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2024-08-10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精选十篇)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篇1

一、人事档案对促进流动人员就业的作用

作为一面人才的镜子, 人事档案真实反映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特长、术业专攻以及品格修养情况, 可以为科学、合理使用人才提供保证。只有准确识别人才, 并将人才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 才能实现共赢, 促进用人单位和人才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成熟的今天, 人才流动性越来越强, 双向选择机制已极为普遍, 完善人才档案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方面, 人事档案为用人单位提供真实、客观、全面的人才资料, 帮助用人单位科学选聘人才, 合理安排人才, 提高人才利用效率。另一方面, 相对灵活就业人员、下岗人员等流动人员而言, 人事档案是信度最高的文件证明材料, 可以增加就业可信度和求职成功率, 同时下岗人员还可以获取就业援助, 得到更多就业机会。档案不仅仅是个人能力最真实、最原始的凭证, 科学的档案管理往往能够反映当地的就业情况, 明确失业状况, 为下岗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推荐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当然应该看到, 由于流动人员档案管理难度大, 目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尚存在一定问题, 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更加注重考查人才的职业生涯、职业能力、职业信誉, 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在促进和完善流动人员就业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人事档案对规范流动人才市场秩序的作用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深入推进, 流动人员队伍逐渐壮大, 灵活就业人员和下岗人员不断增多。建立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 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对人才进行社会化管理是确保人才市场主体地位的重要措施, 和人才档案息息相关。作为社会公共财富, 人事档案不应成为人才的枷锁, 其所有权并不归单位所有, 更不能成为单位牵制人才的手段。社会主义人才市场应该是统一、开放、自由、竞争, 实现人才的社会化、市场化, 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因此, 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 使人才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赋予流动人员自主选择就业的权利, 是未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重点。

与此同时, 做好流动人员档案登记、管理工作有利于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维护人才市场秩序。比如下岗、失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正常现象, 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可以及时反馈人才市场发展动态、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科学统计数据, 为人才市场下一步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又如人才流动异常、“假档”、“弃档”、“死档”频繁发生, 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人才市场的正常运行。严格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登记制度和管理制度, 有助于规范人才市场秩序, 促进其健康发展。统一人事档案规定, 消除档案缺失或档案不全带来的经济问题和平等问题, 确保人才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三、人事档案是保障流动人员社会福利的重要依据

目前, 我国社会主义福利制度虽不断完善, 但因为人口基数大, 工作层次不同, 福利待遇往往不尽相同, 一般以人事档案作为福利待遇发放的参考标准。原因在于档案能够比较准确反映个人工作经历、职位职称、工资水平等。它是由人事部门进行专门、严格保管, 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 可以全面反映个人社会保险缴纳情况, 为办理社会保障福利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参数。

所以与社会福利挂钩是人事档案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如果档案丢失或“死档”, 个人就可能失去自己的学籍、职称、身份, 失去自己相应的社会福利待遇, 可谓后果严重。作为社保发放的依据, 档案的重要性可窥一斑。流动人员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和下岗人员, 因为档案意识不强, 没有及时注意自己的档案是否得到妥善保管, 特别是在失业或从事某项短期工作时, 经常会忽略自己的人事档案托管问题, 结果导致“死档”或档案不全, 没有及时反映自己的工龄、职称, 最后无法享受相应的社会福利待遇。因此, 人事档案对于流动人员, 特别是下岗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非常重要, 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顺利获取各项人事服务的重要凭证, 是促进社会保障福利事业公正、公平实现的基础。

四、结语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具有重要价值, 在促进流动人员就业, 规范流动人才市场秩序和维护流动人员个人权益方面意义重大。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进一步推进人才社会化发展, 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福利保障制度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娜.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J].秘书, 2012 (7) .

[2]王洪涛.对流动人员“弃档”现象的调查[J].人力资源管理, 2012 (10)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出 篇2

一、档案转出要求

1、个人转档案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存档协议书;代理单位委托人才中心保管的档案,转出时需提供委托单位出具的同意调出介绍信和离职手续。

2、调档函。其中:跨地区调转的由调入地县以上(含县)人才服务机构出具调档函(机关、事业单位除外);本地考取公务员或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录(聘)用的,由录取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开具调档函;考取研究生或专升本调档的,由录取学校出具调档函;应征入伍的,由武装部出具调档函;非国有单位应由委托管理其人事档案的人才服务机构出具调档函;如改派的,需提交新改派报到证及调档函。

3、委托他人代办的,需持委托人的亲笔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和受托人的身份证原件。

4、为保证存档人员档案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原借出的档案材料必须归还后方可办理转出手续。

5、调转外地的档案,须通过人才机构转递的,提供档案接收单位的准确名称、详细地址和邮编。

6、本市国企调档须提供能证明该单位是国企的有效证明材料,如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或国资委文件的复印件。

7、跨地区国企调档的,必须通过调入地县以上(含县)人才服务机构或当地的人事部门。如当地人事部门已授权该地的国企可自行

调档的,需提供当地人事部门出具的相关文件或证明材料。

二、档案转出程序

1、档案转出前,按国家规定的存档收费标准,结清存档费用。

2、普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已满的,要办理完转正定级后再办理档案转出手续。

3、档案跨地区调转的,符合条件的需办理转正定级及开具行政工资介绍信。

4、开具《流动人员档案转递通知单》,档案密封盖章后通过机要邮寄或由办理调转人员转递。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篇3

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是《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着力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和积极探索的现实命题。便捷的人才流动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适时妥善解决流动人员档案管理问题,有利于流动人员在不同行业、地区之间实现无障碍流动,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

关键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人事档案

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而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课题,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实质是人事管理关系的实现,所以它牵涉到人事管理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从现阶段的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来看,人事档案不存在弱化的问题,而更应该将关注力放在讨论如何强化它的手段。因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

第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发端是人才流动的发端。没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就不能很好解决人才流动的“身份”瓶颈问题,人事档案的改革,改革了计划经济下的干部身份管理方式,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形成,形成了新的人才流动态势; 

第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是人才中心的基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始终是各地人才中心的最主要业务,无论从服务结构还是收入结构上看,都是首屈一指的,任何淡化或否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论点都是不慎重的; 

第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发展是人才市场发展的平台。从目前正在实践的以档案管理为依托的“一条龙式”人事代理服务,到方兴未艾的人才派遣等新业务,都是站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这个根基上对人事工作的突破与发展,可以预想:下一步人才市场业务的发展将会更多地衍生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之上。 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是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的新产物,也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主要是: 

第一,管理力度不强。虽然中组部、国家人事部有文件明确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权限在政府人事部门,政府人事部门授权其所属人才中心行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职能。但这一规定贯彻落实得不好,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

第二,效度不够。市场经济带来社会规范的大量调整,对现有人事档案的内容体系、材料分类方式等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中的许多内容与现实需求产生了错位,如:只记录调入调出方面,千篇一律的证辞,缺少企业最需要的能力方面的评价等,这种错位引发档案管理效率日趋低下,利用效率不断降低。 

第三,信度不高。人才频繁流动和原有社会经济格局的破立进程,使档案从原来的人事管理的核心作用中淡化下来,加之现有体例不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企业对档案管理的观念不断深化,原来规范的档案记录制度在多种经济成分的形势下正在逐步失效,致使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所属人的动态写实记录不多,这种状况进一步影响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可信度,原有的出国审查、职称申报、婚姻证明等相关服务项目也逐渐失去现实依托。 

第四,调整失范。由于存在着上述一些问题,全国各地也在探索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但这类的改革缺乏全局性的举措和步调,这种各自为政又必将带来下一轮人才流动中新的档案流动障碍,致使档案流动成为管理中的新问题,各地改革带来的接口不对称将不利于下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全国性的统一发展。

三、现代人力资源的思维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对立统一 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不断突破与创新,给原有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由管理“人”到开发人力资源的观念革命,给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

第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要求有统一的社会化评价尺度,这种社会化尺度必然带有对管理信誉需求的肯定,人事档案管理的核心是人才的评价问题。因此,坚持目前的专业化管理,并且强化监管执法,这是一个毋需讨论的问题,不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实体内容如何改革,必须坚持人事部门对其管理的专一性与权威性。 

第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效率与速度,这与目前传统的手工操作,死看死守式的管理产生冲突。因此,纸质材料为核心的人事档案改革已迫在眉睫,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实现电子档案技术已为人事部门所共识,进而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操作技术和实现途径。 

第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社会化人才服务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实现资源开发式的应用,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实现手段更新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为需求者提供动态真实的原始资料,更为需求者提供科学信用的评价分析,实现人事档案利用上的飞跃。 

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发展的构想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必须要改革才能焕发它在市场经济中应有的勃勃生机,必须要拓宽视野,开辟新领域才能提升它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寻求服务方式的创新。我们构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要实现“三个成为”: 

第一,成为人才信用体系的基础。市场经济下信用是根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历史责任之一就是建立一个人才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为社会所公用。关于人才信用体系问题,全国各地也纷纷提出了许多的思路和措施。这就再提出两个课题,一是要探索人才风险管理模式;二是要探讨档案内容与隐私权的内涵联系,研究在尊重隐私权的前提下,对档案材料进行定级分类管理,严格规范阅档权限。 

第二,成为人才评价体系的物化。人事档案在现有基础上,必须在人才评价记事的环节上进行改革与突破。设想一:利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对人才综合素质进行分析,建立社会化职业生涯设计系统;设想二:利用人力资本理论,对人才进行人力资本的评估,建立社会化人力资源会计系统;设想三:利用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工作分析手段,对人才进行岗位能力的考核,建立社会化工作业绩系统。 

第三,成为人才服务体系的依托。事实证明,人事档案与人才流动的关系不是弱化,而更应是密不可分。人事档案的内容,应该紧紧贴近人才服务的现实环境。

五、两点建议 

第一,人才中心的改革是目前的焦点之一,我们认为,无论人才中心发展如何,两种业务还是需要互动互用、分离不分家,完全分离至少在目前情况下,还是要慎重的。 

第二,要统一步调开展流动人员人事管理改革。一是以法定方式明确人才中心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专营性职责;二是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重新定义档案材料类别;三是根据国际通用的原则加强职业分类和岗位分类,形成规范的职业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吕春影.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蹼阳职业技学学报,2004,(11).

[2]潘姝.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5,(6).

[3]羊建国.对当前人事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5,(4).

[4]韩秀革.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8).

[5]贾云飞.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J].机电兵船档案,2011,(4).

[6]牛雨.关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1,(16).

[7]张海燕.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之我见[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

[8]王海萍.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档案,2011,(4).

[责任编辑:周来顺]

收稿日期:2012-01-12

作者简介:汪艳华(196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教育学院科长,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篇4

人事档案是指党和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实践中记述和反映人的经历、学识水平和德才表现, 并以个人为单位, 按一定的要求和方法加以整理, 由指定部门集中统一保管起来, 以备查阅和利用的历史记录。其主要内容主要是由人力资源、组织、薪酬等部门在培养、选拔和使用人员的工作活动中形成的, 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和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人事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 也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规范管理机构, 确保人事档案完整、真实、安全

1996年人事部下发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该规定明确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 归口管理”的原则, 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 (含县) 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 (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 , 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但现在出现了人事档案多头管理的现象。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 加上高额的存档费, 现在很多部门、企业都在公开或私自管理人事档案, 除人力资源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外, 失业管理部门、社会保险机构、一些社会团体也在管理;国企在管, 一些私企也在管, 一些民办中介机构利用各种名目也在管, 甚至把保管档案当成了谋利的手段, 并不惜恶意竞争, 严重阻碍了人才的正常流动, 也造成了人事档案纠纷的大量发生。所以人力资源执法部门应该坚决取缔这些不合法的档案管理单位, 统一由人力资源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中心来管理, 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保障流动人员的合法社会权益。

3 理顺和拓宽档案材料的收集渠道, 不断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内容

由于企业规模不一, 管理水平高低不同, 对人事档案材料的重视程度也不同,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采集比较困难, 所以要求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在做好日常档案材料收集的同时, 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一是将员工入档材料的范围和内容印成书面通知发到各企业, 定期与企业人力资源部联系。二是在关键工作环节收集资料, 如在流动人员办理用工登记时收集“职工登记表”;申报职称评审时收集“职称评审表”;年终考核时收集“年度考核表”和工资登记表等。三是与相关政府部门联系, 收集档案材料。如人事考试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化资格考试登记表、司法部门组织的律师资格、职业资格鉴定部门组织的各类资格登记表等。四是流动人员本人要珍视自己的人事档案, 在单位或其他部门忽略自己人事档案材料的存档时, 要及时提醒单位为自己材料入档, 同时自己也可以将自学考试学生登记表、资格认定表等相关材料送到档案管理部门办理鉴定、入档手续。

4 更新观念, 提升服务质量, 进一步发挥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价值, 使它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和市场经济建设

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存档人员基本信息统计制度和定期分析制度, 研究分析流动人员基本情况, 掌握流动人员的数量、专业、结构、分布、流向等方面的情况, 为上级制定人才资源宏观调控政策提供支持。

5 探索创新, 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规范化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保管合同书 篇5

乙方:

经协商,乙方同意将其档案委托甲方保管,为明确双方责任,就档案保管事宜商订如下:

一、甲方:

1、负责乙方档案的保管以及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按来函单位的要求出具乙方档案中有关的证明材料。

2、负责办理乙方有了新接管单位后的档案转递手续。

二、乙方:

1、在合同签定时,按合同期(每月 元)一次性向甲方交纳档案保管费共 元(中途终止合同,保管费不再退回)。

2、应及时把合同期内形成的各种书面材料交给甲方整理归档。

三、甲方不负责乙方的原身份、各种福利保险(如:待业、医疗、养老等)以及本合同以为的其他管理责任。

四、合同期满,经双方协商同意可续签;不续签时,乙方应在期满后一个月内将档案转出;逾期从第二个月起按月倍收保管费,逾期壹年甲方不负保管责任。

五、本合同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六、本合同未尽事宜或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可通过协商解决。

七、本合同书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 乙方:

盖章: 盖章:

经办人签名:

年 月 日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保管合同书》续签表

经协商,双方同意按原签定《档案保管合同书》续签合同, 合同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续签期内保管费每月 元。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经办人签名: 签名:

年 月 日

经协商,双方同意按原签定《档案保管合同书》续签合同, 合同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续签期内保管费每月 元。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经办人签名: 签名:

年 月 日

经协商,双方同意按原签定《档案保管合同书》续签合同, 合同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续签期内保管费每月 元。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经办人签名: 签名:

年 月 日

托管人情况登记表

身份证号码 姓 名

性 别 出 生 年 月

籍 贯 户口所在地

文 化 程 度 所 学 专 业

技 术 职 称 政 治 面 目 婚否

联 系 人 联 系 电 话 家: 办公:

联 系 地 址 邮 政 编 码

配 偶 姓 名 配 偶 工 作 单 位

简历

父 姓

母 名

、及

兄 工

弟 作

、单

姐 位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篇6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管理 现状 对策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之现状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

个人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档案代理机构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很多漏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但是经常有一些下岗职工自己拿着档案到人社部门咨询政策,并且档案没有按规定包封、盖章。问其原因,有的是当年下岗时自己从单位取回一直放在家里,也有的是刚从档案代理机构借出来,根本没人给包封、盖章。目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不规范的现象比比皆是,档案资料不全,内容不真实,档案的收集、整理、转移不规范,档案袋子破损,档案丢失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混乱

目前许多职介机构、人才服务机构、劳务代理机构都在进行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工作。这些机构有的隶属于人社部门,有的本身就是企业,档案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商品,甚至有些机构以造假档案进行牟利。不具备档案管理资格的企业和个人越权、违规管理等现象,既造成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秩序混乱,又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安全性、真实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人在工作中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名下岗灵活就业人员,按相关规定办理完退休手续后,人社部门却接到举报。经多方调查,发现此人确实曾在下岗期间服刑,法院的判决书等资料无人送往档案代理机构,办理退休手续的档案里并没有其服刑的相关资料。这件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它凸显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漏洞,为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

1、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

一些档案代理机构,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队伍,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档案管理工作处于只收钱,零收集,不整理状态。人事档案短缺,材料内容不完整,弄虚作假等现象屡屡出现。这些机构的档案,根本没有装订整理,袋子也已经破旧不堪了,档案资料随时会从袋子里掉出来。以前就有一名老同志因档案里缺失入伍和退役资料,为了接续工龄,把退伍证交给档案代理机构,退伍证从破损的档案袋子里滑落丢失。还有一些人自己拿着未经包封、盖章的档案来咨询,这将很难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素质不高

《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培养做出了相应规定,并规定:“每管理一千人的档案需配备一名专职干部”;但是据调查,目前我市一些档案代理机构,多数都是一个人负责管理几千份档案,有的机构甚至是一个人负责管理上万份档案。并且,这些档案代理机构,任用的档案管理人员未经过专门培训,党员干部极少,多数人员对档案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具体要求并不了解,对档案管理业务不太熟悉。繁琐的工作,巨大的工作量,再加上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未能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操作。

二、具体对策

(一)加强宣传力度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宣传,提高人民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采取多种形式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做一些正规的播报,或者是在大街小巷发放一些法律知识传单。如果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把案例以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效果则大大不同。目前各电视台许多法治栏目很受老百姓欢迎,但是与档案相关的却寥寥无几。如果能借助这些栏目,把具体案例呈现出来,或者把发放法律条文形式的传单,改为以实际案例改编的漫画故事,这样新颖的宣传形式,肯定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完善管理制度

各级政府组织、人事部门应针对现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指导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对各类档案代理机构的业务指导部门是谁,法定责任是什么,谁来监督管理,怎么处罚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并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奖惩制度细化。应赋予人社部门下属的人才中介机构对人事档案的唯一管理权。并且这些部门应与工商等部门联合起来,对没有权限私自保管档案的单位或超范围管理档案的人才服务中心机构进行严肃查处。还应通过与公安联网实现信息共享,以此规避判决书等资料无法送往档案管理机构的漏洞。

(三)规范档案管理机构

檔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集服务性与保密性于一体。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一是要整顿档案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划清管理权限,界定法律责任,实行监管制度。二是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从档案管理人员的选择上入手,严格按照相关要求选拔任用档案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勤奋学习、爱岗敬业、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精神;鼓励他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人才,使他们能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事业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干部档案工作条例》

[2]《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浅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价值 篇7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作为个人在社会中的才能、成绩、品德、经历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是个人文件资料的集合, 是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依据, 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基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归属国家调配, 具有政治性、管理性、服务性、科学性及专业性这几个特点。随着我国档案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应被充分认识。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有助于流动人员就业

人事档案像一面镜子, 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专业素养、学习能力等, 帮助用人单位合理、科学地使用人才, 同时也有助于流动人员寻找到最适合自己专业、能力的岗位, 从而实现用人单位和流动人员的共同进步。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人才流动性大大提高, 双向选择在就业过程中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因此, 对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事档案帮助用人单位从各个方面更好地了解流动人员的职业素养, 有助于用人单位合理安排人才, 还大大增加了流动人员的求职成功率。对于下岗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流动人员而言, 人事档案就是最可靠、最实用的文件证明材料, 有时还能帮助下岗人员得到相应的就业援助。

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一方面是真实、有力的个人能力凭证, 另一方面也能从宏观角度反映出当地流动人员的整体就业情况。在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中, 一定要明确就业状况, 并且多为失业人员创造或推荐就业机会。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有利于人才就业市场规范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 流动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其中包含了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人员及辞职人员等等。在这种形势下, 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才就业市场规范是十分有必要的。科学管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是促进流动人员人才资源流动、规范流动人员就业市场的有效保障。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人才市场应具备自由、开放、公平竞争等方面的特点, 人事档案是社会公共财富, 用人单位不能将其作为限制人才流动的手段。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有利于帮助流动人员争取自主择业的权利, 可以优化人才市场的资源配置。

与此同时, 为有效维护就业市场秩序, 应完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失业、下岗等情况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是不可避免的, 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 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制, 能够反映出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 以此为依据, 可以对就业市场的管理提供帮助。如果在人才流动中, 死档、假档、弃档等异常情况过于频繁, 会对就业市场秩序造成扰乱和破坏, 因此, 应充分认识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价值。

三、人事档案是流动人员社会福利的有效保障

我国的福利制度还在不断完善当中, 就现阶段来看, 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 福利待遇往往因不同的工作层次而有所区别。由于人事档案是个人职称、工资水平、工作经历的有力证明, 一般作为发放福利待遇的重要参考标准。对流动人员而言, 人事档案可以反映出保险缴纳情况, 是流动人员办理社会保障的真实依据。

多数流动人员对自己的人事档案重视程度还不够, 尤其在短期工作或失业时, 由于在人事档案托管方面不够明确, 导致死档、档案不全或者档案丢失的情况发生, 无法反映自己的真实职称、工龄, 也不能享受与自身情况相对应的社会福利待遇, 由此可见,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在流动人员的社会福利方面也有着极高的价值, 是流动人员切身利益的有效保障途径, 也是实现社会公平、促进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基础。

四、结语

在增加流动人员就业率、整合流动人员就业市场、维护流动人员社会权益等方面, 人事档案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利于促进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健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价值, 并对其做出妥善管理。

参考文献

[1]朱玉媛, 张煜.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立法与执法探析[J].档案学通讯, 2010 (2) .

[2]胡浩媛.浅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 (3) .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实践与思考 篇8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

1. 档案移交不及时。

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离岗的“两不找”人员和已辞职、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普遍存在, 在这些流动人员档案中, 有些没有及时移交专业档案保管机构, 有些由没有人事权限的单位擅自保管, 常常出现人事档案丢失、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档案材料归档不及时等情况。如何处置这些档案, 一直是困扰人事档案管理者的难题。

2.“弃档”现象较严重。

(1) 用人观念的变化使人事档案作用逐步淡化。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和民营企业快速发展, 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 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关注人才的背景调查, 而越来越忽略对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的关注。调查显示:有68%的被访者认为人事档案在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作用不大;企业经理通常采取面试方式、“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聘用员工。这将在录用源头给人事档案管理留下漏洞。 (2) 人才流动日益频繁, 断档、重复建档的问题时有发生。户籍管理体制的松动和用人单位地域观念的淡化, 为人员合理流动提供了空间和条件。有些人甚至不顾组织是否同意, 一走了之。由于敢于不顾组织是否同意而跳槽的人, 多数是市场急需的人才, 有的行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对跳槽的人采取扣留档案的办法“挽留”人才, 造成了流动人员“人质档案”现象屡见不鲜, “人质档案”在原单位被长时间搁置, 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而新用人单位在当地人事部门重新建档, 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断档、重复建档的问题。

3. 各存档部门盲目竞争, 管理无序。

原劳动部颁发的《职业介绍规定》 (劳部发[1995]408号) 、《职业介绍服务规程 (试行) 》 (劳部发[1998]1号) 、《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 (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0号) 、《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8号令) 均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服务范围中包括“保管档案”及“从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业务”。但从2008年起, 社保局社服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企业职工托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各区存档部门为获得经济利益, 打破了原有存档范围限制, 互相之间盲目竞争、争抢档案资源;此外, 由于营利目的较重, 弱化了人事档案保管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责和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4. 档案分散保管造成企业劳资管理不畅。

近期, 部分在我中心存档的并轨改制企业的劳资人员反映, 其在一个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档案被要求存在不同的地方, 导致他们对职工的后续服务工作不方便进行, 职工查找档案、企业劳资人员办理档案业务均需到不同的地方查找。从2008年3月起, 我中心存档人员退休需到局机关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办理退休手续, 我中心只负责申报登记及档案移交工作。几年来, 因办理手续需要到几个不同部门, 给存档人员造成较多麻烦。

二、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建议

1. 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策法规。

一是对已不合时宜、制约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加以完善, 建立全国 (至少是全省) 统一的规范要求, 杜绝各自为阵的现象。营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氛围, 广泛宣传《档案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 规范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 从事人事代理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事调动业务的机构必须具备法定资质, 以促进我国人才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2. 创新流动人员人事服务形式。

要不断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 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 经常了解用人单位和人才对人事档案材料的新要求, 树立人事档案利用的“受众”意识, 变过去“守摊式”服务为“开发式”服务, 重视研究人事档案用户的多方位需求, 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认真做好人员配置、经费来源、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档案管理机构的规范化管理, 促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朝着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3. 明确职责, 理顺关系。

组织人事部门和劳动部门要本着对流动人员高度负责的态度, 及时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与协调, 明确各自的人事档案管理范围。强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 以服务为主, 充分体现公共服务职责, 逐渐减少收取代理费用。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财政部门在资金上应当向档案保管机构倾斜, 给予必须的补助, 发挥好档案托管机构的作用。

4. 集中管理, 方便流动人员人事工作。

建议将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职工档案在失业保险中心审核失业待遇后统一到专业存档部门进行托管, 以确保其企业职工档案集中管理, 方便企业职工及劳资人员办理档案业务, 为存档人员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务。

5. 加大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要做到定期培训与平时学习相结合, 每年进行新知识、新技术专题培训, 为其提供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高新知识的机会;要注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 提倡创新能力与对传统精华的继承相结合, 构建一支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事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国娟.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四川档案.2011.3

高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浅析 篇9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档案材料收集制度不健全。

高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一般都处于“人档分离”的状态。大部分流动人员未与其档案管理部门或用人单位建立人事档案材料定期收集移交制度, 没以协议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从而没有使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移交制度化。另外, 原单位认为流动人员已与本单位无关, 将其划出了学校档案管理范畴。

2. 档案内容单一机械, 缺乏个性内容。

高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内容的不准确、不完整和不更新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档案只有反映本人基本信息的相关材料, 政治表现和思想道德材料则是千人一面, 几乎全是套话, 而反映本人业绩的动态性材料缺乏及时全面记载, 例如现实表现、工作业绩、学术水平、发明创造及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的内容几乎没有, 致使档案材料缺少连续性和完整性, 不能客观地、准确地反映流动人员的真实情况。

3. 人事档案信息真实性不足。

目前, 人员流动较为频繁,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受到很大冲击, 档案中年龄越填越小、参加工作时间越填越长、学历越填越高、个人鉴定越填越好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 流动人员的弃档行为及档案管理部门故意添加或撤换虚假材料行为也会降低人事档案的真实性。

4. 管理手段落后。

许多高校的流动人员档案未纳入干部档案管理范畴, 只是把它抛到一旁任其长期“冬眠”。库房没有配备防火、防潮、防盗、防光、防蛀、防高温设施, 也没有配备计算机、刻录机等现代化管理设备。档案管理沿用传统手工操作, 只满足于装好袋、锁好柜的水平上。档案管理人员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 都是临时聘用一些临近退休人员或兼职人员, 不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 更缺乏档案管理方法与技能, 限制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采取的主要对策

1. 探索档案材料收集的新途径。

首先,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当与流动人员或用人单位签订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移交协议, 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 使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移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其次, 建立电子档案, 实现网络化服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定期在网页上通告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范围和移交时间, 催促个人及时补充档案材料, 个人如有情况变动可在网上直接与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联系, 及时更改其有关信息;用人单位利用网络可随时进入流动人员信息库, 查阅了解本部门流动人员的相关信息, 同时也可将流动人员个人的变动情况及时提交给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从而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处于动态的优化状态中。

2. 充实档案材料收集的内容。

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内容直接关系到档案利用价值的大小。因此, 收集工作不能墨守陈规, 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逐步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内容, 改变过去人事档案内容单一现象。通过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人才业绩跟踪服务, 分析研究流动人员基本状况, 掌握流动人员的数量、专业、学历、分布、流向等方面信息, 并不断收集全面反映流动人员学习经历、培训情况、考核情况、个人能力、性格特征、工作特长、各类保险及诚信记录等方面信息来丰富档案内容, 突出流动人员的业绩和个性, 为用人单位提供详实而可靠的档案信息, 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

3. 提高诚信档案意识。

首先从思想认识着手, 提高全员档案意识, 建立诚信基础。提高全员档案诚信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长期以来, 高校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流动人员也缺乏对档案的基本认识, 不了解《档案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及其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的档案宣传和培训工作是提高档案意识的有效途径。其次, 从制度上规范档案工作, 从而保证档案本身的诚信。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定、归档工作, 严格把好材料入口关, 发现有不齐全或不真实的材料及时退回形成部门, 拒绝不真实材料进入档案, 从而保证档案的诚实信用。再次, 加强档案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做到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 预防利用工作之便进行职务犯罪。

4. 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实现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人事档案服务于人事组织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细致而复杂, 任务量大, 系统性强, 靠传统单一的手工方法调档、查阅、摘抄、分析、运算已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因此, 高校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要加快信息化步伐, 加大现代化设备投入, 以适应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此外, 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 强烈的责任心, 高度的组织原则性, 熟练的业务能力。高校也要努力为他们改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保持档案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

参考文献

[1].孙青蓝.抓住改革发展的机遇搞好流动人员档案管理[J].档案时空, 2009.6

[2].宋熙东.张瑞丽.王德亮.任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兰台世界, 2010.8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及改革方向 篇10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人才的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客观的事实, 但是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强、容易弄虚作假、以权谋私以及多头管理混乱等弊端, 使得档案制度改革难以实施。主要从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出发, 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 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和建议。

1 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弊端

1.1 主观随意性强

传统人事档案中有“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的规定。这一规定源自干部人事档案制度, 并应用到其他人事档案规定中。对当事人保密的目的一般认为是安全的需要以及方便组织管理, 但正是这种高度保密性反而降低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因为信息垄断而使“组织意见”主观随意性增强。

1.2 弄虚作假, 以档谋私

在传统管理方式控制下, “以档谋私”现象屡屡出现。欲从行政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跳槽的人受到单位扣留档案不放人的“人质档案”现象并不鲜见。部分“弃档族”在进入需要人事档案的单位就业办理调转、报考公务员、考研等时候, 也徒叹“档到用时方恨无”。现实中有个别人通过在档案中伪造干部履历、入党材料和专业证书, 靠弄虚作假, 平步青云走入较高级领导岗位;也有单位个别领导通过档案打击报复, 给职工带来极大的伤害。不同形式的虚假档案, “以档谋私”现象的屡屡出现, 人事档案的严肃性、准确性、惟一性受到挑战, 人事档案失实、造假乃至遗失的现象频频出现, 把假材料、不真实信息塞进档案或改写原始档案材料, 导致流传“工龄越来越早, 年龄越来越小, 文凭越来越高, 资格越来越老”。由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而新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尚未建立完善, 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呈现“弃档族”

过去个人只能对人事档案所决定的命运无条件接受, 而在现在这一转轨时期, 大量新阶层与流动人员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它的影响。根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为国有和非国有单位代为管理保存的三四百万份人事档案中, 至少有60多万份与主人失去联系。作为60多万“弃档族”中很多人是“漂”到大城市就业, 档案现在对他们来讲没有什么用;有人甚至长期拖欠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档案托管费, 且未作补交的打算。调查显示:有68%的被访者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作用不大, 而且越是年轻人, 越是不重视档案。对于流动人员而言, 实际上也并不需要调整档案工资、进行职称评审、提供合同鉴证、办理社会保险和出国政审等人事代理项目。流动人员并不在国有单位, 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定级、晋资可谓是画蛇添足。

1.4 在非公企业, 不关心员工人事档案

与部分人自动抛弃档案相应的是许多非公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并不关心人事档案。企业经理通常是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聘用员工。目前, 众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去做人才的背景调查, 而对人事档案基本上都处于越来越忽略的状态。用人单位在忽略旧的人事档案的同时, 却又发现或多或少需要建立每个人员的新“人事档案”, 只不过这份“人事档案”现在有着更多不同的形式:有的企业是建立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之中, 有的企业干脆自己建立在人才中心保管的人事档案之外的“第二人事档案”;然而这些都处于各自为政的状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所有制市场参与者的大量涌现, 具有社会公信力的集人才信息与信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又确实有其存在的价值, 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乃“弃之可惜”。

2 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2.1 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 干部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 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 而且带有很强的政治性。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机关转变职能的需要, 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在成立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后, 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比较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 但这并未改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所以应当进一步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的性质, 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 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2.2 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相互分离的管理制度

从长远看, 我国的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必须明确所有社会组织都具有建立和保管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权利和责任, 不管公共部门或三资、民营企业都应在法律规定的制度和原则下享有人事档案的管理权。为保障流动人员权益和各单位的专有知识信息, 非公单位的人事档案应以单位为中心建立, 主要用于企业日常管理, 不得作为个人身份证明随个人在不同单位之间调动。个人到新的单位供职服务, 则新的服务单位应重新为其建立档案。个人离职后原单位应在若干年内保留其人事档案。

个人求职或服务的新单位欲了解查阅其原单位的人事档案由本人书面授权, 原单位应无偿提供。非经个人授权,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公开、披露个人档案信息。

2.3 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档案管理绝不仅仅是单纯保管, 而是有一系列服务内容。比如《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七条明确:“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 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 (出境) 政审工作, 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为了适应服务人事工作的需要, 《规定》还要求“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 不断充实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容。”这些服务内容是今后人事档案管理的很重要内容, 也是发挥档案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4 执行“收支两条线”

为了保证规定落到实处, 应当收取少量服务费, 必须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标准, 并接受群众监督。但是要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 收取的服务费要如数上缴政府财政部门, 不得私自截留。“收支两条线”是对行政事业费的管理措施, 对企业则无法执行,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是不能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 因为那样一来, 实际就把这项公共服务变成了企业行为。

上一篇:大坝设计与安全问题下一篇:高中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