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石油公司

2024-08-21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精选十篇)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 篇1

一、新时期发展建设石油企业国际化人才队伍的重要性

1. 努力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是石油企业快速走向国际竞争的前提。

虽然, 中国石油企业多年来在走出去战略中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自身, 但是仍然会遇到一些挫折、教训, 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化运行中经验不足, 其所拥有的人才对于当前世界能源的发展情况并不了解, 具有专业外语知识、技能及管理型综合素质人才匮乏。

2. 加强建设国际化人才队伍是提高石油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石油企业若要实现国际化战略目标, 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就不得不改善当前人才状况, 调整当前人才结构, 提高人才素质, 加快脚步培养建设满足国际化所需要能力的专业性人才。

二、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国际化进程及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为推动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建设, 加快海外发展战略, 加快“走出去”步伐, 落实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制订了“十二五”国际化员工队伍规划的总体部署。

1. 国际化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中海油上游海外业务遍及非洲、澳洲、美洲和亚太地区, 核心资产分布在美国、阿根廷、尼日利亚、乌干达、伊拉克、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

2. 国际化人才队伍现状。

截止2014年底,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有国际化员工近3000人, 国际化员工整体上受教育程度较高, 从岗位类别分析, 国际化员工队伍中管理岗占40%, 技术岗占50%, 操作岗占10%。从数据可以明显看出, 管理岗人数和技术岗人数比例适中, 操作岗人数比例过低, 国际化员工队伍比例结构亟待调整。

三、基于国际化发展需要的石油企业人才建设理念措施

1. 重视多类型, 协调发展国际化人才。

企业大型化与国际化是当前国际石油企业的发展走势, 这种趋势所构成的跨国石油集团将国际石油资源严格控制的起来并分配国际资源。和跨国石油公司及发达国家对世界油气资源不断加强控制对比来看, 我国在世界资源的竞争中竞争力还是比较差的。我国石油企业如果想要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占有立足之地, 就必须要拥有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项目运作人才、商务法律人才等各类型国际化人才。

2. 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从长远来看, 在发展建设国际化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引进和培养人才。石油企业根据所开展的海外项目实际需要, 专业培养国际化人才, 为企业在海外的发展及跨国经营中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要结合人才需求状况, 推进校企合作进程,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校企双赢合作新局面, 加快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重视人才的思想教育培养, 努力提升国际化人才的政治素养。挑选国际化人才时, 良好的道德素质及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必要条件, 在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过程中保持其应有的人格, 要有敏锐的政治分析能力, 在开展国际化经营活动服务的时候懂得并善于运用国际、国内政治。

3. 强化人才队伍的海外实践锻炼。

要专门挑选后备人选, 重点选拔具有潜力的人才, 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合资企业及海外机构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对人才实地实战岗位训练, 培养国际化人才绝对不能关起门来, 要让人才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中加强国际合作, 增强他们的实战本领和竞争水平;开展导师制, 精心挑选优秀师傅给新分配到海外项目的管理人员, 同时专门订立师徒合同, 师傅们对这也人才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 让这些人能够很快的适应环境, 不断成长。相互促进, 搭配合作起来, 让这些导师带领成熟的新型国际化人才与新人共建团队。

4. 健全制度保障加强统筹规划。

要完善激励机制, 促进员工实现自我价值;要改善部门单位之间分离的局面, 结合专业进行归类, 同时创建国际化人才库, 对这些人才统一进行管理, 让当前人才能够起到最大功效;不断摸索市场化薪酬制度, 结合人才能力与业绩, 让一些重点岗位的薪资和国际市场中的薪资价格接轨, 创建按级管理、合理有效的薪酬分配制度, 激发国际化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带来效益的热情;科学合理使用人才, 不受学历制约, 重视人才真才实学, 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发展国有企业及合资企业的人才建设, 将国际化人才用于其中。同时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合理评估员工的工作价值;客观公正、结合实际业绩、激励约束并重的原则, 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 为员工考核确立合理的指标体系与指标值, 激发员工潜力。

参考文献

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篇2

2007届高校毕业生报到通知

同学:

欢迎加入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请于2007年7月15日-7月16日 持此通知到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报到(公司将于7月17日开始入厂教育和岗位培训)。

一、报到地点:博大万源公寓(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宏达北路7号)。

二、报到时须携带以下证件

1. 派遣证、户口迁移单、身份证;

2. 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大学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因特殊原因拿不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须提交学校的相关证明);

3. 航海和轮机专业毕业生还须携带:四小证、服务簿、船员适任证书(已将证件交给公司的除外);

4. 毕业体检证明(已存放在档案中的除外);

5. 一寸和二寸彩照各4张。

三、党员组织关系

1.党员报到时须携带组织关系介绍信

2.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中国石油集团直属机关党委

1四、天津落户注意事项

凡户口落在天津的同学(已填写2007年外地院校非天

津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津就业申请表),报到证抬头一律为:中国石油海洋公司大港事业部。

五、青岛落户注意事项

凡分配到海工事业部的同学,档案转寄地址等变更如下:

1.报到证抬头: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2.档案转寄地址: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江支路58号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交流中心 档案室。邮编:26655

53.户口迁移地址: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中路467号汇商国际大厦

六、大专生报到注意事项

1.因天津市不予办理大专毕业生的落户手续,户口迁移手续由学生与校方协商解决。

2.党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开往“天津市大港区委组织部”

3.报到证抬头:天津思谱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4.档案转寄地址:天津大港区世纪大道48号思谱公司邮编:300270

七、乘车路线

1. 北京站→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

北京站→崇文门(北京站西约一公里)→乘723路到亦庄老管委会下车→向右转约50米

2. 北京西站→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

北京西站→在南广场乘927路到亦庄老管委会下车→向右转

约50米

3. 首都机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

首都机场→乘机场大巴在十里河站下车→乘976路到亦庄老管委会下车→向右转约50米

八、联系人及电话

博大万源公寓总机:010-6788661

1范喆(经理):***

九、托运行李注意事项:

1.入厂教育和岗位培训由公司统一安排住宿,被褥等大件行李可以不用携带。

2.如需托运行李,请将行李直接托运到工作单位所在地火车站,即天津站、辽宁省盘锦站和山东青岛站,收件人分别为中国石油海洋公司大港事业部、中国石油海洋公司辽河事业部和中国石油海洋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单位将于7月20日统一提取。

人力资源部

中国公司在石油产量上超越美孚石油 篇3

美孚石油不再是世界上最大的上市石油公司。这一殊荣史上第一次属于了一个只有13岁的中国石油公司——中石油。这家位于北京的公司是由中国政府创建来保证石油供应,以支持他们经济蓬勃发展的产物。

中石油在周四(译者注:2012年3月1日)宣布去年他们生产了249万桶油,超过美孚10万桶。这家公司在过去十年发展迅速,它的发展主要来源于开采中国年久的油田和花比西方国家更多的钱去买位于加拿大、伊拉克和卡塔尔的油田(译者注:事实上,中石油是与BP一起获得了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的开采权。)。很明显,他们的心态是“搞到”尽可能多的石油资源。

中石油在2011年的出产量增加了3.3%,而同时美孚的产量下降了5%。美孚的石油产量也不及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一家俄罗斯的能源公司。

中石油的崛起显示了在石油越来越难找和越来越不容易攫取的情况下,大型石油公司在其经营策略和思想上的根本不同。

每一家大型的石油公司都在拼命寻找新的油田来取代他们现有的油井。但是分析家们说西方的石油公司,例如美孚的做法就比中国的公司保守,他们必须考虑投资的风险和底线。在2011年石油上涨19%的情况下,他们虽然没有增加产量但是仍设法保证了利润。

而中石油的情况就不同了,中国政府拥有它86%的股权而且中国能用光中石油提供的每一滴油——中国对汽油和其他石油制品的胃口据估算在2010年到2035年之间将再翻一倍。

“中国对于能源的问题非常关注,”能源历史学家丹·耶金(Dan YergiN)说,“因为它增长得太快了。”

尽管中石油在石油生产量上排上市公司的第一,它仍然比一些产油国的国有石油公司小得多,例如日产能在800万桶油的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而且如果把石油和天然气一起算的话,美孚仍然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能源上市公司。中石油在石油和天然气的总产量上排在美孚和英国石油之后。

不过,看起来中石油的目标是在2012年更进一步。

“我们必须继续增长。”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在一月份的时候说。

中石油已经开采了它在中国所能开采的所有油田,总储量大约为6.5亿桶。它在中国广袤的北部草原挖了上千个油井,其中包括一些以行业标准来看比较古老的油井。

对老油井的坚持使用也体现了中石油和它的西方对手在经营思想上有着根本性的差异——美孚和其他的大石油公司一般都把他们年久、产量低的油田卖了,或者干脆弃用。

同时,中石油同时也在四处抢购,在伊拉克、澳大利亚、非洲、卡塔尔和加拿大购买油田。从金融数据提供商迪罗基(Dealogic)处的消息得知,从2010年开始,它已经花了7亿美金,比美孚的花费多一倍。

除了中石油,其它的一些中国能源公司也在世界能源市场上越来越活跃。根据世界能源所的消息,中国能源公司的并购资金数额从2002到2003年的2亿美金增加到2009到2010年的48亿美金,而且多数情况下,这些公司都出比市场价高的钱来确保交易完成。

这个现象已经开始使西方产生了不安。

在2005年,中海油,一家中国国有企业试图买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Unocal)。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们阻止了交易的进行,并请求布什总统调查中国政府在这起收购中扮演的角色。结果是雪佛龙以17.3亿美金买下了优尼科,(中海油被排除在外)。

“中国在美国投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总是有一股阻力。”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分析家Robert Bellinski说,“这股阻力来源与上世纪80年代阻止日本的阻力相似——人们觉得他们就要完胜我们了。他们会买光我们所有的资源。”

事实上,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从经济角度上看,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者不会选择出口石油。

而且,中国的石油大亨们可以不用太多考虑股东回报。中国的石油公司愿意出价比任何人都多,不过这也使油田价格上涨,从而使每个买家都得付更多的钱才能实现扩张。

“你现在必须比他们花的还多,”阿格斯(Argus)研究中心的分析家Phil Weiss说,“如果你不能,你将拥有(相对)越来越少的资源。”

长远来看,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会给美国和其他经济体带来好处。通过特别是非洲、伊拉克和其他政局不稳定的地区大规模的石油开采,中国将使全球石油供应量增加。

“直白地说,生产商越愿意冒险,市场上的石油就会越多,价格也就会越更便宜。”国际关系院的能源专家利瓦伊(Michael A.Levi)说。

尽管发展迅速,中石油和其他的中国公司仍然不用过多考虑投资者回报,分析家说。

以中石油为例,它在苏丹投资了几百万美金来造高速公路、医院,甚至有接送老人的班车。一般的石油公司从不那样做。因为那些投资都会使运营成本增加,减少股东的回报。

这也使得,在2009和2010年间,中石油的开采和生产石油的利润空间只有美孚的2/3。

在过去一年,它的股价只上升了1%,而美孚涨了3.7%。

“你必须问你自己一个问题:中石油是为了什么成立的?”Bellinski说,“是为了给中国提供石油,就这么简单。虽然它是个上市公司,但是我认为他们对股东利益回报不感兴趣。”

新闻来源: Bloomberg BusinessWeek

新闻标题:Chinese firm surpasses Exxon in oil production

新闻链接:http://www.businessweek.com/ap/2012-03/D9TQ28TO0.htm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 篇4

一、国际化的必要性

1994-2006年, 我国石油需求量由1.05亿吨上升到3.28亿吨, 年均增长率达到6.7%。而受国内资源及储采条件的约束, 同期石油产量仅维持在1.5-1.6亿吨左右, 年均增速仅为1.75%, 供需增长率相差近4倍。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1996年中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 短短的10年里, 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增加了约7倍。根据国际能源机构 (IEA) 预计, 到2010年中国石油供需缺口将达1亿吨左右, 原油净进口量约为13亿-15亿吨, 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将达到60%, 而到2020年将上升到76%左右。这种强烈的供需矛盾决定着我们国内石油企业必须走国际化道路。

近年来, 国家高度重视油气资源的生存与发展, 国务院已经把石油天然气资源战略研究和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中国目前进口的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 (包括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 二分之一来自中东, 因此随着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提高, 如果国际石油市场暂时或局部供应短缺, 世界油价出现异常波动, 中国石油供给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将受到重大影响和严重冲击。中国寻求把它对能源安全的担心降低到最小程度, 方法之一就是把它的石油工业国际化。

二、跨国石油公司的国际化情况

开发利用国外油气资源支撑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共同做法。从企业的角度看, 开发利用国外油气资源, 能够扩大发展空间、提高竞争实力;由国家的角度分析, 能够维护石油供应安全, 所以各大型石油公司从很早就开始积极参与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发展国际石油贸易、建立经济稳定的海外油气供应保障体系。世界三大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跨国石油在这方面都是中石油学习借鉴的典范。

(一) BP公司

BP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炼油与油品销售、化工、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等业务。他的醋酸、内烯腊、芳烃、PTA、α—烯烃和聚丙烯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收购与重组是BP公司壮大实力进行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手段。1998年BP和阿莫科公司合并, 2000年收购嘉实多公司, 2001年收购拜耳集团旗下EC石化公司50%的股权, 2002年收购德国维巴公司, 2003年与俄罗斯两家公司成立合资石油公司。目前, BP在20多个国家开展油气勘探和生产, 在10个国家拥有19座炼油厂, 在17个国家拥有39座石化厂。在勘探活动方面, BP已将勘探开发话动的重点逐渐转向油气储藏丰富、具有成本优势和长远发展潜力的地区, 包括墨西哥湾 (深水区)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塞拜疆 (环里海) 、安哥拉 (深水区) 、俄罗斯和亚太等六大地区。这此地区形成了新的资源战略接替区, 成为新的利润中心。

1999至2006年间, 海外销售收入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比例, 从68%提高到70%;海外固定资产占公司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 从75%提高到83%;公司总息税前利润3515.8亿美元, 其中, 海外部分2926.1亿美元, 占比83.3%。2006年, BP拥有员工9.7万名, 其中海外员工8.01万名, 占总员工数的82.6%。通过各种战略, BP的国际化经营程度显著提高, 堪为国际化经营的典范。

(二) 埃克森美孚公司

埃克森美孚公司 (EXXON MOBIL) 1999年11月宣布正式成立, 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炼油与油品销售、化工、煤炭开采及发电等业务。其炼油能力、乙烯、聚烯烃、乙丙橡胶等的生产能力均居世界首位, 并在石油炼制和茂金属聚烯烃、乙丙橡胶、丁基橡胶的生产等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技术。

与BP公司相似, 兼并联合使埃克森美孚公司的炼油能力高达3.3亿吨/年, 扩大了上游勘探开发业务的地域范围, 也使下游油品生产优势和销售网络优势也得到充分发挥。2006年原油和天然气液体净产量268.1万桶每日, 其中海外产量226.7万桶每日, 占比85%;供出售的天然气净产量93.34亿立方英尺每天, 其中海外产量77.09亿立方英尺每天, 占比83%;炼油产品560.3万桶每日, 其中海外产量384.3万桶每日, 占比67%;石油产品724.7万桶每日, 其中海外产量451.8万桶每日, 占比62%;化工产品2735万公吨, 其中海外产量1664.7万公吨, 占比61%。这足见海外市场的重要性, 因此埃克森美孚公司也很注重海外市场的运营, 2006年海外资本693.75亿美元, 总营运资本1225.73亿美元, 占比56.6%。

从90年代至今, 埃克森美孚公司国外地区的利润普遍是国内的2倍左右。2006年净利润2631.1亿美元, 其中, 海外利润2048.4亿美元, 占比77.9%, 足见海外业务给埃克森美孚公司注入的动力。

(三) 壳牌集团

壳牌集团 (SHELL) 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炼油与油品销售、化工、天然气贸易及发电、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业务, 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和最大的聚烯烃生产商之一。油品、液化石油气、沥青、烯烃、芳烃、苯酚、环氧丙烷等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并在渣油加氢裂化、加氢裂化催化剂、乙炔、聚烯烃和精细化工等方面拥有技术优势。

壳牌集团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2006年在勘探支出上投资165亿美元, 主要用于扩展阿萨贝斯卡的油沙、卡塔尔的GTL (Gas to Liquids) 项目及进行美国和巴西两个大型深水勘探。一定的海外资本支出是国际化经营的保障。2006年壳牌集团总支出2489亿美元, 其中在欧洲的支出515.1亿美元, 美国的支出328.8亿美元, 其他东半球国家的支出1069.2亿美元, 其他西半球国家支出576.5亿美元。这些海外资本支出, 确保了壳牌在海外市场上的利润和长期发展。

壳牌集团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储备。在每一个国家都有很多外籍人才参与公司的经营, 中国员工也经常被派到其他国家工作, 2006年, 壳牌拥有员工10.8万名, 其中海外员工7.1万名, 占总员工数的65.7%。这种长期的人才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化经营业绩。公司2004-2006年的总收入分别为2663.86亿美元、3067.31亿美元、3188.45亿美元, 平均年增长6.56%。其中2006年海外经营收入1825.38亿美元, 占比57.2%。2006年海外利润2048.4亿美元, 净利润2631.1亿美元, 占比77.9%。足见海外市场对于壳牌的重要作用。

三、横向指标的比较及总结

结合石油行业的特点, 我们选取了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本国以外的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比例三个指标对中石油和三大跨国石油公司国际化进程进行了比较。

图示说明:浅色柱表示本国经营收入, 深色柱表示本国以外的经营收入。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经作者统计整理。其中2004-2006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平均为8.2770、8.1917、7.8087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统计得出。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 2004-2006年, 在海外收入与总收入的比例方面, 三大跨国石油公司基本都在60%至75%左右, 其中三年平均比例最高的BP公司, 为72%;最低的壳牌为60.6%。而中国石油2004年海外经营收入126.37亿元人民币, 总收入3973.54亿元人民币, 海外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3.18%;2005年海外经营收入207.09亿元人民币, 总收入5522.29亿元人民币, 占比3.75%;2006年海外经营收入237.11亿元人民币, 总收入6689.78亿元人民币, 占比3.44%。三年平均海外经营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5%;可以看到, 在海外获取收入能力方面中国石油和跨国石油公司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图示说明:浅色柱表示国内资产, 深色柱表示国外资产。 (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经作者统计整理。其中2004-2006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平均为8.2770、8.1917、7.8087

在海外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方面, 三大石油公司的比例都在50%以上, 其中BP公司最高, 2005年为84.9%, 2006年为83%;最低的美孚公司, 2004-2006年也分别为61.66%、57.04%、56.6%。对比中石油2004年海外资产308.81亿元人民币, 总资产6384.47亿元人民币, 占比4.84%;2005年海外资产提高较快为601.33亿元人民币, 总资产7780.67亿元人民币, 占比7.73%, 到2006年海外资产有小幅上升, 为602.44亿元人民币, 总资产为8721.63亿元人民币, 占比6.9%。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

从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表中, 我们也能看到相同的趋势和差距。BP公司2004-2006年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比例的平均值为89.68%, 壳牌和埃克森美孚的平均值分别为79.67%和80.92%, 中石油2004-2006年海外资本性支出占总资本性支出的比例仅为4.36%。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 国际主要大石油公司经过许多年在海外的摸索和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中石油仍然处于国际化的成长阶段, 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作为国际大石油公司, 它们的发展为中国石油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第一, 要有清晰的国际化战略、坚持国际化的道路。对所进入的市场要有明确分析, 搞清楚将要取得什么样的市场地位。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获得海外石油资源, 分享国际油气资源, 它是中石油拓宽生存空间, 谋求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也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措施。

第二, 实施资本营运战略, 通过上下游一体化介入国际市场。中国石油企业目前在海外市场的关注对象主要是上游领域, 而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却控制着生产、冶炼和销售等中下游领域, 控制着全球石油流通市场。中国的石油企业只有通过进入石油中下游领域的石油公司, 才能真正进入全球石油供应的主流系统, 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获取稳定的石油供应。

第三, 必须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 形成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的运行机制, 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或引进的力度,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三方必须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整合内部资源, 建立合作关系。还要与外国公司加强合作, 构建伙伴关系, 形成优势互补, 增强在国际石油领域的竞争力, 在竞争与合作中成长壮大。

总之, 国际化经营是国家战略的需要, 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但国际化经营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和跨国石油公司相比, 中石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要充分借鉴跨国石油公司发展的经验, 全方位发展海外业务, 由陆地扩展到浅海、由开发为主扩展到勘探、开发并重, 由以石油为主拓展到油气并重, 继续寻求上游、下游大型项目, 努力提高规模实力和竞争能力。争取早日实现中石油的跨国公司之梦。

参考文献

[1]刘剑平.跨国石油公司经营的新发展[J].国际石油经济, 2000, 5.

[2]杨晓蘅.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石油集团国际化战略的实施[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 篇5

以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浙江分公司为例分析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以中移国终动公端司江浙公分司为分析例

有国业企员培训工状现

【摘要】:

现企代业的竞争间根到底归是才人的争竞从,某意义上来种,说又企是业工培员的训竞;争未企来,获业优得竞争于手的对最途佳,就径是比争竞手学的对更快。视重员工训,培把企业建学成习组,提升织业企的核心竞争力,而从最终实现业企员与工“赢双”是企,业获得展发最的手快段。本文先首述阐

员工了训的培义定培,训方的法和训的意义培,中以国动移端公司终浙江分公司为究研对,针象对司员公工培训的现状的分,析解了司公员在培训中工在存的题问并提了一些相出对关及策议。建

【关

键词】中国:移动端终公司浙分江司;公工员培现状训;员工培对训策

【文】:正、引一

随言着终公端浙江分司司的公规不模扩大,断讯通行外部业环竞争愈加境烈,想要激通讯行业占领市场在领地位先抢占T,市场D额份必须要,提升公司竞争力,而公的竞司争穿了说就人才的竞争是明。智公司的越来清越醒地认识员到培训是工公发司展可忽不视“人本投的资”是,高公司提“血造能功”根的本径途但是投。培入之训后,现发培训的效不果人尽意在。种这景下背,本针对文国中移动端终公浙司分江司的员工培公现训状,分析了工培员训在的

问存并提题了出关对相及建策议。

二、员培训工基的本述概

一工员训培定的义

员培工训是一全项的员作,管工层理供政策、方向提和支,持培训部供资源、提方、法度,各级制门推部,动讲有师效组培织训,员积极参工,与这样能才真正效有动推训培作,提高工培有效性训。

训培方的法

员工培的训方法有多,种各培种方训法都有身的优自点,了为提高员培工的训质量达,培训到目的,的往往需要种方法配各起合,来灵活用使。下来分面析种几用常法,在培训方过中根程培训据象、对训目培的培训内容、而一择选方择法或多种配合使。用1.讲

授法在中国移动公司实习的报告

在学院的统一部署下,我今年暑假利用二十五天的时间在中国移动集团吉林分公司完成了我的暑期管理实习任

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吉林省移动通信公司是遵照国务院关于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电信重组改革精神的要求,于1999年8月12日独立运营,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全资子公司,辖8个地市分公司,三个直属单位和40个县营业部。公司在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发展,努力提供多种业务应用的同时,始终坚持沟通从心开始的理念,追求客户满意服务。目前,全省客户达200余万,并已在全省建成一个覆盖广、通信质量高、业务丰富、服务一流的综合通信网络,网络容量为398万门。gsm移动通信网已经与五大洲70多个国家的140多个移动通信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目前,正在大力发展gprs技术、移动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积极推动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演进。

为了了解通信公司的实际运营模式,熟悉通信公司的运作方式,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检验,明确自己企业的定位,为明年的就业做

好见习准备,通过与吉林移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联系,经过人力资源部与综合办公室的两轮面试,我被安排在综合办公室的秘书科实习,我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公司领导的日程安排,辅助领导完成公司的战略和发展计划的制定,起草完成相关文件,协调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等综合性事务。在吉林移动我跟随相关领导,参观了青岛海尔集团,在参观过程中,丰富了我的阅历,提高了我的能力,使我对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等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是否引入crm管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使我对crm管理系统有了深刻的认识;参与了吉林移动大客户短消息系统的可行性论证与研发,使我能学以致用,提高了综合能力;在吉林移动我系统全面的了解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历史,积极主动的关注其发展方向与未来,使我对其有了全面的概念与深层次的理解。在实习中,我注重了与领导和同事的沟通,培养了自己的团队精神,加强了自己的集体荣誉感。我

相信二十五天的实习,将成为我人生华美乐章中,一个青春激扬、跳动的音符!

第一章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宗旨,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精神。而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文化涉及企业战略,企业管理等深层次问题。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特定的环境下综合企业各种资源逐渐形成的,因此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在我到吉林移动实习不久,陪同有关公司领导,我来到仰幕以久的青岛海尔集团参观学习,所到之处被海尔人挑战自我、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生生不息的文化氛围所感染。

海尔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正是海尔文化为海尔的高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海尔文化分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核心价值观。创新是海尔

企业文化的灵魂,海尔人释译创新时指出,沿着战略创新的方向,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利用组织机制创新做保障,靠技术创新达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的目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就是海尔文化,这就是海尔常胜不衰的法宝。通过在吉林移动近一个月的实习,使我对企业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中国移动公司培训心得体会

中国移动公司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受训的同学,我想说,这样的入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这次培训给我体会最深的是一个成语,学海无涯。也印证了一句俗语,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要问这次培训带给我的具体感受是什么,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

其实,要理解核心价值观并不困难,即企业文化中的精髓。我知道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是在成都的大学生就业实习启动仪式上,易拉宝上的“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刚看到这八个字的时候,我仅了解了它的字面意思。

但是,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我明确了“正德厚生”意即“责任”,“臻于至善” 意即“卓越”。客观得评价,我认为中国移动的确在履行着社会公民的责任,也在一直不断得超越,超越对手,更多的是自己,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举两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一是今年我参加了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微笑重现计划,深切体验到了移动公司对地震中受灾民众,尤其是儿童的关怀与帮助;二是作为一名动感地带用户,能切身体验到它更新的快速以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周到,记得刚进校时使用的是基本套餐,不长的时间,网聊套餐、音乐套餐相继推出。另外,作为学生来讲,通讯的便捷与资费的高低是最受关注的,为此,移动将原来的小班精英网拓展成为校园精英网。同时,飞信的问世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第二,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这种知识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在课堂上、课本

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二是在课堂外、在学生社团中学到的社会知识。

我就举一些比较具体的例子吧。比如,铁老师为我们讲《法律常识》,他为我们讲的主要是合同的相关知识。其中,合同签订这部分中的要约、要约邀请以及承诺。我记得在必修课《经济法》中是学到过的,当时觉得比较难理解,但是第二次学习,就变得容易很多。又如,喻梅老师的《管理沟通》,我曾在学生社团干部培训中听过人文院陈老师的《如何实现有效沟通》,若将两人进行比较,各有特点。另外,中国管理教育主讲师余世维先生也有关于有效沟通的视频,这足以证明沟通的重要性。对我自身而言,我的沟通能力是比较弱的,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会如何运用技巧,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是相当有必要的。

既然课本上的知识这么有用,作为学生的我现阶段就应该认真学习。但是,有一点也必须明确,那就是课本上的知

识不是万能的。作为社会成员,每个公司都会有自身个性化的部分,比如财务管理方面。当黄英老师为我们做《财务基础知识》的培训时,我还暗自欢喜,因为学过会计基础知识以及财务成本管理,我猜这课程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可是当她打开她的课件时,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sox内部控制、boss系统等都是未曾接触的,学起来也很艰涩。这不禁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海无涯。我应抓住这次实习的机遇,多学一些课本上有但社会色彩更浓郁的知识。

第三,参与式的培训学习。

第一天的培训中,给我映象最深的是喻梅老师的课程,不仅是因为她的课很受用,同时也是因为她采取了互动式的培训,即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许多交流。但是,当黄艳老师的课程结束后,我想说,我更喜欢这样的培训。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参与式培训能让培训学

员能以团队的形式出现,能充分体验到teamwork的重要性。二是我当了一回助教,即为主讲老师当“秘书”,期间收获良多。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参与式培训是在今年的端午,期间我参加了雅安市红十字志愿者能力培训。那次培训,我在参与式的过程中学习了志愿者精神、团队式工作方法等内容,真的很难忘。

上次的能力培训我是小组的小队长,是一名参与者,但这次,我是一个旁观者。作为助教,要做的比别人更多,除了学习,还要协助老师做各项工作。通过体验当助教,我感触很多,即要懂得察言观色,以此当好主讲老师的另一只手。坦诚地讲,我的助教旅程并不成功,原因有与老师前期沟通较少,但更多的是自身的能力不够。

另外一点收获是,当我把我一个人想到的分析问题的观点与四个团队中任一一个团队的观点比较时,我发现了自己的遗漏与不足,这更应验了团队合作 的重要性。另外,因为参与式培训对培训师的要求很高,所以我比较喜欢。

兄弟公司在中国诞生,伴中国成长 篇6

很多看似平常的小事,兄弟(中国)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兄弟(中国)开始只认养了上海数百平米的绿地,渐渐地到现在全部加起来约有数十平方公里,如果再加上其在中国各地的植树造林活动,公司员工为地球做出的贡献不容小觑。

就像认养绿地,在沙漠等地植下树木一样,在打印机方面进入中国市场较晚的兄弟(中国),已在很多领域成为实力强大、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

“我们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企业,尽管在中国的公司还只有十年”,尹炳新说。百年是十个十年组成的。如今兄弟(中国)在中国已经迈出了百年中的第一个十年之步,步履十分坚定。

“伴中国成长”的十年

成立十周年时,兄弟(中国)商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8月18日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了盛大的十周年庆典活动。Brother集团法人代表董事社长小池利和、兄弟(中国)董事长加藤和利、总经理尹炳新出席活动,中国时尚界领军人物瘦马、艺高高创始人曹启泰、上海广播电视台综艺部首席主持人陈辰女士同时在庆典上闪亮登场,与Brother集团总部高层代表、来自全国上百家媒体、全国核心经销商以及到场的兄弟(中国)员工600余人共同见证了Brother在中国成长十年的辉煌硕果。

尹炳新在庆典上畅谈了兄弟(中国)建立之初所经历的艰辛与努力,他表示正是依靠内部组织体制与外部经销商制度的不断强化,才在挑战中实现了成长。

赵卫明作为代理商,畅谈了他眼中的兄弟(中国)。“兄弟(中国)与其他品牌的不同,在于兄弟(中国)不是看重眼前的利益,而是通过和合作伙伴实现共赢的商业模式,来达成长远发展战略。”赵卫明期望和兄弟(中国)继续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如何诠释Brother(兄弟)这个词?瘦马从时尚人士角度出发,用“brave(勇敢)、real(真实)、open(开放)、together(共同)、helpful(助人精神)、equal(平等)、regular(大众)”7个英文单词,重新解读了Brother的含义。笔者看到,常年在美国工作的小池利和社长,听到这样解读Brother时,不住地点头称是。在此次庆典中,小池大概是唯一不懂中文的日本人,但他是全球业务的负责人,用这样的诠释方法来看待兄弟公司,他自然脸上有光,而对兄弟(中国)的评价也更上一层楼。

十年来的经营,让兄弟(中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伴中国成长”绝非一句面子上的话。

兄弟(中国)许多个“第一”

演艺圈的人对企业的感受,或许会代表部分消费者的心声。

曹启泰以与兄弟(中国)合作的万人艺术展感慨在与“兄弟人”的合作过程中,感受到由于共同的价值观而产生的共鸣。“兄弟员工以挑战精神对应万人艺术展,保障各项创意与运营活动顺利完成”,曹启泰说。他憧憬与兄弟(中国)再创跨界合作的新愿景。

“我希望能与兄弟(中国)在艺术品电商领域试水。”曹启泰说。至于兄弟(中国)的产品能在哪些方面与艺术家合作?看看其产品内容,也许能找到答案。

在8月18日的庆典上,笔者看到了那里体验展示区展示的兄弟(中国)的许多个“第一”:Brother集团在中国上市的第一台彩色数码打印机HL-3040、兄弟(中国)唯一一台黑白喷墨传真机FAX-3360以及中国第一台A3喷墨一体机MFC-5490等。在家用缝纫机产品中,以Hello Kitty机型和中国市场新上市的裁切机等,成为该公司热销机型的重要代表。

在办公类产品方面,兄弟公司生产的多功能一体机MFC-7360,连续3年蝉联IDC数据NO.1。可实现连续打印10000页不卡纸的MFC-7380等打印机,是专为中国办公用户开发的产品。

兄弟(中国)为应对银行、医院和税务等大型企业及政府机构的行业需求,开发了一系列的高效能产品。其中HL-6180DW是Brother黑白激光打印机产品线中性能最高的一款,这款高速黑白激光打印机每小时打印的纸张连在一起,长度可超过712米。

高速馈纸式扫描仪、专为电力电信开发的标签打印机、高速商用缝纫机也在为不同领域和各行业带来便利。

这些产品应是艺术家寻找工业品与日常生活、与每日的工作连接点的重要内容。曹启泰等艺术家在组织万众参与型艺术活动时,正在通过兄弟(中国)的产品,寻找到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点。

过去的十年与未来的十年

2005年,兄弟(中国)成立。

十年来,兄弟(中国)除上海总部外,陆续在全国成立了6家分公司及遍布各地的众多经销商点与维修站。

今年8月来中国参加庆典的成田正人先生,是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任总经理。正是他在任期间,提出了“在中国诞生、伴中国成长”的企业理念。如今已经年近六十的成田先生,依旧精神矍铄,活力四射。公司成立时的理念让成田先生看到了一个个具体的成果:十年间,兄弟(中国)的事业领域已经拓展至包括以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传真机、标签打印机、扫描仪等产品为代表的打印及解决方案事业,这些性价比卓越的产品满足了各个领域客户的需求,为政府机构、大型企业内的工作组、中小企业等SOHO用户提供了便利、舒适、高效的办公打印解决方案。

在成田之后接任总经理的是桥本安弘先生。笔者在庆典会场也见到了他本人。“回到日本后,我负责公司的品牌宣传等业务”,桥本告诉笔者。桥本任总经理期间,凭借过硬的打印品质和卓越的品牌服务意识,为兄弟(中国)斩获众多企业类和产品类奖项。除获得政府采购信息报评选的年度全国政府采购打印机首选品牌、IT168、天极等主流IT媒体年终大奖等十多项奖项外,兄弟(中国)更是上海市长宁区政府经济发展贡献奖的多年得主。而以家用缝纫机、绣花机、电脑花样裁切机为代表的家用机器事业,也为DIY创作增添了无限乐趣,让生活充满惊喜与色彩。在中国成功地进行生产、市场营销及品牌宣传,是今天桥本升任公司全球品牌负责人的主要原因。

在8月18日的庆典上,小池社长上台为加藤董事长颁发十周年纪念品,以及为尹炳新颁发社长奖。社长奖是公司一年一度为了表彰取得突出成绩的员工而设立的一项奖励制度。兄弟(中国)从100多家分支机构中脱颖而出,在十周年之际取得社长奖,这不仅是集团给予兄弟(中国)的崇高荣誉,也是对于兄弟(中国)过去十年的肯定和对未来的鞭策。

回首过去的十年,兄弟(中国)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今后的十年,兄弟(中国)将继续强化开拓4-6级经销商网络。在已有的销售网点的基础上,以在未来会高速发展的4-6级城市为中心,拓展新的销售网点。”尹炳新说。

在中国的开发团队,将更深入地捕捉来自中国客户的需求,聆听中国客户的声音,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Brother作为一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国际化品牌企业,目前已在全球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拥有研究开发基地、生产基地以及销售公司。“除了日本之外,兄弟公司只有在中国有全套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系统。”尹炳新自豪地对记者说。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兄弟集团把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基地。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 篇7

据有关资料报道:“近日, 一则‘中国制造’的商业广告分别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播放, 为期6周。这则广告围绕‘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理念, 主要宣传在全球化大背景下, ‘中国制造’产品其实也是世界各贸易体共同分工协作、盈利共享的事实。”分析这一举措,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维系“中国制造”的正面形象, 提升“中国制造”的影响力, 能够重新打造与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中的声誉, 有效地消除国外大众对“中国形象”的误读与偏见。这无疑将促进中国更加满怀自信、充满魅力地走向世界。

对于中国的发展而言, “中国形象”是由方方面面构成的, “中国制造”所指的就是产品的“中国制造”。想要树立“中国形象”, 离不开“中国制造”。所以, “‘中国制造’是一个全方位的商品, 它不仅包括物质成分, 也包括文化成分和人文内涵。‘中国制造’在进行物质产品出口的同时, 也将人文文化和国内的商业文明连带出口到国外, ‘中国制造’无疑成了国家形象的重要代言人。”大力的打造“中国制造”的产品, 其实是在满足树立“中国形象”的内在需要, 是在全面地、更好地塑造“中国形象”, 传播“中国形象”。

如今, 我们将通过什么、借助什么, 来实现让世界的大众了解中国呢?诚然, 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而言, 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而言, 有很多种类的“文化”都可以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例如:奥妙无穷的中医, 充满神韵的书法, 惟妙惟肖的国画, 情趣盎然的京剧等等。然而, 作为肩负发展中国武术重责的研究者, 中国体育的推进者, 我们的选择也许只有一个:中国武术———一个完全的、纯粹的“中国制造”。

中国武术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中国元素”的文化代表之一。所以, 我们完全有理由和责任将中国武术这样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 打造成具有“中国形象”的文化元素。

我们曾经是通过奔驰汽车而了解德国, 通过索尼的系列产品而认识了日本, 通过诺基亚手机而知道了芬兰, 通过劳力士手表而认知了瑞士。对于一个国家社会生产的物质文化品的确如此。然而, 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而言, 也同样如此!例如, 谈到足球运动, 我们脑海中浮现的是身着黄色球衣的、来自足球王国巴西的桑巴军团;谈到篮球运动, 我们脑海里呈现的是众多美国的NBA巨星球员。可见, 足球已经成为巴西这个国家的代言者, 更准确地说成为另一种具有“国家形象”意义上的代表, 而篮球也同样成为美国这个国家的“国家形象”。由此, 中国武术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鲜明代表, 它也同样可以成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典范, 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形象大使”。

基于此, 我们提出并呼吁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应当逐步确立这样的理念:

一是, 需要恪守“中国制造”的实践准则, 通过保持它的民族个性存在的最大化为前提, 实现它的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来推介和传播中国武术。拒绝抵制文化的完全模仿, 应该是保持中国武术纯粹“中国制造”的基本底线。模仿化的中国武术发展, 只会导致中国武术变成一种“中国加工”。

二是, 需要强化“中国形象”的文化意识, 通过中国武术这一“中国制造”的文化产品, 赋予中国武术这一产品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并且, 这些文化元素的核心要义应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 挖掘中国武术文化的优秀因子, 张扬“和谐”, 倡导“为善”, 抵拒“暴力”, 追求“艺术”, 以架构和推崇一种满足未来世界和谐发展的文化为己任, 树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 担负美好“国家形象”的文化使命。

海洋文化对中国海洋经济的影响 篇8

作为海洋大国,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海洋开发关系愈加紧密, 海洋经济产值在国家GDP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从2001年占国内GDP总值的3.4%到2007年的10.11%, 海洋产业总产值上升了17 695.2亿元[1],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中国很多省市把海洋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海洋文化作为推动海洋开发的隐性力量, 为海洋开发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 在海洋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海洋文化对海洋开发的领域, 方法和内容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 对海洋文化与海洋开发的关系进行探讨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内涵

(一) 海洋文化的内涵

对海洋文化的定义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倾向于从广义角度定义海洋文化, 即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对海洋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 对海洋文化的定义具有多样性, 不同的学者定义的海洋文化是不同的。 (3) 强调海洋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巨大差别性, 海洋文化具有一系列其他文化形式不具有的本质特征。综合以上几点特征, 本文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对海洋认识利用基础上, 通过海洋实践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包括海洋制度, 海洋意识, 海洋观念等众多分支。具体表现在沿海居民的行为方式, 性格特征, 以及一系列与海洋文化相关的艺术, 饮食, 习俗等众多领域。

(二) 海洋经济的内涵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陆地的资源逐渐枯竭, 而且开发陆地资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伴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加深, 海洋科技的发展, 海洋的经济开发受到重视, 海洋经济成为了人们开发和利用海洋的重要领域, 国外虽然对海洋经济开展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但是至今为止, 国外并没有明确的提出海洋经济的概念[2]。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海洋经济概念, 并在各级发展报告上频繁使用。最早界定海洋经济概念的是中国的学者杨金森[3], 他指出海洋经济是以海洋为活动场所和以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从经济内容来看, 海洋经济包括渔业、种植业、工业、运输业、旅游业等, 是一个多门类的经济领域[4];从活动场所看, 它包括海岸带、近海和远洋, 包括水面、水中和海底, 范围极为广泛;从管理体制看, 有中央的许多部门, 也有地方各级行政单位和经济组织, 还有一部分国际联合和协作活动机构;从生产关系看, 有国营企业, 集体企业, 还有不少个体生产者。这些部门和产业, 都以海洋为统一的活动场所, 既有独立性, 又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继杨金森以后权锡鉴、柳时融等学者又对海洋经济进行了定义, 近二十年来, 学术界一直在对海洋经济的定义进行探讨, 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总结学术界对海洋经济的定义。

二、中国海洋文化的特点及海洋经济的现状

(一) 中国海洋文化的特点

1. 海洋文化地域性明显。

中国国土面积大, 海岸线长, 海域面积广阔, 沿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有很大差异, 由此中国的海洋文化表现出很大的地域性特征。中国北方的大陆文化发达, 对中国北方的海洋文化亦产生了较大影响, 从而形成了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相结合形成的包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在内的北方环渤海海洋文化区域, 由于靠近大陆文明发达的中原地区, 自元代以来更有卫戍京畿的作用, 这一文化区域具有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特征。以百越文化为代表的南方海洋文化由于远离大陆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 民间的海洋活动较北方频繁, 其海洋文化更多的显示出海洋文化自身的特点。

2. 海洋文化类型多样。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 中国海洋文化具有多种类型。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深受齐鲁文化影响又独具自身特色的环渤海海洋文化区, 以吴越文化为基础的长三角海洋文化区, 和以潮汕地区文化为基础的闽粤海洋文化区。这些文化区域具有不同的特点, 其中环渤海文化区和长三角文化区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的中心, 其海洋文化在具有海洋文化一般特征的同时, 又具有大陆文化的一系列特征, 表现在海洋文化上就是大气包容, 中西文化并存。而闽粤海洋文化由于远离大陆文明中心, 所以较少受到大陆文化的影响, 其海洋文化更多地表现出富于海洋冒险精神, 勇于探索海洋等方面。

3. 海洋文化影响广泛。

海洋文化对一个海洋国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涉及到海洋城市的景观建设, 饮食习惯, 价值取向等方面。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 海洋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面的,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对海洋文化理解的加深, 海洋文化受到重视, 海洋文化中开放包容, 不断进取的独特气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海洋文化以及海洋经济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 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一项重要政策, 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 海洋文化的影响会更加广泛。

(二) 中国海洋经济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迅速, 2007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24 929亿元, 比上年增长15.1%,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1%。其中, 海洋产业增加值14 844亿元, 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0 085亿元。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 274亿元, 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1 503亿元, 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2 152亿元。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 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二。海洋油气勘探取得新突破, 中石油在冀东南堡新发现10亿吨大油田, 中海油在渤海湾、北部湾等海域新发现10个油气田。全国海洋船舶业造船完工量突破1 800万载重吨, 新接订单超过7 000万载重吨, 同比分别增长25%、70%, 其中新接订单超过韩国, 居世界第一位。

三、中国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

第一, 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文化的支撑。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强调文化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他认为任何发展目标与发展环境都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企图把共同的经济目标同他们的文化环境分开, 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 尽管有最为巧妙的智力技巧。如果脱离了它的文化基础, 任何一个经济概念都不能得到彻底的思考。”[6]人们开发利用海洋的历史, 也就是海洋文化的创造历史, 始终离不开海洋文化经济中的人文特性。缺乏文化基础的经济发

第二, 海洋文化可以解决海洋经济中的问题。中国海洋经济相对于中国的总体经济规模所占比重偏小,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海洋经济产值每年增长率都超过10%, 2007年海洋总产值达到24 929亿元, 但是中国海洋产业还是存在一系列问题, 海洋产业发展粗放, 第一、二、三产业不协调, 第二产业规模相对偏大, 第三产业规模相对偏小。在开发海洋上, 则存在过度开发海洋资源, 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第三, 海洋文化会为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海洋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开拓进取, 富于冒险精神。它存在于沿海地区人民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 面向海洋, 开发海洋, 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的共识。1978年以来, 沿海省份的GDP增长速度, 固定资产投资额都排在全国省份的前列, 这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带动作用, 海洋文化为海洋经济提供了精神动力, 智力支持。

第四, 海洋文化对海洋旅游业的重要作用。中国海洋文化历史悠久, 海洋文化景观丰富, 为中国成功的发展海洋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001年沿海地区接待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43%[7], 海洋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海洋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及建

第一, 海洋文化观念落后。在中国开发海洋的过程中, 存在一些不注重环境保护, 对海洋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的现象, 导致海洋中物种急剧减少, 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海洋意识的缺乏和海洋法规不健全是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保护海洋意识的宣传, 强化对海洋开发的管理与监督, 制定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关法律法规。

第二, 在海洋经济开发过程中存在破坏海洋文化的现象。近年来, 中国的海洋旅游业发展迅速, 成为了中国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许多滨海旅游城市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投入巨资开发旅游文化景观, 打造旅游文化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破坏既有海洋文化景观的同时新建新景观的现象, 破坏了海洋文化景观的历史性, 降低了其在海洋旅游方面的价值。

第三, 人才短缺制约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发展。中国的海洋事业正在高速发展, 但是中国却缺乏一支能够适应中国海洋事业高速发展的海洋人才专业队伍, 中国的海洋科技队伍规模小, 海洋经济从业者的文化素质不高。中国已经认识到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重要性, 而对海洋事业的开发和利用是以人才为基础的, 因此, 我们应该建立良好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目前中国仅有青岛和湛江两所专业性的海洋大学[8], 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有计划的建立几所专业性的海洋院校以提高海洋人才的素质, 加速海洋人才的培养。

摘要: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 海洋文化以其独特性占有一定地位。海洋文化对中国的海洋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其影响力存在于诸多方面, 包括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海洋文化产业本身的作用, 以及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支持以及智力支持。基于这种观点, 从海洋文化角度出发, 首先介绍海洋文化, 并对海洋经济特点及现状进行描述, 进而阐释海洋文化对海洋经济的影响, 并就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结合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海洋文化,海洋经济,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海洋年鉴编纂委员会.2007中国海洋年鉴[K].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7.

[2]孙智宇.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7:5.

[3]张莉.海洋经济概念界:一个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8, (1) :23-26.

[4]http://baike.baidu.com/view/59746.html-wtp=tt.

[5]曲金良.发展海洋事业与加强海洋文化研究[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7, (1) :1-2.

[6]陈智勇.海南海洋文化及其与海南海洋产业发展关系的几点思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 :23-27.

[7]贾跃迁, 李平.海洋旅游与海洋旅游分类[J].海洋旅游, 2005, (2) :77-81.

中国公司史就是中国政商关系史 篇9

甚至可以说,所谓改革史,就是政府在找寻与探求自己权力边界的历史。

扭曲的政商关系是好的市场经济的大敌,良良性性的的政商关系则有益于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因为政府部门的暗箱操作固然会减少,企业营商成本也会大幅降低。

我们一直没有正常的政商关系。忽远忽近之间,什么是合适的距离,没人说得清楚。但问题从一开始或许就错了。

政商关系的正常或者良劣与否,不在远近,而在是否有清晰透明的边界,官员和商人是否各守其志,按规则办事。规则以内有自由,规则以外有监督。

政商关系所涉及的对象,其中的“政”,既有中央政府,又有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与“商”的关系问题上,在涉“商”的利益格局上,并不总是一致的。甚至,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也如同“政”与“商”一样,存在着巨大的博弈——此时的地方政府,更类似“商”的地位,与掌握了更强资源配置能力的中央政府进行博弈。考诸中国历史,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正是考验“国家治理结构与治理能力”的难题之一。

“商”也有多个层面。当代改革35年历史中,政商关系的最主要层面,一度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学界此前研究颇为着力的“政企关系”,基本聚焦于此。普通民众与媒体,则似乎更为关注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关注的焦点主要在于:一是“政”对“商”的管制及为此展开的博弈;二是“政”与“商”的非规范性合作,即通常说的钱权交易、官商勾结。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 篇10

中国石油集团总会计师王国樑、中国太平保险集团董事长王滨, 以及双方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出席签约仪式。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财务总监周明春、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副总经理彭伟分别代表双方在战略协议上签字。

根据双方协议, 中国石油与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将发挥各自综合经营特色, 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在企业年金、企业财产保险业务、双方保险公司合作、员工福利和保险经纪五大领域开展合作, 在推动资源整合、搭建合作平台、创新营销模式和经营跨境业务等方面展开广泛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上一篇:壶口瀑布下一篇:古代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