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训练的现状

2024-07-11

高三作文训练的现状(精选十篇)

高三作文训练的现状 篇1

一、听写训练

这是语段练习的一种方式。由老师事先选好素材,一般选取篇幅较短、蕴含一定哲理或启示的小故事。在课堂上以较慢的语速朗读给学生听,学生听完故事后用书面形式复述故事,复述时尽量忠于故事原型,并写下自己的感悟,300字左右即可。写完后可以当堂互相交流,也可以由老师作个别点评。最后再听一遍故事,看复述与原故事的表述有何不同,如果有新认识,新收获,要及时补充。

这是一次听写训练的素材: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位同学的习作:

一只蜗牛想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它想东游泰山,经计算需要三千年的时间,于是它放弃了。它又想南下长江,可同样需要三千年的时间,它还是决定放弃。最后它老死于野草丛中。

蜗牛是一个空想家,拥有理想,却瞻前顾后,迟迟没有付出实际行动,最后孤独终老。如果它不考虑自己的年龄问题,出发去泰山、去长江,即使最终无法到达目的地,那它也可以领略沿途的风光。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着和蜗牛一样的问题,有理想,却因为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付出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最终碌碌无为。你若不行动,注定无结果,而行动则会拥有不同的结局。有时候,沿途的风景要比山顶的更美丽。最终的结果决定我们的心情,而实践却可以教会我们成长。

因为选取素材有针对性,所以这种训练首先可以让学生在听、写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记下这些有哲理的小故事。其次,学生在复述故事的过程中要组织自己的语言,让表述尽量准确生动;要积极思考,有自己的感悟与认识;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书写也要跟上。在这种思维的大调动中学生获益良多。

二、关注社会热点

我们处在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身边最不缺的就是各种信息。高考试卷的选材都不乏社会热点话题,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社会热点。

以下面的材料为例,说说如何教学生阅读和运用社会热点:

近日,(一组“熊孩子”在河北保定一烈士陵园对烈士墓碑不敬、还将一墓碑踢倒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引起公众强烈谴责。为什么这个“熊孩子”没有对抗日烈士的敬重之心?

在中华民族被日寇蹂躏之时,是这些烈士视死如归、为不被亡国灭种而战,悲壮倒下,甚至尸骨无存。(后人修建烈士陵园,不仅希望慰藉烈士英魂,更希望烈士们舍身卫国的精神永世长存,让后来人瞻仰、缅怀。)然而,那个“熊孩子”却刻意毁辱烈士墓碑,又骑又踢,没有丝毫敬意,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的心理为何如此扭曲?

无须多言就可以想象舆论对于此事件的愤怒,“绝不宽恕”、“人肉搜索”的声音也呼啸而来!我们不支持这种极端方式,但与之相关的人必须反思!

看到一则社会热点材料,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找出哪些是叙述性语句。找到全部的叙述性语句,学生就能快速清晰地知道事件发生的始末,即“什么事”。材料中的叙述性语句集中在用括号标注的两处。主要说了两点:1“熊孩子”在河北保定一烈士陵园对烈士墓碑不敬、还将一墓碑踢倒。2人们修建烈士陵园的目的。

再寻找和标注议论性语句,分析这些语句议论的是什么,即“怎么看”。材料中的议论性语句用下划线做了标注。概括如下:1舆论和公众对此事的愤怒与谴责;2不理解“熊孩子”的心理扭曲;3不支持用“人肉搜索”等极端方式对待“熊孩子”;4与之相关的人必须反思。接着综合分析,概括观点。最后思考这样的材料可以用来写什么样的作文。

读完材料,我们也会想为什么“熊孩子”会做出如此荒唐的事?哪些人应该反思?反思什么?首先想到的是“熊孩子”的家长,他们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说起教育,学校、老师也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此外,被破坏的烈士陵园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是不是缺乏完善管理和文明参观引导才发生了这样的事?综合分析不难发现,家庭教育中普遍缺少让孩子感同身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多流于形式,在过分注重“奥数”、重视才艺培养的同时,常常将历史教育、社会教育抛之脑后,爱国主义教育更是被淡忘。

最后请学生思考:这样的材料可以用来写什么样的作文?大部分同学想到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反思。这时可以继续引导:处身于历史悠久的中国,我们不需要刻意记住什么,但也无权忘记!因此也可以写“忘记”与“铭记”、“讲过去的事”等内容的作文。

三、整体训练

学生写不出作文,除了“没什么可写的”,还有“不知道怎么写”的问题。有些同学对作文有恐惧,从发试卷就开始担心作文怎么写。所以,作文的整体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如何在考场上快速构思好一篇文章。

结合下面的材料谈一谈具体的做法: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有时候,我们一次不经意的鼓励与温情,能温暖了别人孤单的心灵,回报我们一份感动;有时候,我们一次轻轻的牵手,能够帮助别人跨过难过的坎,让人真诚道谢,回报我们一份真情。

先审题,这是一则关于“回报”的材料,因此需要迅速在脑海中搜索关于“回报”的素材。比如:1船工补船的故事,这是以前作文练习时的材料;2一杯牛奶的故事,这是做过的一篇小说阅读;3自然界的回报事件,人类肆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大自然回报给人类沙尘暴。然后构思开头和结尾,以及中间几部分的过渡与衔接,一篇作文就构思好了。

总结如下:先审题,确定材料的主要观点或倾向。然后迅速在脑海中搜索与这个观点相关的素材。一般搜索2-3个素材,正、反面素材均可,用简短的语言把素材写下来。这部分内容是作文的主体。再构思开头和结尾,想好中间的起承转合,就完成了一篇作文的整体构思。这就是“三例并列法”。

之所以用“三例”,是因为高考作文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我们的每个例子加感悟是300字左右,三个例子加上开头和结尾,首先保证了作文能写够,能写完;再者,用“并列”的三个例子,例子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比较好处理,降低了写作的难度,解决了学生“没啥可写的”和“不知道怎么写”的问题。说到底,这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写作基础过于薄弱而采取的一种作文方法。

高三语文作文的训练 篇2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高三语文作文专题训练。

专题一:审题与立意训练Ⅰ

学习目标:

作文的审题训练。2.作文的立意训练。

学习时数:

2课时

重点与难点:

提示型标题作文 的提示语与标题的审读。2.提示型标题作文的立 意。

学习过程:

一、概述

审题与立意是高考作文写作的第一步,良好 的开端至关重要,它直接主宰作品之成败。我们将其作为高三写作复习的第一课,既是遵循写作规律,又表明我们对其重视之深。审题与立意应引起考生的极端关注。标题作文、材料作文是近两年常见的作文命题类型,我们将对其逐一指导和训练,加大审题与立意的力度和强度,力争立意准确、深刻、新颖。

本专题先来谈谈标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标题作文有几种形式,即提示型标题作文、纯标题作文、填充型标题作文。如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为提示型标题作文、四川卷的“熟悉”为纯标题作文,福建卷“这也是一种 ” 为填充型标题作文。

二、真题解析

江苏高考卷作文题:“时尚表现为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些时尚如过眼云烟,有些时尚会沉淀为经典。”请以“品味时尚”为 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本题为提示语标题作文,这种题型是江苏的特色菜,自从的《怀想天空》以来,已经用了三年(中间一年的题目是《好奇心》)。这种题型的特点是,提示语至关重要,既能激发考生写作情趣,又能引导考生打开思维、拓展思路,所以非花大力气解读不可。

提示语共三句话,构成呈递进关系的三层意思。第一层用列举法给“时尚”下定义,“ 服饰、语言、文艺”提示了“时尚”的存在领域,“新奇”明确了“时尚”的基本特征,“模仿与流行”揭示了“时尚”的表现形式。由此,考生可能联想到韩服、名牌、山寨、网购、博客、周杰伦、小沈阳、刘谦等流行物。第二层挖掘“时尚”的基本内涵,在第一层表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它告诉考生“时尚”是柄双刃剑,它有“美与丑、雅与俗、好与坏”之分,这一层已经触及了“品味”两字,即在享受“时尚”的时候,要学会鉴别妍媸,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从而更好地审视美、欣赏美。第三个层面指出对待“时尚”的态度及其发展的结果,假如一味地模仿,流行将走向终结;只有善于创新,时尚才能永葆青春。后两个层面隐含着标题“品味”的含义,所以深入品读提示语特别是后两点,才算是把握了该命题的津梁。

再看标题——“品味时尚”,这个题目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20的“怀想天 空”,这两个题目本身在形式上的共同点显而易见,它们都是动宾结构的短语,前面是动词,后面是名词。作为动词的“品味”有两个意思, 一是尝试(酒、菜)的滋味,二是仔细体会、玩味(《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五版),这里取后者,“品味”是中国文化中的味觉隐喻,表示鉴赏、评价、判断之意。对应相应的文体,从记叙文写作角 度来说,“品味”可理解为“体验”“感悟”,对于议论文而言,又是“品评”“批判”。应当注意,由于“品味”偏于“出乎其外”的鉴赏,所以,其对象主要是已经成为“时尚”的事物。感 受、追求、遭遇、沉迷、创造、实践……这些关系到“过程”的,都只能作为背景略写,而重心应当落在“品味”上。

不过,两者也有明显的不同,“天空”是一个多义词,可实指,可虚指,亦可泛指;而“时尚”所指内容很明确,指实实在在的事物,只能实指,不能虚化。所以,正确地判断时尚的实与虚,是切题与否的关键。譬如,说“爱国主义”是时尚,对不对呢?错了!一位阅卷专家说得好:“爱国主义古已有之,源远流长,绝非时尚;然而,当你看奥运、把五星红旗贴到脸上时,时尚就诞生了。因为,这是一种审美行为,一种富有个性的创意,它立马‘时尚’起来了。” 至于说“小平同志搞改革开放是追求时尚”、“中山先生倡导三民主义是追求时尚”、“医院里递红包、收红包是一种时尚”、“高考是时尚”等等,就更谬以千里了。

时尚主要有四个特征:审美,创意,时兴,认同与追求。时尚总是只被特定人群中的一部分人所运用,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接受它的路上。它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统一体,自我冲突,自我消解,希望有人模仿又惧怕所有人模仿,希望流行又惧怕长期流行,时尚的极致就是消亡或沉淀。

最后看要求。

①角度自选。提示语给考生提供了三个角度,即“时尚”是什么,为什么要“品味”,怎样去“品味”,以上三个角度任意一个皆可成文。

②立意自定。

基于“时尚是什么”,可写的东西很多,街舞、明星、网络语言、当红文艺、山寨文化、富家子飚车等。有的考生写旗袍,“她,我们的监考老师,着一身淡紫色的丝边旗袍,旗袍勾勒出老师窈窕美妙的身躯,……这是一个怎样温婉的女子,是什么衬托出她如此可人的气质呢?‘时尚’一词便映入了我的脑海。我细细品味,她那一袭紫色,温婉清丽,品味着这时尚,缓缓忘记了考试的紧张,这时尚,如此可品。” 有的写粉丝,“给明星的粉丝团命名也成了大家的热门,比如李宇春的玉米们,张峻宁的柠檬们,易中天的乙醚,于丹的鱼丸们等等。”有的.写“买牌时尚,唱之时尚,头之时尚,博之时尚”。

立足于“为什么”,可以这样想,为什么要品味呢?因为时尚有妍媸美丑,需要辨别,去粗存精。假如不辩真假丑恶,全盘吸收,难免鱼龙混杂,真善美得不到弘扬,假丑恶大行其道;假如不加分析,不作改良,原样照搬,邯郸学步,同样会贻害无穷。一篇优秀作文如是说,“许多同学都喜欢周杰伦,发疯似地模仿其个性化的发型,夸张的衣饰,酷酷的话语,却鲜有看到他为 创造时尚而付出的汗水与血雨,他忍受着强直性脊柱炎的痛苦在优雅的钢琴前深情地吟着迷倒众人的歌,骄傲地唱着‘为什么别人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唱的都是我写的歌,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而我却时常听到亲爱的同学在教室里大 骂父母守财奴,不给钱买周杰伦才五六十元的限量版专辑 ,一有不爽就在家里大发雷霆,怪及妈妈无能供给他的时尚开支。试问这是哪门子时尚?”品味之必要,不言而喻。

扎根于“怎么办”。对于时尚,存在着扬和弃的问题,丑陋的、低级趣味的,要舍得割爱;高雅的、高情趣的,要努力褒扬。消失与沉淀是时尚发展方向的两极,模仿则死,创新则生。假如如过江之鲫被动地赶时髦,时尚就会过时,从而失去生命力,对于劣等事物,我们自然乐见;可是,对于美好的东西,我们希望常青。所以,为了保留、传承、发扬、涅槃某些时尚,我们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考生这样写,“品味时尚,不是欣赏它虚华浮夸的漂亮外衣,而是体味它深沉含蓄的内涵和本质。”“品味时尚,不能一味地模仿、复制、追风,而要给自己增加一定的内涵,创造属于自己的时尚,品味出青春永驻的时尚。”

总之,对时尚的感受力、分析力特别是价值判断力的高下,品位的深浅,是文章立意优劣的关键。

③文体自选。这 个题目,容易写议论文,难于写记叙文。因为,“品味”主要是一种对于感受的回味和审视,说得白一些,就是谈自己对“时尚”的“看法”。

当然,对于能够“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高手来说,这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难题。在记叙文中,能否把“品味”融入到关于“时尚”的叙事之中,是文章能否写好的关键,这需要高度的才华和智慧,才能够完成这样的转换。还请注意,由于“品味”的限制,容易在写记叙文的时候大发议论,这样,就会形成文体的错杂。

三、课堂讨论

提示型标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要点是什么?

提示语、标题与要求三要素兼顾,不可缺漏。

关注提示语的引导、启发与限制作用。

标题是重中之重,认真分析标题的语法结构与内涵。

四、作文实践

有的人只顾脚下的路,却不知不觉走进了 死胡同;有的人惦记着远方的呼唤,却忽视了横亘在自己面前的条条江河;有的人且行且思,一路走来……

请以“且行且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与立意指导】

浅谈高三作文的强化训练 篇3

我总是先从中外名家因兴趣成名讲起,再用往届考入高校的学生的实例激发反复强调作文的重要性。尤其对上年因作文得分或失分造成的反差现象现身说法,使学生有很大的震动。学生从实例中反思,思想认识提高了,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我基本上年年让学生写“回头作文”,将上年高考作文题写出来,让学生写,我对这些“回头作文”精批细改,按照高考评作文的标准一一评分,然后逐项讲评,选读其中的优秀作文,学生听得口服心服。我告诉大家这些好文章就在我们中间,只要大家有兴趣,有信心,坚持练习,作文取得好成绩并非难事。同类水平的文章对学生启发最大,同学们劲头来了,个个跃跃欲试,都想写出文采飞扬的好文章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

(1)练习开头和结尾

因为开头和结尾是特别受人注意的部分,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就能给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从积累的材料中向大家介绍了几十个好的开头和结尾,为大家开阔视野,开阔思路,介绍方法。同学们认真构思,写出了不少优秀的开头和结尾。

大家通过练习,在开头和结尾上,十分注意构思精巧,语言精彩,写出了不少精彩的“凤头”“豹尾”。

(2)练习镶嵌“宝石”

学生的作文大多平淡无奇,如果高三再从基本抓起不太现实。对这些文章,我采取让学生镶嵌“宝石”的办法,使文章增辉添采,也就是将名言警句,优美语句等恰当地用到文章中去,以弥补语言上的弱势。我引导学生养成积累格言警句的习惯,每天拿出3—5分钟的时间,开设“文化快餐”栏目,由一名学生提供一条名言警句、格言谚语、成语典故,或一首诗词、一则名人轶事、社会新闻等。其他学生予以专门记录,这样一个学期每生有100多条名言警句知识的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提高写作是极为有力的。

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同学们诵读诗词,摘抄警句,吟记名言,文章语言大为改观。

(3)练习各类体裁,各种形式的作文

作文考查是广泛的、全面的,平时训练就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练习。练习的前提是多读书。欧阳修说过“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我鼓励大家多读多积累,每天必抽出至少半个小时时间读书,做好笔记。然后去写各种形式的文章。

三、作文批改三评价应采用多种形式

作文批改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让他们自己学会修改作文。这一方面提供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重新认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如此,学生下次作文时就会注意这些方面。再如抽组批改,将更快更有效地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一个小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的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普遍问题。当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我对作文还采取多次评价。

四、让学生写好作文总结

高三阶段要重视限时作文的强化训练 篇4

1、从审题入手,强化切题、扣题意识。新材料作文虽然开放度、灵活度、自由度都很大,比起命题作文审题难度大大降低,淡化了审题意识,但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审题环节。事实上,从高考考场作文到平时的练习及各种检测、模拟考试作文来看,学生切偏题意乃至背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要想学生在高考考场上稳妥地拿到基准分,就必须强化审题意识。讲评时,可挑选切题准确的高分段习作和偏题、背题的低分卷,进行对比性点评和分析,培养学生不管碰到什么材料都能准确审准题旨的能力。

2、题旨审准之后,就要着眼于强化围绕题旨确立观点、提炼中心的能力。新材料作文“三自”原则中强调“立意自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在于观点是否鲜明或明确,中心是否突出或鲜明。如果学生仅仅只是审清或审准了题意,而没有准确、恰当的立意,想获得理想的分数乃至高分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作文讲评的第二个环节自然要针对立意是否准确进行。同样,可选取成功和失败两类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具体点评和剖析,培养学生针对各类难易不同的材料恰当、准确立意的能力。

3、新材料作文“三自”原则中“文体自选”的要求,是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扬长避短,各显神通,这正是新材料作文最具优越性的地方,但绝不是不要文体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实际上,这类“四不像”文章在高考考场,各类大、小型模拟和检测中非常普通,原因就是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淡化了文体意识,甚至没有了文体意识。所以,第三个环节就要强化训练学生“写什么像什么,写什么是什么”的能力。讲评中,可选择正、反两方面的习作加以评析、归纳,让学生准确把握议论类、记叙类、散文类乃至另类文体的典型特征,确保学生在高考考场上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

4、新材料作文“三自”原则中还有一条就是“题目自拟”。在各次模拟月考阅卷中,常常会发现有文无题的文章,而这类作文中,扣偏题意、背离题意的情况很普遍,这与学生不重视拟题环节很大的关系。所以,作文评阅中要分类记载有典型性的“好题”和“坏题”,讲评时专点示范评析,让学生懂得“题好文一半”的道理。同时,以专题形式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拟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拟题能力的提高。

5、强化学生围绕立意打腹稿或编写提纲,围绕提纲构思成文、谋篇布局的意识。学生作文思维混乱、没有布局、杂乱无章的现象应该说是十分严重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匆忙下笔,草率成文。所以,要在限时训练中要求学生认真编写好写作提纲或打好腹稿。首先,要设计好文章的开头,设计出一个靓丽的“凤头”,精彩、生动、富有引力。其次,设计好中间部分各层或各段的中心句,注明选用哪些典型材料,详略如何安排等。第三,设计好章的结尾。是点明题旨、深化中心,是设置悬念、促人思考,还是安排意外结局、留下余音绕梁之效……这样,就可以避免漫无边际、稀里糊涂涂抹文字的弊端,在下笔前确保成文的相对质量。

6、鉴于高考新材料作文是一种应试型的限时作文,最后,还要着力培养几种意识。1考场意识。让学生明白,在规定时间里写不完文章就意味着考试的失败,因为未完卷在评卷中是被判为最低档的。2卷面意识。让学生明白,整洁的卷面、隽秀的工整的字迹,是作品留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特别是在网上阅卷时代,更显重要,绝不能因为时间紧而乱涂乱抹、连飞带跑、龙飞凤舞。如果那样,吃亏的只能是自己。3求新求异意识。不要慌忙下笔,仓促成文。因为在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中,新颖的选材、独特的立意、生动活泼的语言、与众不同的构思,往往能够强烈撞击评卷人的眼球,从而获得满意的分数。4修改意识。考场作文的修改,自然不能“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修改环节却是不可少的。因为文章中屡屡出现的错别字,用词不当,病句过多,过渡照应不周,语意衔接不顺等方面的问题都会给评卷者留下不良的印象而影响到最终的得分。所以,要强调学生不可偏废修改环节,哪怕考试时间只剩二、三分钟,也要进行修改。当然,修改过程中要尽量维护卷面整洁。

高三作文训练的现状 篇5

审准下列材料,分别写出作文题目及第一二段。第一段概引材料,第二段分析材料、得出中心论点。

1、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子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意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2、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3、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树下避暑,他随着阳光变化和树影移动,挪动自己的席子,以此来纳凉。等到黄昏时,他又把席子挪到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按月光和树影移动,挪动席子来避免露水淋湿衣服,结果露水照样淋湿了他的衣服。

4、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高三作文训练的现状 篇6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的作文训练历程一般是从三年级开始,从三年级到初中毕业,这6年的时间内,学生面对的作文不论是作文类型还是作文题目都是千变万化的。初中作文一般和学生日常生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联系更大,与此同时,初中作文更加注重学生基本语言能力、修辞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在对日常小事的写作中,培养出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建立基本的、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然而,大多数学生由于长时间写作这样的内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时间、没有意识去观察生活,所以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往往心口不一、敷衍了事、假话连篇甚至逻辑混乱。

从初中语文老师来看,一般情况下,老师对于学生作文的教学大多数都抱着无奈的情感。因为什么是好作文、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此同时,作文的写作和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关系很大,用相同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往往其写作水平差别是很大的。其次,老师进行作文教学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训练一般都流于盲目。综上所述,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对于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进行探索,本就是十分复杂的一件事情。根据系统的联系性来看,如果将初中语文当作一个整体来看,那么这个整体必定是复杂的,作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子系统,这个子系统是以作文训练为主体的,而想要探索初中作文序列化的训练,那么就需要对作文训练的性质、原则、内容等进行整理,才能建立起较完整的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体系。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主体要明确,初中序列训练的主体是初中学生,而不是具有很高语文素养的作家,所以训练应该符合初中生生活的特征,并且训练的过程应该能让学生抒发真实情感,并且能够保护他们、培养他们的作文写作兴趣。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应该尊重初中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并且在进行序列化训练时应该循序渐进,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循序渐进时,老师应该制定螺旋上升的目标,让学生有达到训练目标的成就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信心。在作文序列化训练时,作文评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老师应该尽量让评分规则精细化,尽量在评分时看到学生的寫作优点。

谈高三体育考生的速度训练 篇7

高三学生的训练一般从当年9月到次年4月份, 大约7个月的时间。在这7个月中, 我个人认为可划分两个周期, 即准备期和竞赛期。每个周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9~10月为一般准备阶段, 以学习和改进跑的基本技术提高跑的能力为主。又因为学生刚参加体育训练, 训练强度不宜过大, 11~次年1月为专门准备阶段 (冬训阶段) , 速度训练应具有专门性的特点, 注意提高加速能力及保持高速度的能力, 训练的量和强度逐渐加大;2~3月为竞赛期应大力加强专项跑的练习, 并适当进行短跑比赛, 以提高学生的速度能力;4月为竞赛期, 运动量减小到较低水平, 强度增加到比赛强度, 多进行高强度比赛, 不断调整学生的竞技状态, 提高竞赛能力。短跑的基本技术包括摆臂, 提膝送髋伸小腿, 折叠前摆伸小腿等部分。学生要掌握这些技术, 就需要不断进行训练, 采用跑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门性练习。根据高三学生体育训练的周期, 谈谈在这两个周期的具体训练情况。

1 在一般准备阶段, 学习和改进跑的基本技术时, 应花时间、花精力, 着重加强摆臂、提膝送髋伸小腿, 折叠前摆伸小腿等关键技术动作的学习

1.1 摆臂

一般来说, 摆臂的频率, 幅度与步幅、步频成正比。正确的摆臂技术可加快摆臂动作, 摆臂动作越快, 则步频就越快, 从而加快跑步的速度。

大多数摆臂练习时, 要求学生成弓箭步, 听口令或节奏, 直接做摆臂练习。虽不断强调放松, 但节奏一快就会出现紧张状态, 为此, 可以分三步来解决放松问题。

第一步:成站立姿势, (左右或前后开立) , 做直臂前摆的摆动, 强调以肩为轴的放松摆动练习。

第二步:在掌握以肩为轴前后摆动的基础上, 屈臂摆动 (姿势同前) 强调肘关节角度变化, 眼看前方, 注意前摆的高度。

第三步:在掌握了前两步的基础上, 成弓箭步, 上体稍前倾, 听口令或节奏, 由慢及快进行摆臂练习, 以及听口令左右脚交替前迈, 注意摆臂的幅度。

1.2 抬膝送髋伸小腿

(1) 走动中, 每走3步时完成膝送髋伸小腿动作, 循环进行。

(2) 跑动中, 每跑第三步完成抬膝送髋伸小腿动作, 跑动中上体不能后仰, 注意身体重心跟随前移, 速度由慢及快。

(3) 每一步皆完成抬膝送髋伸小腿动作, 注意上体稍前倾, 膝抬到最高处时再向前送髋伸小腿, 两臂要配合两腿大幅摆动, 动作节奏由慢到快。

1.3 折叠前摆伸小腿

(1) 后蹬腿跑。练习时身体适当前倾, 膝关节放松向后折叠脚跟触及臀部, 脚前掌弹性着地, 动作幅度逐渐加大, 动作速度由慢到快, 过渡到途中跑, 动作轻快, 重心平稳。

(2) 车轮跑。练习时身体尽量保持直立, 膝关节放松向后快速折叠, 前抬向前送膝送髋伸小腿, 积极下压, 鞭打“扒地”, 两臂配合两腿大幅摆动, 动作速度由慢到快, 过渡到途中跑, 注意身体重心平稳向前移动, 不能上下起伏过大。

2 就训练安排而言, 由于速度训练对人体的神经一肌肉系统的要求很高, 容易产生疲劳, 不宜长时间持续进行

实践证明, 每次训练课平均重复5~10次, 每周训练3次为宜。因此, 提倡隔日训练, 每日训练的量不宜过大, 否则不仅难以达到应有训练效果, 还容易产生速度障碍。同时注重训练手段多样化。

2.1 一般准备阶段

以改进跑的基本技术, 提高跑的能力为主, 体会自然、协调、放松跑的感觉, 主要手段如下。

(1) 摆臂练习, 快慢结合, 提高跑的能力为主, 体会自然、协调、放松跑的感觉。

(2) 折叠前抬送髋伸小腿的弹性跑, 由慢到快的距离30m~50m。

(3) 斜坡跑道的上坡高抬腿跑20m~30m。

(4) 斜坡跑道跑20m~30m, 接惯性水平跑20m~30m。

(5) 60m~80m弯道进直道, 直道进弯道的中速放大步跑。

2.2 专门准备阶段

(1) 20m~30m起跑 (蹲踞式、半蹲式、站立式) , 注重动作的准确性, 身体的前移, 起动的突然性。通过各种口令, 声音的变化, 注意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

(2) 斜坡跑道上坡段的起跑练习, 体会身体前倾两腿后蹬的加速能力。

(3) 30m。慢跑+30m。加速跑, 慢跑段逐渐加速, 上的突然加速。

(4) 牵引跑60m~80m。

(5) 60m~80m, 100m~120m。加速跑。

2.3 竞赛前期

加强专项跑的练习, 提高速度耐力, 主要手段如下。

(1) 80m~100m。的重复跑, 间歇跑, 控制好间歇时间。

(2) 100m~150m的追逐跑。

(3) 100m~120m的直道进弯道, 弯道进直道的加速跑。

2.3 竞赛期

注重起跑, 多进行60m以内的加速跑练习, 适当进行比赛距离的短跑比赛, 调整竞技状态, 提高参赛能力。

总之, 高三体育考生的短跑速度训练, 应注重折叠前摆, 快速下压的技术改进, 注重体会轻松, 自然协调的放松能力,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跑完全程。

摘要:体育训练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重点发展速度素质, 找准突破口不断促进各项素质的协调发展, 为创造优异的成绩打下牢固的基础。

试论高三英语复习训练的有效策略 篇8

策略之一:以考纲词表为依据, 注重英语词汇的训练

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充足的词汇量, 才能听懂和读懂他人的话语和文章, 才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在英语学习中, 一是要明确词汇目标, 了解中学英语应掌握的词汇量, 它是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必要前提, 也是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坚实基础;二是要遵循记忆规律, 养成每天记单词, 背句子的习惯;三是要掌握构词知识, 系统运用语音规律、构词方法, 以科学地学习词汇;四是要健全检测制度, 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肯练, 会练, 乐练;五是要灵活运用词汇, 懂得英语单词的词义和语用义并不一致的道理, 提高词汇的语用能力;六是要深化词汇知识, 词汇的掌握不只是熟悉新词, 还包括对已知词的深化理解和组合运用, 扩大词汇知识的宽度。作为教师, 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 应有计划地帮助学生把学到的词汇知识从表面向深处深化。

词汇训练的关键是学会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准确词义的本领, 教师应提供给学生有意义的语言练习材料来深化这种训练。以cover为例, 它既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 它的基本词义名词为:封面, 盖子。但是学生必须知道“read from cover to cover”的意思是“从头看到尾”, “Plans for the attack were made under cover.”句中under cover含着“密封”的意思。They escaped under cover of darkness.此句的意思是“他们趁着黑暗逃跑了”;“cover”在作动词时, 用途更是广泛, 如:She covered (蒙住) her face with her hands.The mountain was covered with snow all year around (终年积雪) He covered (走完这段路程) the distance within fifteen minutes.How many pages have you covered? (看了几页) His report covered (包含) all aspects of the problem.Wil10, 000 dollars cover the bill? (够付账) 可见, 一个单词有好多意思, 词义又随着不同的使用场合而不同, 为了提高练习效率, 学生应注重词汇在语境中的练习, 结合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进行训练。

策略之二:以基础语法为线索, 注重语言规则的掌握

分析研究历年的高考英语试题, 不论测试理论和试题结构如何变化, 我们不难发现掌握扎实的英语语法知识始终是获取英语高考高分的基础。在语法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利用中学生的既有知识和思维能力, 科学安排训练内容, 合理设计复习方法, 精心组织训练活动, 培养语法学习意识, 激发语法学习兴趣, 提高语法训练质量, 促进语用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而且能够在较多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提高运用语法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法的教学和训练应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精神。如在学习“倒装句”时, 笔者的教学方法一是让学生自己感受含有“倒装句”英语句子的结构特征;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倒装句”的语法特点;三是通过教师精辟的归纳讲解, 使学生理解“倒装句”的语法规则;四是加强语言的实践活动, 逐步加深对“倒装句”的认识。笔者认为, 只有学生自己感觉到了的东西, 他们才有兴趣去研究;只有学生理解了的东西, 他们才能更好地掌握。我具体按语法练习A、B、C方法进行训练:A:教师根据"倒装句"内容, 精心设计单项填空30题, 提供给学生进行理解性练习;B:在前30题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 精编“倒装句”语法单项填空15题, 供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C:师生共同收集历年英语高考试题中所出现的“倒装句”内容的考题, 进行过关性练习。

实践证明, 这种“ABC语法训练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的观察、思维、分析能力, 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内化语法规则, 自如运用语言。

策略之三:以课文教学为载体, 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目的设置中不难看出, 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浅层理解题意的能力, 更要求学生能够在快速阅读后理解全文并归纳全文提供的信息, 进而作正确的逻辑推理甚至对文章的言外之意作推理想象。这样的考题意味着学生在平时阅读时一定要重视阅读速度的训练, 培养和提高整体理解的阅读能力。高中英语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依托, 教师指导的关键则在于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反复历练。而有效历练的达成则在于教师如何善于利用文本, 巧于激趣, 精于点拨, 授于技巧, 合理拓展, 从而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目标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的要求。

在平时的课文学习指导中, 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 针对问题并通过段落主题句为所提取的信息定位的能力。凡属于细节理解题,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善于将某一选择项与段落中的信息相对应;凡属于对词语或句子内涵的理解题,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如何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的能力;凡属于总结归纳、逻辑推理的题目, 则要指导学生依据文章的主题来判断。无疑, 这些技巧的掌握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策略之四:以单项训练为突破, 注重语言技能的提高

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在考前教师必须有计划地、相对集中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单项训练, 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各个考试项目的形式, 明确命题的方向, 了解题目的难易度, 摸索命题的规律, 探究解题的思路, 培养灵活的应试技巧, 养成沉着细心的良好的解题心理。

举例来说, 在听力单项训练阶段, 教师要坚持每天用20分钟的时间着重训练学生两项本领, 一是听力能力, 一是听力技巧。对于前者, 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表层上听懂句意和段意, 还要能够在听懂的同时进行深层次的积极的思维;不仅能够从字面上获取信息, 还要能够对句意和段意, 乃至文段中对话的背景以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从而作出正确的答案;不仅能够理解某一个单词或句子, 还要能够准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和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对于后者, 即听力技巧, 也是取得好的考试成绩的重要保证,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有时候, 巧妙的听力技巧还会让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听前要仔细浏览问题, 有准备地进入答题状态;听时, 注意速记要点, 把注意力集中在听懂每句话的意思和内涵上, 并从整体上予以理解, 有效抓住问题要害, 把捕捉到的必要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听后, 要抓住重点, 反复推敲, 梳理所听材料的内在联系, 矫正答题的准确性。这些都是教师必须予以指导, 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应试技巧。

书面表达也是一个通过训练容易提高考分的重要项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写多练, 掌握正确的表达技巧,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这个问题上, 教师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一是要指导学生仔细审题, 列出要点, 构思出文章的结构;二是要指导学生善于选择使用学过的词组和句型结构, 恰当地使用连词, 使文章流畅;三是要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甚至对大写小写、标点符号等细微之处也不能忽视;四是要指导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答题的习惯, 及时纠正一些不该发生的错误, 尽可能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策略之五:以综合练习为重点, 注重考试规律的探索

英语高考综合模拟练习是以一种完整的考试形式对学生进行考前训练的有效方式。高三阶段, 特别是考前两个月, 加强这种模拟训练十分必要, 但安排这种训练必须明确目的, 讲究方法, 提倡适度。在这个问题上, 必须明确以下几点认识:其一, 指导学生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高考英语命题的走向, 特别是近年来的英语试题出呈现出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精神, 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应用技能的特点, 就要通过练习, 让学生心中有底;其二, 要指导学生设定训练目标。高考试题的总分为150分,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定出各自的总得分目标及各个部分的得分目标, 并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其三, 要训练严格的考试规范。要要求学生做到在规定时间, 规定地点, 按照答题规范, 认真完成整份试卷的答题任务;其四, 要通过实战训练进行试题研究, 变“学生做试卷———听老师评讲试卷”的训练模式为“学生做试卷———参考老师提供的答案和简析进行试题研究———师生共同参与试卷评讲”的模式;其五, 要在训练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总结解题的思路。笔者认为, 明确了以上几点, 就可较好地发挥模拟练习的有效性,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应试技巧。因此, 练不在多, 有分析则行;题不在深, 能思考则灵;考不在难, 遵规范则赢。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模拟训练的过程中应引领学生逐块分析, 逐块研究, 把握每块的考查要领和答题技巧。如“单项填空”, 一直是以检测基础知识为主, 但多年来, 这种题型的每一道小题都设计成微型的阅读理解题, 在语境中考查学生真正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单项填空”题带有的阅读理解的特点。关于“完形填空”题型, 目的是从词汇的角度考查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答题难度较高, 但仍然有规律可循。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注意总结规律, 在上下文中词语的逻辑搭配和语义的搭配上探索规律所在, 摸索“把握主题、瞻前顾后、各个击破”的答题技巧。至于“阅读理解”无疑是试卷的重中之重, 其试题风格是趣味性强、信息量大、内容多样化, 体现时代风貌。因此,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先快速阅读, 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 仔细阅读下面的问题, 根据题目要求, 再回过头来有重点地仔细阅读, 尽量准确地捕捉与题目有关的信息。而“书面表达”题型也是重头戏, 它是最能体现学生语言基本功即语言运用能力的题型。对于这种题型, 教师要告诉学生, 尽管历年来题目千变万化, 但都离不开学生熟悉的话题, 离不开常规的考查模式, 因此, 学生平时要扩大阅读面, 体验语言的精妙特点, 并掌握一定量的活用词汇、句型及表达方式, 通过词、句、段、篇的练习来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还要注意各种文体的格式及写法, 背诵一些好的范文及好词佳句, 特别要背一些历年高考书面表达中所给出的范文, 从中体会出命题者对书面表达的目的和要求, 力求厚积薄发。

高三体育生的教育与训练心得 篇9

一、做好选材与动员工作是良好的开端

每年4月底教练员根据高二学生的总体条件动员符合条件的学生参加体育高考训练。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动员的方法非常关键。首先,动员的目标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身体条件,两项成绩通过努力预计在高考时能达到相关的分数线。其次,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来分析现实情况,因为这部分学生基本考不上本科,但通过努力可以考上比较好的体育本科,另外还说明了体育专业训练时间,不耽误其文化学习,甚至可促进文化学习。最后,从学生录取的情况看,女生的成功率显然高于男生,特别是女生在文化成绩上明显高于男生,所以在考生的选材对象上更要考虑有条件的女生。

二、制定积极可行的计划,竖持科学训练

选好苗子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一个教练员来说,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也是非常关键的,要做到年有年计划,月有月计划,周有周计划,每天有日训练内容,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考生的运动基础较差,所以训练的量和方法都需要贴近考生实际,避免训练强度大以致考生受伤的情况发生,计划要严格执行。另外,由于个体存在差异,给每一个考生建立一份档案,平时有记录,测试有分析,努力有方向,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作具体安排。

针对高考的项目来说,可以说容各个素质于一身,所以,必须全面合理地进行训练,首先,谈一下有关高考考试项目的设置。

(一)专业考试设面试科目、身体素质必考科目和专项基本技术选考科目

素质必考科目为100米、立定三级跳远、原地头上前抛实心球、800米,每项分值为25分,专项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体操、武术、健美操、羽毛球(新增)等九个项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在上述九个项目中自主确定选考一项,分值为50分。根据必考和选考项目的特点,在日常训练中,应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坚持区别对待。

(1)速度:

速度训练应放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进行,不应放在疲劳期或受伤较多时,应贯彻到全身训练的始终。

(2)力量:

力量恢复时间较长,应隔日训练,它同速度、柔韧、灵敏、协调结合进行。但力量素质与一般耐力互相制约,一般不放在同一训练课中。

(3)耐力:

一般先发展一般耐力后再发展专项耐力。发展耐力应结合越野跑进行,比赛前期要加大强度,结合400米跑出节奏,这样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4)柔韧:

发展柔韧应该持之以恒,动静结合。

另外,在训练初期强度不要过大,主要以一定强度的量为主,防止优秀的学生因吃不了苦而放弃,随着时间的推移,强度运动量增加,冬训时运动量达到最大,到考试时运动量相应减少,达到最大强度。为保证训练效果,训练时间每天都保持在4个小时以上。在实际训练中,每天早晨4:30分准时起床,5:00正式训练,直到7:00才结束,下午从4:00开始,直到6:00才吃晚饭,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为了增加考生的比赛经验,在体育加试前安排模拟会考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赣榆县在考前一个月都会组织体育考生参加县高考体育会考,模拟高考的情景,让考生获得比赛经验,也有利于调整考生身体和心理状态。

(二)均衡文化与体育,关注考生的未来

一个合格的体育教练员眼睛不能只盯着考生的体育成绩,而应该文武并举,不可偏废,由于训练的疲劳,加上营养等问题,学生的文化学习往往受到影响。可以说,文化成绩是影响体育考生能否被录取的关键因素。如何提升考生的文化成绩很重要。这就要求体育老师与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紧密配合,做好学生的工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每次训练完毕,督促学生尽快回教室看书,并且经常到教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使学生不敢有所懈怠,有的学生某些科目成绩较差,就在适当的时候,请有关老师进行补课,从基础抓起,查漏补缺。

(三)抓好个体,带动主体

所谓个体就是个别体育文化成绩都很优秀的学生,是大家的榜样,老师应把他们的工作做好,使他们能够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在传、帮、带的过程中,也使他们的学习信心增强。

主体是中间力量,老师无论从训练、学习、生活上更应该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每一项任务,这样就能够为多出人才打下基础。

(四)良好的奖惩制度,促进良性循环

综观全县体育考得好的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校都有相对完善的奖励制度。在认真完成训练任务和考试目标的情况下,体育老师和文化课老师一样得到应有的奖励,有效地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高考体育才有一个良性的循环。

(五)师生情感,无私奉献

良好的情感,有利于教育的实施。每天早上,当人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老师已经身披满天星斗站在田径场上,晚上,当人们吃过晚饭,坐在电视机前一家人看电视的时候,老师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夏日,烈日炎炎,人们都坐在空调底下乘凉,老师却在毫无遮掩的田径场上和学生一起挥汗如雨,冰天雪地的隆冬,在刺骨的寒风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确实很苦,但苦中自有甘甜,苦中有乐。

谈高三物理复习中的思维训练 篇10

一、训练建模思维,培养学生解题的变通能力

建模思维就是对研究对象或物理过程加以科学的简化或科学抽象,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形成物理意义上的模型,再用模型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近年来高考把“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合理的物理模型”作为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能力”的重点。千变万化的高考试题都源于熟悉的物理模型,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

例题1: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表面和圆弧轨道均光滑,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v0沿水平方向冲向小车,当小球返回左端脱离小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球一定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平抛运动

B.小球可能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平抛运动

C.小球可能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平抛运动

D.小球可能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析:由于水平面光滑,小球与小车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相当于小球与小车水平方向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建立一动碰一静的弹性碰撞模型,可算得小球碰后速度若m=M,碰后两者交换速度,小球离开小车时速度为零而做自由落体运动;若m<M,小球离开小车时速度v0′与初速v0方向相反,因此向左做平抛运动;若m>M,小球离开小车的速度v0′与v0方向相同,向右做平抛运动。选A。

此题是“弹性碰撞”的变式问题,这一模型的特征是相互作用前后系统动量守恒、动能守恒,具备了这一特征的物理过程都可当做“弹性碰撞”。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抓住物理过程的主要特征,将问题转换为熟悉的物理模型,我们对物理过程和遵循的规律就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问题就能得到解决。在高三阶段进行“建模”训练,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变通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二、训练图像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图像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表达形式的一种,能直观、形象、简捷地展现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清晰地表达物理过程。图像思维就是利用图像的物理意义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物理思想方法,许多问题不易用定量计算解决时,常能从图像中获得灵感,因此图像法在解决物理问题中广受推崇。

例题2:如图2所示,木块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初速度v0水平击穿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受到的阻力恒定不变,那么当子弹的入射速度增大时:

A.木块获得的动能会变大

B.木块获得的动能会变小

C.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长

D.子弹穿过木块的时间变短

解析:此题用图像进行定性分析比较简捷。子弹在木块中穿行时做匀减速运动,木块做匀加速运动,子弹初速为v01时,图3中实线Ⅰ、Ⅱ分别表示子弹和木块的v-t图象,图象中的“拐点”分别表示刚击穿时两者的速度,表示子弹穿过木块所用时间,图线Ⅰ、Ⅱ与t=0、t=t1所围梯形面积表示两者的相对位移(即木块长度);虚线Ⅲ、Ⅳ为子弹初速增大为v02后,两者的v-t图像,图线Ⅲ、Ⅳ与t=0、t=t2所围梯形面积仍表示两者的相对位移(仍等于木块长度)。由于前后两个梯形面积都等于木块的长度,图像表明子弹初速增大后木块获得速度变小,即获得的动能变小;而子弹在木块中运动的时间t2<t1。B、D正确。

可见,如果能根据物体的运动过程画出物理图像,结合图象的斜率、面积等数学手段表示的物理意义分析问题,可达到优化解题过程的效果。高考《考试说明》也明确指出考查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复习中训练学生的图像思维,可培养学生应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达到提高解题速度的目的。

三、训练等效思维,培养学生解题的迁移能力

在中学物理中,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交流电的平均值与有效值等,都体现了等效思想,如果将这种物理思想渗透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中,可使研究的问题由繁变简、由难变易。等效思维方法的实质就是从相同效果出发,用一种或几种简单的物理过程来替代复杂的物理过程,以便达到简化解题的效果。

例题3:如图4所示,一个内外半径均可看做R=0.2m、光滑绝缘且竖直放置的细圆管,处于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电场与管道平面平行。一个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置于细圆管内,所受电场力是重力的倍,现在最高点P给小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2m/s,使小球在细圆管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解析:小球受到恒定的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其合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可将重力场和电场的复合场视为等效重力场,F合即等效重力,小球的运动可等效为重力场中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过圆心做平行于F合的直径AB,其与圆周的交点A为等效重力场中圆周轨道的物理最低点,因此小球在A点的速度最大。

小球从P到A,应用动能定理:

等效法具有开拓思维、触类旁通的作用,在高三复习中训练学生的等效思维,不但能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还能促使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的形成和迁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训练逆向思维,培养学生解题的创新能力

逆向思维是逆着常规的思维方向,将问题沿着正向思维的相反途径由后到前、由果到因去思考,以达到降低解题难度或简捷解题的一种方法,属于创造性思维。许多情况下按常规思维方向解决比较繁琐的问题,倒过来想一想往往会迎刃而解。

例题4:如图5,三块相同的木块A、B、C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500m/s的水平速度打穿这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减为零,设子弹所受阻力恒定,求它在A、B、C中运动的时间之比。

解析:此题从正面考虑,子弹做匀减速运动,要求出时间比较繁琐。但若将子弹运动逆向思考,则可看做由C右端开始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由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同位移的时间比

在高三复习中,有意设置需要用逆向思维才容易求解的物理情境,让学生改变思维起点和思维方向,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可大大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提升其思考水平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

五、训练整体、隔离结合的思维,培养学生解题的分析能力

整体法是把几个物体视为整体进行受力分析,不考虑内部间的相互作用;隔离法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系统中隔离开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它的作用,不考虑其他物体所受的作用力。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法;当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应用隔离法。

例题5:如图6,用细绳连接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F拉两个物体一起向上做加速运动,斜面粗糙时中间绳的张力为T1,斜面光滑时中间绳的张力为T2,比较T1和T2的大小关系:

解析:由于m1、m2加速度相同,首先可对系统应用整体思维分析,这时中间绳的张力成为系统内力。设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对整体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利用此式可先求出整体的加速度。题中要求比较两物体中间绳的拉力,因此可隔离m1,对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两式结合可解得:

由此式我们发现,中间绳的拉力与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并无关系,因此,两种情况下“拉力T”是一样的,选A。

本着整体的思维对系统进行分析,不考虑系统内力的影响,可使解题过程简洁明了。在高三的复习中,训练学生将整体、隔离的物理思维有效地结合,应用于物理问题中,可以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物理的命题,充分体现了“重能力、重过程、重方法”的理念,物理学的概念、规律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终极目标。因此,高考前的复习应重视物理思想方法的培养,训练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物理模型,并在解题中灵活运用并迁移,可使学生面对高考创设的新情境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达到事半功倍的备考效果,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张桂英】

摘要: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 应从中学常用思维方法的特点出发, 强化思维训练,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常见骨肿瘤的CT诊断下一篇:大班科学课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