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的智慧

2024-07-08

英语教学的智慧(精选十篇)

英语教学的智慧 篇1

一、教材潜能的认识

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采用了听、说领先的结构功能教学法, 初中共分三册, 每册均以学生用书、练习册、教师用书、阅读训练、口语和听力录音带、教学挂图等配套发行。其中学生用书的编排体例以“单元 (unit) ”为单位, 每一单元都包含着句型操练、功能用语、话题、阅读材料和语音语调和学习方法与操练等几个部分组成, 在单词的掌握上向学生提出了“四会”的分级要求, 即不同单词对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不同程度的掌握。从而, 学生用书在客观上照顾了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应掌握大纲上规定的“四会”的单词这一最低标准, 又为重点学校的学生在词汇量的要求上显示了一个最高极限, 同时高频度的复现单词是该套教材的另一特色 (据统计, 新教材词汇总体平均复现率为59%—107%, 而旧教材同等程度只有16—24%) 。新教材大大减少了记忆单词的困难, 有利于初中学生对单词的重复记忆。单词高频度复现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的记忆特点。

此外, 新教材根据言语习得的原理设计了一系列语境材料供初中学生模仿学习, Listen、Read、Act、Ask and Answer等粗体字标题明确地规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驾驭这些材料, 将它们随手拈来指导着学生学习英语。

二、教学潜能的认识

我国中学英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把学生的学习变成连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 它所调动的和充分利用的学生大脑功能, 只是与机械的逻辑的无情感的那一部分相联系,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智力教育的培养, 也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其次, 这种教学只能让学生机械地接受一些英语语言中通常只是语言知识的那一部分信息, 而语音素质、言语能力的培养远远重视不足。综合各种成因进行考虑, 笔者在此将这种不利局面的构成归结为三个主要方面, 即中考指挥棒的误导, 教学设施的匮乏和师资素质的蜕化。

观各类升学试题无非是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手段, 根本不是教学目的, 因此, 初中英语教学也不例外, 不应仅仅把中考测试作为我们的教学的宗旨, 我们的教学目标应着眼于让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中考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把更多的心血倾注在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上。

此外,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进行教学,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诸如录音机、幻灯片、语音室等等教学设施在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 它们对语言的素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能否顺利实施完成均起到阻滞或促进作用。然而, 我国中学普遍存在着教学器材设施等严重匮乏的现象, 不用说幻灯片、语音室, 有些偏远地区的中学甚至连一台像样的录音机也不能保证, 因此, 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至于中学师资蜕化的问题, 实质上它与前两者因素相辅相成,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是以上两种因素导致的直接恶果。长期以来, 培养英语的语境一直成为中学英语教学中困惑的难题, 甚至某些重点中学也出现了普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英语教师讲的英语不纯正, 中国人听起来像外语, 外国人听起来是汉语拼音。语音失真姑且不论, 词不成句, 句不成章几乎比比皆是, 笔者不仅感慨, 自身不保, 又何以为师?然而, 这种现象绝对不仅是英语教师的过失。事实多次证明, 即使是语言能力相当不错的毕业生, 一旦在中学呆上几年, 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也逐渐地消疲了, 蜕化了。所以, 根据英语语言的特点, 解决这一症结的办法首先是英语教师本身应不断地自我进修, 努力创造语言环境;其次, 学校主管部门应及时地、有步骤、有计划地办理培训班或将老师送往高等学校反复进修吸取新的血液。

三、教学潜能的常规发挥

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精髓, 而获得英语基础知识是学生通向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桥梁。因此, 要使中学英语教学潜能得以正常发挥, 就应集语言训练和言语训练于一体, 并进行相应的交际训练。语言训练给予学生言语、语法词汇的基本知识;言语训练是将学生所学语言知识运用于连贯言语中去;而交际训练则培养学生在设置特定的交际情景中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过程可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对即将讲授的单元化整为零, 进行语言性讲解, 给学生以清晰正确的语言概念, 同时围绕要涉及的功能项目组织语言性练习, 练习形式可采用问答、造句、联句、翻译、填空等。还可以训练学生某一单项语言能力为主, 以语音、语调、词形、句型、词汇等基本语言单位为重点, 这同以往传统的教学基本相同。

第二步, 在语言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交际化言语练习, 如围绕某一话题, 乃至某一词汇、语法项目、口语句型等进行交际性对话, 还可设置情景对话, 自由对话, 听、说的阅读复述等等, 使学生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学到的语言知识能够在连贯言语中得到巩固和深化。

第三步, 教师可将文中所授的内容归纳为某种特定的交际中功能情景, 如问候, 告别、道歉、寒暄、介绍、谈论日期, 谈论健康、运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选择得体、合适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功能言语能力的操作, 通过类似反复的训练, 逐步使学生的连贯言语能力进一步上升为交际能力, 为将来继续深造打好坚实的基础。

英语教学的智慧 篇2

智慧作文,智在何处?

智在认识,智在情感,智在言语,智在体式。

智慧何为?智在历练。

——洪劬颉

(一)当下中学作文教学指导已经走进了一个自闭自封的怪圈:重技巧,轻认识;重范文,轻升格;重表达,轻教化;重模式,轻灵巧;重应试,轻愉悦;重课堂,轻生活;重书面,轻口头;重拆解,轻整体;重讲评,轻历练;重小众,轻全体;重普泛,轻个案等等,不一而足,岂不憾哉?

而我们不得不问:作文训练中哪些是可以通过指导能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指导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切入,选择什么样的语言材料才是有效的;写作高手如何更上一层楼,写作生手如何写作入格作文,大面积的中等学生如何整体推进;写作的自然状态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写作历练应该有什么样的差异;面对一个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如何在有限的三年中改变自己的写作路数,能够写作规范文、智慧文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使我越来越迫切意识到应该建立起中学智慧写作学的体系,于是提出了“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提倡智慧作文。

(二)所谓智慧作文,即智慧的表达自己的智慧,作文是“智慧的表达自己的智慧”的产物。这一命题有两层含义:一是要表达自己的智慧:人生感悟,思想火花,独到见解,深刻认识;二是怎样富有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所谓的“自己的智慧”就是主体对于事物的富有个性的理解、思考、认同;所谓的“智慧的表达”就是指表达的技巧,生动、形象、流畅、富有张力和磁性。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动之以情,以情动人。“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汉姆雷特。”也可以说,同一个问题,因为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叙述,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智慧的表达就是训练不同的主体富有个性的、适宜于表达自己智慧的方式、风格。

智慧作文首先是一种写作文化的建立。传统的写作学注重写作知识的传输、作为反叛的流行的写作指导重在写作技巧的训练,这些都不是写作指导的正路,写作首先也应该是人的成长与发展的,写作是自己的成长档案,是记录自己成长心路历程的心灵史,用写作留住自己的逝水年华;是既指向愉悦、又指向实用的,是一种有目的的向读者传递信息的方式,是“公共命题私人化,个人理解公共化”的个性理解与普众接受的统一;写作实现了自己和世

用心爱心专心 1

界、历史沟通的可能性;写作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是自己个体社会化的触发点和突破口;写作指向自我体验和实现的人生。

智慧作文是对读者意识的重新确认。文章总是写给某种特定的对象看的。作文始终离不开一个读者,意义就是在阅读者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中通过文本与作者产生心灵冲撞、点燃、共鸣之间产生的,那么,我们需要学生写作时要有一点读者意识:设想一个读者在你的面前,与你对话。写作者如何对待读者?朱光潜先生将之分为四种:不视;仰视;俯视;平视。“不视”等于向虚空发话,心目中没有读者存在;“仰视”含有对读者的迎合;“俯视”表现了对读者的蔑视;只有“平视”表现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平等,这是一切文章能够为人欣赏的不二法宝。我们学生应把老师这个读者看作可以信赖的、可交流的、可给予指导的良师益友,平等的说出自己心中的话(观点、理由),做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而不是将老师当作敌人,更不要一味的迎合老师的个人欣赏胃口而扭曲自己的写作。故智慧作文因为对读者意识的重新确认,提倡:

(1)、新气逼人:“发前人之所没发”诚然困难,但“发前人之所发”,用新材料、新角度、新论说,做到陈中出新,推陈出新,努力写出自己独到的东西。

(2)、立意惊人:文章的观点、见解读后令人怦然心动,说别人想说却苦于无法说的、想别人一直想的却没有深入思考的,晓之以理,以理服人。

(3)、情感动人:用积极的情感引领人,用健康的情感感化人,用曼妙的情感熏陶人,用激越的情感振奋人„„反对“假大空”的“官腔社论腔老人腔”,言为心声,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真情实感的话,动之以情,以情动人。

(4)、外观悦人: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书写、结构、层次富有建筑美感等。

(5)、文辞醉人:具有语言的之感、美感,最起码做到文通字顺,语言流畅。

智慧作文是注重整体与局部、指导与历练统一的。智慧作文注重整体的阅读效果,而不是肢解为某一个点的,强调对学生“前作文”的思维还原,认为“为什么写”比“怎么写”重要,重视“后作文”状态的修改,既然写了,就将每一次写作都追求高质量的,使在教育状态下的写作具有应该的加速成长。理查德·沃尔特《快速写作》中一直提倡:“对付思路淤塞的对策是什么?简单地说,开始写作。不管好的、怀的,还是一般的,只要把话写到纸上就行。”“智力作家思路淤塞的唯一灵丹妙药还是写作。”

(三)智慧作文的发生模型:

(认识角度)(认识广度)(认识深度)(认识产生)

发现发展发掘写作

智慧的看智慧的思智慧的悟智慧的表达

(抽象想象)(妙悟顿悟)

创见创新创造

(新想法)(联想、想象)(新思维)

发现:生活无处不在,发现是对生活采取一种合适的角度。罗丹《论艺术》说:“生活种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意味着对生活中的平庸能发现它的丰富,对生活中的芜杂能发现她的规律,对生活中的混沌能发现清晰,对生活中的习以为常能发现不同寻常。简言之,“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发展: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的发现,深入到自己的人生体验和阅读经验中,寻求认识、情感、智慧的广度,获得与他人、历史的相同和相异,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情感能超越小我,融入大我。

发掘:对获得的认识抽象,达到其可能的深度。理屈词穷,顺理成章,理直气壮。尤其是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教师智慧的启智下,加深对命题的认识。

发散:写作是生活的延伸,生活的外延与写作的外延相等。写作从生活开始,又旨归于生活。无论是认识、情感,还是语言、体式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源于生活,满足生活的需要。

(四)构成智慧作文的四大范式是:

认识智慧:表达对问题个性的认识

作文应传达自己丰富的个性思想,表现自我独特的鲜活情感。一篇没有自我个性、自我思想、自我情感的文章,是无法想象的。而表达这样的思想、情感,则必须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现在很多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认知观念,譬如苦乐观、金钱观、幸福观、人生观,都仍停留于政治教材的简单说教,童年启蒙话语的先入为主,新闻媒体的政论趋引,而缺少必要的、富有个性的、富有智慧的思考、见解、体验、感悟,缺乏自我超越、探询无限的勇气,缺乏怀疑权威、否定权威的精神;没有怀疑就没有否定,没有否定就没有创新。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需要不断挑战的勇气,需要张扬的个性。挑战意味着对传统见解的突破和瓦解,对已有认识的超越和解构;挑战意味着不断追求思想解放,不固守己有的结论,不盲从别人的结论,不迷信“经典”和权威;挑战还意味着敢想、敢干、敢于实践、敢于提出疑问、敢于发表新见解、敢于踩在巨人肩膀上追求新的境界。

中学生认识智慧的缺陷还存在于对表达的偏见上,尤其是现在高考作文采取了相对宽泛的“话题作文”的方式,目前的认识定位于“文体不限,突出表达”上,还是对的,但是

不少的话题作文指导仍然停留于将话题作文当作材料作文来指导,过分的突出文章的主题说,有方家指出,文章的主题应该存在如下四种:

意见: 是指作者的写作意向是向读者表述某理性判断,表明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评价。突出特点是有明显的说服、劝谏、教化的企图,作者力图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悟“公共化”。

意绪: 指表达自己的情绪,富于“自我性”,它完全是“我”的某种感情历程的坦露,爱恨忧喜泣诉笑骂,皆缘于内心积郁而发。见景生情,触目兴叹,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唐人韩愈《祭十二郎文》那是意绪型文章的典范,千古绝调。

意状:是指作者写作的意向主要是记叙事物存在的真实情景,或者说以文字再现事物的存在。

意趣:是指以表述生活中某中富有情趣、意味的事物为主,向读者传达作者对事物某种特有的、让人感到兴奋的审美体验,让读者既品味生活的兴味又体验作者的旨趣。

智慧作文首先提倡的是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共同认识。所谓的共识即学生针对事物能做出适合年龄特点、适合时代要求、自由抒发主体情感的认识。

情感智慧:抒发对世界自我的情感

目前学生作文中的情感普遍存在泛情、滥青、矫情的倾向:

泛情:空洞的泛泛的感情充斥着学生的作文,于无情处非要抒发自己的感情,往往使得我们学生作文成为一种空洞的抒情。

滥情:情感不加抑制,本来不会有很多的情感,却非要在那里咪啊吗啊的抒情,排比式的句式,“!”一个不行,还要用“!!”,越是这样,也越暴露情感的苍白无力。矫情:强词夺理,搔首弄姿,顾影自怜,自吹自擂,自以为是,自我怜惜,无病呻吟。这三种可谓文章“造假”的根源,我们提倡文章要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用积极的情感引领人,用健康的情感感化人,用曼妙的情感熏陶人,用激越的情感振奋人„„反对“假大空”的“官腔社论腔老人腔”,言为心声,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真情实感的话,动之以情,以情动人。但是并不是就意味着“心中怎么想嘴中怎么说”“嘴上怎么说笔下怎么写”。言语智慧:表现对文本灵动的语言

言语是人的一种个性化的实践方式,作文更是一种个性化、情绪化的言语实践;言语需要表达的智慧、表达的技巧,智慧作文更需要个性化的富有智慧的言语形式、言语实践、言语策略。所谓的言语智慧用一个作家说的话,就是在合适的地方填上合适的词语。列·托尔斯泰《论创作》中说:“智慧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与词语相适应,正如同在发展的高级阶段与思想相适应一样。”自己的智慧需要创造性,语言表达更需要创造性。如果语言缺少鲜活的创造性,那么,即使有再高深的认识、再感人的情感也会令人读起来味同嚼蜡,无法卒读。言语智慧可以从言语角度(从什么地方切入,从那一点开始)、广度(命题涉及面、读者层面及空间转换)、程度(说到什么可以为止、什么则是无许多说)、速度(叙述时间的跨度、语言节奏等)等方面加以培养。比如:“国王把女儿嫁给了王子,国王去世之后,王子继承了王位,统治着这个国家,幸福地过了许多年”。一句话,就将一辈子的生活描述出来了。比如可以告诉我们在在各个时间段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各发生了什么,或者这一个瞬间很多人各在做着什么等等。800字的作文更多的是选取“最富于包蕴性的瞬间”(德国美学家莱辛《拉奥孔》)来展开故事,这个瞬间既承续前一顷刻,又暗示后一顷刻,同时能让想象有活动余地。

由于对象的不一样、阅读需求不同而带来的对信息的重新解释也必然不一样。写作关键在于对语言的选择、组合,好的语言不但可以承载着思想,还可以推动着思想。

体式智慧:创造言意统一的文体结构

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不是天生的自然的表现,它要从智慧的思维中寻找表达方式,它既包含着静态的、单一的字、词、句的选择,还包含着动态的、开放的、综合的、修辞方式的选择,更包含着表现智慧认识的体式智慧。

体式不仅仅是对文体的选择和创造性的运用,句式的选用,句子内部语言单位的重组,段落内部的句意组合,哪些先说哪些后说,还包括标点的使用,以及对行文语气的确定。如“月光如水”独立一段作为文章的开头,是表现一种舒缓的意境。如果表现成“月光,如水”,那么,在阅读(读和看)时,情感则顿郁凝滞,表现情感更充分;如果表达成“月,光如水”,那么,简直就是那种哀愁的浓情一下子喷薄而来,震撼人心。

写作,是以文字为中介的,如何让你的读者通过你的文字把握你的想法,或你想传达给他的信息,你就需要在你书写的时候,把握准你文章的语气——语气是说话人的态度;想要吸引对方就需要不断的设计“悬念”,丝丝入扣等等,总之,寻求一种好的体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更充分地表情达意,还可以制造“视觉冲击波”,真正从内容到形式将读者征服。

(五)作文从书写时间限制条件上可以分为:自由写作和限时作文。智慧作文主要建立起自由写作的训练体系,当学生能够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的时候,限时作文(主要体现为应试作文)也能够“智慧的表达自己的智慧”。

在实践中,高中作文教学的侧重应与初中作文教学有所不一样:初中侧重文体训练,强调入格;高中侧重体式训练,强调言语表达智慧。因为智慧作文实践主要在高中得到体现,所以在高一伊始,花一段时间进行文体的入格训练。

高中三年结合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高一作文教学在提高认识、提高写作观念、写真心文,强调写作的规范上花功夫。高二侧重在言语技巧和体式创新上花功夫。高三则是综合写作训练。这是现在话题作文的要求,但是一开始就让学生漫无边际的随便乱谈,这对学生的写作没有好处。

在写作体系拟定上,一是教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写作指导体系,从认识智慧、情感智慧、言语智慧、体式智慧等四个方面用三个学期按步骤实施;二是建立起常规的作文指导讲评课,“相约星期五”已经成为学生们最欢迎的一节语文课;三是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系列作文”体系。如以某一个活动为核心,同事多体;如以某一个关键词为核心,同词多文,学生有以“副作用”“宣言”“香”“唯美”等为核心词,一下子写了二个学期各近40篇,都很精彩;如尝试着长篇连载,一周写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文章等等。

在作文指导上,一是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起“作文成长录”,将每一次的评语只写在教师的“作文成长录”上,尽可能避免因分数、评价的有失公允而使学生丧失对写作的兴趣;二是课堂讲评重普遍的方法、意识、观念,更主要的是个别的交流、讨论,尤其是加强教师对文章的修改,改变学生的思维、言语的习惯,拓宽其角度,提高其高度,针对写作高手、写作生手、写作一般的人都能够得到改变和提高;三是强调“前作文”思维训练指导和学生“为什么而写”的还原启发,和“后作文”规范讲评指导,注重大面积提高。

分享式教学:智慧与智慧的碰撞 篇3

一、提出问题

分享式教学中,问题是完成学习目标的主要载体。

问题从何而来?从学生的思考中来。就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学生提出问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没有正式接触文本的情况下,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批注,解决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二是对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是在此基础上生成的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把最终仍不能解决的或者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学习《凡卡》这篇课文时,A同学的问题是,“凡卡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B同学的问题是,“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现象该如何求助”;C同学的问题是,“凡卡在写信时,为什么要边写信边插入以前的事情,而不是直接把信的内容写出来”。

一个苹果,你和另一个人分享时,每个人只有半个苹果。一个问题,你和另一个人分享时,每个人就有了两个问题。通过分享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思考的点会更多。

二、梳理问题

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时,许多教师习惯于把不是重点的问题删除。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问题都是真问题,都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越来越高,求知欲才会越来越强,思考才会越来越多。

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有两种方式:

一是分散整合。小组讨论交流后,组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不再呈现,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解决这些问题,有三种方法:①串联问题。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教师让学生看着课题提问题,孩子们一共提了五个问题。A.想谁没有想到的?B.想的是什么?C.为什么想别人没有想到的?D.他是怎么想的?E.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这五个问题串联成一个问题:谁——想什么——怎么想——为什么。这就给了孩子们一个思考线路,他们思考、讨论的方向和目标就很清晰了。②整合问题。就是把学生提出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多个问题合成一个问题。③分散问题。每个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至二个问题进行研讨,分享时相互补充质疑。

二是补充质疑。小组内汇总所有的问题,整合成1-3个大问题。然后,围绕这几个问题研读文本。

三、分享问题

学习中的收获如果不进行分享,效果就会打折扣。分享学习收获的方式有展示、对话、交流等。

孩子们根据问题进行独立自主地学习、思考后,进行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这是第一次分享——分享自学的收获与困惑。接下来的全班展示是第二次分享——分享小组学习的收获与困惑。这个过程中,一般会安排一名梳理员。梳理员结合思维导图,对课文的整体脉络进行梳理,其他小组适时补充、质疑、拓展,教师根据需要进行补充、点拨,或者挑起学生的争论和思考。

英语语法教学的智慧初探 篇4

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出现, 一些教师认为在英语课堂上不用教学生语法, 只要重视语言的交流就可以了。课堂的设计与活动成了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不在像以前成为教学的重点。语言的语法究竟该不该教?如果语法应该被教的话, 究竟哪一种教学方法是更有效的, 更可取的呢?许多人提出了诸如此类的一些问题。一些教师则认为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语法的规则与特征是毫无意义的。那只是在浪费学习的时间。他们认为学习语言的唯一目标是用这门语言与人交流。他们质问到那些从未接受过教育的人不也能用语言进行交流吗?因此, 语言的语法学习是没有价值的。而另一些老师则认为语言的语法学习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钥匙。语法是一种工具, 它应该像其他工具一样好好地去履行它的义务 ( Liu S. L., 2006 ) 。一些中国学生对语言的结构很感兴趣, 他们说我们想知道究竟语言是怎么形成的, 因为只有我们理解了它的体系, 我们才能更有效地使用它 (Harvey1985) 。因此, 教师教学生语言的语法是非常必要的, 特别是那些初学者。

英语语法种类繁多, 条条框框, 非常琐碎, 如果仅凭死记硬背的话, 学生会不胜其烦, 再加上它本身比较枯燥, 学生从中找不到学习的乐趣, 因而语法学习构成了学生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实际上, 对于语法的学习, 只要本着实用的原则, 与语言的运用结合起来, 语法的学习也是富有乐趣的。因而对于语法的学习,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善于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通过英语实践掌握基本英语语法、扩大阅读量, 以便扩大词汇量等等, 这样才能起到促进理解、正确输出的作用, 使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

单纯的英语语法知识讲解, 一来会让学生感到语法枯燥无味, 使语法知识显得晦涩难懂;二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感到把握不准重难点。知识习得的关键是理解, 而理解知识习得的关键是理解, 而理解的实质是学生弄清新旧知识的关系, 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语法要真正理解, 不要死记硬背条条框框。例如, 教师在平常教学中, 也许会特别强调现在分词和动名词在句子中的不同的句法功能。很多学生就机械地死记硬背:分词可以作定语、状语、补语、表语动名词可作定语、主语、宾语、表语。即使这样也经常记混淆。

也许这种做法是由于有些教材的影响。这些教材中有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在实践中通过针对性的练习, 大量类似的练习, 要求学生判断句子中某些部分的句法功能。反复操练基本句型, 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自己去发现语法现象和规律, 从而建立一种语言习惯。但在阅读理解时大可不必, 主要任务是领会文章大意。

二、通过英语实践掌握基本英语语法

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 有的学生虽然不是有意识地停下来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 但他们在潜意识里总是一边读一边“留神”语法。一般来讲, 只要明白句子的意思就不要去管语法。例如:Walking On thestreet, he saw a man stealing things from a shop. 这个句子的意思很简单:他在街上走的时候看到一个人从一家商店里偷东西。但是有的学生除了读懂句子意思外还要看看句子中的Walking On the street和stealing things是现在分词还是动名词。如果是现在分词, 其功能是作状语还是作补语还是充当其他成分。

三、扩大阅读量, 以便扩大词汇量

教师要求学生除了学习了解英语课本知识外, 大阅读量, 以便扩大词汇量。

为了让学生投入积极的观察中,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 教师不必急于解释, 应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习惯表达。

一些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 他们认为学习者只能完全按照他们所说的所想的去做, 在课堂上很少提问题, 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在讲台前讲解知识点。学习者只能在下面安静地听, 一旦哪位学习者在教师讲课的时候提问, 就会被老师和同学们认为不尊重老师。由于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 学习者已经习惯了只是安静地听老师讲解, 不愿意自己思考或者积极的回答问题。例如, 教学生不可数名词之后, 有学生问:time是不可数名词, 但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表达法We had a good time at the party?我没有直接给答案, 而让学生自己去寻求解释, 并布置了一项任务:类似的表达法还有哪些?几天后学生查到了以下这些表达法:a heavy rain, a heavy snow, a well-known tea, a nice wine, a quick breakfast, a delicious luncha great trouble, a goodeducation, an English knowledge。对学生所做的一切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 同时老师提示:并不是每一个不可数名词之前一旦有形容词就可以带“a”或“an”;如, 我们不能说a good news, a useful information。当他们运到其他教师提问时, 他们也不愿意回答, 即使有些学习者知道问题的答案, 也不愿积极地去回答。他们害怕答错后被老师批评, 被同学嘲笑。

尽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法的采用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来选择。教师不仅仅应该引导学习者去学好语法, 也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的实际交际运用能力。因为语法是手段或工具, 不是最终目的。

摘要:语法对于语言起着重要的角色, 它告诉我们怎样去构建一个句子。因此, 英语语法教学非常重要。评述了在中国英语语法教学目前的形势。

智慧教学与教学智慧 篇5

——与陈大伟、黄爱华老师对话

胡爱民

四月十一至十三日,成都大学师范学院的陈大伟教授受黄爱华老师之邀,来到深圳市福田区,给全区中小学各个学科组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

会后,陈大伟教授和黄爱华老师就“智慧教学”与“教学智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深刻的对话。当时,本人有幸参与,聆听了两位“智者”的对话,受益良多。

关于智慧

胡爱民(以下简称“胡”):目前我们正和黄爱华老师一起,在思考“智慧课堂”、“智慧教学”的问题,就“智慧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陈教授也看了一些记录我们前段时期思考的材料,不知您对“智慧课堂”和“智慧教学”有何看法?

陈大伟(以下简称“陈”):提到“智慧课堂”、“智慧教学”,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智慧”的特征是什么。古人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为什么“智者”、“仁者”会“乐山”、“乐水”呢?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流动性。水无色、无形;放于方器则方,放于圆器则圆,随形而运。智慧在这一点上和水具有共通的地方,智慧一定具有流动性,具有灵性。所以,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胜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智慧的流动性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也有反映,他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智慧是在应用当中产生的。在“智慧课堂”当中,我们就要思考,怎样让知识活起来、动起来,让知识具有流动性、生成性和实践性。

黄爱华(以下简称“黄”):知识并不等于智慧。我们当前教育的一个盲点可能就是,认为教给学生知识就等于传给了学生智慧;并没有意识到获得知识与成就智慧的差距在哪里。成就智慧需要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知识的习得来成就我们的智慧,但并不等同于仅仅依赖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的获取是手段、是过程、是方法,而智慧则是我们的方向、目标和落脚点。古代哲人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应当看月;若覆观指,以月为体,此人岂亡月体,亦亡其指。”可以很好地作为我们认识获得知识与成就智慧之间关系的注脚。

关于智慧教学

陈:学生首先是具有独立思考的、存在的社会化的人。人的基本人权首先在于生存权和发展权。生存需要的是本领和知识,生活则需要的是智慧。所以,智慧关乎人的生存、关乎人的生活、关乎人的存在价值的问题。智慧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知识教学,首先是让学生学到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生存和生活的的本领;而智慧教学则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学会生活的智慧。例如,有这样一个课例,把一个真分数化成几个不同分母的分数单位的和。我在听课的过程中感到非常激动,因为我心有所感、心有所悟,我悟出的是什么呢?这里面是非常有智慧的,这个智慧就是,当学生看到7/15 =()+()+()时,学生面对这长长的空白,想不出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学生把困难看的很大,把自我看的很小;人与题的关系是“大”题与“小”我。这时教师教学的智慧体现在哪里?体现在要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智力活动,进行实践、探索、尝试,解决了问题,最后老师问:“同学们,在解决这个问题后,你现在怎么看待古埃及分数问题?”学生说:“区区的小分数。”开始是把困难看的特别大,现在是人大起来了,困难小了,是“大”我与小“题”。这就是数学使得人获得一种自信,获得一种自我欣赏、一种自我认同、一种自我认知。人在这些困难面前获得了一种自由和解放。它意味着数学蕴涵着人的意义获得的问题、人的自我认同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重新去理解、认识数学及数学教学的价值。

黄:从数学、数学教学的角度去理解人的自我认同、自我认知,非常有意义。古人曾把人比喻为一个身藏宝珠而不自知的人,以为自身贫穷,费力地从外界去寻找财富,却不知道自己就身怀宝藏,就是一个宝库。大多数的教学都是在教学生从外面获取、吸收知识,而很少利用教学从内心去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帮助学生审视自己,学生也就无从发现自我,也就无法认识自我的可发展性和无穷的可塑造性。

陈: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知识越多并不能构成智慧。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在数学中,智慧教学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数学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就在于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智慧。什么是“学生”?学生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数学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具体表现在数学的模型化、转换思想、替代思想„„是这些思想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中写道:“水池有一个进水管,5小时可注满,池底

有一个出水管,8小时可以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呸,神经吧,你到底想注水还是想放水?”如何把这样的问题转化为对学生生活有影响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呢?它的模型反映的是什么?反映的是一个动态变化。长江上水库的水,多少小时放完,多少小时注满„„太满了,会有危险;不够,水白白地流走了。人口数量的变化,每天有人不断死亡和出生,死亡导致人口减少,出生导致人口增加„„这些是生活中的问题不是数学问题,我们就要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去认识世界,获得生活的本领。

关于智慧教学研究

陈:人们认识事物是有层次的。以教育研究来说,最高层次是研究哲学的问题。人们常说哲学是研究一切科学的科学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是对于一般方法的研究,去探索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本质的规律;再次是具体方法的研究,由于事物发展中矛盾的特殊性,需要对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

黄:教师对于教学的研究是分层的。有的教师刚入门,急需研究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模式;积累一定经验后,认识有所提高,能够思考教学中的一般现象和规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思考;更高一层则是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入地思考,作出一定的贡献,如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等,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大家”了。

胡:具体联系我们目前研究的“智慧课堂”、“智慧教学”,陈教授有什么具体建议?

陈:其实大道本同。教学研究也有立意的高下之别。我们可以站在“思想”的高度上进行研究,“思想”上的研究可以避免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人辛辛苦苦地沿着梯子爬上去,爬到顶才发现梯子搭错了墙头——我们有些老师就做着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可以进行“路线”方面的研究,也就是我们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具体就表现为策略。还可以进行“模式”方面的研究,思考该分哪几步走,每一步又该怎么走。当然,也有对“方法”的研究,思考实践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这一步怎么走,下一步怎么走。总之,思想确定路线,路线指引方向,为模式和方法提供理论背景和行动基础。

黄: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课题的立意决定了课题的价值。

陈:具体到“智慧课堂”、“智慧教学”的研究,如果仅仅进行构建策略和模式的研究,则稍显高度不够,可不可以站在更高一些的起点上进行思考。要让别人知道怎样去做,但是又不能直白地告诉他每一步怎么走;就好比一个高明的作者著书立说,要写到某处时总会留下一点什么让读者自己思考。教学中也一样,优秀的教师总是会耐心等待;一个问题提出来后,让学生去思考,学生发现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和老师一样,见与师齐,他就会有成功感、满足感,觉得自我充实。

所以,研究不仅仅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还要善于留白,为别人留下空间,能够发挥出他的主观能动性。这也是研究的智慧。要做到心中有法,但不穷究方法;不能满足与方法,方法是穷究不完的。

黄:陈教授讲到了我们平日研究的硬伤。一般地,教师进行研究为追求实效性,力求便于推广,能够快速取得好的效果和成绩,因而往往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倾向,侧重于具体的操作模式、实施方法。就如同你说,方法是穷究不完的。场景换了,条件变了,默守固定的模式与方法也会南辕北辙。看来,如何在智慧课堂、智慧教学的研究中做好两方面的平衡,也是我们需要用智慧去解决的问题。

关于教学智慧

胡:无论是智慧课堂还是智慧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智慧。黄老师对提升教师的智慧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黄:就目前来看,教师的能力水平与理想中的智慧课堂、智慧教学有着一定的差距。我们曾有一种提法,即教师有教学新手、能手和高手。象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需要一切从新开始,这就是教学新手;工作几年以后,不断学习钻研,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渐成为教学能手;教学能手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地阅读、实践、反思,不断讲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追求教学的艺术,提升教学的智慧,即教学高手。但这似乎都与智慧课堂所需的教学智慧有着差距。

胡:如同黄爱华老师所言,一部分教师止于“技”,一部分教师止于“艺”,而对于智慧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智慧而言,似乎要至于“道”。

陈:受到你们的启发,产生了一些思考。事实上,一部分教师的情况是,每天上完课后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思考,其教学的有效性都值得怀疑;一部分教师能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其反思层次是教学技术,这两类都是止于“技”。另一部分教师反思技术层面之

我的英语课堂教学智慧 篇6

关键词 游戏;熟悉;优化;严抓;提高;素质

一、在游戏中学英语

《小学英语课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得使英语课堂教学多样化,就要把游戏、音乐、画画、比赛等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每堂英语课真正的“活”起来。

1.趣味性

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们都知道考试前夕的复习是最使老师头痛的,我试用了“卖关子”的技巧,结果效果不错。那节课,我打算复习学过的关于食物的单词。一上课,我抱着个密封的纸箱走进教室,假装很吃力的样子,学生们特别好奇,我让学生们猜里面究竟有什么食物,结果学生们就你一言我一语抢着说起来,复习单词的目的就达到了。

2.竞争性

好胜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进行游戏设计。例如,将学生分成几组,学生在游戏中都希望取胜,因而十分关注游戏的结果,此时注意力较集中,学习效率较高。如:高低声跟读,这是一个老师和学生对抗的游戏,就是传统教学中的跟老师读。老师小声带读的时候,学生就要大声跟读,老师大声带读时,学生要小声跟读,并且可以加上动作,学生大声读时起立,小声读时坐下,配合良好的奖罚机制,活跃了课堂,使学生在与老师的对抗中重复学习,从而强化初学新课的记忆。

二、熟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课程,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教材的内容只是教学的一部分,况且教材的内容是相对静止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彻底熟悉教材,整合教材,对教材有所选择,科学加工。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才有求知欲;科学地整合了教材,我们才会不仅仅把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還把教材上隐含着的技能与情意转化为学生的自身的一种能力与价值观。

如:在教授三年级第二册module3有关国家与国籍的知识时,我向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了解学生的地理文化知识;系统地研读了一遍一二年级的英语教科书,知道了学生以前学过的表示地理国家的有哪些英语知识;跟不同的学生作了一番交谈,清楚他们的课外知识。这样我就可以科学地分析学生的学力与学情;Module3的unit8内容比unit7简单容易,因为在unit7里不仅包含module3里要掌握的语法知识,还特别地多新单词,16个国家与国籍的单词都在unit7里有出现。于是我作了这样的调整,先教授unit8,解决部分国家与国籍的新单词,降低难度。这样的调整遵循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由难到易,以激发兴趣为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三、严抓课堂纪律,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大声说,重点记,工整写,积极练”。在上课前说一些句子,如“Listen,listen,I must listen carefully.Speak,Speak,I can speak aloud.Study,study,I can study English well.Practice makes perfect.”来鼓励学生张口说英语,并提醒他们必须遵守课堂纪律。每节课,我不只是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不断穿梭于过道,随时关注着每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和指导。

在讲课时我要求自己做到:精讲精练,重点突出,考点明了。在教学五环节中关注每一位学生,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其联系生活实际,启迪其发现身边现象。通过让学生复习以前旧知识、拼读单词、重点语言点运用、观看幻灯片回答问题、造句、小组练习、小组调查等活动,杜绝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思惟,不开口,不参与,说闲话,思想开小差等不良现象,使每个学生在紧张而又活泼的气氛中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动脑、动口、动手掌握和应用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后探索自主学习的方法做了引导。

四、创设情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堂上创设情境,可以为学生打开自主学习的大门。例如,广州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6 问路这一课,我就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我把课室摆成街道的模样,一个学生拿着邮局的牌,我假装迷路了,叫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扮演警察,就问,“ Excuse me.I’m lost.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有些学生会马上用中文进行回答,有些同学大略地阅读短文,运用文章中的语句进行回答。通过这个问题的回答,部分学生已对短文有了大体的了解。紧接着我就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去到邮局的地方,跟着板出问路和指路的句子,给学生操练。然后向学生提出,假如你去医院,怎样问。学生就提出问题进行仿说,创设情境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寻找答案的过程对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了解。

论初中英语教学的智慧潜能 篇7

一、教学潜能的认识

我国中学英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把学生的学习变成连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 它所调动的和充分利用的学生大脑功能, 只是与机械的逻辑的无情感的那一部分相联系,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智力教育的培养, 也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其次, 这种教学只能让学生机械地接受一些英语语言中通常只是语言知识的那一部分信息, 而语音素质、言语能力的培养远远重视不足。综合各种成因进行考虑, 笔者在此将这种不利局面的构成归结为三个主要方面, 即中考指挥棒的误导, 教学设施的匮乏和师资素质的蜕化。

观各类升学试题无非是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手段, 根本不是教学目的, 因此, 初中英语教学也不例外, 不应仅仅把中考测试作为我们的教学的宗旨, 我们的教学目标应着眼于让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中考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把更多的心血倾注在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上。

此外,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进行教学,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诸如录音机、幻灯片、语音室等等教学设施在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 它们对语言的素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能否顺利实施完成均起到阻滞或促进作用。然而, 我国中学普遍存在着教学器材设施等严重匮乏的现象, 不用说幻灯片、语音室, 有些偏远地区的中学甚至连一台像样的录音机也不能保证, 因此, 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至于中学师资蜕化的问题, 实质上它与前两者因素相辅相成,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是以上两种因素导致的直接恶果。长期以来, 培养英语的语境一直成为中学英语教学中困惑的难题, 甚至某些重点中学也出现了普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英语教师讲的英语不纯正, 中国人听起来像外语, 外国人听起来是汉语拼音。语音失真姑且不论, 词不成句, 句不成章几乎比比皆是, 笔者不仅感慨, 自身不保, 又何以为师?然而, 这种现象绝对不仅是英语教师的过失。事实多次证明, 即使是语言能力相当不错的毕业生, 一旦在中学呆上几年, 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也逐渐地消疲了, 蜕化了。所以, 根据英语语言的特点, 解决这一症结的办法首先是英语教师本身应不断地自我进修, 努力创造语言环境;其次, 学校主管部门应及时地、有步骤、有计划地办理培训班或将老师送往高等学校反复进修吸取新的血液。今天, 新教材已在编排体例上作出了重大突破, 这在向中学教师提出了高要求的同时, 也为我们提供了语言能力训练的契机, 我们应把握这一机遇, 努力创造一个中学英语教学的新天地。

二、教学潜能的常规发挥

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精髓, 而获得英语基础知识是学生通向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桥梁。因此, 要使中学英语教学潜能得以正常发挥, 就应集语言训练和言语训练于一体, 并进行相应的交际训练。语言训练给予学生言语、语法词汇的基本知识;言语训练是将学生所学语言知识运用于连贯言语中去;而交际训练则培养学生在设置特定的交际情景中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

论初中英语教学的智慧潜能 篇8

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 (人教版) 采用了听、说领先的结构功能教学法, 初中共分三册, 每册均以学生用书、练习册、教师用书、阅读训练、口语和听力录音带、教学挂图等配套发行。其中学生用书的编排体例以“单元 (Unit) ”为单位, 每一单元都包含着句型操练、功能用语、话题、阅读材料和语音语调和学习方法与操练等几个部分组成, 在单词的掌握上向学生提出了“四会”的分级要求, 即不同单词对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不同程度的掌握。从而, 学生用书在客观上照顾了非重点中学的学生应掌握大纲上规定的“四会”的单词这一最低标准, 又为重点学校的学生在词汇量的要求上显示了一个最高极限 (即全套教材三册共计1 200词汇) , 同时高频度的复现单词是该套教材的另一特色 (据统计, 新教材词汇总体平均复现率为59%~107%, 而旧教材同等程度只有16%~24%) 。新教材大大减少了记忆单词的困难, 有利于初中学生对单词的重复记忆。单词高频度复现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的记忆特点。

此外, 新教材根据言语习得的原理设计了一系列语境材料供初中学生模仿学习, Listen、Read、Act、Ask and Answer等粗体字标题明确地规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驾驭这些材料, 将它们随手拈来指导着学生学习英语。

二、教学潜能的认识

我国中学英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把学生的学习变成连续不断地积累知识和训练记忆, 它所调动的和充分利用的学生大脑功能, 只是与机械的逻辑的无情感的那一部分相联系, 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智力教育的培养, 也不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其次, 这种教学只能让学生机械地接受一些英语语言中通常只是语言知识的那一部分信息, 而语音素质、言语能力的培养远远重视不足。综合各种成因进行考虑, 笔者在此将这种不利局面的构成归结为三个主要方面, 即中考指挥棒的误导, 教学设施的匮乏和师资素质的蜕化。

纵观各类升学试题, 无非是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手段, 根本不是教学目的, 因此, 初中英语教学不应仅仅把中考测试作为我们教学的宗旨, 我们的教学目标应着眼于让更多的学生顺利通过中考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把更多的心血倾注在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上。

此外,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来进行教学, 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诸如录音机、幻灯片、语音室等教学设施在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 它们对语言的素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能否顺利实施完成均起到阻滞或促进作用。然而, 我国中学普遍存在着教学器材设施等严重匮乏的现象, 不用说幻灯片、语音室, 有些偏远地区的中学甚至连一台像样的录音机也不能保证, 因此, 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三、教学潜能的常规发挥

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精髓, 而获得英语基础知识是学生通向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桥梁。因此, 要使中学英语教学潜能得以正常发挥, 就应集语言训练和言语训练于一体, 并进行相应的交际训练。语言训练给予学生言语、语法词汇的基本知识;言语训练是将学生所学语言知识运用于连贯言语中去;而交际训练则培养学生在设置特定的交际情境中运用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过程可按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 对即将讲授的单元化整为零, 进行语言性讲解, 给学生以清晰正确的语言概念, 同时围绕要涉及的功能项目组织语言性练习, 练习形式可采用问答、造句、联句、翻译、填空等。还可以训练学生某一单项语言能力为主, 以语音、语调、词形、句型、词汇等基本语言单位为重点, 这同以往传统的教学基本相同。

第二步, 在语言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交际化言语练习, 如围绕某一话题, 乃至某一词汇、语法项目、口语句型等进行交际性对话, 还可设置情景对话, 自由对话, 听、说的阅读复述等等, 使学生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学到的语言知识能够在连贯言语中得到巩固和深化。

第三步, 教师可将文中所授的内容归纳为某种特定的交际中功能情景, 如问候、告别、道歉、寒暄、介绍、谈论日期、谈论健康、运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选择得体、合适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功能言语能力的操作, 通过类似反复的训练, 逐步使学生的连贯言语能力进一步上升为交际能力, 为将来继续深造打好坚实的基础。

宽容:英语教学中的智慧 篇9

──《威尼斯商人》

每次我翻开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时候, 无数的睿智的文字语言便会像清泉一样从字里行间, 不断涌入我的心田。宽容的理念就此植株于我的英语教学生涯, 行教十几年, 它就像一朵举世的奇葩绽放出奇异的光彩, 又像一支异军突起的奇兵带领着我攻下一座又一座的教学难题。

一、宽容的前提是理解和平等相待

传统的教学理念, 教是主导, 学是附属。教师像君主, 而学生们更像是围绕着君主转的臣民, 教师的教鞭指向哪, 就要求学生转向哪, 一旦出现偏差, 教师往往会像高高在上的长辈批评出现偏差的学生。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就要摒弃这种观念, 要理解学生,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平等相待。教与学, 没有属重属轻之分, 各顶半边天, 只有教与学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互动起来, 才可谓双赢教学。教师要在平时和学生沟通中建立起教师与学生平等的观念。

记得我有一次刚接手新班级的英语教学, 初次步入新班级的讲台, 那最初的场面颇为尴尬, 而后面的发展又颇富有戏剧性变化。

心存好奇的学生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满不在乎的学生毫无顾忌地谈天说地;心不在焉的学生则眼神左右飘游。我并没有因为部分学生对我到来的轻漫而大发雷霆, 而是在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后, 直截了当地抛出一个问题:“开始上课前, 我想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你们期望新老师的加入吗?”声音依旧有点嘈杂, 我提高了音量说:“你们想知道我曾经做学生时对此的看法吗?”短暂的沉默。“对于曾经教过我的老师, 我心存感激, 可对于新来的老师, 我充满着期待。我和老师彼此都是一张白纸, 我将在新老师心中成为一个怎么样的学生呢?是泼墨式地乱涂鸦?还是先慢慢构好图然后再着水彩?这完全由我自己决定。”场面静了下来。

“同学们, 现在我站在这里, 今天我们第一天认识, 对我而言, 你们都是全新的一张白纸, 同时也都是有待我尽力发掘的宝藏。也许, 你的英语成绩不理想, 也许你曾经不受某位老师喜欢……没关系, 这些都已经过去。在我的眼中, 你们每一个人, 现在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都是好学生!现在, 对于我和你们来说, 都是正在迎向一个崭新的开始。对吗?”

“对!”学生们欣然点头。

“我希望我们以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互相理解, 平等相待;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你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站在同一水平线上的朋友, 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老师。我已经准备好了与大家共同进退, 在座的诸位同学:Can you do it?”

“Yes, we can!”出人意料的, 所有学生异口同声道。

学生们一个个都坐得比我踏进教室时端正, 精神抖擞, 眼神里流露出喜悦与感动, 教室里散发出一种充满着信心要决心向前的氛围。那一刻, 我知道, 在理解和平等的氛围中, 我攻下了一座桥头堡——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倘若, 当初刚步入新的讲台, 我不能平静地以宽容的心态面对这些有着叛逆思想并且想先给我一个下马威的学生, 不摒弃传统的教师对学生而言就是高高在上的思想, 对他们进行无情斥责, 那么宽容教学的理念将只是一种摆设, 在以后的教与学中都会很被动。

二、宽容意味着信任和尊重

爱默生说:“成功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拨动孩子的心弦。”学生的学习动力离不开教师的尊重、信任与宽容。

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 学习英语是相当困难的。如果学生没有非常顽强的毅力, 那么, 在学习英语的新鲜感过后, 他们就会厌倦、困惑, 甚至丧失信心最终放弃。此时, 英语教师不能对学生有“恨铁不成钢”的焦虑, 更不能对学生的失败耿耿于怀而冷嘲热讽, 对学生说出“你怎么就这么差!”“你不行!”“真是朽木不可雕也!”“你就是那扶不起的阿斗”等不尊重学生的刻薄的语言。教师一定要信任和尊重学生, 承认差异, 允许失败, 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原谅学生目前的不足, 用发展的眼光相信学生日后的优秀, 耐心地扶持学生, 运用欣赏、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 为他们创造宽松、积极的学习氛围, 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 带着压力和鼓励, 加快前进的步伐。帮助学生在不断的碰撞、跌倒中爬起, 继续前行。

三、包容学生, 让赏识展现宽容的情怀, 鼓励学生积极向前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相信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然而, 在传统的教学中, 却往往被忽略。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才华横溢, 无半点瑕疵。在宽容的教学中, 将不会有如此苛刻、不切实际的要求, 宽容教学希望学生才华横溢, 但始终相信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对于学生的不足, 宽容教学是给予包容和赏识。

记得, 班里有几名英语较差的学生经常跟不上我的问题, 秉着宽容的心态, 我给予的不是呵责, 而是耐心的鼓励, 以此来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any mistakes.Try again, please!”学生答错了, 我会轻轻地说:“Take it easy, don’t worry.”每每学生进步了, 我更是会毫不吝啬地赞扬, “Wonderful!”“You did a very good job!”“Well done!”等等, 同时配合一些热情的手势、动作、表情及眼神等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如面带微笑用真诚会心的目光看着学生, 为学生竖起大拇指, 和学生击掌相鸣, 拥抱学生等。

赵琼, 一个来自苗乡的学生, 英语基础很差。记得第一次英语课上我叫她朗读刚学的一段课文时, 她的脸涨得通红, 回答说:“老师, 我不会读。”但在我充满期待和鼓励的目光中和执着的要求下, 她妥协了。开始了或许是她英语学习中的第一次朗读。她读得一点也不流畅, 断断续续, 带着浓浓的苗乡腔调。班上的一些学生在她还没读完时就在偷偷地笑, 发出小声的议论。读完后, 她低垂着头, 像是要找个地洞钻下去, 忐忑不安地等着我的评价。其他学生的一双双眼睛也盯着我, 想知道我会说什么。我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做出实事求是的中肯的评价。另一种选择是忽略她的不足, 宽容她的缺点, 给予高度的赞赏。“Great!You did a very good job!”我竖起大拇指, 高调地赞美着并热情地鼓起了掌。学生们先是有点惊讶, 随即一阵热烈的掌声跟着响起。此时, 我看见赵琼的眼里掠过一抹激动的光芒。然后我再温和地指出她在哪些地方有待加强并如何去做, 并鼓励她:“I believe you’ll be better next time.”我很清楚, 我的高度评价和鼓励拯救了她那颗徘徊在深渊边上失落的心, 让她振作了起来, 为她插上了自信的翅膀。果然, 渐渐地, 在以后的英语课上, 赵琼不再推脱我的提问, 甚至还会积极主动地提出一些问题。我布置的每一项学习任务, 她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完成。接下来我要求她每个星期写一篇英语作文。她交上来的第一篇作文, 是纯粹的单词的拼凑。而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写下的评语却是这样充满赞赏和肯定的一段话:“Howwonderful!You’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your English study.Such a good composition is beyond my imagination.Come on!You’l make a great success in the future.”以后的每次作文她都交得很快。而我每次都是费尽心机搜寻和挖掘她每篇作文的优点和长处, 毫不吝啬地给予赏识和鼓励。高考前最后一次作文交上来的时候, 我发现她在我写的评语下面写了一句话:“Thank you very much!老师, 是您对我的宽容的评价和赞赏让我化茧成碟。”

所以说课堂上充满爱心的宽容的评价像是神奇的魔术师, 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它能让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 进而取得进步,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宽容是深藏爱心的体谅, 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力量, 宽容是对生命的洞见, 宽容创造生命的美丽”。总之,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包容学生, 鼓励学生, 以宽容的心态教育和对待学生, 从而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创造教育的奇迹。

参考文献

[1]黎柱.教育教学论文集 (1) [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160-162.

[2]吴致文.教育教学论文集 (6) [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85-87.

[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 (1) , (2) , (5) .

[4]苏隶东.学会宽容[C].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 2004.7.

[5]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A].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10.

论教师的教学智慧 篇10

《教育大辞典》中对教学智慧的定义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从这个定义来讲, 教师的教学智慧就表现为教师教学的一种品质、状态与境界, 它是教师苦苦追求的一种理想品质, 在实际的教学中表现为自由、开放、和谐、创造等, 能真正地做到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因此, 教师的教学智慧渗透在教学的各个方面, 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具体来讲, 教学智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教学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生成并表现出来的一种才能与智慧, 是教师追求教学成功的一种外在表现。二是教学智慧是教师所形成的一种反映其综合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志。

二、教学智慧的特征

(一) 个体性

个体性意味着教学智慧是在教师个体的教育教学中逐步形成的, 其形成受教师的思维、知识、经验、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它体现了教师独特的生活史及心理存在, 正因为其客观存在性, 使得教师的生活史和心理存在体现在教师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并且体现在教师对课堂中所有教学事项的处理上, 正是这些独特性, 影响着教师教学智慧的进一步发展与成熟。教学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对教学的感悟、情感体验、反思和实践等方式逐步形成的, 很大程度上体现着教师个体的独一无二的教学魅力。因此, 从这一角度来看, 教学智慧集中体现了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 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教学智慧是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的, 因此, 其根本属性在于实践性。教育教学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不断的反思与体悟, 逐步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反过来又会指导教师后续的教学实践活动。

(三) 情境性

教学智慧的情境性是指教学智慧的形成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 离不开特定的教学情境, 脱离开具体的教学情境, 教学智慧就无从谈起。因此, 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与具体的教学事件相联系, 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四) 缄默性

缄默性指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通常是以内隐的、不明显的方式存在而起作用的。教学智慧的形成需要教师在常年的教学中逐步积累经验, 通过对经验的反思与感悟, 在自己的教学中以独特的方式来处理教学实践活动的。它不能用语言、文字、或者其他符号很明确地进行阐述与说明, 很多时候就连拥有教学智慧的教师也难很清晰地意识到。因此, 教学智慧就正如人们通常所讲的,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三、教学智慧的生成

(一) 重视教师缄默性知识的生成

英国思想家波兰尼在研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出了缄默知识的概念, 首次将内隐于自身而不能明确意识和表达的知识称为缄默性知识。这样就把人们在生活中通常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规则等表述的知识区分开来。作为教师, 必须要在教学中善于积累教学经验, 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而且教师要意识到这种知识的存在, 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将内隐的缄默知识显性化, 以此来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因此, 教学智慧的生成, 需要重视教师的缄默知识积累与生成。

(二) 进行教学反思, 开展教学研究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意味着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 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并对教学进行积极的反思,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逐步获得专业发展与成长, 而且在不断反思的过程中, 教师会逐步生成教学智慧。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教学问题、学生的问题进行相应的研究, 通过研究促进自己的教学。目前, 在中小学开展的校本教研也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的教研活动, 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 培养积极的教学情感

教学智慧源自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潜心投入, 关键在于教师对自己职业的高度认同。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教师已不仅仅是一个职业, 而是一项专业,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要对从事的专业具有高度的认同和具备一定的情感,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教师教学智慧的整体水平。我们无法想象, 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毫无感情的人, 是根本不会形成什么所谓的智慧的。因此, 有的教育者认为, “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 不如说是对孩子们的关心”。正如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如果教师都能有这样的情怀和高度的责任感, 学生怎么会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呢?所以, 教师给予学生的深厚感情, 是教师养成教学智慧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在教学工作中, 教师直面教学生活, 体验到教学的愉悦, 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 通过借鉴式学习别人的优秀成果, 并在自己的工作以他们为学习榜样, 在学习中反思领悟教学的魅力, 在学习中提高认识, 逐步培养教学情感。

(四) 注重教师的自我教育与自主学习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教育, 教师也需要进行自我教育, 来达成学识与品德上的完满, 真正实现“学高人之师, 身正人之范”。自主学习也是教师教师智慧养成的重要的途径, 在目前终身学习已成为趋势的背景下, 教师要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教学智慧。教师养成教学智慧是教师在自我的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而且三者能够相互依赖、和谐动态地发展。

上一篇:旋律特点下一篇:感受北京 祝福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