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市场中的职业教育

2024-06-08

留学市场中的职业教育(精选三篇)

留学市场中的职业教育 篇1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就其关系而言, 思想教育渗透在留学生教育管理全过程, 留学生思想教育是发展留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效保障, 重视留学生教育, 必然重视留学生思想教育, 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成效直接决定能否达到留学生教育高层次目标。针对留学生工作, 周恩来总理曾明确“学习上严格要求, 认真帮助;政治上积极影响, 不强加于人;生活上适当照顾, 严肃管理”的方针, 该方针在今天依然适用。联系国际留学生教育的大环境, 结合我国留学生教育的现状, 总结已有的教育成果,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笔者认为, 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应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性特色、先进性本质, 立足于思想教育中若干有机因素的剖析, 遵循“间接教育为主, 直接教育为辅, 虚拟趋同教育为末”的要求, 实现基础层面与实务层面的有机结合。

需要说明一点, 留学生按学习期限统计, 可分为长期留学生和短期留学生, 因思想教育研究的需要, 本文所论述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针对长期留学生而言。对短期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则可以参照长期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 在目标要求上有所降低。

一、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这项工作, 是保证教学、加强管理、培养更多优秀留学生人才的必要措施, 这项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学有所长、身心健康、对我友好”的留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中国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地区及民族, 所处的社会制度不同, 所接受的教育和文化背景各有特点, 生活习俗千差万别, 学习动机不同,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因此, 必须考虑留学生的特殊性,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对留学生的思想教育, 是富有中国特色同时又能为多数国家、各种社会普遍接受和遵守的包含团结友好、努力学习、遵纪守法、注重道德修养、了解中国国情等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

二、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选择

现实社会中不断重复出现的问题决定了一种特殊的问题解决方式:模式。模式可以简要理解为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 模式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 并具体化为范例。模式具有理论与现实高度协调统一的特性, 但它不是规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模式具有指导意义, 在良好模式的指导下, 更有利于优良方案的设计与问题的破解,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教育是留学生教育中的客观存在并不断重复出现的问题, 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留学生除了各自国家的特色外, 也有作为留学生的共性。如何准确把握这些共性及特殊性, 对于进行留学生思想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留学生思想教育如何做到在尊重留学生国家的文化及风俗习惯的前提下, 既保证有效性, 同时做到不强迫学生, 使思想教育能够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这就需要形成一种有效的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

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实践性强的思想转化工作。通过对国内外留学生思想教育经验的借鉴和吸收, 对比中外学生思想教育的异同, 结合上海财经大学留学生的具体实际, 通过调研了解他们的思想现状、对中国乃至对上海财经大学的认同感等各方面状况, 通过不断探索和试验, 笔者认为有效的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必须结合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 从专业教师、行政管理教师、留学生本身、同班中国学生等多个方面出发, 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各个方面着眼,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采取“间接教育为主, 直接教育为辅, 虚拟趋同教育为末”的思想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按照层级递进的关系、手段与目标相融合的结构将“间接教育、直接教育、趋同教育 (1) ”三种方式实现有机结合, 互动性特色明显, 现实可操作性强。

直接教育强调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说教, 具有强制性特点。间接教育是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使其接受某种观点和意见或按一定的方式活动, 具有渗透性和自动性特点 (2) 。趋同教育强调中外学生的无差异化管理, 这在当前的国内教育中难以实现, 所以, 虚拟趋同教育更多地表明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教育者应有的思想认识。

落实上述模式, 笔者认为既要做好常规层面的工作, 也要做好突发事件处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网络思想教育这3个特殊点的工作。本文侧重阐释常规层面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实现策略。

三、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在常规层面的实现策略

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由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校管理干部、教务教学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学生群体、校外人群共同承担。开展具体工作, 需要注意划清政治问题、学术问题和生活方式之间的界限。思想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一点一滴。

(一) 重视课堂教学, 贯彻思想教育理念

留学生来我国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 课堂学习占据了他们绝大多数时间,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我国教育理念, 进行思想教育是最重要的手段。将思想教育融入到所有的课堂教学中去, 这就对老师及中国同学提出了要求:

1.建设政治思想强、专业知识精并且懂涉外法规的教师队伍。采取适应留学生特色的教学方式,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促进留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班上有留学生的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留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留学生的影响, 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教授课堂知识的同时, 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并在适当的时候对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在不知不觉中, 思想教育就落到了实处。

2.对于和留学生同班的中国学生来说, 同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留学生的影响, 同时对于留学生遇到的学习生活的困难, 能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为留学生顺利地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也能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留学生们。

(二) 进行留学生社团建设

社团活动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这样, 对于留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可以通过留学生作为客体参与、作为主体进行组织两种路径进行留学生的社团建设, 取得思想教育的功效。

1.鼓励留学生参加中国学生组织的社团。

学习借鉴国外高校社团建设的成功经验, 结合上海财经大学的实际情况, 经过多年的探索, 学生社团建设已经取得长足发展, 形成了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众多类型的社团。这些社团活跃在学校校园内外, 对于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增进与中国学生的交流、锻炼提高语言能力等多方面而言, 社团都是留学生的首选。

2.支持留学生成立自主社团。

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 很多留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国学生的社团组织, 因此可以从政策、资金、硬件等方面支持成立留学生的自主社团, 如韩国社等地域性社团, 东方文化研究会、橄榄球协会等带有留学生文化的社团 (3) 。当然, 也可以建立学生会留学生部和班委会, 按国别确定留学生的联系人, 发挥留学生自治作用。

(三) 丰富课外活动方式, 寓思想教育于课外活动中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 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就是课外活动, 通过举办课外活动, 有意识地加强留学生思想教育,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各种课外活动中的思想教育, 是更直接的也是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

留学生的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 如调研大赛、科创大赛等。 (2) 中国文化类课外活动, 如汉语大赛、汉语歌曲大赛等。 (3) 其他课外活动, 如校园歌手大赛、志愿者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

如何将留学生思想教育融入到在这些课外活动中,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 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中国学生的课外活动, 可以邀请留学生参加, 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中外学生融合的效果。在这样的活动中, 要有意识的将思想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思想的“升华”。

2.为留学生组织的课外活动, 主要以中国文化类为主, 通过这类活动可以加深留学生对中国的感情。组织这类活动的时候, 主题一定要鲜明, 同时也要注意活动的方式方法, 以免有强迫的嫌疑。

3.对于留学生自己组织的课外活动, 不能放任自流, 对于其内容及形式要预先有掌握, 对于与我国和学校规章相悖的内容要坚决予以取缔。

4.善于利用大的时事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如奥运会、世博会等。对于这样的举世瞩目的盛会, 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参加, 让他们了解这些活动以及其具体发展过程, 通过我国成功举办这类活动对他们构成思想上的冲击和洗礼, 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对于这些课外活动, 要充分掌握主动权, 把握这些活动的思想主题, 将思想教育、中国文化熏陶融入到这些活动中去。这也要求学校有关部门对这些活动的主办机构, 无论是中国学生机构, 还是留学生会或者留学生小团体, 都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及掌控。这样思想教育活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有效进行。

(四) 在管理服务中做好思想教育

留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过程中, 必然要接触到大量的教学生活管理人员, 也就是留学生管理服务人员。留学生思想教育不仅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 更应该在各项管理服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留学生管理服务人员在跟留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 通过言传身教进行思想教育, 其效果是显著的。管理服务的态度与质量会让留学生终身难忘。不断提高留学生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也就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思想教学效果的可得量。为此, 需要提高留学生管理队伍的素质。

1.政治素质坚定、工作作风严谨。

面对众多的带有不同政治信仰与目的的教育对象, 留学生管理服务人员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 能够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 执行对留学生管理的法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 留学生管理服务人员应有严谨的作风, 区分对待各类不同要求;同时, 面对从招生、报到、检验、办证、住宿到考勤、毕业等诸多工作环节, 管理服务人员都要积极热情地投入, 精心做好各项安排。

2.知识掌握宽泛、管理手段先进。

留学生管理涉及面广, 需要管理服务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历史、风俗等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 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面对大量纷繁的留学生管理工作, 管理服务人员必须能够利用好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提高工作效率。

3.外语掌握熟练、跨文化交际能力突出。

外语是对外交际的工具。留学生管理服务人员每天都跟外国人打交道, 如果不熟练地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 这个交际就很难进行。大多数留学生刚来中国时一句汉语也不会说, 作为一个管理服务人员, 要接待他们, 向他们介绍学校的情况, 宣传学校的有关规定及相关法律知识, 还要带着他们体检等等, 而这一切工作得以进行的基础就是管理服务人员的外语水平。地域文化的差别也会影响对外交际的开展, 这也就要求管理服务人员具备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摘要:有效的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必须结合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 从专业教师、行政管理教师、留学生本身、同班中国学生等多个方面出发, 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各个方面着眼,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采用“间接教育为主, 直接教育为辅, 虚拟趋同教育为末”的思想教育模式。通过课堂教学、留学生社团建设、课外活动、管理服务等多渠道开展思想教育。

关键词:留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策略

参考文献

①高英学.关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对策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1998 (6) :65

②杨国辉, 李瑞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明示性与暗示性[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8 (4) :8

留学市场中的职业教育 篇2

摘要:社会的发展带动文化的交融,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增进,如何实现文化发展的融合是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问题,诸多学者探讨如何让和谐文化走向世界,我们应重视留学生这一具有特殊形式的团体。在我国高校留学生的课程设置中,武术课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实现留学生武术课程中传承和谐文化素养是实现传统文化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本文借鉴文化学、教育学、社会学和传播学角度对留学生武术课程和传统文化素养进行研究,制定符合留学生特点的传统文化教学思路。

关键词:留学生;武术教育;和谐文化

基金项目:2011年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吉林省高校开设留学生武术课程现状调查及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吉教科文字2011第21号)。

中图分类号: G852-4;G648.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4.062

留学生教育是高等院校基本教育的延伸,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生的特定性质及文化底蕴的不同形成了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质,武术教育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特殊形式,担负着留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任,武术以其特殊的文化传播方式深深吸引着留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成为了留学生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概念界定

本文主要探究留学生武术课程与和谐文化如何通过高校武术课程的方式传播,主要涉及留学生、和谐文化两个概念。留学生,指正在或曾在外国学习的学生。“留学生”这个词是日本人创造的;和谐文化应揭示人与人的依赖关系,人与社会的依存关系,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人与自我的一体关系,并致力于这些关系的协调一致和良性互动,和谐文化的本质在于用和谐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和谐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用和谐的思想理念来促进发展,目前学术界对“和谐文化”的理解角度是多样化的,其中之一就是将其理解为以和谐文化为中心的文化理念,可以称之为“关于和谐的文化”,或者“以和谐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这是从文化的类型上对“和谐文化”进行界定,即看作为有别于其他文化样式构成的特定文化样态,作为自成一体的文化类型,笔者为和谐文化的构建设计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大同理想的价值取向三大基本内容。

2留学生武术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交流、文化交流日益增加,来华留学生数量自2004年起逐年增加,诸多高校针对来华留学生趋势及本校学科特点制定教学方案,其中汉语和武术课是诸多国内高校的共同课程,调查了解,留学生来华学习武术的动机各不相同,通过统计了解到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为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占48.2%、强身健体的占42.5%、学习技击防身技法的占38.7%、磨练意志占27.3%、娱乐休闲占16%、治疗疾病及漂亮的动作占11%等。可见来华留学生学习武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文化。而和谐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现阶段国家发展的重要指导文化,是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传统文化,因此,通过来华留学生的武术课程传承和谐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3 和谐文化在武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留学生武术课程是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重要科目,武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对留学生的重要性,由于中国武术其中蕴含诸多的传统文化,如儒家哲学、伦理学、中医学、兵学、中国美学等传统文化内涵,又以特殊的肢体文化方式表现出来,对比其他的课程教学具有特殊的肢体语言表达性和内在体现,同时,武术太极拳中的指导思想则充分体现了和谐文化的内涵,通过武术太极拳技法的习练,教授来华留学生和谐文化的内涵,更加具体形象,通过技法的习练来了解中国文化的属性和深刻理念,因此,和谐文化的发扬与留学生武术课程是相辅相成的。

4 和谐文化在留学生武术教育中的应用

4.1 诠释“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在自然观上始终以人与自然相统一、相协调的“天人合一”为主流,古代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追求证实通过人的精神与自然界的统一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自然界与精神的统一,把自然作为人的精神价值来源,然而,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单单通过语言讲述留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的,因此通过一个既形象又有中国特色的方式教授传统文化内涵是十分必要的,武术课程以其特殊的肢体语言的方式成为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最好的诠释方法,武术课程中的太极拳课程,通过太极拳理念以及肢体形态的自然变化,都生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内涵,太极拳讲究人与自然的融合,提倡肢体的柔和缓慢,心静体松;既重外练,又重内养;既练形体,又调心理。习练太极拳要懂得意在先、内气催姿势的规律,把杂念、妄念排除掉,每个招式,均要以神、意、气、形的要求为整体,把动作和内功心法——阴和阳的互动——自动自发地酝酿出来、演绎出来。形成“以意领气”、“以气导形”的内功练拳的习惯。通过太极拳外在技法的习练、内在气血的运行以及协调内外的气息吐纳感悟太极拳的和谐文化内涵,通过太极拳的学习,可以使留学生深刻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哲学对“天人合一”和谐文化思想三个层次的理解:一是通过太极拳的理念了解庄子顺应自然“顺天”说;二是通过太极拳技法中的实战技击的涵义懂得荀子的改造自然“制天”说;三是通过前两种理念的学习,进而感悟《易传》的“天人调谐”说,既要改造自然,也要顺应自然的全面观点。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中调整自然使其符合人类的愿望,既不屈服自然,也不破坏自然,以天人相互协调为理想的和谐文化内涵。

4.2 民族和谐伦理观

伦理观是人们对于伦理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伦理是道德的外在化,属于客观的行为关系,表现为显示的群体规范,它具有外在性、客观性、群体性的特征。伦理多指行为判断标准,它按照风俗、习惯、观念的检验和反省来对于行为进行判断。留学生武术教育中的伦理观是留学生课程中最形象表现伦理观具体要求的课程,通过武术礼仪行为准则以及武术课程中的利用传统游戏热身时均体现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武术礼仪中的抱拳礼、鞠躬礼以及武德的具体要求均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同时由于快乐体育思想的贯彻,在武术课程中传统游戏逐步成为课程热身准备活动的主要方式,游戏是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留学生武术课程中,利用传统游戏如丢手绢、老鹰抓小鸡、跳房子等作为留学生武术课程的热身游戏,虽然诸多传统游戏的活动量不够,但在正式进入武术课程学习之前利用传统游戏可以提高留学生课题注意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的目的,通过传统游戏中的规则、技巧体现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以及中国人的生活秩序,体现中华民族谦虚、务实、团结协作的做人准则。

4.3 武术与和谐的相融性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武术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无不体现传统文化思想,武术“止戈为武”的理念恰恰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和谐文化价值观。同时,在太极拳的招法名称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和谐价值观,例如白鹤亮翅、云手、搂膝拗步、倒卷肱、揽雀尾等技法无不体现一种民族的美好向往和民族的和谐文化内涵,这与西方技击项目中的凶狠技法名称形成了鲜明对比,如:必杀技、绞杀技等,中国武术技法名称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民族追求完美的向往。因此,在留学生武术教育中应重视和谐文化教育,通过白鹤亮翅不仅体现太极拳的技法练习,同时更能体现一种人与自然的融合之美,教会留学生在学习中去感悟民族风情及和谐韵味。

5 留学生武术教学实现和谐文化传播

留学生武术教学是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殊教育课程,更是留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组成,武术教育以其肢体文化教育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殊性在留学生教育中应倍加重视,通过武术教育的肢体文化教育更能深刻的、形象的体现民族和谐文化,应努力探索如何利用留学生的武术教育提高留学生掌握文化的能力,同时利用传统和谐文化思想加强留学生对武术技法的理解能力,实现武术教育与民族和谐教育的双赢是留学生教育的重要课题。因此,重视留学生武术教育中传播民族和谐文化,是实现民族文化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杨倩.和谐文化的溯源于辨析[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214.

[2] 孟涛,等.北京市体育院校留学生武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108,215.

[3]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863711.htm

留学市场中的职业教育 篇3

一、开展自费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的必要性

设置预科教育是国际留学学历教育的必经之路, 是任何一个外国留学生优势留学目的国在学历教育逐渐完备下的必设课程。良好的预科教育也是教育国际化、人性化、产业化和个性服务的综合产物和必然产物。虽然我国针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所开展的预科教育并未完全成熟, 但面对近年来十余倍于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自费来华留学生, 在各高校开展高效速成的预科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

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 我们忽略2006年以前的数据不计, 近五年来华留学生在类别和经费来源上划分的数量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自费生数量远远多于奖学金生;非学历生数量远远高于学历生数量, 且类别组和经费组中前者增长幅度也均高于后者。

据2010年统计, 国内目前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已由592所增加至620所, 中国虽不能进入优势留学目的国行列, 但是在接收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上已形成规模, 而与之不协调的是几乎全部院校尚未开设针对自费来华留学生的学历预科课程, 这是我们要开展“此预科”教育的发展趋势的必要性;深化国际留学生教育层次, 使更多的留学生从进修生变成本科生, 从本科生提升到硕士、博士, 也是我们持续发展国际教育的目标之一。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的2006年各国接收外国留学生数量来看:美国58万, 英国33万, 德国26万, 法国25万, 澳大利亚20万, 日本13万, 俄罗斯8万。这些都是学历留学生的数据。相比较而言, 除去学习语言和短期留学的, 我国2008年学历留学生仅有8万, 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更少, 仅有1万。没有良好完善的预科教育, 留学生的学历教育发展就缺乏保证, 这是我们开展“此预科”教育的学历教育质量要求的必要性。

自费学历留学生中的各个专业所占比例也十分不均衡, 以2008年和2009年的数据分析列成表2:

表2中的“汉语言”也包括一定比例的“文学”, “其他”则包括艺术、体育、农学、历史、哲学等学科。根据上表的来华留学生数据分析, 自费来华留学的学历生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在专业分布不均衡, 绝大部分留学生集中在汉语言文学专业, 而选择科技、艺术、经济类专业的留学生特别少。专业选择上2009年虽比2008年稍有改观, 但整体比例还是没有根本性改变, 汉语言专业超过半数, 而另外的专业留学生其实才是我们预科课程真正的服务对象, 其他专业的本科留学生在读期间“抽空”或迫于语言障碍而在汉语学院补修的现象, 正说明我们缺少预科课程。从这一个角度分析, 除汉语言专业外的各个学科的分布还是相对均衡的, 这就意味着我们开设的初、中级汉语强化的预科课程可以辐射更多的汉语言以外专业。

为此, 我们做一个数据上的简单推理, 来说明开展预科教育的必要性。以黑龙江省为例, 2009年留学生为7587名, 自费生虽占92%, 但是学历生仅为40%, 而全国留学生平均57%选择汉语言专业, 只有5%选择工科专业, 那么就估算出黑龙江省2800名自费学历留学生中有1600人选择汉语言专业, 进而可以推算出约有140人学习工科专业, 甚至更少。换言之, 有些工科优势院校会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需要预科教育。就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编制而言, 15个人开个预科班也未尝不可, 因为针对这十几个人的教学意义要大于一般语言进修生。这也说明了我们开展“此预科”教育在专业学科建设上的必要性。

二、一个假设个案看预科教育与课程设置对汉语教学设计的整体影响

一般意义的教学设计均围绕教学目的而展开, 教学目的的制定又以国情、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质分析为依据, 依次制定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划, 教师在教学目的合理和可行的前提下, 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手段, 在团队的管理和配合下完成教学计划, 实现教学目的。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不断反馈和调整的环节, 随着国情和教育目标的不断变化, 教学设计和教学目的也处在一个反复动态调整的过程中。

这里且不论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代表的一些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的来华留学生本科教学设计, 各地高校经过近十年的探索, 在汉语言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上也已经相对完善。就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而言, 除本科班外就是语言进修班, 同一进修班中又含有水平相近的长期生、短期生、交流生。而他们是近年来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对象。笔者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为例, 通过简单的个案假设来看发展预科教育对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整体影响。

“二外”的汉语学院有近三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历史, 先后培养了来自40个国家的留学生14000多人。近十年专业教师保持在二十五人左右, 外聘教师十人左右。从2003年开始招收汉语言专业本科生, 从最初的10几个人到现今本科生220人。在近年平均每学年留学生500人中, 自费生所占比例为90%, 韩国生源占75%。汉语言本科专业下设旅游、经贸、国际汉语教育三个方向, 在开设各类语言、文化课程外, 学院还为各类学生开办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其他院系如经贸、法律和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留学生有40人, 分别在其他系学习专业。这40人中有近半数要插入到汉语学院的各个班中去补习初、中级汉语课。笔者认为, “二外”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史和现今规模可以代表大多数中等规模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高校情况, 而就无预科教育经验而言, 绝大部分高校都是站在同一起点上。如果在现有的汉语教学设置中开设预科教育, 至少会有下列五种大的教学影响出现:

1.如果以预科教学为主, 就会改变汉语教学的目的, 促使汉语教学目的更务实, 如果在一个或两个学年内不能完成初、中级汉语的听说读写, 就不能完成学生升入本科专业的语言课程衔接, 就是失败的。先前对一年或两年的长期进修生我们会有一些空泛的教学目的, 而预科教学使汉语课堂教学更务实更切实。预科课程的设计者应该是本专业教师精心设计而成, 但是针对留学生的预科课程, 就国内的现实情况, 应该由对外汉语教师同汉语言以外专业教师商定审议合作完成。

2.在班级设置上要重新编排, 因为无学历教育要求的进修生和有明确学习目的与动机的预科生在一起学习就不科学了, 两者的学时数量安排也会不同, 预科生课时会高于普通进修生课时。预科强化教育的教学强度从理论上看应该是高强度和高效的, 根据教育部2009年“关于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通知”, 对“预科教育第一学年不得少于1120学时, 第二学年不得少于960学时”的规定[3], 几乎是每学期19周有效教学时间内周一到周五每天要保证6课时。

3.师资力量和配备上要做出重新布置与调整, 传统意义上的对外汉语教师需要进行其他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再培训;是否要根据预科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来选定专门的教师来完成预科课程的教学任务。预科教育中的基础专业类知识是由对外汉语教师来执教, 还是聘请该专业的专业教师来执教?学生的英语水平如果欠缺, 汉语学院的师资能否提供初级专业类英语教学, 因为有些预科课程要用英语完成或者涉及到英语讲授专业课的层面, 这部分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就超出了现有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普遍能力。

4.课程设置上会出现新的考验。不同专业的预科课程的语言类教学任务能否在一两门课程上完成, 抑或针对科技、经贸、法律不同专业分门别类开设语言强化课?从另一角度讲, 预科课程中的汉语教学将把书面语的训练放在更显著的位置, 集中突破书面语的写作与特定语域的书面语表达。学生也自然在学习策略上进行调整, 教师在教学上同正常进修生教学相比会提前进入语素与词组甚至语段的表达训练。在教学进度上, 针对一年的语言强化, 教学目标应该锁定于完成中级汉语的阅读和写作。如果开设了预科课程, 那么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中为留学生设立的“保姆式”课程就可以省掉, 以经贸专业为例, 为留学生本科一年级开设的初、中级口语、阅读、写作等课程就可以替换为中级商务汉语、商务谈判入门等专业性更强的课程。即使是文化类课程也会区别于普通进修生的文化课程, 我们的预科文化课程绝不仅仅是减少学生的文化休克, 这些要求都不同于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

5.传统的教学大纲、语法分级、词汇等级大纲都不会适用于即将上马的预科课程。针对科技、农业、经贸和医学类的基础汉语, 教师应该总结出集约式的词汇教学大纲和语法大纲。所谓集约式大纲, 就是尽力节省出教学资源, 找出不同专业之间共同的语言教学任务来集中完成教学, 减少根据不同语域开设不同小课的被动, 比如科技汉语可以涵盖计算机、医学、农业和理工科, 经贸汉语可以涵盖商务函电和管理类专业的汉语需求。

试想, 与“二外”相似规模的汉语教学单位若实施预科课程, 以上五个方面是必须要在短时间予以解决的, 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是否在“国别汉语教材”的基础上推出“科别汉语教材”、教材的急缺、教师的个性化教材是否可以解决急需、测试方法与考试验收的评估体系的建立等问题也会随之出现, 这里不再赘述。

还有一些问题也是各个教学单位无法回避的, 如预科课程的开设是统一安排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来华留学区域的一个点上, 还是把“胡椒面”撒开呢?前者如教育部所规定的, 在京地区获得政府奖学金的留学生先在北京语言大学完成预科学习, 再回各奖学金所在院校学习;而后者是“各妈管各自的孩儿”, 自己的预科生自己解决。对自费留学生而言, 如果没有政府奖学金的吸引与制约, 两种培养模式都各有利弊。再如, 我们的教学成本会不会大幅度增加?预科生的语言实践类的社会考察等活动如何实施?这些也是传统汉语教学面临的新的挑战。

总之, 预科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类等课程, 包括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古汉语、科技汉语 (或商务汉语) 和计算机基础知识等, 都会对目前的汉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而我们调整汉语教学的教学设计的唯一考量标准就是它是否真正具备了桥梁课程 (bridge course) 在专业上的有效衔接功能。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着手进行预科教学设计时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此预科”课程的市场价值与可购买度

中国留学生几乎都可以接受欧美和英联邦几十所高校联手打造的预科课程, 而我们目前的自费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预科的可接受度还不得而知, 目前的相关调查研究也很难进行。但是可以预料, 在国内各个高校留学的人文、经济资源与优势不尽相同的背景下, 在实行的起步阶段不会很乐观。正如留学生管理分会常务副秘书长白松来所言:“当然, 在自费生中尝试推行汉语强化课程, 成本会大大增加, 是否有人愿意来购买这个课程, 结果还不知道。但是为了今后有稳固的自费学历生生源, 推行自费生的预科教育是很有必要的。”[4]

高效的预科教育的确是高质量本科教育的保证和奠基, 但是只有具备了优势专业或品牌本科专业, 实施预科教育才有可能性, 这种“鸡和蛋”的问题在教育市场中却是残酷的。我们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推行预科教育后, 会有多少自费留学生因为预科课程延长了自己的留学时间而放弃学历教育?反之, 又会有多少自费生因为看中预科教育的高效和高强度而选择加入学历生的行列?这些数据或调查我们还无从开始, 但毋庸讳言, 这两种可能性是并存的, 因为我们并不是传统意义或品牌意义上的优势留学目的国, 我们要打造除汉语言和中医以外的专业学科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锤炼。

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 HSK是一款成功并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产品, 孔子学院是我们成功推广的国际汉语教育的品牌, 但是在预科教育的留学国际教育市场中我们还是“新手”, 同欧美成体系的国际预科教育课程相比, 在预科教育的理念认知上和推行上我们都有很大的差距。

预科教育的“市场价值”是个复杂内涵, 包含了特定社会进程中的国情、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 如中国目前的教育实力、教育条件与人才需求都会影响到一个留学产品的“市值”。但是预科教育价值主要取决于其背后的本科专业的支撑力度, 其教育市场的“升值”与“贬值”也取决于其本科学历教育的教育成效与知名度。对我们目前已经拥有国际影响的本科专业的高校来说, 开展预科教育是水到渠成的。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例, 该校的日语专业在国内享有盛誉, 很多汉语学院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期间就被日语专业的中国学生所折服, 在完成基础汉语学习后会主动要求学习日语本科专业, 他们认为在中国学习日语专业的成本比韩国国内要低, 而学习成效却大大高于本国。其他特色专业, 如旅游管理专业, 也在蒙古、乌克兰、克罗地亚等国的留学生中形成了品牌概念, 他们愿意接受为此开设的预科语言教育课程。在这个意义下, 我们可以认为“此预科”的教育市场价值就高, 可购买度或被认可度就是高的。

与前十年相比, 随着国力发展与我们汉语教学的不断进步, 随着政府奖学金在各级院校的逐步推进, 有些语言进修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 对中国高校的一些教育成效有了一种高度认同, 他们往往会改变留学计划, 希望在中国完成自己喜爱的本科学历教育, 这其中一些人因为经济和时间原因在本科生与进修生之间徘徊, 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为“潜在学历生源”。对于潜在学历生, 我们亦可与之做一些“讨价还价”, 比如适当减免其预科学习期间的学费与住宿费用, 在政策上灵活地降低其留学成本, 在招生宣传上鼓励他们完成预科后顺利进入本科学习, 并鼓励他们在本科学习阶段获得各级政府奖学金。

在预科教育的时限上, 在开始实施之初, 笔者认为预科时间以一年为最佳。短则不见效, 长则会使其望而却步。

在自费留学生的生源上, 韩国留学生一直是主力, 但是由于韩国国内中文学科教育的普及程度相对较高, 对韩国留学生而言, 也许他们更愿意通过留学中介机构或友好学校来选择“1+3”项目或“2+2”本科互换模式, 这样对他们来说可以更经济。但是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是, 由于缺少预科课程和其自身学习素质的影响, 很多韩国留学生的汉语言专业的本科教育成效并不十分理想。

为了增加预科教育课程的“市场价值”, 各个院校之间应该制定统一而协调的保障性政策, 即学生若完成预科学习后, 除应该确保留学生升入本校的本科专业外, 也可以允许其申请到其他大学的相关专业就读。同样, 为了降低学生的留学成本, 我们也要鼓励留学生在国内完成我们的预科课程, 如鼓励其取得HSK合格入学成绩。国内一些高校可以尝试在国外联合建立的孔子学院中开设汉语言文学类预科课程, 这不但使孔子学院的作用得到丰富发挥, 也在客观上加强了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汉语教学的联结, 在降低留学生学习成本的同时, 也加强了我们本科专业学历教育的海外宣传。

四、谨防“强化”变“强制”、“预科”成“预料”

对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来说, 预科教育课程的强化也带有一定程度的必修和“强制”色彩, 这么说虽不太准确, 但是事实是保证了我们政府投入资金的使用成效, 也确保了本科学历教育的质量, 完不成预科者没有资格享受奖学金。对自费留学生而言, 应该利用有效的宣传, 引导、鼓励其接受预科教育, 而不能带有任何“强制”色彩, 要使其认识到, 完整的预科课程是他们今后顺利完成本科学业的最有力保证。

同时, 我们也不能把预科变成“预料”或重复性课程, 不能为预科而设置预科。预科课程也应重视留学生的个性发展, 特别是针对教育体系与我们有很大区别的欧美国家留学生, 预科本身也要具有丰富的专业课程品种, 给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本科专业选择。既有为已选定专业的课程的服务设计, 也要有其辐射相关专业的功能, 使学生结业后有超过一个既定专业的选择上的“惊喜”。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也要善于挖掘学生逐渐表现出的特点和特长, 结业后要给其提供有益专业选择上的辅导, 使留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更明智。

五、结语

综上所述, 针对自费来华留学生的预科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教学规划, 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管理或微观的教学操作, 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完善。预科教育必然会使汉语教学从传统上善于把握的文化、语言领域和文学语域扩展到更广或者更精细的经贸、科技、医学等语域, 但是特定的语域教学设计、教材编写和教学效果要经过几年的实践才可以确定, 更因为关系到来华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发展, 预科教学的验收和测试的完整体系也急需展开。如果今后我们的预科教育将成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之一, 甚至发展成以语言预科教育为主的局面, 那么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层次和教育体系也必然产生一系列变化, 学历教育体系与非学历教育体系也会相应随之变得更加完善, 其相互作用与联系如下图所示:

参考文献

[1]表1数据中, 2006-2009年数据均来自于中国高等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网站中的统计数据, http://www.cafsa.org.cn/index.php?mid=6, 其数据表明源于《2009年中国教育年鉴》;2010年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报》, 2011-03-03.

[2]表2数据来源于中国高等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网站中的统计数据, http://www.cafsa.org.cn/index.php?mid=6.

[3]教育部关于对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开展预科教育的通知[Z].教外来[2009]20号.

[4]白松来.在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第五届第二次常务理事会上的总结发言[J].外国留学生工作研究, 2011, (5) :17.

[5]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文字应用, 2010, (2) .

上一篇:ISO标准下一篇:核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