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图书管理系统

2024-07-30

RFID图书管理系统(精选十篇)

RFID图书管理系统 篇1

对于一个高校来说,图书馆的地位举足轻重,其藏书量、电子资料状况、信息服务水平及管理先进性都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图书馆服务于全校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学习生活。作为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的高校,图书馆是十分典型的应用场所,图书馆管理系统隶属于校园一卡通系统中的终端应用子系统,它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校园“一卡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最直接的体现。

RF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即是采用非接触式射频卡代替传统的纸质条码式借书证,是图书馆管理数字化进程的标志。一般来说,图书馆工作面临馆藏持续增多、读者持续增多、工作持续增多以及工作强度大、扩展性差等难题。目前我国图书馆包括众多高校图书馆都采用传统的图书流通管理办法,即采用磁条或条码系统,进行馆内独立信息管理。传统管理方式主要缺点体现为:

(1)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高

(2)图书查找、馆藏清点繁琐耗时

(3)音像读物难以流通

(4)磁条易消磁而无法使用,防盗效果差

(5)自动化程度低,管理缺乏人性化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开展的今天,传统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须改进现有管理模式。

2. RFID的解决方案

对于一个高校来说,图书馆的地位举足轻重,其藏书量、电子资料状况、信息服务水平及管理先进性都体现了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今天,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无法适应需求。而RFID技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图书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的问题,通过RFID标签取代原有图书、资料条形码,使读取速度加快,且可一次读取多个标签,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是用射频标签、实现不同功能的阅读器、上位机、以及信息总线构建具有图书信息记录、管理分检和安全报警等功能的管理系统。每本图书都采用一张射频只读标签作为标识,标签一般附在书籍上、期刊上或者CD、DVD等音像资料上。图书入库或典藏清点时,利用阅读器或RFID射频标签可很快完成图书的分检、排架和清理工作。

图书馆应用的标签具有在106KHz下的EAS防盗功能。即标签内有设定的EAS防盗位(已办理借书手续设定为“1”,未办理借书手续设定为“0”),在通过安全门时,安全门内阅读器不需要激发信号就可以直接读取EAS防盗位,图书通过安全门时,无需与后台数据库验证,即可完成安全检测,检测速度快,感应率高,很好的解决了图书安全防盗的问题。

3. 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构架及实施

从功能性质上分,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可分为RFID设备、一卡通系统中间平台两大部分组成。其中,RFID设备一般有:RFID标签、标签编写器、自助借还书机、自助还书箱、管理员工作台、馆藏点检器、安全通道门、信息查询机、盘点工作站、自动分检器等,一卡通系统中间平台包括集线器、应用服务器、数据传输介质等。系统工程的实施需要RFID系统设备供应商、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供应商、图书自动分拣系统供应商、经RFID系统应用培训过的图书管理人员、学院网络管理人员以及图书馆建筑承包商共同参与。实施步骤一般为:

(1)粘贴RFID射频标签。新书可在图书采购回后粘贴,旧图书在流通过程中加贴。需要注意的是:

(1)电子标签必须符合标准,由此为将来的各厂家制造的标签兼容性做好基础准备,同时也为图书馆最低成本实现RFID管理打下基础。(2)必须要求标签制造商或供应商能够对标签提供完全的质量控制。(3)标签安装过后,必须要经过质量核查确认其能够正常工作。

(2)安装RFID系统硬件设施及完成综合布线。硬件措施的安装由RFID系统供应商来完成,在安装过程中要考虑设施的环境因素,如天线的射频可以穿透金属和铝质门,天线的系统功率、形状和相对位置也会影响数据的发射和接收等。需要专业人员对系统的天线进行设计、安装,安全门必须根据RFID标签的可识别范围来设置距离以保证RFID芯片都能够被安全地识别等。

(3)安装图书自动分拣系统。在安装自动分拣系统之前,要对这一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必须考虑到图书馆书籍的流通量和加工量,还要考虑到图书馆设施的布置和空间的布局,设备工作的噪音环境等。安装时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设计和实施自动分拣系统,使得自动分拣系统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图书流通效率。

(4)实现RFID射频识别系统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系统集成。在完成系统集成的时候,需要考虑通信协议是否支持对批量数据传输。因为RFID系统可以实现一次对多个电子标签目标的识别,对于只支持串行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要求RFID系统必须提供缓冲接口来实现这一操作。

(5)应用服务软件安装与系统调试。在完成硬件设备安装后,还需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中的管理上位机上安装终端应用服务软件。在系统调试时,需要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和不同的网络情况下进行多次测试,以保证系统可以在各种情况下能安全正常运作。RFID系统测试非常困难,这是因为RFID驱动程序及接口的标准化较低。

摘要:论文对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展开了探讨,对RF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RFID的解决方案,构架了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

关键词:RFID,射频标签,图书馆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

参考文献

[1]张华,魏臻.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及其应用.安防科技,2007(10).

[2]贾颢,邓亚平.RFID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导报,2008(9).

RFID-图书自动化借阅管理系统 篇2

目录

一、功能特色.............................................2

1、自动化借书和还书功能...............................2

2、借阅无人化管理.....................................2

3、实时防盗功能.......................................2

4、自由筛选查询.......................................2

5、人性化角色管理功能.................................2

6、短信提醒借阅超时...................................2

7、独特界面风格.......................................2

8、网络安全防御.......................................2

9、图表化,曲线化,管理化.............................2

二、功能图文说明.........................................2

1、借阅总体流程:.....................................3

2、系统管理:.........................................3

3、数据分析:.........................................4

4、借阅管理:........................................5

三、系统设备与软件配套...................................6

一、功能特色

1、自动化借书和还书功能

健永科技RFID图书自动化借阅管理系统,能使读者非常便利地借书出馆。读者只需要把书籍放在读写器上,毫秒间即可完成扫描、再刷门禁IC卡出门。归还书籍亦是如此。整个借还书流程无需读者操作任何设备,数秒间完成整个流程。

2、借阅无人化管理

图书馆内无需安排人员对读者的借阅行为进行指示和服务,读者可根据提示标语自行查找书籍和借还书等操作。与传统对比更效率、智能、人性化

3、实时防盗功能

当读者未经过正常流程借书走出翼闸门,读者来到图书馆门口时,门上方的读写器读取到书籍标签则会报警并登记入系统。管理员可配合视频监控,对此做相应的处理。此处则体现了RFID 将广泛地改进借阅书籍和防盗威慑的功能。

4、自由筛选查询

超级管理员可以任意添加、修改筛选条件,查询条件也可根据需要叠加,轻轻一拖真正做到精准、自由查询的功能。

5、人性化角色管理功能

该系统创新地设计了角色-人员的管理方式,创建了角色的权限后,只需将用户添加进该角色中即可,无需重复选择权限类型。此功能的逻辑结构很是值得称赞,非常适合大型图书馆。

6、短信提醒借阅超时

该系统对接了短信通道,当借书时间即将到期,可提前发送编辑设定好的提醒内容到读者的手机。同时,大型图书馆、学校也可通过短信通道作为活动、公告、紧急事件等通知窗口,及时地通知到每一位读者。

7、独特界面风格

登陆界面个性化,界面风格化内置上50余种界面方案,一键即可换肤,告别单调的界面。

8、网络安全防御

SQL注入攻击是现今黑客采用较多的手法之一,造成的危害及信息泄露影响极其严重,不能接受潜在的侥幸心理。而要彻底防御解决,本系统经过特殊技术手段确保0注入风险。保证系统安全运行,信息安全

9、图表化,曲线化,管理化

各种各样的数据可视化和管理控件提供了大数据大背景。图表控件如饼图,仪表盘和曲线图把应用程序从基本层面提升至美观的层面,同时兼具了容易筛选,排序,编辑和自定义功能。

二、功能图文说明

1、借阅总体流程:

读者刷卡通过门禁,取书后,将书籍放在读写器上,毫秒间即可完成扫描、再刷门禁IC卡出门。归还书籍也是如此。整个借还书流程无需读者操作任何设备,完美体现自动化、无人化借阅书籍管理。

2、系统管理:

1、权限模块:我公司设计了“角色-用户”的管理方式,相当于“部门-人员”的关系,创建了角色的权限后,只需将用户添加进该角色中即可,无需重复为用户创建权限类型。

2、基本模块:可单独或批量录入书籍、人员等信息;

3、数据备份:轻松进行系统数据的备份,意外丢失也可立即还原。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了书籍分类统计、注册日期统计、语音统计、班级统计等统计类型,可提供多种统计图,为数据对比和展现提供了直观、便利的方式,例如:

1、按书籍分类统计数量:根据书籍的分类进行统计各分类的数量

2、按注册日期统计:统计读者各年份注册的数量

3、按语音统计:书籍语言的分类

4、按班级统计:班级借阅数量的汇总

4、借阅管理:

借阅管理包括借阅记录、借阅超时、异常书籍、短信提醒等功能。为图书借阅管理提供了数据可视化、书籍可跟踪、异常处理和超时提醒等可靠、便利的管理服务。

三、系统设备与软件配套

1、超高频固定读写器JY-U8920:安置在门禁通道处,自动精准扫描书籍标签,是完成借阅的重要设备。

2、超高频图书标签JY-T1175:内嵌入书籍背脊处,可重复擦写100000次。

3、高频电子标签卡JY-M330:读者身份识别卡,供读者刷卡通过门禁和系统识别身份。

4、智能翼闸:第三方智能翼闸,稳定可靠。

RFID图书管理系统 篇3

关键词:RFID图书管理系统;图书定位;排架方式;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 G25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3-2

0 引言

从原理上分析,RFID技术在图书清点、上架、倒架等方面,尤其独特的作用与效果。运用RFID技术,可借助电子标签,来对图书信息的快速获取,进而能够对图书清点问题做到有效解决,然而,在图书上架、整架、倒架方面,却有着一些不足之处,通过研究分析,其与RFID图书管理系统使用的定位排架方式有关,本文就此探究。

1 图书定位排架的分类及意义

1.1 图书定位排架分类

所谓的图书馆定位排架,即是图书馆根据拟定次序,将图书排放在书架之上,从而便于图书的使用及管理。

一般来说,图书定位排架有两种方式:

一是内容排架,也就是根据图书内容特征为依据来进行排架,其又可划分为专题与分类排架两种方法;

二是形式排架,也就是根据图书外部特征为依据来进行排架,其又可划分为装帧形式、登录号、字顺排架等三种方法。

1.2 图书定位排架意义

不论是何种排架方法,均存在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我国,分类排架方式在各个图书馆中应用最多。对于分类排架方式来说,其作为科学分类体系为主体的排架方式,每本图书上的分类排架号,均包含一个分类号及一个辅助号,两组号码所组成。通过这个分类排架号,便能够找到图书在书架上的对应位置。该方法在应用时,能够根据图书内容,将其划分到对应学科体系当中,进而能够使图书成为既具备内在联系,又具备层次级别的逻辑体系。在定位排架时,分类号能够将相同学科的图书归纳到一块,同时又把不同内容的图书划分开来,使每一本图书,都有其自己的位置。在获得图书的分类排架号之后,便能够在书架上找到其对应位置,因此,分类排架号,也被人们称作为索书号。其在图书上架、倒架、整架及图书定位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及应用效果。

2 RFID管理系统中常见的两种图书定位方式

2.1 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

当前,一些图书馆在对RFID技术进行应用时,采取人为绑定图书与书架位置的方式,来完成图书位置的确定,该方法在应用时,原理较为简单,其定位操作和图书在编目过程中所产生的分类排架号并没有关联,通常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将书架的最小单元作为一组图书的定位单元,并对其给定一个RFID标签,即为层架标,然后再将对应位置设定为计算机可以读取的机器码,进而将机器码编入到RFID层架标或者是数据库和层架标相关的字段当中;第二步是把书架上面每一格当中的RFID标签与层架标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方式可以写入数据库该图书相关字段,也可以是层架标信息写入到图书RFID标签。该步骤也是书架上图书的图书架位信息采集。在这两项工作完成之后,便能够将书架与图书绑定起来。

2.2 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

RFID技术没有出现之前,很多图书馆便是采用分类排架号的方式,来完成图书在书架上的定位过程。对于分类排架号来说,其本身即是一种序号,因此,不管是书架上的哪一格,图书的排列都是根据次序进行,任何一格,均存在一本确定的图书放在首位,这样,相邻格单元的首位图书便能够得到确定,进而使得每本图书对应的格单元,也能够得到确定。在RFID技术出现之前,图书馆便采用这种方式完成上架等工作。该方式在应用时,原理也较为简单。包含两个步骤,其中第一步与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相同;第二步是将格单元首位图书RFID标签与格单元的层架标联系起来,对于其他图书的定位数据,即是借助图书分类排架号的有序性,通过分类排架号来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放入数据库当中。

3 两种排架定位方式对图书管理与读者阅读的影响

3.1 对图书管理的影响

3.1.1 对图书上架的影响

图书上架,便是将读者阅读完所归还的图书,放回在书架上,便是图书上架。对于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上架时,需借助专业设备,完成对图书绑定位置的检查,若是已绑定完成,只需要根据提示信息把图书上架即可,若是没有绑定,则需要先完成绑定,再进行上架。对于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上架时,并不需要借助专业设备,只需要借助常规方式完成上架便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利用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完成上架,更为方便、快捷,只需要根据英文字母与数字顺序,便能够完成图书上架。

3.1.2 对图书倒架的影响

图书倒架,即是单元格内图书放满之后,需要对其位置做出调整,便是图书倒架。对于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倒架时,需借助智能书车完成数据采集,然后再把图书绑定再书架上。对于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来说,其在倒架时,需把倒架之后的首位图书数据和层架标联系起来,并不需要对图书数据进行读取,只需要完成格单元首位图书确定后,便能够根据分类排架号计算出定位,从而省略了图书数据采集过程。因此,当涉及大批图书倒架时,用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更为快速、便捷。

3.1.3 对图书整架的影响

所谓的图书整架,就是对书架上存放的图书位置实施检查,观察其所处的位置有没有出现错误,另外,还需要将已经发生位置错误的图书,还原到原先位置上,这一整过程,便是图书整架。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在应用时,只有在智能书车的辅助之下,方可完成对图书数据的获取,然后将获取的数据与之前的数据相比较,若是与原先书籍数据对不上,则表示图书出现了错架情况。然而,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在应用时,其采取的措施,是把图书分类排架号和图书分类排架号实施比较,若是发现两种排架号出现不同,即是说明出现了错架问题。另外,在对图书进行整架时,还能够发现在编目加工时出现的错误,例如将书标张贴错误。通常,这类错误难以得到重视,但是运用分类排架号图书定位方式,变能够在整架的同时,对这类问题出现的错误,做到轻易发现。但是若是使用绑定式图书定位方式来实施定位,便难以对这一问题做到有效发现。

3.2 对读者阅读图书的影响

不管对于图书馆来说,是采用哪一种方式来对图书进行定位,对于喜欢使用OPAC来完成图书查找,并利用OPAC提供的信息,来找到目标图书的读者来讲,每一种定位方式起到的效果都是一样。这是由于不管采取何种定位方式,读者都能够根据OPAC提供的信息,来完成对图书的寻找。而对于喜欢采取通过书架来寻找图书的读者来说,每一种定位方式所对应的效果变会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在分类排架号来对图书实施定位时,主要是对排架号有序性进行运用,这样客户在通过书架寻找图书时,能够向客户推荐更多同类的书籍。

4 总结

通过上述文章不难看出,想要做好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图书定位排架工作,首先就一定要详细了解其排架方式,针对不同的方式,了解其优缺点。文章中的两种定位排架方式分别存在其优缺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为图书馆及读者带来的体验也存在差别。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在认识到两者的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及读者的需要对两种图书定位排架方式进行选择,以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马瑞.RFID智能书车系统——图书馆智能化新元素[J].图书馆学刊,2009(04).

[2] 江波,吴永祥.图书馆RFID系统建设中的图书定位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15(05).

[3] 应贤军,周燕.浅谈RFID管理系统图书加工定位的方法——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06).

利用RFID技术进行图书馆管理 篇4

最近几年各高校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形式实现了电子化, 自动化和数字化, 初步实现了采购、编目、查询、借阅的网络操作, 并与一些数图公司购买数字资源、建立了远程链接, 另外, 图书馆建立电子阅览室后, 更为读者网上浏览提供了广泛空间。数字图书馆主要利用条形码识别技术来进行图书管理。条形码识别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仓储、图书和物流的电子管理技术, 该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每一物品进行信息读取和管理, 相比于传统的手工操作简单快速了许多。但是对于大批量的物品, 不能一次性读取管理, 仍然要进行逐件识别操作, 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工非常可观。为了节省时间, 现代大型图书馆和物流仓储都逐渐采用RFID对大宗物品进行读取管理。RFID是一种指利用无线信道实现双向通信的识别技术。RFID在无线识别区域内, 能够一次性对所有的物品进行读取, 而且无需另外拿取物品到读卡器,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图书上架下架以及采购登记管理, 将会节约大量的工作量。

(二) RFID技术简介

无线射频识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讯, 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利用射频识别技术防伪, 与其他防伪技术如激光防伪、数字防伪等技术相比, 其优点在于:每个标签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UID号码, UID是在制作芯片时放在ROM中的, 无法修改、无法仿造;无机械磨损, 防污损;读写器具有不直接对最终用户开放的物理接口, 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数据安全方面除标签的密码保护外, 数据部分可用一些算法实现安全管理;读写器与标签之间存在相互认证的过程等。

一个最基本的RFID系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标签 (Tag) :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 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 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

2. 阅读器 (Reader) :读取 (有时还可以写入) 标签信息的设备, 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

3. 天线 (Antenna) :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4.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还需具备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

条码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 但RFID与之相比优势非常明显:不需要光源, 甚至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使用寿命长, 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能够轻易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类型的产品上;读取距离更远;可以写入及存取数据, 写入时间相比打印条形码更快;标签的内容可以动态改变;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 安全性更高;可以对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

(三) 图书馆RFID管理系统模型

图1是实现图书馆管理所需要的基本操作系统架构。RFID智能图书馆系统各个子系统各自完成独立的功能:编目工作站主要负责图书的编目、征订和信息查询;读者服务机主要完成图书的预约和续借工作;柜台工作站完成读者卡的办理与维护和图书的借还工作;图书整架车完成图书架位的整理与盘点;自助借还完成图书的自助借阅和归还工作;智能安全门是图书馆和外界的一道门禁。

(四) RFID图书管理运行机制

图书编目、柜台工作、图书整架、自助借还、智能门禁等模块在实际图书馆内应用的场合不同。自助借书机要放到图书馆内使用, 自助还书机可以在馆内使用, 也可以放到馆外提供24小时不间断还书;门禁设置在图书馆大门处, 读者借阅图书后通过门禁离开图书馆;编目工作站和柜台工作站设置在图书馆内部, 用来对新图书进行编目和提供一些日常繁杂的服务;图书整架也是设置在馆内, 用来对存放图书的架位进行整理和盘点, 对读者归还的图书进行上架操作。

系统专门设立发卡中心统一管理卡, 事先定义了不同用途的标签, 对标签的质量进行了筛选, 各模块使用的标签要统一到发卡中心领取。

1. 图书编目

图书馆新买的图书必须经过图书编目, 给图书贴上标签并记录图书的基本信息和标签信息才能进入图书馆内流通, 本模块就是用来完成此项工作的, 编目过的图书就进入了RFID智能图书馆的管理范畴。

2. 柜台工作站

本模块完成的工作比较多, 主要负责读者借阅证的办理和管理、图书借阅和归还等, 读者借还书一般会在自助借还机上面完成, 但是遇到图书超期、借阅操作失败时还是要到柜台办理, 另外柜台工作站的图书续借工作可以在读者服务处有读者自助完成。

(1) RFID借书

读者将读者证及所借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读者证及图书一起放在读写器上——读写器读写图书标签数据——系统程序完成借书操作。

(2) RFID还书

读者将所还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书本放在读写器上——读写器读写图书标签数据——系统程序完成还书操作。

(3) 办理读者RFID卡

读取卡片---读者填写个人信息——制作读者证——发证给读者。

3.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系统主要是分为两种方式, 一种是馆内读者服务, 另外提供B/S结构的网页服务, 此模块可以完成查询图书信息、查看和修改个人信息、图书续借、历史借阅查询、读者需求登记、图书预约功能。

4. 自助借还

本系统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减轻图书馆管理员的日常借还作业, 而本模块的设计使读者能够自己借还图书, 分担了借还书的大部分操作, 让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投入到别的工作中去。

5. 智能门禁

RFID技术除了可以取代条形码对图书馆和读者进行统一管理以外还能取代当代图书馆系统中使用的磁性门禁, 比起磁性门禁RFID智能门禁有更多的优点, 碰到不合法状态时除了报警, 还能记录图书和读者的记录。

6. 图书整架

由于RFID标签中可以记录图书的一些重要信息, 特别是图书的位置信息可以写入标签中, 所以可以通过手持式或者PDA读写器对架位图书进行整理和盘点等操作, 大大减轻了日常的图书管理工作。

(五) 效益对比

首先, 针对我校近70万本纸质藏书资料, 进行整理上架的工作量统计。如果采用条形码技术, 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 最多可以完成1000本图书的数字资料统计, 假定有10位工作人员, 则全部完成至少需要70天。

采用RFID技术, 只需要在藏书仓库中把读写器以可以接受的速度走过一遍, 则全部的图书信息就可以一览无余。假定仓库有3000平方米, 读写器的速度为10米、分钟, 扫描信号范围为2米, 则每分钟可扫描20平方米的面积内的书籍, 全部读完只需要150分钟。

经过对比, 两种技术的工作量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 RFID技术还不会造成遗漏。

在图书的借、还、跟踪等环节, RFID也能够发挥其智能化管理的优势, 省去了许多人工操作的过程, 无论对于管理者还是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是一次很大的体力解放, 也更有利于读者对自己借书信息的网络管理, 因为RFID服务中心是可以为读者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

(六) 结论

针对现代网络技术和数字图书馆的要求, 采用RFID图书管理系统, 不仅能够实现图书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而且大大节省了劳动量, 轻松简洁, 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慧生, 王树芬.对我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议[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报, 2005 (3) .

[2]李丽宾.条码技术及条码图书管理系统[J].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1 (6) .

[3]安治永, 李应红, 尉询楷.射频识别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与技术, 2005 (3) .

[4]张晓鹏, 朱云龙, 罗海波.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读写器设计[J].电子器件, 2005, 28 (3) .

RFID图书驻馆加工合作协议 篇5

甲方:

乙方:

一、工作内容

1、粘贴RFID标签

乙方按照甲方提供样本及要求进行RFID标签粘贴工作。

2、数据加工

乙方按照甲方要求将RFID数据录入至一卡通系统及甲方图书管理系统中。

二、乙方在项目进行中的义务

1.乙方在甲方提供的工作场地工作时,要遵守甲方相应的规章制度; 2.乙方必须在双方协商确定的时间内完成甲方要求的工作内容。3.乙方须在进场前提供加工项目的进度计划表及工作人员明细表。

4.在加工期间,乙方应妥善保管及使用甲方提供的设备、图书等一切财物,如因乙方遗失及损坏,由乙方负责全额赔偿。

5.乙方在驻馆加工期间,每日闭馆时需检查所在库室门窗水电是否关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发现异常需及时与甲方取得联系。

6.乙方在驻馆加工期间,需加强对加工工作人员的管理,在库室内禁止吸烟,进禁止携带背包及食品入内,出入图书馆时需走磁条防盗门。

三、质量保证:

1.RFID标签粘贴符合馆里的加工要求,需满足隐蔽及美观的要求。

2.乙方开展的数据加工工作的质量需根据甲方要求为标准,如不满足甲方要求,乙方负责修改加工。

四、合同生效

1. 本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委托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2. 本合同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两份合同具备同等法律效果。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合同签定地点:

RFID图书管理系统 篇6

关键词: 射频识别;图书馆管理;无人值守图书馆;模式

中图分类号:TN949.199 文献标识码:B

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并且让更多新鲜的图书馆服务理念浮出水面。在这许多技术之中,RFID技术的出现更是给图书馆的业务管理、服务模式带来了全新的变革。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性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早期应用于军队武器和后勤管理,二战时期就有国家曾利用此技术来区分敌我战机。后来该项技术逐步民用化,进入到如商业、工厂、物流、医院等行业,为这些行业的管理带来了巨大改变[1]。2003年,国际图联大会信息技术组提出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前景后,一些公共图书馆开始探索使用此项技术对图书馆进行管理,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开发了不少优秀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大缓解了现阶段图书馆运维过程中找书难、归书难、整书难等问题,为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提升图书馆服务品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但是就国内目前情况而言,RFID技术对于图书馆工作仅仅起到一个辅助作用,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各个图书馆也是因地制宜,利用RFID技术针对自己图书服务的问题进行弥补,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1 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无人值守图书馆的含义

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无人值守图书馆,是一种建立RFID技术上的复合型高校图书馆,指的是在整个图书馆中,读者除了进行必须要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查新、问询等服务外,不需要和任何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并且同时具备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功能的一种复合型图书馆。它将传统图书馆服务项目和数字图书馆服务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并利用RFID技术规范图书的加工编目、管理等操作,实现图书的可视化查询、自助借还等功能,减少读者与馆员之间的服务接触矛盾,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目前国内不少公共图书馆、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采用该种模式对图书进行管理,并提供借阅服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

2 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无人值守图书馆的组成及运作模式

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无人值守图书馆是建立在RFID技术基础上,以自助借还、智能盘点、智能门禁以及图书可视化查询系统组成的一整套系统。图书馆的主要服务都以这些核心技术为主,将传统图书馆服务以及数字图书馆服务穿插于其中,形成了一整套服务体系,各个服务模块与后台模块具体组成模式如图1所示。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读者在图书馆成功借阅一本图书/下载一条电子信息的过程,来说明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无人值守图书馆的运作模式,从这个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图书馆各个部分的功能作用。

首先读者通过图书馆大门的无障碍式RFID门禁,进入图书馆大厅之后,可以在自助查询机上寻找自己需要的图书信息。如读者查询的是传统文献,可通过可视化查询系统,定位到图书馆阅览室对应书架的排、列、层。读者即可按照计算机可视化查询的指引,快速找到该纸质文献。拿到纸质文献的读者,可以直接使用自助借还系统办理简洁的借还手续。如果没有办理借还手续,图书在拿出门禁时会发出相应的警报,确保书籍的安全。如读者查询的文献如无纸质版本,就可进入无人值守的数字阅览室,登陆自己的读者证号,在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服务器中搜索数字版本,进行下载和浏览,如需要带走数字文献,则可以存储在图书馆提供的数字文献共享空间中,进行异地使用。在整个过程中,图书馆馆员除了需要在后台进行数字资源的加工,以及纸质文献的编目和盘点整理外,不直接与和读者发生任何交流。读者若有疑问,可以通过图书馆网页的帮助界面,或者咨询读者服务部解决。图书馆中的每个阅览室既不需要专人看守,更不需要设立独立的阅览室门禁,彻底实现了无人值守管理。

整个服务运行过程中的流通、编目、更新等运行情况全部依靠计算机完成,所有的操作全部会被数据库记录在案,构成一份完整的监督、监控体系。各个阅览室的流通借阅情况、数字资源访问情况都可以根据数据形成表格,方便后期检查、总结等管理工作。

3 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无人值守图书馆的优越性[3]

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无人值守图书馆,是建立在高校无人值守图书馆基础上,运用RFID技术实现的一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在使用该项技术之后,图书馆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较大的更新,但是却没有给读者造成更多的困扰,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的RFID可视化查询系统使人工开架书库中的检索工作转移到了计算机上模拟进行,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轻松、形象、直观的虚拟检索环境。读者无需进入书库或阅览室,了解中图分类号或排架规则,就可直接查找到自己所需图书的具体位置,改变了以往图书馆中使用的生涩难懂的中图法查询书籍的方式,让读者的整个找书过程更为直观。

(2)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该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之后,只需几个管理人员监控服务流程并做读者咨询服务,减少甚至取消了以往每个阅览室或者书库需要的管理人员,其余的工作人员都可进入整架和排架过程中去,减少乱架率,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准,让最为关键的人力资源投入到更有意义的工作中去。这一优势,在图书馆面积越大、读者群体越庞大、书库阅览室数量越多时,效果越发明显。

(3)RFID盘点排架效率优于老式的人工盘点排架,而且排架人员还可按照每个阅览室的不同属性,自由地设定其排架规律,为开架管理库房中的书架排列得更加紧凑创造了条件,能在不改变书架数量的大前提下增大馆藏容量。

(4)RFID自助借还系统减轻了图书馆工作的负担,提升了读者借阅的数量和速度,还缓解了一直以来的读者和馆员的借还矛盾,看似非人的自助借还机实际上提供了更多人性化的选择。在彻底投入使用自助借还机之后,读者反映的问题都从以往以服务态度为主的需求,转化为对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需求上来,这种转变也方便领导及时调整文献建设策略,确定更为可行的图书馆发展道路。

(5)基于RFID技术全新概念的人、书统一无障碍门禁系统,用一个工作模块完成了两项工作任务。智能化的快速甄别、筛选方式,方便读者进出图书馆,避免了在人流高峰时期出现的拥挤,从更深层面保障了图书馆内书籍的安全。而随处都可安置的RFID自助借还机也能帮助一些大型图书馆缓解借还高峰时期出现的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 纪峰亚. 对我馆采用RFID技术的一些认识和想法[J]. 图书情报通讯,2009(4):34-35,50.

[2] 何跃兵,何跃军. 建设现代“无人化”图书馆构想[J]. 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8):22-24.

[3] 李俊贤.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研究[J]. 图书馆管理,2010(1):48-50.

RFID图书管理系统 篇7

在图书馆中, 图书的采购、入库登记、分类、摆放等工作既耗时又费力, 及增加经济成本又耗费人力资源。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降低劳动程度, 将入架、顺架、排架、查找、盘点等工作系统化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研究的重点问题。

无线射频识别 (RFID) 技术是一种自动化、非接触式电子识别技术, 可同步读取多个数据、存储大量数据信息, 且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间件技术配合使用使其具有准确的定位功能[1]。图书管理是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图书馆是图书管理应用需求最为集中的场所。本文分析现有图书馆建设现状, 分析引入RFID的重要意义, 同时指出会出现的问题, 最后提出一种智能图书馆的构建体系, 将读者, 工作人员和借还书整个流程全自动化管理, 以实现图书馆书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

1 RFID技术特点

射频识别技术 (RFID) 是一种通过非接触式电磁信号获取信息的技术, 主要部分为RFID标签、读写器、天线、传感器等。标签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电源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有源标签 (自身提供电源) , 无源标签 (有读写器提供电源) 和半无源标签 (自身携带可启动电源, 通常处于休眠状态, 一旦接受信号被唤醒开始工作) [2]。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也十分简单, 主要是通过标签与读写器的双向沟通进行信息传递, 由无线和有线网络构成。读写器通过天线广播一个无线电信号, 标签接受信号做出响应, 将数字信息再通过天线反馈给读写器, 进而将获取信息发送回应用程序分析处理。一个读写器可同时阅读多个标签中的信息, 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条形码相比RFID标签具有存储量大, 可重复利用、穿透力强、受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2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2.1 RFID技术应用现状

随着RFID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 近十年来其在图书馆领域被广泛应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图书馆都有已很成功的使用案例, 并且逐年成增长趋势。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较早采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之一, 其于1998年开始就将RFID引入到图书馆的流通、分拣和物流管理中。之后, 随着RFID生产厂商针对图书馆应用研究推出的日趋成熟的方案, 国外多所图书馆开始计划实施采用RFID技术, 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很多图书馆都引进了最新的图书自动借还系统、自动分拣系统, 建立24小时自助图书馆, 甚至还购置了为数众多的移动智能图书馆车辆[3]。在图书馆这个领域采用RFID技术构建智能图书馆以成为现代图书馆运营的主要趋势。

在中国RFID技术的使用正处于初级阶段, 特别是在图书馆内, 大量的图书馆还是使用条形码进行图书存取, 人工筛检、摆放, 即消耗大量的人力物理同时条形码的耗材增加经济成本。虽然一些高校和地方图书馆已在尝试使用RFID技术, 但都在测试阶段, 无法全方位的使用其功能。

2.2 存在问题

虽然RFID技术已被应用, 但其广泛性和应用频度得不到充分发挥, 究其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存在。

其一, 投资成本。建立一所完善的采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就要对现有图书馆所有设备与系统进行更新, 同时购置新设备、使用损耗、后期维修与维护都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同时将现有条形码门禁监测方式更换为RFID监测, 会使对原有图书的监测失效和误读, 将条码摘除更是对图书资源极大地浪费。

其二, 安全问题。每个人进入图书馆后, 其随身携带的借阅卡很容易被读写器捕捉到, 读取使用者信息, 由于大部分RFID标签的安全性还不高, 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随时可将个人数据窃取。这也是构建智能图书馆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其三, 误读、漏读问题。由于读者借阅时排队进行, 自助借还机的读写天线容易产生错误数据, 将周围或借阅者身后的数据读取,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读者间距离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借还过程中, 由于传输图书的凹槽速率固定, 当读者已还书再借准备离开时, 会发生这种情况, 归还的图书还没有被传输到指定位置, 系统中数据没有被更新, 读者出门时将会出现报警提示。

其四, 标准不统一。这里的标准分为两种, 技术与应用层面。从技术上来讲RFID行业没有统一的产品标准, 致使各生产厂家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生产, 为后期图书馆购置设备、维护和互通带来影响。从应用层面来说, RFID主要应用市场为电子商务即物联网, 对RFID标签内数据的格式、设置的参数和防护手段都没有统一的规定, 图书馆要根据自身情况定制独立的技术要求, 使馆际间流通性变差。

其五, 系统融合问题。针对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采用“条形码+磁条”的管理方式, 将RFID技术与原有管理系统相融合还比较困难。同时, 图书馆的技术力量较弱, 要完成RFID系统与原有系统的对接, 没有专业的科技人员是无法完成的。

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 设计一个高效、融合度高的智能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科技的发展。

3 RFID技术构建智能图书馆系统

3.1 智能图书馆系统构成

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主要包括流通服务、典藏管理、架位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几个方面。智能图书馆RFID系统构成如图1所示, 包含标识系统、标签转换系统、图书盘点系统、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图书流通管理系统、图书安全检测系统、图书分拣系统等。标签转换系统提供图书、层位标签的注册、管理以及标签初始化功能;图书流通管理系统提供自助借还书、多册图书同时借还服务, 大幅度提升了图书馆人性化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24小时自助图书馆提供全天候自助借还书、无人值守;图书盘点系统提供快速盘点、顺架、倒架、数据保存等功能;安全检测系统实现了门禁无障碍通过, 安全可靠, 实现图书侦测防盗;图书自动分拣系统提供归还图书准确分类。

3.2 智能图书馆实现功能[4]

(1) 新书入库

使用读写器将每本新书信息写入RFID标签, 包括书名、图书编号、出版社等, 所有信息也一并存入到数据库中, 将RFID标签嵌入每一本新书中。

(2) 图书上架

使用移动推车将图书上架时, 系统会自动扫面书架信息, 并通过读写器将放置位置的准确信息写入到标签中, 并将数据发送至后台数据库。同时放置错误的图书也会被扫描出来。

(3) 自助借还

借书与还书都通过自助借还系统, 扫描借阅卡查询出图书可借确认后借出图书, 归还时可通过自助借还系统扫描标签, 将图书放到还书口系统自动操作, 无须人为介入。

(4) 图书盘点

每个书架前安装有自动机械臂, 绑定有读写器, 通过系统输入盘点指令, 机械臂自动从左至右扫描, 并将扫描所得数据返回至系统数据库, 全自动化完成繁重的盘点工作。

(5) 安全检测

借阅者出入图书馆都要经过身份验证, 同时检测其是否允许进入, 如身份验证失败或有所借图书未还和图书借阅数超量行为, 拒绝进入馆中, 给出报警提示。

(6) 图书分拣

读者还书时将图书放置在对应的窗口处, 系统会扫描图书信息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类, 到达不同盘点车, 工作人员可直接推盘点车进行图书上架[5]。或借阅者自己确定位置也可自行归还。

(7) 全天候服务

建立24小时服务书刊亭, 借阅者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凭借阅卡借书, 查询图书有确认后可直接打印凭条借书;还书时验证借阅卡通过, 将书放入还书口, 图书可自动归位。

3.3 智能图书馆工作流程

本文所提出的智能图书馆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两部分:出入馆流程和馆内借阅流程。

出入馆流程主要完成的是入馆时和出馆时的检查。读者进入图书馆, 门禁系统自动监测其随身携带的借阅证, 看是否有所借图书、超期未还图书, 如有判断其是否能进入图书馆内, 不能进入给出警报提醒, 入馆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6]。出馆时若读卡器扫描不到任何书籍的标签信息, 即表示此人没有借书, 可以通行;若携带图书馆书籍, 可能为已借出书籍带入馆内阅读;若为未借状态, 则需要到指定书架自助借还机处进行借阅登记方能通行。图3所示是系统的出口设置检测流程。

进入图书馆后, 在自助借阅机前刷借阅证, 输入检索关键字, 查询该图书是否可借及所在书架。显示屏显示当前读者信息与图书信息, 当图书可借时, 读者确认, 读者信息与图书信息相关联一起发送至后台数据库, 读者可自行到指定书架进行借阅。在数据被传输到后台数据库时, 显示屏上会有三种提示:忙, 失败和操作成功, 如忙可刷新重试, 失败会给出情况说明, 成功才可以借书。还书时则直接到指定书架前刷图书标签即可, 还书信息将直接保存到数据库中, 可继续借书, 不用再排队等候。借书还书流程如图4所示。

4 结语

本文阐述了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 分析了当前RFID在国内外图书馆的使用现状, 同时总结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构建智能图书馆的方案, 对解决应用中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为后续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繁琐而耗时, 如何高效的完成图书管理工作, 为读者提供快速便捷的借书方式。本文分析了目前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出采用RFID技术构建智能图书管理系统, 实现图书的自助借还、自动分拣、精确定位、自动盘点、全天候服务等功能, 有效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

关键词:RFID,智能图书馆,服务模式,自助借还

参考文献

[1]何晶.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关系系统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6 (3) :1-3.

[2]李昌福, 郭威辰.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3 (12) :25-28.

[3]肖亚迪, 李俐萍, 徐帅, 张晗.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J].物联网技术, 2013 (7) :36-38.

[4]刘峰.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自助管理系统构建.信息通信, 2016 (2) :114-115.

[5]叶瑞强.基于RFID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 (14) :89-90.

RFID图书管理系统 篇8

一、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结构及优点

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 本质上就是利用RFID来对图书进行管理, 在这种模式下每一本图书或馆藏资源都附有一个RFID, 并可以被读卡设备读取且传递到数据库。其基本的结构如下:最终端为RFID标签, 其芯片内包含关于图书的基本信息、储存位置和借出还入的动态数据;RFID读卡设备, 其通过标准串口、USB接口或无线的方式与计算机集成设备相连, 其基本任务就是读取RFID中的基本信息并传递到数据库, 或从数据库端下载信息并对RFID信息进行修改;图书管理软件即数据库, 对数据进行存储、转换以及展示, 它也是图书馆管理员的主要使用平台。另外还有一些自助借还书机、防盗检测门, 本质上它们也是一个读卡设备, 但需要在读取信息之后即刻进行判断, 如该书未记录借书人, 则出门报警。

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有以下优点: (1) 工作程序简化, 丢失率降低。传统的条码容易被摩擦消失, 磁条存在消磁的问题, 而RFID则不同, 它不存在消磁问题, 一旦发生丢失则发出安全报警功能, 因为RFID本身存储了位置和借阅相关信息, 借阅者无法随意调换书籍。 (2) 读取快捷。传统上的条码或磁条需要一本一本地扫描, 但RFID技术可以让其批量进行, 甚至放在书包里面也可以被扫描到, 扫描距离也可以在1.5米内进行, 其识别距离被拉长, 识别速度加快, 而且操作简单。如借阅者将图书批量丢入还书箱内, 系统就会批量显示还书信息, 还书者当场确认。 (3) 能自动借书还书。由于RFID本身能存储大量的信息, 借还书者通过入口处的身份信息获取, 可以与RFID进行关联, 这样在借还书时, 可以免去人工操作, 如借书时, 学生批量将书放在借书箱里面, RFID被批量扫描, 借书完成。 (4) 加速盘点。显然, 无源、非接触的方式比当前多数图书馆采取的一本一本扫描的方式, 效率要快捷得多, 因为RFID可以一次性记录多个记录, 大大提高清点效率, 而且只需要采取横向移动的方式就可以简化盘点工作。

二、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设计

1. 数据库设计。

在SQL或ORACLE数据库中, 要涉及以下基本表信息: (1) 标签信息。图书注册时要将标签与图书条码进行管理, 因此要保证在RFID中存储以下信息:图书馆代码、标签类型、图书唯一码 (即标签号, 本质上也是RFID本身唯一的号码) 、防盗位等。需要注意的是标签信息标识标签本身的唯一性。 (2) 架标标签, 主要涉及图书馆代码、标签类型、架位代码等, 它以书架的单面为单位进行管理, 每面有书柜, 书柜还分层级。 (3) 读者信息, 用来存放读者的相关信息, 包含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出生日期、性别、院系班级、电话、累计借书次数、当年借书册数、违章状态标识、欠款状态标识、注册日期、注销日期、押金、读者标志、读者类型代码等相关信息, 其中学号为关键字段。 (4) 书刊相关借阅信息, 记录书刊本身被借出还入的情况, 包含信息有借出日期、应还日期、续借日期、借阅规则、财产号、学号, 其中财产号就是图书本身的标签号。 (5) 图书标签信息, 此表记录了图书条码号和标签号的关系, 即实现一书一个RFID, 因此其包含以下信息:标签号、条码号、工作人员编号、入库时间、架标信息 (也可以明确到层级信息) 等。在图书入库时, 人工还要输入以下信息如出版商、作者、发行号等, 也可能需要输入条码号。

以上除了基础数据, 主要的为读者、图书标签、借阅等三类信息, 在E-R图中所呈现关系如下:借阅信息和标签为n-1的关系, 即一个标签有n个借阅信息, 读者和标签在某一个时刻应该是1-n关系, 即一个读者可以同时借阅多本书, 读者和借阅信息也是1-n关系。

2. 功能设计。

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RFID标签转换系统。主要是实现电子标签的存档、转换、退档等功能, 保证RFID和图书本身的信息绑定, 该工作在图书入库前、RFID条码被损之后都需要进行。另外, RFID标签信息转换系统还需要实现对架标标签、层标标签的信息存储, 这样才能完整支持图书查询, 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RFID上记录该标签的借阅情况, 并定期将这些借阅情况上传到数据库。 (2) 馆员工作站系统, 这主要分为两部分, 首先是图书流通工作站, 它保证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快速借还或相关手续的办理, 提高馆员的工作效率。其次是标签转换, 实现对图书RFID、架标及层标等信息的读写, 可以将条形码、磁性条码等信息通过识别转换后存入到RFID。 (3) 自助借书系统。这是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的优势所在。其设计逻辑是, 借阅者进入到借阅画面, 将借阅证放到指定位置进行扫描, 确定借阅身份后系统显示借阅者当前的借阅信息, 如所有借阅的图书、还能借阅的图书本数、有否超期未归还的图书等。借阅者借书后, 需要将所借阅的书籍放到借书箱, 并扫描相关证件, 这样RFID就记录了相关借阅信息, 同时图书管理系统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搜集存入数据库, 作为作者下次借阅、归还的依据。如果图书标签出错, 则该图书不能被借阅, 需要到柜台通过条码号扫描借阅。自助还书系统和自助借书系统逻辑相似。 (4) 图书盘点系统。传统上的图书盘点需要一本一本地扫描, 在RFID环境下, 扫描设备具有批量读取的功能, 因此通过架标与层标, 可以批量读取RFID的信息, 并保证不被重复读取、不漏读。另外, 在架标与层标发生变动后, RFID也可以通过批量扫描的方式实现对图书的精准化、动态化、高标准管理。

三、系统实现

1. 物理模型设计。

根据实际情况, 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 在物理模型上包含三个部分: (1) 上位机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要对各个阅读器采集的RFID射频信息进行分析和管理, 特别是要完成对图书信息的存储并向下位机发送相关命令或其他需要的相关信息。如图书被非法带出图书室, 需要发出警报命令, 对未借阅成功的图书进行信息提醒等。 (2) 图书馆通信总线。图书馆内部有众多阅读器, 因此不可避免要建立一个能将各个阅读器信息进行传输的“通信总线”, 该总线可以是串联式, 也可以是并联式, 显然后者投资更高, 但可以保证各个节点的信息能及时、正确地被采集到系统。一般而言CAN总线抗干扰能力强, 成本较为低廉, 不过上位机不能直接与其相连, 要采用带有RS-232通讯接口的网关实现两者信息的接入。 (3) 阅读器系统。该系统是本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其作用可以划分为图书信息采集阅读器 (完成读者对图书的借阅, 识别距离约为6cm) 、报警阅读器 (识别距离要求约为2m或更高) 和架层管理阅读器 (保证将阅读器从书架上扫过就能检测到排放错误的RFID, 并找出相关图书, 因此其识别距离要结合现场情况进行设置或配置) 。对以上结构, 可以如下描述:众多客户机、阅读器通过总线的方式连接到RFID应用服务器, RFID应用服务器后台与数据库相连接。RFID应用服务器实现程序读取和数据读取、传输、分析等。

2. 系统实现过程。

在经过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和物理设计之后, 需要根据实现目标进行一定的硬件采购。一般经过以下步骤: (1) RFID系统本身要提供缓冲接口实现批量传递数据。图书管理系统软件和RFID集成是以一系列的SIP协议为基础的, 而SIP协议不支持RFID模式下的批量数据。要实现RFID的批量、快捷功能, 就需要保证其具有存储缓冲数据的功能。市场上的RFID提供商目前已经保证了其实现的可能性。 (2) 粘贴RFID标签。该过程是实现RFID图书管理的关键, 粘贴的过程工作量大、烦琐。一般通过扫描条码号并将其写入到RFID芯片中, 然后粘贴RFID, 实现图书和RFID的绑定。RFID标签必须要满足几个基本的条件, 如遵循一般的网络通信协议、具可弯曲性特点、能被阅读器识别、后期维护成本低、粘贴牢固丢失性小等。 (3) 系统开发。RFID具备后, 在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程序开发, 目前常用的开发工具有java、ASP.net、Power Builder等, 开发过程的核心之一就是保证RFID信息的上传与读取畅通。对此可以考虑在没有RFID的情况下开发一般的图书管理系统, 然后进行改造。这样RFID供应商可以提供较多的技术支持实现, 如定义图书排架方式、安装RFID读写编程器和读写器、改造图书借还流程、安装自动分拣系统和馆藏清点系统、安检系统等。RFID与数据库及前台连接的XML文件要包含以下基本信息。

显然Des Address后面为IP地址, 为RFID信息传送的目的地址, RFID所记录的信息是一切信息查询的依据。

摘要: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在管理效率和管理幅度上都较传统条码号管理方式更先进。全文首先分析了基于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结构及优点, 然后探讨了如何进行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 包括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物理模型设计等。

关键词:RFID,图书管理系统,设计

参考文献

[1]康冬.射频识别核心技术与典型应用开发案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2]何绍华.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档案馆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 2007 (2) .

RFID图书管理系统 篇9

1 RFID

1.1 概念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自动识别目的的技术,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利用无线射频信号识别技术来判断识别事物,它可以重复使用、体积小、安全防盗的特点,它比纸质条形码更有优势,完全可以取代条形码。在当今智能型图书馆中,比如借还书手续、典藏、排架、顺架、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都可以由基于RFID的图书馆文献管理系统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节约了劳动力成本。

1.2 系统组成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有两个基本器件组成。标准的RFID系统由阅读器(或询问器)、标签TAG(或应答器)、天线、操作系统、RFID应用系统组成。

阅读器的作用是读取(也可以写入)标签上信息的设备,同时接收来自主机系统的控制指令。阅读器的频率决定了RFID系统工作的频段,阅读器的功率可以确定读写标签的距离。

标签是由IC芯片和耦合元件组成的超微型标签,同时也内置了无线的射频天线。每个标签都有唯一的电子编码,可以附加在任何需要识别的物体上。可以分成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两种。

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射频信号,在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递信息。标签内的天线可以从阅读器的射频信号中产生感应电流给标签提供工作电源,感应电流一部分用于芯片内部工作,另一部分用于芯片内部数据的调制并发送给阅读器。

操作系统主要是用于管理计算机资源并进行通信。RFID应用系统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应用而开发的RFID系统。常见的RFID应用系统有物流和供应管理、生产制造与装配、航空行李管理、动物身份标识、道路自动收费及高校的一卡通应用。

1.3 工作原理

每个RFID标签都有一条通过耦合方式获得能量的天线,它可以与RFDI阅读器的感应天线使用一样的频率进行信息交流。

RFID阅读器通过感应天线发出一频率的电磁波射频信号,标签里面的天线能够感应到这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当RFID阅读器与标签TAG天线靠近时,TAG就与阅读器建立了一个RF(射频)区域,这个射频区域同时为标签的微电路提供能量。这个能量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能量使得标签的微电路工作读出标签存储器中的信息。另一部分能力用于将标签中读出的信息发回给阅读器。阅读器把这些电磁波形式的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后发送给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以RFID阅读器及标签之间能量感应方式来分有感应耦合(Inductive Coupling)及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感应耦合,而较高频RFID大部分采用后散射耦合。

2 管理系统存在问题

国内高校图书馆现形的文献管理系统绝大部分采用的是磁条和条码,磁条的作用是为了防盗,条形码为图书唯一的标识。该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排架、上架困难,劳动强度大。

在高校图书馆中,对于书架的排布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参考。因此在工作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就给图书馆的顺架和排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图书馆馆员人事调整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这项工作。

(2)图书查找、馆藏清点繁琐耗时。

在高校图书馆内图书是以索书号作为排架和索引的唯一依据,传统的索书号都是以纸质的形式出现的,不具备智能识别功能。因此,读者在网上预约借书后,到图书馆查阅图书的难度比较大。

(3)磁条容易被消磁,防盗效果差。

磁条的功能是安全防盗。但磁条只要在强磁场附近短时间内就可能自动消磁。因此用磁条进行安全防盗存在很大的隐患,导致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的大量遗失。

(4)条形码容易损坏。

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扫描贴在图书上的条形码来完成图书的借还工作。阅读器在扫描过程中会摩擦条形码导致条形码自然磨损。个别读者不注意保护条形码,在条形码上乱涂乱写导致条形码的人为损坏。再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制作条形码过程存在漏打、错打等导致条形码制作时的损坏。

(5)自动化程度低,管理上缺乏人性化。

作为图书标识的条形码不具备智能识别的功能,导致高校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程度比较低,限制了无线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在文献管理领域的使用。

3 系统优势

(1)自助借书和还书功能。

现在的图书馆文献管理系统也可以实现网上的预约借书与自助还书的功能。但必须要在馆员的配合下才能实现,要实现上述的网上预约借书功能就要求馆员经常关注网上读者网上预约借书信息,并将相关的图书放置在预约借书书架上。而自助还书功能只能要求读者把归还的图书放在规定的书架上,然后由馆员再利用条形码扫描仪进行图书归还工作。这些无形中就增加了馆员的工作强度。

使用RFID借书系统能使读者很容易地自助借书出馆。读者可以RFID阅读器方便的找到预约的外借图书,通过自助借书系统方便完成借阅手续。自助还书系统只要通过安置自助还书箱就可以使用。读者只要把要归还的图书放置在自动还书箱内就可以由自助系统完成图书的归还工作。

(2)图书的分开归还功能。

图书馆馆员通过使用RFID自助还书系统来实现图书的分开归还功能,可以做一些上架前的分拣的工作。读者归还的图书由系统进行图书信息的判读后决定这本图书是要重新上架,还是已经有读者网上预约借阅了。

(3)安全防盗功能。

现在的图书是使用磁条来实现防盗功能的。但磁条由于本身很容易被消磁,导致防盗效果不好。RFID标签具有很好的安全防盗功能,当读者夹带图书没有履行借阅手续经过图书馆大门的出口检测区时,系统就会报警,同时在电脑上显示被盗图书的有关信息,可以迅速定位非法出馆书籍。

(4)实现全馆一卡通的功能。

现行的图书馆管理系统,需要读者使用借书证才能完成图书借还工作。在使用RFID技术之后,可以将读者的身份认证,上网认证以及一些增值服务的项目都做在一张读者的一卡通里面,在图书馆实现全部的工作一卡通。大大的降低了图书馆工作的复杂性。

(5)提高了图书的流通性。

高校图书馆在使用RFID技术以后,在同样的数目或更少的馆员的情况下,图书馆的图书的流通性会被大大地提高。

4 改良方案

使用RFID文献管理智能系统,主要是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文献中粘贴的或者书架上的RFID标签、读者的RFID一卡通借书证上的信息,借助于后台RFID管理系统和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及文献管理系统,实现对文献、书架、读者的借还、上架、排架及安全防盗检测的一体化管理。

4.1 系统总体结构原理图

系统模块包含文献管理系统服务器、门禁系统的电子侦察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柜台工作站、自助借还书机、自助还书箱、盘点工作站、制作工作站和智慧期刊架(智慧书架)。整个图书馆的RFID管理智能系统包括:智能流通标签制作系统、馆员柜台工作站应用系统、读者自助借阅系统、读者自助还书系统、手持设备应用系统、门禁系统。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4.2 系统硬件原理图

如图2所示,文献管理系统中的一切操作都是以RFID标签为中心展开的。实现图书的流通,需要使用到粘贴在文献资料里面的RFID标签;要实现读者的借书,需要使用到读者一卡通使用的用户借书证的RFID的标签。要实现图书的智能排架、RFID文献智能书车的功能,需要使用到排架上的RFID的标签。并且不同的RFID标签内存放的信息各不相同,需要各种不同的读卡器使用相同的频率对不同的标签进行识别和读取,并传送给后台RFID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为实现图书的借还功能、图书馆馆员对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RFID系统需要配备多种不同的硬件设施。

4.3 系统软件模块

RFID标识文献智能管理系统在如图2所示的硬件设备的基础上,针对各个RFID模块的进行的开发和设计,并将之整合在数字图书馆当中。如图3所示系统由标识初始化模块、流通借还管理模块、文献定位模块、采集典藏模块4部分构成。

标识初始化模块实现文献的RFID标签信息存储、标签的粘贴、加工等初始化工作,读者一卡通证件的加工及初始化工作。流通借还管理模块通过各种不同的借还方式实现读者对流通文献的借还操作;RFID安全检测部分用以实现流通文献的安全防盗等。文献定位模块通过RFID移动文献归架书车和书架RFID架标识,实现读者对文献的查询定位导航操作,流通书库架位的采集、整理及更新,工作人员对流通文献的装车、归架、巡架操作。采集典藏模块通过馆藏清点设备,通过对书架的RFID层标识、文献RFID标识的数据采集、统计,实现文献的精确清点。通过文献管理系统的编目功能实现对新图书的采访、编目、入库、典藏、上架等功能。在进行数据整合的过程中,依据3M提出的标准交换协议(SIP2),进行RFID系统数据库和原有图书文献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的传输和转换。

5 结语

现行的图书馆文献管理系统,因条形码自身的缺点,使得数字化图书馆的设想还很遥远。而RFID技术的出现,特别是随着RFID电子标签自身存储容量的提升、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频段标准的改变与提升、无线电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进,使得智能化图书馆系统进行了可能,由中国国家图书馆牵头组织人员研究并在2008年提出《中国图书馆应用无线射频技术数据模型标准草案》,给出了使用RFID技术的数据模型的统一标准,必将给图书馆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可靠的技术依据与平台。

摘要:介绍了RFID技术的概念,RFID的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了现行图书馆文献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探讨了RFID智能系统的优势,给出了利用RFID技术对现行的图书馆文献管理系统进行改良的方案,为实现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RFID,高校图书馆,电子标签,文献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刘铁军.基于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高师理科学刊,2010,9(5):81.

[2]徐济仁,陈家松,易向军,牛纪海.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图书馆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子技术应用,2009,(5):137.

[3]臧传真.图书馆RFID应用中的数据模型研究.数据库与信息管理,2009,(3):546-548.

RFID图书管理系统 篇10

1 RFID技术概述

RFID技术是一种运用无线电信号对相关数据和特定目标进行读取和识别的通信技术,该技术不需要在特定目标和识别系统之间建立光学接触和机械接触,它又被称作为射频识别、无线射频识别,它的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具有非接触识别的优势,它可以穿透尘垢、涂料以及条码进行阅读,而且它的阅读速度非常快。除此之外,该技术还具有形状多样、体积小、耐久性、抗污染性、可重复使用、无屏障和穿透性阅读、数据容量大以及安全性等特点。现阶段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图书馆、食品安全溯源以及门禁系统等领域,它包括超高频、高频、低频这三个常用的频段。其中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各高校在图书管理系统中都积极地引入RFID技术。[1]

RFID技术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应用系统、阅读器、天线、射频电子标签。阅读器也就是Reader,射频电子标签就是Tag,这两者之间可以通过系统的控制而耦合在一起。在该技术的整个系统中,负责控制的是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将指令传递给阅读器从而对阅读器的运行予以控制。在射频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已经建好的通信上,根据传来的信息射频电子标签做出对应的响应。当指令传到射频电子标签之后,然后再把标示的信号通过天线反馈在RFID阅读器上。RFID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就是通过这样的通信过程而进行的。

2 在图书馆中应用RFID技术的优点

2.1 兼容性强

将RFID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设备和架构,但是整个图书管理系统的操作却简化了。终端交互软件和后台系统软件都是原有的配制,仅仅是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引入RFID技术,标准的编目数据就自动被芯片数据所替换。这样在保留图书馆原有图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安全性能,从而使图书的管理效率得以提升。

2.2 可以快速查找图书

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运用RFID技术,读者可以运用RFID阅读器对所需要的书籍名和文献直接进行查找,就可以准确地找到书籍或文献放置的位置,图书馆中所放置的书籍基本上全部是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按顺序运用RFID阅读器进行摆放和移动。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查找和盘点图书的工作效率,而且运用RFID手持阅读器可以对图书的信息进行自动记录。[2]

2.3 便于图书的分类盘点

在高校图书管理过程中,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是图书管理员推车进行图书的分类,将图书摆放到指定的书架上。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摆放图书不及时或者摆放有误从而使得读者不能够及时准确进行借阅图书。传统的图书分类方式使得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容易出错而且工作量大,但是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引入RFID技术之后,就可以按照提前设定好的图书分类方式而自动化地分拣图书,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图书分类盘点的复杂流程进行了简化,这不仅为读者借阅图书提供了方便,而且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从而使分类盘点图书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可靠性。[1]

2.4 自动化管理

在RFID技术没有应用于高校图书管理工作之前,图书管理工作大部分都是人工完成的,为了能够完成图书分类工作高校往往组织学生帮忙。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是非常烦琐和复杂的,包括分类盘点、还书、借书等,而且图书在分类盘点之后维持的时间比较短,这足以见得传统图书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之高。而在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系统之后,先进的图书管理技术不仅降低图书管理工作的强度,而且还减少了工作误差的出现,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

3 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RFID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RFID技术应用于警报系统中

现阶段,高校的图书馆至少有3~5层楼,为了避免出现图书被盗的现象,图书馆往往会在一楼的出入口处设置图书防盗系统。运用天线与RFID读写器形成安全防盗通道,如果图书没有进行系统认证而要通过安全防盗通道的时候,就会发出“嘀嘀嘀”的提醒声,这就证明有的图书没有办理借书手续,图书管理员就需要做相应的处理。RFID技术应用于警报系统中的主要原理是将中间模块接入到图书管理系统集线器的端口,该中间模块远距离连接了RFID读写器,它就是主要负责防盗系统的警报工作。在图书馆警报系统中应用RFID技术既可以避免图书被盗的现象而且还降低了运行成本。在通过安全防盗系统的时候如果使用传统的磁条出现漏报、误报的概率比较大,但是使用RFID技术标记图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出现漏报、误报的概率,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图书的防盗功能。[3]

3.2 RFID技术应用于自助借还书中

在临近开学或者放假的时候,图书馆还书和借书的读者就会增多,因为图书管理员有限、工作量大等原因导致读者在借还书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长时间排队,这在某种程度上耽误了读者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图书馆自助借还书系统中运用RFID技术主要是将图书馆借书卡或者校园一卡通的识读器与RFID读写器共同配合完成,桌面型RFID读写器将其与终端接口连接,校园一卡通或者图书馆借书卡凭借USB接口进行使用,通过RFID技术软件在图书管理系统后台操作读者可以完成自助借还书。[4]还书箱是将RFID桌面读数器加装到还书箱入口,并将终端的PC配置到里面从而实现对借还书情况和读者身份信息的确认,读者可以根据相关的提示对接触屏进行操作从而完成自助借书活动,摒弃恶劣传统的扫码登记的借书方式,还可以一次同时借多本图书,而且还可以通过前台快速查找到需要的书籍和文献。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逐渐完善高校图书管理系统的过程中,RFID技术逐渐凸显出了其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性,而且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RFID技术具有不错的应用效果,该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警报系统和自助借还书系统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它不仅便于读者快速查找到所需的图书和资料,而且为图书管理员的图书分类盘点工作带来了便利。由此可知,RFID技术是高校图书管理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的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摘要:现阶段,高校图书馆进行管理的过程是非常烦琐和复杂的,如果缺乏先进的图书管理技术手段来支撑图书管理,那么在高校图书管理过程中仅图书分类这一庞大工程就很难完成。除此之外,还会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图书资料阅读和查询带来不利,也会影响管理员工作的效率。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RFID技术及其应用于图书馆中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RFID技术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后续高校图书管理工作提供值得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图书管理,RFID技术,图书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竹萍.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302-306.

[2]刘东.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界,2011(4):70-73.

[3]叶龙.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1):28-30.

上一篇:高中语文的研究性阅读下一篇:合理输液及应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