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操作护理实习

2024-08-09

临床操作护理实习(精选十篇)

临床操作护理实习 篇1

1 对象

2004级护理专业学生134名, 年龄18岁~24岁。

2 时间

实习前1周。

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护理技术开课是在第二年第一学期, 课程跨学期, 第三年进入实习阶段。根据我校的带教教师和医院护理部反映的情况, 护生进入实习时有些操作已生疏了, 必须在实习前对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进行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记忆, 熟练操作, 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1]。

3 方法

分为学校训练和临床训练:

学校训练由任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共同承担;临床由医院带教老师承担。带教老师将学生在实习期间存在的护理技术操作薄弱环节反馈给学校, 在强化训练时加强。

4 训练目标

知识目标:能熟练掌握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目的和操作原则。

技能目标:能规范完成各项常用护理操作。

态度目标:在操作中关心爱护患者。

5 训练内容

把学生在临床实习存在的薄弱环节渗透强化到练习中。通过操作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护理操作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有计划的观摩和反复练习, 达到强化巩固知识的目标, 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实习前1周, 每天7节课根据学生在期末考试存在的问题, 由任课老师讲解各个操作的操作原则, 并讲解操作中的重点、难点, 演示操作方法, 学生6~8人一组, 由实验室指导教师和任课老师指导学生反复练习, 强化操作规程, 发现不妥之处及时矫正, 直到学生熟练掌握为止。

6 结果

强化训练前利用夜自修对重点操作进行考核, 这些重点操作也是训练后必考内容, 与强化训练后的成绩进行比较, 训练后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

考核成绩评定:期末成绩占50%, 强化训练成绩占50%记入期末成绩。考核成绩合格才能进入临床实习。

考核方法:分为抽考和必考两部分。抽考内容为:铺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 卧床患者更换床单, 口腔护理等操作。必考内容为无菌技术操作、隔离技术、生命体征测量、吸氧法、插胃管、注射法、静脉输液。

考核成绩评定:按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定[2], 成绩分为:优秀:85~100分;良好:75~84分;及格:60~74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成绩评定结果按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折。

考核结果:对134名参加强化训练的学生成绩进行比较, 训练后考试及格率比训练前明显提高, 不及格学生通过再次训练, 第二次考试均及格。考核结果表明, 强化训练能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训练前后的成绩通过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7 体会

7.1 通过强化训练, 有利于护生对知识的巩固

护理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 护生通过强化训练后进入临床实习, 加强了基础理论、操作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 保证学生学以致用,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护理操作技能的形成应通过教师示教、学生模仿练习、教师矫正、学生再练习而达到熟练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助能力, 在强化训练中学生对各项技术操作的掌握程度主要取决于学生自己在课后的练习, 因教师的辅导受到时间和任课教师、实验室带教老师人数的限制, 不能满足学生随时练习的需要, 所以在强化训练中操作熟练的学生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助精神。

7.2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护理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习前学生对护理技术的基本操作已初步掌握, 通过强化训练再次进行练习, 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提高了学习兴趣, 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中, 为临床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7.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

通过考核结果显示, 训练前学生的及格率明显低于训练后, 特别是无菌操作、注射法、静脉输液法的考核。训练前学生无菌观念差, 注射穿刺成功率低, 所以在训练中要强化无菌观念。在注射法和静脉输液法中, 再次让学生完成模型人练习后再做真人注射,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患者的感受, 实习中才会在操作中保持动作轻稳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强化训练不及格学生, 通过再次辅导练习再次考试的方式, 使他们全部达标进入临床实习。

综上所述, 实习前强化训练, 是提高护生护理技术操作技能的良好途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无论学生在实习过程还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技术强化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级护理班学生134名进行护理技术实习前强化训练, 对训练前后的成绩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训练后成绩比训练前提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实习前强化训练,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有更新地理解、记忆和巩固。积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为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护理技术,强化训练,效果,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任海燕, 陈雪, 许子华.临床实习前基础护理强化训练探讨[J].护理研究, 2006, 20 (4A) :928.

[2]黄惠根.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5571.

实习生临床操作技能培训 篇2

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是每个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实践能力。2013年1月16日至18日,科教科对我院来自新疆医科大学、昌吉卫校、平凉医专及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共119名实习生进行了为期3天的临床技能操作培训。

培训严格按照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大纲及毕业考试大纲要求,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从临床医学专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实习生的特点,讲解体格检查、无菌操作等操作知识。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头颅、胸腹部体格检查,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消毒、铺巾、缝合、打结、拆线及辨识器械,洗手、刷手、带手套、穿脱无菌衣及换药。

本次临床操作培训由科教科组织有丰富授课经验、长期从事临床带教的教师担任。首先组织实习生分组,每组10人,采用小班授课、边示范边讲解、提问、课后立即抽查的教学方法。由实习生充当病人,要求每次培训时学生能至少练习一次该项操作。

本周培训结束后,为了解和巩固培训效果,科教科拟定于培训结束后第一周开始对参加培训的实习生进行考核,本次考核将按照我院《临床技能操作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昌吉州中医医院科教科

陶雯韵

临床操作护理实习 篇3

【中图分类号】R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55-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钢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儿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儿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近几年,本院儿科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观察患儿100例,留置成功(留置时间≥1d)的90例,成功率为90%.认为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封管和护理可延长套管针的使用时间。静脉套管针操作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 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1 操作前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

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儿,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儿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儿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儿,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1.2 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1]或颈外浅静脉、头部静脉,尽量不使用患儿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儿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儿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1.3 做好物品的准备

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1.4 正确的穿刺方法

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無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1.5 妥善固定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 正确的封管

2.1 封管液的种类 :即0.9%氯化钠注射液或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

2.2 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

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2]。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儿,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儿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儿可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

2.3 封管的技术

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3],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

3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3.1 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套管针时,每周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儿如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

3.2 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一般来说,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因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以及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3.3 套管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3~5)d为宜,时间过长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

3.4 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充分稀释,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血管。

3.5 套管针封管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套管的长度,选择适量封管液量。观察患儿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淤血斑,鼻腔、齿龈有无出血。

3.6 保护好留置针肢体,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防血液回流阻塞,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及静脉硬化情况,询问患儿有无不适。

4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4.1 首先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

4.2 做好健康宣教置管前护士应讲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告知患儿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4.3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穿刺点以无菌敷贴覆盖,牢固固定套管针,输液管长短适宜。正确封管。

4.4 加强巡视及早发现问题

(1)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热、痛、静脉硬化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早期0~48h采取50%硫酸镁湿敷。48h后可用热毛巾敷或进行理疗。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炎症反应。(2)观察输液是否顺畅。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儿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导致输液不畅。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儿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观察及护理。导管堵塞也可导致输液不畅,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儿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

4.5 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全面护理。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特别是用湿热敷效果最好,1次/2h,20min/次。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并盖以无菌敷料。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

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普遍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可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机率。静脉留置针可使患儿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的患儿,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缪晓梅。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12).

[2]梁燕。生理盐水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临床观察。山西护理杂志,1988,12(2):80.

临床操作护理实习 篇4

关键词:临床药师,护理用药操作,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临床使用, 提高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是临床药师的主要职责。参与临床护理用药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的主要内容之一。护理工作与合理用药关系密切, 护理人员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 在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始终处于关键的第一线。患者的用药安全与否, 与护理工作直接相关。我院临床药师积极参与护理用药工作, 在合理、安全、有效用药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将2013年我院临床药师干预护理用药操作120例情况进行分析, 为我院护理用药操作进行借鉴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我院临床药师成功干预的120例护理用药操作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男56例, 女64例, 年龄18~78 (56±9.36) 岁。

1.2 分析方法

按照临床药理学知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年版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安全用药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120例护理用药操作干预按照干预内容统计, 其结果为:药物滴数过快48例, 占40.00%;溶媒选择不当30例, 占25.00%;药物浓度调配不当23例, 占19.17%;药品给药次数不合理18例, 占15%;药品处理不当10例, 占8.33% (有些病例同时出现≥2个问题) 。以上病例经临床药师进行护理查房干预后均能得到合理使用。

2.2 分析

2.2.1 药物滴数过快:

静脉输液中, 很多药物对于滴速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适当的滴数可以维持治疗所需要的血药浓度, 同时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有的患者静滴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时出现皮疹或面部潮红或颈根、上身、背、臂等处发红等症状, 经临床药师干预后采用60min以上的缓慢静脉滴注, 此后极少发生不良反应。一般中药注射剂滴数不宜过快, 成年人以40~60滴为宜, 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抗真菌药, 其他如消化系统药、心脑血管系统药物、血液系统药、抗肿瘤药一般情况下均要求缓慢静脉滴注。

2.2.2 溶媒选择不当:

选择溶媒时应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 首先应注意溶媒p H值对药品稳定性的影响。如碱性药物在酸性条件下或酸性药物在碱性条件下均易产生沉淀或浑浊。β-内酰胺类药物有不稳定的易水解的内酰胺环, 在酸性条件下或碱性条件下均易水解, 常用溶媒为偏中性的0.9%氯化钠溶液。其次要注意溶媒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中药注射剂丹参、参麦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小溶性微粒, 建议以5%、10%葡萄糖溶液为溶媒[1]。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加入甘露醇注射液中, 由于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后极易出现结晶, 故甘露醇注射液应单独使用[2]。

2.2.3 药物浓度调配不当:

药物调配时应根据其本身的性质配制成适当的浓度, 过高或过低均会对治疗效果有影响或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 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配置。临床药师干预时发现有的病例用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1.2g加入到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说明书规定其配制后的最大浓度<6mg/ml, 否则易引起注射部位的疼痛[3]。有些病例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单次溶媒仅用100ml, 药物浓度过大, 应溶于250~500ml输液中静脉滴注, 如血塞通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血栓通等[4]。

2.2.4 给药次数不合理:

给药时间间隔取决于药物的性质, 特别是药物的半衰期。临床药师在干预中发现有如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给药到每天2次, 这是不合理的。头孢曲松半衰期为7~8h, 1d给药1次即可[5]。阿奇霉素半衰期更长, 为35~48h, 给药3d可以作用到第7天。而有些半衰期短的药物, 特别是门诊患者输注抗菌药物, 如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 却1d只给1次药, 这是明显不合理的。

2.2.5 药品处理不当:

临床用药都提倡现用现配, 临床药师查房时发现有些药物是提前配制的。虽然有些药物在输液中较为稳定, 但从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还是提倡现用现配。临床药师参与护理查房时还发现有些药物应该避光的药物没有采取避光措施, 如丹参川芎注射液加入5%、10%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时均需要避光。研究发现在恒温35℃和光照条件下, 丹参川芎注射液以上溶液p H值下降最明显。因此, 建议在输液时, 应避免高温并避光处理[6]。顺铂注射液在光照下会发生光降解反应, 色泽变化表现为黄色加深[7], 需避光滴注。临床上很多常用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的输液剂均需要避光保存。

3 讨论

医疗、药学和护理是医疗工作的3大组成部分, 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三者既要明确职责又要相互配合。药学参与护理用药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配合临床医师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服务, 同时也有助于护理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我院临床药师进入临床参与医师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的同时, 近年来对护理用药方面也进行了适当的参与, 取得一定的成效, 应长期坚持进行。

临床合理用药是临床医疗的基本要求, 药物应用的合理程度决定了整个治疗效果[8]。护理用药是临床药物使用的最后环节, 要达到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 更取决于护士严格、科学地合理用药。从以上120例临床药师对护理用药干预的分析来看, 我院护理人员在合理用药知识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需要临床药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研究表明[9], 护理人员对药品知识的需求非常迫切。我院药学部应针对这一情况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合理用药方面知识的讲座, 加强对护理人员开展合理用药知识培训, 及时提供新理论和新知识应用信息, 保证临床能够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朱立勤, 徐彦贵, 王屏.中药注射剂小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J].中国药房, 2007, 18 (3) :215.

[2] 计佩影, 张摇兰, 朱光辉.药师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体会[J].医药导报, 2010, 29 (10) :1392-1394.

[3] 毕鹏飞, 高珊珊, 徐驰, 等.静脉用药常见不合格医嘱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33 (20) :1725-1727.

[4] 黄睿林, 谭丽蓉, 李伟恩, 等.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分析[J].今日药学, 2013, 23 (11) :761-763.

[5] 李红, 马新国.静脉给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业, 2011, 20 (19) :55-56.

[6] 李峥, 郎轶咏, 张晓莉, 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与常用溶媒配伍稳定性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2, 28 (4) :339-341.

[7] 刘洋, 高文桂, 刘伟平.顺铂注射液光稳定性研究[J].中国药事, 2005, 19 (10) :613-614.

[8] 范志国.从临药学的发展谈临床药师与医、护、患之间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5) :107-108.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备皮法 篇5

【目的】

去除手术区毛发和污垢,彻底清洁皮肤,为手术时皮肤消毒做准备,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治疗碗、一次性备皮刀、镊子、棉签、纱布、肥皂水、汽油、垫巾、手电筒、毛巾、面盆、热水。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核对医嘱,评估病人及手术区皮肤状况。2.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诊断、手术部位。

3.遮挡病人,于病人身下铺垫巾,暴露备皮部位,涂擦肥皂水,绷紧皮肤,手持备皮刀分区剃净毛发。

4.检查备皮部位毛发是否剃净,皮肤有无损伤。5.去除局部毛发和皂液,整理用物及床单位。6.嘱病人沐浴,卧床病人应床上擦浴。

注意事项

【目的】

去除手术区毛发和污垢,彻底清洁皮肤,为手术时皮肤消毒做准备,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治疗碗、一次性备皮刀、镊子、棉签、纱布、肥皂水、汽油、垫巾、手电筒、毛巾、面盆、热水。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核对医嘱,评估病人及手术区皮肤状况。2.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诊断、手术部位。

3.遮挡病人,于病人身下铺垫巾,暴露备皮部位,涂擦肥皂水,绷紧皮肤,手持备皮刀分区剃净毛发。

4.检查备皮部位毛发是否剃净,皮肤有无损伤。5.去除局部毛发和皂液,整理用物及床单位。6.嘱病人沐浴,卧床病人应床上擦浴。

【注意事项】 1.剃刀的刀片应锐利。

2.剃刀刀架用后应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临床带教护理实习生的体会 篇6

1.临床资料:

2013年-2014年带教学生80人,其中中专60人,大专14人,本科6 人;男生2人,女生78人

2.带教中常见的问题

2.1实习生的人际交往、沟通及心理应对能力差 现在有一部分的实习生文化基础起点偏低,面对不同文化层次、家庭、信仰的患者时,不知如何进行交流和沟通,许多护生在家里是父母宠爱的独生子,一旦进入社会,接触陌生环境时,就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表现的不知所措而且不善于与患者交流,因此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关心帮助患者.

2.2实习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差 在实习中,实习生对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不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带教老师讲解少,护生不能积极提问。新的护理设备的广泛应用,高档仪器的引进和正在开展的许多专科新技术、新项目,都使实习生望而生畏[1]。

2.3护理技术操作不过关 一是实习生对临床实际操作不够积极,某些操作做了就觉得自己会了,而不是去多多练习,不严格要求自己。二是患者法律意识增强,患者对实习生缺乏信任,使学生失去了许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3.对策

3.1 根据实习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开展带教工作

3.1.1实习初期带教老师要热情接待,主动详细介绍医院及科室概况,消除其恐惧紧张感,并主要讲解护理工作的法律意识,让其有严格的查对意识,严格规范技术操作,逐步培养自己的服务意识和自信心。3.1.2实习中期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要求带教老师可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实习生有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更好地巩固自己的知识[2],同时注意培养实习生谦虚谨慎、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

3.1.3实习后期带教老师要注意培养实习生独立的工作能力和慎独的精神,让其领会护士的职责,并帮助实习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为其提供合理化建议。

3.2 培养实习生与病人沟通的能力

让实习生掌握交流的基本程序,每次交流所需要的时间、交流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使实习生体会到交流是一种目的。要求带教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交给实习生与病人交流的方法,如怎样与病人打招呼、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进行健康教育等。引导实习生微笑服务,逐渐提高实习生的沟通能力,实现沟通的目的,提高沟通的效果,从而获得病人的信任。

3.3加强实习生的法律意识的培训

将法律意识的培养纳入岗前培训内容中,用实例让实习生明白临床常见的潜在的法律问题,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把各种制度和职责当做义务去履行。实习生要明确自己的合法身份,在对病人实施护理时,只有在专业老师和护士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如果脱离老师的指导擅自行事,侵犯了病人的利益,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4采用分层次带教方法带教护理实习生

3.4.1对于全日制本科生、专科生,他们基础理论知识相对扎实,带教老师要着重培养其临床综合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要求他们每科举办1个专题讲座或组织1次护理查房,自己查找资料组织材料,以促进其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加强对他们操作技能的训练,以打造成复合型护理人才。

3.4.2对于全日制中专生,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对薄弱,带教老师要着重培养其工作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多提供一些操作机会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加强对他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把他们培养成应用型护理人才。在操作中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使实习生知其然也知所以然。

3.5带教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3.5.1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具有丰富的医学和护理学理论知识。我们医院每年进行带教老师竞聘上岗,并对带教老师进行定期培训、考核。护理部及科室对带教进行双向反馈及测评,这些都要求我们带教老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3.5.2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耐心讲解,正规示范 带教老師应先熟悉学生的实习手则,拟定带教计划。在指导学生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前,要认真、耐心地讲解。同时可以结合临床帮助学生复习一些理论知识。另外我们带教老师在做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正规操作,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并尽可能回答学生的问题。在工作中,凡遇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应查资料或向其他老师请教,力求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多让学生操作,严格检查质量,做到放手不放眼。对每批实习生适时进行带教,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循环渐进渐的方式进行。

3.6注重护理实习生的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培养护士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沟通能力,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3]。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做主人,充分表现自己。有的带教老师认为学生笨手笨脚,担心学生出差错,很多事情不放手,当然这样不会出差错,也少了不少麻烦,但是学生结束后,却什么也不会做。可见,既要让学生看,又要让学生干。另外,一定要严格注意个别学生工作马虎、草率、应付了事的性格。如果发现要及时纠正,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3.7每周进行科室护理操作技术带教 科室安排带教老师每周进行一次护理实习生集体带教。主要包括基础操作、业务学习,并且每位实习生都要认真仔细听,带教老师示范完随机选择几名同学进行示范,过后大家共同给以点评。

总之,通过对我院几年来不同层次护理实习生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做出分析,采取有效的对策,增强了实习生对病人的服务意识,对护理工作意义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加深,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改观。同时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带教水平也明显提高,病人的满意率及临床护理质量也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 陆孙芩,谭腾芳,陆玲.浅析临床护理实习生的带教与管理[J].医学信息,2010,23(3):287.

[2] 赵红玲,康晓玲,熊鹏. 神经外科护生带教思考与体会[J]. 医学信息,2010,23(11) :287.

临床操作护理实习 篇7

1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积极转变观念

1.1 从90年代末期, 医院为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重抓西医药治疗, 中医药专业人员进院比例逐年减少, 中医药参与治疗比例也逐年下降, 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基本处于停滞阶段, 整个卫生行业均存在这一现象;另外护士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认识不到位, 中医护理人才缺乏也是影响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医院护理人员大部分是西医院校毕业, 截止2011年6月, 全院193名护理人员中仅有24名中医院校毕业生, 占12.4%, 故大部分人员中医理论基础薄弱, 辨证施护能力较差, 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较少。而中医护理不仅要求护士按西医学的知识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还要结合病人的病症进行中医辨证, 按照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原则,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2 2005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开展“以病人为中心,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 医院充分认识到中医发展的重要性, 转变观念, 要把中医药治疗优势充分得以体现。医院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 把中医的发展放在首要的地位, 加大投入, 引进中医人才, 2008-2011年, 招聘中医类研究生20名、中医类护理本科生5名, 西医类毕业生参加各类大专以上中医护理学历教育8名, 与江苏省中医院合作开展5项中医诊疗科目。护理部制定了中医护理发展规划, 对开展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

2 加强同行学术交流, 提高护士素养

2.1 为进一步加强同行间的交流, 提高中医护理知识水平, 我院2008年、2010年成功举办了无锡地区中医护理学术讲座, 内容分别为“新生儿按摩排便疗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情志护理”等内容, 通过交流、讨论, 提高认识, 丰富中医护理知识内涵, 提高护士素养, 2次讲座均得到了同行的好评。

2.2 护理部4次组织护士长到三级中医医院参观学习, 学习他们中医护理的理念、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文件书写、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临床运用、中医护理科研等, 受益匪浅, 为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2.3 安排各级人员参加外出培训, 护理部主任及护士长、护理骨干参加省级中医护理知识培训班, 吸取养分, 促进交流, 拓宽视野, 在中医护理如何与现代医学结合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了管理人员素养。

3 强化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奠定理论基础

3.1 由于全院医务人员的中医理论基础薄弱, 医院从2008年8月-2010年12月举办了一期“西学中”培训班, 医疗、护理相关人员均参加培训, 114名护士通过232学时的培训及考核, 对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结业考核, 114名护士均取得了培训合格证书。

3.2 2009年护理部编写了《中医护士必读书》, 人手一册, 供护士学习, 护理部首先组织培训, 形式由全院集中、科室集中、个人自学三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而后护理部分4次组织考核, 80分合格, 合格率91%, 不合格者予以补考, 补考合格率100%, 科室每月考核, 通过强化培训, 护士能基本掌握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成效显著, 为开展中医操作技术提供扎实的基础。

3.3 护理部每年制定全院中医护理培训计划, 学时为35~40学时左右, 其中要求自学1/3, 集中培训2/3, 内容包括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培训、中医操作示范及考核、中医护理查房等, 并能很好的予以落实, 及时登记于继续教育学分册。科室也制定相应的中医培训计划, 并能很好的落实。

4 积极推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体现特色优势

中医护理操作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使用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 但临床上由于不常规开展中医护理操作, 护士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认识不够, 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为更好地推行中医技术在临床的运用, 护理部确定目标, 详细制定强化培训及考核计划, 要求人人掌握常用8项中医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每科室要常规开展2项以上的中医护理操作, 并做好登记及病例资料收集。

4.1 规范科室操作盘及操作物品。医院一直以来对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有6大操作盘, 对中医操作只建立1个盘, 所有的用物均放于一起, 护士取用很不方便, 针对这一情况, 护理部做统一规定, 各病区建立8大常用中医操作盘, 分别为耳针法 (耳穴埋豆) 、艾条灸法、拔火罐、穴位按摩、刮痧、湿敷、涂药、熏洗。

4.2 积极采购护理用具, 指导护士开展工作。由于护士对体穴、耳穴的定位不了解, 所以护理部及时采购耳穴模型及刮痧板等发到各病区, 并印发了人体常用穴位的定穴方法及作用, 供护士学习, 由科室护士长进行督查, 经过1个多月的强化学习, 护士基本掌握常用耳穴、体穴的定位方法及作用。

4.3 规范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护理部组织有中医护理基础的护士长、护理骨干对照操作流程标准练习中医操作, 达到熟练, 做到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然后为全院护士进行示范, 示范后各科室带教老师组织护士“一对一”练习, 通过2个月的强化培训,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护理部首先对护士长进行8项操作的考核, 考核合格率100%。全院质控组对全体护士20%的比例抽考, 科内质控组对科室全体护士操作考核, 8项中医操作考核合格率≥90%, 成绩记录存档。

4.4 通过强化培训及考核, 病区护士已基本掌握中医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但如何运用于临床, 一直是护理管理者困扰的问题。护理部与护士长二次召开碰头会, 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 均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护理部汇总各科室相关建议, 制定了积极推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临床使用的实施计划, 同时制定了科室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登记本。起步尤为艰难, 面临许多问题, 一是医生要开出医嘱, 护士才能执行;二是临床上医生大多为西医院校毕业生, 在认识上还不够到位;三是医生判断是否适合做中医操作也很困难。尽管如此, 护理人员没有退缩, 多次与医生沟通, 要求他们积极配合临床实施中医护理操作, 同时护理上变被动为积极主动, 护士长、护理骨干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对病人充分进行评估, 有适应证的病人及时与医生沟通, 进一步推行中医护理操作。3个月的临床实施, 医生基本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能主动开出医嘱, 护理方面继续对有适应证的病人进行评估、判断, 供医生参考, 医护配合默契, 现在全院各病区能广泛开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 据统计2011年1-8月份在全院8个病区总计开展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1 345例, 其中穴位按摩484例, 穴位贴药307例, 中药外敷108例, 中药灌肠96例, 中药坐浴83例, 拔火罐70例, 耳穴埋豆70例, 艾灸法50例, 中药沐足16例, 中药理疗61例。

5 体会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 人们日益增长的养生保健需求和昂贵的医疗费用等问题, 已成为21世纪医学界的焦点和难点, 中医护理以其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古老而又先进的护理理论、简便实用的操作技术、历史悠久的养生方法, 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发展中, 无疑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 使得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已从医院发展到社区、家庭, 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起到了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的作用[1]。如临床上采用针灸、耳穴埋豆、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等技术解除尿潴留;采用耳穴埋豆、气功、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疗失眠;使用耳穴埋豆、拔火罐、外敷中药等方法减轻疼痛, 缓解便秘, 治疗褥疮等, 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在二级中医医院广泛开展中医特色护理, 还面临许多问题, 护士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必须有医嘱, 需要医生方面的积极配合,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广泛开展;另外还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中医护理人才, 但在人才培养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 需要广大中医护理人不断探索与努力, 积极推广中医护理技术, 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临床操作护理实习 篇8

1 镜像操作训练在国外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由于口腔环境的特殊性,使牙列中的很多区域无法通过肉眼直视,因此在进行牙体预备时常常需要用口镜来间接观察牙面。即使一些区域能够通过肉眼直视观察,却需要医生扭曲及弯曲身体作为代价,长期如此操作对口腔医生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2,3,4]。有文献报道,通过镜像操作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间接观察能力并使其达到神经生理学适应,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将会持久存在,国外许多口腔医学院在口腔医学生正式接诊患者之前均对其进行镜像操作训练[5]。

进行此项镜像操作训练需要一种特殊装置,该装置由一个U形钢板、一块装在其尾端的镜子及一个前端安装着一个短铅笔的牙科钻组成。由于钢板的遮挡,学生要想看到放在基板上的物体只能通过镜子反射,这种装置设计简单、灵活,对于优势手是左手或右手的人均适用;另外,用来进行镜像操作训练的物体既可是二维也可是三维的。具体训练方法如下:在基板上放置一张画有曲线轨迹的白纸,具有一定的宽度,外形分为圈形,矩形,心形等,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在规定时间内将基板上曲线之间的区域用铅笔完全描黑且不能涂到边界外,将描记结果超出曲线外面积大于0.5mm2记录为错误。训练一定周期后,要求学生在临床患者口腔内制备一个盒型洞,教师对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打分,并请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评价这种练习方法对提高临床镜像操作能力是否有帮助。

统计结果显示,在镜像操作训练过程中,学生的出错率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减少,低年级学生的出错率显著大于高年级学生及毕业生,口腔医学生普遍认为在进入临床操作之前,通过此装置进行镜像操作训练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口腔临床操作技能[6]。

2 我国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口腔医学生培养多采取理论教学加临床实习的传统模式,首先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为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形象和多维的知识体系提供灵活生动的图文支持[7]。其次通过开展互动讨论式教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设置悬念、广泛思辨、深入讨论,充分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再次通过离体牙操作训练、仿真头颅模型训练来模拟临床实际教学,使学生体会在患者口腔内进行简单去龋、备洞操作的真实感觉,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还能够训练学生使用牙科器械、运用口内外支点、口镜下操作等基本技能[8]。有的教学单位还将模拟评估系统引入仿真头颅模型的应用中,将学生制备的洞型转换成三维图像,根据设定好的标准对每位学生做出客观有效的评估结果,发现和改正学生的不足,作为教学总结与修正的重要依据,有利于标准化教学和测试的实施。最后一步就是临床实际操作,使接受过前期模拟训练的学生在患者口内进行窝洞制备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9]。

3 镜像操作训练与我国传统口腔医学生实习教学模式比较

通过对镜像操作训练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可知,高年级学生操作的错误率显著低于低年级学生,这与高年级学生曾有过直接或间接的口内操作经验有关。不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的镜像操作训练后错误率均明显降低,说明使用镜像操作训练能提高口腔医学生的二维镜像操作能力,同时也说明口腔医学生的生理适应性能够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研究结果还表明,学生认为镜像操作训练与临床实际操作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为其日后在患者口中进行实际操作,尤其是对于窝洞的预备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口腔医学生进入临床接诊患者前先开展二维镜像操作训练,然后在口腔模型上进行三维镜像操作训练,最后在患者口内进行实际操作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熟悉口腔操作的特殊性,逐渐提高掌握镜像操作能力,同时也为消除学生接诊患者时的恐惧心理,对增强其自信心有很大帮助[6]。

相比而言,我国对口腔医学生采取先理论教学,后在离体牙、仿真头颅模型上进行操作训练,最后进入临床患者实际操作的培养模式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对于刚结束理论课学习的口腔医学生而言,在未经过任何过渡培训的前提下直接接触离体牙操作练习,难免会产生恐惧心理,甚至连牙钻的握持方式、支点的寻找与放置都难以掌握,加之离体牙的变异性强,其解剖外形与教科书中介绍的标准生理外形有一定差别,增加了学生在离体牙上进行牙体预备的难度系数。如果能够对学生先进行二维水平上的镜像操作训练,使其先了解口腔临床镜像操作的特点,熟悉口腔医生正确的坐姿及正确的牙钻握持方法,后逐步增加训练难度,在教员监督下对学生进行二维平面图画镜像描记训练,防止学生通过肉眼直视方式进行描记,通过反复练习,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平面镜像操作要领,了解口腔镜像操作的感觉,为今后在患者口内进行训练打下坚实基础。②直接在离体牙上进行牙体窝洞预备无法训练学生的镜像操作能力,由于学生操作时是将离体牙直接握在手中进行牙体预备,操作完全在肉眼直视下进行,甚至可以根据预备的需要随意调整牙齿的位置,这与临床实际情况不符,且操作难度系数降低,达不到临床前培训的目的。③离体牙获取困难。随着我国对患者权益保护制度的逐步完善,收集离体牙的难度增大,许多患者要求带走拔除的患牙,因此采用离体牙作为实习道具的模式将逐渐被取代。如果能够对学生先进行二维操作训练,使其先树立镜像操作的意识,再逐步增加难度,在头颅仿真模型上进行备牙操作,最后在患者口内进行实际操作,既有利于学生对口腔镜像操作技术的掌握,又有利于消除学生接诊患者的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综合国内外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采取先理论知识传授,再二维镜像操作训练,后仿真头颅模型操作训练,最后在患者口内进行实际操作的流程能够简单有效地提高学生镜像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对提高学生接诊临床患者的能力有很大帮助,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赵颖,唐燕,曾红燕,等.浅谈综合医院口腔科在口腔医学生综合实习中的作用[J].北京口腔医学,2011,19(5):291-292.

[2]Kunovic RS,Rosenblum RH,Beck FM.The effect of train-ing on indirect vision skills[J].J Dent Educ,1987,51(12):..716-719.

[3]Díaz MJ,Sánchez E,Hidalgo JJ,Vega JM,Yanguas M.As-sessment of a preclinical training system with indirect visionfor dental education[J].Eur J Dent Educ,2001(5):120-126.

[4]Willis DO,Scheetz JP,Kincheloe JE.A comparison of two-and three-dimensional exercises in the acquisition of mirrorvision skills[J].J Dent Educ,1987,51(4):190-191.

[5]Willis DO,Kincheloe JE.Teaching dental students mirrorvision skills[J].J Dent Educ,1983,47(5):311-316.

[6]Günter M.Rau,Dr.med.dent,Anne K.Training Device forDental Students to Practice Mirror-Inverted Movements[J].Rau 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2011,75(9):1280-1284.

[7]孙晋虎,黎婷,黄华,等.多媒体技术与互动法在口腔医学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5,4(2):104.

[8]张林,徐鹏宇,黄波,等.正颌外科三维立体可视化模拟手术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04,20(1):63-65.

自制防护架在临床护理操作中的应用 篇9

1 制作方法

(1)选不锈钢板一块。钢板厚度0.8mm,将钢板制作成15×10×7cm的长方体支架1个(支架上盛污物缸下应有一托板,上托污物缸,试管孔下有一托板托放试管)。

(2)选废输液塑料空瓶1个,制作成深度(高度)为8cm,盛污物用的污物缸1个。

(3)在15×10×7cm的长方体支架右上方按照采血所需的试管直径大小钻孔数个(根据需要设定具体孔数);在右下方按注射器针头帽孔最大直径钻孔数个(根据需要确定孔数)(注:钻孔以针头帽不落下为准);在支架左方根据污物器皿大小钻孔一个盛污物器皿。

(4)制作图样

2 使用方法

(1)将制作好盛污物用的废塑料输液瓶放入防护支架上的污物孔中,根据需要备试管于试管孔中。

(2)操作过程中将针帽分离注射器后,将针帽尖端向下放入防护架针帽孔中。

(3)将采血、注射、穿刺后的注射器直接垂直插入针帽孔中,并轻按一下注射器,使针头与针帽套紧,便于处置时上提注射器连同针头、针帽一并提出。采集血标本注入防护架试管内。

(4)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污物如棉扦、安瓿等归入防护架上污物器皿内。采集用试管置于试管架孔。

(5)返回治疗室清理防护架上用物,按常规分别处理之。

3 优点

(1)有效防止了护士对使用后的注射器重新套上针头帽时针刺伤的发生,降低了HBV、HCV、HIV感染率。

(2)防护支架将试管、污物缸、使用后的注射器处置规范为一体。即节省了护理操作所需用物的空间,方便了护理操作,又将废塑料输液瓶再利用为污物缸,且用物摆放符合消毒隔离的相关要求。

(3)防护支架为不锈钢材质有一定重量,摆放平稳,不易翻倒。用后便于拆装、清洗、浸泡消毒,节约时间,符合消毒隔离要求。

参考文献

临床操作护理实习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ICU行纤维支气管镜诊治的患者70例, 其中男42例, 女28例, 年龄16~70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

经回顾性分析资料并统计, 70例患者可分为两组, 一组为纤维支气管镜简单护理配合组 (对照组) 39例, 一组为纤维支气管镜严格护理配合组 (观察组) 31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治疗, 在直视下降气道内的分泌物抽吸干净, 并注入5~10mL的生理盐水进行反复灌洗, 帮助清理气道分泌物。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中、后期采用简单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严格的护理操作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严格护理操作的方法[2]

1.3.1 手术前的准备

(1) 手术前要准备纤维支气管镜和抢救所需的所有物品。纤维支气管镜在使用前用要将其在2%的戊二醛中浸泡30min, 生理盐水冲洗备用。 (2) 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做好心理护理, 对清醒患者认真详细的介绍整个手术的流程及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满足患者的好奇心, 缓解其紧张、恐惧的情绪, 使患者能够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3.2 手术中的护理

(1) 患者取仰卧位, 肩下用枕头垫起, 部尽量向后仰, 选择比较通畅的鼻腔进行治疗。采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 紧急情况或昏迷患者不用进行麻醉, 对于不能配合手术的患者使用安定进行镇静。 (2)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或吸痰灌洗, 可能会引发患者不同程度上的阻塞性通气障碍, 尤其是生理盐水冲洗时极易出现低氧血症。故在治疗过程中, 必须予以心电监护、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在进行灌洗之前, 应先给予患者高流量的氧气吸入, 等到血氧饱和度提升稳定后再进行吸痰灌洗。灌洗时间要控制在30min内。如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不足85%, 应立即停止吸痰灌洗, 等患者的情况稳定后再继续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情况, 做好处理突发情况的准备。 (3) 护理人员要熟悉纤维支气管镜的操作, 便于治疗过程中的配合, 在手术中要时刻注意患者病情的进展, 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气道反应较高, 应立即停止灌洗, 并注入利多卡因进行强化麻醉。在吸痰、灌洗的过程中, 要密切配合医生做好工作, 保证治疗的有效率。

1.3.3 术后护理

(1) 患者在术后要禁食禁水2h, 尽量少讲话, 使声带尽快恢复功能, 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2)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其有无气胸或活动性出血的现象。手术后给予患者高流量的氧气吸入2h, 鼓励其咳嗽排痰。

1.3.4 纤维支气管镜的处理

(1) 每次用后都要及时的用内镜自动清洁消毒机进行清洁消毒, 每个月都要对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监测, 避免交叉感染。 (2) 其保养与维护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避免碰撞和阳光直射。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后, 呼吸困难、肺部啰音、肺部感染的改善情况, 及脱机和拔管时间的长短。

1.5 效果判断标准

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有明显缓解, 且肺部啰音消失, 脱机时间在3d内视为有效;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有所缓解, 肺部有少许啰音, 脱机时间在3~5d内视为显效;患者呼吸困难有轻度患者, 肺部啰音减少, 脱机时间在5~7d内视为好转;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 且脱机时间超过7d视为无效。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经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并配合不同的护理操作后, 治疗效果也大部相同, 见表1。

由表1可见,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2.2 不良反应

患者中无1例出现明显的出血、气胸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3 讨论

ICU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和严重肺部感染, 并发症的出现, 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纤维支气管镜可在直视下抽吸气道分泌物, 能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缩短治疗的时间, 是ICU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重要工具, 对抢救危重患者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在ICU中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是一项安全且有价值的操作。在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灌注时, 实施严格的护理操作配合也是极为重要的, 严格的护理操作可以有效的提高纤维支气管镜的治疗效果, 保证患者在治疗中的安全性, 对抢救危重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可见, 经严格护理操作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63.8%, 明显高于进行简单护理组患者的47.3%。综上所述, 严格的护理操作可明显提高纤维支气管镜的治疗的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在ICU危重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中严格护理操作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ICU行纤维支气管镜诊治的患者70例, 对其护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严格合理的护理操作可使纤维支气管镜对气道分泌物有效清除。结论 危重患者抢救中严格的纤维支气管镜护理操作可提高临床效果, 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护理操作,ICU危重症患者

参考文献

[1]胡燕妮, 李乐之, 何卫娥, 等.纤维支气管镜在NICU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2010 (7) :1-2.

上一篇:工业污染源评价下一篇:妇科介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