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诊断

2024-07-07

社区诊断(精选十篇)

社区诊断 篇1

1 社区安全与安全社区的概述

社区的工作是为城市居民进行管理, 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 增强居民的幸福感。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实现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综合平台, 它是确保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年来,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使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 因突发性事件、社会矛盾而引起的问题越来越多, 威胁到居民生活的安全, 这就需要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加大居家安全的宣传力度, 提高其管理水平, 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由此可以看出, 社会对于社区基层组织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越来越重视, 它是稳定社会发展秩序的重要基础。

根据相关统计证明, 我国因各种灾害而造成的损失非常多, 其中大多数灾害均发生与城市社区,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当社区发生各种灾害之后, 必然会导致社区居民出现安全事故, 并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尤其是突发性事件, 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 针对于此, 社区成员应当共同努力, 齐心协力加强管理, 从而确保社区的安全。

安全社区是对社区实现安全管理的载体, 在实际工作中, 社区成员应当采用各种先进的技术, 构建一个街道社区工作站以及一个一体化的网络构架, 通过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来对社区进行安全管理。通过长期实践证明, 安全社区不仅要求社区成员采取措施对社区进行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 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还应当提高社区居民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花谢社会矛盾, 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2 社区安全诊断与干预的重要作用

对于社区进行诊断与干预是确保其安全的重要工作内容, 在建设安全社区的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社区运作中潜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 然后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同时, 工作人员还应当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 将社区的发展现状引入到其中, 从而对社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 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 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高社区安全水平。

对居家安全的诊断是确保社区安全的基本。通过相关数据表明, 大多数安全事故均发生于社区居民的家中, 尤其是儿童在家中出现各种安全事故, 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居民的居家安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居民并没有较强的居家安全意识, 这就要求社区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 提高居民的安全知识水平与居家安全能力, 从而确保居家安全, 为建设安全社区而奠定扎实的基础。在提高居家安全水平的过程中, 诊断与干预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居民在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居家安全水平为基础, 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来改善居家环境, 从而避免居民在加重出现安全事故, 确保居民的人身安全。但是从当前我国社区的实际情况来看, 诊断与干预技术依然不符合社区的发展现状, 因此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工作:

第一, 提升诊断的准确性、效率。研究典型场所进行社区诊断的方法和控制流程和标准化工具, 为安全社区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流程, 提高社区进行诊断的效率, 同时还可以降低对社区诊断人员的准人要求, 降低社区的人力资本投人。

第二, 改进干预产品, 形成体系。开发居家安全诊断技术及产品测试平台, 可以对市场上现有的技术与产品的质量进行测试, 为居民提供放心的干预产品测试平台, 并对产品提出改善的意见, 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持续提升干预产品的品质, 有助于促进社区居家安全服务标准化, 形成体系。

第三, 结合信息化手段, 推广示范应用。以信息化的手段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开发一套安全社区诊断与干预技术信息管理系统、一套可用于现场检查的便携式社区安全掌中宝及系统, 并在实际社区进行示范应用, 将研究成果与实际对接, 提升社区安全水平。

3 如何在社区中开展诊断与干预

基于安全管理的角度, 从社区的设施、人群和活动等方面明确社区典型场所风险辨识的评价范围以划分评价单元、辨识危险因素、确定风险程度、确定优先解决项为基本环节, 根据典型场所各自独有的特点, 选择适宜的诊断方法, 制定典型场所社区诊断的流程;基于流行病学的角度根据典型场所中特定人群、特定场所、特定伤害类型, 选取适宜的调查监测方法, 制定出不同的诊断方法和控制流程。对上述风险控制流程中涉及的诊断方法进行细化, 将诊断工具标准化, 总结社区典型场所的事故案例, 统计得到经验数据和规律, 查找与典型场所相关的标准规范, 形成支撑风险控制流程实际应用的一系列工具和标准。

基于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安全隐患进行自查的工作特性, 考虑到社区安全检查表对使用者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开发“社区安全掌中宝”系统。“社区安全掌中宝”系统包括硬件开发集成、软件开发, 基于物联网技术及“软硬结合”是该系统的一大特色。硬件子系统由无线传感器、住户网络终端、区域无线终端和区域监控中心四部分构成。无线传感器安装于住户室内, 通过无线的数据通信方式, 与区域网络终端保持通信。软件子系统由监控分析模块 (核心为安全检查表) 、数据可视化模块两部分构成。监控分析模块主要作用是对前端设备 (各类传感器) 采集探测到的物理报警信号进行记录、分析, 并形成数据报表, 对实测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模块实现了科学计算数据的可视化管理功能, 图表曲线等可视化的图形界面更便于科研或管理人员采取进一步措施。

结束语

安全社区建设, 立足安全预防,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减少事故和人员伤害, 有助于实现社区公共安全、社会安全。通过诊断与干预技术加强安全社区建设, 是实施社会各方面综合监管的有效途径, 是加强安全管理的双基工作的重要举措, 是建立安全文化长效机制的重要方法, 是增强基层应急能力的重要方式。

摘要: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社区在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保障社区的安全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只有确保社区的安全才能够为居民创建和谐的生活环境, 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这就需要社区的工作人员对社区进行安全诊断, 干预其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从而提高社区的安全性。本文就社区安全诊断与干预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安全诊断,干预,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汪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人为本[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社区诊断报告2016 篇2

资料来源

此次慢病社区诊断报告资料来源于XX派出所、XX办事处、豪华宇航公司近两年职工体检、干部体检结果分析。还有社区责任医护团队入户调查、体检、建档、随访、为居民体检等。

一、概况: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覆盖范围是山阳区XX办事处。下设四个社区,分别是xx院社区、xx园社区、xx苑社区、xx园社区。占地面3平方公里。有两条东西穿行焦作市的主要干道:xx路和xx路。还有6条南北的人行通路,交通便利。

共有 69个生活小区,有262栋楼房,几乎每个生活小区都设有健身器材。居民用水全部是市自来水公司供应,用电全部是供电局供应,取暖方式不统一。

辖区有两所一甲医院,其中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有7家个体诊所。共有小学2所,中学1所,技术学校1所,幼儿园5所。有大型超市1个,洗浴单位8个,小型餐饮单位53个,金融机构6个,建筑工地1个,美容美发 12个,企事业单位8个,科研单位1个。辖区常住人口29110人。

二、社会人口学诊断结果:

社区服务人口总数2739,总户数7317户,男性13750人,女性13795,其中0—36月儿童1147人,0—36月流动儿童5人,0—7岁儿童2335人,0—7岁流动儿童11人,7—18岁3206人,18—35岁6564人,35—60岁11860人,60岁以上4632人,65岁以上3111人,建档率达97.2%。

社会自然增长率2016年5.02‰,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率15.5%,已进入老龄化社区。

三、流行病学诊断结果

从派出所2013.4.1—2016.11.18居民死亡资料了解到,居民粗死亡率为5.6‰。死亡原因主要是各种疾病。

从我中心及其他诊所居民门诊及急诊就诊情况了解到,门诊主要疾病依次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症、脑血管病、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感染、骨关节炎、胃炎、胆囊炎、老年便秘、失眠等。

根据2013.4.1—2016.11.18住院资料显示:社区居民主要是因为: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慢阻肺、肺部感染、骨关节病等住院的。

通过对一个社区9000人60岁以上居民生活方式及行为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对其体检发现高血压发病率26.6%,糖尿病发病率12.6%,高脂血症发病率是30%。

四、人群疾病普及主要危险因子

1.疾病谱排序: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脑卒中、慢肺阻、骨关节病、肿瘤等。

2.本辖区与高发的慢性病有关的影响因素,危险度依次为:健康知识知晓率低、缺乏科学的运动、饮食习惯不好、味偏咸、吸烟、嗜酒、心理压力等。

3.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平衡心态,很有必要。

五、社区优先干预内容和干预措施

本次社区优先干预的疾病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是造成社区居民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同时又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社区优先干预的健康危险因素排序:根据健康危险因素是否是明确的致病因素、是否能定量评价、能否预防控制、有无明显的健康效益、干预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干预费用等确定优先干预危险因素排序依次为:健康教育、适量运动、控烟、控酒、降体重、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饮食方式、心理因素等。

根据引起本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与健康知识知晓率低、缺乏科学的运动、吸烟、嗜酒、高盐饮食有关。将在本社区内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多方位服务的措施进行干预。首先利用各种传媒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每月一次讲座,成立高血压、糖尿病病友俱乐部。有效地把知识导入到日常生活中,有了健康知识才是改变行为的关键。

1.健康教育:分析目标人群对健康问题的态度、最佳传播渠道以及传播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制定传播策略:确立传播目标和传播渠道,要考虑传播的针对性,可及性,效果和费用等原则;材料制作和预试首先确立能影响人们态度和行为的宣传主题,语言简单易懂,能为居民所接受,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健康教育;通过追踪评价传播的效果,重点评价人群的健康知识、信念、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改变。

2.科学运动:教会居民自己选择一种或一种以上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要坚持有毅力,掌握运动的最佳时间:每天坚持30分钟,每周最少5次。最重要的是掌握运动的强度,要循序渐进,运动后心率次数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

3.合理膳食:政策支持(食品标签、食品供应要鼓励生产有利于健康的食品、学校加营养餐、学校和全民的营养教育、建立国家和营养政策、卫生政策与农业和食品工业相结合);公共信息(膳食干预应以食物和传统烹调方式为基础、食品多样化、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盐,特别是动物脂肪)。六.社区主要疾病的防治 1.高血压的防治

A.公众信息 高盐、高油和肥胖是发生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正常人每年需要测一次血压,高危人群要定期测血压,高血压病人应终身治疗。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1)盐摄入量少于5克/天;(2)油摄入量少于25克/天;(3)戒烟;(4)饮酒量少于1两/天(白酒)、红酒少于2量/天、啤酒少于270ml/天;(5)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内(体重指数在19—24之间)(6)坚持一周最少不低于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中等量的有氧运动;(7)保持一个好心态。

B.政策 建立并完善门诊35岁以上居民测血压制度。中心成立健康领导小组和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定期对高血压病人随访并在居民中进行高血压的筛选查,做好一级预防。

C.社区 在居民社区设立慢病随访点测血压并进行登记。2.糖尿病防治

A.公众信息 不合理的膳食和肥胖不运动是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正常人每年需要测一次血糖(空腹或餐后2小时),高危人群3个月或半年测一次血糖(空腹或餐后2 小时),糖尿病人应终身治疗。

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1)合理膳食;(2)限酒;酒量和上述高血压一样;(3)控制体重;(4)进行有规律中等量的有氧运动;(5)对其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脂、吸烟等更要积极的干预;(6)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7)做好足部护理;(8)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干预目标。

B.政策 和高血压一样由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管理做好随访,定期测血糖并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做好一级预防。

C.在居民区设立糖尿病宣传栏。

七、社区干预评价

通过评价检测干预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信息反馈,以及时调整计划,达到预期目标。近期效果评价:经过一年的责任医生团队进社区,对慢病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进行一季度随访一次的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方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得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有了不同的提高。他们开始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为高血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生活着。

远期效果评价:还存在着问题,如规范化的管理比例要提高,责任医生团队的慢病随访要加强,服务项目要增加。还有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经济效益等有待于观察评价。

八、今后工作的重点

在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下,要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力度。依靠责任医生团队搞好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做好社区多种慢性病的规范化管理。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以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秣陵社区重要慢性病诊断报告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慢性非传染病(简称“慢性病”)已经对社区人群的生命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社区诊断是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秣陵社区主要卫生问题及对重要慢性病的干预进行论述。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社区十二个居(村)委会随机抽取的家庭成员进行调查,调查总数约5800人,实际调查5764人。其中男性2757人,女性3007人。

1.2调查方法居民健康调查的内容设计成统一的标准调查表,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主要慢性病史、吸烟饮酒情况、饮食生活习惯,两周患病情况,居民对上前医疗收费标准测评,健康保健与卫生服务等。

1.3样本量参照1998年江苏省卫生服务研究资料,预计阳性率为10%-15%,容许误差为10%P,显著性检验水平a=0.05,按955可信限估计样本量。

2结果

从1980年至2010年的发病趋势来看,秣陵社区虽然传染病总的发病率下降比较明显,但一些老的传染病如肺结核、淋病和梅毒又卷土重来,而且上升的幅度较快,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非典型肺炎、禽流感以及艾滋病又不断出现,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3对疾病的社区干预

3.1以高血压防治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社区干预

高血压既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是防治血管病的关键。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一般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病人的同时大力开展一级预防,因地制宜地进行群众宣教,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自觉改变行为危险因素,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降低全人群的患病率。

3.1.1健康教育与培训

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面对面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和宣教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通过测量血压、发放宣传品等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技能、自信心和配合治疗的顺从性。利用大众传媒、健教进社区等活动对社区居民进行防治知识教育,内容要适合当地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语言力求通俗,科学,形式多样。如采用热线现场问卷或知识竞赛和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培训非专业人员,包括社区所属的居家委会人员、红十字会员、社区行政领导、志愿人员以及病人家属等,让他们掌握高血压病一般性常识和主要干预措施,使之起到“半个医生”的作用。

3.1.2改变不良环境

不良环境是指对人们健康有害的物理环境(如污染)和社会环境(如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超重或肥胖、脂肪和盐摄入过多、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等等)。改变环境要靠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两结合起来。政府行为包括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开展“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等活动。个人行为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如减重、限盐、限酒、合理膳食。适量经常运动、

3.1.3高血压病人的检出治疗和管理随访

许多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轻中度高血压)没有明显的症状,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检出高血压病人:对社区中成年人(主要是35岁以上)首诊测量血压、社区抽样调查、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大课堂、咨询、家庭访视等)。高血压病人检出后应及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治疗和随访,确保高血压患者得到恰当有效的治疗,使血压逐步、谨慎地降低,达到预期值并予以维持。通过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和随访,提高医务人员治疗高血压的经验,为减少人群心血管病负担提供保证。

3.2糖尿病的社区干预

采用三级预防的策略。一级预防包括确定糖尿病的环境和行为危险因素及对易感个体进行特殊处理,目的在于预防易感个体或人群发生糖尿病。二级预防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和立即进行有效的处理以逆转病情或延缓及阻止其发展。三级预防是批为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及其致残所采取的任何措施。

3.2.1对社区全人群进行干预

积极做好社区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广为传播健康的生活方式。利用各种渠道(如健康教育画廊、专栏、版报、广播等)在社区全体人群中广泛宣传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社区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旨在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积极参与世界糖尿病宣传日活动,结合宣传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社会对糖尿病防治的关注。

3.2.2高危人群干预

社区医生对辖区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重点内容为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血糖检测。

3.2.3糖尿病患者干预

通过患者因症就诊、社区健康档案登记、高危人群筛查及其他途径9如社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健康体检等)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及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随访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每例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和存在的危险因素,了解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和终生治疗的必要性,积极配合治疗。

3.2.4康复护理指导

新龙城社区健康诊断报告及分析 篇4

关键词:社区诊断,危险因素,慢性病,调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科学水平和医疗保健的进步, 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 与此相伴而来的是大量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慢性病问题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 (2009-2018) ”的具体要求, 我部于2015年1月采取了相应措施对回龙观地区新龙城居民慢性病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 分析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 拟制了社区疾病控制和健康促进策略, 为社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诊断对象: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新龙城所有社区居民。

研究方法:社区基本资料由社区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提供;社会、经济、环境与人口资料来源于回龙观镇街道办事处;患病资料来源于防保科和社区各医疗卫生机构的统计资料及居民的健康调查资料, 居民危险因素和不良习惯通过对居民的调查和健康档案资料获得。该调查主要由我站组织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 采用我站自行制定的格式化调查问卷, 采取家访和体格检查的方式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 并把数据统一录入数据管理软件[1,2,3]。

数据处理:调查问卷回收后, 经过逻辑审查、质量控制、数据整理后, 对其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对于讨论、访谈等数据资料则采用定性分析的方式加以整理。

结果

社区基本概况:新龙城社区位于北京市回龙观镇中心地带, 由新龙城居委会辖管。本社区属于平原地貌, 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14.1℃, 年平均降水475 mm, 年平均日照时间1 898 h。本社区占地面积198亩, 户籍人口2 180人, 常住人口5 138人。常住人口为部分从城区拆迁人口、部分为外来留京工作人口、部分为外来打工人口。新龙城是回龙观地区流动人口多、人员相对密集的地区之一。居民小区全部为楼房, 自来水供水, 采用集中烧煤、天然气供暖, 自供暖。>60岁957人, 老龄人口比例18.62%, 符合老龄化社区标准。社区毗邻积水潭医院, 有大型超市、购物中心、银行、体育公园、回龙观公园。小区居民生活及出行较为方便, 设有大型公交车枢纽、轨道交通, 社区卫生服务站1家, 新龙城的居民安居乐业, 人口相对稳定[4]。

社会人口学诊断:本社区2013年出生率12.13‰, 死亡率4.27‰, 人口自然增长率7.86‰;人群平均期望寿命77岁, 男74岁, 女79岁。2013年底总人口5 138人, 男2 436人, 女2 702人, 男女比例1∶1.10;<7岁儿童298人, 占5.79%;>60岁老年人957人, 人口比例18.62%, 符合老龄化社区标准。

流行病学诊断: (1) 患病情况诊断:本社区患病人群前3位疾病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 总人群患病率分别为5.21%、2.6%、2.8%, 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分别为28.0%、14.0%、13.2%。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多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高表现, 同时具有“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三低现象, 从本调查结果可知, 高血压已经成为该社区居民, 特别是老年居民的主要疾病, 而高血压长期控制不良极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影响预期寿命, 且调查中发现多数无症状者的高血压患者对该病不予重视, 若不普查, 极容易造成高血压患者漏诊。同时, 本社区有肢体、智障、盲人等残疾患者5人, 该人群大部分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需要对其加以特殊的卫生保健, 并提高相应康复训练。 (2) 行为环境诊断:与本地高发慢性病有关的前3位危险因素是社区居民缺少体育锻炼、烟酒嗜好、肥胖, 在该社区的流行率分别为78.2%、42.34%、13.72%。缺少体育锻炼者中, 男2 505人, 女1 512人, 患病率13.78%;烟酒嗜好中:男1 631人, 女543人, 合计2 174人, 患病率21.34%;肥胖者中:男199人, 女596人, 合计795人, 患病率15.47%。针对上述危险因素, 我们通过与社区部分领导、公共卫生工作者、预防工作者交流, 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疾病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 其病因考虑与居民的健康意识淡薄和工作压力较大等因素有关。

讨论

随着我国人们预期寿命不断提高, 我国人口结构逐步迈入老年化结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担负着对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治疗等重要职责, 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通过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本社区老年人口比例18.62%, 符合老龄化社区标准, 而社区的前3位主要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 影响健康的前三大危险因素主要有缺乏体育锻炼、烟酒嗜好、肥胖。

针对慢性病的管理, 我们认为本社区主要的措施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加强预防保健。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无明显临床症状之前, 大多难以发现相关疾病,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加强相关措施, 定期开展全面健康体检, 定点开展免费体检, 促进人们对自身疾病的早期发现, 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控制率。针对体重超重者制定个性化控肥、膳食、运动减肥方案。 (2)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对于无症状的慢性病不重视、不治疗, 我们需要通过定期开展健康教育, 使得广大社区居民明白慢性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 加强对慢性病的认识, 提升对慢性病的重视, 促进慢性病管理的实施。同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在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下, 充分发挥三级医疗保健网的作用, 依靠社区医生队伍, 针对本社区人群特点、病种和居民需求, 开展特色医疗服务, 为居民提供便利、高效、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陆晓芳.当前社区慢病现状及预防干预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6) :289-290.

[2]尹相风, 胡承伟, 闫杰, 等.上海市某社区新发脑卒中病人生活活动能力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5, (1) :102-104.

[3]陈春兰, 梁爽.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11) :3987-3989.

慢性病社区诊断报告讲解 篇5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〇

一、相关资料的来源

………………………………….……1

二、辖区基本情况

………………………………….………3

三、**县疾病谱特点

………………………………….……5

四、行为危险因素现况 ………………………………….……12

五、辖区社会条件和设施情况

………………………………13

六、慢性病防控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情况

………………………14

七、现有的卫生、疾病防治政策

………………………………15

八、诊断小结 ………………………………….……………16

九、对辖区居民健康工作建议………………………………….18

为了解**县相关背景资料与社会支持系统,掌握**县居民的生活方式、疾病基本情况及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分析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确定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为**县慢病社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2年5月上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慢病防制相关健康信息现场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资料来源

1、调查对象社区内周岁18岁以上(出生年月在1994年5月1日之前)的常住人口,即居住半年以上的人①包括有户籍并居住半年以上和没有户籍但在此居住已达半年者(如亲戚、朋友、保姆等)②不包括有户籍却半年以上未在此居住者(如外出工作,或人户分离等)。

2、调查方法采用查阅专业部门、科室资料,调阅医院、派出所等单位的有关资料、到社区人群中进行深入访谈、小组讨论等定性研究的方法收集有关资料。同时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慢病危险因素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行政村的调查样本量为300人,共调查6300人。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居委会人员组织下对抽中的对象进行面对面询问调查和体格检查,实际回收6262份调查表,失访率0.6%。具体样本分布如表1.1。

表1.1 **县社区诊断样本分布表

乡镇 安峰 白塔 房山 横沟 洪庄 黄川 李埝 南辰 牛山平明 青湖

样本量 299 298 293 298 300 300 296 300 299 300 298

乡镇 曲阳 山左口 石湖 石良河 石榴 双店 桃林 驼峰 温泉 张湾

样本量 298 298 298 298 295 300 300 299 298 297

(1)具体抽样方法

在每个行政村进行,对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抽样,具体要求:调查人群中,男性、女性各占1/2;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人群年龄组人口所占比例,要大于调查人口总数的9%,小于调查人口总数的25%。

(2)询问调查

询问调查包括家庭问卷和个人问卷,问卷参照2010年国家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方案制定,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不可由调查对象自填。

个人问卷:内容包括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食情况、身体活动情况,以及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主要慢病相关问题。

(3)身体测量

身体测量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

①身高的测量:测量身高的量尺(最小刻度为l mm)与地面垂直固定或贴在墙上。受试者直立,两脚后跟并拢靠近量尺,并将两肩及臀部也贴近量尺。测量人员用直角尺放在受试者的头顶,使直角的一边靠紧量尺另一边接近受试者的头皮,读取量尺上的读数,准确至1 mm。

②体重测量:称量体重用经过校正的杠杆型体重秤,受试者全身放松,直立在体重秤地盘的中部。测量人员读取杠杆秤上的游标位置,读数准确至0.5 kg。

③腰围的测量:用长度为1.5m,宽度为1cm,最小刻度为0.1cm 的皮尺,受试者直立,全身放松,露出腹部皮肤。在肚脐上缘上1 cm 的水平面上进行测量,测量人员目光与皮尺刻度在同一水平面上,记录读数,具体数值精确到0.1 cm。

④血压的测量:采用标有2 mmHg 刻度立柱式血压计。具体测量步骤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 年修订版)》执行。

(4)数据质控与处理

对于“慢病危险因素监测调查”资料,按照社区分类整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场调查质控员对调查表内容进行抽查与数据核查。调查问卷统一收回后,县疾控中心专人进行数据整理、逻辑核查,用EPIDATA3.02 软件双份录入建立数据库, 用SPSS17.0 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二、**县基本情况

**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北纬34°11′~34°44′,东经118°23′~119°10′。全县总面积2037平方公里,**县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达225天,年平均日照2300小时,年平均降水913毫米,年平均气温13.7℃。辖区总人口1150999人,其中男性597177人,占总人口51.88%,女性553822人,占总人口48.12%,男女性别比基本平衡。由于辖区内有部分居民长期外出打工,人户分离现象占有一定比例,目前我县常住人口为952249人。在全县的个乡镇村兴建了许多的全民健身设施,铺设范围覆盖到全县每个村(居)委会,各乡镇根据当地具体的场地、活动人群等情况建设了一批较大型的全民健身工程。2011年我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67亿元,同比增长15.5%;完成财政总收入55.0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9%和3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03亿元,同比增长17.9%。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县列统在岗职工工资28603元,同比增长1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6元,同比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305元在,增长14.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6.4%,文教娱乐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4.1%;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7.4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73元,增长14.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37元,增长9.8%,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7.1%文教娱乐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7.5%。社会保障体系有效扩面。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17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9%,较2010年条规0.4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在98%以上,参加城镇医疗保险8.1万人。全县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538个,病床1576张,其中二级以上医疗机构2个,公立医疗机构460个,民营医疗机构4个,企事业厂矿门诊及个体诊所71个,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等3个公共卫生服务单位。全县每个乡镇、行政村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非赢利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健全率为100%,各级医疗机构转诊工作完美,服务规范。目前,全县卫生部门共有在编职工2237人,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43人,其中高级职称177人、中级职称720人,乡村医生1864人。

表2.1 **县人口的年龄构成表

年龄组 0岁-1岁-5岁-10岁-15岁-2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岁-50岁-55岁-60岁-65岁-70岁-75岁-80岁-85岁-合计 人数 7309 28378 55927 87254 49943 33426 45917 62091 43649 35436 40292 26190 22412 18172 17462 11303 6992 3566 1458 597177 男性 构成比(%)

1.22 4.75 9.37 14.61 8.36 5.60 7.69 10.40 7.31 5.93 6.75 4.39 3.75 3.04 2.92 1.89 1.17 0.60 0.24 100

人数 4781 17884 45989 79936 46981 33976 44586 60059 42873 33914 38691 24426 18076 14698 17016 12120 8825 5625 3366 553822

女性 构成比(%)

0.86 3.23 8.30 14.43 8.48 6.13 8.05 10.84 7.74 6.12 6.99 4.41 3.26 2.65 3.07 2.19 1.59 1.02 0.61 100

人数 12090 46262 101916 167190 96924 67402 90503 122150 86522 69350 78983 50616 40488 32870 34478 23423 15817 9191 4824 1150999

合计

构成比(%)

1.05 4.02 8.85 14.53 8.42 5.86 7.86 10.61 7.52 6.03 6.86 4.40 3.52 2.86 3.00 2.04 1.37 0.80 0.42 100

三、**县疾病谱特点

1、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全县2011 年人口出生数为16908 人,出生率14.8‰;同期死亡人数为6924人,死亡率601.56/10 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654.41/10 万,女性死亡率为544.58/10 万,自然增长率8.78‰。

2、死因顺位

**县2011年死亡人数中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较高,死亡顺位前十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其他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详见表3.1、图3.1)。

表3.1 **县2011年前十位死因数

疾病名称 循环系统疾病 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 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 其他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死亡2629 1504 1156 713 320 167 114 88 72 62

构成37.97 21.72 16.7 10.3 4.62 2.41 1.65 1.27 1.04 0.9

死亡率 228.41 130.67 100.43 61.95 27.8 14.51 9.9 7.65 6.26 5.39

顺1 2 3 4 5 6 7 8 9 10

图3.1 **县2011年前十位死因构成图

在肿瘤死亡中,共计死亡1465人,男性为964人,女性为501人,恶性肿瘤的死因顺位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白血病、乳腺癌、膀胱癌、宫颈癌、鼻咽癌;男性恶性肿瘤的死因顺位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白血病、膀胱癌、白血病、鼻咽癌、乳腺癌;女性恶性肿瘤的死因顺位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白血病、宫颈癌、膀胱癌、鼻咽癌。

表3.2 2011年报告死亡病例不同性别肿瘤死因顺位表

恶性肿瘤 鼻咽癌 食管癌 胃癌

死亡144 152 45 150 282 1 0 21 19 142 964

男性 构成0.83 14.94 15.77 4.67 15.56 29.25 0.10 0.00 2.18 1.97 14.73 100

顺8 4 2 5 3 1 9 10 6 7

死亡2 51 65 32 57 118 34 13 3 20 106 501

女性 构0.410.12.6.311.23.6.72.50.63.921.100

顺 死亡

195 217 77 207 400 35 13 24 39 248

合计 构成0.68

顺1 2 6 3 1 5 8 9 7

13.31 4 14.81 2 5.26 结肠,直肠和肛 肝癌 肺癌 乳腺癌 宫颈癌 膀胱癌 白血病 其他 合计

14.13 3 27.30 1 2.39 0.89 1.64 2.66 16.93 100 9 8 6

1465 在伤害死亡病例中,共计死亡713人,男性为502人,女性为211人,伤害的死因顺位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淹死、意外中毒、火灾、被杀、窒息;男性的伤害死因顺位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淹死、意外中毒、火灾、被杀、窒息;女性的伤害死因顺位为交通事故、自杀、淹死、意外跌落、意外中毒、火灾、被杀、窒息。

表3.3

伤害分类

2011年报告死亡病例不同性别的伤害死因顺位表 男性 构成44.22 6.37 12.15 2.59 7.57 1.20 15.94 1.39 8.57

顺 死亡数 1 5 3 6 4 8 2 7

8 27 4 26 1 56 2 9 211

女性 构成36.97 3.79 12.80 1.90 12.32 0.47 26.54 0.95 4.27

合计

死亡数

222 32 61 13 38 6 80 7 43 502

顺 死亡数 构成比 顺1 5 4 6 3 8 2 7

300 40 88 17 64 7 136 9 52 713

42.08 5.61 12.34 2.38 8.98 0.98 19.07 1.26 7.29 5 3 6 4 8 2 7 交通事故

意外中毒

意外跌落

火灾 淹死 窒息 自杀 被杀 其他 合计

3、期望寿命

2011 年**县平均期望寿命为75.33岁,其中男性为73.04 岁,女性为77.89 岁。2011 年平均期望寿命值较2010年增加0.4岁。

4、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 4.1 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2011全县总人口数1150999人,统计肿瘤发病2015人(男性1196例,女性819例),发病率175.07/10万,其中肺癌460,胃癌268例,食管癌222例,肝癌197例,结直肠癌146例。病理诊断1331例,死亡补发病203例。

表3.4

性别 男 女 合计 发病数 1196 819 2015

2011年**县肿瘤发病情况 人口数 597177 553822 1150999

发病率(1/10万)

200.28 147.88 175.07 性别年龄别发病情况全县肿瘤年龄别发病率,50岁以前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50~岁年龄组以后有较大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5岁以上发病率有所下降。

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率全县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1.69%;男性发病第1位恶性肿瘤为肺癌,其次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男性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9.01%;女性第1位恶性肿瘤为肺癌,其次为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女性前10位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2.17%。

表3.5 年龄组 0~ 1~4 5~9 10~14 15~19 20~24 25~29 30~34 35~39 40~44 45~49 50~54 55~59 60~64 65~69 70~74 75~79 80~84 85+ 总

计 **县2011年恶性肿瘤性别、年龄别发病情况(1/10万)

合计 0.00 21.97 4.99 3.04 7.34 22.63 17.98 12.49 48.19 149.61 162.33 337.78 680.87 733.36 693.65 1134.39 1692.08 1748.56 1687.05 175.07

男性 0.00 17.62 7.15 4.58 8.01 20.94 10.89 8.05 22.91 107.24 126.58 343.64 758.52 907.99 893.37 1530.57 2388.44 2579.92 3429.36 200.28

女性 0.00 27.96 2.17 1.25 6.39 23.55 24.67 16.65 72.31 188.71 193.84 319.33 558.75 489.86 464.27 726.07 1087.82 1173.33 891.27 147.88

表3.6

顺位 1 2 3 4 5 6 7 8 9 部位 男性 发病率

构成

**县2011年全县肿瘤登记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构成比

部位

女性 发病率

构成

部位

男女合计

发病率

构成

(1/105)(%)气管,支气管,39.97 22.83 肺(C33-C34)

23.28 胃(C16)食管(C15)肝脏(C22)19.29 17.12

13.30 11.02 9.78 7.25 6.55 3.23 2.83 2.48 2.43 81.69

(1/105)(%)气管,支气管,26.18 17.70 肺(C33-C34)

乳腺(C50)23.83 胃(C16)

15.17

16.12 10.26 8.06 7.81 6.96 5.98 3.54 3.30 2.44 82.17

(1/105)(%)气管,支气管,肺52.75 24.08(C33-C34)

胃(C16)食管(C15)肝脏(C22)

30.81 27.63 22.27

12.63 12.29 12.37 3.76 3.01 1.67 2.51 2.17 1.59 79.01

结直肠肛门11.92(C18-C21)肝脏(C22)

食管(C15)

11.56 10.29 结直肠肛门12.68(C18-C21)乳腺(C50)白血11.47

结直肠肛门(C18-C21)13.40

脑及神经系统6.53(C70-72)

白血病(C91-C95)胰腺(C25)淋

6.36 5.02 瘤5.02

4.86 174.66 病5.65

子宫颈(C53)8.85 子宫体及子宫5.24 部明白位血不病4.88(C91-C95)胰腺(C25)前10位All

3.61 121.52(C91-C95)脑及神经系统4.95(C70-72)胰腺(C25)4.34 子宫颈(C53)4.26 前10位All 143.01

(C81-85,88,90,96)

膀胱(C67)前10位All

4.2 冠心病、脑卒中事件报告发病情况分析

2011年共统计报告冠心病事件793例、脑卒中事件2115例,发病率分别为68.90/10万和183.75/10万

表3.7 2011年**县冠心病、脑卒中发病情况(1/10万)

合计

疾病名称

发病数

冠心病 脑卒中

通过监测主要发现:

①监测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率44.98/10万,监测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是脑栓塞,发病率为106.77/10万。

②监测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我区常住居民主要死因居第1位,监测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为48.80%,监测的脑血管疾病病死率达到41.71%。

③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尤其65岁以上人群上升速度明显加快。随着人均寿命的增加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心脑血管疾病对人群的威胁将进一步加大。

4.3 2011年**县两癌筛查结果分析

2011年7月1至12月10日我县开展了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工作,接受筛查的适龄妇女总数为20955人,其中病变细胞阳性人数为1334人,DNA定量细胞学检测阳性报告400人,病理确诊宫颈癌人数为30人(其中原位癌19人,浸润癌11人),病理确诊癌前病变人数为55人(CIN 1 35人,CIN 2 20人),乳腺发现增生、肿块、结节转上级医疗机构确诊682人。

筛查结论:筛查结果显示我县妇女宫颈癌、乳腺癌两癌患病率都非常高,开展筛查工作对提高“两癌”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意义重大。

发病率 68.90 183.75

793 2115

表3.8 2011年**县两癌筛查结果

目 病变细胞阳性

DNA定量细胞学检测阳性 宫颈癌 癌前病变

乳腺发现增生、肿块、结节

4.4 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及标化率

2012年**县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与年龄标化率如下表3.9 所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和慢支均为调查所得数据。主要慢性病标化患病率的比较见图3.9。

表3.9 **县18岁以上人群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

疾病

患病人数

患病率(%)

标化率(%)高血压

1230

37.61(2355/6262)

11.76 糖尿病

278

11.56(724/6262)

9.34 心脑血管疾病

249

3.98(249/6262)

2.48 慢支

138

2.20(138/6262)

1.59 根据表3.9,高血压病是对居民健康影响最大的疾病,其次为是糖尿病疾病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都很高,这充分说明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趋势,慢性病已经成为对我县人群生命健康最严重的威胁。

筛查阳性数

1334 400 30 55 682

阳性率(10万)

6366.02 1908.85 143.16 262.47 3254.59 1210标化8现患6率(%)4201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支

图3.9**县主要慢性病标化现患率(%)比较

四、行为危险因素现况

2012年3~5月我们在全县21个乡镇开展了慢病危险因素监测调查工作。(1)抽样:在每个被抽中的行政村进行,对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抽样,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共有效调查6262人。

(2)调查人群性别、年龄组人口构成

调查人群中,男性2307人,女性3955人。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人群年龄组人口,分别占调查人口总数的9.95%、13.11%、25.14%、22.20%和17.93%、11.67%。

表4.1

年龄组

6262 18~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

9.95 13.11 25.14 22.2 17.93 11.67

2307 9.61 13.58 25.97 23.26 17.27 10.32

3955 10.53 12.31 23.71 20.37 19.07 14.00

调查样本的性别年龄构成(%)

男性

女性

合计

(3)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构成

调查人群中,在婚者占92.51%,离婚、分居者占0.35%,丧偶者占5.09%,未婚者占2.01%。

(4)调查人群的教育水平

调查人群中,文盲、小学未毕业、小学、初中没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或中专(技校)、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1.22%、8.78%、13.03%、18.25%、15.03%、3.16%、和0.53%。

(5)调查人群的职业构成

调查人群中,农林牧渔从业人员占89.73%,工厂工人占2.09%,商业服务人员占1.49%,专业技术人员占2.44%,未就业者占0.29%,离退休占2.56%,其他占1.33%。

(6)居民的慢病行为危险因素、慢病防制知识知晓情况见表4.2、表4.3 表4.2 2012年**县居民慢病行为危险因素顺位

危险因素名称 高血压 超重或肥胖 咸食

不参加体育锻炼 吸烟 酗酒

发生率(%)37.61 33.36 28.33 25.06 21.19 16.72

表4.3 2012年**县慢病防制知识知晓情况

慢病相关知识 高血压知识 食盐摄入量 糖尿病知识 体重

体重指数BMI 腰围

食盐小于等于6g

知晓率(%)72.48 74.91 71.35 87.70 16.30 75.60 42.10 顺位 1 2 3 4 5 6 本次调查显示,我县18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1.19%,辖区内18岁以上男性吸烟率为44.37%(1045/2355)

五、辖区社会条件和设施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居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也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县在全县的广场、公园、社区兴建了许多的全民健身设施,铺设范围覆盖到全县每个村(居)委会,各乡镇也都根据当地具体的场地、活动人群等情况建设了一批较大型的全民健身工程。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要求,设立了居民居住区文化活动中心和村、社区居民标准运动场379处,充分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健身需求。

针对散装食品标注内容简单、疏漏,不便于销售者掌握商品质量方面的基本信息等问题,**县工商局以推广规范“散装食品标签”为突破口,取代普通标价签

在散装食品的贮存和销售环节使用,改变了流通领域散装食品贮存、销售的混乱状态,提升了我县散装食品监管水平。

为改善我县人居生活环境,我县强化宣传,努力提升居民参与改善人居环境意识。发动宣传、广电等部门,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人居环境改善进行了重大意义的宣传,引导广大居民和群众充分认识到人居环境如何不仅仅是政府行为,更是全民参与和爱护的结果。并深入到学校、社区,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倡导保护人居环境光荣、损毁人居环境可耻的道德风尚,树立关注人文环境就是关注生命的理念,从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和改善人居环境。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人居环境改善的基础和前提。我县拓宽投资渠道,加大建设投入,解决基础设施的欠账问题。在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热、供气等设施的同时,加快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把绿化和垃圾、污水处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切入点来推进。解决上下水、垃圾和城市绿化问题,使城镇因“水”获得灵性,由“绿”增添生机,为居民营造了布局合理、尺度宜人、环境亲民的生活空间。

六、慢性病防控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情况

1、管理组织的建设情况

(1)成立**县慢病综合防控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卫生的县委常委担任副组长,由县政府办、卫生局、宣传部、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文广体局、教育局、残联县妇联、县残联等部门一把手担任组成成员。

(2)组建“**县慢病规范化管理办公室”:由卫生局公共卫生科及县疾控中心人员组成,办公室主任由县卫生局副局长兼任,负责日常慢性病防治工作制定与实施,协调卫生系统内部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

2、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情况

全县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39个,病床1576张,其中公立医疗机构460个,民营医疗机构4个,企事业厂矿门诊及个体诊所71个,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卫校等4个公共卫生单位。全县每个乡镇、行政村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非赢利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健全率100%,各级医疗机构转诊制度完美,服务规范。县疾控中心有专门的慢病科成员5人,各乡镇医院有慢病都有专职的慢病工作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有专门的慢病工作人

员。由村→乡镇→县建立健全了三级慢病防控体系。目前,全县共有在编卫生职工2237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43人,其中高级职称177人、中级720人,乡村医生1864人。

3、慢病防治经费

从2007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拨付一定数量的慢病防治专项经费。

七、现有的卫生、疾病防治政策

近几年来我县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在政策上给慢病防治进入社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主要文件有: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县发改委)《关于印发**县2011-2015年慢性非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规划的通知》(东政办发〔2011〕18号),《关于在全县推广工间操的通知》(东卫发〔2012〕56号,县卫生局、县体育局、县总工会联合发文)

《关于认真贯彻<关于2011年起全国卫生医疗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的实施方案》(东卫发〔2010〕53号)

《关于印发爱国卫生与健康**2010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办发〔2008〕37号)

《关于印发**县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东政办发〔2010〕31号)

《关于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意见》(东政发〔2010〕87号)《关于印发**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意见》(东政发〔2011〕108号)《关于印发**县2011-2015年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东政发〔2010〕182号)

这些文件表明了政府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和慢病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推动并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依托基层卫生机构,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团队为实施单元,以居民健康调查、疾病筛查、慢病干预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

八、诊断小结 1、2010年与2012年**县主要慢病患病情况比较(1)2010年主要慢病的分布情况详见表8.1。

表8.1 2010 年**县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

疾病名称 高血压病 糖尿病 心脑血管疾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注:2010 年实际调查人数为600人,患病率为标化

患病率 48.33% 10.03% 3.57% 2.65%(2)2012 年主要慢病的分布情况详见表8.2。表8.2 2010 年**县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及年龄标化率

疾病

患病人数

患病率(%)

标化率(%)高血压

1230

37.61(2355/6262)

11.76 糖尿病

278

11.56(724/6262)

9.34 心脑血管疾病

138

3.98(249/6262)

2.48 慢支

138

2.20(138/6262)

1.59 注:2012年实际调查人数为6262人

分析显示:我县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2012 年比2010 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经过2年多扎实的社区慢性病防控,我县的慢病防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全县的慢性病发病率仍然偏高,慢性病死亡率仍处在死亡谱首位,慢病防控工作仍需努力。

2、主要卫生问题

慢性病仍为本社区主要的死因:**县2011 年死亡人数中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较高,死亡顺位前十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其他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县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0.08%,已进入老龄化

人口状态。

6050403020100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2010年2012年

图8.3 **县2010年和2012 年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比较

主要慢性病患病率:18岁以上人群中各种慢性病的患病率高血压为11.76%、糖尿病的患病率9.34%,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2.48%、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59%。

主要慢性病的高危人群:综合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主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相应的高危人群为60 岁以上年龄段人群、丧偶者、超重/肥胖者、高脂血症者、吸烟、饮酒以及体育锻炼不足。

3、主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综合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主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年龄:年龄是上述慢性病的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大,人群患病率不断增高,其中60 岁以上人员的患病率明显增高。

超重肥胖:超重及肥胖者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率与血脂正常者的相比有显著差异。

吸烟:吸烟是引起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

病的患病率与正常者相比有显著差异。

饮酒:饮酒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与正常者相比有显著差异。

4、主要慢性病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综合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主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本社区针对慢性病可干预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超重/肥胖、高脂血症、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等、体育锻炼不足等。

5、环境支持系统现状政策、经济、社会环境等有利于开展慢性病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在政府支持下,开展了全民健康工程和健康社区创建活动,成立了各组织、机构间协调配合,群众积极参与,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九、对辖区居民健康工作建议

1、与县公安局联系合作,摸清常住人口分布,将其作为上门访视服务重点,了解掌握社区居民患病情况,特别是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以此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2、在生活方式疾病干预防方面,要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特别是高血压,我县已开展了高血压分级管理,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的服药率、控制率,重点加强对35-59岁人群,尤其是有家族史的男性的健康干预。肿瘤的死亡顺位跃为第一位,因此,对肿瘤的一级预防即工作生活方式的干预应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

3、危险因素干预:工作重点是以运动、限盐为重点,科学运动有利于健体防病,社区责任医生应多指导老年人科学运动,积极推广适当运动的概念,限盐是危险因素干预的另一重点,应对居民进行限盐干预的健康教育活动,使群众明白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

4、健康干预: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社区的健康教育宣传栏、黑板报等张贴宣传资料;通过社区组织居民开设健康教育课;责任医生上门服务时分发健康教育处方,并有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指导居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家庭卫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觉参加新农合、城镇医保、每年进行健康体检、适婚青年参加婚前体检、待孕妇女参加孕前检测、怀孕妇女参加定期的孕期检查和高危筛查等,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5、对患病人员的建议:患病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向上,积极配合

医生检查治疗,坚持服药。社区责任医生定期上门服务随访,掌握病情,及时提供治疗指导。各社区落实好健康教育场所,以便责任医生张贴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开设健康教育讲座。指导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和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保持患病人员的病情稳定。

社区诊断 篇6

1 社区卫生诊断的概念

社区卫生诊断是社区卫生工作者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对某一社区或地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社区卫生服务的供给与利用以及社区(地区)的综合资源环境进行客观、科学的诊断和评价,从而发现和分析问题,提出优先干预项目,并制定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划,以促进现有卫生资源的充分利用,逐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等[1]。

社区诊断一词来源于国外,是医学发展的一个标志。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下,人们注重临床诊断,即以疾病的诊疗为目的,个体病人为研究对象;流行病学诊断则以群体为对象,以疾病的群体防治为目的;而社区诊断则是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亦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新的医学模式从生物、心理和社会全面综合的水平上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由此社区诊断应运而生,社区诊断以社区人群及其工作、生活环境为对象以社区人群健康促进为目的[2,3]。由于“社区诊断”的概念泛化,目前更倾向于定名为“社区卫生诊断”,以区别于社区其他方面的诊断。与社区诊断相比,社区卫生诊断更强调卫生的概念与内涵,扩大了需求主体,强调政府主导,拓展诊断内容,不仅是了解需方,更强调了解供方,即社区卫生资源的现状、供给与效率等[4,5]。

2 国内外社区卫生诊断发展现状

2.1 国外社区卫生诊断开展情况

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过旨在了解和评估居民总体健康及有关因素的全国性研究,如日本的全国卫生调查[6],加拿大的全国人群健康调查[7],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开展的全国健康调查以及德国、法国和朝鲜等国开展的全国高血压调查等[8]。其中,以美国开展的全国性健康调查较为系统深入。1971—1975年美国开展首次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Ⅰ),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从全美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抽取概率样本,样本覆盖了除新生儿和婴儿以外的所有年龄段。通过访谈、体检及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对样本对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后又于1976—1980年、1988—1994年和1999—2004年进行了NHANESⅡ、NHANESⅢ和NHANESⅣ,这些调查对于研究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布规律,探索疾病的病因、发生规律起到了很大作用,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8]。

2.2 我国社区卫生诊断发展现状

我国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可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协和医学院陈志潜教授在河北省定县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时,就曾应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该县进行社区诊断,研究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卫生问题及可利用的资源,这就是有名的定县模式,也是我国最早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尝试[9]。

建国以后,随着我国疾病谱的改变,国内学者在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干预防治以及社区健康促进项目等方面逐渐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其调查内容也扩大到社区环境和相关卫生资源状况。我国于1959年、1979—1980年和1991年分别开展过3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10]。1979年和1996年分别开展过2次糖尿病抽样调查[11]。2002年在国家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的共同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调查涉及132个县、区,首次将膳食营养调查与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多项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有机融合,统一组织实施,为制定我国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科学证据[8]。

自1997年以来,随着社区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工作也在不断的发展。1997年在国家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领导下,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等17个地区(后增加至31个地区)开始进行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工作,重点干预病种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及牙病,重点从吸烟、运动、膳食以及环境污染等4个方面展开危险因素的干预。各示范点根据方案要求,首先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形成了一系列社区卫生诊断报告[12,13,14]。之后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慢性病防治网络,开展了广泛的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工作,使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有所改善,慢性病管理率、控制率也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们进一步开展慢性病社区防治提供了工作思路和方法[15,16,17]。

除上述示范点外,其他很多城市和地区也开展了社区卫生诊断工作,通过这些有益的研究,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刘向红等[18]于2003年3月在北京市方庄社区内开展了生活方式疾病的社区卫生诊断工作,分析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确定健康优先解决的问题,为社区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张亚兰等[19]于2004年对北京市和平里社区进行《行为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疾病监测》问卷调查,开展社区诊断,确定社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2006年国家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委托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组织有关方面专家,成立“社区卫生诊断适宜技术项目组”,借鉴国内外关于社区诊断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要,在试点验证的基础上,通过广泛研讨,修定编制了《社区卫生诊断技术手册(试行)》,这标志着我国社区卫生诊断技术已趋成熟和规范。

3 社区卫生诊断的目的、内容、方法和工作步骤

3.1 卫生诊断的目的

开展社区卫生诊断的目的在于以下6个方面:一是发现并确定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二是总结并评价社区卫生资源,重点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的现状、供给与效率。三是了解并分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环境及其社区资源综合支持特征。四是调查并分析居民卫生知识水平、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及其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五是分析并提出本社区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即优先干预项目。六是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划,并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效果评估提供基线数据。

3.2 社区卫生诊断的内容

3.2.1 社会人口学诊断。

包括社区特点(类型、地理和自然资源等)、经济状况(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构成)、人口学特征(人口的数量、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民族、职业和就业情况)等[20,21]。

3.2.2 流行病学诊断。

包括社区特殊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家庭负担状况等)、传染病和慢性疾病的情况,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及分布特征,居民疾病的现患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评价等[20,21]。

3.2.3 行为与环境诊断。

包括自然环境、地理、气候、生态和自然灾害等;生活环境、居住条件、卫生设施、工作环境和大气污染等;社区居民对疾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与慢性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分析,如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结构和生活与工作的紧张度等[20,21]。

3.2.4 教育与组织诊断。

包括卫生服务机构、卫生防疫机构的人员现状分析:固定资产、经济状况和服务量分析等;社区行政管理组织、机构及分工[20,21]。

3.2.5 教育与文化环境诊断。

包括信仰、传统社会风俗习惯、受教育水平与行为观念等[20,21]。

3.2.6 管理与政策的诊断。

包括宏观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政策、社区发展政策、卫生系统内部的政策和管理问题及目前政策和管理状况所造成的结果(正向和负向两个方面的),如弱势人群(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医疗保障是否充足,城市流动人口的医疗服务需要和需求是否得到重视等。

3.3 社区卫生诊断的方法

进行社区卫生诊断可以选用多种方法,如可以采用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定量分析,可以采用访谈、讨论的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也可二者综合应用。

问卷调查法是社区卫生诊断的主要方法,目前报道的文献大都是应用此种方法。其优点是在于能够较全面地了解整个社区的卫生问题及人群的卫生需求,为制定社区卫生规划及社区综合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2004年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按照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广州市社区诊断工作手册》的要求和方式,使用统一格式的调查表对社区居民进行调查,并为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了改进建议[22]。

选题小组法也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定性方法,在社区卫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02年6月,北京市宣武区广外社区应用选题小组法对社区主要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了社区卫生诊断,并提出了相应的计划和措施[23]。

3.4 社区卫生诊断工作步骤

社区卫生诊断工作步骤包括:成立社区卫生诊断工作小组;明确开展此次社区诊断的目的,规定需要什么信息、资料;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社区相关资料,如各种统计报表等现有资料、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做出社区卫生诊断,撰写诊断报告;根据社区卫生诊断报告结果制定工作计划。

4 社区卫生诊断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1 社区卫生诊断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和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功能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和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而要实现上述六位一体功能,就需要开展社区卫生诊断,发现重点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和疾病防治等服务。克鲁(Crune)认为:“社区卫生是积极的卫生服务,它不仅仅是消极地等待病人来救助,而是由专家们积极地为居民提供服务”[24]。

4.2 社区卫生诊断是制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要搞好社区卫生服务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社区卫生诊断,摸清社区情况,了解居民的健康问题,从而制定有效的卫生服务规划。社区卫生诊断既是宏观上政府决策、科学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也是微观上科学组织、提供优质高效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同时还是评价社区卫生工作实施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保证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达到提高社区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最终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4.3 社区卫生诊断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周期中的重要环节

社区卫生诊断完成后,根据所发现的卫生问题,制定工作目标,确定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在计划实施一段时间后,还需要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之后又回到社区卫生诊断,进入下一个周期。所以说,社区卫生诊断工作是循序渐进、周而复始的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实现持续性服务的保证,是搞好社区卫生工作的关键环节。

5 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诊断资料

5.1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层面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社区卫生诊断结果,根据普遍性、紧迫性、严重性、可干预性和成本效益等几个基本原则,充分运用到社区卫生政策与规划的制定实施中,从所有卫生问题中决定优先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集中资源和精力达到预期目标,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

5.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层面

5.2.1 提高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科研水平。

社区卫生诊断是社区卫生工作的一项内容,同是也是一次由专家参与、科学设计和组织严密的科研活动,采用了医学科研中的多种现场调查和统计方法。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因为长期在基层工作,很少有机会参加科研活动,科研水平较低。社区卫生机构要通过社区卫生诊断活动,利用专家现场指导等机会,培养一批能从事科研活动的社区卫生骨干力量,带动社区卫生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5.2.2 撰写社区卫生诊断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利用社区卫生诊断所获得的资料,撰写全面、完善的社区卫生诊断报告,确定本社区的疾病防治重点和健康优先问题,如死亡顺位中的前几位;潜在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和疾病;本社区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与这些疾病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行为和非行为危险因素。

5.2.3 制定本社区的卫生服务发展工作规划。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总结分析社区卫生服务需方、供方与环境三方面的现状、问题及其优先干预项目,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划,针对本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与危险因素、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供给与利用的薄弱环节以及政策与社区环境特征和开发潜力,结合本社区实际,确定规划期间内应解决的社区卫生重点干预项目。制订今后3~5年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包括目标、策略和组织保障与监测评价等内容。

5.3 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层面

5.3.1 通过社区卫生诊断完善健康档案。

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是全科医生全面掌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工具,但由于目前只有一部分辖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所以,居民健康档案并不完整。而通过社区卫生诊断入户调查,获取居民较全面的健康资料,可以建立新的健康档案或完善、补充原有健康档案,使健康档案更加翔实。

5.3.2 社区卫生诊断是对居民健康管理的基础。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职能正在从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向对居民的健康管理转变。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全科医生要对居民实施健康管理服务,就要充分了解其本人和家庭的背景资料和健康状况,而社区卫生诊断大量丰富详实的资料可以为全科医生对居民进行健康评估、制订管理计划提供依据。

5.3.3 利用社区卫生诊断资料进行科研活动。

社区卫生诊断收集了大量的关于辖区居民人口社会学、健康状况等大量资料,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形成专业论著。同时把社区卫生诊断资料作为基线数据,在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后,进行前后对比,得出一定结论,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篇7

1 CAP的流行病学

CAP患者中,门诊治疗的病死率<2%,住院治疗的病死率可达20%,而ICU治疗的病死率>50%[6]。美国每年因CAP就诊的患者>400万,其中死亡患者>6万;CAP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在1周左右,而30 d病死率却>20%,出院后1年内的病死率亦在30%左右,其病死率居全部死亡原因的第8位[7,8]。英国每年因CAP而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占人口总数的0.1%以上,<65岁人群中CAP患者的病死率为5.6%,而>85岁的则接近50%,CAP诊治过程中的费用在整个欧洲>100亿欧元[2,9,10]。CAP患者中约有60%在门诊接受治疗,其花费相对较少,<40%的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当中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医疗花费,并且因CAP而住院的死亡率远高于因其他原因住院的死亡率。在美国,因CAP而住院的患者人数占所有住院患者的第2位(第1位为妇女生孩子),仅2006年1年就有约120万人[11]。在近20年,65~84岁老年人因CAP而住院者增加了20%。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65岁的老年患者因CAP造成的住院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而其他年龄组则呈下降趋势[12]。

2 CAP的病原学2

近几年来CAP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患者的宿主因素和病原体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细菌是引起CAP的主要病原体,并且被分为典型和不典型2类[13],典型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卡他莫拉菌;非典型病原体最常见的就是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由于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所以非典型病原体在临床上很少被诊断,虽然还没有被广泛普及,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被认为是目前检测非典型病原体最快速、准确的方法[14]。研究表明,目前最常见的病原体仍为肺炎链球菌,其次为肺炎衣原体和流感病毒[10,15]。

病毒感染也是CAP的主要病原体,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快速诊断方法,所以病毒感染的作用可能没有被正确评价。近年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及冠状病毒、禽流感H5N1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暴发流行,病毒检测日益受到重视,病毒的检出率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升高,病毒性CAP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新焦点[16],其他能引起CAP的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偏肺病毒等。CAP可能出现典型病原体,非典型病原体以及病毒感染的混合感染,在2009年的甲型H1N1感染患者当中,有30%的住院患者出现了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16]。

3 CAP的病情评估

对CAP患者进行准确的病情评估很重要,因为正确的评估将决定其治疗地点及治疗方案。美国1年花费在CAP上的治疗费用大概在100亿美元左右,CAP在门诊治疗费用约为300美元,而住院治疗费用≥7000美元,因此利用一个客观的危险因素评分和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患者的治疗地点是在门诊、住院部还是在ICU,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17]。

Fine等[18]根据CAP的临床相关情况制定了PSI(pneumonia-specific severity of illness)评分,在里面的20个条目中包括了3项影像学标准,5项合并症标准,5项物理检查和7项实验室检查,每一项都有各自的分数,将最终的分数相加可以将危险程度分为5级;其中的1~3级属于低危,可以门诊治疗;4~5级则相对高危,需要住院治疗。Marrie等[19]进行的随机评价显示使用PSI评分能够很好地节省医疗资源而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死率。英国胸科协会也有自己的简化标准(CURB-65)[20]:意识障碍(conscious):1分;血尿素氮>7 mmol/L(20 mg/L):1分;呼吸频率>30次/min:1分;收缩压<90 mmHg或舒张压<60mmHg:1分;年龄>65岁:1分,将最后的得分相加进行评价;得分0~2分的患者30 d死亡率依次为0.7%、2.1%、9.2%;得分3~5分者则属于高危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4.5%、40%、14%;建议0~1分患者可以门诊治疗,2分患者住院治疗,3-5分患者应该入住ICU。由于目前缺少随机对照试验对CAP患者的最终是否入院情况进行评估,所以仍不清楚是否要在门诊推行PSI或CURB-65评分。尽管分级标准可以在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或入住ICU方面上提供一些参考,但不应该影响医生在门诊做出的临床判断。

4 CAP的治疗

在CAP诊断明确之后,及时地给予患者正确的抗生素治疗十分重要。治疗时间的延迟可能造成病死率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等负面影响。有指南建议对重症CAP,应当在1 h内选用广谱强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正确使用药物非常重要(包括足够的剂量、给药次数和给药时间等)[21,22]。既往关于CAP病原学的研究显示,>50%的CAP患者找不到病原体,盲目等待病原学结果并不可取。在CAP诊断明确后,根据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病情严重程度、近期抗生素使用史和敏感度,结合当地病原菌流行病学资料尽快采取经验性用药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协会(IDSA/ATS)发布的CAP指南建议早期经验治疗应该覆盖典型和非典型病原体,目前的方案主要是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或者单用呼吸喹诺酮类[4]。

耐药性肺炎链球菌(drug-resistant S.pneumonioe,DRSP)的危险性已经被肯定,但与临床的相关性还不是很确定[23,24]。研究显示依据目前的细菌耐药水平,只要选对合适的β内酰胺类药物(例如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并且剂量足够、用法正确,通常不会导致治疗失败,即便对于败血症的患者也是如此,虽然一些文献报道细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性通常导致治疗失败[4,25]。一项多中心的,跨度近10年(2000~2009年),纳入4万余名患者的研究显示,在非ICU的CAP住院患者当中,初始经验治疗的失败率仅有1/7,79%的患者接受了1种常用抗生素便治疗成功[26]。

感染DRSP的危险因素有:年龄<2岁或>65岁、近3月内应用过β内酰胺类药物、嗜酒、有其他基础疾病、免疫缺陷(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或服用免疫抑制药物)、暴露于日间护理机构等。其中近期应用抗生素最具有预测价值,对于同种类型抗生素的近期使用可能会产生对该种类型抗生素耐药的DRSP[27]。研究显示,如果在近6月内应用过β内酰胺类或大环内酯类药物,并且如果存在肺炎链球菌菌血症,那么肺炎链球菌就很有可能对青霉素耐药[28]。建议在治疗具有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resistant S.pneumoniae,PRSP)感染风险的患者时,选用抗生素不仅要考虑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菌效果,还要考虑是否会诱发细菌耐药。如果细菌对某种药物耐药,虽然增加该药物的剂量之后也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抗感染效果(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左氧氟沙星),但如果换用较为敏感的药物则能稳定甚至降低细菌的耐药性[3]。

5 CAP的预后

CAP住院患者临床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为严重脓毒血症和心功能恶化,大部分患者病情恶化发生在住院的72 h内。近期一项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是CAP患者治疗失败最容易合并的心血管事件[29]。老年CAP患者的病死率较青年患者高出了约30%,一项对照数据库匹配研究显示,老年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为11%,1年后病死率>40%,研究也显示CAP的病死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但目前仍不清楚CAP究竟是病死率增高的直接原因,抑或只是存在于老龄人群的一种常见病[30,31,32]。Jackson等[33]进行的一项涉及4万多例患者的队列研究显示,老年CAP患者病死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免疫抑制、吸烟、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恶性肿瘤、近日的住院史等。

部分CAP患者可能会在出院1月之内病情恶化而需要再次入院,在美国这一比例达到了20%,这说明发生在30 d内的再次入院可能是CAP患者住院治疗的一种常见情况[34],对出院患者的早期定时的门诊复查可-能会改善这种情况。以前认为CAP患者临床感染症状的缓解可以被认为是CAP治疗的完全治愈,但目前这种看法有所改观,认为即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充分缓解,CAP也有可能影响到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最近一项平均长达7.5年的随访研究显示,CAP住院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明显低于同期因其他原因而住院的患者[35],可见CAP住院治疗史可增加患者的长期死亡率。

6 总结

西花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断报告 篇8

1 社区的基本情况

1.1 社区类型

西花园社区属企业社区, 随着企业逐年开采, 给居民带来了如水环境恶化、水资源匮乏等诸多问题, 空气污染也比较严重。

1.2 地形、地貌、地理位置

西花园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 位于大同市西南, 距离市区8公里, 该社区东南与西韩岭乡毗邻, 西南与马营村, 西北与糖厂相邻, 东西走向长2公里, 南北宽2.5公里, 面积28平方公里。年平均温度8℃左右, 冬季寒冷, 夏天天气凉爽, 昼夜温差大, 降水量少, 蒸发量大, 属缺水地区。

2 社区资源

2.1 经济资源

以工业为主, 职工平均收入为1 500元/月, 公路相通, 向外可经口泉至大同市并与京大、大运、109国道相连, 交通十分便利。社区内有一街心公园, 职工俱乐部、体育场、健身房方便居民每天锻炼身体。

2.2 文化资源

本社区内居民文化素质较高, 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观念较强, 健康宣教的实施要求较高。社区老居民多数口味重, 食盐量在每人每日10 g以上。

2.3 社区机构资源

本社区有3所学校 (2所小学、1所中学) , 20多个私人诊所, 1所医院。西花园社区学校教师及学生人数的分布情况, 见表1。

2.4 社区人力资源

2.4.1 晋柴职工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分布情况

见表2。

2.4.2 西花园社区居委会分布情况

西花园社区共1个街道, 5个居委会, 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

2.5 社区可动员的潜力

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也渴望生活质量的提高, 均希望健康长寿, 故健康教育有很大的潜力。社区内有5个居委会, 负责4~5个社区居民的日常工作, 社区内有一老年活动中心, 可用来进行老年人健康宣教。

3 人口学特征

3.1 社区内人口概况

见表4。

3.2 人口出生死亡统计

2010年社区人口出生182人, 自然增长率为4%, 死亡89人。

3.3 民族构成情况社区性别及民族构成

见表5。

3.4 社区人口年龄构成

见表6。

3.5 居民文化程度情况

社区15岁以上人口文化构成见表7。

3.6 居民职业构成情况

社区15岁以上人口职业构成见表8。

3.7 经济收入状况

见表9。

3.8 残疾人情况

本社区居住的残疾人情况 (为入户进行登记的情况) 见表10。

4 社区人群一般情况及健康情况

4.1 社区就诊疾病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 按照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疾病中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急慢性支气管炎、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结石、冠心病、脑血管病等。

4.2

中小学生到医院就诊主要疾病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

4.3 慢性非传染病管理与患病状况

见表11。

4.4 职业病患病情况

共有矽肺患者13人。

4.5 居民健康危险因素调查

4.5.1 主要致病的危险因素及不良行为

社区15岁以上人口主要致病的危险因素及不良行为占总人口的比例见表12。

4.5.2 体育锻炼情况

社区15岁以上人口各种类型锻炼率见表13。

4.6 服务满意度

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在西花园社区服务中心就诊, 对中心的满意度达90%。

4.7 居民医疗保障状况构成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占81%, 自费占19%。

5 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

通过分析以上资料和数据可以看出, 该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1) 疾病谱排序以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等慢性病为主; (2) 职工卫生知识教育欠缺, 故普及职工的卫生知识和急救知识十分重要, 应定期对其进行健康宣教。

该社区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10%左右, 离退休人员占全部人口的15%左右, 老年人口也是今后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

6 危险因素以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为主

本地高发性疾病的危险行为或影响因素主要是社区居民缺少体育锻炼、吸烟、嗜酒、超重、肥胖、口味偏咸等因素。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 高血压、糖尿病及其致病因素, (2)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3) 职工的健康宣教、急救知识的培训。

社区诊断 篇9

社区诊断是借用临床诊断这个名词, 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 收集必要的资料, 通过科学、客观地方法确定, 并得到社区人群认可的该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1]。社区诊断是对社区的卫生问题 (生物、心理、社会学) 进行调查、分析和总结, 并在总结的基础上制定社区卫生服务规划,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计划, 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效果效益和效用, 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的过程[2]。这种方法来自于西方国家慢病防治效果评估方法学。通过这几年省慢病试点上的应用取得了一些经验。在这些基础上将其移植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来, 这种评价方法对体现社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果有着较好方面, 不管是在过程性资料, 还是结果性资料都能有着较好反映。因为通过基线性社区诊断报告可以了解社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前的基本情况, 通过年度社区诊断可以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年工作成效, 大量数据可以充分展示其所做的工作及其各项工作的规范性。主要作用: (1) 可作为辖区内居民基本健康问题本底数据; (2) 可以找出主要健康危险因素, 确定社区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3) 确定辖区内卫生服务要解决的健康优先问题, 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活动可以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责任医生随访效果评价依据为当地政府开展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提供决策依据; (4) 为政府实施城乡社区公共卫生工作效果提供评估依据。

社区卫生诊断工作自1997年以来随社区卫生工作的深入已有了一定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 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98%的市辖区都已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 在落实公共卫生任务和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来全国各地有关社区卫生诊断报告的论文达100多篇[3]。

2 基本做法及成效

2.1 建立组织、完善制度

丽水市疾控中心最早在莲都区乡镇卫生院开展社区诊断报告写作尝试。莲都区卫生局高度重视社区诊断工作, 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 将社区诊断工作纳入了年度考核项目中去。通过近六年的实践, 每个卫生院都掌握了社区诊断的方法与技巧。之后在遂昌县试点中进行应用, 遂昌县卫生局及县疾控中心也高度社区诊断工作, 并得到省厅领导积极肯定。目前遂昌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开展社区诊断工作, 且在这基础上延伸出由责任医生完成的村级评估模式—村级健康报告书格式。2009年年初, 丽水市卫生局为了进一步推进社区诊断工作在丽水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深入开展, 专门进行了社区诊断报告工作的布置与落实, 并纳入了年度考核内容中去。

2.2 开展技术培训, 规范社区诊断程序及格式

丽水市疾控中心为了有效推进社区诊断工作, 开展了县级疾控中心业务骨干师资培训工作, 每年都要进行专题培训。各县卫生局及疾控中心也高度重视社区诊断业务培训工作, 积极举办了多期的社区诊断业务培训班。邀请了市疾控中心专家进行了授课, 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 为社区诊断报告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疾控中心业务人员积极探索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社区诊断报告写作格式, 规范或统一社区诊断写作格式, 使社区诊断报告在社区更加有实用性和操作性。

2.3 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社区诊断报告写作前期关键是在于收集资料。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形成了许多的宝贵资料。只要规范收集就能获得基础性数据, 如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登记表、记录表及个案随访表等。其次是通过有关部门资料收集, 再通过入村入户调查收集部分问卷资料及人员变动资料。通过对资料整理, 根据流行病学原理及统计学方法对人口学资料、改水改厕环境卫生资料、健康体检资料、健康知识及行为问卷、疾病监测资料、免疫规划、疾病干预资料等进行归类分析, 发现社区主要健康问题, 如老龄化问题、慢性病问题、环境卫生问题、不良生活方式问题等, 提出可以控制的具体预防措施和今后政府需要关注或支持的建议, 对年度社区诊断报告则要重点突出一年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成效前后对比数据体现。

有报道认为社区诊断是一个连续和动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社区、家庭和个人的健康资料将不断的被调查和储存, 如果能够对数年的资料进行动态分析, 就可以探讨健康和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就可以为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4]。

2.4 考核点评、资料利用

2009年市卫生局发文开展了一次社区诊断报告及村级健康报告书写作比赛活动, 丽水市疾控中心组织专家对9个县市区选送的参赛作品进行了评比。这几年来各县市区都进行不同类型的社区诊断及村级健康报告书写作比赛或评比活动, 特别是莲都区社区诊断工作, 因其基层的业务指导工作是由丽水市疾控中心承担的, 所以丽水市疾控中心多次组织专家进行了评选活动。遂昌、青田两县也每年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诊断及村级健康报告书写作活动。青田县卫生局还多次邀请了丽水市疾控中心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与点评, 通过写作比赛极大推进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责任医生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理解。

社区诊断与村级健康报告书这种是形式资料利用载体, 其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展现给政府领导。要及时将社区诊断报告书送至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 让他们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做的工作及所取得成效, 并通过政府的了解获得相应的工作支持, 协调解决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村级健康报告书也同样要向村委领导递交, 并希望得到村级领导支持与配合, 协调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2.5 提升责任医生服务能力、推进服务质量向深度发展

丽水市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责任医生通过这几年的磨炼, 学会了社区诊断与健康报告书的写作技巧, 并对流行病学及简单的统计学有了感性的认识。原来只会对个体看病的临床医生对人群预防服务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了社区群体的概念, 特别对各种率的理解。那些在社区诊断中主持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及分析资料整个过程的业务骨干更是有深刻体会, 他们通过社区诊断及健康报告书的写作, 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利用等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这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探索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与成效有了很好的技术准备。目前省疾控中心城乡办也高度重视社区诊断工作, 特地聘请丽水市疾控中心专家作为省级社区诊断培训老师, 每年进行全省疾控系统骨干培训。丽水市疾控中心在现有的基础上作积极深度探索, 现已申请了省基层适宜技术基地建设项目, 并对社区诊断进行格式化工具包式探索, 更加适合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用。

3 问题与对策

3.1 资料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诊断水平发展不平衡

目前社区诊断技术在社区的应用虽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丽水市各地发展很不平衡, 卫生行政部门与疾控机构重视不一。有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人力资源严重缺乏, 没有业务骨干能去胜任社区诊断报告工作, 所以许多地方没有办法完成基线的社区诊断报告写作及年度社区诊断报告的写作, 写作格式也很不规范, 对社区诊断技术不能有很好掌握。随着医改政策进一步落实, 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积极高度重视, 人力资源得到进一步改善, 绩效工资考核制度不断完善, 再加之各级疾控机构强有力的业务指导与培训, 社区诊断报告与健康报告书工作必将在丽水市全面均衡的发展。

3.2 资料利用不到位, 政府没有得到理解

现在还有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诊断报告及村级健康报告书的写作目的性认识不清, 只是应付完成, 没有充分利用资料积极与当地政府进行有效沟通。有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善于与政府沟通, 所以当地政府领导并不怎么了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也不知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做些什么或取得什么成果, 更不知道存在什么问题与困难。开展社区诊断报告与村级健康报告书工作可以是向政府展示最好载体, 为此今后如何提高社区诊断报告与村级健康报告书数据利用率, 需要重点关注, 让政府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政策、落实新医改实现公共卫生均等化方面所作的努力, 并希望当地政府能解决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丽水市疾控中心将继续积极探索社区诊断技术在城乡社区的应用, 积极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最大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社区诊断,农村,公共卫生

参考文献

[1]李立明.社区卫生诊断[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9, 7 (4) :188.

[2]施培武.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手册[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159.

[3]李燕茹.刘移民.社区卫生诊断的研究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 :15-17.

江苏省南通市文峰街道社区诊断报告 篇10

1 社区基本情况

文峰街道位于南通市新老城区交汇处, 面积14.1平方公里, 下辖行政村6个, 社区居委会9个, 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 社区卫生服务站 (诊所) 7个, 村卫生室6个, 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2人, 乡村医生6人, 计划生育专职干部15人。常住人口30488人, 男性14524人, 占47.64﹪, 女性15964人, 占52.36﹪;60岁以上老年人5933人, 占19.46﹪;0~7岁儿童1586人, 占5.20﹪;人口出生率6.57‰;人口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长率-1.03‰。流动人口约3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对60岁以上3216位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高血压683人, 占21.24﹪, 糖尿病386人, 占12.00﹪, 高血脂547, 占17.01﹪, 脂肪肝256人, 占7.96﹪, 胆囊炎、胆结石193人, 占6.00﹪, 期间患病率82﹪。

2 社区主要死因及致病因素分析

通过对近两年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进行的扎口管理的资料分析, 文峰街道居民主要死因构成见表1。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上述主要死因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生活及行为方式不良 (嗜好吸烟、饮酒, 食用油腻、油炸食品, 腌制蔬菜) ;环境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卫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低等。其中, 生活及行为方式不良对居民的健康影响较大。文峰街道居民生活及行为方式危险因素分布及顺位见表2。

采用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各有关因素对疾病是否有影响发现:吸烟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C O P D) 、胃病等多种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此外, 饮酒、高盐饮食、超重及肥胖、睡眠质量差等也是上述多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危险因素与主要慢性病之间Logistie回归分析见表3。

3 社区干预措施

3.1加强健康教育, 普及卫生知识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健康促进的有效载体, 对社区居民健康起到正确引导、合理干预的作用。针对居民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低的现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应利用深入社区义诊的机会, 向广大居民宣传普及卫生知识, 使他们做到“知、信、行”;社区责任医生、护士应利用上门巡诊和日常门诊工作的机会, 针对个案病例, 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使他们不断提高卫生保健知识水平, 不断提高疾病康复能力。

3.2 摒弃不良嗜好

社区居民中吸烟、酗酒的中老年占有一定的比例。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 使他们懂得吸烟、酗酒是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肝脏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是健康的一大天敌, 不仅危害自己也影响他人, 建议和动员有上述不良嗜好的居民立即戒烟、戒酒, 保障自己及他人的身体健康。

3.3 改善饮食结构

社区调查发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辖区内居民的饮食结构主食以精米饭为主, 以肉食、高脂肪、高热量、高糖、低纤维素为主菜谱, 超重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患明显增多。针对上述情况, 利用健康教育平台, 宣传科学饮食, 不断改善饮食结构, 提倡低盐、低糖、清淡的饮食, 多吃鱼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4 加强体育锻炼, 积极开展适量的运动

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各项体育锻炼。体质较弱的中老年人选择一些小区散步、打球、自行车等运动项目, 对体质较好的居民要开展一些有氧运动, 如跑步、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等, 每日运动时间1小时左右。

3.5 保持良好的心态

要心平气和、心态平衡、心情开朗, 积极参加社区各种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 不宜过度疲劳, 不能过分兴奋激动, 要有良好的心态对待一切, 保持身心健康, 减少和防范心脑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3.6不断提高疾病的康复指导, 努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对辖区内经体检或门诊发现的各类疾病, 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开展有针对性上门巡诊, 带动和指导各类患者选择适宜于个案的治疗方案, 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 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上一篇: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下一篇:度假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