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带状疱疹

2024-07-21

急性带状疱疹(精选七篇)

急性带状疱疹 篇1

l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采用我科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门诊收治的26例带状疱疹患者, 自神经疼伴疱疹2~7d就诊, 男11例, 女15例, 年龄45~76岁, 平均60.5岁, 发病部位:胸胁部12例, 腰腹部14例。

1.2 临床特点

所有患者均表现患处及沿神经分布疼痛, 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 很快沿神经分布走行出现粟粒状丘疹, 簇状分布而不融合, 继之迅速变成水疱, 疱壁紧张发亮, 疱液澄清, 周边伴有红晕, 各簇水泡群间皮肤正常。

1.3 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七版《皮肤性病学》。

1.4 所有患者均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4.1 药物治疗

泛昔洛韦250mg, 每天3次口服7d即可;维生素Bl 10mg, 3次/d口服, 甲钴胺500μg, 3次/d口服, 10d为1个疗程, 连续2个疗程;卡马西平每片0.1g, 初时每次服半片, 逐渐增至每次1片日2~3次口服, 疼痛缓解即停。

1.4.2 物理治疗

首先对皮疹、疱疹处常规消毒, 用梅花针重叩疱疹及周围至渗血, 再用火罐拔出瘀血, 隔1~2d治疗一次, 3~5次即可。清除淤血, 随后用微波照射疱疹及神经疼痛区, 距离体表2cm, 功率20~40W, 以局部感觉温热为宜, 分区照射, 每个区域照射10~15min (避开睾丸及皮损处金属物) 。1次/d, 10d为1个疗程。一般1~2疗程。

1.5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结合临床情况拟定。治愈:皮疹消退、皮肤恢复正常或有暂时性色素沉着、疼痛消失;有效:皮疹基本消退, 偶有疼痛;无效:皮疹消退不明显, 仍有水疱及疼痛的存在。

2 治疗结果

治愈25例, 有效1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达100%。自皮疹出疹至完全消退时间5~15d, 平均 (7±0.4) d。

3 讨论

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 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 之后病毒潜伏于脊神经后根的脊神经节中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 潜伏病毒被激活, 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 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 产生水疱, 同时使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 产生神经痛[1]。治疗带状疱疹的原则是止痛、缩短病程, 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及时有效应用泛昔洛韦抗病毒治疗, 阻止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对神经造成进一步的损坏。同时使用维生素B1、甲钴胺, 营养周围神经, 促进神经的修复。因病毒侵犯神经, 导致剧烈疼痛, 应用卡马西平口服缓解神经痛减轻患者痛苦。配合传统中医治疗, 以梅花针叩刺, 放出一定的血液, “通其经脉, 调其气血”, 兴奋神经, 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局部营养代谢。再用火罐拔出瘀血, 直接作用于病变部, 祛邪扶正, 清热泻火、行气止痛。随即给予微波治疗。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 组织穿透力强, 他可以通过对组织有新陈代谢的功能, 对血管有扩张作用, 使病变的组织蛋白凝固、加速水疱结痂、坏死脱落, 阻止新的疱疹生成。使局部血管扩张, 血流加速, 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同时它可以通过对神经肌肉的作用, 降低周围神经肌肉的感觉神经兴奋性, 减轻疼痛, 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再生及修复。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带状疱疹的患者, 及时给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 同时结合我国的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 和现代的物理治疗方法, 这样会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缩短了治疗疗程, 避免了后遗神经痛的并发症,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总结26例急性期带状疱疹应用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剂、针刺、放血拔罐、微波综合疗法治疗的体会。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相结合方法。结果 26例患者治愈25例, 有效1例, 总有效率100%。自出疹至皮疹消退时间平均 (7±0.4) 。结论 带状疱疹综合治疗病程短, 疗效明显。

关键词:带状疱疹,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小儿急性疱疹性咽颊炎的预防及护理 篇2

1、勤洗手。

小宝宝的好奇心很重,看到什么都想去摸一摸,玩一玩,这样手上就容易沾染一些细菌,而很多宝宝都喜欢把手放进嘴里,细菌就会进入宝宝的身体,所以,父母一定要多为宝宝洗手,让宝宝也养成爱洗手的好习惯。

2、多喝水。

宝宝也要多喝温开水,一来可以补充身体水分,二来能让体内的毒素、病毒更快的排除体内,降低疾病的传染几率。

3、少去嘈杂的公共场所。

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们都喜欢带孩子到一些公共场所玩耍,但是要注意了,公共场所人多嘈杂,很可能有感染源,小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差,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被传染。

4、做好家庭卫生。

家庭卫生是容易忽视的一块内容,宝宝在家里呆的时间比较长,如果家里卫生做得不好,宝宝也很容易被感染的,为了孩子的健康,家庭卫生要做好,另外,家里也要多通风,不要紧闭门窗。

5、玩具要经常洗。

孩子是家里的宝,家长们会为孩子买很多玩具,宝宝喜欢玩玩具,也喜欢将玩具放进嘴里,因此,玩具要经常清洗,保证清洁。

6、注意饮食。

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太咸、太硬的食物,油腻的食物也要少吃。

7、每天检查宝宝的健康。

父母每天都应该检查一下孩子的体温、皮肤情况,如果有出现发烧、皮疹等情况就要及时治疗。

8、宝宝也要注意休息。

急性带状疱疹 篇3

【关键词】温经汤;带状疱疹;疼痛;六经辨证;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054-02

Abstract:

Keywords:

带状疱疹疼痛是常见的皮肤病,其疼痛可从急性期即开始发作,导致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降低,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危害严重。由于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西医治疗效果欠佳,急性期疼痛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与带状疱疹的并发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明显的相关性[1]。因此在本病初期引入中医药治疗,发挥中医治疗此病优势对减轻疼痛,往往收效显著。兹举1例通过六经辨证结合方证辨证的方法应用经方治疗带状疱疹疼痛验案,供同道参考。

1病案实录

患者,女性,84岁,以阵发性头部抽痛一周为主诉,于2016年1月16日就诊。就诊前一周,患者头痛,家属自行检查发现头部皮肤有一小块红点和突起,经医院检查考虑为带状疱疹,予以维生素B12肌肉注射,盐酸伐昔洛韦片、一清胶囊口服,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外用等治疗。但患者头痛逐渐加重,呈阵发性头部抽痛,夜间难以入眠,服用布洛芬、塞来昔布等止痛效果不明显。追问病史患者在就诊前10天,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病史,自服感冒类西药(名称不详)后症状缓解,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在外院就诊考虑“尿路感染”,予以“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症状缓解。患者平素怕冷,时常有发困、打哈欠,全身多处骨关节痛。刻下,患者阵发性头部抽痛,疼痛牵连颈部,夜间加重,偶尔咳嗽,痰少,流清涕,出汗正常,手足凉,自觉身体沉重,有疲劳感,胃纳正常,不喜饮水,夜尿多,大便干结,多日未解。患者既往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肌梗塞(支架植入术后)、腔隙性脑梗塞等病史。观患者体型正常,面色萎黄,皮肤干燥,小腿皮肤干燥脱皮。舌红苔微黄腻,脉沉。中医诊断:头痛病;六经辨证:太阴阳明合病夹血瘀;治则:温经散寒化饮,清热养血祛瘀,方取温经汤合吴茱萸汤合小承气汤:当归6g,白芍6g,川芎6g,桂枝6g,牡丹皮6g,炙甘草6g,法半夏9g,麦冬18g,吴茱萸12g,党参9g,生姜18g,阿胶9g(烊化),生大黄12g,厚朴6g,枳实15g,5剂。1月22日二诊:患者头痛基本消失,无咳嗽咳痰流涕,唯大便稍多,追问患者平时每晚不规则服用比沙可啶5mg通便(具体用药情况不详),嘱停用比沙可啶,方取温经汤:当归6g,白芍6g,川芎6g,桂枝6g,牡丹皮6g,炙甘草6g,法半夏9g,麦冬18g,吴茱萸9g,党参9g,生姜6g,阿胶9g(烊化),7剂。1个月后询问患者,原皮疹处略有瘙痒,患者头痛发作。

2临证体悟

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是老年人常见的皮肤病,急性期即带状疱疹痛定义为出疹最初30天内产生的疼痛[2]。几乎所有的患者在急性期都有疼痛的表现,一般来说,带状疱疹的病程不长,多在皮疹出现后3周内皮肤即能痊愈,疼痛经过一段时间后也通常会逐渐消失,有免疫力的患者很少产生并发症[3]。但老年患者,其免疫机能下降,清除病毒、神经修复的能力减弱,常常导致后遗神经痛,一旦发生,通常对各种治疗方法无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

中医治病强调辨证论治,笔者临床推崇胡希恕先辨六经再辨方证的辨证方法[5],喜用经方。通过六经辨证结合方证辨证法认为,本患者头痛属寒热错杂,六经辨证为太阴阳明合病夹血瘀,既有太阴中风,太阴水饮上逆,又有阳明热伤津液,并夹血虚血瘀。头痛、疼痛牵连颈部、咳嗽、痰少、流清涕、怕冷、身体沉、骨关节痛、疲劳、发困、不喜饮水、夜尿多、脉沉当为太阴中风、营卫不和、太阴水饮上逆;面色萎黄,皮肤干燥,小腿皮肤干燥瘙痒脱皮为血虚血瘀;大便干结不畅、舌红苔微黄腻为阳明热证。

《金匮要略》妇人余病的证治云:“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温经汤寒热并用,配伍严谨,方中包含有芎归胶艾汤、吴茱萸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等方意。原方以治疗带下崩中、月事不调、久不受孕等妇科疾病为主,但后世应用并不限于以上诸证。如《古方药囊》指出“寒证久不妊娠者,寒证头痛,月经不调者,皆宜”,这充分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现代有学者认为,温经汤的病机关键是阴阳营卫气血不和,应用时需把握四个要点,一是营卫阴阳不和;二是血虚或血瘀;三是水饮内停或上逆;四是燥热津伤[6],本患者病机正符合温经汤病机,其中桂枝、芍药、生姜引邪外出并调和营卫,当归、川芎、阿胶养血活血,党参、甘草益气和中以资生化之源,吴茱萸、半夏祛饮降逆,牡丹皮、麦冬清热生津,考虑到患者头痛较剧、大便多日未解,合用吴茱萸汤加强去太阴水饮之功,合用小承气汤清热通便。因方药相应,患者头痛缓解明显,二诊以温经汤原方善后。由于中医及早干预,且治疗有效,随访患者未有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参考文献

[1]Dworkin R H, Hartstein G, Rosner H L, et al. A High-Risk Method for Studying Psychosocial Antecedents of Chronic Pain: The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Herpes Zoster[J].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92, 101(1):200-205.

[2] Darsow U, Lorenz J, Bromm B, et al. Pruritus circumscriptus sine materia: a sequel of postzosteric neuralgia. Evaluation by quantitative psycho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laser-evoked potentials.[J]. Acta Dermato Venereologica, 1996, 76(1):45-47.

[3] 王韵. 带状疱疹痛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996,(4):237-241.

[4] 陈扬, 郑茂荣. 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理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2, 28(1):49-51.

[5] 李国臣, 王冠民, 崔文艺. 胡希恕方证辨证说略[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3, 37(10):39-41.

[6]毛进军. 思考经方[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 298.

带状疱疹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 篇4

患者, 女, 60岁。因右下腹疼痛1 d入院, 疼痛呈持续性发作, 不能直立行走, 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门诊以“急性阑尾炎”收住笔者所在科。查体:T 37.8℃, P 80次/min, BP 130/80 mm Hg。精神差, 全身皮肤无黄染、出血点及疱疹。双肺呼吸音清, 心率80次/min, 律齐, 腹平软, 右下腹压痛, 反跳痛可疑, 余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结肠充气试验阴性, 腰大肌试验阳性, 血常规示, WBC:8.7×109/L, N:80.2%, L:19.8%, Hb:130 g/L, Pt:236×109/L。心电图示正常, 腹部平片示:未见异常。B超示:肝胆胰未见异常声像, 右髂窝区指状样回声, 考虑阑尾炎。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予以替硝唑抗炎等治疗, 疼痛无缓解。遂于第2天上午行急诊手术切除阑尾。术中见阑尾大小形态正常, 阑尾无充血肿胀, 阑尾腔内亦无粪石嵌顿。探查腹腔胃及十二指肠、空回肠未发现异常, 遂切除阑尾关腹。术后病检示:阑尾正常。术后第2天发现右下腹及右侧腰部见红色水疱疹, 部分内有液体, 患者仍感疼痛, 以皮肤部位为主, 考虑带状疱疹, 予以静滴抗病毒药及外擦阿昔洛韦软膏, 术后第3天疼痛症状减轻, 术后第7天, 水泡结痂, 约2周后疱疹愈合。

2 讨论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同时侵犯皮肤和神经组织, 表现为单侧性发疹, 成簇水疱, 沿神经分布并伴有神经痛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发现皮肤见带状成簇的水疱, 部分水疱破裂, 底部潮红, 渗液较多, 诊断不难。但在带状疱疹前驱期及不全型带状疱疹, 有时需与肋间神经痛、胸膜炎、阑尾炎等相鉴别。阑尾受内脏神经支配, 阑尾炎是由阑尾的急慢性炎症或阑尾腔内粪石梗阻引起的, 一般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本例患者因为先有疼痛症状而不缓解, 呈持续性, 并且发生在右下腹, 故外科医生首先考虑为急性阑尾炎, 加上B超的提示, 遂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手术切除阑尾。文献已有报道带状疱疹误诊率为11.59%, 其中68.75%的误诊患者是先有神经痛后出皮疹[1,2], 特别是老年人带状疱疹大多疼痛在先, 出疹在后, 免疫抑制及衰老引起的免疫功能降低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向君, 朱园, 卢建文, 等.老年迟发性带状疱疹误诊3例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24) :190.

急性带状疱疹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皮肤科、急诊科、脑病科确诊后收入的带状疱疹住院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及对照组62例。治疗组男性33例,女性30例,年龄50~70岁,病程1~7天,平均3.71天;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龄50~70岁,病程1~7天,平均3.66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①治疗组:患者取舒适体位,责任护士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皮肤,碘伏消毒,再用注射器针头小于30°刺破水泡,棉签吸尽已刺破的水泡,再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点燃2支艾条,距病灶约2~3cm艾灸,以病人感觉灼烫但能耐受为度,每次约30min,根据皮损面积及患者体质酌情加减时间,每天2次;皮疹及疼痛部位分布面积大者可回旋灸(灸火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位置不固定,按皮疹分布反复来回旋转施灸);皮疹及疼痛部位局限、明显者宜取阿氏穴施灸;一般施灸顺序为先上后下,先少后多,先背后腹。同时结合常规药物治疗:阿昔洛韦眼药水3次/天外涂患处,甲钴胺、阿昔洛韦溶液静脉滴注;中药口服,每天1剂。②对照组:清除水疱积液、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14天,观察疱疹消退、结痂、疼痛减轻消失、痊愈时间。

1.3 护理

1.3.1 心理护理

患者往往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加上疼痛带来的痛苦,头面部疱疹患者多出现自卑、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休息和睡眠,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须多与病人交流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向病人解释其致病原因、治疗措施及预后效果等,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程度,耐心指导患者自我调节,如适当观看轻松愉快的影视节目、听轻音乐、适当体育锻炼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1.3.2 局部皮肤护理

嘱患者宜穿整洁、柔软、宽松的棉质衣裤;切勿抓挠疱疹处皮肤,注意保持患处皮肤清洁干燥;卧床休息时避免患处皮肤受压,皮肤破损创面除颜面部外应覆盖无菌纱块,以免伤口创面与衣被粘连感染,同时保持床单干净整洁。

1.3.3 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宜进食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及鱼、虾、蟹等发物,忌烟、酒,不宜饮茶,以免影响疗效。

1.3.4 艾灸注意事项

护士给患者艾灸时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温度耐受情况,及时调整艾条与皮肤合适距离。空腹、年老体弱、过度劳累者艾灸时须谨慎,可视情况适当缩短施灸时间或增加灸火与患处皮肤距离,避免晕灸和烫伤;孕妇下腹部及腰骶忌艾灸,以免流产。艾灸导致局部皮肤出现小水疱时一般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若水疱直径大于0.5 cm可常规消毒后用无菌头皮针从疱壁底部刺破水泡,棉签挤吸净,外涂紫冬油,嘱患者勿抓挠。

1.4 疗效标准

治愈:疼痛症状消失,皮疹完全消失;显效: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消退≥70%;有效:疼痛症状减轻,皮疹消失≥50%;无效:疼痛症状无明显减轻,皮疹消失≤20%[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疼痛分数。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以频数(f和平均Ridit值()表示,采用Ridit检验,由PEMS3.1进行统计。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9%(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2.2 疱疹消退、结痂、疼痛减轻消失及痊愈时间

治疗组疱疹消退、结痂、疼痛减轻消失及痊愈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1)P<0.01

3讨论

带状疱疹常见于胸背、腰腹部,少数可出现在头皮、颜面、肢体等处,属于祖国医学“蛇丹”“缠腰火丹”等范畴。此病病位虽在体表,但与肝气郁滞、脾失健运、复感毒邪有关[3],具有一定的自愈倾向。一般报道带状疱疹的自然病程为2~4周,疱疹皮肤愈合后部分患者可出现疼痛迁延不愈,遗留疱疹后神经痛。报道称[4]艾叶具有消毒作用,对各种致病菌有抑菌抗菌作用。艾叶气味芳香,容易燃烧,火力温和,局部艾灸能温经理气、疏通经脉、扶正祛邪。患者艾灸后很快感到患处舒适,疼痛明显减轻,且疼痛时间缩短;可能是艾灸通过温热作用加快患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渗出吸收,清除病毒毒性,促使疱疹消退、干燥及疱液吸收,降低炎症介质含量,减少致痛物质释放,因而止痛效果满意。

艾灸治疗带状疱疹结合耐心细致护理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患者病程,降低费用,减轻患者痛苦,经济、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94.

[2]陈艳.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6):725-726.

[3]黄琴峰.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规律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7):52-54.

急性带状疱疹 篇6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 62岁, 农民, 因右侧下后牙疼痛3天, 加重2天来院就诊。自诉5天前右侧下后牙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疼痛, 阵发性加剧, 无畏寒、发热, 冷热刺激无酸痛。多次应用解热止痛散 (阿咖酚散) 涂敷患处, 疼痛缓解1h后复发且逐日加重。查体:T 37.2℃, BP 130/82mmHg, R 24次/分。神志清醒, 急性痛苦面容, 颈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咬牙合正常, 口腔清洁度欠佳, 8765残根、叩痛 (+) 。牙龈广泛充血水肿, 附着龈和龈缘见散在药粉, 颊黏膜有少许小水疱, 部分溃烂, 覆盖假膜。血常规示WBC 12.9×109/L, RBC 5.5×1012/L, N 0.8。X线检查示右下第一磨牙根尖呈片状透射影。考虑是根尖炎症和局部药物过敏所致, 诊断: (1)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2) 药物过敏性疱疹。给予右下第一磨牙扩管冲洗, 以樟脑酚棉捻作根管开放引流, 并嘱2天后复诊, 停用阿咖酚散。第3天患者来诊诉右下颌疼痛难忍, 持续性刺痛伴灼热感, 耳根见多个小水疱, 右耳听力下降。查体:T 37.4℃, 耳屏至下颌角见集簇性小疱疹, 周围红肿, 耳廓触痛明显, 右侧口腔牙龈红肿未消, 颊黏膜疱疹增多, 诊断为带状疱疹收住院治疗。入院后给予抗病毒、镇痛、补充能量和维生素等治疗, 两周后治愈出院。

2 讨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机体后, 一方面可直接刺激皮肤棘状细胞层, 致细胞退行性变、水肿, 组织液体渗出而形成水痘样疱疹;另一方面经皮肤沿感觉神经末梢移行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神经元中, 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外界刺激时病毒再活动, 生长繁殖使受损的神经发生炎症水肿、坏死等, 产生神经性疼痛。同时病毒沿周围神经纤维转移到皮肤, 表现为特有的集簇性小疱疹。本例患者受感染后病毒潜伏于三叉神经中, 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不断复制使三叉神经发生炎症, 且沿下齿槽神经移行变性、水肿致下颌部疼痛。

急性带状疱疹 篇7

关键词:带状疱疹,老年,急性,六神丸,阿昔洛韦

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HZ)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Katz等[1]调查显示, HZ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20%, 随着年龄增长, HZ的年发生率逐渐增高。约50%的HZ发生在60岁以上人群, 34%的HZ患者可发生后遗神经痛, 其中60岁以上患者中有70%可发生该并发症[2],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作者于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对门诊60例老年急性HZ用六神丸联合阿昔洛韦比较治疗, 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老年急性HZ患者60例, 所选病例均有典型带状疱疹皮损及神经痛, 排除占位性病变、血液系统疾病、溃疡、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等情况及未接受相关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 (六神丸组) 和对照组 (阿昔洛韦组) 各30例。观察组男19例, 女11例, 年龄60~80岁, 平均 (69.8±11.8) 岁, 颜面部疱疹5例, 躯干部疱疹25例, 病程1~5 d, 平均 (5.1±1.0) d。对照组男16例, 女14例, 年龄60~83岁, 平均 (66.2±10.4) 岁, 颜面部疱疹8例, 躯干部疱疹22例, 病程1~6 d, 平均 (4.9±1.8) 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大体一致 (均P>0.05) , 见表1。

1.2治疗方法:

2组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口服, 每天1~2次。观察组取六神丸10粒, 于饭后半小时温水送服, 每日3次。同时取六神丸30粒, 用米醋适量调置成糊状备用。视皮损面积大小, 敷搽于疱疹及四周皮损处, 每日3~4次, 常保湿润, 无需覆盖, 直至肿退为止。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0.2 g, 每日5次, 同时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外用, 每2小时1次, 一日4~6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 随访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

1.3 观察方法:

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疱疹皮损、起泡、疼痛、结痂、治愈时间及有否药物不良反应和后遗神经痛。

1.4 疗效评定标准[2]。

治愈: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 无新发水泡, 皮损完全干枯结痂, 无后遗神经痛;有效:疼痛缓解或较治疗前减轻, 无新发水泡, 皮损大部结痂;无效:水泡消失1个月后仍有后遗神经痛。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采用卡方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加q检验。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愈率观察组6 3.3 3%, 对照组3 0.0%, 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 对照组6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见表2。

2.2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病程等指标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病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3。

2.3后遗性神经痛:观察组无后遗性神经痛, 对照组8例出现后遗性神经痛。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7.06 P<0.01) 。

2.4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无明显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的异常 (P>0.05)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老年人抵抗力下降, 对病毒的免疫能力逐渐减弱。因此, 老年人HZ发病率高。HZ常伴的明显的神经痛, 多数在皮肤黏膜病损完全消退后1个月内消失, 但少数患者的疼痛症状可持续1个月以上, 称为带状疱疹的后遗神经痛, 老年人HZ遗留顽固性后遗神经痛可达30%~50%[3,4]。

中医称HZ为“蛇串疮”、“缠腰火丹”, 认为带状疱疹多由脾湿久郁, 湿热内蕴, 外受毒邪而诱发, 或因情志内伤, 以致肝火旺盛外泛于皮肤的表现。由麝香、明雄黄、蟾酥、牛黄、珍珠、冰片6味中药配伍而成的六神丸。是中医治疗咽喉肿痛的传统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功效。方中麝香、牛黄消肿散结、清热解毒, 辅以冰片化腐消肿、强化清热解毒之功, 配以加强解毒消肿止痛的蟾酥, 佐以雄黄解毒散结、珍珠解毒化腐生肌。诸药联用, 共奏化腐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功[2]。近年来研究认为, 六神丸用于HZ的机制是因增强了辅助性T细胞功能、抗炎作用、抑制某些致炎物质而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5]。该药20世纪80年代偶然发现有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

阿昔洛韦为核苷类抗病毒药, 可干扰DNA的聚合酶, 特别是能干扰疱疹病毒DNA酶, 从而抑制病毒DNA的复制, 达到抗病毒的目的。体内和体外实验证明, 阿昔洛韦对单纯性疱疹病毒Ⅰ型 (HSV-1) 、Ⅱ型 (HSV-2) 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均有抑制作用。

本组资料显示六神丸治疗老年急性HZ与阿昔洛韦比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得到明显的改善, 明显缩短止痛、结痂及病程时间 (P<0.01) 。临床治愈率与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因此, 作者认为六神丸治疗老年急性HZ具有着独到的疗效, 且经济、方便、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Katz J, Cooper EN, Walther RR, et al.Acute pain in herpes zoster and its impact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J].Clin Infect Dis, 2004, 39 (3) :342-348.

[2]贾小靖.六神丸治疗带状疱疹22例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 2013, 22 (5) :391-392.

[3]王玉兰, 靳宝富, 张秀桃,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49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 2009, 18 (11) :876-877.

[4]陈文杰.老年带状疱疹的特点及治疗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 7 (5) :308-309.

上一篇:校园信息提示下一篇:中学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