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

2024-08-01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精选十篇)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 篇1

一、注重概念的回顾

概念是对某知识的描述, 这种描述包含了此知识的特征、特性、使用的条件等, 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是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对概念的回顾, 不仅是陈述概念的内容或是指出关键字, 而且是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我们只有对概念充分理解, 才能深入了解数学的本质, 一些改头换面的题目才能迎刃而解。因此在一轮复习中对概念的回顾不能草草了事。

例1:已知函数f (x) =x+lnx, g (x) =1+lnx, h (x) =ex+x的零点分别为a, b, c, 则a, b, c的大小关系?

问题分析:当这道题出现在练习中时, 很多同学表现出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 分析发现, 产生障碍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概念不清晰, 即何为零点, 书中为零点的判断提供了什么依据。教材在必修1 (P74~P75) 明确了零点的概念:我们把使函数y=f (x) 的值为0的实数x称为函数y=f (x) 的零点。此外, 书中还有我们俗称的零点存在性定理:一般的, 若函数y=f (x) 在区间[a, b]上的图象是一条不间断的曲线, 且f (a) ·f (b) ﹤0, 则函数y=f (x) 在区间 (a, b) 上有零点。结合起来, 我们可以总结出零点判断的三种方法: (1) 算 (求出零点) ; (2) 看 (看图象上两函数的交点) , (3) 验 (用端点进行验证) 。这三种方法可以恰如其分地用于本题三个零点的判定大小上。

可见, 对概念不仅仅是记住, 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教师在给学生复习概念时, 一方面复述其内容, 强调关键语句, 另一方面要借助于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含义, 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

二、注重书本习题的开发、引申、整合

例2:必修4——P83:已知直线l经过点P1 (x1, y1) , P2 (x2, y2) 用向量方法求l的方程。

如果直线经过点P1 (x1, y1) , 且它的方向向量是 (1, k) , 试用向量共线的方法推导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整合后, 以书中的例题作为引论, 引出了以向量作为背景的题:

三、注重易错题的整理

易错题的整理是每个高三学生都会去做的工作, 做这样的工作可以弥补在知识上的缺漏, 也是对自己容易犯的错误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但这个过程如果仅仅靠学生进行, 我们往往会看到错题本“内容丰富, 毫无章法”, 容易使错题本“流于形式”, 甚至出现错题本上的问题本身就是错的。所以老师的引导和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需要的。

第一, 加强检查。通过检查可以督促学生的完成;第二, 加强老师的指导, 老师可以就某一部分提出整理要求, 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分类、整理、变式、延伸, 也可以就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优秀同学的整理做出点评, 给出示范, 在错题整理时可以加入错因分析等;第三, 加强同学间的沟通, 同学间错题的共享可以让学生引以为戒。

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 还要进行一些单独的辅导, 要求学生将易错题 (仅仅是题目) 摘抄, 两个星期或更长的时间之后再订正, 若订正错了, 再重复以上步骤, 直到订正对为止。这样能学生的错题越来越少, 知识点越来越清晰, 各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得到提高。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把经典错题整理后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成效显著, 也避免学生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面对众多习题无所适从。

四、注重习题讲解的策略

同样的教案, 不同的上课形式 (或者说上课风格) , 显然也会产生很大差异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方式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 比如, 是讲解还是练习?是讲多还是讲少?是讲快还是讲慢?是口述还是板书?这需要教师在习题讲解中注重讲解的策略。

1. 先宏观, 再微观

一轮复习上课时有时需要向学生先作宏观说明, 如章节结构框架或本课主题。

此题学生往往不能正确画图, 因而导致答案出错。

求导已根深蒂固地根植于学生脑海中, 求导的作用是什么?只刻画函数单调性, 而函数的正负性、渐近线等都是学生容易忽视的地方。

通过宏观结构上的认识, 再用一些典型的问题进行训练, 就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上的框架, 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

2. 先具体, 再抽象

如以下问题。

一开始就让学生研究这样的问题, 一是学生不感兴趣, 觉得很难;二是学生也不知从何处入手, 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 备课中, 不如从具体情况出发。

这样的模式,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觉得轻松, 自然地掌握所学知识, 又提升了学生研究一般问题的总结能力。

3. 先解决, 再优化

很多问题常有多种解法, 教师要通过适当分析, 将学生在基础年级学到的各种方法加以初步对比, 使学生隐约认识到不同情境下不同的最佳解题方案是什么, 培养学生“高瞻远瞩”的能力, 更要关注解决问题的通性通法。

五、注重学法指导及心理辅导

及时收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困惑, 学生的困惑如果积累得过多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 从而影响学生数学的学习。教师只有平时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 及时鼓励, 才能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持续下去。教师要鼓励学生认识自己, 不论是平时做作业还是高考复习中的定时练习、模拟考试, 做完后要认真改错, 通过对自己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的纠正, 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平时坚持认真改错, 能力提高得快;反之则练习效果差, 能力提高得慢。因此, 我们说“错误是最好的老师”, 在复习中要利用好曾经做错过的题目, 寻找错因, 及时进行总结, 以吸取教训, 力求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

教学中要注意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 合理安排教学难度, 有利于学生产生成功情感体验, 提高学习水平。

在复习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失误, 也会遇到一些大难题, 这时候, 要么束手无策, 要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解决, 要么问题虽然解决了, 但自我感觉不好。碰到这种情况不要紧张, 不要轻易放过。数学问题博大精深, 数学对每个学生来说都会有一定难度, 所以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鼓励学生勇往直前。同时还要注意辅导学生在考场上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

引导学生共同探讨, 形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学习数学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 篇2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关系国计民生。计量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计量管理水平提升是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体现,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6σ”管理等活动都与计量管理密切相关。

一、计量发展现状与形势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计量科研成果大量涌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计量发展与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国家计量基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量传溯源体系不断完善,保证了全国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专用、新型、实用型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计量法律法规和监督体制逐步完善;国际比对和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我国计量测量能力居于世界前列。但是,计量工作的基础仍较为薄弱。国家新一代计量基准持续研究能力不足;量子计量基准相关研究尚处于攻坚阶段,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迟缓,部分领域量传溯源能力仍存在空白;法律法规和监督体制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监管手段不完备,计量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缺乏。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计量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务院审时度势,于今年3月2日发布了《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确立了8个计量发展量化目标,其中包括《计量法》的修订、溯源体系的覆盖率、重点计量器具的受检率等等。为夯实计量基础、完善计量体系、提升计量整体水平指明了方向。

二、我厂计量管理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企业科学发展过程中,我厂高度重视计量管理工作,早在1984年,就建立了独立的计量器具管理部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颁布以后,尤其是2003年企业改革以后,我厂逐步建立了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计量管理体系,组建了一支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的计量队伍,企业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计量法律、法规,加强对计量器具的跟踪管理,在郴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步建立了通用量具、衡器、电学、热学、力学等各专业的11个计量标准,取得了郴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相关授权,通过人员培训取证和购置标准检定设备,开展了通用量具、衡器、压力表、电能表、电压表、温湿度等器具的企业内部检定工作。我厂计量管理以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为目标,将计量工作与推动企业管理紧密结合,在促进企业管理提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设备工程部计量组负责全厂计量器具的选型、校准、比对和维修等全方位管理工作,授权制丝车间计量技术人员从事在线重点计量器具(皮带秤、水分仪等)的维修和校准工作。全厂在用计量器具2024件,其中A类器具975件,B类器具654件,C类器具395件,处于封存、备用等状态的非在用计量器具571件;部门的分布情况是卷包车间322件,制丝车间413件,动力车间785件,质量管理部200件,物资配送部198件,其他分布设备、生产、安全法规、后勤等部门。我厂依据《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对计量器具进行管理,并制定了127个技术文件,作为器具使用和校准的技术规范。根据我厂的计量管理体系对计量器具进行管理,经过不断完善和提高,基本适应我厂技术发展和质量体系要求,但是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相比较,计量工作的基础仍较为薄弱,改革和发展的压力依然存在,我们应清醒认识自身不足,结合国家发布的《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确立自身的发展方向。1.计量测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计量测试人员,不仅可以是从事校准工作的计量员,也可以是使用计量器具从事产品检验和工艺控制的员工。对于从事校准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自84年代计量法实施后就对计量校准人员(检定员)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文化程度中专以上,改革开放30多年,产品生产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计量器具的技术要求和技术含量越来越复杂,对计量校准人员的文化水平要求也在相应提高。校准人员的水化程度只是素质要求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技术水平,我们通常采取培训、考试取证等办法予以提高,另外采取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技术合作等办法来进行巩固和提升;但另外一个提高技术水平的要点往往被我们忽略:那就是保持校准人员校准工作的相对稳定。俗话说“熟能生巧”,校准人员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技术提高。对于使用计量器具的测试人员来说,要视其所使用计量器具(仪器)的复杂程度来提出对其文化程度的要求,他们的技术水平反映在对器具(仪器)使用的熟练程度上,这部分测试人员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1)对计量设备的性能、测量范围、精度等级、操作步骤等等的了解程度,2)对所从事测试工作计量要求的了解程度。2.过程控制计量器具的配置和管理应加强。

作为生产点,对生产过程控制计量器具的配置和管理应成为我们计量管理的重点。在制丝线的流水线作业中,温度、水分、流量、重量等的控制已在设计中已充分体现了自动化信息化的功能,检测数据可实行实时监控,计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对每台计量器具的校准和比对,以确保其准确性;水分检测仪器从当初的QB6500到现在的TM710,主要是对水分测量的准确性进行提升;皮带秤从最初的电子皮带秤到联合工房技改后的核子皮带秤,由于核子皮带秤的后续管理麻烦,逐渐又倾向电子皮带秤。因此,在技术改造项目中,对计量器具的选配很重要,不但要考虑计量器具的测量范围、准确性、稳定性是否满足产品测量要求,还要考虑计量器具的后续管理要求,主要是校准和维护方面是否方便、快捷和可行。单台计量器具选配好后,实现在制过程测量数据的实时监控是过程控制计量器具发挥作用最大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制丝线大部分重点器具测量结果实现了在线监控,但卷包车间的实时监控还做得不够,其产品质量检测比较滞后,在未来的技术改造和检测功能升级改造中应将在线检测功能考虑到其中,使产品质量监控逐步实现真正的自动化信息化,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光学等新技术运用在测量仪器中,使计量器具的精密度越来越高,对计量器具的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校准所要求的装置、技术相应提升,对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是保证测量准确性的重要前提,不要因为没有按时对仪器进行标定而导致测量数据错误,不要因为没有对仪器及时进行日常保养,而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变化,这样的情况,我们有发生,在此,我们呼吁器具使用部门加强对测试人员的意识培养,使他们认识到维护保养对测试工作的重要性。3.能源计量和统计功能有待加强

国家经贸委规定凡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属于重点用能单位,对重点用能单位,国家经贸委颁布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国经贸委7号令),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响应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摸清我厂的水电消耗,还原水电的真实计量,以便更好地指导我厂的节能减排工作,前几年,我厂组织实施了对全厂水电计量点的全面清查,出台了《水电计量管理整改方案》,方案增补了20个用水计量点,18个用电计量点;并对我厂以前水电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建议。通过第一轮整改,我厂的水电表进行了重新编号,绘制完成了水电计量示意图,我厂的用电购入量与消耗量已基本吻合,但水的购入量与消耗量却仍然存在很大的出入,水的漏损率达40%以上,为此,我们组织了第二次清查整改。第二次整改的方案主要是针对水的计量,增加了包括绿化用水在内的24个计量点,清查出来的3个地面泄漏点,由于地下管网使用年限已久,腐蚀破损严重,管网图纸没得到及时更新,后勤服务部通过外协查漏补漏后,水的漏损率降到了40% 以下。要达到国家能源管理的要求,我们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还需加强,数据统计功能需要改进,采用自动记录、自动统计、自动输出报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我厂能源计量的现状,希望在我厂今后的技术改造中充分考量这一要求。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篇3

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明确学习目标

复习应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但还应针对高考试题的难度,对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进行训练,否则能力的提高无法到位。难度的立足点应是中等类型及以上的题目,要善于将少量有难度和技巧的试题融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做到由易到难,化难为易,使自己的应考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运用“一主线,四同步”复习法,能比较好地处理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一主线”是指以高三学案为主线,夯实基础,筑造知识框架。高三学案各地内容不尽相同,但总体结构都类似,基本是与高中课本同步进行设计的。

“四同步”是指在复习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同时,通过实施“三个一”工程(即在老师指导下,确保每天都能读一篇文章,听一段材料,说或写一段文字。每人配备一本字典,一本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语法书,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和听力材料,以确保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精听、泛听相结合;精读、准精读、泛读相结合;通过阶梯性与综合性训练相结合等手段,进行“同步阅读”、“同步听力”、“同步写作”和“同步综合”的训练,以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同步综合:每两周一次综合限时训练,也可根据实际适时调整。

认真研究近几年山东省高考试题,科学规划,重点突出

1.在语篇中复习和积累基础知识

实践证明,用大量的时间过细、过深地去挖掘一些语言知识、语法项目,远远超出了《课标》的要求,得不偿失。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而且束缚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学生的能力只能停留在一般水平,不能适应难度较大的试题。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语言的实践,只有通过学习者亲身实践,才能学会并掌握语言知识,达到在交际中使用语言的目的。要想做到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就要在“用”字上做文章。所以在复习语言知识方面,我们提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多做语句赏析和分析,多在阅读的上下文中激活语言知识,积累语言知识。

2.保证词汇复习的高效

词汇的复习也是重中之重,也必须遵循实践的原则进行。没有语境的记忆必然是低效的,而没有应用的过程,更不会给记忆带来好的效果。要高度重视常用构词法,各类词的句子功能,多义词、多类词的意义与用法,以及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典型差异。要深刻体会“地道”两个字的深刻含义,在实践中悟出其中道理。

3.突出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理解是高考试题中的重中之重,新增加的阅读表达也是以阅读理解为基础;八级阅读目标比以往大大提高了要求,近三年山东高考阅读理解难度的增加就是对八级阅读目标的体现。因此我们的高三英语学习一定要牢牢抓住重点之重点,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以阅读为主线,带动相关能力的综合提高。在一轮复习中应精选语言地道、趣味性强、时代感强的文章,加大阅读的训练力度,逐步解决读不懂,读得慢,思维深度不够,文化意识不强,理解不准确等基本问题。此外,要注意高考题的测试形式不是一轮复习的唯一选择,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阅读训练的方法上,要注意技能训练和题型训练的区别,在阅读练习的设计上不仅要重视技巧点拨,还要重视培养语篇阅读能力。从单词、句子结构、段落、篇章和背景知识这五个要素来研读文章,把握文章整体,理清脉络,构建良好的知识网络。此外,还要注意把握语篇的表层结构和深层含义,从而推断出语篇的主旨大意、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和作者态度、价值观,乃至幽默感。(分析阅读课常见的误区及原因:匆忙完成跳读、查读环节,然后进入课文内容和单词短语的学习。)

4.加大对第二卷的研究和训练力度,重视表达能力的系统提高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 篇4

近日, 农业部兽医局会同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青海省西宁市组织召开全国兽医实验室能力建设工作研讨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主管医政工作的处长,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兽医实验室工作的负责人,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有关同志共计8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是近年来农业部首次专门围绕“兽医实验室能力建设”这个主题召开的专题会议, 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2012-2020年) 》, 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撑能力和水平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通报了全国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和2012年省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情况, 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兽医实验室能力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 分析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兽医实验室能力建设的工作思路、方向和重点。会议认为, 近年来, 农业部和各级兽医部门高度重视兽医实验室建设工作, 兽医实验室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兽医实验室管理法规体系不断健全,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检测能力不断提升,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不断强化。

会议强调, 各级兽医部门要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2012-2020年) 》提出的防治策略和目标要求, 充分认识加强兽医实验室能力建设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站在全局的高度, 统筹兼顾。在制定地方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时, 要将实验室能力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整体谋划、狠抓落实, 抓出成效。要认真研究实验室布局和功能定位问题, 加大兽医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化建设、生物安全管理等能力建设工作。要加强调研, 摸清底数, 重点围绕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目标和技术路线策略, 加大调查研究, 加大各级各类实验室布局和功能定位研究力度, 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强化落实, 全面提升, 围绕兽医事业发展的大局, 将实验室能力建设工作思路转化为实际工作措施, 措施要实、要管用, 切实提升实验室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夯实管理基础 提升工作效能 篇5

提升工作效能 积极创建省级劳动保障监察示范网格

云龙区翠屏山街道办事处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今天,全市创建省级劳动保障监察示范网格观摩推进现场会在我们翠屏山街道办事处隆重召开。首先,我代表翠屏山街道办事处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感谢各位领导对我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给予的指导,感谢各位同仁给我们传经送宝!

翠屏山街道办事处地处云龙区东部,紧邻徐州市新城区、高铁商务圈、金山桥经济开发区,下辖土山寺、长山、乔家湖三个村(社区),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人,各类企业247家,个体经营组织68家,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辖区内各类企业及个体户等用工单位不断增加,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较为繁重。

今年以来,我处按照创建省级劳动保障监察示范网格活动的要求,在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劳动监察支队、大队的具体指导下,迅速启动创建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基层管理体系,实现了监察对象无盲点、监察手段信息化、监察管理精细化,全面提升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效能,创建工作取得了 1

阶段性成果。

一、夯实创建基础,做到“六个到位”

一是组织保障到位。街道办事处党委班子专题研究创建工作,成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科学有序的创建工作方案。在办事处整体人员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从其他科室人员调整2人充实到劳动监察中队,使劳动监察中队人员增加到4人,其中除劳动监察中队长以外,还明确了一名兼职监察员专职从事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我处所辖每个二级网格都有一名劳动监察协理员主要从事网格化管理业务,并规定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调整。

二是经费保障到位。年初,办事处将劳动监察中队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劳动监察中队的两名兼职监察员的工资待遇全部按照事业单位的规定落实,并按照市区工资改革及时调整其工资水平。辖区二级网格劳动监察协理员全部为市人保局聘请的劳动保障协理员(公益岗位),其收入待遇参照村(居)委员会工作人员执行,目前为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另外,我处还结合每年市区人保部门对其工作情况的考核认定,实施浮动增长机制。

三是工作场地到位。我处在综合服务大厅内设立了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窗口,为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单独设立16平方米的办公室,增设16平方米的劳动保障举报投诉中心和16平方米的劳动监察案件调处室,并将劳动监察举报投诉接待制、首问负责制、限时接办制、简易劳资纠纷调处流程等内容上墙。

四是工作设备到位。根据办事处辖区面积大,用工单位分散的实际情况,我处专门调配一辆汽车用于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并先后配备了电脑、电话、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案卷档案橱柜、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保障了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在设施和设备方面的需要。

五是网格责任到位。根据办事处辖区用工单位的数量及分布,科学划分了二级网格点,明确了网格片区劳动监察协理员的工作职责。办事处劳动监察中队和二级网格点职责权限分工明确,网格责任和网格示意图上墙公布。

六是网络覆盖到位。发挥网络化管理优势,在确保一、二级网格和市区网络平台联通的基础上,提高网络利用效率,开展网络使用培训,提升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能力和水平,做到及时上传劳动监察各类管理业务信息,实行信息传递及时,数据资源共享。

二、提升工作效能,做到“两个强化”

(一)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目前我处劳动监察中队兼职监察员和协理员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工作人员平均年龄29岁。为适应工作要求,我处积极组织兼职监察员和协理员参加市区劳动监察机构组织的培训,还坚持每周进行业务学习,保证每个网格工作人员每月集中学习不低于6个学时,监察中队2名工作人员全部取得省厅制发的兼职监察员证,提高了中队监察员的个人工作素质和网格管理整体水平。

(二)强化队伍管理,实施业绩考核。为增强中队监察员的责任意识,我们在办事处综合服务大厅上墙公示监察员着装照片、证件号码、创建监督电话及电子邮箱,并在云龙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设立创建监督窗口。实施业绩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每季度对中队监察员和协理员实施业绩评议考核,建立业绩档案和电子档案,按照考核奖惩制度实施奖惩。

三、全面实施监管,做好“六项工作”

(一)做好信息采集工作。一方面通过劳动监察协理员将采集的315家用人单位(其中企业247家,个体经济组织68家)信息及时、准确、完整的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力争入库单位信息采集100%;另一方面,通过书面审查、日常巡查及举报投诉专查等获取的信息,及时对库内用工单位的信息进行维护,保证至少每半年对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实行对用工单位实时动态管理。

(二)做好法制宣传工作。除在综合服务大厅提供劳动监察宣传资料外,还充分利用云龙区劳动监察和仲裁QQ群,及时解答辖区内用工单位的用工难题,宣传劳动保障监察法律知识。落实服务用工单位联系点制度,每个兼职监察员定点联系企业不少于5家,在开始书面审查、日常巡查工作时开展面向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指导服务,并建立活动台帐。

(三)做好投诉举报和矛盾调处工作。充分发挥劳动监察中队政策咨询、举报投诉接待工作职能,建立劳动关系矛盾纠纷行政调解制度,对简易劳资矛盾进行调处,今年以来共接待劳动咨 4

询和群众来访10余起,受理劳资纠纷举报投诉7起,处理完毕6起,处理率达86%;同时,二级网格点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基层平台服务窗口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咨询服务。

一、二级网格点台帐健全并及时录入信息系统。

(四)做好应急防范,加强监测预警。结合书面审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及时开展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对存在劳动纠纷隐患的用工单位及时发放预警提示函,并按照风险程度划分为黄、橙、红三级预警,对发现隐患的6家单位进行分类监管和重点监督。增强工作主动性,及时帮助整改,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地预防违法行为引发群体性事件,实现监管模式从被动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每季度将劳动关系运行情况报告给区监察大队。建立网格内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应预案,组织人员参加区应急培训,发现一般性劳动事件及时报告和处置,几年来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发生,为全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五)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维护企业职工权益。办事处劳动监察中队能积极配合区劳动监察大队开展书面审查、日常巡查、专项执法等活动。几年来先后督促签订劳动合同1980人,督促参加社会保险1980人。今年初,我们联合区劳动监察大队对辖区内一家多次出现投诉举报且拒不配合的某机械厂进行整改和处罚,教育了周边一大片用工单位。真正做到举报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维护了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

(六)注重企业诚信建设,保持企业员工稳定。加大辖区企业诚信建设,在此次创建活动中,我们发放创建宣传资料400份,深入企业宣传36家,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和人员情况,重点帮扶六家单位进行创建,帮助企业制订单位规章制度,进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起草和签订,稳定了职工,提高员工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11年办事处网格内60%企业参与创建活动,有两家企业创建为诚信企业。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是我们在创建工作中取得的一点成绩,和兄弟县区相比,和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巩固创建成果,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管理基础,不断提升劳动监察工作效能,为全市创建省级劳动保障监察示范网格活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我们衷心地欢迎各级领导同志们常来翠屏山街道办事处视察指导,对我处的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 强化学科思维 篇6

一、今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地理试题分析

(一)考点分析

下表是今年地理考题考查的主干知识、具体考点及其所考查的核心能力、分值分析表。

(二)考题特点

1.学科特色鲜明,命题立意与难度保持了较好的延续性。今年的全国Ⅲ卷与我区去年采用的新课标全国Ⅱ卷相比,难度基本持平。命题立意上仍以考查地理学科素养为核心,综合考查了考生对核心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信息提取与解读、知识调动与应用、论证与阐释地理事物等多方面的能力水平,突出了对地理教育核心价值观如“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等的考查,学科特色突显,“地理味”浓郁。

2.突出对信息提取与解读能力的考查。今年的全国Ⅲ卷绝大部分考题都考查了地理图文信息的提取与解读能力,与去年的全国Ⅱ卷比较,考题压缩了用图量,增加了纯文字材料的题型,因此对文字材料信息的提取要求更高。选择题第2、9、10、11题是易错题,也是全国Ⅲ卷地理试题出现区分度的节点,其答题关键就在于能否准确提取图文信息。在确定第2题的选项时,考生很容易受到题组材料信息的干扰,因为不能准确把握题干设问角度的关键信息而导致错选;在解答第9、10、11题时,考生容易在图文关键信息捕捉与知识调取与运用、整合的过程中出错,答题时会出现较大困扰。

3.知识技能型考题弱化,学科思维能力考查趋向加强。对比广西近三年考题可发现: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单一考查逐渐弱化,但对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更趋强化。表现在:选择题中,2014年单一考查知识技能的考题有“地球运动”“海上航线地名”“河流流域地名”和“农业地域类型名称”,2015年单一考查知识技能的考题有“天气系统”“时间计算”“河流结冰期”等,而2016年选择题中这种纯粹考查知识技能的考题比如往年备考中通常着重的“地球大气”“等值线判读”“时间计算”等均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对图文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考查的考题。另外,2016年考题在非选择题设计上对考生逻辑推理、逆向思考、发散思维等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有较高要求,其中以第36(1)、(2)题最具代表性。

4.关注时事热点。本卷选择题第一题组第1~3题和非选择题第37题分别以“近年我国棉花价格国内与国外倒挂”和“甘肃瓜州风能开发”等时事热点为切入点,突出考查考生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2017年备考策略与建议

(一)抓核心主干,夯实基础

1.坚定复习备考必须从“抓核心主干知识,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做起的导向。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许多考生在这方面有惨痛教训。比如今年全国Ⅲ卷第37(1)题,题目要求是“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满分6分。显然这是一道单纯考查考生知识记忆与理解的考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并不高,但我区考生的平均得分仅约3分,让人颇感意外。该题暴露出考生在地理备考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思维轻知识”倾向。笔者认为,尽管当前高考地理命题的立意强化了对考生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对考生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单一考查有所弱化,但这并不等于说复习备考可以轻视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如今年全国Ⅲ卷的第36题,考生的空间定位技能、等高线判读技能以及对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知识提取等,都是答题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说,如今高考的地理试题对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其实是渗透在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当中的;如果没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为根基,所谓的地理思维能力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素养,方可达成知识的顺利迁移,直至“借石攻玉”。如今年全国Ⅲ卷第37(4)题要求“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其答题思路便可以直接从教材有关“美国在进行田纳西河流域水电开发时配建核电站和火电站的目的”的相关知识中得到借鉴(见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必修3)。

3.“抓核心主干知识”并不意味着复习时要面面俱到、平均使力,建议教师在充分研究近三年考题命题走向的基础上,重点对高频考点作深入复习,而对于低频考点或边缘化考点,在复习的时间分配上可作一定的技术处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板块内容来看,近三年高考自然地理赋分占比3~4成,人文地理赋分占比6~7成,因此,复习重心可适当向人文地理板块倾斜。

(二)强化信息的提取与解读能力

高考地理试题的取材往往根植于现实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以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且考题信息一般以文字材料、图形材料、表格材料等形式呈现,这就使得高效、准确地获取考题材料中的信息(通常谓之“题眼”)成为精准答题的关键。下面结合考题作具体题例分析。

nlc202309090051

1.考题信息以文字材料呈现时,务必要仔细阅读题干和设问中的文字,排除信息干扰,准确提取信息,抓住“题眼”解题。

【典例1】(2016年新课标全国Ⅲ卷)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

解析:在解答本题时,考生很容易受题组材料信息“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的影响而错选A项“原料价格”。考生在阅读文字材料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本小题题干中的设问信息是将越南、巴基斯坦和美国比较,而不是中国与美国比较;再结合美国的劳动力价格要高于越南、巴基斯坦,棉花生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等知识,可排除A、B两项;根据题组有用信息“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说明K企业市场定位不在美国,可排除D项。因此,抓住本题的“题眼”——“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是答题关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考题信息以图形与文字材料组合呈现时,需综合把握图文信息,特别是充分挖掘出隐藏在图形中的地理信息,并对所提取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

【典例2】(2016年新课标全国Ⅲ卷)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9题。

9.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森林植被恢复后,降水将更多地下渗,转化为地下水,于是地下水水量增多,甲河径流量减少;而题图中岩层倾斜方向将使地下水流向乙河,于是乙河径流量增加;由于降水被更多地转化为地下水,因此甲、乙两河径流总量减少,故D项正确。本题如不能准确把握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理,答题会出现较大困扰。

【典例3】(2016年新课标全国Ⅲ卷)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l0~11题。

10.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项、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11.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解析:第10、11题对考生领会题意有较高要求,之后才是考查知识的调取与应用能力。第10题题干中的“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是个关键,这是一个动态过程;接下来还需调动“青藏高原东部”所处的板块构造边界知识,再结合题图信息“山峰经历的冰期次数”去答题。青藏高原东部处于板块碰撞挤压边界的抬升侧,区域内山地总体在抬升,图中果洛山、雪宝项、太白山依次经历了三次、二次、一次冰期,说明果洛山最先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其次才是雪宝项,最后是太白山。所以,第10题的B项是正确选项。第11题把题干文字信息整合成“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的原因”以后,会使答题指向更明确,再结合点苍山现在处于间冰期(温暖期)和全球气候变暖的知识去作答,便可得出正确选项为B。

以上题例是本卷体现区分度的考题。造成区分度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题目对图文信息的提取、整合有较高要求,由此可见信息提取能力的重要性。

(三)在讲评课中突出对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

随着高考地理对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日益深入,强化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训练显得更加重要。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应立足于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围绕学生的信息提取与解读能力、逻辑推理分析能力、区域综合分析能力、问题思考“靶向性”架构、语言归纳表述能力等多方面来展开,做到常抓不懈,并落实到复习备考的日常教学,尤其是讲评课教学当中。就讲评课教学而言,笔者建议:

1.教师在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捕捉关键信息,若有必要,答题时可在试卷上把题目信息的关键词用着重号、下划线、线圈等圈画出来。如今年全国Ⅲ卷第1~3题题组材料及题干信息,便可作如下圈画:

题组材料: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的产地优势,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

nlc202309090051

第2题题干:“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2.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理顺分析思路,突出“由果析因”逻辑思维过程。许多地理问题是能够通过构建思维模型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板书板图等方式把思考的角度和过程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的,实践证明,这对学生逐步学会架构地理问题思考“靶向性”效果明显。比如对“沼泽成因分析”,教师可在讲授时通过板书与板图交错进行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完成“由果析因”的思维建模。

3.注意规范学生归纳阐述地理事物的语言表达。如果说解题思路分析往往是“由果析因”的逆向思考过程,那么归纳答题的表述应该是“由因推果”的顺向归结过程,教师应在这方面对学生作出强调与引领。另外,学生答题观点混乱、层次不清是卷面上常见的问题,将得分点无端地“淹没”在杂乱的答题文字中,很容易导致无谓失分。因此,教师在平常教学和复习时,要注意规范学生的答题细节,特别应让学生注意理顺答题层次。对于有多个设问的考题,分问答题可避免答题观点遗漏,而分清主次、分点答题能更好地呈现思维过程,表现思维能力。总之,学生答题语言准确、到位及答题点层次分明,是其获取高分的最后一道关口。下面以今年全国Ⅲ卷第36(1)、(2)题为例作示范探讨。

【典例4】(2016年新课标全国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8分)

【答案】(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4分)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4分)

(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2分)水网稠密,水运便利;(2分)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2分)对雨林环境破坏大。(2分)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考生的学科逻辑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地理区域综合分析能力,是一道颇能体现地理学科思维与价值的考题,堪称全卷亮点。那么“亮”在哪呢?

第36(1)题的问题实际可分解为两个设问,“河水富含腐殖质的原因”以及“河水泥沙含量少的原因”,故解题答题时可分开解答。

☆富含腐殖质的原因,可循以下三步完成分析解答。

第一步:明确概念——腐殖质是什么?

腐殖质是生物遗体或残体腐化分解所形成的物质。在新教材删除了关于“土壤”的内容后,“腐殖质”成为考生面对的新名词。因为对概念的不理解,不少考生直接放弃答题;也有一些考生误认为“腐殖质多(导致水色变黑)是因为河流被污染所致”,致使答题偏离方向造成失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本小题的0分卷占比约达13%。

第二步:提取并解读题目图文信息,调动并应用知识进行“由果析因”的推导。

第三步:归纳与阐述。归纳的过程是“由因推果”,注意表述语言的规范。国标答案的语言表述精炼扼要、逻辑清晰,堪称典范。

☆泥沙含量少的原因,可通过河流泥沙含量的思考“靶向”来帮助分析。

据此可形成“植被、地形、土壤”三个答题角度。但与国标答案比对发现:国标答案只采用了“地形”这个角度,还增加了“沼泽”答题角度。再分析题图不难发现,图示区域的布朗库河流域在“植被、土壤”特征上与内格罗河流域是一致的,唯有地形等高线分布差异较大,因此从“植被”“土壤”角度尚不能说明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的泥沙含量差异。考虑地形差异应是主因之一,于是沼泽对泥沙的阻滞、沉降功能随之显现。综上分析,“沼泽广布”是本小题解题的关键所在。评卷发现,只有少部分思维能力较强的考生能很好地把握住这个关键点准确作答,获取高分;更多的考生没能把握住题目中的关键图文信息进行答题,或者是注意到了又道不出个所以然来。由此可见,第36(1)题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是该题的一个亮点。

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是,由于第36(1)题“泥沙含量”的国标答案上没有体现“植被”“土壤”答题角度,那今后再思考类似问题时还能从这些角度切入思考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要坚定地告诉学生:只要思维逻辑成立、因果关系不矛盾而且又能解释题目设问的观点,都可以呈现在答题纸上。至于答题观点是否作为采分点,关乎评分标准的制定,考生不必为此思虑太多。

第36(2)题在设问上一反“为何要建设桥梁”的常规设问模式,而是采取“河上为何很少有桥”这样的反向设问,这对考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有较高要求,导致考生容易出现答题观点不完整甚至思维阻滞的问题。本题满分8分,我区考生平均得分3.25分,可见难倒了不少考生。本题思维“靶向”可建构如下思维导图:

观察上图可以发现,解答第36(2)题最终可以得出五个答题靶向,考生可据此完美答题。

笔者以为,教师在讲评36(1)、(2)题时,如能用板书或板图进行答题思维过程的推演,对学生构建答题思路的“靶向性”会大有裨益。倘若这种模式能常态化推广到日常课堂,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将是影响深远的。

(四)重视选修模块的复习备考

研究近两年考题,可发现如下两条规律:一是在同一份考卷内,必考题与选考题的考查内容并不避讳内容上的重复出现,且赋分比很高,如去年全国Ⅱ卷文综必考题第37(2)、(3)题和选考题第44题均涉及“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共22分),今年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必考题第36(3)题和选考题第42题都考查了“旅游地理”的内容(共16分)。而一线教师对选修内容的教学通常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选修内容被忽略之嫌。二是考题模式上呈现出“必修选考,选修必考”的特点。教材中的部分必修内容即使是核心主干知识,也因为受到文综卷地理考题篇幅的限制,考查的核心主干知识不可能做到全面覆盖,因而只能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考查,此所谓“必修选考”;而选修模块内容即使2017年考题在必考题与选考题的考查内容上不再重复,选考题部分每个选修模块依然必定会保有10分的题量,此即所谓“选修必考”。

nlc202309090052

鉴于以上两条规律的存在,建议老师们在备战2017年高考时务必加强选修内容的学习与训练,就算从复习实效的性价比上看,在选修内容上适当着力也是应该的。那么,具体如何处理好三个选修模块的学习与复习备考呢?

1.对教师指导备考来说,应面向全体学生,对三个选修模块都尽量做到全面覆盖、精选精讲、强化训练。我区高中地理教学将“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与防治”作为限选模块,而把“环境保护”模块作为可选可不选的自主模块,因此许多学校在开设地理选修课时可能会倾向于选“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与防治”这两个模块,忽略甚至放弃“环境保护”模块,这种做法在近两年高考中均经历了很大风险。如前述提到的去年全国Ⅱ卷涉及“环境保护”内容的考题占22分,今年与“环境保护”模块相关的考题则是3道选考题中最容易拿分的1道考题。基于此,笔者建议,教师在进行选修模块的备考复习时,应从学生整体出发,对3个选修模块表现出同等的重视。每个选修模块的基础理论教学要根据近5年高考考题在该模块的考查情况去精选知识点,适当压缩理论教学的时间进行精讲;后期的选题训练,则应以近5年高考考题在该模块的考查方向为依据去选定,并进行强化训练。

2.从学生个体考虑,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在个别辅导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原则固化、灵活应对。教师要指导每一个学生在三个选修模块中依据个人的兴趣与专长去选择主攻模块,并“原则”上把自己的主攻方向固定下来,切忌临考时随意变换选考方向。教师在考前最后3个月要对每一个学生选考题的选择方向有明确掌握,以利于做出有针对性的个别归类辅导。之所以要学生“原则固化,灵活应对”,是因为有这样一种特殊情况,比如今年全国Ⅲ卷的选考题第42题(旅游地理)、43题(自然灾害与防治)、44题(环境保护)在难度设计上梯度过大,此时当然是“灵活应对”选择较为容易的考题作答。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今年这3道题中,考生选考的人数非常悬殊(如下图所示)。而从平均分看:选考第44题的考生平均分为8.71分,比选考第42题的考生平均分3.82分和选考第43题的考生平均分4.07分要高出一大截,占了明显优势。在选考题的答题选择上,“趋易避难”更易获取高分。当然,这种变换应建立在对试题的临场评估而做出的灵活应对上,不可轻易采用。

(五)钻研高考真题,实现“高仿真”模拟训练

教师要研究近年高考真题,体会、把握命题立意与走向,从浩如烟海的训练习题中精选题目,再加以科学的组合搭配,力争每次模拟训练都“高仿真”,以使备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对训练选题的严谨、科学,其实就是对学生有限备考时间的珍视与负责。

(责编 白聪敏)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 篇7

1. 加强教学研究, 优化活动单子

备课要在吃透课标、大纲、考纲、教材的前提下, 编写好活动单。活动单活动设计的几点原则如下:

(1) 可操作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活动就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活动单中活动设计要让学生明确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要注明完成活动的步骤:阅读课本哪些文字;思考什么问题;先自主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时间多长;形成怎样的文字成果 (提纲或完整表述) 等。设计明确, 就可减少时间消耗, 无形中学生活动时间增加, 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2) 层次性。因为是复习课, 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 通常都是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彼此有何联系”“如何运用”等基本问题, 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过程中内化、活化基础知识, 在过程中体悟、形成学科思想, 在过程中摸索、总结学习方法, 形成基本的学习能力。一课时设计的活动不宜过多, 3~4 个为宜, 活动之间呈递进性, 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3) 整体性。一轮复习中每课或每个单元的复习任务, 尽可能整体设计, 让学生明确主题, 把握整体结构。比如:必修二第六单元结束时必须进行整体设计, 可以设计表格,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之间的关系。

(4) 趣味性。可以采用示意图、表格、文字材料、漫画等材料。形式的多样让学生消除对一种形式的疲劳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适时引导

(1) 学生的活动过程包括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展示三步骤。①自主探究。一定要有学生自己的思考活动过程, 形成个人结论的文字表述或提纲。否则就会有一大帮人在后面讨论中“吃落地桃子”现象。②组内合作探究。由小组长指定一人主讲或小组内其他同学轮流讲,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质疑, 完善小组成果。小组中所有同学都要形成完整的文字表述, 每个人都要做好展示成果的准备。③班级展示。形式多样, 如口头、小黑板、大黑板、实物投影等。为防止“吃落地桃子”现象, 一定要有意让那些在讨论过程中不太积极的人进行展示, 不要总是相对较好的同学出来展示。

(2) 教师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作用由传统的传授到现在的“导”即“指导、引导”。上课前要充分备课, 预先设想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以便应对;活动指令明确;学生活动中应该加强巡视、监督, 防止有学生自己不思考却等待其他学生的成果;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在成果展示过程中适时追问、点评, 最后加以总结。

3. 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评价和激励合理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建立小组评价机制, 通过组内学生评价、小组间评价和老师评价给各个小组打分并汇总, 评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对一些基础差和基础好的同学评价、打分不一样可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参与率。

4. 精选典型习题练习

近年高考保持试题知能考查的稳定性, 且颇有新意, 图文并茂, 突出文史结合、古今结合、史地结合, 与新教材、新考纲的联系日益明显。因而在复习过程中, 我们只有从命题者的角度去认识知识点,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对历年试题的关注, 让学生也渐渐地有命题的意识, 同时还能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通过课上有质量的活动设计的落实和精选习题的有效训练进行提升的。选编习题要针对考试的重点内容和重点方法进行训练。

5. 逐渐加大试题难度

一轮复习的习题更加注重基础性, 同时兼顾能力提升, 一些现成题目设问的综合性强, 做多了学生会误认为一些基础知识用得不多而放松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强化, 也不利于学生对这门学科树立自信。所以, 在一轮复习时那些综合性、概括性过强的题目尽可能不用或少用, 尽可能地出一些用得上基础知识的题目。但是, 体现学科基本思想和历史基本方法的习题要训练, 选题就要考虑便于讲评, 在有效的强化训练中夯实基础, 在夯实的基础上“凸显能力”。要注意三个轮次复习过程中基础的反复强化和层层递进, 要由面向中下层到面向中上层, 复习过程中不留任何知识的空白点。

6. 注重限时训练及反思

夯实基础 提升能力 篇8

一、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单一的知识型是以往化学中考的特点, 而现在的化学中考则将“知识+能力”放在了首位, 并且更侧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因此, 教师在中考化学复习中, 不应将复习基础知识作为唯一的内容和任务, 而是应以基础知识作为复习的有效载体, 使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解题能力不断提高。审视当前的化学中考复习教学, 很多教师还是沿袭了传统的复习方法, 把“灌输”作为复习的法宝, 学生没有自己的分析思考、没有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 缺少对知识点和问题的理解深化, 只能“囫囵吞枣”般接受大量的、程式化的知识。如此复习方式, 不但教师累、学生苦, 更重要的是收效甚微。要突出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地位, 就必须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复习中去。因此, 复习中除了应抓好“精讲”“多练”“讲评”“反思”这四大环节外, 还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复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时, 笔者要求学生找出知识点和重点后, 根据实际学情编制一套试卷。在这套试卷中既突出了知识点与重点, 又提出了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的问题, 让学生当众解答。这样, 学生的才智得到了发挥, 解题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二、发挥兴趣支撑作用, 激发有效复习动力

零散的知识点、松散的关联性是初中化学的一个特征。把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再现, 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在应用知识中学会迁移, 进一步提高与发展知识是化学中考复习的目的。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复习过程中, 学习兴趣具有支撑性的作用。对化学这门学科很多学生兴趣甚浓, 假如这种兴趣能融入中考复习中, 那必定会产生很大的效益。因此, 让学生走进实验室是复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这样既有利于兴趣的保护, 又有利于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知识。为了便于学生联想,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的实验。

激发学生复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教师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和一些无法解释的生活现象进行教学, 这样学生可以从化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中找到答案, 他们的自信心自然会增强。比如对于氯化铁的介绍, 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用的止血创口贴给学生观察, 并告诉学生创口贴上的纱布是因为浸泡了氯化铁才变成黄色的。这样学生不但感觉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而且对氯化铁的颜色也牢记在心, 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化学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审视近几年中考化学命题的走势, 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贴近生活, 以生活情景为命题素材, 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整合信息、运用信息、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多观察、勤思考, 这样考试时就能胸有成竹, 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

三、围绕考纲强化备课, 多种形式深化复习

高效课堂是中考复习追求的目标, 要实现高效复习应做好这样三个方面:

1. 备考纲、备考点, 加强备课的有效性

中考化学复习高效的前提和保证是教师加强备课的有效性。复习中教师不但要突出备考纲、备考点, 更要加强个体化备课。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应重视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性, 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发展。在复习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深度上要适中, 不能搞偏题、怪题, 人为地给学生增加压力。例如, 第一轮复习要将夯实基础知识作为主攻任务, 根据课标、考纲和考点的要求, 围绕基础性知识备课, 有的放矢、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收获实效。在复习时注意适当延伸和拓展知识面, 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触类旁通, 这样学生应对和解答各类题型的能力就会提高, 他们因此而有了成功感, 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高涨。

2. 运用多种复习形式, 促进效率提高

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 中考化学高效复习教学方式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复习的目标和内容来确定, 各种不同的复习方式和方法之间具有关联性, 尤其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对提高复习效率有显著的作用。因此复习教学应力戒单一不变的方式, 应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复习方式。教师无论运用哪一种复习方式, 都要针对复习的目标和内容, 只有这样, 才能使复习效果落到实处, 真正实现有效复习。在复习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紧紧扣住复习内容, 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 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去研究、去思考, 在分析、研究、思考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会不断提升, 他们会有新的发现和更多的收获, 并解决好考试中的各种问题。

3. 注重复习反思, 有效总结提升

中考化学复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巩固、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对于每一节化学复习课教师要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反思, 反思自己的复习方式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凸显了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否理解与掌握了知识?是否能有效地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要反思复习中是否存在“高耗低效”现象, 并切实采取针对性策略消除这种现象。对于复习中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要认真进行总结, 在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复习质量和效率, 为打赢中考化学之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化学中考复习既要讲究科学, 也要讲究艺术, 化学教师应以人为本, 优化复习方法, 抓住知识点, 扣紧重点难点,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实现化学中考复习的有效和高效。

参考文献

[1]刘金芝.中考化学有效复习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4) .

着力夯实基础,提升写字素养 篇9

一、多措并举,培养浓郁的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对于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学生兴趣的培养。

(一)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

孩子们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1.讲古人的书法故事。 比如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每天 “临池学书”,清水池变 “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自强不息……这些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 这些故事生动鲜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

2.讲民族自豪的故事。 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 在写字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 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孩子们听,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

3.解字说意,编写小故事。 为了引发学生认字、 爱字的兴趣,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二)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励

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 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树立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

1.作业星级制度。 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的红星。 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 八颗红星以上的学生拿到一朵小红花,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

2.红花小组竞赛。 每周写字课上, 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的姿势), 获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朵 “小红花”。

3.个人展示激励。 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写字比赛,前三名的同学在教室展示台展示, 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得到一朵 “小红花”。 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

(三)定期公开展览激励

定期举办作业展览,将写得好的学生作品定期在班内、学校展示板展出。 让学生看到自身的成功与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

二、注重细节,打好坚实的写字基础

(一)注重基本笔画

每一个字都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 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具有起笔、运笔和收笔。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就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起良好的开头。

(二)注重基本偏旁

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 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这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得更好。

(三)注重结构指导

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 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注意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和心到。 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 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 眼到, 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反复地训练,根据字形的难点,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地书写,也就是手到,要写得规范、准确,与范字进行不相上下;眼到、手到的同时,要求做到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也就是心到,在这方面也可以讲一些书法家为什么会有健康的身体,让学生明白。 心到还要做到心静气和,这样才能把字写好。

三、因材施教,提升不同学生的写字素养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完成练习任务的情况是有差异的。 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我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完成作业速度较快而且质量高的学生, 我让他们两天练习一篇关于古诗或者文章段落的硬笔书法, 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会动脑筋思考字形结构,布局疏密,这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坚持练习,书写状态与质量都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和独特风格;而对于速度较慢、接受知识困难的学生,我让他们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作业,保证质量,再求数量。 由于采取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的办法,增强后进生的信心,写字的水平随之得到提高,再寻找机会在班中表扬他们,使他们的兴趣与信心大增, 写字越来越认真。

四、内外结合,多维促进良好写字习惯

夯实管理基础推进“双提升”工程 篇10

1 全员协同, 推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

1.1 摸清现状, 找准重点

该公司领导分别带队深入县公司和供电所开展调研, 编制涵盖13个方面156项内容的农电管理诊断分析报告, 查找出供电能力、服务质量等6个方面38项热点、难点问题。召开农电专题研讨会, 直接听取县公司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和一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明确问题治理具体措施, 强化公司聚焦农电管理、加快农网发展的意志和力量。

1.2 细化方案, 量化目标

在省公司县供电企业管理提升实施方案的基础上, 结合张掖农电工作实际, 编制了县供电企业管理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包含1个整体方案和13个专业子方案) ;根据“甘肃电力县供电企业管理提升工程专业指标分年度计划表”, 公司各部门结合县供电企业和直供直管分公司实际, 按专业分解细化了县供电企业管理提升年度计划目标值。明确县公司13个方面79项提升指标、供电所6个方面25项提升指标, 要求逐县逐所制定提升目标、措施和计划。建立“周暗访、月分析、季督导、半年评价”的督导评价机制, 实现压力层层传递、工作上下联动。

2 深入实施, 促进县公司与市公司管理的全面接轨

2.1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管理体系

一是成立市、县两级县供电企业管理提升领导小组。精心组织, 统一部署, 层层明确管理责任, 从组织上保障提升工程顺利实施。二是深化专业化垂直管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部室的专业管理职能, 落实对县供电企业的主体管理责任。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了覆盖县供电企业综合管理、人资、财务、营销、安监等各层面、各环节的专项检查和农电管理诊断分析, 对县供电企业工作薄弱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三是健全横向的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县供电企业管理提升、同业对标和企业划转并轨月度例会及定期通报等工作机制, 发挥公司专业部室的横向协调沟通作用, 实现各专业、工作流程、岗位职责的有效衔接。

2.2 以同业对标为切入点, 全面推进提升工程

一是建立营销部牵头, 各业务部门专业化垂直分工管理, 各县供电企业具体实施的同业对标层级管理体系。二是营销部多次组织召开同业对标培训会议、月度指标分析会议, 初步建立以对标为基础、追标为重点、核标为手段、达标为目标的同业对标工作常态机制。三是总结近年来开展农电SG 186同业对标工作经验, 结合县供电企业管理现状, 年初梳理和提取了41项关键指标, 初步搭建了县公司同业对标指标体系。四是积极筹备, 参与全省对标。集中组织各县公司主管领导及同业对标工作人员, 对省公司新版指标及相关办法进行学习和讨论, 按照省公司新版指标体系全面组织开展同业对标工作。五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所同业对标的工作部署, 率先将同业对标管理体系延伸到供电所。六是按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发布县供电企业和供电所对标报告和排名, 并将对标结果与公司各业务管理部门及县公司月度绩效考核挂钩。

2.3 以核心资源管控为主线, 全面实施提升工程

一是认真落实关于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的各项要求, 紧抓农电核心业务管理, 以深化综合计划的广度和深度为突破, 将指标体系扩展到电网发展、资产质量、供电服务和经营业绩, 共四类28项指标, 可控成本项目下达具体明确到项目规模、投资金额, 做到与国家电网公司综合计划体系的全口径接轨。二是全面深化县供电企业预算管理, 按照省公司“十二项财务管理制度办法”, 统筹县供电企业成本费用, 突出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 保证了开支的合理均衡和经营活动的有效管控。三是积极推进县供电企业核心资源财务管控系统建设, 细化节点任务, 公司各县供电企业财务管控系统全面上线运行。四是通过开展对县供电企业全员绩效管理工作的系统检查和评价, 有效提升了县供电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水平。

2.4 以标准化建设为载体, 有效推进提升工程

上一篇:垂直绿化植物下一篇:和谐型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