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产业

2024-08-19

新疆产业(精选十篇)

新疆产业 篇1

产业集聚理论的提出, 最早见于马歇尔 (1890) 的《经济学原理》一书。后经韦伯 (1909) 及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的继承和发展, 内容日趋丰富, 包括集聚的概念界定、形成机理及效应测度等。使用的方法大都是生产函数法、区位基尼系数等。国内的产业集聚研究起步较晚, 系统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梁琦 (2003) 计算了中国工业24个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和2001年中国制造业三位数分类171个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结果表明, 我国大部分产业存在集聚现象, 并且集聚程度不断提高。魏守华和石碧华 (2002) 从管理学角度阐述了集聚的竞争优势。刘斯敖 (2008) 对集中率、区位熵、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产业集聚测度的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来看, 国内相关研究仍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研究的视野和领域也尚待扩展, 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并且也未有学者对新疆的产业集聚情况进行过探讨。

当前, 虽然产业集聚在东部地区效应明显, 但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其经济效应仍不可小视。比如云南的旅游业集聚、烟草业集聚等虽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经济落后面貌,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作为云南的品牌传播途径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而新疆现阶段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 同时又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高科技园区、头屯河重工业园区、米东重工业园区等发展产业集聚的良好载体, 应该说一系列利好政策和条件都使新疆拥有了打造和发展产业集聚的契机。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 借鉴国内外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和地理布局, 通过优化组合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形成品牌效应和特色经济, 促进产业集聚最终实现整个新疆经济快速发展必定成为新疆“十二五”时期应该注重的重要方面。本文正是基于新疆自身的资源特征和经济发展现状, 通过对新疆工业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和分析来为未来新疆产业集聚模式选择和产业布局提供参考建议。

二、新疆工业的产业集聚测度

随着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 有关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分别经历了集中度、区位熵、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DO指数等的发展过程。

(一) 产业集聚测度方法

1.行业集中度CR指数

行业集中度指数是指该行业相关市场内前N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计算公式:

其中, X为区域中某一产业的工业总产值 (或产品销售收入、资产总额、从业人员数) 之和, Xi为第i个地区的某一产业工业总产值 (或产品销售收入、资产总额、从业人员数) , 式中n的取值取决于研究的需要。它表示行业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 CR值越大, 表示该行业在这一时点的空间分布越集中在几个主要的地区, 其产业集聚程度越高。

2.区位熵 (Location Quotient, LQ)

区位熵 (LQ) 用来判别产业集聚存在的可能性。区位熵又称地区专业化指数, 它能够测度一个地区生产结构中某个产业与全国水平相比所具有的相对优势。计算公式:

其中, i为第i个产业, j为第j个地区, Xij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个产业的产出指标, 指数指标可以是以工业总产值、企业单位数、工业增加值、总资产、产品销售收入为依据。LQ大于1, 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水平比较高, 超过区域水平, 也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相对集中, 具有相对规模优势, 发展较快;如果区位熵小于1, 表明j地区i产业的集中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处于比较劣势, 等于1则处于均势。

3.空间基尼系数指标 (spatial Gini coefficient)

空间基尼系数是一个衡量产业空间分布均衡性的指标。取值范围也在0到1之间, 空间基尼系数增加, 意味着行业空间集中程度的增强 (梁进社, 2005) , 该系数越高, 表明集聚度越大, 即产业在地理上愈加集中。计算公式:

其中, G表示制造业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 i表示某一区域, si表示i地区某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xi表示该地区总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二) 新疆工业的产业集聚测度

考虑到本文产业集聚的研究范围锁定在新疆自治区内工业, 自治区内各个地区的分行业数据难以收集, 本文采用区位熵指标测度工业产业集聚度。对于选取数据的时间跨度, 本文选用2000年到2010年的行业数据和区域数据 (缺少2004年数据) 对产业集聚度进行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新疆统计年鉴》 (2001—2011) 、中国统计年鉴 (2001—2011) 、工业统计年鉴 (2001—2010) 数据计算而得。

(三) 结论分析

第一, 新疆2010年区位熵过l的行业有8个 (见表1) , 其中, 石油和天燃气开采的行业集聚度是最高的, 2011年区位熵均值达到12.82。这8个行业的集聚度变化趋势也不统一, 石油和天燃气开采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纤维制造、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这4个行业集聚程度逐渐加大, 但前两者2007年达到高峰, 2008年逐渐有走低的趋势。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这三个行业集聚度自2002年以来基本波动不大, 反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逐年走低。

第二, 历年来全疆有6个行业在某些年份显示出存在产业集聚, 分别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但没有一个行业是逐年增加的, 说明其产业集聚并未真正形成。

第三, 除了上述的14个行业外, 其余22个行业区位熵都没有超过1, 即这些行业不存在产业集聚。但是这22个行业中区位熵变化趋势呈上升的有3个, 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由以上结论可以看出, 新疆存在产业集聚的行业大多是能源、原材料产业。而曾经在新疆发展最好的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地方资源型产业却日渐衰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新疆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但限于技术落后, 资金投入不足, 人才资源匮乏, 导致新疆只能停留在初级产品的加工开采阶段, 产品附加值低, 新疆只能成为资源输出地, 却不能做到产品精深加工。另一方面新疆由于市场化改革滞后, 缺乏产业集聚形成的适宜的制度环境。各种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还比较严重, 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流动还要受到各种壁垒的阻碍, 从而制约了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集聚和关联产业群的形成, 这些制度方面的不足表现在西部轻工业集聚程度极低。最后, 新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支持系统目前尚不完善。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新疆产业集聚类型受要素禀赋的影响, 产品结构单一, 产业关联度低;同时缺乏产业集聚形成适宜的制度环境, 虽然产业集聚情况尚不容乐观, 但正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结合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 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 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 制定具有特色的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在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时, 既要考虑本地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发展的前景, 又要考虑区域聚集资源的能力和技术创新潜力, 要加强集群中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 培育完善的产业网络体系, 建立企业间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

第二, 应减少影响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种壁垒, 大力推进专业化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建设, 促进产业集聚的发展。加强园区内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制定园区产业的发展规划, 增强产业链整合力;此外, 还要健全园区内生产协作与服务体系, 提高集聚产业的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建立配套的专业市场体系, 带动产业集聚的发展, 优化其生存环境。

第三, 注重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以矿产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地区, 其经济发展应警惕“资源诅咒”现象的出现, 考虑到资源型产业的转型问题。在新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号召之下, 努力提高产品的精深加工, 推行循环经济。注重生态保护, 目标长远, 优先发展风能、电能等新兴技术产业, 保证发展的可持续。

参考文献

[1]冯霞.推进我国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演变[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4 (1) .

[2]吴晓军.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建设———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路径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5.

[3]魏守华, 王缉慈, 赵雅沁.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经济经纬, 2002 (2) .

[4]王洁.产业集聚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创意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研究[D].同济大学, 2007.

[5]柴志贤.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理论、机制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 2008.

[6]吴学花.中国产业集聚分析[D].山东大学, 2006.

[7]代瑞红.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 2009.

[8]唐平.产业集群人力资本集群效应实证研究[J].现代物业, 2010 (7) .

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篇2

6月8日,第九届新疆国际煤炭工业博览会以签约50亿元、专业观众达12000余名的成绩完美收官。无论是成果的展示,还是参展规模,在展现我区煤炭开发热潮广度和深度的同时,展会更多凸显的是我区煤炭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黑色煤炭、绿色开采、金色收获”,这是对煤炭绿色发展的要求,更是煤炭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在本届煤博会上,新疆的煤炭产业发展已步入绿色发展之路,这一特点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50000平方米的展场被来自国内外的1000多家参展企业占据。博地能源、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华润集团、河南煤化、中煤科工集团、塔克拉夫、住友减速机、SEW、葆德电气、卡特彼勒、神华等国内外煤炭行业的领军企业齐聚乌鲁木齐,连续九届煤博会的积淀使新疆跻身全球著名煤炭展之列。

全球第一大私营煤炭公司博地能源和全球第一大科技集团蒂森克虏伯更是占据了有利地形,现场展示的全球最新科研装备和技术吸引了不少前来咨询和洽谈的客商。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所副会长、振威展览集团总经理张学山告诉记者,展会全球化是本届煤博会最显著的特点。此次参展企业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13家。“目前,新疆煤博会在全国仅次于北京煤炭展,其规模和影响力为中国第二大煤炭展,也是亚洲第二大煤炭展。”

作为首家赴新疆参与煤炭资源开发的大型外资企业,博地能源非常看好新疆煤炭开发潜力。据了解,博地能源计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采煤机、输送机、挖掘机、支护设备„„参展的大型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其促进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理念、产业发展模式,都将成为促进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杠杆。“国内外的煤炭巨头带来了最好的技术装备,比如郑煤机(601717,股吧)带来的装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甚至世界先进水平,他们与我区煤炭企业签约将提升我区煤炭产业的技术水平,促进我区煤炭产业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转型。”张学山说。

此次展会映入眼帘的都是蓝绿色,而这恰恰是煤炭产业发展方式由传统粗放式向绿色低碳式转型的体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开掘黑金到发展绿色煤炭,参展企业的发展理念正悄然发生变化,这也意味着新疆煤炭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

冀中能源(000937,股吧)集团副董事长张汝海说,近年来,冀中能源集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解决了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的难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希望这些技术能在新疆得到广泛应用,将冀中能源的绿色开采理念融入新疆的煤炭开采。

山东能源新矿伊犁公司总经理王贯东说:“我们把煤炭转换成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都是煤的洁净生产和转化,而且转化效率也非常高。”

河南煤化集团被誉为煤化“航母”,如今这艘“航母”开进新疆已近四年。河南煤化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贾修启说:近两年,“ 央企和大型能源集团在疆战略布局明显加快,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

有关数据显示,各煤企和电企“十二五”在新疆的煤炭项目建设遍地开花 “新疆丰富而优质的煤炭资源,非常适合发展煤电和煤化工产业,冀中能源目前在新疆有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张汝海说。

山东能源集团也不甘示弱,王贯东告诉记者,“到“十二五”末,山东能源集团将在伊犁投资一千个亿,建设4个矿井以及配套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还有煤质烯烃项目。”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煤炭作为继石油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予以扶持。自治区提出,要全力推进煤炭资源转化,把煤制气、煤制烯烃等项目作为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制高点,及早动手,加快推进,形成长远竞争力。2015年,新疆煤炭年产量将达到4亿吨,煤制天然气135亿立方米/年,市场装机容量将达2825万千瓦。2020年,煤炭年产量将达到10亿吨,煤制天然气515亿立方米/年,市场装机容量将达4500万千瓦。

贾修启说,河南煤化旗下的新疆龙宇能源准东煤制气40亿立方米/年、众泰煤焦化130万吨/年改扩建循环一体化循环项目、哈密大南湖2×1000MW(兆瓦)煤电一体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盈利能力和职工收入都在新疆同行业处于前列,十二五”“ 期间河南煤化计划在新疆投资500亿元。划在新疆建设一座首期年产5000万吨,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现代化露天煤矿。

博地能源中亚区总裁史震春雄心勃勃地说:“我们将用最先进的理念、管理、技术,将这座露天煤矿打造成全世界煤炭行业的样板。”

和博地能源一样,吸引无数煤炭巨头“竞折腰”的正是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正如第九届新疆煤博会组委会项目总监孙伟所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大家都奔着你来,无非就是说明一点,你这里有“货”。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三次全国援疆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优惠政策,这也是吸引众多煤炭企业到新疆发展的优势所在。多方合力使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推进,磁场效应”“ 再度升温。

与此同时,随着“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将困扰新疆煤炭外运的瓶颈逐步打破,新疆的新型工业化正逐步由“石化独秀”向“油煤双驱”转型。投资将超过1万亿

元。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投资额更是达到数百亿元、上千亿元,必将引发了疆内煤炭行业的重新洗牌,也给新疆煤炭开发带来新的活力。

从“黑、大、粗”的煤炭开采到大规模、现代化的煤炭开发,从单一的煤炭开采到煤电、煤化工产业链的延伸,从传统粗放式到绿色低碳的发展,新疆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前行。

从重庆专程赶来参加展会的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斌向记者介绍了公司在新疆的发展规划。“随着中央加快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深入实施,必然催生出一个新兴的能源装备制造市场。谁先占领新疆市场,谁就赢得先机。目前,公司已开始制定新的发展战略,把新疆市场作为重中之重,由原来的单纯经销发展转为在新疆投资、合作、建厂,把公司装备制造的基地建在新疆。”王勇斌说。

自治区经信委副主任朱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进入新疆的能源企业,都比较重视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把原来简单的资源开采变成资源的深加工。新疆煤炭产业正处于一个提量提质的过程中,而且速度还在不断地加快。

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资金推动下,新疆40%的国内煤炭占有率和巨大潜力正成为各大能源集团争相投资开发的聚宝盆和产业延伸的助推器,目前,国内五大发电集团和煤炭20强企业已全部落户新疆,正带动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投资步伐提速。到“十二五”末,自治区力争形成10个千万吨级、5个3000万吨级、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能超过4亿吨。

山西今年或新增煤炭产能1亿吨

秦皇岛煤炭网2012.5.31山西省煤炭厅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山西计划建成投产100座重组整合保留技改矿井,新增煤炭产能1亿吨。

到今年4月底,山西开工建设各类矿井694座,其中重组整合矿井663座。全省累计综合竣工验收矿井59座,新增生产能力7650万吨/年。今年全省计划建成投产重组整合保留技改矿井100座,新增煤炭产能1亿吨。

目前,山西已投产和在建的千万吨级特大型矿井有10个以上,全国为37个。山西同煤塔山、晋煤寺河、平朔井工一矿等千万吨级现代化矿井成为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建设的排头兵。201

1年,山西煤炭产量8.72亿吨,其中出省销量5.81亿吨。今后4年内,山西煤炭总产量将控制在10亿吨。

此外,为提高办矿水平,今后山西将对煤矿办矿主体企业实施“等级管理”,企业经过整改后仍达不到最低等级将被取消办矿资格。今后山西新建矿井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120万吨/年。山西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后,矿井数量由2600座压减到1053座,办矿企业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管理水平,山西将依照办矿企业规模、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百万吨死亡率等10多项条件,按照特级、甲级、乙级、丙级、丁级5个级别对其进行管理。

从5月底开始,山西将在3个月内对办矿企业进行等级评定。管理级别较高的办矿企业在配置接替资源等方面将获得优先支持。级别实施动态管理,行业管理部门依据企业管理水平对其实行升级或降级。首次被评定为无等级的企业,如果整改后下仍达不到丁级标准,将被取消办矿资格,其所属煤矿的生产、建设、经营活动将被停止。

新疆:推进葡萄产业长远发展 篇3

1.巴州地区。以栽培中晚熟、有色 品种为主,现有优无核、克瑞森无核、木纳格及幻想无核等品种,现还在不断对新品系进行试栽优选。

2. 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地区也以鲜食品种为主。该区红地球品种的栽培面积最广,也有小面积的木纳格品种,葡萄汁的生产也比较成熟。红地球的显著特点是产量高、果粒大, 在阿克苏的表现优于吐鲁番、克州等地。

3. 克州地区。木纳格是克州鲜果出口量最大的栽培品种。9月底至10月上旬成熟,果实脆甜、着色均匀,风味极佳。该地区果品以鲜食批发为主,采后直接出售或置冷库中保鲜待运。

4.吐鲁番地区。吐鲁番地区是全疆乃至全国的葡萄制干与鲜果生产基地。无核白是该地区主要的制干品种,火焰无核早熟、丰产、果皮薄、肉脆,整齐一致,品质佳,主要以鲜食为主。

葡萄价格波动明显

葡萄价格受季节影响较大,价格波动也比较明显,各品种间价格相差较大,一般在5-15元/公斤左右。1-5月,葡萄无法进行生产,市场上的更多的是外调或本地冷藏的品种。同时,这段时间新疆本地对葡萄消费不高,主要以外销为主,价格普遍较高。6月各地气温开始回升,对葡萄消费需求增加,但这时各地葡萄还未下架,供需矛盾造成价格急剧上升。7-8月,随着本地葡萄大量上市,新疆进入水果产销旺季,葡萄价格出现规律性的下降。

存在问题

1.葡萄品种单一,主要老产区鲜食葡萄品种存在缺陷。红地球葡萄以大粒,大穗,耐储运深受欢迎,新植面积已达十几万亩。而红地球葡萄为晚熟品种采收期短,上市集中对市场压力过大,且抗病性较差,易感霜霉病。以克州为中心的木纳格葡萄也存在易落粒、栽培管理粗放、质量不均的特点,这些问题已成为阻碍其外销的主要原因。

2.绿色葡萄不易保持色泽、不易清洗、缺少新种类制干品种,且适宜生产葡萄干的区域未达到充分开发。绿色葡萄干虽然品质优于其他地区葡萄干,但主要产于吐鲁番、哈密,南疆无核白葡萄干生产很少,并且也有易吸潮变色、不易保存、不易清洗的缺点,阻碍着其进入高档市场,急需进一步筛选适宜的品种。

3.技术研究滞后,新品种苗木供应不足。由于科研经费不足,新疆主要葡萄研究单位集中在乌鲁木齐、吐鲁番、石河子等地,其他地州葡萄品种研究基本处于空白,加上科研滞后,优质苗木缺乏,影响新疆葡萄产业的顺利发展。

对策建议

1.加快林果园艺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要加强特色林果园艺基地建设,加速优质果品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积极实施低产劣质果园优质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冷冻储藏设施。

2.加强瓜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树立全行业的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

3.及时监测和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突出抓好农业信息监测、分析和发布三个环节,完善体系,扩大信息来源,运用网络、报纸、电视、手机等各类渠道,保证生产经营者及时得到相关信息。

4.注重打造绿色品牌。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强生产技术服务指导,改进产后质量分等分级与规格化包装,提高生产发展和产品上市质量。大力培育打造优势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品牌效应。

论新疆主导产业选择 篇4

关键词:主导产业,指标体系,对策建议,新疆

经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既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也是不断选择主导产业的过程。一个地区的经济要想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态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选择合理的主导产业。

一、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与约束因素

1.市场需求状况

在存在地区和国际分工的条件下,地区产业结构不仅受本地区需求结构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他地区和国际市场需求结构的影响。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其他地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结构与该地区产业结构相互关联和影响的程度就越高。

2.基础与传统

区域原来的产业结构基础和生产传统,对产业结构也有影响。区域现在的产业结构是从过去产业结构基础上发展演化过来的,或多或少都会留下原有产业结构的烙印。

3.地域分工原则

社会劳动的地域分工客观上是存在的。因此,一个区域要想促使自身的经济发展,在选主导产业的时候,就应自觉遵循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客观规律性,服从国家、省市对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客观要求,根据本区域相对优势,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作好自身的选择。

4.生态环境因素的制约

自然生态环境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影响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定量方法

1.定量指标的构建

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数据的可获得性)等原则把新疆40多个产业进行初次筛选、合并而得出24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被选对象。 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文提出的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与约束因素,建立新疆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共分三个层次: 1个目标层指标, 6个准则层指标, 8个指标层指标(见表1)。

2.关于指标的说明

(1)反应产业经济效益的指标

一是需求收入弹性(X1):指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相关关系。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量会有更大的增加。因此,该产业的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设ΔPi/Pi为i产业产品的需求增长率,ΔNi/Ni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则需求收入弹性X1为:X1=ΔΡi/ΡiΔΝi/Νi

二是增加值规模(X2):反映产业之间活劳动新创造价值的相对高低,增加值规模越大,说明该产业越具备增长的经济实力。设Yi为产业i的增加值,i=1nYi为所有产业的增加值,则增加值规模X2为:X2=Yii=1nYi(i=1、2,…,24)

(2)关联效益指标

感应系数(X3):又称前向关联系数,是指一个产业向其它产业提供的中间产品占该产业总产值的比重,用该指标可以衡量某个产业前向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并且从产业间相互联系的角度反映了各个产业部门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设bij是投入产出表中的完全消耗系数,j=1nbij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i行之和,1ni=1nj=1nbij为行和的平均值。n为该矩阵的阶数,则感应系数X3为:X3=j=1nbij1ni=1nj=1nbij

影响力系数(X4):又称后向关联系数,是指一个产业所使用的由其它产业提供的中间产品占该产业总产值的比重,用该指标可以衡量某个产业后向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它从产业间相互联系的角度反映了各个产业部门对整个经济发展的诱导作用。设bij是投入产出表中的完全消耗系数,j=1nbij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j列之和,1ni=1nj=1nbij为列和的平均值。n为该矩阵的阶数,则影响力系数X4为:X4=j=1nbij1ni=1nj=1nbij

(3)产业经济效益指标

资金利税率(X5):反映与自身规模相应的利税贡献、产业的创利能力,及其对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设Li为i产业部门利税(在这里用生产税净额代替),Zi为i产业部门拥有的资金总额(在这里用产业增加值代替),则销售收入利税率X5为:X5=LiΖi(i=1、2…24)

(4)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生产率上升率(X6):主导产业必须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强的市场扩张能力,即该产业部门应具有较高的需求增长率。设Xi0i产业部门初始状态的产品需求量(这里用总产出代替),则i产业部门在期间t内的生产率上升率X6为:X6=(Xit/Xi0)1/t-1 (i=1、2…24)

(5)产业对外开放程度

对外开放依存度(X7):该指表反映该地区某种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设E1为地区产业i的调出(含出口)值,y1为该产业的总产出,则产业对外开放程度X7为:X7=EiYi(i=1、2…24)

(6)劳动力就业指标

劳动力综合就业系数(X8)

劳动力综合就业系数反映了某一产业生产1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本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部门直接和间接的投入劳动力的多少。设vi为投入产出表中第i部门的劳动报酬,yi为投入产出表中第i部门的总产出,cij为投入产出表中系数,则第i部门的劳动力综合就业系数X8为:X8=j=1nviyiCij(i=1、2…24)

三、新疆主导产业选择模型

从理论上讲,作为主导产业应是所有指标都优于其它产业的相对指标值,但实际上,满足这一条件的产业是几乎没有的,很多产业只是其中一项或几项指标有优势。因此,要进行综合评价排序选择主导产业。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各产业算得一个综合评价值,然后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排列次序,从中选择出新疆主导产业[1]。

首先,确定最劣方案。由于原数据指标都为正指标,即指标数值越小越劣。最劣方案为:u=(u1,u2,u3,u4,u5,u6,u7,u8)=(-22.3922,0.000353,0.037927,0.418351,0.000162,-0.30751,0,0.037699)其中:uj=min{xij}

其次,计算各方案与最劣方案的相对偏差模糊矩阵。R=|r11r12r18r21r22r28r24.1r24.2r24.8|

其中:rij=xij-ujmax{xij}-min{xij}(i=1、2…24;j=1、2…8) 式中:rij是偏差模糊矩阵的元素,即标准化数据(见表3-3),xij为原指标数据,max{xij}为i产业j指标的最大值,min{xij}为i产业j指标的最小值。

第三,利用离散系数法求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W。计算各指标权重(变异系数)的公式为:vj=sjyi¯

其中:yi¯=124i=124yij为第j项指标的平均值,sj=124i=124(yij-yi¯)2是第j项指标的方差。对vj进行归一化处理,则wj=vjj=18vj

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为:wj=(0.041001,0.218689,0.163121,0.097473,0.111373,0.079354,0.184160,0.104830)

第四,建立综合指数评价模型。

F=j=18wjrijF值越大,说明该产业部门主导地位越明显;反之,F值越小,表明产业部门主导地位越差。本文根据新疆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新疆统计年鉴2005》和《中国统计年鉴2005》,运用该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新疆24个产业部门的综合指数及位次(见表2)。

上表的结论是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运算的结果,它是进行主导产业选择时的重要依据。根据数学模型运算的结果,综合值大于0.37的前8个产业对新疆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予以优先考虑。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农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建筑业、化学工业、纺织业确定为新疆的主导产业。

参考文献

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篇5

关于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目前,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迟缓,影响了新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调整步伐,积极、稳妥地对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有重点、有目的投入地与建设.

作 者:周丽 Zhou Li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人文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3刊 名: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TONGREN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5(2)分类号:F127.8 F121.3关键词:新疆 产业结构 调整 问题 对策

新疆体育产业新格局已经形成 篇6

体育彩票全年销售创历史新高

2013年,新疆体育彩票全年销售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为国家筹集体彩公益金3.7亿元,上缴各种税收2076万元。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不断增加,有力促进了新疆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3年新疆体育彩票销售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15.09亿元,突破了15亿元大关,比上年净增加1.92亿元,筹集体育彩票公益金3.7亿元,上缴各种税收2076万元,创收发行费5490万元。

2013年一年来,实现了乐透、竞猜、即开三大类游戏产品协调发展。截至2013年年底,新疆84.7%的销售网点完成网点形象改造工作,网点基础建设不断加强,极大地提升了新疆体彩销售网点的经营环境和形象。为了提升我区体彩的管理、营销和服务水平,全年在各地州市共举办各种形式的网点营销培训36场,培训各级管理和销售人员6600人次。还进行技术升级,利用科技手段建立LBOSS销售管理系统,实现了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和互联网对销售网点进行精细化管理。

新疆所有地州市都超额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其中,乌鲁木齐市年度销量达到了5.86亿元,同比增长了12.29%,销售贡献率占到了全区的38.8%。此外,昌吉州、巴州也突破了亿元大关。喀什地区销售9358万元,实现了历史飞跃。

以赛事促体育产业发展

阿扎提介绍说,新疆以体育赛事促动体育产业呈现出了新局面。

据悉,通过精心培育和打造,“环塔克拉玛干”汽车摩托车越野拉力赛、中国新疆国际沙漠休闲运动会、中国国际露营大会新疆站比赛、博州“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环艾丁湖”摩托车越野拉力赛等我区专项品牌赛事,极大地带动了赛事沿线地区的经济旅游发展,成为宣传新疆,提高新疆国内、国际知名度的窗口。以承办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为契机,积极举办国际雪联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等7项全国大型冬季体育赛事,与冰雪旅游相结合,对推动我区冬季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中日韩国际举重邀请赛、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新疆赛区比赛等,为全区各族群众提供了丰富的体育文化享受。自治区象棋运动协会、钓鱼运动协会积极寻求社会赞助和企业支持,承办全国大赛,拓展了体育社团的发展空间。

推动体育产业工作提速增效

如何有效地推进新疆体育产业进入新的领域?阿扎提说,要大力推动各地贯彻落实《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配套方案和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加快形成体育产业评价体系;深入探索新时期发展我区体育产业的思路和方式,运用市场机制,把体育产业作为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有效平台,增强体育事业发展新动力。

新疆产业 篇7

1 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行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文化产业中第一大类是以物态形式呈现的行业, 例如制作纪念册、专业拍照等。根据调查, 新疆旅游景点众多但是没有或极少有专门为游客拍照留念的工作人员。而同样是民族地区的云南广西, 基本在每个景点都有工作人员专门为游客拍照留念并对照片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成相册出售给游客。成本低廉, 但是售价不菲, 根据调查在广西一张放大的照片进行贴膜或者放到景区介绍的卡片里要价20 ~ 25元, 而接近半数的游客会购买类似的纪念册。在2011年来疆旅游的人数已经达到3961. 5万人次, 如果可以以旅游风景区为基点, 在之中嵌入摄影行业, 便可创造客观的经济收入。

旅游中的“购”是重要的经济来源, 2011年商品销售在新疆入境旅游收入中占据38% , 购物部门虽然比重大, 但主要集中在小工艺品、服装、纺织品、干果上, 做工粗糙, 包装简陋, 而且附加值也不高。新疆拥有数量巨大的民族特色产品, 对这些产品进行精加工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 不仅可以起到宣传民族文化的作用, 还可以带动其他生产部门的发展, 产生经济效益。

2 以服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文化产业中的第二大类是以服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 例如戏剧舞蹈的演出、策划、经纪业等。新疆民族历史文化悠久, 内容丰富, 享有“世界民族博物馆”和“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并以其极强的展示性与表演性等特点成为了新疆文化资本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为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是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却没有为旅游产业提供强大的动力。

在新疆的旅游景区中很少见到有专门为游客表演民族舞蹈和歌唱的活动, 只在天山天池旅游景区设有舞台专门为游客表演民族风情的节目。舞台是露天性的, 条件简陋, 表演节目和时间都不确定, 不能很好地吸引游客。鉴于这种情况, 新疆可以借鉴桂林的经验, 桂林将《刘三姐》表演单独设立, 把游客集中后整体上演节目, 环境优良并且保证了节目的质量。这样不仅为表演者节省成本, 还极大地提高效率。在表演上可不拘泥于维族舞蹈的表演, 应大量挖掘其他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 做到表演多样化。

在新疆的旅游过程中, 很难有游客参与的娱乐性活动。例如云南的石林和民族村都会举办民族篝火晚会、节庆、民俗等参与性的活动。而新疆也有篝火晚会的习俗, 还有古尔邦节的独特庆祝习惯, 这些都可以成为旅游的文化切入点, 丰富新疆旅游, 吸引游客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其次, 新疆其他的娱乐项目也极少, 而娱乐是旅游收入的重要推动力量, 游客一般只能停留在“看”的阶段, “玩”和“乐”的方面仍然欠缺, 例如游乐园等。

策划和经纪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同样可以很好地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疆地大物博, 各个景区的距离比较远, 路途时间比较长, 如何才能更好地规划旅游线路, 让游客在领略大美新疆的同时, 节省旅行时间, 减轻路途劳累是旅行社的重任。新疆原本就远离东部中部地区, 制定更好的旅游计划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疆, 拉动新疆的经济发展。

3 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文化产业的第三大类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 例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在这里, 重点强调文化旅游行业。文化旅游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宗教等内容, 其涵盖性极强。对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景观文化旅游产品, 属于一种观赏型的初级旅游产品, 其中包括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等; 第二类是风情文化旅游产品, 这类旅游产品利用双向参与的方式实现旅游产品的消费, 在这个层次上, 对游客的吸引作用强于第一层次, 文化旅游才真正成为产品, 同时这一层次的文化旅游产品针对的是特殊的游客群体; 第三类是艺术文化旅游产品, 是属于真正的文化艺术专业人员或文化艺术爱好者, 专门为他们而设计的文化旅游产品, 将文化系统通过一定的载体全面地表现出来, 此类文化旅游产品所含的文化价值较高, 也是文化旅游市场未来发展的支撑。

在第一个层次上, 新疆主要的旅游产品代表有交河城池、克孜尔千佛洞、古屯田遗址、坎儿井, 塔吉克族《慕士塔格的传说》、维吾尔族《伊帕尔汗》、孜族《冰山之父的传说》、公主堡传说。第二个层次上, 新疆主要的旅游产品代表有楼兰遗址、香妃墓、回王陵, 拜图拉清真寺、巴伦台黄庙、库车清真大寺、艾提尕尔清真寺、苏公塔等。第三个层次上, 新疆主要的旅游产品代表有回族花儿 (歌曲) 、麦西来普 (舞蹈) 、木卡姆 (民族音乐) , 英吉沙小刀、阿不都、其拉布其、核桃木果篮、手工地毯等。

新疆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的旅游大省, 也是文化旅游的大省, 如此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作为某种文化旅游资源需要与自然和人文景观相结合, 借助适当的载体使得文化物化, 从而产生经济效用。

4 对策建议

进一步加强新疆旅游的宣传力度,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强化宣传效果。新疆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被广大的消费群体所了解, 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到位, 尤其是目前的宣传注重自然忽视文化, 消费者只有片面的了解, 不能对新疆有完整的认识。同时要加强对新疆的正面宣传, 传播新疆优秀的民族文化, 对于扭曲的宣传要予以制止。

新疆的旅游产品应提高质量, 做精品旅游。由于新疆地理位置比较远, 旅游的花费比较大, 所以在发展旅游行业时, 重点加强精品旅游, 大量吸引高层次的消费者来疆消费。这要求景区建设要进一步优化, 从业人员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要进一步加强。

加强对文化旅游的开发, 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将文化优势和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当务之急, 割裂两者的内在联系无疑会阻碍新疆经济的发展, 充分利用两者密切的联系, 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共同推动新疆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忠东.我国文化旅游产品的系统开发[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6) :48.

[2]张荣娟.基于创意视角的南京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1.

[3]黄伟林.论广西旅游对刘三姐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广西民族研究, 2002 (1) :75.

[4]张晓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人类学透视[J].思想战线, 2002 (1) :31.

[5]鲍宁.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产业旅游——以北京茶文化旅游发展为例[J].中国市场, 2013 (4) .

新疆产业 篇8

全疆预测资源储量达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预测总储量的40%,资源量居全国之首。但其分布极不合理,北疆富集,南疆贫乏,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资料来源:《电工电能新技术》第28卷第一期,中金公司研究部

由表1可以看出,新疆的煤炭资源89.2%分布在北疆和东疆的乌鲁木齐、昌吉、塔城、伊犁、吐鲁番、哈密及巴州等地(州、市),而南疆四地州(阿克苏、喀什、克州、和田)仅占10.8%。北疆多煤地区每年人均消费原煤高达2吨,而南疆缺煤地区人均只有150公斤[2],这些客观因素给煤炭产业布局带来困难。

针对新疆的煤炭资源分布,全疆共有阿尔泰、准噶尔、天山、塔里木和昆仑5个含煤区、27个含煤盆地、57个煤田[3]。新疆煤田预测储量的基本情况见表2。

数据来源:新疆统计年鉴。

新疆煤炭资源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其大规模的储量和煤质完全可以建设国家特大型煤电基地。在己探明的储量中,大多数煤田的煤层多、厚度大,煤质优良,而且埋藏浅易开采,还有多种伴生矿物可综合利用。新疆煤炭资源主要成煤时代为侏罗纪,煤的变质程度较低,84%的煤炭属弱粘质煤,适合气化和液化,大部分矿区适合煤变油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2 新疆煤炭产业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新疆煤炭资源优势难以发挥,煤炭产量的增长和煤炭产业的发展主要用于满足疆内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市场发育程度相对较低,属于相对封闭和独立的自给自足市场。随着国家煤炭开发西移战略的逐步推进,这种情况正在逐步转变。2011年,新疆生产原煤1.217亿吨(含兵团1 087万吨),同比增产2 043万吨;煤炭销售1.227亿吨,同比增加2 807万吨。在保障区内煤炭供需平衡的同时,实现“疆煤外运”量2 000多万吨,进一步支援了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国民经济建设[4]。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疆自治区政府已把煤炭资源转换作为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重头戏,提出把新疆建设成为继我国“西气东输”生产基地之后重要的“西煤东运”、“西电东送” 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基地。

根据新疆煤炭资源的分布和新疆的资源开发战略,自治区规划准东、吐哈、库-拜、伊犁等四大煤田作为新疆煤电、“西煤东运”及煤制气的主要基地。

资料来源:中国煤炭网,新疆政府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3 新疆煤炭产业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成果

多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狠抓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资源整合、淘汰落后产能,努力提升煤炭行业安全保障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关闭技术落后、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基本安全条件的小煤矿,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产业结构有了重大改观。

据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介绍,针对小煤矿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自1998年起,新疆根据“关小、改中、建大”的原则,对非法开采的小煤矿实施了关井压产;2002年开始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对年产规模9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引进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煤炭资源;从2007年开始,新疆再次抬高煤炭企业准入门槛,不允许新建30万吨以下的煤矿。

截至2008年,新疆已全部关闭年生产规模在3万吨以下的小煤矿,煤矿企业总数由1998年的1 798个减少到377个,煤矿资源回采率由30%提高到60%以上。与此同时,神华、兖矿、鲁能等60多家国内大企业大集团纷纷涌入,投身于新疆煤电煤化工新型工业化建设,使新疆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57%,煤矿安全程度大大提高。2009年新疆继续对年生产能力在30万吨以下的各类小煤矿进行整改。2009年新疆煤炭基本情况见表4。

预计到2015年,除喀什、和田、阿勒泰等边远缺煤地区,以及因资源量或技术条件限制,单井改造或联合改造后规模仍难以达到年产30万吨以上的个别矿井外,新疆将基本淘汰设计年产能力在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5]。

2011年,新疆全区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 000天以上矿井达71处,在煤炭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全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连续3年控制在1以内,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好转的良好态势[6]。

截至目前,新疆年产规模在30万吨及以下的矿井仍占到矿井总数的90%以上,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4 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疆在促进煤炭产业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不足之处。

4.1 煤炭产业集中度低,小煤矿居多

新疆的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虽已取得初步成效, 但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全区现有各类生产煤矿中, 30万吨及以下规模煤矿仍占总量的90%以上, 大部分煤矿改造后的生产规模在9~15万吨。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仍不够强, 市场供应支撑能力仍不可靠。从中长期发展看, 煤炭工业现有产业结构和整体发展水平, 与国家提出稳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提升新疆煤炭战略地位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 与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新疆党委七届九次( 全委) 扩大会议提出的新疆实现跨跃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4.2 资源浪费严重,加工利用水平低

多年来新疆煤炭资源的开采方式落后,小煤矿基本采用房柱式等落后的采煤方法和工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掠夺式开采方式使大量的优质资源被浪费;资源回收率低,小煤矿的平均资源回收率只有10%~15%,国有地方煤矿的资源回收率也只有30%,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煤炭消费中,有88%的原煤被用于工业和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煤炭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程度很低。

4.3 发展后劲不足

1990年以来,国家没有在新疆投资建设新的矿井,疆内国有煤矿普遍存在着技术改造投入不足、超强度开采和水平接续紧张的问题。近年来,虽然新疆煤炭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但仍未真正走上自主经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4.4 规划调控相对薄弱

目前自治区尚未形成完善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系。虽然自治区先后组织编制完成了哈密大南湖(一区)、伊犁州等矿区总体规划,为煤炭勘查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大多数煤炭矿区还没有进行矿区总体规划,规划调控相对薄弱,煤炭勘查开发的秩序和布局不尽规范、合理,个别矿区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

5 结语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新疆煤炭产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其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新疆煤炭产业的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大减少了小煤矿的数量,提高办矿规模,提升了煤矿的安全、装备、技术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了煤矿事故发生,使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同时,通过煤炭资源整合,提高了煤矿安全的整体水平,确保了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是煤炭产业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进一步促进新疆煤炭资源整合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建议。

5.1 国家要加强对新疆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支持

政府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把大中小煤炭企业综合起来考虑,实行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的联合重组、兼并。中央财政可以考虑适量拿出一定资金,作为煤炭工业结构调整基金,来支持小煤矿的关闭及全行业的兼并重组。神华、大同这方面已先行一步。如神华收购了两个小煤矿,通过加大技术和设备投入,将原来几十万吨的产量改造成400万吨。这样,国家不必花太多的资金,既关闭了小煤矿,又使大煤矿扩大了生产能力,还能使小煤矿从技术装备到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都得到整体提升。

将新疆纳入国家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规划,煤炭、电力资源参与全国供需平衡,到“十二五” 末把新疆建成国家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

尽快批准新疆已上报的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大井矿区、西黑山矿区、乌鲁木齐艾维尔沟矿区等7个矿区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库车阿艾、伊吾淖毛湖等5个矿区总体规划的委托评估工作;对已上报的哈密大南湖矿区一号矿井、大南湖二号矿井、准东煤田大井矿区南露天煤矿、准东煤田西黑山矿区西黑山露天煤矿、准东煤田五彩湾矿区三号露天煤矿、呼图壁白杨河白杨沟-东沟矿井等一批大型、特大型煤矿项目,加快发放开展前期工作的“路条” [7]。

将符合矿区总体规划建设规模在120 万吨/年以下的煤矿项目授权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核准,新增产能120 万~500 万吨/年的煤矿改扩建项目酌情授权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核准。

加大对煤田地质勘查的投入力度,完善煤炭资源勘查投入良性循环机制, 特别是加大对新疆煤炭和大中型矿井后备井田补充勘探的投入。

5.2 自治区政府要严格把关,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针对新疆煤炭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的问题,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具体负责指导编制煤炭基地、矿区的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案, 并组织审批和督促实施。

同时,政府要严格煤炭生产许可证监管,依法维护煤炭生产秩序。通过加强对煤炭生产许可证监管,把规范煤炭生产秩序特别是整顿小煤矿工作纳入长期依法管理轨道。认真开展年检,对不具备颁证条件的煤矿提出限期整改,到期仍不合格的,依法予以关闭。对小煤矿关闭整顿不彻底、验收标准低、管理滑坡现象严重以及事故多发的地区进行重点督促检查。

目前新疆的煤炭市场属于无序竞争,大量的煤炭生产企业使得煤炭的供给量充足,但是由于市场需求有限,使得煤炭市场总体上供大于求,同时,由于小型煤炭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对低廉,造成了比价格的恶性竞争。长此以往,不利于新疆煤炭产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应根据煤炭资源和市场分布的实情,通过兼并、联合、参股等方式,推动资产重组,减少小型煤炭生产企业的数量,提高煤炭企业的经营质量,提升新疆煤炭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从新疆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来看,新疆煤炭资源分布较集中,便于建立集中度高的煤炭产业发展模式。另外,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并可使现有资源,如技术人才等进行共享,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5.3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一个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一个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新疆煤炭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总体上来看是比较低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技投入不足;第二,技术型人才缺乏;第三,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要加大煤炭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首先要使企业有可投入的资金。资金来源可以是企业自有资金、政府补贴、无息贷款或者其他。在对新疆技术创新投入的分析中可知,新疆煤炭产业的技术投入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自有资金,政府补贴及其他部分很少。因此,要加强新疆煤炭企业的科技投入力度,就必须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同时,政府应当予以适当支持[8]。

5.4 建立健全煤炭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引进中高级煤炭技术人才

新疆地处边疆,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因此,新疆煤炭产业应充分利用新疆的煤炭院校的教育资源,与相关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对重要人才实行“订单式”培养,学费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入学前签订协议,毕业后到煤炭企业工作。在引进人才方面,应当积极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宣传,建立完善的员工社会保障机制。同时,加强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和培养,也是解决新疆煤炭技术型人才缺乏的有效方式。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既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员工在企业的稳定性,是一种具有长期效力的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徐静.环境规制下的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0.

[2]吴甲春.新疆煤矿资源整合与优化升级的成果与发展方向[J].中国煤炭,2010(12):15-19.

[3]崔润花.煤炭资源整合是煤炭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50-52.

[4]李朋.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结构分析[J].现代商业,2008(4):52-53.

[5]陶瑞.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北煤炭,2007(3):7-9.

[6]腾玉芬.全国政协委员建言新疆能源产业发展[J].中国产业,2010(3):22-24.

[7]新疆大量淘汰小煤矿促进煤炭产业结构升级[J].矿山机械,2009(14):111-112.

新疆携手山东福建浙江发展石材产业 篇9

2016年6月18日~20日, 新疆建材行办副主任孙存稳带领有关人员, 在参加江苏南通举办的“2016首届中国 (南通) 国际石材与装备展览会”期间, 对自治区即将举办的“第二届亚欧 (新疆) 国际石材展”及“新疆承接石材产业转移活动”进行了宣传与推介, 并主动与山东、福建、浙江等石材大省进行对接, 协调中国石材协会、中国装饰装修协会石材分会全力支持新疆石材展。

经新疆建材行办积极主动对接, 石材产业发展工作在招商引资、产品流通及市场建设三方面达成初步意向, 收获颇丰。一是招商引资工作方面, 借助山东省石材企业理事会议近期组织园区及重点企业赴山东、福建开展新疆石材招商项目推介活动, 并对两省有意向来疆投资的企业进行深入洽谈与考察;二是石材市场建设方面, 经与伊朗中国石材集团协商, 该公司将整合伊朗国内近五十座石材矿山资源, 统一由伊朗搭乘新欧班列或渝新欧班列将石材运往新疆加工后再辐射全国;三是产品流通方面, 经与高鹏矿业公司协商, 在建设“新疆石材云”线上交易平台及在重庆建设“新疆 (重庆) 精品石材展示中心”两方面达成一致, 计划近期对这两个项目进行深入对接与考察。以上三方面对接, 将对于石材企业进一步减少中间环节, 降低企业成本, 加快疏通石材产品“西进东出”运输通道, 推进新疆石材贸易集散中心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摘自中国建材数字报)

新疆红枣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篇10

1 新疆红枣主产区发展现状

1.1 哈密市红枣产业不断壮大

哈密市位于东疆地区的哈密盆地中部, 是哈密大枣的故乡, 已有近2 000年的红枣栽培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该市将哈密大枣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 大力推广枣棉间作、枣瓜间作模式, 实行连片种植, 标准化管理;至2007年底, 哈密大枣栽培面积达9 200hm2, 其中结果面积达6 666.67hm2, 年产量1.09万吨, 产值5 760万元, 农民人均红枣收入250元。

1.2 若羌县红枣产业迅速发展

2001年, 该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历史机遇, 制定了《若羌县红枣产业发展纲要》, 以建设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 全方位推进红枣产业发展。先后从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区的红枣主产区引进20多个优良品种, 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 确定灰枣、赞皇大枣和冬枣为主栽品种。从2004年起, 红枣基地每年以1 333.33hm2速度扩展, 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经过近7年的不懈努力, 红枣种植初具规模, 经济生态效益开始显现, 初步实现了红枣“十化” (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栽植良种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有机化、管理集约化、枣农知识化、装备现代化、经营产业化、效益最大化) 的目标。至2007年底, 全县红枣种植面积达到8 000hm2, 共1 400万株, 其中结果面积3 333.33hm2, 年产红枣1.05万吨, 红枣人均收入达3 923.38元, 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6 076.16元的64.57%。

1.3 且末县红枣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且末县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2002年, 且末县提出超常规发展红枣产业的战略决策, 确定到2010年全县定植红枣6 666.67hm2。至2007年底, 红枣定植面积达到4 133.33hm2, 其中结果面积达2 333.33hm2, 年红枣产量2 200t, 年产值1 440多万元, 人均红枣收益达到375元, 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 114元的7.3%。栽培品种以赞皇大枣、灰枣为主, 其中赞皇大枣占40%、灰枣占60%, 这2个品种均为我国干鲜兼用的优良品种, 引入且末后, 其结果能力、枣果品质均优于原产地, 形成独具特色的枣中精品。

2 新疆红枣主产区发展红枣产业的经验和做法

2.1 上下合力, 全力推动红枣产业发展

新疆的红枣主产区均把发展红枣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 制定了红枣产业发展规划, 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红枣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包乡 (镇) 、部门和乡 (镇) 领导包村的工作机制, 签订目标责任书, 严格考核奖惩, 奖罚落实到包乡、包村领导及挂靠帮办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头上, 形成了全县抓红枣产业的工作氛围, 推动了红枣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2 政策激励, 大力支持红枣产业发展

新疆红枣主产区均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 并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优惠政策, 扶持红枣产业发展。哈密市政府出资为农户代办苗木安全越冬农业保险;对定植大枣株行距达到造林标准的农户, 第1年补贴3 000元/hm2, 第2年2 250元/hm2, 第3年1 500元/hm2。若羌县对栽植枣树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85%以上的农户给予每株1.5元的苗木补助, 重奖发展红枣生产的先进农户, 8年间兑现奖励资金230多万元。且末县为红枣定植户无偿提供苗木, 打井灌溉红枣的农户5年内免收水资源费, 新开发土地发展红枣的农户5年内免征任何费用。

2.3 技术指导, 切实保证红枣产业发展

为切实加强技术指导, 促进红枣产业健康发展, 各市县都成立了红枣科技推广中心, 大规模培训干部群众;每个种植红枣的乡镇都有技术指导组, 每个村都有技术服务队, 根据农时季节, 做好开沟、定植、沟灌、铺膜、施肥、喷水、开甲、疏花疏果、果品采摘、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组织机关干部深入田间地头, 帮助农民栽植树苗、嫁接良种、修剪枝条、采摘红枣, 保证了枣树栽得活、长得好、结果多。

2.4 科学定位, 积极引导红枣产业发展

新疆红枣产区为了走出一条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发展红枣产业路子, 确立了以发展灰枣为主, 冬枣、赞皇大枣为辅的优选品种结构;对劣质红枣全面进行嫁接改造, 强化质量意识和营销理念, 统一采收时间, 统一红枣包装, 规范红枣采收和红枣流通市场, 规范了红枣的收购、分选、清洗、杀菌、包装等各个环节, 提升了红枣品质, 培育了地方品牌。先后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楼兰”、“阿尔金”等系列商标, 申报了“楼兰红枣”绿色食品和原产地域保护认证;引进郑州奥星集团等有实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枣酒、枣饮品等红枣深加工生产线, 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相衔接的运行机制。

3 新疆红枣产区与临泽县红枣产区优劣势对比分析

3.1 自然条件对比

新疆红枣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疆地区的吐哈盆地和南疆地区的塔克拉玛干盆地, 属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区, 光热资源非常丰富;枣树生长季节平均日照时数达10h以上, 年日照时数均在4 000h以上, 4~9月累计日照时数达1 700~1 800h, 远高于一般制干品种1 500h要求, 全年≥10℃的有效积温在4 000℃以上, 远高于枣树对积温需求的上限;果实生长期的6~9月, 气温日较大, 平均为17.4℃, 最大可达27.8℃, 气温日较差在20℃的天数在20d以上, 无霜期达190d以上, 海拔低于1 000m。总的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 有效积温高, 昼夜温差大, 无霜期长。所产红枣色泽纯正、含糖量高, 制干率高, 是生产精品红枣的理想地带。临泽县红枣主产区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 年均气温7.6℃, 极端最高气温39.1℃, 年极端最低气温-29.1℃, 1月平均气温-8.8℃, 7月平均气温22℃, 年日照时数为3 045h, 全年≥10℃的有效积温3 085℃, 在枣果成熟期的9月, 昼夜温差为13.4℃, 无霜期156d, 海拔1 370~1 500m。尽管临泽县的自然环境也适于枣树的生长发育, 但同新疆红枣主产区相比, 表现为热量不足、有效积温偏低、枣树生长发育期短、冬季气温偏低, 不利于枣树安全越冬。尤其是从外地引进的枣树品种, 生长势强, 果实发育期长, 对温度的要求较高, 临泽县多年的枣树引种试验证明这一点。因此, 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的主栽品种必须以临泽小枣为主, 尽管其果个偏小, 但含糖量高, 品质优良, 是全国的知名品牌。

3.2 区位优势比较

枣树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农产品之一, 长期占据着世界枣业的超强地位, 主要出口对象是东南亚、欧洲、北美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80%以上在东南亚。同时, 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具有广阔前景。新疆红枣主产区处于南疆地区的塔里木盆地外缘, 受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千里戈壁的分割, 交通异常不便;且新疆远在我国西北边陲地区, 尽管红枣品质优良, 但销售路途遥远, 成本较高。临泽县处于河西走廊中部, 交通便捷畅通, 劳动力价格低, 销售成本低, 有着新疆枣产区不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3.3 栽培品种比较

新疆红枣主产区栽培的红枣品种除哈密市的哈密大枣外, 其余均为红枣古老产区引进的优良品种, 如河南新郑的灰枣、河北的赞皇大枣等这些枣树品种引入新疆枣区后, 其丰产性能、枣果含糖量、Vc含量指标均超过原产地。如若羌县引种栽培灰枣, 干枣的总糖含量达68.73%, Vc含量达154.1mg/100g, 分别比原产地河南省新郑市所产灰枣高21.62%和12.48mg/100g, 制干率达到51.8%。临泽县所产的临泽小枣, 是我国700多个枣树品种中的优良品种之一, 表现为含糖量高 (干、鲜枣果含糖量分别为72%~80%、33%) 、Vc含量高 (662.7mg/100g) 、制干率高 (56%) , 但果个小 (平均单果重9g) 、生长量小、树势稍弱, 产量偏低。

3.4 栽培技术比较

新疆的红枣主产区大多是2 00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 起步较晚。在红枣产业发展初期, 政府部门就对枣树的栽植、管理技术的落实非常重视, 采取建立示范园、出台优惠政策、严格奖罚制度、完善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等措施, 指导、帮助农民发展红枣, 并加强红枣文化的积累和对外宣传, 使红枣产业在短期内显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此激发了广大枣农发展红枣的积极性, 推动了红枣产业迅猛发展。而在临泽县枣区, 由于红枣价格偏低 (临泽县为2元/kg, 新疆若羌为30元/kg) 、效益较低以及受传统栽培管理观念的影响, 使诸如枣树开甲、花期喷水 (肥) 、修剪、施肥等一些常规的丰产技术, 没有得到群众重视, 从而制约了临泽县红枣产业的健康发展。

4 对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的启示

4.1 切实加强领导, 全力推动红枣产业发展

学习借鉴新疆红枣主产区推动红枣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制定科学的考核细则, 进行严格考核奖惩, 奖罚措施落实到包乡、包村、包户领导、干部及挂靠帮办部门和技术人员头上, 形成上下联动, 合力抓红枣产业的工作氛围。

4.2 出台优惠政策, 增强红枣产业发展动力

一是建立红枣发展专项基金, 用于枣树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种苗补助、栽植补助等;二是积极与保险公司协调, 启动枣树安全越冬农业保险;三是认真落实中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 实行“谁造谁有, 自主经营, 利益归己”的政策, 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和个体大户发展红枣产业。

4.3 依靠科技支撑, 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覆盖全县的红枣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完善科技承包制度,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鼓励科技人员领办红枣科技示范园, 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切实把红枣丰产栽培技术落实到千家万户、田间地头;三是建立涵盖红枣产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4.4 加强品牌保护, 着力提高“临泽小枣”的知名度

一是申请临泽小枣绿色食品标志, 与临泽小枣证明商标、临泽小枣地理保护标志共同构成临泽县红枣品牌保护体系;二是成立由企业、运销户、种植户代表参加的红枣产业协会, 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三是在国家、省级以上媒体开展广告宣传, 大力宣传展示临泽小枣, 进一步提高“临泽小枣”知名度。

4.5 做大做强加工企业, 带动红枣产业快速发展

充分利用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积极引进新技术, 扶强红枣加工生产龙头企业, 带动红枣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优惠政策, 积极协调金融部门, 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 鼓励引导建设一批集收购、贮藏、贩运、烘干、优选加工等的红枣初级加工企业, 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红枣产业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朱建等.名优枣树栽培新技术[M].香港: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 2001.

[2]曲泽洲, 王永惠.中国果树志 (枣卷)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3]张新华, 李富军.枣树标准化生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下一篇:橡胶改性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