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

2024-08-21

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精选十篇)

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 篇1

关键词:高校,党员,教育与管理

党员是一面旗帜, 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 高校作为教育人、培育人和塑造人的重要阵地, 其党员的素质状况决定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 特别是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 加强高校党员教育与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更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措施。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是加快高校改革和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

从国际形势看, 当今世界处于重大的变革之中, 国际局势发生深刻的变化,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 诸多矛盾错综复杂, 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高校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国内形势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日益多样化,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特别是信息网络的发展等问题给我们的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角度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党员对政治理论学习存在厌倦情绪, 有的党员认为政治学习是讲大话、讲空话和讲假话;教育手段灵活性不够, 党员教育工作仍是以读报、学文件等传统方式为主, 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形式呆板枯燥, 受教育者往往觉得乏味;党员教育缺乏制度约束性, 一些学校和部门的党员教育随意性比较大, 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党员教育与管理制度, 等等。因此, 创新高校党员教育与管理的方式方法是紧迫而又十分必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创新对策

1.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创新

只有在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上进行创新, 才能使高校党建工作有的放矢, 即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思想, 及时调整和丰富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把在实践中凝练的先进思想融入到党的理论体系中。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更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及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以更加努力推进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2.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创新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促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完善党员发展、组织生活等各项规则和制度, 使学生党支部组织活动有章可循。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来规范党组织的工作程序, 使党建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把好的做法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定期对学生党员进行考核, 内容应包括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在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 对制度本身也要不断进行检验完善, 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此外, 建立监督评议党员制度, 它是党员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树立党员形象, 提高党员素质的有效措施。在学生中开展党员评议工作, 应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学习成绩、社会实践等情况列入考核标准中, 对学生党员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在评议过程中要坚持公开原则, 引导参评人员畅所欲言, 广泛评议, 并注重群众的反馈意见。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 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以严格要求自己, 在学习、生活中带领同学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和舍风。

明确党员责任追究制度。为了确保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 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的监督制约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 把学生党员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提醒学生党员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严格地要求自己, 自觉地约束自己, 在各方面起先锋模范作用。对党员中的重大失误及违纪违规行为, 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3.建立健全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机制

一些学生入党后, 党员意识不强, 对入党后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认识不够, 作为高校基层党组织, 要时刻牢记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 始终把握党性教育这个根本, 强化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教育。这是一项长期任务, 应从入党前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入党后理性教育, 更应建立健全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机制, 做到常抓不懈。首先必须对学生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的教育, 使他们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做到思想入党与行动入党的统一。同时, 每年定期通过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的方式, 使学生党员能够提高理论修养, 如定期举办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培训班, 使学生党员对党员先进性教育有更好地认识, 对时事政治和党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讲解和讨论, 使党员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使学生党员明白入党只是提高思想水平的一个新起点, 而不是终点。

4.探索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形式

(1) 积极发挥网络阵地的优势。

网络是把双刃剑, 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 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网络的发展给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良好的契机, 可将党建理论知识和创新成果放在网上供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 还要积极探索能够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新方法、新途径, 进行大胆创新, 如建立网上学生党员信箱, 开通网上党员咨询热线, 以解答学生党员面临的困惑, 等等。这样就能拓宽党建工作新天地, 使学生党建跟上时代步伐, 做到教育形式和方式能相互衔接, 相得益彰。

(2) 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组织活动。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党员服务周”、“学生党员奉献日”、“为党旗添光彩”等主题教育活动,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党员参观革命历史纪念地, 参加入党宣誓大会等活动, 使学生党员在这些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得到锻炼和进步。

(3)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则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高校学生党员在高校教学和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必须要建立优秀学生党员激励机制, 发挥党员的榜样作用, 树立大学生的楷模意识, 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的辐射力、影响力。通过建立健全优秀学生党员激励机制, 进一步激发学生党员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 使之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提高。

(4) 党员教育进公寓。

随着学分制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 党团组织建在班级的传统模式受到挑战。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方式会更加灵活, 陈至立在《第十一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进程中,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所以, 可根据学生党员居住情况成立党支部, 以方便在学生公寓开展党组织活动。如可在公寓设立楼长, 在宿舍选出室长, 楼长室长分别由有威望的党员和优秀学生担任, 他们配合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对学生公寓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疏导。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支部构建模式, 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以提高学生入党的吸引力和党员教育的针对性。

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 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 在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中可使他们明确社会主义方向和培养他们努力学习以树立将来投身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只有这样, 我们党的先进性才能得到发挥, 也只有这样, 我们党才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 使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李翔.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5 (6) .

[2]王岩.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问题论析[J].论文之家, 2007 (10) .

[3]许亚玲.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建设探析[J].教育探索.2007 (11) .

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 篇2

摘 要: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大学生党员整体形象是好的,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他们自身发展的不成熟,部分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淡薄,严重削弱了党的影响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探索新的途径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迫在眉睫。

关键词:学生党员 党性修养 重要性 问题 解决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日益增强,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西方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腐朽落后的意识形态趁虚而入,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

一 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性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政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具体而言,党性修养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六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一个个胜利的法宝。要求党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这是我们党几代领导人建党治党的重要指导思想。学生党员作为党的重要后备力量,加强他们的党性修养建设,更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一)加强学生党性修养,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要求每一位党员都必须具备纯洁而坚强的党性。高校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代表,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新生力量,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当前,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薄,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一系列问题,私欲膨胀、以权谋私、贪赃枉法。[1]要提高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必须从基础党建做起,加强大学生党的政治信念教育、阶级觉悟教育、组织纪律教育,为每一位党

员披上“防弹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思想的滋生,克服党员队伍中种种不良现象。

(二)加强学生党性修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

主义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执政六十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切实加以解决。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基础党员,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提高学生党员党员党性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党群关系,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加强学生党性修养,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党的思

想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带动其他方面建设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用马克思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高潮,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任何理论教育都应该从基层开始,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的基层成员,是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力量,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发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纷至沓来,高校党员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很不成熟,加之不注意入党后的自我教育,很容易出现思想上的混乱,部分学生党员对马克思理论只知皮毛,不注重理论的研究与宣传,既无法成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榜样,更不能很好的影响和带动周围同学的理论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二 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中发展学生党员的比例越来越高,而随着发展人数的增多,也暴露出

了很多问题,造成了部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淡薄,宗旨意识较差。加强他们的党性修养迫在眉睫。

(一)入党动机利益化

入党动机是入党积极分子争取入党的真实目的和内在驱动力,它的正确与否直

接关系到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和党组织的纯洁性、先进性。[2]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崇高的行为,需要对党充满至高无上的爱与奉献。目前,由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前存在严重的认识不清,有的学生党员入党前并没有在思想和理性的高度上真正解决自己为什么入党的问题,把成为党员仅仅看作是一个要追求的目标,是就业的一个政治砝码,一旦达到目标之后就不再继续努力,把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应有的理想、信仰等置之脑后,在工作中私欲膨胀,只知索取不知奉献,无法正确处理党群关系,严重影响了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二)入党后不能自觉地进行继续教育

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每一位党员在每天的学习工作中努力践行。高校学生党员大由于入党时间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养时间不长,党性觉悟还不高,再加上生话阅历较浅,缺少社会实践的锻炼,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进取心有所减退,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学习有所放松,无法做到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一些正式党员功利主义思想较突出,在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关系发生冲突时,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3]这些都对党今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背离了党培育学生党员的宗旨。

(三)部分学生党员慎独自律能力差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身自处无人监督时,能够谨慎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不做坏事。它强调的是道德主体内心信念的作用,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精神,指出了一个人自觉遵守道德行为准则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者是很重视“慎独”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的。“慎独”自律,端正形象,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一环。当前,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一些负面效应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客观上存在着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条件。有些党员干部就经受不住“慎独”的考验,人前道貌岸然,人后私欲膨胀,前恭后踞、阳奉阴违。

三 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途径和措施

党性修养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过知、情、信、意、行五个过程。所谓知,即品德认知,就是个体对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道德素质的理解与认知;所谓情,即品德情感,就是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道德素质去观察与评价周围的人与事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所谓信,即品德信念,就是个体对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所具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所谓意,即品德意志,就是个体对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所具有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的意志;所谓行,即品德行为,就是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五个过程是一种内外互动的过程,既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加强,就需要通过各种内外部因素共同努力、共同完成。

(一)党组织加强党员培养教育

学生党员能否都成为高素质的党员,最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其能否具备坚定的信

念。一种信念的形成,首先需要通过外部灌输形成认知,然后经过内部教育形成认同。党组织是党员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党性修养的熔炉。学校党组织培养教育指导工作做好了,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党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得到进一步升华, 增强党员的政治鉴别力,才能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支部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入党动机教育,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端正

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是思想上入党的第一步。入党动机是否正确是衡量 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否具备党员条件的重要标准。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能为后续党员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入党动机的隐性较大,从表面上很难发现一个人入党动机的纯与不纯,因此只能通过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表现来观察。从工作实际来看,大学生入党动机有正确的,如自觉型动机等;也有不正确的,如从众型、等靠要型和实用主义功利型等。[4]党组织要结合同学反映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入党动机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人的工作,帮助那些入党动机不端正的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入党动机教育同时又涉及到了另一方面的教育,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个人的知识不会与生俱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会自然生成。正确的入党动机,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培养,更需要每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个人努力学习,政治上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清醒,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只有学习先进的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并将理论贯彻到实际中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才能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二)积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宣传活动

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性修养作为一种宏观概念,普

通群众多是通过周围党员的言语行动来把握其深刻内涵的。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力,可以较快的帮助群众思想上入党,提高党性修养。因此,高校党组织要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宣传活动,对社会上舆论影响较大的先进党员事迹要及时开展学习,对学生身边的优秀党员要及时给予宣传、鼓励。

高校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宣传活动时要坚持以下指导原则:[5]

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把先进性教育活

动与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带动作用,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第二,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弘

扬正气。引导党员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查找和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三,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为高校党组织的领导者、决策者,其一言一行对周边人员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从我做起,认真解决理想信念、廉洁从政、求真务实、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锻炼

信念能否转化为品质关键在于行动,对于高校学生党员而言,党性修养的锻炼除了

日常的理论学习之外,还包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深刻的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要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同时,要力促创新,增强实效性,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机制。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学校应积极探索建立学生党

员社会实践的有效机制。一是建立社会实践的保障机制。学校每年需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党支部要将社会实践纳入日常工作安排,制定整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建立社会实践激励机制。把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情况给予及时评估,并且把它作为党员考评的依据之一。

第二,创新形式。党支部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

学生党员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服务、科技发明、义务支教、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满足了各类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需要,又有利于他们深刻领会党的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员党性的增强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党的兴衰、民族的未来,要求各级党支部及党员学生高度重视。需要通过教育熏陶、榜样导向、制度激励、行为践行从知到行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协调促进,最终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参考文献:

[1]施珍宜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J]

[2]黎丽 李兆鹏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思考 [J]

[3]陈姝 胡孝红论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J]

[4]吴挺 葛万峰 甄晓霞浅议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建工作 [J]

高校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篇3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现状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不够重视。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存在。也就是说,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比较重视,有着较为系统的遴选办法和严格的发展程序,特别是在2014年颁行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后,对党员发展程序和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细则》要求党组织应当通过让积极分子听党课、参加党内活动等方式对积极分子进行考察;成为发展对象后还必须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成为预备党员后党组织应当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对其进行考察,以便在讨论其是否可以转为正式党员时作为依据。由此可以看出,《细则》要求一名大学生在被党组织吸收之前的培训和学习较为充分和系统。在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基层党组织也呈现出一种“重发展教育,轻继续教育”的趋势,在预备党员阶段以及转为正式党员后,党组织缺少有力的、系统化的教育和学习机制。将大学生培养为大学生党员后,并不意味着党组织对其的教育已经结束,大学生党员教育应该是一种持续的、系统的、科学的状态。

(二)高校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多流于形式,难基础扎实。大学生党员在后续学习中常存在自觉性不强,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内容陈旧的问题。部分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过硬,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不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即使参加学习,也往往重视形式,不重实效。加之,党组织对继续教育的不够重视,极有可能造成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流于形式,难收实效的结果。另一方面,个别大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思想上不够积极主动,这些同学把入党看成功利的要素,认为入党可以为未来发展增加砝码,这种学生的入党动机存在很大问题,党组织一旦发展其入党后,便不再要求自己,党性修养、政治素养通通抛开不谈,这样的学生党员其后续学习必然达不到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继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校大学生继续教育形式陈旧、单一。高校大学生继续教育主要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党组织的专题生活会、理论学习会以及实践活动等方式实现。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多为公共课,扩大了教育群体的覆盖面,但影响了教育的针对性,加之课程过于理论化,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因而,较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党组织召开的专题生活会及理论学习会形式较为单一、粗糙、理论性较强,无法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关联性差,没有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思想状况、实际生活等具体实在的方面进行因材施教,这就造成了学生认为理论学习枯燥无用,无法投入学习的现象。此外,高校还通过组织活动,在校外设立实践基地等方式达到对学生党员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但这种方式较其他方式而言,所占比例较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坚定党员同志的理想信念,不断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意识,做合格的、经受住考验的共产党员。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主导力量,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需要对其进行不断培养和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另外,从大学生党员的自身发展来看,继续教育有助于完善其自身品格,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改正,在高等学府的有力资源下,努力形成具有独立精神、丰富思想、高尚情操、顽强意志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最后,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可以发现个别思想不过硬的党员同志,并帮助其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

三、加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方法

(一)以加强党性修养为核心,创新继续教育模式。十八大提出要抓好党性修养,通过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到党在关键问题上总结的经验教训,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因此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都应坚持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为核心。对于党性修养的学习,应包括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严肃党的纪律,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加强党的作风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加强道德建设和人格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活动形式应多采取主题实践教育,选取当下热点问题,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大学生党员的现实问题,将自身命运与社会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引导他们学会自主自觉地将自己投入到整个社会中去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组织生活会可以采取社会实践的方式,在实践中体会理论学习的意义,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看待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学习应减少说教,增加生动的实际案例,培养他们用理论分析问题。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互动交流,增加理论知识的投放量,减少学习成本,学习时间化整为零,带动学习效果。另外,要培养大学生党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变继续教育为终身教育。

(二)健全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首先,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以及预备党员“转正关”,从源头上把握大学生党员质量。其次,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党员评价机制”,对党员的政治修养、学习成绩、社会工作、生活表现等方面进行考察与评价,督促学生党员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再次,建立“学生党员帮扶制度”,树立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榜样作用,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带领在思想、学习以及生活中落后的同学,帮助他们努力适应大学生活,克服困难,积极进取。最后,开展党员挂牌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履行党员义务。

关于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探索 篇4

一、高校学生党员的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 同时高校的党建工作质量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高校党组织已经从高校学生中吸收了一大批优秀分子, 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合格的学生党员。但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化, 多元的生活生产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 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开始影响高校学生, 原有的价值体系被渗透, 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 造成了高校学生价值观的混乱, 在校学生党员也部分受其影响, 具体表现在: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化水平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识程度低;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缺失, 集体意识不强;与同学之间缺乏信任, 团结性不强;积极主动意识差, 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上述现象除了社会发展引发的思想领域变化的因素外, 也反映着高校各级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有短板, 未能积极主动地把握学生党员的意识形态, 对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与发展不够深入与完善, 对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指导不够完善。另外, 学生党员普遍年龄比较小, 思想上受的历练不够, 社会阅历和政治辨别能力也比较欠缺, 加之学生党支部人员流动性大, 支部工作经验很难沉淀下来。

二、探索高校党员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基于上述对高校学生党员现状原因的分析与认识, 笔者认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前提下, 高校各级党组织应当立足于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 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和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 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输送优秀人才。

(一) 加强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 没有理想信念或是理想信念不坚定, 就是精神上缺钙”, 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出问题, 说到底就是信仰迷失, 精神迷失。理想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信仰是人们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意志和定力。理想和信念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但是理想和信仰不会自发产生, 必须用科学理论武器武装头脑,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功底, 使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使其做到思想上入党, 从而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思想的影响。

(二) 完善党员发展机制, 重视党员发展质量

高校各级党组织每年都会吸收大批优秀学生加入, 这个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党员发展规定进行。具体做法: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宣传党的知识, 提高青年学生对党的了解与认识, 为党组织吸收优秀青年打好群众基础;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 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性教育与考察, 使其增强组织纪律性;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进行群众路线调研工作, 使学生党员受到学生的监督。在学生党员的整个发展过程中, 都要以提升党员质量为目标。

(三) 创新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机制

探索有效的、合理的、易于学生党员接受的教育新方式与方法, 这是提升学生党员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 可用网络等新媒体新传播方式激发学生党员学习的热情, 通过新的传播方式, 让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影响青年学生党员。同时, 要拓宽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形式, 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以及青年志愿者活动, 使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总而言之, 要与时俱进, 创新学生党员教育模式, 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使命感。

(四) 健全学生党员管理机制

高校的党组织一般分为校党委、党总支和基层党支部三个级别, 学生党员的管理主要集中在基层党支部。首先, 要健全学生党组织的各项规章机制, 加强支部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使学生党员的活动有章有序进行;其次, 学生党支部成员绝大多数为学生, 管理的时候要积极建立民主监督机制, 让师生对学生党员加以监督, 促进党员自身约束, 使其加强组织纪律性;再次, 健全党员考核机制, 对学生党员思想、学习、工作和作风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 探索建立学生党员的奖惩机制, 使学生党员有紧迫性, 不断提升自己。

(五) 注重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

廉洁教育关系到党的存亡, 当前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 形式任务越加复杂, 我们更要严肃党的纪律, 从严治党。在日常作风建设中, 对学生党员进行廉政教育讲座, 参观廉政教育基地, 开展廉洁教育讨论等, 培育学生党员遵守党纪和法律的自觉性, 使他们做好自我净化, 增强忧患意识, 做合格党员。

(六) 提升学生党支部建设水平

高校党支部是学生的基层党组织, 是开展党内生活的基本组织, 一个支部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而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首先, 加强支部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 用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学生党员的凝聚力;其次, 在支部制度建设上完善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支部工作和组织生活规范化, 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打造一个学生“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的归属感强的基层支部组织;再次, 建立良好的、畅通的支部与学生党员沟通机制, 积极协调学生党员与支部之间的发展, 进而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结语

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背景下, 高校要立足于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 积极探索学生党员教育的新思路与新途径, 保证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野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任晓东.建立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5) .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研究 篇5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困难和挑战。高校必须面对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加以解决。

[关键词]高校 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53-01

我国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神圣使命,在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的党建工作,尤其是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事关我国教育事业的更进一步的发展,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一、高校学生党建的现状

1 高校的扩招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党建工作,学生党员参差不齐,素质高低不一。员对意识淡薄,对党的认识不够明确,很多积极分子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没能很好地解决在思想上真正入党的问题,并没有从思想上对所学的内容加以理解和掌握,入党后又不能很自觉地进行有效的理论学习,严重制约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施难度大大提高。

2 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大地影响了党建工作。社会情况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发展态势,他们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注重个人利益和幸福,人生价值取向上讲求实惠,职业价值观注重个人所得,在职业准备过程中,缺乏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再者,由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就业竞争等实际问题,部分大学生党员过多思考个人的发展和利益,入党动机错综复杂,不够端正。

3 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互联网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生产物,它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伴随其发展而出现的不良因素,深刻地影响着高校部分大学党员的理想信仰和政治信仰。首先,长期接触互联网的大学生党员很容易被网络中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很容易受到互联网上内容所隐含的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久而久之,削弱了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其次,网络带给高校丰富庞杂的信息资源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但其中良莠不齐,这种混乱的信息会对学生党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网络上混乱的,错误的信息,会影响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

二,高校学生党建的教育与管理的对策研究

新时期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根本在于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并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使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但规范化和制度不能够拘泥于陈旧的形式,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利用新形势下新的载体,新的方式。

1 突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由于党员个体的差异,部分大学生党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也应有所不同。有些党员应加强党性意识的教育,有些党员应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有些党员应加强党风党纪教育,有些党员应加强理论学习,有些党员应加强端正入党动机方面的教育,等等。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既要坚持原来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如充分利用党校进行办班学习、听辅导报告、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参加考察等,又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请老干部、老党员作报告,参观学习等方式,使党员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受到教育。

2 突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党员进行重点的系列教育,根据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除了加强在理论知识上的学习,还要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创办主题知识展板,主题知识竞赛,主题教育征文等系列活动,使党员时时保持对党的时政方针的关注和理解。其次,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派他们担任辅导员助理、班主任助理,让他们在低年级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同时,要经常同新党员谗心,对照党章和“三个代表”的要求,帮助他们查找不足,更具有时效性地激发他们投身各项活动的自觉性,使他们用实际行动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

3 突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渗透性

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例如手机报的推广使用,同时在手机报的内容上做足功夫,可以收到很好地效果。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平等地和他们沟通,倾注真情,潜移默化的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例如个别谈心是解决预备党员思想深层次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谈心并不等于普通的谈话,要讲究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以真诚打动预备党员的心灵,使他们敞开心扉,从而使谈心者能够准确掌握其真实思想,更好地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

4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实现全方位覆盖教育

一是各支部可以建立支部网站,将党的时政方针、先进理念整理成文后发布到网站,可以设立党员教育论坛,在论坛内就某一重大问题进行探讨,各抒已见。这样可以解决党员教育的空间限制,使党员们可以足不出户的接受教育。二是利用多媒体授课,这样可以避免过去枯燥的讲述,而是可以采用影视教学、DV教学,从而提高党员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利用广播形式,各支部可以在本支部党员的休息时间里播放广播。这样可以突破党员教育的时间限制,充分利用小时间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耳濡目染,使党员思想内涵逐渐增加。

5 对党员进行学历管理,督促党员学习

针对个别党员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可采用电子学历管理制度,对党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学分评估制度。对于学分高的党员提出表扬,对学分低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列出一系列党员学习的资料、书籍,由党员自主挑选、学习,最后将学习情况、所看书籍记录在党员学历中;并且支部应该将党的重要时政文件编制成简便易带的小册子,供党员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让党员自备学习心得、党员教育感悟的小册子,可以将随时产生的学习感悟记录下来,最后放在党员学历档案中。这样可以有效的督促党员学习,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

6 寓教于乐,丰富党员教育内涵

把党员教育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大型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进行党员教育,如每年“七一”“十一”期间举办大型文化娱乐活动,把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写入歌曲、话剧里,可以把先进党员的光辉事迹以小品、话剧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各种活动把党员教育工作寓于文化娱乐之中,并通过电视及网络加以推广宣传和升华,增强党员教育的文化性、趣味性。

根据当前变化了的形势,要做好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只抓好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是不够的,还必须结合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不断拓宽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工作阵地,加强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创新管理工作的思维与方式,进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厂莹,宿辉,路明,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16(3),

[2]严萍昌,浅谈网络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4),29-30

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篇6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不足及成因

大学生党员大多是具有优良品质的学生。他们积极进取, 勇于开拓, 责任心较强, 并且富有进取和竞争精神, 具有较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 但也应看到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值得关心的问题。

1.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重视不够, 教育缺乏创新意识

具体来说, 就是在高校中党员教育工作不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特点, 党员教育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比如有的院系党员“三会一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有的院系平时重视党员发展的数量, 轻视党员的质量, 缺少对党员的持续教育, 入党后党员素质降低;基层党组织本身缺少学习、教育机会, 工作应付了事;相关活动所需经费得不到保证, 也影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各项改革的深化, 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 特别是面对扩招、选课制、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党支部建到班级等等, 缺乏深入调研, 拿不出有效的应对举措。

2.党员教育队伍数量不足, 总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各高校从事学生党员教育的专职教师很少, 大多数的学生党务工作是由团委书记、学生辅导员来承担的, 而他们大多日常工作比较繁杂, 常常无暇把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做到位。特别是辅导员, 按照正常比例, 每180个学生配备一名辅导员, 繁忙的学生管理工作使辅导员根本不能专心于学生党务建设, 更谈不上对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有的学生工作者对党务工作不熟悉, 缺乏实际的党务工作经验。从学生党组织的现状来看, 部分基层学生党组织松散, 有的学生党支部除了发展党员和党员转正之外, 基本不组织什么活动。有些学校发展学生党员只注重数量不重视质量, 工作做得不细致, 使一些本来不具备党员发展条件的学生蒙混过关。

3.学生党员教育形式和载体缺乏新意

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只是依照形式化的要求, 上面有什么文件就照本宣科地读、讲, 从来没有根据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点等情况进行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创新。不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落后于被教育者, 不能提供给受教育者更新、更多、更有说服力的信息, 更有甚者脱离教育的实际, 抓不住学生的思想脉络。部分高校党员思想教育工作手段落后, 方法单一。即使是在各种辅导班、培训班中, 也往往是教育者坐而论道, 讲授的理论空洞无物, 对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又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提不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久而久之, 党员们对此类接受学习教育的机会便会漠然置之, 心生厌倦。在提倡现代化网络教学的新形势下, 不少党员教育活动形式还停留在“听报告、念文件”的低层次水平上。教育内容也严重脱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做好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 必须结合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现状、深入研究探索, 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使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1.坚持与时俱进, 实现思想教育观念的创新

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中, 各种思潮不断产生, 影响学生党员思想变化的因素明显增多, 各种现实思想问题的偶发性、随机性大大增加。如果一味墨守成规, 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在实现思想教育观念创新方面, 党组织应抓住关键环节, 改进工作方法, 争取主动权。具体来说就是高校党组织的党务工作者要对大学生党员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引导做到心中有数、做好预测、工作前移、增强教育针对性;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党员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去, 开展谈心活动, 及时抓准时机, 把握关键, 增强教育的及时性;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打牢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基础, 帮助学生党员学好理论, 把握方向, 提高政治自觉性。

2.建立、健全体系, 实现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

建立健全学生党员责任机制, 督促学生党员履行好党员义务, 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有效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具体地说, 就是把学生党员工作与具体班级、具体学生寝室挂钩。其主要任务有:指导低年级班委会、团支部开展理论学习;开展结对联系帮教活动, 深入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 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尽快成熟;协助党组织做一些组织发展的材料准备工作;开展党员寝室挂牌活动, 让党员在创文明宿舍等活动中起带头作用。

建立健全行为约束机制, 防止学生党员消极和不作为行为的发生, 主要的约束机制包括:组织生活制度, 就是每一个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上认真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党日活动制度, 高校学生党组织每隔一定时间要安排一次党内活动, 通过活动增强党员的党员意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通过此项制度检查和评估每个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 表彰优秀学生党员, 处理不合格的学生党员, 提高学生党员素质。

建立健全监督考评机制, 通过这种机制监督和培养学生党员, 树优秀党员旗帜。首先, 各基层党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对照党员标准, 科学制定系统、客观、全面的考评指标体系;其次, 学生党员考评标准设置要公平合理, 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可信性;第三, 要严格考评程序, 增强考评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第四, 考评结果要与预备党员转正、年度考评、评奖评优挂钩, 对于优秀党员要表彰、宣传, 对不合格党员要严肃处理或要求整改, 以保证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加强探索研究, 实现教育管理的方法创新

第一, 科学合理地设置高校党组织, 注重学生党支部的建设, 让党员自己教育自己。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 需立足实际, 尤其是对学生党支部的设置不应当固守一种模式, 可按系、专业、年级党员数量灵活设置。如, 在学生党员数量少的情况下, 可以按年级建立学生党支部;对于高年级学生, 可以按专业建立学生党支部;在学生党员数量较多的情况下, 可以把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使学生党支部成为班级团结进步的核心力量。

第二, 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 增强党员教育的生动性和时效性。面对学生党员教育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 要积极探索教育的新形式, 开发教育的新载体, 改变传统的集中学习, 统一说教的形式,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 让学生党员在参与活动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增强党组织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笔者认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和尝试:首先, 结合形势政策, 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目标, 确定不同的主题, 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在党员活动形式上创新。其次, 充分利用高校校园文化资源, 比如利用广播台、宣传窗宣传;建立党员接待室, 开展党员接待活动;设立支部书记接待日, 为学生答疑解惑等。再次, 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活动。比如建立党员教育专门网站、创建“网上党校”、开辟“学生党员论坛”“入党积极分子论坛”等, 占领网络阵地。最后, 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的实践活动, 突出党员先进性教育。组织学生党员参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使学生党员走出校园, 深入社会, 加强对中国国情的了解,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调整充实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队伍, 充分发挥普通教师党员的引导作用

一方面, 各级党组织应该根据学生党员人数情况, 为他们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党务干部, 负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并对这些干部定期进行培训, 以保证他们的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能够保持先进水平;同时要在经费上加大投入, 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支持和保障。

论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 篇7

一坚持教育主体原则, 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

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指的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将受教育者视为教育主体, 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注意调动其自我教育积极性, 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每个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 从受教育的角度看, 受教育者并非被动地接受教育, 而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对教育者的教育要求进行评价和选择, 并通过主体思想内部的矛盾运动, 消化教育内容、调整认知结构。所以可以理解为, 受教育者不仅是教育客体, 也是积极认识和主动行为的主体, 而教育要得到理想效果, 就必须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有效地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主体效应。坚持教育主体原则就是要从这一规律出发来开展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 避免过多强调教育者的“权威性”、“主导型”与“强化灌输”方式。大学生的特点是具有独立思维和完全行为能力的个体, 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开展教育有事半功倍之效。高校学生党员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主要是其有选择地接受教育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 至关重要的选择性是学生党员通过自身的主体认知、思考、实践后完成的。要获得良好的党员先进性教育结果, 首先应该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 促使他们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发挥积极的主观能动性。

二以党校学习为龙头, 创新开展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

党校既承担着党员干部的学习、再教育职能, 同时也承担着学生党员发展前后的培养和教育职能。随着时代的发展, 目前的高校学生多为“90后”。在他们的身上有着自己的年代特点:追求个性、敢爱敢恨、好奇心强、独立性差、个人主义至上等。针对他们的思想特点不能采用强硬的“填鸭式”教育。党校的党课学习, 作为对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的第一步有着至关重要的启发式作用。它不单单只是授课, 更多的时候像一扇窗, 展示给学生们另外一种更高的境界。党校的学习, 可以更多地将理论知识与心理健康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健全的课堂授课与课外活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进一步加强党校授课模式与授课内容的多样化, 生动引导、寓教于乐, 使党校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党员纯洁性、先进性的沃土。

三以丰富的学生党支部活动为抓手, 扎实推进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实践

构建丰富多彩的学生党支部活动, 不但有利于增加学生党员队伍的凝聚力, 更有利于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生动开展。通过形式多样的党支部主题活动, 组织学生党员参与到各种学术、文化、艺术、历史中来;通过宣传片、有代表性的电影, 如《人民公仆焦裕禄》、有代表性的节目《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有代表性的书籍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例展开讨论或演讲。以真实的成长历程去体会党员的含义, 去理解奉献的真谛, 引导学生党员自我思考先进性的意义, 自我成长。

四以优秀学生党员的标杆作用为旗帜, 强化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学习

优秀的党员就像是一面鲜活的旗帜。通过开展活动发现身边的优秀学生党员事例, 树立优秀学生党员的标杆作用, 表彰优秀学生党员, 以榜样的力量, 产生激励的效果, 感召身边其他的党员同学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自觉提高在学习党员队伍中的先进性。让优秀的党员带领大家讨论式地学习时政要点, 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群众路线、践行“中国梦”, 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提高先进性。

五以多种信息渠道宣传推广为媒介, 传播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大学生是思想特别活跃、更新及时, 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高知群体, 同样也是最容易被舆论影响的群体。在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有机结合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将形成无形力量。利用校报、广播、校园网、校内刊物、宣传栏、QQ群、微博、微信等多种媒介传播正能量, 让先进的思想意识占领学校的思想阵地。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和启发学生党员在自我学习中, 去领悟合格的党员应体现的先进性。学生党员先进性应具体表现为“三种意识”: (1) 学习意识, 争做“践行十八大精神, 创先争优、保持先进性”的领路人; (2) 服务意识, 争做“践行十八大精神, 创先争优、保持先进性”的带头人; (3) 创新意识, 争做“践行十八大精神, 创先争优、保持先进性”的开拓者。高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员培养中不懈努力的重要板块。

参考文献

浅析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篇8

1. 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

基层党组织缺乏对教育管理党员工作的重视, 还未形成高效的管理体系。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没有针对学生当前的思想水平, 教育体系有待完善。在教育水平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化的同时, 高校仍然无法解决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 特别是面对扩招、学生宿舍化管理等, 缺乏深入调研, 拿不出有效应对举措。

1.2 学生党建队伍和组织建设薄弱

随着在校生人数和学生入党人数的急剧增加, 学生党员建设工作内容也随之增加, 但是有关方面的人员数量和质量却没有改善, 从而导致党建工作的实效收到很大影响。目前, 高校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都集中在辅导员身上, 但是学校辅导员数量少, 并且辅导员工作多而杂, 从学习到生活都必须顾及到。这就使得他们在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和教育党员的工作上疲于应付, 大大降低了工作质量。同时, 大部分的党支部未能及时调节人数增加与活动场所和硬件设施之间的矛盾, 使得党支部的战斗力明显减弱。

1.3 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少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旧的党建工作体系不再适应当代的要求, 也不再能满足90后大学生的需求。对学生党员的管理体系建设要理论结合实际, 结合时事热点问题, 科学合理的运用网络载体, 在探索中前进。

1.4 监督机制缺乏科学性

现有的监督机制对学生党员的评价标准不统一, 不能客观反应学生的实际综合素质, 还有的考核机制不适用于当前的实际情况, 缺乏实用性。大部分学校的考核都是在学期末依据成绩等进行评测, 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过程的考核。另外, 监督机制仅仅是对学生的考核结果的一种肯定, 并没有实现好的沟通, 包括在考核前期和考核过程中, 这也使得一些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改正。在考核期间, 大部分的党员评测都是根据民众的主观意识, 没有犯原则性错误的都能通过, 这样的评测缺乏客观性, 无法判断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起到的作用。

2.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2.1 加强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

高校学生党支部代表着学生的战斗力, 保证着学生工作能顺利进行, 同时也在培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 我们需要提高对学生党支部的要求, 加强思想建设, 努力让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牢记社会使命,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接班人。

2.2 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一个管理队伍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管理体系完善与否。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党员的教育实效性。管理者的数量跟不上, 工作开展困难, 管理者的质量跟不上, 工作质量无法保障。第一, 应该保证管理人员的配备数量, 依据学生党员数量配备相应的干部。有条件的党支部可以挑选出能力强的专职教育管理的干部;第二, 保证管理人员的思想水平和层次。这就需要高校定期对干部队伍进行培训, 干部与干部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与此同时, 基层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认真分析、反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对各类问题进行研究、解答, 理论联系实际, 努力提高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丰富教育学习载体, 创新党员教育方式

载体是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托, 应结合不同时代的特点拓展活动载体, 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方式能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1]。第一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积极参与活动, 提高同学积极性, 坚持党的原则, 这样才能大大提升管理效率。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只有让学生党员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 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三创新党员网络教育载体。网络作为人类沟通、活动、学习的重要平台, 应当被广泛应用到党建工作中, 建立互动平台, 增加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党员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

2.4 完善监督机制, 发挥制度制约功能

对学生党员的总结性评价固然重要, 但是也必须注重对学生学习、生活过程进行考量, 及时指出其错误, 及时纠正其失范行为。首先, 完善学生党员述责评议制度, 引入群众监督机制, 让群众去监督党员行为, 形成一种健全的述责评议制度。这是一种党员自我规范、自我汇报的方式, 汇报过程中需要详述个人工作, 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并针对缺点制定出改进的办法, 对自己负责, 对群众负责。其次, 建立学生党员失范预警系统[2]。这个系统不仅仅针对学生党员, 还对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等学生具有约束力。该系统将记录每个学生的课堂出勤率, 宿舍表现, 学习表现等方面内容, 对行为不规范者达到某一指标就进行警示, 及时规范他们的行为。对入党积极分子而言, 一些不良记录可以时时警示他们, 要想成为学生党员就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 否则将会影响自身评奖评优、入党时机。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人数随之大幅增长, 如何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 是当前高校党务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改进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苏云.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28) .

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和管理的思考 篇9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

1、由社会变革带来的文化思潮多元化以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致使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状况更趋于复杂多元化。有些学生党员入党是为了追求荣誉, 有些学生党员入党是为了获得个人利益, 为了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单位、好的工作, 特别是现在一些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单位, 在招工时, 明确需要是党员等等, 这些更促使一些学生党员在入党上具有很明显的实用性。

2、学生党员数量增加后, 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压力加大, 很难做到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发展学生党员入党及入党后的再教育工作主要是落在少数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身上, 这些辅导员要从事很多其它管理工作, 日常工作忙, 对党支部工作的投入显然不足, 有时显得力不从心, 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新党员的工作上, 无法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学生党员的后续管理问题;有些辅导员甚至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以管理取代教育。

3、学生党支部的自身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等等还需要有效的指导和监督。目前有一些学校还没有建立起符合学生党员实际情况的考核和评价制度, 在考核评价学生党员时, 更多的是参照教师党员的考核标准, 无法对学生党员进行一个全面和客观的评价和监督。

4、学生党支部的活动缺乏创新方法和载体, 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和信息落后, 不能与时俱进, 抓不住目前学生党员最关心的话题进行教育活动, 活动形式单一, 因而难以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缺少凝聚力和积极性。

5、学生党员各年级发展不均衡, 党员的榜样作用大打折扣。一般高校的学生党员发展的规律是: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培养, 在二年级发展少部分学生党员, 三年级和四年级发展大部分条件合格的学生, 四年级学生党员达到最多, 但往往是四年级的学生党员因为面临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以及毕业实习找工作, 在学生中所起的榜样作用有限。

6、对学生党建管理队伍建设重视度不够, 整个管理队伍的人员素质差强人意, 经费的投入和专职学生党建人员配备都不够, 许多高校没有专门从事学生党建工作的专职人员, 由辅导员兼任, 而辅导员许多人本身也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 对政治理论、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很到位, 对党务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等等, 这些影响到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的正常开展。

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对策及建议

1、学生党建工作要有时代性和规律性

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我们要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价值核心观融入到学生党建工作中, 从新生入学教育、入党前培养, 到最后入党后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以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

2、学生党建工作要有实效性

青年大学生有其特殊性, 不同的教育过程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的活动内容和形式要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 针对不同的阶段特点, 从新生入学、入党前培养和入党后的教育管理等, 去切实开展学生党建教育工作, 使学生党建教育能深入到学生的心里。

3、完善和健全学生党员的学习教育制度

为了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要建立和完善学习教育制度。确定具体的学习日时间, 进行常态化的学习管理, 也可以利用相对集中的时间开展系列的学习培训、主题实践、专题组织生活会等, 还可以根据大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 以学生党支部为单位, 开展实事要事热点讨论、读好书、专业知识技能竞赛、微博论坛、党建进社区活动等等, 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学习意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方法

(1) 实行学生党员挂牌制度。把学生党员放在公开监督的位置, 建立学生党员挂牌制, 主动让学生党员接受老师、同学的公开监督, 从而达到强化党员的形象。可以根据学生党员的学习情况、工作态度、民主测评情况、榜样作用等制定学生党员的平时表现量化表。由学生党支部进行考核, 对考核优秀的学生党员进行表扬, 对表现不合格的学生党员进行批评教育, 经批评教育后仍没有改进提高的, 要进行戒免谈话, 严重的要根据党的纪律进行处分。

(2) 建立学生党员先锋示范岗。通过建立学生党员先锋示范岗, 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培养、引导与监督, 提高整体的影响力、凝聚力、向心力, 去带动和影响其他党员, 争做优秀党员,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 建立管理的责任追究制。高校学生教育的管理, 可以参照党的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起高校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责任追究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预防一些党支部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只重视发展, 不重视后续的管理和教育而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

(4) 拓宽教育管理的主阵地, 充分发挥正能量。要把教育和管理深入到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 要把教育和管理覆盖到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中去, 通过网络、板报、微博、QQ群等手段去占领宣传的主阵地, 发挥正能量。

(5) 引入党员导师制。导师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引领性。在引入导师制时, 要选择党性强、责任心强的党员教师担任, 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引导的效果很好。当然, 学校在这个方面必须要做好配套的工作, 如在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等中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等, 只有这样, 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的党员教师加入到学生党建工作中来, 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

5、加强党建队伍建设

高校应完善党建队伍人员的岗位编制、年度考核、职称评定、进修、转岗、竞上一级岗位和奖惩等制度, 并且要真正落实到位, 只有学校从各方面真正关心这些党建管理者, 使他们感觉到学校的组织上的温暖, 就一定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责任重大, 意义深远, 是我们每一个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者都要认真抓好的一项工作, 只要我们以一种务实求真的态度,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狠抓, 不断完善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制度, 与时俱进, 就一定会发挥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正能量。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 提出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和管理要有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完善和健全学生党员的学习教育制度、创新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加强党建队伍建设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现状,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韦乃扬, 梁丕桓.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06 (5) :12.

[2]谢光绎.试论江泽民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 (1) :109.

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 篇10

关键词:学生党员;后续教育;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0-0056-02

近年来,对于高校学生党员中出现的学生党员认知不到位,思想和行为和党员身份不符,严重影响学生党员群体在广大同学当中的形象和号召力的现象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以促进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已经是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共识。但是,在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开展得不到位,效果不明显,需要及时予以纠正。

一、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中的“误区”

1.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高校学生党员群体,一、二年级人数少,三、四年级学生所占比重比较大。由于高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实习、找工作占用时间比较多,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较难组织,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往往以自学、读书、看报、座谈、讨论等方式的理论学习为主,实践教育成为了薄弱环节。常常出现学生党支部活动中正式党员请假多的现象,导致学生党员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同学的影响力减弱,先锋模范作用无法充分体现。

2.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重形式,轻实效”

学生党员后续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面临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价值多元化以及新媒体的冲击等等挑战。为提高教育成效,很多高校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建立学生党员教育的专题学习网站、开通微博、开设“短信党课”、“微信党课”,还有的积极推动学生党支部和农村、工厂党支部共建等等。从形式上来看,对于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好像已经紧跟时代步伐 ,具有了很多创新的元素,但实际上,由于专题网站内容还不够丰富、生动,网络课堂单向授课、短信微信侧重直接推送缺乏互动,共建活动缺乏长效机制,学生党员学习或参与活动考核手段单一等原因,导致学生党员的学习或参与活动的热情不高,教育成效不够突出。

3.学生党员教育“重党员、轻支部”

对于学生党员群体出现的问题,各高校都很重视,党员的后续教育的确引起了大家的普遍重视。但是,学生党员教育成效的好坏实际上和学生党支部建设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联系。很多情况下,教师都在强调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但对于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却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党支部在学生党员后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特殊角色,并没有把对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列入到学生党支部的重点工作中。这就使得学生党支部对学生党员开展后续教育工作缺乏计划性,缺乏针对性,直接影響了学生党员开展后续教育工作的成效。

4.学生党员后续教育“重制度,轻实施”

对于党员后续教育,大多数高校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且在规范管理过程中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有些制度并没有完全的实施或很好的执行,导致学生党支部的向心力减弱,学生党员纪律松弛、行为涣散,严重影响了学生党员的形象,也损害了党支部的凝聚力。

二、走出高校学生党员后续教育“误区”的对策

1.加强督促和考核,推动学生党员主体参与,凸显学生党员的身份,体现学生党员的价值,增强学生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对于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高校要进一步健全监督考核体系,把学生党员接受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都纳入考核范围之内,同时通过组织学生主题参观、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以“体验式”模式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也可以通过建设学习实践基地,推动高年级学生党员到工厂、公司实习或就业,让学生亲身感受参与实践活动的乐趣,把教育工作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此外,还可以通过评奖评优、校园文化活动等把综合素质高、表现优秀的学生党员推到前台,提升学生党员在广大同学中的形象和影响力,增强学生党员的荣誉感和身份认同,进而提升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2.转变观念,注重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引导,更要注重与学生党员的双向互动

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活动或者是网络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以往更多的是体现辅导员等为主体的党务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与学生党员的互动,忽视了学生党员的信息回馈。提高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的成效应该更多地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比如,在开展专题网站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党员的参与,从网站设计开发到内容的编辑、更新都应该更多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网站建成之后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网站的管理和维护,这样把校方的事情变成学生党员自己的事情,能够很好地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也能够提升整个网站的利用成效;再比如,在开始院级党课的过程中,可以邀请学生党员进行专题演讲,就他们学到的内容、学习的体会与低年级同学交流,一方面可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效、促进他们的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党员更加贴近学生群体,他们现场参与授课或讨论必然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

3.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推动学生党支部自主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工作

学生党员日常的学习、活动一般都由所在支部负责组织,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的水平对学生党员的成长进步、对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实情况中,学生党支部一般都由辅导员负责指导,由于辅导员业务繁杂,很难在学生支部建设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这就使学生党支部自身的建设方面难免出现不足之处,进而对学生党员群体也产生不良影响。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做好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应该首先加强学生党支部自身的建设。一方面要健全学生党支部的相关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尽可能安排专人指导学生党支部建设,设立党建专职辅导员;再次,要积极进行教育引导,选拔有水平、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最后,要开展好学生党支部的年度考核评比,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以鼓励先进,交流经验,提升学生党支部的整体水平。

4.加强内外监督,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学生党员是一个重要的群体,需要有健全的、执行到位的制度规章加以约束和规范,才能在长期的过程中形成坚定的信仰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在党员考核、评议、组织生活等方面用规范的规章制度予以保障,必须对他们在理论学习、理想信念、组织纪律、思想品德、专业学习、社会工作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在执行层面,要注重党组织内外两方面的监督,可以采取党员自评互评、同学和老师考评等内外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督力度,对表现突出的党员同学要及时予以表彰,对有问题的同学也要及时进行批评、指正,对于犯有严重错误的党员同学也要适时进行纪律处分,甚至交由司法部门处理,这样才能提升党员队伍的纯洁性,突显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总之,开展好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工作需要有开放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方法,需要不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够提高学生党员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进而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孔文军 李金明.关于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

[2]高允秀.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教育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3).

上一篇:TNF-α、IL-6下一篇:柠条的饲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