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意识

2024-07-30

家园意识(精选九篇)

家园意识 篇1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教育模式

幼儿园里都是3~5周岁的幼儿, 他们的心智发育都还不完全, 对幼儿的教育要在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两个环境下同时进行, 两个教育缺一不可, 必需协调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所以我们要提倡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

家园共育就是指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 我们都要重视幼儿教育, 要积极主动相互配合, 实行互动教育。目前, 真正达到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幼儿教育还非常少, 往往只重视幼儿在园内的教育, 至于在家中如何教育, 家长是一头雾水, 教师的指导也不到位, 家园共育的教育理念一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很难的现状。要提高教师与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认识, 家园共育要提高三种意识。

一、平等意识

现在, 我们许多幼儿教师总是喜欢把自己放在更高一点的位置上与家长交流, 以教育家的角色来教育家长, 而且自己说的话还不允许家长辩解。让许多家长一到接小孩的时候, 总是害怕见到教师, 总担心今天又会有哪一位教师向自己告状, 说自己的孩子在园里的表现是如何如何差。这样的一种不平等意识会阻碍家园共育的。如果让家长感觉自己与教师不平等了。那么, 他们就很难与教师交流与合作, 甚至对教师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产生抵触情绪。这样, 就根本没办法实施家园合作。所以我们在实施家园共育的时候, 要有平等意识, 只有平等了才能有合作。

首先, 要有服务意识, 要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 让家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理解与支持。比如目前许多幼儿家长都有工作, 有时会遇到加班什么的而晚到幼儿园接孩子。这时, 我们不能埋怨家长, 要理解家长, 要带着晚走的孩子在园里做游戏, 而不是把孩子往门卫跟前一放就自己下班回家。当家长看到教师浪费自己休息的时间陪自己的孩子的时候, 那么, 他们就会从内心产生一种感激之情, 而这时, 就会有一种想与教师合作的欲望。

其次, 要有信任意识。我们许多幼儿园教师总是不相信家长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总认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阳, 孩子想要什么, 就会给什么, 根本不会与幼儿园的教育思路相吻合的, 总感觉即使自己告诉了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家长也不会这么做的。其实有这种意识是错误的, 现在的家长都是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投入的。所以, 在幼儿刚入园的时候, 我首先要召开新生家长会, 向家长宣传育儿知识, 发放育儿小册, 把幼儿园的教育方案与理念告知家长, 让家长严格按照小册上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由于我们相信家长, 就为情感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家长也就非常愿意与幼儿园合作而实施家园共育的计划了。

二、沟通意识

要想让家园共育达到实效, 我们教师要有与家长沟通的意识,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来学会与家长沟通。但是现在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 却很少有教师能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比如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 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时间, 有的教师却给忽略了。所以平时在家长来接送孩子的时候我努力与他们沟通, 同时还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与家长沟通。

一是利用园内开展的家长开放日的机会与家长沟通。每学期, 我们园都会定期让家长走进园内, 走进教室, 让家长体验幼儿教育的过程, 我会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与每一位家长沟通, 交流育儿经验。二是通过网络与家长沟通, 目前, 许多幼儿家长都有QQ, 有电子邮箱, 所以我把我的QQ与邮箱地址告诉每一位家长, 让他们如果有什么困惑与经验可以在QQ上给我留言, 或者直接发到我的邮箱中, 我也会定期将一些教育策略以及幼儿的成长动态传给他们, 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 引导他们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三是通过电话与家长进行沟通, 当幼儿在园中表现与往常不一样的时候, 或者出现意外情况下, 我就会及时用电话与家长沟通, 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在园中的情况, 并及时采取措施, 让孩子更好地发展。

三、参与意识

现在, 能够让家长参与幼儿园工作的不太多, 由于家长不能经常融入到幼儿园的管理, 所以对幼儿教育就没有一个感性认识, 不知道如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更有的幼儿园由于自身的管理不是十分到位, 所以也担心一但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工作中来, 那么会对幼儿园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工作中来, 就可以发挥家长的特长, 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进行建议, 就可以加深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家长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动力。

首先, 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当中来, 比如在布置环境的时候, 我们邀请了家长一起策划, 一起准备, 一起布置, 家长带着孩子在种植园里栽葱种蒜, 点豆种瓜。亲子教育的效果非常好, 在布置走道或教室里的时候, 我让家长参与, 许多家长把家中的废旧物品在家中与孩子自行设计成各种造型, 带到幼儿园来布置。当孩子看到教师布置自己制作的物品时, 那种自豪感就会不断涌现。

其次, 是让家长经常客串教师, 做临时性教师。在家长群体中, 有从事各种行业的人, 而这些人就是我们对幼儿教育的丰富资源, 每一学期我都要开展几次家长助教活动, 让一些有某方面特长的家长来班中为幼儿上课, 比如, 从事电工职业的家长, 我会让他来班内为幼儿讲解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 从事医生职业的家长, 我会请他来为幼儿讲解一些卫生知识以及浅显的就医知识。请做交警的家长来讲安全交通常识。这样, 家长不仅把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趣味化传授给孩子们, 而且也让家长改变了生硬的家庭教育方式, 学会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增强服务意识 建设美好家园 篇2

——关于建设美好郑飞家园我该怎么做及如何转变工作作风的思想认识

尊敬的各位领导:

实业公司按照总部党委要求,在公司内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此项活动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自身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活动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干群关系,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有着重要意义。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即“四风”问题,这一任务的提出,击中要害,及时迫切。

在组织学习过程中,实业公司领导同时提出,要求结合本职工作,从实际工作情况出发,谈谈自身对为建设美好郑飞家园我该怎么做及如何转变工作作风等问题的思想认识。

我通过认真学习了相关的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材料,边学边思考,边学边回顾自己的工作,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先找了找自己的穴位,作为企业中层,结合工作的实际,我写了这份思想认识,既有体会感想的内容,也有自律自省告诫的内容。

首先我想先谈谈如何当好中层干部,下面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中层领导岗位的认识:实业公司中层是公司承上启下、承前启后、承点启面的中坚力量,是公司的栋梁。实业公司中层的“中”字,说明它在中间。既是领导,又是职员,兼有领导者和与下属的双重身份。中层管理者除了具有管理职责、岗位职责以外,还起到员工与公司决策者上传下达的作用,如果中层管理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会对公司的管理和决策的贯彻带来很大的阻碍。实业公司中层是企业管理团队中的重要层次,是领导各部门员工按照公司战略规划和总体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开展日常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公司创造利润、实现社会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实业公司中层的地位与作用可以用三句话来描绘:落实、执行;管理、服务;联系、沟通。定位:是贯彻者;组织和管理者;协调者;当好服务员;做好劳动模范。

我认为企业中层管理者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岗位职能:

(一)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人员”.在“团队创造企业价值”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应该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工作关系”:被管理者依赖管理者科学的领导和管理创造个人绩效;管理者更依赖被管理者竭诚协同工作创造团队整体绩效。现代企业认可管理者的标准不再是您个人怎样而是您领导的团队怎样。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做管理的就应该多为下属着想,多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即为下属多提供“服务”。因此,一个真正合格的企业中层管理者,首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为下属提供服务的“服务人员”,而不是所谓的“领导”

(二)平衡公司和员工的期望。管理者是连接公司与员工的桥梁,我们需要平衡好公司和员工的期望。有些管理者俨然象老板派出的“监工”,成天发号施令,很少考虑员工的利益和感受;有些管理者则只考虑自己和员工的利益得失,却全然不顾及公司的利益。这两种倾向都是非常不可取的。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该对公司和员工“双向”负责。通过带领团队为公司创造绩效,在创造绩效的同时合理地为员工谋福利,这样的管理者,才能既得到公司的认可又得到下属的拥护。偏离任何一方的管理者都不是合格的管理者,也都很难成为长期的管理者,更难创造“一年好似一年”的绩效。

(三)采用“和缓”的交流方式。安排和检查下属的工作是管理者的职能之一,但我们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我们知道,人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作为下属,他们更有这种需要。有些管理者,习惯于采用命令的方式安排下属的工作,习惯于采用斥责的方式批评下属的工作,这都是非常有害的。作为管理者,工作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尽量“淡化”上下级差别,采用“建议”或“商量”的口吻来安排工作一定会比“命令”更有效;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指出下属的过失或不足一定会比“斥责”更管用。有些管理者担心自己的“威信”会不会因为自己这种“和缓”的交流方式而变得“荡然无存”,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恰恰相反,您的下属只会越来越尊敬您。

(四)少考虑自己多考虑别人。作为管理者,需要有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要多替公司、兄弟团队和下属着想,少为一己之私利着想。当部门、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有冲突时,我们需要优先考虑公司的利益;当同级部门有困难时,我们需要主动地予以支持,因为“助人实际上就是助己”;当个人利益与下属利益有冲突时,我们需要优先考虑下属的利益。有些管理者,第一位考虑的就是自己的个人得失,这样的管理者不是称职的管理者,也不是“明智”的管理者。其实,作为管理者,我们除了“经济收入”外,还有居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机会、人脉关系的建立机会等是一般员工所没有的,而这些往往是我们获得更高“经济收入”的基础和保障。因此从这方面来讲,我们也有很大的“额外”收益。诚然,我们管理者也需要生存和生活,也希望获得与自己能力和奉献相匹配的个人收益,但这些不是通过您多为自己着想、多为自己争取就可以获得的,是通过您的努力和奉献,被您的领导认可后获得的。

(五)正确对待领导、下属和自己。作为企业中层管理者,上有领导下有员工,我们需要正确地对待领导、下属和自己。我们需要“敬以向上”、“宽以对下”、“严以律己”。“敬以向上”是需要我们尊敬自己的领导,但不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宽以对下”是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下属宽容,但不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严以律己”是需要我们对自己要求严格,但不是只讲奉献不要回报。“付出是快乐的”,管理者需要多付出,“您付出得越多,您得到的也就会越多”。“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想我们都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内涵。用真情感动下属,用改变影响下属,用状态燃烧下属,用实力征服下属,用行动带动下属,用坚持赢得下属,这样,在任何环境中我们都会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二、目前公司中层存在问题(包括自身)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1、心态浮躁,借口太多,诸事不责己而归罪于外;

2、危机感淡薄,学习力不够,跟不上高层的节奏。

3、缺乏主人公意识,不肯用心,总觉得在为别人做事情; 改进措施:

(一)中层管理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1、领导永远是对的 2、不要议论领导的是非

3、不要抢领导的风头 4、独立承担责任 5、站在领导的立场思考、不要随便请示,请示要有备选方案

(二)同级需和谐共生 因为看法不同,所以必然冲突 需加强沟通

(三)正人先正已,做事先做人。做人应做说话心口一致,办事知行一致,做人表里一致的人;做品性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我们通过表率的行为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就能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要摆正位臵必须做到三个不越位:

(1)对上级不越位。牵涉到公司的工作、方针、政策,不能擅自作主,不能越权作主。

(2)对同级不越位。不插别人的手,不插别的部门的手,但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3)对下级不越位。要做到三不:不包办、不代替、不揽权。放手让下属去办,要调动其积极性,但又不要失控,不要放任。这就要很好地掌握一个度,度是最难掌握的。我自己也一样,以前在物业公司品质部当经理什么大小事情亲历亲为、一管到底。到了厂区以后在与总部一些领导探索管理理念的同时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1、我想主要是先了解人,后用好人。要将那些品性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员工信得过的人用到最适合的岗位。

2、对公司的决定、规定、通知等文件要按要求,该传达的要准时传达,该贯彻执行的要贯彻执行,而且要原原本本。

3、对公司领导在文件上的批示或者交办的事情要尽快落实,要有回音。办了没有、怎么办的、结果如何等都要回复。

4、向公司领导汇报的材料要规范,报告要严谨、简洁,提出问题要明确、要求解决什么问题要说清楚。

5、少说才能沉稳,少说才能不惹是非,少说才能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少说才能使自己保持清醒,少说才能真正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看一个人是否会沉默,就能判断出他将来是否会有出息会有成就。

其次结合自己对公司中层的理解和认识,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我该怎么做: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

围绕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重点做好了三个加强,提高了三种素质。一是加强了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员工思想素质。引导员工牢固树立起了“业主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意识和爱岗敬业、规范管理、优质服务、诚实守信的服务观念。二是协调公司加强了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员工业务素质。结合郑飞物业的实际情况和各自岗位职责,开展了业务培训学习、岗位练兵活动,提高了员工业务素质。三是加强了综合能力培训,提高了员工品格素质。

(二)、规范管理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按照合同要求标准及物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不断规范管理行为,提高服务水平,重点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统一了外在标识,优化了服务形象。在工业园区工作期间,统一工作服装。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二是健全了规章制度,严格了服务流程。建立健全了岗位制度、考核制度、考核评分标准、卫生保洁工作制度、绿化养护工作制度、公开了服务热线电话、监督电话。全体员工接受内部考核和6S监督考核,在月末根据工作业绩进行严格的综合性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奖惩的主要参考依据。内部实行严格管理考核,外部接受经理部监督,内外两手齐抓共管,理顺运作管理环节,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运作、管理、监督、考核综合体系。三是明确了岗位职责,提高了服务成效。设立了自查小组,明确分工开展厂区物业管理服务,提高了工作实效,提供了更加及时、方便、周到的服务。加强与经理部的沟通,及时听取意见建议,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致力人性化服务的延伸,不断把服务做到心里。保洁队分工明确、标准严格,垃圾日产日清。保洁区域实现“五无”标准,即无垃圾污物、无砖瓦石块、无碎纸皮核、无废塑料袋、无杂草落叶,维护了工业园区整洁干净的面貌。绿化队对花草树木及时进行专业的浇水、施肥、培土、喷药、剪枝、补苗、除草、灭虫、防风、防晒、防冻等养护工作,呈现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美丽景象。

再者通过本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谈谈如何转变工作作风的思想认识。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领导干部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要从自身做起,做到坚持和弘扬优良作风,防止和克服不良风气,真抓实干,以好的作风带出好的团队。

坚持和弘扬优良作风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作为企业的中层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办任何事情都要牢记党的群众观点,密切联系群众。只有做到心中装着职工、关心职工,才会得到职工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领导干部绝不能整天围着办公室转,围着上级转,而是要围着群众转,围着基层转。一定要关注职工,深入职工之中面对面开展工作,用心服务,成为职工群众的知心朋友和贴心人。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一个“下”字,落实好“一线工作法”。经常安排时间深入基层,经常抽出时间联系群众,切实在联系群众中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要把眼睛向下、重心向下、关口前移作为长期坚持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用“情况到一线了解,问题到一线解决,感情到一线融合,工作到一线落实”的工作法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勇于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围绕群众迫切需要想办法、解难题。深入到职工当中去,带着情感、设身处地了解情况,依据政策、全力而为做好工作,为职工多办实实在在的事情,解决好职工的实际困难。坚持优良的学风。总书记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明确传递出改进文风、会风,提高议事效率的信号。然而,有些干部一旦脱离稿子,就“不会说话”了,一场会议下来,空话、套话不少。与实实在在的干部相比,这种干部的差距,表面上是能力水平的差距,实质上是学习力的差距。无论干任何工作,仅凭热情是不够的,还要靠严谨、求实的学风。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既然身为领导干部,就应该具备领导干部应有的能力和水平,要求自己工作、开会、讲话、看文件、写文章都必须实实在在,这就首先要解决学习问题,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只有自身的素质过硬了,才能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也只有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了,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只有把学与干、说和做统一起来,深入一线调研,多了解情况,多分析问题,多思考对策,多解决问题,才能讲实在的话,讲有用的话,讲职工爱听的话,才能真正做到写短文、开短会、说实话、办实事。

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看一个干部工作作风的好坏,不是看形式,最根本的是看工作实绩、看实效,看是“做事”还是“作秀”。作风变没变,群众来评判;实事办没办,群众眼里看。坚持求真务实,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一是下对上的执行力,二是上对下的服务力。对上,要强化执行,抓好落实。再好的思路、规划、蓝图,如果不去执行,不去落实就毫无意义。对上的执行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时效性,必须做到干部示范带头,以身作则,说到哪里做到哪里,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是完整性,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规定、部署和要求。只有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确保每项工作任务都有安排、有检查、有落实、有反馈,贯彻到底,形成闭环,收到实效,这才叫执行力。对下,要做好服务,崇尚实干。首先要明确为谁服务的问题,对内就是干部为员工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对外就是为客户服务。同时,还需要知道怎样服务的问题,一个是态度问题,一个是标准问题。态度就是领导干部要真心为员工服务,多下基层,调查研究,多解决问题,切记一定要务实。只有态度端正了,才不会敷衍塞责,才会真心实意地去干。标准就是实干,首先要率先垂范,有所作为。实干,就要解放思想,不作无谓争论。实干,更要狠抓落实。目标明确之后,就要落实到具体行动当中,注重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坚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新中国走到今天,靠的是过去几代人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拼搏出来的。虽然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优良传统不能丢。个别领导干部处处讲排场、比档次,吃、穿、住、行样样讲阔气,殊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事关党的形象,事关党风政风建设,事关民心向背。党员干部就应该严格落实各项节俭措施,建立健全长效节俭机制,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坚决杜绝浪费现象。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大力宣传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发展氛围。

坚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者无畏”。领导干部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抗拒诱惑,防微杜渐,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健康向上的生活作风,可以锻炼人、熏陶人、成就人;奢靡浮华的生活作风,则只会腐蚀人、毒害人、毁灭人。领导干部应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认真贯彻落实规章制度,在工作中注意听取意见,讲究工作方法,不搞特权,不耍威风。在保证自己不触碰“高压线”的同时,加强干部员工的廉洁自律教育。在廉洁自律方面做好表率,洁身自好,到基层调研主题明确,解决问题实实在在,不给基层增添麻烦。自觉抵制“行为不检点、作风不端正”的行为,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坚持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诚信做人,规矩做事。

防止和克服不良风气

改进干部作风,要时刻想一想自身思想是否有偏差,工作是否有疏漏,服务群众是否到家,作风是否有不足,时刻认清自己的身份,考虑群众的感受,少说官话套话,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谋事,真心实意办事。切实改进目前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庸懒散软混推扯”的不良工作作风。

“庸”:就是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工作热情不高,甘于平庸,看似忙忙碌碌,实则无所作为。

“懒”:就是懒于学习,懒于做事,办事拖拉,得过且过,不作为,慢作为,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

“散”:就是纪律松散、作风涣散、形象懒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我行我素,自由散漫,松松垮垮。

“软”:就是没有找准自身的定位,开展工作被动等待和观望,不主动协调、主动参与,软弱涣散,怕接触矛盾,怕深入群众,遇到问题不敢直接面对、束手无策,碰到困难畏首畏尾、毫无办法,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

“混”:就是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一天算一天,有的甚至连钟都不想撞一下。

“推”:就是缺乏责任心,强调客观多,主观努力少,碰到问题就找客观原因,能推给别人的就尽量推给别人,成绩是自己的,问题总是别人的。

论《诗经》中的家园意识 篇3

关键词:《诗经》;农业文明生活方式;家园意识;灵魂栖居之所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61-03

人类是一种具有家园意识的动物。家园意识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不但养育了自己,还留下了自己的童年记忆,而童年时代不但是人类的黄金时代,也是每一个人的黄金时代。童年记忆往往是最美好,最温馨,最无可替代,最难以忘怀的。也许一个人身在故乡时家园意识只是潜藏在其心底而不自觉,但当他一旦离开了故乡,成为漂泊异乡的游子时,家园意识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从其心底迸发出来。甚至一个人离开故乡的时间越久,距离越远,其家园意识就会越强烈。原因何在?因为游子们虽然浪迹天涯,但其一生中最美好最温馨的童年记忆则已经永远地留在了故乡,何况父母以及其他亲人们或许依然生活在故乡那片土地上,祖先的坟墓也在那里。谁会对曾经含辛茹苦将自己养育大的父母没有深厚感情呢?正如《诗经·小雅·蓼莪》所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母的养育之恩固然是令我们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故土不也同样如此吗?“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楚辞·哀郢》),“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鸟兽尚且如此,何况人类?作为一种富于感情的动物,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社会地位的高低,经济状况的贫富,人生阅历的多寡,生命境遇的顺逆,人类对于故土的依恋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它没有种族、民族、阶级、地域之分,就如汉末王粲的《登楼赋》所云:“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所怀之土当然就是故土。可以说故土就是人类的精神母体,离弃了故土也就离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必然由此产生异乡飘零之感。而与生俱来的怀乡意识使得人类总是将故土诗意化,温馨化、浪漫化、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只要翻阅世界各国的文学宝库,就无不可以从中寻找到大量关于故乡和家园的颂歌。

早在春秋时代的《诗经》中就已经表现出了强烈而深沉的家园意识,原因何在?众所周知,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中国素以农业立国,西周以及春秋时代也不例外。与为了追逐水草而四处迁徙,居无定所的游牧民族和为了追逐利益而东奔西走,四海为家的商业民族不同,农业文明环境中的人们的生活地点是相对固定的,生活方式是较为单一的,就是所谓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击壤歌》)。这种生活方式决定了人们跟土地的联系更为紧密,依赖耕种土地所获得的粮食为生,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生存的根基。这种生活方式也决定了一户人家无论多么贫穷,总是在所居住的土地上拥有自己的住所,哪怕这住所不过是两三间低矮的茅草房,哪怕这住所不过是一个阴暗的破窑洞。千百年来,处于农业文明状态下的中华民族一直以其古老、舒缓、平和、宁静的生活方式而著称,除非是兵荒马乱、天崩地坼的动荡时代,这种生活方式一般不会被打破。生活于这种农业文明状态下的普通民众的特点就是热爱家乡,安土重迁,不到万不得已一般是不会背井离乡的。原因很简单,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啊!

但这种安土重迁的生存状况并不是绝对的,毕竟对于中华民族的许多成员来说,他们在其一生中可能会自愿或被迫离开故乡。固然,不同人离开故乡的原因千差万别,比如婚嫁、戍边、服役、经商、游学、出仕以及在战争中成为俘虏而被胜利者掳掠至敌国为奴,等等。另外,当天灾人祸或因失去了土地无法在故乡继续生存时,很多人也被迫拖家带口,谋生他方。研究西周以及春秋时代的历史就可发现,当时的社会状况正是如此。在《诗经》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统治者的治民之策过于暴虐时,人们甚至急切地想离开故乡。比如《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土乐土,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硕鼠当道,民众憔悴于虐政,痛苦不堪,因此不惜背井离乡,去他乡寻求乐土。可是天下之大,又何处可以寻找到这样一片没有硕鼠肆虐的乐土呢?也许极少数的人在他乡春风得意甚至飞黄腾达了,但对于绝大多数的底层民众来说,这样的乐土恐怕永远也寻找不到。因此,这种表达急切地渴望着去往他乡寻求乐土的诗歌在《诗经》中并不多见。相反,在漂泊异乡的处境下,游子们因思念故乡,家园意识却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家园意识把漂泊异乡的游子与远隔千山万水的故乡联系在了一起,而这又必然反映在了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中。翻开《诗经》就可发现,其中表达故土之思的诗歌比比皆是。如《小雅·黄鸟》:

黄鸟黄鸟,无集于■,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梁。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在诗中作者并未透露其漂泊异乡的原因,我们也不便妄加揣测。但可以肯定的是,与后代一样,周代的人们也同样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自愿或被迫离开故土,漂泊他乡。可是古往今来,漂泊他乡的滋味大都未必好受。就如《楚辞·招魂》所言:“天地四方,多贼奸些。象设君室,静闲安些。”作为在他乡无亲无故的漂泊者,难免会受到各种冷落、歧视、欺压甚至排挤,也难以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更遑论与当地人成为推心置腹,患难与共的朋友了,这就无怪乎作者发出了“此邦之人,不我肯■”,“不可与明”,“不可与处”的感慨了。如果情感孤独,则纵然在他乡拥有黄金万两,良田千顷,享受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又有什么意义呢?正如作于汉末的《古诗十九首》之《明月何皎皎》所言:“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啊!何况绝大多数漂泊异乡的人们过的恐怕只能是与人佣耕,寄人篱下,被人支使,受人白眼的屈辱生活。既然如此,何不归去,回到父母兄弟乡亲们的身边,获得亲情的抚慰,享受天伦之乐呢?所以在此诗每一段的结尾处作者都发出了“言旋言归,复我邦族”,“复我诸兄”,“复我诸父”的肺腑之言,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在《诗经》中的家园意识大多还是出自征夫思妇们。原因就在于,在西周以及东周的春秋时代,周王朝所代表的华夏民族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以及同属华夏民族的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异常频繁,也异常残酷。常常是一战失败则有可能造成一国之宗庙社稷的覆灭,所以统治者们对于关系到自身生死存亡的战争不能不异常重视,以至于《左传·成公十三年》中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无数的民间男子被征发去守卫边关是无可避免之事,而这又造成了普天下无数夫妻父子兄弟之间的分离。这些被迫常年分离的亲人们无法共享天伦之乐,只能忍受着痛苦的情感煎熬。如《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君子在外服役,久久不归,独守空闺的妻子自然是无比思念。当黄昏来临之际,她站在家门口朝外眺望,所看到的是“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羊牛下括”的景象。这可谓是一幅古代农村极其常见的美丽温馨的牛羊晚归图。其实不但是牛羊,对于几乎一切飞禽走兽而言,黄昏都是归家的时刻,就如晋代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所云:“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鸟儿们尚且如此,人类何独不然?每当黄昏之时,在田间辛苦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也该归家安享天伦之乐了吧。而且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每当黄昏之时,远离故乡远离家园的游子们也必定同样是归思最浓吧。所以这幅牛羊晚归图是那么的让人心醉神往,又是那么的让人怅然伤怀。当思妇看到这幅图画时,她怎能不加倍思念远方的丈夫,又怎能不热切地期盼着他早日归来呢?明代学者贺贻孙评论此诗曰:“‘苟无饥渴,浅而有味。闺阁中人不能深知栉风沐雨之劳,所念者饥渴而已。此句不言思而思已切矣。”假如在远方服役的君子在某一个黄昏之时也看到了同样美丽伤感的牛羊晚归图,也一定会感受到这一切似乎都是大自然在对他发出回归温馨家园的召唤,恐怕也早归心似箭矣。

又如《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据《汉书·匈奴传》云:“(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周王朝征发了大批将士守卫边关。由于常年远戍边关,将士们“靡室靡家”,过的是“不遑启居”,“不遑启处”,甚至“岂敢定居,一月三捷”的艰苦战争生活,所以他们时刻感到“忧心烈烈”,“忧心孔疚”,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哀怨。也正因为常年远戍,所以将士们的思归之心是异常急切的,并且也最终迎来了解甲归田的日子。诗中最后一段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两句诗,将往日离家远戍与今日卸甲归来时的不同自然景物进行了对比描写,是那么的真切,又是那么的感人。王国维先生在评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时曾说:“诗人体物之妙,侔于造化。然皆出于离人孽子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1]312确实,感情之真与观物之真让本诗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在诗歌结尾处,将士们发出了“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深沉呐喊。从艰苦的战场脱身,即将回到久别的故乡,见到久违的妻子亲人,本该喜悦,但将士们为何如此哀伤,如此惆怅,如此迷惘呢?也许是受了恶劣自然环境的感染吧,大雪漫天,道路泥泞,饥渴交加,拖着疲惫的步伐缓慢地朝着故乡进发的将士们面对此情此景,欲不心情哀伤只怕都很难。但将士们的哀伤其实还应当有更深刻的原因,且不说多少曾经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兄弟们已经永远埋尸边关了,多少恩爱夫妻因这场战争而生离死别了,又有多少美丽的家园因这场战争而残破荒芜了呢?

又如《豳风·东山》:

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果■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至。有敦瓜苦,■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诗之起句“我徂东山,■不归”,说明了将士们被征发去守卫边关,久不得归的处境。“西悲”者,悲故乡也,悲家园也。一个“悲”字隐含着征人们多少难言的苦楚!由于常年在外,战士设想故乡的家园荒芜了,“果■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但无论故乡的家园如何残败荒芜,战士们对于家园的思念依然梦萦魂牵,无比执著。“不可畏也,伊可怀也。”何况此时此刻家乡的场景应当是“鹳鸣于垤,妇叹于室”,燕尔新婚的妻子独守空室,怎不让自己日夜牵挂?“自我不见,于今三年”,这种戍边生活是何其漫长,又何时是个尽头呢?在诗的末段,将士们对新婚时的情景进行了甜美的回忆:“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以之与当前夫妻被迫生离死别天各一方的痛苦现实相比较,则其对战争的愤恨,对家园的思念可见矣。宋代学者朱熹在解析《诗经·伯兮》时曾深刻指出:“兵者,毒民于死也。孤人之子,寡人之妻,伤天地之和,召水旱之兴。”(《诗经集传》卷三)可见,广大的普通底层民众在战争中得到的确实太少太少,失去的确实太多太多了。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华夏民族的家园意识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经获得了充分体现。这可谓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因为在周王朝,华夏民族早已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人们的乡土观念已经形成并日益厚重,而与此同时背井离乡的状况也日益频繁。而我们知道,无论在他乡的生活是贵是贱,是富是贫,是乐是苦,是得意还是失意,漂泊在外的游子总会情不自禁地思念故乡,于是怀乡病就定期不定期地发作了,家园意识也就油然而生了,《诗经》中的家园意识即由此而来。

而且,由于中华民族曾长期停留于农业文明阶段,而农业文明正是滋生家园意识的沃土,因此以《诗经》为源头的家园之思始终未曾中断,而是被无数的后代诗人续接起来了,比如汉末《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种表达深沉而执著的家园意识的诗句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何止千千万万,它们早已形成了一个以《诗经》为源头的源远流长的传统,并在中华民族心底汇成了一道温馨、美丽、永恒的情感之流,温暖着、感动着、抚慰着古往今来无数游子的心灵,建构了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日语语言文学中家园意识的探讨 篇4

关键词:日本文学,语言文学,家园意识

一、日本文学的内涵及发展史

( 一) 日本文学的内涵。日本文学是利用现有的日本文字所创造出来的不同类型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最早形成于8世纪。对于日本的文字来说, 由于其形成与文化的发展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所以日本最初形成的艺术表达形式与中国的艺术表达形式类似, 且带有较浓的中国风。但是随着日本政治、社会经济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受一些先进文化思潮的影响, 使得日本的文化逐渐脱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 开始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新文化。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 日本通过实施开放的政策, 与西方先进国家之间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 使其文化在受到了新思想冲击的基础上, 又鼓励大量的学者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文化, 从而为日本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 二) 日本文学的发展史。日本文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1. 奈良时期。奈良时期是日本文学概念的形成时期, 其主要的作品和中国的文学形式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其创作时主要采用的是一些当时流传比较广泛的民间文化形式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接受的文学形式。其文字简练、语言浅显易懂且便于传唱, 为日本文学以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如《万叶集》, 是奈良时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 同时也是日本文学的里程碑。

2. 平安时期。这一时期日本文学受中国文学的带动, 以诗歌创作为主, 且成就较为突出。在小说方面,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 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在写作风格上具有阴郁、哀婉的特点, 其对现实的写作更是具有哀美的特点。自《源氏物语》以后, 在这一时期日本还出现了许多女性作家以及散文家, 其成绩较为突出, 为日本小说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促进日本小说界的蓬勃与发展。这些女作家的作品大多笔调端庄秀丽, 充分表现出了女性的柔美以及对事物比较敏感的特点。这些作品的出现, 将日本文学作品转向纤细、柔弱见长的文学风格, 为文学作品的表达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3. 镰仓室町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在写作方式上主要流行连歌和俳谐, 其主要创作群体为僧人和作家。这一时期诗歌已经走向衰落, 出现了许多的散文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鸭长明的作品。此外, 这一时期中的文体主要有“能乐”和“狂言”这两种形式, 其文体较为相似, 其写作特点都是语言诙谐幽默, 生动活泼。

4. 江户时期。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创作内容开始转向描写市民的生活,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近松门左卫门的《景清出家》, 描绘的一个充满悲剧性的复仇故事, 情节曲折动人。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多表现出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其情绪特征, 为以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这一文学样式也为后来日本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5. 明治时期。明治时期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所以其文学开始进入现代文学。受明治维新的影响, 日本与西方国家交往日益密切, 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带有一些西方文学的样式, 但是这些文学样式在日本本土也得到了发展。如浪漫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等。到了20 世纪, 随着自然主义的兴起, 这一时期又涌现出了许多批判性的作家, 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语言主要以辛辣讽刺见长。

6. 大正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芥川龙之介。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大多数对社会现实反思以及对社会中的一些黑暗现实进行无情的披露, 从总体上来看, 文章含有较浓的悲观色彩。

7. 昭和时期及其以后。这一时期是日本现代文学的诞生时期, 最先开始文学的主流为无产阶级文学样式。无产阶级文学内容平和, 比较贴近下层人民的现实生活以及无产阶级的理想生活, 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但是这一时期中, 还有一些作家其作品表现出来的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其作品表达的是一种哀美, 如川端康成。昭和时期后的二战到现在, 日本文学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样式, 这些文学样式各具特色, 这些文学共同形成了日本文学界的繁荣局面, 使得日本小说也受到了极大的推崇。

二、日本语言文学的特点分析

( 一) 具有较为显著的时代标记。日语语言文学在大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再加上日语的发音与拼写和我国汉语的发音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日本的语言文学中, 具有较为显著的时代标记。以日本抒情诗为例, 对这一特征进行分析。日本的抒情诗在刚开始创作的过程中, 有三十一个音节, 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后缩短为十七个音节, 虽然音节减少了, 但是其表现力比三十一个音节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更加强烈。从抒情诗的创作变化过程中,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文学创作过程是在新文学形式与旧文学形式不断碰撞下结合而成的, 所以具有显著的时代标记。

( 二) 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特征。不管是早期的日本语言文学, 还是近现代的日本语言文学, 从其典型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大多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特征, 这也是日语语言文学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的一个特点。对于强烈的社会性这一特点来说, 近现代文学著作中对其特点的体现尤为突出, 因为这一时期的日本文学作品不仅是对日本国家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再现, 表现出了日本民众对这一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社会的憧憬。除此之外, 日本文化还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征, 受这一特征的影响, 日本国内的一些语言文学会随着不同地区而发生变化。如在远古时期, 由于当时的京都是日本政治、文化、经济比较集中的地方, 所以日本语言文学以城市化方向为主发展, 语言文学作品大多以京都为背景进行创作。而在江户时期, 出现了武士, 这一时期的武士被当作是当时日本的新贵族, 这些武士参加到文学创作的队伍中去, 使得日本语言文学的重心发生了转移, 其主要代表作有橘成季的《古今著闻集》、芥川龙之介的《今昔物语》等。这两部作品是在当时日本古典语言文字的影响下利用借古喻今的方式将现实与人生充分反映出来的。从上面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语言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 三) 具有较浓的家园意识。从大量的日本文学作品以及日本文化中,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的国家, 人们认为家庭的和谐对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以及维系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许多的语言文学作品中, 体现出了比较浓厚的家园意识。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离愁诗和思乡诗, 这些诗歌中都表现出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此外, 在战争的影响下, 日本的语言文学作品还表现出了诗人对由于战争而遭到破坏的家园眷恋之情。

三、日本语言文学中家园意识的体现

( 一) 家园意识在日语语言文学中被认为是安宁的象征。不管传统的日语语言文学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还是近现代日语语言文学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有许多日语语言文学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致力于表现“安宁”这一意义。这里所指的“安宁”不仅仅指人们生活和谐平静, 而且还象征着人们内心中的一种宁静的感觉。从日本文学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文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受“闭关锁国”政策以及人们传统思想的影响, 发展过程并不顺利。但是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 日本终于挣脱了“闭关锁国”的枷锁, 其农耕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日本的经济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日语语言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安宁”正是由于日本传承下来的农耕文化所带来的, 但是当这一份安宁被战争所破坏时, 日本国家也在对其他国家带来灾难的同时, 使得自己国家的人们处于战争的侵害中,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的影响下, 民众渴望“安宁”的情绪不断高涨, 而这一现象则能够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中体现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日本文学创作中仍然带有浓烈的家园悲剧色彩, 这都是战争带给人们心灵的创伤, 所以在这一时期, 出现了许多女作家, 在她们的作品中通过细腻的描写, 将失去家园、亲人的痛苦表现了出来, 如作曲家武满彻的《安魂曲》, 将人们对家园安宁感的追求以及向往充分表现出来了。

( 二) 体现出“缩小”的意识特点。日本文学中一个较为典型的“缩小”意识的特点, 体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文学家在创作的过程中, 喜欢将一个大的认知和观念缩小, 由较大范围缩小到一个小的范围, 并在写作的过程中, 采取以大见小的表现手法, 表达出自己对社会的感知和感悟。这一表达方式能够真实反映日本民众的生活, 将日本人民所向往的生活如生活环境、庭院布设、饮食文化等通过缩小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而对于日本作家来说, 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 将其缩小为家庭, 并通过对家庭的描写来体现浓厚的亲情以及日本国民所向往的生活方式。但是, 现在有许多现代作家, 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 将庭院作为描述的重点, 作家的文学作品中不仅要体现出庭院的设计思路和整体布局, 还应该体现出日本民众的生活观和文化观。而在日本的语言文学作品中, 塑造了很多的庭院, 这些庭院并不是简单写其整体布局, 而是表现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作家将这些意义集中在小小的庭院中的这一写作手法, 也正体现出了其“缩小”意识的特征, 从而增加文章的真实性。

四、结语

在日本的文学创作中, 家园意识体现最多, 是其语言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题材。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 不仅能够表现出亲人之间的浓浓的情感, 也表现出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通过对日本语言文学特点的分析, 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作品大多以家园为题材, 以思乡之情为主要的创作主题, 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创作出来的作品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使读者与作品产生共鸣。所以, 我国在对日本语言文学进行研究时, 可以从家园意识入手, 从而完善我国对日语语言文学的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正鸿.论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J].时代教育, 2013, 8

[2]薛一河.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分析[J].文学教育, 2016, 25

家园意识 篇5

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就是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情感、精神的统一,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精神家园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内核,是共产党员之为共产党员的核心支柱,是共产党员毕生的精神追求。精神家园的内涵,集中表现在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词中,表现在共产党员入党时的庄严承诺中,表现在时代进步和党的事业发展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始终不渝地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时刻不忘入党初心。要像园丁一样精心照料自己的精神家园,不仅不能荒芜,还要与时俱进,按照时代发展和党的事业要求不断丰富内涵,让自己的精神家园永远阳光灿烂、鲜花盛开,时刻温暖着自己的内心,激励、支撑着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在为党的伟大事业奋斗的历程中实现自己的壮美人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守精神家园,就要时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努力为党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要切实增强事业心、责任心,以立志为党和人民做一番事业的心态,真正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切实做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奋发进取、精益求精,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尤其要注意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结合起来,把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委决策部署结合起来,把长远的宏伟目标和监管实际、本人岗位工作要求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

一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共产党员都面对党旗宣过誓,是有组织的人。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就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断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不断增强党的观念、组织观念。要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自觉地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委的决策部署,自觉维护中央权威。

二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工农商学兵政党,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肩负着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共产党员作为党的一份子,必须自觉为党工作、为党分忧,在自己的岗位上担负起具体的责任来。这是党对自己成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坚守精神家园的基本标准。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必须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增强担当意识,努力为党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主动考虑、主动谋划,积极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要切实增强自律意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面对着各种挑战和风险。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都是来自党内的严峻挑战,严重影响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动摇着党的执政根基,也严重危害法治国家建设。‛严峻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对保险监管系统产生影响。坚守精神家园,必须切实增强自律意识,筑起牢固防线,自觉地将各种可能侵蚀精神家园的‚毒草‛拒之于外。必须自觉地信守宗旨、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做到讲规则、守戒律。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党纪条规,自觉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守廉洁从政底线,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干事。

培养环保意识建设绿色家园 篇6

【关键词】环保;环境;宣传

0.引言

环保主要是使我们的家园绿起来,空气清新,让每个角落都更加干净,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不管是在哪里,都要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不管是在家里,在校园内,在公共场所我们都要做好环保,爱护我们的家园,来提升地球的质量,垃圾要分类丢,可用的还可回收在利用。

1.以幼儿园为基地关注身边环境

环保对人们的健康很重要。这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现如今环境污染日渐加深,我国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啦,不能再走先污染然后治理的政策了。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里,导致了土壤污染。还有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都会导致环境的污染。这不仅破坏了环境,还会损害人类的健康。土地是我们依赖的衣食父母,造成土壤的污染种出的粮食也不会绿色,从而影响食物的质量,长时间的食用这种食物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需要良好的环境,空气质量也是很重要的。为了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应该不能私自采矿滥伐树木、不能乱排污水、不能过度放牧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从爱护我们的校园做起。因此,教师可在园内开辟自然角、种植园、饲养区、生态体验场、操作长廊……经常带孩子们参与其中,他们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从而激起他们对身边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潜移默化地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寓教于乐将教学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

2.1寓环保教育于各科教学中

在现代,环保变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都已经渗透了很多关于环保的内容来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不管是在课文里,还是词语里,还是还是在作文里,英语作文里等很多教学内容都涉及环保的意识。从幼儿园的班级到小学的课堂再到中学课堂最后到大学的课堂这些都会出现,可见现在人对环保的重视,因为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大家,我们不仅要保护我们的小家还要保护我们的大家,大家都没有了,小家还在哪里,大家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小家,所以我们要提高对环保的重视。

2.2寓环保教育于游戏活动

在操作活动中,孩子也能掌握一些环保知识。如:玩环保棋、走环保迷宫图。正是这些环境自然教育与娱乐为一体的游戏使孩子们了解了大量的成人也不注意的环保知识,如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白色污染、噪音的标准等。他们真正成为关心环保知识、维护环境卫生的小卫士。

在结构游戏中,收集各种纸盒、酸奶杯、牙膏盒等进行搭建。幼儿从而知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把废物收集起来,每一件废物在我们的手里都会变成有用的玩具。这些物品外形、大小各异留给幼儿想象的空间极大。游戏中,孩子们会用牛奶盒向上垒高成各种房屋、用酸奶杯排成栏杆……广告纸、吸管、一次性的杯、盘等等都是我们幼儿游戏、老师制作辅助用品必不可少的材料。在游戏、制作中,孩子们明白了废物可以再利用的道理,并使幼儿对自然的情感转化为真正的保护性行为,环保成了孩子们真正的内在需要。

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咖啡屋”“小卖部”“娃娃家”等,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让幼儿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3.围绕环保教育。开展一系列活动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都是传统的环境教育日。教师可以设计“造绿、爱绿、护绿”人人争做“绿色小天使”的活动,带领幼儿每人种植一棵小树苗;还可设计“做一个小小鸟专家”的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开展“地球日”活动,通过游戏、制作、参观、谈话、实验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使幼儿懂得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保护地球从一点一点的小事做起。开展节约用水的教育,使幼儿初步了解水有什么用,组织幼儿参观自来水厂,了解干净的水是怎么流到我们家里的,还让幼儿了解污水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同时让他们知道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的重要性。“世界环境日”那天,我们开展了娱乐活动,孩子们用歌声、笑声讲述着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促进了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

4.环保教育要家园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请家长进行节约用水再利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利用废物进行玩具制作,有的幼儿和妈妈用瓶子制作了小孔雀;有的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废铁丝制作了“单杠”、“双杠”;还有的是几个小朋友共同制作的娃娃。

幼儿在玩中学会了思考;玩中学会了尝试;玩中学会了合作;玩中学会了分享。同时还可以请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一方面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吸取丰富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让幼儿了解环境污染状况,感受重视环保的呼声。

“绿色家园”是崭新的教育理念,它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且是融合了“绿色”所象征的自然、和谐、文明等思想的一种现代教育观。环保教育是一项持久性、长期性的工作,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正面教育、坚持做好孩子的榜样、坚持从小抓起,个个做环保小卫士,那么我们的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将永远会有一个美丽、健康的生活环境,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

5.结语

培养我们的环保意识,建设绿色家园。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比如路面有垃圾,我们应该及时拾起垃圾扔进垃圾桶,现在垃圾要分类丢弃,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这样不仅很有调理的把垃圾分好还确保了可回收垃圾的再次利用的价值,还有就是在公园还是景点都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要践踏草坪,不要采摘花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清新的空气,自由呼吸。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做到这些还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在校园内,在社区内,不管在哪里都要都要对这些事情做到从我做起的原则,才会带领更多的人来参与其中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我们作为新世纪的小卫士,我们要代领好我们的团队,扩大我们的团队,来培养更多人环保的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孟颖,白路.浅淡环保意识的培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03).

[2]宋烨,岳喜同,翟敏,刘慧,张晓.居民环保意识认知行为调查[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9(01).

家园意识 篇7

生态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 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生态文学便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 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2]《呼啸山庄》作为一部生态文学作品, 我们不难发现艾米莉·勃朗特创作时本着朴素的自然观和生态意识,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她向世人展示了她对自然的热爱, 以及肯定了自然, 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和人类的地位是平等的。2、她坚信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自然是人类宣泄情感寻找心灵慰藉的最佳地点。3、艾米莉·勃朗特提倡人类最终应该回归精神家园—大自然的怀抱, 返璞归真。同时, 在回归的过程中也会获得人性的复苏和精神的永生。

一、讴歌作为独立生命体的大自然

在《呼啸山庄》中, 我们惊叹着纠结复杂又深沉的爱情和仇恨, 同时也领略着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大自然在艾米莉·勃朗特的笔下可谓生机勃勃、千姿百态、富于变化。春季, 花开得很早, “天是蓝的, 百灵在唱歌小河小溪都涨满了水”。【1】秋天, 人们可以从果园里采苹果, 嗅到柔和甜美的空气, 也可以“感受从旷野里吹来的飒飒微风, 吹动着一条弯弯曲曲顺着峡谷流去的小溪”。【2】冬季, 狂风怒吼, 寒气刺骨, 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夏季, “头上的百灵鸟高高地歌唱着, 还有那蔚蓝的天空和明亮的太阳”。【3】飞奔的云、呼啸的风和潺潺的流水构成了一副既美丽怡人又恣意肆虐的大自然杰作。

在这副生动的画面中, 艾米莉·勃朗特创造出的大自然和人类一样富于情感, 既有喜怒又有哀乐, 时而忧愁时而欢喜。艾米莉·勃朗特的生态意识体现在她赋予了自然生命, 是个实实在在的有生命的独立主体。风雨, 暴雪, 荒原, 自然的野性与人物激荡的情怀相得益彰;荒凉的旷野深远多变, 阴郁悲怆, 突显了人物的不同性格。我们还记得老恩肖去世之夜, “大风绕屋咆哮, 并在烟囱里怒吼, 听起来狂暴猛烈”, 【4】这预示着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希斯可利夫由于无法忍受凯瑟琳的背叛从呼啸山庄出走之夜, “暴风雨来势汹汹地在山庄顶上隆隆作响。起了一阵狂风, 打了一阵霹雷, 不知是风还是雷把屋角的一棵树劈倒了”。【5】小凯瑟琳出世的第二天, “外面晴朗而爽快, 清晨悄悄透过这寂静的屋子”。【6】一派祥和宁静, 一切都重新开始了。不管是平静还是肆虐, 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通, 相互交融。众所周知,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 大自然往往是人类的陪衬以及人类征服和主宰的对象, 常常处于消极和被动的地位。而在这里, 艾米莉·勃朗特眼中的大自然却是有血有肉、和人类地位相同的有生命的独立生命体。

二、人类心灵, 精神的家园

艾米莉·勃朗特认为自然是人类宣泄情感寻求心灵慰藉的最佳地点。我们都有过同感, 当生活遇到困难遭受打击, 或者精神压力很大之时, 如果能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欣赏一番美景, 一切烦恼便会顿烟消云散。对于自然的那份特殊情结, 艾米莉·勃朗特也不例外。艾米莉·勃朗特的生态意识在《呼啸山庄》中最多的体现便是那广阔无垠的荒原意象。荒原情结可谓米莉·勃朗特的一大创作特点, 也是她的自然观和生态意识的集中体现。这情结与她儿时的经历密切相关。艾米莉·勃朗特5岁时全家就搬到了约克郡的霍渥斯的山村, 她的一生都是在那里度过的。19世纪的哈渥斯地区虽然是工业区, 但它的西边却是一望无际, 渺无人间的荒原;她们住的房子正好位于城镇和荒野之间, 勃朗特姐妹经常到荒原去散步。[3]自然, 更具体地说, 荒原一直陪伴着她们。孤独寂寞使艾米莉·勃朗特和荒原的一切发生了亲密无间的联系。而这沉默的荒原也使艾米莉·勃朗特成了一个外表冷漠内心奔放的人。她的姐姐夏洛蒂在描述艾米莉·勃朗特时说过:“她比男人更刚烈, 比孩子更单纯……她与荒原相依相存, 正如荒原上的野鸟, 石楠荒草和出产的果实……自由是艾米丽的呼吸”。[4]第一位为艾米莉·勃朗特作传的玛丽。罗宾森在《艾米莉·勃朗特》中指出:没有一个作者能够那样以强烈的热情去描写荒野, 狂风和天空。[5]

《呼啸山庄》中的荒原便是米莉·勃朗特创造出的人们宣泄情感, 寻找慰藉的最佳栖息地。希思可里夫和凯瑟琳热爱自然, 崇尚自由。当他们遭遇到不公正待遇时会跑向荒野中, 向自然倾诉, 所有的阴郁与仇恨、愤怒都会荡然无存。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他们尽情玩耍, 无忧无虑, 流连忘返。希思可里夫和凯瑟琳“从清晨跑到旷野, 在那儿待一整天, 这已成为他们主要娱乐之一, 随后的惩罚反而成了付之一笑的小事罢了”。【7】在希思可里夫冒着漆黑的夜幕和暴风雨出走之夜, 凯瑟琳则坐卧不安, 痛苦万分。她跑进荒原“固执地拒绝避雨而淋得浑身湿透, 不戴帽子, 不披肩地站在那儿, 任凭她的头发和衣服渗透了雨水”。【8】对她来讲, 或许只有把自己的悲伤宣泄在荒原的狂风暴雨中, 才能减轻内心的痛苦和烦恼, 求得心灵的安慰。凯瑟琳死后, 林敦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 他把自己局限在林苑和庭院范围之内打发日子, 只是有时“在黄昏的时候去墓地那边, 逗留在那边常常到半夜以后”。【9】也许只有空旷的荒原和萧瑟的墓地才能安慰自己善良、流血、和寂寞破碎的心。当凯瑟琳死后, 她的灵魂化作了儿时的自己在荒原中游荡了20年, 因为那无边的荒原才是她生前最热爱的地方。而这也恰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自己荒原情结和生态意识的反映。时而美丽怡人, 时而恣意肆虐的大自然, 才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三、回归自然, 人性复苏

艾米莉·勃朗特提倡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所谓回归自然, 就是重返生态整体之中, 重新确认人类在自然整体中正确的位置。恢复和重建自然整体以及各个其他组成部分的和谐, 稳定, 生死与共的密切关系。[6]这种意识与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大相径庭。在创作生涯中, 艾米莉·勃朗特深受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性本善, 远离尘嚣的大自然则是人性的本源。她特别钟情自然, 认为只有回归自然, 才能回归人的本真状态, 才能实现理想的完美人生。在《呼啸山庄》中, 希思可里夫和凯瑟琳是荒原上的一对天使, 从小在一起长大, 青梅竹马。他们热爱自然, 蔑视宗教, 酷爱自由。共同的自然天性使他们之间产生了纯洁而不含任何杂质的、充满激情而不受任何社会等级观念束缚的真正的自然之爱。不论是最开始的爱自由, 爱自然还是到后来希思可里夫的疯狂报复。这些情感都是以极度原始的爱与恨的活力为基础的。[7]正是这种爱自然爱自由的心境才使凯瑟琳临死时, 她的心早已飞回到了呼啸山庄, 因为那里的荒原才是她真正的家。她临死之际总是要求人打开窗子让她呼吸从旷野那边吹来的风。凯瑟琳脱离了作为自然象征的呼啸山庄, 踏进了作为文明象征的画眉田庄的生活, 违背了自己的天性, 从而成了自然纷争的牺牲品。所以凯瑟琳要求死后不要把自己埋葬在荒野里。“凯瑟琳的安葬地点不在礼拜堂里林敦家族的已刻了的石碑下面, 也不在外面她自己家人的坟墓旁边, 却是埋在墓园一角的青坡上, 在那儿, 墙是这么矮, 以致那些带花的长青灌木丛和覆盆子之类都从狂野那边爬过来”。【10】这样, 凯瑟琳真正地把自己融入了大自然, 回归了大自然母亲的怀抱, 也找到了真我和本源。作为和她一样的荒原之子希思可里夫去世时, “他的脸和喉咙都被雨水冲洗着, 床单也在滴水, 而他动也不动”。【11】他平静而又幸福地死去了, 后被埋葬在荒原的斜坡上凯瑟琳的墓旁, 他们最终都回归了大自然, 返璞归真。而希思克里夫之前被扭曲了的人性也终在荒原中得到了复苏。他和凯瑟琳的扑朔又不能离弃的爱和那纠结复杂的恨, 与荒原上盛开紫花的覆盆子共生, 粗狂奔放。人的肉体和精神得到释怀与解放, 并最终与自然再一次的紧密相连。艾米莉·勃朗特所追求的也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以及整个大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他们的灵魂最终相依相偎, 从而在精神上回归了自然, 回归了人的自然天性, 实现了最自然的爱。

一个多世纪以来,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不但没有被时间遗忘, 相反却越来越焕发生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就是因为艾米莉·勃朗特提出的这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浓厚荒原情结的艾米莉·勃朗特热爱自然, 崇尚自由, 认为自然是有灵性的, 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作为来源于自然的人类只有投入自然的怀抱, 只有通过回归自然, 融入自然, 才能求得心灵和精神的自由, 才能获得精神的永恒。《呼啸山庄》中希思可里夫和凯瑟琳尽管生前自然人性遭到扭曲, 然而二人死后, 肉体回归自然, 灵魂遨游荒原, 人与自然达到了和谐永恒。所有这些恰是艾米莉·勃朗特自然观和纯朴生态意识的真实写照。这种对自然深深的眷恋与崇拜之情流泻于她的笔尖, 使《呼啸山庄》穿越千古, 历久弥香。

摘要: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一部绝世之作。由于作者生存环境和家庭背景, 小说是体现了艾米莉·勃朗特朴素的自然观的生态文学。本文具体论述分析了她的自然观和生态意识。艾米莉·勃朗特认为大自然是与人类平等的独立生命体, 是与人息息相通的,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自然更是作者灵魂的栖息地和精神家园。

家园意识 篇8

上海甬著实业有限公司是上海甬卓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研究生物工程开发和生产经营的高新技术环保企业。在2016年成立伊始,就与全球最大的乳酸制造巨头CorbionPURAC Group (科比恩一普拉克集团)展开合作,全力打造从源头开始的一整套产业链体系,立足于一次性全生物降解类包装等各类消费品开发,目前已具备一次性餐具餐盒,包装材料,生活用品等3大系列产品线。

近年来,国家陆续推出了新环保法,环保PPP模式。第三方治理、环境监管及垂直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从多个方面吸引社会力量共同改善环境质量。前些年“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引入,是为了推进专业技术在治污中的运用,由于缺少追求治污效果的“消费者”,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果。实际上,环保企业之间也没有拉开太多的技术差距,环保产业一直是一个低门槛的行业。许多进入的企业,不是依靠技术上的进步、市场的精准定位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上是依赖地方保护、钻市场和执法的空子而存活下来。在这样的发展历程下,也造成了另外一种现象,尽管环保产业增长迅速,但长期为“不愿治污”企业提供服务的环保企业在治理能力上还不能满足“十三五”规划释放出的巨大环境治理要求。

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中,发生第三次革命的材料就是生物塑料,它可以应用于传统塑料制品,还广泛应用于医学、石油、开采、3D打印等新领域。当前随着石油价格提升,消费者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这些都表示生物塑料商业化进程将会越来越快。白色污染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环境问题,并且不能做到回收再利用,不易降解、难以回收,所以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生物塑料,在出现之初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一直处于研究阶段,它本身具有的可再生性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聚乳酸是一种脂肪族聚酯,本身有着优异的生物降解和力学性能,被业内定为传统塑料的第一替代品,聚乳酸还有生物相容性的特点,可以当做体内植入材料,也可以当做生物药用材料等,生产原料来源宽广,主要以植物淀粉为主,所以研究聚乳酸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生产聚乳酸的企业对于外国来说,技术以及使用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关于聚乳酸的研究开始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

人类进入了21世纪,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与日俱增。甬著实业定位于生物工程领域,希望利用可再生资源来发展环境友好的产品。公司致力于发展乳酸及聚乳酸应用产业。这一产业以可再生性植物资源为原料,产品包括乳酸及聚乳酸等环境友好产品。依托南京工业大学相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拥有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及一批博士后、博士与硕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聚乳酸说明:单个的乳酸分子中有一个羟基和一个羧基,多个乳酸分子在一起,-OH与别的分子的-COOH脱水缩合,-COOH与别的分子的-OH脱水缩合,就这样,它们手拉手形成了聚合物,叫做聚乳酸。聚乳酸也称为聚丙交酯,属于聚酯家族。聚乳酸是以乳酸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原料来源充分而且可以再生。聚乳酸的生产过程无污染,而且产品可以生物降解,实现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因此是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在使用中最理想的绿色高分子材料。

家园意识 篇9

然而,人又是如何培养出这一触及内心的对意象的亲近之感呢?家园是人的依赖,先有家的保护与哺育,然后才会有精神的萌发与滋长,一个人在一片土地上生活劳作,休憩,一个地方就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这个家也就不只是人与物的交融,亦是人生追求的驻点。韩少功先生说: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拥有故乡。我以为不假。家园的构建,因自己的参与才会产生一种值得延续的根的情感。而在此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陪伴里,人与周遭的一切形成“生死契阔,与子成说”的终身依赖,而这些在人成长的记忆里都将以意象维系和铭记。所说,意象之于人的象征与寄托来自人与物经久的相伴与渗透。曾读《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的村庄就是伴随着他的成长而发育来的。

当我们读到“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之句,愁思怀远之心不由旁人言说,便跃然眼前。这种传一人之思于万人之心的独特方法,是任何抽象的语言都无法全面表达的。“危栏、斜阳”,可以近乎夸张地说,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基调正是这些多愁善感的词汇联结起来的。至少其中的文人情怀,与凡人的生活意愿在升迁、离聚之间都靠这些能引起共鸣的意象表达和传承。这种“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的伤心与悲凉,象征于“孤村落日残霞”寄托于“轻烟老树寒鸦”。似乎这意象就为中国人这不善言说却善比拟的性格而特定的。中国文学在形成共同的精神寄托,也的的确确依赖于意象的表现。否则诗词成了议论文,就失了其“要眇宜修”之美。秋之萧瑟非落木不能尽其意,同样,这种典型而深刻的象征与寄托,是人们千年经历之总结,多年情感之积淀,所以才会如此广泛地冲击每一个有温度的心灵。

而在大众而经典的意象背后,普遍感情的宏伟意象群之旁还有一种不为普通人分享的私人珍藏。如果说广泛而典型者形成和代表着主色调,那么每个人所独有的意象以及其中寄托的从人生的苦难与欢乐中撷取而来的向往与眷恋将是这幅山水画卷中的一株树、一块顽石、每一条小径……

韦庄五首菩萨蛮,从故乡走向江南,又从江南走向故乡。彳亍徘徊,旁人却只能感其伤而不能味其苦。这其中象征的是自己一生的多磨多难,寄托的是自己的真切的伤感与凄凉。所以今日“红楼别夜”,不同往日之“明月清风”。明月清风时人尽可慨叹,而红楼仅是我的红楼,别夜仅是我的别夜,这个中苦乐亦是我一人之苦乐,如此这类意象便更胜悲凉。有些事物埋在心里,只为祭奠自己的过去与未来,其中的感情是压抑的恨惋。

正是个人的意象,丰富这种共享的意象之源,也造就不同心灵与经历的交融,衍生出人与人之间单独的了解与感悟。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质朴亲切,深得沈先生真传。在他看似平淡地对故乡进行一饭一食、一草一木、一春一秋地记录时,将唯有自己经历的一切记为文字,这仅属于一个人的寂寞意象中隐藏着多少无奈与怀念。所以说,这种私人性的意象也许没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普遍之美,却是一个人一生美好而难忘的。这样的感情寄托需细细品味,慢慢梳理。

作为在乡村长大的孩子,我更能体会到乡土之于人一生的意义。就像洄游的鱼,有一天涌向大海,却始终带着溪流给它烙下的斑纹。那记忆中的一切,长着稻谷、小麦、玉米、红薯的土地,那开过荷花、长过蒲苇、游过鱼虾的河,曾经承载我的脚印,承载我的灵魂。可以说我对人生美好的感恩从那里萌芽,对悠然生活的眷恋在那里驻足。这些意象离我越远越觉清晰,这些向往离我越久越觉强烈,意象不仅成为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亦是安抚心灵、不改衷心的召唤。它们让我明白,我来自泥土,终将回归泥土。这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终身依恋,既朴实又亲切。

诚然,意象的另一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象征的广泛和愿意接纳一切相近相似的情感。一个意象可以为一个人所独有也可以为所有有情人共享。其中的象征与寄托,永远是相似的。所有无论是最经典的代表还是一个人悲欢的积淀,意象都忠诚地助其表达。所有家的美好与追寻,在千年之久的时间里,以意象传承,纵然其寄托不止迁贬远离之苦,其象征不止国破家亡之殇,然其中精髓由意象皆得体会。

若意象是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屏风,那么我们不难想象其后一定藏着一位醉于山水的隐士。意象仅是人精神世界的一缕外化,人在追求精神自由与安逸之时,总会在尘世中遭遇羁绊。正如苏东坡一生沉浮漂泊,却仍有独味婵娟之心兴。他的不同,因为他所追求的是无待于外的自我完成。有持守的修养,正是他筑成东坡的可贵之处。苏东坡是在苦难中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其“真源湛寂,迥脱尘根”的慧心,是对生命真义的敬重与爱护。这种人生与思想的逍遥,亦是从意象里索寻的珍贵。

周梦蝶在《叩别内湖》中说:“那一记愁似一记,没来由也没次第的秋雨。”秋雨之愁,见仁见智,生悲生叹,如此,意象似乎成了一种更具表达与表现力的语言。意象的选择是人潜意识的表现,意象是家园留给人的印象,它的象征是表达意与思的最逼真的画面,而它所寄托的情感,由彼及此,由广及狭。其思其想能覆及所有人的一生,抒发难以言表的情感,足以感藉所有生命的苦与乐、伤与悲。而这意象背后,又不止停留着思乡怀远的家园意识。这与家最好的搭档在以其特殊魅力诠释家的温馨与悲情,贴近或远离的同时,也始终引领人们向生命的真正出所追寻,向根这一贯穿历史与风尘的精神之柱探索。

品味

此文妙处有三:其一,以意象为切入点,比抽象语言更具实际价值,不给人空洞之感;其二,以私有意象与共鸣意象相比较,由书中意象到自己的意象,旁征博引,横亘古今,突出意象的普适性意义;其三,主题在文中得以升华,家园不等同于房子,它是人的根与依赖,而家园意识更多的是梦想与渴望的结点,是一个人精神上的追求。

上一篇:实名管理下一篇:图形管理