性医院护理敏感性成果指标 (outcomes potentially sensitive to nursing, OPSNs) 与护理人力是密切相关的, 这些指标包括尿道感染、皮肤压疮、院内感染肺炎、深部静脉栓塞/肺栓塞、上肠胃出血、中央静脉系统合并症、败血症、休克/心跳停止、手术病人之并发症等 (Needleman, Buerhaus, Mettke, Stewart, &Zelevinsky, 2001) 。台湾省护理师护士公会在2009年之研究结果敏感性护理成果指标:病人跌倒、褥疮、几近给药错误、插管滑脱、住院后感染肺炎及泌尿道感染与超时工作时数、照护人数增加呈显著性正相关 (刘、李、纪、贾、尹, 2009) 。

由以上文献可知, 要达到病人安全的护理质量合理的人力配置是一位护理人员照顾四位病人, 因此目前台湾医院护理人员照顾病人数是其他先进国家之2~6倍。护理人员不仅要负责病人专业性与非专业性护理工作外, 还有点班、财产管理、联络医师等之行政庶务工作, 造成护理人员深感工作负荷 (包括身体、心理与感情) 过重而离职, 使许多医院招募不到护理人员, 或到职后很快就离职的高空职位率 (high vacancy rate) 及高流动率 (high turnover rate) 现象。因此护理人员持续超时、超量工作, 除了影响本身健康, 更重要的会造成护理质量与病人安全的影响, 致使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死亡率及可预防之意外事件增加。因此我们强烈呼吁政府应订定合理的医护人力标准来维护病人安全。

结语

护理如果是专业就应依据护理专家的要求来做人力配置;护理专业如果有自主权, 各医院的人力配置就应由护理主管来负责。目前政府、机构与社会只要求病人安全与护理质量, 但因工作量剧增, 工作负荷加重, 使年轻的护理人员对基层临床工作怯步。因此建构一个正向的工作环境, 配置足够的照顾人力, 使年轻的护理从业者有意愿留任护理专业, 方是病人安全与护理质量的最佳保证。

参考文献

卫生署法规查询网站http://dohlaw.doh.gov.tw/Chi/FLAW/FLAWDAT01.asp?lsid=FL013534

财团法人台湾医疗改革基金会960326董事会——业务报告

范国栋、陈美霞 (2009) 台湾医院护理人力增长的初步分析.台湾公共卫生杂志.28 (1) , 26~34。

侯胜茂 (2003) .“成长中的病人安全体系”.于台湾医学会主办, 台湾医学会92年总会演讲.台北:台大医院。

孙吉珍 (2005) .全国临床执业护理人员执业现况调查 (卫生署研究计划编号:DOH94~NH~36) .台北:护理师护士公会全国联合会。

刘丽芳、李选、纪淑静、贾佩芳、尹裕君 (2009) .护理人力与病人安全相关因素之探讨.台中市:台湾省护理师护士公会学术委员会。

Aiken, L.H., Clarke, S.P., Sloane, D.M., Sochalski, J., &Silber, J.H. (2002) .Hospital 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mortality, nurse burnout, and jobdissatisfaction.America MedicalAssociation, 288 (16) , 19~871993.

Fry, S.T.&Johnstone, M.J. (2002) .Ethics in nursing practice-Aguide to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2nded.) .Malden:Blackwell Publishing.

Kohn, L.T., Corrigan, J.M., &Donaldson, M.S. (1999) .To err is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Press.

Needleman, J., Buerhaus, P.I., Mettke, S., Stewart, M., &Zelevinsky, K. (2001) .Nurse Staffingand Patient Outcomes in Hospitals.Final Report for Health ResourcesServices Administration.Boston, MA: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皮肤护理 篇10

关键词:幼儿手足口病;口腔;皮肤;护理

【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73-02

前言

手足口病是幼儿中多发的传染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是由肠道病毒尤其是肠道病毒71型及柯萨奇病毒A16型所引起[1]。幼儿手足口病患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临床症状表现为手掌、足掌、口腔等部位溃疡或出现小疱疹,伴随着口腔疼痛、低热、厌食等症状。手足口病一般在7天左右会自行缓解,也有一部分患儿病情会加重,出现并发症如肺水肿、心肌炎和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死亡[2]。而目前临床上尚未找到最为有效的药物来治疗幼儿手足口病,因此护理措施在幼儿手足口病患者中尤为重要。为了研究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我院在部分患儿常规护理上加入了口腔及皮肤护理,现作出以下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80例幼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年龄3.01±0.24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9个月~5岁,平均年龄3.25±0.33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如将患儿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口服抗病毒药物、补充维生素;房间经常通风换气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口腔及皮肤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⑴口腔护理: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嘱患儿家属督促患儿早晚刷牙,饭前饭后漱口;对年纪较小的患儿可用干净的棉签蘸温开水对口腔进行清洁,包括牙齿、舌面、舌下等,清除牙缝内的食物残渣。清洁口腔之后用西瓜霜喷于口腔溃疡处,半小时之内不饮水和進食。每天用0.5%利多卡因喷于溃疡或疱疹处,从而减少口腔局部疼痛。注意避免患儿进食酸辣性刺激性的食物,应以清淡食物为主。

⑵皮肤护理:做好患儿的皮肤清洁工作,嘱咐患儿勤洗手,家属要每天更换患儿衣物,保持被褥的清洁和干燥。患儿出汗后及时擦汗,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的香皂和沐浴露,以温水进行擦洗。为防止患儿指甲抓破皮肤,应将患儿的指甲剪短,如有必要,可为患儿带上手套,以免抓破疱疹。患儿发热时,在采取降温时避免使用酒精,防止皮肤瘙痒。患儿大小便后要及时擦净臀部,防止出现感染。对于手足部皮疹,皮肤常规清洁之后用炉甘石洗剂早晚擦洗皮肤;对于疱疹溃烂的皮肤,可使用0.5%的碘伏进行涂擦;对于出现局部感染的皮肤,可使用阿昔洛韦软膏涂抹。擦药期间2小时之内避免洗浴。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包括局部疼痛、皮肤瘙痒发生情况,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作出回访调查。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 )表示,并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结果

2.1局部疼痛、皮肤瘙痒发生情况

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的局部疼痛、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其中有30例(75.00%)患儿疼痛瘙痒症状完全消失,而对照组只有10例(25.00%)患儿疼痛瘙痒症状完全消失,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家属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 讨论

幼儿手足口病诱因较多,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以及接触性传染[4]。手足口病一般并不严重,一周之内多可自愈,预后良好,但仍有少部分的患儿病情发展迅速,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重症者会导致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受到破坏,后果十分严重[5]。临床上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没有特效疗法,因此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和临床护理。由于手足口病患儿会因为疱疹和溃疡出现局部疼痛的现象,加上皮肤瘙痒,使得患儿食欲下降、哭闹、难以入睡,从而影响患儿的营养摄入,导致疾病恢复缓慢。而且西药治疗对于幼儿的身体有较大的副作用,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患儿的家属难以接受。在幼儿手足口病的常规护理中加入口腔及皮肤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

本次研究中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发现,采取了口腔及皮肤护理的观察组在缓解局部疼痛和皮肤瘙痒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有30例患儿疼痛和瘙痒完全消失,而对照组仍有30例患儿存在疼痛瘙痒症状,说明口腔、皮肤护理对幼儿手足口病护理效果良好,能够加快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减少患儿痛苦,缩短病程。另外,通过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也足以说明加入口腔和皮肤护理比常规的护理方式更具有优越性。综上所述,对幼儿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口腔及皮肤护理效果显著,有利于患儿减轻局部疼痛和皮肤瘙痒,大大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清君.如何预防和护理婴幼儿手足口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14(23):231.

[2] 何娟.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04):570-571.

[3] 胡继曼.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4):159.

[4] 朱佳,黄娟,胡兰.婴幼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08):1237-1238.

上一篇:人的宗教下一篇:动态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