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成因

2024-06-10

质量问题成因(精选十篇)

质量问题成因 篇1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隐蔽性、可变性、复杂性、严重性和多发性等特征。

1. 隐蔽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最初往往发生在某一检验批或某一施工工序之中。而随着工程施工的不断进行, 上一检验批或上一施工工序之中的质量问题如不能及时得以发现或未能进行合理的处理将很快被下道施工工序所掩盖, 从而导致我们短期内难以发现。

2. 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 还会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 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混合结构墙体的裂缝也会随着温度应力和地基的沉降量而变化, 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以发展成构件断裂或结构物倒塌等重大事故。所以, 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 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 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 以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3. 复杂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 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 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倒塌, 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 使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 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 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 内力分析有误, 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 即使是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 原因有时也截然不同。所以, 在处理质量问题时, 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 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4. 严重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 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 施延工期, 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 成为危房, 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 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对工程质量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 务必及时妥善处理, 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5. 多发性

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 就像“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 而成为质量通病, 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砂、空鼓;排水管道堵塞;楼梯踏步空鼓。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往往一再重复发生, 如雨篷的倾覆, 悬挑梁版、板的断裂, 混凝土强度不足等。

因此, 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 认真总结经验, 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 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变型、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风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但究其原因, 可归纳如下。

1. 违背建设程序

不经可行性论证, 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 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 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 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地质量隐患或质量事故。

2. 工程地质勘查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查, 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查时, 探孔间距离太大, 不能全面反映地质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 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查探孔深度不够, 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查报告不详细、不准确;基础退台处理土质打夯不结实等, 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地基处理方案,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导致上部主体结构及墙体开裂、破损、倒塌。

3. 地基未加固或处理不当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溶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 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 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架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 从地基处理、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共同治理。

4. 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诱因。

5. 建筑材料及配件不合格

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保护层厚度控制不到位;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 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 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 支承锚故长度不足, 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 也必然会出现断裂、坍塌的现象。

6. 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 往往是由施工管理所造成的。 (1) 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 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 擅自修改设计。 (2) 不按图施工。把铰接做成刚接, 把简支梁做成连续梁。抗裂结构同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 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 留排水孔, 致使土压力增大, 造成挡土墙倾覆。 (3) 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 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按组砌方法进行砌筑、留直槎不加拉结筋、在小于1 m宽的窗间墙上留设脚手眼等。 (4) 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如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 不按插点均布、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层层搭接的操作方法, 致使混凝土振捣不实、整体性差。又如砖砌体包心砌筑、上下通缝、灰浆不均匀饱满、游丁走缝、不横平竖直等都是导致砖墙砖柱破坏、倒塌的主要原因。 (5) 缺乏基本结构知识, 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 将悬臂梁的受拉钢筋放在受压区。结构构件吊点选择不合理, 不了解结构使用受力和吊装受力的状态。施工中在楼面超载堆放构件和材料等均会给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地后果。 (6) 施工管理絮乱, 施工方案考虑不周, 施工顺序错误。技术组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等, 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7. 自然条件影响

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 施工中应特别重视, 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8. 建筑结构使用问题

建筑使用不当, 也易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预算, 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布等。经以上问题分析可得出结论, 质量问题处理和预控可采用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分解落实、难点组织攻关、跟踪控制、严格把关等措施, 靠质量树信誉, 靠信誉拓市场, 靠市场增效益, 靠效益求发展。这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 已被国内外众多的企业家所认同。使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角逐中认识得更加深刻。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 把名优工程当作市场竞争的法宝, 把质量问题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已被多数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们所认同。“内抓现场质量领先, 外抓市场名优取胜”, 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营战略已被广泛采用。从这一意义上讲, 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工程质量竞争。而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 是企业形象的窗口。因此, 抓工程质量必须从施工项目抓起。项目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 也是企业深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部提出抓工程质量要实行“两个”覆盖 (即要覆盖所有的工程项目, 覆盖每一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 也是着重强调了抓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劣质工程损害企业形象, 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企业为维护自身形象, 必须重视抓好所有单位工程的施工质量。只有提高企业的整体质量水平, 才能令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对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特性及成因进行了分析。

质量问题成因 篇2

基于水利质量问题成因及处理策略

随着我国《建筑法》、《水利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相应出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质量监督机构以及水利施工企业及项目经理的质量意识不断加强。

但受施工企业及其项目经理的管理水平和建筑队工人的实际操作水平所限,在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还是屡见不鲜,这些通病的存在虽不至于导致建筑物的坍塌,却常常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的等级评定及其使用功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现就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分析其成因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回填土沉陷

1、主要原因基坑在开挖时,挖成台阶、反坡状态。

在建筑物夯填前,未认真清基,回填时台阶反坡未铲成斜坡,建筑物周边多采用工人夯回填,回填土颗粒较大、较多等。

2、预防措施回填前必须将台阶、反坡铲成不小1:3斜面。

回填前必须将基坑中杂物、松土清理干净。

建筑物周边应采用人工回填,回填时应严格分层夯实。

建筑物与回填土接面应刷粘土浆。

每层铺虚土厚度,不得超过30cm。

回填土的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回填质量要按规范规定取样检查,达到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填土不得有大于50ram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

严禁水夯。

二、石砌挡土墙里外拉结不良,墙面凹凸不平

1、主要原因石砌挡土墙砌筑时,未采取先摆角再砌面石、层砌腹石的施工顺序,故发生石块问内外搭接长度不够、砂浆不饱满等情况。

腹石体积大,其运输、砌筑均较费力,只顾施工方便而采取抛石砌筑方法,造成下层凝固中的砂浆被碾裂。

砌墙时不挂线,砌筑面石时不精心挑选,平整大面摆放在正面。

砌筑腹石,将面石外挤。

三、混凝土工程出现蜂窝、麻面、露筋、裂缝

1、主要原因混凝土的组成材料选择不当,如骨料中有害杂质含量超过规定要求,骨料级配不好。

未严格按配比单计量或为了施工方便,随意加水。

拌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模板刚度不够,或安装不牢,未刷隔离剂。

未按规定绑扎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养护不规范,拆模时间过早。

2、防治措施选用适当品种水泥及质量良好的砂、石骨料,严格控制骨料中有害杂质(如泥土、硫化物、有机物及活性二氧化硅等)的含量。

骨料中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灰块,冬季施工骨料中不得含冰块、雪块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选用较好骨料级配。

混凝土拌和时应严格按配合比计量配料。

严格控制水灰比,混凝土搅拌要均匀,搅拌时间应控制在2~3min,以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

混凝土的浇筑应注意以下问题: (2)正确留置施工缝,因为混凝土在浇筑时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

混凝土从出料口到浇筑仓内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施工规范》规定。

如果超时应留施工缝,如果施工缝留置不确,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紧密,施工缝处容易产生裂缝。

施工缝宜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

(4)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覆盖养护,自然养护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开始。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每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润湿状态。

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冬季养护必须对混凝土进行保温或加温,造成一个温湿环境。

(5)在模板安装前应在模板表面刷离剂,使模板与混凝土上不致因粘Z黑。

琏瀚O结而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预先垫好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砂浆垫块,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不发生露筋现象。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工程质量通病的存在与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及操作人员的素质有关。

刍议路基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及技术 篇3

关键词:路基工程;质量问题;成因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迅速,运输荷载量在不断增加,相应的对公路工程施工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路基是公路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其施工质量,需要认真分析各影响因素,从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以及施工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降低各因素的影响,争取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1道路路基施工的重要性

工程质量问题是道路路基施工中最为主要的问题。现如今,国内城市道路的使用强度不断增加,在城市道路施工建设中,不仅所需精力增多,其施工质量也要切实遵循标准规范进行,从而确保路基结构可以更加平稳,耐久更长,强度更高,进而促使城市道路路面使用性大大提升,使路面使用年限增长。与此同时,有效的路基建设不仅可以使路面工程造价大幅降低,还促进城市道路养护费,维修费所有减少。但是,一旦工程质量问题没有得到施工方的重视,大量的工程隐患就会在路基路面建设中出现,从而降低其品质质量,更有甚者,会导致路面磨损毁坏,致使交通中断。路基建设时,虽然其有着较简单的施工工序,但条件变化大,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方式多等也都是其主要特征,鉴于此,施工质量也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由于道路路基施工中隐蔽工程现象频发,施工中质量保障更是相当困难,一旦施工中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忽视较为关键的施工问题,致使工程质量及其口后的使用受到严重的影响。

2路基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

第一,路基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工程地形条件复杂易形成压缩下沉或挤压位移。第二,填土高度不同产生路基的不均匀下沉。第三,降雨量过大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都可能使高填路堤产生不均匀下沉。第四,填料中混入种植土、腐殖土或泥沼等劣质土,造成路基出现下沉。第五,路基断面尺寸不合理、边坡取值不当,排水、防护与加固不妥,导致路基工程出现不稳定。第六,在路基施工中填筑顺序不当,是产生路基工程质量的基本原因。第七,不同性质的土类形成不均匀沉降,路基施工过程中未注意排水,形成积水影响路基工程施工和质量。

3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3.1路基填土施工

填土性能与质量在根本上影响了路基结构施工效果,在进行填土施工时,应将路基填土30cm内不合适材料清除干净,并且还需要对填土进行相应初步检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含水量测定,结合工程实际施工需求,选择确定含水量最合适的材料。一方面,在材料选择阶段,应保证样品材料的品质,保证所有项目指标都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例如在选择石方填料时,需要控制材料直径大小与材料强度,按照相关规定来选择,将清淤抛填石料直径控制在50cm以内,其余则应将直径控制在25cm以内,并且含泥量要在规定范围内。另一方面,填土施工階段,对于施工所用不同种类填土,施工人员应及时对各类土质进行标准击实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3.2路基压实施工

路基压实处理效果直接表现在工程结构稳定性与强度等方面,压实效果越好则能够承受的荷载越大,这样运行安全性得到提高,并且还可以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在进行压实施工时,为提高碾压效果,可以选择用大吨位压力机来机械加工。其中,对于部分特殊地质环境工程段,要尤其注意,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应选择合理性最高的。例如在进行潮湿地区路基压实施工时,可以适当对试验数据进行改善,将压实度降低2%~3%,而对于粘土来说可以按照规定轻型压实标准来进行施工。

3.3路基排水施工

雨水会对公路路基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侵蚀后软化,结构强度降低,在车辆荷载影响下会出现路基下沉、滑坡以及坍塌等问题,因此需要做好对排水施工的管理,保证路基排水系统通常,降低雨水对路基结构造成的影响。一方面,在对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与周围原有排水系统相结合,避免因为建设新排水体系而造成原有体系的破坏。另外,系统设计时还应预留足够的设盈量,最大程度的保证雨水可以顺利排出。另一方面,对于排水系统的施工可以将其分为地面排水、路面排水与地下排水三种。第一,地面排水。可以选择用截水沟、边沟、急流槽以及地面排水管等方式进行排水,其中对于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在施工时应对其排水沟渠做铺砌防护管理,例如常见的用浆砌片石加固或者水泥混凝土预制模板铺砌加护处理口。第二,路面排水。分为集中排水与分散排水两种方式,保证路面范围内降水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排出,不会出现积水现象,降低路面水渗入量,保证路基边坡不会受到雨水冲刷,提高结构稳定性。第三,地下排水。常见的处理方式有暗沟、渗沟、盲沟等,利用渗透力来进行排水,如果存在水流量比较人的情况,可以采用神水管渗沟进行排水。

3.4路基防护施工

采取其实可行措施对路基进行为防护管理,对提高其稳定性与强度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方式有坡面防护、支挡防护以及冲刷防护等。第一,坡面防护。此种防护措施可以避免地表水流对路基结构的冲刷,保证结构稳定性,常见的为种植草皮防护。第二,支挡防护。例如悬臂式挡土墙、重力式挡土墙、板柱挡土墙以及扶壁式挡土墙等,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护效果,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公路路基防护施工中。第三,冲刷防护。尤其是对于沿河路基,一般都是选择此种方式进行防护,例如抛石、砌石、挡土墙等。并且随着施工技术的更新,路基防护技术也有了很大改进,例如将高强土工格栅加工成石笼,或者使用巨制或者聚氨酝类做成护面板,来降低水浪对路基结构造成的冲刷。

4公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4.1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工程各相关资料,对施工现场进行中线恢复定线以及对全线水路点进行闭合等处理。其中,在完成路面测量工作后,应对路面存有的垃圾进行清除,例如垃圾、树根、杂草以及浮面表土等,并且对于周围存在可能会影响工程施工的构筑物进行拆除,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另外,工程正式施工前,需要对施工材料以及设备进行全面检测,保证其性能与质量可以满足持续施工需求,减少因为设备或者材料方面因素造成试验数据与实际数据偏差过人。

4.2制定质量保障体系

因为公路路基工程施工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在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制定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以此来对施工行为进行控制,做好每一个施工工序的控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所存问题,降低质量问题的出现。另外,所有施工行为都必须在符合施工计划与施工进度的基础上,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对人员、设备以及材料等资源进行调整,保证施工的效率与质量。

5结束语

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在根本上决定了工程最终使用效果。因此,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对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研究,做好每个工序的管理工作,争取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障交通运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雪飞.路基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及技术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4,01:39.

[2]吴伟光.浅析路基工程质量问题的成因及技术防治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04.56.

质量问题成因 篇4

1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性原则, 没有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日常工作中,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原始凭证失真。原始凭证是会计信息的基本信息源, 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基本依据。如果原始凭证失真, 说明输入会计系统的资料不真实, 则后续生成的会计信息也不可能真实。原始凭证失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涂改经济事项内容;伪造原始凭证等。二是记账凭证失真。记账凭证属于根据业务规则加工生成的信息并且数量庞大, 其失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记账凭证中出现的错误与舞弊主要有不按原始凭证填制, 自己虚空编造;因会计人员无意识的失误填写了错误的记账凭证等。三是会计账簿失真。这主要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没有按规定处理业务, 带有很强的人为性。许多企业账目混乱, 在记账、算账、转账、结账过程中, 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给账簿记录的真实性、正确性带来影响。四是财务报告失真。企业管理者或会计人员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人为的调整财务报告数据或直接凭空编写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失真传递了虚假的信息, 侵害了报告使用者的利益, 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1.2 会计信息不完整

现有的企业对发生的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了确认与计量, 其财务报告主要反映的是财务信息, 往往缺少必要的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是对财务信息必要和有益的补充, 主要包括行业背景、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等。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而言, 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 均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获得充分并且可靠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才能合理预测企业未来经营前景, 做出正确决策。

1.3 会计信息传递不及时

按照现行有关规定, 企业年度财务报告一般要在年度结束后4个月内对外公告, 致使报出时间与报表内容反映的时间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企业管理机构由于不能及时获取信息, 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的分析错过了时机, 致使监管有效性不足。另外, 临时报告的公布具有不定期特点, 不能保证临时财务分析的要求, 从而降低相关会计信息及其它信息的及时性。由于会计信息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用过时的会计信息分析企业现状, 分析结果会大打折扣, 影响了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决策。

1.4 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报告的随便、乱报等。有些企业为了取得一些经济利益, 随意调整利润分配方案, 导致利润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有些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随意性很强, 缺乏一定的约束。如企业不分时间、地点随意披露信息, 或者故意隐瞒不利的信息等, 缺乏严肃性。

2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会计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已初见规模, 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不能严格依法规范会计行为, 对会计从业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会计法律法规存在缺陷。目前来看, 各类会计法律法规存在不协调或者矛盾的地方, 部分内容滞后。如《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相继颁布的具体准则共同起作用, 状况较乱, 与现实不相适应。二是对现有会计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会计法规的刚性不强, 执法不严等方面。《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 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但是在具体的规定上, 部分内容不够细化, 如对违法处罚规定中, 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 缺少量化的标准, 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可操作性差, 减弱了法律的效力。

2.2 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

进入21世纪后, 我国企业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但是在企业治理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有的企业产权关系混乱, 股权结构不合理, 一股独大现象严重, 缺乏约束和制衡, 个别大股东、总经理、财务经理专权, 提供虚假信息, 操纵虚假财务报告, 给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还有的企业组织结构混乱, 机构臃肿, 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 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也毫无察觉。

2.3 内部控制缺失

近几年来, 我国很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存在一系列问题, 导致企业利用会计操纵, 扭曲会计信息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企业会计机构不健全, 岗位分工不合理, 不相容职务未分离;企业筹资、投资及资金运营等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缺乏监督和评价;企业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及组织程序的选择具有随意性;会计档案的归档和保管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使得内部控制机制无法发挥它的基本作用, 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4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生成的直接参与者, 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内在因素。一方面, 我国会计人员数量较少, 特别是高端会计人才缺乏, 所以很难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 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和经济业务的复杂化, 会计核算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 这些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会计人员对新型的会计理论缺乏系统的学习, 再加上我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多流于形式, 所以很多会计人员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不能适应会计工作需要, 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错误, 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3 解决对策

3.1 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完善相关会计规范体系, 推动《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例》等的修订工作, 加快具体、细致的会计规范性文件的出台, 对会计规范中的定义作出精确的分析和解释。此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不仅要拥有自己的特点, 还应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 在制定时既要立足于我国现在的环境, 又要仔细研究市场规律, 做出一定的预见性, 减少企业会计处理相关经济活动时的可选空间, 使同类经济事项的处理趋于统一。

3.2 健全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治理结构是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 与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密切联系。为了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有效解决委托代理关系, 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一是改变股权结构。为了解决解决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 大股东欺骗中小股东的问题, 这就需要进一步改善股本结构。在保持国家对国有企业实施控制的前提下, 降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相应地增加私有资本、投资基金以及其他非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 从根本上解决国有控股股东操纵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局面。二是强化监事会功能。监事会是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改善企业经营业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着很大作用。监事会的主要职能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合法性的监督, 享有召集权、检查权、建议权等。在监督的内容上, 监事会以财务监督为重点, 是维护企业资产及其权益的重要保障。三是完善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建立独立董事机制, 可以进一步增强重要事项的透明度, 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独立董事应该独立于企业管理层, 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能够充分发挥其独立超然的特性, 形成制约内部董事的力量, 从而提高企业规范运作的水平。

3.3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可以对会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及时发现各种错误和舞弊, 并及时予以纠正, 确保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有用会计信息。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岗位分工和工作职责。企业应当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 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 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明确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正确行使职权。二是建立内部稽核制度。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稽核岗位, 由专职的稽核人员负责审核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以及其他会计资料, 并对审核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更正,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三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企业应当依据有关规定,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做好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工作。从科目设置到核算程序, 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到审核, 从账簿的登记到会计档案的保管等等, 做到日常会计工作规范化, 保证会计工作依法有序地进行。

3.4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会计人员是从事加工会计信息的专职人员,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推进会计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如下:一是不断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会计队伍, 进一步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二是规范会计人员教育与培训。要积极为会计人员培训提供便利条件, 科学制定会计人员年度培训计划, 丰富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 帮助会计人员全面系统、准确掌握新的法规、新会计准则以及新会计制度, 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在现实生活中,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低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起着重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 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行为管理与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品德。会计人员应坚持原则、不谋私利, 增强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真实反映会计信息, 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现象的发生。

4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要。然而, 我国企业由于各种原因, 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并不高, 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 给企业和有关方面造成了严重危害, 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 如何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 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会计信息质量低下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 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要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 需要政府、企业、从业人员等共同努力, 从源头和制度上保证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 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防止和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 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摘要:会计信息质量一直是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它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 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进行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分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会计信息,内部控制,成因,对策

参考文献

[1]邓启润.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 2006, (9) .

[2]廖小菲, 周芬.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与分析[J].财会通讯, 2011, (4) .

[3]明洪盛.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与分析[J].财会通讯, 2010, (8) .

[4]代莉莎.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贵州社会科学, 2011, (9) .

论路基工程质量的成因及处治措施 篇5

文章分析了路基工程质量的通病、成因,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作 者:李杨 杨庆芳  作者单位:李杨(连云港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

杨庆芳(连云港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00)

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 “”(3) 分类号:U4 关键词:路基   工程质量   防治  

质量问题成因 篇6

一、当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1.教育计划,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始终未能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基本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复制品。

2.专业设置,主要对应于普通高等教育,即由专业而开设,当然,这一问题主要是审批方面的原因。

3.课程建设,这方面的问题同专业设置差不多,主要是在相同或相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作一些加减工作,可以说,成人高等教育在课程建设上几乎无所作为。

4.教学大纲、自学指导书和习题集等与教材的配套建设不尽如人意,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尽管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但至今没有一套规范的、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特点的权威教材。成人高等教育采用的教材可谓五花八门,既有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也有自考教材、电视教育教材。特别是业余教育教材,更是阙如。

5.教育教学方法,忽视成人高等教育特点,质量不高。成人高等教育本应该是一种最灵活、最丰富多彩的教育,但成人高等教育却一直较为落后,甚至不及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表现在教学上就是针对性不强,方法简单,手段单一,不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特点,因而效果不佳。

6.成教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有待加强。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一些成教学校多把重点放在创收上,而对成教教学方面关注不够。

7.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内容上普遍没有注意成教的特点,多数照搬普通高教的现成模式。

二、影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成因

1.无固定教师编制,成教教师资源不足。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一直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之中,学校往往要在安排了普通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任务之后才分配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的聘任常常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再加上往往没有相对固定、明确的聘任办法,这样,容易产生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有些高校规定,刚从高校毕业分配来的新教师第一年不能直接担任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生的教学任务,因此,这部分年轻教师往往就被安排担任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从而使得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稳定性差,难以适应教学需要。

2.缺乏正确的质量观念。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非正规教育的认识长期存在偏见,没有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高度来理解成人高教,没有把成人高教当成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来看待。在很多人看来,成人高等教育不过是为了解决文凭问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人大部分都是在职职工,毕业以后不需要分配工作,也不存在转户口的问题。它不像普通高等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样一来,成人高教就不像普通高教那么重要了。而许多成人高校又把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当成创收的一种手段,没有把成人高教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工作任务,对教育质量、社会舆论不闻不问。以上所述的现象,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负作用较大,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

3.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管理水平与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其中一些人对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了解甚少,原有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今天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

4.教学条件落后。很多学校在扩大招生规模之后,办学条件明显不充分,尤其是一些地方性高等院校和成人高等教育表现尤为突出,存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随着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使得实验设备不足,难以满足实验、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师资“软件”要硬建设。随着扩招过程中年轻教师的大量引进,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和合理的学术梯队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

2.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素质,突出质量观念。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要确保教学质量,不仅要靠管理创新,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在教师职务评聘中,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权制度,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3.加强学员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近年来,我们在教学管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开展学员的课外活动方面却做得不多。可以利用集中面授的时间进行班级联欢,开展球类比赛等活动,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加强成教部与学员的沟通及联系,增进同学和师生间的友谊。

4.广开“师资资源”。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师资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所以,应确保其师资的充足与质量。对于一些师资缺乏的成教单位可以广开门路。经过考评与试用,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实际业务技能高、懂成教教学规律的退休教师。他们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成人高校应广泛吸收他们,充实到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中来。以适应成人高校多层次、多形式、多专业的教学需要。另外,积极吸收优秀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到成人高校任教,为教师队伍增添新鲜血液。对于少数素质差、教学态度不端正、只重报酬,不重教学效果的教师,要及时更换,择优汰劣,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5.加强教材及自学辅导材料的开发和建设。成人高等教育,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主要靠教材、教学大纲、自学指导书、习题集等有关辅导材料。因此,成人高教教材及自学辅导材料的开发和建设,应注意成教的特点。应积极组织教师编写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大纲、自学辅导书、习题集,做好教材的配套建设。要改变几十年、十几年、几年如一日的观念,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及时更换或修订教材及自学辅导材料,删减过时陈旧的内容,增加反映当代科技及社会发展新成就的内容,突出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的传授。这样,既有利于教师进行备课、讲课,又有利于学生自学,以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

质量问题成因 篇7

常见问题的成因:由于建筑工段工期较长, 所用材料品种繁杂;在施工过程中, 受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方面异常因素的影响, 使产生的工程质量问题表现形式千差万别, 类型多种多样, 这使得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因素也错综复杂, 往往一项质量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虽然每次发生质量问题的类型各不相同, 但是通过对大量质量问题调查与分析发现, 其发生的原因有不少相同或相似之处, 归纳其最基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违背建设程序。

建设程序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及其客观规律的反映, 不按建设程序办事, 例如, 未搞清地质情况就仓促开工;边设计、边施工;无图施工, 不经竣工验收就交付使用等常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1.2 违反法规行为。

例如, 无证设计;无证施工;越级设计;越级施工;工程招、投标中的不公平竞争;超常的低价中标;非法分包;转包、挂靠;擅自修改设计等行为。

1.3 地质勘查失真。

例如, 末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或勘探时钻孔深度、间距、范围不符合规定要求, 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的地基情况等, 从而使得地下情况不清, 或对基岩起伏、上层分布误判, 或未查清地下软土层、墓穴、孔洞等, 它们均会导致采用不恰当或错误的基础方案,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或墙体开裂、破坏, 或引发建筑物倾斜, 倒塌等质量问题。

1.4 设计差错。

例如, 盲目套用图纸, 采用不正确的结构方案, 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 荷载取值过小, 内力分析有误, 沉降缝或变形缝设置不当, 悬挂结构末进行抗倾覆验算, 以及计算错误等, 都是引发质量问题的原因。

1.5 施工与管理不到位。

不按图施工或未经设计单位同意擅自修改设计。例如, 将铰接做成刚接, 将简支粱做成连续梁, 导致结构破坏;挡土墙不按图纸设计滤水层、排水孔, 导致压力增大, 墙体破坏或倾覆;不按有关的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 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良, 造成薄弱部位;砖砌体砌筑上下通缝, 灰浆不饱满等均能导致砖墙破坏。施工组织管理紊乱, 不熟悉图纸, 盲目施工;施工方案考虑不用, 施工顺序颠倒;图纸未经会审, 仓促施工;技术交底不清, 违章作业;疏于检查、验收等, 均可能导致质量问题。

1.6 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制品及设备

(1) 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良会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骨料中活性氧化硅会导致碱骨料反应使混凝土产生裂缝;水泥安全性不合格会造成混凝土爆裂, 水泥受潮、过期、结块, 砂石含泥量超标, 外加剂掺量等不符合要求时, 会影响混凝土强度, 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等质量问题。此外, 预测构件截面尺寸不足, 支承锚固长度不足, 未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 漏放或少放钢筋, 板面开裂等均可能出现断裂、坍塌; (2) 建筑设备不合格。诸如, 变配电设备质量缺陷导致自燃或火灾, 电梯质量不合格危及人身安全, 均可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3) 自然环境因素。空气温度、湿度、暴雨、大风、洪水、雷电、日晒和浪潮等均可能成为质量问题的诱因; (4) 使用不当。对建筑物或设施使用不当也易造成质量问题。例如:未经校核验算就任意对建筑物加层, 任意拆除承重结构部位;任意在结构物上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截面等也会相起质量问题。

2 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

工程质量问题是由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工程质量缺陷引起, 在任何工程施工过程中, 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 出现不合格项或质量问题是难以避免。为此, 作为监理工程师必须掌握如何防止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不合格项和各种质量问题。对已发生的质量问题, 应掌握其处理程序。

2.1 处理方式:

在各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或完工以后, 现场监理人员如发现工程项目存在着不合格项目或质量问题, 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按如下方式处理:

(1) 当施工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在萌芽状态, 应及时制止, 并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更换不合格材料、设备或不称职人员, 或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改变不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 (2) 当因施工而引起的质量问题已出现时, 应立即向施工单位发出《监理通知》;要求其对质量问题进行补救处理, 并采取足以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后, 填报《监理通知回复单》报监理单位; (3) 当某道工序或分项工程完工以后, 出现不合格项, 监理工程师应填写《不合格项处理记录》, 要求施工方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监理工程师应对其补救方案进行确认, 跟踪处理过程, 对处理结果进行验收, 否则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或分项的施工; (4) 在交工使用后的保修期内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 监理工程师应及时签发《监理通知》, 指令施工单位进行修补、加固或返工处理。

2.2 处理程序:当发现工程质量问题, 监理工程师应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1) 当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时, 监理工程师首先应判断其严重程度。对可以通过返修或返工弥补的质量问题可签发《监理通知》, 责成施工单位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 提出处理方案, 填写《监理通知回复单》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后, 批复承包单位处理, 必要时应经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认可, 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验收; (2) 对需要加固补强的质量问题, 或质量问题的存在影响下道工序和分项工程的质量时, 应签发《工程暂停令》, 指令施工单位停止有质量问题部位和与其有关联部位及下道工序的施工。必要时, 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防护措施, 责成施工单位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 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 并征得建设单位同意, 批复承包单位处理。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验收; (3) 对需要加固补强的质量问题, 或质量问题的存在影响下道工序和分项工程的质量时, 应签发《工程暂停令》, 指令施工单位停止有质量问题部位和与其有关联部位及下道工序的施工。必要时, 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防护措施, 责成施工单位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 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 并征得建设单位同意, 批复承包单位处理。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验收; (4) 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认真审核签认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案。质量问题处理方案应以原因分析为基础, 如果某些问题一时认识不清, 且一时不致产生严重恶化, 可以继续进行调查、观测, 以便掌握更充分的资料和数据, 做进一步分析, 找出起源点, 方可确认处理方案, 避免急于求成反复处理的不良后果。监理工程师审核确认处理方案应牢记安全可靠, 不留隐患,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 技术可行, 经济合理原则。针对确认不需专门处理的质量问题, 应能保证构成对工程安全的危害, 应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 并必须征得设计和建设单位的同意; (5) 指令施工单位按既定的处理方案实施处理并进行跟踪检变。发生的质量问题不论是否由于施工单位原因造成, 通常都是先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处理。

摘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针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治理, 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成因,处理分析

参考文献

质量问题成因 篇8

近年来,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令人担忧, 据统计, 我国1996-2008年间受到中国证监会和深沪交易所处罚的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中, 信息披露违规占78%。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信息披露不准确和不及时

准确性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 但当前, 会计信息披露不准确已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披露的文字失真和数字不真实。会计信息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披露是否及时。而在现实社会中, 上市公司往往更倾向于提前披露对其有利的会计信息, 延迟披露对其不利的会计信息, 这样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

2. 信息披露不充分

充分的会计信息披露应是一次性将所有重大信息进行全面披露, 而不是依赖于后续的补充公告和更正公告 (俗称打“补丁”) 。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 打“补丁”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打“补丁”虽然能弥补信息披露的遗漏或错误, 但有些上市公司故意将重要信息遗漏, 误导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并且利用时间差进行内幕交易, 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另外, 除了打“补丁”现象外,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的违规案例也十分普遍, 杭萧钢构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3. 信息披露不具有可比性

信息披露的公平性, 即对所有的投资者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时点是相同的, 这是保障投资者利益的重要要求。但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不公平现象, 上市公司在进行信息披露前, 其内部信息应严格保密, 不得对外泄露, 内部人员不得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 而实际上, 我国上市公司内幕交易的发生屡见不鲜。

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利益驱动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 综合来看, 造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 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不健全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二十来年的发展, 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范体系, 但由于司法上往往存在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上市公司违规披露的可能;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实施往往具有时滞性, 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 在具体执行方面也缺少可操作性等导致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尚不够健全和完善。

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 (1) 公司产权制度不健全。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现象股权高度集中, 导致信息不对称、公司内部缺乏制衡等问题的产生, 中小股东无法行使他们的合法权利。 (2) 董事会结构不合理。目前, 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大股东所占比例过大, 这就直接增加董事会被大股东控制的可能, 丧失各董事间的制衡功能。另外, 部分董事会成员同时也是上市公司管理人员, 这就出现了自己监管自己的问题, 失去其独立性, 大大削弱了董事会的监管作用, 为上市公司进行违规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便利条件。 (3) 独立董事制度不完善。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基本都聘请了独立董事, 但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较低, 其在上市公司中往往只担任顾问角色, 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很难起到监督和制衡的作用。 (4) 监事会形同虚设。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大多沦为董事会的下属机构, 其监督权限受董事会限制。另外, 监事会成员很多来自于上市公司内部的职工代表, 由于行政关系上受制于上市公司, 这也导致了其在监督过程中缺乏独立性。

3. 会计信息披露缺乏有效的监管

(1) 公司内部缺乏自我约束和监管制度。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中董事会的监督机制基本失灵, 监事会的职权也形同摆设。另外, 有些上市公司管理者法制观念薄弱, 思想道德水平低下, 也导致了一些管理者为了公司利益、业绩考核等目的不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违规披露。同时, 企业审计部门的设立及人员的聘用都由企业自行决定, 这就导致其在根本上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和权威性, 很难坚持原则, 履行监督审查职能。

(2) 社会监管力度不够。证监会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监管机构, 但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财政局等机构也有一定的监管职权。这种多部门、交叉重叠的监管体制难以达到协调统一, 这样不仅造成大量人力物力浪费, 同时也削弱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此外,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时间相对集中, 监管部门很难对披露的全部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导致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

三、提升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

1.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严格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行为, 在会计准则建设中尽可能缩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的可能, 保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在信息披露违规处理中应引入民事责任, 这在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还对上市公司起到威慑作用。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追究应加强其可操作性, 明确不同违规行为的司法程序, 形成一个完善的信息披露违规法律追究和惩罚机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监管部门应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为适应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应积极鼓励自愿性信息披露, 建立起以强制性为主, 自愿性为辅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从而使上市公司更客观全面的披露信息,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评级体系, 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评级, 并对外公布其结果。

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 完善公司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保障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基础。完善公司产权制度, 要求深化国有资产体制的改革, 设立纯经济性而不具有行政权利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来解决上市公司国有股股东实际缺位问题;应改善股本结构, 推进股权多元化, 减少大股东的减持比例, 股权的分散能够在股东之间形成制约, 从而更能保证广大股东和公司利益。

(2) 完善董事会结构。董事会成员应与经理层交叉任职, 充分发挥董事会职责;加强董事会作用, 不断完善独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同时, 也应建立董事问责机制和股东诉讼制度, 对失职董事进行问责, 如果董事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司造成损失, 股东应享有诉讼权, 要求董事和上市公司及相关机构人员一起承担赔偿责任。

(3) 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应完善独立董事的选聘标准;加强对独立董事的管理, 规范独立董事的权利和责任, 提高独立董事的整体素质;加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建立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4) 提高监事会的权威。监事会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履行其义务, 向股东大会报告其履行义务的情况, 对其监督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并将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结果予以披露。同时, 如果监事会发生违规行为, 也应受到相应处罚。另外, 应提高监事会成员的素质, 聘请那些注册会计师、执业律师、金融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员来担任监事会成员, 提高监事会的整体水平。

3. 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1) 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部监管。公司内部审计是防范和审查信息披露违规的第一线, 比较于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更容易获取充分的信息, 更有利于防范和发现公司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因此, 完善的内部监管体系更能够保障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为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保证。为此, 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财产清查制度和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 加强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

(2) 强化社会监管。目前我国政府监管部门效率相对低下, 为提高政府监管范围和效率, 应对政府监管人员的聘用进行严格审查, 确保监管人员的执业水平和道德水平;并明确政府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进行, 各司其职, 减少资源浪费和监管混乱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吴鼎, 陈妍妍.从杭萧钢构事件看信息披露充分性原则的必要性[J].商业文化, 2008 (4)

[2]苏红.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J].财经界, 2009 (7)

[3]贾健.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J].消费导刊, 2009 (21)

[4]马兴耀.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J].财经界, 2010 (18)

[5]李擎.建立《会计信息披露学》的探讨[J].现代会计, 2010 (2)

[6]王妍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现状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

质量问题成因 篇9

现浇混凝土箱梁在铁路、公路、城市高架轻轨、市政桥梁工程中被普遍采用, 其混凝土现浇质量直接关系到梁体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之一。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对于现浇混凝土箱梁施工来讲, 有一点都经常被忽视, 这就是箱梁内部质量检查及缺陷修补处理。其原因为:

(1) 表面质量来代替内部质量, 认为外部质量好, 内部也不会有问题, 大多数人都这样认为。

(2) 箱梁内部空间狭小、低矮, 一般高为0.6~1.5米;黑暗、闷热;内模拆不干净, 检查困难。

(3) 施工及质量检查人员进入箱梁内部检查确实非常困难, 甚至有危险。

(4) 现有的质量检查评定标准《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5-98并没有要求此项检查。

但是笔者个人认为, 此项工作不容忽视, 而且必须认真去做, 仔细检查认真处理所发现的质量缺陷, 以避免危险的质量安全隐患。

1 箱梁内部混凝土质量缺陷状况

混凝土浇筑质量缺陷:蜂窝、麻面、露筋, 甚至出现空洞, 其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非常高, 几乎达到80%以上, 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其出现的位置如下:

(1) 从箱梁内部观察边腹板下部约30cm高度范围内极易出现质量问题, 此部位缺陷约占总缺陷量的50%以上, 图1为某工程3~20米箱形预应力混凝土梁一处缺陷情况:其水平延伸长度为120cm, 高为30cm, 最深5cm, 有横向、竖向钢筋露出。

(2) 这种情况在端横梁、中横梁的类似部位也有出现。

(3) 在边腹板高度中下部也有蜂窝、麻面甚至空洞出现, 此处出现则往往更深, 一些可达6~8cm。

(4) 自箱梁内部向上观察, 顶板混凝土个别地方也有很深的蜂窝, 可达3~6cm, 有的可看到顶板钢筋。

(5) 内模的横楞木嵌入底板混凝土, 有的可能直接接触箱梁底板纵向钢筋。

(6) 底板混凝土上涌造成局部突起或较大面积的隆起, 造成底板加厚, 最厚达10~25cm。

2 缺陷出现原因分析

2.1 边腹板的下部最容易出现浇筑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1) 对于箱形混凝土梁浇筑往往采用一次浇筑成型, 其底板混凝土一般从顶板预留孔和从边腹板底部涌入浇筑相结合的办法。其中大部分从边腹板底部进入的, 如果混凝土的坍落度大, 则容易流入, 但要控制流量, 即控制底板混凝土的厚度, 但是防止内模上浮较为困难。

(2) 当底板混凝土量已够, 即当底板已成型后, 一般应稍作停顿, 以使底板和腹板底部混凝土稍稍固结, 坍落度减小, 然后再浇筑腹板混凝土。如果控制不当, 当震捣腹板混凝土时, 导致其液化而流入底板, 从而使底板加厚或局部隆起, 同使造成底板混凝土疏松、缺失, 形成蜂窝、麻面甚至空洞。

(3) 因腹板有一定的倾斜度, 震动棒不容易震捣此处, 容易漏震、缺震。

为防止这种缺陷出现, 采取以下措施:

(1) 适当的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 一般控制在14~17cm, 当气温低时坍落度取小值;当气温高时取大值。

(2) 采用分段分层法浇筑混凝土, 第一层为底板全部及腹板内高40~60cm, 腹板及顶板分二层、三层浇筑, 如图2所示;纵向分段长度为8~15米, 其原则是第一层灌注震捣完成之后与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一般为40分钟至1小时, 使其固结, 坍落度减小但不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 严格控制第二层震动棒的震捣强度及其插入深度, 使其能与第一层混凝土充分结合即可, 防止第一层混凝土液化涌向底板。

(4) 必要时可在紧贴内模底板处加30~50cm宽木板, 纵向布置, 用来增加混凝土向底板流动的阻力, 如图2所示。

箱梁混凝土浇筑还需要注意:

(1) 混凝土浇筑连续, 不留施工缝。

(2) 浇筑混凝土的时间要合理, 一般一联箱梁混凝土的浇筑完成时间要稍小于混凝土终凝时间。

(3) 浇筑混凝土的同时应不断进行自检, 以防支架出现不合理的沉降和模板出现不正常的变形。

2.2 横梁下部的质量缺陷形成有可能与上述类似, 但也有一种情况, 即横梁钢筋过于密集, 震捣不到位, 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足形成上述质量缺陷。

2.3 边腹板的中部缺陷形成原因也有可能是上述原因, 也可能是漏震所致。

2.4 顶板蜂窝一般在模板接缝处, 往往是内模拼接不严及油毛毡没有铺好漏浆所致。

2.5 木楞嵌入底板混凝土的现象, 更不能忽视, 如果木楞因工作人员踩踏, 减少了钢筋保护层, 使木楞直接与底板钢筋接触, 当木楞腐烂之后, 将箱梁底板钢筋横向一排直接暴露在水、气中, 后果就可想而知。

3 缺陷处理

混凝土的质量缺陷将造成箱梁整体刚度和强度下降, 形成质量安全隐患, 其处理必须严肃认真, 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般是:

(1) 对多余的混凝土要凿除。

(2) 凿除混凝土表面不良部分然后修补, 对于缺陷较深的混凝土应进行压浆处理。

(3) 对于嵌入底板的木楞应凿除后再用混凝土抹平。

4 结论

钢筋混凝土箱梁, 包括预应力箱梁, 最多的质量缺陷部位在箱梁内部, 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将内模拆除干净, 认真检查, 认真处理, 并作好隐检记录。

在箱梁的质量检查评定表中, 增加此项, 增加箱梁内部检查及质量缺陷处理项目, 并作好相应的检查处理记录。

增强责任意识, 使有关的质量检查人员充分认识到此项检查、修补工作的重要性, 作好自检、互检、专检。

摘要:论述箱梁内部质量检查的必要性, 箱梁内部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成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箱梁,质量缺陷

参考文献

[1]赵炬.浅谈管道压浆在预应力混凝土中的作用[J].科学之友, 2010 (15) .

[2]廖辉.高速公路桥涵施工质量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01) .

质量问题成因 篇10

(一) 产权关系不明晰,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欠缺

会计信息的发展与产权制度的变迁密切相关。目前, 广泛存在的会计舞弊、利润操纵等信息失真现象与我国现在的公司治理结构“山水相连”。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 (包括产权归属不明确和产权界定不明确) 是我国企业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也是会计信息造假的根本原因。产权归属不明确, 突出表现在企业经营权的归属模糊问题。导致在强调在政企分开、自主经营的同时, 原有的监督职能受到削弱, 而代表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监督机构也未能建立健全,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就比较突出。产权归属不明确导致企业会计监督全的缺位, 经理等高层管理人把持企业, 形成所谓“内部人控制”的局面, 内部人的目的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往往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背道而驰, 而扭曲会计信息正是内部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手段。产权界定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产权界定不明确是会计信息造假的重要原因。一方面, 造成部分产权置于公共领域, 形成所谓“公共产品”, 为谋求公共产品产权利益的企业往往扭曲会计信息。例如, 托管和承包经营, 产权界定是基于短期利润目标, 接管人或承包人倾向于追逐短期利润, 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 产权界定不明使得产权于监督权不对等, 因而无法有效实施会计监督。

(二) 加大证券市场监控不力, 资本市场不够规范

政府通过对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 可以保证市场在高效、公正和稳定的状态下运作。但由于我国在证券市场中监管尚有欠缺, 不能形成对上市公司强大监控力度, 进而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出现问题。这主要表现在:第一, 管理标准不完善。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一些硬性规定:近三年连续等;配股条件中的规定: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出现亏损, 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这些规定本身是符合证券市场规范运作的, 但由于规定的较为简单化、绝对化, 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可以操纵利润达到相关的要求。第二,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执行监控不严格。充分、及时的信息披露能为投资者创造了一种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 保证投资者才能在获得足够信息的前提下, 对企业现状做出良好的判断, 做出投资决策。但是, 目前信息披露的标准明显不足, 重形式, 轻实质, 证券监管机构必须预见并跟进新生的经济事物和衍生问题, 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引导、规范与治理。

(三) 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有效性不足, 未能严格恪守职业道德规范

原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道德委员会的主席托马斯·G.希金斯指出, 注册会计师必须拥有实际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 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与被审查企业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 如不得拥有被审企业股权或担任其高级职务, 不能是企业的主要贷款人, 资产受托人或管理当局的亲属关系等等。否则, 就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公正的执行业务。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性, 即认为独立是一种精神状态, 一种自信心以及在判断时不依赖和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和影响。在中国证券市场上, 如果不尽快对影响会计师主动丧失职业操守的利益驱动因素进行控制和约束, 最终, 类似“银广夏”使证券投资者产生严重信任危机的事件还会层出不穷。

二、防范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一)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通过有效的权利制衡机制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营造公司的约束机制, 促成多元化的法人持股结构, 抑制内部人控制, 降低代理成本, 减少利益冲突。制订经理人的绩效收益计划, 引入竞争机制, 逐步培育专业经理人才市场, 在企业内部建立对经营者的基于其经营业绩的有效合同激励和惩罚机制, 使经营者与股东的利益目标趋于一致在, 建立开放、有效的信息市场, 发挥信息市场的调节功能, 完善其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 使会计信息这一特殊商品实现合理配置,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 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建立上市公司信息质量控制机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机制, 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控制和证券监管部门控制三个要素组成, 通过它们正常执行自己的职能间的相互制约,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由上市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组成, 通过公司内部会计部门、审计部门、各经营部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活动来完成。其机制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实现:第一, 必须合理、有效地设置会计机构。目前, 必须将上市公司的会计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分立, 分属不同领导, 分担不同职能, 财务管理部门由总经理领导, 会计部门应由董事会领导, 主要会计人员由董事会任命, 并向董事会负责, 让会计人员真正成为会计信息供给的主体, 使会计人员有责任也有能力拒绝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要求, 避免管理人员舞弊。同时, 采取措施大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 包括职业道德水准。第二, 上市公司必须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归属监事会领导, 对会计业务进行日常的内部审计监督。

(三) 健全法律规范, 完善上市公司评价管理标准, 增强信息透明度

改进制度安排, 强化市场参与主体的诚信责任:第一, 取消上市额度, 上市由核准制逐步向注册制过度。第二, 严格摘牌制度, 针对公司为了避免摘牌而包装利润的行为, 证券监督部门可进一步严格对长期经营不善公司的摘牌规定, 促进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第三, 应加强对证券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培训, 提高证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操守水平,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第四, 证券监管部门, 需要对存在欠缺的监管标准、披露内容做出补充, 修订欠妥的监管标准及披露条件, 对操作性不强的披露要求加以明确, 最大限度地降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 以及因为披露规定的不完善、不明确而不予披露或不充分披露或不及时披露等问题的存在, 确保信息的及时、充分、可靠与相关。

(四) 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 发挥其“经济警察”作用

1、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 是其能否发挥防范会计信息造假作用的关键所在。首先, 应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制度。上市公司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时应揭示以下内容:会计师事务所变动的性质、理由;近几年来非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情况等。其次, 应优化执业环境, 使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在当前的会计市场上, 政府官员干预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 干预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 发表审计意见的现象并不鲜见。在此背景下, 注册会计师是难以保持实质上独立的。为此, 有关部门可为注册会计师从事异地审计业务“保驾护航”。

2、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 建立科学有效的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

政府有关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 有利于提高审计业务, 缩小在这一方面的公众期望差距。还要做到必须明确赋予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机构以惩戒权;尽快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委员会;尽早颁布《注册会计师惩戒规则》及实施细则, 并根据执业环境的变化对其不断修改、完善。

摘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 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文章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有效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失真,治理

参考文献

[1]、梁三英.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10 (11) .

[2]、崔志娟.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柜台市场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分析[J].财会通讯, 2010 (34) .

[3]、蒋海燕.新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探析[J].财会研究, 2010 (22) .

上一篇:PVC管下一篇:“体验式”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