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情境教学

2024-09-06

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精选十篇)

地理课堂情境教学 篇1

一、地理教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情境互动分组看法不一。

地理课程标准比较注重学生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互动开放的教学情境, 但是教师针对如何分组这一环节有很多不同的意见, 有的教师认为分组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分一组, 差一些的同学分一组, 因为成绩的差异会使同学之间出现交流障碍;而有的教师则觉得应该搭配分组, 这样对同学之间的优势互补有着很大的作用, 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可以从讨论的过程中学到一些自己不会的知识, 而学习好的同学这时候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 而且不会伤害到别人的自尊心;有的教师则是倾向学生自行分组, 不要拘泥座位的布局。其实每种方法都有利有弊, 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尝试多种分组的方法, 灵活结合使用。

2.情境教学大部分流于形式。

目前, 地理教学仍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课堂教学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地理课程在情境教学中往往流于形式, 教育理念和现有的教学手段往往是貌合神离, 只有教学形式没有教学实效;有的情境和教学内容“张冠李戴”不配套, 为了情境教学而创造情境;有时候很简单的问题, 学生本来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 教师却安排了小组讨论, 也就是所谓的合作学习情境, 这样一来不但浪费了时间, 还可能因此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一般只有“开场”的时候才有情境创设。

很多地理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运用, 多数是被当作教学导入来用, 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 也就是教师在讲述某章节之前, 通过运用事前已经设置好的语言、图像等多媒体手段, 创造一些与课本相关的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但是, 很多教师一旦引入教学内容之后, 就开始“恢复本来的面目”, 又回到了传统的教学框架中去。也就是说, 只是简单地创建了一个引入教材的单一情境, 并没有很好地将预设的情境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只是起到了引起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作用, 却没有让学生对学习焦点的变化作出反应。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提倡了多年了, 但是目前的教育结果并没有处在真正的改革状态, 可以说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 却用着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所以说, 素质教育的情境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因此, 目前的地理教育状况让很多地理教育者为之担忧, 尤其是初中地理学科一直被看成可有可无的小学科, 因为中考的时候不考地理。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 人们对中考不考的科目普遍存在着歧视, 很难将地理和语文、数学那样的“重要学科”平起平坐。这种影响不但难以让学生对地理引起足够的重视, 就连有的地理教师也失支了应有的工作积极性。

2.地理教师的素质对情境教学的影响。

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实施者, 自身的素质的高低对情境教学能否很好地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许多地理教师对新课改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 没有将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 教学上仍然改变不了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传统思想。有的教师虽然对情境教学付出了不少努力, 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比如对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领会不够深入, 只是将别人的经验硬搬过来, 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 只是在形式上做到了情境教学, 理论知识却没有得到升华。

3.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

受中考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中考所考的几门“主科”就行了, 其他的科目都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才设置的。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为了更加努力地学习主科, 便在地理课上做其他科的作业;学习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因为中考不考, 对地理课的学习态度更加的不端正。本来地理教师认真备课, 准备好了要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但是见到学生这样的态度, 教学的积极性大受打击, 慢慢地也就放弃了新方法的尝试。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1.运用实物创造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让学生看到实体有时候更有利于教学, 因为实体具有本身的具体性, 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 在学习的时候心理不会有迷惑的不确定感。如果地理教师在课堂上拿一些和学习内容有关的地理实物向学生展示, 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实体的认识, 更好地掌握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当然有时候因为条件不允许, 教师可以用一些模拟的物体替代实体, 借此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 某位地理教师在讲《巴西》这一节课时, 巧妙地用咖啡解决了巴西从单一经济向多样化经济转变这一重点。教师首先拿出一些咖啡让学生品尝, 没有过如此上课经历的同学很兴奋, 都迫不及待地喝咖啡, 但是咖啡一入口时是苦的, 这时教师说:“这就是殖民时期的巴西经济, 因为殖民主义的需要, 巴西当时经济只是单一的种植咖啡。”在此之后, 教师又拿出加了糖和牛奶等的咖啡让学生品尝, 这时咖啡变得美味, 又香又甜, 也就是当今巴西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相信这样的一堂课没有哪个学生是不开心和没有收获的。

2.运用生活素材创造情境。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困难, 但是地理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善于将生活中的事物引入到地理课堂中, 让学生能从熟悉的现实生活体验出发, 了解地理知识, 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地理知识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 在讲“中国气温分布特点”的时候, 教师可以拿一些苹果、梨、香蕉等常见的水果, 问问同学这些水果主要产自我国的哪些地方, 等等。

地理课堂情境教学 篇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情境教学法普遍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如果将情境教学法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地理教学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情境教学法不失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好途径。

但是我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没有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只顾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导致情境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地理教学将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情境多集中在“开场白”部分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被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情境的创设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即教师在讲述某部分知识之前,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问题是达到了通过预设情境,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教师便往往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继续按照原来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不再注重创设新的情境了。

教师应当看到,这种单纯以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引入,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起到了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作用,达不到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的作用。实际上,教学情境设计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情境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而是要分阶段设计,逐步地扩展、深入、充实,让情境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二、情境的创设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使用,那么怎样体现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呢?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其所用教学方法的实质目的,更多的是看重形式上的“到位”。因此在教学(特别是公开展示课)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结果使情境的引入是只得其皮毛而失其神韵,表面看是热热闹闹,其实是华而不实,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同时,这样过于重视形式,也很容易造成忽视地理学科特点,使地理课变成了手工课、电脑课或拼盘课等现象。

三、情境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有些教师在平时“家常课”的教学中,可能很少或根本就不使用情境教学法或某种情境,可是在开公开课时会努力的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师生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在公开课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注意恰当使用,因为情境的创设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一种就是整堂课设计精妙,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恰当,整节课可谓是无懈可击,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会出现一堂失败的公开课,原因并不是老师表现不好,而是学生表现的不好,因为学生对于一些像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简单的情境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一下子根本不能适应,不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目的和注意内容,不能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任务,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四、多媒体情境的使用易走入误区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地理学科中运用更为有用,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都比较广阔,不是每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能够进行实地观察,而且很多知识仅靠书本上的静态图片和文字说明想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是比较难的,但通过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特殊效果,如:动态模拟、录像剪辑、背景拟音、图文并用、问题显示、超级联接等方式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展示、切换、组合、停顿、重复、叠加等方式得以突破,可以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地理教学还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精美画面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

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是今后教学手段发展的总趋势。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人用“人机共灌”、“画蛇添足”等词语来表示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境况。可以将目前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七点。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多的注重画面的精美,而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

2.整个教学过程过多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成了“操作员”和“讲解员”,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3.多媒体课件成了公开课、观摩课的不可缺少的“点缀”,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4.多媒体课件过多的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5.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忽视了对地理学习内容的关注。

6.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往往画面的移动速度过快,忽视了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7.现成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较少,而广大地理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我认为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是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适当、合理的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要注意在“辅助”二个字上狠下功夫,要明确多媒体只能充当教学的辅助功能,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不能“喧宾夺主”,不要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

以上是我在实践和研究中的一些所悟所感,希望能够给广大的地理同行们有所启迪,最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后衷心的希望广大地理教师能够早日达到在认识上理解、在感情上接受、在行动上积极自觉地追求情境教学的理想境界,让情境教学推动我们的地理教育事业蓬勃的发展。

情境教学让初中地理课堂更出彩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92-01

情境教学法一直以来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该教学法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要把某一教学内容或环节进行刻意、科学的修饰,然后将该教学内容或环节放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模拟实践的情境中进行教学的方法。因为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实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第一教学原则,把学生们引入生动有趣的地理课堂中去,让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出彩。那么,如何通过情境教学让初中地理课堂更加出彩呢?主要包括密切联系生活情境、努力再现历史情境、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等。

一、密切联系生活情境,让地理知识就在身边

毋庸置疑,情境教学源自生活,情境教材取材于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果用生活的现象来说明问题,结合生活的实际来贯穿地理教学知识,尤其是通过实际例子的情境来贴近学生生活,让地理走进生活,同时也让学生把知识同生活相联系,即让生活走进地理,在生活中观察并学习更多的地理知识,力争把每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重点知识都熟稔于心。笔者曾结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下初中地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实际生活来增加感性认识。在生活情境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积极调动学生们利用和发挥自身的生活知识经验;二是在教学中有意与学生们探讨、交流相关的生活经验;三是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课余期间努力体验生活;四是带领学生们对生活中的经验和印象作以总结;五是拟定命题,即在地理知识中拟定命题,让孩子们带着命题去贴近生活,探索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世界人口问题》的时候,锻炼学生们实施可接触范围的人口统计,比如班级的人口、学校的人口,调查所在小区以及社区的人口,继而放开眼界,去了解城市、中国、世界的人口。通过中国人口与其他国家人口的比较,通过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深刻解读我国所面临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把自己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再例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人口与人种》等知识点时,也是要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主动与现实生活进行比对。根据地图判断出自己所生活地区的气候带,是寒带、温带还是热带等,进而延伸到国家层面的气候带分布情况,同时可以站在学者的角度上,对自己小时候司空见惯的各种天气做一个重新的审视。在《人口与人种》中,对世界的人种黄、白、黑、棕等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总之,这些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否认的是兴趣才是情境教学的第一核心,而兴趣恰恰是记忆是升华的第一导师,那么兴趣又是怎样来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密切联系生活。

二、努力再现历史情境,让地理科学追溯古今

在地理和历史教学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再现从前的情境,就是历史的情境,这一点如果能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那么一定会促动初中地理教学的丰富多彩。国家教育部实施新课程教学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不再是老师教学生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和合作交流的意义建构。那么也就是说,老师不要再一味地填鸭式教学,而是要从互动指导、引领的角度出发,为学生们展现更多的情景和情境,让情境去促动相关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就要经常性地通过再现历史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观看中体会记忆,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感觉,充分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学习信息。

例如,在学习《地震》这一常见的地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唐山大地震》、《东京大地震》等影视作品来真实还原那一段历史,让学生们切实感受一下地震的威力和危害,也通过《汶川地震》等知识来切实感受相关的地理知识。再例如,在《滚滚长江》、《滔滔黄河》的知识教学中,把母亲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要突出出来,把长江运输和生态作用突出出来,尤其要通过书籍、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们看到历史上环保的长江与黄河,再比较地看一看现在伤痕累累的长江与黄河,增强环保意识。当然,这种历史再现的方式,也要想方设法地融入互动式教学,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这是“以人为本”的集中显现,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情境教学加互动教学的科学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掌握全面性、主体性、民主性为原则的,继而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高度成功。

三、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让地理教学丰富多彩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尤其是初中地理的情境教学中,一定要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加入音乐、颜色、图像和其他因素,也可以实施电化教学,也可以融入电影、电视、网络等相关视频,精心科学地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初中地理教学情境,创造最好的技术支持,使用最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完全服务于初中地理教学,加强课堂活动,增进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非洲》和《美洲》的时候,教师通过展示图、物理模型和动植物标本或多媒体课件再加上生动的语言创造条件,世界最长的尼罗河、三大热带雨林集中的刚果盆地,巴拿马运河、加勒比海、红海、地中海均借助多媒体融入学生们的眼帘和视野并完成教学目标。

四、总结

写到这里做一小结,宣告情境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又一应用模式,总而言之,情境不是教学内容美丽的外衣,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所以要求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在实施情境教学的时候不能盲目追求情境新颖性,一定要至始至终低保持初中地理学习的科学性,一定要至始至终保持初中地理学习的体验性,创造生活,激发兴趣,发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全力支持初中地理教学的情境教学,让情境教学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更出彩。

参考文献:

[1] 庞志远;在初中地理课堂融入情境教学[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03).

善用有效情境, 活化地理课堂教学 篇4

一、利用生活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之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地理科学现象和原理。在地理课堂上, 如果教师能够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 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来创设教学情境, 这样, 面对自己比较熟悉的地理现象, 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地球的运动”这节的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深入探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我国大部分的地区夏天会比冬天热很多?”这时候, 很多学生会想到是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同所造成的。接着教师就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夏天的太阳辐射会比冬天强?为什么在冬天的时候, 太阳会照射到教室的室内, 而到了夏天则照不到室内?”就这样, 透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却不注意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 这样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二、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转变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普遍要强过抽象思维能力, 换句话说, 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实实在在发生在眼前的事物和现象更能够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因此, 在地理课堂上, 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实验的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与语言讲授相比, 通过实验手段呈现一些理论知识往往显得更加生动直观, 会给学生的视觉造成直接的冲击, 这样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思考探究活动。例如, 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热力环流的知识时, 就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 用热力环流模型给学生直观地展示整个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在直观的实验现象的引导下, 学生开始了积极主动地思考。为了深化学生的思维, 在实验设计完成以后, 笔者又提出了几个问题:除了这个实验方案, 能不能借助于其他的工具完成实验?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样, 通过问题, 又使得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三、利用错误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影响, 那些正确的经验会对学生产生正向的影响, 而那些错误的经验则会给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带来一些负向影响。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能够指出学生的错误, 让学生发现自认为不可能错的问题原来是错误的, 这时候, 自然会形成一探究竟的愿望, 从而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在地理课堂上, 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学生的错误经验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 在学习了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以后, 学生了解到,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性分布, 从而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冷热不均衡以及气温的高低变化, 进而导致水平方向上不同地区之间的气压差异, 而这种气压差就会引起大气运动, 形成风。根据这一原理, 很多学生就会想当然地认为, 地球上受热多的地区近地面就是低压, 而受热少的地区则形成高压, 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经验。这时候教师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提醒, 例如, 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 纬度30°和纬度60°的地区相比, 哪里会比较热?哪里的近地面是高压带, 哪里是低压带?经过这个问题的提醒, 学生会顿时醒悟过来, 这时候, 教师再从热力成因和动力成因两个角度进行引导, 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开始了探究思考活动。这种从错误经验入手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经验, 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认识, 同时还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有利于学生的识记, 可以说, 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非常有效的手段。

总之,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认识到教学情境的重要地位, 还要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来为学生创设灵活的教学情境, 这样, 地理课堂就成为了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场所, 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之下, 教与学能够真正地实现统一, 从而更好地实现地理课堂的高效性, 使得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下获得真正的成长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丽, 张淑云.关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行动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3 (02) .

[2]莫涛.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 (上) , 2011 (03) .

地理课堂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篇5

地理课堂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孙军梅

摘要: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适应了新课标以“问题探究式学习”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思想。为充分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针对地理学科特色提出了四条探究性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并结合教学案例作了具体分析,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题情境;地理课堂;探究;创设策略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活动,而问题必须依附于问题情境得以呈现。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入手,设置具有启发和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思考的教学环境。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良好的探究性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大脑中原有的情感结构和认知结构,促使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引起注意,激发兴趣,促动思维,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主建构,形成主动有意义的学习,促进学生高级认知功能的

发展。

一、利用图像创设探究情境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的最大的特点是地域性和综合性。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和原理只有落实在一定的区域内才具有实践价值和社会意义。准确识别图片区域,并结合图表信息开展图文转换、图图转换是地理学重要的学习方法。借助图像创设探究情境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有助于辅助学生建构空间概念的

同时提升学科技能,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案例1:某教师讲授季风环流的形成,设置了图片探究情境。教师出示四幅图片:丹阳常年风向图、大气环流图、北半球海平面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亚洲季风环流图。探究:丹阳理论上在什么风带?实际风向为何不是西风?推测丹阳实际气压场并用图验证。列表说明北半球气压状况和成因,总结东亚季风的成因。借助季风图,推断南亚季风成因是否一致。

二、利用生活素材创设探究情境

地理学科本身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发生并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与实践密切结合。生活中有广泛的地理素材可以辅助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当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时,设置使其产生迷惑、兴趣、求解的.问题,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打开思路,积极思维,降低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2:某教师讲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设置了这一情境。教师手中拿着一束“一枝黄花”,问:大家知不知道这是什么花?花店里很常见的。学生有所反应之后,点出两张捧花的图片,告知就是其中的配花。最后点出路边的黄花:这种花的名字叫加拿大“一枝黄花”,然后展示相关材料:在加拿大并非毒草,但引入中国后黄花泛滥,各地全力围剿且已使上海市30多种本地物种消亡。教师设问:一枝黄花为何在加拿大并非生态杀手?为何在中国却泛滥

成灾?

三、借助实验模拟探究情境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借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教育规律和很多成功者的案例都告诉我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才能更深刻、更持久地对受教育者发生影响。实验方法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借助演示实验,可以将复杂的地理时空变化模拟定格,变抽象为具体;借助学生操作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

发现。

案例3:某教师讲授地质构造时,采用了实验情境。该教师新课开始宣布:今天做捏橡皮泥游戏。教师选取了3种不同颜色叠加的橡皮泥(代表不同岩层),又挤又压,橡皮泥不断变化。最后请学生归类挤压时橡皮泥的两种常见形态。接着教师用力过大,橡皮泥有轻微裂痕。该教师直接将其斜切成两块,请学生玩拼接游戏。不同的学生拼接方式不同。观察可以拼成几种,列表说明每种岩层的运动方式、推理所受压力类型和地貌特征。推测哪种断层会形成瀑布,思考该实验模拟的优点和不足。

四、借助诗词歌赋创设探究情境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是人类史上的瑰宝。长期以来,勤劳的中国人民在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其中很多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教师借助诗词歌赋设置探究情境,将加深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感受度,培养学生的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案例4:某教师讲授区域环境问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设置了以下探究情境。播放陕北民歌《泪蛋蛋泡在沙蒿蒿里》片段并配以当地图片: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个话话哎呀招一招个手。教师设置问题:陕北村民生活地区地表典型的地貌特征是什么?从地理学角度解释为何见面容易拉话话难?解释这种地貌的成因、影响、治理措施。该案例从陕北民歌入手,利用图片作为背景,在美好的音乐熏陶中开启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之旅。

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利用游戏活动、借助历史典故等。具体采用何种问题情境,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采取适当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问题、问题情境的有效嫁接。创设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探究情境,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爱在其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周青。科学课程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

[2]钟启泉。地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17.

[3]马祝敏,周申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0):107-108.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 篇6

一、利用乡土地理内容

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地理事物、风土人情等有难以割舍的情结,有独特的亲切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适当联系本乡本土事例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的学生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你家所在乡镇到县城公交车都经过哪些居民点(城镇、村落等)?为什么经过这些居民点?经过这些居民点的作用和影响有哪些?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分析,很容易得出:经济因素是其决定因素。

二、利用热点问题

学生往往对社会热点问题感兴趣,教师如果能适当地把和地理有关系的热点问题引进课堂教学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结合我国经常出现的雾霾现象,引导学生讨论:雾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我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你如何评价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其加剧?学生可能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引进课堂,作为说理的依据。

三、利用典型性事例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复杂的地理现象或原理都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多引进典型性问题,能化解难点,唤起学生无意注意,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进行实验操作

进行实验操作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实验操作中掌握、运用知识。

五、利用图像创设情境

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在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上,都离不开图像;一定程度上,图像起着内容所达不到的补充与完善作用,比较直观、形象。

1.导入新课。

利用图像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长江》一节时,先播放录像《话说长江》。当长江两岸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伴着解说员生动的语言依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与学生一起吟诵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顿时就会感到如身临其境。当学生好奇心随着移动的图像而激动不已、为之陶醉时,教师提问:“你了解长江的地理概况吗?你知道长江两岸的风土人情吗?”引出新课的学习。

2.图像在新课中的应用。

在地理教学中,图像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习、把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1)运用静态图像。如学习热带雨林带的特征时,出示挂图《热带雨林景观》,配合形象化的解说:“茫茫无边的大森林里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有绵延数千里的藤本植物……猩猩、猿猴在树上爬、跳;河里有河马、犀牛在游泳……”这样,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很快就掌握了热带雨林带的特征。(2)利用动态图像。在学习“夏季风在我国东部推移”时,制作一幅动态图,在中国行政区图上移动,随着夏季风北移,图片向北移动。同时,教师不断讲解,点化疑难,唤起学生有意注意。(3)图像与思考题密切结合。如分析气温的分布特点时,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提问:“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为什么?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的气温是否相同?为什么?”教师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读出每条等温线表示的度数;对比等温线与纬线的关系。

地理课堂情境教学 篇7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让我从中汲取到更多的教学理念, 懂得了情境的创造,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提升了教育教学。“情境教学”的特色在于生动有趣, 使学习成为乐事, 学生不断得到赏识、体验成功。情境教学使学生成功、自信, 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学习的潜力, 实现自己的创造性, 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 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便会思维活跃。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2.优化情境: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变单一的“听分析”为多侧面的感受。

3.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 自然地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变复现式的记忆为灵活运用知识。

4.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 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变封闭式的读收为开放式的广泛储存。

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学中, 情境的“情”是一种主观的动机系统, “境”是客观的环境, 而我认为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 从教学需要出发, 模拟形似于生活真实场景, 帮助学生进入相关知识领域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具有“情真”的特点, 它较其他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更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 激活了沉默的课堂, 较大程度地冲击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 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获得较好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情境教学获得了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 越来越多的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成为情境教学的实践者。在地理教学中我也比较青睐情境教学, 因为在教学中我面对的是来自偏远农村的孩子, 不用说他们阅历有多广, 就连识字的人也屈指可数。这种薄弱的知识结构, 致使他们听课难, 甚至产生逃避课堂的抵制行为。如果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漠视学生这种“冷”效应, 仍然采用缺乏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学生就会逃课, 或上课打瞌睡、开小差、吵吵嚷嚷, 这样杂乱无章的课堂去哪里要效率?又怎能提高平均分, 降低低分率?只有让学生回归课堂, 才能有效提高平均分, 降低低分率。为此, 我绞尽脑汁寻找对策, 进行了各种大胆的尝试, 终于发现“情境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兴趣提高了, 学习的效果也将事半功倍。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台湾学者王克说:“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 也是个体潜在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如果没有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课堂上利用音乐、诗词引入、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情感上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提升教学品位、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课堂上渗入音乐, 发掘学生兴奋点, 促使其思维活跃, 反应敏捷

用音乐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 能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如学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课时, 让学生听《亚洲雄风》:“我们亚洲, 山是高昂的头……”在激情、高亢的音乐中, 学生脑海里会涌现出亚洲地势的壮丽画卷, 顿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二、在课堂上运用诗词引入创设情境

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地理规律, 把它作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节的开头,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 学习“天气与气候”时, 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当学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时, 提问这两句诗是描述天气还是气候, 引入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又如在讲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内蒙古高原时, 首先朗诵《敕勒歌》:“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窿, 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一段诗词, 创造一种情境, 一种气氛的方法,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情感, 收到奇特的效果。

三、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运用图像投影引入新课, 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 抓住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 激励其学习动机, 巧妙地启发学生思路, 打开其心灵之窗, 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地形的变化”一节中, 运用投影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海生生物化石”示意图, 提问学生:“你了解这座山脉吗?”学生纷纷回答:“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接着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该山的地层中, 可能吗?为什么?”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冲突, 从而激发通过学习新知识, 解决认知矛盾的动机。利用投影图片, 使学生产生疑问, 进而激发探求的欲望。

情境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妙用 篇8

地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它包罗万象, 综合性强。它是研究地域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科学。地理学从整体反映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 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三大科学体系交叉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 又与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密不可分, 这就为地理教学的情境教学提供了内在需求和外在可行性。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灵活多样的情境创设, 做了如下的探索使地理课变得生动、有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如何使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变为形象的地理形式, 需要教师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融人到学生的活动中, 在学生的头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从而巩固地理知识, 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中国地形》一节内容中, 关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知识, 可借助我们常见的楼梯常识, 形象地将三级阶梯变为类似的三级楼梯的形式:讲台上放上课桌作为第一级阶梯, 讲台作为第二级阶梯, 地面成为第三级阶梯。为了进一步直观地深入地掌握每个阶梯的具体地形, 再请一组学生列举每个阶梯的主要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 这样, 学生在形象具体的情境中, 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 加深了对我国的地势特点和每个阶梯的主要地形的印象。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 也是强烈的, 在地理课堂中插入适当的音乐, 可以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往往使人心驰神往。但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的基调对应、协调。

在学习《印度》时, 我首先清唱几句《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曲, 并设问这是哪部电视剧中的主题歌。学生回答后, 教师解释,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去的就是古印度。然后我又以《西游记》中的另一首歌曲《天竺少女》配合印度舞蹈、名胜古迹等图片播放, 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地理教学情境。

在地理教学中选择即生动又能与课本紧密联系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不但能够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理念的打造, 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在讲授日界线知识时, 穿插《环球八十天》这个故事:福克与朋友打赌, 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回到伦敦。虽克服种种困难, 但到伦敦仍迟了五分钟, 自认失败, 却因他自西向东绕地球一周, 正好节约了一天时间而意外获得胜利.激发学生思考:这一天是怎么多出来的?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 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 丰富教学内容。发挥电脑优势模拟演示学生难以全面观察或难以想象的大尺度、大空间的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 化远为近, 化虚为实, 化大为小, 化繁为简, 化静为动对考, 地、分传理析递事信、物讨息的论。感、归学性纳生认等从识形中, 成直再地观经理地过获思表取情充象。分挖掘教学过。程中也把知, 识教学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潜能被境解更全面和统一在一起, 深刻从而, 掌握的更牢固和持使学生对知识的理教久, 应用的更灵活和熟练。学如在讲火山一段相应的录像、, 让学地震、泥石流时生有身临其, 境放在识之感。在, 学生自然会努力掌握该方面知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的教闵/地“雨学中、雪, 、雹我首”三种天气现象先用一段视频, 最后画面燕材料展示信理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课出降水的降水形式, 概念使学。在这种情境的引导生从直观的观察中得堂的下, 学习当中学生不自。在教学降水的几种主要觉地积极投入到本节课中形式时雨、中雨, 、大雨我用、暴雨时的情景Flash动画再现, 让学了小的生在这种情境中自然的去体会, 然后妙情形再景象把描的自述感己出性所来认看。识到学, 上的生、升对到听地抽到理象的事、的想物地到具理的体用概念或上升到对地理事物运动变化

规律的认识,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要求学生记住的知识虽然不是太多, 但却不那么容易记住。

比如《34个省级行政区》的教学中, 如果要学生死记硬背记住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是十分困难的。于是, 我和学生采用歌诀记忆:“两江两湖两河山, 五区四市青陕甘。

广安福浙东三省, 港澳台海云贵川。”除此之外,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每一个行政区的轮廓展开想象:如中国的海南省像热带水果的“菠萝”, 甘肃省类似端盘子的“厨师”, 山东省如正要展翅的“雄鹰”。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也使地理知识的学习融入趣味性、生动性, 这样学生就在自由、和谐、活跃的情境中学会了许多知识。

完美教学情境的建构是门艺术。它需要教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新的教学改革理念的深刻理解, 而非声、光、电等先进教学手段的简单应用。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教学,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结论式的教学方法,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活动, 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 去“发现”。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嘴,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总之, 情境教学法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摘要:运用情境教学, 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 可以把受时空因素限制而无法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轻松、准确、深刻地理解掌握, 从而达到高效地理传递知识, 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双边互动的教学效果。

地理课堂情境教学 篇9

情境教学是近年来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 具体来说, 是指教师为了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更为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而有目的性的创设或者引入一种带有具体形象、故事情节、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其在情境体验中更直观细化的吸收理解教材。

二、情景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的必要性分析

因为高中地理知识涉及面广, 且多而复杂, 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更是让人难以理解和吸收, 因此, 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且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 我们非常有必要通过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在学生现有知识积累基础之上, 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学习地理知识, 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和自信心, 开始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利用不同提问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一种单向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许多学生只是机械的记住了所学知识, 而并不能理解和运用。缺乏提问环节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善于提问, 也不善于主动思考探究, 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受到抑制, 严重阻碍学生的良性发展。因此, 我们要将这种“接受式”教育变成“探究式”学习, 化被动为主动, 通过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力, 促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意识。

1. 生活化问题情境的创设。

根据教育学的构建主义理论“学习者根据已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来完成对新知识的初步认知和意义构建”, 所以, 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现有知识基础之上, 利用其生活经验来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从而帮助其更好的认知和构建新知识。简单来说是指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例如, 可以结合当地的四季变换、昼夜温差、降雨情况等来分析某一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此时, 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我们的天气变化情况, 当学生给出解答之后, 教师就可以为大家揭晓当地的气候属于哪一种, 从而总结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

2. 形象化问题情境的创设。

高中地理知识的某些概念和理论相对复杂抽象, 不仅讲解起来很难描述, 学生也很难理解, 自然容易觉得枯燥乏味。此时, 教师就应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以更加直观的情境创设来进行展示, 例如, 中国有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和四大盆地, 老师便可以拿出一个中国地理模型, 通过模型来提问, 这些高原、平原和盆地分别在哪个地理位置, 地质特征和气候条件有什么区别, 从而由表象上升到抽象掌握课本知识。

3. 悬念式问题情境的创设。

所谓“好奇心害死猫”, 悬念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从而发展为强烈的探究欲望, 这就是为什么悬疑小说和悬疑电影大受欢迎的原因,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我们也可以引入悬念式问题来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所以, 当学生发现有些现象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产生矛盾时, 就会产生悬念, 此时只要老师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相悖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亦或是我们之前的认知是错误的?”等问题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越是想不通猜不透的问题就越想要弄个清楚明白的心理可以对学生大脑皮层产生持久而强烈的刺激作用, 从而成为其主动思考探究的动力之源。

4. 开放式问题情境的创设。

开放式问题往往具有不确定性, 不仅仅只有一个答案, 因此, 开放性问题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争议, 从而不断扩展自己的发散性思维, 在不断推翻和重立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高中地理不同于其他科目, 其研究内容涉及范围广阔, 且好多地理现象或者事物都在现有条件下都无法进行实地探究, 而仅仅通过老师的口头讲解或是课本上的图文很难描述, 自然也很难让学生了解其究竟。所以,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来创造生动形象的地理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直观的学习地理知识, 既可以是动态的视频, 也可以是生动的图文, 还可以承载音乐和链接, 从而更加全面多方位的展示某个地理现象或事物。

五、利用多元化活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乏味的, 现今教育更加推崇“寓教于乐”, 所以, 课堂多元化活动的开展变得十分有必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可以开展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 可以以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为主题举行一场辩论赛,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站队, 在激烈的讨论争执中加深对课题的了解;其次, 可以以情境表演的形式课题即兴演出, 例如, 当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相遇的时候如何说服对方加入自己信仰的宗教, 在此过程中, 学生可以对印度教、伊斯兰教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也能够更加了解印巴冲突的原因;另外, 还可以以快问快答的形式进行地理知识竞技赛, 通过相关奖励激励学生的求胜心, 从而促使其对知识的掌握。利用多元化活动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还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能力、发散性思维、沟通合作能力等, 因此应当予以大力提倡。

六、小结

将情境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不仅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变得形象具体,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散性思维、自主探究能力, 因此, 学校和教师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 不断创造条件、探索措施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求知欲, 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摘要:高中地理在文科中是一门对理性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一门课程, 那么我们如何将复杂抽象的地理教学转化为更为形象生动、易于接受的教学形式呢?一般来说, 情境教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将引入情境教学这一概念, 分析其必要性, 并从五个不同角度探究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创设。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情境教学,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代东焕.多措并举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J].甘肃教育, 2011 (06) .

[2]韩芹.谈多媒体与地理教学[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9 (08) .

[3]张思彬.地理教学中实现高效教学的策略[J].成才之路, 2010 (32) .

论情境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篇10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 1)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不但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还要结合具体内容,才能把问题设计得巧妙、精当例如,在教学“ 纬度与气候”时,我通过创设“ 11月份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广州与哈尔滨的观众着装不同”这一情境,提出了“ 为何两地气候差异这么大”的关键问题。 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的环境进行思考。 但是, 我并没有立即评判学生的回答,而是再次设计一组问题进行比较追问,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原有认识,这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自己原有认识中的不足上好第一节地理课, 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地理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我抓住初中生的直接兴趣这一特点,避免从理论上直接灌输,而是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例如,上七年级第一节地理课时,我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讨论:“ 地球是运动的, 可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 ”“ 为什么夏天热, 冬天冷? ”这些为什么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再通过教师的小结,同学们明白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明白了地理学科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密切性。 同时, 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和社会现象的兴趣。 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能沟通师生的思想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开启学生的智慧之源。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从而爱学、乐学。

( 2) 创设实物情境。 地理教具多种多样,有挂图、地球仪、模型标本等,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具。 讲解七年级上册“ 世界的地形”时,就可利用地球仪、挂图和山体模型等教具,为学生创设直观情境。 比如,用地球仪帮助学生回忆复习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用挂图( 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出:颜色由浅变深说明海拔越来越高。学生就很容易明白地球的地势是高低不平的。还可运用山体模型讲解等高线地形图,增强学生对等高线的立体认识。

( 3) 创设语言情境。 地理教学中,常常有难以记忆的地理知识,教师可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或顺口溜等语言手段帮助学生记忆。 如教学“ 我国省级行政区”时,记忆和识别轮廓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可采用形象比喻法来教学,把中国轮廓比作一只雄鸡,把云南省轮廓比作一只开屏的孔雀,等等。 这样,学生通过老师形象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记忆,并掌握相关知识。 又如“ 全球性大气环流”中“ 六风七带”是记忆的难点,教师可编制顺口溜———“ 高低气压相间插,一撇一捺向低压”。 创设语言情境, 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知识行之有效的方式。

二、找准时机,把握切入点

( 1) 从社会热点与课程内容的衔接点切入 。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源于生活实际的地理事件,具有客观、翔实典型、有启发作用、有趣等特点,使用实例进行教学,可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探究感悟地理事物的规律和特征, 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生活世界、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也是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因而把握教学中的这种衔接点, 极易形成教学的情境。 使学生身临其境,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探索兴趣。

( 2) 从冲突性问题与学习内容的衔接点切入 。 在地理教学中, 可以找到一些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内容之间必然产生冲突的问题,使学生在认知心理上不平衡,并产生一种让心理恢复平衡的愿望。 如果抓住主要矛盾的问题,并把它激发出来,教学情境就会自然产生。 比如,在教学比较难理解的“ 时区”内容时, 可以用两个双胞胎在180度经线的前后出生的故事, 提出问题 “ 为什么先出生的孩子要叫后出生的孩子为哥哥呢 ? ” 首先,用这个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再趁热打铁,给学生讲解最难以接受的知识点,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讲“ 月相”时,上弦月的月相亮面朝西, 可这和地图上的方位相反, 从这个问题切入,可抓住认识上的矛盾,从而构成探索情境。

( 3) 从轶闻趣事与学习内容的衔接点切入 。 学生对纯粹知识的学习总会出现一定的疲劳期,正所谓学习要“ 劳逸结合”,适当地给学生放松,是促进学习的好方法。 因此,课堂上的引课和承转,可适时、适当地加入一些与教学相关、学生喜欢的趣事,以缓解学生学习的疲劳。 比如讲“ 大气的运动”时,可以引入《 三国演义》 中诸葛亮火烧葫芦谷的故事;讲“ 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时, 可以运用马纬度或英德之战引课。

地理情境教学对教学条件、设备、材料、经费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学组织管理工作量大。 运用时,应与其他教学模式有机结合, 其功能才能得以更好地发挥,才能促进地理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不断激发、推动、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

摘要:地理情境教学随着新课程要求应运而生,而地理情境教学的关键是创设各种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情境教学在地理课堂上的运用,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地理有效教学。

上一篇:高校体操下一篇:生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