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天使微笑

2024-07-20

留住天使微笑(精选五篇)

留住天使微笑 篇1

在我5岁那年的冬夜, 我莫名其妙地发起了高烧。我已经不记得这是我第几次发烧, 却清楚地记得这是最严重的一次。我的头昏昏沉沉, 仿佛有千斤重, 一张小脸烧得通红, 全身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力气。母亲一摸我的额头, 烫得跟热水瓶似的, 她吓得一骨碌爬起来, 背起我就往外跑。

那时已经是深夜, 大街上漆黑一片, 空无一人。我很害怕, 把头紧紧埋在母亲背上。母亲说, 即使隔着衣服, 她仍然能感觉到我烧得很厉害。母亲背着我, 满大街找医生。当时的诊所很少, 偶尔找到一家, 也是关门闭户, 黑灯瞎火。敲了半天, 喉咙都快要喊破了, 也没人来开门。也难怪, 大冬天的夜晚, 外面多冷啊, 谁愿意起来给一个孩子看病?

医院很远, 街上一张车辆都没有。母亲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 又背起我向医院方向跑。好不容易跑到医院, 母亲已经气喘吁吁, 脸上的汗珠像雨水一样往下流。她拼命敲门诊室, 可是敲了半天都没人响应。实在没办法, 她又背起我, 向医院里唯一亮着灯光的地方走去。那是医院的住院部, 只有又矮又旧的两层小楼。一楼照例是黑乎乎一片, 她艰难地背着我走上二楼。

二楼有一间房子里亮着灯, 可是门却紧闭着。母亲边敲门边焦急地喊着医生。过了一会儿, 门“吱”地一声开了, 门里露出一张披散着头发的女人, 疲惫地打着哈欠。见了我们, 她拉长了脸, 没好气地吼道:“大半夜的, 鬼喊辣叫些什么!”母亲是个脸皮很薄的人, 听见这句话, 眼里顿时有了一层泪水。她低下头, 用几乎是哀求的声音说:“医生, 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 她烧得很厉害。”

那个女人慢条斯理地套上白大褂, 戴上口罩帽子, 扔了一支体温表给母亲:“夹在腋下量体温。”过了几分钟, 母亲拿出体温表给她, 她夺过来看了一眼, 冷冷地说:“快40度了, 怎么不早点送来?”

母亲嗫嚅着解释:“夜里一点多钟才烧起来的, 路又远, 我……”

“别唠叨了, 快去交钱拿药!”母亲话没说完, 女医生已经迅速地扔过来一张薄薄的处方。母亲看了一眼, 上面的字迹龙飞凤舞, 她一个字都看不懂。来不及细看, 母亲把我放在一张又脏又小的床上, 飞快地下楼交费拿药。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 我被手臂上的一阵刺通惊醒。我睁开眼睛, 发现手上绑着输液管子, 母亲坐在我床边, 双眼布满血丝, 头发凌乱不堪。微弱的灯光下, 我居然看见母亲头上有了闪亮的白发!

二十多年过去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使得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加强公立医院发展建设的基础上, 私立医院也像雨后春笋般布满了大街小巷。在温饱问题全面解决后, 政府又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如今, 无论您走进任何一家医院, 都能感受到优美的就医环境, 一流的服务水平和医生护士们温和亲切的笑脸。不仅如此, 市民只需要在家里打一个电话, 就能享受到医生护士上门服务的“贵族”待遇。

如今, 母亲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妇, 像当年的我一样体弱多病。一个雨夜, 母亲起来上卫生间, 突然就晕倒了。我吓得手足无措, 慌乱中看到贴在墙上的电话号码3111120, 试着拨打过去, 不到十分钟, 三个穿蓝色工作服的医生护士就来到家里, 他们合力把母亲从卫生间里抬出来放到床上, 医生检查完后, 由两个年轻的护士小姐给母亲输液。母亲渐渐苏醒过来, 见到他们, 马上吩咐我说:“傻丫头, 还不快打开烤火器, 他们的衣服都淋湿了。”我一看, 可不是吗?刚才外面的雨好大, 他们是冒着雨来的。我连忙打开烤火器, 又端来热茶。他们三个人坐在母亲床旁, 一直微笑着观察着我母亲的情况。两个护士小姐很年轻也很漂亮, 尽管是在深夜, 尽管有些疲惫, 但他们依然穿戴整齐, 脸上一直温和地笑着。

留住微笑作文 篇2

微笑,是一种宽容,它可以使矛盾化解,消除怨恨。

有一次,下课后去食堂买饭,刚买过饭准备去餐桌上就餐,可一位同学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从我身边急匆匆的跑过去的时候,撞了我一下,这样饭就洒到了我的衣服上。我当时很气愤,正准备找他理论理论。可看见这位同学笑着对我说“同学,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看着他的微笑和他诚恳的样子。我的火气一下子都消了。也 笑着对他说“没事,没事。 难道不是吗?一个微笑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有时候就缺少别人的一个微笑,老师,父母和同学的一个微笑有时就会改变我们的一生。

上小的时候,我总是不认真学习,总在学校里搅乱。成绩总是提不上去。五年级,班主任找我谈话。一开始,我很紧张,怕老师训我,可是我到了班公室,我紧张的心情立刻放松了下来——班主任正微笑的看着我。从开始到结束,他一直是保持着微笑跟我谈的,从此,他的微笑便深深地刻在了脑海中。五年级期末考试,我的数学考了一百分,而语文居然破天荒地考了86分。

就是班主任的这个微笑,改变了我对学习的态度。也改变了我以后的生活。

有时,一次亲切的微笑,在我们自己看来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在别人眼中,这个微笑却会成为他生活的动力。

别人的一个微笑,会使我们心情愉快,头脑清醒。

留住天使微笑 篇3

—致姐姐

她与这个小女孩相差10岁,她们素昧平生,相隔千里,却在小女孩走到生命绝境时,两次将自己的骨髓捐献出来。

她们的身体里流着相同的血,她们的命运紧紧相连,她们一起谱写生命美好的篇章—生命很脆弱,但爱会创造奇迹!

生命告急!

远方的骨髓拯救“天使妹妹”

茫茫人海,相识充满了际遇。

2007年4月12日,来自北京骨髓库的一个电话,让厉莉和一个叫施桑颖的女孩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这天上午,正在辽宁大学法学院上课的厉莉突然接到了北京骨髓库的一个电话。工作人员告诉她,她留下的骨髓样本已经跟上海的一个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征询她是否愿意捐献。

厉莉的记忆一下回到5年前,想起自己当初在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留下血样时的初衷—不知是否会在冥冥之中帮助到某一个有缘人。

2002年2月的一天,在北京首都钢铁集团公司上班的厉莉下班路过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那里正在做有关捐献干细胞的宣传。在厉莉心里一直有一个无法忘记的痛:她有一个与她年龄相仿的表姐,爱穿白衬衫蓝裙子,戴着红领巾,扎着马尾辫,特别活泼可爱。可她却在12岁时因为白血病离开了这个世界,一家人为此肝肠寸断。白血病,这个可怕的疾病因此在厉莉年幼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尽管多年过去,但痛苦的经历和亲人的泪水,让她仍然无法忘怀。回家,厉莉通过网络了解到有关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整个过程后,第二天就来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留了血样。

2005年9月,厉莉考入了辽宁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硕士。开学后不久,厉莉就把变更之后的联系电话和通信地址告知了中华骨髓库。由于在非血缘关系中,干细胞的配型几率只有几万分之一,所以在这5年里,厉莉没有得到任何关于配型成功的消息。没想到就在她快淡忘了这件事时居然配上了。

不幸的少女叫施桑颖,是上海市汾阳中学初三(2)班的一名中学生。父亲叫施新忠,母亲叫黄菊,夫妻俩分别在公交公司当司机和售票员,月收入总共才3000多元。

施桑颖活泼开朗,和老师同学们都相处得十分融洽。同学们还根据她名字的谐音给她起了个绰号—“苍蝇”,她也乐呵呵地接受了。

2006年12月,施桑颖忽然感觉胸闷恶心,还发高烧,父母赶紧将她送进了医院。开始全家都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没太在意。住院期间,施桑颖还抽空回学校跟同学们一起拍了中考准考证的照片。2007年1月5日,上海中山医院医生确诊施桑颖患有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个结果把施新忠夫妻俩打蒙了,他们忍不住失声痛哭。等冷静下来,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无论如何不能让施桑颖知道自己的病情。直到施桑颖开始大把地掉头发,他们才知道瞒不住了。

出乎施新忠夫妻意料的是,当他们把实际的病情告诉施桑颖时,她没有大哭大闹。在父母的陪同下,她到学校办理了休学手续,然后正式住进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南院进行化疗。施桑颖之所以这么平静,并不是因为她没有意识到白血病的严重性,而是因为懂事的她知道在那一刻,父母的悲痛丝毫不逊于自己,她不能再给父母增添压力。

当地媒体报道了施桑颖的不幸遭遇后,引起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关注。她先后获得社会各界近18万元捐款。但经医院检验,施桑颖父母的骨髓配型均与她不符。幸运的是,经医院从网上搜寻,在中华骨髓库中找到了一名与其配型相符的志愿捐献骨髓者,这个人就是厉莉。

接到电话后的那一晚,厉莉梦到一个面容模糊的少女在奔跑,冲她微笑。看不清她的脸,但能感受到那种花季少女的青春飞扬。

不能再看着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疾病夺走!厉莉决定为施桑颖捐献骨髓。此时,厉莉刚刚和一个叫李慧涌的小伙子结婚,丈夫也很支持她这样做。

施桑颖于9月10日进入了无菌舱。为了成功地将异体细胞移入体内,患者通常要在接受移植的前10天将自身的细胞全部杀死,只能在没有任何细菌的环境下存活很短的时间。26年来,厉莉第一次体会到与另外一个生命生死相系的感受。那些日子,除了必须要参加的律师培训之外,为了避免意外,她坚持穿着长袖衣服待在家里,不敢吹空调,不参与任何朋友的聚会。

经过各项检查之后,9月19日,厉莉正式入住北京307医院,在注射3天动员剂之后,于9月22日正式采集。采集的过程非常像献血,血液从一侧手臂抽出,经过分离机,将所需要的干细胞分离出去,再将剩余的血液通过另外一侧手臂送回身体里,如此循环。在循环了19800毫升血液之后,成功地将280毫升造血干细胞提炼出来,并于23日下午送去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厉莉得到施桑颖最终移植成功的消息时,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这是感动的泪水,为小妹妹的坚强,也为自己的坚持,更为一个花季生命可以继续绽放。

姐妹情深!

她们身上流淌着相同的血

10月15日,施桑颖的白细胞已经长到3000多,免疫力达到正常,因此离开了无菌舱。当天上午,厉莉第一次收到了她的短信:“姐姐,我现在在8楼,外面的阳光照在身上好舒服呀!”从那时起,施桑颖每天都会发来消息,告诉厉莉她可以喝水了,可以下地活动了,可以吃饭了。但对这个过程中她因排异反应而忍受的痛苦却只字不提。

10月22日,厉莉接到了施桑颖的电话,她说:“姐姐,我很想听听你的声音。”电话那边是略带些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声音柔柔的、甜甜的。厉莉突然意识到,如果当初选择拒绝或放弃,世界上或许就少了这甜美的吴侬软语。

这天,恰巧是施桑颖16周岁的生日,她希望可以和厉莉在网上聊天。厉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在视频里,两个人第一次“见面”。施桑颖活泼可爱、面容清秀,厉莉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小妹妹”。看见厉莉美丽俊俏,施桑颖直夸她长得漂亮,而厉莉飘逸的长发让施桑颖羡慕不已。施桑颖告诉她:生病前,自己也是个爱美的女孩,也会在书包里藏一面小镜子。可由于化疗,她的头发几乎脱落殆尽,只留下了淡黄色的几缕。然而当厉莉提出为她拍个视频照留作纪念时,她主动摘下了帽子说:“姐姐,没事,它们休息休息就会再长出来的……”说完,又是一串天使般的笑声。

厉莉问施桑颖病好了最想干什么,她说最想回家。

“这些天,爸爸妈妈工作日上班,休息日来照顾我,每天还要送饭到医院,太辛苦了。还有奶奶那么大年纪了,每天晚上都要跟我挤在一张病床上睡觉。等我的病好了,他们就可以回家好好休息休息了。”

这个懂事的孩子,更令厉莉觉得心疼不已。

当天下午,厉莉上街买了一对红玛瑙的手链,一只作为施桑颖的生日礼物,另一只则戴在了自己的手腕上。因为玛瑙象征着健康和平安,红色是血液的颜色,而施桑颖,则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和自己流淌着相同血液的人!

施桑颖高兴地把玛瑙戴在手腕上,同时告诉厉莉:她要把9月23日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这一天作为自己的生日,因为这一天她获得了重生。

3个月后,施桑颖恢复健康出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告诉施新忠夫妇,只要5年内不复发,施桑颖就能逐渐康复。

在为施桑颖捐献骨髓期间,2007年7月,厉莉从辽宁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分到了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担任法官助理。工作虽繁忙,但她仍然经常与施桑颖通电话、发短信。

2008年4月,厉莉和丈夫李慧涌来到上海看望施桑颖一家人。当厉莉出现在施桑颖家中时,她一下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呆住了。当确定眼前这个长发飘逸的女子正是北京来的“姐姐”时,施桑颖抓住一旁妈妈的手,激动得语无伦次:“是姐姐,姐姐来看我了!”看见施桑颖逐渐红润的脸庞,厉莉欣慰不已。她拍了拍施桑颖的脑袋,笑着说:“今天终于见到一只这么大的‘苍蝇’。” 施桑颖“咯咯”地笑了,笑容是那样灿烂!

经不住女儿的一再要求,2008年9月,施新忠夫妇同意让女儿继续在汾阳中学读初三。尽管休学一年多,施桑颖的成绩仍然排在年级前10名。

施桑颖经常给厉莉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而接收厉莉的来信成了施桑颖的精神寄托。

2009年元旦这天,厉莉特意把施桑颖接到北京去天安门看升国旗,这是施桑颖的夙愿。5点13分,鲜艳的国旗冉冉升起,听着雄壮的国歌,施桑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礼。那一刻,她觉得活着真好,泪水抑制不住地从眼中流了出来!回去的路上,施桑颖说,她爱听歌曲《隐形的翅膀》,觉得自己也有这样一双“隐形的翅膀”,带她飞过病厄,让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

可是厄运远没有结束。2009年3月20日,厉莉给施桑颖的妈妈黄菊打电话:“桑颖现在学习紧张吗?”黄菊强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低泣地说:“桑颖的病又犯了!”

厉莉惊呆了。黄菊告诉她,从3月中旬开始,施桑颖再次连续低烧,并伴有咳嗽等症状。医院检查结果正如他们所担心的,女儿的白血病复发了。医生解释说,这与施桑颖的血液成分和独特体质有关。第一次骨髓移植成功后,她体内大部分白血病细胞被分化或者杀死,但仍有几千乃至上亿个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隐藏在她体内某些特殊“角落”。这些被称为“残留微小的白血病细胞”犹如未孵化出来的幼虫,它们一旦成熟,就不断繁殖,当远远地超过红细胞的生长时,就会引起白血病复发。3月17日住院后,施桑颖的病情急转而下,不仅连续高烧不退,还出现了哮喘、发炎、溃疡等症状。

厉莉得知后异常着急,急忙请假来到上海。

推迟怀孕!

再捐骨髓让枯萎的生命重新绽放

有了厉莉的陪伴,施桑颖成天乐呵呵的,病魔的侵袭也不觉得痛了。施桑颖还用笑声给厉莉、也给自己点亮希望。其中最有效果的是,她穿上病服,把手伸进衣服里撑起来,冒充“大长今”,逗得厉莉和医护人员大笑起来。

请假到期后,厉莉只好回到北京。

厉莉走后,施桑颖很失落,她给厉莉发短信:“看你那么累,我心里很难受。”厉莉当即就给施桑颖发来一个带音乐的卡通笑脸,把施桑颖逗乐了。过了一会儿,厉莉又发来短信:“妹妹,坚强,再坚强!最终,病魔会是我们的俘虏!”厉莉的鼓励让施桑颖感动得泪流满面。

4月3日,施桑颖反复发烧、胸闷、呕吐,血小板数量也降到维持正常生命的最低值,随时有出血不止的可能,医院向她的父母下达了病危通知。

此时,医院也尝试了各种医疗手段,但孩子的病情却没有任何好转。最后,杨隽医生把施新忠夫妇叫到办公室,建议让厉莉再次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样施桑颖还能有获救的希望。但杨医生的建议却让施新忠夫妇犹豫了整整一上午:“我们和人家无亲无故,怎么好意思让她再捐一次。”

眼看着孩子昏迷不醒,施新忠夫妇最终还是拨通了厉莉的电话,无奈地表达了请她再次捐骨髓的想法。

厉莉急忙哭着给出差在外的丈夫李慧涌打电话,说桑颖的病又恶化了,她打算再次捐献骨髓。其实,厉莉的身体条件并不好,之前动过两次大手术。在第一次捐骨髓后,厉莉静养了大半年才逐渐恢复,但仍会时常感觉身体酸痛。

听说儿媳妇要再捐骨髓,盼孙心切的婆婆委婉地劝厉莉:捐骨髓救人是好事,能不能先生下孩子再捐骨髓。按照医生建议,捐献骨髓两年后生育较好,厉莉夫妻原打算今年年底要孩子。

但小妹妹生命危在旦夕,不能等啊!救人要紧,怀孕生子的事以后再说!厉莉最终还是说服了家人,决定第二次给施桑颖捐骨髓,于是在丈夫李慧涌的陪同下飞到了上海。

施桑颖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早已感到自己成了父母的累赘,觉得自己就像安徒生童话中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风刺骨的冬日,刚划亮一点点微弱的希望,却在黎明前冻死在街头。而厉莉的再次到来,仿佛又把她从绝望的冬日带向生命的春天……

4月7日下午,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虹口本部,厉莉做完干细胞采集后又急忙来到医院看望施桑颖,此时她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正不断注入施桑颖体内。由于连日输液,施桑颖的手上全是乌青,嘴巴也因溃疡而无法进食。虽然无法说话,她仍用笔在纸上问候厉莉:“姐姐,你疼吗?”这一句关切的话令厉莉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她在内心暗自祈祷:上天啊,请一定要让这个同死亡拼命抗争的坚强女孩活下来,继续她如花的生命!

4月9日,厉莉在丈夫的陪同下,回到了北京。为了减轻施桑颖一家的负担,厉莉这次到上海来回交通费、住宿费,都是自掏腰包。4月10日,厉莉接到了施桑颖的短信:“姐姐,谢谢你!是你无私的付出,让我生命的脚步不再停歇!”

尽管每个月的药物费用高达5000元,但施新忠夫妇仍竭尽全力地坚持着。女儿的乐观和坚强、厉莉的无私和热情,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和希望!

我们相信,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爱的力量一定会唤醒生命的复苏……

(若有读者愿意捐助施桑颖一家,请直接汇款到本刊,由本刊代转。)

(责任编辑/王小艾)Tel:(010)84225535

E-mail:wangxiaoai1981@126.com

微笑天使 篇4

我们是生命的见证者, 我们是健康的守护神。我们被赋予一个美丽的名字———天使。天使不食人间烟火, 转眼即逝, 我们却拥有比天使更丰富的内涵。我们博爱, 与生命相随;我们朝气蓬勃, 让生命之树常青。选择护士, 就意味着选择辛劳, 选择淡泊, 在浮噪与喧器下保持“宁静”, 默默无闻地日夜灌溉着生命之花。

成为一名护士有点偶然, 本来要念高中的我, 因为家人的原因我选择了这个职业。而今, 我在护士的工作岗位上已耕耘了整整十几个年头, 几千个日日夜夜, 可在这寂静的夜晚我细细搜寻, 却找不到走过的痕迹。是啊, 护士这份工作太普通, 太琐碎了。打针、输液、查房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记得有一次病房里住着一位老人, 因重大的创伤致右下肢膝以下截肢致窦道形成而久治不愈, 他辗转了好几家医院, 由于长期住院也导致浅表静脉多数硬化, 给穿刺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的脾气非常暴躁, 如果一针没成功便会对护士大发雷霆。那天正好我在班, 当班的一位新护士向我哭诉, 那个老头又在甩东西了, 我都不敢给他打针, 你去帮我打吧。当时我心里想会不会成为他的出气筒呢?转念又一想大不了让他骂一下, 又不会少块肉。当我来到病房时, 他用白眼瞟着我不屑地说:“你会打针吗, 如果不会的话就趁早滚!”说完狠狠地把止血带甩到我身上来。我真想甩头就走, 但转念一想:他年纪大了, 又长期受病痛折磨, 脾气不太好也是情有可原, 我不能跟他太计较。于是我深吸一口气后微笑且坚定地说:“我能。”他看我如此肯定, 便很配合地让我给他穿刺, 并且一针见血, 他向我投来了肯定的目光。之后的每天, 他都要指定我给他穿刺。后来我了解到, 由于老人儿女都在国外, 老伴过世后, 加上身体的病痛, 性格变得喜怒无常。了解了原因后我从心里同情他, 常常主动嘘寒问暖, 去病房与他拉家常, 津津有味地听他讲陈年往事。每当我看到他久久地沉浸在回忆中时, 我更理解他了, 而他也更配合我的工作了。老人临出院时我那天正好上办公班未下病房, 老人拄着拐杖特意来到护士站, 他一见到我就紧紧拉着我的手说:“你就是我的亲人啊!如果我女儿在身边的话, 也不过如此。”看着他那热泪盈眶的双眼, 我很想说一说:“这都是应该的之类的话”, 可我哽咽地说不出一句话来。久旱的心田, 要用有力的双手搀扶走过;心灵的沼泽, 要积极与病人架立一座座心灵之桥, 患者才能积极配合治疗, 早日康复。

“病人至上, 服务至上”是我们的服务理念, 我们在浩瀚的医学海洋里翱翔, 拾起每一片珍贵的医学碎片, 装满自己鼓鼓的行囊。我们以最敏锐的眼睛, 及时发现每一个细微的病情变化;我们用最灵巧的双手, 驱赶病魔, 奏响生命的乐章。我们是春天的和风, 夏日的阳光;我们是秋天的细雨, 冬日的暖阳;我们让每一个即将枯萎的生命流光溢彩。

留住江豚的微笑(1) 篇5

江豚,是鼠海豚科的一个物种。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13个全球旗舰物种之一。

长江江豚俗称“江猪子”,有着“微笑天使”的美称,也因其稀少曾被誉为“水中大熊猫”。

这次去湖北武汉和湖南岳阳做了保护江豚的科考活动后了解了许多,江豚通常是单独活动或是结成2-3只的小群体,但也发现过87只的群体记录。江豚能发出两种类型的声音信号和高频声纳信号或脉冲信号称为回声定位,用于感受周围的环境或是在捕食猎物。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鱼类为主要食物,虾等头足类生物也是江豚的食物之一。江豚还喜欢跟着浪花起伏,所以每当江面有船只行驶的时候都能看到江豚的身影,它会将头部漏出水面,还会吐水,非常有趣,江豚还有预报天气的本事,如果看到江豚呼吸加快,并且将头部漏出水面高高抬起,就是要出现大风天气,渔民们就会知道将要起风了,渔民们将江豚的这种行为成为“拜风”,是渔民的气象台!

江豚主要生活海域在日本海和我国沿海等热带至暖温带水域和太平洋、印度洋,其中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长江水域等咸淡水交界海域是江豚在我国的主要栖息地,江豚也能在淡水区生活,通常是河川的下游。而江豚中唯一能在淡水中生活的就是长江江豚了,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中,为我国特有!

现如今,洞庭湖的江豚数量仅有85头,鄱阳湖的江豚数量在300头-400头之间。江豚的数量已少于大熊猫。调查显示,处在如今生态环境中,江豚的死亡率达到了5%-10%之间,按照此数据分析,在15年后,长江江豚将继白鳍豚后也导致功能性灭绝,白豚在长江生活达2500万年,抑或成为世界上第一种因为人类活动而导致灭绝的豚类动物。现在,江豚也要重蹈白豚的覆辙,正在遭遇着高死亡率,面临灭绝的危机。人类活动是造成江豚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密集的航道使得江豚无处容身,采砂产生湖凼子破坏生态环境,滥捕使渔民和江豚同处困境,化工业布局让江豚受伤。

目前政府采取的措施有:东洞庭湖暂停所有砂石开采工作,对洞庭湖周边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包括排污企业、挖砂船,发现问题严肃查处。.出动救护艇24小时开展江豚救助保护工作,同时,洞庭湖水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进行地毯式的排查,启动问责程序,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额外的工作专项资金50万作为增拨经费,用于解决江豚非正常死亡的调查和处理,并决定从明年起江豚保护。专项资金的预算将纳入财政预算。

民间组织采取的措施有:2012年,成立江豚保护协会,每天巡湖一到两次。寻找江豚,查看江豚的生存状况。渔民相互监督,禁止非法捕捞,如电打鱼,迷糊阵,矮围与媒体明星合作,宣传江豚保护。如2011年夏天,1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与明星志愿者张靓颖共同参与了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的“寻找江豚最后的避难所”湿地使者行动,围绕鄱阳湖、洞庭湖、长江中下游展开了达11个城市,99个社区的广泛调研和宣传。我认为官方组织要与民间组织一起保护江豚,因为这是我们人类共同的使命和责任。

上一篇:抠图合成技巧下一篇:第一批试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