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理论研究

2024-07-25

课改理论研究(精选十篇)

课改理论研究 篇1

关键词:数字音频,模块,研究与设计型学习

数字音频制作是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该课程中, 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音频节目制作的数字化方法与流程, 掌握常见数字音频设备的使用方法, 并学会使用录音软件 (如Audition) 来录制、编辑和输出数字音频节目。

一、课改的根源

从我们对湖北地区几所高校数媒专业的调查并结合我们的授课经验来看, 该课程的教学一般都是围绕着讲授软件操作来展开的。最常见的就是Adobe公司的“Audition”。授课方式通常采用的是“讲授+实验”或“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方式。而在这种授课方式中我们发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 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 课堂的气氛不够活跃。

第二, 学生学习被动、依赖的心理比较强烈, 缺乏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

第三, 采用“演示+模仿”的学习模式, 学生能够发挥自我创造能力的空间很小。

第四, 讲授内容过于琐碎, 缺乏模块化整合, 不利于记忆与掌握。

第五, 教学与实验内容都过于偏重“验证性”, 缺乏“综合性”与“设计性”。

第六, 经过学习, 学生可以单独使用Audition来完成一些简单的音频录制与编辑的任务, 但却缺乏将多种软件、工具整合应用, 去解决较为复杂且实际的工作的能力。

这些问题, 不仅是《数字音频制作》这门课程独有的问题, 而是这类“软件课”的通病。因此, 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课程优化, 对于其他同类课程而言, 也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二、课改的思路

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 开展基于项目的“研究与设计型学习”, 是进行课改的两条重要思路。我们在尝试中, 将从教学内容选择、课堂组织、授课方式等多方面着手。 (见附表)

从新旧教学计划的对比中, 我们可以看出, 教改后的课程在以下方面有所转变:

首先, 课程内容有所增加, 包括“多媒体”“电声学”“数字音频”“影视技术”等多个方面, 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视、音频”技术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 不再把理论讲授部分与实验部分区别对待, 而是将整个课程设计融合为几个既相对独立, 又具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模块, 在每个模块中同时含有理论与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再次, 从内容上来看, 除前2个部分以外, 后面几个模块中都设计了一个具体的任务, 即数字音频制作的实践项目, 而这个项目要求学生能够最终设计并制作出一个作品, 因而可以体现出“研究与设计型学习”的思想。同时, 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 可能还会涉及多种硬件设备、软件的操作与处理, 有时可能还需要小组协作, 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大局观、团队意识与综合技能应用能力。

而上述这些改革会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诸多影响和变化:

第一, 由于每一个项目都没有明确的规定题目, 而只是笼统地提出了体裁和形式上的要求, 因而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选择来完成命题、设计与项目制作, 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团队协作。这都使得他们必须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第二, 以往的音频制作实验, 因为没有具体的目标, 所以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都比较盲目, 只会针对教师所给的素材, 或自己录制的素材进行简单的操作。我在新大纲的模块6、7中, 首次将音频制作与影视节目制作联系起来,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涉及多门课程的多种知识技能整合起来, 设计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综合应用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第三, 由于课程的教学形式由“讲授—模仿”完全变为了“活动课”, 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 拉近师生距离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模块的设计

如前所述, 在课改后我们将该课程分解为7个模块, 其中前两个为理论讲授模块, 而后5个为贯彻“研究与设计型学习”的活动模块, 它们具体的执行方案如下:

1. 卡拉OK节目的制作

在该模块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 (取决于设备台套数) , 自拟题目、自选素材, 录制几段卡拉OK节目, 记录下学习过程与心得体会。在学习结束的时候, 教师将所有作品集中展示,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与讨论, 总结经验。如有可能,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卡拉OK比赛, 调动气氛, 同时, 教师也可以结合现场的音响效果为学生进一步介绍录音棚录音与现场录音之间的区别。

2. 校园广播节目的制作

在这个项目中, 学生要求选择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 分组设计与制作一档30分钟左右的校园广播节目。在课程结束的时候, 教师要将所有小组的作品集中展示,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与讨论, 总结这些节目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与经验。

3. MIDI节目的制作

MIDI制作属于数字化编曲与音乐制作的范畴, 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乐理知识与音乐基础。在活动中, 教师要先为学生介绍MID键盘的使用方法, 然后再要求分别制作一段简单的MIDI音乐。在这个过程中,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制作一段流行音乐的MIDI, 为他们提供曲谱, 或者学生自拟题目。至于MIDI输入的方法, 可以由学生选择软件输入法或者硬件输入法。

4. 影视节目的同期录音

在这个部分中, 学生将要学习到影视节目同期录音的基本方法, 重点在于拾音与记录的方法。在活动中,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 编写一个小剧本, 然后拟定一个拍摄与拾音的计划, 并付诸实施。然后, 所有学生共同将拾取的声音进行适当的处理, 与视频信号进行同步配合。使用的设备包含了摄像机、单反相机、钓竿话筒等。在项目完结以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 然后展开讨论与评价, 对拾音的相关经验与问题进行总结。

5. 影视节目的后期配音

在这个部分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定一段视频, 然后由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对同样的节目进行自主创意型的配音;或者学生可以自拟题目对前期拍摄的视频节目进行配音, 并进行全面的后期制作 (含音效、背景音乐、字幕等等) , 达到较高的制作质量。拍摄的节目可以是短片、纪录片、MV等等。

参考文献

[1]Tim Crich.录音师实战技巧.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3) .

新课改理论 篇2

2、与以往课程比较,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3、新课程的突出变化:⑴课程功能发生了转变。⑵课程结构发生了转变⑶内容变化⑷设置⑸课程实施发生了变化⑹课程评价方面发生了变化

4、新课程机构:学习领域、学科科目、模块。

5、新课程主要特点:

⑴体现基础性,强调课程统整。⑵体现选择性,突出多样化⑶体现均衡性,重视艺术类和技术类课程

6、新课程机构的价值取向:⑴重视课程实质结构的变革,加强艺术课程和技术课程⑵ 整体关注课程结构的调整,力求学科结构的新突破⑶加强课程的选择性,真正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发展⑷体现基础性,加强课程整合

7、课程结构变化

⑴课程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⑵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要求富有弹性⑶实行学分管理⑷体现模块课程特点,课程时间安排相对集中

8、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⑴高中新课程标准最突出的特征是,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⑵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⑶突破学科中心,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⑸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建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⑹统一目标要求,弹性指导

9、新课程内容选择和编制的基本原则

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活动(6学分)

1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包括:确定课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总结整理、交流评价五个阶段

12、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应遵循的几点1)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和主动发展.它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把个性差异作为一种宝贵智力资源2)要强调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紧密结合3)要注重陶冶学生的人格境界4)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总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致力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与全面落实,而不能仅仅是关注于“知识”或“能力”等单维目标的实现

13、新课程中一节好课的标准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2)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3)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使学习者形成对峙是真正的理解5)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6)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14、新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1)良好的班级气氛:营造积极正向,温暖和谐的班级学习团体2)丰富的学习机会:有效运用教学时间,教学管理井然有序3)妥善的课程安排:班级各项教学活依据课程纲要与教学目标设立4)明确的学习重点:提示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向,让学生有充分准备5)扎实的学习内容:内容充实完整、说明条理清晰,让学生易懂易记6)智慧的教学对话:教师提问精要、创意,学生举一反三,师生同成长7)充分的练习应用:足够练习机会,及时改正反馈,让学生积极学习8)高度的支架支持:教师适时提供引导多样协助,让学生积极学习9)学习策略的教导:教师以身作则教示学习策略让学生主动自发10)协同合作的学习:学生成对成组,学习相互协助,建构精熟与理解11)目标为本的评量:正是非正式评量考察学生朝向目标进步的情况12)教师的适度期望:教师依教学目标设定学生适切的学习进步的期望

15、新课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高中教学首先要处理好教学实施中各个学习领域中的模块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2)模块背景下,教学内容以模块为整体,教师要结合整个模块整体把握,设计模块的教学实施。要深入理解各模块的主题,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主题开展,避免学习过程过于发散,导致主题的迷失3)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

决问题的能力2)在考试方面,维目标的有机统一4)以教学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多种方法,打破唯纸笔测验的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传统做法3)在考试结果处理习,合作交流,提高分析和解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决问题的能力5)指导学生选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课也是教学实施的重要内容 按考试成绩排名4)关于升学

16、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主要特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分数简单相加做唯一录取标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准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质的发展,建议参考学生综合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素质评价结果,逐步扩大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

17、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在评价理念上1)要由过去只关注认知领域单维目标的实现,转变到关注“三维”课程目标的整体落实上来2)要把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由只注重教师的行为表现,转变到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上来。在评价内容上1)在教学要求上不能忽视基础性2)教学设计要保证课堂模块的整体性3)强调关注学生的差异性4)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知识的自主建构5)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动态生成性

18、教师评价改革的重点1)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评价制度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19、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2)注重课程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多元化3)考试只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20、学生课堂表现评价的原则1)课堂表现评价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2)课堂表现评价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3)具体背景性。每一个课堂都是独一无二的4)小组合作评价是课堂表现评价的有效方式5)教师不能仅凭学生在某一课堂中的表现,就对其下结论

初中英语新课改实施的理论研究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改;学习渠道;教学活动

初中英语新课改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注入了诸多活力元素。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当如何积极转变自身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促使其与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实现完美的契合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一、优化资源,扩宽英语学习渠道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积极利用音像、多媒体等丰富资源,拓宽英语学习渠道。

我将新课标的这一理念灵活运用到了自身的英语教学实践当中,收获了来自学生的积极回应与反响。例如,在教学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o.这部分知识时,在上课伊始,我为学生播放了几首经典的英文歌曲,然后鼓励学生和着音乐节拍舞出优美的动作。如此一来,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经典的英语音乐曲目,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英语单词资源,为其日后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任务型”的英语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切身体验等方式更好地感知具体的英语知识点,从而实现学用结合的最终教学

目标。”

新课标的这一指示对教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如,在讲解完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这章内容的主要知识点之后,我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并有效构建对话,但是他们的对话要点必须包括自身应对考试的技巧与方法。如此一来,既可以大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实际口语表达水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对话过程,还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点,真正落实了“做中学”的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新课改为传统的英语教学注入了诸多活力元素。以上是我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粗浅看法,希望广大英

语教学同仁能多多指正,促进初中英语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与

进步。

参考文献:

顾群官.浅谈新课标精神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1(11).

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研究 篇4

一、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精神是通过课堂教学,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学生在自我努力和探究下获得知识, 提高能力。因此, 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 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课堂上不停地进行知识灌输, 一篇文章大到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 小到一个语法知识、一个修辞手法、一个字词, 教师都是照着教材一字不漏地讲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识记全部的内容。这对教师而言是很辛苦的, 学生听讲更辛苦, 只是机械地识记一些知识, 各种认识和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被遏制了, 这种教学是失败的。教师要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认识到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 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学习知识, 其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这是新课改的要求, 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教师一定要敢于放手, 做好自己的引导工作, 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 在此基础上要把时间留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相关内容。这样,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 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学生也能在探索中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二、通过导学,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认识到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解决问题, 对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会设计一系列的问题, 依次提问学生,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 教师就把答案讲给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 教师自认为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 是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其实不然, 如果一节课都是由问题构成, 教师不停地提出问题, 这无疑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学生只能在教师的问题范围内思考。另外, 语文学习更多的是要通过读, 通过感悟, 通过欣赏, 学生才能获得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得不到提高, 欣赏能力得不到发展, 这样的语文教学是不能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 也是失败的。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 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品读、欣赏的时间和机会, 促进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比如, 在教学《岳阳楼记》一课时,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并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 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 掌握相关内容。这样, 学生可以大胆想象, 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 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这样的导学不仅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 反而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应该引起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

三、拓展课堂教学, 积极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内学习,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有效拓展课堂教学,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提高认识, 有效发展创新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 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 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 在学习《多一点宽容》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 分析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 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哪些人是大度宽容值得学习的, 哪些人是小肚鸡肠不值得学习的。这样, 通过拓展生活的内容, 促使学生对“多一点宽容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更深一层, 使学生主动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再如, 在学习《新闻两则》之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中进行观察、采访, 捕捉闪光的人和事, 写成新闻报道稿, 投给学校的广播站。这样, 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其社会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 交往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发展。

高中语文新课改研究 篇5

专业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改研究

高中语文新课改研究

【摘要】近些年全面推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学习后引发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与浅薄的见解。如课堂教学进度的快慢,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进度如何,教师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好不好,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怎么处理等等。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

今年全面推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我们学习后引发了我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与浅薄的见解。由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放慢,但是,我认为表面上看上去进度慢了,教学任务似乎没有很好地按时完成,但从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慢”还是有效果的。除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之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以前那种老师只顾讲解,不管学生有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有没有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教学进度虽然掌握得很好,但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可以想见的。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由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进度确实不像由老师“满堂灌”那么好控制,因为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动态多变的。但毕竟课堂教学是应该有一个时间观念和安排的。过去那种完全由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教师的头脑里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所以,一当学生放开了思维,而又没有很好地控制好时间,教学进度较为缓慢的时候,这种“积习”就不免抬起头来。老师并不是不能“讲”,关键是要讲得精彩,讲得恰是时候。那种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代价的“讲”是不合乎新课改精神的。

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这种方法。虽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直奔教材的重难点而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去,既解决了主要问题,又节省了许多时间。我认为老用这种方法用新课标的精神去衡量有些不妥。人们常说:能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等学生自己先提出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再进行讨论以解决问题,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提问情况把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而教师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再向学生提出。如果学生已经提到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重复了。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能力,又可以解决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

现在“语文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在凡是进行语文课改的课堂教学学生热烈讨论的场面比比皆是。课堂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在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之后,课堂上每每闪现出富有精彩见地的思想火花。我以为,课堂上主要时间应该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也应是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成员之一。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果的。而且,进行讨论老师还要注意对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恰当的安排和调控。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再者,毫无边际的课堂讨论是没有休止,也是很难有结果的。当然,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结果,存疑也可以,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以前那种课堂教学只唯老师(《教参》)的理解为上,不考虑学生自己的领会如何的做法的反动。尊重学生自己独特体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肯定和强化学生有时并不那么正确的“独特体验”和看法,而是要让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领悟,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并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提出自己看法和见解的习惯。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生,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的见解要如何高明和正确。更何况对于中国语言的理解见仁见智的情况是经常有的,就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新课标就提到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所以,当学生的见解未必尽然甚至谬误的时候,我们还是首先要保护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或老师自己平等地(不是居高临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他们见解不够合理的理由。这样做,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改现状及应对措施..青年文学家,2011

[2]浅析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目标.新课程(中),2010

[3]浅析对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再思考.中国教育论文,2011

初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研究 篇6

一、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精神是通过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自我努力和探究下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上不停地进行知识灌输,一篇文章大到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小到一个语法知识、一个修辞手法、一个字词,教师都是照着教材一字不漏地讲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识记全部的内容。这对教师而言是很辛苦的,学生听讲更辛苦,只是机械地识记一些知识,各种认识和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被遏制了,这种教学是失败的。教师要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只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学习知识,其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发展,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教师一定要敢于放手,做好自己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在此基础上要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相关内容。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学生也能在探索中获得创造性的发展。

二、通过导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解决问题,对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会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依次提问学生,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就把答案讲给学生听。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自认为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是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其实不然,如果一节课都是由问题构成,教师不停地提出问题,这无疑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在教师的问题范围内思考。另外,语文学习更多的是要通过读,通过感悟,通过欣赏,学生才能获得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得不到提高,欣赏能力得不到发展,这样的语文教学是不能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的,也是失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品读、欣赏的时间和机会,促进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课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掌握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可以大胆想象,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这样的导学不仅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反而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应该引起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

三、拓展课堂教学,积极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内学习,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有效拓展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认识,有效发展创新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多一点宽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分析哪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哪些人是大度宽容值得学习的,哪些人是小肚鸡肠不值得学习的。这样,通过拓展生活的内容,促使学生对“多一点宽容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更深一层,使学生主动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再如,在学习《新闻两则》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中进行观察、采访,捕捉闪光的人和事,写成新闻报道稿,投给学校的广播站。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其社会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交往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发展。

总之,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新课改的精神,研究如何通过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经历语文学习的探究过程,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改革才是成功的。

新课改研究性学习探析 篇7

一、在新授课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新授课教学中, 师生主要依据一些教材和教辅。它们是教师教的根据, 也是学生学的线索。但由于一些因素, 这些教材总存在着发散与拓展之处或不完美之处, 可在这些地方实施研究性学习。例如在讲授排列应用题时, 我们的开场白是:现在我手上有6本不同的书, 分给某6位同学, 每人一本,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于是同学们议论纷纷, 有的同学甚至拿着六本不同的书在试着分法, 然而怎么也分不清。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指出:这一问题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只要掌握了解题方法问题很容易解决。这样尽管这节课的内容是一些繁杂枯燥的计算, 学生在课堂上却是兴趣盎然。又如在学习“直线和圆”和“圆锥曲线”两章时, 可以对平面向量在这两章的运用作研究性学习。再如在学习“不等式”一章时, 也可以对不等式的向量证法实施研究性学习。通过对平面向量在后继部分的应用的研究性学习, 不仅可以体现平面向量的工具作用, 更能体现平面向量与其他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同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新授课教学中, 还可以在知识的发生、发展, 概念的形成, 例题及其解法的优化等方向展开研究性学习。

二、在习题课与复习课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在习题课、复习课及评讲课中, 我们可以对题目进行改造, 使其成为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是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固定的问题。开放性问题具有发散性, 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经验和能力水平上, 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一次在讲棱锥的时候, 我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已知四棱锥的四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 则底面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 教室里的气氛一下活跃了,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是正方形还是菱形, 两种意见争持不下, 这时坐在后面的一个男同学用纸织了一个模型, 送到了讲台上, 这个模型说明了菱形的不可能性, 因为如果是菱形, 则底面不可能放在桌上, 即底面四顶点不在同一平面, 坚持正方形的同学兴奋极了。最后教师充分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创造精神并理论上证明了这一结论, 使另一部分同学心服口服。此外, 我们还可以就解题的策略、问题的变式、问题的拓展、开放性问题的设计等方向实施研究性学习, 让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设计者、问题解法优化的探索者、解题技巧的发现者, 使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成为数学问题的主人。

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数学回归到生活中去

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学以致用, 通过研究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融合起来。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 感受数学的无穷力量。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所学函数估算人口数、计算地震震级、推算古墓的年代、最大收入等问题;利用直线、圆求桥的拱高, 解决船过桥的问题;利用三角函数解决测量距离、高度、角度、航海、面积等问题;利用数列解决储蓄、购房问题;利用线性规划知识解决生产问题:如在原料一定的情况下, 生产甲乙两种肥料, 产生的利润不同, 如何分配, 产生的利润最大?分期付款这种运作方式在今天的商业活动中应用日益广泛, 在分期付款的多种方案中 , 哪种方案最划算?

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例如在学习《统计》一章开始, 作者就提出: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 城市缺水问题较为突出, 我市政府为了节约生活用水, 计划在本市试行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管理, 如果希望大部分居民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那么标准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呢?你认为, 为了较为合理地定出这个标准, 需要做哪些工作?由于学生初中已接触过随机抽样, 了解样本、总体、数字特征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等, 学生很容易说出“先随机抽样”, 作者在黑板上板书:1随机抽样有哪几种。作者接着提出:抽样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很快回答:“用样本估计总体”。作者紧接着板书:2用样本估计总体。“这就是我们这一章的两大板块, 到这章结束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为我市制定出合理的用水标准。”“节约用水”问题与我们每一个人紧密相连,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 乐于其中。

综上所述, 教师要更新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强化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活动。高中数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大量存在着可以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素材, 研究性学习应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 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关于体育课改相关问题的研究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研究,素质教育,转化

由于国家政策提出的“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下设的各类院校都开设了体育健康课程。课程的开设,并不等于学校的决策者对该课程的理解和认识,认识上存在的严重误区,对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和认识新课程理念的实质并在实践过程中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该文章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一系列的讨论,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概念的界定

1.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世界卫生保健领域提出的一项新的战略措施,也是干预措施。它的提出,标志着人类保健事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健康教育在我国长期被称为“卫生教育”“卫生宣传教育”,由于历史原因,“卫生教育”经历了一段坎坷的道路。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逐步恢复起来。

1988年和1991年召开的第13届、14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上,100多个国家的健康教育专家和代表再次探讨了健康教育的含义,着重指出: 健康教育绝不是一般卫生教育知识的传播、宣传和动员,它的着眼点是行为问题,是人们建立与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国内外学者对健康教育的定义: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的总体战略,是一门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社会科学属性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健康的愿望,传播一定的健康知识,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健康的环境,并学会在必要时求得适当的帮助,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1.2体育教育

2002年8月12日,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体育课的性质:在第一条中指出: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第二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 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国家对大学生和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和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确定了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目标 。

2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区别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两者的教育方式不同。健康教育的教育方式以知识的传播和学生理性的培养为主,而体育教育则是以学生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的培训为主。其二,两者的体现方式不同。健康教育侧重于对身体的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而体育教育是对身体体能的增强。其三,两者教育内容和形式不同 。

3目前存在的问题

3.1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大部分教师认为体育与健康教育只不过是提法上的不同,较之以前的体育课没有多大区别;另有教师认为以前的体育课完全错了,现在体育与健康课提倡“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只要学生愿意玩,感到快乐,在体育课上干什么都行,不用拘泥于常规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淡化技能教学。以上两种认识,都是从单方面进行的理解,没有对体育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全方面的考虑。从思想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两种说法给体育工作者造成了思想上的误区:首先,他们认为两者的教育内容相对一致;其次,体育教师与健康教育两者之间根本不沾边, 联系不到一起。

3.2体育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正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差别,导致体育课的五花八门。有的学校尽管也在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但却流于形式,片面地追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的改革,“换汤不换药”,并没有将体育健康教学落到实处;有的学校则片面追求“以学生为本”,搞快乐体育,任学生“我行我素”,课堂秩序杂乱无章,致使体育教学内容无法传授、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3.3教学效果及学习成绩评价缺乏统一标准和可操作的评定体系

体育课改之前,各学校学生成绩基本是以体育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为评定标准,相对统一。但明显缺少健康教育因素,没有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课改后,有些学校提出学生体育成绩应注重体育学习过程的评定,注重学生个体的纵向评价;有些学校甚至提出让学生自我评价,给自己打分。这种评价缺少科学根据, 亦缺少理论依据;还有些学校课改后,仍然以单一的技术技能为成绩评定标准,显然不符合体育健康课的改革需求。据调查,没有一个适合体育与健康教改下针对学生学习成绩而制定的成文的评价体系。处于 “ 各自为政 ”状态 。

4对策与建议

4.1确立新的体育教学目标,更新教学指导思想

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大学生接受体育内容,也是他们在接受体育系统教育的最高学府,这一时期的学习同时也是体育健康理念形成的重要过程,大学体育内容中,对运动知识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学习,将会影响大学生的一生。所以在确立新的体育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针对大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同时要对大学体育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思想进行深化和改革,将影响大学生一生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变成学生注重运动健康与健康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彻底改变学生的体育学习思想,真正引导学生享受健康运动的快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主动接受体育课程带来的运动和健康生活理念。鉴于此,大学体育课程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以体育保健运动为主,教授学生真正体会运动的价值,培养学生高尚的体育道德情操,并能严格遵守体育运动的规章制度,使其乐于锻炼,崇尚健康,最终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4.2深入进行教学研究,确立新型教学模式

体育课改内容要包含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同时还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从几个方面入手,系统综合性地确立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新课改内容虽然崇尚运动健康,也要体现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性,将“体育运动时第一大健康运动”作为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和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中通过室外体育课、课外活动、体育运动竞赛项目、学校运动队等多方面的结合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教授体育运动知识和体育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教授学生如何科学的锻炼、健康的锻炼,通过以上内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爱好和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晨练、课外练习、体育课上运动做成一个个的示范课件上传到校园互联网共享区域,在每一个示范的课件中我们将运动的详细步骤进行讲解,对练习的内容、要求、规则等都做出了详细的注释,同时对运动所产生的原理以及最终的运动结果等做备注。学生在锻炼的同时,可以将课件中适合自己运动模式的类似课件进行筛选和总结,从中体会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通过这种真实的课件教学,以及身边同学的真实运动体验,更能增强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运动中取其运动精华,去其糟粕,学生更有积极的运动热情和运动的方向,由此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正取舍,进而变成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养成习惯,最终达到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4.3必须重视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与提高

体育教师除了具有专业的体育技能和基础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和体育领域相关的多方面知识内容。比如,网络知识、计算机知识、健康知识等,只有将专业的技能和专业领域的各方面技能充分整合到一起,再结合体育教学模式的整改内容,全面系统地运用到教学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所以,大学中更应该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在体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要不定期地对体育教学进行体育领域的继续教育工作,对继续教育内容要进行评定,实行奖罚机制,不仅能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4.4体育教学效果要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新课改下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篇9

一、 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主体意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应该是积极主动的, 离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 任何阅读教学都是无效的。然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教师讲解课文,学生听,即使中间穿插一些提问,也常是“师生无缝对接式问题”。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思维活动,课堂失去了活力和创造特性,于是学生渐渐对英语阅读失去了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的作用在于明确学生的主体性, 积极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学信息资源激发、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主动性的知识构 建不但有 利于学生 智力因素 的发展, 也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教师不但要设计理想的学习环境,而且要重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设计创新以及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地体验阅读,主动思维,大胆实践,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二、 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探究意识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质疑”, 激发学生敢于探究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 ”,“学则须疑”。 疑是思之 源 , 思是智之本。教师对学生的质疑要提倡和鼓励。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善于挖掘素材,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探索问题,用疑问开启学生的心扉,启迪学生的智慧, 帮助他们不断享受探索问题所带来的快乐。

教师应把学生所学知识置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境中, 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 或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探究新知识, 发表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建构自己的判断和信念,激发他们不断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

三、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创造性意识

目前的阅读课堂已从传统的“知识性”转变为“探究创新性”课堂。获取书本知识不是唯一的目的,运用知识只是一般效用,知识的创新和生产才是创造财富。创造性人人皆有,但如果没有适当的条件,没有激发其产生的催化剂,它就不可能释放和表现出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仅要提供给学生创造的时空,还要给学生添加释放潜能的“催化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要像画家一样巧妙地“留白”。因为空白给人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阅读课更需要这样的“空白”,学生的创新能力常在“空白”中得以体现与培养。

四、 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安排学生进行合作。

1.优选小组合 作学习的内容 。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先提供具有研讨、交流价值的学习内容,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思考、比较乃至争论,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样,他们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分享。

2.精心组织小组的合 作活动。 分组和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的保证。学习小组的编排不能随意化,要充分考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补性,让具有不同性格特征、思维特质和能力、倾向的学生组成小组,并使每个小组的能力水平和知识基本保持一致。组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只有经过精心组织,学生才能明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自的努力和大家的协作。

3.及时指导 和评价小组合 作学习。 教师应以一个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引发他们具有求异特质的思维火花。

五、引导学生作好自我评价

新课改下的教研改革研究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教研改革,研究

一、教研改革概述

教研改革, 是对教学模式等进行新的探索, 以期发现更好的教学方法的一个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要正视问题的存在, 合理地解决问题。教研改革, 在实施的时候, 可以采取教师授课, 其余教师进行听课, 从而发现新的方法哪里有优势, 哪里有不足, 进行全面分析后, 加以改进。虽然一些教师不能接受新的教学方法, 然而, 也需要慢慢体会, 多加改进。然后, 就是教师聚集到一起, 大家一起商量哪位教师的方法好, 可以互相借鉴,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教研改革, 是对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进, 而不是彻底的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自己的可取之处, 比如在课堂上, 教师能够很直接地和学生进行感情的交流, 深刻体会所讲内容中的感情流露, 做到和大家产生共鸣, 更亲近学生, 和学生的交流也变得更为方便。而新的教研方法, 在某些层面上就缺乏教师和学生情感的共融新的教学方法, 能够以学生为中心, 多鼓励学生自己想问题, 自己学会思考, 在一些实验相关的课程上, 学生能够主动去动手动脑完成实验, 还能够主动提出一些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思考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等, 而在某些课程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互动, 比如课文的朗读, 学生可以分角色进行朗读, 各自扮演不同的主人公, 甚至还可以共同出演课文中的角色,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教研改革, 就是对教学模式的改变, 促进学生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 培养学生的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 而且还吸引学生更认真地听讲, 而不是以前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教研改革, 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校教育, 更好地培养人才。

二、新课改下的教研改革研究

在社会的发展中, 人们对于教学的改革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新的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对于教研的改革的研究,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教研改革, 是要改变教学的思维模式和教学的观念。

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把握好教学基本知识的讲授, 要充分地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目的。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 使得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 更加热爱学习。在讲授课程的时候, 要注意理论知识的讲解,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理解情况, 结合课程的要求, 合理讲解理论知识, 以及一些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 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好地传授以后, 还要注重教学的思维模式的改变和教学观念的改变。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动脑, 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己努力解决, 善于应用课本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新课改要求在教学的时候, 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要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的形式扭转过来, 要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让学生自己开发智力, 锻炼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比如在课堂上,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认真讲课, 学生认真听课, 在听课的过程中, 很容易使得学生养成一种依赖的习惯, 只是一味地等着教师讲, 自己记, 而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 学生不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组成一些小组等, 分组进行探讨问题, 大家共同研究, 得出结论。比如在进行科学实验的课程时, 就可以分成几组, 按组进行实验, 等实验结束后, 大家讨论每一组出现的不同的实验现象或者不同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 分析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共同进步。在语文课程的教学时, 比如乌鸦和狼的故事, 教师就可以找学生分组表演, 每个人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样更加深了对课本的理解和记忆。可以看出, 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 更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且教学效果更好。新课改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更适合社会的发展, 更有利于培养新世纪人才。

2.教研改革, 在学习的方面, 主要是侧重于教学形式的改革。

新课改的出台, 就要求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 要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更加注重探索性的教学。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时候, 更要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 甚至要让学生自己动手, 参与到实验当中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自参与, 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在学生实际参与的过程中, 教师要开发学生的智力, 提供一些思路, 让学生能够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而不仅仅是为了课程的学习而学习, 要在学习的同时, 进行科学的研究, 培养科学的态度、科学的办事风格。这一点就是新课改所要求的学习模式——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模式。

3.教研改革, 是对一些有关课程进行的修订和完善。

按照21世纪的课程编排要求, 将一些课程进行修订。在修订后, 能够更好地体现课程的实质。有些课程的难易度也有所调整, 还有的内容也进行了调整, 有的是需要早学习的知识放到了前面, 一些有难度的知识放到了后面, 以期更好地实现循序渐进。比如将自然的课程重新命名为科学, 其名称有变化, 内容也是有区别的。科学这门课程可以借助于一些实验教学, 将一些自然现象和物理化学常识带到课堂上, 使得学生更形象地学到知识, 还加深了印象。对于更好地进行教学, 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研改革, 在其他的方面也有自己的改革。教研改革, 在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了自己的新的变化。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后, 教师通过将所讲的知识做成PPT的形式, 然后再添加一些必要的图片等, 使得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 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 有利于学习。

新课改下的教研改革, 还修改了原有的考核制度。传统的考核只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 主要内容就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通过一张试卷来考查哪个学生学得好, 哪个学生没有好好学习, 这样的方法也是一种策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考核的方法不仅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表现在学生的个人能力方面。新的考核制度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包括学生的课堂上的表现, 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 在实验课时是否喜欢动手, 善于动脑, 能够发散思维, 提出个人的新见解等, 综合考察后, 得出这个学生的真正成绩。这样, 就可以了解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避免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发生。

新课改的出台, 还需要合适的教材配合才行。因此, 对于教材的修订, 也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合理地编排课程, 进行顺序的调整等, 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的部分需要删减, 有的部分需要添加, 还有的地方是需要调整顺序, 都需要仔细考虑, 认真分析, 得出结果。新课改的教研改革, 还需要强大的师资队伍做保障。有了好的师资, 才能很好地实现教研改革。在许多的问题上, 都需要一些有头脑的、有知识的人员参与, 才能更加完善。因此, 只有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综合协调, 才能更好地实现教研改革。

三、结束语

新课改的教研改革, 是适应社会发展而产生的, 是一种社会必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使得学生能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 还能够自己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在课堂上的转变, 引领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真正的知识, 从传统的等待学习变为现在的主动求学, 知道自己思考的重要性, 开发自己的思维, 培养创新精神。教研改革包括的内容很多, 而且针对不同的课程还有相互间的差别, 在对不同的课程进行教研改革的时候, 还要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 不能盲目地改革。希望在新课改的教研改革下, 能够实现科学的教育教学, 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森.新课改下大学体育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4) :216.

[2]葛学武.“大学生研究计划”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J].教育与现代化, 2005, (4) .

[3]孙术慧.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 2010, (7) :73-74.

[4]蔡德民.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

[5]顾鸣敏, 等.02-03级七年制学生培养过程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4) :3-5.

[6]秦廷永.新课改下中学英语教学研究[J].聚焦新课程, 2010, (5) :29.

[7]许书琦.对体育选项教学现存问题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 2004, (4) .

上一篇:电机定子下一篇:抓好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