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车制动系统的维护

2024-08-16

农用车制动系统的维护(精选十篇)

农用车制动系统的维护 篇1

一、定期检查和调整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

汽车制动踏板自由行程是为保证不发生制动拖滞、彻底解除制动而设置的。调整时可通过轻踩制动踏板来检查其自由行程。如果自由行程出现差异, 则首先松开锁紧螺母, 然后通过调节制动踏板内侧的挺杆长度来调整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 调整完毕后拧紧锁紧螺母。最后应检查制动踏板是否可以无粘涩地被踩到底、不碰总泵为宜;并踩下制动踏板后再放松时, 从制动阀处能听到快速的排气声。

二、制动系统空气的排除

制动时, 踩下制动踏板, 如果有松软或有弹性的感觉, 或因更换制动液和其它原因使管路中存在空气时, 需要将管路中的气体排除, 以免发生制动不灵。方法如下:

1.取下轮缸上的放气螺钉护罩, 松开放气螺钉;

2.连续踩踏板数次, 放出管内空气, 直到流出油液无气泡为止, 最后一次踩踏板后要停住不动, 随之旋紧放气螺钉, 然后放开踏板;

3.放气过程中, 需要随时向贮油罐中补充制动液, 以防止干底, 待四个轮缸放气完毕后, 再一次加足制动液。

三、定期检查和调整蹄式制动器摩擦片与制动鼓的间隙

制动蹄片和制动鼓要有适当的间隙, 不使用制动器时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不发生摩擦, 当使用制动器时制动蹄片能迅速全部紧压在制动鼓上, 以便产生可靠的制动效能。制动间隙过小, 制动不能彻底解除, 行驶阻力增加, 制动蹄片与制动鼓磨损加快。制动间隙过大, 必使制动迟缓, 制动距离加大, 对农用车行驶安全不利。如果各车轮制动间隙不同, 在制动时可能出现单边制动, 造成制动跑偏。

调整后要进行制动性能试验。如发现制动凸轮轴不能自由转动时, 一方面检验支架与支承座、轴与轴承孔的同轴度, 另一方面可涂一层薄润滑脂润滑, 多余油脂予以清除, 不使其污染摩擦片。用同样的方法, 对制动蹄支承销一端进行润滑保养。

四、定期更换制动液

制动液在使用一定时间后, 会出现沸点降低、污染及不同程度的氧化变质, 所以应根据气候、环境条件、季节变化及工况等及时检查其质量性能, 做到及时更换。普通工况下, 制动液在使用两年或5万公里后就应更换。原则上, 不同型号的制动液不能混用, 以免相互间产生化学反应, 影响制动效果。不同车型, 使用的制动液也往往不同。

五、对气压制动传动装置的维护

1.经常检视储气筒气压, 发现气压上升过慢, 停车后气压迅速降低要及时查明原因, 加以排除。

2.定期检查和调整空气压缩机传动带的松紧度。

3.每日行车后及时放出湿储气筒中积聚的油和水, 放水时若发现含过多的机油, 应及时检修或更换空气压缩机活塞环。加强对空气压缩机、油水分离器、储气筒和输气管道的维护保养, 严防灰尘、杂质和水分进入输气管道, 防止气压制动系统产生气阻。

4.经常检查储气筒、制动控制阀、制动气室、各管路接头、软管等有无破损、漏气、脱落等情况, 发现问题要及时排除。制动气室最大工作气压应该保持在539~588 kPa, 一般行驶到2500 km时要进行检查调整。

5.定期检查调整制动气室推杆行程, 如NJ250T型农用运输车的气压制动系统, 制动气室前、后轮推杆行程均匀为25~30 mm。当把一定压力 (588 kPa以上) 的压缩空气冲入气室后, 制动气室推杆行程应符合要求, 否则, 应予调整。

6.空气压缩机的空气滤清器滤芯要洗干净, 装车时机油不宜过多, 以免机油被吸入气缸, 排到制动室中, 损坏橡胶膜片。

7.调压阀、安全阀出厂前已调整好, 一般不再变动。只有发现漏气或产生故障, 才拆卸检查与检修。

8.单向阀应定期进行拆卸检查, 如有锈蚀或损坏, 应予以更换。安装到储气筒上时, 螺纹部分应涂上密封胶, 以免漏气。

9.定期清洗和调整制动控制阀, 更换损坏的零件。保养时, 必须注意橡胶保护套的密封性, 避免泥土进入摩擦表面, 导致配合件卡阻, 影响制动阀正常工作。

六、定期检查、试验制动性能

农用车制动系统的维护 篇2

注意一:暖风系统

暖风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对冬季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暖风系统比空调系统结构简单,但是在停用一夏天后,也会出现故障。所以在入冬前试用暖风系统没有热风、风机运转有无异响、风管是否通畅。有时遇到暖风水管中的防冻液长期不流动,凝结堵塞了循环管路的情况,虽然不影响行车,维修起来却十分麻烦,有了问题一定要及时到4S店或修理厂修理。

注意二:冷却系统

冬天一定要使用防冻液,尤其北方天气寒冷,大部分时间气温低于零度,如果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中是普通的水,容易结成冰,不利于汽车启动,也几乎会造成发动机的严重损坏,据统计,冷却系统故障是导致发动机故障的头号杀手,更是占到发动机故障总数的60%左右!所以在冬天使用防冻液能有效地遏制冷却系统结冰事件的发生。所以进入冬季千万不要忘记检查一下防冻液。一般来讲,小编建议防冻液是每两年一换。不过如果您曾经有过在防冻液中加入过普通水的行为,那么防冻液更换周期应提早,更换时注意防冻液的颜色,颜色不同不能混加。

就防冻液的选择而言,冰点越低,无疑防冻液的抗冻性就能越强。目前市场上防冻液的冰点有-15℃、-25℃、-30℃、-40℃等几种规格,选择的冰点应比所在地区最低气温低10℃以上。

注意三:喷水系统

即便雨刮喷水系统在冬季的使用量会明显减少,但也不能忽视,尤其在北方地区。和防冻液相同,虽然在夏季能用清水和清涤水代替,但在冬季,这些替代品就有可能会结冰,所以冬季里不可使用。在冬季零摄氏度以下环境中,应更换抗冻的冬季玻璃水,又或者在玻璃水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酒精即可达到降低冰点、抗冻的目的。

注意四:车身漆面

小编建议各位爱车之人在入冬前为汽车全身做一次“美容”。因为入冬后天寒地冻、刷洗车辆的次数也会减少,所以初冬打蜡是保养车漆的好办法。另外打过蜡的车身不易沾水,冬季里车漆不易出现结露成冰的现象。

注意五:全车灯光

全车的车灯的工作状态应作一次全面的检查,变黑的灯泡应尽早换掉。雾灯、刹车灯、转向灯更要自己查看工作状态。冬季清晨雾天能见度低,追尾事故特别多,所以如雾灯、高位刹车灯工作是否正常,也是冬季行车安全的保障。

注意六:供电系统

这里主要说说电瓶。电瓶对低温非常“敏感”,低温环境下蓄电池电容量比常温时的电容量低得多。虽然现在的电瓶都是免维护,不用再去补充电瓶的电解液,调节电解液的比重。但是在寒冷季节来临之前,也应清洁电瓶的接线柱,并涂上专用油脂加以保护,保证启动可靠,延长电瓶寿命。如果车辆在露天或车库停放数周不用,应拆下电瓶存放在较为温暖的房间内,以防电瓶损坏。

注意七:轮胎

橡胶会因气温的降低而变得硬且相对变脆,磨擦系数会降低。冬季里,轮胎气压不可太高,但是更不可过低。外部气温低,轮胎气压过低,软胎严重可加速老化。冬季要经常清理胎纹内夹杂物,尽量避免使用补过一次以上的轮胎,更换掉磨损较大和不同品牌不同花纹的轮胎。轮胎内外磨损大不相同,为保证安全减少磨损,应定期给轮胎做四轮动平衡,更换轮胎位置。

注意八:雨刮器

如果清晨发现雨刮器被雪水粘在挡风玻璃上,千万不要用热水直接冲洗,这样容易使车窗因为温度变化而炸裂、雨刮器变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空调开至热风,吹风模式为前风挡,待雨刮器自然化开,同时也别忘了雨刮器喷水壶需加注防冻玻璃水。

注意九:挡风玻璃

风挡玻璃保持清晰是安全行车的基本条件。冬季应定期擦洗雨刮器,雪天确保可刮净风挡。有条件的话可换防冻型风挡玻璃,以免冬季结冰。另外,玻璃水中可加些风挡除冰剂。风挡结冰时,将玻璃水喷上,冰即可融化,不像普通的玻璃水,结冰时越喷越麻烦。

后窗玻璃除雾线路的作用很大,在雨天或雪天行车使,后窗玻璃除雾线路能迅速地清除雾气或冰水,从而为驾驶员提供良好的后方视野。在保养时,应该顺着印刷线路的走向擦拭车窗玻璃,即横向擦拭,如果上下擦拭,容易把电阻丝擦断。如果需要查看除雾线是否起作用,可以打开后窗除雾开关,看能否把后窗上的雾气清除掉,如果不能清除,应该先检查后窗除雾线路的保险丝是否完好,如果保险丝正常,再检查后窗玻璃上的印刷电路有没有断线,如果有断线,应送修理厂进行维修,或者用洁净的擦布把断线部分的水汽和污物擦拭干净,再把包装香烟的锡纸剪成适当的大小,然后把锡纸贴在透明胶带纸上,并且使锡纸的面朝外,最后把锡纸粘贴在断线处就可以了。

注意十:底盘

由于大雪天汽较多,有时为了尽快融化冰雪,扫雪车往往会在路面撒下大量盐加速冰雪融化。而这样路面就相当于一层酸性液体路面,汽车行驶在冰雪路面上,飞驰的轮胎很明显会把含盐分很高的雪水甩到汽车底盘上,而不做底盘保护的话容易导致底盘腐蚀生锈。所以,在入冬前您最好花点时间,为底盘做好防锈护理。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爱车。也可以延长爱车的使用寿命。

注意十一:进气系统

进入寒冷的冬季时节可能会经常出现车子无法启动的情况。除了可能是冷却系统和电瓶电量不够的原因导致外,绝大部分的原因则是由于节气门、进气道等积炭过多造成的。节气门积炭过多本身就很容易造成无法点火的现象,夏季时节气门积炭可能不会影响发动机启动,但是到了冬季因为用车环境温度更低,汽油挥发受到影响,同等装况下汽油点火能力相对较弱,发动机便可能点火失败,或者需要多次点火。所以建议车主在冬季的时候清洁发动机节气门积炭,一般状况下,小编建议每间隔两万公里左右清洁节气门体同时检查火花塞,能很好预防发动机不着火的情况发生。

注意十二:润滑系统

众所周知机油具有润滑、冷却、清洁三大功能,机油的正常流动是保证发动机正常的工作重要介质。不过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是由发动机机油的黏度、流动性有关。而机油的黏度又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夏季时节由于温度高,机油流动性好,发动机使用的是黏度大的机油,以保证适当的稠度有效的达到润滑效果。但进入冬季天气寒冷尤其是北方大部分时间低于零度,导致冷车机油过稠,从而影响启动,还加大机件磨损。同时热车机油过稀会降低润滑和密封性能。因此,在冬季来临时,应及时将油底壳、空气压缩机内的机油,换成冬季用的机油;将变速器、分动器、差速器、转向器内的齿轮油,换成冬季用的齿轮油;将轮毂轴承清洗后,加入黏度较低的轴承润滑油。

如果到了或临近规定的换油时间,最好在天气变冷前换掉。

后记

浅谈公铁两用车的牵引系统与维护 篇3

摘 要:本文主要目的是简单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专属设备——公铁两用车的牵引系统和日常维护,让大家从它的一个重要系统入手,简单了解一下这种不常见设备。

关键词:公铁两用车;牵引系统;维护

近些年来,随着各省市节能型轨道交通,如地铁、有轨电车的迅速发展,我们也相继认知了许多这种轨道交通的专属设备。据《世界铁路发展史》介绍,1980年正美国车辆协会(American car cor poration)下属的北美车辆制造公司试制成功一种联运车辆—公铁两用车(Roadrailer),既能在铁路线上运行,又能在公路上作为拖车运行。样车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了几个月时间的试验之后,证明具有经济便宜、节省能源,方便实用等特点。然后,这种车辆便迅速被各国使用和改进仿造。到了中国后这种车辆便被命名为公铁两用牵引车。

公铁两用车是指可在公路行走和轨道运行的专用牵引车,主要用于轨道牵引、调车作业,也可用于轨道货物转运。目前国内市场上主流产品为柴油机公铁两用车及少部分进口蓄电池公铁车。由于国家对环保、节能的大力提倡,使得客户对环境、噪音等因素的关注也日趋密切。而我们这次所要了解的就是意大利生产的——CRAB 2000 E蓄电池公铁两用轨道牵引车。

CRAB 2000 E公铁两用车的工作方式

在了解CRAB 2000 E公铁两用车(以下简称CRAB 2000 E)的牵引系统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工作方式。CRAB 2000 E有两种车轮。三个公路行驶时使用的橡胶轮胎和四个轨道上行驶时使用的带有轮缘的橡胶轮胎。公路行驶时我们只需要打开液压开关,使用车内的液压系统,提供给车底已收起的公路轮胎架起升液压装置以液压动力。使公路轮着陆,整车起升,升至顶点后,关闭液压开关,便可以开启操作板上的公铁转换档,实现公路行驶,使用方向盘驾驶车辆向你的前方或后方行驶。反之轨道行驶时,使轨用车轮对准轨道,开启液压装置,使公路轮收回,待公铁两用车四个轨用车轮对准病落在轨道上后,便可以开启公铁转换档,实现轨道行驶。

CRAB 2000 E的牵引系统

CRAB 2000 E的牵引系统其实很简单。若说它是小马拉大车,它也是一匹内劲十足的小马,因为它的牵引能力有400吨。CRAB 2000 E采用蓄电池做电源,通过逆变器将蓄电池直流电变为交流电驱动2台并联的异步牵引电机。它的主要动力是功率为80 V 的蓄电池驱动的12 Kw,转速.1060 Rpm的牵引减速电机。另外它自身5000 kg的重量和四个提供了足够摩擦力的橡胶轨道轮,在牵引系统中也是占着主导地位的。

CRAB 2000 E采用的是液压和氮气刹车系统。之所以在牵引系统中提到刹车系统,就是因为这是在车辆牵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功能。因为牵引作业中,在车辆到达指定位置后,由于电客车的惯性较大,刹车会出现很长一段缓冲距离,但是液压刹车却可以保证在最短距离内,配合减速电机产生的阻力使车辆停止。

CRAB 2000 E的日常保养与维护

由于CRAB 2000 E的工作强度相对较大,所以日常的保养必须要仔细认真的进行。

1、紧固螺栓

CRAB 2000 E每次工作后都要检查一次车体紧固部件螺栓,如车底底盘,驱动电机及固定车轴杆的U形螺栓,还有分配刹车线的螺栓,以及七个驱动轮的螺栓。这些部位的螺栓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松动,若是不及时的发现,将会引发严重事故,所以要认真对待。

2、日常检测:

为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使用寿命 CRAB在启动前应进行例行检查。为降低维修费用和减少停工周期,当有故障迹象时应尽早排除故障。 因此需要日常检查设备所有油、水或燃料泄漏以及松动和缺失的螺栓。检查液压系统的油平面和泄漏。并且注意不工作的和损坏的仪表和线路接插件,从而保证设备在发生一般故障之前就得以解决,甚至小到按一下喇叭,确定喇叭的完好,都可以避免一次小事故的发生。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检查紧固螺栓、螺帽和夹箍和紧固车轮的螺栓。连接装置的螺栓和插销。这些都直接关系着CRAB2000的正常运行,因为其牵引系统200吨的牵引重量对各部位紧固件的牢固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对这些看似简单的螺栓螺母加以重视。甚至我们在每次的作业前都要试一试刹车效果,保证刹车系统的正常。

以上这些,就是CRAB 2000 E公铁两用车的主要部分牵引系统。之所以还要同时介绍相关维护保养,是因为这种看是普通的设备,其内在的技术含金量很大,我们不小心就会被它普通的外观所蒙蔽,把它视作一个很普通的地铁附属设备,但其实他在地铁的维修和维护中却有着很重要的位置,至关重要。若是因为保养不到位,导致它的损坏和故障,会给地铁的维修和维护带来一定的麻烦。而且最主要一点是它看似简单的牵引系统却隐藏着很多内在的技术,非常值得我们国内广大的机械工作者去学习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世界铁路发展史》

农用车维护中的润滑作业 篇4

一、润滑作业方法

1.清洗发动机润滑系统和机油滤清器。

2.加添或更换润滑油。

3.清洗或更换滤清器芯子。

4.对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行走系统各润滑点加注润滑油或润滑脂。

5.更换或添加制动液和减振器油液。

二、润滑作业注意事项

1.要根据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加注润滑油或润滑脂, 不能随意代替。

2.冬季低温下使用的车辆, 必须按要求换用冬季润滑油。

3.各总成、机件加注的润滑油 (脂) , 其加注量均有严格规定, 不能任意增减。加注量少了不能保证机件润滑;加注量多了会增加发动机运转阻力, 消耗发动机功率, 甚致造成漏油故障。

4.由于润滑油 (脂) 使用一定时间后, 会因氧化而变质, 或因局部渗漏、受热蒸发, 挤出或进入燃烧室被烧掉等原因, 因此, 需要及时更换和添加。但这项作业应适时, 既不能添加过早, 又不能添加过晚。更换和添加润滑油 (脂) 时间提前会造成浪费, 过晚, 又使机件得不到良好的润滑, 增大磨损。所谓适时, 说明书中有明确规定, 一定要按照说明书的规定去做。

5.润滑油加入量不能过多。有些驾驶员有多加润滑油比少加些好的错误想法, 其实这是有害无益的, 这会增加阻力, 相应减小发动机功率。如曲轴箱油面过高, 会使发动机燃烧机油冒蓝烟, 气缸内积碳增加, 将会加速气缸磨损。电控自动变速器油面过高, 造成从加油管或通气管喷油。控制阀体上的排油孔堵塞, 排油不畅, 油温易升高, 使离合器和制动器不能平顺分离, 产生换挡不稳。驱动桥油面过高, 会导致通风管喷油, 排油不畅, 还会流入轮毂制动蹄片上, 造成制动失灵。所以, 添加润滑油既不能过少, 也不能过多。

三、底盘润滑油部位的维护

1. 检查油面高度和润滑油的变质情况

在车辆底盘中用到润滑油的部位, 常见的主要有变速箱、驱动桥和方向机等。随着车辆运行时间的增加, 这些部位润滑油的数量会减少, 润滑油通常还会出现变质现象。如果油面过低, 就会使齿轮和轴承得不到充分的润滑;如果润滑油的质量降低到极限, 如变质结胶、机械杂质含量过高而堵塞润滑油孔, 会使轴承缺油而烧坏等。所以, 应及时检查油面高度和润滑油的变质情况。根据油面高度和润滑油变质情况来决定是否更换润滑油。

添加或更换润滑油之前, 首先应该检查润滑油的情况, 然后才能决定是添加还是更换。检查前, 先将车辆停放在平坦的场地上, 刚刚停驶的车辆, 应待齿轮上部的润滑油流下, 泡沫消失并冷却后再进行检查。检查时, 先擦净加油孔边缘及螺塞的油污, 旋下螺塞, 察看油面高度, 夏季应与加油孔边缘平齐, 冬季应低于加油孔边缘10 mm, 如果润滑油不足, 应按规定补充。用手捻搓润滑油, 凭手感判断其粘度状况和杂质的含量, 如果严重变色或稀释、滞手、结胶、有异味就需要更换润滑油。

2.换油的时机和注意事项

检查后, 如果发现润滑油变质比较严重, 就应该彻底更换润滑油。同时还要根据季节变化更换粘度适当的润滑油。换油的时机最好定在车辆停驶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内, 此时润滑油的油温较高, 粘度较低, 其流动性较好, 放油时容易将杂质带出, 换油就会做到比较彻底、干净。放油时, 应将汽车停放在平坦的场地上, 擦净放油螺塞和加油孔螺塞处的油污, 放好换油容器, 先旋下加油螺塞, 再旋下放油螺塞, 放出润滑油。如果放出的润滑油很脏或含有很多金属屑时, 应清洗变速器、驱动桥。旋紧放油螺塞, 在洗油中加入5%的机油, 注入量为该总成容量的2/3。架起驱动桥, 启动发动机, 逐次挂上各挡运转1~2 min, 然后放出洗油。装回放油螺塞, 根据季节选用新鲜润滑油, 按规定要求加足, 最后装回并旋紧加油螺塞, 并擦净外部油迹。凡采用双曲线齿轮油的驱动桥, 绝不能使用普通齿轮油。

农用机动车维护指南 篇5

一、维护目的与基本原则

1. 机械零件磨损规律与维护的目的

影响农用机动车机械零部件磨损的因素很多,除设计与制造因素外,还与使用、维护和修理有关。农用机动车发动机的磨损特性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新发动机(或大修发动机)磨合磨损阶段,二是自然磨损阶段,三是崩溃磨损阶段。

实践证明:机械零件的磨损都要经过走(磨)合阶段、自然磨损阶段和崩溃磨损三个阶段。如果平时使用、维护和修理工作做得好,可使走合期磨损量相应减少,修理间隔期便会延长,从而使机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反之,则将直接影响到零件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发动机的早期异常损坏。

2. 维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农用机动车维护应贯彻“预防为主、强制维护”的原则,保持机容整洁,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或隐患,防止农用机动车早期损坏,以期发动机能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随时提供可靠的动能力保障。

①农用机动车维护的基本原则。一是严格执行技术工艺标准,加强技术检验,实现检测仪表化。采用先进的不解体检测技术,完善检测方法,使农用机动车的养护工作科学化、标准化。二是农用机动车维护作业,包括清洁、补给、检查、润滑、紧固和调整等。除主要总成发生故障必须解体时,一般不得对其解体。三是农用机动车维护作业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时修复或更换零部件,改善配合状态和延长机件的使用寿命。四是在农用机动车维护工作中,要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和健全农用机动车维护的原始记录统计制度,随时掌握农用机动车技术状态。通过原始记录、统计资料经常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高农用机动车的维护质量。

②农用机动车维护的基本要求。一是严格遵守维护作业的操作规程,做到安全生产;二是正确使用工具、量具和维护设备。

二、农用机动车维护作业的分级和维护作业内容

1. 维护作业分级

农用机动车维护制度,也称计划预防维护制度,是根据农用机动车使用的客观需要,贯彻以防为主,既要保证车辆正常运行,又要防止车辆失保失修。

①农用机动车维护制度的分级和周期,是根据生产厂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拟定的方案,组织实施,并形成法定条文,强制执行。也就是说,车辆行驶到规定的间隔里程后,一定要严格执行与其相应的维护作业。农用机动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行驶里程的增长,各部机件必然产生磨损而松动,致使农用机动车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逐渐下降。

②农用机动车维护就是根据各种车辆的设计要求、不同的使用情况和各种零件的磨损规律,把磨损程度相接近的项目集中起来,在正常磨损阶段进行相应的清洁、检查、润滑、紧固、调整和校验等工作,从而达到改善各零件的工作条件,减轻零件磨损,消除隐患,避免早期损伤,使各种零件和总成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③农用机动车维护的类别,根据其作业周期不同可分为:定期维护和非定期维护两种。定期维护是在农用机动车行驶一定里程后,根据本地区和车辆使用情况,按周期实施维护,我国计划预防维护制度,分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三个类别,着重于加强日常维护。

2. 技术维护的作业内容

农用机动车的各级维护周期,必须适应其结构、性能和道路状况。结构性能优良且在良好路面行驶的,其间隔里程应延长;反之则缩短。

①日常维护是由驾驶员在出车前、收车后和行车中,对车辆进行预防性的日常维护作业。以清洁和检查为中心,做好车容车貌的清洁,并检查转向、制动、灯光和轮胎气压等安全机件的状况,视、听行驶中有无异响、泄漏等工作。

②一级维护是以润滑和紧固为中心。除了日常维护作业项目外,还应检查并紧固外露连接件的螺栓;检查各总成内润滑油液面,视需添加;按规定给各润滑点加注润滑脂;做好空气、燃油、润滑油滤清器的清洁工作;检查仪表、门锁等工作状况,一旦发现故障应及时修理。

③二级维护是以检查、调整为中心。除执行一级维护项目外,还应检查、调整发动机和电气设备的工作状况;拆洗空气、机油和汽油滤清器以及油底壳;检查并调整转向和制动系统;拆洗并润滑传动轴和各轮毂轴承;拆检轮胎并换位。

④除此之外还有走合维护、换季维护、停驶封存维护等,可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作业。

三、农用机动车机件的清洁维护作业

清洁是农用机动车维护作业的首要工作和前提条件。如不清洁,各总成、零部件的故障难以发现,会造成紧固不可靠、调整不准确、润滑部位侵入污物,则很难保证维护的质量。也是提高维护质量,减轻机件磨损,降低油材料消耗的基础。清洁工作做得好,不仅为检查、紧固、调整和润滑工作打好基础,而且可直接消除故障隐患,预防发动机故障的发生。

农用机动车机件里的燃烧、润滑、冷却离不开油、气、水。液态物质由于其本身的性质与外界条件的影响,引起积垢;燃烧不充分使相接触的部位容易积炭,气体中的悬浮物超过设计密度值,会导致相关部件堵塞,造成机件不能正常工作。污垢危害不小,其主要表现为:

1. 水垢

一般情况下农用机动车常用自来水作为冷却液,溶解在其中的盐类,在常温下处于溶解状态。但水温升高后,溶解度降低,盐类就会从水中析出,变成固体沉淀物,同其他杂质一起黏附于冷却系机件表面形成水垢。而水垢是热的不良导体,随温度的升高在机件上的黏附力愈大,相当于冷却系统的金属表面涂上了一层隔热材料,容易引起发动机过热,充气系数降低,油耗增加。

nlc202309030517

水垢在水套中沉积,不仅占去一定的容积,减少冷却水的容量,而且会在冷却系统狭窄缝隙处堵塞,形成局部水过热,引起缸体受热不均匀而裂损。水垢的清除方法大多采用酸洗法,以减少碱类物质对钢管及其焊缝的腐蚀作用。

2. 积炭

由于燃烧混合气不能有效合理配置,很容易导致燃烧不完全产生游离碳,在活塞顶部或燃烧室形成积炭。

清除积炭时,应把机件先放入洗油中浸泡,用木、竹刮片刮除残渣,再用毛刷清洗晾干。

减少积炭的方法是,按规定标号使用燃油,添加机油数量要适当,加强对农用机动车的日常维护与修理。

3. 油垢

燃油在使用过程中,其中含有的胶质等杂质,日久会在油箱和油管内表面积聚形成油垢,减少油箱容积和供油量,甚至会堵塞进油口滤网、出油孔,造成燃油系统不供油或供油不畅。

机油由于高温和氧化作用,容易老化。含有的酸性化合物,不仅使机油变黑、黏度下降,而且还腐蚀零件的表面,造成机油滤清器、润滑油孔堵塞,供油不足,工作失常。

另外,柴油机密封不严,不同程度地漏油,直接与外界接触,油也很容易氧化。

农用机动车运行时,会吸附尘土等杂质在表面形成一层油垢,加速机件的磨损。

减少油垢的影响要选用优质燃油、机油,避免使用中氧化,及时除去机件内油垢。采用优质密封材料,正确安装密封件,确保机件不漏油、渗油,定期对柴油机进行清洗,保持洁净。

4. 尘害

空气中悬浮的灰尘会对机件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灰尘若通过空气滤清器进入气缸,将加剧气缸的磨损,缩短发动机寿命。灰尘与油结合形成油污,将会堵塞蓄电池透气孔。灰尘随油进入工作部件还会堵塞油道和滤网,危害很大。消除灰尘对机件的危害,就要严把入口关,不让空气中的灰尘进入机件内,外露部件要经常清扫,防止灰尘油污堵塞相关孔道。经常做好柴油机的清扫工作,使机体表面干净无油污。

四、农用机动车的防冻维护

1. 更换各种油液

使用凝点低、流动性好的燃油。低温时燃油的黏度增加,流动性变差,雾化不良容易使燃油的燃烧过程恶化,发动机的启动性、动力性、经济性明显下降。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选用凝点较低的燃油。一般选用原则是,燃油的凝点比环境温度低5℃左右。

2. 更换机油

选用黏度较小的发动机机油,在低温条件下,发动机机油的黏度随着温度下降而增大,流动性变差。因此,应通过及时更换黏度较小的机油来弥补或消除这种不良影响。

3. 更换冬季用的各种润滑油和润滑脂

进入冬季应对变速器、主减速器、转向器等换用冬季润滑油,轮毂轴承换用低滴点的润滑脂。

4. 保养发动机冷却系统

检查节温器工作状况,保证节温器工作良好,防止发动机水温过低或过高。如发动机经常处于低温运行,会导致机件磨损的增加。对发动机水套进行清洗,清除内部水垢,防止水垢积聚过多,影响发动机散热使机温过高,如水垢堵塞放水开关,会导致放水不净。在气温过低而条件又允许时,可使用防冻液,在使用前应对冷却系统进行彻底清洗,并应选择质好、腐蚀性低的防冻液(见图),避免因防冻液质次而腐蚀机件的现象发生。

5. 保养电器设备

可适当调高电解液密度,防止因电解液密度过低而发生冻裂蓄电池外壳的事故。由于低温下蓄电池放电量增大,因此发电机充电量必须提高,可适当调高调节器限额电压,一般情况下冬季调节器的限额电压比夏季时高0.6V比较合适。冬季发动机启动困难,启动机的使用次数频繁,如启动机功率不足,又会进一步增加发动机启动难度。实践表明,在夏季,如果启动机稍有故障而功率略显不足时,启动发动机可能会很顺利,但到了冬季启动就会变得很困难,甚至不能启动。因此,应对启动机进行一次彻底的保养,保持启动机各部清洁、干燥,尤其是电刷与换向器之间应接触良好。为防止蓄电池过冷发生冻结进而影响启动性能,冬季可给蓄电池制作一个夹层保温电池箱,以提高蓄电池的温度。

6. 调整燃料系统和点火系统

冬季时可适当升高化油器浮子室油平面高度与调整加速油泵行程,使混合气适应低温工作的需要。为了便于低温启动,应适当增加断电器触点闭合角度,触点间隙调整为0.30~0.40毫米,以增强火花强度。

7. 保养预热装置

对带有预热装置的发动机(大多为柴油机),入冬之前应对预热装备进行一次检查保养,确保技术状况良好。保养时重点检查电路和油路,防止因预热装置工作不良而影响发动机的启动性。

农用车蓄电池的使用与检查维护 篇6

1. 使用

(1) 蓄电池安装要牢固, 否则在行车中, 蓄电池易振动, 导致外壳破裂、部件损坏。为了减轻蓄电池在车上振动, 对蓄电池垫尽可能采用胶皮垫或毛毡垫。搬运蓄电池时, 也要轻搬轻放。

(2) 蓄电池的负荷尽可能不要超过规定, 不可以长时间大电流放电, 否则易导致极板弯曲, 使极板活性物质脱落;过量放电也将使极板硫化, 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形成了不能参加化学反应的白色Pb SO4晶体, 造成蓄电池早期损坏。特别是发动机启动的时间不能过长, 每次启动时间不能超过5 s, 如果一次未能启动发动机, 应休息15 s钟以上作第二次启动, 连续三次不能启动应查明原因, 排除故障后再启动。

(3) 正确调整电压调节器, 使发电机电压保持在规定范围内:12 V系统为13.8~14.9 V;24 V系统为27~29 V。电压调节器是用来控制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的充电电压, 因此要定期检查, 调整电压调节器, 防止充电电压过低, 造成电池长期充电不足, 易形成不可逆硫酸盐化;充电电压过高, 电池长期处于充电状态, 电池使用寿命会缩短。

(4) 蓄电池的工作温度要合适, 避免过冷或过热。蓄电池过热, 易造成电解液大量蒸发, 使电解液密度过高, 造成蓄电池的早期损坏。蓄电池过热, 若发生在启动时, 其故障可能在起动机;若发生在启动后, 大多为过充电 (发电机调节器失控可能性最大) 。由于电解液的电阻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因此在低温环境中使用, 蓄电池要有保温装置。如无保温装置, 冬天露天停车时可将其搬到房间内, 或启动时先用手摇车至启动。

(5) 为防止蓄电池爆炸, 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 不仅要注意线路的接触良好, 而且要打开蓄电池的加液盖, 保证通风良好。装车使用或充电时, 要注意辨别蓄电池的正、负极性, 不要接反。

2. 检查维护

(1) 应经常清除外壳表面及接线柱和连接板等表面的尘土和污物, 保持外部清洁和通气孔畅通。擦净电池外壳和盖上的灰尘污物, 以免蓄电池溢出的电解液导通造成自放电。检查壳体是否有裂纹和漏电现象。

(2) 应经常检查电解液液面高度情况, 液面高度应保持在最大与最小之间或高于极板10~15 mm。当电解液不足时, 只能加蒸馏水补充。若电解液的液面过高, 在大负荷工作时会引起电解液沸腾而外溢:电解液的液面过低, 会缩短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3) 蓄电池接线柱有氧化物时必须及时刮净, 保持接线紧密牢固。蓄电池盖必须旋紧, 以免车辆在行进中颠簸, 使电解液溅出。

(4) 蓄电池单格电压必须在2.1 V以上, 接线柱两端电压必须达到12.8~13 V之间。

(5) 蓄电池放电后, 不得长期搁置, 应及时充电, 以免发生极板硫化。已充足电而搁置不使用的蓄电池, 每月至少应补充充电一次。

(6) 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 特别是在过分充电的情况下, 水被分解后, 产生大量的氢气和氧气。如果这些气体不能及时排出, 稍遇火花, 就会引起蓄电池爆炸。另外, 过量充电时,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使极板孔隙产生一定的压力, 使极板活性物质脱落而无法挽救。

(7) 蓄电池的充电必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 并且正确地使用充电设备, 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初充电的第一阶段充电电流为其额定容量的1/15。第二阶段充电电流减半。补充充电的第一阶段充电电流为其额定容量的1/10, 第二阶段减为一半。

(8) 由于蓄电池的电动势取决于电解液的密度, 加大电解液的密度, 可以提高其电动势, 因而其容量也可提高。但电解液的密度过大将使其黏度增加, 当密度超过某一数值时, 使渗透速度减低, 内阻增大反而使容量减小。因而在不同使用环境和气候条件下, 要保持电解液的密度在规定的范围内。夏季为1.26, 春、秋季为1.27, 冬季为1.28, 最低不小于1.15。要经常检查电解液密度、液面高度, 用蒸馏水调整补充, 尤其是夏季应勤检查。

农用车使用维护保养中存在的误区 篇7

1 农用车维护保养的误区

(1) 认为车速越高越好。一些农用车驾驶人员总嫌农用车跑得慢, 想方设法来强行提高车速, 认为车速越高越好。应知道国家把农用车速限定在50 km/h以下, 是在综合考虑农用车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使用条件、道路状况和安全性能等方面后确定的, 厂家也是据此设计的。因此, 使用中若擅自提高农用车速度, 必然会造成农用车工作状况恶化, 故障率上升, 尤其重要的是安全性降低, 甚至车毁人伤。

(2) 认为柴油牌号越高越好。农用车采用高速柴油机, 使用的柴油是轻柴油。轻柴油根据凝点的不同分为10号、0号、-10号、-20号和-35号5种。轻柴油牌号的选择, 是以保证柴油在最低气温下不致凝固为原则。为更好地发挥柴油机性能, 必须使柴油的凝点低于气温5℃左右, 才能使柴油在凝点前不发生浑浊。一般可以这样选取:-20号轻柴油适于北方地区严冬使用;-35号轻柴油适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严冬使用。

(3) 认为机温越低越好。机体温度过高时, 发动机充气效率下降, 燃烧系易产生气阻, 机械强度下降, 正常间隙被破坏, 并使机油变质, 润滑不良, 损耗增加。正因如此, 一些驾驶人员错误地认为机温越低越好。他们用拆去调温器的方法来强行降低机温。殊不知过低的机温会使燃油流动性、蒸发性变差, 燃烧过程变慢, 发动机功率下降, 油耗增加, 柴油机工作粗暴。同时润滑条件变差, 摩擦阻力增大, 磨损加快, 缸套易产生腐蚀。

(4) 认为充电电压越高越好。当发电机充电电压过低时, 蓄电池因充电不足, 电压容易下降, 从而给发动、照明造成困难。于是有驾驶人员将充电电压值调得过高, 这样尽管充电足了, 但会导致蓄电池电解液温度过高, 水分蒸发过快, 蓄电池使用寿命缩短, 同时过高的电压还易烧坏农用车电器, 造成故障。

(5) 认为保险丝越粗越好。车用保险丝粗细是农用车在生产时工程人员设计好的, 目的是保护用电设备在电压过高、电流过大时不被烧坏。然而, 有的农用车驾驶人员为贪图一时方便, 竟用较粗的保险丝来替换, 这样做保险丝是“保险”了, 然而电器设备却不保险了, 一旦电压、电流过大, 极易烧坏用电设备, 甚至引发电器火灾。

(6) 认为螺栓越紧越好。农用车上用螺栓螺母联接的紧固件, 如缸盖、连杆轴承盖及曲轴轴承盖等, 都应保证其螺栓螺母有足够的预紧力。预紧力过小, 就不能保证其连接可靠, 因此有的驾驶人员误以为预紧力越大越好, 螺栓越紧越好。其实, 若是螺栓旋得过紧, 不仅使联接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 而且还会因螺栓产生拉伸永久变形, 预紧力反而下降, 甚至滑扣或折断, 造成连接失败。

(7) 认为传动带张力越大越好。农用车上的水泵、发电机及液压泵等都是用三角带传动的, 当胶带松弛时就会产生打滑, 从而降低传动效率, 加快三角带磨损。而胶带张力过大不仅因拉伸过度而缩短寿命, 还会造成胶带轮轴弯曲, 轴承和轴磨损加快[1]。

(8) 认为提前热车能节油。很多农用车驾驶员以为提前热车能节油, 事实上, 这种做法费油费时, 还有可能对车辆直接造成损害。一组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 在近年新推出的车型中, 发动机部件的磨损问题中有90%左右是在冷车发动后3分钟内造成的。

(9) 认为轮毂轴承润滑脂越多越好。有些车主在维护轮毂轴承时, 将轮毂轴承及空腔装满润滑脂, 并认为越多越好, 实不然。轮毂腔中装满润滑脂会使大部分的润滑脂甩到轮毂空腔里, 不但不能补充到轴承里去, 反而会流到制动鼓中的制动蹄片上, 使制动失灵, 同时因滚动阻力增大, 会使轮毂产生过热,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 只要在轮毂空腔内涂一层薄薄的润滑脂即可。既保证了关键部位的润滑, 又易于轮毂的散热降温, 同时又可以节约大量润滑脂。

(10) 安装汽缸垫时涂润滑脂。有些修理工安装汽缸垫时, 喜欢涂一层润滑脂在汽缸垫上, 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发动机的密封性。殊不知, 这样做不仅无益, 反而有害。众所周知, 汽缸垫是农用车发动机缸体与缸盖之间重要的密封材料, 它不但要求严格密封汽缸内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 而且必须密封贯穿汽缸盖和缸体内的具有一定压力和流速的冷却水和机油, 因而要求在拆装汽缸垫时, 要特别注意其密封质量。

如果在汽缸垫上涂润滑脂, 当汽缸盖螺栓旋紧时, 一部分润滑脂会被挤压到汽缸水道和油道中, 留在缸垫间的润滑脂在汽缸工作时, 由于受高温影响, 一部分会流入汽缸燃烧, 另一部分则会烧成积炭存于缸体与缸盖的结合面上, 在高压高温作用下, 极易将汽缸垫击穿或烧穿, 造成发动机漏气。因此, 安装汽缸垫时切勿涂抹润滑脂。

(11) 认为装配机油泵时不加注机油。在将修复后的机油泵装上车时, 若不往油泵齿轮室加注机油, 将会使机油泵不泵油, 引起烧瓦等事故。齿轮式机油泵是依靠齿轮与壳体内壁较小的配合间隙, 以及齿轮之间的正确配合间隙来产生吸力的, 若装合机油泵时或清洗机油泵后未向齿轮室加注机油, 机油泵则不能产生足够的吸力。对于有一定磨损的齿轮式机油泵, 上述现象更为明显。因此, 装机油泵时别忘了往齿轮室加注机油。

2 农用车驾驶中的误区

(1) 开英雄车。有的年轻驾驶员, 他们自以为技术高超、本事很大, 可以经常违章行车, 超速行驶, 开斗气车, 而一遇紧急情况, 又往往由于经验不足而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 导致事故的发生。

(2) 开“带病”车。机手往往只注意多拉快跑, 并不注意车辆的检修和保养, 总觉得多跑一天是一天, 常常开“带病”车上路, 在行车中往往因车辆机件失灵而酿就惨祸。

(3) 疲劳驾车。驾驶员致富心切, 常常一天到晚连续工作十几小时, 紧张而单调的驾驶, 身心疲惫, 反应能力和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下降, 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4) 开超速超载车。农用车驾驶员常采用加高车厢、更换拖斗等方法超载;不但机件磨损加大, 而且易致机件失灵;同时使车辆惯性成倍增大, 刹车距离大幅延长。本以为财源滚滚来, 确从不想就在刹那间财飞祸生。

(5) 开麻痹车。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有2~3年驾龄的驾驶员中。他们有了一些行车经验, 初学驾驶时那种胆小怕出事的感觉没有了, 认为驾驶不过如此, 凭自己的经验什么样的情况都可应付自如。如在雾、雨、雪等天气或路况较差时, 他们仍然十分自信。而当天气恶劣时, 行人一般都用雨具, 视觉和听觉受到很大影响, 对车辆的鸣号警示听不到或看不清来往车辆, 当车辆靠近时已来不及避让, 而此时道路泥泞, 车辆的制动距离增大, 驾驶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很可能发生事故。在路况较差时 (有较多凸出障碍物或坑洼) , 行人和驾驶员都想躲避, 如果驾驶员对情况考虑不周, 盲目自信, 常因操作失误或不及时而导致事故的发生[2]。

3 发动机润滑油使用中的常见误区

(1) 认为润滑油粘度越大越好。有很多驾驶员都认为:润滑油的粘度越大越好, 润滑油的牌号越高越好。其实,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粘度越大, 各运动机件摩擦表面间的油膜愈厚。油膜厚, 虽有利于防止摩擦表面的磨损, 但随之摩擦阻力也大, 动力损失增加。国外有资料表明, 润滑油粘度降低1cSt, 大约节约燃料1.5%。另外, 实验也证明, 润滑油的粘度超出要求时, 还会使机件磨损增加, 因为机件磨损量的约2/3产生于起动初期。使用粘度大的润滑油, 在低温下启动, 由于经过一段时间的停机, 摩擦表面的润滑油己流失, 而粘度大, 流动缓慢, 不能及时补充到摩擦表面形成润滑油膜, 因而会使机件较长时间处于干摩擦和半干摩擦状态, 从而导致机件磨损增加。因此, 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不是越大越好, 而是应在保证润滑的条件下, 尽量选用粘度小的润滑油。润滑油的低粘度化是当前节油的措施之一。

(2) 认为加注润滑油越多越好。当柴油机底壳中机油不足时, 机油泵就会吸入空气, 从而影响高速运转轴承与轴颈的润滑, 严重时还会发生烧瓦事故。因此, 一些农用车驾驶员认为机油越多越好, 殊不知这样做虽然不会烧瓦了, 但因机油过多, 发动机工作时曲柄连杆剧烈搅动机油, 不仅造成柴油机功率内损增加, 机油消耗过大, 而且还会发生燃机油故障, 从而造成气缸积炭, 排放污染增加。实验表明, 加油量超过标准1%时, 燃油消耗会增大1.2%。因此, 加油必须要遵循“少量、勤加”的原则, 使油平面始终保持在油尺两刻度之间。

(3) 认为不同牌号的润滑油混合使用无所谓。有些驾驶员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 在换季保养时, 舍不得换掉发动机内剩余的润滑油, 而补充一定数量的新油后继续使用, 有时干脆将两种不同牌号的润滑油混合使用。这种做法暂时看来好像没有问题, 但从长远考虑, 却加速机件的磨损和老化, 成本反而增加了。不同牌号的润滑油 (或液压油) 不能混合使用。例如, 汽油机机油与柴油机机油不能混合使用, 普通机油与增压机油不能混合使用, 单粘度与多粘度齿轮油不能混合使用等。原因是, (1) 农用车生产厂家在设计时, 根据农用车的构造特点、环境温度和使用条件规定了应使用的润滑油的牌号、换油周期和使用数量等。 (2) 不同牌号的润滑油, 其物理和化学性能是不同的, 其化学成分、粘度、酸值和各种添加剂 (抗磨剂、防腐剂、抗氧化剂、防锈剂) 等主要成分和指标直接影响机件的运行。如果混合使用, 其性能将会改变, 机件运行温度增高, 产生大量的气泡, 甚至变质。可使农用车的精密配件、运转机件和密封件工作条件改变, 性能降低, 加速机件磨损, 密封件变质老化, 密封不好, 造成润滑油漏失。

(4) 认为润滑油何时用完何时更换。有的驾驶员认为润滑油只要不用完就不用更换, 如果数量少了, 随便再补充一部分新油即可, 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润滑油质量是影响发动机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 适时更换润滑油是发动机可靠润滑的保证。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污染、氧化等原因, 质量会逐渐下降, 同时也会有一些消耗, 使数量减少, 不断向润滑系中添一些新油, 只能弥补数量上的不足, 而不能完全补偿润滑油性能损失。随着时间的延长, 润滑油的性能会变得越来越差, 以至给发动机带来严重影响, 如使发动机内沉积物急剧增多, 动力性能下降, 零部件早期磨损, 最终导致功能故障的产生。为了确保发动机长期正常运行, 降低磨损, 必须按规定及时更换润滑油。

(5) 认为润滑油颜色变黑应立即更换。据了解, 有不少驾驶员看到润滑油的颜色变黑, 就认为油品己严重变质, 而将其更换, 造成浪费。对于早期没有添加清净分散剂的润滑油来说, 使用中颜色变黑确实是油品己严重变质的表现, 但现代汽车使用的润滑油一般都加有清净分散剂, 目的是将粘附在活塞上的胶膜和黑色积炭洗涤下来, 并分散在油中, 减少发动机高温沉积物的生成, 故润滑油使用一段时间后颜色容易变黑, 但这时的油品并未变质。使用中的润滑油是否严重变质、需要更换, 应主要根据润滑油的理化指标是否达到报废标准来判定。

发动机润滑油的换油期限应适宜, 过早会造成润滑油浪费, 过迟又会增大发动机磨损, 缩短发动机维修周期和使用期限。一般应按照汽车使用说明书上规定的期限换油。但润滑油变质程度与汽车性能、修理技术、驾驶水平、道路和气候条件以及润滑油质量等都有关系, 统一规定换油期限有时并不完全切合实际。根据实践经验有以下几种简易方法可供参考。 (1) 润滑油粘度变化实验法。用直径1 cm左右和长度30 cm左右的玻璃管2支, 1支装入新油, 1支装入在用的润滑油。装满至留0.5 cm左右空隙, 封严后在相同温度下, 同时倒置过来并同时按动秒表, 记准2管中气泡上升至顶部所需时间的秒数。如两者相差超过1/4时, 即应换油。 (2) 油迹实验法。在2片洁净的滤纸上, 分别滴下新润滑油及在用的润滑油各1滴, 进行观察。如果在用的润滑油中间的黑点与周围的黄色油迹的界限不很明显, 而且是逐渐扩散的, 说明润滑油中清净分散剂尚未耗尽, 仍可继续使用, 如果中间的黑点与周围的黄色油迹界限清晰, 有明显的分界线, 则说明其中清净分散剂已经失效, 必须换油。 (3) 沉淀实验法。取在用的润滑油100 g, 加入200 g左右的无色汽油稀释后, 用普通滤纸过滤, 然后将滤纸及纸上沉淀物烘干, 进行称量。如质量超过5 g时, 就应该换油。

(6) 价格至上。有的驾驶员图省钱, 往往只看到油品的价位和眼前的保养支出, 而忽视了日后增大的修理费用。在选择润滑油时, 应根据转速、负荷的大小以及齿轮传动的类型来选择润滑油的质量等级。高档次的润滑油各项性能指标优越, 因而能够明显地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和换油周期, 降低维修费用。尤其是农用车长时间满载并在较差的道路条件下工作, 所选用的润滑油质量等级最好比使用手册上规定的高一个等级[1,3]。

4 结束语

农机管理、维修及驾驶人员, 都应认清农机使用维护方面的误区, 加强人员培训, 全面提高农机管理、使用和维护水平, 确保农用车辆行车安全, 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农用车在使用维护保养中存在的误区和错误认识及因此产生的一些农用车缺陷和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关键词:农用车,使用,维护保养,误区

参考文献

[1]李平.农用车使用保养的误区[J].农村科技开发, 2001 (1) :37.

[2]武深秋.农用车驾驶中的误区[J].南方农机, 2005 (3) :30.

怎样使用维护好农用车轮胎 篇8

1. 拖拉机长期超负荷作业

拖拉机超载。轮胎滑转率增加, 加速了轮胎的磨损。此时, 若两侧轮胎气压不同且相差较大, 则气压低的轮胎磨损加剧, “吃”轮胎特别快。

防治方法:轮胎气压应符合规定, 炎热季节可稍低一些一般取规定值的下限。胎压过高, 帘布层会过分拉伸, 使其过度疲劳或发生断裂;胎压过低, 帘布层过度皱折变形, 易造成橡胶层与帘布层脱离。且加速橡胶层的老化与磨损。因此, 不要使拖拉机长期超负荷作业, 以减少轮胎的滑转磨损。

2. 拖车牵引三角架不等腰

据测定。拖车三角架不等腰相差60 mm时。短腰一侧的大轮胎会缩短1/2的使用寿命, 处于该侧的拖车轮胎也会加剧磨损。

防治方法:测量三角架牵引销孔中心点到拖车两前轮着地点中心的距离, 这两个距离应相等。若不等, 要查明原因, 予以排除。必要时。重新制作一个等腰的三角架。

3. 拖拉机左右两侧的前后轮轴距不等

两侧前后轮轴距不等, 除短轴距——侧前轮以外, 会造成其余三个轮胎的隔花畸形磨损。

防治方法:检查两侧前后轮轴距, 方法是将两前轮打正, 比较两侧前后轮钢圈外缘的两个最短距离。如果不等, 则应找出原因。一般是转向节支架、转向节轴、前轮轴或大轮轴弯曲变形造成的, 可拆下校正或更换新件, 以恢复两侧前后轮相等的轴距。

4. 机组共振加速大轮胎磨损

如果上述三项都没有问题, 而右侧大轮胎却出现隔花畸形磨损的不正常现象, 那就是机组共振在作怪。这时机手只要改变一下习惯的油门位置, 不要老把油门放在这个能引起机组共振的转速上, 大轮胎“吃”胎的毛病就会不治而愈。

此外, 对轮胎的使用维护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经常保持轮胎的正常气压, 但为了使轮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 能更好地使用及延长其使用寿命。在路拱较大的地区行驶, 其后轮外侧轮胎气压可比标准气压增大0.02~0.03 Mpa。另外, 在硬路面行驶时, 气压可略高些;遇到松软路面时, 气压可略低些。

2) 车辆起步和制动时, 离合器、制动器的操作要配合好, 尽量做到起步平稳, 停车缓慢, 避免紧急制动。同时尽量避免转小弯, 以减少轮胎的磨损。装载货物不要超负荷。超载将使轮胎变形增加, 与地面相对滑移加剧, 磨损增加。

3) 正确拆装轮胎。安装轮胎时要用专门工具, 不得以重锤敲击外胎和钢圈。装复时内外胎及垫带要洁净干燥, 并在外胎内壁、内胎及垫胎表面均匀地涂一层滑石粉。轮辋、压环、锁圈应完好无损。安装时有箭头指示方向的轮胎, 箭头必须向前。双胎并装时, 直径小的胎装在内档, 两胎气门嘴成180°。

4) 为使轮胎磨损均匀。应结合车辆保养周期进行轮胎换位使用, 换位应采用“循环换位”和“交叉换位”两种方法。并根据调换的胎位调整气压。

农用车制动系统的维护 篇9

一、农用车安全使用的注意事项

1. 定时检查轮胎气压, 确保轮胎气压正确, 因轮胎气压不足或过高, 都会增加耗油量。

2. 不要随意更换轮胎, 轮胎越宽, 车轮阻力越大, 越耗油。

3. 定期检查方向盘和轮胎是否调整正确。

4. 尽可能用粘度低的润滑油, 粘度越低发动机运转越灵活, 越省油。

5. 认真保养发动机, 发现故障应立即排除, 因为发动机出现任何故障都会降低其动力性和经济性, 浪费燃油。

6. 避免小车拉大车, 严禁超载。有的车主为了达到多载货的目的, 自己改制拖车, 使拖车又大又重, 这不仅不符合安全要求, 还会增加车辆行驶阻力。另外, 空车引驶时大大增加油耗。

7. 严禁长时间怠速运转。有些机手早上开车前, 有预热的好习惯, 但预热时间太长也是一种浪费, 车辆慢速行驶1~2 km也能起到预热的目的;长时间停车应熄火。

8. 加速时不要猛踩油门。猛踩油门不但使机车承受巨大惯性力的冲击, 而且过多供给的燃油不能完全燃烧, 变成黑烟排出, 浪费油料。

9. 按行驶速度要求换挡, 应当按照行驶速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挡位, 尽量不用低挡大油门的方法提高车速, 造成油耗浪费。

1 0. 不要超速行驶, 对一般车速为50~70 km/h最省油, 若车速每小时增加1 km, 油量增加0.5%。

二、农用车使用维护过程中的认识误区

1. 车速越高越好。

一些农用车驾驶人员认为车速越高越好。事实上国家把农用车车速限定在50 km/h以下, 是在综合考虑农用车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使用条件、道路状况、安全性能等多方面条件后确定的, 厂家也是据此设计制造的。因此, 使用中若擅自提高农用车速度, 必然会造成农用车工作状况恶化, 故障率上升, 甚至车毁人伤。

2. 柴油牌号越高越好。

农用车柴油机使用的是轻质柴油, 轻质柴油根据凝点的不同分为10号、0号、-10号、-20号和-35号。轻质柴油牌号的选择, 不是以柴油牌号越高越好, 而是以保证柴油在最低气温下不致凝固固为原则。为了更好地发挥柴油机性能, 必须使柴油的凝点低于气温5℃左右, 才能使柴油在凝点前不发生浑浊。

3. 机油越多越好。

当柴油机底壳中机油不足时, 机油泵就会吸入空气, 从而影响高速运转轴承与轴颈的润滑, 严重时还会发生烧瓦事故。但机油过多也不行, 机油过多, 使得发动机工作时, 曲柄连杆剧烈搅动机油, 造成柴油机功率内损增加, 机油消耗过多。而且, 会发生烧机油现象, 造成气缸积炭, 增加排放污染。

4. 机温越低越好。

机体温度过高时发动机充气效率下降, 燃烧系易产生气阻, 机械强度下降, 正常间隙被破坏, 并使机油变质, 润滑不良, 损耗增加;但过低的机温又会使燃油流动性、蒸发性变差, 燃烧过程变慢, 发动机功率下降, 油耗增加, 摩擦阻力增大, 磨损加快, 缸套易发生化学、电化学腐蚀。所以并不是机温越低越好。

5. 充电电压越高越好。

当发电机充电电压过低时, 蓄电池因充电不足, 电压容易下降, 从而给发动、照明造成困难;但充电电压值调得过高, 又会导致蓄电池电解液温度过高, 水分蒸发过快, 蓄电池使用寿命缩短;同时, 过高的电压还易烧坏农用车电器, 造成故障。

6. 保险丝越粗越好。

用保险丝的目的是保护用电设备在电压过高、电流过大时不被烧坏。然而, 有的农用车驾驶人员为贪图一时方便, 竟用较粗的保险丝来替换细保险丝, 这样做会使保险丝不能起到保护用电设备的作用, 一旦电压、电流过大, 极易烧坏用电设备, 甚至引发电器火灾。

7. 螺栓越紧越好。

农用车上用的螺栓螺母联接的紧固件, 如缸盖、连杆轴承盖, 曲轴轴承盖等, 都应保证其螺栓螺母有足够的预紧力。预紧力过小, 无法保证农用车正常工作;但若是螺栓拧得过紧, 则不仅会使联接件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 而且会因螺栓产生拉伸永久变形, 预紧力反而下降, 甚至滑扣或折断, 造成联接失败。

8. 传动皮带越紧越好。

驾驶农用车常用的4种制动技巧 篇10

1. 一般制动 农用车靠边停车、定点停车以及行至交通路口、交通信号灯等位置正常减速时的制动称一般制动,也叫预见性制动。农机手驾驶农用车需要一般制动时,应握稳方向盘,根据车速和目标的距离,适度适量踩下制动踏板;在车速降低至低于车辆当时挡位对应的时速时,踩下离合器踏板。对于一般制动,农机手在踩踏制动踏板时,应遵循平稳、适度的原则,尽量避免紧急制动,因为紧急制动会造成轮胎严重磨损,车辆严重损坏,甚至引发翻车、追尾等恶性事故。

2. 路边停车 应首先打开右转向灯,通过车外右侧反光镜,看清车辆后边情况,当观察到没有紧随的车辆后,适量踩下制动踏板,车辆行驶速度降至30千米/小时时向右转动方向盘,将车辆向右靠边;当右前轮靠近路沿时,再向左转动方向盘,调正车辆并调整车身与路沿的距离。农机手控制方向盘的方法一般应是:右—左—右。在车辆接近停止时,左脚踩下离合器踏板,右脚稍许抬起制动踏板减缓制动惯性,平稳停车。车停稳后,拉紧手刹(也叫车制动器),挂空挡,抬离合器和制动踏板,关闭转向灯。如果是在夜间行驶,还要关闭大灯,打开指示灯。

3. 坡道制动 在坡道上制动,因为车辆存在溜车的危险,所以,与在平路上制动区别很大。为确保农用车坡道制动的安全,农机手应注意5点:

一是停车后先拉紧手刹。手刹也有叫停车制动器的,是停车以后防止车子自行溜动的设备,新手们通常都会起步忘记放手刹,而停车却忘记拉手刹。这对于有一定驾驶经验的驾驶人员来说,停车忘拉手刹的就很少了。停车忘记拉手刹是一大忌。因为斜坡停车不拉手刹,即使驾驶员刚离开车辆时不溜车,但是一旦车辆受到小的扰动,就会溜车,溜车后的危险不言而喻。另外,如果停车后驾驶员在车内,除了要将手刹拉起外,脚还应踩在刹车位上。

二是挂挡。尽管车辆的手刹在通常情况下都能有效制动,但在一些陡坡上停车,手刹却未必靠得住。为确保万无一失,预防手刹失灵,在停车拉紧手刹的同时,如是上坡停车应在熄火后将车辆挂入前进挡位;如是下坡停车应在熄火后将车辆挂入倒车挡位。

三是停车后立即在轮胎下面垫上三角木、砖头或大石块。

四是在坡道上严禁空挡滑行。在车辆下坡时,有些农机手为了节油,喜欢挂空挡滑行,仅以制动来控制速度,这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因为在长距离坡道上行驶,仅靠脚踏制动,其制动系统会因过热突然失灵而导致恶性事故发生。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实际车速挂上合适的挡位,主要依靠发动机制动,偶尔辅以脚踏制动,以提高行车安全性,延长制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五是尽量避免车辆在陡坡停车。因为陡坡停车不仅溜车的危险性大,而且一旦被执勤交警发现后,将被依法处以扣分和罚款的处罚。

4. 紧急制动 紧急制动是驾驶员驾驶车辆碰到突发事故或遇见危险情况时,为了避免事故发生所采取的减速措施,当对车辆采取紧急制动后,能使车辆在最短的距离内停住。驾驶农用车辆时,紧急制动的正确操作方法是:右脚迅速松抬油门,踩下制动踏板,左手握紧方向盘,作出对车辆行驶方向的正确判断,身体向后倾,右手迅速拉紧手制动,左脚不要踩离合器,必要时,可将变速器置入低速挡,充分利用发动机的牵制动力,从而达到紧急停车的目的。农机手驾驶农用车,遇到需要紧急制动时,应特别注意以下10点:

一是在紧急制动中农机手应密切注视车身态势,当感觉后轮侧滑时,应立即改为点刹,使制动车轮处于抱死与非抱死的临界状态。采用这种方法刹车,不但制动效果最好,不易侧滑,而且前轮仍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能随时用方向盘校正车身位置,有效防止车辆“甩尾”。刹车采用“ABS”系统(自动防抱死系统)的车辆,实际上就是使制动车轮处于抱死与非抱死的临界状态。

二是紧急制动时若遇到沟、辙等障碍物时,要松开制动踏板,使车轮滚动越过,否则,车辆上的货物会发生向前位移,大大增加前轮钢板弹簧上的负荷。

三是在行驶中不加油时,右脚应搁在制动踏板上,以减小紧急制动时的反应时间。另外,在行驶中,应与其他车辆保持足够的间距,这样能及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减少车辆高速行驶时的紧急制动,预防发生追尾事故。

四是不可脱挡滑行,以避免妨碍利用发动机牵制动力减速。

五是在车辆处于高速行驶时,使用脚制动不要过猛,最好采用点刹制动。否则,由于目前大部分农用车都没有装备ABS系统(自动防抱死系统),车辆有可能侧滑,会酿成重大事故。

六是在湿滑路面行驶时,例如在下雨、下雪、沙石路面等行车时都不宜采用紧急制动,否则,因路面与车辆轮胎附着系数低,采取紧急制动会造成车辆失去控制,发生侧滑、甩尾,甚至翻车。

七是在车辆转弯时不要使用紧急制动。转弯时车辆重心移向外侧,此时制动会加重侧倾,造成单边制动,一旦制动过猛,就有翻车危险。

八是使用液压装置制动器的,在使用制动后应很快松开制动踏板,否则,容易使制动主缸的零件损坏。

九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取紧急制动。因为紧急制动对车辆和轮胎有较大的损伤,而且往往由于左右车轮制动不一致,或由于附着系数有差异而造成车辆摆头、掉头、失去方位控制或出现侧滑,甚至会造成事故。所以,只有在危险时,才可以用紧急制动。

十是高速行驶中使用手刹作为附加制动时,切忌拉手刹一次拉得过猛。因为这样,会造成手刹的钢丝绳用力过猛而绷断,致使手刹失效或车辆后轮抱死,使得车辆失控。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缓缓拉起手刹,分几次拉紧—松开—拉紧—松开,缓慢使车辆减速。

上一篇:市级图书馆参考咨询下一篇:教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