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2024-08-20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选十篇)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篇1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园林绿化的基础主要是植物材料, 因而园林植物景观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主要体现:园林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数量和面积最大;改善和保护环境的主题;园林植物是构造室外空间形态的核心;园林植物可以表现季节—岁月—历史的变迁, 植物景观随着时间产生变化, 可以形成丰富的动态景观变化。植物变化有快有慢, 产生日夜变化、季相变化、岁月更替、历史变迁等, 景观丰富多彩。

2 园林植物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园林植物设计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 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 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 创造各式园林景观, 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1]。目前, 大多数研究是从设计原则上入手, 在满足植物对环境生态要求的基础上, 通过对立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美学原理的应用, 创造植物景观[2]。园林植物作为园林四大要素之一, 植物配置关系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和园林功能的发挥。因此, 做好园林植物设计尤其重要。

3 园林植物配植的原则

3.1 生态学原则

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习性和形态特征, 避免种间直接竞争。进行植物配置时, 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3], 以保证景观效果的稳定性。3.1.1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 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应根据规划区的自然地理、气候、土壤、城区性质等条件选择树种, 同时结合当地长期种植园林植物的引种栽培实践经验, 丰富园林植物种类, 采取乡土树种与经过长期栽培实践、生长较好、适应当地生态系统的外来引进树种相结合的方式[4]。

3.1.2 生物多样性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 植物的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 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结合, 快生树与慢生树应间隔配置, 注意园林植物自身的文化性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由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模拟自然植物群, 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5], 尽可能多的运用植物种类, 达到生态多样性要求。

3.2 美学原则

3.2.1 起伏和韵律。

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 做到高低搭配, 这样会具有韵律感, 要起伏有致, 富有节奏感, 避免布局呆板。将体积、形态、线条、颜色加以重复或对比, 就能得到韵律。通过不同特征群落的缀合, 空间的收放、开合, 形成有序、变化丰富、意境优美的林缘线。3.2.2动势和均衡。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姿态, 如松树、龙爪槐富有动势, 杜英、香樟比较规整, 配置时要求植物间或植物与环境之间和谐协调, 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

3.2.3 对比和衬托。

根据植物形态特征的不同, 运用叶形叶色、姿态、花形花色以及高低对比的手法, 采用体形大小对比法、色彩与明暗对比法、水平与垂直对比法, 将不同树种进行组合, 使植物配置具有艺术性。

3.2.4 层次和背景。

为丰富景观效果, 宜将地被植物、花卉、灌木、乔木由低到高进行多层配置;为防止景观效果单一, 可以将花色花期不同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背景树栽植密度宜大, 一般宜高于前景树, 色调较深, 最好形成绿色屏障, 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差异, 以起到衬托的效果。为了使落叶乔木突出鲜明的色调, 常绿和落叶乔木配置时, 常绿树要低于或高于落叶树。不同灌木高矮相差不大, 灌木群可借自然地形的起伏, 用叠砌阶梯、花台的办法配置, 以增强高差, 使之形成错落的轮廓线, 做到层次分明。

3.2.5 简洁和多样。

简洁孕育高雅, 但并不意味着乏味的设计, 创造简洁的关键是反复。反复可以应用于形状、质感、色彩及某种植物材料。多样原则可用在形态、色彩或质感上。多样原则会增加趣味, 并使设计师能够控制种植设计的风格、气氛。仔细平衡重复和多样性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太多的反复会导致单调, 但太多的变化会引起混乱。

3.2.6 统一与协调。

为使营造的景观效果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植物配置时, 线条、树形、质地、色彩及比例都要有适当的差异和变化, 但是变化不能太多, 否则整体会杂乱无章。要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变化中求统一。为了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植物配置要注意之间的联系与配合, 发掘其近似性和一致性, 使景观效果具有协调感。

3.3 经济原则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不仅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

摘要:介绍园林植物的作用, 分析园林植物设计的意义和原则, 以为丰富景观效果、美化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陈飞平.浅探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3 (7) :1220.

[2]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19-26.

[3]贾永林.浅谈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 (4) :203-204.

[4]王雁, 苏雪痕.植物耐荫性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研究, 2002, 15 (3) :349-355.

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探究 篇2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6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被提高,与此同时,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也开始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因而在现代化的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应有效利用园林植物,进而达到与观赏者进行互动的目的。以下就是对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的详细阐述,希望能为我国现代园林景观空间设计的创新提供有利的参考,并对其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1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性

1.1创造园林空间

园林空间设计是通过不同种类植物的不同配置来实现的,因而在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应用园林植物可以加强园林空间的创造,并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因为若在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缺乏植物的点缀,那么园林的设计将显得过于单调、暴露。而若将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空间设计的背景,那么为参观者营造一个幽静的空间环境,致使其在观赏的过程中将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其次,在园林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园林的设计目的等因素,进而选取符合园林实际环境的植物来为园林构建一个舒适的环境空间[1]。

1.2协调园林空间

在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当中,园林植物也可在其中充当协调者。因为在园林景观空间设计中合理应用园林植物的基本色彩是绿色的特点,促使参观者在参观的过程中可达到统一感。同时处在绿色的环境中,也可使人们更好的放松紧张的心情。同时,园林植物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协调园林空间,例如,在小空间的园林设计中应用植物群来营造园林环境,可以满足尺度比例对园林景观空间设计的要求。

2园林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2.1领悟园林底蕴加深园林文化的学习

为了提高园林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设计中的应用,首先要求园林设计师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先深入到园林环境中体会园林所带有的文化气息,进而将园林中的文化气息应用于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当中,并有效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实现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二者的有效结合。其次,园林设计师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自身古典文化水平,并通过培训等方式实现对古典文化特点的全面了解,进而在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当中可以更好的凸显出园林文化的同时,实现对园林植物的合理应用,达到最佳的园林空间设计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对园林植物的合理应用,必须强化领悟园林深蕴并加深园林文化的学习[2]。

2.2充分领悟与利用山水等园林建构元素的内在含义

山水等构建元素是现代园林设计的基础,现代园林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设计中,应充分领悟与利用山水等园林建构元素。对于此方式的应用:第一,要求园林设计师在对园林设计之前应通过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等方式来全面分析园林的建构元素,并充分了解建构元素的特点等,进而在对其充分了解之后可以更好的将园林植物与园林建构元素相结合,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园林空间;第二,在对园林空间设计时也应注重对现代设计方法的应用,进而实现花草树木的合理搭配。同时也可促使参观者在对园林进行参考时,园林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刺激到人们视觉,使其能更好的感受园林中幽静的氛围;第三,由于现代设计可以更好的利用社会资源,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大大降低园林设计的成本投入。

2.3园林空间设计中重视与周围环境的配合

为了实现园林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求园林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应对园林周边环境进行勘察,以便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全方位的考虑到园林周边环境对园林设计的影响。首先园林设计师应实现功能需求与空间需求的合理安排,例如,在园林设计中若想应用大树等植物来为人们营造一个凉爽的环境,那么在满足其功能发挥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植物的植物空间特点,以便促使园林植物的应用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其次,在园林设计过程中也应通过观察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来实现整个环境与水体的联系,以便确保设计师的设计成果可以更好的满足现代人的鉴赏水平,并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赞赏。与此同时,还应注意现代性的设计方法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而促使园林设计能够符合大众审美观,从而带动园林空间设计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3]。

3结论

综上可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文化建设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应将园林植物合理应用于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当中,并结合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凸显出园林空间设计中具备的传统特色,努力强化园林空间设计的效果,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态环境的要求的同时,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其次,在园林空间设计过程中,园林设计师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设计的有效结合,从而引导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设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瞿辉.论园林中的植物造景[J].中国园林,2011,13(04):150-152.

[2] 李冬梅.园林植物与园林空间景观的营造[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15(03):136-138.

[3] 张怡.浅谈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植物景观布局[J].石河子科技,2011,17(04):213-214.

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篇3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的数量和面积最大, 是园林设计最重要的要素, 其种类繁多, 变化万千, 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同时在吸尘滞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污染、降温增湿调节微环境气候、降低噪声等方面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 园林植物还在水土保持、固土护坡、降低风速等方面具有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丰富多样的园林植物景观不仅能体现地域特色和乡土风貌, 也是构造室外空间形态的核心, 不仅为我们人类本身提供了休闲娱乐、遮荫、健身等场所用地, 同时也为动物、鸟类等生物提供了栖身场所, 在生态恢复或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园林植物还是文化内涵的体现, 一些果树的生产功能在绿化的同时还能增加经济收益。总之, 园林植物及植物景观对于适宜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2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对自然依存的需求更加迫切, 对园林设计中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有了更高的要求。

2.1 正确认知植物的生态习性是进行科学绿化的前提

植物的生态习性是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性, 只有明确植物的习性才能在园林设计时做到科学配置, 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园林绿化设计前应对场地的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分析, 对所选用植物本身生态习性、植物间的相克相生规律充分了解, 只有园林植物生态习性应与栽植地立地条件相一致, 才是建设生态园林的基础, 也是园林植物发挥生态效益的基础。

2.2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科学性主要是指对园林植物的生态学特性的重视, 艺术性则强调对植物美学特质的理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要注重植物间搭配的叶形、色彩、叶质地、花香、季相景观等的差异, 要考虑植物间配置的层次感、色彩感、秩序感, 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变化, 还要注重植物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如花叶良姜与黄蜡石的配置, 形成街头绿地点睛之笔。植物具有组织空间的重要作用, 植物间的配置要考虑空间特质———植物的位置安排、结构差异、体量、比例、规格, 要注重植物配置的韵律、节奏、协调、统一等美学要点。

2.3 重视功能性与实用性

园林绿化的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 人们所需的功能只有与植物发挥的作用相对应才能真正实现园林植物的价值。重视不同场合园林绿化所需园林植物的差异, 如道路绿化与居住区间的街旁绿地应选择枝繁叶茂、冠大荫浓的减噪能力强的绿化树种;儿童乐园应选择色彩欢快、造型可爱的无刺无毒的绿篱树种修剪成迷宫, 还可种植一些低矮的果树供游人采摘;医院种植一些松柏类的保健生态林杀菌除尘等, 公园可种植大面积的彩叶风景林供观赏, 只有明确不同场地绿化的功能和目的, 才能真正根据需要针对性的选择相应的树种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真正以人为本, 造福于人类。

2.4 注重植物文化意境的表达

在植物景观设计中, 除了遵循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以外, 还要根据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进行合理配置, 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氛围。如皇家园林常用玉兰、海棠、牡丹、桂花来彰显气势恢宏、庄重华贵的皇家气派;寺庙园林常选用常绿松柏植物对称列植来突出纪念性园林庄严肃穆的气氛;再如珠海滨海情侣路的植物景观, 采用木棉、大王椰子等代表帅哥, 用凤凰木、皇后葵、梧桐、碧桃、垂丝海棠等代表美女, 表现情侣初识的场景;用含笑代表初恋时的含情脉脉;用凤凰木、火焰木、石榴、糖胶树、玫瑰、醉香含笑等展现热恋如火;用鸳鸯茉莉、海南红豆、鄂西红豆树、台湾相思等表达恋人分别时的相思之情;用喜树、拱手花篮、结香、花烛、花环菊、爆仗竹、炮仗花、连理藤、并蒂莲等名称吉祥的植物展现喜庆的氛围;用合家欢乐的百合、合欢代表百年好合, 桂花蕴意早生贵子, 石榴、百子莲多子多福, 常春藤、夜香树、万年青、吉祥草、千日红、富贵草等吉祥如意等, 每一种植物的应用都有特定的涵义, 使情侣路充满了温馨、浪漫的休闲情调。

3 当前职业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 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 现就职业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的归纳总结:

3.1 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园林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重设计轻植物的心理, 对园林植物在园林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导致学生从心里直接抵触园林植物相关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 上课态度不端正, 直接造成学生对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生态习性、物候期了解不够;对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知识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工作程序都有所欠缺, 动手设计、绘图能力差, 对植物种植工程中涉及的移植养护知识也缺乏了解等问题。

3.2 教学环节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于职业院校, 一般说来, 存在园林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 (上接第68页) 足、教学机制不够完善、教学内容不够深化、设计实践环节缺乏等问题。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集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生态学、土壤学、景观设计美学、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课程, 要学习的知识点较多, 在组织好与之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上, 也明显存在诸多问题。

4 学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及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与探讨

4.1 给园林专业学生的建议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是一门系统的课程, 要学好这门课, 首先从心理重视植物这一要素, 不仅要求学生加强植物的认知, 强调对植物的生态习性、种植应用的重要性, 还要了解植物的适应范围, 空间特征, 应用特点, 变化特点, 生态要求, 种间关系, 并熟知植物的供应情况和如何养护管理。只有练好基本功, 才能适应新发展。园林专业的学生还要不断深化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的研究, 从大自然吸取营养, 对理论实践进行不断完善和提升, 明确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和工作程序, 多观察周围环境植物景观, 多汲取以往成功案例精华, 多参与真实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实践项目, 增强绘图和设计动手能力, 设计再修改, 直到设计营造出多样、丰富、文化、科学、特色、秀气的师法自然的园林植物景观。总之, 在熟识常见园林植物的习性、多观察周围案例的基础上还要多思考多总结, 最重要的是根据场地条件落实到设计施工图上, 园林种植工程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设计选材要把握好近期和远期的关系。

4.2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设置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植物景观设计的程序、思路, 以使学生在设计时能够合理选择园林植物种类, 选择当地乡土植物种类, 做到个性化和特色化设计, 做到植物景观的当地性、多样性、稳定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体制改革, 比如, 在教学中要做到图文并茂, 增强学生直观吸收能力, 加强案例教学, 多汲取现实成功植物景观案例的精华, 比如, 杭州的花港观鱼、珠海的情侣路植物景观、龙湖地产的五层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等都是很好的学习素材;教学过程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植物规格、比例的把握意识, 要引导学生经常测量植物生长期与胸径、冠幅间的关系、以及植物各部分结构间的比例关系, 这样才能根据预留的设计空间合理选择正确选择适宜大小的植株;教学中还应注重提高学生设计的实践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督促学生多动手, 适量布置场地植物景观设计作业, 引导学生去欣赏一些优秀的设计图纸, 让学生熟悉景观设计的多种表现手法、规范要求和从中汲取先进的设计理念, 从而提高学生设计图纸的观赏性, 丰富活跃学生的设计思想。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彩叶植物园林景观设计论文 篇4

2.1.1丛植。丛植是彩叶植物在园林建设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种植方式,通过一定数量来表现出更为丰富的景观色彩,并且通过不同颜色的浓烈度以及分布方式,来提高园林建设的动态性。现在园林建设中最为常见的丛植方式,主要是选择一定数量的彩叶植物与常绿植物混种,并以彩叶植物作为景观的分界线,或者是形成不同的.图案来达到丰富园林景观的目的。还有就是以乔木或者常绿针叶树来作为被背景,将彩叶植物种植在建筑物之前,来丰富建筑物周围环境。

2.1.2孤植。与常绿植物相比,彩叶植物具有更强烈的美观特性,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注意力。孤植是彩叶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种植方式,主要将彩叶植物种植在草坪、路边等特殊位置,将其作为景观的中心视点,或者是对人们的视线起到引导作用。另外,采取孤植的方式,将彩叶植物种植在常绿植物群中,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数量与色彩的对比,来强调园林整体美与个性美。

2.2树种选择

彩叶植物树种的选择是园林建设中重要的环节,现在很多城市园林建设时,经常依赖于外来树种,忽略了本地树种的合理利用。很多外来树种并不适应当地土壤以及环境特征,不但不会提高园林建设的效率,反而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对于树种的选择,应从植物遗传、形态特征以及生态特征等方面着手,并且本土树种的选择不但可以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如果通过广泛的种植与合理配置,也可以降低后期管理维护的难度。

2.3加强管理

浅谈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 篇5

关键词: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

园林景观的植物设计最早以放射对称或中轴式的规则式设计出现在西方,需经修剪成各种规则的艺术造型,随后,受东方园林以及植物地理学的影响逐步发展成自然式、混合式、密林式、简易式以及多层式等风格。当前,我国城市大都采用这多种方式相结合[1]。除了植物的形态之外,植物的颜色、质地都会对街道的景观效果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绿化美化街道的园林景观,需要对街道植物进行精心设计与配置。

1.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的功能

通过研究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的功能,有助于了解植物设计对于城市街道园林景观的重要作用,在设计过程中既考虑其实用价值又考虑其美观效果,设计出美观而又实用的城市街道园林景观。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主要具有以下三个功能:实用的道路功能、营造城市特色景观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1实用的道路功能。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具有实用的道路功能,它能有效地将人行道以及车行道隔离开来,实现人车分流。另一方面,街道植物的遮蔽作用能遮挡辐射和风雨,特别是在夏天能起到防暑降温的功能。植物下的设施还可成为行人途中小憩的场所。

1.2营造城市特色景观。不同城市的街道园林景观植物依据地域气候差异而有所不同,再加上同一城市的植物设计风格迥异及季节更替,街道园林景观形成城市中一道具有特色的亮丽风景线。居民和游客都可以从街道的园林景观感受城市的独特魅力。街道植物的形态、颜色、种类、质地、香味以及各种组合配置都为街道园林景观增添了活力。

1.3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植物具有固碳放氧的功能,因此城市的绿化程度对于城市空气净化具有重要意义。街道植物是城市绿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担负着改善空气质量的重任。除此之外,街道植物还能够有效吸附粉尘、增加城市湿度、调节城市气候、减弱噪音以及防风保持水土,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2.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现状

我国对于城市街道的绿化程度较为重视,一味追求城市植被覆盖率和城市绿化面积的现象比较明显,忽略了对街道园林景观植物的设计。因此,我国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发展相较于发展国家发展较为缓慢且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对街道植物设计的重视不够、植物选择配置不当、植物种植养护水平低。

2.1对街道植物设计不够重视。有关部门对于街道植物设计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街道植物设计对于市容市貌以及城市的发展的作用,未投入足够的资金、人力、物力到城市街道植物设计中,许多城市之间生搬硬套,导致城市街道的植物雷同,毫无地方特色可言。

2.2植物选择配置不当。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街道的植物种类过于单一且植物选择未依据城市的气候环境特点导致植物不成活或生长状况不好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另一方面,因未经过合理设计,植物的组合配置混乱,未能达到美观的效果。

2.3植物种植养护水平低。设计、种植和养护一体能确保街道园林景观植物的生长达到预期的美观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城市街道植物的设计、种植、养护完全脱节,因此种植和养护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且种植和养护管理水平低下也大大影响了街道植物的绿化作用。

3.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方法

为了改善城市街道的园林景观,美化市容市貌,需要对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进行合理设计,根据目前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设计的现状提出了对应的措施:因地制宜,灵活运用、遵循城市街道植物设计原则、建立健全设计、种植、养护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3.1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的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的气候和环境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引进不适宜的种类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街道园林景观的效果。其次,要结合城市的文化内涵,设计具有城市特色的植物景观,将当地的民俗风情、文化底蕴融入设计,在改善市容市貌的同时,提升城市的名片效应。

3.2遵循城市街道植物设计原则。在进行城市街道植物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有:①变化与统一原则。在贯穿城市整体的设计理念的同时力求创新与变化,让居民和游客在体验丰富多彩的同时感受到和谐统一。②对比均匀及节拍韵律原则。在植物的质地、颜色及组合方面既要体现节拍韵律的变化又要实现均匀配置。③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街道植物的自然性、功能性、连续性、流动性、导向性、生态性以及时序性等特性。④坚持人性化及可持续发展原则。街道休息场所的设计应以人为本,植物设计也应契合主题。对已有街道园林景观应进行保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和改造,实现可持续利用。

3.3建立健全设计、种植、养护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只有建立健全设计、种植、养护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才能确保街道园林景观的最终效果。城市街道园林景观植物的设计师应参与指导后续的种植及养护过程,过程中可以及时进行改进,确保最终呈现的是设计时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于设计灵感来源以及种植养护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城市街道园林景观不仅具有交通功能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还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美观的休息场所,这对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的名片效应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和谐发展[2]。为了提升城市街道园林景观的植物设计,本文对其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对街道植物设计的重视不够、植物选择配置不当、植物种植养护水平低等问题,因此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因地制宜,灵活运用、遵循城市街道植物设计原则、建立健全设计、种植、养护一体化的管理体制。这些方法的效果还需在长期的街道园林景观构建的实践过程中加以检验。

参考文献:

[1]梁媛.城市街道园林植物景观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191.

[2]黄旭波.城市街道园林景观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1:19-20.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篇6

关键词:园林设计,地形设计,植物配置,设计原则

1 园林地形设计

1.1 园林地形设计的概念

园林地形设计即是在园林景观工程中,按预期的景观效果,有效控制其地表的起伏形状的地貌。

1.2 园林地形设计的原则

1.2.1 因地制宜原则:

首先要考虑尽可能地利用园林实地中的自然地貌、地物,例如原有地貌或平坦或起伏,有山岗、沼泽等,基本符合或部分符合设计效果预期要求,就在充分尊重原有地貌的基础上,结合园林使用功能和园林景观构图等方面的要求,对景物的安排、空间的处理、意境的表达都力求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疏密起伏、自由布局。

1.2.2 使用功能原则:

园林中活动内容多,景观要求丰富多彩,地形设计应满足园林功能上的要求,如游人集中的地方,体育活动场地要求平坦;欣赏自然风光的地形要有起伏。

1.2.3 景观要求原则:

园林应以优美的园林景观来丰富游人的游憩活动,所以在园林地形设计中,应力求创造出能满足园林景观要求的游憩活动广场、水体、山林、草坪等开敞、郁闭或半开敞的园林空间意境,以便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使园林布局更完美、更实用。

1.2.4 施工要求原则:

园林地形设计在满足使用和景观需要的同时,还必须使符合园林施工中的要求,例如堆山与堆山坡度的关系、各部位的排水坡度、理水驳岸坡度等,都需严格、合理地计算安排。

1.3 园林地形设计的常用方法

1.3.1 平地:

平地不同于一般建筑物室内的地面,其实际是具有一定坡度的缓坡地。园林景观工程中,一般均按一定比例设置有平地,便于群众性活动、人流集散和排水。

1.3.2 堆山:

即园林工程中的堆砌假山、掇山、置石的行为。堆山、叠石应注意不能孤立而行,其和自然界中的真山相比,体量小,然而却有石骨嶙峋、植被苍翠的特征,辅之以独立或经典的置石形式,会使游人很自然地联想起深山幽林,达到最终的景观营造效果。

1.3.3 理水:

“所谓山脉之通,按其水径;水道之达,理其山形”,很好地总结了园林地形设计的精髓所在,从自然山水风景到人工造园,山水始终是景观表现的主题索材。理水不仅是重要的造园素材,还有使用功能,如开展水上活动、增大空气温度、调节气温、吸尘等等。

2 植物配置设计

2.1 植物配置的基本概念

植物配置设计是指园林景观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预期的设计期待,设计师结合工程实际的地形、地貌、构筑物及实用功能等情况,在遵循工程当地的气候、气象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各植物枝、叶、花、果的形态,充分考虑其阴阳性、病虫害、花期、果期后,有目的、可实现地科学合理安排即将种植的植物物种及数量,使植物朝着预定方向生长,丰富空间层次,最终实现预期效果。

2.2 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2.2.1 因地制宜的原则:

选用树种要考虑环境因素,从而使树木生态习性和园林栽植地环境条件相适应,达到树和地的统一,使其生长健壮,充分发挥园林景观艺术功能。因此,适地适树是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的最首要的最基本的原则。

2.2.2 性质和功能要求原则:

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应充分研究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要求,并围绕这些性质和要求开展设计。如街道绿化的主要功能是美化市容、蔽荫、交通,植物配置设计时,保证美化市容、解决蔽荫的同时,考虑疏导交通的作用。又如厂矿区绿化,考虑美化、蔽荫的同时,还应考虑植物的滞尘、吸收有毒有害气体、防火等作用。

2.2.3 科学选择植物物种原则:

园林景观工程中,进行植物配置时,应结合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及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物种。例如行道树满足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因此值物配置设计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

2.2.4 多样性原则:

植物大至可分春花、春叶、夏花、夏果、秋叶、秋果、秋花、冬叶、冬果、冬枝干、三季彩叶、树形奇特等多种类别。在园林景观工程中,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分别从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进行科学地综合选择,从平面构图、立体层次等多角度、多方面丰富预期景观效果。

2.2.5 和谐原则: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空间与体量的和谐关系,充分综合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种植环境、树种习性的相互和谐关系。

2.3 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的方法

2.3.1 孤植:

孤植是指单株植物孤立种植的配置方式,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是2~3株植物紧密栽植,形成一个整体。例如孤植树做为主景是用以反映自然界个体植株充分生长发育的景观,外观上要求挺拔繁茂,雄伟壮观。

2.3.2 对植:对植是指用两株植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

2.3.3 列植:

列植是指植物按一定的株行距成行成列地栽植的方式,列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通常与道路配合,构成夹景。

2.3.4 丛植:

丛植通常是由2~10株甚至以上的乔木或乔、灌木组合种植而成的种植方式,即树丛。配置树丛的地面,可以是自然的植被或是草地、草花地,也可以配置山石或台地。

2.3.5 群植:

组成片植的单个植物数量一般在20~30株以上,也称植物群。因此植物群应该布置在有足够距离的开阔场地。

此外,在植物配置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植物配置中线型的处理,根据空间的线型来布局搭配乔木和灌木,如果中轴线明显,那么植物种植要遵循这种布局。植物配置中光与影的关系,阳光与阴影的比例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株的需要。植物配置与地形的关系,例如想让林冠线比较平缓,那可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种比较矮小的植物,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方种比较高的植物。植物配置中应用奇特造型的树种,如为了表现热带风情,可以群植棕榈来表现。植物配置与距离的关系,当远景或借景缺乏吸引力时,在远处群植可使前景中的植物显得更为突出。植物配置与动、静空间的关系,用线的形式来分割空间,隔离安静休息区与公共游玩区域,形成动静对比。植物配置前景的处理,如有的地被植物会开花,如蟛蜞菊,开黄色的小花,若在斜坡上群植效果较好。外形与植物配置的关系,可以使形状相似的植物有规律地交替出现,这样会创造出一种节奏感,把整个设计统一起来。

3 结语

做好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园林地形与植物配置设计,是园林景观工程得以成功实现的重要保证。在进行园地形与植物配置设计时,应在遵循传统总结出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的同时,还应综合运用植物学、生态学、美学、地理学、气象学、地质学、人体工程学及社会科学等各方知识,坚持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胡旭明,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探讨[J].山西林业,2011(10)

[2] 奉振军、刘旭紅.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表现[J].宜春学院学报,2009(2)

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 篇7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植物保护

1 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 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园林设计中, 要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核心, 重视对园林中植物的保护, 让园林在满足人们观赏的同时, 实现生态保护的效果。在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工作中, 对于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进行园林设计时, 应该从城市园林整体生态系统着手, 科学合理的对城市园林进行设计。在园林保护中, 要找到植物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为园林植物的生长提供有利的生态条件。

2 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现状

2.1 盲目引进新品种, 缺少驯化, 导致部分苗木不适应当地的环境

由于环境不良而爆发病虫害。近些年来, 在对园林植物进行研究时, 部分城市在对城市进行绿化时引进了一些外来的新品种。有些由于盲目引进, 导致新品种不适应当地的环境。虽然在刚开始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但是在新品种植物长期生活中, 由于不适应该城市的环境变化, 常常会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 这就导致植物特别容易感染病虫害。

2.2 由于园林树种配置的不合理, 导致部分园林植物常年流行病虫害

有些园林设计人员对园林植物了解得不透彻, 经验不足, 或者考虑不周详, 在进行设计时, 对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各种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了解得不透彻, 在园林设计中出现偏差, 没有合理配置树种, 导致部分园林植物病虫害常年流行。这些不合理表现为:在园林设计时, 将一些相克的植物种植在一起, 如种核桃树, 核桃树可以导致周围的苹果树和松树等一些树种受害甚至死亡;或者将容易产生转主寄生的植物品种种在一起, 如栾树和木槿树种在一起容易产生蚜虫;还有的将怕水的植物种在容易积水的地方, 将向阳的植物种在背阴的地方。这些不合理种植的问题常常会导致黄化病、白粉病等病虫害的不断发生, 并且难以根治。

2.3 园林模式单一, 容易导致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如果在城市园林中种植单一的物种, 常常会因为植物在种类、年龄、层级上趋向一致, 植物结构单一, 而不能利用植物间的相互抵制作用来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害, 这就导致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如在城市园林中常常会大面积栽种冷季节的禾本类草坪, 这会导致农田迁飞性害虫, 如蝗虫、蛴螬等大量进入城市草坪, 且会连年发生。

3 城市园林设计中有效预防植物病虫害发生的措施

3.1 园林设计要注重种苗的本地化和乡土化

在选植物种子和树苗时, 要尽可能选取和培养本地的种子和树苗, 尽量少种植其他城市尤其是远距离城市的种苗, 减少跨地区、跨生境的植物种植, 尤其是大树进城和南树北调等。选用本地的植物种子和树苗, 是因为其经过长期的生长, 已经适用了本地的生态环境, 具有一定的耐性和抗性, 能够有效抵御病虫害。城市园林是一个受人为高度干扰的特殊的生态系统, 所以在选择植物时要注重选择本地化和乡土化的植物。

3.2 要针对植物的生态习性, 合理进行园林植物设计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 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 如气候因素、土壤条件等,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自然因素对植物造成的病虫害。在考虑气候因素时, 选择植物一定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植物。如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 所以要多种植优良的落叶树种, 像国槐、龙爪槐等。在考虑土壤环境时, 由于我国在全国各地分布着砖红壤、棕壤、红土等十几种不同的土壤类型, 所以要根据当地土壤的类型来进行园林设计。如黑松、圆柏等抗盐碱能力强的植物多应种植在海边的可溶性盐类或盐土上。

3.3 树种配置要合理化、科学化

在对园林植物进行设计时, 既要考虑到植物布局的合理性, 要具有现实美, 又要考虑到植物间相生相克的关系, 遵循植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 对植物进行合理种植, 减少人为造成的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植物间的相克指的是有些树木为了争夺自身生长所需的营养, 会从树体内分泌出对相邻树木具有杀伤性的有毒物质;植物的相生指的是有些树木由于习性相补, 体内的分泌物相互利用, 促进了共同的生长。植物间的相生相克正是体现了树种之间、树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中, 一定要合理利用植物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对树种进行合理的配置, 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不要将相克的植物种在一起, 这样会人为地造成植物的病虫害。可以将具有相生作用的植物种到一起, 充分利用树种的相生特点来增加树种间的合作共存和互惠互利, 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效果。

3.4 设计树木种植结构要层次化, 品种要多样化

园林病虫主要寄生在园林植物上, 由于植物品种的不同, 病虫的危害也不一样。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时, 一定要对树种进行了解, 对病虫害的寄主范围、活动规律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危害, 防止树木的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陈伟平.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之我见[J.农家之友, 2010年07期.

[2]刘东雄.陕北城市园林设计的剖析[J].价值工程, 2014年24期.

论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篇8

“自然事物的美即自然美”。是“按照自然的规律产生、变化和发展, 而不依存于人或社会关系的自然表现”。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质, 在自然界已形成了固有的生态习性。在景观表现上有很强的自然规律性和“静中有动”的时空变化特点。“静”是指园林植物的固定生长位置和相对稳定的静态形象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物境景观。所谓“动”包括两方面;一是当植物受到风、雨外力影响时, 它的枝叶、花香也随之摇摆和飘散。这种自然动态与自然气候给人以统一的同步感受。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形象地描绘出春风拂柳如剪刀裁出条条绿丝的自然现象。又如高骈的“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是自然界的微风与植物散发的芳香融于同一空间的自然美的感受。二是植物体在固定位置上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生长、变化、由发叶到落叶、从开花到结果、由小到大的生命活动。如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 残菊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这种随自然规律而“动”的景色变换使园林植物具有自然美的素质。

2 园林植物有明显的时空序列节奏

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运动都存在着时间空间的共存关系。所有艺术表现也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园林艺术讲究静态景观和动态序列景观的表现。其实所谓“静态”景观是相对静止的景观空间, 也存在晨夕、昼夜与四时的时空变化。所以, 园林中有两种时空序列变化的表现:一种是以空间的过渡转换为主, 因人的视点、视线、视域变化所获得的“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空间序列变化。另一种是以时间变化为主导, 由园林植物的季相演变所呈现的时空序列变化。如前文所述, 园林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形成了“春花、夏绿、秋叶、冬枝”的四季景象。像四部舞曲的节拍, 年复一年的重复交替。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诗句中的“又”字, 道出了一年一度的季相变化节奏。应该指出, 这种重复节奏是具有统一秩序的渐变重复;由于四时的季相渐变逐年积累为植物的不同生长节段与生命周期。很多古典园林中具有人文景观价值的古老树木都体现着历史的时空变化秩序。如北京中山公园中辽金时代的古柏;昆明黑龙潭的唐梅、宋柏、元杉、明茶。

3 园林植物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

自然界中的事物不都具有美的价值。园林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的各具特色的观赏性植物。以它们的优美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沁人的芳香在园林中可以独立构成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

3.1 孤植树是单行体的树木形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

一般配置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 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广西阳朔的“榕荫古渡”风景点, 就是以挺立在田野中的一株占地667m2余的大榕树而得名。这株榕树盘根错节、枝干舒展、冠如华盖、浓荫匝地, 使人产生向心、依附的心理。黄山的迎客松生意境事于陡壁、枝干苍劲优美, 侧枝悬挑在文殊洞顶, 如主人招手迎客, 是中外知名的风景点。

3.2 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 既表现树木的群体美, 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

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 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 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

3.3 花坛是以草木花坛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 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画坛的图案纹样和模拟造型

具有工业美的表现特点。花坛做主景时, 大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 或主要道路交叉广场中心。做为配景时, 常设于道路, 广场两侧, 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 表现形式多样, 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 是常用的景观表现形式。

3.4 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充形式表现

可采用纯林, 更适宜混交。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的自然式树木群体, 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 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内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性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 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

4 园林植物是其它景观的组合材料

园林植物不仅具有独立的景观表象, 还是园林中的山水、建筑、道路及雕塑、喷泉小品构景的重要组合材料。

4.1 园林植物对园林建筑景观的作用

4.1.1 衬托作用。

首先是色彩的衬托, 用植物的绿色中性色调衬托以红、白、黄色为建筑的色调, 突出建筑色彩;其次是以植物的自然形态和质感衬托用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式建筑形态。由于建筑的光影反差比还有以暗衬明的作用。

4.1.2 隐露作用。

“露则浅, 隐则深”, 园林建筑在园林植物的遮掩下若隐若现, 可成“竹里登楼人不见, 花间问路鸟先知”的绿色景深和层次, 使人产生“览而愈新”欲观全貌而后快的心里追求。同时, 从建筑内向外观景时, 窗前檐下的树干、枝叶又可成为“添景”。

4.1.3 改善建筑环境质量作用。

以建筑围合的庭院空间往往建筑与铺装面积较大, 游人停留时间较长, 由硬质材料产生的日照热辐射和人流集中造成的高温与污浊空气均可被园林植物调节, 为建筑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质量。另外, 园林建筑在空间的分隔、过渡、融合等所采用的花墙、花架、漏窗、落地窗等形式都须借助园林植物的装饰和点缀。

4.2 园林建筑对山水景观的作用

“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虽然山水是自然式园林的骨架, 还须有植物建筑和道路的装点陪衬, 才会有“群山郁苍、群木荟蔚、空亭翼然、吐纳云气。”的景象和“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园林植物覆盖山体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质量;还如同华丽的服装使山体呈现出层林叠翠、“山花红紫树高低”的山地植物景观, 丰富的空间层次将山上的建筑和道路掩映在绿荫之中。园林水体只有与园林植物组合才会有生气。园林植物不但可以净化水体, 还可以丰富水面空间和色彩, 是水体与陆地的融合媒介。在规则式的水池中放置几株睡莲, 片片圆形小叶散飘在水面上与红花相映, 可使平淡规整的几何形水池活泼生动起来;在自然式湖面上种植几处荷花、香蒲, 既可增加湖面的绿色层次, 又有平湖照长蒲, 荷花映日红的自然野趣。在狭长曲折的河流两岸利用树木组成夹景, 林木倒映水中, 水面上下两层天, 使河道夹景更显得深远幽邃。

4.3 园林植物与园林道路组景作用

园林道路除必要的路面用硬质材料铺装外, 路旁均以树木、草皮或其它地被植物覆盖。游览小路也以条石或步石铺于草地中, 才能达到“草路幽香不动尘”的环境效果。自然是园林的动态序列, 空间布局讲究道路的曲折起伏变化。曲折道路若无必要的视线遮挡, 不能有空间实分, 就只有曲折之趣而无通幽之感。虽然可用山岗、建筑物进行分隔, 也可用乔、灌组合进行封闭性分隔。这也说明园林植物还是障景、框景、漏景的构景材料。

5 园林植物景观是意境创造的表象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赏心悦目的物境感受, 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的思想内涵, 王国维曰:“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之一境界”。这个“境界”即是王昌龄所云“三境”中的“情境”与“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 也贯穿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比拟、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征赋予人格化。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 作为情感的寄托;或寄情于景或因景而生情。例如:以松柏的苍劲挺拔、蟋虬古拙的形态, 抗旱耐寒、常绿延年的生物特征比拟人的坚贞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和体魄。正如郑板桥的七绝“咬定青山不放松, 主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凭东西南北风”。数千年的审美意识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松柏已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所以不论宫苑寺庙, 还是烈士陵园、纪念堂等都以松柏作为寄情寓意的主要表象。同样, 以竹比喻人的高风亮节、偃而犹起的崇高品德;以荷花比喻人“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高尚情操;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誉梅、兰、竹菊为四君子, 种种寄情于植物之例不胜枚举。同时, 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表现也使人因景而生情, 产生意境的联想。如唐代诗人杨巨源在早春一诗中所表示的:“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虽为写景, 实为写意, 暗喻识拔贤才当在卑微未发之前, 如初春柳色未匀之际;若待功业俱成, 有如上林之花, 人皆慕才选用了。总之, 意境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特征。不论是运用比例、尺度创造“小中见大”的意境空间;还是用匾额、楹联、碑文为标题引导意境的联想, 都有园林植物的景观表现。

6 园林植物是体现园林特色与地方特色的材料

利用园林植物突出园林个性, 表现地方园林特色早为前人所运用。诸如以蔷薇、杜丹、梅花、杜鹃等观赏植物为内容的专类园。在大型园林中选用观赏价值较高、季相景观突出的植物, 如樱花、月季、荷花、槭树等作为不同园林不同时节的景观特色。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各异, 园内应有本地区的代表性观赏植物。地区性的乡土树种是体现园林地方特点的最好材料。如我国华南地区的木棉、凤凰木、蒲葵、芭蕉、羊蹄甲、榕树等热带植物与东北地区的云杉、冷杉、杜松、水曲柳、桦树等寒带植物, 不论是生态习性还是季相景观表现, 都有很大差异, 各有自己的景观特色。这是因自然条件形成的地方性特征, 也是园林植物自然美素质的表现。

园林植物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不是无足轻重的陪衬, 而是构成园林空间环境与景观的根本保证, 在园林艺术构图中是主调、基调、配调全具备的重要角色。

摘要:园林植物可为园林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质量, 同时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 也是表现园林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材料。本文试将园林植物的景观特色及对其他组成园林要素的景观作用作如下略述。

园林植物景观应用探讨 篇9

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最为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 与园林中的地形地势、水体、各类建筑等搭配成为各种各样的景观形式。随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开展, 生态环境意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在园林景观中, 园林植物景观的塑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植物景观成为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 园林规划设计越来越多地侧重于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

1 园林植物景观的应用简介

我国在园林的建造方面有着悠久历史, 在众多的园林建设元素中, 园林植物景观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殷周时期我国的园林建造开始兴起, 多是利用自然形成的林木作为园林的植物景观, 到了秦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 阿房宫中广植梧桐、竹林, 并按星空天象安排植物景观的布局, 以达到天人感应的效果。到了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时期, 植物景观开始有了空间艺术形态, 并将自然植物引入到人造园林中, 充分发挥植物景观的空间造景作用。在宋元两代园林的低迷期过后, 明清时期又一次迎来了园林建造的鼎盛, 为了迎合当时民众的品味, 园林植物景观的建造极大地糅合了人为的艺术加工, 从而园林植物景观的应用更是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21世纪是人文和自然共同发展的新世纪, 园林植物景观的应用到了21世纪不仅增加园林的空间层次, 提高园林的美感, 更具有美化环境, 提高绿化率, 改善生态环境的巨大作用。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和遮挡紫外线的辐射, 并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有效地改善空气的湿度和温度, 并大大降低了热岛效应。园林植物景观在给人以美感, 陶冶情操的同时, 还能够有效地防风沙, 吸附粉尘净化空气, 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固氮,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通过沉降、吸附等作用, 有效的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 明显提升了空气的质量。

不仅在国内的园林中植物景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现代国外园林景观中, 植物景观也是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现代植物景观在国外的园林中不再强调大量的植物品种的陈列, 也不局限于植物个体的美感, 而是将生态绿色与美感相结合, 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尺度, 以此来反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和植被群落的展示。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进一步了解, 园林植物景观在重视视觉效果的同时, 还随着时间、季节等相应的变化, 更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现代性价值。

2 园林植物景观应用的几点建议

2.1 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顾名思义是要根据不同的地域, 与当地的环境、气候、地形、水系相结合选择与之最为匹配的植物群落, 充分展现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遗产等。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历史遗风, 本土文化和文化内涵等特点建造出具有当地独有的园林植物景观风貌。

2.2 适当使用新材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 新型材料的使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不乏更加适合与现代园林植物景观造景的材料。如近年来研发的陶瓷高透水性瓷砖, 用于铺设园林的场地, 可以将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被园林植物吸收, 大大提高了园林中植物景观应用的灵活性, 使园林植物景观造景有更广阔的空间。

2.3 针对不同园林采用不同造景

虽然在现代园林中, 较为侧重于植物的绿化性, 但是园林植物景观依然需要有艺术性。不同的园林植物造景决定了不同的意境和效果, 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例如文化广场、公园应以暖色调为主, 搭配错落有致的林木, 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 而陵园和墓园等园林需要以庄重肃穆的冷色调为主, 同时搭配较为高大, 笔直的林木, 给人以严肃认真的感觉。通过园林中植物景观的造景不同, 可以渲染不同的空间氛围, 给人以一种情景交融的园林艺术美感。在改善外部环境的同时, 让人身心皆感到舒适。

3 结论

本文论述了园林植物景观在不同时期以及国内外的应用, 也给园林植物景观在应用中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园林的建造中, 根据不同的需要, 科学地搭配植物, 设计植物景观, 不但能够提高绿化作用, 改善生态环境, 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还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让人们在园林中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感, 愉悦身心, 同时也能通过一个地区的园林植物景观了解当地的人情风貌, 地质环境, 植物群落等。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 更多的新型材料也能够运用到植物景观的建造中, 为我们提供更具有时代气息的园林植物景观。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在各方面的应用也由传统的给园林增色发展为绿化环境, 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 这些方面更加与民生息息相关。本文从古典园林到现代园林两个方面分析了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应用。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应用

参考文献

[1]汤晓敏, 王祥荣.景观视觉环境评价:概念、起源与发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农业科学版) , 2007 (3)

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 篇10

摘要:在风景园林学科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氛围营造和管理维护都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均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风景园林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将从风景园林的发展现状为起点,探索研究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程序。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风景园林中重要景观就是园林植物,自然植物能与园林的地形、水流、建筑等要素共同构造出美丽的园林景观。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态坏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植物造景设计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风格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需求。因此,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成为了风景园林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

一、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现状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园林植物景观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且还不断产生各种优秀风景园林作品。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建设要求不断提高,现代园林建设的需求规模也越来也大。传统园林中一般只有庭院种植、花坛等简单设计,而如今现代城市中园林开放空间日益扩大,从溪流河湖到郊野公园,无不说明我国现代园林景观的多样化。与此同时,园林建设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例如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筑学、生态学等等,这些学科在关于园林建设方面的技术的应用研究,仍然在不断进行中,为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从理论到实践上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建设在基本满足绿化功能的要求之后,也成为了城市气质的重要载体,许多城市都开始对本城市的植物景观进行整体调整规划,现代城市开始对风景园林植物景观有了强烈的需求。

(一)植物景观的协调建设

我国各城市的植物建设已经有了非常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造成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地域特色不明显、定位不清晰,没有形成完整的、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合理的植物景观体系。各个风景园林的绿地、道路、河道、建筑几乎都是同种面貌,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没有进行植物景观的整体规划。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的主要作用是突出植物的地域特征以及植物的本身特色,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风景园林建设出现低水平重复现象。同时,在进行大面积风景园林建设项目时,还能合理指导大量植物景观建设,避免可能出现的重复问题。最终突出城市或地域的植物景观特色,提高风景园林的观赏性。

(二)稳定生态植物景观的建设

在很多现代化城市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被分为绿色植物、食植动物、肉食动物与微生物,它们按照食物链形成壮观的生态金字塔。而在人类的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与动物几乎没有太多地位,人类的活质重量远远超过植物的活质总量,呈现出倒金字塔形(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态倒金字塔

城市是一个由人工控制的结构复杂且功能多样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自然稳定性脆弱,但自然稳定性却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只有科学合理的利用城市中的植物资源才能有效增加城市的稳定性,保证人类与城市的关系能够更加良好和谐。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了生态健康、经济繁荣、社会祥和的集中体现方式,其具体目标是:负责任、有活力、服务居民、亲近自然、凸显文化特色。因此,植物景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生态植物景观主要是指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在一定的原则下形成的植物体系,体系中的各种群之间都能相互协调,满足不同生态特性,充分利用阳光、水、空氣等构成一个稳定和谐的群落,而这恰恰是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最高体现。完成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条件与途径实现植物景观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将城市的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三、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注程度较低

虽然在学术研究方面,已经有非常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植物景观规划的研究,此研究的重要性也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同。但是相对而言,此研究的关注程度与其它生态环境相关课题研究的关注程度相比还是非常不足。人们对于城市区域的整体规划非常重视,在城市的各类专项规划研究不断取得成果时,作为在城市生态环境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却远远没有得到如此重视,仅仅只是通过树种选择与总体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相关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的关注程度较低。

(二)设计缺乏特色

随着城镇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城市原本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逐渐消退,越来越千篇一律。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建设单位没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文化传统而盲目跟风,已经逐渐没有了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某些城市生搬硬套的园林建设虽有成功案例,但其对于先进的技术经验还不能全面吸收或是将改造本土化,造成各大城市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前篇一律。一味的单纯模仿其它现代园林建设风格,忽视本土植物的景观特色,违背了现代化园林建设标准,其效果并不会达到预期值。例如,2004年,某市在城市广场中引进种植一百多棵银杏树,由于该市地区属于寒冷地区,所以银杏树并不能很好的生长。虽然银杏树在栽种成功之后一直被精心养护,但仍旧陆续死亡。因此,如果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过程当中,对整个城市的植物景观建设进行大范围的系统考虑,严格选择树种,那么上述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地点选择过于随意

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风景园林建设确实实现了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不难发现其对建设场地选择的随意性。在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当中,植物景观建设常常是随着城市中某一处绿地需要建设而展开规划设计,在规划之前并没有对该绿地的植物景观进行过调查研究。其建设目标只是美化设计范围内的绿地,改善绿地周边坏境。在这种目标之下进行的场地分析也只是对于该场地的大致条件与周边小范围的功能进行分析。最终只会造成城市的园林景观成为一个与城市并无太大关联的独立景观。这种现象在局部范围内的建设角度是合乎常理的,但是从宏观角度看,园林建设的随机性明显造成建设水平过低且重复建设现象较多,并不利于推进城市的绿化建设进程。

(四)设计图纸的科学性较低

在工程实践中由于风景园林师对于植物的规格、体量等认知程度不深,造成设计图无法科学的指导建设施工或是建成之后的效果与设计图纸预期甚远。而衡量一个园林作品优劣的重点就在于其建成落地之后的效果,因此植物景观的设计图纸与施工过程中对于设计图的合理调整显得十分重要。设计师需要拥有一套完整的设计体系,其应该包含从指导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到施工建设的全部内容。从而使设计师拓宽植物景观理论研究的思路,了解植物景观规划的设计内容,规范植物景观设计的程序。

四、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程序

由于现代风景园林规模已经越来越大,园林设计师在面对大面积园林时会无从下手,缺乏宏观角度规划意识。因此,设计师应该突破仅从栽花植木方面思考的传统观念,将设计角度扩大到整个园林的规划设计中,从宏观层面进行大范围的思考。笔者将以遵循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探索性提出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

划程序(如表1所示),并做重点说明。

表1 风景园林景物规划程序

程序内容备注

现状分析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周边考察

详细规划空间、特色、时序、色彩、树种、群落

方案设计空间设计、平面选择、平面设计、立面设计

初步设计调整与深化

施工设计平面设计、设计说明、苗木统计定位、树种、规格、密度

设计调整

分析现状

在规划植物景观之前,先进行现状分析,这是指导植物景观立意的关键所在。要收集现有的资料,包括当地的气象、土壤、地质的基本概况,建设地域的植被分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

上一篇:若干研究下一篇:规划和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