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

2024-08-29

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精选十篇)

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 篇1

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在管理会计中, 信息化的发展已经逐渐的融入到各个环节中, 信息化的发展显得尤其的重要, 在信息化的影响下, 企事业的单位管理的环境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并且这种改变是随着竞争的逐渐的激烈, 和各个环节对于信息化的需求而产生的, 是必然的发展的结果, 在适应其变革中, 与实不符的事务都必须的做出相应的调整, 做到最好的配合, 信息化的广泛的应用, 就是为管理会计提供一个属于其快速发展的平台, 伴随着信息化的逐渐的成熟, 会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途径, 加大拓展的力度, 找到更好地发展的手段, 因此, 信息化的发展会给会计领域的发展带来更加有力的机遇。

随着会计领域的竞争的日益激烈和逐渐成熟,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领域的最重要的分支, 理所当然的得到企事业管理者的高度的重视, 但是管理会计反面的信息化的发展远远地不够, 现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的特点是决策环节的局限性、决策数据缺乏支持性、缺失控制的职能、管理工具的单一等这些, 这些管理的特点导致严重的阻碍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而形成这些的原因就在于, 管理会计信息化没有形成有机的系统, 若干个独立结构是不能有效的工作的, 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如果形成有机的系统之后在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上, 就会更加的精确和速度。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 并没有较为有意的计算机系统, 因此经过人工操作的数据在结果上就缺乏大量的信任度, 在财政的问题上就是缺乏实施有效的控制管理的信息化的平台, 导致财务系统的滞后, 还有就是处理数据的工作的单一性, 仅仅有限的工作工具, 不能有效的实现信息化的共享, 无法判断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基于现在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的现状, 其发展状态滞后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信息化的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对于管理会计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 信息化的发展是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的, 信息化的有效的利用会给管理会计提供强大的后盾, 信息化会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科学性, 信息化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就是在当下的信息化的发展日益强大的社会, 信息化的领域就是综合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技术、通讯技术、软件的开发技术、集成技术等等高端的智能化的技术于一身的重要的技术, 而面对这些重要的技术与其分开使用, 信息化这个容器就成为最重要的关注的对象, 对于庞大的数据的分析, 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来处理, 就更加的容易和轻松, 对于一些重要的决策会提高其效率和准确度, 信息化的管理为管理会计提供一个有效的发展的平台。面对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实现, 管理会计的工具有所转化, 即在这种的发展环境下, 运用更加高端的技术手段, 分析软件, 这些软件经过借助云计算的平台, 经过各种的调理和整合, 将信息化综合到管理会计中去, 建立起完整的管理信息化, 为了适应管理会计的各种的决策问题, 因此管理信息化更加的趋于灵活性的和开放性的转化, 信息化的重要的应用, 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会计提高会计领域的加速的扩大化。信息化的广泛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手段的局限性, 信息化的加入实现了管理会计形成一个规范的有机的系统, 而且也将蒋会计行业带到发展中去, 实现更远的目标。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信息化对企事业的管理会计的重要的作用, 我们既认识到现在管理会计工作上的缺失, 有明白了信息化的强大的力量, 所以在以后的会计领域, 我们要加强信息化基础的应用, 虽然管理会计目前还处于发展的最初级的阶段, 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大力的发展, 并且将至应用到会计中去, 将信息化和管理会计融入到一起, 那么伴随着我们的不断地努力和推进, 总有一天, 管理会计会走向社会的前列的。

摘要:管理会计是会计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企事业单位的重要的领域, 对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 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收到的阻碍较多, 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因此, 在会计发展中,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停滞不前, 是受到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李小虎.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路径的研究[D].青岛, 2012.

[2]韩庆兰.基于XBRL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研究[J].新会计, 2012 (07) .

[3]樊丽梅.基于XBRL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研究[J].新会计, 2012 (07) .

[4]邹大斌.管理会计信息化正当时[N].计算机世界, 2102 (09) .

[5]滕晓梅.基于价值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策略[J].管理信息化, 2013 (01) .

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 篇2

数据上报操作流程

资产管理软件安装>>2009年上报数据恢复>>2009年上报数据检查>>2010年新增数据补录>>2010年资产处臵减少>>2010年最终数据上报

资产管理软件安装>>2010年上报数据恢复>>2010年上报数据检查>>2011年上半年新增数据补录>>2011年上半年资产处臵减少>>2011年上半年最终数据上报

一、资产管理软件安装

使用光盘或是安装程序安装软件。(已经安装软件的跳过此步)

关闭360安全卫士,杀毒软件及防火墙程序,已保证软件正常安装。点击【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安装向导】,在弹出的页面上点【ok】>>【继续】,软件默认安装路径:C:Program FilesJoinCheer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修改),程序安装过程中忽略账套创建(不勾选)【继续】>>【测试连接】提示连接成功,【继续】>>填写单位名称、资产管理员,账套标识自动生成,汇总账套(不勾选)【安装】,安装完成点【完成】退出安装。

二、09年上报数据恢复

联系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取得审核通过的09年数据(*.JBK文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删除旧数据>>还原审核后数据(如果单位系统软件中数据已为审核后数据,跳过此步)

首先用管理员身份(admin)登录系统,点击桌面上【全国行政事业单位版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图标,点击下拉箭头选择登录名admin,密码:system(小写字母英文半角),点击【确定】按钮登录系统主页面。点击左上角【文件】>>【账套维护】,在弹出的账套维护功能界面中,选中单位名称后点击【删除】>>提示是否删除【确定】>>提示管理账套删除成功【确定】,点击关闭退出系统。

然后删除此账套保留下的用户登录名,重新用admin登录系统,点击左上角【文件】>>【用户管理】,在左侧人员列表中资产管理员名称上点击右键弹出的菜单上单击【删除】>>提示是否删除,选择【是】,点击【退出】按钮退出用户管理。

最后进行数据还原,点击左上角【文件】>>【账套维护】,选择【恢复】,在弹出的界面中点,通过路径查找JBK文件存放的位臵,选中后点【打开】,在出现的备份号处单击【备份号1】>>【还原】,进入还原过程,{如还原过程中弹出提示【设备物理激活错误。……】,需要在“指定数据库还原路径”前打勾,然后点击后面的三个小圆点,选择数据库安装路径(一般选择数据库安装的默认路径C:Program FilesMicrosoft SQL ServerMSSQLData)>>【ok】>>【还原】},出现【待启用用户】页面,在“是否启用”的用户名前的方框中(打勾)>>【确定】>>提示信息:还原成功!>> 点击【确定】,数据还原成功,点击关闭退出系统。

三、09年上报数据检查

点击桌面上【全国行政事业单位版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图标,选择资产管理员,初始密码为空,点击【确定】登录系统主页面,逐步进行五项检查:

1、检查【系统初始】页签下的【单位情况表】 点击【系统初始】>>【单位情况表】,检查单位情况表里面信息项(五项重要信息):

(1)单位层次代码:按照杨陵区财政局编写的《单位层次代码表》填写

(2)单位垂管情况:非垂管单位

(3)预算级次:县级(对照决算报表封面填写)(4)同级财政单位层次代码:991001318(5)所属财政关系:杨陵区(对照决算报表封面填写)上述信息如发现错误,点击【修改】按钮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点击【保存】>>点击【关闭】退出单位情况表。

2、检查【系统初始】页签下的【机构人员情况表】 点击【系统初始】>>【机构人员情况表】,检查机构人员情况表里面信息项(四项重要信息):(1)填报日期:2009-12-31(2)编制人数(对照决算报表中机构人员情况表填写)(3)年末实有人数(对照决算报表中机构人员情况表填写)

(4)独立编制/核算机构数(对照决算报表中机构人员情况表填写)

上述信息如发现错误,点击【修改】按钮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点击【保存】>>点击【关闭】退出机构人员情况表。

3、检查【资产配臵】页签下的【资产汇总查询】 点击【资产配臵】>>【资产汇总查询】,在弹出的页面中进行设臵:

核实09年以前资产数据,取得日期进行简单设臵,取得日期(有两个单元格)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

设臵方法:取得日期前面单元格为空,后面的单元格为2009-12-31,把“仅包括已入账资产”勾去掉,其它信息项设臵默认>>【确定】。

查询的结果与09年决算报表数字进行核对,如有问题请进行资产核实。如系统中为实有资产明细与决算数据不一致,请附说明报上级部门。

核实09年账套中不应该有2010-01-01以后的资产 设臵方法:取得日期前面单元格为2010-01-01,后面的单元格为空,把“仅包括已入账资产”勾去掉,其它信息项设臵默认>>【确定】。

查询的结果应为空。如发现资产条目,请检查确认资产实际取得日期并进行调整。

4、检查【资产账表】页签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

点击【资产账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单击【定位】,查看左侧的【组织机构名称、单据日期】下是否为一条数据,如有多条则资产负债表为多张,请删除多余资产负债表,只保留09年一张。检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中填报日期为2009-12-31,如有错误请修改。表中其它数据要与09年决算报表数据保持一致。检查无误后>>【确认】(一定要进行报表“确认”,否则数据无法正常上报)。

5、检查【系统功能】页签下的【批量入账】

点击【系统功能】>>【批量入账】,右上角单据状态默认:未入账,如为空,则表明资产全部入账;如不为空,则点击【全部入账】>>提示:该操作完成后将不能修改您确定吗?>>点击【确定】,资产全部入账。如发现在此页面出现红色提示属错误信息,请根据提示进行修改,修改完后继续入账操作直至所有资产入账完毕。

注意:资产入账后无法直接进行卡片修改。

四、2010年新增数据补录

点击【资产配臵】功能页签,在页签下12大类当中,针对资产大类点击【新增】后逐项录入。录入时需要注意事项:

1、土地、房屋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量具、无形资产,一物一卡。对于批量的资产如新增台式电脑10台:先录入一张资产卡片(1台电脑),然后通过卡片中【批量】按钮进行批量操作,在批量页面上填写卡片总数量(10)>>【确定】完成批量资产录入。

2、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可以在一张卡片上录入同批次同等价值资产。填写数量、总价值即可。

五、2010年最终数据上报(上报前检查是否入账)

1、下载离线数据上报任务(杨陵区数据收集任务.dzp)。

2、导入离线数据上报任务文件,用资产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系统功能】>>【交换中心执行任务】>>【文件导入】>>通过路径查找下载好的数据上报文件(省直单位数据收集任务.dzp)>>选中文件>>点击【打开】>>提示导入完毕【确定】>>在左侧出现“导入任务”项(打勾)>>点击【文件导出】,保存为文件。(文件名默认单位名称+数据上报任务名称+系统日期+流水号,后缀.DZP)

3、将保存的DZP文件,通过报U盘或邮件的形式报上级部门或财政部门。数据离线上报完毕。

六、2011年上半年新增数据补录

点击【资产配臵】功能页签,在页签下12大类当中,针对资产大类点击【新增】后逐项录入。录入时需要注意事项:

1、土地、房屋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量具、无形资产,一物一卡。

2、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可以在一张卡片上录入同批次同等价值资产。填写数量、总价值即可。

七、2011年上半年最终数据上报(上报前检查是否入账)

1、下载离线数据上报任务(杨陵区数据收集任务.dzp)。

2、导入离线数据上报任务文件,用资产管理员身份登录系统>>【系统功能】>>【交换中心执行任务】>>【文件导入】>>通过路径查找下载好的数据上报文件(杨陵区数据收集任务.dzp)>>选中文件>>点击【打开】>>提示导入完毕【确定】>>在左侧出现“导入任务”项(打勾)>>点击【文件导出】,保存为文件。(文件名默认单位名称+数据上报任务名称+系统日期+流水号,后缀.DZP)

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 篇3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 信息化 思考 对策

行政事业的财务信息化是指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一些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网络等,对财务管理的数据进行整合和优化,使得不同的信息资源不受时空的限制,以便提供一些有效、及时的信息,并利于高效的管理。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财务信息化的需求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的必然出路,这种需求将极大地推进了事业单位的财务进步,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将面临一系列的不足,需要进行改进。

一、财务信息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各个环节,在事业单位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将会改变其解决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等,从而产生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1、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促进会计集中管理的实施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分散管理的模式,各个财务人员独立完成核算工作,按期向财务部门报送报表,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下,会计管理模式也产生了变化,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开始得到推广。会计上集中管理模式包括一种虚拟型的会计集中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引入,可以集中管理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会计集中管理模式也得到运用。信息技术是会计集中管理模式的重要支撑点,它对会计集中管理模式产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首先是它提升了会计核算的效率。计算机和网络的运用使得各个事业单位内部、单位和上级部门的财务数据交换比对更加高效、快速。计算机的运用也将提升分析和统计的效率,极大地丰富分析的方法。其次是它有利于行政管理的成本化。财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等对各个部门的活动进行监督,严格审核,切实做好监督,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遏制花钱。再次是它有利于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利用网络和计算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得到控制,年度预算和会计制度得到执行,超标准、超预算的行为将得到控制,同时它使用统一的软件,对收费项目、收费程序都有严格的规定,减少现金经手环节,有利于统一监督和调控。

2、信息化建设将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职能,加强财务预测、监督的职能

对财务的影响包括对预算、财务决策和预测等的影响。首先在预算上,随着零基预算的逐步推行,各个单位在编制预算的时候需要掌握单位的各类信息,才能够结合财政部门的标准定额编制预算,为全年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为预算的编制提供大量基础的数据和信息,提升编制的准确性。其次在财务核算上,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也将更加动态化,核算的业务反映时效性更高,财务报表可以突破原有的会计周期,提供及时的数据,向上级部门传递动态的财务信息,丰富了财务信息的价值。再次是对财务决策和预测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资金支出的预测管理,单位可以利用信息化中的辅助决策系统,对支出方法进行比较,达到提升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总之,信息化的运用将优化财务管理的职能,它将提升决策的理性程度,通过动态化的比较、判断、分析等过程,及时对执行的情况进行修正,部门间也将通过信息化加强其沟通。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内部重视程度不高,信息化制度建设不健全,系统性不足

目前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还比较落后,部门领导也不是能够真正理解会计信息化的真正意义和要求,仅仅是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是一些收付的工作,这自然就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得不到重视。不同的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工作的推进中也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单位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也是参差不齐,部分单位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制度,系统性差。

2、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信息化的需求也不明确,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的是系统性的规划和指导,各个单位在信息化建设总是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都是由其单位内部协调完成,没有系统化的规划,由于各个单位的信息化方式不同,没有上级部门的统一规划,导致统一的信息平台建设存在难题,资源共享程度不高,资源上存在浪费,部分单位的成功经验也没有对其他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起到推动的作用。部分单位对自身信息化建设需要什么功能、哪些问题需要进行解决还没有清晰的需求,在执行中,上级部门也没有监控的手段和技术,难以真正了解到下级单位的漏报、瞒报等现象,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

3、人才建设不足,会计信息化人员的素质偏低,管理的手段较为落后

部分事业单位在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好人才建设,对人才的建设也没有共识,没有一个具体的人才建设标准,一些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道德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单位的性质等原因,单位的人才建设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很多的在职人员提升自身素质的欲望不强,有一些能力较强的人也兼职做其他的事情,未全身心投入事业单位的工作中。部分的事业单位管理手段还较为落后,未能真正做好实时监控和管理,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并没有同时使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

三、推进财务信息化的措施

1、树立起正确的管理理念,理顺管理的关系,完善管理制度的建设

要真正推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管理理念,要正确认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将其视为提升单位职能、落实国家政策的重要任务完成。事业单位要根据其财务信息化的具体的要求,理顺各个层级的管理关系,优化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流程,形成一个高效和科学的管理系统,结合自身的具体的实际情况,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准确性。在具体的执行中,事业单位需要健全其和财务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会计制度建设,科学、完善的财务信息化制度建设是建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保障,管理制度需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中的流程、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并加强一些责任的追究和奖惩制度建设,这样才能够最终完成这些制度建设。

2、明确具体的需求,建立起一套有系统的管理规范,加强各级关系的协调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本质上是对内部管理关系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为了让这种重组更加科学、高效,事业单位需要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具体要求,对这些会计流程和财务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加以一定的调整,通过信息化的技术对这些业务进行重新展示,通过依托信息化的手段和优势,对以前的一些问题进行修正,形成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它涉及到的事业单位层级、类型都有较大的差异,上级主管单位需要从全局进行探讨,从单位的不同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规划,解决财务信息共享的问题。在具体的建设中,事业单位必须清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监控服务,它需要对其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控制和监督,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一些关键信息的采集,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督。

3、结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过程,分步骤完成信息化

首先要制定好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周全的规划可以保障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它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在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工作中,单位需要制定好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总计划,它要包括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总体发展方向,中远期的目标和任务,这样才能够避免在工作的时候盲目性过强,保证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扩大信息化工作的范围和作用。其次是要创建好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已经建成了基础的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信息,要达到财务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就需要搭建起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平台,借助财务软件将业务信息转换为财务信息,动态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实现财务信息的及时、完整和准确,强化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的同步性。再次是要准备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信息。事业单位需要完成财务信息的填报、归集、分类和汇总等,对一些原始的数据信息进行归集并建立起数据库,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对,建立起功能不同的内外两个互动平台,外部的平台可供管理人员查询数据、导出报表等,内部的平台则是为专职财务人员服务,通过分析为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和评价。最后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系统建设也是一种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逐步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建设、财务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网络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等多个阶段的完善,抓住其内部的功能重点,兼顾其他的非重点功能,分布实施,完成财务的信息化。

4、储备必要的人才队伍,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

财务信息化建设中需要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的同步进行,财务的信息化建设终究是要建立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升上,也需要这些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如果没有足够业务素质的人员,财务信息化建设也是一种幻想。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得到真正的使用和功能的充分发挥,上级主管部门需要对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后续教育、上岗的要求等进行明确的要求,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不断得到提升,这样才能够真正运用好信息系统。财务管理信息化归根结底还是要依赖于财务信息化人员队伍素质的提升,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到位的人才队伍,这样才能够促进财务信息建设的发展。

本文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论述了其对事业单位财务的影响,并结合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限于笔者实务和理论的局限,提出的措施难免有一定的不足,希望能够对相关的单位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栾玲: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对外经贸,2012(3).

[2] 彭光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实现[J].才智,2010(12).

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 篇4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发展

在会计领域当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分支, 其中一个就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属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活动, 并利用有关信息将企业、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与财务有效的结合起来, 这种有机结合可在各个企事业单位决策、规划、评价以及控制等各大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一、信息化的发展给管理会计带来的影响

(一) 云计算实现了管理会计的运用

对于企业管理而言, 云计算能够有效的扩展了其时空范围和提供实现管理会计的平台。传统的方式不能做到实时控制、集中控制, 但是在网络平台上就能完全实现。

(二) 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终端应用的智能化为发展管理会计打下牢固的基础

应用计算机大幅度提升了管理会计数据处理的能力, 能够对复杂的数据进行运算, 并处理大量的数据。而更多的软件工具出现, 能够充分解决数据统计、计算、分析、决策等工作问题。最近几年来, 终端设备的智能化发展, 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运用。

(三) 数据库给管理会计提供决策和支持

大数据、数据仓库的广泛运用, 能够有效的改变传统的决策模式, 且数据仓库还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决策的准确度和效率。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在企事业单位中应用的现状

(一) 各大企业、事业单位获取决策数据的方式还停留在手工的层面上

在很多局部细微的环节方面和某些决策的数据依然是通过手工的方式取得, 或者就是利用数据库的数据显示获得, 这样就使单位决策模型的运行还是手工运行的阶段, 导致大数据的支撑力度不够。

(二) 单位使用的信息化工具较为单一

单位在进行财务工作的时候, 几乎都是利用统计的软件或者电子表格的软件等来建立财务决策模型以及财务的分析工作。决策模型中需要用到的数据不能和其他会计信息的系统共享, 就无法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 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受到局限, 仅用于决策的环节

大多数的单位管理会计还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系统, 仅由一些互相独立的决策模型来构成。计算机的技术应用在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当中, 有效的处理了大量数据, 使数据处理的精度、速度不断提高了, 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一) 标准化转变为开放化

为了能够充分的适应各种管理模式以及决策环境的多变性, 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一定要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及开放性。其具体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客户可以拥有控制流程和决策的权利, 能够构建和组织管理会计相关流程。其次, 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要能够充分支持异构网络, 并且还包括了各个数据库。最后, 管理会计应该具有很强的维持性以及扩展性, 使其能够有效控制和支持整个动态管理。

(二) 改善管理会计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各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外部环境包含了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 而法律环境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法律环境的改善, 加快企事业的市场经济发展, 全面改善其转变, 并健全其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之形成适合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化良好发展的培养基础。而企事业管理会计的内部环境则包括了企业人才的培养、企业文化的传承以及企业资金的保证等。发展企事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 将其内外部环境有效融合, 使企事业管理会计的信息化作用在一个良好、健全的环境下得以实现, 进而促进各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运行。

(三) 开发信息化系统的技术平台

就目前各大单位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 其管理会计的工作几乎都是利用一些单一的工具开展工作, 虽然已经利用了电子表格的软件以及统计的软件进行工作, 但是从实际的工作效率来看, 这些软件的实际功能也仅仅只是报表的应用、报表的数据分析等, 这就导致了其带来的决策结果具有偶然性和零散性。而平台化就是财务工作人员在云计算机的基础平台之上, 对各种决策的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 使之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的信息化平台。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给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推动着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并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 有效的将管理会计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 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优势, 为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韩金财.试论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路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4, 36 (s2) :50-51.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5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档案是事业单位的宝贵资源,它涵盖了大量的信息,包括单位员工的身份背景、工作流程的详细记录,以及事业单位的发展历程、单位建设等重要信息,由此可见档案管理在事业单位的整个管理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事业单位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数据。一方面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事业单位基本的工作需求。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各部门工作人员提供最为真实、有效的数据,使档案资料得到最充分地发挥,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加强。要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要有具备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但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多是从一线岗位退下来的老干部,他们虽然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文化意识,但是由于对档案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不是很了解,导致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另外,由于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熟练,所以在运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够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还只是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浪费了档案工作人员大量的精力。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不够完善。由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一直采用的是原始的管理方法,因此,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后,很多的制度没有建立和完善,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者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时没有任何的参照物,只是按照原来的制度进行管理,当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导致很多的档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档案资料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影响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一)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这样才能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其次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加强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现。最后,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这样他们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中,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二)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机制。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同于传统的档案管理,需要一套更加科学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对原有纸质档案资源的保管以及对硬盘、磁盘等档案信息载体的保管,做好防潮、防火、防磁工作。其次,定期对档案进行备份,防止由于介质损坏或计算机故障造成的档案损坏或丢失。另外,要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使用制度,在查阅和使用档案时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进行,必须做好相关的审批登记工作,保障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三)加强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为了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将大量的纸质文档转换成为数字形式,这样不仅方便了档案人员的管理,同时还使档案资料更易于保存,提升了事业单位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四)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站。为了提高事业单位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站的建设,给档案使用人员提供方便。这是当前一种非常有效的档案管理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实现档案资源的快速流转和高效传递。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网站的建立,适应了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事业单位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丽丽.刍议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考试周刊,2015(94):194.

[2]陈天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解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3):177-178.

★ 信息化时代医院档案管理措施论文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研究论文

★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 档案管理论文

★ 医院档案管理改进策略研究论文

★ 信息化建设总结

★ 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范本

★ 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谈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如今这样一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事业单位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便成了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与以往的设立档案室、多人管理的落后方式相比,信息化档案管理更节约环保、效率更高、更现代化。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纲领确立

要从事业单位的自身情况出发,在遵守国家信息化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根据现有的基础和实际需要确立一些有单位特色的主要纲领。第一,通过系统的研究和调查论断,确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适用人群。在传统的纸制档案向现代化的电子档案过渡的同时,公职人员对待服务对象的态度和理念也要进行向现代化的转变。第二,必须清楚信息化管理建设重中之重的部分,不在大环节上出现纰漏。第三,人才方面不可忽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保证每个部分都达到要求。第四,传统档案管理方式不可尽弃,根据两种方式优缺点合理分配,共同管理。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网站建设

事业单位的档案负责人员需要在网络上建立档案网站,来给服务群体提供一个可以查看档案资料和与其相关的其他服务的信息化场所。聘用具有专业素养的高级IT人才进行网站的建设开发和服务器的日常维护,保证网站实用、稳定、高效,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站享受对档案资料的搜索、查询等服务,公职人员可以进行档案资料的录入和使用。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另外,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应与事业单位的信息管理建设相呼应,实现本单位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将各个部门信息共享,使工作更高效,达到档案管理信息建设的最大效益。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料数字化

实现了网站建设这一目标后,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前提。组织相应人员对现有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确定重点、录入信息,并在传统档案资料管理的分类基础上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档案资料的再分类,实现档案资料的数字化,创建档案资料的数据库和基本目录索引系统。用直观有效的方式将档案信息提供给服务群体和公职人员,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另外,要特别注意档案资料中图片数据的数字化,用高科技手段保证不遗漏任何档案信息,为以后工作提供便利。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公职人员的办公能力

伴随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一些习惯传统化档案管理的职员也许会不适应新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计算机的知识储备不足以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了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没有专业知识,不会应用;不能习惯新的服务方式,不能应对大众的档案信息需求。这就有可能造成高效率的系统却达不到它预期的目标,阻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白白耗费建设所需的人力财力。所以,提高公职人员的办公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组织系统化的培训,举办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活动,将奖金与办公能力挂钩,鼓励公职人员与时俱进,树立不停止学习的理念,达到人力资源与信息化硬件设施的一致性;从制度上确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服务角色,网站设计的人性化、资源的完整性、公职人员对系统的不断完善等等建设中的努力都是为了给服务群体提供一份简洁、直观、有效的档案资料。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网站的效率

减少工作中的人力和财力资源的使用,使办公流程更简单,办公时间更少更快;使服务群体不局限于一种信息获取方式,随时随地让更多需要档案信息的人及时准确的得到所需资料,是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两个主要目标。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经过诸多努力精心建设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效利用率很低。众所周知,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为了应对检查或者搞形象工程,而是为了能让服务群体更方便的获取所需信息,所以单位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推广平台,对服务对象进行宣传、推广,让服务对象了解档案信息化网站的优点、使用的方法,提高网站的有效利用率。还可以学习其他事业单位优秀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成功经验,融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特色的信息化平台,提高平台的利用率。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日常维护和更新

虽然如今很多事业单位都顺应时代趋势,创建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因一些单位部门内部公职人员没有足够的计算机技术知识,不能及时的更新网站,不能给服务对象提供最新的资料信息,或者网站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些主要体现在新档案的录入更新、网站模块设置等的更新上。这些问题就要求单位对技术人员进行人才培养,同时处理好前台与后台的工作一致性,形成一套有秩序的高效解决方案。后台技术人员对服务器网站的日常维护和数据的录入更新和前台管理人员在信息化网站的良好基础上端正的服务理念和亲和的服务态度是达到档案管理信息化高效性的途径之一。单位有必要在制度制定和行为规范上确定公职人员的分工管理,使他们了解各自的工作目的、互相之间的工作关系。每几周组织前台管理人员和后台技术人员相互沟通,反映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共同解决的方案,切实保证档案的录入和更新的同步性,提高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更新速度,使服务对象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三、结语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如今档案管理建设的大趋势和主要任务,他改善了档案管理旧的方法,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所以,事业单位不能忽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投入更多到人才培养领域,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力度。

【参考文献】

[1]崔淑花.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4(21):166-166

[2]苏红.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理论观察,2014(05):127-128

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 篇7

实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对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保管、转递、统计、查阅等业务功能, 主要由四大功能组成:档案案卷管理、档案材料管理、档案审核以及系统维护。

1.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基于大数据的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完成对纸质档案材料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功能.系统提供了目录整理、信息采集、数据审核三大功能, 并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 实现多人多客户端, 对多本档案, 不同材料同时采集功能, 是一套高效、快捷档案数字化采集系统。

2.数字化档案网上查阅系统。数字化档案查阅系统, 是以企事业单位组织系统专用资源网为网络基础, 采用B/S (浏览器/服务器) 模式架构, 在组织系统内部实现了本地及远程查档、阅档功能。系统在安全方面进行了方考虑:可按日期、时间或长期有效等多种方式, 完成阅档授权;阅档过程进行详细的日志记录;信息采用加密信道传输等多种方式, 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事业单位人事系统实现目标

进入信息化社会后, 计算机使用日益普及, 电子数据存储、网络通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 依托计算机技术管理、存储、发布各类数字信息资源已成为全社会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企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 有其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它将改变纸质档案的搜集方式、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 冲破纸质档案的局限性, 发挥信息资源的优越性, 促进档案管理从纸质档案的保管、利用向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的根本转变。但在当前档案数字化过程中, 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研究相应的对策。企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是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 把纸质文件材料、声像文件材料等传统介质的文件材料和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材料, 系统地组织成具有有序机构的档案信息库。纸质档案数字化是当前以及未来企事业单位对档案处理利用的重中之重, 这不仅仅是丰富和改变企事业单位结构的需要, 更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了企事业单位档案的保存效率和利用率。

三、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系统的特点

1.档案数字化利用情况。目前, 企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卷宗级数据库结构、文件级数据库结构、照片档案数据库结构、声像档案数据库结构、磁性载体档案数据库结构。档案查询范围、种类包括个人档案、现行文件、开放文件库、开放案卷库、转发印发通知、老档案、照片档案、馆藏资料等等。数字化档案采集系统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中, 应用还不是很普遍。它与以往的档案工作区别在于可以高效的完成对于纸质档案材料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工作。这一数字化系统一般包括了以下三种功能:目录整理、信息采集、数据审核等等, 可以有效的提高档案的工作效率, 在此基础上, 综合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达到应用多人多客户端的效果, 实现对于档案的全方位, 系统化的整理, 值得广泛推广。

2.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是档案系统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阶段分四种情况下的工作流程:①无数字档案、无电子目录:鉴定—整理—扫描—建库—质检—案卷整合;②无数字档案、有电子目录:鉴定—整理—扫描—质检—案卷整合;③有数字档案、有电子目录:扫描—质检—图像优化;④有数字档案、无电子目录:建库—质检。第二阶段成批制作:OCR汉字识别 (通过它可以识别文件中需要修改的字词, 以便字词的真确) →PDF文件格式转化 (调阅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用Adobe Reader打开, 并能看到纸质档案通过扫描质检后的图像文字) →DJVU彩色文件转化 (可选) →上传至数据库。数字化成果以扫描图象为主, 但是光有图象是不完整的, 也不利于成果的管理、检查与利用。所以馆内实行的《暂行办法》对移交进馆的档案, 明确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 即目录数据、图象数据和OCR识别形成的文件。目录数据、图象数据和OCR识别形成的文件还必须有机统一。所谓有机统一, 就是三者之间必须是有机联系的, 一条目录对应一个多页TIFF文件和一个TXT文件, 联系三者的纽带就是档号;一条目录的档号, 即是相应的这份TIFF文件的文件名, 又是相对应的这份经OCR识别的TXT文件的文件名。第三阶段定期操作全文索引——全文挂接——定期备份:建立具有查看全文的检索系统, 通过大容量的光盘作为储存介质来与检索系统相挂接。由于档案案卷特别冗杂, 为了储存信息的安全可靠, 所以必须定期进行备份。企事业单位档案系统的定期备份是通过专业人员操作, 运用独立与其他计算机的电脑设备每周进行一次。通过把每台计算机中的档案拷贝到超大容量的光盘中, 再把光盘中的内容统一备份到总服务器上。

3.影像和照片档案数字化工作流程。①影像档案数字化。企事业单位档案系统采用了“佳影系统”进行影像档案的储存、输入、查阅等一条龙流程。其中, 上一条线中在形成电子影像文件后的两步处理是同时存入数据库和服务器, 对内是储存于数据库;对外是服务器服务。下一条线是针对客户服务的, 在这一流程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就是“用户安全管理机制”。是要由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客户进行全程的权限管理, 对客户进行监督、服务, 这是为了部分档案的安全保密负责。这项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个人技能、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据笔者了解, 现在馆内并没有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 往往是一个技术员身兼多职, 既要管理各部门电脑问题, 又要监督网站客户, 还要维持网站安全。长久下来, 往往会顾此失彼, 给档案数字化工作带来不利。②照片档案数字化。在电子照片的数字化过程中必须把原先的纸质照片和现有的数字照片分开进行数字化。原有的纸质照片需要先进行电子扫描, 再进行图象清晰, 最后对应相应文件名同时进行电子入库;对于现有的数字照片相对就比较方便, 可以直接进行核对入库。

四、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系统的设计

1.基于Web的应用系统开发。 (浏览器/服务器) 本质上Web与客户/服务器属于同一结构体系。在目前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开发出能适应统计工作需要的应用程序, 能够使更多的用户通过浏览器方便地查询统计数据, 是我们下一步考虑的重点。

2.建立数据仓库。社会的需求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开始尝试对原来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再加工, 形成一个综合的、面向分析的环境, 以支持科学决策的产生。由此, 数据仓库的思想、技术、产品逐渐开始形成, 并成为信息技术领域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与普及, 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扩展, 日常劳资人事管理必将实现无纸化办公, 并且加入到招商局内部的Intranet或者是Internet上去, 实现数据的共享, 这样有利于劳资人事信息在单位内部的查询, 提高了数据资源的利用, 并且能及时的得到更新, 不需要象过去那样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进行抄写, 提高工作的效率。本系统的数据库连接与查询是通过ADO.NET技术实现的。ADO.NET是一组向.NET程序员公开的数据访问服务类, 它为创建分布式数据共享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组丰富的组件和方法, 用于支持对Sql Server等数据库的访问。数据库客服端应用程序可以使用ADO.NET来连接到这些数据源, 来查询或修改所需的数据。本系统设计了My Means公共类。该类封装了系统中所有与数据库连接以及查询和修改的方法。人事管理模块中分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查询, 人事资料查询。企事业员工档案基本信息录入界面。

五、结语

现在, 大家的时间意识日益增强, 决策者要求数据分毫不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准确无误;基础工作者对于档案的要求与日俱增, 这就意味着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加快速度, 利用先进技术来打造档案数字化系统, 满足各类要求。

事业单位部门信息化管理的探讨 篇8

1 事业单位部门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分为领域管理、技术开发以及不断提高信息资源开发效率

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事业单位管理有效的融合,能够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有所创新,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从而达到信息对称的目的。其次,在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使财务计划、财务信息体现出最大的价值,实现事业单位收支平衡,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资产,实现事业单位利益化发展。此外,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对事业单位人员变动、工资改革、政府采购、投资和生产技术改造,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实际上,信息化就是为了体现信息的价值。每个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都会存在操作流、现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生产计划、成果等,完整的信息资源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参与到正确的管理当中,将会对事业单位管理产生非常大的作用。总之,事业单位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从传统的单一管理转化为全面的管理,它为管理活动的预测提供了基本依据,对事业单位管理计划提供了基础。事业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各方面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通过对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使规划的数据快速准确地获取和保存,并演变成事业单位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的高度,用于指导生产,提高管理的效率。

2事业单位信息管理实现的路径

2. 1数据资源共享

数据资源共享是事业单位信息管理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共享和数据路径的应用共享可以实现电子邮件功能并能体现邮件服务处理能力。通过事业单位内部人员使用电子邮件进行转发,分销和其他数据服务是信息化管理内部局域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减少冗余,集中存储和管理、维护,以及管理安全等。技术服务部门通过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从而达到信息共享,有利于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协作,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数据资源共享是必然的。

事业单位更应该注重网络建设的发展,以及软件信息平台的建立,大范围的应用OA (办公自动化) 系统,能够使在线统计系统集成应用信息公开,加强信息披露,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与数据质量的效果。通过对技术数据的共享,对促进事业单位具有更广泛的发展意义。例如,通过 “部门数据资源共享”的实现,事业单位会积极关注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配置和使用计算机网络,各部门能够及时了解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及时调整工作任务,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2. 2 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

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意识和科学的管理理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自上而下积极引导和自下而上自动响应的常态管理模式。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对管理信息动态进行跟踪管理,认证信息、分析、评价,从而达到真正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建立科学的、量化的标准和操作,才能更加有效地执行业务的流程、开发、利用、监测、跟踪数据,并且可以通过管理工具进行对比。规划更详细的信息控制目标,加强网络统计、分析和评价,通过信息管理促进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功能是建立信息链管理,通过分析数据信息为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清晰的愿景和目标。尽管一些企业具有庞大的信息数据却没有明确的愿景,但通过加强信息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企业的需求,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信息化的数据描述进行部门整合,确保单位能够更好地调整人力资源,充分利用资金,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同时,也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合理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2. 3 网络信息沟通

网络信息沟通是每个基于互联网活动生成的总和,它是信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现象。在各部门沟通的过程中从网络服务获得大量的信息,包括预测和决策都是以网络信息为基础。因此,创建合理的网络信息沟通是事业单位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 第一种是内部沟通,通过部门之间的沟通,实现资源共享。第二种是外部沟通,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通过和服务对象的沟通,进行信息交流,缩短与服务对象的距离,使沟通成为一个主要的媒体。简而言之,事业单位需要对服务对象的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形成一个基础的数据库或网站。单位通常以网站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的服务,通过信息咨询、在线搜索,达到电子文件可以直接使用,避免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信息资源建设中,应该由信息统计系统、管理系统、文件管理系统和集成系统而构成。可以自动生成数据的更新,并自动提取关键用户信息,主动提供给用户。

2. 4信息安全监管体系

虽然很多事业单位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基于信息化建设中的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督则应当作为重点。因此,为了实现安全监督制度,应当始终坚持维护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 (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任何一个威胁到信息化管理的漏洞都可以威胁全局,甚至导致信息化管理系统崩溃。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密钥管理系统、在线信任系统、信息资源全面的备份以及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等。同时,应急预案也应在安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保证恢复后能够提供及时的信息安全。此外,需要建立监督机制,这种机制不仅要满足速度要求,还能保证质量的要求,确保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内容的日常维护和安全处理,从而确保信息化管理的持久性。

3结 论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探讨 篇9

关键词:管理,会计,信息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会计信息化已成为会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会计信息化是指超越传统会计的时间、空间和速度观念, 为会计部门提供全方位的、动态的会计信息创建更快捷的方式, 从而提高会计部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会计信息化管理则是指:通过对会计管理实践的分析和总结, 形成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否利用好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技巧, 直接关系到会计部门工作效率高低和管理水平的优劣。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内部问题分析

大体上来说, 由于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宏观框架没有建立起来, 从而使得管理者管理思路不清晰, 管理关系紊乱, 已有的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反映事业单位资产信息面貌。此外, 由于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新兴产物, 使得会计人员都是使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摸索前进。这种缺乏经验的管理之道会给单位造成一定的风险, 同时埋下许多隐患。例如, 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之后, 会计档案的建立范围进一步扩大, 除了传统会计中的会计账薄、记账凭证。报表等形式外, 还增添了新型的以电子文件记录为主的文本、会计软件、帐套数据。但是会计信息化中的电子文件记录需要及时更新的支持和售后软件服务。当软件出现错误或与硬件不相容时, 一旦没有软件公司相关的技术支持, 整个会计信息化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二)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外部问题分析

1. 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和指导。

从实际来看, 整个系统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划, 其表现为各具体的行政事业单位都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各自的特色。例如在各个系统和各个系统内部, 会计电算化的方式大相径庭, 这给统一的信息平台沟通带来了资源上的浪费和统一上的难度。造成各个系统信息相互孤立, 资源难以共享。

2. 信息系统性较差。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来源不一, 涉及到许多相关部门。这些不同的部门构成了会计信息单位的产生、处理、传递和变化过程。会计部门仅仅成为会计信息最后的加工者。这使得会计信息化也仅是针对尚以形成的会计信息进行数据处理, 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单位对时效性会计信息的需求。

(三) 技术安全隐患多

会计信息化管理必然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 会计信息化数据处理过程中, 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的传递, 然而就计算机本身而言, 其物理安全性偏弱。此外, 计算机数据处理功能的系统十分集中, 不经意的错误都会对计算机硬件系统造成重创, 在造成计算机出现故障的同时, 威胁到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其次, 网络系统也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些蓄意破坏的不法分子在会计信息数据网络传输过程中攻击数据, 篡改数据甚至是毁坏数据, 这严重破坏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决策, 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

二、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信息管理化管理问题的决策

(一) 内部对策

1. 树立会计电算化的科学管理理念, 理顺管理关系。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 首先是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 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在把握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 理顺各级管理关系, 使其会计信息化建设形成一个完备的业务流程, 确保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质量。

2. 规范会计信息档案管理, 保证数据安全。

与传统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不同的是, 会计信息化管理除了传统的纸质文件之外, 还包括了系统软件与信息化处理过程中的电子文件, 因而档案管理的重点也就落在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上。因为电子文件和软件必须以计算机为载体进行数据的传输, 一旦遭到破坏, 不仅难以修复, 同时会影响整个会计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因而, 在制定档案管理条例时, 要考虑诸多因素, 譬如档案室的通风情况, 会计原始资料的保存, 对已存储好的会计信息档案还需做好电子备份。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都交由专人负责, 以防会计信息受到破坏。

(二) 外部决策

1. 为会计信息化管理构建一套系统的规范和要求, 从而便捷行政事业单位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管理和配合。一方面要做好系统设置解决系统化会计信息的收集;另一方面要用系统化的流程设置对行政事业单位在重大经济活动中的规范性、合法性进行监管。从而做到对关键信息的准确收集, 并且做好事中监管。

2. 设计与会计信息化管理相匹配的管理制度, 毫无疑问, 会计信息化管理是在高科技推动下催生的产物, 因而也需要与其相应的软件。即以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引导会计信息管理建设顺利开展。对于那些技术上不能处理的问题转而用制度来加以管束。因而, 行政事业单位在构建信息系统过程中要全方位设置管理制度, 确保信息系统的时效性。

(三) 做好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保障系统正常进行

1. 会计信息化管理中基本工作就是保证网络和信息的安全。

在威胁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的诸多因素中要数黑客的入侵和病毒的迫害最有杀伤力。无论是黑客的入侵还是病毒的迫害都会导致会计信息泄露和篡改, 同时还会致使系统瘫痪。管理者若想避免病毒、黑客等危险因素对会计信息造成重创, 应在系统安全管理中做好防范措施。管理者对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能掉以轻心, 凡是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都应立即深入研究, 及时找对应对方法, 做到防微杜渐。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管理者应加大对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工作的保护力度。例如:设置网络防火墙, 提高数据传送和处理的安全系数。此外, 还可以从系统维护控制、数据资源控制、信息系统控制等多角度切入, 从而达到保护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的效果。

2. 加大对高素质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进程中, 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需与管理进步、技术进步相统一, 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以科学进步带动管理方式的进步, 用先进的管理方式缔造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有了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管理就如同人有了新鲜的血脉, 从而沿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壮大起来。

3. 构建科学的信息系统。

有效的会计信息来源于科学的信息系统, 要处理庞大的会计信息数据量, 得到精确、真实的会计信息, 从而保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当权益是有很大难度的。因而构建切合实际的会计信息化处理平台, 借助先进的辅助手段对浩瀚的会计信息进行筛选、处理成为一种必然;同时科学的信息系统也为会计信息有效性奠定基础。

三、结语

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进程中, 会计信息化管理越来越受到单位管理层的重视。会计信息化虽是高科技催生下的新兴产物, 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尚不明确, 也没有规范、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会计信息化管理也愈来愈备受重视。如何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 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 成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改革的核心。此外, 值得提到的是:从本质上讲, 会计信息化管理就是一套硬件系统。那么再先进的硬件系统都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软件系统”来维持其正常的运行。尤其是技术上不能克服的问题就必须通过制度来约束。从而单位管理者必须从全局的角度出发, 系统的对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进行精心的设计, 以确保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同时, 管理者还应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素质要求, 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对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及其后续教育等提出明确规定, 从而协助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良好的运行。

参考文献

[1]赵汉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0, (21) .

[2]杜安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内外部问题研究──基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化管理[J].会计之友, 2008, (1) .

[3]周宇梅.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探讨[J].财经界, 2011, (14) .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探讨 篇10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现状

虽然我国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有了一些发展, 但主要还维持在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 这对现代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是明显不够的。我国财政体制不断改革, 也让我国事业单位认识到在财务管理中改革工作的重要性, 所以, 我们应及时、有效地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 财务管理系统正在不断扩展, 它涉及到会计核算等内容, 在预算、成本、财务和决策分析领域的应用也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财务信息化可以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四个专业领域。财务管理的系统主要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只是我国在财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上还不成熟, 各地区、各行业的财务管理系统技术含量参差不齐, 虽然有不少单位已经实现了会计信息化, 但是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体系还不完善, 缺乏具体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指导, 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才能循序渐进地实现财务信息化的发展。由于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相关制度不健全, 信息系统不完善, 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也不一样, 因此, 我们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操作方面还需要多努力。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1、结合信息化建设, 分步骤完成信息化

(1) 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应有一个总体目标和规划

详细科学的计划可以在信息化实现的过程中有效规避问题, 帮助事业单位快速进入发展轨道, 它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 需要制定完善的计划, 包括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及中期或短期目标, 有了这样的计划, 才能避免我们在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中出现盲点, 变得盲目, 并且能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2) 财务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

财务信息化建设要在事业单位中得到推广和重视, 首先, 事业单位应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网络平台。虽然我国财务信息化主要处在会计电算化的阶段, 但是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有一些年头, 这为建立全面的、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奠定了基础。建立财务信息化, 是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资源整合, 并实现财务管理系统的推广, 实现高效、准确的财务管理;通过使用财务软件, 事业单位能及时进行财务情况分析, 找到事业单位在发展运行中的各种问题, 有效实现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同步进行, 全面实现财务信息的高度统一、完整、准确, 对单位财务情况实现实时监控,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 做好信息准备

实现财务信息化, 首先要做好信息准备, 信息的收集、分类和处理都是信息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事业单位要进行财务管理, 必须收集各种资料, 并建立计算机数据库, 然后建立外部信息服务平台与内部财务管理平台, 促进财务信息资料的完善。外部信息服务平台为管理者提供收集、查找信息的平台, 而内部财务管理平台是财务管理者在明确行业的发展数据与财务分析指标的基础上, 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进行科学化的分析和评价。

2、财务信息化人才的素质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 我国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 由于年纪较长的财务管理人员相对来说文化水平不高, 理论知识不强, 主要是依靠长期的实践来总结经验, 判断问题, 他们很多都是经验主义者, 而初出茅庐的新型财务人员又显得实践经验不足, 空有一腹理论知识, 这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财务工作的进展。要振兴一个国家, 必须振兴这个国家的各行各业, 而要振兴国家的各行各业, 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人才。因此需要大力培养各行业人才, 这才是行业发展的未来道路。我们应重视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 培养的方式除了高校教育外, 我们也要建立专门的培训机制, 实现财务信息化发展与人才建设同步进行, 只有这样, 才能全面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从而促进单位的发展。我们要以科学、持续的态度看待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为事业单位提供可靠、有专业化素养的财务人员。

3、改进手段, 建立财务管理标准体系

现代事业单位的发展, 需要信息化作为支持, 通过财务信息化, 实现会计工作流程的高效、精确, 同时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标准体系和业务流程, 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保证。首先, 财务管理各要素应实现编码规则, 将单位编码、材料编码、设备编码等进行标准化设计;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网络配置应确保安全畅通, 各软件系统应相互兼容。其次, 我们要统一财务软件系统, 并做到改革创新, 研发和使用新型的财务管理软件, 促进财务信息的有效共享。事业单位要改变管理手段, 建立单位财务信息化系统, 根据自身情况优化财务管理平台, 为单位提供有效的、准确的会计信息。

4、财务决策支持信息化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最高阶段, 我国在该阶段的发展还比较落后, 经验不足, 但这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点, 也是财务工作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该阶段需要大量使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 财务人员要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有效的财务数据库, 分析数据, 总结财务情况, 为财务管理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也为管理者进行财务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财务决策支持信息系统是与其它财务管理系统互为辅助的, 这样共同构建为一个财务管理系统, 其中,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是财务信息的重要来源, 是财务决策支持的重要内容。

三、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1、信息化源于管理并为管理服务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合理利用信息化, 是现代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如果信息化只是被当成一种技术, 就算是再好的技术也无法解决事业单位的问题, 因为问题的本身不是技术, 而是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就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促进财务信息的科学性, 能为事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 并提升管理水平。

2、领导重视和过程参与

信息化是技术工程, 也是管理工程, 是重难点工程和系统工程, 作为单位的领导者, 应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 并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需求调研和分析是项目成功的基础

如果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不明确, 需求不完善、不充分, 最后的结果就是不断返工、延期甚至失败。所以, 事业单位应该深入调研、挖掘和分析需求对信息化项目的影响, 以及在该行业未来的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在信息化实施之前, 应聘请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或其它组织进行科学的调研、分析, 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然后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并在实施、培训、测试等各阶段持续收集、完善应用需求, 保证信息化项目建成后能正式投入运用。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不能操之过急,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条不紊地促进信息化的发展。

四、结语

不管是事业单位、企业单位, 财务管理都是管理的重点, 财务管理信息化也是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 我们可以掌握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 并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依据。事业单位要全面实现信息化, 还要实现财务信息化, 因为财务管理始终是整个管理工作的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循序渐进的工作, 需要各事业单位认真履行管理义务, 加强信息化建设, 完善管理制度, 遵循科学持续的发展理念, 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这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切实履行好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这一重大职责。

摘要:信息化是现代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财务工作的信息化, 有利于缓解事业单位财务信息不真实、财务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目前, 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程度还不高, 本文提出了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马殷春.信息化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J].经济师, 2012, (01)

上一篇:均衡移动模型下一篇:化学与农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