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构思

2024-08-17

巧妙构思(精选九篇)

巧妙构思 篇1

抓特征

我们解题时经常会用一般的数学原理来解决特殊的数学问题, 从而使解答过程繁琐化, 所以我们在解题时必须分析题目中已知与未知的特征, 能采用特殊方法求解的就用特殊方法求解.

例1:已知, 如图1, 正方体ABCD—A′B′C′D′的棱长为a, 用平面B′-A′BC′截取一角, 求剩余部分的面积.

分析:解此题时, 若抓不住三棱锥B′-A′B C′的三棱B′A′、B′C′、B′B两两互相垂直这一特征, 那么要求出△A′BC′的面积以及B′点到△A′BC′所在平面的距离 (作为高) 来求截去部分的体积, 则计算十分繁琐.

溯根源

逆向思维是指与一般思维方向相反的思维方式, 也称反向思维.在数学解题中寻求解题的方法时, 应是在审题的基础上吃透已知条件, 而后根据条件与结论的关系, 由待求的未知结论寻找需知, 逐步将需知推演为已知或隐含的已知.

例2:如图2, AF、AD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 且∠B=36°, ∠C=76°, 求∠DAF的度数.

解析:此题可以按下面的思路逆向溯源:

找变换

对有些问题若用一般的解法, 则会不好入手.这时我们可设法变换问题形式, 将原问题转换为难度较低的新问题, 以便通过对新问题的分析研究找到解题途径.

例3:如图3, 在△ABC中, E是AC中点, D是BC边一点.若BC=1, ∠ABC=60°, ∠BAC=100°, ∠CED=80°.求△ABC的面积与二倍的△CDE面积之和.

解析:设K=S△ABC+2S△CDE, 由已知条件得∠BCA=20°, ∠EDC=80°, ∴CE=CD.

直接计算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很困难, 要碰到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但如果注意到∠ABC=60°这个条件, 可把△ABC复原为一个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为此, 延长BA到G, 使BG=BC=1, 连接CG, 在AG上取F点, 使BA=GF.连接CF, 则易知△ABC≌△FGC, 且AC=CF, ∠ACF=20°.于是△ACF∽△CDE, 但CA=2CE.∴S△ACF=4S△CDE, ∴S△BCG=2S△ABC+4S△CDE.

点评:此题添了辅助线后从表面看使图形变得复杂了, 但实质上则使不规则三角形转化为规则的正三角形, 不仅达到了化繁为简的目的, 而且也使我们捕捉到了解答本题的方法.

考场作文构思要巧妙 篇2

第一,文章的开头要吸引人。好文章的开头有:设置悬念式开头;倒叙式开头;情景描写式开头;点题式开头;议论抒情式开头;引名人名言或哲理性的话开头等。

第二,情节安排要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文似看山不喜平”。因此,叙事要有点“波澜”,不能平铺直叙。

第三,表达方式要灵活多变,忌单一重复。

第四,点题要巧妙。

历年中考作文中,因构思巧妙而脱颖而出的佳作不少。例如:1998年的考题《我的欢乐》,有一名考生运用丰富的想象,把自己幻想成一只“和平鸽”,“要作一次旅行,从我的家乡——台湾,一直飞到祖国的心脏”,文中以一只“和平鸽”的行踪为线索,展现了沿途在香港、上海、长江三峡工程、长城以及北京等地上空俯瞰到的一幅幅壮丽的景象,表达了“祖国统一、繁荣富强,是我最大的欢乐”这一主旨,写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高扬着时代的主旋律。这就摆脱了初中生身份的局限,摆脱了时空的束缚,超越了“小我”,进而写出了“大我”——中华民族的欢乐。真是构思新颖,不落窠臼。又如2001年的考题《有家真好》,有一名考生通篇运用拟人化手法,把台湾比作从内战结束后离开祖**亲的孩子——“我”,模拟游子的口吻准确而传神地演绎了台湾同胞的真切感受,在“有家真好”的题目下表达了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的重大主题,具有很强的表达效果。再如2006年,有一名考生叙写《我们的名字叫“花样”上海人》,选取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事例,描述了“花样”上海人“有春花的热情,有夏花的爱心,有秋花的收获,有冬花的坚韧”等个性特征。全文按照春、夏、秋、冬四个时令季节为序,以春日的红杏、夏日的荷花、秋天的硕果和冬日的腊梅为喻,并配以鲜明的富有时令季节特征的四句古诗文名句,作为四个部分的小标题,凸显上海人的“花样”性格,构思十分巧妙。

构思巧妙 感情真挚 篇3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

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

回首姑苏是白云。

【赏析】

这首送别诗写诗人的朋友魏十六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诗人乘船送朋友。这首诗感情真挚而又笔调轻灵,相当别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前两句“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真切地写出了送别时那种令人黯然神伤的环境,通过环境的烘染,把即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婉转有致。诗人在秋夜沉沉的晚上,听着蟋蟀切切的鸣叫声,想到自己明天就要与友人分别,心情异常沉重。“秋夜”,点出送别的时间。秋天气氛肅杀,特别是在秋天的晚上,本来就容易勾起对朋友的思念,而偏偏在此时,自己却要送好友离去。“此送君”三字,字字透出送别时的凄苦之情。“沉沉”二字,一方面从视觉着笔,写在船上看见四野茫茫,黑夜深深,无边无际,什么也看不清;另一方面写出了诗人的心情相当沉重。同时,诗人又从听觉着笔,写两岸草丛中蟋蟀的鸣叫,“切切”的叫声似在相互倾诉,又似在低低饮泣,这悲伤的秋声,使即将离别的人不忍卒闻。这两句选取了最能代表秋夜伤怀的景物来交叉描写,虽没有明说送别的愁苦,然而环境的渲染,使这种愁苦变得更加具体形象,伸手可触,真正做到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后两句“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以诗人想象中的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诗人想:今夜,虽然有离别的愁苦,但毕竟还没有分手,还可以在一起倾心叙谈。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明天,当我在这只船中回望你所在的苏州时,那就见不到你了,唯见到满天的白云。到那时,凄然孤独之情,一定比今晚更深更浓。这两句看似在写明日的白天,其实仍是在写今晚的秋夜,通过这样别出心裁的安排,更深刻地表达出秋夜送别的难分难舍。

全诗结构巧妙,语言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叠字的运用使诗读来郎朗上口,富于声情美。

巧妙构思 篇4

一、巧妙构思———备课的实效性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无论是要完成什么工作,积极而有效的准备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工作更是这样。真正的备课并不是我们日常所做的机械而重复的“抄写”工作,既不能抄袭别人的思路,更不能抄袭别人的方法,而是要静下心来,对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实际、教学方法策略、方法实现步骤以及课堂有可能会出现的教学意外、应对策略等各个方面都要加以详细而缜密地教学设计,真正实现实际意义上的备课。

1.教学目标的实效性

一堂课的教学首先要有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订要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来制订,明确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以此安排下面的教学环节。例如,初中英语(Go for it)九年级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和Internet的帮助,使学生了解一些著名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风景名胜、政治文化等,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感兴趣的地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整合与应用能力。

2.教学资源的实效性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初中英语教学使用的教学资源一般包括教材、教辅资料和图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等。要想上好一堂课, 教师必须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1)教师要了解和分析教材,了解已学教材和后续教材的内容,找准教材知识的切入点,做到点面结合。

(2)教师要广泛阅读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料,多准备一些资料卡,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建立一个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知识圈,并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以达到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二、切身实践———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效性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还要选对有效的教学实践方法,有时候方法比方向更加重要,正确而灵活的教学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仍然以前文提到的Go for it为例,精心设计了几点教学策略。

1.教学情境的实效性

英语是一门枯燥的课程,所以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我抛开本节课的常规导入,对学生说了 “我和儿子的假期旅游”,把以前学过的一些词汇融入我的叙述中: “Our vacation—Your vacation—Our dream vacation—His dream vacation (Lisening)—Jame’s dream vacation (Reading)—your dream vacation—Grammar focus—Homework”给学生的感觉是他们在帮助我的儿子,消除了学习的压力感,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境的激发下,学生都跃跃欲试,纷纷和同学们分享他们假期旅游的快乐经历,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然后我以问句“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使教学顺利地进入了下一阶段。

2.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1)自主学习。在备课阶段我就准备了有关Australia的课件, 上课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了多媒体教室,通过网上资源分享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共同观看,并在他们观看课件之前布置任务:What impresses you most?why?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自行浏览与Australia相关的网页,个别辅导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2)交流合作。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之后,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一组派出一名学生发言,汇报自主学习的成果,但是要求他们的陈述不能重复,还可以鼓励学生以电子文稿、课件等形式进行成果汇报。这种新鲜的学习方式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不能重复的要求下,他们会力求创新,团结协作,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多以“OK,Well done,Good idea”这样的字眼来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成绩,对于学困生,我对他们说“:Be patient“”Be confident”,“Believe yourselves”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尽力缩小他们和其他组别的差距。

领导讲话稿该如何巧妙构思 篇5

1.设计好讲话稿结构

围绕主题设计结构是起草讲话稿的重要方略。一个写作任务下来,撰稿人首先应当在这方面下工夫,不能一见任务就作战术考虑,马上钻到具体材料的遣词造句的技术工作中去。

起草讲话稿,首先要从宏观上考虑,就如同盖房子先要有设计、有骨架一样。如果设计的结构不行,只是在粉刷装修上下工夫,房子的质量就没有保证,甚至还会塌下来。讲话稿常见的大返工,问题往往就出在内容及主体结构上。所以,撰稿人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拥有领导方略,会谋篇布局。

结构就是言之有序,就是讲话稿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即构思、谋篇。安排结构的基本原则是四个字:不板不乱,也就是不死板,不杂乱。具体要求有四点:一是纲目清楚,思路贯通。二是层款清晰,段落完整。三是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四是开头明快,结尾有力。

安排结构要考虑到以下四点:第一,全面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第二,层次段落要围绕主旨,根据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第三,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人们领会和接受。第四,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

2.深化讲话主题

讲话的主题,是通过载体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明确意图、基本意见,是行政目的的具体体现。所谓讲话主题的深化,就是主题向纵深层次方向发展,呈现出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由残缺到完整的态势。主题不存,讲话稿无魂;主题突出,讲话稿有神。《出师表》之所以千年不衰,主要是因为它深含了“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之所以代代相传,就在于他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的精辟思想;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写的《关于情况的通报》之所以被载人史册,关键在于通过阐述各个战场的情况揭示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真理。党的xx大报告,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xxxx’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这个主题,鲜明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以最简练的语言,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伟大实践和认识的历史经验,确定了我们党在2l世纪的历史定位,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根本走向。可见,主题越突出,思想性就越强;思想性越强,讲话稿的生命力就越强。

深化讲话主题要把握以下重点:

(1)细化领导要求。领导意图与要求最初表现的形式是比较复杂的。有的十分明确,有的仅是个倾向,有的比较零碎,个别情况还有意见分歧的态势。因此,要对其进行提炼、深化处理,形成一个正确的领导集团(班子)的旨意。这个深化过程,首先是补充完善。领导的新思想刚刚产生时,由于认识和实践的局限,很难做到完全正确,这就要使用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从实际出发,把它系统化,使之成为完整、严谨、系统的领导思想。其次是浓缩提高。要经过智囊组织的熔炉加工、优化、磨砺,再融到领导思想体系中。再次是延伸挖掘。要善于分析领导思想的发展趋势,按照这个趋势拓展思路,延伸思维。这种延伸不是随意的,而是从工作需要出发,从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有所突破和创新,使新的思想始终保持一种对工作的最佳导向力。

(2)对客观事物的再认识。讲话稿的主题是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支持、丰富和完善的。各种材料与主题内在联系的关联度的高低,对表现主题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材料所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规律常常是蕴含在深层次里的。事物的本质最能揭示主题。因此对材料要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注意向深处开掘,尽量挖掘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对事物要着力探求其思想意义,要在事物所显示的多方面中找出最主要最深刻的方面。这个过程就是对主题的深化的处理。

(3)政策策略的具体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策略思想等,一般通过会议或纲领性文件下发,贯彻到各级组织和各地区。但路线的贯彻离不开具体问题、具体事件、具体政策。深化主题,必须紧紧地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揭示其在具体问题、具体事件上的意义。对具体事项要有现实、明确、具体的体现,把党和国家的政治意图明确地表达出来。

(4)要量体裁衣。同样一项工作、一件事情,书记与副书记讲可能不一样,市长与副市长讲也可能不一样,分管领导讲与部门领导讲就更不一样了。有些话在私下讲可以,但在正式场合讲就不行;有些事口头讲可以,书面讲就不行;有的话局长讲可以,书记、乡长镇长讲就不行。这就是分寸,这就是区别。

一道构思巧妙的“病”题 篇6

题目 如图1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C,用两条长为l的细线相连,置于高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l>h,A球刚跨过桌边。若A球、B球相继下落着地后均不反跳,则C球离开桌边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

解析 A小球未落到地面前,A、B、C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它们的速率相等。A球刚于地面时速率为v1,A球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系统的动能,所以有:

A球落地后,B、C球以速率v1向右运动,它们的机械能守恒。B球刚落地时速率设为v2,B球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B、C球的动能,即:

B球落地后C球向右匀速运动,C球刚脱离桌面时速度为v2。

联立(1)(2)式,解得

v2=53gh。

第1次遇到此题时,不得不对命题人的巧妙构思叹服:两次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系统的动能,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出方程组再联立求解,计算量也不大,又很容易入手,这也许就是众多教辅资料选择该题作为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的范例的原因吧。但仔细推敲,该题的构思确实巧妙,但无法求解出最终结果,是一道病题,理由如下:

A球离开桌子边缘后,竖直向下运动,B、C球在桌面上水平向右运动,它们的速度均沿绳子方向,故它们的速率在任何时候都相等,因此,“解析”中(1)式成立。

由于l大于h,A球着地后,A、B球间的绳子松驰,没有张力,故B、C球在桌面上以v1的速度匀速运动。

当B球离开水平桌面时,B球有水平速度v1,在重力和B、C球间绳子的拉力作用下,将做曲线运动(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示意图如图2所示。

B球做曲线运动,速度时刻在曲线的切线方向,不会沿B、C球间绳子的方向(桌子边缘除外),所以B、C球的速率在B球离开桌面后不再相等,因此“解析”中(2)式不正确,而应表达为mgh=(12mv2B+12mv2C)-2×12mv21,其中vB和vC分别为B球着地时B、C球的速度。尽管能列出两支方程,但vB和vC的大小关系无法确定,因此该题不能求出最后的结果。

若在题设中增加:“设B球离开桌面后,在特殊装置的作用下,立即向下运动而不损失能量”,这样B球着地过程中,B、C球的速率就是相等的,就可以按“解析”求解,该题就是一道完整的好题。此仍笔者的一点见解,不足之处,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栏目编辑罗琬华)

巧妙构思 篇7

一、了解微课

物理课中很多问题都较为复杂、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具有一定难度, 因此, 很多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掌握所学内容, 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 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经过课堂训练后仍然无法学以致用的问题。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和传统物理教学方式在空间、时间等方面的局限性,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 通过应用微课, 物理教学的形式将变得更加丰富, 构思更加巧妙。为了将微课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首先要对微课有一定的了解。所谓微课是指借助信息技术, 以视频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重难点向学生进行展示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来说,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具有以下好处:

1.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 使学生能随时随地观看视频, 学习物理知识, 实现校内校外以及课上课下时间的无缝衔接。

2.充满新鲜感, 内容简明扼要, 针对性强, 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教学的重难点。

3.节省教学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操作便捷, 容易调整。应用微课能从学生的物理水平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 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流程和结构的一次彻底的改革, 需要教师深入研究, 进而让微课为物理课堂增添魅力。

二、应用措施

1.辅助讲述。观看微课视频并不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唯一的任务, 这里涉及传统教学模式与微课教学的有机融合, 视频固然重要, 但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可因此“偷工减料”, 教师应根据视频内容进行科学的导入和适时的点拨, 使学生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微课教学这一模式而言, 虽然视频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教师的语言讲述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学习“力的正交分解”公式时, 视频中出示了“Fx=Fcosβ, Fy=Fsinβ”这一公式, 教师还需要讲解“β”的含义, 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 tgβ=Fy/Fx, 如果单纯地出示公式, 学生只会死记硬背, 对这一公式的理解将停留在表面, 而通过语言的交流可以缓解学生上物理课的紧张感。同时, 教师还可以采取“趣味竞答”等方式, 使物理教学更加富有趣味, 这也是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另外, 视频最后往往已经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了总结, 在观看完总结后, 教师还可以采取启发式提问法, 再一次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2.注重实验。实验是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也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目, 做好物理实验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 受实验设施和班额限制,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多, 器材少”的情况, 学生在实验课上的操作机会并不多, 对实验内容也很难理解透彻, 而微课在实验课中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传统实验教学中, 部分学生很难看清教师做实验的过程, 尤其是后排的同学, 那么通过微课可以把教师做实验的过程录制下来, 相比于网上下载的实验视频, 教师的操作对学生来说也更具说服力, 而且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反复地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如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 包括:弹簧测力计1个、摩擦计一套 (含小木块、钩码、表面光滑长木板、表面略粗糙长木板各1件) , 然后给学生播放提前录制好的分步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 引导学生一边观察, 一遍提出疑问, 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甚至,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录制视频, 由学生演示实验过程, 给学生以新鲜感, 实现将宝贵的微课资源共享的目标。

物理课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较高, 教师要使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达到“多种形式、巧妙构思”的效果, 真正实现课堂翻转, 要在发挥微课教学优势的同时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借助微课这一形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节省学习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同时实现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融合, 使物理教学更具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郑丽娥.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探索[J].中学物理:初中版, 2016, 34 (5) :28-29.

[2]鲁克强.谈谈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导报, 2016 (3) .

巧妙构思 篇8

1.Vocabulary:wide, old, high, new, round, from, river, clock, London, the River Thames, Big Ben, the London Eye

2.Sentences:This river is very wide.And it’s very long.This is Big Ben.It’s very tall.

Teaching Aids :CAI, word cards, computer, TV

Teaching Steps:

Step 1:Warming up:

T:Let’s say the poem.“This little girl”and do the actions. (Showing on the screen)

Ss:Ok!

This little girl is good.And this little girl is bad.

This little girl is happy.And this little girl is sad.

This little boy is naughty.And this little boy is shy.

This little boy is nice.And this little boy will cry.

【评:此环节学生一边配合动作、表情, 一边说小诗,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既很好地复习了上第一模块描述人物的词汇及句型, 同时又为本节课描述景物打下基础。】

Step 2:Leading

(1) T:Now, look!I have some beautiful pictures. (Showing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T:Are they beautiful?

Ss:Yes, they are.

T:And they’re very famous.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how to describe these things and places.

(Writing“Module 2 Unit 1 It’s very long.”on the board)

(2) T:First, let’s review some adjectives.Now look at the screen.Let’s say this chant together.

Ss: (Looking at the screen, saying the chant and doing the actions with their hands.)

Long, long, it’s very long.Short (短的) , short, it’s very short.

Tall, tall, it’s very tall.Short (矮的) , short, it’s very short.

Big, big, it’s very big.Small, small, it’s very small.

T:Well done, children.Now, let’s learn the other adjectives.

【评:导入环节中教师设计引人入胜的图片及朗朗上口的小歌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复习已学的形容词, 以旧带新, 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Step 3:New concepts:

(1) Learning new words:wide, old, high, new, round

T:Now, look at my cards.Let’s learn the words.

Ss: (Learning new words with teacher.Reading and spelling.)

(2) Practising new words

T:You read very well.And now, can you say a chant with these words like what we said just now?

S1:I can.

T:Good girl!Try it please.

S1:Wide, wide, it’s very wide.Old, old, it’s very old.High, high, it’s very high.New, new, it’s very new.Round, round, it’s round.

T:Fantastic!The others follow her.

(S1is reading and the other students are following her.)

【评: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模仿编歌谣, 并领说歌谣, 体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好地操练了新单词, 并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 Important sentences

T:Now, look at these beautiful pictures.They’re famous places in London.

“London”means...

Ss: (Saying it in Chinese)

(a) T:Look at Picture 1, this is the River Thames.

Ss:The River Thames.

T:Who can say sentences about the River Thames?

S1:I can.It’s very long.

S2:It’s very wide.

T:Yes, just like you say.The river is very wide And it’s very long. (Showing the sentences under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Read follow me, please!

Ss:This river is very wide.And it’s very long.

(b) T:Look at Picture 2.

Ss:This is Big Ben.

T:Yes, it’s a very old clock.Clock. (Pointing to the clock and reading.)

Ss:Clock, clock, clock.

T:Say some sentences about Big Ben, using the words“old”and“tall”.

S3:This clock is very old.

S4:And it’s very tall.

T:I agree with you.Big Ben is very old and very tall. (Showing the sentences under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T:This is Big Ben.It’s very tall. (Reading)

Ss:This is Big Ben.It’s very tall. (Following)

(c) T:Now, look at Picture 3, please.This is a big wheel.Do you know its name?

Ss: (Saying it in Chinese)

T:Yes.It’s the London Eye.Can you say anything about the London Eye, using“round”and“high”?

S5:It’s round.

S6:It’s very high.

T:Yes.Let’s read it. (Showing the sentences)

Ss:It’s the London Eye.It’s a big wheel.And it’s very high. (Reading)

(d) T:And look at this picture.It’s... (Showing Picture 4)

Ss:It’s the Great Wall.

T:Wonderful!It’s the Great Wall in China.It’s very famous.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

S7:It’s very long.

S8:It’s very old.

T:You’re clever.Now, let’s read these sentences together. (Showing the sentences.)

Ss:This is the Great Wall.It’s very old and very long. (Reading)

(4) Practising the sentences

T:Now, look at these pictures.You can choose one and describe it. (Showing the pictures)

Ss: (Choosing pictures and talking)

【评:教师让学生看这4幅图片, 并用刚刚学到的词汇和句子来描述这些图片, 语言知识拓展得恰到好处。通过这个环节, 学生即巩固了所学句子, 又进一步了解了英国和中国更多的名胜古迹, 达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5) Text teaching

(a) Listening and repeating

(b) Learning“from”

T:Amy is from London.“from”means...

S1: (Saying it in Chinese)

T:Can you make a sentence?Who can?

S2:I’m from Huanren.

S3:I’m from China.

T:Right.We are from China.

(c)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T:Now, 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my questions. (Showing the questions on the screen)

(1) What’s the book about?

(2) Is the River Thames short?

(3) Is Big Ben tall?

(4) Is the London Eye high?

(5) Is the London Eye a real eye?

S4: (1) It’s about London.

S5: (2) No, it isn’t.

S6: (3) Yes, it is.

S7: (4) Yes, it is.

S8: (5) No, it isn’t

(d) Reading

Step 4:Expanding

T:Let’s be a tour guide.Look at the screen and do like this. (Showing the sentences on the screen)

“Hello, boys and girls.My name is...I’m from London.Welcome to London.Look, the River Thames.It’s very...and very...This is Big Ben.It’s…And that is the London Eye.It’s…Do you like London?

T:Now give you two minutes to practise.Then come to the front to introduce to us.

【评:让学生模仿小导游, 在真实的情境中操练所学语言, 增加了趣味性, 并使所学语言得到扩展, 培养了交际能力。】

Step 5:Homework

T:Today’s homework:Describe a place in your hometown.

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成就课堂教学 篇9

【关键词】观摩课;教学;总结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3-0196-02

作者简介:陈自励(1975-),男,甘肃省陇西县人,现就职于甘肃省靖远县第四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县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县级中学骨干教师,市级“青年教学能手”,市委、市政府“园丁奖”获得者。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

前一段时间,参加了省、市级青年教学能手的评选,我主讲了高一历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的观摩课教学。作为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师评课和学生反馈,我从教学理念、教学基本功和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来对这节课进行总结,以促进自身发展,提高观摩课执教水平,推进教育教学工作。

1 从教学理念而言,力争做到教学理念新颖、独到,充分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1.1 创设情境,突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学导入新颖。这节课我突破了从传统历史课教学以复习旧课而导入新课的老模式,而是以经典歌曲《春天的故事》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接着用“同学们,我们听着《春天的故事》,讲着春天的故事。如果我们把十年的‘文革’比作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隆冬’的话,它已慢慢远去,而经过《伟大的历史转折》,春天已经来到。那么,这个春天将发生怎样的故事?中国人民将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既能体现《中国近代现代史》教育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又增加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极力想了解这个“春天”将到底发生什么的故事,能迅速地将学生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当中来。

1.2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于高中历史课而言,其理论性较强,对于部分理论,学生很难迅速理解,因此我在备课中,收集和制作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典型的文字、图片、数字资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课件媒体,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积极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充分体现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同“过程与方法”的起、转、承、合,使学生在掌握本课“知识目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

1.3 对教学结尾的处理承上启下,以增加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欲达余味无穷之功效。我在讲授完新课之后,设计了“探索与思考”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为什么要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是如何展开的?80年代以来,我国为什么能在工业、农业和各个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又是如何昂首迈向新时代的?”此问题的设计巧妙地以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为主线,高度概括,并以“中国人民将如何走进新时代,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完成本节课与下一节课的过渡,首尾呼应,并配以《走进新时代》的背景音乐,使学生在低吟《走进新时代》中真正感受到我们在走进新时代的同时,来探求其历史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冲动,使课堂教学有余味无穷之感。

2 从教学基本功而言,能呈现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体现自己教学特色:用激情来传承历史

自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高中历史课教学工作,在市、县组织的“教学评优,岗位练兵”活动中,多次获得一等奖,这为我进行观摩课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在这节课教学中也体现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

首先,对教学精心设计,独具匠心。对教学的设计体现我对历史课教学的构思和方法,不管是教学的导入还是对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知识的突破,问题设计突出层次性。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而且所有设计问题都是从提供的历史材料中获取信息,使学生能从对感性材料的分析中获得理性认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从教具的使用来看,充分而熟练地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顺应时代气息。通过多媒体手段,将文字、音像、图片等各种教学资源融合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运用感性材料来进行思考,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从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突现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落实,重点难点的突破,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技术,更需要能力。比如对“对外开放”这一难点知识的突破,我先从时间跨度上与同学们共同探讨对外开放的过程,然后通过自己制作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示意图,从空间方位上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并分析其特点,教学特别直观,醒目,学生很容易理解。

第四,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用激情来点燃历史。在讲授完观摩课后,在对我这节课在评价时,几乎每一位老师对我肯定的,就是我的教学特色。“面部表情丰富,语调抑扬顿挫,精神饱满,很有激情,教学感染力极强”;“能够用自身的激情与热忱来带动学生,影响学生,从而在深层次上感染学生”。

3 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参与度高,落实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效果显著

我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教学的“三维目标”割裂开来,而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出对三维目标的统一。比如在教学中选取了关于安徽凤阳的三段花鼓词,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选材,学生通过纵向对比,很自然地感受到农村改革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认识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一知识目标。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学生参与度极高,而且回答问题精练、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外,我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比如以歌曲《春天的故事》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并配备了有动画效果的“受人爱戴的邓小平”、“今日深圳”等精美图片,使学生在享受美的熏陶的同时,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以1978年与1997年“主要产品产量”和建国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两个柱状图来展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使学生在了解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悄无声息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上一篇: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下一篇:手性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